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復學習計劃范文
時間:2023-04-10 21:10: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復學習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高三,基本上被分割為了一輪復習、二輪復習、最后沖刺和最后調整期幾個階段。由于學校之間的情況各不相同,設置的復習階段也略有不同。但大體進度是差不多的。下面我們就從這些不同階段的角度,具體看看每一個階段都需要注意些什么。
1把握一輪復習,攻克基礎能力關
一般來說,一輪復習的時間是最長的,也是最細的。這是成績能上一個大臺階的最有利時機,錯過了這個時機,再想這樣較為輕松地超越別人就不容易了。
在這個階段,考生應該把“攻克每個知識點”作為自己的目標,然后想辦法去把這個目標實現。要知道,老師在講授的時候,往往是依照班中中等學生復習進度來安排自己的教學進度的。倘若在這個階段你覺得“簡單”,那么你就可以在把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完成好的基礎上,加大難度進行訓練;倘若在這個階段你覺得“過難”,那么你就應該盡可能拿出更多的時間來跟上老師的進度。在這個時候,只要能夠保證自己跟得上大部隊,那就達到了目標。
在第一輪復習中容易出現一個問題:考生一看書本就明白,教師一引導就會,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卻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這個問題需要考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克服,否則第一輪的效果將會越來越差。
當然,在高考第一輪復習的過程中,考生還可能出現以下幾種問題
①畏難
在高一或高二時因為各種原因導致學生沒能對某一知識點或某個學科掌握牢固,從而出現弱科的情況,考生進而會對習題或學科產生恐懼和畏難心理。就要抓緊時間和老師及同學進行溝通,請他們幫助自己調整好心態,跟上整體的節奏。另外,考生也要積極地對自己進行心理暗示,畢竟這是第一輪復習,只要努力,補上弱科絕不是一件難事。
②缺乏閱讀
閱讀缺乏癥主要表現為考生知識面狹窄,閱讀能力欠缺。近幾年的高考顯現出一個趨勢,考題的文字量越來越大,而答案的字數卻越來越少。這就對考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想看,無論自己的知識多么牢固,無論自己解題能力多么強大,如果沒有把題目的要求搞清楚,那么答的任何內容都沒有意義,這道題目也就不可能得到相應的分數。
所以,在第一輪復習時,一定要邊閱讀、邊思考、邊做筆記,通過眼、口、腦、手等器官的協調,在閱讀的同時提高思維、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③信息提取能力不足
課標改革以后,無論是哪個科目,綜合性大題都越來越多,而這些日趨重要的綜合性大題卻成了很多學生的夢魘。
解題的關鍵是信息的處理,這包括通過審題獲取有效信息,明確考查意圖;通過思考整合信息,即把題目中的相關信息與學科知識掛鉤;最后還要準確輸出信息,把答案落實在試卷上。因此,在平時的復習中,一定要加強自身的信息處理能力,提高解題的正確性。
2重視二輪復習,突破綜合能力關
經過了一輪的復習,考生對自己高中所學知識有了比較清楚的了解,也能夠逐漸建立自己的知識脈絡。通過這些知識脈絡,考生就已經可以解答高考中的中檔題了。所以實際上在二輪復習階段,考生的解題能力已經有了比較明顯的進步。同時,這個階段也是同學們學習水平的分水嶺,成績在這個時候就開始逐漸拉開差距。
進入高考第二輪復習,考生應該樹立以下目標:
①重拾遺忘知識點
雖然經過一輪復習后,考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但是在綜合運用這些知識方面還是非常薄弱的。同時,由于一輪復習的知識量非常大,一些概念、公式和方法會慢慢遺忘,所以在這個階段,就更應該回顧課本、學習筆記和糾錯本,避免知識點大量遺忘,盡可能地鞏固自己的學習效果。
②搭建知識結構橋梁
高考二輪復習將會加大橫向關聯內容的聯系,其實就是前面所說的以專題形式來進行復習。這就更加需要考生搭建自己的知識結構橋梁。每個人的實際情況并不相同,別人的知識結構對你的幫助不大,所以這就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地把基礎夯實,在牢固的知識基礎之上構建自己的知識脈絡。
3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計劃務必要準確合適
在復習過程中,需要考生對自己的復習進度能夠有一定的規劃和總結,并隨時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調整。
更具體的,我們需要訂立一系列的復習目標,比如,9月完成什么,10月完成什么……甚至可以詳細到9月1日完成什么,9月2日完成什么……我們的復習進度就是實現這一個個階段目標的過程,只不過我們把這個過程細化了而已。這部分計劃,務求詳細,因為只有足夠詳細的計劃,才可以保證我們在漫長而枯燥的學習中因為不斷的實現了我們的目標而擁有可持續的學習熱情。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制定一份具體的詳細的學習計劃該注意些什么:(我們以日計劃為例)
高考備考時間真的很有限,最合理的計量單位就是“天”。從現在算起,整個高考備考時間也僅僅只有200天不到。那么,在每天的復習當中,我們究竟該怎樣安排自己的時間呢?
我們可以把每天的復習時間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在校與老師同學一起復習,一部分就是在家自由復習。在校復習可能更多地需要配合老師的復習進度安排,而在家,就需要自己對可支配的時間進行規劃。
(1)最佳學習時間先學哪一門
最佳學習時間應該依據科目的不同區別對待。對于需要大量記憶的科目來說,最佳時間能夠大大提高記憶效率。倘若你的弱科是需要大量記憶的,那么就應該把最佳的時間留給這些科目,因為你能夠迅速記憶并掌握這些內容。
(2)最佳學習時間學習幾科合適
有些同學是這樣做的:因為現在的高考一般來說分為四大科:語文、數學、英語、文綜或理綜。這些科目在校復習的時候不見得都會涉及,如果在校時主要復習的是語文、英語和文綜,那么你在家復習的時候就應該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之后全力以赴地去復習數學學科的內容。這樣既保證了每科都有比較充足的訓練并且時間上也不會過于零散。
也有同學是這樣做的:除了在校時間跟上老師的復習進度之外,每天都給自己定一個學科主題。倘若今天定的是數學,那么今天所有的零碎時間都用來做數學題,保證持續的記憶沖擊。這樣的做法對部分同學來說十分有用,但是最大的缺點在于長時間復習一科會非常容易疲勞并感到枯燥。
(3)不要延長最佳學習時間
在復習過程當中,要注意勞逸結合,用一張一弛的原則來安排我們的學習生活,把學習活動和其他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合理分配學習時間,這樣往往能取得滿意的高考成績。
4計劃趕不上變化,謹防高考復習進度上的兩大誤區
除了在復習進度上應該有明確的規劃、勞逸結合之外,同學們在備考階段還要特別關注兩個容易陷入的誤區。
(1)誤區零碎時間沒有任何意義
利用好這些零碎時間的同時,也要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自身的特點和習慣進行自我分析,尋找到一個平衡點,拿出一小段時間來放松身心,以換取整體的高效率是非常有必要的。
(2)誤區二:復習計劃越具體越好
篇2
一、正確認識復讀的代價、風險與人生目標
作為一個復讀生一定要十分清楚復讀的最大代價是一年的青春時光,一定要十分清楚復讀是有風險的,所謂“零風險”是在騙人。但是復讀生更要清楚,承擔風險、付出一年青春時光目的是實現自己更高、更理想的人生目標。復讀結果的外在表現是提高高考成績,進入理想大學,而復讀結果的內在表現是改變了整個人生。從改變人生這個高度看,一年的青春時光是值得的,承擔復讀的風險也是值得的。復讀生一定要有代價意識,一定要有風險意識,但同時一定要具備對自己人生目標的堅持、堅定的追求。有了人生堅定目標,一年的青春時光就會演變成一種無形的動力,就會主動承擔風險并最終化險為夷。
化險為夷,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對自己要有信心。09年高考失利了,但是“失敗是成功之母”,復讀生有復讀生的優勢,大家參加過一次高考,對高考過程有過親身的體驗,在吸取了教訓的同時也取得了寶貴的高考經驗;第二,大家在高三時已經完整地進行過一輪總復習,也就是說在知識上已經具備了一定量的積累,在能力上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復讀過程就是再積累、再提升的過程,是再鞏固、再落實的過程,是查缺補漏的過程,特別是文科的同學,有了這個再積累、再提升的過程就會使自己變得更完美、更聰明。第三,選擇復讀也表現了復讀生對自己目標的鍥而不舍,顯示出復讀生的一種人格力量和堅韌不拔的精神。這些優勢不但是寶貴的資源,而且可以大大提升復讀生的信心。
二、聽老師話、跟著老師走
什么樣的學生是好學生?聽老師話的學生是好學生!怎么樣才能做到提高復讀效果,提高來年高考成績?我們認為,就是要聽老師話,跟著老師走。
小聰明不如大聰明,小算盤打得再精也要吃虧,另起爐灶、另立門戶、自以為是,是復讀的大忌。復讀班的老師是精心選擇后聘任的,以咱們學校為例,老師隊伍全部由各校優秀教師組成,其中光連續多年送畢業班的教師就有幾十位,他們既是各學科教研組的組長,又全部在一線上課,不是什么“掛名顧問”,他們肩負著各學科的教學質量。咱們學校選調的教師,必須教過高三,教學業績要突出,全部都是專職而不是兼職!主管教學的領導的聽課,學生的評教評學已經形成制度。說這些是想告訴復讀學生,老師們是有一定水平的,有豐富的經驗的,對高考研究是充分的,要相信老師。老師們是引導復讀生實現夢想的導師,一定要聽導師的話,跟著導師走。
還有一點要提醒復讀生,每一個復讀班的學生是由不同學校的學生組成的,每一個學生后面都有六個或更多的教過你們的老師,這些老師就成了你們比較復讀老師的參照,這里產生一個問題,在復讀班教學過程中誰向誰靠攏?復讀班的老師無法向你們靠攏,只有一條路:你們向復讀班的老師靠攏,這樣復讀班的教學才能正常進行下去,而且這種靠攏越快越好,這就是我為什么反復強調要聽老師話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
三、要有吃苦精神、要學會合作學習
學習沒有訣竅、沒有捷徑,考試更不能猜題押題,學習需要的是老老實實的態度和刻苦學習的精神。特別是復讀,就意味著再吃一遍苦。我在招生過程中發現許多同學知識有漏洞,還有些同學150分的卷面連90分都沒得到,也就是不及格,高分考生150分卷面也沒達到120分,原因固然很復雜,但其中二條原因是不可避免的:一是方法不對頭,二是刻苦精神不到位。一定意義上說選擇了復讀就是選擇了吃苦,誰能吃苦誰就會取得好成績。
合作學習很重要,這是一種學習氛圍,有問題大家討論,有問題共同研究,合作學習不是反對問老師,有問題當然要問老師,也可以問同學,互相提問、互相討論,復讀生的班級一旦形成合作學習氛圍,就形成了一個整體向上的氛圍。
這里還想提及一點就是厚道的學生是好學生,厚道的學生包容性強,具有很強的寬容性,不是自私自利,不是斤斤計較,不是以鄰為壑,不以同學為競爭對象,團結互助,和諧相處,精華辦復讀班這么多年似乎形成這樣一條規律,厚道的學生出成績。再往深處說復讀過程也是人格提升的過程,分數當然要提升,人格更要提升,人格的提升對分數的提升有著重大影響。
四、抓基礎、抓中低檔試題
研究高考多年、抓高考質量多年,有兩條經驗是年年不變,概括起來就是這樣兩句話:
真正拉開考生分數差距的是基礎知識!
真正拉開考生分數差距的是中低檔試題!
150分卷面,得分在120分以內,有些考生甚至不足90分,一般說來有兩個原因,一是基礎知識有漏洞,二是中低檔題跑了分。有些優秀考生語、數、外得到120分或110多分,分析結果是難題(占30分)得到一些分,而中低檔題跑了不少分。綜合試卷中有240分中低檔題,相當一部分考生沒有抓住。高考750分,中低檔題占八成——600分,抓住這600分的題就抓住了根本。
高考在考查知識的同時側重考查能力;高考考查任何一項能力都必須以相應的知識為載體,因此高考復習,高考復讀抓住了基礎知識就是抓住了根本。
五、學會答題
在今年招生過程中我們發現許多學生高考之后的估分高于高考實際成績,咎其原因有一點是共同的:考生覺得自己答對了,可是閱卷老師沒給分,這是為什么?我前邊的文章中寫過如何正確答題的策略,其實差距就在答題的準確性上。我多次舉過這樣一個例子,一道政治試題,牽扯到了歷史知識,試題是這樣的:滿清末年帝國主義的堅船利艦打開了中國的國門和現在我們實行的改革開放政策兩者有什么本質的不同?許多同學答題寫的是:主動與被動,自愿與不自愿等等。其實考生在審題時沒有搞清這道題的題眼是“本質”,總是在“不同”上做文章,當然得不到分,得不到高分,本質是什么?是“主權”是“國家主權”,有了“主權”這兩個字,再加上幾句修飾,滿分就沒問題了。
篇3
【關鍵詞】 積極情緒 高中英語 復習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2)03(b)-0107-01
學生進入高三,普遍感到英語學習任務重壓力大,整個高三階段的復習工作辛苦而繁瑣,經歷一次高三生活對老師和學生都是一次磨礪,往往是老師辛苦,學生疲憊。因此作為指導學生復習的英語老師,必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以緩解學生的壓力,減輕學生的負擔,確保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和備考能力。下面筆者就在高中英語復習中如何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以達到優化復習教學來談談自己的認識。
1 積極情緒的定義及功能
積極情緒就是因為意外得到獎賞或在目標實現過程中取得進步時產生的感受。當積極情緒與某種需要的滿足相聯系,通常伴隨愉悅的主觀體驗,并能提高人的積極性和活動能力。
1.1 積極情緒有利于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認知能力
對學生來說,由于受到表揚引起的喜悅、快樂、得意等積極情緒,可促進其智力發展。
1.2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利于提升主觀幸福感
高考就像是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每個考生的頭上,對每個考生造成無形的壓力,而緩解這種壓力的最好辦法是積極的學習體驗。經常能獲得積極情緒體驗的學生,對英語的興趣自然會恢復,主觀幸福感自然而然就能提升。
2 激發學生積極情緒的策略
2.1 科學安排復習內容
(1)安排模塊復習,激發學生積極情緒。模塊課文基礎知識的復習是必須的,尤其是對于英語水平中下的同學。以模塊課文為基礎,依托科學的復習學案,梳理單元基礎知識,作為課后作業,讓學生完成并識記。上課以聽寫和提問的方式對作業內容的落實情況做一個檢測,三個單元復習完畢時再做一次小測驗,循序漸進,減少學生記憶負擔,提高記憶效果。做到課前做的作業和課堂檢測內容、考試檢查內容一致,拒絕做無用功。
(2)安排語法知識復習,激發學生積極情緒。語法復習采取少吃多餐、細嚼慢咽的方式比較符合認知規律。具體操作為:以非謂語、定語從句和虛擬語氣等學生的學習難點為主,老師先上情景教學法語法課,引導學生梳理結構和復習運用,在接下來一周左右時間里,每天做10至15個單項選擇題或填空、翻譯題,以練習、糾錯、復現這樣的循環方式,邁小步,不停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輕松掌握知識。
(3)安排閱讀、完型和寫作訓練,激發學生積極情緒。具體操作為:每天安排十五分鐘左右的限時訓練,兩次閱讀加一次完型、一次改錯和一次作文訓練,一周安排一次綜合訓練。
2.2 營造良好師生關系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是創設積極氛圍的主要途徑。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礎,當學生在情感上與老師相融時,他對學習的興趣與熱情也會倍增。復習階段如何借助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呢?
(1)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積極情緒。師生合作,共同完成復習計劃的制定。這樣師生雙方就會達成共識,同心協力的為實現這些目標而努力,否則學生就不會參與進來。只有當學生認同目標時,老師才能通過啟發、說明等手段將之轉化為學生的追求,從而實現需要上的一致,認識上的一致和感情上的共鳴其次要設計好的策略,共同配合。復習伊始,和學生交流并明確復習計劃,通知學生準備好相關書籍、資料等,甚至建議學生在聽寫本上注明“復習聽寫”字樣,明確各項要求,和學生一起期待,從而從心理上進入復習階段。從復習計劃的制定乃至每天的課堂檢測內容和上課內容的確定,可以實行師生雙方共同參與。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而且學生做好了充分的課前準備。課堂節奏張弛有度,再配以教師親切的教態,這樣的復習課給學生的感覺一定是積極、活躍、融洽而又令人難忘的。
(2)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激發學生積極情緒。從提問到任務設置,為學生量身定做。為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各個層次的學生盡可能都有帶到。每節課老師至少要隨機提問三分之一的學生,連續三節課內每個學生都要提問到。為了做到這一點,我課前根據作業和學生實際,反復推敲上課要問的問題,甚至誰來回答、誰來補充都寫在問題旁邊。發動學生小組合作解決詞匯記憶和詞義辨析的困難。在課堂上給學生創造一種敢說、敢想、敢做的開放氛圍,學生只有在多說、多寫、多做的鍛煉中,也只有允許學生在說錯、寫錯、思錯的寬松的訓練過程中,才能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實現高效的復習。
篇4
【關鍵詞】高三;復習;教學環節
進入高三,很多教師和學生認為:學生只需要多做題,教師只需要把題講好就差不多了,這樣的認識和做法顯然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高三化學復習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幫助考生對已學習過的化學知識進行歸類、整理、加工,使之規律化、網絡化;對知識點、考點、熱點進行思考、總結、處理。從而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更為扎實,更為系統,并具有綜合運用知識能力。本文只談高三化學復習如何把握好幾個教學環節。我認為教學環節主要包括:教、學、練、評、答疑幾個方面。
1.教
在教學過程實施之前,教師應該思考“教什么,怎么教”。絕不能因為是高三而不講究章法,相反顯得更為重要。教不應是單純教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怎么教?不能搞“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要清楚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如果教學的主體不能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就難以達到理想教學效果。如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師應時時注意引發學生的思考,不要太吝嗇給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要盡量讓學生體驗到思考的樂趣,從而保持對化學的學習興趣。
由于總復習階段時間緊,任務重,因此教師要做到有目標地精講。學生熟知的問題,教師就不要多費口舌。教師應重點給學生講方法、講原理、講技巧、講關鍵、講思路、講規律,起到舉一反三、畫龍點睛的功效。這要求教師精心備課,對教學內容進行取舍,并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才能每節課發揮出最高的效率。除了備教學內容外,更重要的是備學生,注重學生個體差異。我校生源相對較差,每個班也顯得很不整齊,學得好的學生與學習較困難的學生差距很大。教學中應盡可能因材施教,教學定位不能就高,也不能就低,而是針對中等或中等偏上程度的學生,同時結合高考的難度實際。對于兩頭的學生,程度較好的學生利用提高班進行提高,程度較差的學生適當“開小灶”,進行補課。兩頭抓住了,中間段的學生自然跟著往上走。
2.學
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學法。比如針對學生“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一做就錯、一考就糟”的情況,我告訴他們要把握好“理解不等于掌握,掌握不等于永遠掌握”的辯證關系,聽課時在老師或同學的幫助下渡過了某個難關,不等于自己已克服了這個難關;就算是今天自己闖過的難關,時間長了,可能因為遺忘難關又擺在你面前。因此對做錯的題要做上記號,多做幾遍,經常溫習。指導學生多讀課本。學生總覺得課本上的內容太淺顯不屑一顧,導致的結果是概念不清,基礎不扎實。在復習階段可把課本當作辭典來查,在練習中發現基礎知識上存在含混不清,應閱讀課本相關內容。
3.練
練習不能搞“題海戰術”,應“精練”。精練是指每一次練習要有目的性,有針對性,練習的內容要精心設計,不能圖省事不負責任的找一份現成的試卷就給學生做,畢竟每一屆學生情況不一樣,高考形勢也在變化。有目的性,除了表現在內容上以外,還應該能力方面,如這次練習側重于要求學生答題規范,下次練習側重于要求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的把握,再下次練習側重于審題能力培養,這樣的練習在第一輪復習完后顯得尤其重要。有針對性,是指不能對所有程度的學生“一刀切”,都完全用同一份試卷,如試驗班學生和普通班的學生應區別對待。盡量避免給學生做偏難偏怪的題,否則不利于學生落實基礎,倒可能導致他們“鉆牛角尖”或者產生畏縮情緒,就是前幾年的高考題也要進行篩選,把有利于打基礎,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能力作為出發點和最終目標。除了統一練習以外,學生還應該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自我練習。比如可以通過整套試卷練習來提高自已對時間的合理分配和解題速度,可以針對自已薄弱的知識點內容找相關的題進行強化訓練,也可以針對自己做得不好的題型專門找題強化訓練,總之是“差什么就練什么”。
4.評
“評”是指練后講評試卷,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講評前先把總體情況簡單介紹,使每個學生大體清楚自身所處位置,再點名表揚取得進步的學生和前幾名學生。再把突出的一些問題作說明,強調學生注意。對學生暴露的問題,教師要冷靜分析出錯的原因,找出根源所在,并思考解決的方法。在講評過程中,不要怕花時間,如果學生暴露的問題不及時解決,他們可能會保留甚至強化這些錯誤的記憶,形成負面效果。絕不能面面俱到,平鋪直敘地進行講評。對少數同學易犯的錯,要求他們自己進行解決,這樣能提高這些學生的主動性。有些問題,還可通過變化題設條件或變化設問,引發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提高認識的同時,也充分發揮習題的使用價值。總之,避免“就題論題”,要引導學生學會審題,分析問題、尋找解題思路。
5.答疑
答疑在高三復習教學中占有不可小視的份量,能起到培優輔差的作用。因為其它的教學環節難以針對學生個體,答疑是群體教學的有益補充。通過答疑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了解學生個人在知識及能力結構上存在的不足,以及教師在教學中是否有疏露或未得到理想的效果。如何答疑?面對擺在面前的問題或習題,教師如果二話不說地講解解題方法和答案,往往不能達到最佳的個體輔導效果。不妨先問學生是如何思考的,教師冷靜的分析學生的思路,找出其思維存在的障礙及知識上存在的不足,然后再對癥下藥、一針見血地指出其癥結所在,讓學生自己去進一步思考,自己找到正確的答案。和上課一樣,答疑也最好不要采用“灌輸式”。除此之外,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注意發現他們的問題所在,答疑時要區別對待。對基礎差的學生一定要耐心答疑。教師還可進一步給學生適當的學習建議,并反思學生的問題是否反映出自己在教學中存在不足有待改進。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初中 基礎知識 思維能力 練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4-0157-02
復習是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記憶、鞏固過去所學的知識,通過復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在提高熟練程度基礎上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解決新的問題。有效的復習方法不應是簡單、機械地重復所學知識,也決非把原來的教學活動再重現一次。九年級中考復習,對進一步鞏固教學成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起著重要的作用。就如何提高復習課的質量?筆者作了如下一些探索。
1 明確目標,以“本”為本,強化基礎
首先要認真研讀《化學課程標準》,這是命題組的專家們中考命題的依據。通過研讀《課標》,可以明確考試的具體范圍、內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數,避免盲目地“超標”、“拔高”、“拓展”。復習時十分重要的一點是通讀課本。臨到中考,如果沒有完整系統地看一遍課本,沒有對知識進行歸納、梳理,沒有把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認知結構,這樣的復習等于沒有復習。其實,中考題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依據課本內容編制而成的,課本中的習題、例題、實驗、插圖、閱讀資料等常被用作編題的素材,所以,學生在考前一定要仔細通讀課本,必要時還可自己寫出閱讀總結,回歸課本,把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作為載體學好,這是獲得高分的必經之路。如,對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復習,除明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知道其反映的是何種現象或事物的本質屬性外,還要進一步與相近的概念進行比較,了解它們的區別與聯系,同時按它們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進行分類歸納整理,輔之以必要的實例佐證。
2 注重復習方法,提升能力
復習時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有效課堂,在復習中怎樣才能提高學生參與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呢?
2.1調查摸底,有的放失地復習
通過基礎知識檢測、提問、談話等方式,了解學生中存在的疑點、盲點,找到學生的癥結所在,教師針對疑點、盲點復習,有效消除疑點,填補盲點。否則即使教師講的津津有味,而學生無法產生共鳴,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對所復習的內容無法掌握,更不會理解復習內容。
2.2建立網絡,理清知識之間的關系
化學知識知識之間的聯系千絲萬縷,學生能把所學的知識歸納起來,形成網絡。一方面,學生把知識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實現知識的系統化;另一方面,學生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如化學用語:(1)元素符號——意義、寫法;(2)化學式——意義、寫法、計算等;(3)化學方程式——意義、書寫步驟(配平)、注意事項、計算等。
2.3聯系生活,生產實際創設情景
復習時教師要全方位地搜集多方面的信息,將化學知識的復習融入社會生活生產中,這樣既能對學生產生好奇心、吸引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又能利用已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為了這一目的,教師就應加強學習,擴大信息來源,關注與生活、生產、重大科研(如每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的最新理論)上一屆高考題目競賽題目中的信息來豐富復習內容,在這些信息處理中要充分挖掘所給信息,用所掌握的知識去靈活運用解答,例Fe+CuSO4=FeSO4+Cu是初中化學學習中的一個重要反應,針對該反應,聯想到金屬及金屬銅的冶煉,農藥波爾多液的配制和盛裝容器,金屬活動性探究等方面引導學生加深認識,進行知識深化,達到靈活運用。生活中的“加碘食鹽”、“加鐵醬油”為例,既可以圍繞元素的有關知識設計問題,又可圍繞化學式的書寫、意義及計算,還可從物質的分類、組成、性質、反應原理及檢驗等方面設計新的問題。
2.4重視問題設計,利于激發學生思維
好的問題設計利于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思維,從而增強復習的有效性,首先問題應有較強的綜合性,因為復習是初中化學整體知識的展示,是對現有知識的整合、運用。如:氧氣、二氧化碳是身邊化學物質的重要代表,設計問題時應從氧氣、二氧化碳的組成、性質、變化、制取、用途等方面的差異,在鞏固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同時,深化對氧氣,二氧化碳兩者之間的關系,在自然界中的轉化,認識碳循環和氧循環的意義,增強學生對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例:“溫室效應”是全球關注的環境問題之一,CO2是目前大氣中含量最高的一種溫室氣體,因此,控制和治理CO2是解決溫室效應的有效途徑。如:
(1)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氣中CO2濃度的有(填字母)
A.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植樹造林,增大植被面積
C.采用節能技術
D.利用太陽能、風能
(2)將CO2轉化成有機物可有效實現碳循環,CO2轉化成有機物的例子很多,如:
A. 6CO2+6H2O光合作用 C6H12O6+6O2
B. CO2+3H2催化劑 CH3OH+H2O
C. CO2+CH4催化劑 CH3COOH
D. 2CO2+6H2催化劑 CH2=CH2+4H2O
以上反應中,最節能的是( ),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填字母)
這是一道以溫室效應中二氧化碳氣體為命題背景,介紹了一系列關于減少CO2含量的方法和措施,利于引導學生樹立環保意識,人人有責及物質綜合應用意識。
篇6
一、依結構,推性質,實現結構體現性質,性質反映結構
高中有機化學的教學問題是結構與性質的相互依托關系,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如何把握結構與性質的關系是學好有高中機化學的基礎.因此在復習過程中要牢牢抓住一些官能團的特點,抓住一些常見官能團所具有的化學性質以及能發生的相關反應,構成官能團相互轉化網絡體系,便于復習和理解.
例如甲酸雖然屬于羧酸類,具有羧基,羧酸的一切所有性質,但是從結構上看甲酸除了羧基以外還有醛基,因此甲酸具有醛基和羧基的雙重化學性質,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羧酸.因此我們在掌握該有機物具有的性質的時候,不是看所屬的類別,更重要的是根據該有機物具有什么樣的官能團,然后再去推測其具有的化學性質.我們的學生不要感覺該有機物的結構復雜繁瑣而感到膽怯,其實再復雜的有機物都是由一些我們熟悉的官能團所組成,要透過現象的表面看透該結構中真正所含有的官能團,理清轉化過程中的一系列的變化和區別,而其性質也就變得清晰了很多.
二、理透機理,環比遷移,發散解題新思維.
在有機化學方程式的記憶中,一些學生往往不是靠死記硬背,就是照搬照抄,其實不然,學習的關鍵在于理解,牢牢掌握發生有機化學反應的過程(即反應機理)是最為關鍵.何處斷鍵?何處成鍵?反應條件是什么?官能團如何轉化?反應類型是什么?性質有何改變等等.只有通過真正理解有機反應轉化之機理,然后運用類比遷移模擬等一系列的思維方法來分析解決問題.如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應.酯基的形成在于乙酸和乙醇的如何斷鍵,通過對同位素的標記,其實質就是酸脫羥基醇脫氫的反應.理清究竟哪里實現酯基的構成,以及酯形成的反應條件等等.下次碰到同樣類似問題也就簡單了許多,例如硝酸與甘油形成三硝酸甘油酯的反應,其實也就是如何形成酯的過程.掌握了化學反應規律和轉化的機理,解題能力也會相應提高,復習的效率也就隨之大幅度的上升,在有機化學復習的過程中做到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之效果.
三、養成歸納,理解相互轉化的習慣,沉淀記憶.
有機化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塊就是物質間的相互轉化,而在高考中常見的題型就是有機推斷與合成.因此我們學生要在充分理解有機物官能團相互轉化關系的基礎上,實現對有機物的有效轉化.譬如我們要想合成一種聚合物,就要以尋找該聚合物單體為目標,依據該單體的結構特點進行分析遞變.一般官能團轉化的路線為烯烴鹵代烴醇醛酸酯,只要我們的學生能真正理解這些官能團相互間的轉化,有機物間的物質轉化也就變得得心應手了.因此,我們在有機化學復習的教學中最為關鍵的一步就要求學生記憶官能團轉化的一般路線并加以一定的靈活應變,達到對知識的融會貫通之目的,也對我們解決有機題大大提供了捷徑.在有機化學學習到一定程度,必然要再進行歸納與總結,比較與記憶,最后一些重要有機物的性質和常見轉化要不斷沉淀.在此基礎上還可借鑒一些有機巧記法,如:高中有機化學知識“四項基本原則”、四類平面結構、四類取代反應.運用多種方式幫助學生記憶和分析,寓知識記憶于趣味之中,也讓學生感覺到有機化學的學習其實并不辛苦.
四、講練結合,學會前后對照比較的思想.
在有機化學題中合成推斷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題型,我們學生往往感到較為頭疼或無從下手,從而導致失分較多.其實要解決好這類問題,減少失分的關鍵在于我們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一定要以對照比較為宗旨,仔細觀察兩者有機物在轉化前后中的區別,變的是什么不變的是什么,抓住本質,這個官能團的變化是如何實現的,利用我們的現有的有機基礎知識充分解決內在的關系.由難變易,由繁變簡,充分培養學生的解題應答能力,從而實現課堂的高效率.
五、有效針對訓練,尋找突破,實現自主學習.
理想課堂的主題在于我們教師要將課堂還給學生,將被動學習回歸到自主學習.如果我們的教師一味的追求高分,從而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必將導致教學的悲哀.所以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掌握情況來自主分配,有針對性的進行專項訓練,以練帶講,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尋求學習有機化學教學的捷徑,在課堂上提倡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要勤觀察,勤思考,勤比較,勤記憶,尋求突破口.擺脫以往的“題海戰術”、“填鴨式”,其實也是對我們教學的負責任.既要重視知識深度和體系廣度,又要注重對知識掌握的“全”、“細”程度,更要追求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對于訓練試題的選擇性上既有典型性、針對性、層次性,又要具有啟發性、時代性,力求做到答一疑會一類,明一知百,練一題習一法,舉一反三.
例藥物貝諾酯可由乙酰水楊酸和對乙酰氨基酚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制得:
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貝諾酯分子中有三種含氧官能團
B.可用FeCl3溶液區別乙酰水楊酸和對乙酰氨基酚
C.乙酰水楊酸和對乙酰氨基酚均能與NaHCO3 溶液反應
D.貝諾酯與足量NaOH溶液共熱,最終生成乙酰水楊酸鈉和對乙酰氨基酚鈉
篇7
關鍵詞:高三學情;探究;別樣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2)16-076-2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在新授課中采用探究式教學模式已蔚然成風,成效斐然。然而復習課堂又是另一幅景象,多數教師認為復習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對已學知識進行歸納、梳理、加工,使之條理化、系統化,還有的認為要復習的內容很多,探究浪費時間,還不如采用傳統的授課形式。單調的接受性學習最終讓學生興趣受挫,課堂氣氛趨于乏味和沉悶。如何突破復習課這一慣性瓶頸,彌補“新課授完、探究下崗”的缺憾?如何引領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實現對知識的重新認識和建構,自主整合與提升,形成創新的思維方法,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方法論?在高三復習“鐵及其化合物”的教學活動中筆者進行了有效嘗試,頗有感悟。
一、學情分析
新課程高考試題大多是情景性試題,是來自社會生活、工農業生產和科學研究中的實際問題,化學科學素養低的學生是難以解決的。學生走出校門后,隨著化學知識的漸漸忘記,便沒有什么化學科學意識和觀念去指導其行為。新課程已經實施多年,作為負責任的教師不能讓這種現狀延續。到了高三,新授課基本結束,學生比低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完備的知識結構,他們更容易通過思考發現問題,引發探究,分析問題也更加深刻,討論也能更加有效地實施,更加具備展開探究性學習的條件,這也是所有高三學生更重要的學情,正是基于這有別于高一、高二學生的不同,即使同樣是探究性學習,同一個課題,高三化學復習課也能上出不一樣的精彩,這好比在不同的土壤、氣候條件下,花兒同樣可以展示出別樣的紅艷!
二、復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1)了解鐵的物理和化學性質。(2)知道Fe2+和Fe3+的檢驗方法并能優選且應用于生產生活中。(3)認識Fe2+和Fe3+相互轉化的途徑,并能運用于生活實際中。(4)進一步感受原電池的應用,鐵的防腐。
2.過程與方法:(1)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體會化學學習的科學方法——理論推測、設計方案、實驗驗證、分析與總結。(2)在分組實驗中養成合作意識,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3)在生產生活中應用所學知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起到復習鞏固與提升的效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感受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關注生活中的化學問題。(2)通過探究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三、復習重點、難點
(1)重點:Fe2+和Fe3+的性質及其相互轉化。
(2)難點:Fe2+和Fe3+的檢驗及相互轉化的實驗方案的設計、優化,學習和掌握實驗探究的方法。
四、設計思想
本節課教學設計的特點如下:一是以“暖寶寶”的化學成分和原理的探究為主線復習提升學生對“鐵及其化合物”重點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暖寶寶”是生活中常用的利用原電池反應發熱的商品,它集元素化學、實驗化學和化學原理于一體,是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好素材。教學過程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從不同層面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化學科學意識。二是注重思維的發散和聯想,既有對知識的再概括、再認識,也有聯系生產生活實際,解決了生產生活中的現實問題,著重培養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
五、教學設計和過程
情景創設:寒冷的冬天,我看到電視里有個廣告,“有了暖寶寶,冬天不再冷”。我于是買了幾包試試。將真空包裝外袋撕開,取出內袋,剝離后面的襯紙,將紙包貼在內衣上,片刻就覺得溫暖。大家想試試嗎?
學生:想。
教師:好,每個學習小組1包。
學生:體驗發熱情況。
教師:此時此刻,同學們在腦子里產生了什么疑問?
學生:小袋里裝的是什么物質?為什么會發熱(原理)?
教師:好!這位同學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我們對一新鮮事物就要保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濃厚興趣。今天,讓我們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際中,一起設計實驗方案自主探究暖寶寶的化學成分和發熱原理以及解決其他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引導:定性探究過程一般分為發現問題、提出猜想、設計實驗方案、實驗驗證和得出結論幾個步驟。現有資料:暖寶寶的發熱料由某種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無機鹽、水和保溫材料組成。請你根據所提供的資料和觀察分析,猜猜紙包里裝的是什么物質?說出你的猜想依據。
學生:小組討論。
教師:大家學過哪些化學反應屬于放熱反應?
學生:酸堿中和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燃燒反應、鋁熱反應、金屬與酸反應、大部分化合反應……
教師引導:根據大家的觀察,你覺得暖寶寶的發熱劑是由哪些成分組成的呢?它的發熱原理是什么?
學生:觀察發現發熱材料是黑色粉末,只有與空氣接觸時才開始放熱,同時根據資料說明,可以猜想發熱劑的成分可能是鐵粉、食鹽、活性炭。它發熱的原理是活性炭有強吸附性,能吸收空氣中的氧氣和水蒸氣,鐵粉、活性炭、鹽、水組成一個原電池,發生鐵的吸氧腐蝕,把化學能轉化成電能,同時釋放熱量。
設計意圖:在已學習了鐵的化學性質的基礎上,通過比較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產生探究鐵在生成物中呈現不同價態的原因的欲望,引導學生從氧化還原反應的角度認識可變價態元素的性質,同時為檢驗鐵單質提供更多的思考途徑。
教師引導:除了用磁鐵檢驗鐵單質的方法外,你還有什么好的化學檢驗方法?
學生:可以滴加鐵氰化鉀溶液來檢驗,若出現藍色溶液,證明溶液中有亞鐵離子。(這是參加競賽輔導的某個學生的回答)
篇8
一直在想,能否有更好的辦法激活課堂,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呢?經過實踐,筆者感覺,復習課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行師生合作可以激活死氣沉沉地化學課復習課堂的,下面就此略談一二。
一、合作制定計劃
搞好中考前的化學復習不是老師一個人的事,是師生共同的任務。因此,今年我改變以往一人制定復習計劃的習慣,發動學生參與本班復習計劃的制定。讓每個學生都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找出初三一年中化學學習的薄弱點。我進行匯總后再全盤加以考慮和學生共同制定出本班復習計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根據每個學生的薄弱環節,對他們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這樣,學生參與了進來,改變了以往他們課堂上被動聽從老師復習安排的局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快調動了起來,他們都想讓老師根據自己的薄弱點進行計劃復習,他們同時也關注他人的薄弱點,教學中我很好地利用了這點,讓學生進行優勢互補,相互結合組成合作小組,課下共同制定復習計劃,互幫互助。這樣,在老師顧全大局的情況下,也兼顧到了每個學生,使他們通過復習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
二、合作實驗創新
初三化學復習課中,絕大多數老師對于涉及實驗的內容,都是引導學生通過回憶,進行紙上談兵,有時學生們由于知識遺忘或混淆往往一臉茫然。對此,課堂上我改變了以往做法,課堂上遇到此類情況時,不再簡單地口述。而是在原有實驗基礎上結合復習內容引領學生對實驗進行創新,并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得出結論。這樣做不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變了以往沉悶的復習課堂氣氛,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實驗技能,鍛煉了他們利用化學實驗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更好地對舊知識進行了復習鞏固。
三、合作參與命題
復習過程中,老師命題,學生考試,似乎已經是天經地義,事實上,現在很多老師連命題的環節都已省略,各式各樣市面上所售的模擬試卷折騰得學生叫苦連天。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教學中按照中考模擬試卷的格式,我讓學生以4人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互相根據對方學習情況,合作參與命題,然后互考、互改、互評,每次還評出優勝小組。當然,根據復習進度,命題范圍可以不同。這樣就改變了老師一統天下的格局,也使得命題更有針對性,學生不但對同伴的命題認真對待,在自己給對方的命題過程中也鞏固掌握了相關知識,一舉兩得。老師在整個過程中起著督促、指導作用,任務也輕了不少。
四、合作進行反思
篇9
一、 質量守恒法在解題中的應用
質量守恒即物質質量在發生化學反應前后不發生變化.
例1有一批氫氧化鈉樣品,經測定含水質量分數為3%,并且還含有7%的碳酸鈉.取其中5 g樣品加入到100 mL濃度為2 mol/L的鹽酸溶液中,最后加入濃度為3 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將溶液調至中性.問一共需要加入多少毫升的氫氧化鉀溶液?反應完成后將溶液蒸干,能夠得到多少克固體?
1.按照通常的解題思維模式,首先我們需要計算出5 g給定氫氧化鈉樣品中各個組分以及鹽酸溶液中氯化氫的質量和物質的量:
m(NaOH)=5 g×(1-0.03-0.07)=4.5 g;n(NaOH)=4.5 g/(40 g/mol)=112.5 mmol
m(Na2CO3)=5 g×0.07=0.35 g;n(Na2CO3)=0.35 g/(84 g/mol)=4.2 mmol
n(HCl)=100 mL×2 mol/L=0.2 mol=200 mmol
2.然后我們需要列出所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反應一:NaOH+HClNaCl+H2O;
反應二:Na2CO3+2HCl2NaCl+H2O+CO2;
反應三:NaOH+HClNaCl+H2O
3.最后在根據各個反應的物質的量計算出所需補加的氫氧化鈉的物質的量為79.1 mmol,即26.4 mL的3 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然后進一步計算出所發生的三個反應中的固體物質的物質的量,即氯化鈉的物質的量,為112.5+4.2×2+79.1=200 mmol,質量為11.7 g.
以上計算方法復雜繁瑣,并且在計算過程十分容易出錯,如果利用質質量守恒法則是整個計算過程變得非常簡單:
1.我們首先解決第二個問題,很容易發現在反應過程中產生的固體物質只有氯化鈉,由于反應過程中Cl-守恒,而Cl-又完全來自于鹽酸溶液中.所以我們只需計算出HCl的物質的量就可以直接得到最后所得氯化鈉的物質的量為200 mmol,進一步直接計算出所得氯化鈉的質量為11.7g;
2.然后利用整個反應過程中Na+的守恒,所以我們只需計算出所需補加的多少物質的量的Na+即可.用總的物質的量200 mmol減去給定樣品中Na+的物質的量(112.5+4.2×2) mmol,就可以直接計算出所需補加Na+的物質的量為79.1 mmol,進而計算出所需補加的氫氧化鈉溶液的量為26.4 mL.
二、 化合價守恒法在解題中的應用
化合價守恒就是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后,產物中正負化合價的總數相同.
例2有40 mL未知濃度的碳酸鈉水溶液,將其加入到60 mL濃度為1 mol/L的鹽酸溶液中,接著加入5 mL濃度為2 mol/L的氫氧化鉀水溶液,經pH試紙檢測溶液為堿性.然后用1 mol/L的硫酸進行中和,當硫酸的用量為2 mL時,恰好可使溶液呈中性.求該碳酸鈉水溶液的濃度.
1.按照一般的解題思路,我們依然需要列出所有的反應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KOH+HClKCl+H2O;
H2SO4+2KOHK2SO4+H2O;
2.然后根據所給定硫酸的量進行倒推,最后求出碳酸鈉的量,進而求出碳酸鈉的濃度為0.068 mol/L.
如果能夠將化合價守恒法運用于這道題目,那么解題的過程則會簡化很多,也不易出錯:
1.題目中給出最后溶液為中性,也就是說所涉及到的CO2-3, OH-, H+的化合價是守恒的,即:
2(化合價)×0.02(體積)×c(Na2CO3)(濃度)+1(化合價)×0.004(體積)×2(濃度)=1(化合價)×0.08(體積)×1(濃度)+2(化合價)×0.001(體積)×1(濃度)
通過一步計算便可以得到碳酸鈉的濃度為0.068 mol/L.
三、 電荷守恒法在解題中的應用
電荷守恒是指在化學變化中氧化劑得到電荷總數和還原劑失去電荷總數相等,一般會應用于氧化還原反應中.
例3有3 mol/L的硝酸溶液30 mL,與某金屬發生反應.反應完成后測得溶液中的硝酸根離子濃度為2.5 mol/L.一直硝酸被還原后生成的產物唯一,求還原產物是什么?
這類題目對于學生來說是屬于比較難的題目,乍看下去根本無處著手.但該類型題目所涉及到的反應為氧化還原反應,我們便可以想到利用電荷守恒法進行解題:
1.首先我們可以得知有0.09 mol硝酸參加反應,未被還原部分為0.075 mol,即只有1/6的硝酸被還原,5/6的硝酸未被還原.
2.然后我們可推斷出溶液中有5/6×0.09=0.075 mol 的金屬離子,也就是說1/6×0.09=0.015 mol的硝酸根得到了0.075 mol的電子被還原,即每個N+5得到5個電子,被還原成N0,即還原產物為氮氣.
四、 原子守恒法在解題中的應用
原子守恒即在化學變化發生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會發生變化.
例3同樣也可以利用原子守恒法進行解答:
設金屬為M,被氧化后呈+1價.1/6的硝酸被還原,5/6的硝酸未被還原,則可寫出化學方程式:
M+6HNO3Mn(NO3)5+X+Y
篇10
【關鍵詞】高中化學;基本概念;復習;新課程
現代漢語詞典對“概念”一詞的解釋是:“反映客觀事物的一般的本質的特征。人類在認識過程中把所感覺到的事物的共同特點抽出來,加以概括,就成為概念”。“基本”的解釋是“根本的”。所以概念就是人類思維活動的最高形式,是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在人腦里的反映。化學基本概念是反映客觀物質及其變化的本質特征的一種思維的基本形式。化學基本概念的分類可粗略地分為:物質的組成、物質的結構、物質的性質、化學量、化學用語、化學實驗技能、化學反應基本類型、溶液和膠體等幾個方面,它們之間既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相互區別、相互獨立。中學化學基本概念的學習是化學學習中的重要內容,是學生學習基礎理論、元素化合物、實驗、化學計算以及有機化學等方面化學知識的基礎。化學基本概念的復習的優劣直接關系到高考化學成績的高低。
但對學生而言,受自身知識水平和思維特點的限制,在化學知識的學習上,特別是抽象概念知識的學習上普遍存在較大困難,一般中學生對化學基本概念存在的部分問題有:(1)理解的少,死記硬背的多,認識不清概念的本質和外延,造成了主次不分。(2)對于相關概念認識易混淆,常常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3)對概念只存在表面的理解,缺乏應用概念解決問題的能力,做題、做實驗常存在問題。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就如何更好的實現化學基本概念的復習,談幾點心得:
一、夯實基礎、力求準確到位不留死角
以高考考綱為教師基本概念復習的依據,全方位準確理解高考考崗對基本概念的所有要求,以達到明確考點、抓住重點、強化熱點、突破難點的目的。而同學們要仔細研讀教材,加深對化學基本概念及原理的理解,通過這一階段的復習力求做到能準確記憶、透徹理解、靈活應用,在熟練掌握常規解題思路的同時,還要注重方法、技巧的形成。就某些考點的深度和廣度的挖掘上要有所突破,注重能力的培養。例如,在復習氧化還原反應時,談到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時,我們判斷一個反應是否為氧化還原反應的依據即元素化合價是否有升降,而忽略本質的理解,使得學生錯誤的認為該反應:CaO2+2H2O=Ca(OH)2+H2O2也為氧化還原反應,實際此類似CaC2和水的反應,是非氧化還原反應。所以應該準確的告訴學生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有電子的轉移(得失或偏移),只有全面而準確的解釋了這些基本概念,讓學生把握基本概念的本質,學生才能真正掌握,從而避免錯誤的發生。
二、類比分析,弄清概念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不混淆不張冠李戴
同學們對一些相近的化學基本概念容易造成混淆,主要是對概念的實質未能掌握,特別是對一些叫法相近的、前后聯系的概念更是如此。所以在復習到這些易混淆的概念時特別注意,既要揭示概念的內涵,又要把握概念的外延,更要強化類比相似概念的異同,突出不同概念間的聯系,進而形成相應的網絡知識圖。在練習中可采用簡單題組的形式加強概念的辨析,多以典例強化概念,同時用“關系圖”來建立概念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從而加深理解基本概念的本質和外延。例如,在復習電解質、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等基本概念時,運用關系圖加以分類,
再突出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在把握它們概念上差異的基礎上,再從物質分類的角度加以強化,記住有關的典例,有助于同學正確的加以辨別。
三、遷移應用,前后聯系構建網絡,系統了解概念的應用
首先構建知識體系,對單元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弄清概念之間的相互聯系,再對各單元之間的知識進行相互的融合,使之形成較為完善的知識體系;二是要形成方法體系,在知識梳理或習題訓練中,要不斷歸納相關知識的規律、解題方法和建構知識的方法,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或方法。例如在復習電解質、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等基本概念時,由概念提出強弱電解質的本質區別在于是否完全電離,從而引出強酸弱酸的判斷及電解方程式的進一步鞏固,還可以應用到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及離子共存及鹽類水解上,以達前后聯系融會貫通的目的。
四、歸納總結,掌握規律,做到心中有數
眾所周知,化學基本概念有著“零”、“散”、“多”的特點,在專題復習中,僅僅抓住基本概念的重點、難點、熱點構建知識體系是不夠的,還必須將化學知識總結歸納成規律,并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最好的方法是先對雙基知識進行分析、整理,然后總結歸納,最終舉例應用,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再在專題訓練中,逐步加強知識間的融合以及專題內的綜合,或專題間的綜合,提高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例如高中化學的離子反應的概念教學即可解決離子方程式的正誤判斷,延伸出的離子反應規律即可解決離子共存、鹽類水解及其有關探究性實驗。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教學即可解決原電池、電解池及元素化合物的學習。
綜上所述,化學基本概念的復習在廣度上,不僅要把教材中每個知識點找準找全,記憶準確理解透徹,而且還要關注知識點前后之間聯系,以及在實際應用中的呈現方式和考查角度上,能熟練地進行辨析和應用;在深度上,認真分析大綱和考試說明,明確各知識點考查的基本要求,加強知識間的聯系與對比,提高綜合應用能力和辨析能力。
【參考文獻】
[1]高元柱.如何提高課堂實效性[J].科學教育,2009.4
[2]黃正旭.高中化學探究式教學模式探索[J].新課程,201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