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教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7 22:53: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mooc教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mooc教學論文

篇1

已有調查表明,絕大多數mooc教師認為,較之于傳統的面授式課堂教學,MOOC教學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進行前期的計劃與過程性維護(Kolowich,2012),尤其是前期的教學設計往往需要教師投入較之于傳統課程教學設計2~4倍的時間與精力,這對于MOOC教學最終的質量與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Weiss,2013)。一方面,MOOC教學也像其他任何一種教學方式一樣需要教師遵循有效教學的基本規律進行系統化的教學設計;另一方面,MOOC教學又是一種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種教學方式的新型教學方式,因此更需要教師結合MOOC教學本身的特征與需求進行精心且有針對性的設計。

1.遵循有效教學的基本規律進行設計

雖然MOOC主要借助技術平臺服務于大規模學習者,但是MOOC教學本身并不是一個關于技術與平臺的概念,在本質上它仍然是一個需要回歸到對教學需求、教學內容、教學策略等進行系統設計的關于教育教學的概念。廣義上,無論在何種教學情境下,有效教學的實施都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實踐原則與規律(Grahametal.,2001)。比如,學習建立在學習者自己的先前經驗基礎之上,教師需要連接學習者的先前經驗與新的學習;有效的學習必然發生在社會化環境下,學習者需要機會展示、與他人討論自己的學習成果,或者投入到集體學習行為中,由此需要支持學習者的交流與互動;另外,如果教授的知識被放在一個豐富的情境中,則能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習者的不同學習需求;被連接的、組織良好的信息及活動不但能支持學習者對知識的學習,而且也能幫助學習者發展高級思維能力;對學習者的學習提供即時反饋、即時而有效地評價學習者的理解水平與技能發展水平,有助于提升學習者的學習績效(NRC,2000)。MOOC教學設計同樣需要遵循這些基本規律。因此,MOOC教師首先需要依據這些基本規律設計MOOC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考慮以怎樣的方式在MOOC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中與之進行有效的交流互動,以促進其學習績效的提升;另外還要對MOOC教學內容與教學策略進行系統設計。比如,MOOC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該明確以下問題:需要為MOOC學習者準備詳細的課程大綱以確定當前MOOC要教什么主題?MOOC教師自身打算怎么教?期望學習者從當前MOOC中獲取什么知識、習得何種技能?期望學習者學會利用什么工具?期望學習者怎樣利用所學知識?期望學習者以何種方式反思、利用自己的學習經驗?MOOC教師應該以何種方式促進學習者對學習經驗的反思與利用(Weiss,2013)?

2.結合MOOC教學的特征與需求進行設計

與傳統的課堂教學及已有的網絡教學相比,MOOC教學有其自身的特征與需求,這就要求MOOC教師充分認識并認可MOOC教學的價值,在深入分析MOOC的本質內涵、特征與實際需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Kolowich,2013),經過精心的教學設計提升MOOC學習者的完成率與學習滿意度(Meyer,2014)。比如,由于MOOC教學面向大規模學習者,因此教學設計中涉及的學習者分析的內容與方式、教學評價的內容與方式不能照搬傳統課堂教學的經驗(Fox,2013)。MOOC教學是基于對開放式教學平臺與社交媒體的利用,要求教師能夠客觀分析MOOC教學中可能用到的開放式或封閉式技術的教學功用、優勢與不足,在設計教學內容與教學活動時需要充分考慮如何利用技術媒體來表征、傳遞教學內容以及支持教學活動(Mclntyre&Mirriahi,2014)。由于大多數MOOC的教學實施并不是依賴于單一教師的力量而是借助教學團隊的協同努力,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既需要充分考慮如何凸顯每一位教師的教學風格以便讓MOOC學習者有不同的學習體驗,又需要在整體上進行協同設計以體現MOOC教學的完整性與體系性(Weiss,2013)。在實踐層面,MOOC教學設計需要特別重視以下內容(Mclntyre&Mirriahi,2014):一是要在整體上規劃網絡教學,明確界定期望的MOOC學習成果,規劃相應的教學活動以及評價策略,選擇適當的技術加以利用,并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對這些設計進行動態調整;二是要精心設計MOOC學習者的學習活動,包括在線活動的類型以及教學場景;三是要明晰學業評價策略,包括對學習者學習過程與成果的評價,以及應該怎樣設計這些評價,如何利用技術提升評價的效率與成效,尤其是因為MOOC學習者的大規模特征,更需要注重對標準化評價量表的設計,同時還要考慮評價反饋的方式;四是要科學規劃在線學習資源,明確其對于支持學習者學習的重要性,既要符合道德規范地利用開放的學習資源,又要開發自己的學習資源;五是要提出具體的策略與舉措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讓其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六是要設計課程評價策略,主要用于教師評價自己的課程設計與開況以及課程教學的效果,通過獲得學習者的反饋繼續推進或改善教學決策,利用學習分析技術確認自己的教學與課程在整體上是否達到了設計的教學目標與效果。

二、以提升MOOC學習者的學習投入度為重要導向

無論在何種教學情境下,學習者學習投入(Engagement)的程度始終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高學習投入意味著學習者自身具有較高的學習動機水平,能夠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并保持較高的專注度,愿意在學習過程中與他人互動交流以分享自己的想法并為協同學習貢獻自己的力量。對于開放性的MOOC,提升MOOC學習者的學習投入度尤為重要。一方面,由于學習者規模與學習背景的不可預計性以及師生的相對分離性,教師難以像傳統課堂教學情境或以往的小規模網絡教學情境下那樣提前系統分析學習者的初始知識與能力準備情況,以及了解學習者的個性化特征與需求。在MOOC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中,MOOC教師不能像傳統課堂教學環境中那樣隨時關注到學習者的反應,及時捕捉學習者的需求與反饋,難以及時給予指導與支持。另一方面,即使MOOC教師發現了MOOC學習者的學習困難,由于學習者規模巨大、基礎水平多樣化,致使有學習困難的人數可能數以百計甚至更多,且學習困難的種類不一,教師也難以給予個別化的學習指導與幫助。因此,MOOC教師在推進MOOC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提升MOOC學習者自身的學習投入度當成一項重點工作予以充分重視。綜合有MOOC教學經驗的教師的建議,提升MOOC學習者的學習投入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雖然MOOC學習者分析不能像傳統課堂教學情境下那樣細致、具體,但也有必要盡可能地了解MOOC學習者;二是精心設計學習任務與活動;三是要為學習者提供個別化指導與服務;四是要重視對MOOC學習者學習責任感的培養。

1.盡可能地了解MOOC學習者

盡可能地了解MOOC學習者以便提供學習者感興趣的教學內容仍然是提升MOOC學習者學習投入度的重要環節。如前所述,由于MOOC學習者規模巨大,MOOC教師不可能像在傳統教學情境下那樣通過知識與技能測試、多維度學習風格調查、面對面的觀察與對話等方式去全方位、系統而深入地分析與了解每一位學習者的學習特征與需求,一般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從更宏觀的層面對MOOC學習者群體進行了解。

第一,對MOOC學習者整體上呈現的特征與分布情況進行了解。比如,2012年MOOC開始受到關注時,據Coursera的調查,85%的MOOC學習者可能已經擁有一個或多個高等教育學位。而隨著MOOC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和在線教育企業開始提供MOOC教學服務,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了解MOOC,因此MOOC學習者的范圍越來越大,現在30%以上學習者的受教育水平可能處于高中或更低層次,而這30%的學習者卻可能是工程學、材料科學等學科的主要學習者,實際上這些學科的MOOC往往要求學習者擁有大學預備知識。MOOC學習者也體現出性別差異,大多數MOOC學習者是男性,尤其在工程學或計算機科學領域,女性MOOC學習者往往低于20%;社會科學類MOOC學習者的平均年齡可能更大一些(ICEF,2014a)。MOOC教師可以借鑒這些整體數據,結合自己所教授的學科、內容等特點,預先對MOOC學習者可能出現的特征進行整體把握。

第二,在正式開設某一門MOOC之前,可以借助MOOC服務平臺或其他網絡技術平臺,針對當前MOOC的內容設計等進行開放式調研;在學習者注冊MOOC后,也可以通過簡單的問卷了解學習者的學習需求(Weiss,2013)。第三,通過以下方式來分析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投入程度:一是學習者的學習行為線索,包括所有與課程學習相關的行為,如觀看視頻、提交作業、參加測試、參與論壇討論等;二是論壇的發言內容;三是論壇中形成的交互結構,包括社會網絡結構、學習者是否主動幫助他人、是否主動提問、互動范圍等(Rameshetal.,2014)。其中需要特別注意學習過程測試,并關注學習者在論壇里的發言及集中提出的問題。在學習過程中的嵌入式測試不但有利于檢測與鞏固學習者的學習,也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習者的學習狀態,以便調整教學過程以更好地契合學習者的學習需要。已有研究表明,MOOC學習者在論壇的發言為教師深入分析學習者的投入度、學習意圖以及完成整個MOOC學習的可能性留下了重要線索。如果MOOC學習者自身的學習動機水平較高,則更趨向于主動回答論壇中的問題,而且也更容易參與學習小組并與其他學習者進行主動的社會性互動,相應地在面對學習困難時也更趨向于堅持,比如愿意反復參加測試以便通過測試后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ICEF,2014a)。

2.重視學習任務與活動設計

第一,重視MOOC作業的布置(Henshaw,2014)。雖然MOOC教師無法像傳統教學情境下那樣逐一檢查學習者提交的作業,但他們仍然應該高度重視作業對于檢查、鞏固與促進學習的功用。MOOC教師應充分認識到作業本身并不是為了為難學習者,也不是為了分出學習者的等級水平,而是為了促進學習者回顧、反思、思考、提取、應用所學內容,為學習者與學習內容之間的深度互動提供機會。在布置作業時要特別注意如何提供一些有啟示、有爭論的問題,不必追求統一的標準答案,而且要為學習者提供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情境(Devlin,2014)。對于學習者的作業可以采取MOOC平臺自帶的評價系統或同伴評價進行,便于學習者得到一定的反饋(Kolowich,2012)。

第二,重視MOOC中的小組協同學習。雖然現在多數MOOC都支持學習者的開放式學習體驗——由學習者在課程規定時間內按自己的需求自行選擇具體的學習時間與方式,但是如果能夠精心設計一些小組學習則更可能有效地提升學習者的學習投入度,尤其對于那些需要協同實踐的MOOC學習則顯得更為重要。為此,可以通過鼓勵MOOC學習者自行選擇成立學習小組或者臨時搭建在線學習小組,支持學習者在一個有任務分工、合作規范的小組中獲得案例學習、協同設計、協同實踐等學習體驗,協同完成某一學習任務并形成小組協同實踐成果(Schmitt,2014)。

3.提供個別化學習服務與支持

第一,在教學過程中讓MOOC學習者有接受個性化學習指導的體驗。美國頂級計算機科學家、人工智能領域的領軍人物Norvig教授于2011年開設了關于人工智能的MOOC,共有16萬人注冊了該課程。Norvig教授認為,雖然MOOC主講教師心里十分清楚自己面對的是成千上萬的學習者,但需要教師時刻提醒自己在實施MOOC教學時要盡量給每一位學習者提供獲取個別化指導的學習體驗,讓他們“處于一種放松的狀態”。為此,Norvig教授充分借鑒了可汗學院的做法,將教學內容制作成2~6分鐘的視頻片段,每播放完一個視頻片段后就有暫停與小測試,其中所提的測試問題往往是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期望MOOC學習者不要刻意去記憶公式或知識,而是改變發現、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方式。這種方式不但讓MOOC學習者有一種面對面接受教師個別化輔導的體驗,也讓他們在繼續后面的學習之前能夠停下來冷靜思考,這有助于學習者真正參與學習過程并投入其中(Norvig,2012)。

第二,針對當前MOOC提供專門的學習導航與支持。比如,清晰描述整個MOOC的脈絡,提供清晰的學習導航,告知學習者如何查詢課程材料,讓學習者清楚學習當前MOOC的基本過程及獲取幫助的方法;創建常見問題解答區讓學習者自行查找常見問題的解決辦法;創建集中答疑區,集中回答學習者提出的共性問題(Weiss,2013)。此外,還要幫助MOOC學習者理解在線學習的精髓與精神——自主學習與社會互動式學習;讓學習者形成一種傾向,認識到遠程學習環境下更需要學習者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幫助學習者提升寫作技能,因為在網絡上提交作業、討論等主要依賴于學習者的文字表達;為學習者提供適當的技術培訓,其中包括如何熟悉、適應技術化MOOC學習環境;為學習者搭建適當的支架,及時提供學習支持(Burns,2014)。

4.培養MOOC學習者自身的學習責任感

讓MOOC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進度與學習時間負有責任是提升其學習投入度的重要途徑之一。已有調查表明,雖然很多MOOC起初有很多人注冊,但是只有一半學習者能夠真正開始學習;到第5周左右,只有30%的學習者還在堅持學習;大概只有3%的學習者能夠堅持查看每一個專題的視頻與學習材料;相當一部分MOOC學習者不能堅持學下去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由于自己的拖延而錯過了學習時間(ICEF,2014a)。Norvig教授建議,MOOC教學視頻不能像傳統課堂輔助教學應用情境或常規網絡課程教學情境下那樣讓學習者隨時都能查看與播放,而是應該設置播放時間限制,要求學習者在一定時間內觀看完畢,這樣不但能促使學習者自主規劃與管理學習時間,同時也讓他們對課程進度有跟隨感,體驗到MOOC的互動特性,從而更容易自覺地投入到MOOC學習過程中(Norvig,2012)。在培養MOOC學習者的學習責任感時,可以利用學習管理系統的技術優勢跟蹤MOOC學習者的學習參與情況,適時給予適當的學習干預以幫助其形成自主學習與時間管理的習慣(Burns,2014)。MOOC學習干預一般可以分為兩類:即嵌入式干預(EmbeddedInterventions)與發送式干預(Deliv-eredInterventions)。前者被嵌入在學習過程中(如嵌入的測試等),比較合適那些學習很積極、頻繁參與學習和討論的學習者;而對于那些不太積極的學習者,無論是因為他們自己的拖延還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空余時間,通過郵件方式發出“發送式學習干預”則相對更加有效(ICEF,2014a)。

三、以精致得當的MOOC內容為基本依托

內容設計與建設始終是MOOC教學的核心,絕大數MOOC學習者選擇MOOC是因為期望學習“由世界一流的教師提供的一流教學內容”(Kolo-wich,2012)。精致得當的教學內容是MOOC有效教學得以實施的基本載體與依托。較之傳統的課堂教學,由于學習者不固定、文化背景差異性大、學習起點不明確、學習時間相對集中等因素,MOOC教學內容更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一是要對MOOC教學內容本身的構成進行精心設計;二是要重視MOOC教學內容的表達尤其是MOOC教學視頻的制作。

1.MOOC教學內容的構成

第一,保證MOOC教學內容主題明晰、體系完整(Weiss,2013)。跟傳統學校教育情境下的課程教學相比,MOOC教學時間一般在10周之內,不要試圖在MOOC中提供所有關于課程的內容,以避免給學習者帶來過重的認知負擔。因此在內容選擇方面必須精而又精,確保能夠聚焦于某一領域核心的、具體而明確的主題;不要同時將開發的MOOC內容都呈現出來,這樣容易降低課程的吸引力并且難以根據學習者的需求與變化動態調整教學內容;針對每一個MOOC主題,需要提供一系列的學習視頻、閱讀材料、拓展資源以及配套的學習測試、討論話題等支持性材料,確保體系相對完整。

第二,高度重視MOOC教學內容對不同學習者的適切性。研究表明,MOOC越來越與地域、文化相關。一方面,MOOC學習者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域;另一方面,不同大學的教師設計開發的MOOC實則帶有自己的觀點與文化背景(ICEF,2014b)。例如,MOOC明星教授Duneier在2012年主講“社會學導論”(IntroductorySociology)時,用“興奮”與“緊張”兩個詞來形容自己當時的心情,因為與計算機科學或自然科學不同,社會科學與教師、學習者自身所在的環境與社會高度相關,Duneier教授非常擔心自己作為一名美國教授怎樣才能去主導來自全球各地的學習者學習社會學,以及擔心怎樣才能保證在同一時間面對來自100多個國家的幾萬名學習者而又能確保自己的觀點沒有偏見性(Duneier,2012)。因此,MOOC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地了解MOOC學習者的文化背景,盡量開發一些與學習者來源國家相關的案例。在提供學習支持材料時也應該注意到,由于MOOC學習的初始經驗不同,MOOC教師需要考慮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習者提供不同的學習資源與支持。

第三,認識到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有效的教學內容在MOOC教學中則不一定有效。比如,有些教授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常常以一個與教學相關的笑話啟發學習者進入學習情境,往往能夠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而同一位教授在實施MOOC教學過程中也在每一個專題之初利用相同的笑話進行課程導入時,雖然教授自己認為笑話非常有趣,并且相信MOOC學習者也會認同笑話的趣味性,但實際上MOOC教授只是比較準確地預測到了大概有多少學習者會反感笑話的內容,卻過于高估了自己所講笑話的趣味性。可見,如果是面向實體學校的少數學習者,面對面分享可能效果較好;但是當面對大規模學習者時,則是很有風險的,因為有些學習內容的有效性不但涉及到文化背景,也關涉到語言表達以及學習者對現場體驗與互動的需求(McGraw,2013)。

第四,重視提升MOOC課程介紹視頻的質量與吸引力。課程介紹視頻作為學習者面對的第一個視頻,不但肩負介紹課程整體概況的功用,也負有激發學習者學習興趣的重要責任。許多MOOC學習者是否堅持學習某一門MOOC往往是在看完第一個課程介紹視頻之后決定的,尤其對于那些第一次接觸MOOC的學習者,第一個課程介紹視頻顯得更為重要。眾多成功的MOOC往往花了大量精力制作第一個課程介紹視頻,其中非常重視教師的語音語調以及趣味性,同時明確指出了對MOOC學習者參與當前MOOC學習的期望,回答了學習者可能存在的關于課程的疑惑,并且能夠幫助學習者盡快熟悉MOOC學習的過程(Henshaw,2014)。

2.MOOC教學內容的表達

第一,有效利用不同類型的多媒體來表達MOOC內容(Henshaw,2014)。由于MOOC學習者的大規模性,以及不同的學習者有不同的學習風格和不同的媒體偏好,所以MOOC教師要合理利用視頻、音頻、文本等多種媒體方式為學習者提供學習資源,即使是同一教學內容也要嘗試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以滿足不同學習者的學習偏好與需要。

第二,利用MOOC教學團隊不同的教學表達風格來提升MOOC教學內容的吸引力。比如,可由主講教師團隊共同提供MOOC教學內容,讓學習者每周都能聽到不同的觀點,感受不同的教學風格、內容與互動方式,這樣更容易讓MOOC學習者保持新鮮感從而持續投入到整個MOOC學習過程中(Weiss,2013)。

第三,重視MOOC教學視頻的制作(Guoetal.,2014)。整體上,制作MOOC教學視頻涉及視頻長度、教師語速、視頻類型、制作風格——包括基于PPT播放的、基于教師手寫的可汗學院式的、基于教室實錄的、基于演播室錄制的、基于教師頭像等形式。具體來說,應該注意以下制作事項以便進一步提升MOOC學習者的學習投入度。(1)較短的視頻更容易提升學習者的學習投入度,建議在制作MOOC視頻之前將MOOC教學內容分解成低于6分鐘即可講解清楚的視頻片段。(2)如果在MOOC教學視頻中適當加入主講教師的頭像(并不需要一直持續出現),學習者則更容易投入,建議在后期編輯中適當添加主講教師的頭像。(3)在非演播室環境下(如教室、辦公室甚至室外等)錄制的視頻中教師的表現更自然且更容易讓學習者感到親和力,可見MOOC視頻的教學質量并不一定取決于視頻的清晰度。(4)類似于可汗學院的基于手寫板的視頻因為有動作性、持續性的視覺信號提示,因此比PPT類的視頻效果更好。(5)即使MOOC教學視頻是來源于對課堂的高清實錄,也不如片段化的視頻內容更吸引學習者,因此MOOC教師在打算利用自己的講座視頻來制作MOOC視頻時,也需要預先設計其形式與格式,比如要精心規劃講座視頻的哪一段可以被單獨截取作為一個小主題等。(6)視頻中教師的語速相對快一點并且充滿激情更容易提升MOOC學習者的學習投入度,因此教師在錄制MOOC視頻時應該講得有激情且能夠感染學習者,而不是為了讓學習者聽清楚而刻意將語速放慢。(7)MOOC學習者對于不同類型的MOOC視頻的投入度有所區別,比如對基于教師講授的面向概念闡釋與理論學習的講座類視頻,學習者可能只看一次,所以要充分重視這類視頻給學習者留下的第一印象;而對于演示操作類面向技能學習的視頻,學習者往往會跳過自己已經掌握的部分,因此有必要通過加入標簽或標志點的方式來增強這類視頻的交互性與可選擇性。

四、以重視MOOC論壇建設促進社會性互動為有力抓手

無論是師生之間的互動還是生生之間的互動,對于任何一種形式的遠程教育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Moore,1992)。對于大規模的MOOC學習者而言,如何促進社會性互動尤其是生生之間的互動顯得更為重要。MOOC的起源在本質上是基于聯通主義的,在服務于大規模學習者的同時又充分利用技術平臺的優勢,來創建大規模學習者社區,從而將學習者社區中的社會性互動變成了一種整合性的教育教學方式(Poplar,2014)。論壇幾乎是所有社會性互動的主要載體。正是基于論壇的社會性互動才使得支持MOOC的互聯網絡超越了其技術屬性與優勢,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傳遞相同內容資源的工具,而是一個協同交流的平臺,用以打破傳統教學情境下知識給與者與知識接收者的互動模式,從而使得MOOC區別于一般的學習資源平臺并體現其作為“課程”的本真價值。有研究者認為,正是由于對MOOC論壇建設與利用的重視,使得MOOC教師從技能型“教學者”(Instructor)轉變為真正的“教育者”(Educator)(Roberts,2015)。可見,如何加強MOOC論壇建設、促進社會性互動是實施有效MOOC教學的重要環節。一方面,需要MOOC教師科學規劃MOOC論壇的功用;另一方面,需要MOOC教師精心規劃論壇的發展并利用適宜的推進策略促進MOOC論壇的利用。

1.明晰MOOC論壇的功用

第一,論壇的最基本功能是為MOOC學習者提供社會性互動的平臺,讓他們在論壇中實現社會性學習。MOOC教師可以通過精心設計論壇中的討論以促進社會性互動并培養學習者的批判性思維,這對于提升MOOC學習質量至關重要(Henshaw,2014)。第二,MOOC論壇可以幫助MOOC教師及時了解MOOC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從而動態調整與優化MOOC的教學內容與進度。技術平臺允許MOOC教師及時收集和整理MOOC學習者的提問、討論等數據,獲得更多關于學習與教學的反饋;同時能夠將學習者討論得最多的問題集中起來,及時了解哪些問題對學習者最有意義;還可以通過觀察學習者在論壇里的互動情況分析其學習過程(Duneier,2012)。第三,MOOC論壇也有利于讓教師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從而使其更有效地投入到教學過程。比如,大多數教師在錄制MOOC視頻時都是在演播室或工作室,視頻中并沒有學習者在場,也沒有學習者提問,教師觀察不到學習者的表情,也捕捉不到學習者的任何反應,更難以預計會有什么樣的學習者學習自己錄制的視頻,因而這種教學臨場感的缺失對于大多數教師而言是很大的挑戰。而論壇的存在可以讓教師收集到MOOC學習者的反饋與建議,知曉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并給予相應的指導。這有助于MOOC教師獲得更多的教學臨場體驗,從而提升其教學投入度(Duneier,2012)。

2.規劃MOOC論壇的發展

MOOC論壇的發展需要精心規劃,但并不是每一個MOOC都精心規劃了其論壇的建設與功用,而這正是影響MOOC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者在試用19門MOOC課程之后,推薦用以下五個策略來規劃MOOC論壇(Roberts,2015):一是明晰MOOC學習者通過參與論壇可以從MOOC教師以及同伴那里學到什么,可以達成什么樣的學習目標;二是明確MOOC教師可以創建何種課程活動來推動論壇中的在線對話,比如不單純以發言次數來評價MOOC學習者的學習過程,而要設計一些有建設性的討論話題,讓學習者持續投入到關于課程學習的對話過程中,這樣有利于將MOOC論壇培育成為隨課程持續而推進成長的社區;三是建設界面友好的論壇,便于學習者輕松快捷地找到對每一個討論主題的線索;四是MOOC教師本身應該積極并以適當的方式參與論壇,知道自己應激勵討論、抑制討論、主持討論以及總結討論的適當時間;五是MOOC教師自身要充分明確論壇的價值,頻繁與學習者分享自己的看法與想法。

3.促進MOOC論壇的利用

MOOC教師還需要采取一些適當的培育策略與具體舉措以促進MOOC論壇的利用。比如,一些成功的MOOC會對MOOC學習者進行7~14次提示,提醒他們要參與論壇討論與同伴學習,同時鼓勵他們尋找適合自己的同伴互動方式并利用MOOC平臺之外的社交媒體進行互動;MOOC教師自身要盡可能地卷入到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中,及時為學習者解決問題,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存在(Weiss,2013)。精心設計論壇的使用語言也有助于MOOC論壇的利用。比如,形成一定的討論語言規范,堅持用術語邀請學習者參加學習(不管學習者的規模有多大),這樣不但有助于MOOC學習者盡可能地避免無價值的發言,也有利于MOOC教師對論壇發言與討論的整理與總結,便于論壇建設性內容的生成與共享(Roberts,2015)。還有的MOOC通過加入論壇榮譽系統,鼓勵學習者進行高質量的發言。已有研究表明,雖然論壇榮譽制度的引入并不一定能夠讓更多的學習者堅持完成MOOC學習,但確實讓MOOC論壇中的發言得到更快、更多的反饋,并且重復發言不多,而具有建設性的、有區分度的發言卻增多了(Coetzee,2014)。另外,還可以為MOOC學習者提供一些實用的MOOC論壇利用技巧,以指導學習者如何參與論壇中的社會性學習(Roberts,2015)。這些技巧包括:清晰說明參與MOOC學習所需要的交流技巧技能;為學習者提供如何提升自己的參與技能和支持建議。教師還可采取為學習者的交流過程提供支持的技巧,如建議學習者如何更有效地進行討論反饋、整理與總結等(ICEF,2014a)。

五、結束語

篇2

MOOC平臺引入我國的時間不長,許多教育研究者針對其教學本質特征,特別是學習者與組織者共同應具有的教學與學習理論、知識情景和技術素養等進行了重點分析。通過對新型網絡學習平臺教與學個性化管理系統的闡述,對廣泛式、偏平化與結構性課程知識進行系統整合與實施,為高職院校個性化教學管理提供必要的指引與協作。

1.MOOC的技術發展。MOOC最初是由喬治•西蒙斯(GeorgeSiemens)和斯蒂芬•唐斯(StephenDowns)開設網絡課程,運用各種網絡學習工具進行學習,形成了具有“大規模、開放性和提供學分”特征的一種新型網絡化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將網絡技術、通訊設備、學習資源、優秀師資等融入其中。與傳統網絡學習平臺相比,MOOC更能體現一種基于技術下的個性化教學管理進程,具有明顯優勢:大數據下優質課程資源的開放,超越時空觀下的泛在化學習,個性化學習內容、管理過程與教學效果的共享。MOOC教學模式是建立在組織者與學習者原有知識背景、技能程度、經驗基礎和學習愛好等維度選擇學習內容、學習進程與學習伙伴,從而體驗在MOOC學習過程中獲得的學習效能感,特別是為Udacity、Coursea和edX三大平臺為代表的學習領域中提供了最佳的教學與學習方法。

2.MOOC的理論基礎。MOOC的理論基礎來源于關聯主義學習與行為主義學習的結合,聯通主義強調以每一個學習者為單點知識,組成一個學習者的群體性共享性網絡平臺,這種平臺共享學習資源又被作用于每個學習者網絡中,實現聯通主義闡述的“關系中學”的學習理念。在行為主義應用上,MOOC課程開發了具有廣泛應用性的微視頻、微課程、微測試和自動微反饋的學習形式,具有海量知識庫、易操作性、反復學習刺激與結構化與半結構化語義等特點,形成了一個融合學習、測試、評價與反饋等穩定程序的教學模式。

二、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的發展

教學管理工作是學校管理中最核心的內容,是保障學校人才培養實施最重要的環節。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區別于本科院校的一個重要標志是課程設置與人才培養方向的職業化、技術性與實用型。高職教學管理要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和高職教學特性,充分發揮各種教學因素、教學條件、教學媒體,使高職教學管理個性化、有序性、高效性運行。

1.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的發展現狀。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專業名師數量少、學科教師分布不均衡、教師素質結構參差不齊等問題。同時,一線教師平時疲于繁重的教學工作,課堂教學思想單一與僵化,課程管理程度低,教學研究工作不到位,教學管理隊伍整體素養不強。針對目前高職教學管理運行現狀,要在管理機制上引入具有有效教學競爭和獎勵制度,加強課堂教學質量實時動態反饋制度,制定高職教學管理可量化評價制度,利用各專業大類優勢科學合理利用師資力量。

2.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的發展要素。高職教學管理必須根據職業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建立一套高職院校特有的教學質量管理體系,利用技術進行教學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創新,使教學管理有效性、科學性、制度化。高職院校辦學特點決定了其教學管理任務的特殊性,高職教學強調培養技術性和應用型,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是教學管理的重點。因此,通過引入新媒體技術下的教學平臺,創新高職教學管理模式。主要包括:技能要素,包括教學管理技能及學習能力;專業要素,包括教學管理專業知識和能力結構;遷移要素,包括教學管理能力應用于學科建設、課程建設、課堂教學模式與教學評價等遷移過程。

三、MOOC對高職教學管理的應用

MOOC平臺具有無處不在的網絡化平臺、大數據下的泛在學習與云資源背景下的知識共享三大特征。從教育教學理論的角度,這符合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發展規律。本研究從高職教育學與教育技術學系統論視角探討MOOC對教學管理的應用。

1.重構優秀師資教學團隊。高職院校普遍辦學時間不長,名師師資庫需要積累與共享。而MOOC平臺能實現優秀師資共享,MOOC課程建設中組建以名師為支撐的教學團隊,實現優質化大規模網絡課程的有效建設,讓教學團隊更加多元化、專業化和職業化,使廣大高職師生能共享名師團隊創造的教學成果。另外,高職教師本身也可以轉變為課程建設組員,通過研究高職課程特點、高職學生心理和學習能力,有針對性地選擇高職教學策略、課程內容、學習方法等,提升高職教師整體素養。這在一定程度上重構了原有高職專業師資體系,讓傳統以辦公室空間為主的師資圈變為以網絡空間為核心的師資云平臺。

2.創新翻轉課堂學習模式。MOOC課程中的微視頻使翻轉課堂學習模式的實現變得容易。翻轉課堂學習模式是由喬納森•伯爾曼(Jon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Sams)利用相關軟件制作教學微視頻,通過網絡傳遞,解決了缺課學生無法正常學習的困惑。這種視頻教學實現課前學習,課中互動交流,課后反饋與評價等翻轉模式。教育研究學者認識到高職學生之間的明顯差異,但由于目前許多高職院校辦學條件的限制,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很難根據學習者的不同程度實施個性化教學。翻轉課堂利用網絡技術支持將知識傳授和內化進行翻轉,其主要特點是在課中縮短講授時間,增長師生互動活動時間,加強學習活動真實情境教學,讓學生在協作與對話中完成學習任務。這種學習模式使學習者能夠按照自己的興趣和進度進行個性化學習,學習效果得到提高,符合高職院校學生差異性學習模式。

3.建立高職類MOOC課程體系。根據教學理論,教學生成性是實踐類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MOOC課程中的學習內容沒有界定知識語義與知識范圍,學習知識點與內容可以根據學生學習多次生成,不需要像傳統網絡學習目標中以理論預設為主要任務。從高職以實踐技術為主的維度思考,MOOC不僅強調源知識內容的傳授和理解,更注重技能與實踐素養的“生成”,而實踐技能的生成進一步支持源知識內容的意會與傳遞,MOOC為實踐技能學習提供了泛在化學習。因此,MOOC讓學習者在知識與技術生成中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從而解決高職院校課程體系中理論性知識與實踐性技能的偏重問題,有利于高職生個性化學習。同時,MOOC課程資源通過以源知識作為探究學習的動力點,激發學生在網絡化泛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新思維、新內容與新觀點,這些都將成為網絡學習和互動交流的新資源。另外,目前MOOC已經可以提供相關課程認證(學分證書或微學位),體現高職學生以實踐為本的思想。

4.完善優質教學資源庫。目前高職院校在優質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數量與質量仍處于建設初級階段,教學資源庫模式的建構還處于理論研討中。通過MOOC平臺可以建設以高職專業為主題的專業課程庫,對高職實踐類特性產生的課程群進行分析歸類,形成共享性資源庫,這些課程群資源不僅可以滿足高職學生的特殊需求,又能對高職教學資源庫建設發揮前瞻性作用,同時在資源庫應用維度中解決高職師生對網絡化學案、信息化設計、實驗實訓平臺、共享性社會性軟件等資源的有效選擇。通過網絡技術、移動通信終端解決了傳統面授教學“同時等量均程”的不足。這符合在網絡化泛在學習的資源組織模型建設的需求,實現了教學理論中學習元信息模型的構建。實現MOOC可重用特性的支持學習過程的信息采集和學習認知網絡共享,可建構自我進化發展的微型化、智能性的數字化學習資源。

5.重構教學管理組織。高職院校傳統教學管理是以課程管理為組織形式,以學校教務處為核心機構,各院(部)教務辦為基層管理層等進行分層管理,具有強大的主次邏輯組織性,但無法實現現代教學管理思想“去核心化強社會化”的特性。利用MOOC平臺,一定程度上可以將“非核心”教學組織社會化。目前高職院校普遍設有人文社科公共教學部或類似部門,通過MOOC平臺選擇共享性與社會化應用,可以解決“非核心”課程教學師資的專業發展問題,也可以使教務處(教務辦)等實現“組織更加專注于教學業務管理”。所以,MOOC可以先通過對公共教學組織與實施管理的變革,改變傳統教學組織模式和課程呈現方式,實現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組織模式的重構。

四、總結

篇3

關鍵字:新教員;實驗教學;工作;提高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9-0025-02

一、前言

實踐教學是高等學校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實驗教員作為實驗教學的承擔者、實驗室的管理者以及實驗教學改革的實踐者,其團隊素質對人才培養及實驗室建設的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新入職實驗教員踏入實驗崗位有一段必然的適應過程,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總結了新教員可能面臨的相關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并對下階段教學實踐工作的提高與發展提出了建議,目的在于減少新入職教員的適應周期,提升教學水平,提高教學效率,從而提高創新人才培養質量。

二、可能存在的問題

實驗室教學實踐工作有其自身的特點,新教員通常可能會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一)實驗室環境適應方面

工作環境的轉變以及身份角色的轉換很可能給新教員帶來不可避免的不適應。主要表現在不安于實驗工作崗位,好高騖遠干工作不踏實;不適應實驗室管理制度,對自身思想和行為不約束;不熟悉實驗室日常工作,工作效率較低;不能很好地理解實驗室文化內涵,難以融入所在高校或實驗室的文化氛圍等方面。

(二)實驗教學的理解方面

對于實驗教學目的、地位的理解不深入不全面,存在“重理論、輕實踐”、“實驗課從屬于理論課”、“課堂講十分鐘就可以休息了”等片面思想。另外,對自身承擔的實驗課程乃至其系列課程框架體系設置的理解不夠深入,只顧自己的課程內容,忽略橫向、縱向相關課程之間的關聯性。

(三)實驗教學的實施方面

在實驗教學實施方面,新教員往往存在以下問題:

(1)課堂實驗教學方法、手段不夠豐富;

(2)講課不熟練、用詞不規范、內容安排不恰當;

(3)自身實踐水平不夠,無法解決課堂實際遇到的問題;

(4)不了解授課對象、錯估學員水平,教學效果不好;

(5)與學員交流較少,忽略教學反饋。

(四)實驗室管理維護方面

在實驗室管理維護方面,新教員容易忽略的一個是安全意識,如存在安全意識不夠強烈、儀器設備使用不夠規范、離開實驗室時沒有斷好電、鎖好門等現象;另一個是服務意識,服務于學生的心態沒有擺正,如維護開放實驗室運行中未能及時審批學員預約申請,未能及時發現并更新元器件等。

三、解決方案

(一)理解實驗室文化內涵,熟悉實驗教學規律

實驗室在不同院校不同學科背景下,通過歷代教學員在長期的實驗室建設和實驗教學中逐漸積淀形成該實驗室所特有的、為大多數成員共同遵守的實驗室理念、實驗室精神、實驗室使命、學術氛圍、實驗室制度、價值觀念、學風教風、科技成果以及實驗室環境、行為模式等文化內涵。新教員在入職之初應該充分理解所在實驗室的文化內涵,熟悉其教、研、學、管等活動過程中的行為規律,將實驗教學崗位價值取向與個人價值追求相統一,在思想上和行為上潛移默化地形成自我約束,最終融入所在實驗室,產生歸屬感、向心力和凝聚力,從而更具活力地開展教學實踐工作。

(二)明確實驗教學目的,提高實驗教學認知

實驗室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搖籃。實踐教學對培養創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學環節之一,對指導學員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創新精神和綜合知識運用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教員必須明確實驗教學的地位和意義,理解高校實驗教學的目的,了解所在實驗室學科發展方向、開設的實驗課程體系、大綱以及教學計劃,從而提高實驗教學的認知,樹立正確的實驗教學理念,并在日后的教學實踐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學員對實驗的正確認識。

(三)加強學習實踐能力,提高實驗教學水平

實驗教員的實驗教學水平直接關系到實驗室創新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至關重要。

新教員應該切實加強自身的實踐能力,提高專業素質。在掌握理論的基礎上,應多次親自實踐所教授課程中的每個實驗,對步驟細節以及可能發生的問題了然于心,從而很好地應對學員在操作中遇到的問題。

新教員應該吸取前輩們的優秀經驗,提高授課水平。認真研讀教材,參考優秀教案,有計劃地跟課聽課,積極準備試講,認真記錄試講過程中老教員提出的問題并改進。參加教學培訓,學習授課技能。合理安排授課內容、實施教學計劃,在授課過程中,使用正確的實驗教學語言,豐富教學手段,科學考核因材施評,力求充分調動學員的主觀能動性。

新教員應該多于學員交流,重視學員反饋。了解授課對象群體特點,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方式,并通過學員反饋不斷完善,從而起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四)注重實踐維護細節,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新教員要有意識加強安全觀念和服務意識。注意日常維護管理細節,使安全意識融入習慣,如牢記儀器設備操作規范,及時修理損壞儀器設備、淘汰報廢儀器設備,不隨意堆放儀器設備,做好統一標識和記錄,離開實驗室時鎖門斷電等。樹立以學員為本、為學員服務的意識,在開放實驗平臺管理維護中及時查看學員預約申請并批復,定期檢查元器件耗材的使用情況,定期更新實驗室網站,上傳實用性資料,充分滿足學員需求,力求提供更好的服務和平臺。

四、提高與發展

在熟悉實驗室教學實踐工作并且能夠熟練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后,新教員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自身進一步的提高:

1.對教學內容熟練后,在教學內容、方式上改革創新。設置多層次實驗教學內容,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在前輩基礎上合理突破而非墨守成規,激發學員自主學習的興趣,如“虛實”結合的教學手段、“MOOC”的實驗教學應用、開放式教學效果評估等。

2.參與一定科研項目,積累工程實踐經驗。將實驗教學中融入工程背景,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培養學員工程意識、提高工程實踐能力。

3.重視課外實踐教學活動。留意有潛力、有熱情的學員加以啟發引導,如指導學員參加課外創新項目、競賽活動,在此過程中提高自身指導、實踐能力。

4.閱讀近期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積極參加國內外教學研討交流,觀摩或參加實驗教學案例設計比賽、課堂教學比賽等,吸取他人優秀經驗,開拓教學思維視野。

5.注重積累,善于總結。將經驗教訓心得成果轉化為高水平的教學論文。

五、結論

師資力量是實驗教學的基礎,實驗教員的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實驗教學的水平,加強實驗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實驗教師水平,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保障。實驗教學隊伍的建設離不開新生力量,新教員要從提高自身能力出發,著眼實驗室發展找方向,踏實立足本職干工作,加強自身的認同感、責任感、使命感,促進新思維新觀念的結合創新,認真總結實驗教學經驗,不斷完善實驗教學水平,以學生為本,力求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型實踐型的高級復合型人才,以自身的融入與提高使實驗室這個機體發揮出更大活力和創造力。

參考文獻:

[1]周童,曲占慶,陳德春.走自制設備之路,提高師生創新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2):168.

[2]范如永.建設高水平實驗教學體系,推動卓越工程人才培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6):308-310.

[3]朱愛紅,張春平.軍校實驗室文化內涵界定及建設原則[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2):181-182.

[4]林丹楓,林鳳屏,唐良華.實驗室管理體系的探索與改革[J].實驗室科學,2015,2(1):171-172.

[5]王正洪,陳正剛.大工程觀的教育理念與工科本科院校的辦學特色[J].中國高教研究,2006()1:29-31.

[6]岳曉.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之我見[J].高等教育研究,2004,25(1):84-91.

[7]洪霞,徐鐘林,徐德南.實驗室在高校創新教育中的作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5,22(10):41-43.

[8]蔣力立,彭端,杜宇上.電子設計競賽培訓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5,13(1):158.

[9]韓蕾.創新型實驗室建設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8(28):284-285.

[10]崔遠慧,牟俊,祈建廣,劉劍.面向工程教育的電工學實驗教學改革方法初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4(29):2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