鉗形電流表范文

時間:2023-03-21 05:05: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鉗形電流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鉗形電流表

篇1

2、被測電流所通過的導線可以不必切斷就可穿過鐵心張開的缺口,當放開扳手后鐵心閉合;

3、穿過鐵心的被測電路導線就成為電流互感器的一次線圈,其中通過電流便在二次線圈中感應出電流,從而使二次線圈相連接的電流表便有指示,測出被測線路的電流;

4、鉗形表可以通過轉換開關的撥檔,改換不同的量程,但撥檔時不允許帶電進行操作;

篇2

2、把檔位擺放在交流電流最大的檔位位置上;

3、把鉗型萬用表卡鉗口打開分別讓電源電線穿過;

4、讀取數字,如果數字太小,可以把電流檔位降低一檔;

篇3

【關鍵詞】 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 淺表性膀胱腫瘤; 臨床療效; 復發率

中圖分類號 R699.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20-0130-02

doi:10.14033/ki.cfmr.2016.20.071

近年來,膀胱腫瘤的患病率不斷上升,且主要的高發人群為中老年男性患者,對于該疾病的患病機制還不十分明確,普遍認為和長期吸煙、長期接觸芳香類物質及尿液中毒素長期刺激等相關,主要的臨床癥狀以肉眼血尿為主,同時患者還具有尿潴留、小便淋漓不盡的感覺,甚至具有尿路感染癥狀等[1-2]。臨床上如果治療不及時,對于患者的健康及生存質量造成嚴重危害,而臨床治療主要是外科手術,可保留患者膀胱,術后輔以膀胱灌注化療,一般可取得較好的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但是患者術后復發的概率也比較高,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臨床療效顯著,簡單易行[3],為探析其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的臨床療效,本文將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2例淺表性膀胱腫瘤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2例淺表性膀胱腫瘤患者,作為研究組,其中男38例,女14例,年齡35~70歲,平均(53.2±4.3)歲,多發性腫瘤15例,單發腫瘤37例,腫瘤大小0.8~2.5 cm,平均(1.2±0.3)cm,移行上皮細胞癌42例,移行狀瘤10例,腫瘤分級:Ⅰ級17例,Ⅱ級35例,Ⅲ級0例;選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2例淺表性膀胱腫瘤患者,作為對照組,采取傳統開放式手術,其中男37例,女15例,年齡36~70歲,平均(54.2±4.4)歲,多發性腫瘤14例,單發腫瘤38例,腫瘤大小0.8~2.5 cm,平均(1.2±0.3)cm,移行上皮細胞癌43例,移行狀瘤9例,腫瘤分級:Ⅰ級16例,Ⅱ級36例,Ⅲ級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1.2.1 研究組 本組52例患者均給予常規的術前檢查及術前準備,均采取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治療,儀器:電切鏡購于德國,參數設定:電切功率170 W,電凝功率為70 W,采取生理鹽水清洗儀器,52例患者均給予截石位,采取硬膜外麻醉,在手術過程中采取膀胱鏡對患者腫瘤浸潤的情況、腫瘤大小、數量及腫瘤位置及帶蒂情況等進行密切觀察,以免術中發生腫瘤被遺漏的情況,待確定后,進行手術操作。術中,首先從腫瘤最底部1 cm的部位正常黏膜處開始切除,并自淺至深進行切除,直至較深的肌層,先切除比較小的且具有蒂的腫瘤,再進行瘤體比較大的腫瘤切除,最后將瘤體及殘碎組織從膀胱內吸出,并進行膀胱沖洗。手術完成后,患者留置尿管,選擇三腔氣囊導尿管。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的尿液顏色及患者尿量,根據結果決定患者是否需要進行膀胱沖洗和拔管。術后1周,給予患者行膀胱腔內灌注化療,采取1000 mg的吉西他濱加入40 ml的氯化鈉溶液中進行膀胱灌注,保留時間為60 min,之后每周進行一次,連續使用8次后改為每個月1次,連續10次,術后定期進行復查膀胱鏡,每3個月一次。

1.2.2 對照組 行常規開放性手術。給予患者全身麻醉后取臥位截石位,切口在下腹部的正中直至腹腔,對患者盆腔兩側的淋巴結進行清掃;之后又使用電切刀將患者所有的腫瘤及周圍組織(2~3 cm)切除,再進行沖洗,最后關腹。

1.3 觀察指標

觀察本組患者手術需要的時間、術中總出血量、留置尿管時間等,并對本組患者進行8~12個月的隨訪,記錄本組患者復況。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9.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研究組手術時間(35.2±3.2)min、術中出血量(45.2±4.2)ml、術后導尿管置管時間(5.4±2.1)d及恢復時間(7.5±3.2)d,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術后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

研究組復發6例,復發率為11.54%(6/52),其中5例患者再次進行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治療,治愈,1例患者放棄治療。對照組復發10例,復發率為19.2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3.492,P

3 討論

膀胱腫瘤是比較常見的腫瘤之一,根據該疾病的浸潤程度臨床上可分為淺表性膀胱腫瘤和浸潤性膀胱腫瘤,前者占膀胱腫瘤的80%左右[4-5]。

臨床上對于淺表性膀胱腫瘤的治療主要是以外科手術為主,有常規開放性手術、膀胱部分切除術及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開放性手術切口大,術后患者發生并發癥的概率比較高,且恢復時間長,患者不予接受[6]。相對比前兩者,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的療效確切,操作簡單且對患者創傷小,患者恢復快,可以反復進行治療,是目前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的首選手術方式,不過該術式對于操作者的要求比較高,如果操作不當,十分容易發生閉孔神經反射、穿孔等嚴重并發癥,對手術效果及患者預后造成影響[7]。在進行電切之前,通過膀胱鏡對患者的腫瘤情況(腫瘤大小、數量、浸潤程度等)進行仔細觀察,確定腫瘤和輸尿管的關系,進而確定切除的范圍,從而進行有序的切除,術中做好止血工作,保持術野清晰,同時術中可使用蒸餾水機械能灌注,這便可有效預防殺死脫落的癌細胞,減少種植的可能。在操作中采取電凝法能夠有效避免發生同側閉孔神經反射引起的膀胱穿孔情況,同時對于多發性腫瘤患者來講,腫瘤切除自小至大緩慢進行能夠有效避免大的腫瘤切除后由于出血對小的腫瘤造成的影響,在進行小的腫瘤切除時,由于在基底處比較容易被暴露,因此在操作中可以直接采取電切襻放于腫瘤基底處進行切除,對于較大腫瘤可從一側進行蠶食樣逐刀進行切除,避免術野不清晰造成失誤。因此,對于多發性腫瘤患者,操作者應堅持“自小至大、自易至難”的原則進行[8]。

研究組患者的腫瘤切除比較徹底,直至深肌層,結果顯示,手術時間平均(35.2±3.2)min,術中出血量平均(45.2±4.2)ml,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明顯;此結果說明,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療效確切,操作簡單,這與甘偉勝等[9]的研究結果一致。在并發癥中,本組患者術中均未出現膀胱穿孔情況,術后未出現電切綜合征、繼發性出血、尿道狹窄等較為嚴重的并發癥;說明,該手術方式安全性好,同時也要求操作者熟練掌握手術技巧。患者術后導尿管置管時間(5.4±2.1)d;復發6例,復發率為11.54%(6/52),其中5例患者再次進行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治療,治愈,1例患者放棄治療。此結果說明,該手術方式對患者的創傷小,恢復快,同時也可以重復進行治療,是一種比較可靠的安全方案。

綜上所述,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的臨床效果顯著,簡單易行,對患者創傷小,安全性高,能夠重復治療,值得臨床大力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趙紅巖.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63例臨床分析[J].醫藥論壇雜志,2013,12(3):109-110.

[2]喬羽.經尿道電切術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 42 例療效觀察[J].中華全科醫學,2013,12(9):1411-1412.

[3]史沁兵.35例淺表性膀胱腫瘤經尿道電切術療效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3,10(3):102-103.

[4]左玉良,王朝明.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中閉孔神經反射的防治[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1,25(9):923-924.

[5]李雙輝,張志宏,徐勇,等.根治性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加化療治療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療效分析[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2,33(3):215-218.

[6]范志強,劉久敏,單熾昌.經尿道電切術治療膀胱腫瘤臨床療效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8):103.

[7]郭世華.膀胱腫瘤膀胱部分切除與經尿道單純電切的比較[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9):151-152.

篇4

【關鍵詞】功率法;測試;效率

離心泵在石油礦場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所以無論輸油、輸水以及輸送化學藥劑,絕大部分使用的動力設備都是離心泵。所以測定離心泵的效率,可以使學生了解什么是離心泵的效率,并掌握用功率法(流量法)測試離心泵效率的方法。通過技能操作的訓練,使學生達到的能力目標是了解用功率法(流量法)測試離心泵效率安全注意事項,了解用功率法(流量法)測試離心泵效率使用規范,了解用功率法(流量法)測試離心泵效率在集輸中的作用。

通過測定離心泵的效率操作練習,可以使學生形成用功率法(流量法)測試離心泵效率技能之長,激發學生的技能練習激情,為將來的學習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1 離心泵的效率

由于離心泵內有各種能量損失,任何泵不可能把動力機輸入的軸功率完全地傳遞給液體,成為有效功率。泵的有效功率與軸功率之比稱為泵的效率。離心泵的能量損失分為機械損失、容積損失和水力損失三大部分。離心泵的總效率是考慮到容積損失、機械損失和水力損失后的效率,是容積效率、機械效率和水力效率三者的乘積。泵組的效率為泵效率和電機效率的乘積。

在離心泵能量轉換能量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有各種能量損失。要提高泵的效率,做到合理地選擇和使用離心泵,必須研究泵內各種能量損失。造成離心泵組效率低的因素主要有:泵本身效率是最根本的影響因素。同樣工作條件下的泵,效率可能相差15%以上。離心泵的運行工況低于泵的額定工況,泵效就低,耗能相應地高。電機效率在運用中基本保持不變。因此選擇一臺高效率電機是致關重要的。機械效率的影響主要與設計及制造質量有關。泵選定后,后期管理的影響比較小。水力損失包括水力摩擦阻力損失和局部阻力損失。泵運行一定時間后,不可避免地造成葉輪及導葉等部件的表面磨損,水力損失就會增大,水力效率將降低。

泵的容積損失又稱泄漏損失,包括葉輪密封環、級間、軸向力平衡機構三種泄漏損失。容積效率的高低不僅與設計制造有關,更與后期的管理有關。泵連續運行一定時間后,由于各部件之間摩擦,間隙增大,容積效率也將降低。由于過濾缸堵塞、管線進氣等原因造成離心泵抽空及空轉,也可以使泵效降低。泵啟動前,員工不注重離心泵啟動前的準備工作,暖泵、盤泵、灌注泵等基本操作規程執行不徹底,經常造成泵的氣蝕現象,引起泵的噪聲大、振動大、泵效也會降低。所以,在實際工作中,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泵效,保證油氣集輸工作的順利進行。

2 用功率法測定離心泵效率的操作

需要準備的工具、用具及材料:150mm標準壓力表一塊、150mm標準真空壓力表一塊、鉗形電流表一塊、萬用表一塊、秒表一只、250mm活動扳手一把、17mm固定扳手一把、250mm螺絲刀一把,10m密封膠帶一卷、棉紗若干,B5記錄紙4張、記錄筆一支,計算器一個。穿戴好勞保用品,準備去離心泵機組現場進行操作練習。

用功率法(流量法)測試離心泵效率操作步驟:

2.1 選擇和檢查測量儀器

根據測量要求選擇合適量程的萬用表、鉗形電流表、標準壓力表和標準真空表,檢查其是否在檢定周期內,運行靈敏可靠。

2.2 將泵的進出口壓力表更換成相應量程的標準壓力表,可以準確地讀取壓力數據。

2.3 調整泵運行狀態

用泵的出口閥門調整好泵的運行狀態,使泵的工況達到泵的銘牌規定的額定揚程狀態,錄取數據資料。

2.4 檢測泵的性能參數

在機泵運行平穩,電流、電壓、壓力、流量等參數穩定的情況下,同時錄取泵的進出口壓力、流量、電流、等參數,為計算泵效打基礎。

2.5 根據測量數據和查看數據,用公式計算泵的效率

N有=■

N軸=■

η泵=■×100%

Δp=p出口-p進口

式中:Δp――泵進出口壓差,Pa;

Q――泵的流量,m3/s;

U――機泵運行時測定的電壓,V;

I――機泵運行時測定的電流,A;

cos?準――功率因數(給定或由廠家提供的N軸―cos?準曲線查出)

η電機――電動機效率(給定或查電動機效率表)

N有――泵的有效功率,kW;

N軸――泵的軸功率,kW;

η泵――泵的效率,%

2.6 測算離心泵效率的計算過程

需要準備的材料是1張技能考試卷,1支中性筆,1個計算器。需要做的計算過程是計算有效功率;計算軸功率;計算離心泵效率;計算平均值。該項目為技能筆試,根據評分標準,以卷面內容進行評分。本項目主要測量考生對測算離心泵效率掌握的熟練程度。

考核時限準備時間為1分鐘,不計入考核時間。正式筆試時間是20分鐘。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到時停止答卷。經過正規訓練的學生都能在規定的時間完成測算操作。

計算有效功率:N有=ΔP×Q/1000

計算軸功率:N軸=1.732UIcos?準η電

計算離心泵效率:η=N有/N軸×100%

計算平均值:效率取兩次測量的平均值η=(η1+η2)÷2

3 測定離心泵效率操作的技術要求

3.1 用萬用表測量電壓時,測量過程中不可以轉動開關,以免轉換開關產生電弧,而損壞開關和表頭。損壞設備就會取消操作,表明該項操作是不合格的。需要學生在平時訓練的時候注意細節,細節決定成敗。

3.2 萬用表使用完畢后,開關要旋至空擋或交流電壓的最大檔。為下次使用提供保障,并不損壞儀表。

3.3 鉗形電流表測量電流前,應先將指針調零,估測被測電流數值,選擇合適的檔位,本著先高檔位向低檔位逐次調檔位的方法,調至合適檔位測量,以免燒毀電流表。這個操作有一些技巧在內,要憑借經驗,去選取合適的擋位和量程,否則影響測量效果。

3.4 測試壓力時,要求標準壓力表和真空壓力表的精度不低于0.2級,才能使測量誤差符合要求,讀數才算準確,兩塊壓力表分別安裝于泵的出口與進口的法蘭處,控制閘門應全開。

4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項

4.1 使用萬用表和鉗形電流表時,應戴絕緣手套并站在絕緣墊上,讀數時要注意安全,切勿觸及其他帶電部分。

4.2 用萬用表測量電壓時,手指不要觸及表筆的金屬部分和被測導線。

4.3 鉗形表測量電流時,若被測導線為裸導線,必須將鄰近的各相裸導線用絕緣板隔開,以免張口時發生短路。

4.4 在高壓區開關泵進出口閥門時,要側身,避免絲杠飛出傷人。

學生實際操作訓練的時候,教師要近距離糾正并指導錯誤,然后進行鏈接式技能訓練。使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會正確使用功率法(流量法)測試離心泵效率。并調節離心泵的性能參數,使之在理想工況下工作,發揮離心泵的效能,提高離心泵的工作效率。完成油田生產崗位的工作,達到技師學院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電流測試法;鉗形電流表;工作電流;接地電阻;電纜故障測試儀

Abstract: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traditional sense of insulation resistance testing method and end voltage method in the street lamp cable faults detection abuse and limitations point, the current test method innovation, and work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able faults tester, obviousl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fault point search and speed, but also reduce the detection risk.

Keywords: current test method; Clamp ampere ammeter; Current work; Grounding resistance; Cable fault tester

中圖分類號: TM24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近幾年來,大多城鎮實行城市亮化工程,路燈施工項目增多,同時運行維護工程量相應加大,如何簡單、快捷、準確的檢測路燈電纜故障點位置,這是所有路燈施工管理總站十分關心的問題。路燈工程施工維護是保證城市交通安全的關鍵。一個簡單的問題,由于重復的工程量大、程序繁瑣、耗時費力,方法不當又存在安全隱患。

由于路燈回路是長距離持續負荷回路,在出現故障時,會有很多種表現形式。隨著科技的發展,從早期的絕緣電阻測試法和末端電壓法一直到現在采用的電流法來判斷某相鄰桿間的電纜故障,并最終可以用電纜故障測試儀精確到某一點進行定位修復。

每種測量手段都有局限性,如何優選方法是代表檢測手段高低的尺度。通過在施工中實踐研究,對適用的方法歸納總結,創新電流測試法并靈活應用,大大提高故障點查找的效率及速度、削減了測量過程的風險,為路燈工程交工及保修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一. 路燈電纜故障表現形式及現狀概述

電纜故障分為短路和斷路兩種基本形式,在路燈電纜故障中短路一般是單相對地短路,斷路的情況比較好處理,這里暫不做論述。

造成短路的原因很多,總體來說有:燈頭接地;燈線對燈桿接地;燈線或電纜某一線芯在路燈桿底座和基礎中間造成的電纜短路;由于電纜頭兩側長短不一在燈桿里有應力作用,頂在燈桿內壁,絕緣層破壞發生短路現象;外力造成電纜的損傷對大地短路等。

表現出的癥狀是:工作電流大、末端電壓低、開關跳閘。

市面上通用的電纜故障測試儀需要斷開電纜首尾兩端,在首端加入高壓脈沖電流用聲音放大器在這個路徑上靠電火花的聲音去需找故障點。但這種方法不適合路燈回路,因為整個路燈回路在施工中每個燈桿斷開后重新用接線端子連接后纏繞絕緣,幾乎每個路燈桿內的接線端子下端的縫隙都不會完全絕緣,造成整個回路泄漏點多,無法正常檢測。還有一種通用于路燈電纜故障檢測范圍內的儀器:DTR-3051型路燈電纜故障測試儀,但這臺儀器的缺點是必須精確在2-3空桿間才能相對精確查找故障點。有其他電源或信號干擾的路段只能在一個間隔內能較精確查找。

所以現階段,用常用工具查找故障點發生地段的工作依舊非常重要。

二. 傳統檢測方法弊端及局限性分析

傳統的處理方法有兩種形式:絕緣電阻測試法、末端電壓法。

(1)絕緣電阻測試法:用優選法,將電纜在中間處的路燈桿內斷開,兩側搖測電纜接地電阻,確定故障大體段落后逐級縮小范圍。弊端為:為了保證接地電阻的搖測,必須把所有路燈的燈桿內開關全部關掉,否則無法測量。而且優選法的幾率非常平均。比如一個回路長1.5km,帶42基路燈,那么找到故障段的頻率為5次,最后電纜頭必須重新恢復原樣。由于拆、裝的工作量大,這種方法尤其在冬季實現起難度很大。燈線及燈頭接地問題不能一并排查,非常耗費時間和精力。

(2)末端電壓法:由于線路長加之短路點接地性能不好,單相接地體現出電流大而不跳閘這個事實已經被普遍被接受,使用末端電壓法能夠很好地解釋短路點的方向。做法是通過優選法在相應路燈桿將電纜開斷,從箱變送電測量開斷點電壓,如果電壓在允許降低范圍內恢復電纜頭繼續向后檢測(一般在215v以上)。但需重復停、送電,并需要首段、末端兩個人很好地配合,危險系數較高,也同樣需要大量的拆、裝工作量。如果短路電流過大,導致開關跳閘則無法采用。

這兩種方法共同的局限性是遇到有的回路燈桿內預留電纜頭短,致使電纜頭無法正常開斷,必須選擇拔桿才能測量,而拔桿需要動用機械設備輔助才能完成。

三. 電流測試法的基本原理

經反復試驗總結出了電流測試法(見圖1),這種方法比較直觀有效。做法是在首段拆掉其它沒有短路的兩相電纜頭,使用鉗形電流表在燈桿內檢測線路上短路相電纜的電流,使用優選法逐步指向短路段,尋找電纜中突然下降或零電流一級桿,這級桿與前一級桿間即為短路點發生段。

圖1 電流測試法原理圖

接地電阻可以計算得出:R=(U1-U2)/(a1-b1)。當a1>b1,b1≥0時,n至n+1間必存在短路點。這種方法不需要對電纜頭開斷,大大減少了沒必要的拆、裝工程量,對燈頭、燈線短路點的測量直接涵蓋,不需要單獨查找。

四. 電流測試法的應用

基本方法有許多局限性,針對開關跳閘和燈桿內電纜頭短無法測量電流等情況又通過反復試驗,衍生出以下兩種變化:

(1)短路點接地良好,短路電流過大,導致開關和電纜無法承受,不能持續送電這種情況經常出現。為了能夠檢測到有效的電流,在電纜首端串入可變電阻起到降壓限流的作用就可以繼續用電流追蹤故障點(見圖2)。

圖2電流軌跡法變化1

檢測電流可以計算得出:a2=(U1-U2)/(RP+R)+b2。利用對RP阻值的適當控制可以把電流限制到10A左右,在可變電阻器出線側即測量側電壓可以計算得出:U3=(U1R+U2RP)/(R+RP)。這個電壓值經常只達到幾伏或十幾伏,大大降低了測量者的風險系數。

(2)個別燈桿內電纜頭短,鉗形電流表無法測量時可以選擇挖土找到電纜后用表直接測量整根電纜的電流,因為這時整根電纜只有短路相有電流,電流表不會受到矢量干擾,完全可以感應到電流的存在,雖然受鋼鎧屏蔽的干擾數值不十分準確,但靠這個電流的軌跡也足夠找到短路點;電纜被鋪在混凝土及道板下方時為減少破壞面積還可以通過測量燈桿的接地母線電流初步排除電纜頭或燈桿、燈線接地情況(見圖3)。

圖3 電流軌跡法變化2

五. 效果分析

通過近幾年施工現場的施工實踐,總結電流測試法有以下優點:

(1)測試故障點的時間從一天以至于幾天的時間減少為約一個小時的時間。

(2)機械的使用上基本降低為零。

(3)通過降壓限流把測量環境電壓降至安全電壓,有效地降低了檢測風險。

結論

篇6

[關鍵詞]電動機定子繞組 短路故障 修理

中圖分類號:TM921.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21-0149-01

定子繞組是電動機的重要組成,煤礦井下用的電動機因潮濕、異物碰傷、頻繁啟動、過載與堵轉時機械力及電磁力的沖擊,均會使定子繞組絕緣受損,以至出現故障。

1、繞組短路的原因

造成繞組短路的原因通常是電動機電流過大,電源電壓偏高或波動太大,機械損傷,絕緣老化,使用或維修中碰傷絕緣等。繞組短路使各相繞組串聯匝數不等,磁場分布不均,造成電機運動時振動加劇、噪音增大、溫度偏高甚至燒毀。

2、繞組短路的類型

繞組短路有三種類型:匝間短路-----同一線圈內匝與匝之間短路;極相組短路-----極相組引線間短路;相間短路------異相繞組間發生短路。

3、繞組短路故障的檢查方法

(1)、外觀檢查法 短路較嚴重時,在故障點有明顯的過高熱痕跡,這里絕緣漆焦脆變色,甚至能聞出焦糊味。如果故障點不明顯,可使用電機通電,運行20分鐘左右迅速拆下定子,用手探測,凡是發生短路的部分,溫度比其他部位都高。

(2)、電流平衡法 使電機空載運轉,用鉗形電流表或其他交流電流表測三相繞組中的電流,在三相電源和繞組都對稱時,三相空載電流是平衡的。若測得某相繞組電流大,再將三相電源相序交換后重測,如該相繞組電流仍大,則證明該相有短路存在。

(3)、直流電阻法 利用電橋或萬用表低阻擋,將電動機接線盒中三相繞組的接頭連片拆去,分別檢測各相繞組的冷態直流電阻。直流電阻小的一相有短路存在。若要具體判斷是哪個極相組或線圈有短路,可在電橋引線或萬用表上連上尖針,先后分別刺進極相組(或線圈頭尾接頭處)進行測量,凡電阻明顯小的極相組(或線圈)多有短路存在。

用直接電阻法檢查繞組的相間短路時,使用兆歐表更為方便,檢查時仍然先拆去電動機接線盒中的接線片,然后將兆歐表L、E接線樁上的兩根輸出線分別接待測的兩相繞組端頭,按120r/min的轉速搖動手柄,指針穩定的位置,即指出被測兩相繞組的絕緣電阻值。若該電阻值明顯小于正常值或者為零,則有相間絕緣不良或短路存在。

(4)、電壓降法 對有短路故障的相繞組通以低壓交流電或直流電,將萬用表置于相應交流電檔,或直流電壓檔,兩表筆連上針尖,分別刺得每個線圈首位連線中測各線圈兩端電壓降。若測得某線圈電壓降小,則該線圈內有短路存在。

(5)、短路偵察器法 將已接通交流電源并串有電流表的短路偵察器放在定子鐵芯槽口并沿定子內圓逐槽移動,在短路偵察器經過無障礙線圈時,相當于副邊開路,電流表示數很小。當它經過短路繞組時,這個短路繞組相當于變壓器副邊繞組被短路接通,此時電流表的讀數比短路偵察器放在其他槽口時要大。若不用電流表,也可用廢棄鋼鋸條放在距短路偵察器中心所對槽口一個節距的另一個槽口上,并與短路偵查器沿著定子內圓保持等距離移動,移到有短路繞組的槽口時,廢鋼鋸條立即產生振動,發出響亮噪聲。鋼鋸條發生振動的槽口和短路偵察器跨接的槽,就是短路線圈的兩個有效邊所在的槽。用短路偵察器檢查繞組多路并聯的電動機時,應把各并聯支路拆開,若是形接法,也應該拆開,使繞組內不存在環形通路,才能用短路偵察器確定故障線圈。

4、繞組短路故障的修理

繞組短路的修理,可按照下列幾種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

(1)、匝間短路 匝間短路時,電流很大。在短路的電磁線上,通常有發過高熱的痕跡,如絕緣漆變色、燒焦乃至剝落。若該線圈損壞不嚴重,可先對其加熱,使絕緣物軟化,用劃線板撬起壞導線,墊入好的絕緣材料,并趁熱澆上絕緣漆,烘干即可。若少數導線絕緣損壞嚴重,在加熱使絕緣軟化后,剪斷壞導線端部,把它抽出鐵芯槽,再用穿繞法換上同規格新導線,并處理好接頭。若電動機急需使用,時間上不允許對其徹底修理,可采用跳接法。跳接時,把短路線圈的一端割開,并用絕緣材料包好端頭,再把線圈首、尾短接即可。采用這種應急措施時注意適當減輕負荷,待條件允許后,再進行徹底修理。

(2)、線圈間短路 這類短路往往是由于線圈間過橋處理不當,迭繞組嵌法不妥,端部整形時敲擊過猛等原因造成的。其短路點往往在端部,可采取墊絕緣紙再澆漆予以修復。

(3)、極相組間短路 主要是由于極相組間的連接線上絕緣套管過短、破裂或被導線接頭毛刺刺穿,形成短路。在同心式繞組中發生較多。這時可以給繞組加熱,軟化絕緣,再重新處理套管或在短路部位墊上絕緣紙,再扎線綁牢。

(4)、相間短路 多由于各相引出線套管處理不當或繞組兩個端部相間絕緣紙破裂或未嵌到槽口造成。這時只需要處理好引線絕緣或相間絕緣,故障即可排除。

了解并掌握繞組短路故障的檢查方法和處理工藝,是維修電機的基本技能,每一名電機修理者都必須牢牢掌握并熟練應用,對于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為企業實現安全生產創造更多的財富。

篇7

[關鍵詞] 黏膜下藥物注射;膀胱腫瘤

[中圖分類號] R737[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1(a)-064-01

我院在2001年3月~2005年3月將36例淺表膀胱腫瘤患者分成兩組,一組16例,未注射抗癌藥物,只行經尿道腫瘤電切術。二組20例,經尿道黏膜下注射抗癌藥物,并行電切術,將兩組療效進行對比分析,現將觀察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文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齡35~75歲,平均49.5歲,病程3周~1年,均以無痛性、間歇性血尿伴不規則血塊來院就診,經B超 、CT及膀胱鏡檢查確診,腫瘤單發25例,多發11例,瘤體直徑最小1 cm,最大3 cm,位于膀胱三角區10例,膀胱后壁16例,膀胱側壁10例,術前均經病理活檢證實為移行細胞癌,其中T1期15例,T2期20例,T3期1例。

1.2 治療方法

本組患者均取結石位,在心電監護下采用硬脊膜外腔麻醉,腫瘤位于膀胱側壁者加同側閉孔神經阻滯麻醉,采用德國歐林巴斯電切鏡,黏膜下注射針由張家港市沙工醫用電器廠提供,為不銹鋼制品。經膀胱鏡插入膀胱內注射針,抽取5 ml藥物(生理鹽水40 ml加絲裂霉素C 20 mg或10-羥基喜樹堿40 mg),注射于腫瘤基底部的膀胱黏膜下,應用歐林巴斯電切刀在電視系統監視下進行操作。對較小的腫瘤可一次切除瘤體,然后對基底部及其周圍1.0 cm的膀胱黏膜做電切(至淺肌層)并電凝止血;對較大腫瘤由于焦痂覆蓋,無法判斷腫瘤基底部電切情況,可用異物鉗摘除焦痂觀察,如有殘留可繼續電切及電凝。為預防黏膜下殘留腫瘤細胞,治療完成后再取上述藥物20 ml,經注射針于膀胱黏膜下進行多點注射。此后2周仍定期行絲裂霉素C或10-HCPT膀胱灌注治療,每次治療前復查血常規及尿常規。

2 結果

電切后可見瘤體形成焦痂并脫落,基底及其周圍呈蒼白色凹陷,黏膜下注藥可見膀胱黏膜明顯水腫。黏膜下注射藥物行電切手術20例的患者,獲得6~54個月隨訪,分3個月做一次膀胱鏡檢查,復發3例,復發率15%。黏膜下未注射藥物,單純只行電切手術的16例患者,獲得6~54個月隨訪,復發5例,復發率為31.2%,以上病例術后均有輕度尿路刺激癥狀,但對癥治療2~3 d癥狀消失,無膀胱穿孔及大出血等并發癥,亦無膀胱攣縮等情況發生。

3 討論

多數學者認為尿內致癌物質長期刺激是膀胱腫瘤發病的主要原因,膀胱癌術后復發原因除手術切除的深度和廣度不夠外,主要原因是術中不典型增生活躍的移行上皮細胞,肉眼不易發現,使癌旁的腫瘤細胞殘留,手術后而癌變,此外癌細胞常可浸潤到黏膜下及肌層淋巴管和毛細血管內,腫瘤細胞可隨之發展成新生腫瘤,通過兩組對比,作者認為經尿道黏膜下注射抗癌藥物加電切膀胱淺表腫瘤的療效要比單純只行電切效果好。

它具有以下優點:①腫瘤基底注射抗癌藥物,讓瘤體隆起,使電切刀更容易接觸病灶,治療更徹底,無膀胱穿孔之并發癥。②黏膜下注射抗癌藥物,可以殺傷肉眼不易發現的原位癌和增生活躍逐漸癌變的細胞,注射后可引起黏膜上皮變性甚至壞死脫落,腫瘤細胞隨之脫落,同時也有利于殺傷黏膜下淋巴管和毛細血管內的癌細胞。③藥物直接注入黏膜下,自尿道排泄少,藥物作用時間長。④操作簡便,使用安全,患者痛苦小,費用低。我們認為黏膜下注射抗癌藥物加電切治療膀胱淺表性腫瘤的治療方法可以明顯降低腫瘤的復發率,提高生存率,而且藥源廣泛,無需特殊設備,是治療膀胱淺表性早期腫瘤的一種較好方法,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Lamm DL,Riggs DR,Tragnelis CL,et al. Apparent failure of current intravesical,chemotherapy prophylaxis to influence the long-term, course of superficial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J].Journal, 1995,153:1445-1448.

[2]張衛星.膀胱黏膜下注射方法[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1995,10:281-282.

[3]馬衛海. 膀胱黏膜下藥物注射方法[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1998,19:79.

[4]鄧小楓,邵國興.經尿道高頻電氣化切除淺表性膀胱腫瘤[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1998,1:35.

[5]那彥群.泌尿外科內腔鏡[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98.

篇8

實習科目:電動機與變壓器的檢測維修管理

實習時間:11月13日—12月8日上班時間:上午,8點-11點下午,12點40分-4點

進廠對自己的要求:

進廠要穿工作服,穿防電絕緣鞋,戴安全帽

不要走近觸摸機器設備,同學間不可開玩笑,工作認真,嚴格遵守紀律

尊敬師傅,給人家一個好印象

注意時間,不要遲到,以班集體為單位進廠

見事做事,靈活運用,結合所學知識,理論用于實踐,從實踐中見證理論

保持清醒的頭腦做事警惕,注意安全

做完工作后注意打掃衛生,工具歸位還原,勤快做事

實習感受

首先我想向所有為我的實習提供幫助和指導的武鋼電氣公司的技術人員和我的指導老師致謝!特別是我的班主任代老師的支持我很感動。他們為我的順利實習所做的幫助和努力是我順利完成實習的最大動力。

學院為了使我們更多了解機電設備,提高對機電設備制造技術的認識,加深對機電業在工業個領域應用的感性認識,開闊視野,了解相關設備及技術資料,特意安排我們到武鋼電氣公司實習。武鋼電器公司是武漢鋼鐵公司的老工業基地。

通過實習,我在我的機電專業領域獲得了實際操作經驗知識。鞏固并檢驗了自己兩年專科學習的知識水平。

這次能有機會去武鋼電氣公司實習,我感到非常榮幸,雖然只有三個禮拜的時間,但是在這段時間里,對于一些至常理論的知識有了感性的認識。在廠中的生活讓自己有了很好的鍛煉和體驗,提高了自己對廠中生活的適應度,為下一步的工作鋪下基石。

在實習中所學的知識

篇9

【關鍵詞】 大鼠;肺動脈;平滑肌細胞;k+通道;全細胞膜片鉗

迄今大多數學者認為低氧性肺動脈高壓(PAH)以及低氧性肺血管收縮(HPV)的發病機理是由于低氧抑制了平滑肌細胞膜上的鉀離子通道,使細胞膜去極化,從而激活電壓門控的鈣通道,引起細胞外鈣離子內流,致肺動脈平滑肌細胞收縮,從而啟動HPV[1]。K+通道既是PAH和HPV發病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是藥物作用的重要靶點[2]。基于此,我們利用傳統的全細胞膜片鉗技術對急性分離的大鼠肺動脈平滑肌細胞(PaSMCs)k+通道的電生理學特性進行了研究,旨在進一步闡明PAH和HPV的發病機理,為藥物的開發和利用奠定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動物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體重270±30g(購于四川大學醫學實驗動物中心)。

1.2 試劑

試劑:膠原酶Ⅺ、HEPES、小牛血清白蛋白、papain、四乙胺(TEA)、4-氨基吡啶(4-AP)、EGTA、dithiothreitol(DTT)等試劑購于SIGMA公司,其余試劑為國產分析純。

溶液配制: 細胞分離液(HPSS)(mmol·L-1):NaCl 130,KCl 5,MgCl2 2.5,HEPES 10,Glucose 10,PH 7.3 (with NaOH);低鈣的HEPES液:CaCl2 20umol/L;電極內液(mmol·L-1):KCl 110,MgCl2 2.5,Na2ATP 5.0,HEPES 10,EGTA 10,PH 7.2。

1.3 儀器和材料

解剖顯微鏡(OLYMPUS SZX12,Japan)、倒置相差顯微鏡(OLYMPUS IX70,Japan)玻璃微電極拉制儀(Sutter Instrument co, USA)、毛細玻璃微管電極(硬質,購于中國科學院電子所)、玻璃微電極拋光儀(NARISHIGE,Japan)、膜片鉗放大器(Axon Instruments,USA)、電子三維微操縱儀(Sutter Instrument co,USA)、12位A/DD/A數模轉換器(Digidata 1200 series Interface, USA)、膜片鉗刺激程序設置和電信號數據記錄軟件:Clampex8.1、膜片鉗電信號數據處理和分析軟件:Clampfit 8.1(Axon Instruments, USA)。

1.4 大鼠肺動脈平滑肌細胞的急性酶分離

單個大鼠肺動脈平滑肌細胞的獲得參照Smirnov、肖欣榮等使用的急性酶分離法分離[3-4]。大鼠用1%戊巴比妥鈉以33 mg·kg-1的進行腹腔麻醉后剖胸,游離支氣管、心臟和肺,放在細胞分離液(4℃)HPSS中,清洗淤血后,將標本置于冰浴的瓊脂盤上,在體視顯微鏡下沿著右心室分離出左右肺動脈,清理結締組織,順肺動脈主干分離肺動脈的分支, 去掉肺動脈主干及1級分支,最后保留2-4級肺動脈分支(φ

1.5 大鼠肺動脈平滑肌細胞全細胞膜片鉗記錄

選擇細胞形態自然、包膜光滑、包質均勻、折光性好的平滑肌細胞進行全細胞膜片鉗記錄[5-7]。反向將經過過濾的平滑肌細胞電極內液沖灌電極,用微操縱儀移動電極進入平滑肌細胞細胞外液中。細胞封接時,讓電極接觸細胞表面,輕壓成小凹,緩慢釋放預先施加在電極內的正壓,如果細胞狀態好,在30-60s的時間內里即能形成高阻抗封接,達1 GΩ以上,封接很好時可達10GΩ以上。給電極內大約10cmH2O的負壓,細胞很快被吸破,此時可見電流電容突然增大,表明已形成全細胞模式。設定輸出增益:×1、低通濾波頻率:5KHz、采樣頻率:2KHz,采樣間隔100ms。并由Clampex8.1軟件設置膜片鉗刺激程序和記錄電信號。數模轉換器(Digidata 1200 series Interface)進行數字信號和模擬信號的轉換。

1.6 統計學處理

實驗所得數據采用pClamp8.1、SPSS10.0及Excell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實驗結果用x±s表示,給藥前后差異的顯著性用t檢驗進行分析。

2結果

2.1 平滑肌細胞膜上綜合性的K+電流

在室溫25℃,鉗制電壓設定為-70mv,給予-90mv到+60mv的階躍電壓,步階電壓為10mv,刺激時間為300ms。當細胞浴液含CaCl2 1.5mmol·L-1,電極內液含Na2ATP 5.0 mmol·L-1及EGTA 0.1 mmol·L-1時,電極內液高濃度的Na2ATP抑制了KATP通道的活性,故此時記錄不到KATP電流的存在;因為細胞外液含有生理濃度的Ca2+,同時電極內液Ca2+螯合劑的濃度很低,所以記錄到的電流既包含有Kv,又包含有Kca的成分。見圖1中A圖,從A圖可見電流圖不太光滑,噪聲較大,加入特異性的Kca通道阻斷劑TEA (Tetraethylammonium,四乙基胺)5mmol·L-1后,得到的電流圖噪聲明顯減低,曲線變光滑(參見B圖),表明Kca電流成分被所TEA抑制,僅剩下Kv電流。為了驗證是否為Kv電流,接著我們又加入Kv通道特異性的阻斷劑5mmol·L-1的四氨基吡啶(4-Aminopyridine,4-AP),約4min后可記錄得到C圖,從C圖可見到電流進一步受到抑制。將A圖與B圖、B圖與C圖分別相減得到D圖與E圖,分別為TEA和4-AP所抑制的電流成分,可見Kca電流所占的比例較Kv小。將A、B、C 3幅圖作I-V曲線后得到F圖。

2.2 電壓激活性K+電流(IKv)

圖2 A:電壓激活性K+電流

B:62個肺動脈平滑肌細胞膜上記錄到的IKV的電流電壓關系曲線

在同樣的刺激程序下,單純僅僅希望記錄到IKv時,將細胞浴液中1.5mmol·L-1 的CaCl2換成等摩爾濃度的的MgCl2,同時在細胞浴液中加入2mmol·L-1的EGTA,在電極內液中加入10mmol·L-1的EGTA,在此條件下,記錄到的電流基本是Kv電流。這些電流表現為噪聲很低,曲線很光滑,與Kca電流有明顯的不同(見圖2A)。選擇記錄良好的62例Kv電流圖,以膜電位為橫坐標,各個電位下所記錄的電流值與+60mv時所得到的最大電流值相比較得到的百分比為縱坐標,繪制出I-V曲線(圖2B)。這樣可消除由于細胞大小不一,從而使得電流值也不一樣而造成的誤差。從I-V曲線我們可見到記錄的k+ 電流呈現明顯的外向整流特性,k+的反轉電位即零電位水平均在-70mv左右,這與大多數文獻所報道的一致。在所記錄的62例平滑肌細胞中,k+ 電流激活的閾電位為-60mv左右,高于此電位的去極化均可激活k+通道。

為了驗證所記錄到的電流為Kv電流,我們用4AP(4Aminopyridine,四氨基吡啶),一種特異性的Kv通道阻斷劑,加到培養皿中,看其對電流是否有影響。先記錄一個未加藥的對照電流圖,如圖3A所示,然后向培養皿中加入定量4AP使其終濃度為5mm·L-1,在等待約4min后重新記錄加藥后的電流圖形,如圖B所示,可見電流受到明顯抑制,將圖A和圖B相減,得到圖C。可見到加入4AP 5mM·L-1,KV通道被抑制,使電流明顯減小,且4AP對Kv電流的三種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以膜電位為橫坐標,各電流值與加藥前+60mv水平的電流值相比得到I/Imax為縱坐標,分別繪制出給藥前后的IV曲線,可見4AP使得K+電流的IV曲線顯著下移,即減小鉀電流,但在不同膜電位下的減小程度不同,呈現出電壓依賴性,隨著電位的增大,抑制程度也越來越大(n=10,圖D所示)。在+60mv時,電流僅為對照前的37.08±0.086%,抑制了近65.51±11.84%,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n=10,P

2.3 鈣激活性鉀通道(Kca)

在細胞浴液含CaCl2 1.5mmol·L-1、4-AP 5mmol·L-1,電極內液含EGTA 0.1mmol·L-1的情況下,可記錄到噪聲很大,去極化后緩慢達到最大值的失活很慢或基本不失活的電流。這與文獻報導的Kca電流的特征相一致(見圖4A)[11]。為了驗證是否為Kca電流,我們將該通道的特異性阻斷劑TEA 5mmol·L-1加入到培養皿中,以觀察電流的改變(見圖4B),可見TEA可使Kca電流受到明顯抑制。

圖4 A:記錄到的典型的Kca電流 B:加入TEA電流圖形受到明顯抑制

3 討論

K+通道對血管緊張度的維持和血管功能的調節有很重要的意義,它參與維持血管平滑肌細胞的膜電位,亦是眾多血管活性物質的作用靶點,在PAH和HPV的發病機理中起重要作用[9]。對PaSMCs的電生理學特性進行研究,為進一步的研究PAH和HPV的發病機理有很重要的意義。

本實驗重點記錄了Kca與Kv兩種通道的電流,在PaSMCs沒有觀察到快Na+ 電流,這與報道的結果一致。全細胞膜片鉗技術記錄的電流是宏膜電流,包括不只一種通道電流,而平滑肌細胞膜上的電壓門控性離子通道也不只一種,在分離每種通道電流時,在一定的實驗條件下,如控制灌流液的溫度、特定的protocol以及特異性的工具藥在一定條件時,可將另外一種或幾種通道電流阻斷,從而得到希望的電流。在設定的實驗條件下,我們所記錄到的K+電流不含KATP與Kir。在包含有Kca與Kv的綜合性的K+電流中用5mmol·L-1的TEA可消除由于Kca的存在使曲線不光滑的部分,繼續加用4AP則使電流更進一步的抑制,而單獨記錄出的Kca電流表現為激活緩慢,噪聲很大,這與文獻[8]報道的Kca電流的特征一致,加用TEA后使電流受到明顯抑制,更進一步證實了記錄的電流為Kca電流;接著加用Kv通道特異性的阻斷劑4AP,可進一步使電流受到明顯地抑制,證明該成分為Kv電流。最近的研究表明雖然高濃度的TEA 和4AP對阻斷Kca 和KDR 無特異性,但在濃度時阻斷的Ik成分確實不同。≤5mmol·L-1的TEA可特異性的阻斷Kca通道的電流,而≤5mmol·L-1的4AP可特異性的阻斷TEA和CTX(Charybdotoxin,另一種特異性的Kca通道阻斷劑)不敏感的K+通道的電流即Kv。

我們在單個PaSMCs上證實有Kv存在,它們在膜去極化時被激活,引起外向的整流性的K+電流,加用Kv通道特異性的阻斷劑4AP后可使電流受到明顯的抑制,如圖3所示。據電壓依賴性和藥理學的差異,Kv可分為Ka、Kst及KDR,每一個細胞記錄到的Kv電流是由這3種成分以不同比例復合而成,根據形狀和各種成分比例的不同可將其分為4類,如圖A至D所示。Ka(短暫外向性鉀通道)電流的激活是電壓和時間依賴性的,其介導的電流是在細胞去極化早期出現的外向性鉀電流,其特點是具有電壓依賴性的快速激活和滅活,是早期復極化電流,圖1A記錄的電流以Ka為主,圖E中IV曲線顯示了圖A中峰值電流與穩態電流的明顯差異。而圖D則呈明顯的KDR的特征,激活緩慢或基本不失活。從A圖到D圖Kv電流激活的時間常數逐漸增加。根據文獻[10]Kv包括多種亞型,根據分子生物學分類分為Kv1、Kv2、Kv3、Kv4、Kv5、Kv6及Kv9,每型又按發現克隆的次序進一步分類,其中Kv1.4為Ka,實驗中我們每個細胞記錄到的全細胞Kv電流形狀都不完全一樣,估計與每一次記錄的PaSMCs所包含的Kv亞型所含的比例不同有關。

參考文獻

1 Xiaojian Yuan. Voltagegated K+ Currents regulate resting membrane poential and (Ca+)I in pulmonary arterial myocytes[J].Circ Res, 1995, 77(2): 370-378.

2 Nelson MT, Quayle JM. Physiological roles and properties of potassium channels in arterial smooth muscle[J]. Am J Physiol, 1995, 268(4 pt 1): C3-C18.

3 Sergey V Smirnov. Chronic hypoxia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delayed rectifier K+ current in rat pulmonary artery muscle cells[J]. Am J Physiol, 1994, 266 (Heart Circ Physiol. 35): H365-H370.

4 肖欣榮,陳文彬,程德云. 大鼠肺動脈平滑肌細胞的分離與鑒定[J]. 華西醫科大學學報, 1998, 29(3): 241-243.

5 Hamill OP, Marty A, Neher E. Improved patchclamp techniques for highresolution current recording from cells and cellfree membrane patches[J]. Pflugers Arch, 1981, 391(2): 85-100.

6 B Sakmann and E Nether. Patch Clamp techniques for studying ionic channels in excitable membrane[J]. Ann Rev Physiol, 1984, 46: 455-472.

7 陳軍 編. 膜片鉗實驗技術[M]. 科學出版社, 2001.

8 Sergey V Smirnov, Philp I Aaronson. Ca2+activated and voltagegated K currents in smooth muscle cells isolated from human mesenteric arterie[J]. Journal of Physiology, 1992, 457: 431-454.

篇10

關鍵詞:串并聯混合諧振;長距離電纜;交流耐壓試驗;試驗頻率;高壓試驗電流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TM75 文章編號:1009-2374(2016)36-006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6.033

交流耐菏匝槭羌定電力設備絕緣強度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是交接試驗和預防性試驗的一項重要內容,而串聯諧振是交流耐壓試驗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對于110kV、220kV電壓等級長距離電力電纜進行交流耐壓試驗,由于存在試驗電壓高、電容量大等特點,如果單一的采用串聯諧振交流耐壓試驗方式,由于被試品對地電容量很大,容易導致諧振頻率過低,甚至低于30Hz。因此現場通常采用串并聯混合諧振交流耐壓試驗方式,但串并聯混合諧振在實際試驗中,存在試驗頻率不能直接計算、試驗電源容量難以估算的問題,這給試驗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麻煩。本文通過計算分析,推導給出串并聯混合諧振試驗頻率計算公式和試驗電源容量的估算方法,從而給試驗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1 串并聯混合諧振試驗頻率及試驗電源容量計算

串并聯混合諧振試驗原理圖如圖1所示:

假設試驗回路的諧振頻率為f,將試驗回路右側的并聯電抗器L2和被試品電容等效為電容C1,如圖2所示,由于進行該類型高壓試驗時,土建施工已基本結束,試驗場地比較平整寬闊,電抗器可以盡量分散擺放,所以不考慮電抗器之間的互感磁通,即不考慮互感的影響。

兩個無源二端口網絡等效的條件是阻抗相等,即在該二端口上施加相同電壓U,電流I也相同。則:

由上述推導公式可知,試驗過程中不同電感量的電抗器L1、L2位置發生改變時,諧振頻率將不會發生變化,但流過勵磁變的電流I、勵磁變輸出電壓U1及試驗電源進線電流i與電抗器L1、L2的關系密切,所以在試驗過程中,一般要求將電感量小的電抗器用做并聯補償,以減小流過勵磁變的電流I、勵磁變輸出電壓U1及試驗電源進線電流i。在試驗準備階段,由于品質因素Q存在不確定性,為準備試驗電源,Q值一般取經驗值20進行

估算。

2 現場實際應用

對某變電所110kV電力電纜進行交流耐壓試驗。電纜參數為額定電壓64/110kV,型號ZC-YJLW03-Z,電纜長度1300m,截面1×630mm2,電纜對地電容量約為0.26uF。根據GB50150-2006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64/110kV橡塑電纜交流耐壓試驗電壓為2U0=128kV,試驗時間為60min。試驗采用4臺220kV、146H、5A的高壓諧振電抗器,1臺150kVA變頻電源,1臺7.5kV/5A×4勵磁變進行。試驗如考慮采用串聯諧振方式進行,則需要4臺電抗器并聯后等效為1臺電抗器進行串聯諧振。此時計算頻率約為51.7Hz,高壓試驗電流約為10.78A,估算所需電源容量約為104A。考慮現場無法提供如此大的試驗電源,試驗人員考慮試驗采用串并聯混合諧振方式進行,即4臺電抗器采用1串3并,試驗時,在勵磁變高壓側接一只50kV分壓器,用于監測勵磁變高壓側輸出電壓,勵磁變高壓側與串聯電抗器用高壓引線連接,接一只鉗形電流表,變頻電源輸入側接一只鉗形電流表,此時高壓側等效電阻主要考慮勵磁變高壓側電阻和串聯電抗器電阻兩部分,勵磁變高壓側電阻約為150Ω,串聯電抗器電阻約為624Ω,等效電阻約為774Ω。按照推導出的公式進行計算,試驗頻率約為51.7Hz,高壓試驗電流I約為2.67A,勵磁變高壓側電壓約為2.89kV,試驗電源約為8.6A。現場實際試驗后,諧振頻率為51.5Hz,高壓試驗電流I為2.7A,與理論計算數據相吻合,勵磁變高壓側電壓為4.0kV,品質因數q為32,試驗電源輸入電流為16.4A。為驗證推導出的公式,試驗人員更改L1、L2位置,即采用3臺電抗器并聯后串聯在高壓回路中用于抬升試驗電壓,另1臺電抗器做并聯補償用,此時高壓側等效電阻約為358Ω。按照推導出的公式進行計算,試驗頻率約為51.7Hz,高壓試驗電流I約為8.1A,勵磁變高壓側電壓為2.89kV,試驗電源約為35.6A。現場試驗后,諧振頻率為51.6Hz,高壓試驗電流I為8.0A,與理論計算數據相吻合,勵磁變高壓側電壓為5.5kV,品質因數Q為23.2,試驗電源輸入電流為66.9A。

通過兩次現場實際驗證可以看出,諧振頻率、高壓回路電流與理論計算相吻合,但是勵磁變高壓側電壓、品質因數及試驗電源輸入電流與理論計算不符,這是因為110kV電纜終端位于40m高的鐵塔上,高壓引線很長,隨著試驗電壓的升高,電抗器高壓接線柱、高壓引線及電纜終端導體都會對空氣放電,即產生起暈現象,導致試驗回路的品質因數下降,所以勵磁變高壓側輸出電壓比理論計算值要高,而高壓回路的電流大小不變,所以導致試驗電源輸入容量升高,輸入電流增加。

3 結語

現場進行長距離電力電纜交流耐壓試驗時,應事先通過理論計算,選擇合適數量的試驗電抗器及合適試驗方式,使試驗頻率、試驗電流等參數滿足試驗要求;由于上述理論推導未考慮到電感元件互感的影響,為避免理論計算與現場實際偏差較大,電抗器之間應盡量分散擺放,以減小甚至消除互感的影響;由于高壓引線起暈受高壓引線長度、線徑、環境溫度、濕度等不可控因素的影響,實際選擇試驗電源時,容量要求至少要按照理論計算值的2~4倍考慮,以保證試驗電源容量滿足試驗要求。

參考文獻

[1] 吳建華.電路原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