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錄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3 07:51:4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沉思錄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讀沉思錄后有感
讀了《沉思錄》一書,對于如何正確看待人生和待人處事頗有啟發和收獲。
這部黃金之書以莊嚴不屈的精神負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幫助人們去過更加美好的生活。法國雷朗指出,馬可.奧勒使人有這么一種樸實的信仰:面對宇宙自然,一顆高貴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種族、國家,是任何革命、任何遷流、任何發現
都不能改變的。《沉思錄》所述,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聯結的,這一紐帶是神圣的,幾乎沒有一個事物與任何別的事物沒有聯系。因為事物都是合作的,它們結合起來形成同一宇宙(秩序)。他還指出,理性的動物是彼此為對方而存在,所以在人的結構中首要的原則就是友愛的原則,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同類友好,意識到他們來自同一根源,趨向同一目標,都要做出有益社會的行為。他除了強調人的理性以外,還強調人的社會性,認為人不能脫離社會、脫離整體而存在。使自己脫離他人,或做出反社會的事情來,就好比是使自己變成脫離身體的一只手或一只腳。如果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就要致力于使自己與整體重新統一起來。他關于人的德行的強調中有許多感人的哲理,如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個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特別強調的是:德行是不要求報酬的,是不希望別人指導的,不僅要使行為高貴,而且要使動機純正,要放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
該書有許多閃光點、以下幾點對己有很大啟示:
1、博采眾長,傳承美德。
正如他在《沉思錄》中指出的,好的品德閃耀在良好的傳承中。我們也要以此為鑒,學會善于取人之長,豐富知識、提升境界、弘揚美德。
讀沉思錄心得體會
“這本書天天放在我的床頭,我可能讀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讀?!边@是總理的推薦語。那么,是一本什么樣的書使人民的總理也如此重視呢?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沉思錄》一書,為古羅馬唯一一位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所著的哲學著作,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帝王所留的生命思索。這本自己與自己的十二卷對話,內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馬勞頓中所完成的,是斯多葛派哲學(斯多亞哲學)的一個里程碑??赐觋P于此書的簡短介紹以后,自己迫不及待的仔仔細細讀了這本書。還真如總理所言,此書百讀不厭,可以說每一次翻閱,總帶著給我不同的感受,一遍有一遍新的收獲,一遍有一遍新的發現……
生命就是一種過程,往事如煙,人們往往回首往事才發現,沒有幾個人可以抵御名利的誘惑。書中,有一句話這樣論述:“環顧歷史,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到哪里去了?他們像一股青煙一樣消失了。”是啊,有什么東西能勝過名利對于人的誘惑,名利又能給別人留下什么?看了這本書,就是我內心靈魂的一次凈化。綜觀古今中外,人生的誤區不外乎名、利這兩個字,也就是金錢和地位很不容易被人看淡。人創造了財富就以為可以永遠為自己占有,這就是人生最大的誤區。國外的富豪都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們把錢用在了公益事業上,用在慈善事業上。因為他們知道“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人生若能走出想擁有一切的誤區,他的人生之途就會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爭斗,就一定坦蕩得多。你創造的財富再多,也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只有自己實實在在消費了,那金錢才真正屬于自己。另外,人太看重自己的名,太把自己當一回事,這樣容易目空一切。豈不知道名是別人捧出來的,也許在某一個特定的圈子里,你很有名,可出了這個范圍,你就一分不值,所以別太把自己當一回事,特別是有點名氣的人。有的人在企業界有名氣,但是,如果出席文化界的社交活動,便發現自己其實并不象自己想的那樣明珠般顯眼。所以,當沒有前呼后擁時,千萬不要生氣或者有我們失落感,一切都是正常的,因為,在這個星球上,人類本來就非常非常的渺小。
生命就是一種過程,歲月如水,人們往往反思歲月才發現,對現在的把握以及對自己的認識和人生的態度,沒有幾個人可以進退自如舉重若輕。《沉思錄》非常關注人的修身養性。作者要求自己至少應該做到:其一,意志要堅強。“每時每刻都要保持意志堅定,像一個羅馬人、一個大丈夫那樣,一絲不茍地、保持尊嚴去完成要做的事情,始終懷著友愛、自由和正義之情感去行事,心理不要存有其他念頭”。其二,貪欲要抑制?!白非蟛豢赡艿氖虑楸闶钳偪瘢珢喝俗鍪虏豢赡懿化偪瘛保J為:“由欲望而引起的過錯比憤怒引起的過錯更應該受到譴責。因為當一個人憤怒時,他是由于某種痛苦或內心的煎熬而失去了理智,但那些受欲望驅使而犯罪的人卻是因為經不住快樂的誘惑,他的過錯也就更不道德、缺乏男人應有的自制力”。他告誡自己:“你所沒有的東西,不要想入非非,夢想著已經得到了,要從你已經擁有的東西里面挑出那最好的,想想看,這些東西倘若你現在不是已經擁有,你該多么渴望得到啊”。其三,思想要公正?!笆裁床攀侵档梦覀冏非蟮哪兀恐挥幸患核枷牍袨闊o私,為人誠實。對于所經歷的一切都淡然愉快地接受,從不大驚小怪,因為這一切都源于同一個命運的安排”。他在內心里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做事不要違心,不要自私,不要輕率,不要三心二意;不要用華麗的言詞來裝飾你的思想,也不要喋喋不休,或好管閑事”。堅強意志、克服貪欲、端正思想。說的多好?。刃牡淖杂?,來自于執著,不是對表象的執迷,而是對內心準則的堅持。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只有不斷的自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才會產生堅定執著追求的勇氣,才會獲得內心自由的幸福。為人處事遵循客觀規律,合乎自然法則,這就是人的理性,而這種理性正是人生最大幸福之源泉,奧勒留對自己如是說?!靶惺氯裟茏駨睦硇?,一心一意,堅定不渝,不急不躁,不隨便分心在別的事情上,保持內心的純凈正直,即使你隨時可能放棄生命——如果能做到這些,不奢求什么,也無所畏懼,如果你現在的行為合乎自然,你從小到大所說的話沒有任何虛假,那么,你就能過得幸福;誰也不能阻止你獲得這樣的幸?!?。他還在書寫道:“只要我們遵循著理性行事,便無需畏懼,因為只要我們是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們所做的合乎本分,我們必定能得到自身的福利,也必定不會受到傷害”。這是何等高度的思想境界,這又是何等的自我超越啊。
生命就是一種過程,俗世如塵,人們往往穿越紅塵才發現,沒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好好珍惜眼前。馬可•奧勒說“唯一能從人那里奪走的只有現在”。是啊,沉思萬物,你看到的是天地五彩斑斕的色彩,沉思生命,你看到的是人性最純潔的一面,沉思生活,你將在無窮的哲理中慢慢探求著人生的真諦。我們的現在不是被迫的被奪取,而是因為沒有理性的把握,而糊里糊涂的被奪取的。人生匆匆,百年如瞬,無數個現在構成人生,捫心自問:你珍惜現在,珍惜人生了嗎?
《沉思錄》來自于作者對身羈宮廷的自身和自己所處混亂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種擺脫了激情和欲望、冷靜而達觀的生活。馬可•奧勒留在書中闡述了靈魂與死亡的關系,解析了個人的德行、個人的解脫以及個人對社會的責任,要求常常自省以達到內心的平靜,要摒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而且,不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還要付諸行動。作者從哲學高度對人生真諦進行思考,深刻、睿智,讓人高山仰止。讀《沉思錄》會讓人在高雅思想和純凈心靈中得到慰藉,讓人在感悟人生中與作者產生強烈的思想共鳴。
廣播電視文藝沉思錄分析論文
近幾年參與各種廣播文藝節目的評獎活動,聽評的廣播戲曲、廣播文學、小說連播、廣播曲藝、廣播綜藝等節目不下數百。也涉足電視文藝,如電視戲曲、電視音樂、電視散文、電視綜藝等。沉下心來,不免有所思考。本文重在點評廣播文藝,但廣播電視不可全然分家,故而也兼及電視文藝。
喉舌與媒體
“喉舌”與“媒體”,涉及到廣播文藝功能的變化。
建國以來,廣播文藝經歷過一個由被動制作到主動創作的過程?;蛘哒f,是一個從為人作嫁到自己走路的過程。
50年代初,廣播隊伍初建,歸屬于新聞宣傳口(),而不是文化藝術口(文化部)。電臺強調要成為黨和政府的喉舌,成為人民的喉舌。上情下達,下情上達,廣播是媒介和工具。當時新聞類、文藝類節目被稱作“新聞廣播”、“文藝廣播”,還沒有“廣播新聞”、“廣播文藝”的提法。如果說新聞節目是報紙的“有聲版”的話,那么文藝節目便是社會文藝的“錄放版”。文藝編輯有兩大任務:一,政策把關;二,編、播、錄、放。換句話說,就是對社會主義文藝作品加以篩選,進行廣播化處理。因此,他們盡管是決定節目優劣的關鍵角色,卻屬于默默無聞的幕后英雄,既不自我標榜,也不標新立異,只是當好配角。就“廣播文藝”而言,這種為人作嫁的節目制作方式多少有一點被動。
8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力度逐步加大。1980年10月,全國第十次廣播工作會議提出了這樣的工作方針:廣播電視要“自己走路”。
廣播電視文藝沉思錄論文
近幾年參與各種廣播文藝節目的評獎活動,聽評的廣播戲曲、廣播文學、小說連播、廣播曲藝、廣播綜藝等節目不下數百。也涉足電視文藝,如電視戲曲、電視音樂、電視散文、電視綜藝等。沉下心來,不免有所思考。本文重在點評廣播文藝,但廣播電視不可全然分家,故而也兼及電視文藝。
喉舌與媒體
“喉舌”與“媒體”,涉及到廣播文藝功能的變化。
建國以來,廣播文藝經歷過一個由被動制作到主動創作的過程?;蛘哒f,是一個從為人作嫁到自己走路的過程。
50年代初,廣播隊伍初建,歸屬于新聞宣傳口(),而不是文化藝術口(文化部)。電臺強調要成為黨和政府的喉舌,成為人民的喉舌。上情下達,下情上達,廣播是媒介和工具。當時新聞類、文藝類節目被稱作“新聞廣播”、“文藝廣播”,還沒有“廣播新聞”、“廣播文藝”的提法。如果說新聞節目是報紙的“有聲版”的話,那么文藝節目便是社會文藝的“錄放版”。文藝編輯有兩大任務:一,政策把關;二,編、播、錄、放。換句話說,就是對社會主義文藝作品加以篩選,進行廣播化處理。因此,他們盡管是決定節目優劣的關鍵角色,卻屬于默默無聞的幕后英雄,既不自我標榜,也不標新立異,只是當好配角。就“廣播文藝”而言,這種為人作嫁的節目制作方式多少有一點被動。
8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力度逐步加大。1980年10月,全國第十次廣播工作會議提出了這樣的工作方針:廣播電視要“自己走路”。
語文教育革命管理論文
我之所以對“教育”加上引號,是因為人們把上學叫作“受教育”,辦學校是辦“教育”,是錯誤的,也是一切弊端的根源。教育顧名思義就是教導訓誡,居高臨下不平等單向灌輸的,因而中國的教育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就要這樣搞,就要這樣管學生整家長,問題是別國的學校不是“教育”人而是培訓人(請人們查查英美人詞典中education這個詞的原意,它第一和主要的決不是什么“教育”),為人的學習服務的。我們也這樣的話,今天所說的多數問題也就解決了。所以事情不是教育革命而是革教育的命(詳見拙作《革教育的命——知識創新沉思錄》)不過既然大家都把辦學校叫辦教育我也這樣稱呼它吧。
教育問題多多,改革似乎很難。其實世界上的事物、真理、科學的本質都是極其簡單的,愛因斯坦有學問吧,可他的相對論就是一個很簡單的公式,他認為簡單性是世界的原則之一。如果不能用簡單的語言把事情說明白,這要么就是還沒有理解問題想清楚,要么就是故弄玄虛有意回避問題。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深入淺出是學問,把簡單問題復雜化不要學問只要權力就行了。真傳一張紙,假傳萬卷書嘛,人間的事都是人為造成的,哪有那么復雜!現在教育的問題和改革被說得復雜至極肯定是沒有說到點子上。中國的教育根本問題有三個:一是學得虛不實用,學非所用用非所學;二是學得死缺乏創新精神,中國的學生最聰明最勤奮教材最深但是卻非常缺乏創新精神和能力;三是現在上學代價高昂而使群眾不堪其負;而實際上只要兩個字最多三句話就足以解決這個問題。兩個字就是民辦,打破壟斷,這是最根本的。具體地說就是三句話。
第一句話是自古“學在民間道在山林”,要打破壟斷放手讓民間辦學,國家由辦學轉變為只為辦學服務。這是從辦(教)學主體上講。大家知道計劃經濟下的官工官農官商是如何打破的嗎?不就是變計劃經濟為市場經濟,變國家辦工業辦農業辦商業包攬一切為讓企業讓農民讓商家來辦,國家只為此提供服務和管理(當然還有待改進)嗎?工業農業商業不是比過去好得多嗎?官學同樣要用如此辦法打破!修長城放衛星這是任何學者都做不到的而只有國家才能做到,而發明創新則從古自今都是民間都是在自由的環境下實現的。別國的諾貝爾獎大概也沒有幾個是國家課題吧!學校、辦學是最沒有科技含量但又是最高科技的行業,它傳承知識沒什么科技含量和難度,而培養突破能力實現知識創新則又是最高科技的東西!讓民間來辦加強服務沒有任何風險和問題,要比管工業農業商業簡單容易效益高!估計哈佛大學、牛津大學都不是由政府任命為“重點大學”、執行“規定課程”而名揚天下,相反它一直就是這樣做這樣教有成果而聞名的。放手讓民間辦學,國家很好地為人民的學習服務(而不是教育人民),在十三億人的中國大地上出世界一流的大學,諾貝爾獎獲得者根本不在話下!中國人口是美國的五六倍,而成果可以是它的五六十倍!因為量的差別必然導致質的差別!
第二句話是學校不要教“御龍術”“屠龍術”而要教“御馬術”“殺豬術”,這是從教學內容上講。世界上有沒有龍還很難說,有的話中國三五個人學殺學御就行了,絕大多數人還是要學御馬和殺豬。中國的教材可能是世界上最深的,我們還可以把它變得更深,讓全國人民都來研究哥德巴赫猜想這顆“數學王冠上的明珠”我也能說出不少理由啊!能這樣嗎?要說現在學校教的全是沒用的東西不對,但是可以大大精簡卻是肯定的?,F有內容至少可以壓縮一半,而社會實踐需要人民群眾需要的內容則要大大地豐富和充實。不能像現在這樣學校有什么教什么,想教什么教什么,而應當是社會和群眾需要學什么教什么!
第三句話是教師要變“智者”為“愛智者”,變“教師爺”為引導者,變灌輸式為引領式,鴨子應該放養而不應該喂養。這是從教學方法上講。西方哲學和教學的轉變是從蘇格拉底開始的,他不像先前的哲學家那樣自稱“智者”而是“智慧愛好者”,它變灌輸傳授式為精神助產術(education的引導之意即來自于此),把學生的學習過程變成創造過程,而中國的孔子從而今天的教師還不過是停留在“傳道授業解惑”式的智者水平罷了!在大自然中,圈養的鴨子如何同放養的鴨子競爭?中國的學校根本用不著學現在的這樣一些知識,就是學有用的知識也要改變方法,這樣師生的平等意識、創新精神和能力也就不成問題了!
而在這些問題中,打破壟斷,還學于民,讓人民成為知識文化和學習(而不是教育)的主人是根本的一條!官學誤國誤民害死人,說真的某些管理者,除了作威作福以權謀私他們什么本事都不會;某些專家,除了裝腔作勢故弄玄虛他們什么學問都沒有??杀?!打破壟斷于國于民甚至于這些人都有利!(作者為北京裝甲兵工程學院哲學教官,并參見拙作《革教育的命》,《學習革命論》《重新認識漢語,實現識字革命》,《漢語是世界上最好學的語言》等論文)
學習型機關建設實施意見
為進一步加強市政協機關建設,提高政協干部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更好地服務于人民政協履職工作,實現合肥跨越趕超目標,根據市政協主要領導的指示和《市政協關于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和諧型機關的實施意見》,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落實市委九屆十次全會和市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精神,圍繞2010年市政協工作要點,緊密結合干部思想和工作實際,以解放思想、提高素質、改進作風、開拓創新為目的,以提高學習能力為切入點,以開展支部活動和各類興趣小組活動為載體,在機關營造“講學習、愛學習、善學習、學有所成”的良好氛圍。通過學習型機關的建設,促進機關干部不斷提高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整合機關學習資源,完善機關學習制度,強化激勵和約束機制,全面提高干部隊伍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做到思維開闊,志趣高雅,提筆能寫,開口能講,遇事能辦,人人成為本職工作的行家里手,為政協履職服務工作提供充實的精神動力、思想保證和智力支持。
二、學習內容
1、圍繞提高政治素養和政策理論水平,加強對政治理論知識的學習。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全面系統地學習黨的統戰理論,熟練掌握黨的統戰政策,深刻領會和掌握省、市委一系列決策部署,并貫徹落實到各項實際工作中去。
推薦書目:《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學習型政黨研究:關于中國共產黨建設學習型政黨的歷史、理論與實踐》、《黨的知識200題》、《黨員干部黨性修養讀本》、《理論熱點面對面2010》、《合辦通報》。
新媒體藝術在城市公共藝術的作用
摘要:城市公共藝術是城市文明的象征,它具有美化環境、提升城市品質的作用。新媒體藝術的發展,沖擊了傳統的藝術設計教育模式,打破了公共藝術原有的表現形式和內容。怎樣將城市公共藝術與時代緊密結合,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多媒體;學科;教學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藝術也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相關專業領域的劃分日漸模糊。如今,在新材料與文化創意的推動下,以往人們依賴于報紙、書籍、廣播、雜志等傳統媒體獲取信息的方式發生了改變,各種電子書、微信、視頻、手機APP軟件等,讓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美國規劃師芒福德指出:“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化力為形,化權能為文化,化朽物為活靈靈的藝術形象,化生物繁衍為社會創新。”城市公共藝術是一種外在的可視的藝術形態和運作范式,其起源于美國的20世紀30年代初期,主要表現形式是壁畫和雕塑。城市公共藝術的主要特點是強調公眾的參與和互動,反映公眾的意志與精神理想,普及審美文化,改善公共環境,提高公共空間的品質,讓藝術融入生活,提升城市的競爭力。隨著新媒體藝術的發展,城市公共藝術的內容與表現形式也迎來了機遇與挑戰。我們生活在全球化時代,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更新,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推動了公共藝術的發展。怎樣將新技術、新材料與城市文化緊密聯系,是教師在公共藝術教學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普及計算機網絡技術,擴大圖形軟件的應用
新媒體藝術既帶有技術,又含有藝術,具有后現代、大眾化的特點,技術性、藝術性、互動性和虛擬性是數字化新媒體藝術的主要特征。新媒體藝術的造型和表現手段依賴于計算機技術,特別是計算機圖形圖像和軟件技術。因此,在公共藝術教學中,教師既要開設一些基礎課程,如素描、色彩、圖形創意等課程,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又要與時俱進,充分利用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擴大圖形軟件的應用。一方面,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適應新的教學大綱要求;另一方面,要根據課程設置,讓教師積極“充電”,多掌握一些軟件技術的應用。一些高校缺乏相應的專業設計課教師,很多學校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讓學校的專業教師到國內或國外的知名學府進行訪學,或是請一些知名學府的專家、教授來學校進行講學,同時要根據實際發展情況調整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
二、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應用
倫理學作為第一哲學:論列維納斯
當代法國哲學家馬里翁說:“列維納斯是自柏格森以來最偉大的法國哲學家,也是第一位嚴肅地力圖擺脫他的思想來源(即海德格爾)的現象學家?!盵2]這位偉大的猶太哲學家(EmmanuelLevinas,1905年12月30日-1995年12月24日)最持久的激情就是與胡塞爾的現象學和海德格爾的本體論,進而與整個西方哲學傳統做斗爭。在他看來,希臘哲學的“第一哲學”觀念持久而深刻地規定了西方哲學之為哲學的思想方式,設定了西方那些偉大哲學家的哲學激情和使命。盡管西方哲學古今形態發生了很多變化,但是,“存在與知識的同一”這一真理觀念所塑造的追求整體性知識的意志卻很少從根本上受到動搖。基于猶太教的思想傳統和歷史命運,列維納斯提出了“倫理學作為第一哲學”的思想,以反對兩千年來西方哲學中的“形而上學的暴力”,在法國單槍匹馬地恢復了倫理學在哲學中至高無上的地位,開出了當代西方哲學的一種新路徑。
為了理解列維納斯的“倫理學作為第一哲學”的意義,有必要從列維納斯的視角重新審視一下西方哲學的總體性特征。在西方哲學中,“第一哲學”的概念源于古代的亞里士多德,并一直貫穿于現代的笛卡爾、康德、黑格爾和胡塞爾的哲學理念之中。亞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學》中區分了沉思的、實踐的和技藝的三種知識,而沉思的知識中又分為物理的、數學的和本體論的,而探究“存在之為存在”的本體論亞里士多德將之稱為“第一哲學”。在希臘人那里,哲學是對智慧的愛,而最高的智慧就是“神性的智慧”。在亞里士多德那里,最接近于“神性的智慧”就是對于“存在之為存在”的知識,就是《倫理學》(卷十:7)中所說的“自足的沉思生活”。因此,哲學就是對存在的探究,而第一哲學研究的是“存在之為存在”,亞里士多德稱之為“本體”,它是所有范疇中的第一范疇(1069a20)。由于這一本體論問題既是最普遍的問題,也是所有其它特殊的知識的第一原理,所以它是“第一哲學”。
在《形而上學》第四卷(Γ卷)開篇,亞里士多德將探究“存在之為存在”的第一原理的知識稱為“第一哲學”。他說:
“有一門知識,它研究‘作為存在的存在’,以及由于它自己的本性而屬于它的性質。這門知識不同于任何所謂的特殊知識,因為這些其他的知識中沒有一門是一般地考察‘作為存在的存在’?!虼?,我們必須把握‘作為存在的存在’的第一原因?!保?003a21-32)
而在第十二卷(Λ卷)第8章中,亞里士多德又給出了一個不動的第一推動者作為第一本體。(1073a25-30)也就是說,亞里士多德分別給出了本體論的和神學兩種探究“存在之為存在”的知識。然而,它們之間的關系卻懸而未決。亞里士多德在第六卷中說:
“究竟第一哲學是關于普遍的呢,還是關于某一個種和某一類自然物的呢?……如果在自然形成的物體之外,沒有某些其他的實體的話,那么,物理學便會是第一知識了。但是,如果有某種不動的實體,那么,這一門研究它的知識就會是優先的,并且是第一哲學。而且,因為它是第一,所以,它是普遍的?!保?026a23-31)
人的主體性研究論文
在當代,人類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人類文明更加快速的發展。人在社會發展中的主體作用日漸凸現,人及其全面發展成為當代社會發展的根本目標。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人及其主體性問題也成為哲學研究的焦點問題之一。本文從認識論的角度對人的主體性問題作以探討。
一、從認識主體的角度分析人的主體性
認識的主體是在認識活動中居于主導地位,并具有自主性和創造性等特點和功能的一方,是認識活動中的首要因素。凡是探討認識論問題的哲學家--不管他走的是哪一條哲學路線--都會承認一點:認識的主體是"人"。不過對這個"人"的具體含義的理解,卻因人而異。恩斯特·卡西爾在《人論》中開篇即說:"認識自我乃是哲學探究的最高目標。"他把蘇格拉底的格言"認識你自己"視為一個絕對命令,視為哲學的"阿基米德點",視為一切研究的起始。所以,我們就首先從認識結構的主客關系角度來分析作為主體的人。
(一)從自然中獨立出來的人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服從自然的規律,并具有自然的一切特性。正是因為看到了人與自然的這種內在聯系,古代哲學多帶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傾向。但是,處于人類幼年時期的哲學家,更為關注世界的本體,真正將其思想明確地反映在認識論上,是在哲學走上較為清晰的路線之后。
走上唯物主義道路的哲學家們多堅持反映論。他們堅信世界的一切均是物質的,認識不過是人對這些客觀物質的反映,甚至說僅僅是復寫。而在那個人類初步積累經驗的時代,形成知識的主要方法--歸納法,也似乎證實了這一觀點。也即是說,人們只要把所觀察到的現象加以歸納并給予簡單證明,就可得到正確的、可以運用的規律。但是,這時的"人"并沒有從自然界中彰顯出來,仍處于與客體的混沌關聯之中,并不是真正的"人"。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這樣的人沒有人之為人該具有的特性:沒有人高于其外界的超越性,只機械地反映外物而沒意識到人的主觀能動性,更沒有身為主體所應該具有的主體性??梢哉f,這時的人還只是一個感性的動物。然而,"人是一個對理性問題能給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這種以舊唯物論為基礎的,缺乏主體性根據的認識論,隨著科學的發展,很快走向了盡頭。
調研用讀的方式建造學習型黨團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大力號召和強力推動下,全國各地的讀書節、讀書月遍地開花,很多機關也把集中讀書學習作為一個重要的工作日程安排。
一個尊重知識、崇尚文化、追求文明的政府一旦形成,城市、鄉村乃至國家的文化素養和文明程度才能顯著提高。而黨政官員作為政策的制定者和倡導者,他們平時讀什么書?通過哪些途徑學習提高?這些也成為百姓關注的熱點。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從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全局出發,將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任務。而把各級黨組織建設成為學習型黨組織,是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基礎工程。
讀書時間過少現狀不容樂觀
毫無疑問,“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如今正在各地深入發展,而學習自然離不開閱讀,總理說:“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讀書決定一個人的修養和境界,關系一個民族的素質和力量,影響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一個不讀書的人、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年,習在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上提出,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刻認識現代領導活動與讀書學習的密切關系,通過讀書學習來增長知識、增加智慧、增強本領,這是領導干部勝任領導工作的內在要求和必經之路。中央到地方各級黨政機關對干部讀書學習的日益重視可見一斑。
最近幾年,從中央到地方,隨著各級領導頻頻在各種場合,對機關干部的讀書學習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要求或是表達了個人的看法,干部講學習多讀書已經漸成風氣。從這股自上而下推動干部讀書風氣形成的熱潮中可以看到:干部讀書的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公眾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