房奴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3 11:42:0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房奴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小議房奴也能輕松養基

我的房貸現在還有幾十萬要還,每月要還給銀行貸款三四千元.在很多人看來,像我這種情況,有那么大的資金壓力,再想搞投資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房貸的利息就已經很高了,有多余的錢還不如每月多還房貸,這樣也能減少許多利息的壓力.而我在每月堅持還銀行貸款的情況下,還堅持每月定投基金,我將之稱為"房奴"也能輕松養基.

"房奴"也能輕松養基那錢從哪來呢

我的體會是想方設法堵住"跑,冒,滴,漏",開源節流.生活中,我們常常有這樣的體會.工資發到手,常常會毫無節制,毫無計劃地消費,經常會為了充面子,為了和別人攀比而消費,常常會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去消費,比如能坐公交車的時候,偏偏去打的,比如能自己在家做著吃,卻常常去下館子,比如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一味地追求時髦,什么都要用名牌……而一到月底,經常是所剩無幾,甚至是出現赤字,細細想想,經常是說不出錢都花在哪里了.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跑,冒,滴,漏".要想法堵住日常生活中的"跑,冒,滴,漏",最好的方法就是堅持記帳,把每個月的收入情況和每一筆支出情況都及時記下來,月底仔細分析自己的支出情況,看看有哪些消費是屬于沖動消費,哪些消費可以進行壓縮.根據分析的結果,在以后的消費中逐步地控制自己,實行有計劃的消費,減少不必要的消費,這樣,從控制沖動消費和壓縮不必要消費中,每個月就可以省下不少錢來.

生活中還要一部分錢我們也可能會隨手花掉了.比如得到一筆稿費,單位發給的獎金,加班費等,有的人就抱著這樣的心理,反正是得到的外快,不花白不花.雖然是幾百元的小錢,如果能把這筆錢也省下來,用來搞投資,天長日久,也會有著豐厚的回報.

所以,我做為一個"房奴"能實現輕松養基,首先就是通過控制生活中的這些"跑,冒,滴,漏",能不花的就不花,可花可不花的盡量不化,每月能省下幾百元來,然后把這些錢用來購買基金.

每月幾百元買基金,值得嗎有人會不屑一顧.

查看全文

房奴情形源于房價高漲

房奴現象產生源于高漲的房價以及居民不合理的消費習慣等因素,但在預期房價上漲的前提下,根據購房者博弈模型可以看出成為房奴是居民的理性選擇.目前,房價上漲也是官員的利益最大化的選擇.房奴問題給購房者帶來沉重的經濟壓力和心理負擔,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的不利因素.解決房奴問題可以采用預防和化解兩大類對策,需要政府,銀行和購房者共同采取行動.

關鍵詞

房奴經濟學購房者博弈理性違約

房奴是指在購買住房后背上沉重的經濟壓力和精神壓力的消費者.2005年后,房奴成為社會流行詞匯,房奴現象也成為對經濟宏微觀層面都產生巨大影響的經濟因素.因此,有必要對房奴現象成因,危害性及其預防與化解策略等進行分析.

一房奴現象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房奴現象產生的直觀原因

查看全文

卡奴現象金融學論文

卡奴是近些年來非常流行的詞匯,同車奴,房奴一樣,卡奴也是經濟發展和消費中出現的一個共性問題,卡奴一詞最早起源于臺灣,指那些沒有能力償還透支信用卡的卡民。而如今大陸地區,卡奴的現象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卡奴的隊伍正在不斷壯大,并且有很多人都擔心自己淪為卡奴一族。因此,卡奴在中國大陸民間也有了諷刺和自嘲的作用。本文從卡奴的定義和發展現狀入手,分析卡奴現象出現的原因,探究如何理性地解決卡奴問題,基于金融學理論看卡奴現象。

一、卡奴現象的概述

(一)卡奴的概念

同車奴、房奴一樣,卡奴顧名思義就是卡的奴隸,卡指信用卡、現金卡,卡奴就是指一個人使用大量的現金卡、信用卡,但負擔不出繳款金額或是以卡養卡、以債養帳等方式,一直在還利息錢的人。卡奴有諷刺和嘲諷的意味,在卡奴身上我們看到的是因為使用信用卡、現金卡透支消費,月薪或收入無法將支出的部分攤平,首期只能繳部分的金額,之后需給付金融機構循環利息、違約金、手續費等費用而背負高額卡債,個人財務周轉不靈的人。

(二)卡奴現象的現狀

卡奴一詞最早起源于臺灣,據當時臺灣的統計中每百名經濟人口中就有6到7人左右是卡奴,卡奴現象給生活造成了巨大危害。我國大陸地區的信用卡發展歷史雖然不長,但發展速度卻非常驚人,卡奴現象大有蔓延的趨勢,據統計我國卡奴的隊伍正在不斷壯大,在身邊經常可以看到入不敷出,資不抵債的卡奴人群。信用卡業務屬于金融行業的朝陽產業,信用卡機構和信用卡發放的數量呈逐漸上升的趨勢,其發展的速度可以用“井噴”一詞來形容,在過去的信用卡發展階段大多有嚴格的審核標準,信用卡的持有者大多是有穩定工作收入的人,因此卡奴現象并不十分突出,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對于信用卡認識的普及,各個機構都加入到了信用卡用戶的爭奪之中,有專家指出信用卡泛濫問題成為卡奴隊伍發展的溫床,同時信用卡的持有者大多是年輕人,有代表性的就是花今天的錢辦明天的事,年輕人的消費特點和消費習慣,以及個人理財能力的欠缺,都是當前卡奴現象在社會中的反映。

查看全文

獨家原創:淺談金融危機下的外匯風險管理

一、整體金融形勢現狀分析

自金融危機爆發以后,外資出逃,國內資金緊張。直到2008年8月份央行發行央票回收流動性,同時又由于市場本身需求不足,企業貸款意愿也在減弱,再加上投資資金回流銀行,存貸比下降。由于基建行業對內需拉動的潛力并不大,十多年來國家對基建一直都維持著極高的熱情,財政投入一直都是擴張的,各級官僚金融機構為此欠了很多的銀行債,對內需影響是十分有限的,因為這是一條貪腐鏈,和房地產一樣,只會造成財富集中和基層債務膨脹。匯率的微調已經不會再對出口造成決定影響。無論美國是不是通過救市計劃,全球金融監管將會趨嚴,消費信用將會收縮,美國都要準備過幾年緊日子休生養息。這不但客觀上造就全球需求不足,而且還會引發各國就業危機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匯率的波動相對影響較小。內需不足、出口下降,外資將會撤離。這種連鎖反應才是對外貿依賴性經濟結構最致命的,盡管官方哇哇大叫中國經濟還會持續增長,但企業對市場變動最敏感也最具決定意義。農村改革受體制影響效果不會大。內需不足是分配結構問題,也是一個體制問題,目前自上而下的管理體系根本無法監管龐大的官僚體制,因此內需也是一個頑疾,同樣邏輯也可以推導出農村改革預期不大,設想中的利益分配是一回事,操作中的利益分配是另外一回事,而且中國的農村地域實在太廣了,連人口高度集中的城市基層官僚都管不好,以目前的體制,農村根本就不能有效監管。

二、央行貨幣增發的現狀

增發貨幣通常是為了發揮貨幣的流通手段職能,更充分地滿足經濟增長和財富增加的流通所需,使交換更便利更通暢,所以貨幣供應既不能不足,也不能過量——通縮會造成流動性不足,影響勞動者收入;通脹則會造成流動性過剩,使收入縮水。因此,央行在進行貨幣供應時,一般都謹遵“單一規則貨幣政策”,它緊盯兩個指標:一個是經濟增長,一個是就業增加。中國自改革開始,近三十年基本就是印錢經濟,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貫穿始終——如果說改革前是貨幣供應的波谷,那么改革后則完全是印鈔經濟的浪頭與波峰,而這種經濟的最大敗筆卻在于,它沒能讓生產和資源配置效率有絲毫進步;相反,它倒成了分配不公,巧取豪奪,官府、豪強、劣商收刮盤剝百姓最得心應手的優質工具。因此,三十年來,中國經濟本質上就是一個“殺貧濟富”,“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骯臟過程——它與效率幾乎毫無關聯——直到現在,中國的投放產出比依然只是美國的四分之一,日本的五分之一,因為中國的生產力水平還在原地踏步……也正因此,我們的社會財富增加也極其緩慢,人均國民收入也不過區區1300美元。而也還只是個均數,如果從總量上算,80%的窮人占有的也不過其中的20%的財富,這些人的收入遠遠還沒有這么多,也可能是幾十美元,幾百美元。那么印的錢是怎樣流進官府、豪強、劣商腰包的呢?就是說,錢從哪里出去,又怎么流動,最后又到了哪里?首先錢從銀行流出,但它絕不一定就流入效率高的經濟部門。國有商業改革前的情況是,誰給銀行信貸人員的回扣高,錢就流進誰的手里;誰有權力,就放貸給他指定的誰——這種機制造成了中國銀行業的大量壞帳,但錢卻進了個人腰包——行長、信貸主任、官吏、貸款人等等;所以說“銀行是大(貸)款加工廠”一點也不夸張——錢從銀行流出,可能一分錢價值都沒創造就被內鬼和外鬼合伙瓜分個八九不離十了。銀行這樣干下去會倒閉,但在中國卻不會,因為這些所謂的“政策性貸款”和“歷史性壞帳”最終將由財政部兜底,用納稅人的票子沖銷——銀行改制后,財政部首先給建行注資225億美元,之后其它今天看似強大國有商業銀行也分別得到數額不等的巨資注入,而這些票子都是老百姓的稅錢。錢從銀行這樣流出去,卻有相當一部分沒有進入市場流通,而是越來越多地揣進個人口袋。可是,貪到錢的這少部分人在國內消費又有限,所以市面流通的錢就會越來越不充足,那么就繼續印鈔放貸——如此往復循環,最后變成了死循環。國有商業行業改制以后,這種情況有所改觀,但本質變化卻不大,金融腐敗案依然不減,建行王小石案就是典型一例;同時,信貸資金流向仍然也不一定是效率較好的經濟部門。錢還沒出銀行大門口就被內鬼和外鬼卷走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流向哪里呢?那就是銀行們認為效率高的經濟部門。問題是中國本就沒有效率高的經濟體,相比之下,國有壟斷企業雖然效率不高,但收益還過得去——最關鍵的是,它是“國家的”企業,背后是政府,所以風險為零,只賺不賠——就算賠了也歸政府埋單,所以銀行流出一部分錢進了這里。除此之外還有貸款余額怎么辦?還有錢就存入央行作為超額準備金,就購買國債,掙穩穩當當的利息——這也算銀行們認為“效率高”的非經濟體。對于中小企業,就算它成長性不錯銀行也常常惜貸,因為銀行們認為這些經濟體“效率并不高”,而風險卻不小——這也是地下錢莊猖獗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國銀行業的這種贏利特征讓中國出現了這樣一個怪現象:市場上缺錢的的時候,銀行不但不放貸反而惜貸;而市場上錢多的時候,銀行則拼命放貸,尤其他們認為“效率高”的經濟部門。中國銀行業可能是世界上贏利能力最差的金融機構,但它的贏利模式卻可能是世界最保險的——貸給大型國企,存入央行,購買國債都是零風險收益,僅憑這點它就可長盛不衰,但這樣的穩當收益還是不能保銀行不虧,因為內鬼和外鬼不但可以把賺來的錢用發放貸款的方式錢分掉,而且還能把老本也搭進去——事實上,中國的國有商業銀行正是如此。所以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的黑洞也最大。二次改制以后,中國加入了世貿,也獲得了奧云會主辦權,同時還找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即所謂的出口驅動型經濟——于是,為了經濟增長,也為了奧運風景,投資、消費、出口三架拉動經濟快速奔跑的動力同時啟動。私有化完成以后,政府開始大力鼓動個人投資,同時,還不遺余力地推動金融機構加大投資信貸規模——因為政府給銀行注資后銀行又有錢了。為了鼓勵投資,政府一方面降息并加征利息稅,另一方面則擴大財政支出,紛紛上馬超大項目。在消費方面,為了彌補國民收入偏低造成的消費不足,政府首先給公務員加薪,美其名曰“高薪養廉”;同時,國企推行年薪制。對于非公務人員群體,政府努力讓全國城鄉8萬億存款拿出來投資或者消費,盡管何清漣在當年已經指明其中49%是公款私存,全國包括富人在內的老百姓實際存款也只4萬億左右,但政府還是“醫療市場化、住房貨幣化、教育產業化”了——百姓的錢不花也得花。政府為進一步幫助廣大人民群眾消費,特意開放了個人消費按揭市場,而且消費信貸力度和信貸規模還不斷擴大——現在沒錢不要緊,花將來的錢。為了擴大內需,拉動消費,政府可謂服務上門了——實行雙休制,從國家機關開始,另辟五一、十一兩個長假,全面供應廣大人民群眾的消費時間。出口方面,政府把擴大招商范圍,加大引進外資規模作為官員政績考核的主要內容。為了招商引資,支持出口企業,地方政府除廉價劃撥或出讓土地外,還給予減免稅收,“幫助解決貸款”等方面的優惠——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依舊不能徹底擺脫府控制,官員仍然可以用它來兌換政績。另一方面,中國廉價的勞動、資源和環境輸出,以及出口退稅政策,也給出口企業帶來了不錯效益,銀行資本自己也聞風前來,想分食一部分利益。銀行的錢在政府的擴張性貨幣政策主導下走出銀行大門口便流進這些經濟部門和個人信貸帳戶。在這些經濟體中,銀行最為追捧的是房地產業,因為這個行業對銀行來說“風險小效率高”。在此輪通脹中,除政府外,房地產業是加速通脹的最主要的罪魁和禍首,下面我們就單獨把房地產業拿出來為例,看一下銀行資金流向和通脹成因。在中國,土地只有兩種所有制形式,一個是國有,另一個是集體所有。國有土地由國家壟斷經營,歸國土資源局批發。如果你購買的房子在國有土地上,那么不管你是50年產權還是70年產權,實際上購買的都是使用權,也就是你租地50年或70年。但是,國土局不會直接批發給你,而是開發商,因為只有開發商有資本實力能夠成片開發。這實際上就形成了地租的壟斷性經營,而它的背后內質卻是權力與資本勾搭媾和的壟斷性獲利(地租)。銀行資本早就看好透了中國房地產業的這一特征,所以在政府規定開發商自有資金需在35%以上之前,開發商持有7%的自有資金就能從銀行得到貨款——這一方面跟中國的經濟政策有關,另一方面也源于房地產業的獲利預期。事實正是如此。住房貨幣化、加快城市進程,以及房貸政策大大刺激了住房需求——住房需求旺盛逐漸從預期變為現實;而這種現實又造就了另一個投機群體——房屋販子(炒房機構和個人)。地方政府加國土局、銀行、開發商和房屋販子共同希望房價高漲,因為這樣可以使:國土局高價并大量批地;銀行迅速收回貸款和利息;開發商和房屋販子獲得超額利潤。政府之所以愿意把房地產業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龍頭產業,一方面可以制造虛假繁榮,另一面可以全面增加財政收入。房地產業不但可直接帶動鋼材、水泥、建材、電梯、電訊以及其它房屋配套設備行業的業績增長,而且還可帶動運輸、裝飾、家俱、家紡、裝飾材料、家用電器、工程機械,以及相關勞務和服務行業的業績增長。所以對房地產業投入,可以通過投資乘數效應更廣泛地傳導到其它行業,進而使政府擴大稅源,這樣財政就大幅增加了。近些年房地產占GDP一半以上,而財政收入更是以20%以上的速度遞增,至07年,國家財政稅收已達五萬億。這些行業和企業(包括外資)以及政府都賺錢了,那么錢是哪里來的呢?答案當然誰都知道——是房奴。問題是房奴的錢又是哪里來的?房奴之所以叫房奴,恰因為他們沒有多少錢,否則他就不叫房奴了。房奴的可憐在于,當他們與開發商簽訂合同決定愿意一次性為國土局付清70年地租時,他便不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人了,而成了銀行的奴仆——購房合同一簽,房奴就把自己的積蓄作為首付交給了地產商——出這筆錢,算對國土局和開發商的一次性了結,但卻又在另外一面負起了巨額債務——房奴從這一刻起,余生的一大部分,甚至整個部分則全部交給了銀行——房奴要用自己的后大半生伺候這個吸血鬼——而這個過程,正是政府通過上述諸多行業和企業把他們未來的稅錢提前征走了——一部分人花未來的錢,另一個集團則征未來的稅收,賺未來的銀票,收未來的利息……房奴用從前的積蓄和未來的收入供應了這個團伙現期和遠期的所有利益。房地產業最大的獲利者是銀行,而非地產商。銀行給地產商的短期貸款能在房價不斷攀升中迅速收回并得利息,所以銀行愿意貨款給“效率高風險小”的地產商——06年政府就在緊縮房地產投資信貸,但該項貸款仍以27%的高速增長,因為這里面除包含著集團利益之外,還隱含著巨大的腐敗利益——賣地者,放款者、開發者都是利益黑洞的最大受益群體。房奴為所有公開的、黑暗的、合法的、非法的利益埋單,銀行幫房奴完成了這一切。房奴雖然在銀行獲得了貸款,但他由始至終都不會看不到他貸的一分錢——銀行沒有交給房奴一分錢它就開始收息——這樣的事銀行當然愿意做;所以06年政府緊縮房屋消費信貸時,房屋消費信貸也還是努力避開相關政策,甚至用造假手段(如擁有多套住房者仍可用手續造假獲得首套房貸款等)讓資金流向房地產市場。銀行是地產業最大的獲利者,它一頭賺開發商的利息,另一頭賺消費者的利息,同一個物品,兩頭收息,何樂不為呢?所以它希望地產就這樣一直漲下去,哪怕是蓋房和買房的靠的都是貸款,最后將吹成一個巨大無比的泡沫它也不管,因為銀行也是“國家的”,交給政府去管,銀行先賺錢分錢再說。中國地產商是個掮客,準確地說是勾結官府共同倒賣地皮的二道販子。地產商很明白房價不可能永遠漲下去,所以它降低風險的辦法是:一面勾結官府便宜買地,另面則盡量將風險轉嫁給銀行,但前提是把房子賣出去,如果房子不能出手,一切風險還是自己的。正因于此,地產商總是想提前并且大量地圈地,以此降低成本風險。同時,他們還要動用一切力量吹高房價,甚至用一些所謂的專家學者作走狗一起制聲造勢,以促進銷售——只要房子出手,風險就成銀行的了。然而,地產商最終還是金融資本的玩物,銀行的所有貸款都有抵壓,并且評估價格遠低于市場售價;但開發商的土地卻沒有,它只能自己給自己擔保。開發商最知道房價高漲,地價也在高漲,而這種高漲正好抑制了有效需求,所以圈風險也會越來越高,尤其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動,更讓他們的風險系數不斷加大。我自己做過一次統計,06年時,上海的收入房價比就達19.2:1,遠遠高于歐美。近期又有研究者表示,中國的房價不但相對價格過高,而且絕對價格也高于美國。那么以中國當前的收入水平,平均空房率應是極高的,很多售出房屋也可能僅僅就是炒房者握在手里卻難以出手的一堆鋼筋混凝土。這種市場狀況下,圈地風險是極大的,圈地成本也是極高的;但如果不圈,預期成本可能會更高,所以開發商一旦圈地,資金動用必然巨大,這樣,資金面上還要依賴于銀行。中國某房地產公司在某年獲得某國外大財閥的某某等級的信用授信,享有多少多少的信用額度……而實際上,那不過就是一種鬧劇式的炒作,它不過是用一種拙劣的手段向市場示放一個信號罷了;不過這也正好說明,地產商最終還是金融或產業資本的玩物——地產商能賺大頭的時候,銀行也能賺大頭;地產商不能賺大頭的時候,銀行仍能賺大頭;地產商破產的時候,銀行還能借地產商賣出的房子繼續賺錢。中國的地產業是個經濟小丑,它對中國的生產力沒有任何貢獻,自身也做不出什么名堂,它僅僅就是政府經濟的一枚棋子,也是銀行業的吸血的管道,所以它從一開始就是個經濟怪胎,它不是滿足市場需求的,而是幫助既得利益集團榨油的,最滿足上層需要的;當然,它自己也渾水摸了不少魚——本質地講,它就是榨取民眾油脂的工具。所以時寒冰說“取消開發商”是完全有道理的——那些今日里自我感覺不錯的地產界大佬,不過多是一群借荒謬體制屠殺民眾幸福的劊子手——如果沒有這種體制,他們或許連白癡都不如;即便今天他們看上去是那樣的發達,其骨子也不過是權力和資本的走狗和奴才!如果不是生產和商業用房,房屋最終還是消費品,而非資本品——尤其在出租、倒賣預期不能實現的時候,其實際效用價值為零,而非市場售價;如果出租、倒賣預期實現,那么它的效用價值就是租金和房價,這時它就成了邊際效用遞減的消費品。我們知道,消費需要支付財富,當我們沒有存儲足夠財富,更沒有創造更多財富時,整個社會卻用未來預期獲得的的財富集中消費,那么泡沫也便產生了——生產大于消費,我們的財富會有剩余;如果消費大于生產,那么我們積聚則是大量的泡沫——這就像我們借錢裝修房子,當一時的豪華過后,剩下的日子就是還債了——美好的生活將象泡沫一樣破滅。消除泡沫除了需要時間,還需要我們更加勤奮的工作和勞動。泡沫經濟把民眾現期和遠期財富偷得空空如也,讓民眾用血汗換來的,以人民幣為標志的那一點點財富化成了一灘水……那么民眾的財富蒸發了嗎?沒有,它進了政府的銀庫、貪官的腰包;進了銀行的錢柜、中、高管的工資袋和獎金袋;進了外國資本家、權貴資本家、官僚資本家、買辦資本家、新興資本家的保險柜;進了專家、學者的紅包;進了地產騙子和這個產業鏈條上的企業主、中、高管的錢袋子;進了所有權力與資本勾結在一起每個角落和角落里每一個人的大錢匣子——盡管他們只這個社會極少極少的那一個集團,那一部分人。

地產業僅是此輪通脹的一個標桿行業,在金融領域,在資本市場,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國內外金融和產業資本是如何利用泡沫經濟把股民榨干的——他們沒有為社會制造一磚一瓦,沒有為中國添加一草一木,卻在那里拿走了數以萬億計的社會財富——中國股市十大名人無一不背景深厚,裙帶復雜,他們可以不稼不嗇,用政府拙劣的經濟政策和他們掌控媒體公開詐騙的優勢瞬間變成億萬富翁。

三、金融危機下的外匯風險

查看全文

拿什么贍養父母

隨著越來越多的“80后”開始結婚生子,他們的父母也進入了老年。如何“二養四”(即兩個獨生子女贍養四個老人)?一份調查顯示,74。1%的人表示生活工作壓力大,照顧父母力不從心。

農村人流行一句話——養兒防老,不僅流行這句話,而且對這句話深信不疑,正因為這句話才使得農村的計劃生育實施的非常之困難。最嚴重的時候應該是上世紀80年代吧,那時候基本上每個家庭都必須有一個男孩,不然在村里就有可能抬不起頭了。我對這些深有感觸,因為我自己就屬于超生,我上面有幾個姐姐,那時候父母非要男孩不可,帶著我們到處亂跑,那時候被稱為超生游擊隊,終于第四個孩子有了我。

現在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九成的80后無法贍養父母,我覺得應該有超過半數的80后在啃老,剩下半數不是品德高尚,而是父母沒得啃而已。城市人大部分都有養老保險,就算沒有也有最低生活保障。那么農村呢?農村的老年父母什么都沒有,他們就只能靠孩子,靠孩子養老本來就是生男孩的初衷,那么農村的80后有能力贍養自己的父母嗎?

據我了解,這一代農村人基本上沒有在農村生活的,他們努力在城市安家,村里只剩下留守老人。而運氣好的能在城市奮斗出首付做個房奴,大部分運氣不好的根本就連房奴都做不了,在為做房奴努力著。農村出來的年輕人全靠自己努力打拼,因為他們沒有背景,在城市只有孤零零的背影。但是大部分人根本就不愿意回農村,表面上憤青譴責這些那些,實則羨慕或者是嫉妒。

就拿我做比喻吧,我工作三年了,沒有任何積蓄,等于白給別人打了三年工,給父母的錢也是寥寥無幾,自己各方面的事情也很多,總覺得錢不夠,不知道這算不算貪婪。現在一個月的工資也就兩千多,自己交房租水電大約要300,一個月的生活吃飯抽煙等雜事大約800,兄弟朋友總得聚聚吧幾百塊又沒了,總得找女朋友吧,我這樣的人家愿意跟已經不錯了,總不能一毛不拔吧。還剩下多少錢?有時候月底還不夠呢。

自己跟父母都沒有什么保險,生個病什么的全靠自己,哪里有什么報銷的!小病小災的還能承受的了,這要是萬一生個大病,一個家庭就基本完了。年初的時候家里的一個叔叔出了車禍,責任全部在他,另一方沒有責任,在醫院治療了兩個月,花光了家里所有積蓄加上借遍了所有親戚朋友的錢,最后就回家躺著了,不到一個月便去世了。叔叔的兒子跟我差不多也是農民工,工資還沒有我高,他能做什么?無奈,甚至是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父親就這么走了。公務員之家:

查看全文

剖析蝸居熱播現象傳播學及反省

2009年底,《蝸居》在幾乎零宣傳的低調中火了起來,并在爭議中成為2009年中國電視劇收視黑馬。35集的劇情幾乎囊括了當下國內社會焦點的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小三”、房奴和腐敗,劇中眾多的場景和臺詞讓人觸景生情,感同身受,真實的再現了現實生活中老百姓的辛酸與無奈,引起了廣大受眾的強烈共鳴。

一、《蝸居》爆熱的發展過程

《蝸居》熱的表象是各大媒介的紛紛介入,有效吸引了受眾對劇情的廣泛關注:

第一階段,《蝸居》首先在各大網站論壇區火爆起來,成為持續討論的熱點話題。在天涯虛擬社區,《蝸居》是成為“聚焦”的頭版頭條;在新浪微博,《蝸居》久居熱門話題不下;在中國高校最重要的網絡社群之一水木社區,掀起了持久不退的《蝸居》熱潮,一部電視劇引起如此的連鎖反應,在水木社區上還是頭一遭。第二階段,隨著《蝸居》熱現象在網絡中的持續,一些主流媒體開始介入話題。一些節目以對話訪談的形式,進一步反映了《蝸居》拍攝背景、拍攝目的和其他信息。專家們則憑借對社會時事和百姓生活的密切關注,通過深刻而又有針對性的評論,進一步打動受眾心理,迅速地在普遍大眾中產生強烈的反響。

第三階段,《蝸居》熱現象不僅成為國內焦點話題,甚至引起海外媒體的關注。日本網站RecordChina在一篇名為《租房不會幸福嗎八成中國人以為幸福=有房》的報道中,轉述了中國媒體由《蝸居》熱播所做的關于“幸福和屋子的關系”調查。這篇報道被日文雅虎網站全文轉載后,引起了日本網民參與討論的興趣;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在“中國實時報”欄目中除了報道《蝸居》在中國遭遇熱捧之外,還意味深長地引述了中國房地產研究機構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最新報告。[2

第四階段,2009年底,在國內各地召開的“人大”、“政協”會議上,《蝸居》、房奴和房價成為代表們熱議的話題。甚至有些代表見面還會相互問一句是否看了《蝸居》?不僅如此,一些代表甚至還提出解決《蝸居》的建議。許多代表和委員解釋他們之所以如此關注《蝸居》,是因為其反映的“房價問題”本身就是民生問題,關注《蝸居》,其實就是關注民生。

查看全文

蝸居時代的現實人性特征論文

摘要小說《蝸居》中展現的人間百態讓人唏噓,其中的人物角色向人們展示了善的一面,也暴露了人性中惡的一面。蝸居時代的人們對于物質生活的渴求和精神世界的迷失是造成自身悲劇的主要原因。殘酷的現實世界讓人們不斷掙扎在人性善惡的邊緣,蒼涼凄美,卻又無可奈何。

關鍵詞現實生活;人性;房子

引言

小說《蝸居》是女作家六六的一部情感作品,借買房故事吐露了當前都市人群面臨的普遍困惑,不僅是來自房子、工作的物質壓力,更多的是婚姻、情感上的精神壓力,都市白領情感上的苦悶焦灼在夫妻情、母女情、姐妹情、戀人情、婚外情中都得到了透徹的展現和詮釋,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現實生活中人性的善與惡。小說內容涉及貪污腐敗、房奴、婚外戀等當下最值得人們關注的話題,通過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小說真實地塑造了豐富多元的人物形象,展現了人性的復雜。眾多角色中,每個人都展示出現實社會中復雜的人性。從文學的符號功能來看,作品的描述只是一個符號的形式,這個形式所代表的還有一個隱藏深刻的內涵。《蝸居》中所描寫的房子問題、腐敗現象、情感糾結等情節都是現代都市生活的細節和外延,在這些問題的背后體現了中國都市化進程中都市人的心理特征,揭示了各階層人物的生存狀態。從時代影響的角度來說,《蝸居》可以說是新世紀文學第一個十年中里程碑式的著作。

一、房奴的枷鎖

(一)房子中看人性

查看全文

高房價給老百姓消費帶來影響探索

摘要: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我國經濟暴露出來的突出問題是GDP結構不均衡,外貿依存度過高。7月16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在國新辦新聞會上稱,2009年上半年,投資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87.6%,拉動GDP增長6.2個百分點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3.4%,拉動GDP增長3.8個百分點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41%,下拉GDP增長2.9個百分點。在當前外需減弱的情況下,迫切需要通過擴大內需來彌補外需對經濟的拖累,而擴大內需的關鍵是刺激消費增長。從樓市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來看,高房價的擠出效應,影響到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消費行為,已經成為制約消費啟動的最大阻力。

關鍵詞:高房價;居民消費;經濟增長率

2009年上半年我國房地產市場的走勢令人驚異。3月份以前依然延續著2008年年末的疲弱,之后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房屋銷售面積迅速增長,房價快速飆升,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主要城市房價節節攀升,引起業內業外一片驚呼。國家統計局全國房地產市場運行情況數據顯示,1-6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3410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1.7%。商品房銷售額15800億元,同比增長53.0%。

房價的高漲,一方面帶來了土地開發的熱情,帶來投資的上升,拉動了經濟的增長另一方面卻如一把雙刃劍,成為制約城市居民消費的障礙,給我國當前最為急迫的啟動內需帶來負面影響。因為高房價使大多數購房者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只能省吃儉用,壓縮消費,從而造成嚴重的內需不足。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的《2008年社會藍皮書》認為,房價持續增高壓抑了其他方面的消費。

5月底央行在全國50個大、中、小城市進行了城鎮儲戶問卷調查,6月12日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居民購房意愿低位徘徊,超過6成居民認為當前房價“高,難以接受”。47%的城鎮居民在安排支出時選擇“更多地儲蓄”,此比例比上季提高9.5個百分點,升至歷史最高僅有15.1%的城鎮居民選擇“更多地消費”,比上季下降14.6個百分點,降至歷史最低。

是何因素造成房價居高不下的呢?

查看全文

我國房價持續上漲原因及對策探究論文

摘要:近年來,我國房價持續不斷地上漲,究其原因,既有經濟方面的,也有心理預期和消費文化等非經濟方面的。因此,為了應對這一問題,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關鍵詞:房價;上漲;原因;對策

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來,住房旺盛的需求持續地迸發出來。近年來,我國商品住宅價格普遍上漲較快,某些城市的房價甚至出現“飛漲”。各界人士紛紛對我國房地產是否已出現泡沫展開討論,并對目前房地產過熱提出各種質疑,這些均已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視。國務院已出臺多種措施來抑制房地產價格飛漲,甚至作為政治任務下達地方政府。即便如此,調控的效果仍不顯著,有些城市房價反而漲得更快,其原因應該說是多方面的,本文就該問題展開研究和分析,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房價持續上漲的原因

(一)經濟原因

首先,當前房價上漲與地價上漲密切相關。隨著國民經濟和城市建設的發展,相關土地會因“級差地租”變化的影響,造成土地出讓價格的上漲,這是完全正常的。需要密切關注的是地價的不正常上漲。土地儲備和“招拍掛”制度實施以來,對增加土地出讓的透明度、避免尋租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回避的是,“招拍掛”制度也存在明顯的缺陷,即容易過高地抬高地價。這就提出了一個在拍賣時如何控制出讓價的高限問題。

查看全文

小議房地產業健康如何有序地發展

摘要:房地產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性產業,一方面為我國的GDP增長做出了貢獻,另一方面為我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給予了有力的推動。本文將探討我國房地產業的現狀以及如何引導房地產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關鍵詞:房地產業健康有序引導發展

衣食住行是人類的四大生計,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住作為其中的一大生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作為人口大國,現在面臨著相當嚴峻的房地產壓力。

一、中國房地產業的現狀

在沒有進入改革開放時期的時候,我國在很長的一段時期一直處于住房緊張的狀況,住房出現嚴重的短缺。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始終把改革作為解決住房緊張的關鍵進行落實,一方面加強城鎮住房制度的力度與改革,另一方面積極有效地發展壯大和規范整個房地產的市場,理論聯系實際,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房地產發展道路。現如今,房地產已經和鋼鐵、建材等行業一起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

進入新世紀,據權威專家和部門統計,我國城鄉新建住宅以每年13億平方米左右的速度在增長;在這中間,城鎮新建住宅每年達到了5億多平方米,消費在住宅方面的投資增長率達到了20%。除此之外,城鎮的人居住房面積在2009年達到了28平方米,而且住房質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由上可知,住房緊缺的問題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目前我國的房地產正向著更高的目標發展,即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