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工程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7 11:46: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造福工程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政府投資項目工程造價審計方法
工程造價審計在政府投資項目的審計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對節約資金、提高管理水平起到明顯的作用。近些年,投資審計備受關注,各級政府部門高度重視投資審計工作,但是政府的審計任務繁重而審計力量又不夠,因此,各種有效的審計方法對工程造價審計工作的開展極其有利。
1、重點抽查法
此種方法的審計重點是:單價高的或者工程量大的項目、有關的計費標準等。目前,政府在投資項目的結算中普遍存在高估冒算現象,“三超”現象比較嚴重,重點抽查可以發現違法亂紀的行為并予以糾正,有效的節約了政府的財政資金。這種方法風險小、效果好、審計時間短。
例如,深圳某區的海關大廈進行工程造價審計時,發現其投資較大,工程項目多,因此審計人員采用重點抽查進行了工程造價審計。經過排查,發現其天花進口礦棉板的報價80元/㎡,比市場同類高出好多,審計人員要求單位提供該海關報關單、合同和發票,同時又實地進行直接查詢,經過多方取證,在證據面前,有關單位終于同意按56元/㎡結算,為政府節省了大量的資金。
2、典型法
在造價審計中,經常會遇到不同的項目中出現類似的問題,是工程結算的典型問題。
2.1虛列工程項目、涂改原始簽證資料
有些單位在送審資料時私自涂改簽證,虛列項目,試圖蒙混過關。所以就要求審計人員認真檢查核實每一份文件的真假。例如,某單位在某工程造價結算時,在資料中把土方改成石方,人為的把工程的造價抬高。
2.2增加工程
有的承包商中標得到工程后,故意增加工程簽證來彌補損失,造成某些管理者為了利益亂簽證、補簽證,審計人員通過仔細審查,發現簽證的工作量遠遠大于實際。例如,一些管理者土石方的簽證中會用到“大約”等模糊字眼來計算,土方數據不經過計算和說明,其真實性就大打折扣。
2.3重復簽證
現場的管理人員對工作不負責任,或者素質不高,都會導致重復簽證的產生。例如,某單位在進行潛水泵抽水臺班的簽證時,同時又簽證了普通工人工日,多少技術工人等。潛水泵抽水臺班價格中實際上包含人工工日價格,如果審計人員不清楚這些的話,很容易被這些人鉆了空子。
2.4變更項目不變通
變更增加的項目需要增加造價,但是減少了項目以后反而反復計算而不扣除。例如,有些單位的竣工圖紙上只標了增加的項目,減少的項目不做標注;有的拿走送審文件中的不利自己的資料,試圖騙取財政資金。
2.5私立獎勵項目、亂發獎金
某些單位自己設立一些比如節約獎、組織獎、合格獎等獎勵項目,通過檢查,會發現這些獎項好多都屬于變相的自我嘉獎,大都不屬實,所以不應該計算入工程造價。例如,某單位在合同條款中的質量要求等級為“合格”,但是同時又規定如果達到等級的話獎勵10萬元,工程建設達到合格是基本要求,本來就應該做到,所以設立這個獎項是變相的套取公共財政資金。
3、指標篩選法
該方法是通過常用配件、構件的材料指數和造價指數來審計。審計人員在工作過程中要分析項目的經濟狀況,找出誤差相對較大的項目審計。比如標準的住宅樓或者廠房的建設,通過對建筑面積和鋼筋的含量的具體分析,就能得出使用鋼筋的大概數量。此方法發現問題迅速,審計效率高,但是必須要有相關的造價指數和工程指標。例如在對某個村鎮的扶貧宿舍和廠房審計的時候,用此方法審計,發現廠房的造價成本較高,經查證,單位為了在固定資產登記的時候向銀行貸到比較多的資金,所以把二次裝修的造價并到一起,從而增加了成本。
4、分組法
在工程預算上,把一些工程量相近或者,有某種關系的一些項目編成一組,通過計算某個項目從而判斷其他相類似的項目的工程量。例如樓面面積、裝飾層、找平層、天棚抹灰、腳手架等可以編成一組,把樓面面積計算出,其他工程就能得到類似的量。分組法雖然可以節約審計時間,提高效率,但是對預算項目分組要耗費比較多的時間,對分組法實行成本效益的分析以后才考慮使用此種方法。
5、參照法
結算工程的時候,建筑材料的品種和價格差別大,很傷腦筋。所以,查閱價格表,并對之前的結論進行借鑒吸收,通過比較,得到正確的數據。例如,某個信號燈工程中所用到的設備控制器價格參照了之前審計結論的價格;一些交通設施的價格的制定就是參照了交通管理部門的賠償價格。使用參照法質量高、簡單易操作,對建筑領域的新設備、新技術、新材料等都適用。
1、對招標文件及相關條款要嚴格把關
為了防止在招標過程中出現一些不必要的索賠事件,在招標時招標文件的各項條款應該嚴謹,工程造價應該盡可能的明確,按照招標設計要求合理制定施工方案以及造價,把結算時可能產生的矛盾降到最低。
2、嚴密審核合同
應關注招標環節與合同環節的銜接,合同語言應表述完整清晰,對于在結算過程中容易出現分歧和各類影響的問題在合同中要提前明確。
3、工程量需要定期申報審批
建筑方在施工過程中的進度要嚴格按照合同執行,施工方工作量的申報有固定的時間,并不是自己隨意控制的,過期付款順延。
4、材料設備驗收手續要完善
為了便于獲得供應價格的優惠,也方便以后更好的開展維修保養工作,審核好的材料設備要辦理核對驗收手續,以確保和買賣一致。不同的施工單位要給出相同或相近的價格。
5、材料批價的審核制度要健全
核價單的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申報廠家的產品能不能被使用,因此,材料的核價單不僅要精確,還要有統一的流程。
6、現場變更的技術審核要加強
現場變更要根據實際情況,避免后期施工造成的費用增加等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煩。
7、現場簽證的審核要加強
為了減少簽證發生,對隱蔽工程的簽證應該客觀,隱蔽部位要標示清楚,項目和質量完成情況要標明,現場簽證的數據要寫清晰。簽證必須嚴格按照合同處理,不得隨意更改。目前大多數甲方在辦理簽證后,缺少驗收手續,對于乙方在獲得簽證后是
否按簽證要求去施工,則很少注意,這是應該引起重視的環節。例如,在地下室施工中,乙方常常以地下室容易滲透為理由,要求將基礎部分素土回填改為3:7灰土回填,甲方在辦理簽證后,并沒有很注意乙方是否按照規定來完成,結果乙方僅用少量石灰粉,用挖掘機灑幾遍,用原土就回填了。8、竣工圖紙要認真審核
為了不出現竣工后圖紙與實際不符的情況,在施工完成后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等應嚴格把關竣工圖紙,以便結算的精確以及后續維修管理的便捷。
工程造價審計方法多,優缺點不一,學會正確的選擇對提高審計工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政府投資項目的標準和建設難度不一樣,所以對審計方法進行選擇時,要進行多方面考慮,做到科學使用。
參考文獻:
[1]李永梅.淺析如何做好建筑工程造價的審計[J].企業技術開發,2014,01(12):121-123.
篇2
醫學科學工作者,無論是臨床醫療、科研、預防或教學工作,都需要不斷地進取,不斷地獲取 知識與信息,也就需要不斷地進行學術交流。學術交流最重要的形式就是科技論文。醫學科學論文的質量,既反映了醫療科研水平,也反映了醫學發展動態,同時也是后人發現和發明的基礎。因此,它不同于一般的工作報告或工作總結,而是將科研與實踐工作中所得到的資料進行科學的歸納、分析、推理,并形成能夠反映客觀規律的論點,這樣的書面記錄才是學術論文。
學術論文寫作的目的:1:貯存科研信息 在科學研究完成之后,需對其研究結果立即加以總結,并以論文或報告的形式闡明其發現及發明。否則,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發明與發現逐漸消失,致使后人可能再次重復前人所做的工作,發生不必要的人力與物力的浪費。因此,學術論文的寫作就是貯存這些科研信息 ,使它成為以后新的發明、發現的基礎,以利于科學技術事業的延續和發展,不斷的豐富人類科技寶庫。人類文明的延續與發展,正是憑借著這種連續性不斷地積累、創造、再積累、再創造的過程中實現的。因此學術論文是貯存科研信息的重要載體, 而寫作論文則是總結科學發現的重要手段。
2:傳播科研結果 早在19世紀,英國著名科學家法拉第就曾指出,對于科研工作,必須“開始它,完成它,發表它”(to begin,to end,to publish)。因為,任何一項科學技術的研究與發明,都是社會成員的個體勞動或局部承擔的科研活動的結晶。對于全人類來說,很有必要將少數人的成果變成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這就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利用,才能使科學技術不斷地發展進步。而相互交流的方式之一就是利用科技論文付諸實施的。這種傳播方式可以不受時間與地域的限制,也可以傳播到后代。如1997年2月27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首次報道了利用克隆技術(無性繁殖)培育出的一只綿羊,它無疑是基因工程研究領域的一大突破,在世界引起了強烈的震動。因此學術論文也是傳播科研信息的重要載體。而且按照公認慣例,科學成果的首創權,必須以學術論文的形式刊登在學術期刊上,方能得到承認,而新聞媒體傳播,是得不到正式承認的。
3:交流實踐經驗 從事臨床及醫學科研工作一線的其他人員,通過不斷地實踐,積累出較多的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而這些經驗與教訓是十分寶貴的。將它們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總結,并以論文形式發表交流,就能發揮巨大的指導與借鑒作用,造福于人。
4:啟迪學術思想 在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實踐經驗基礎上,形成并發展起各種學術思想,這些學術思想通過論文的形式不斷地探索與交流,并相互啟迪,形成新的學術思想,以促進科學事業的發展。
5:提高研究水平 科技論文寫作是一種創造性的腦力勞動,它凝聚著巨大的艱辛。在寫作的過程中,隨著思維的深化,可提高科技工作中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科研水平的提高。
篇3
X是X縣草原監理站副站長。參加工作X年,他吃苦耐勞,全力推動草原畜牧經濟可持續發展;他苦干實干,成功探索生態草原建設可持續發展之路。一直從事畜牧技術推廣、草地建設和管理工作的他,先后入選省畜牧獸醫學會、飼料工業協會,是X縣的著名農業專家。
X把全部心血獻給草原生態建設,足跡遍布X縣。特別是近年來,X帶領團隊技術骨干大膽試驗,探索適合X地區沙化草原治理的有效途徑。在具體工作中,從牧草補播、鼠蟲害防治到圍欄封育及工程實施的各個技術環節,X都嚴格按照項目方案設計要求組織實施,充分發揮了項目地區技術負責人的積極作用。
令人驚喜的是,在取得顯著生態效益的同時,當地草原生產功能得到基本恢復,其成功經驗在全省其他適宜地區得到應用,真正實現了科技推廣,造福一方,既構筑起遼西北生態屏障,更使得生態環境得以徹底改善,同時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及當地草原畜牧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由X主持、參加及推廣的重大科技項目,累計實現新增純收益達X億元。
與此同時,X還承擔著草原植保工作重任。為此,他積極開展鼠蟲害防治、草原病害毒害草防治、草原防火站等項目建設,為草原植被保護工作付出了極大努力。他帶領團隊在全省率先組建了草原鼠蟲害測報室,創建了鼠蟲災害上報信息平臺,為及時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學準確的理論依據。
為做好草原防火工作,X帶領草原監理站人員,不斷加強對防火責任區的防火檢查,今年X月還主持召開了全縣草原管護員培訓班,有效提高了草原管護員的法律政策水平和業務工作能力。
篇4
2009年年初,云南省農業科學院在全省各地啟動實施“八百雙倍增”工程,一場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攻堅戰在云南打響。一大批農業科技工作者發揮優勢,躬耕田野,服務“三農”,將科研成果從實驗室延伸到了田間地頭。
科技增收:帶來農民歡笑
隆冬時節,溫暖如春的盈江縣舊城鄉,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隋啟君研究員與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合作選育的冬季馬鈴薯專用品種“抗青9-1”已進入收獲期。經盈江縣農技中心田間測產,平均畝產1602.1千克。其中畝產商品薯1500.6千克,大薯率87.6%,按當地市場售價計算,平均畝產值達2044.5元,為當地種植戶帶來了可喜的收益。種植戶板小紅樂滋滋地告訴記者:“種植抗青9-1不僅上市早,賣價高,而且還可以再種一季西瓜,相對其它品種等于多揀了一季的收入。”
這,只是省農科院“八百雙倍增”工程冬季農業開發和小春作物新品種新技術集中展示的一個縮影。
2009年,為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百億斤糧食增產計劃”,推動省糧食作物高產創建、間套種工作有效實施,支撐和引領云南現代農業發展,省農科院組織實施了旨在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八百雙倍增”工程。
圍繞工程實施方案中的“八個一百”工作內容,省農科院充分結合學科優勢和科研項目實際,通過派出科技核心成員、科技培訓和支持企業發展,推進增產增收核心試點村、新品種和新技術的百畝核心展示和推廣應用等措施,有效地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充分發揮科技對增產、增收的示范帶動作用。
如今,一大批農業科技成果已在云嶺大地開花結果,造福一方百姓。
或許數字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省農科院在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題,提高服務“三農”能力上取得的成效和所作的努力:
2009年,省農科院全省累計示范推廣優良品種191個,推廣實用技術146項;建立各種作物新品種與實用技術百畝核心示范129個,增收490.9萬元,示范推廣112萬畝,增收15856.6萬元,帶動輻射1003.8萬畝,增收116644.3萬元;完成增產、增收核心試點村101個,項目區人均純收入平均增收447.1元;支持77家農業企業發展,企業實現增收695.1萬元;培訓地方科技人員和農民68885人次、州市學科帶頭人631人次。
科技興,產業富,農民笑。
據不完全統計,依托“八百雙倍增”工程,省農科院2009年在全省各地僅是水稻就示范了43.38萬畝,其中百畝樣板19個,面積1900畝,帶動面積430萬畝;玉米新品種云瑞、珍禾系列在全省推廣330萬畝,遍布各個州市,玉米系列品種全省樣板平均單產比主推品種增產80公斤以上,增產糧食41.96萬公斤,帶動面積達25.68萬畝;在成果轉化中,該院自主選育的“云大麥2號”最高單產720千克,百畝連片平均畝產629千克,刷新兩項全國紀錄;水稻新品系“云粳30號”在陸良高產創建中平均畝產806.1千克,較當地品種增產150千克;花油系列油菜品種在保山萬畝示范平均單產超過200千克。此外,甘蔗種苗溫水脫毒、水稻濕潤淺旋節本增效耕作等一批技術也開始在生產中推廣應用……
豐收帶來了農民的歡笑。彌勒縣章保村農民武永祥道出了廣大農民的心聲:“省農科院的專家來到田間地頭指導我們種新品種,用新技術,我們才獲得了豐收。科技是真佛,誰拜誰受益呀!”
推動創新,加速轉化,農業科技正在云嶺大地展現魅力。
攻堅克難:舉全力推進
早在“八百雙倍增”工程醞釀之初,省農科院黨委書記何興澤就多次強調,有為才有位,農業科研人員取得的創新成果,不能僅只停留在評職稱評獎項層面上,更重要的是把論文寫在云嶺大地,讓研究成果實實在在地轉化為生產力,支撐和引領現代農業發展,造福于民,讓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面向‘三農’書寫新的篇章,把論文寫在云嶺大地,把成果留給廣大農村和農民”,何興澤向全院農科人員吹響了打一場科技成果攻堅戰的號角。
“八百雙倍增工程是省農科院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等重大決策的重要舉措,對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提高服務‘三農’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省農科院院長黃興奇對八百雙倍增工程有著深入的思考。
在深入調研和認真思考基礎上,省農科院黨委、行政領導班子統一認識,理順發展思路,下了大決心,將2009年定為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年,結合省科技增糧和科技推廣計劃的部署,啟動實施“八百雙倍增”工程,全方位強化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服務,力爭在成果轉化上取得重大突破。
從2009年起,省農科院每年派出100名高級研究人員為核心的科技服務隊伍,示范和推廣100個農作物優良品種和100項先進實用技術,部署100個百畝連片核心示范區,新技術、新品種應用推廣面積超過100萬畝,選定100個有代表性的自然村作為增產增收核心試點村,重點支持100個農業企業和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培訓100名州市級農業科技學術技術帶頭人。通過工程實施,使核心示范區、試點村糧食單產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倍以上,充分發揮科技增糧、增收的示范帶動作用。
“八百雙倍增”工程蘊含著豐富內容,也承載著省農科院大幅提高科技服務“三農”能力的迫切愿望和決心。
“攻堅克難”,省農科院副院長范源洪用簡短的四個字來形容省農科院不負使命,促農增收的心態。
“八百雙倍增工程點多面廣,幾乎涉及全省所有州市,涵蓋水稻、玉米、馬鈴薯、油菜、花卉、甘蔗、熱果、蔬菜、間套作技術等多個農業研究領域,面臨著工作經費缺乏,院內各所間工作推進不平衡,院內各所間、院內與地方之間協調、溝通和配合難度大等諸多困難”,范源洪表示:“不管困難有多大,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上,八百雙倍增工程是農科院3項重點工作中的亮點工作,必須舉全院之力全面推進。”
為此,省農科院成立“八百雙倍增”工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下屬各研究所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由所長為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為具體負責人,確保專項工作的實施與管理;各學科帶頭人、項目負責人負責統籌本作物和相關作物的方案設計、技術保障措施、服務團隊組織等工作。同時,該院還建立起科學的目標責任制和考核獎懲機制,加強專項工作問責制和督辦通報制,將其納入年度考核,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創造經驗 :走活成果轉化一盤棋
“實施八百雙倍增工程,經驗之一在于全院品種、人才、技術資源實現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整合,做到了統籌規劃,科學實施,走活了全院科技成果轉化一盤棋,”省農科院科技產業處副處長、“八百雙倍增”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張俊總結說。
省農科院下屬15個研究所,有97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十五”以來承擔完成國家和省的各類科技計劃項目300余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106項,其中二等獎以上獎項占全省農業高等級成果獎勵的近40%。育成稻類、玉米、麥類、油料、豆類、薯類、甘蔗、蠶桑、花卉等各種作物新品種117個,研究領域幾乎涵蓋了所有農業領域。然而,盡管有這么好的資源,但以往的項目實施主要是依托各個研究課題進行,單打獨斗,并沒有形成合力。
“八百雙倍增工程實現了全院資源的高度集成,做到了全院上下齊心,全體總動員,這在全院前所未有。”張俊說,八百雙倍增工程的實施,打破了條塊分割,各自為陣的局面,項目、經費和人才得到全面整合。就拿實施經費來說吧,除了積極爭取省財政專項經費支持,與省糧食高產創建、糧食作物間套種、玉米地膜、優勢特色作物和冬季農業開發等項目和經費對接外,還將各個研究所、各研究課題項目經費整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做到重拳出擊,重點突出。同時,通過對全院人員、品種實行科學規劃,統一調度,集中力量,有力地推進了新品種、新技術的轉化和應用。
經驗之二,著眼三年計劃,實現整體統籌,分級有序推進。“八百雙倍增”工程實施期為3年,分院、所兩級分級負責實施。院層面出臺“八百雙倍增”工程總體實施方案,明確工程總體任務目標、工作內容,重點做好全院性的重點新品種新技術集中展示和16個州(市)學科帶頭人的集中培養培訓;各研究所根據自己的學科特長和作物優勢,結合科技研究項目,重點做好相應的新品種新技術的種植核心示范和推廣應用。在各項目點,省農科院創新性地建立起領導聯系和專家分片負責制度,實行核心示范點點長制、增產、增產核心村村長制,下設科技骨干,各負其責。在作物生長的關鍵季節,各科技核心專家、科技服務團隊分鄉鎮、村和農戶開展蹲點服務,把各項技術措施和責任落實到位。
“去年實踐下來效果很好,全院上下真正形成了一盤棋,各項工作有序推進,這為今后工作拓展了思路,積累了經驗。”范源洪表示,2009年是八百雙倍增工程實施的第一年,還屬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今后還要不斷總結經驗,取長補短,不斷完善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長效機制,讓農民從科技中得到更多的實惠。
躬耕田野 :為了大地豐收
“八百雙倍增”工程的順利實施,離不開廣大農科人員的辛勤付出。
盧義宣研究員是“八百雙倍增”工程嵩明萬畝水稻集中示范點的“點長”。這位在農科戰線上勤奮耕耘多年的著名水稻專家最大的心愿就是竭盡所能,為農民多辦點實事。“農村需要新的品種、新的技術,更需要科技人員下去。”為此,他幾乎把全部時間都用在了實驗室和大田里。2009年盧義宣負責的云光109、云光101百畝水稻核心示范區大豐收,實測驗收平均畝產達849.56公斤,獲得了冷涼高海拔地區粳稻的高產。“老百姓反映米好吃,價錢也賣得高,只要對老百姓有利,就是有再大的困難也要想方設法繼續做下去”,盧義宣信心滿懷。
在甘蔗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關鍵期,甘蔗所病蟲害防治專家黃應昆研究員像往常一樣,馬不停蹄地奔赴德宏、紅河等甘蔗主產區,圍繞當前甘蔗田間管理,結合機械大培土、科學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在田間一線指導農民。“邊疆農民有土地,有資源,但沒有技術”,為甘蔗這一甜蜜事業傳經送寶,讓更多農民品嘗科技甜頭,黃應昆覺得,就是再苦再累也值得。
“春天,就來這里教農民播種,夏天來察看陸稻長勢,對農民進行中耕管理和高產栽培技術培訓,到了秋天更忙,要和農民們一起收谷子、測產和留種,1年里究竟來了多少次,我也記不清了。”長年累月奔波在田里,文山州硯山縣盤龍鄉凹龍科村1150畝“陸稻玉米間種”標準化樣板負責人,糧作所陸稻專家徐鵬副研究員被曬得面色黝黑,卷起褲管下田,誰也認不出他是個農科專家。“戶口在昆明,工作在州市”,徐鵬的幽默,道出了農科專家的辛勞,也濃縮著省農科院專家以服務“三農”為己任,恪盡職守、躬耕田野的情懷。
專家身懷科技,農民苦盼技術。正是無數名像盧義宣、黃應昆、徐鵬等這樣的科技人員奔波在田間地頭,一傳十,十傳百,發揮科技“乘數”效應,播灑科技之光,加快成果應用,才為廣大農民送來了開啟增收增效之門的“金鑰匙”。
篇5
15年來,他的人生軌跡始終與水利施工隊伍的壯大緊緊地地聯系在一起。自從上水利中專的第一天起,他就與水利工程結下了不解之緣。在秦漢渠,在他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在短短的四五年的時間里,處水利工程公司由小到大一躍而成為水利系統赫赫有名的三級施工企業,擁有資產500多萬元,年創利逾百萬元,使得施工建筑業成為管理處綜合經營的拳頭項目和支柱產業。他工作15年來,經手完成的大大小小各類工程120多項,完成產值6000多萬元,創利稅800多萬元,為秦漢渠的雙文明建設以及行業脫貧、職工致富做出了突出貢獻。憑著過硬的素質和一往無前的勇氣,他為管理處贏得了榮譽,同時,他也多次獲得各級各類多次表彰獎勵。自參加工作以來,他年年是管理處的先進工作者,多次獲得優秀黨員稱號;1988年被評為水利廳優秀團員,1988、1989年連續兩年獲得自治區團委“優秀團支部書記”稱號,同年被區團委、經委、總工會評為“雙增雙節先進個人”;1989年被區團委授予“五四精英”稱號;1992年被吳忠市評為建筑施工先進工作者;1994年被水利廳評為“十大杰出青年”;1995年被水利廳評為優秀黨員;1996年被水利廳評為優秀施工員,同年被評為全國防洪抗旱勞動模范,獲得2000元獎金;當年還獲得了自治區“新突擊手”的光榮稱號。
由于他的突出表現,得到了上級組織與群眾的充分肯定和信任,也引起了新聞媒體的關注。1990年4月15日《寧夏日報》2版登載了題為《管渠的小秀才——記共青團員、區“五四精英”榮譽稱號獲得者劉文秀二三事》的文章;1996年10月23日《青年生活導報》頭版登載了題為《劉文秀:工程質量的堅守者》的文章。1997年11月23日《中國青年報》頭版頭條刊登了人物通訊《銅幫鐵底劉文秀》。由此,他聲名鵲起,當然也是實至名歸。但他依然保持著樸實無華的本色,兢兢業業地為水利事業默默地奉獻者熱血、青春。
×××同志的事跡突出地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抓自身建設,思想堅定,作風扎實。
打鐵須得自身硬,他始終將自己擺在一個學習者的位置上,堅持學習,嚴于律己,在實踐中磨練、提高自己。他不滿足于上水校中專時所學,為了系統掌握水利工程方面的專業理論知識,他除了自學,參加各種形式的業務培訓外,百忙之余,報名參加了寧夏農學院工程專業的自學考試,并以刻苦的精神和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學業。為了提高自己理論水平和經營管理能力,他又參加了中央黨校本科班的函授學習。他深知,現代化的企事業單位需要有現代化意識的人來管理,掌握和運用計算機是大勢所趨。在他的呼吁下,管理處逐年擠出資金,培訓人才,購置設備。幾年來,處機關共購買計算機12臺,培訓計算機操作人員達30多人次。他本人積極帶頭參加學習和實踐,初步掌握了計算機操作技能。為了學習和掌握更多的工程施工和管理知識,他自費訂閱了《建筑技術》、《工程施工與管理》等專業雜志,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他并且能夠做到學以致用,結合實踐寫出了論文《河冬灌區渠道滑坡治理措施芻議》,發表在《寧夏水利》1999年第二期上。作為管理處思想政治研討會的理事,他思想活躍,發言積極,每年都能提交論文。對于下屬,他言傳身教,促其進步。
二、抓工程建設,把質量當生命,公而忘私。
正如他的那句口頭禪所說:工程是百年大計,要“銅幫鐵底”。他正是這樣身體力行的。十幾年在工地上的摸爬滾打,使他練就了一副過硬的識假打劣的本領。經他施工的大大小小120多項工程沒有一項不合格,其中:獲得處優良工程的不下20項;馬蓮渠改道工程、漢渠南干溝涵洞工程、貢碑溝涵洞工程、秦渠紀家湖涵洞工程、農場渠砌護工程、水利廳院落改造及道橋工程等獲得了水利廳優良工程;1995年的管理處培訓大樓工程被評為自治區優良工程;在1998年的紅三干渠12標段工程施工中,由于他加強管理,狠抓質量,使該段被評為優質工程,受到了扶貧揚黃灌溉工程指揮部的嘉獎。多年來,他總結摸索出了一套“四早五定三把關”的施工經驗,即早安排、早勘測、早設計、早施工,堅持定方案、定任務、定人員、定資金、定時間,嚴把設計、審核、驗收關。嚴格實行工程建設法人制和項目責任制,積極配合實施監理制。他注重規范管理,每項工程都要求簽訂安全合同,層層把關,按章操作,嚴格施工。他堅持原則,鐵面無私。他的只看質量不看人情的嚴厲態度,使許多施工人員不寒而栗。他不分晝夜,堅守工地,為管理處贏得了安全保障和信譽。
三、抓制度建設,科學管理,因材用人。
1、建章立制,規范管理。他接手工程隊以后,打破舊框框,建立了各類人員崗位責任制和目標管理責任制。成立公司后,又制定章程,完善用工合同,制訂了詳盡的《工程施工規范》等,并帶頭嚴格執行。
2、獎優罰劣,獎勤罰懶,打破喝“大鍋水”的平均主義分配方式,無論在工程公司當經理,還是在任副處長后主管財務、綜合經營、工程時,他都制訂了明確的獎罰細則,兌現起來也決不手軟。
3、抓后備隊伍建設,著力培養、使用年輕人,放手使用,給他們以鍛煉機會。他提出每年抽調一批大、中專學生和各所的技術員上大工地實踐鍛煉,為全處培養了一批懂業務、會管理、能吃苦的技術人才。
四、抓經營管理,大膽改革,大刀闊斧上馬新項目。
劉文秀同志在任工程隊長期間,就曾順應形勢,提出了試行公司制的構想。經處研究后完成了改制,他又動腦筋、想辦法,積極對外承攬工程,增收節支。他提出,發展我處水利經濟,必須以建筑施工業為龍頭,以其雄厚的實力,支持、發展農牧業,發展沿渠經濟,以工保農,以農養牧,促進良性循環。經過管理處的反復研究、確定,最終采納了這一建設性的建議。開發渠堤保護范圍內的土地,利用水土資源優勢,在東干渠兩側進行農業綜合開發,已開發農田2000畝,養豬500頭,養牛100頭,初步形成了規模。另外,他摸準了市場脈搏,上馬、擴建了水泥預制廠,也取得了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
篇6
論文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景觀與環境生態水利工程建設正成為現代水利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景觀設計的發展必要性,探討了水利工程景觀設計的原則和策略。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對城市的水利工程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和內容,除滿足防洪安全的要求外,還要提出改善和美化環境的要求。使城市環境得到保護、保持生態平衡、市民生活更趨舒適。城市水利工程建設應該主動適應這種需求,逐步實現從傳統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生態水利的轉變,注重水利工程的景觀和美學要求,要用新理念進行規劃設計。
一、水利工程景觀設計的發展與需求
20世紀90年代,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在城市現代化建設中對于改善水域環境的要求不斷提高。以改善水域環境和生態系統為主要目標的“城市環境水利工程”建設,成為水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按照現代城市的功能,對流經市區的河流歸納起來有兩類要求:①對河中水流的要求是:水質清潔、生物多樣性、生機盎然和優美的水面景觀。②對濱河帶的要求是:能反映本地獨特歷史、文化、風俗的濱河景觀;能提供一充滿鮮花、有人工景點、公園化的休閑、娛樂、體育活動空間;能營造一充滿文化、藝術、科學氣氛,具有現代氣息、人水關系協調、引人勝、便于人水親近的濱河帶。
人們提出這些要求是社會進步的體現,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水利建設者應當適應這種趨勢,滿足社會的要求。在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等方面進行調整和完善,注入更多的人文、藝術、科學和現代氣息,注重工程的環境效益和美學效益。從這個角度來說,現代水利可以稱之為“大水利”,即“通過流域的綜合整治與管理,使水系的資源功能、環境功能、生態功能都得到完全地發揮,使全流域的安全性、舒適性(包括對生物而言的舒適性)都不斷改善,并支持流域實現可持續發展。”
水利工程,改造山河、興利除害、綜合開發、合理利用、積極保護、科學管理水資源,使之更好的服從人們的意志,更好地為人類造福,這不僅改變了自然界中天然水流的形態,也改變了周圍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國內外的大量實踐都表明,許多水利工程不僅發揮了它們正常的工程效益,而且也越來越顯示它們的環境效益,成為一種新穎的,十分引人注目的旅游資源,在發展旅游業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開發水利工程旅游,已經成為水資源利用的一個重要方面。在生態經濟環境水利階段,人們普遍關注環境與生態問題,普遍重視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生態保護的協調發展。在這樣的前提下,強調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環境功能和美學價值,己成為國際、國內在水利工程設計方面的新趨勢。
二、水利工程景觀設計的原則
2.1技術與美學相結合的原則
水利工程建筑物和樞紐布局不能單純追求美學效果,它首先要實現工程的基本功能,并滿足技術優化的要求.即使是城市環境美化水利工程,其基本要求是保證工程的安全、穩定、技術可行和經濟合理等。因此,水利工程的美學設計必須首先滿足工程的技術、經濟要求,并在此基礎上對景觀構成元素進行美學調整。技術美是水利工程的美學基礎。
2.2生態環境(改善)保護原則
從生態學角度來說,河流是生態環境中能量轉換和生物活動的廊道,為生態環境敏感區域。在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會破壞河流生態環境、打破生態系統的平衡;另一方面,水利工程能改善河流的水質,提高河流的自凈能力。盡管河流生態系統有自我恢復的能力,恢復期與河流生態生命力有關,但不能百分百的恢復,有些河流的生態甚至完全不能恢復。因此,水利工程建設應注意對周邊環境以及流域的生態進行保護,不應以生態的破壞、環境的退化為代價。注重環境和生態的保護是水利工程景觀(美學)設計應遵循的原則之一。
2.3強調個性和創新的原則
水利工程常常因其獨特性和大空間的跨越帶來景觀特質和震撼的效果,給人留下深刻的映象,具有地標的意義。要發揮水利工程景觀特點,必須在設計中注重水工建筑物的個性發揮,注重建筑物的布局和色彩方面的創新。同時,也要注重與周圍環境(如:城市建筑)的和諧,綜合考慮工程所在地區的地域性、文化性、整體性等方面的因素。
三、水利工程景觀規劃策略
3.1沿河綠地
濱水環境的總體構思應盡可能擴大沿河綠地,形成較為連續性綠化帶,用綠色來勾畫古城的輪廓,延續城市文脈。同時,以良好的綠色空間,優化環境景觀質量,體現現代化城市的新形象。
3.2閘壩結合,擴展沿河水面。
規劃河道可修建彩色橡膠壩,泵房外觀可按風景區房屋標準設計,橡膠壩的主要功能是增加蓄水面積,以形成水面,形成人工湖美景。水邊設置親水步道、平臺、橋梁、濱水建筑物等,供游人欣賞水面景色。
通過新建濕地連通閘向人工濕地定期供水,以增加水面及綠地面積,改善和美化生態環境、給市民和游人提供良好的視覺效果。同時可為生態化污水凈化技術的引進提供良好的試驗場所。
3.3生態護堤
可規劃采取自然土質岸坡、自然緩坡、植樹、植草等生態工程護堤,既防止水土流失,又為水生植物的生長、水生動物的繁育、兩棲動物的棲息繁衍活動創造條件。對于河岸邊坡較陡的地方,采用木樁、木框加毛塊石等工程措施,這種護工程既能穩定河床,又能改善生態和美化環境,避免了混凝土工程帶來的負面作用。在應用草皮、木樁護坡時也可以運用土工編織物,袋內灌泥土、粗沙及草籽的混合物,既抗沖刷,又能長出綠草。有利于堤防保護和生態環境的改善。
3.4綠化樹種及花草
沿河綠化樹種,以合歡、國槐、銀杏、楊樹、柳樹等喬木為骨干樹種,以桂花、雪松、紫薇、黃楊球、桃樹等灌木和牡丹、月季、三葉草、金邊書帶草、馬尼拉草坪等花草為主要植被,形成多種類、多層次生態群落。
參考文獻
[1]王蜀南,王鳴周.環境水利學[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6
篇7
10月6日凌晨3時,睡夢中的黃美蕓被一陣鈴聲驚醒。對方希望直接和高錕通話,但因高錕患有老年癡呆癥,高太說丈夫睡熟了不能接電話,并問對方“你是誰”。經雙方確認身份后,對方才告知是瑞典皇家科學院的秘書,致電通知高錕,他獲得了今年諾貝爾獎。
“啊?”黃美蕓回憶說:“我驚呆了。我徹底無語了,半天說不出話來。他問我(丈夫獲獎)感受如何,我也只會說我說不出話。”放下電話,黃美蕓連忙把高錕從睡夢中搖醒。“我問他:‘諾貝爾獎你知道吧?’他說:‘嗯。那是世界性的大獎。得諾貝爾獎是件大事,很高的榮譽。’”
“給你的。”高太說。
“我?”這回輪到高錕驚訝了。
在稍后的文字回應中,高錕說:“我對于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深感榮幸。諾貝爾獎鮮有表彰應用科學的成就,故我從來沒有想過會獲獎,感到非常驚喜。過去40年,光纖大大促進了資訊世界的發展及進步;亦有賴光纖的出現,這個喜訊已于瞬間傳到千里。”
猶如車輪的發明大大促進了交通運輸,光纖雖細如發絲,卻改變了我們的世界。無論何時,這份榮譽高錕教授實至名歸。
現年76歲的高錕(Charles Kuen Kao)是繼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和崔琦之后第七位獲諾貝爾獎的華人科學家,也是首位以應用物理研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人。
雙重國籍
1933年,高錕出生于上海一戶典型的高知家庭。父親高君湘是留美返滬的大律師,祖父高吹萬是清末民初時期南社著名文人,堂叔父高君平為知名天文學家。
高錕入學前,父親聘老師回家,教導高錕和高讀四書五經。10歲,高錕就讀世界學校(今日的國際學校),需要讀中文之外,也要讀英文和法文,學校聘請留法的學者回來教授,高錕開始接觸中國之外的人事文化。
高錕小時候住在一棟三層樓的房子里,三樓就成了他童年的實驗室。童年的高錕對化學十分感興趣,曾經自制滅火筒、焰火、煙花和曬相紙嘗試自制炸彈。最危險的一次是用紅磷粉混合氯酸鉀,加上水并調成糊狀,再摻入濕泥內,搓成一顆顆彈丸。待風干之后扔下街頭,果然發生爆炸。幸好沒有傷及途人。后來他又迷上無線電,很小便成功地裝了一部有五六個真空管的收音機。
1948年高家舉家遷往香港,這是高錕人生首個轉折點。使高錕得以心無旁騖地繼續接受優質高等教育,為他今后的非凡成就奠定了基礎。他進入圣若瑟書院就讀。中學畢業后,他考入香港大學。但由于當時港大沒有電機工程系,他遠赴英國東倫敦伍爾維奇理工學院(現英國格林威治大學)就讀。1957年,他從伍爾維奇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專業畢業。1965年,在倫敦大學下屬的倫敦帝國學院獲得電機工程博士學位。
1957年,高錕讀博士時進入國際電話電報公司(ITT),在其英國子公司――標準電話與電纜有限公司(Standard Telephones and Cables Ltd.)任工程師。1960年,他進入ITT設于英國的歐洲中央研究機構――標準電信實驗有限公司,在那里工作了十年,其職位從研究科學家升至研究經理。正是在這段時期,高錕教授成為光纖通訊領域的先驅。
偉大的發現
從一九六三年開始,高錕就著手對玻璃纖維進行理論和實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并設想利用一種玻璃纖維傳送激光脈沖以代替用金屬電纜輸出電脈沖的通訊方法。1966年7月,33歲的高錕登上了人生的第一座高峰,其論文《光頻率介質纖維表面波導》發表于英國電機工程師學會學報,這個日子后來被定為光纖通訊誕生日。
在當時幾乎無人相信世界上會存在無雜質的玻璃,而行為及思想常常出人意料的高錕卻堅信自己的理論,他像傳道一樣到處推銷他的信念,他遠赴日本、德國,甚至美國大名鼎鼎的貝爾實驗室。對于自己相信的東西,他很固執。在他的努力推動下,1971年,世界上第一條1公里長的光纖問世,第一個光纖通訊系統也在1981年啟用。短短幾十年間,光纖網絡已遍布全球,并以每小時增加數千公里的速度擴展,極大地促進了互聯網等通訊技術的發展。光纖網絡使數據傳輸可在彈指間完成。如今的手機通訊、國際電話、有線電視以及互聯網傳輸運作,都拜光纖之賜。
由于他取得的成果,有超過10億公里的光纜以閃電般的速度通過寬帶互聯網,為全球各地的辦事處和家居提供數據。由于他在光纖領域的特殊貢獻,獲得巴倫坦獎章、利布曼獎、光電子學獎等,被稱為“光纖之父”。
10月6日,2009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時,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如此形容高錕在光學通訊上取得的開創性成就:“令文字、音樂、影像和影片在一瞬間傳到世界各地”。
得知高錕獲諾貝爾獎后,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激動地說:“作為香港之子,也是舉世知名的‘光纖之父’,高錕教授是真正的科學巨人。他的偉大發明,標志著通訊革命的晨曦。光纖,改變了全球通訊的面貌。”
給太太的金婚禮物
諾貝爾物理學獎,也是高錕獻給太太的“金婚”禮物――世上,沒有幾個人能拿出這樣的禮物。
2008年高錕身患阿茲海默癥后,黃美蕓承擔了他所有的起居生活,并成為他事業上最為重要的伙伴之一。只要一有機會,高錕就對太太贊不絕口。“你看我每次講座的電腦程序及幻燈片都是我太太幫我準備和設計好的;對我的演講很有幫助。記得我在一九六六年宣讀論文時的電腦幻燈片也是太太幫我做的。”
高錕大學畢業進入標準電話電報公司后,就與黃美蕓相識。在幾乎清一色的白人同事中發現一副東方臉孔,讓高錕覺得很親切,他很想上前和黃打招呼,又一直猶豫不決。幾天后,才鼓足勇氣上去自我介紹。
“冰山破開,我們相遇了。”高錕在其自傳第一章《邂逅》中寫道。兩人的友情發展很快。當有一次高錕強烈反對她搭同事的摩托車時,他明白自己已墜入愛河。
“我說:‘你沒有戴頭盔,坐在摩托車后座,太危險了。’我相信我是看不過她摟著那小伙子,好像很親熱的樣子。”高錕寫道。
結婚前,黃美蕓提出要做一個試驗:大家分開半年,不見面,看彼此是否還互相掛念。高錕強烈反對:“實驗室應該做實驗,婚姻的實驗不能做,我不需要做。”
之后,兩人的結合又遭到黃母的反對。按中國習俗,兄長須先成家妹妹才能出嫁,但那時,黃美蕓哥哥仍獨身,甚至連女朋友的影兒也沒有。最后,高錕與黃美蕓選擇私奔――秘密結婚。
“踏遍天涯覓知音,杳然我獨踽踽行,青春結伴好還鄉。電影《八十日環游世界》主題曲,正道出了我們婚姻之路的歷程。”多年后,高錕在自傳中深情總結。
據香港《明報》報道,剛奪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光纖之父”高錕,因患上老人癡呆癥,已經忘了自己畢生研究、造福世人的光纖科技,其妻黃美蕓也形容患病后的丈夫“不再是以前那個人”。
篇8
關鍵詞 沙化;草原;治理
中圖分類號K9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91-0119-02
為了促進全省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改善惡劣的生態環境,也由于遼西北地區生態環境的特殊性,相關政府部門應提出合理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加快草原沙化的治理,這是無上光榮,造福子孫,的積善事業。
1 遼西北草原沙化的現狀及背景
遼西北地區與蒙古科爾沁接壤的縣(市)總共有10個,這10個縣是遼西北地區的主要土地沙漠化區,其環境特點為干旱頻繁,降雨量十分少,土壤類型大多不可當做耕種地,同時風力特別大,這個地區是遼西北地區最脆弱敏感的地區。
目前,這十個縣(市)的可使用土地的面積在不斷地下降,大多數草原已經沙化,植被覆蓋率日益下降。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造成當地居民不得不搬遷的局面。沙化造成的惡劣環境,不但嚴重制約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對遼西北地區附近的城市以及華北地區的某些城市的生態安全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2 遼西北草原沙化的原因
1)可能的人為因素由于當地居民對草原的無節制開墾最直接地造成了草原沙化。建國以來,由于遼西北草原肥沃的草原和大片的土地,吸引了許多外來人口,使得當地的人口數目不斷膨脹。隨著不斷增加的人口總數,遼西北地區已無法承受如此重的人口壓力,土地的生態環境不斷地惡化,草原逐漸演變為裸地,最后變成無人居住的沙地。
遼西北地區當地居民每年喂養的牲畜數量不斷上升,使得牲畜在草原上過度蠶食,牧草的生長速度比牲畜采食的速度慢很多,使得牧草不能很快的生長出來,優良牧草的數量和質量大大降低,而同時一些破壞草原的雜草數目不斷增加。同時,由于當地居民的過度放牧,使得牲畜破壞了草原的土壤植被和蓄水量,導致草原沙化現象日益嚴重。
近年來,上述造成草原沙漠化的主要原因都沒有得到合理的解決和改善,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加大管理和實施的力度,大力開展保護草原的行動,提高當地居民保護草原的意識。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需求的日益提高,生態環境所承受的壓力也在急劇增加,如果放任置之,勢必會導致草原沙漠化現象的不斷惡化。
2)自然因素由于遼西北地區身處內蒙古科爾沁的南部,屬于科爾沁地區的包圍地帶,難免會受到南部吹來的風沙。而隨著科爾沁沙地表面積不斷增大,也勢必會影響到遼西北地區的草原的生態環境。風沙的破壞力極強,它能在很短的時間內使草原的植被地表結構破壞,這嚴重的影響了遼西北地區草原的生態環境。同時,遼西北地區的氣候干燥,常年少雨,土地結構大多為沙質土壤,因此生態穩定性極其脆弱。
3 針對遼西北草原沙化的有效對策
3.1政府部門加大實施管理力度
每個項目的領導和總指揮都要切實負起應有的責任,做好施工的管理工作。各項目所屬的政府要明確落實每個人的責任,同時建立獎懲制度,促進項目的良性進展。
3.2制定合理有效的技術路線并嚴格實施
項目進展的同時要嚴格按照標準來實施,在進行施工之前要現在沙化治理去進行試驗,確保后續工作的順利進行。其次,要有效的把握最佳種植的季節,確保牧草良好地生長;同時要加強沙化治理去的殺蟲害工作,防止治理區內新生長出來的牧草受到破壞。在治理的同時,也需要將治理區圍封起來,避免人畜的踐踏和破壞,促進治理區牧草的快速良性的生長。
3.3加強施工部門的監督力度,確保項目在規定日期內的完成
為了確保項目的良好高效的運作,應加強施工部門的監督力度,及時跟進項目進度,定期向指揮部匯報項目的進展情況,以便于及時的改進方案提出相應的對策。對于項目下達的資金,相關部門也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資金管理體系,嚴格按照手續進行審批,確保下方資金的有效合理的利用,防止資金的浪費。
3.4引進新技術,提高保護草原植被的意識
引進心得草原沙化治理技術,加強與有關科研單位的合作與聯系,在治理的過程中,不斷研究出解決的新方案和建設模式。也可以引進已有的科研成果,在治理區內進行大力推廣,不斷提高項目的工程質量和建設速度。同時,相關部門通過一些宣傳手段和教育手段,使當地居民和每一個項目實施者都深刻的認識到草原對于他們的重要性。最后政府部門應該頒布有力的草原管理條例,大力打擊破壞,開墾草原的行為。
4 結論
遼西北草原沙化的治理,在正確合理的管理和技術指導下,大面積的草原植被得到了良好的回復,治理區的生態環境也在不斷改善,有效的提高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拉動當地的旅游效應,使得昔日的荒山野嶺變身為綠水青山。遼西北草原沙化的治理,最根本的有效措施就是恢復草原植被,只要不斷地努力,恢復所有面積的草原的目標將不久實現。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是一項不僅能夠改善生態環境而且也能造福后代的工程。
參考文獻
[1]齊鳳林,彭爽.草原沙化治理圍封補播效果的研究.現代畜牧獸醫,2010(9).
[2]許成安,王昊.楊青西部地區草原沙畫的原因及對策.青海社會科學,2001(2).
[3]劉文輝,金宏凱,陳俊娥,董文霞.草原沙化治理圍欄技術探討.現代畜牧獸醫,2010(2).
篇9
【關鍵詞】環保背景;港口航道疏浚工程;生態環保
港口航道疏浚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直接影響到周邊的水體環境,造成水體生態環境的破壞,而且耗時很長。隨著環保理念的深入人心,港口航道疏浚工程也要遵循這一客觀規律,實現工程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所以,在環保的大背景下,充分體現港口航道疏浚工程的環保理念,與周邊自然環境想相協調,提高從業人員的環保意識,這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本論文首先從傳統港口航道疏浚工程的作業方式出發,揭示出其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一、港口航道疏浚工程對環境的影響
首先,導致水下污染物面積的擴大化。有效的處理航道中的污染物是港口航道疏浚工程作業實施的前提,必須在此之前及時處理,否則就會造成污染物的攪動而使污染面積擴大化,從而直接影響水體環境的質量。對航道進行疏浚后的廢棄物如何處理也是需要科學規劃的,處理的不當會導致影響地下水的水質,以及棄土堆置場地周邊的環境質量。
其次,由于污染物的攪動,導致無機懸浮物的上浮,而無機懸浮物是加劇水生生態環境破壞的主要因素。無機懸浮物會直接影響到水體中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打破了正常水體生態環境和生物圈,會導致水中生態系統的紊亂。
再次,港口航道疏浚工程是通過機器作業的,在工程實施過程中,機器的轟鳴聲會產生噪聲污染,影響了周邊當地居民正常的生活和休息。而船只和機器也可能會造成機油漏油的情況,泄露的機油會直接流入水體,導致周邊的水污染極其嚴重;同時,港口航道疏浚工程量巨大,耗時很長,工作人員長期生活在作業船只里,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垃圾也會對水環境造成影響。
二、環保背景下的港口航道疏浚工程
環境問題亟待解決,我們要在環保的大背景下,認真分析傳統港口航道疏浚工程隊環境造成的消極影響,通過科技創新體現環保的理念,并把科技創新成果運用到工程施工過程中,這是解決環境問題的關鍵。而人的環保理念會直接決定人們的行為。環保理念是指保持原始的生態環境,或者是采取補救措施,盡量恢復已經遭受破壞了的生態環境,使其恢復原樣。環保理念下的生態環境保護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生態環境的保護是一個動態過程,它不可能使生態環境完全恢復到原本的面貌,而是隨著自然環境的變化而做出相應的措施。除此之外,生態的保護還能夠做到經濟發展和自然環境協調發展,使兩者之間相互依存。
三、如何運用生態環保技術
(一)合理設計航道疏浚方案
在航道疏浚工程施工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制定好合理的開挖方案。首先要做好調查分析,對港口航道的污染情況有個大致的了解,以調查結果為制定方案的依據,使航道疏浚的方案設計的更為合理和科學,防止拍腦袋作決策的冒險主義。認真分析和估算航道上污染物的類別和總量,然后再做出細致的作業布置。其次,選用高效的疏浚機器設備,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和企業管理條例,確保施工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科學選擇疏浚時間與季節
應科學選擇疏浚時間與季節,避開對底棲生物生存造成影響。因而必須充分考慮底棲生物這一因素,選擇風險最低,環境影響最小的時間與季節進行疏浚工作,通常冬季是最為符合要求的季節。同時,還應充分考慮漲潮或退潮時水流流速問題,這時的懸浮物與溢流物極難沉淀,因此就不宜在該時期進行疏浚工作或是盡可能減縮疏浚工作。
(三)加強施工控制
加強疏浚工程施工的控制是必要的,它能夠保證疏浚工程的質量。如何進行施工控制,筆者歸納為以下幾點:首先,減少水下污染物攪拌的次數,最大限度的防止其污染面積的擴大,避免污染物破壞周圍水體環境和生態系統。其次,開挖的范圍要盡量縮小,提高開挖的準確度。在開挖之前,要充分考慮水下污泥的污染情況和分布特點,從而及時做出決策,決定這種污泥是否適合開挖。在開挖過程中,要做到開挖和清除污泥同時并舉,開挖污泥的量要保持在合理范圍內。我們可以看出,在環保的背景下從事港口航道疏浚工作的要求是很嚴格的。再次,疏浚施工過程中要避免再次污染。傳統疏浚工程中基本不會考慮再次污染的問題,只要把施工工作按照預期的目標完成就行。但是在實際工程過程中,少量污泥會在輸送過程中導致重新泄露到水下,而且分布比較分散。在環保背景下的施工,就必須選擇更加合理和高效的施工方法,有效清除污染物,不會對水體環境造成再次污染。最后,環保背景下的疏浚施工,會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機器的轟鳴聲,減少噪聲污染,禁止船舶向水下直接排放生活垃圾和污水,并對水質進行實時監測。
(四)科學處理污泥
科學處理污泥主要包括兩方面,分別是處理余水和污泥堆放。第一,處理余水。疏浚的污泥余水中存在大量細小污染物,因此,通過采取加強堆場間歇操作、自然沉淀等措施將細小污染物從余水中清除,這樣能對余水水質進行有效控制。第二,污泥堆放。污泥堆放主要包括封閉式堆放、生物性修整、集中處理以及科學利用等。進行污泥堆放場地設計時,必須充分考慮污泥容納量、懸浮固體含油量、細小污染物分布情況及可塑性等因素并進行分析。
(五)合理處置疏浚棄土
對于疏浚工作中的棄土必須合理進行處置,將其當作一種可利用資源,認真分析其性質,充分挖掘其可利用價值。將疏浚工作中的棄土當作一種可利用資源,盡量用在建筑工程和其他工程中。
四、結語
總之,環境問題成為當今社會非常嚴肅的話題,它直接關系到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子孫后代的生存和生活質量。港口航道疏浚工程施工注重環境保護意義重大。作為疏浚工程的企業,要做到與時俱進,在工程中體現出環保的理念,從我國當前的實際和國情出發,緊跟時展的步伐,提高本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環保事業的健康發展,造福人類。但是,港口航道疏浚工程充分體現環保理念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其發展過程中還有一些阻力的存在,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完善相關環保法律以及社會各界的努力,環保背景下的港口航道疏浚工程發展之路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連增民,劉昕.基于環保理念的港口航道疏浚工程措施研究[J].科技資訊,2012(15).
[2]周海,季嵐,應銘.創新設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和低碳發展的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J].水運工程,2012(12).
篇10
關鍵詞:平衡計分卡;霧霾治理;霧霾指數;具體目標;措施構建
本文為北京市社科基金項目:“基于大數據的北京市霧霾形成機理與綜合對策研究”(項目編號:15JGB066)
中圖分類號:X51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3月15日
一、引言
科萊斯平衡記分卡是目前企業廣泛應用的一種績效管理體系、戰略管理工具,在集團戰略規劃與執行管理方面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通過將股東收益率這一核心指標分解為財務角度、顧客角度、內部經營流程、學習和成長四個維度的具體目標、指標,測度各個主體對企業利潤、股東收益的貢獻程度,進行敏感性分析,構建高效解決措施。
平衡計分卡的思想根本在于體系構建、管理,其外延適用性廣泛,因此將其有效地引入霧霾治理領域是一種前瞻性的思維方式、挑戰式的理論跨越。霧霾治理與企業管理有共性之處,都具有核心指標,都具有分層次的主體和不同的具體目標、規定、準則,這為平衡計分卡在霧霾管理方面的實施帶來了一定的借鑒意義和構造價值。本論文基于科萊斯平衡記分卡這一模型,通過將其修正、改良測度方式、測試的方法,形成全新的為霧霾治理的有效體系,將政府、企業、居民不同社會利益相關體融入一個共性體系中,方便管理與評價,最終貢獻于降低霧霾指數,構建高效解決措施,降本提效,造福于國家、社會經濟發展。
二、指標選取
(一)核心指標。首先我們需要選擇一個核心指標,去衡量整個模型的有效性。基于霧霾治理,我們選取PM2.5指數作為核心指標。細顆粒物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它能較長時間懸浮于空氣中,其在空氣中含量濃度越高,就代表空氣污染越嚴重。細顆粒物指數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測控空氣污染程度的指數。
根據PM2.5檢測網的空氣質量新標準,24小時平均值標準值分布如表1。(表1)
(二)具體指標體系。針對不同主體,具體指標選取應符合各類主體的職能、社會分工作用以及對霧霾治理的影響度大小等詳細因素。并采用經濟可量化的方法進行指標的構建。
1、政府評價體系。現代政府環境績效評價經過長期的實踐發展,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3E”理論(Efficacy、Efficiency、Effectiveness),“3E”理突出了資源、投入、產出和效果的聯系與相互作用。具體而言,“3E”理論分為資源作為投入要素的經濟性、投入和產出的配比效率性、產出作為治理活動效果的效益表現。其中,經濟指標用以反映政府部門資金利用情況,如政府部門是否注重資金成本的節約、資金的利用是否符合規定等;效率指標體現了投入與產出的轉化關系,用以分析各類物力、人力投入最終轉化為產出的情況;效益指標是政府環境治理結果的最終體現,反映為社會各類群體的受益情況。“3E”理論能夠明確地、有針對性地觀測政府的環境治理行為,為量化政府環境治理績效提供了統計指標依據。本文將以“3E”理論為基礎,結合我國霧霾污染和治理現狀,構建適合我國的政府霧霾治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依據“3E”理論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指標分類原則,政府霧霾治理指標細分為霧霾治理資金運用指標、霧霾治理資源利用指標、霧霾治理項目完成指標以及霧霾治理社會效益指標4個一級指標。霧霾治理資金運用指標用以衡量政府行為的經濟性,霧霾治理資源利用指標和霧霾治理項目完成指標將用以量化霧霾治理投入產出的效率性,霧霾治理社會效益指標反映體現社會各群體的受益情況。(表2)
2、工業企業評價體系。工業行業作為空氣污染物的重要主體源頭,在霧霾治理方面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在霧霾肆虐的期間內,根據記者調查顯示,全國超標排放的企業竟達數百家。專家表示,一些企業長期超標排放說明新環保法還沒有打到痛處,需加強環境執法,念好污染的“緊箍咒”。但是,僅僅靠外部壓力和督促并不能真正改變企業超額排污的現狀,因此如何構建合理的企業評價體系至關重要。
企業評價體系共分為三個層次指標:排放合格率、治排資金效率性、群眾滿意度、企業交通工具保有率。排放合格率旨在衡量企業工業排放的合格比例,從而監管部門可以進行相關措施的督促、企業內部也可以進行相關調整。治排資金效率性旨在衡量企業對污染排放的重視程度以及治理的有效程度。群眾滿意度是根據企業周邊民眾意見進行打分,用以進行社會影響性衡量。(表3)
3、社會公眾評價體系。從公民角度來看,PM2.5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是私家車量急速上升、汽車尾氣排放量居高不下,盡管國家大力提倡綠色出行方式比如乘污染物排放較少的公交車或騎自行車。但多數公民仍然追求方便駕車出行。因此,從公民視角,建立合理標準的公民霧霾指標評價體系也是亟待實現的目標。公民評價體系較為簡單,主要是從公民汽車出行次數出發,衡量汽車流量從而推斷其對霧霾形成的影響。由于計數單位龐大,因此只統計固定人口方面的數據。以家庭為最小統計范圍,小區為統計報送集體和計分標準,統計結果定期上報給監管部門。(表4)
汽車出行率主要用來反映小區內公民出行方式的變化情況,并與PM2.5建立回歸分析找尋相關聯性。汽車保有量比率則衡量私家車比重,根據相關數據變化政府可出臺相關措施進行管控。
三、指標框架圖(圖1)
四、平衡計分卡作用機制
(一)選取計分范圍。一般以一個地區為一個計分范圍。
(二)主體覆蓋與登記備份。平衡計分卡主體包括選定地區的政府部門、所有工業企業、所有小區。
(三)建立計分區間與數據統一性。計分區間一般以月為小修周期,半年為中修周期,一年為大修周期(小修、中修、大修指的是措施構建的周期)。數據統一性指的是數據選取以平均數為記取依據(比如以一個月的PM2.5均值作為核心指標的月登記依據)。
(四)建立平衡計分卡管理機制。由中央政府統一管理各地區平衡計分卡以及對各地區政府的評分,各地區政府負責收集工業企業、社會公眾方面的計分數據,整理后上報至中央政府進行備案。
(五)平衡計分卡具體作用機制。建立核心指標與三個主體指標的敏感性分析與相關標準,以月度變化趨勢為評價標準。比如:第一個月某地區PM2.5均值為30,第二個月該地區PM2.5均值為40,上升幅度為33%。則以該上升或者下降幅度為線索,根據不同主體的計分變化情況尋找哪個主體出現了問題,哪個主體做出了有利/不利貢獻。各個主體總分數與核心指標之間的關系為權重關系,根據各主體性質不同,權重定為政府0.4,工業企業0.4,社會公眾0.2。
五、總結與展望
本論文基于霧霾治理提出了“平衡計分卡”概念,在霧霾治理的當下仍沒有一個全方位的體系去評價各個主體的行為標準,從而為霧霾的治理針對性方面帶來了問題,Y本浪費、措施不治本、效率低下成為了霧霾治理的瓶頸。通過構建“平衡計分卡”量化指標,將責任“數據化”落實到不同主體的不同方面,從而為霧霾治理提供針對性指導,為構建解決措施提供便利。
本論文提出的霧霾治理模型目前仍處于理論框架階段,指標、標準等具體數據是根據各個主體在霧霾治理中發揮的功能、作用以及現實狀況進行初步賦予的結果,可能存在偏差與不嚴謹,仍需要在日后實踐中結合國家政策、法律法規、專家意見等不斷修正。平衡計分卡的應用意義不僅僅限于霧霾治理的敏感性分析,更在于措施的高效構建以免造成資源浪費。因此,數據考量和實踐修正是日后不斷進行完善的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參考文獻:
[1]劉海英,張秀秀.政府霧霾治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J].環境工程,2015.
[2]胡曲應.環境績效評價國內外研究動態述評[J].中國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5.
[3]王依軍.中國資源環境統計指標體系框架設計[J].統計與決策,2011.21.
[4]姬霖,吳安平.我國政府環境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初探[J].中國礦業,2012.12.
[5]閆曉圓,王立斌,李佳,王穎嬌,崔驍.京津冀地區霧霾天氣綜合治理的調查研究[J].工程技術,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