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技術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2 20:46: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降水技術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降水技術論文

篇1

基坑降水技術是指采用各類井點降低地下水水位的方法,以預防施工中流砂、管涌、坍塌、失穩等問題的發生。這種技術較之堵水法與明排法等傳統方法,具備了更加明顯的降水效果,所以在現代建筑里的基坑施工中被廣泛的使用。

1.基坑降水技術的類型

施工中基坑降水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明溝加集水井法;輕型井點法;噴射井點法;管井井點法;深井井點法;綜合井點法。

2.各類基坑降水法的技術要點

(1)明溝加集水井法

該方法的技術要點是在基坑內部設置明溝和集水井,再使用抽水機從集水井中直接把地下水排出,從而把基坑里的地下水疏干。

(2)輕型井點法

該方法的技術要點是:利用真空原理,在吸力的作用下讓基坑內的空氣與水變成水氣混合液,再將水氣混合液通過管路系統吸入分離器中,由分離器上部排出空氣和水。該降水技術在國內的各建筑施工中應用都比較廣泛,與其他技術相比,這種技術更加簡便、經濟、安全,尤其在基坑面積大、水位降低淺的工程中,更加適合。另外,當土層滲透系數比較低時,應該使用氣密性措施,從而提高系統的真空度,達到降水效果。

(3)噴射井點法

主要使用高壓水泵,利用水管把水壓入井點內,使其內外形成空間,再使水從噴射器的兩邊孔流進噴嘴,隨著噴嘴截面面積的減小,水流速度會隨之加快,在完成整個噴射后,會在噴射水柱周圍形成負壓,將空氣和水吸入到混合室中。在施工中注意一點,井點管必須設置為雙層形式,并且井孔底部也要設置噴射器,并使用兩根總管把各個井點管連為一體。這種方法的優點是降水深度比較深,但是其地面敷設工程比較復雜,工作效率很低,這給管理工作帶來了困難,所以這一技術必須結合實際需要進行選擇。

(4)管井井點法

此方法的技術要點主要是使用鉆孔成井的方法,圍繞基坑設置若干管井,管井的距離間隔在20~50米之間,并為每一個管井配備水泵,使之可以獨立進行地下水抽取,從而達到降低地下水水位的目的。但該技術在滲透系數大于0.1和砂質土層、粉土層以及碎石土層等地下水儲量豐富的地質條件中,因為其排水能力強、便于維護的優點而被普遍使用。

(5)深井井點法

該方法具有基降水深度較大的特點,在管井的深度大于15米時,使用普通水泵很難滿足工程要求,而要使用特制的深井泵。該方法主要適用于降水深度深且水量較大的工程中,尤其是在滲透系數大并且透水層較厚的工程中,更為適用。其主要的優點是降水深度大,可以設置于施工范圍以外,這一點得到了施工單位的一致好評,并被廣泛應用。

(6)綜合井點法

該方法是一種綜合性方法,主要是在復雜的施工環境下使用多種技術作業的方法,使用這種方法不僅能夠節省造價,而且還可以加快施工進度。然而,在施工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選取具有針對性的施工方法。

二、基坑降水技術的應用分析

1.工程基本資料

本工程長125米,寬88米,基坑深度9米。該地區的地下水主要是潛水,水位埋深1.5米。基坑采取輕型井點環形布置結構,場地中心設置少量管井用于降水。場地土層向下分別是粉土——粉砂——粉土——粉質粘土。

2.基坑降水方案

該工程的降水設計目標以基坑中最大坑深為依據。因為工程地基土中可能存在軟弱層,往往需要加大開挖深度,在降水設計中對于水頭的降低深度需要加以控制,并且留下余地。另外,由于基坑開挖工期較短,要縮短疏干地下水的時間,降低地下水水位于基坑底之下。基坑降水工程使基坑四周土體應力發生了改變,一方面,地下水位下降導致了土體自重應力的增加;另一方面,地下水由靜止狀態變成運動狀態,滲流作用增加了土層附加應力。基坑工程中出現的滲流應看作平面二維滲流,在本工程設計中出于簡化計算的目的,將坑外土體假設為重力方向上發生的一維滲流。在總應力變化與一維滲流條件之下,基于基坑邊緣距離在4米、8米、12米、30米之上的應力變化情況,計算得出的基坑深度分別是3.4米、5.6米、9.0米、13.5米(由天然地下水水位算起)。針對與工程地質結構的問題,工程降水方案設計中的技術是輕型井點法與管井降水法相結合的綜合方法,這樣可以有效地解決水滯留與滲出的問題。管井有效深度要足夠深,并且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留下泵頭加深深度以及進行水泵流量調整時的管井內徑余地。基坑中需要設置一定數量的疏干井點,以加快開挖土體中地下水疏干速度。把周邊住宅樓和裙房的降水工程與本工程連為一體,設置統一的輕型井點與管井,使得一次施工完成全面降水的要求。

三、施工工程中基坑降水技術問題的思考

基坑降水施工工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作。所以作為施工人員,為了保證工程效果最大化,達到地下水位降低的目的,就必須在確定采用哪種基坑降水方法的基礎上,加強對下面問題的處理:首先,防止降水施工引發的大面積地面不均勻沉降的情況出現,在降水井點管和周邊建筑物及路面之間進行井點回灌作業,連續使用清水進行回灌,從而補充此處的地下水,達到地下水水位基本不變的目的;其次,結合實際施工狀況,針對性地處理施工問題。比如施工地的地下粘土層相對較厚的問題,在打孔時,應使用能夠套管和水槍在井點軸線以外打孔,采用埋設井點管的方法成孔,進而使地層中的上下水得以貫通;最后,抽水時,特別在抽水開始階段,應檢查各井點管是否出現淤塞的情況,檢查的方法主要是監聽管內水流聲和查看管子表面是否潮濕。如出現淤塞的死井數量大于整體的10%,則會對降水效果產生嚴重的影響,這時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利用高壓水對井點管進行反復沖洗。

四、結語

篇2

1 防滲灌漿技術 

灌漿技術是通過高壓噴射灌漿技術是借助高速射流(水、漿液或空氣)直接沖擊、切割、破壞、剝蝕原地基材料,受到破壞、擾動后的土石料與同時灌注的水泥漿液發生充分的摻攪混合、充填擠壓、移動包裹至凝結硬化,從而構成堅固的凝結體,成為結構較密實、強度較高、有足夠防滲性能的構筑物,以滿足工程需要的一種技術措施。帷幕灌漿技術是在水利工程中重要的技術措施,帷幕灌漿主要是對水庫壩基進行加固處理,對于減小大壩滲漏至關重要。 

2 高壓噴射灌漿技術在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中的應用 

2.1高壓噴射灌漿特點 

在傳統的化學注漿法中進行改進,結合物理原理,演變成為高壓噴射灌漿法。這種技術的施工過程首先要對灌漿地面進行打孔,將連接噴射頭的輸送管插入孔內,對灌輸裝置內施加20M帕以上的壓力,觸動開關,噴射出來的材料與破壞土質混合,形成新的加固材料,凝固在表層,達到除險加固目的。這種技術使用的原料漿液價格底料方便采取,噴射點集中,土質不易流失,使用設備簡單便捷,不需要大型運輸工具,運用物理方法進行材料送達,對周圍生態環境不會產生影響。灌輸孔尺寸結合實際情況擬定,不受限制,不會出現爆破大面積塌方的現象。 

2.2 調制高壓噴射灌漿漿液 

漿液調配的主要材料是水泥,結合不同水庫的實際險情情況,添加適量的外加劑。漿液中不能存在大顆粒物質,水與粘土的比例要經過科學計算。在混凝土漿液中添加減水劑或者促進凝固材料時,要先了解好其酸堿度和化學性質,避免出現與水庫修筑材料發生腐蝕反應,形象結構穩定性。 

2.3 高壓噴射灌漿技術要求 

運用高壓噴射技術進行加固只需要在損壞的結構上鉆取一個30mm至50mm的孔,這一過程看似簡單實際操作時要格外小心,前期需要做好精準的測量劃線,對作業時間嚴格控制,避免出現灌孔過深或者縱線傾斜的現象。有些區域需要連續加固,對孔的分布要科學合理。確保高壓設備連接牢固再進行操作,按照施工順序執行。新形成的加固層位置與噴射時噴頭移動范圍有關,要求技術人員有土木工程建筑的相關知識,了解設備性能,應對突況及時做出變動。實施多個運輸管共同工作時,要選取合適的角度,對灌孔依次進行標記,避免出現重復操作的情況,確保加固工作高效穩定進展。 

2.4 高壓噴射灌漿施工質量控制 

水壩加固除險工作完成后,需要對施工質量安全進行檢驗,混凝土漿液材質在注入后需要一段養生時間,通過這一時間磨具的封存,加固層可更穩固,水泥材料變的更堅固,所以安全監測工作不能在灌漿完成后即刻開展,要在達到規定時間后拆除塑料隔離層再進行,對施工進行全面檢查。包括灌孔的分布位置,質檢人員要有自己的科學標準,以此為依據展開工作。灌漿加固點多時,要進行抽樣檢查,隨機選取總數量百分之七的孔進行測量,記錄下孔的直徑、縱向是否垂直,注入口呈不規則圓形或者處理粗糙均屬于不合格現象。灌漿是否達標主要檢測其凝固后結構的密實程度,將一定比例的混凝土材料延灌孔注入,額定時間內其流量如果超過比較量,則需要二次維護,灌漿施工不合格。完成工作任務后要對灌孔進行密封,檢測工作隨著工程開展階段進行,確保各流程符合標準再進行收尾。 

3 帷幕灌漿技術在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中的應用 

帷幕灌漿技術是將漿液直接注入在水庫斜坡出現裂縫的建筑材料中,形成連續的保護結構,在使用中水就不會透過裂縫滲漏。帷幕頂部直接與壩體相連接,直至不接觸水面的巖石層,形成一個保護系統,減小基層滲透水對壩邊坡產生的壓力。 

(1)鉆孔間距。帷幕灌漿在鉆孔時應按照設計規定,逐漸減小孔間距離,沿著破損表面橫坐標逐步加密,距離控制在1.8m至2.2m之間。如果是雙排或者多排孔在測量分布中,多數先對最下層進行施工,再鉆取上層灌孔,完成后進行測量,選取中間位置實施多孔的安放。 

(2)帷幕灌漿材料。選取材料時要參照國家出臺的標準,使用符合強度要求的漿料。設計人員要結合實際情況對灌注材料進行調配,適當的使用化工原料,但不能對水體產生污染。先將攪拌好的材料取少量灌入實驗孔中,確保安全符合要求再開展施工。 

(3)施工工藝流程。進行帷幕灌漿要先設計孔位、鉆孔,對有害裂縫進行清理,將施工部位與水隔離,前期準備工作完成后再進行材料的制作,這一過程要經歷較長時間,正式實施灌注時要再次檢查裂縫處是否潔凈,不能留有垃圾。灌漿結束后要經歷一段養護時間,再進行驗收,確保其牢固程度符合標準后將灌孔密封,通常采用機械設備進行后期工作,條件不允許的現場也可人力進行代替,但要保證牢固性和平準度,不能出現縫隙。整個過程需要工程技術人員現場指導,按順序進行。 

3.1 沖洗壓力 

一般而言,沖洗水壓是灌漿壓力的80%,在壓力值大于1MPa的時候,選用1MPa;沖洗風壓是灌漿壓力的50%,在壓力值大于0.5MPa的時候,選用0.5MPa。 

3.2 裂縫沖洗 

沖洗的時候,當清水流出10分鐘后予以停止,并且總時間不得少于30分鐘。對于返水達不到澄清標準的孔段,需要繼續沖洗,保證孔內殘留雜物厚度不可大于20cm。在鄰近孔有灌漿操作或者灌漿結束不超過20小時的孔,不可以展開裂縫沖洗操作。 

3.3 制漿方式

根據有關設計規范標準,必須對帷幕灌漿制漿材料予以稱重,保證其稱量誤差不得大于5%。在制漿的時候,需要對摻加劑、投料等進行嚴格控制。在制漿的時候,一定要確保攪拌均勻,并且測定漿液密度與粘滯度等參數,同時做好記錄。在拌制細水泥漿液的時候,需要加入一些減水劑,并且借助高速攪拌機進行均勻攪拌,其轉速不得低于1200r/min,時間需要通過試驗予以確定。在使用漿液之前,需要進行篩選,一般為80μm方孔,其篩余量不得超過5%,水灰比為0.5:1,輸送流速在1.4-2.0m/s之間,輸漿壓力在0.2-1.0MPa之間。確保漿液溫度在5-40℃,低于或者超出標準的漿液視為廢漿。 

3.4 帷幕灌漿施工質量檢查 

在檢查帷幕灌漿施工質量的時候,主要在灌漿結束14天后展開,其檢查孔數為總孔數的10%。在檢查灌漿質量的時候,一定要嚴格按照監理工程師要求,將檢查孔設置在帷幕中心線上;對巖石破碎、大孔隙注入量、斷層等復雜位置進行檢查,等等。在進行壓水試驗的時候,可以在灌漿結束后根據監理工程師的指示,確定檢查時間,并且按照其規定流程予以嚴格檢查。承包施工單位需要在灌漿結束后,根據監理工程師的研究,整理有關資料,并且提交給監理工程師,為質量檢查工程提供便利條件。 

4 水庫除險加固中灌漿技術的應注意的事項 

冒漿是指在灌漿過程中漿液在壩坡、地面或庫區底部流出或噴出采取在冒漿點加覆蓋、降低灌漿壓力、間斷灌漿等措施。串孔是指在某一孔口正常灌漿時,漿液從相臨孔口返出,說明鉆孔在地下有通道相通及時填堵被串孔,待灌漿孔高噴灌漿結束后,立即進行被串孔的掃孔,進行高噴灌漿或繼續鉆進,凡經特殊處理的滲漏段,侍孔口返漿后均將噴射管下至原不返漿的最下位置,再進行正常噴射(復灌),確保防滲墻墻體質量。 

篇3

關鍵詞:科技論文 寫作一、一般概念

1 論文的概念及分類

(1) 論文的概念

科技論文是創造性科學技術研究工作成果的科學論述,是理論性、實驗性或觀察性新知識的科學記錄,是已知原理應用于實際中取得新進展、新成功的科學總結。

科技論文是進行科學技術交流的主要載體,是獲得科技信息、促進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途徑。

(2) 論文的分類

科學——從理論上解釋自然現象(規律)“是什幺”和“為什幺”,提供新的事實、理論和概念,為技術的發展開拓新的途徑。

技術——在科學理論指導下,回答“做什幺”和“怎幺做”。

根據科學與技術的區別,以及論文表達的內容,科技論文分為學術(科學)論文和技術論文兩大類:

①學術論文:理論性論文、實驗性論文。

②技術論文:創新性技術(產品、設計)論文、新技術應用性論文、試驗性論文。

2 論文的特點

科技論文是對創造性的科學技術研究成果進行理論分析和總結的科技寫作文體。因此,科技論文既具有一般議論文的特點,論點、論證、結論構成,又具有與一般議論文不同的特點:

a) 科學性和準確性。

b) 學術性或理論性。

c) 創新性與獨創性。

d) 規范性與人工語言符號(圖表、照片、公式、化學等)的應用。

二、論文寫作的意義

科技論文的寫作是科技研究工作的組成部分

科技論文的寫作有利于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是科技成果的重要標志)

科技論文的寫作有利于提高科技人員的素質(是科學技術研究的一種重要手段)

科技論文的寫作有利于進行學術交流和人才的發現

著名物理、化學家法拉第的名言“科學研究有三個階段,首先是開拓,其次是完成,第三是發表”。科技論文寫作是一切科技交流(研究成果、技術發明、科技信息)的基礎,不論是對國家、單位還是個人來說,其意義都是現實而有益的。

三、論文的格式和要求

基本要求:學術性、真實性、邏輯性、規范性

格式:科技論文的組成部分和排列次序(格式)為:

標 題

作者姓名

(工作單位名稱地址)

摘要

關鍵詞

① 引言

② 正文論述正文部分

③ 結論

④ 致謝(必要時)

⑤ 參考文獻

1 題名

即標題、題目、命題等,是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摘、索引或提錄等情報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

擬定題名的要求:簡明、準確、恰當、完整。應注意:

(1) 準確性。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范圍和深度。

常見的毛病有:

一是大題名,小內容。如:“……地區降水量特征研究”

二是不注意分寸,有意無意地拔高。如”……對……的作用機理(影響)”

三是標題一般化,沒有特點。如:“……水文站水位~流量關系分析(探討)”——“……河流水情特性分析”

(2) 簡潔性。即在能夠準確反映、清楚表達“最主要的特定內容”的前提下,題名字數越少越好,便以記憶與應用。 ——錨桿檔墻的設計與施工

篇4

關鍵詞:灰巖地區,樁基施工,相應措施

 

1. 石灰巖地區特殊地質狀況

1.1地層:石灰巖地區地層大致分布有:a.殘積層,為濕—飽和,流塑至可塑狀態;b.巖層:石灰巖、硅質灰巖。免費論文。

1.2石灰巖地區的巖溶發育特征

1)基巖面上分布著溶溝、溶槽,淺部基巖巖溶發育較強,有的甚至呈串珠狀自上而下分布,深部為古老溶洞,分布較少、暗河為古老溶洞連通而成。

2)充填物呈全充填一半充填一無充填,一般呈流塑—軟塑狀態:

3)沿構造裂隙走向方向,溶洞較發育,且與地表連通易形成地表沉陷。

1.3地下水特征

石灰巖地區殘積層的孔隙水,滲透性強;巖溶裂隙水,連通性好,水量豐富;

2.對樁基礎施工的影響及措施

2.1 人工挖孔樁基礎

2.1.1人工挖孔樁基礎在灰巖地區施工中存在以下困難:

1)第四系的沖洪積層及殘積層在富含孔隙水的情況下易形成流砂、流泥、涌水,嚴重影響開挖和護壁施工安全。

2)巖溶水、裂隙水易形成涌水;巖溶內呈流塑狀態的泥質、沙質充填物嚴重影響護壁的穩定性和施工安全;

3)由于地下水大,在混凝土澆搗過程中易引致水灰比變化或砂漿流失,造成樁身松散、離析等問題。

2.1.2人工挖孔樁可采取以下措施:

1)最好在每個孔位都施工1個以上的勘察鉆孔,充分了解施工區的巖溶分布情況及地下水的情況等。

2)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可采用超前注漿或惟幕注漿法阻擋施工孔周圍的泥砂流動和大量裂隙水的導通,采用C20鋼筋砼向下連續護壁。

3)準備鋼護筒,在遇到流砂、流泥和涌水較大,采用鋼筒護壁。

4)在孔內地下水大的情況下,采用水下灌注等措施:

2.2 鉆孔灌注樁基礎

2.2.1從實際工程項目的施工情況來看,巖溶地區成孔有以下幾大難關:

1)軟弱地層易引起塌孔、埋鉆。

2)溶洞裂隙與老硐、暗河連通,成孔過程中突然漏水、漏漿導致孔內水頭迅速下降,護筒擠壓變形或塌孔、埋鉆,甚至地面大范圍沉降等重大安全事故。

3)施工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大溶洞、多層溶洞或孔內有石筍、溶溝、孤石、巖面呈斜面、陡坎、異形等復雜情況,在成孔過程中塌孔、埋鉆、卡鉆、掉鉆、鉆孔偏斜、移位、彎孔等事故較為普遍。

4)石灰巖溶洞內,混凝土灌注難度大。易引起孔壁坍塌造成混凝土流失或斷樁。

5)穿透巖溶頂板較困難;特別是鉆進過程中,鉆頭易沿溶溝、溶槽的基巖面傾斜,或鉆頭卡在溶溝、溶槽里,有時甚至掉到溶洞偏離了樁位。

6)孔底沉渣難于控制,清孔難度大。

2.2.2石灰巖地區選擇鉆機類型,對不同類型溶洞成孔至關重要。

1)覆蓋層主要是砂層和粘土層時,為保證鉆進成孔,最好選用反循環回轉鉆機,可采用全護筒跟進的施工方法,以保證鉆進中覆蓋層不塌落。

2)過渡段施工鉆機選型。

(1)巖面起伏、傾斜較大。可采用沖擊鉆進行施鉆。

(2)巖面傾斜較小,但破碎嚴重。采用沖擊鉆進行施鉆,并拋填粘土和塊石,用沖擊鉆反復沖鉆,擠壓破碎巖石,使其在護筒刃腳下形成穩固樁孔護壁。

(3)巖面傾斜較小,且表面較完整。選用回旋鉆機是最為適宜的,并可在回旋鉆頭上加設長的導向鉆具,保證成孔的質量。

(4)巖石表面破碎,且有溶蝕溝槽時,選用沖擊鉆機進行施工,用塊石、粘土回填溶蝕溝槽,多次回填、沖鉆,以沖過破碎層和溶蝕溝槽,又可達到加固護筒刃腳和造壁的效果。

3)為避免沖擊鉆破除頂板時,造成卡鉆、掉鉆事故,可選用回旋鉆機。選用前導式長鉆具鉆頭,安裝鉆進自動跟蹤儀,根據溶洞頂板的巖石硬度,發育特點,選擇鉆進參數。

4)進入溶洞后鉆機選型

(1)洞為空間大溶洞時,選用回旋鉆機并加設前導式長鉆具進行施鉆,效果較好。

(2)溶洞內為陡坎或半邊溶洞,或有石柱、石筍、溶溝槽時,選用沖擊鉆進行施鉆較好。

5)單樁穿越幾層溶洞時的鉆機選型

(1)樁內幾層溶洞較近,頂底板面基本平行,可選回轉鉆機,并配置長鉆具鉆頭進行施鉆。

(2)當單樁內幾層溶洞層距較大時,可適宜的選擇沖擊鉆或回轉鉆進行施工。

2.2.3石灰巖地區樁基施工技術要點

1) 成孔方案選擇

(1)灰巖地區采用人工挖孔樁方案:鉆孔灌注樁在巖溶地層的特殊地質構造施工中,經常會造成偏孔、彎孔、卡鉆、掉鉆等重大事故,嚴重時還可能形成埋鉆、鉆機傾覆、鉆孔報廢等惡性事故。而人工挖孔只要解決降水的問題,是完全可以預防以上那些事故,所以挖孔樁已經成為巖溶地區一項極為重要的灌注樁形式。

(2)沖擊鉆孔使用沖擊錐這種有擠壓側壁作用的鉆機,能廣泛適應各種復雜的地質構造,尤其是在處理斜面開孔、半邊巖、石筍、溶槽、溶溝及裂隙漏水、漏漿等情況時比較容易,并且施工成本較低;只要操作熟練也是很好的方案。免費論文。

2) 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處理措施進行溶洞處理。

(1) 體積較小的溶洞。若洞內有填充物且裂隙不發育,鉆穿溶洞時,如水頭無太大變化,可加大泥漿比重,按正常成孔方法施工。若為空洞,鉆穿后孔內水頭突然下降,可采用拋填片石、粘土、袋裝水泥混合料等擠密填筑溶洞,直至停止漏漿。

(2) 洞體較大的空洞或半填充溶洞。施工前應盡可能充分了解溶洞的發育情況、構造、填充物等,有裂隙穿過的空洞時,應將鋼護筒埋至風化巖層,以防止覆蓋土層的坍塌,并準備好片石、水泥包、粘土包等填塞物。

(3) 埋藏較深、地下水豐富的溶洞。可打入全程鋼護筒到溶洞底層以隔絕溶洞,采用靜壓化學灌漿法或噴射灌漿法,固結填充物,然后再鉆孔施工。免費論文。若洞內無填充物或填充物不滿時,則采取先填充碎石或干砂,然后注漿。

4) 施工要點

(1) 鉆進要點 沖鉆要視巖石硬度情況確定沖程,若巖石強度低,沖程可略低;反之,則沖程可略高。對于巖溶地區地層中的大塊石、漂石等,宜采用高錘猛擊或高低沖程交替沖擊,務必將大石塊搗碎擠入孔壁,并通過粘稠的泥漿和鉆渣將孔壁石縫堵嚴,避免孔壁漏水,防止發生斜孔、坍孔事故。

(2) 確定穩定基巖的要點 巖溶地區嵌巖樁設計對基巖厚度有明確要求,為確保樁基位于穩定基巖上,“逐樁鉆探”鉆探深度必須大于設計樁長。在整個沖進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管理,加強觀察,尤其是在最后幾米的沖進過程中,一旦發現進尺有異常,必須聯系地質設計代表,探明情況方可進行下一步施工。

(3) 掌握樁基的施工次序 在一般地區灌注樁施工,尤其是人工挖孔施工中,同排樁往往同時施工,護壁和開挖交替施工,可提高工效,同時可以使水頭均勻下降,平衡壓力,保障安全。但在巖溶發育區,溶洞往往具有聯通性強的特點,這時需要特別注意樁基的施工次序,盡量避免相鄰樁基同時施工,以免造成清孔困難,甚至串漿、坍孔。

3.結論

綜上所述,在石灰巖地區進行樁基礎施工確實存在較大困難。必須充分了解場地的地質和水文條件、全面分析各種復雜地質條件對工程施工的影響,合理地選擇施工技術方案和施工機具是石灰巖地區樁基礎施工的重要環節;在降水成功的條件下,石灰巖地區樁基礎的施工,“人工挖孔樁”的施工方案是較快速經濟的;若降水不成功,則鉆、沖結合的成孔的鉆孔灌注樁在充分掌握地質和水文條件的情況下,嚴格按技術操作要點進行施工,還是安全可靠的。

參考文獻

[1]張忠亭等.鉆孔灌注樁設計與施工.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2.

[2]郭純青等.巖溶多重介質環境與巖溶地下水系統.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9.

篇5

論文關鍵詞:以色列高效節水農業的成效及對我國的啟示

 

以色列是個干旱缺水的中東小國。位于地中海東岸,人口近600萬,絕大多數是猶太人農業人口占4%左右。以色列自然生態條件很差,屬于典型干旱和半干旱地區。國土50%以上被丘陵和沙漠所覆蓋森林覆蓋率僅為5.7%,人均每年可用水資源300立方米,不到全球平均量的33%約為我國的12.5%,面對如此的自然環境,以色列自1948年建國以來僅用50多年時間就建成了現代農業,解決了自身糧食需要,并有大量的蔬菜,水果,鮮花出口,被譽為[歐洲的菜藍子]創造了令人驚嘆的農業奇跡。

以色列是如何在干旱缺水的惡劣條件下實現了農業奇跡的呢?

一摸清國情家底,樹立農業以治水為本的國策

以色列屬干旱半干旱的氣候類型,降水稀少,水資源匱乏。北部地區年降水量為700-800毫米,中部為400-600毫米,南部僅為25-40毫米。全國每年可資利用的水資源僅為20億立方米為了解決中南部地區農業生產缺水的問題,以色列從1953年開始,利用世界銀行的貸款,動工修建[國家輸水工程]即把北部海拔208米的加利利湖的淡水向南一直輸送到內格夫沙漠地區該工程歷時14年農業論文,投資17億美元于1967年完工這個[北水南調]的巨大工程為平衡用水發展農業奠定了初步基礎。在輸水管理方面由國家專門成立了MEKOROT國家輸水公司來管理。該公司除了管理輸水工程外還從事打井找水,淡化海水,,治理污水等有關工作論文提綱格式。

二以法治水管水

以色列議會于1955年制定了[水法]對全國有限的水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和有效管理,為經濟發展提供保障。以色列[水法,規定全國境內所有水資源為國家所有,必須專門用于國家經濟建設需要和居民生活需求并設立水利委員會為全國水資源專門管理機構,負責水政策,發展規劃,用水計劃和供水份額。以及水土保護,防止污染,廢水凈化,海水淡化等有關水資源開發和管理的具體工作。委員會內設有一個理事會,成員中的1/3位政府指派,2/3為各行業的水用戶代表,每年水利委員會要把75%的用水份額分配給農業經營著,用于農業灌溉,然后由委員會的理事會根據農業生產中各種農作物,如蔬菜,水果,花卉的不同用水量,制定不同的用水分額

三利用高科技手段,發展節水農業

長期以來水資源問題始終是制約以色列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工業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以色列在積極挖掘水資源的同時,也不斷開發出新的節水灌溉技術與方法,并及時推廣到農業生產中去,力爭以少量的水生產出更多的農產品主要采取了以下農業節水技術;

1加大使用循環水力度。把工業與城市生產生活產生的廢水,集中進行凈化處理后二次使用,于農業生產灌溉。對海水談化后的生活廢水也同樣如此如位于特拉維夫附近的沙夫丹污水凈化廠最初由國家水公司于1987年投資建設的,主要用于處理特拉維夫市排出的工業和生活的污水,現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污水處理中心,處理方式也由當初的大面積水池集水日曬分解污水中的化合物,發展到現在的的新型現代化處理凈化方法,不僅大大減少污水處理裝置的占的面積,,而且處理能力和生產效率也大為提高。1996年,采用現代化處理技術后,該場的處理設備和裝置每天24小時運營,收集和處理各大城市產生的各種污水。日處理污水34萬立方米生產過濾后的清水再注入地下宮農業灌溉時抽取用水。原來工廠是有國家水公司投資興建,工廠只生產而不經營,現在規模擴大后工廠出資購買了股份產權農業論文,所以能夠自主經營銷售凈化水,為鼓勵農業經營者多使用二次凈化水,凈化水價格低廉現在以色列每年把2.3億立方米的凈化水用于農業生產,占農業用水總量12億立方米的19%2010年農業用水的1/3使用的是凈化污水這不僅節約了水資源同時也避免了各種廢水的大量排入對有限的土地地資源和環境造成的污染與侵蝕因而大大有利于土地和生態環境的保護

2,不斷增建節水設施,以最大限度地收集和儲存在雨季的天然降水資源,在農耕時用于生產。

3灌溉時,農民不必守在田間,可以同時從事其他的施肥,剪枝,收割等工作。

4可減少農藥的用量,從而節約了資金和勞力的投入,最終降低了耕種的生產成本。

滴灌技術的發明及其發展,是以色列最近幾十年農業生產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更是以色列對世界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方法最大貢獻。現在以色列全國灌溉土地都是用了這種壓力灌溉技術和方法,是單位面積土地的耗水量下降了50%,而水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農業用水量大量減少以色列的耕地面積為34.7萬hm2灌溉面積為18.7萬hm2灌溉率為52%單位灌溉量390m3用水量很低。同時以色列80%的灌溉土地都在滴灌時使用水肥灌溉法,即將灌溉與施肥同時進行,一次完成,以色列每年都推出新的滴灌及設備,現在從滴灌技術中又派生出埋藏式灌溉,噴灑式灌溉,散布式灌溉方式,以色列在農業灌溉領域具有良好的經驗,以此為基礎還開發出了一系列新的灌溉技術并使這些技術成功的走入國際市場。如位于南部內格夫地區的哈采里姆的‘基布茲’農場內的netafim滴灌技術公司有員工1400名,現已發展成為以色列和國際上著名的滴灌設備的大型企業,除了在以色列本土設有4家設備工廠外還在,美國,法國,澳洲,中國,南非,,巴西,印度等20多個國家設立了辦事處事處,擁有顧員4100多人,產品銷售服務遍及7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滴灌用滴頭300多億只,年銷售額超過2億美元,占全球灌溉設備市場總銷售額70%現在以色列的滴灌設備生產者NE,FIN公司和污水過濾裝置生產者ARKAL公司每年都要推出多種新產品,所生產的灌溉設備80%用于出口農業論文,1995年以色列農用物資出口額為12.18億美元其中灌溉設備出口額為2.23億美元占總出口額的18.4%,僅次于化肥(出口額5.56億美元)居第二位,以色列正是依靠這一整套節水制度和措施,建成了發達的農業,在沙漠中建起了片片綠州使以色列躋身于發達國家之列。

我國人多地少。耕地的后備資源不足,要想解決本世紀中葉16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只有轉向提高糧食單位面積產量,而灌溉則是提高單產的重要途徑,因為灌溉農田糧食產量要比非灌溉農田的產量高1-3倍論文提綱格式。例如我國灌溉面積占耕地面積的一半左右,但生產了70%的農產品,可是我國是水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222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每公頃耕地平均占水量28320立方米為世界平均數的80%

和以色列相似,我國水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分布不均,81%的水資源集中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長江以北地區人口和耕地分別占我國的45.3%和64.1%,而水資源僅占全國的19%,農業的季節性區域性干旱缺水問題十分突出。,地表水地下水的嚴重污染也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狀況。目前全國農田的灌溉供水不足,使灌區每年缺水300多億立方米20世紀90年代以來,農業年均受旱擴大到2667萬公頃,比50年代增加了1.5倍以上,我國每年因干旱缺水少產糧食1000億千克,水資源短缺已威脅了生態環境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節水有重大意義。目前,農業用水量占總用水量的73%,約為6000多億立方米,為全國第一用水大戶,但我國農業用水中浪費很大。

我國目前灌溉還存在以下問題;許多灌區只修了干,支渠道骨干工程。田間灌排工程不配套,土地不平整,灌溉技術落后,噴,微灌面積不足全國有效面積的5%,打水漫灌水利用效率很低,城市生活,工業生產污水排放無序,許多地方水資源受到污染,管理落后,法規不健全,缺乏鼓勵農業合理農業論文,高效用水機制和調控手段,農民經濟實力差,節水投入少例如1997年我國有效灌溉面積為5123.9萬公頃占耕地面積54%這個比例與以色列相當,但節水灌溉面積只有150萬公頃占灌溉面積30%而且標準比較低這與以色列有較大差距。全國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為40%還不到以色列的50%也就是說每年經過水利工程引灌得4000億立方米的水在輸水,配水和田間灌水過程中有60%的水浪費了。

例如我國80%以上的輸水渠道沒有防滲處理,從渠首到田間的引水有一半再輸水過程中損失了,僅此一項每年損失高達1735億元,難怪有‘先節水后調水’的呼聲了。我國每方水的糧食生產能力只有0.87千克遠低于以色列的2.32千克的水平,我國許多灌區的灌溉定額為10000-15000立方米/每公頃,高出農作物實際需要的2-5倍我國東部每公頃灌溉用水9000立米,西北地區為13500立米,個別地區高達22500-30000立米而以色列僅為每公頃用水5500立米,可見我國很多地區出現的水資源短缺現象不是資源型缺水而是工程型和管理型缺水,所以只要采取行之有效技術措施,農業灌溉節水的潛力是很大的。

中國和以色列,社會制度不同,幅員差距很大,發展程度不一,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色列在節水農業方面的很多管理和技術經驗和措施還是對我國發展節水農業有可借鑒之處的。

篇6

【關鍵詞】深基坑;挖掘;控制技術;測試

一、工程實例概況

本工程為某企業商務樓,共16層,總高度為55m。建筑以樁基承臺為基礎,地下室一層,以框架-剪力墻為上層主體結構。工程樁的有效樁長為67m,為φ900,φ800,φ700的鉆孔灌注樁。本工程相對標高為0.200m,基層開挖面計算表高依次為-5.950、-6.650、-8.000m(電梯井),計算開挖深度分別為6.15、6.85、8.20m(電梯井)。本工程屬于二級基坑工程。

本工程建筑靠近河道,為南北向,建筑用地面積為46.8×25.8m2,工程施工地質條件:砂質粉土,較為濕潤,密度適中,夾雜有部分粉砂與粘質粉土,具有較快的搖震反應和較差的韌性;雜填土以粉性土為主,密度較小,略濕,其中碎石與建筑垃圾含量約為20%,其粒徑一般在200mm以內,層頂標高為6.51~6.64m,層厚為1.40~2.60m;施工區域地下水上層為空隙潛水,受大氣降水影響較大,因而有較大的動態變化,其地下水位在勘測期間為1.00~1.40m,年變化幅度為0.5~0.9m。

結合以上工程數據可得,本工程基坑特點為:基坑施工深度層多為砂質粉土和雜填土,滲透性相對比較大,地下水由于臨近河道往往得到較大補給量;與基坑挖掘深度相比,電梯井的開挖深度更大;基坑兩側距宿舍樓較近,其承臺與樁基有較大的高差,應謹慎處理,以防對宿舍樓樓體造成安全問題。

二、基坑開挖技術措施

(一)基坑圍護

采用土釘墻對基坑南北側中段部分進行圍護,使用長8000mm或6000mm、φ48mm×3.0mm的鋼管作為土釘,以鋼管長度方向間距600mm為軸旋轉90°,并在鋼管端頭1.0m處設置一對φ8mm的圓孔至鋼管前部。

澆筑第1層C20混凝土,厚度30~50mm,然后以20°或者15°傾角將土釘打入,土釘應呈梅花狀,間距為1400mm,采用M10水泥砂漿作為土釘注漿,沿坡面懸掛φ6.5@200×500的鋼筋網并固定。澆筑第2層混凝土層,厚度為100mm。

基坑的東西側應以“[”型進行布置,圍護措施為使用φ600mm鋼筋混凝土鉆孔灌注樁加支撐,灌注樁體的混凝土材質等級為C25,在樁面懸掛固定φ6.5@200×200的鋼筋網并噴射C20混凝土,厚度為100mm,鋼筋網鍥入冠梁深度為150mm,使用膨脹螺栓對樁面鋼筋網進行固定,在土釘墻與圍護樁相接處,混凝土面層與鋼筋網都應連續。以現澆筑的C30材質等級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為角支撐和冠梁主體。采用此圍護措施,對土移有了較好的控制,對相鄰建筑影響基本可以忽略,保證了其他樓體的安全。

(二)基坑降水

基坑施工能否順利開展并成功,基坑降水是關鍵因素。本工程基坑場地具有地下水位高、含量大、滲透性好、補給豐富、較大降水面積、較深的局部降水等特點。結合本工程實際情況,采用輕型井點與自滲管井相結合的基坑降水措施,為實現截除坑外上層地下水補給的效果,應將兩級輕型井點設置在基坑周圍,同時基于電梯井基坑深度較大,應相應設置第三極輕型井點。以本區域工程經驗為依據,自滲管井的布置可在各承臺之間靈活安排,間距控制在12m左右為宜。

輕型井點按照設計要求,應采用φ48mm、長度為6000mm的濾管和長度為1200mm的鋼管,以1000mm為間距進行設置,分別在標高為-0.8m、-3.08m處設置第一、二級輕型井點,同時將第三極輕型井點設置在電梯井基坑中坑位置-5.65m處;自滲管井應依據設計要求,采用φ400mm塑料管,將φ10mm@50mm×50mm圓孔沿管長方向設置,用60目的尼龍網3層和7目鍍鋅鐵絲網1層進行外包。管井成孔φ800mm,孔底標高分別為-11.50,m和13.50m,用潛水泵在管井內進行作業。

(三)基坑監測

考慮到各種復雜因素,如地下土體的荷載條件、性質、施工環境等,即是以室內土工試驗參數和地質勘察資料為依據來進行設計與施工方案的確定,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仍會出現諸多不可控因素,特別是在一些有著嚴格環境要求的項目,或者施工非常復雜的大型工程中,應加強對施工過程中各要素的檢測,例如環境變化、土體性狀變化、對附近建筑和地下設施的影響等等,這些都是工程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本文中,對地下水位監測、支撐軸力的監測、基坑附近建筑物的沉降度監測、深層側向的土移監測等為本基坑工程的主要監測內容。筆者將在下文選擇性地進行分析與探討。

三、基坑測試布置與方法

(一)支撐軸力的測試

1、原理 通過導線,鋼筋應力可以被鋼筋應力儀測得,進而展開對鋼筋應變的計算,以混凝土與鋼筋共同作用原理為依據,混凝土內力和鋼筋混凝土支撐內力可根據混凝土模量求得。通過導線,鋼支撐的軸向應力可被軸力計直接測得。

2、測點選擇 采用鋼支撐中埋設的軸力計和混凝土支撐中埋設的鋼筋應力計進行內力測試。在圍護結構中,應在其最不利受力的位置進行軸力計和鋼筋應力計的設置,并均勻分布。以設計方交予的軸力分布和結構位移圖為依據進行測點埋設,共有2處。具體分布如下圖1所示。

圖1 監測平面布置示意圖

3、鋼筋應力計的安裝 鋼筋應力計的量程選擇應以測點應力的計算值為依據,在安裝前,在拉、壓受力狀態下進行鋼筋應力計的標定。在被測主筋上進行鋼筋應力計的焊接作業時,應保證在不受力狀態下進行鋼筋應力計的安裝,尤其應避免鋼筋應力計受力變彎。應將相鄰鋼筋與應力計導線逐段捆扎在一起,并引入地表測試匣中。在支護結構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應對鋼筋應力計的電路絕緣性和電阻值進行檢測,做好保護與應對措施。

(二)地下水位測試

1、測試原理 采用水位計進行地下水位的測量,在水位管中放入水位計,水位計將在其金屬探頭與水面相接觸時發出蜂鳴聲,地下水位位置可由探頭下沉距離測得,對基坑止水帷幕的實際效果進行檢測,控制附近房屋和地下管線因基坑施工而發生沉降是觀測地下水位下降的目的所在。

2、測點選擇 地下水位管分布平面示意如上圖1所示,應在地下10m處進行水位管埋置,所置測點共計7個。埋設完水位管后待鉆孔淤實以后,進行地下水位高程的測讀。

3、監測頻率 基坑挖掘過程中,在正常情況下監測頻率為2d監測一次;若出現工程險情,則應跟蹤監測。

結語:

通過對水位變化、測斜管水平位移變化和鋼筋的應力曲線分析可得:鋼筋應力計與地下水位均處于安全范圍,基坑土體水平位移在允許范圍內,在本工程作業中未出現異常情況,挖掘工作開展較為順利。

參考文獻:

[1]施航華.復雜環境下的深基坑施工研究[J].城市,2012,(4)

[2]李航.旋噴樁在城市復雜環境下深基坑邊坡支護中的應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1,(2)

[3]梅新文.深基坑施工對零距離老建筑的風險控制[A].2008城市道橋與防洪第三屆全國技術高峰論壇論文集[C].2008.

[4]李晗.高層建筑復雜環境下深基坑位移控制施工[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19)

篇7

【關鍵詞】深基坑 常見問題 預防措施 一、引言

深基坑是指開挖深度超過5米(含5米)或地下室三層以上(含三層),或深度雖未超過5米,但地質條件和周圍環境及地下管線特別復雜的工程。深基坑工程施工涉及土方的開挖、邊坡支護、降水、地下管線、人防工程和周圍建筑物的安全穩定等問題,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系統工程,有自身的特點。 二、深基坑工程的特點

(一)深基坑工程質量要求高

深基坑工程主要適用于高層建筑,有時候地下結構又會成為建筑的一部分,其質量是保證上部結構及整個建筑物結構安全的關鍵,所以,必須保證深基坑工程的質量。另一方面,由于深基坑工程施工時土方開挖量大,加上施工時護坡、降水和機械擾動,會破壞基坑及周圍土體的原有應力,處理不當容易造成地基不均勻沉降。

(二)深基坑工程風險較大

深基坑工程施工周期一般較長,從土方開挖到完成回填,工作量大,涉及范圍廣、人員多,施工機械使用頻繁,若是施工過程中再經歷雨季及其他不利因素,發生質量和安全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且事故的發生具有突發性,讓人防不勝防。

(三)深基坑工程地域差異明顯

不同地域的工程項目,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不同,地基中基坑工程差異性很大,即便是同一城市不同區域也有差異,因此,基坑工程的土方開挖、支護體系設計與降水等施工方案的制定都要因地制宜,不能簡單照搬外地的經驗。

(四)深基坑工程施工綜合性要求高

要做好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要綜合考慮巖土工程,結構工程,土力學理論、測試技術、計算技術及施工技術等方面的綜合知識。 (五)深基坑工程施工時間要求緊

深基坑工程必須在盡可能快的時間內完成,否則,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大。在深基坑設計和施工中,要注意這一特性。因為深基坑施工中土體的穩定基本上是靠護坡措施來實現的,施工時間拖得越長,土體應力越大,發生流沙、管涌等情況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對護坡支撐系統的壓力也就越大。 (六)深基坑工程具有較強的環境效應

深基坑土方的開挖,必將引起基坑及其周圍地下水位變化和土體應力的改變,導致周圍地基土體的變形,達到一定程度將對相鄰建(構)筑物及地下管網產生影響。另外,大量土方開挖和運輸時,所產生的噪聲、粉塵等將會影響周邊的居民生活和環境。 三、深基坑工程施工常見問題

由于上述特點的影響,深基坑施工時經常會發生一些問題,特別是在施工開挖過程中不能根據項目實際地質狀況和水文條件情況進行分析,就有可能發生基坑位移、管涌、滲漏、水土流失和建筑物沉降,甚至是土方坍塌、結構傾覆事故,造成鄰近建筑(構)物不均勻沉降,結構開裂,周圍市政道路地下管網運轉困難,致使工程施工進度拖延,投資失控。

在深基坑施工過程中,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這些問題的產生。 四、深基坑施工應采取的預防措施

(一)注意收集施工現場相關資料,熟悉現場狀況

在深基坑施工前要收集相關資料,主要包括施工區域內建筑地基的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基礎結構施工圖;基坑及鄰近地區地下管線資料;鄰近的原有建(構)筑物的結構、基礎情況。對這些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為施工方案的制定和相關措施的采取提供第一手資料,保證施工方案的科學合理。

(二)專項施工方案的制定

深基坑工程施工會涉及到土方開挖、基坑支護和降水等分項工程,在深基坑施工前必須編制這些分項工程的專項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驗算結果,經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總監理工程師簽字后實施,由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進行現場監督。當達到一定規模時,施工單位還應當組織專家對專項施工方案進行論證、審查。

(三)合理確定土方開挖順序

挖土順序不當會引起土體應力失衡,土體產生位移,可能導致土方坍塌。局部超挖,容易形成周圍土體的應力集中,可能導致支護結構破壞,嚴重時也會造成土方塌陷。因此,深基坑土方開挖時,應綜合考慮現場地質和水文狀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土方開挖方案,合理確定土方開挖順序和每層的開挖厚度,先撐后挖,嚴禁超挖。

(四)選擇恰當的土方支護結構

土方開挖時,為了保證邊坡的穩定,減小土方機械擾動的影響,需要對基坑邊坡進行支護,護坡形式有土釘墻,錨桿樁、水泥攪拌樁、高壓施噴樁等,還有鋼筋砼排樁、地下連續墻等,各種支護結構有各自的適用條件,要根據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綜合考慮工程性質、規模、施工能力及技術特點等,選擇既能保證土方邊坡穩定,技術熟練工程造價又相對較低的護坡形式。

(五)正確制定排降水方案

基坑排降水方法很多,諸如明溝排水、井點降水、管井井點、噴射井點降水等,要根據地質勘查報告,綜合考慮土體滲透系數、降水深度要求、土體含水量及施工單位自身技術水平確定切實可行的降排水方案。

(六)嚴密監測基坑開挖過程

篇8

【關鍵詞】滑坡災害,抗滑樁,邊坡工程,推廣應用

Abstract: Landslide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natural disaster in China, with its distribution of a wide range of devastating strong and caused tremendous damage to the human environment, not only a serious threat to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of the people of disaster areas, but also undermines the entire regionecological balance, resulting in a persistent ecological damage. Multiple natural disasters in China to strengthen disaster research,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but also to ensure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people live and work.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a big stride in Landslide, anti-slide pile is one of the common means of governance, has been rapidly promoted in the slope engineering governance. However, due to the late start of China Landslide, anti-slide pil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here are still many shortcomings. This article, I will be from the angle of the landslide of natural disasters in China were analyzed and described the statu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anti-slide pile slope engineering, and put forward recommendations in slop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China's anti-slide pile.

Keywords: landslide hazard, piles, slope engineering, promote the use

中圖分類號:U216.41+9.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眾所周知,我國地形地貌多變,地質構造復雜,我國的山地丘陵總面積約占我國國土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加上氣候條件多變,各地區降水不均,少雨干旱地區,巖體受物理風化影響大,而在濕潤多雨地區,巖體受生物及化學風化影響大,同時受地質構造和地形地貌的影響增加了山體滑坡災害發生的頻率。目前,隨著工程建設的大力發展,人類工程開始逐漸深入西部偏遠山區,鐵路修筑、水壩建造,、開礦打井等一系列工程勢必會面臨滑坡災害,因此采用經濟合理的治理手段,既可以減輕滑坡對施工的危害,又可以避免滑坡發生的頻率。所以,加強對滑坡的治理,加強對抗滑樁的設計施工的研究探討,是非常具有現實效益的。

二.抗滑樁在國內外邊坡工程中的應用現狀

1.早在20世紀三十年代,西方國家便開始利用抗滑樁解決一些邊坡工程問題。而抗滑樁的應用高峰期是在二戰以后,當時一些西方國家正處于經濟恢復發展時期,大量的工程建設開始起步,同時伴隨著工程建設的滑坡問題也應運而生,于是,抗滑樁以其獨特的優勢被廣泛運用到滑坡治理中來。之后,隨著抗滑樁設計施工技術的深入研究,抗滑樁的設計理論逐步建立并取得了發展,伴隨著經濟的發展,時至今日,國外很多國家的抗滑樁設計理論已經很是完善,并逐漸形成了科學系統,不斷研究出以錨索抗滑樁為代表的各種結構的抗滑樁型式,有力的推動了抗滑樁在邊坡工程中的廣泛運用。

2.我國的抗滑樁應用起步比較晚,第一次運用是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當時應用于寶成鐵路滑坡治理中。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我國的抗滑樁理論開始初步建立,此后,隨著抗滑樁在工程應用中的不斷發展,抗滑樁的設計理論也開始不斷的完善。但目前為止,我國抗滑樁的設計施工依然存在著很多缺陷,比如,設計計算模型忽視樁側摩阻力,設計數據采集不合理等等,這些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我國抗滑樁設計施工的不清晰,不確定。但從整體而言,我國絕大部分設計成果是成功,但也存在由于設計數據或者設計參數出現問題而導致治理不當的例子。

三.抗滑樁基于對滑坡和巖土體的綜合考慮。

1.抗滑樁設置在邊坡支護設計時,對于彈性抗滑樁來講,樁在承受上部滑體的推力同時,必然對上部土體或巖體產生反力,而該反力對樁后土體或巖體穩定性的影響往往被人為忽略了,以至產生不安全因素。這種情況已然在無施工過程中被多次得到驗證。右圖為滑坡的剖面分析圖,有助于加強對滑坡成因的直觀理解,為抗滑樁的設計施工奠定良好基礎。

2.不同的巖土體具有不同的特點,其物理力學參數也不同,在進行抗滑樁的設計施工時候,必須綜合考慮土體的物理力學參數,保證設計數據的可靠性,保證設計過程的嚴密性。上表是抗滑樁和巖土體的物理力學參數。

四.各種抗滑樁型式運用簡析

1.變截面樁

一般抗滑樁為矩型樁,這種樁型對巖體滑坡、土體整體滑坡的支擋效果是很好的,也比較經濟合理。但在滑坡體比較松散、強度較低的土體滑坡中,矩形抗滑樁治理成本費較高。如果土體較為松散,在綜合分析滑坡形成特點和抗滑樁的承載力的基礎上,多可以采用異型抗滑樁的設計方案。如梯形截面抗滑樁。此種抗滑樁不但經濟,而且樁間土在推力作用下被擠密,能與樁一起形成一道樁土墻,從而提高樁同作用效果,對滑坡構成有效支擋。

2.預應力錨索抗滑樁

隨著治理滑坡的規模不斷擴大,各種抗滑結構不斷出現,其中最為新型的抗滑結構就是預應力錨索抗滑樁結構。該結構通常利用鉆孔灌注或支模澆筑成樁。在樁上設置一排或多排錨索,并對錨索施加預應力,通過錨索將樁錨固在穩定的基巖中,達到阻止邊坡滑動的目的。目前該類樁已廣泛應用于大、中型滑坡治理工程中。

五.關于抗滑樁在邊坡工程中應用的建議

1.通過考慮樁同作用的原理提高抗滑樁的抗滑能力。

這種共同作用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樁前土體的抗滑力。這對于整體性較好的土體或巖體來說主要是由樁前巖土體的強度決定的。即利用抗滑樁和巖土層錨桿相結合的支護方式代替單排樁或推樁,以使滑坡治理更經濟、合理。

2.在某些工程中,可以根據實際狀況采取相對應的措施。由于抗滑樁的懸臂較長,然而又不易設置錨索,使其受力很不合理。這時可以通過考慮將部分抗拉鋼筋用預應力鋼絞線代替,樁底埋設錨梁,布設好鋼絞線,澆灌后通過后張法施加張應力,增強樁體的力學強度,以達到經濟合理的目的。

3.在研究了關于推力樁和深埋樁的工作機理的基礎上,考慮在大型的滑坡治理中綜合運用深埋樁和推力樁2種支護方式,發揮其各自的特點,以達到安全、經濟、合理的滑坡治理效果。由于邊坡問題的復雜性以及工程規模的大型化,我們對滑坡真實的受力性能和工作機理,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六.結束語

由于我國多山地多丘陵的地勢地貌,加上降水日曬等多種氣象因素和不科學施工等人為因素的影響,使得自然和人為的滑坡災害日益頻繁,對工程和人類環境的影響也日益明顯。目前,抗滑樁是邊坡工程中最為有效的支檔方式之一,加強對抗滑樁設計施工的研究突破,并加以大力推廣運用,必將很大程度上改變我國抗滑技術弱勢的局面。加強對抗滑樁技術應用,可以為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增磚添瓦,促進社會的和諧進程。

參考文獻:

[1]劉德 抗滑樁在邊坡工程中的應用 [期刊論文]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2年8期

[2]賈建勝 李運來 淺談混凝土抗滑樁在邊坡工程中的應用 [期刊論文] 《西部探礦工程》 -2008年1期

[3]吳坤銘,邊坡及其抗滑樁加固工程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 [學位論文]2011 - 合肥工業大學:工程力學

篇9

論文摘要小麥田間管理是小麥優質高產的關鍵措施。針對淮北地區小麥的苗期、中期和后期階段存在的病蟲草害及其他問題提出相關管理技術措施。

小麥是我省沿淮淮北主要糧食作物,常年播種面積100余萬公頃。由于小麥生長周期長,播種期正處中晚秋,病蟲草害發生種類多,為害時間長。因此進行小麥田間管理是小麥優質、高產的關鍵。

1苗期管理

在此階段要保證小麥全苗、勻苗,力爭早扎根、早分蘗,冬前達到壯苗標準。壯苗標準:半冬性品種越冬時主莖葉片數要求6葉1心,單株分蘗3~4個,次生根6~8根,群體莖蘗數1200萬根/hm2左右。

1.1查苗補缺

出苗后要根據基本苗的要求及早進行基本苗調查,三葉期前苗數不足,可催芽補種,三葉期后可移稠補稀。

1.2因苗管理

1.2.1弱苗管理。因土壤肥力和墑情不足引起的弱苗,要先追肥后澆水,及時中耕松土,促進根系生長和分蘗生長,變弱苗為壯苗。因晚播引起的弱苗,除缺墑嚴重外,一般不宜澆水,以免降低地溫,應淺鋤松土保墑增溫,促進麥苗生長。

1.2.2旺苗管理。旺苗一般是由于播種過早或品種播期不對,加上施肥不當、氣溫偏暖、雨水較多等造成麥苗旺長。對苗期旺長麥田,可通過深耕、鎮壓、噴灑植物生長抑制劑等辦法阻止主莖和大分蘗生長,壓制分蘗發生,控旺轉壯。

1.2.3壯苗管理。對底肥足、墑情好、適時播種的壯苗,一般不再施肥,但要松土保墑。

1.3中耕劃鋤

冬前要進行2~3次中耕除草,疏松表土,以利于提高地溫,通氣保墑。一般第1次中耕在開始分蘗時進行,第2次在分蘗盛期進行。

2中期管理

中期也就是小麥器官建成階段的管理,一般指從起身到抽穗前的階段,是小麥一生中生長發育最旺盛的時期。本階段主要是在前期管理的基礎上,繼續協調地上部與地下部、個體與群體、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之間的關系,提高分蘗成穗率和光合利用率,培育壯稈大穗。

2.1追施拔節肥或孕穗肥

拔節肥追施是小麥高產栽培上的一個重要措施。拔節肥可以提高中期功能葉的光合強度,積累較多的光合物質供幼穗發育,提高分蘗成穗率和穗粒數。拔節肥一般應掌握在群體苗色褪淡、分蘗高峰已下降、第一節間定長時施肥(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追肥量一般可占整個氮肥施用量的40%,即折合尿素150.0~187.5kg/hm2。追施孕穗肥可提高葉片光合作用強度,延長上部葉片的功能期,能夠保花增粒、提高粒重。追施孕穗肥一般在劍葉露出時施用,施尿素60kg/hm2為宜,用量不宜過大。

2.2春灌與防漬

拔節至抽穗階段是小麥一生需水量最多的時期,此期干旱會使植株上部功能葉片變小,小穗、小花增多,穗粒數減少。所以發生春旱時要進行春灌,尤其是施用拔節肥應結合灌水。如果這期間降水偏多,要及時清溝瀝水,以防小麥根系早衰甚至爛根和加重病害。

2.3防倒伏

預防措施:①選用高產、耐肥、抗倒伏品種;②科學施肥,防止氮肥過量,嚴格掌握追肥時間;③合理密植,防止群體過大;④對高稈品種應用化控技術,在苗起身前噴灑矮壯素、多效唑、縮節胺助壯素等植物生長調節劑及磷鉀肥液等,用量300mL/hm2。

3后期管理

后期管理也就是籽粒形成階段的管理。小麥抽穗后根、莖、葉生長基本停止,進入以籽粒形成為中心的開花、受精結實、籽粒灌漿、養分運輸和產量形成階段,是決定粒數和粒重的關鍵時期。本階段要保根護葉,防早衰或貪青晚熟,延長上部葉片功能期,保證葉片正常落黃,預防旱、澇、冰雹、病蟲、倒伏等自然災害,達到籽粒飽滿、增加粒重的目的。

3.1葉面噴肥

小麥生育后期根系進入衰老階段,吸收能力減弱,葉面噴肥,植株吸收快,肥料利用率高。一般要用1%~2%的尿素溶液750~1500kg/hm2進行葉面噴灑,以補充植株氮素營養不足,缺磷麥田可噴灑0.2%~0.3%的磷酸二氫鉀,對提高粒重有明顯作用。

3.2一噴三防

小麥生育后期,病蟲害、干熱風、倒伏時有發生,對產量影響較大。后期進行“一噴三防”可有效防止這些危害。“一噴三防”就是把農藥、肥料、植物生長調節劑按適當比例混合復配在一起,噴灑在小麥田里,達到防病蟲、防倒伏、防干熱風的目的。

3.3后期灌溉和排澇

小麥從抽穗到成熟約需降水150mm左右,這段時間淮北地區平均降水量為90~100mm。因此,此期小麥生理需水與自然降水有一段差距,除多雨年份外,干旱年份和貧水年季節都需要補充灌溉。

3.4適時收獲

在正常成熟的情況下,小麥粒重以蠟熟期至完整期為最高,籽粒蛋白質和淀粉含量也最高。因此,蠟熟末期是收獲的最佳時期,應根據勞力、機械、天氣等情況及時搶收、避免損失。

4小麥主要病蟲草鼠害防治

(1)返青至拔節期防治小麥紋枯病,用5%井岡霉素3000mL/hm2對水900kg/hm2,噴施小麥莖基部。

(2)3月底至4月初,防治麥粘蟲麥葉蜂、麥蚜、麥蜘蛛、吸漿蟲,使用高效低毒有機磷和菊酯類農藥。

(3)4月下旬至5月上旬防治小麥白粉病、赤霉病和穗蚜。白粉病可用25%粉銹寧可濕粉450g/hm2,對水750kg/hm2防治;赤粉病可用80%的多菌靈1500g/hm2或33%紋霉凈可濕粉750g/hm2,對水750kg/hm2,均勻噴霧。穗蚜可用40%蚜虱凈150~300g/hm2,對水750kg/hm2,均勻噴于穗部。

篇10

關鍵詞:建筑深基坑 支護變形 控制

隨著城市現代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有限的城市地面空間已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活和工作需要,于是人們開始向高空和地下尋求發展空間。地下建筑工程正處在高速發展的時期,這使得深基坑工程施工問題在技術和經濟上對整個建筑施工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其中建筑深基坑支護變形問題是目前比較關注的話題,論文重點對深基坑支護技術的應用作了探討,并提出一些具有工程應用價值的建議措施和成果。

1、深基坑支護體系

1.1深基坑支護體系的分類

按照圍護結構的受力破壞情況,可將圍護結構分成非重力式圍護結構(柔性圍護結構)和重力式圍護結構(剛性圍護結構)。

1.2深基坑支護技術存在的主要問題

1)土層開挖和邊坡支護不配套。深基坑開挖過程中,支護施工滯后于土方施工比較常見,因此不得不采取二次回填或搭設架子來完成支護施工。一般來說,土方開挖施工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工序比較簡單,組織管理也容易。而深基坑擋土或擋水的支護結構施工技術含量比較高,工序多且復雜,施工組織和管理都較土方開挖復雜。

2)邊坡修理達不到設計和規范要求深基坑開挖常存在超挖和欠挖現象。一般深基坑開挖均使用機械開挖,人工修坡后即開始擋土支護的混凝土初噴工序。而在實際開挖時,由于施工管理人員不到位,技術交底不充分,分層分段開挖高度不一,開挖機械操作人員的操作水平低等因素的影響,使機械開挖后的邊坡表面平整度、順直度極不規則,達不到設計和規范要求。

3)成孔注漿不到位、土釘或錨桿受力達不到設計要求。鉆孔中如果不認真研究土體情況,會產生出渣不盡、殘渣沉積等問題,進而影響注漿質量,有的甚至造成成孔困難、孔洞坍塌,無法插筋和注漿。

4)工程監理不到位。對于設計監理與對建筑物及周邊環境的監控尚有一定差距,亟待完善與提高。

2、深基坑支護變形機理

1)坑底土體隆起。基底隆起量的大小是判斷基坑穩定性和將來建筑物沉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坑底隆起是垂直方向卸荷改變坑底土體原始應力狀態的反應,在開挖深度不大時,坑底土體在卸荷后發生垂直的彈性隆起。當圍護墻底為清孔良好的原狀土或注漿加固土體時,圍護墻隨土體回彈而抬高。

2)圍護墻的位移。圍護墻墻體的變形從水平向改變基坑土體原始應力狀態而引起地層移動。基坑開始開挖后,圍護墻便開始受力變形。在基坑內側卸去原有土壓力時,在墻體外側則受到主動土壓力。而在基坑的圍護墻內側則受到全部或部分被動土壓力。圍護墻的位移使墻體主動土壓力區和被動土壓力區的土體發生位移。墻外側主動土壓力區的土體向坑內水平位移,使背后土體水平應力減小,以致剪應力增大,出現塑性區,而在基坑開挖面以下的墻內側被動土壓力區的土體向坑內水平位移,使坑底土體加大水平向應力,以致坑底土體增大剪應力而發生水平向擠壓和向上隆起的位移,在坑底處形成局部塑性區。因此,同樣地質條件和開挖深度下,深基坑周圍地層變形范圍及幅度,因墻體的變形不同而有很大差異,墻體變形往往是引起周圍地層移動的重要原因。

3、深基坑支護變形控制技術

3.1重視地質勘察工作

深基坑支護施工中,監理工程師要認真閱讀工程的地質勘察報告,了解基坑開挖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質特點,分析可能導致邊坡土體滑坡的各種因素,對影響邊坡穩定性的關鍵地段、重要地層和土質指標做到心中有數。由于地質勘察資料不一定很詳細而且可能與實際情況有出入,監理工程師在基坑開挖中還要經常對比現場的地質情況,與地質報告差異很大時要及時告知建設單位,由建設單位通知勘察和設計單位,查看是否需要調整方案。

3.2設計方案必須經過技術論證

基坑工程設計中應包括支護體系的選型、圍護結構的強度、變形計算、場地內外土體穩定性、滲透穩定性、降水要求、挖土要求、監測內容等。圍護墻體和支撐體系的布置應遵循下述原則:1)基坑支護結構的構件(包括圍護墻、隔水帷幕和支撐錨桿)不應超出建筑用地范圍。否則應事先征得政府主管部門或相鄰地塊業主的同意。2)基坑支護結構構件不能影響主體結構構件的正常施工及鄰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線的正常使用,確保基坑坑壁穩定,施工安全。3)有條件時基坑平面形狀盡可能采用受力較好的圓形、正方形和矩形,盡可能便于挖土、便于支護結構和基礎施工。4)深基坑支護方案需組織專家進行審查論證合格方可組織實施。支護體系選型應根據工程規模、主體工程特點、場地條件、環境保護要求、巖土工程勘察資料、土方開挖方法以及地區工程經驗等因素,綜合進行經較、分析,在確保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選擇經濟合理、切實可行的方案。要求施工單位聘請有豐富經驗的專家進行設計、施工方案的評審,以使有效降低基坑支護的風險,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

3.3深基坑施工要點

1)深基坑工程挖土方案主要有放坡挖土、中心島式、盆式和逆作法施工。土方開挖順序、方法要與設計工況一致,基坑邊堆置土方不應超設計荷載。防止深基坑挖土后土體回彈變形過大,要設法減少土體中有效應力的變化,減少暴露時間,并防止地基土浸水,同時保證井點降水正常進行,挖至設計標高后盡快澆筑墊層和底板。支護樁打設完畢后基坑開挖,制定合理的施工順序和技術措施,防止圍護結構位移和傾斜,土方開挖要均勻、分層減少開挖時的壓力差,確保邊坡穩定。

2)排樁墻支護工程:排樁墻支護結構包括灌注樁、預制樁、板樁等類型構成的支護結構,開挖后應及時支護,每一道支撐施工應確保基坑變形在設計要求的控制范圍內。

3)在含水層豐富的基坑,制定確實可靠的止水措施,確保基坑施工及鄰近建筑物的安全。堅持見證取樣制度,對進場材料嚴格把關。施工單位進場的水泥、鋼筋、鋼鉸線、砂子、石子、摻加劑等必須按規定報驗,取樣送檢。

4)做好隱蔽工程驗收。施工過程中,監理工程師應對錨桿位置、鉆孔直徑、深度及角度、錨桿插入長度,注漿配比、壓力及注漿量,噴錨墻面厚度及強度,錨桿應力等進行檢查,按規定留置混凝土試塊、水泥漿試塊等。

5)降水與排水:要配合基坑開挖的安全措施,施工前應有降水與排水設計,當在基坑外降水時,應有降水范圍的估算,同時在降水過程中進行監測。降水系統運轉過程中隨時檢查觀測孔中的水位,對基坑內明排水設置排水溝和集水井。

3.4動態監測,推行信息化施工

由于深基坑開挖過程中,邊坡穩定存在很多潛在的危險和破壞的突然性,地下工程受各種水文、地質、雨水等復雜條件的影響,特別在基坑旁有基礎埋置較淺的建筑,或有重要的地下電纜和市政管線,很難從理論上預估出現的問題。根據土層位移的時空效應,及時掌握土體變形特性、邊坡的穩定狀態和支護效果,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采取措施,預防邊坡失穩和周圍建筑沉降等事故發生。支護完畢后,應要求支護施工單位與總承包單位辦理階段驗收和文字移交手續,將基坑支護情況、監測結果、注意事項等書面轉交總包單位,同時要求繼續委托有資質的檢測單位加強監測,以便出現問題時界定責任。

4、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減少深基坑支護施工事故,需要科學設計、精心施工、強化監理,保護坑邊建筑與環境,不斷提高深基坑支護技術和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劉建航,侯學淵.基坑工程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