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土建筑范文

時間:2023-03-17 17:23: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土建筑,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生土建筑

篇1

1.1土坯建筑的概念土坯建筑是先把生土做成土坯,再用土坯來砌墻。土坯的制作也分很多種,比如夯制,碾壓,和泥等。夯制是把攪拌好的原料放進模具內夯實后脫模形成土坯;碾壓主要應用于稻田居多的地區;和泥是直接將土加水調配到一定強度放入模具中成型。土坯建筑的整體性,強度等力學指標不是很高。1.2草泥垛墻概念草泥垛墻主要是以草和生土為原料,具有經濟、可塑性強、粘附性好、密度小、可操作性強、保溫隔熱等優點,在農村的應用也比較廣泛。相比于土坯建筑,草泥垛墻的強度相對提高,整體性也相對提高,不過它的抗震性能還是與規范相差較遠。

2生土建筑的現況

2.1國外生土建筑的現況由于生土建筑的環保性能,在外國的重視程度也比較高。像美國,新西蘭,德國,墨西哥等國家,都具有很多生土建筑。生土建筑的應用范圍也比較廣泛。為了保證生土建筑的質量,這些國家還專門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規范,使生土建筑的各項指標以及計算都規范化,同時使生土建筑更加安全可靠。外國研究項目主要包括生土墻的夯實密度與導熱系數,生土墻的熱學性質和節能以及生性材料。2.2國內生土建筑的概況為了保證一定的耕種地,我國在一定程度上是限制粘土的開發的,因此也就限制了生土建筑的發展。不過我國對生土建筑的整體性抗震性研究具有較高的成就,此外我國學者還涉足生土墻體材料自身的改性研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3生土建筑材料未來的發展方向

3.1在生土建筑材料中加筋影響生土建筑的應用范圍和使用壽命的主要原因是它的力學性能和耐久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的祖先選擇在土坯中加入草根,秸稈等富含纖維的干草,以此增加土坯的整體性和各種力學指標。但是通過學者的研究,發現生土建筑對所加筋的種類,力學性能和特征具有一定的要求。一些學者通過實驗能夠確定出加筋材料種類、加筋長度和加筋率對加筋生土墻體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規律,進而確定出最適合的筋材料種類,加筋長度和加筋率。實驗表明加筋生土建筑材料的抗壓,抗剪和抗折強度都大大提高,其中就力學性能考慮,麥秸稈和狗尾草加筋生土墻體材料可以較高程度提升生土墻體材料的力學性能。3.2在生土建筑材料中加入固化劑在處理基坑問題時,常常需要對松散的地基土進行加固,加固方式非常多樣。為了提高生土建筑的強度,也可以對其進行加固。此處的加固一般是加入一些固化劑,從而提高生土墻體材料的抗壓強度,抗凍性,抗滲性,水穩定性差等。選擇的固化劑的種類以及固化劑的摻量,都將影響這些因素。此外,如果過多摻入固化劑將會提高成本,不利于生土建筑材料的繼續發展。3.3在生土建筑中加入防水組分水泥改性會影響生土墻體的材料保溫,隔熱等問題。為解決這個問題,同時解決生土墻體材料強度低、耐水性差、抗凍性差等問題,我國一些學者對我國的一些特殊地區的圖樣進行了水泥全摻與面摻改性,以及不同改性方式與水泥摻量對生土墻體材料的抗壓強度,耐水性,抗凍融性的改善程度。此外,為了進一步改善生土墻體材料的耐水性和抗凍性,通過防水劑以及防水劑與水泥復合面摻改性方式再次對幾個特殊地區取土樣進行分析。通過實驗對比發現,水泥面摻與防水劑和水泥復合面摻改性生土墻體材料的改性方式是有研究價值的。

4結語

篇2

關鍵詞:民居,資源承載力,綠色建筑技術,營建

一、緒論

甘肅簡稱“甘”或“隴”,是取古甘州(今張掖)和古肅州(今酒泉)兩地首字而得名。隴東是甘肅東部的簡稱,包括慶陽、平涼兩地區,16個市縣,人口446萬,面積3. 8萬平方公里。隴東位于六盤山以東,北接寧夏,東臨陜西,地處黃河中游,從地理區位上看,隴東位于黃土高原中部偏西,具有典型的黃土高原溝壑地區地形地貌,其中以“天下黃土第一源”—總面積910平方公里的董志源最為著名。(見圖1)

二、隴東傳統民居特征與現狀

2. 1隴東窯洞:黃土高原

對于隴東地區可謂得天獨厚,窯洞是這里傳統民居的主體。窯洞是在人工掘成的崖面上,縱向挖成的洞,“崖”形成自然的屋架。崖的組合為“莊”、“莊子”,主要有明莊、地坑莊等七八種,地坑莊又分為平地下坑和“半明半暗”。這些民居形式,是典型的周祖陶洞穴居的遺風。“地坑莊”:是先掘地成坑,坑壁即是挖窯的崖面,這種類型一般集中于平坦的源面。地坑莊大小不等,一般為長方形,長10丈,寬3丈,深2丈,正面土窯三孔,側面一孔,通道又叫做“洞子”,下洞上箍,安裝大門。(見圖z>

2. 2隴東窯房:作為窯洞的發展和補充,世居這里的人們在平地上,結合窯洞和普通平房的優點創造了一種獨特民居建筑一一“窯房”。窯房民居采用夯土作為墻,以土坯發卷起拱作為屋頂,屋頂填土形成坡頂并鋪設青瓦,夯土或土坯外墻面抹麥草泥,講究的人家外墻平貼磚,其外觀與普通磚瓦房屋一樣,但其室內卻為窯洞景觀。由于此類民居較傳統窯洞具有開窗自由的優點,采光與通風均優于窯洞,同時又因為采用生土坯,因此具有冬暖夏涼、加工簡單,造價低廉的優點,是一種典型的綠色原生態建筑。在當今倡導資源節約型社會中,窯房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見圖3)2. 3生土聚落在隴東靠崖挖窯洞,窯洞前左右兩側可建窯房,從而圍合構成院落。窯房與窯洞生土建筑一起,構成了隴東地區隨處可見的生土聚落。這樣的生土聚落組成的人文景觀與黃土高原粗獷、豪邁的山川景觀,與隴東特有的腰鼓舞、皮影戲、剪紙、香包、面塑等民間藝術,與生產生活娛樂文化交相輝映,構成了絢麗多彩的隴東畫卷。(見圖4)寫‘一~.........正..,,.

.

暇戴 }}'f隴東地區屬于半干旱大陸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作為先周始祖、黃河農耕文化和中國傳統農業的發祥地之一,它奠定了周代幾百年的歷史根基,開創了中國農耕文化和傳統農業的先河,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最早見證。同時,這一地區又是戎、狄、羌、匈奴等古代少數民族的聚居地,古絲綢之路更經過這里匯入河西走廊,形成了悠久而豐厚的隴東文化歷史。與這一漫長農業文明相協調共生的是這里的生土建筑居住文化,它經過數千年的演化發展,形成了獨特的隴東文化和建筑風貌,產生了以隴東窯洞和窯房為代表的生土民居與聚落。

2. 4反思

今天,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農村經濟得到了一定發展,人們消費觀念發生了變化,以及人們盲目求新攀比的心態,普遍認為居住在窯洞或窯房等生土建筑中是生活貧困的象征,有些地方政府也將放棄生土建筑作為脫貧的措施。因此,這種環保生態型的傳統生土建筑處于停滯不前以至遭到廢棄,取而代之以燒制的磚作為建造住宅的主要材料。傳統生土建筑、生土聚落、生土營造技術正處于解體與消亡的邊緣,該地區農村住宅的建設處在盲目、混亂的局面之中,傳統村落風貌不復存在。

三、資源承載力視野下的民居研究

3. 1資源承載力的概念

隴東的生土建筑發展、人居環境建設問題應從區域的資源承載力視野研究、思考和解決。資源承載力的基本概念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資源數量和質量,對該空間內人口的基本生存和發展的支撐能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樣定義資源承載力的概念:“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資源承載力是指在可以遇見的期間內,利用本地能源及其他資源和智力、技術等條件,在保證其社會文化準則的物質生活水平條件下,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資源承載力是客觀存在的,它可以因人類對環境的改造而變化,是資源系統的客觀屬性,因而是一個相對客觀的量。在村落發展中引入資源承載力的概念,主要是指出:當今村落的發展不能再根據人類主觀想法無序發展,而應在當地資源所能承載的限度下,制定發展目標。

3. 2隴東地區資源概述

甘肅地區水資源貧乏,境內自產徑流量為300億立方米左右,人均水資源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全省單位耕地面積水資源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30全省貧水區包括隴東、隴中黃土高原及蘭州以北地區,年徑流量從南部的50毫米向北遞減至5毫米,淡水清水資源僅占徑流量的42};人畜、農作物的用水十分困難。隴東屬黃土高原溝壑區;隴東地區的耕地大約有1542萬畝;年均降水量350-700毫米,降水量自南向北遞減,由于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勻,夏秋多暴雨,加之黃土質地疏松,水土流失嚴重,是制約該地區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雖然地下潛水資源比較豐富,但開發利用的難度很大。有關資料顯示:水土資源人年均擁有量綜合指數隴東地區位居甘肅省末位。

3. 3隴東地區資源承載力分析

今天,當我們站在生態文明的層面,以資源承載限度的視野重新分析、審視這一華夏民族發祥地時,不難看到,隴東地區悠久的歷史一方面帶來了值得稱道的歷史文化積淀,成為一筆寶貴的財富,而另一方面對于今天的后代子民來說,卻背上了更為沉重的生態資源包袱。由于人口增加和過度的農業開發,以及嚴重的水土流失,這一地區自然資源醫乏問題日益嚴重,特別是人們賴以生存的耕地資源、森林和水資源短缺更為突出,極大地制約了該地區的進一步發展。

在這樣一個自然資源醫乏、生態環境脆弱,資源承載力極其低下的地區,人居環境無法沿襲其它地區的常規發展道路,挖土、燒磚建房無疑更加劇了能源消耗、環境污染、水土流失。而新建的磚瓦房并不能抵御冬季嚴寒,加大了采暖能耗。星羅棋布的磚瓦住宅,使原有村落的凝聚力和規模效益逐漸消失。(見圖5)要解決農村建房問題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就地取材,修建符合當地氣候特點的、生態型的民居建筑,走符合隴東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建設道路。

四、回歸地域建筑、營建新型生土民居聚落

4. 1傳統生土聚落的發展

從對隴東農民的訪談中,往往可以看到一種矛盾的復雜心態,一方面人們流露出對美好居住環境的向往;另一方面內心深處有著種種難以割舍的生土情節,生土建筑冬暖夏涼、造價低廉的特征至今讓他們稱道。自古以來,“居者有其屋”一直是勞動大眾的最樸實理想與愿望。對于建筑、規劃師來說,必須尋找出切實可行又生態環保的建筑材料、建造技術來實現他們的心愿。“傳統鄉土建筑與時代共生,必須與社會同時發展”,將傳統生土建筑革新發展,與現代生活要求加以整合,滿足當代人民生活模式的要求,是我們當前研究的課題。

傳統村落的可持續發展,關系到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關系到資源的合理保護和利用。對傳統村落和民居的研究,應本著在繼承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創新的原則,在滿足現代生活需求的同時,使歷史文化傳統與現代文明有機結合起來。既尊重地方民情、民風、民俗等傳統文化習俗,又注意體現時代特征和為廣大鄉民樂于接受的新文化。要借鑒傳統民居順應自然、因地制宜、節地節能等關系到可持續發展的思想。依靠當今科學技術,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如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沼氣……為鄉民創造出方便、舒適、衛生、安全的居住環境,使其既能享受到現代的物質文明,又不破壞原有的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

4. 2傳統生土聚落的更新

在隴東地區出現的獨特的傳統民居建筑—窯房,即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又滿足人們生活的需求,是一種典型的綠色原生態的建筑類型。從環保、材料、結構、施工、外觀、實用等各個方面優于目前普遍興起的磚瓦房。是利用地方材料建造房屋的典型代表,較原有的黃土窯洞通風、采光、抗震、穩定性均有所改進,對于黃河流域的寒冬,也能起到良好的御寒作用,冬暖夏涼,這不僅與當地的氣候相適應,特別適宜貧困地區農民建房。窯房的技術更新,重點放在研制高強度土坯加工器具與抗震構造措施上,使傳統土坯窯房獲得新生。(見圖6)在傳統村落的更新與改造中,應順應自然、節能節地,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土地和自然的生態環境,結合山體、水源等自然環境的特點,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創造豐富的環境景觀,使原有的特色得以保持和發揚。針對該區的太陽能資源相對豐富,應大力宣傳示范,將太陽能熱水器和太陽能灶、沼氣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4. 3綠色技術手段的利用

生土民居的回歸有賴于多種綠色技術的支撐如:新型高強度土坯技術,抗震構造柱的使用技術,土鋼、土混結構體系,生土墻體防水涂料技術,被動式太陽能建筑技術,雨水收集設施,節水設備與節水農業技術,利用太陽能采暖、熱水技術,秸桿煤氣!甘肅隴東黃土地貌!隴東窯洞民居!隴東獨特民居-一窯房!隴東窯房院落!隴東地區星羅棋布的民居!正在施工的隴東窯房院落的綜合利用技術,垃圾處理新技術等等。有效的技術與政府宏觀政策的配合定能使隴東人居環境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五、結論

生土建筑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憑借合理有效的綠色建筑技術手段的支持,要將現代生活融入到窯居生活中,順應城市化進程才能促使生土建筑隨時代的進步而發展,綠色技術手段使窯居的室內環境與城市的生活品質、居住環境不相上下,而同時室外環境(空氣新鮮、視野開闊等)又優于城市喧鬧、污染的環境。因此,該地區應該充分利用黃土的特性,發展生土建筑體系為居住建筑的主要形式,既經濟實用、又符合當今創建節約型社會的目標。

符合生態規律,因地制宜地與自然環境、與資源環境融為一體,是原生的綠色建筑尊重自然的表現。

研究其深層文化內涵,發掘本地區的“生態基因”和“地域基因”,認真探求這種地方性的差異,挖掘有利因素,以期達到與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為隴東這塊古老的家園注入新鮮血液,為古老的生土建筑獲得新生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侯繼堯、王軍著,《中國窯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2.夏云、夏葵、施燕編著,《生態與可持續建筑》,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年

3.陳興鵬、蔡根泉著,《甘肅水土資源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年10月

篇3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筑設計;類型;技術

在建筑行業中,建筑設計并非獨立存在,而是在社會文明形態作用下而形成。在生態文明的不斷發展過程中,建筑設計中所體現的生態文明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在建筑行業迅速發展的今天,能源消耗與環境污染均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問題,為避免解決這些問題而影響建筑行業發展,因此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加入生態文明的內容,這樣不僅可以使民眾認知和意識得到提升,還可以使設計人員更加認真的對待設計工作,保持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的關系,提升建筑設計質量,促進綠色建筑發展。

1生態文明視域下的建筑設計類型

1.1節能節地建筑

這一類型的建筑的關鍵在于節約能量和物質資源,循環利用物質資源。在建筑設計期間,可以將循環利用生活廢棄物的理念考慮在內,形成沼氣等。這一建筑的實際應用則需要融入新技術,用新型能源如太陽能等代替傳統能源,并對土地資源予以充分利用,這樣才能真正地實現節能節地建筑設計目標[1]。

1.2自維持建筑

自維持建筑主要是指利用自然資源,如水能、太陽能等,并非通過電力、煤氣等能源進行運作,簡言之自維持建筑就是指“自給自足”。封閉式生態系統的構建是自維持建筑設計的目標,主要是依靠自身能源實現建設使用,同時利用物質材料實現單循環維持建筑運作,當然要想真正地實現自維持,則需要長期的研究,并結合先進技術。

1.3生土建筑

生土建筑指的是充分利用覆土,改進建筑本身的熱工性能,降低資源損耗,相比于傳統建筑,生土建筑的優勢的優勢更加明顯,主要體現在節能降耗方面,同時還有防風防暴的效果。由此可見生土建筑可以作為保護環境的建筑類型。

1.4生物建筑

生物建筑主要是指對建筑和人之間的關系進行客觀、整體、科學的分析和審視,并進一步考慮建筑學中的問題,此類建筑包含三個特點:①了解和掌握傳統以及自然材料等,并研究其營造模式,利用自然采暖、建筑通風等多種技術,使生物類型建筑得到進一步發展。②整體布局體現了人與自然間的關系,并對此種關系予以充分考慮,結合在設計理念中。③將人對建筑環境的影響考慮在內,使人們生活態度更加端正,形成良好建筑生活環境[2]。

2生態文明視域下的建筑設計技術

2.1綠色建筑技術

這一技術的應用不僅包含了建筑學領域知識,還涉及到多個學科的理論知識,如氣候變異、物種循環、建筑內外部溫濕度交換、能量流動轉化、能量轉換等。應用綠色建筑技術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建筑節能功能更加突出,如門窗節能、屋頂節能以及墻體節能等方面技術。②新型材料應用技術得到充分體現,伴隨建筑材料相關技術的發展,建筑結構中傳統的磚石等材料逐漸被更加輕便的材料所代替,形成了新的建筑結構,使建筑自重得到明顯減輕,同時使建筑內部空間進一步擴大,建筑材料得到一定程度的節約。這些建筑材料主要包括高強混凝土、高強預應力鋼筋、高強玻璃、高強合金鋼、鋁合金等材料[3]。

2.2原生自然能源的利用技術

在建筑中大力推廣應用太陽能進行干燥、采暖等,如利用窗戶集熱板形成太陽能利用系統,并與風扇、集熱板、空氣導管、蓄熱裝置等設備相結合,實現能源轉換,從光能向熱能進行轉化。同時,對地熱資源進行充分利用,由于地熱資源與太陽能相似,不僅不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而且其有豐富的儲備量,所以在建筑中得到廣泛應用,在東北多數地區均利用地熱資源進行新建筑物建設。另外建筑再利用技術對建筑而言非常重要,同時也是建筑業發展期間需要予以高度重視的問題。現階段,環保工作中循環利用是重點關注問題之一,而建筑再利用技術可以而實現循環利用,不僅可以達到環境保護的目的,同時可以節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等資源,使建筑成本降低。由此可見在建筑設計中,建筑再利用技術的優勢明顯,必然得到充分運用,使建筑設計質量得到保障。在建筑行業中,引入生態建筑設計理念,對建筑行業進步和發展有利。

3結語

從生態文明角度來看,建筑設計類型分為很多種,如節能節地建筑、自維持建筑、生土建筑、生物建筑等,且這些類型均需要與現代化技術相結合才能得到有效實現,主要涉及到綠色建筑技術以及原生自然能源的利用技術等。另外,要想有效提升建筑設計水平,除考慮生態文明之外,還應在設計過程中融入人性化、一體化以及生態化理念,并在這些方面進行不斷完善,促進建筑設計水平的不斷提升,推動建筑行業的穩定發展。

作者:趙 振 許盼盼 單位:浙江虹圖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李睿揚,陳曉蔓,衣慶泳,等.生態文明視域下的建筑設計[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3(03).

篇4

(一)城區和各鄉鎮原則上只能各設一個生豬定點屠宰廠(場)設置生豬定點屠宰廠(場)應當符合《條例》和省政府《生豬定點屠宰廠(場)設置方案》政辦函[]82號)有關規定。經市屠管辦會同有關部門初審符合相關規定條件的方可向上級商務主管部門申報辦理定點許可審批手續。未經定點,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生豬屠宰經營活動(農村地區個人自宰自食的除外)違者,由市屠管辦依據《條例》查處。

(二)對生豬的宰前和宰后檢疫檢驗必須集中在定點屠宰廠(場)內與生豬屠宰同步進行。如實做好檢疫檢驗和無害化處理臺帳記錄。

二、強制實施肉品上市的準入規定

(一)全面清查整治和規范肉品經營攤點。

由市屠管辦牽頭,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適度集中、方便群眾、規范經營、有利監管、確保安全”要求。會同工商、公安、城管和集貿市場管理等部門對全市生豬肉品經營攤點進行一次全面的清查整治,做好生豬肉品經營攤點的規劃布局和調整工作,對生豬肉品經營實行定點管理。未經定點,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為經營者提供生豬肉品的經營場所和經營設施。禁止非定點和流動攤點經營生豬肉品。

(二)實行肉品持證經營。

必須向市屠管辦申請辦理《肉品經營規劃定點證》并在衛生部門辦理《健康證》《食品衛生許可證》畜牧部門辦理《動物防疫衛生合格證》工商部門辦理《營業執照》凡是證照不齊全的禁止從事生豬肉品的經營活動。市從事生豬肉品經營者。

(三)實施肉品流通準入管理。

1加強肉品流通和消費環節的管理。城區所有市場、超市以及飯店、賓館、集體伙食單位。必須100%來自本市城區生豬定點屠宰廠。鄉鎮生豬定點屠宰的生豬產品僅限于向本地市場供應,不得進入城區市場銷售。違者,視同私屠濫宰查處。

如實記錄肉品的進銷時間、來源、數量、流向、查驗結果、問題肉品處理等內容。臺帳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經營者必須建立并執行肉品進銷臺帳查驗制度。

2加強外埠生豬肉品管理。凡在市從事外埠肉品經營者。其經營的肉品必須是縣(市)以上定點屠宰廠(場)屠宰并附具檢疫檢驗合格證明的冷鮮(凍)肉品。并且在肉品運輸、銷售、儲存過程中不得脫離冷鏈環節,同時按每批次到市畜牧動檢部門指定的地點(即城區生豬定點屠宰廠)申報檢疫查驗。凡未經申報檢疫查驗合格的外埠冷鮮(凍)肉品,一律不得上市銷售。

三、建立生豬屠宰管理的長效監管機制。確保肉食品安全

(一)建立明確的責任機制。

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建立由市屠管辦牽頭、工商、衛生、畜牧、質監、城管、稅務、公安等相關部門協調配合的責任機制。市屠管辦負責生豬屠宰日常監管和綜合協調工作;工商部門負責市場流通環節的監管;衛生部門負責餐飲消費環節的監管;畜牧部門負責檢疫檢驗環節的監管;稅務部門負責經營稅收環節的監管;質監部門負責肉品生產加工環節的監管;城管部門負責對肉品經營攤點的監管;公安部門負責維護生豬屠宰日常監管和集中專項整治工作的正常秩序,及時處理生豬屠宰和肉食市場行政執法過程中發生的阻礙執法、暴力抗法等執法糾紛問題,確保執法人員的人身安全和執法工作順利進行。

(二)建立高效的協調機制。

緊密配合,各部門要按照各自監管職責要求。加強拉網式巡查,對違法違規經營行為,及時進行宣傳疏導,并督促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依法嚴厲查處。市屠管辦應定期會同有關部門集中開展生豬屠宰和肉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對屠宰管理執法過程中發現的突出問題,由市屠管辦及時協調有關部門召開專項工作聯席會解決。

(三)建立透明的監督機制。

大力開展生豬屠宰管理法規政策和肉食消費安全知識的宣傳活動,各部門要采取多種形式。不斷提高社會公眾對生豬定點屠宰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消費意識。并向社會公布舉報投訴電話或電子郵件,自覺接受社會公眾對生豬屠宰和肉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監督。

篇5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筑設計;設計分析

引言

在生態文明的視域下進行建筑設計,勢必能夠提高民眾的認知,同時提高建筑設計工作者對待工作的認真程度。并且,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人與自然的關系,使兩者保持和諧的關系,更能夠使建筑設計質量得到有效提升,進而為綠色建筑及可持續發展的實現奠定良機。

一、基于生態文明的建筑設計概述

生態文明作為一種文化倫理形態,其基本宗旨是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和諧共生以及全面可持續繁榮。建筑設計作為建筑工程一個重要組成,其對建筑工程施工、應用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因此,建筑工程能否與人文、社會、環境、經濟、政治等因素相適應,關鍵取決于在建筑設計過程中融入生態文明的元素,即基于生態文明的建筑設計。

就建筑工程來說,建筑物本身作為一種高能耗物質,其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動力系統、供暖空調系統、照明系統、生活辦公用品等物質的損耗,同時在建筑物施工過程中也常常伴隨著固體廢棄物垃圾、噪聲污染、廢水污染以及廢氣污染等。總的來看,建筑工程施工和應用過程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的保護、能源資源的節約等。為了保證建筑工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在建筑設計過程中融入生態文明元素,發展綠色建筑,即充分利用自然、發展自然、讓建筑與自然和諧相處。

常見的基于生態文明的建筑設計類型主要包括生土建筑、生物建筑、節能節地型建筑和自維持建筑等。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引入生態文明元素需注意以下幾方面:首先,設計前,應充分考慮建筑整體布局與周邊自然環境的協調性,特別是科學劃分出居住區域、商業區域與娛樂區喲,同時建筑周邊配備相應的景觀帶或綠化帶;其次,設計過程中,必須遵循運用自然原則、自我調節原則與舒適化原則,以適應生態文明元素的融入;此外,設計過程中,針對建筑工程周邊環境中所具有的的自然資源,諸如風能、太陽能、雨水等,將其融入建筑設計之中,有效的促進節能環保效果的實現。

二、生態文明對建筑設計工作的價值

在過去幾十年的社會建設高峰期,我國實施的是高積累、高污染、高消耗的道路,特別在建筑領域過多的資源浪費和不計其數的生態惡化導致我國自然生態退化,環境災難頻發。嚴峻的形式不得不讓建筑行業和整個社會進行全面而認真的反思,而如何平衡行業和社會發展,如何優化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成為當下必須認真對待和嚴肅回答的實際問題。建筑設計是建筑各階段的起始,對于控制污染、降低消耗,維護環境、保護生態有著直接的價值,應該將生態文明觀念引入到建筑設計的工作之中,制止因建筑行業而產生的自然污染、環境破壞和生物滅絕等問題的蔓延,通過合理規劃和科學設計構建生態與建筑、人與自然、社會與環境的新型關系,取得經濟建設、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的多重成果,踐行可持續發展的國家戰略。

三、生態文明視域下建筑設計相關技術探究

1、綠色建筑技術

綠色建筑與許多基礎理論學科存在關聯性,比如氣候變異規律、能量流動轉化規律以及建筑中能源轉換規律等基礎理論等。與傳統建筑相比,綠色建筑技術的優勢也是非常明顯的:首先,能夠充分發揮建筑的節能功能,比如其中的屋頂節能技術以及墻體節能技術等。其次,對新型材料采用技術進行充分應用,在綠色建筑技術的融入下,由磚石轉化成為了墻體材料及結構,充分提高了輕質、簡單等優勢,使建筑材料的使用量大大降低,能夠體現這些優勢的材料包括鋁合金材料、混凝土材料以及高強度玻璃等。

2、生態建筑的生物設計法

生物設計法將生態建筑看作是一個有機的系統,借鑒自然生態的運行和規律來處理建筑物、環境和人三者之間的關系,通過物質、能量、資源的循環利用,建立多重流動體系,以低能耗、高效率、低污染的方式平衡生態建筑的內外關系。生物設計法的應用主要有如下主要步驟:一是,要展開對建筑物自然環境的調查,將自然環境看作建筑物的外部條件,以此來構筑完整的系統。二是,要對建筑物和周邊的生態因子進行調查,重點收集規劃區域的氣象、地質、人文資料,對規劃區和建筑物周邊的資源信息做到全面掌握。三是,綜合進行生態因子的分析,要對調查獲得的生態因子進行歸類和劃分,以主要要素構成生態因子因素圖,通過不斷疊加和彼此交叉形成綜合圖,以供生物設計過程中使用。四是,生物設計的結果表述,應該通過計算機、設計軟件的加工使資源和要素得到適宜的處理,進而形成生物設計的最佳方案,實現生物設計的目標。

3、原聲自然能源的利用技術

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充分利用原聲自然能源的利用技術,能夠使太陽能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從而實現降溫、干燥以及采暖。如在窗戶集熱板當中對太陽能資源系統加以構建,并由相關設備組合形成,包括空氣導管、蓄熱裝置以及單元集熱板等,進而使太陽所具備的光能能夠有效地轉化成為熱能。除此之外,還可以對低熱資源進行利用,從而實現地熱供暖。

4、生土建筑設計

生土建筑設計的理念主要是利用覆土的設計方法來實現建筑工程的保溫功能,從而節省的供熱能源的消耗。利用生土建筑的設計方案可以保證建筑物能夠抵御一般的外界污染及自然侵害,例如由于其覆土的設計能夠增強防震及防風效果,同時也能夠減輕噪聲污染給人們帶來的煩惱,最關鍵的是生土建筑設計在保暖性能上能夠大大減少能源的消耗,減少了大氣排污量,進而促進了生態平衡的維護。

5、生態建筑設計的一體化

建筑設計首先應該實現人與自然的一體化,即對人、建筑和自然之間的關系進行適當地處理,它需要為人類創造一個舒適的小空間,同時又要對大的周圍環境實施很好的保護,促使有利于人類發展的資源能夠持續存在。建筑設計在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應使用對人體無害的建筑材料;有效控制危害人體的輻射、電磁波及氣體等各種污染;充分采用自然通風,對環境溫度、濕度進行適當地控制,使室內溫度、濕度能夠達到人體所需的最佳狀態;充分利用直接采光,享受太陽光對人體的自然沐浴;強調對自然景觀的享用,做到室內外空間的過渡要自然順暢,使人們盡可能多地觀賞到周圍的自然美景;注意歷史文脈的連續性,尊重地方文化的差異,繼承和發展地方傳統工藝、材料及生產技術。

6、少費多用建筑

少費多用建筑是使用較少的物質和能量創造更加出色的建筑作品。高技術建筑可以說是一種智能建筑,它的特點是利用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等高科技的發展,使固定的建筑護結構成為可以跟隨氣候自我調整的圍合結構,可以進行自由呼吸,控制建筑系統與外界生態系統、環境能量和物質的交換,增強建筑適應可持續發展變化的外部生態系統環境的能力,并達到節能的目的。

結束語

總而言之,生態文明建設已成為當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國策,作為國家建設和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建設工程項目應始終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指導進行設計、施工和應用,這就要求在建筑設計充分考慮生態文明元素,即完善和優化基于生態文明的建筑設計。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課改 師生關系 突出學生主體

案例:某校課間體育活動――快樂晨練

當歡樂的音樂響起,學生主動的從教室中走出來,蹦蹦跳跳的進入操場,并以散點的形式在操場中站立。在老師的引導下以禮為先,以動為主,同學們學習禮儀舞和健身操。當學生的準備活動結束后,他們便進入了自由的分組活動。起先,是以班為單位進行項目的分類,每周進行一次輪換。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開展后,老師又引導學生能掌握基本的活動方法,同時還在每月進行一次比賽,使小小領操臺成為“才藝能手”的健身小擂臺,使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始終處在興奮的激進中。最后,當輕松的音樂響起,學生們主動的把各種鍛煉器材歸還原位,在音樂聲中似歸家的“小鳥”,慢慢的飛回教室,在飛行中學生們柔和的展動著雙臂,并配以一定的深呼吸進行退場。

可以看出,該校的快樂晨練完全改變了以往晨練的模式,這種晨練是課改后的成果。在晨練中有著一般晨練沒有的亮點和特色。如:學習禮儀舞,韻律操和分組活動以及自主活動的形式。但是,課改后最大的不同之處還在于活動中老師與學生之間關系的改變。

一、突出學生主體

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構成完整的教學過程,但是對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一直備受爭議。雖然說長期以來一直強調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但是也不可否認現在的教育制度和模式很難做到這一點。課間體育活動有很強的實踐性,必須突出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突出學生主體,意味著把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要,意味著發揮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學生是課間體育活動的主體

學生是課間體育活動的主體,一方面是指學生是活動的直接實施者,另一方面是指發揮學生在活動中的能動性。要突出學生主體,活動的全過程都應該發揮學生主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學生作為活動主體的地位和作用。案例中的課間體育活動讓學生充分的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去活動,去體驗,去感悟;使學生在活動中強健體魄;在體驗中尋找活動的方法。它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學生的學習思維方式。讓學生走出受教者的陰影,把自我提升到一個主體者的地位。我想學,我會學,我和教師伙伴一起學成為他們的主體思維方式。

2.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要

從某種意義上說,體育活動是一種學生本位課程。從學生出發是體現學生本位課程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我們在活動實施的準備階段、開展的過程、總結與交流等環節都應該尊重學生的實際,關注他們的興趣、愛好和需要。“快樂晨練”的項目開發與定位都是從學生的鍛煉動力出發,并結合科學的健身方式。案例中的學校在學生、家長以及教師中進行項目的征集。其次,在征集到的45個比較集中的項目中再一次讓學生進行選擇。最終,對30個高度集中的項目進行評審與分類,選取了其中的27個項目。這樣一來,一方面活動項目取材于學生,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自主能力很強。另一方面,項目本身所具有的獨特性和科學性給學生的鍛煉帶來了巨大的健身價值。

二、加強教師的有效指導

從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體育課間活動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突出學生主體。表現為一方面要突出學生在體育課間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和積極性,主動性;另一方面要突出教師在課間體育活動的實施過程中的有效指導。課間體育活動,必須把握突出主體這一核心概念,處理好教師與學生的關系。

1.課間體育活動中的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一種導師與學生的關系

課改后的體育活動中,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器械,老師也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晨練項目的選擇,在每個項目中又配備兩名教師分別擔任健身輔導員和活動助手,保證每個學生能掌握基本的活動方法。這樣,教師與學生的距離近了,他們一起探索知識,在探索知識的時候老師起得是引導者和服務者的作用。這樣一來,老師能恰如其分的與學生打成一片,營造一種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愿意學,愿意主動去發現問題,愿意去尋找答案。

2.提高教師指導的有效性

我們說,現實的教育過程中,教師的指導是至關重要的一環。但是,雖然指導卻達不到有效性,這應該說是該教育者的失敗。是什么導致有效性“流產”呢?師生關系應是一個重要原因。有的老師在教育過程中“居高臨下”“盛氣凌人”,使學生對教師產生抵觸情緒,這樣即使老師的指導再得當,這時也很難在學生身上產生有效的作用。因此,處理好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一方面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和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強教師指導的有效性。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的指導需要以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要為前提。教師的有效指導是防止活動流于形式的基本保障。

三、在教學過程中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正常的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的保證,對師生雙方良好品質的形成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反思現行教育教學過程,教師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的控制者,他們總是在盡心訓導,竭力傳授,呈現出權威無邊,積極有為的態勢。而學生成了被牽著鼻子走的順從者,導致的后果必然是教學活動難以高效順利進行,學生的主體意識,主動精神更難以得到培育和發展。這種教育可以說是中國教育的失敗。說了很多現在師生關系的弊端,現在讓我們來回到最本質的東西,看看教師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角色定位,以此來反思現行教師扮演的角色。

1.教師的角色

(1)設計者。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特點,選擇教材和教具,設計教學過程。

(2)指導者。是教師按照自己的活動方案主動向學生提供一些信息。

(3)促進者。教師要通過激發學生動機,為學生提供支架,必要的輔導,支持和示范等方式來促進學生的學習。隨著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師的支持逐漸減少。

(4)組織者和管理者。教師要進行教學環境的控制和管理,組織課堂教學,處理教學過程中的偶發事件。

(5)伙伴。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友好融洽的關系,了解學生的需要、興趣、個好等,以保證做到因材施教。

(6)反思者和研究者。教師要不斷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和評價,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從上述幾點,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現行教師的角色和教師本應有的角色之間的差距。教師角色的脫離本質,是導致師生關系不融洽的核心原因。

2.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首先要做到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其次是要逐步加深師生感情;最后則要做到尊重和信任學生。尊重和信任學生是老師和學生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親密關系的基礎。

無論怎么說,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應該是一種朋友式的關系,而非控制和服從的關系。建立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朋友式的關系,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欲望,開拓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樣老師和學生就會形成密切的合作關系,才能達到共同合作完成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王維臣.教學與課程導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蔣國英.實施素質教育要突出學生主體性[J].教師之友.1999(07).

篇7

[關鍵詞] 生豬 檢疫 現狀 加強 建議

[中圖分類號] S851.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05-0199-01

肉類食品供應中,豬肉一直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在如今生豬、豬肉產品廣泛流通的情況下,豬肉制品安全衛生問題是人們廣泛關注的重點。為了預防生豬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輸入和傳出,動物衛生監督部門有責任采取包括醫學檢查、衛生檢查和必要的衛生處理等方面的綜合檢疫措施,確保人們吃上放心肉、安全肉。

一、生豬屠宰檢疫現狀

我國《動物檢疫管理辦法》自2010年3月1日起開始實施,規定出售、運輸動物產品和供屠宰、繼續飼養的動物應當提前3天申報檢疫,生豬檢疫對象主要包括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炭疽、豬丹毒、豬肺疫、豬副傷寒、豬Ⅱ型鏈球菌病、豬支原體肺炎、副豬嗜血桿菌病、絲蟲病、豬囊尾蚴病、旋毛蟲病。這一法律政策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規范了我國的豬肉市場安全情況,但目前生豬屠宰檢疫工作仍存在一些問題。

1.生豬屠宰檢疫制度的實施并不完善

生豬定點屠宰場建設在有些地區還未完善,上市豬肉制品只能以市場補檢為主,造成了肉品來源不明確、檢疫時間不固定、檢疫程序不規范、對補檢過程中發現的違規行為懲治力度不夠等問題。檢疫過程的簡單松懈加上懲罰程度的輕微,很容易使不法經營者有漏洞可鉆,導致一些未經過定點屠宰的不健康豬肉極易流入市場或直接被送到人們的餐桌上。

2.不法經營者違法行為猖獗

檢疫是豬肉流入市場必經的一關,然而有些不法經營者常存在逃檢行為,被發現后協商交費應付,應付不了的很有可能與檢疫人員發生沖突,形成暴力事件,甚至個別生豬交易市場拒不接受檢疫執法人員入市檢疫。此外,在巨大利益的誘惑面前,有些人很容易喪失到的心理。病豬、死豬是禁止出售且必須進行銷毀處理的,但是一些人常想著做無本生意,收購或撿來病豬和死豬私自屠宰后以廉價轉手或銷售,從中謀取暴利,嚴重危害豬肉市場安全及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3.生豬交易市場檢疫不規范

生豬交易市場大多是各個集市中交易者自主形成的,并沒有做統一規劃,實施集中檢疫和收費。這造成大部分生豬交易市場沒有明確的管理主體,監督檢疫工作更是難以具體進行。現行動物檢疫監督管理體制還并不完善,面對較多、較自由的生豬交易市場,有限的檢疫工作人員很難全面兼顧。

4.檢疫執法人員積極性不高

有些檢疫部門中,相關的檢疫設施配備和檢疫人員的保障機制并不健全。檢疫執法人員因缺少相關設備使有效檢疫工作難度增加,無法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流程進行檢疫工作。而且,檢疫執法難度大、人員不足、危險性高,在沒有嚴格的機制保障情況下,無法放心、放膽、放手依法執法、依法行政、依法治牧。這些不完善的設備和保障機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檢疫執法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生豬屠宰檢疫工作的實施自然就會出現阻礙,嚴重時導致豬肉安全問題出現隱患。

二、加強生豬屠宰檢疫工作的幾點建議

我國對生豬屠宰實施定點屠宰和集中檢疫。加強生豬屠宰檢疫工作,需嚴格按照檢疫規程,把握好檢疫要點,加強管理機制及相關建設進程。

1.嚴格按照生豬屠宰檢疫工作規程進行檢疫并抓住檢疫要點

《生豬屠宰檢疫規程》明確規定了生豬屠宰檢疫的適用范圍、檢疫對象、檢疫合格標準、入場(廠、點)監督查驗、檢疫申報過程、宰前檢查、同步檢疫、檢疫記錄幾方面的具體工作內容。在檢疫工作中有幾個要點需要把握:宰前檢疫,做好查證驗物、臨床健康檢查等,防止不符合屠宰標準的豬只進入屠宰加工環節;宰后檢疫,以病理解剖學知識、輔以實驗室手段對疾病作出綜合判斷,以免宰前檢疫未檢測出的危害;檢疫結果處理,依據宰前檢疫和宰后檢疫結果出具具體的綜合處理意見,合格的加蓋檢疫合格驗訖印章、出具檢疫合格證明或加施檢疫合格標識,不合格的加蓋高溫或銷毀印章并監督廠方高溫或者銷毀。

2.進一步完善生豬屠宰檢疫相關制度,規范生豬交易市場

建立完善的檢疫制度,統一規劃交易市場是豬肉安全的重要保障。各級黨政領導應提高生豬屠宰檢疫重視程度,在建立統一的生豬市場交易場所同時,加強建立檢疫責任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明確檢疫目標和檢疫內容、檢疫責任,使檢疫工作落實到實處。對于自由形成的生豬交易市場,應及時做好備案及相應管理工作,統一調配檢疫人員進行管理,規范市場交易,有效解決屠宰點多面廣的問題,制止問題豬的流入。此外,對于違法行為的懲治這一方面還需要加大力度,做到發現必嚴懲。

3.加大檢疫建設投入,提高檢疫人員工作積極性

一是加大檢疫設備的資金投入,購買先進、全面的設備以滿足檢疫工作的需要。二是加大檢疫人員保障機制建設,為檢疫人員提供充足的資金、安全等保障,使其更放心、放手去投入工作。

4.加強工作責任制度,提高執法水平

檢疫執法人員的執法水平直接決定著檢疫結果,因此提高檢疫人員的執法水平十分重要。在對檢疫人員進行培訓的同時,還應落實檢疫責任,開展相關考核工作,對違法執法現象進行責任追究和責任賠償,監督并促使檢疫人員認真、負責地進行生豬屠宰檢疫工作。

生豬的屠宰檢疫,對控制重大動物疫病的發生和流行,促進養豬業健康發展,確保人民吃上“安全肉”起到重要作用。針對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必須及時采取相應對策加強生豬屠宰檢疫工作。

參考文獻

[1]王惠霞,潘海波,谷對艷,趙國江.如何提升屠宰場生豬的檢疫質量[J].獸醫導刊,2013(1):61~62.

篇8

喀什好玩的景點排行榜

1. 喀什老城

喀什老城是新疆十大景區之一,這里的建筑呈現典型的伊斯蘭教風格,大多是生土建筑結構,走在這樣特別具有民族地域風情的街道中,感受維吾爾民俗風情,是非常難忘的。

2. 艾提尕爾清真寺

艾提尕爾清真寺位于艾提尕爾廣場西側,是新疆規模最大的清真寺,始建于明代,每天都會有很多新疆的穆斯林教徒來此禮拜,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和民族特色。

3. 香妃墓

香妃墓是新疆非常著名一處安葬伊斯蘭教圣裔的陵墓,整個建筑呈現伊斯蘭古建筑風格,特別宏偉精美,就像一座宮殿,不過據考證乾隆皇帝愛妃香妃并沒有安葬在這里。

4. 喀什大巴扎

喀什大巴扎其實是一出國際貿易市場,自古以來就是非常熱鬧繁華的集市,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這個位于喀什東北角的巴扎是最能夠感受當地民間生活風土的景點。

5. 帕米爾高原

來到帕米爾高原,你會真正感受到中國幅員遼闊和大自然的純凈壯美,不僅有眾多山地冰川景象,這里還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要道,還保留著多處古驛舍遺址人文景觀。

6. 高臺民居

篇9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筑設計;環境保護

建筑設計工作是在建筑工程開始之前進行的整體規劃,將建筑過程中和建筑完成后可能遇到的所有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提出解決辦法,具體解決辦法的表現形式是圖紙或文件。建筑設計專業人員在考慮問題時不僅要考慮如何滿足人們的現在及未來的需求,還要認識到設計會受到社會因素、經濟因素和環保因素多方面的影響。目前建筑設計必須解決的問題就是建筑需求和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問題。

1生態文明視域下的建筑設計的意義

過去人們對生態保護的意識不強,行業發展側重追求更好的滿足社會的經濟需要,而很少考慮對環境的損害,致使地球環境逐漸變差,臭氧層空洞、全球變暖、霧霾嚴重、能源緊缺、物種滅絕等各種威脅人們健康的環境問題日益嚴重,保護生態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建筑師們紛紛探索如何使人、建筑、生態的和諧發展,創作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為生態文明視域下的建筑設計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具有生態文明理念的建筑設計可以更好的節約能源、節省物質資源,保障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2生態文明視域下的建筑設計的類型

生態文明視域下建筑設計的類型主要包括:節能節地建筑、生土建筑、生物建筑、自維持建筑、新陳代謝建筑、少費多用建筑、高技術建筑等類型。具體而言,可以通過追求節約能量和資源、實現物質循環利用的方式成為節能節地建筑。大力發展太陽能等新能源,節約常規能約。采取一定的設計技巧節約建筑土地的使用,例如發展地下土地資源和空中空間資源。生土建筑是指通過覆土的方式完善建筑的熱工性能,能夠防震防風防噪聲,甚至可以防放射污染,具有明顯的優勢,該技術是清潔安全的,符合保護生態的理念。自維持建筑是指僅依靠自然的資源維持建筑運作的方式,利用太陽能、雨水、風能,而不是傳統電力、煤氣、自來水等資源的消耗。它所追求的是一種獨立的具有相對封閉性質的生態系統。新陳代謝建筑形式是指吸取傳統建筑中的優秀的建筑形式,積極采用現在建筑技術,使二者達到更好的融合,實現優勢互補。少費多用的建筑形式追求使用更少的資源建造更加優秀的建筑,適用于大規模的建筑工程。高技術建筑模式屬于智能化的建筑,在建筑過程中利用現代高新技術,建筑外層能夠根據氣候的變化調節自身的結構,使建筑系統與外界系統實現更好的能量和物質交換。

3生態文明視域下的建筑設計的技術

3.1綠色建筑技術。綠色建筑技術需要多種跨專業的專業知識,涉及氣候變化、物種變化、能量轉換等等。綠色建筑設計具有如下優勢:充分發揮了建筑的節能性,包括應用在墻體、門窗、屋頂的節能技術。另外,綠色建筑技術對新型材料的利用比較重視,傳統模式使用磚塊、石頭作為墻體,而綠色建筑技術傾向于使用更輕便的墻體材料,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建筑的重量,還能一定程度上增加建筑的內部空間。

3.2利用原生自然能源。太陽能清潔且無損,是理想的新能源,將太陽能更大程度的應用在建筑上是節能環保的有效方式,可以使用太陽能進行建筑取暖、發電等功能。此外,豐富的地熱資源也是發展生態潛能的優質能源,供暖系統充分的利用地熱可明顯改善霧霾等惡劣空氣狀況。3.3舊建筑再利用。再利用是將舊建筑中可利用的物品進行再利用,節約資源,減少浪費,進而減少可能的污染。同時可以明顯降低所需建設成本,在人力資源和物品消耗上都起到了極大的節約效果。

4如何進行生態文明視域下的建筑設計

4.1人性化的建筑設計。建筑的存在是因為它被人類社會活動所需要,所以建筑設計所要掌握的核心內容是以人為本。現代居民大多追求個性化的空間體驗,如何能在保證規整條件下突出個性化的設計是對建筑設計師水平的重大考驗,不論設計中需要考慮多少因素,人性的需求絕對不能忽略。在更好的為人類服務的前提下,可以同時追求滿足使用功能多樣化、經濟效益最大化、舒適與美觀兼備、良好的環境氛圍、融合特色的當地文化等因素。

4.2生態化的建筑設計。生態化的建筑設計是指將建筑與周圍生態環境融為一體,將建筑的輸入和輸出考慮到生態系統整個大環境中,形成資源與能源的良性流動與循環。建筑設計師進行建筑設計時要掌握當地的地貌、地形、氣候、環境、經濟水平等要素。

4.3一體化的建筑設計。一體化的建筑設計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人與自然以及建筑的一體化,要求人們在構建舒適自我空間的同時,兼顧對周圍生態系統的保護。另一方面,是建筑的現在與未來的一體化。要求建筑能夠長時間的為人們服務、滿足人們的需要。兩方面一體化都要求建筑選材要健康環保,自然地通風及采光良好,室內溫濕度適宜居住,同時設計上要注意文化的傳承和當地傳統的展現。

5結論

人類居住環境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居民對建筑的系統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對建筑設計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如何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經濟發展、滿足人們的需求、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使建筑、居民、自然三者和諧的融為一體是建筑設計師要追求的高級目標。建筑在自然中建立,最后也應回歸自然,從而保證生態系統的穩定。目前建筑設計師業已創建出多種形式的建筑類型和建筑技術供后來的設計從業人員進行參考,為了促進環境改善,向更生態的方向發展,真正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必須改變過去建筑不顧環境影響的落后方式,積極借鑒優秀的生態建筑方式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改良,構建人與環境和諧相處的生態體系。

參考文獻

[1]夏謙.探討生態文明視域下的建筑設計[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1):83.

[2]曹艷霞.分析生態文明視域下的建筑設計[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6):124.

篇10

古人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可是,我卻覺得漳州人杰地靈,并不比“蘇杭”遜色。在閩南西北部的漳州南靖山區,有一群群形狀各異的建筑“怪物”,人們從飛機上俯瞰,這些奇特的建筑物像地下冒出來的巨大蘑菇,又似天上掉下的飛碟。這就是被國外專家譽為“世界第一流生土建筑”、“世上獨一無二神話般的山區建筑”的南靖客家土樓群。

南靖縣境內有近千座土樓。它們遍布于南坑、書洋、梅林、奎洋等鄉鎮。僅素有“土樓之鄉”之稱的書洋鎮境內,就有370多座土樓呢。

土樓群依山而建,錯落有致,造型奇特,其中書洋鎮曲江村的和坑土樓群尤為美妙絕倫,曾被日本《建筑雜志》記者拍攝,用作該刊的封面哩!

田螺坑的五座土樓,既像奧林匹克旗幟上的五個圓環,又像一朵大梅花綻放在大地上,其布局真是巧奪天工啊!難怪中外建筑專家說:“這是世界上最美的土樓群”,“沒看到田螺坑土樓,不算真正看到客家土樓”。

從外面看土樓,其形狀有方形、扇形、曲尺形等不同形狀,然而,它們的內部結構卻大致相同。土樓中間是開闊的天井,一樓是廚房,二樓是貯藏室,三樓以上才是住房。

土樓建筑是客家人建造的,1000多年前,客家人的祖先從黃河流域遷移到南方的偏僻山區,為了預防野獸、盜匪及當地人的侵攏,他們建筑了這種可集中居住,易于防守的城堡式土樓。

近年來,已有數以萬計的中外專家和游客慕名前來考察、觀光。他們無不稱贊客家土樓是“中國古建筑的奇葩”,“世界建筑的瑰寶”。而我,與此同時,也被家鄉有這樣的土樓群深深地陶醉了。

美啊!漳州土樓,您是漳州人民勤勞智慧的象征,也是漳州人民的驕傲,我們為有您而深感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