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細胞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6 21:32:5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白細胞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白細胞

白細胞抗原鑒定管理論文

摘要目的:用單克隆抗體鑒定白細胞共同抗原并對其性質進行初步分析。方法:用B細胞株3D5免疫Balb/c小鼠得到單抗5H12,借助間接免疫熒光及流式細胞儀分析,檢測5H12抗原在多種白細胞表面的表達情況,并從白細胞膜中提取5H12抗原,通過增殖試驗、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及免疫印跡對其特性進行初步分析。結果:5H12抗原表達于多種白細胞表面,包括休止T細胞、休止B細胞、單核細胞、中性粒細胞、體外PHA激活的T細胞、體外anti-μ激活的B細胞、也表達在T細胞株(Jurkat、Peer)、B細胞株(3D5、Daudi、CESS、BJAB)、單核細胞株U937和髓細胞株K652表面。增殖試驗表明,該抗原與相應單抗結合后導致B細胞活化抑制。對抗原的初步分析顯示:5H12是一種單鏈蛋白質分子,分子量為22kD。結論:5H12是一種單鏈膜蛋白分子,屬于白細胞共同抗原,與B細胞活化有關。

關鍵詞白細胞共同抗原5H12分子量

Identificationofleukocytecommonantigen(LCA)5H12anddiscoveryofitseffectonBcellactivation

WANGYun-Ping,ZHANGShu-Zhen,ZHULi-Ping.

DepartmentofImmunology,BinzhouMedicalCollege,Binzhou256603

AbstractObjective:Toidentifyleukocytecommonantigen(LCA)withmonoclonalantibody(McAb)andanalyzetheLCA.Methods:ImmunizedBalb/cmicewithBcellline3D5andobtainedMcAb5H12,thendetectedtheexpressionof5H12antigenonvariouskindsofleukocytesandwhitecelllinesby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andflowcytometricanalysisandfinallyisolatedandpurified5H12antigenfromcellmembraneandanalyzedthe5H12byproliferationtest,SDS-polyacrylamidegelelectrophoresis(SDS-PAGE)andWestern-blotting.Results:5H12wasexpressedonapanelofhumanleukocytesandwhitecelllinesincludingrestingTcells,restingBcells,monocytes,neutrophils,PHA-activatedTcells,anti-μ-activatedBcells,Tcelllines(Jurkat,Peer),Bcelllines(3D5,Daudi,CESS,BJAB),binationof5H12antigenwith5H12McAbcouldinduceinhibitionofBcellactivationinadose-dependentmannerandthissuggestedthat5H12mightplayaroleintheprocessthatledtoBcellactivationandproliferation.SDS-PAGEandWestern-blottinganalysisindicatedthat5H12isa22kDone-peptide-chainprotein.Conclusion:5H12isaone-peptide-chainmembraneproteinmolecule,itisaLCAandrelatedtocellactivation.

查看全文

醫學畢業論文:中藥抗組織損傷與白細胞黏附

【關鍵詞】中草藥

[關鍵詞]中草藥;組織損傷;白細胞黏附

Leukocyteadhesionandpreventionoftissueinjurywith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KEYWORDSdrugs,Chineseherbal;tissueinjuries;leukocyteadhesion

白細胞跨內皮遷移至血管壁間隙是組織損傷和炎癥反應的必要步驟,白細胞與血管內皮的黏附是此過程早期重要的一步。白細胞與血管內皮黏附分子的相互作用是組織損傷和炎癥反應過程的重要分子基礎[1]。炎癥的重要特征就是白細胞黏附。炎癥時血管內皮細胞被激活而出現選擇素分子,與白細胞膜上的配體反應,使白細胞在血管內皮上滾動。炎癥性物質激活白細胞后,其表面的黏附分子受體即為激活型,血管內皮上的相應配體與白細胞對合,導致白細胞內皮細胞之間的強烈黏附,引起白細胞移動、趨化。白細胞和內皮細胞的黏附是有選擇的。如急性炎癥反應主要是中性粒細胞與血管壁的黏附,而慢性炎癥反應則以單核細胞黏附為主。這是由于白細胞表達黏附分子的差異及細胞因子的不同調節所造成的[2]。另外,白細胞黏附功能異常將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同樣會引起炎癥反應和組織損傷。中藥可通過調節白細胞或內皮細胞表面黏附分子的水平來改善白細胞黏附功能,發揮抗炎作用,從而減少組織損傷。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細胞間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及其配體的表達上。大致分以下四個方面。

1調節ICAM1表達,抑制白細胞內皮細胞黏附

查看全文

人類白細胞抗原基因管理論文

摘要:目的研究人類白細胞抗原(HLA)-DR3、DR7、DR13、DR53等位基因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宮內感染的關系,探討HBV宮內感染的遺傳易感性,確定HBV宮內感染的易感基因和保護基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鏈反應/序列特異性引物(PCR-SSP)技術檢測HBsAg陽性孕婦及其新生兒各187例外周靜脈血血塊中HLA-DR3、DR7、DRl3、DR53等位基因型分布及頻率。結果(1)宮內感染組孕婦HLA-DR3基因頻率為2414%(7/29),顯著高于非宮內感染組孕婦的633%(10/158)(P=0007)。其余各表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宮內感染組新生兒HLA-DR3基因頻率為1724%(5/29),顯著高于非宮內感染組新生兒的506%(8/158)(P=0033)。其余各表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母嬰HLA-DR3同陽性在宮內感染組與宮內未感染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49);母嬰HLA-DR7、DR13、DR53同陽性在宮內感染組與宮內未感染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HBsAg陽性孕婦及其胎兒同時或任一攜帶HLA-DR3,易導致HBV宮內感染;HLA-DR3是HBV宮內感染的易感基因。

【關鍵詞】乙型肝炎病毒;宮內感染;人類白細胞抗原DR等位基因(HLA-DR)

肝炎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世界性傳染病,我國是乙肝高發區,乙肝病毒的母嬰傳播不僅造成人群中眾多的HBsAg攜帶者,而且是引起成人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的重要因素。迄今,多數學者認為,人類白細胞抗原DR等位基因(HLA-DR)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密切相關,而HLA-DR等位基因與HBV宮內感染的關系爭議較多。本文通過研究HLA-DR3、DR7、DR13、DR53與HBV宮內感染的關系,探討HBV宮內感染的遺傳易感性,為防制HBV宮內感染提供理論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以2003年6月~2004年11月太原市省各市級醫院篩檢,并在太原市傳染病院婦產科進行產前檢查及分娩的HBsAg陽性孕婦及其新生兒各187例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新生兒有無宮內感染,分為宮內感染組(29例)和宮內未感染組(158例),2組在年齡分布、文化程度、職業構成等均衡可比。

12方法

查看全文

中藥抗組織損傷管理論文

【關鍵詞】中草藥

[關鍵詞]中草藥;組織損傷;白細胞黏附

Leukocyteadhesionandpreventionoftissueinjurywith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KEYWORDSdrugs,Chineseherbal;tissueinjuries;leukocyteadhesion

白細胞跨內皮遷移至血管壁間隙是組織損傷和炎癥反應的必要步驟,白細胞與血管內皮的黏附是此過程早期重要的一步。白細胞與血管內皮黏附分子的相互作用是組織損傷和炎癥反應過程的重要分子基礎[1]。炎癥的重要特征就是白細胞黏附。炎癥時血管內皮細胞被激活而出現選擇素分子,與白細胞膜上的配體反應,使白細胞在血管內皮上滾動。炎癥性物質激活白細胞后,其表面的黏附分子受體即為激活型,血管內皮上的相應配體與白細胞對合,導致白細胞內皮細胞之間的強烈黏附,引起白細胞移動、趨化。白細胞和內皮細胞的黏附是有選擇的。如急性炎癥反應主要是中性粒細胞與血管壁的黏附,而慢性炎癥反應則以單核細胞黏附為主。這是由于白細胞表達黏附分子的差異及細胞因子的不同調節所造成的[2]。另外,白細胞黏附功能異常將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同樣會引起炎癥反應和組織損傷。中藥可通過調節白細胞或內皮細胞表面黏附分子的水平來改善白細胞黏附功能,發揮抗炎作用,從而減少組織損傷。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細胞間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及其配體的表達上。大致分以下四個方面。

1調節ICAM1表達,抑制白細胞內皮細胞黏附

查看全文

多臟器功能障礙進展管理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對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癥(MODS)患者炎性介質(白細胞介素-1β、白細胞介素-6和腫瘤壞死因子-α等)的清除效果。方法:40例MODS患者隨機分實驗組及對照組,20例實驗組患者接受CRRT治療,兩組分別在診斷MODS當時及治療24小時后抽血待檢。結果:實驗組患者經CRRT治療24小時后,白細胞介素-1β、白細胞介素-6和腫瘤壞死因子-α明顯低于對照組。結論: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能有效降低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癥患者炎性介質。

關鍵詞: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癥炎性介質

炎性介質(白細胞介素-1β、白細胞介素-6和腫瘤壞死因子-α等)在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中的負面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目前尚無有效清除炎性介質的藥物[12]。本研究應用連續腎臟替代治療(CRRT)技術,選擇收住ICU的MODS患者4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20例進行連續24小時血液凈化,比較治療前后白細胞介素-1β、白細胞介素-6和腫瘤壞死因子-α濃度的變化,以期尋找降低MODS患者炎性介質的有效治療方法。

臨床資料:

選取收住ICU的表現為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癥(MODS)的危重病患者40例,MODS診斷符合美國危重病協會1992年制定的診斷標準[3]。患者按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單號為實驗阻,20例;雙號為對照組(不用CRRT的診斷為MODS的危重病患者),20例

方法:

查看全文

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分析論文

【摘要】目的UF-100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聯合尿干化學分析儀與顯微鏡鏡檢測定尿中白細胞和紅細胞結果的比較。方法收集1000份尿液樣本,分別進行UF-100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尿干化學分析儀與顯微鏡鏡檢檢測。結果UF-100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與尿干化學分析儀聯合檢測尿中白、紅細胞和顯微鏡鏡檢檢測結果陽性率二者相差不顯著(P>0.05)。結論UF-100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與尿干化學分析法、顯微鏡鏡檢聯合應用可以提高檢測精確度。

【關鍵詞】UF-100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干化學分析法;白細胞;紅細胞

近年來,隨著尿干化學分析儀和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的出現,使尿常規檢查實現了自動化,提高了尿液分析的速度和準確性,為了解UF-100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和尿干化學分析法在尿常規檢驗中聯合應用的臨床價值,我們對1000份尿液標本進行了UF-100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和尿干化學分析儀檢測,并將結果與顯微鏡鏡檢作了比較。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和對象

1.1.1儀器和試劑

查看全文

省科技攻關計劃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一、立項的背景和意義

二十一世紀的生命科學將是基因科學,隨著人類基因組圖譜的全部破譯,基因治療腫瘤將使醫學科學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基因治療技術研究的迅速發展,IL-24在腫瘤治療方面將會是一座新的里程碑。

基因治療惡性實體腫瘤是臨床醫生面臨的挑戰性課題,由于腫瘤易轉移的特性,使手術、化療和放療等傳統治療方法對晚期腫瘤的治療有限。研究表明,腫瘤生長的關鍵因素是血管形成,實體瘤表達,如血管生長因子、堿性成纖細胞生長因子和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等血管形成介導腫瘤產生新血管,利用原發腫瘤的血管的形成而轉移。因此,尋找抑制腫瘤生長和血管形成進而阻止腫瘤轉移的方法尤為重要,基因療法為惡性實體腫瘤的治療提供了這種可能性。理想的功能基因表達產物應能誘導腫瘤細胞調亡、抑制腫瘤生長和腫瘤血管形成,對正常組織細胞無明顯毒副作用。白細胞介素-24(IL-24)具有上述功能。目前,利用白細胞介素-24(IL-24)對惡性腫瘤的基因治療,是發達國家的研究熱點之一。

白細胞介素-24(IL-24)是1995年JiangH等人首先克隆并分離出該細胞因子,原名稱黑色瘤分化相關抗原(mda-7),2002年,mda-7因其分子結構、基因定位和細胞因子樣特性而被正式命名為白細胞介素-24(IL-24)。

研究表明,借助腺病毒表達載體,將人白細胞介素-24基因轉染腫瘤細胞,可特異性抑制腫瘤細胞生長,誘導其調亡,但不會影響正常細胞。IL-24的這種作用在至少50余種人類惡性腫瘤細胞實驗中得到證實,包括黑色素瘤、神經膠質細胞瘤、骨肉瘤、乳腺癌、子宮頸癌、肺癌、結腸癌、鼻咽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可以認為IL-24是目前發現的唯一能即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又表達刺激免疫系統的蛋白基因。目前,P53、P10、Rb等抑癌基因正在用于基因治療的臨床試驗(其中重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已在我國生產上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上市的基因治療藥物),但均不具有通過刺激免疫應答來殺傷腫瘤細胞的特性。所以,通過比較可以證明IL-24的研究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

通過腺病毒介導人IL-24基因進行治療腫瘤的基因治療的技術,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理論和臨床意義。基因治療產品使細胞產生內源性的目的蛋白質或多肽,產生特異的生物治療。基因治療使給藥更加特異、高效和安全,達到醫學科學所期望達到的最高目標。基因治療藥物將對基因工程蛋白質或者肽類藥物也形成嚴重的挑戰,用基因治療方法可代替反復使用、費用極高的蛋白質藥物,一次注射,可帶來長久的療效或根治。

查看全文

人參蛋白的抗輻作用探索

摘要:目的研究人參蛋白的抗輻射損傷作用。方法以60Co-γ射線一次性照射小鼠全身,觀察人參蛋白對照射小鼠外周血白細胞數,骨髓細胞微核數,紅細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肝臟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胸腺、脾臟指數的影響。結果人參蛋白能增加輻射后小鼠外周血白細胞數,減少骨髓細胞微核數,增加紅細胞SOD活性,抑制肝臟MDA含量升高,提高胸腺及脾臟臟體指數。結論人參蛋白對γ射線所致小鼠輻射損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

關鍵詞:人參蛋白;小鼠;輻射損傷

人參為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ginsengC.A.Meyer的干燥根。大量研究顯示,人參單味藥及復方藥均具有明顯的抗輻射作用[1],但目前研究大多針對人參皂苷及多糖類,認為皂苷與多糖是人參抗輻射作用的主要成分[2~6],對于蛋白類成分抗輻射研究未見報道。本實驗通過觀察人參蛋白對輻射小鼠損傷的保護作用,為進一步研究人參蛋白的抗輻射作用奠定基礎。

1材料與儀器

1.1藥物5年生人參購自吉林靖宇縣,為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gisengC.A.Mey.的干燥根。人參蛋白樣品為本實驗室制備,經Bradford蛋白含量試劑盒法測定蛋白含量為80%。

1.2動物

查看全文

血液細胞檢驗質量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臨床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驗的質量控制方法,分析檢驗中的相關影響因素,最終利用相關措施來提高血液細胞的檢驗質量。方法選擇我院于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90例進行血液細胞檢驗的患者,對患者不同比例抗凝劑檢驗、采集血液標本放置時間以及血液標本放置溫度進行對比分析,觀察不同條件下對血液細胞檢驗質量的影響。結果正常抗凝劑比例下血液細胞中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以及血紅蛋白水平均高于不正常抗凝劑比例下,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常溫下紅細胞及白細胞水平均低于20℃下,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常溫下血小板及血紅蛋白水平均高于20℃下,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放置30min的紅細胞、白細胞以及血小板水平均低于放置6h,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放置30min的血紅蛋白水平高于放置6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為患者進行血液細胞的檢驗中,檢驗質量會受到標本放置溫度、標本放置時間以及不同比例抗凝劑檢驗的影響,因此為了有效提高患者血液細胞的檢驗質量,需要對相關因素進行控制,有效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與科學性。

【關鍵詞】臨床醫學檢驗;血液細胞檢驗;質量控制;放置時間;放置溫度;抗凝劑檢驗比例

血液細胞檢驗就是臨床中常見的血常規檢查,這種檢測方式是臨床醫學檢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血液細胞檢驗中,主要是通過檢驗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白細胞、紅細胞以及血紅蛋白等指標進行相應的檢驗分析,通過觀察這些指標的數量、形態以及分布情況等就能夠對患者是否患有某些疾病進行相應的判斷,之后根據檢驗結果進行相應的治療,能夠促進患者的疾病恢復[1]。因此血液細胞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對于患者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此,為了研究臨床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驗質量的控制方法,本文分析了不同因素影響下血液細胞檢驗質量的變化情況,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于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90例進行血液細胞檢驗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齡最小為14歲,年齡最大為76歲,平均年齡(45.34±2.44)歲。1.2方法。本次研究中為所有患者均進行血液細胞檢測,在空腹時對患者進行靜脈血的抽取,最后獲得相應的血液樣本,將樣本確定比例后進行相應的稀釋,其中分別按照1∶5000以及1∶10000的比例進行稀釋,稀釋完成后將同一種比例的血壓樣本混合在一起,然后再平均分為180份。之后在不同條件下對血液樣本進行儲存,將其中的90份血液樣本放置在室溫條件下,其中在30min之內完成30份血液樣本的檢測,在3h內完成30份血液樣本的檢測,在6h內完成30份血液樣本的檢測。然后將剩下的90份血液樣本放置在溫度低于20℃的條件下進行,同樣在30min之內完成30份血液樣本的檢測,在3h內完成30份血液樣本的檢測,在6h內完成30份血液樣本的檢測。1.3觀察指標。觀察患者的血液細胞檢驗在血液標本放置時間、血液標本放置溫度以及不同抗凝劑比例下的檢驗結果。1.4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使用(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輸血安全與成分輸血認識論文

關鍵詞輸血

摘要輸血作為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手段已廣泛用于臨床各科的搶救,但輸血也存在一定風險。隨著現代輸血事業的迅速發展,傳統輸血的觀念和手段發生了根本變革,輸血作為一門獨立的醫學科學已進入成分輸血時代。成分輸血使輸血治療更加科學化,克服了過去輸血副作用大、浪費多等缺點,提高了輸血水平,是現代輸血學的一個新突破。

一、輸全血的弊端

輸血以安全有效為最基本的要求,傳統的輸血方法是不論患者需要何種血液成分都輸注全血,但輸全血存在以下弊端和安全隱患。

1.1使循環負荷加重在1u全血中血漿所占的容量大,按有效成分治療量折合成全血后輸入全血量多,對老年人和兒童患者輸入大量全血會引起循環超負荷使病情加重,如引起急性肺水腫、心力衰竭等。

1.2易引起輸血反應由于全血中含有白細胞、血小板和血漿等成分使全血含免疫原增多,會有各種抗原進入受血者體內,增加了輸血同種免疫機會,如引起發熱反應、急性溶血反應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