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休所醫生工作計劃范文
時間:2023-03-25 12:08: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干休所醫生工作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摘要:大連市首創的居家養老,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老新模式,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它有完善的組織機構,良好的發展前景,是具有創意的就業新形式。
論文關鍵詞:居家養老社會保障社區養護員
社會保障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已經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的數量越來越多。但是我國傳統養老模式還存在許多不足,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養老機制頗為重要。大連市沙河口區中山公園街道重視社會福利事業,積極探索社會福利社會化的新途徑,于2002年9月首創“居家養老院”,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養老模式。中央電視臺、香港鳳凰衛視、紐約時報、讀賣新聞等多家媒體相繼報道了“居家養老院”的情況。
美國駐沈陽總領事、日本養老問題專家多次考察并給予高度評價,認為“中國人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解決了一個世界難題。”民政部領導稱為“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老新模式,具有創意的就業新形式。”
一、居家養老的概況
居家養老,不是指我國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而是特指與我國傳統的家庭養老緊密聯系的一種新型養老方式,即在城市的各個社區建立居家養老服務站,人們可以向服務站申請醫療和家政服務,由服務站派人到家中提供有償的各種長期服務的養老方式。大連的具體做法是:根據社區老人經濟條件和養護員崗位的需求,分為A、B、c、D四個檔次。A類:每戶每月享受政府養護補貼300元,條件是戶籍、居住在本地,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的高齡(80歲左右)三無老人(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的人);無子女享受低保的老人。B類:每戶每月享受的政府養護補貼200元,條件是戶籍、居住在本地,生活需要照料的男70歲、女65歲以上的老人;雙親老人家庭月收入1000元以內(含1000元)、單親老人家庭月收入在600元以內(含6OO元)的;年齡在70歲以上的病重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臥床不起、下肢癱瘓等重大疾病由醫院出具證明),如其子女是本區下崗失業人員,可以作為養護員選用,但必須經過街道、居委會人戶調查,情況屬實,由居委會張榜公布3天,如無異議,可享受政府補貼。C類:每戶每月享受政府養護補貼100元,條件是在享受B類條件以外的社會老人生活需要照料的;夫妻一方有重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另一方是失業人員且同時享受低保待遇家庭的。D類:居住在本地,經濟條件較好,需要此項服務的自費老人。居家養老審批時間定在每月的10日前,由所在街道將申報者的戶籍、工資、醫院證明等相關材料各一式兩份(原件、復印件各一套)報送區民政局社會福利科審批。
沙河口區中山公園街道現有六十歲以上老人9700多人,占轄區人口的12%,子女不在身邊的“空巢”老人600多人,孤寡老人近20戶。通過調查發現,全街道共有47戶特困老年家庭急需照顧,有的是孤老戶,有的是子女下崗、失業無力贍養戶。以前,街道辦事處和社區居委會經常在生活上給予他們幫助和照顧,但是由于人力有限,時間不固定,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另外隨著退休職工納人街道管理,社區干部愈加繁忙,很難長期擔負起照顧老人的任務。雖根據“星光計劃”要求,在對老人服務上,建立了三級服務網絡,為老年人建立了服務設施和活動場所,每個社區都有老年活動室和室外健身器材,但對重病、孤寡老人“老有所養”的問題仍未解決。同時,街道有許多下崗職工,尤其是大齡下崗失業女工再就業困難,長期在家,靠低保金過日子,生活十分堅苦,而下崗女工都是料理家務能手,加上老人的特點是戀家,所以街道巧妙地將這兩個弱勢群體結合起來,先將下崗女工培訓成養護員,再利用社區慈善會所得捐贈支付養護員工資,這樣既解決了照顧扶養老人問題,又解決了就業問題,可謂一舉兩得,開創出一條不設圍墻的家庭養老模式。
由于居家養老費用低、服務周到、家庭氛圍濃、適合老人生活習慣、符合中國國情,所以到各層次老人歡迎,居家養老迅速發展起來,由最初的13戶17人發展到現在的77戶118人,這一做法也得到了社會有關部門的認可,沙河口區在全區16個街道推行這一做法,目前沙區居家養老院已發展到498戶,2003年居家養老院獲得區長特別獎,目前此項措施已在大連市全面推行。
二、居家養老的組織機構
為了促進沙河口區社會福利事業的改革與發展,加快社會福利社會化工作步伐,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促進沙區居家養老事業健康、適度、有序的發展,特設立以下機構。
第一,沙河口區成立居家養老院管理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民政局社會福利科,負責行業審批、各項管理制度的制定及福利養老人員的審批,把居家養老院納入社會養老機構重點指導、服務、管理范圍。
第二,街道成立居家養老院管理中心。管理中心負責街道和社區的居家養老日常管理工作,院長由街道主管民政工作的副主任擔任,副院長由街道辦事處社會事務科科長兼任。主要職責是:研究確立家庭養老院的工作計劃、措施的實施,人戶摸底調查,制定各項工作制度和管理辦法,確定居家養老院的養護對象和養護員;負責簽署養護員協議、養護員的調配、管理、考核和培訓、發放養護員的工作補貼;協調相關部門的工作關系,募集慈善資金等。
第三,社區居委會成立居家養老服務站。站長由居委會主任兼任,主要職責是:調查、采集家庭養老需求信息,上報社區需要增加的養護對象;定期征求老人意見,改進服務;負責養護員的管理、業務學習、考核和業務講評;為有家庭養老需求的老人選派養護員;負責居家養老院的設施建設與維護;傳達部署養老院工作任務。
第四,居家養老院。每個居家養老院由一名養護員和一戶被養護對象組成,養護員與老人簽訂協議書和服務承諾,養護員必須遵守職業道德,愛心奉獻,熱情服務;必須每天到老人家中提供服務,清掃衛生,買菜做飯,和老人談心,帶老人看病等。有病、有事需要到居委會請假,居委會派人接替,養護員每日填寫日記和家庭財務收支帳;經求老人意見,居委會月考核、季評議,如果老人不滿意可提出更換養護員。
第五,社區醫院。社區為每戶居家養老院選派家庭醫生,為每個老人建立健康檔案,詳細記載老人的身體健康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治療和預防;每周一次為老人體檢并做好記錄,為每個老人發放一個急救卡,老人可享受免費就診;定期對養護員進行日常護理培訓和老年人常見病例護理以及各種急救常識的培訓。
第六,監督員。監督員由街道老齡委、退管站和部分老黨員組成,負責養老院各項制度的檢查落實,對養護員工作實行監督、檢查,征求養護對象意見,及時提出有利于養老院建設和發展的建議。
三、居家養老的發展趨勢
居家養老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各方面趨于完善,目前正向“六化”方向發展。即管理規范化、投資主體多元化、運行市場化、服務方式多樣化、服務對象公眾化、養護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
1.管理規范化。養老事業水平是小康社會的重要標志之一,居家養老院從創建到現在得到了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導,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為了規范居家養老院的發展,市、區政府出臺了《大連市家居養老院實施辦法》、《關于加快推行社區居家養老院建設實施方案》等三個文件,明確了指導思想,確定了工作目標,即“十五”期間,沙區要建成區、街道、社區三級規范的居家養老院管理機構,確保生活需照料的三無老人、享受低保的老人,全部納人居家養老院福利服務養老范圍,滿足社會老人居家養老的需求,提供有償、低償的養老服務;各街道建立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必須具備“9有”,社區建立的居家養老服務站,做到“六統一”,即統一標識、統一服裝、統一合同文本、統一體檢、統一培訓、統一管理,建立養護員考勤、考核、評議、獎勵制度,使居家養老院在管理體制、用人制度、補貼標準等方面建立科學的管理規范。
2.投資主體多元化。目前制約居家養老事業發展的最大問題是資金,隨著居家養老規模的日益擴大,供養對象的增多,支付養護員工資標準的提高以及培訓費用、管理費用的增加,資金不足、來源渠道不穩定等問題凸現出來,必然制約、影響居家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發展居家養老的資金應建立多元的籌措和運行機制,具體的方法是:政府為主,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沙區政府為每個街道下撥居家養老院開辦事業費,對無子女、享受“低保”的老人,區政府每月資助300元養護費,低收人老人每月補助200元,社會老人人均月收人低于1200元的月資助1120元。區政府年出資十萬元用于養護員公益崗位工資和培訓,每年市民政局發行1-2次專為居家養老籌集資金的社會福利彩票,所得資金款項用于居家養老費用。沙河口區成立慈善總會,各街道成立慈善辦事處,動員社會力量向海內外募集款項,對捐助額4千元以上的單位、個人可給予一年“冠名權”,長期包戶捐助可予以永久“冠名權”,對為社會福利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個人,可授予榮譽稱號。
3.運行市場化。居家養老事業要按照產業化、市場化經營的思路發展,在管理方式、用人制度、分配制度、責任制度等方面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努力實現居家養老服務事業的良性循環和持續發展。沙區居家養老院已發展到498戶,其中享受資助的“三無老人”僅41戶,其余全部自費。目前,全市已發展自費戶500多戶,養護費每月300-1300元不等。沙區今后的工作重點是通過政府對居家養老的老人資助和政府購買公益崗位發展自費戶,未來居家養老市場潛力非常大,不僅適合“獨居”、“空巢”老人,而且適合與子女同住的老人,這種方式使雙職工子女白天安心工作,免去其后顧之憂,晚上同父母享受天倫之樂,又可以節省子女去養老院探視的時間,費用適中,因而受到不同層次老人的歡迎。
4.服務方式多樣化。目前居家養老院提供的服務是老人需要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隨著其發展還要滿足老人更高層次的需要,根據不同老人特殊需求不斷充實服務內容,擴大服務范圍,滿足老人的個性化需求,形成完整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比如根據老人興趣、愛好提供服務,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為健康老人提供室內外活動場所,社區醫院為低收人老人提供免費醫療服務。根據老人的不同需求,為老人提供小時服務、單項服務、日托、相談等服務。中山公園街道還聯辦了“夕陽紅”養護院,為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24小時服務和針對臨終老人的“臨終關懷”。
5.養護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居家養老服務是新的“銀發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勞動部門和街道辦事處,要根據需要有計劃地優先在公共服務社及轄區失業人員中培訓養護員,逐步建立職業資格和職稱序列等級管理制度,提高居家養老服務隊伍的專業化水平。沙區中山公園街道與大連職業技術學院,大醫護理學院聯合辦學,建立了中山公園居家養老培訓基地,利用高校的師資和先進的教學設備培訓下崗失業人員。培訓基地常年開設家庭護理、老年心理、老年常見病防治和急救知識、養護員職業道德規范等課程,請專家教授講課,建立標準化題庫,使養護員培訓正規化。市勞動局為居家養老院設立養老護理員職業標準,并逐步建立養護員職業資格和職稱評定制度,未來的養護員的工資依職稱和服務質量而定。中山公園街道目前已培訓253名養護員,184位已走上養老護理崗位,并且和市內各軍隊干休所達成協議,派出養護員40多名。
6.服務對象公眾化。居家養老院在確保國家供養的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人和無子女享受“低保”老人需求的同時,為社會老人提供有償和低償的居家養老服務,鼓勵有支付能力的老人自費享受居家養老服務,做大做強“銀發產業”,即解決了老人的需求,又解決大量失業人員就業。
四、發展居家養老的重要意義
1、居家養老是我國社會養老的發展方向。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國人口的10%,并以年均5%的速度遞增。據估計到本世紀中葉,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到4億左右,占亞洲老年人口的1/2,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中國人口老年化的速度之快,高齡人口之多,都是世界人口史上前所未有的。這個龐大的老年人群體主要依靠退休金生活,或者依靠家人實現保障,這已遠遠滿足不了形勢發展的需要:一是老人多,子女少,4個老人2個孩子照顧,壓力大;二是社會服務提供的家庭保姆和小時工雖可解決老年家庭服務的部分問題,但服務質量、穩定性無法保證;三是公辦養老院數量有限,對急劇增加的老人來說懷水車薪;四是私人養老院收費較高,管理不到位。而居家養老是一種更普遍、廣泛的養老方式,隨著它的不斷發展,其覆蓋面不僅包括“三無”老人,而且包括享受養老金待遇的人,甚至可以惠及到廣大城鄉的全體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