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混結構范文
時間:2023-03-19 20:38: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磚混結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TU318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磚混結構是指建筑物中豎向承重結構的墻、附壁柱等采用磚或砌塊砌筑,柱、梁、樓板、屋面板、桁架等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通俗地講,磚混結構是以小部分鋼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磚墻承重的結構,又稱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因為磚混結構的主要承重結構是粘土磚,所以磚的形狀及強度就決定了房屋的強度。可以這樣說,磚的形狀越規則,砂漿的強度越高,灰縫越薄越均勻,砌體的強度就越高,房屋的耐用年限就越長。
一、磚混結構住宅的內容及其優點磚混結構是指建筑物中豎向承重結構的墻、附壁柱等采用磚或砌塊砌筑,柱、梁、樓板、屋面板、桁架等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通俗地講,磚混結構是以小部分鋼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磚墻承重的結構,又稱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因為磚混結構的主要承重結構是粘土磚,所以磚的形狀及強度就決定了房屋的強度。可以這樣說,磚的形狀越規則,砂漿的強度越高,灰縫越薄越均勻,砌體的強度就越高,房屋的耐用年限就越長。磚混結構的優點主要表現在:一是由于磚是最小的標準化構件,對施工場地和施工技術要求低,可砌成各種形狀的墻體,各地都可生產。二是它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化學穩定性和大氣穩定性。三是可節省水泥、鋼材和木材,不需模板,造價較低。四是施工技術與施工設備簡單。五是磚的隔音和保溫隔熱性要優于混凝土和其他墻體材料,因而在住宅建設中運用得最為普遍。二、具體內容 (一)基礎平面
1、在墻下條基寬度較寬(大于2米,部分地區可能更窄)或地基不均勻及地基較軟時宜采用柔性基礎。應考慮節點處基礎底面積雙向重復使用的不利因素,適當加寬基礎。
2、當基礎上留洞、首層開大洞的洞口寬度大于洞底至基底高度時,如要考慮洞口范圍內地基的承載力,洞口下基礎應做暗梁。或將基礎局部降低。
3、素混凝土基礎下不必做墊層,但其內有暗梁時應注明底部鋼筋保護層厚為70,或做墊層。地下水位較高時或冬季施工時,不得做灰土基礎。剛性基礎一般300厚。
4、建筑地段較好,基礎埋深大于3米時,應建議甲方做地下室。地下室底板,當地基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時,可不再外伸。地下室內墻可采用磚墻,外墻宜用混凝土墻。每隔30-40米設一后澆帶,并注明兩個月后用微膨脹混凝土澆注。不應設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應有相同的埋深。地下室頂板應考慮施工時材料堆積荷載。 (二)暖溝及基礎留洞
1、溝蓋板在遇到樓梯間和電線管時下降(500),室外暖溝上一般有400厚的覆土。
2、注明暖溝兩側墻體的厚度及材料作法。暖溝較深時應驗算強度。
3、基礎留洞大于400的應加過梁,暖溝應加通氣孔。
4、基礎埋深較淺時暖溝入口底及基礎留洞有可能比基礎還低,此時基礎應局部降低。
5、首層有門洞處不能用挑磚支承溝蓋板。
6、濕陷性黃土地區或膨脹土地區暖溝做法不同于一般地區。應按濕陷性黃土地區或膨脹土地區的特殊要求設計。(三)關于墻體問題
樓梯間的墻體水平支撐較弱,頂層墻體較高,在8度和9度時,頂層樓梯間橫墻和外墻宜沿墻高每隔500設2φ6的通長筋,9度時,在休息平臺處宜增設一鋼筋帶。頂層,為防止墻體裂縫,可采取如下措施: 保溫層聚苯板由45加厚。為防止聚苯板在施工時被踩薄,可用水泥聚苯板代替普通聚苯板。圈梁加高,縱筋直徑加大。架設隔熱層,不采用現澆板帶加預制板(為了解決挑檐抗傾覆)的方式。頂部山墻全部、縱墻端部(寬度為建筑寬度B/4范圍)在過梁以上范圍加鋼筋網片。構造柱至洞口的墻長度小于300時,應全部做成混凝土的,否則難以砌筑。小截面的墻(
梁、柱詳圖
1、梁上集中力處應附加箍筋和吊筋,宜優先采用附加箍筋。梁上小柱和水箱下,架在板上的梁,不必加附加筋。
2、折梁陰角在下時縱筋應斷開,并錨入受壓區內La,還應加附加箍筋。
3、梁上有次梁時,應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則應考慮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構造抗扭縱筋和箍筋。
4、有圓柱時,地下部分應改為方柱,方便施工。圓柱縱筋根數最少為8根,箍筋用螺旋箍,并注明端部應有一圈半的水平段。方柱箍筋宜使用井字箍,并按規范加密。角柱應增大縱筋并全柱高加密箍筋。幼兒園不宜用方柱。
5、原則上柱的縱筋宜大直徑大間距,但間距不宜大于200。梁縱筋宜小直徑小間距,有利于抗裂,但應注意鋼筋間距要滿足要求,并與梁的斷面相應。布筋時應將縱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
6、梁高大于300,并與構造柱相連接的進深梁,在梁端1.5倍梁高范圍內箍筋宜加密。端部與框架梁相交或彈性支承在墻體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簡支考慮,但梁端箍筋應加密。
7、考慮抗扭的梁,縱筋間距不應大于300和梁寬,即要求加腰筋,并且縱筋和腰筋錨入支座內La。箍筋要求同抗震設防時的要求。
8、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載宜由箍筋承受,或適當增大箍筋。梁支承偏心布置的墻時宜做下挑沿。
9、挑梁宜作成等截面(大挑梁外露者除外)。與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占總荷載的比例很小,作成變截面不能有效減輕自重。變截面挑梁的箍筋,每個都不一樣,難以施工。變截面梁的撓度也大于等截面梁。挑梁端部有次梁時,注意要附加箍筋或吊筋。
10、梁上開洞時,不但要計算洞口加筋,更應驗算梁洞口下偏拉部分的裂縫寬度。一般挑梁根部不必附加斜筋,除非受剪承載力不足。梁從構造上能保證不發生沖切破壞和斜截面受彎破壞。
11、梁凈高大于500時,宜加腰筋,間距200,否則易出現垂直裂縫。挑梁出挑長度小于梁高時,應按牛腿計算。
進行普通磚混結構設計時,設計人員還應掌握如下設計規范:建筑結構荷載規范、抗震規范、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等。并應考慮當地地方性的建筑法規。設計人員應熟悉當地的建筑材料的構成、貨源情況、大致造價及當地的習慣做法,設計出經濟合理的結構體系。
結束語:磚混結構是我國建筑行業最主要的建筑結構體系之一,其獨特的設計工藝使得質量控制需要規范性操作,因此,在進行設計過程中,要嚴格執行各種質量標準,規范操作,保證設計質量,促進整個建筑行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篇2
二、施工過程中留槎處置不當的原因分析
1、砌筑工人長期不按照規范規定操作施工,習慣于錯誤的留槎操作方法,圖方便、省事。
2、施工管理人員對正確留槎的重視程度不夠,認為不會對結構安全造成影響,管理過程沒有嚴格要求。
3、混淆“L”形轉角、“T”形、“十”字形連接處有構造柱和沒有構造柱處理的區別。
4、管理人員不能正確處理進度和質量的關系,或者是沒有合理安排,規定正確的接茬處理方法。
5、施工安排不當,不能同時縱、橫墻砌筑。
6、不論使用“內砌法”或者是“外砌法”做砌體施工,留斜槎操作工作量大,操作不方便。
以上操作和管理的原因,使留槎處置不當成為砌筑施工長期得不到解決的“質量通病”之一。
三、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
1、必須加強對操作工人的工藝、工法知識的學習,強化規范標準的教育培訓。操作工人的技能學習應有地方政府勞務輸出培訓部門負責,或者由勞務資質企業委托培訓,勞動行政主管部門或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操作者從業資格證書;由用人勞務資質企業負責對工人規范標準的培訓和項目施工技術質量的管理,從源頭抓住質量意識和知識培訓關。
2、勞務承包方(勞務資質企業)必須根據施工項目總承包管理者的要求,按照《施工組織設計》或《項目管理規劃》規定,編制班組向操作工人的技術交底,讓工人明白規范標準要求。在施工過程中加強過程監督,記錄施工部位,并組織班組內部自檢,施行用質量評定工程量完成情況,與工資收益掛鉤,強制性推行質量控制,革除操作“陋習”,監督留槎部位的處理。
3、總承包施工管理人員必須加強對班組的技術交底,正確處理進度與質量的關系,合理安排施工工藝和工法,保證適當地、持續進展;必須結合計劃安排,有目的地解決不同階段施工過程“質量通病”的防治。
4、經常組織開展群眾性技術“比武”或“比賽”活動,組織工法質量管理現場會,針對留槎施工中存在的現象,結合操作實踐,正確解讀留槎處置方法,指出不合理留槎施工存在的問題,并結合以往工程竣工后出現的質量問題教訓,講解因果關系,幫助提高對接茬質量的認識,并適時地、強制性按照規范標準規定,推行留斜槎施工。
5、對于因客觀條件限制留斜槎卻有困難的,可以按照管理程序,經技術負責人同意,制定保證質量措施后,留直(陽)槎施工,決不能因怕麻煩、圖省事,沒有原則的將留斜槎改為留直(陽)槎,并保證按照規定加設錨拉鋼筋。注意,不論任何種情況,都不準留陰槎。
6、由于留直(陽)槎的后續施工是塞填砌筑,為保證連接處砌體施工質量,必須保證:
(1)陽直槎的皮數桿控制應與后砌墻體的皮數桿控制必須建立在同一控制“50”線上,避免出現后砌砌體施工后出現的水平灰縫不平整,導致搭接不好,局部集中應力造成的破壞,搭接長度不夠在極限使用狀態下的破壞。
(2)后塞砌筑施工時,要把接茬處的浮漿處理干凈,用水濕潤;砌筑施工時,要按照已設皮數桿的要求,保證砂漿飽滿,嵌磚平實;保證灰縫均勻密實。
(3)保證按照規范要求,合理放置拉結鋼筋,并保證鋼筋的數量、直徑、長度滿足設計規定。。
7、滿足《抗震設計規范》要求,根據設計抗震烈度等級要求,必要時,可與設計院聯系以增加抗震構造柱的數量處理。
篇3
關鍵詞:磚混結構 內容 設計
磚混結構是指建筑物中豎向承重結構的墻、附壁柱等采用磚或砌塊砌筑。柱,梁、樓板、屋面板,桁架等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通俗地講,磚混結構是以小部分鋼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磚墻承重的結構,又稱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因為磚混結構的主要承重結構是粘土磚,所以磚的形狀及強度就決定了房屋的強度??梢赃@樣說,磚的形狀越規則,砂漿的強度越高,灰縫越薄越均勻,砌體的強度就越高,房屋的耐用年限就越長。
一、磚混結構住宅的內客及其優點
磚混結構是指建筑物中豎向承重結構的墻、附壁柱等采用磚或砌塊砌筑,柱、梁、樓板、屋面板、桁架等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通俗地講,磚混結構是以小部分鋼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磚墻承重的結構,又稱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因為磚混結構的主要承重結構是粘土磚,所以磚的形狀及強度就決定了房屋的強度。可以這樣說,磚的形狀越規則,砂漿的強度越高,灰縫越薄越均勻,砌體的強度就越高,房屋的耐用年限就越長。
磚混結構的優點主要表現在:
①由于磚是最小的標準化構件,對施工場地和施工技術要求低,可砌成各種形狀的墻體,各地都可生產。
②它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化學穩定性和大氣穩定性。
③可節省水泥、鋼材和木材,不需模板,造價較低。
④施工技術與施工設備簡單。
⑤磚的隔音和保溫隔熱性要優于混凝土和其他墻體材料,因而在住宅建設中運用得最為普遍。
二、具體內容如下:
1、各層的結構布置圖,包括:
(1)預制板的布置(板的選用、板縫尺寸及配筋)。標注預制板的塊數和類型時,不要采用對角線的形式。因為此種方法易造成線的交叉,宜采用水平線或垂直線的方法,相同類型的房間直接標房間類型號。
(2)現澆板的配筋(板上,下鋼筋,板厚尺寸)。盡量用二級鋼包括直徑中10的二級鋼。鋼筋宜大直徑大間距,但間距不大于200,間距盡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縫均可滿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鋼筋不必斷開,鋼筋也可不畫,僅說明鋼筋為雙向雙排φ 8@200。板上下鋼筋間距宜相等,直徑可不同,但鋼筋直徑類型也不宜過多。頂層及考慮抗裂時板上筋可不斷,或50%連通,較大處附加鋼筋。一般磚混結構的過街樓處板應現澆,并且鋼筋雙向雙排布置。板配筋相同時,僅標出板號即可。
(3)圈梁、構造柱布置及其剖面詳圖。圈梁要澆圈閉合拉通,穿過中間走廊,并隔一定距離將截面加強。注意圈粱(包括地基圈梁)在外墻樓梯、入口等處可能被截斷,應在相應位置附加一道并滿足搭接長度。坡屋頂為雙層圈粱。單層空曠房屋層高超過4米宜在窗頂處增加一道圈梁。說明圈梁、構造柱縱筋的搭接及錨固長度。構造柱箍筋在上下端應加密。說明構造柱生根何處,當地面為剛性地面時,應將構造柱伸至基底。
(4)過梁布置。核算圈梁下的高度是否足夠放預制過粱,如果不夠,則應圈梁兼過粱或圈梁局部加高。盡量采用過梁與圈梁整澆方式。此法方便施工并對抗震有利。當過梁與柱或構造柱相接時,柱應甩筋,過梁現澆。過粱配筋不得過小,以考慮地震時過梁上墻體出現裂縫不能形成拱的作用。
(5)雨蓬、陽臺、挑檐布置和其剖面詳圖。注意:雨棚和陽臺的豎板現澆時,最小厚度應為80,否則難以施工。豎筋應放在板中部。當做雙排筋時,高度900時,最小板厚120。陽臺的豎板應盡量預制,與挑板的預埋件焊接。雨棚和陽臺上有斜的裝飾板時,板的鋼筋放斜板的上面,并通過水平挑板的下部錨入墻體圈梁(即挑板雙層布筋)。兩側的封板可采用泰柏板封堵,鋼筋與泰柏板的鋼絲焊接,不必采用混凝土結構。陽臺的門聯窗處窗臺應使用輕體材料砌筑,方便以后裝修時鑿掉。
2、基礎平面圖及詳圖:
(1)在墻下條基寬度較寬(大于2米,部分地區可能更窄)或地基不均勻及地基較軟時宜采用柔性基礎。應考慮節點處基礎底面積雙向重復使用的不利因素,適當加寬基礎。
(2)當基礎上留洞、首層開大洞的洞口寬度大于洞底至基底高度時,如要考慮洞口范圍內地基的承載力,洞口下基礎應做暗梁?;驅⒒A局部降低。
(3)素混凝土基礎下不必做墊層,但其內有暗粱時應注明底部鋼筋保護層厚為70,或做墊層。地下水位較高時或冬季施工時,不得做灰土基礎。剛性基礎一般300厚。
(4)建筑地段較好,基礎埋深大于3米時,應建議甲方做地下室。地下室底板,當地基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時,可不再外伸。地下室內墻可采用磚墻,外墻宜用混凝土墻。每隔30~40米設一后澆帶,并注明兩個月后用微膨脹混凝土澆注。不應設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應有相同的埋深。地下室頂板應考慮施工時材料堆積荷載。
3、暖溝圖及基礎留洞圖:
(1)溝蓋板在遇到樓梯間和電線管時下降(500),室外暖溝上一般有400厚的疆土。
(2)注明暖溝兩側墻體的厚度及材料作法。暖溝較深時應驗算強度。
(3)基礎留洞大干400的應加過粱。暖溝應加通氣孔
(4)基礎埋深較淺時暖溝入口底及基礎留洞有可能比基礎還低,此時基礎應局部降低。
(5)首層有門洞處不能用挑磚支承溝蓋板
(6)濕陷性黃土地區或膨脹土地區暖溝做法不同于一般地區。應按濕陷性黃土地區或膨脹土地區的特殊要求設計。
4、樓梯詳圖:
(1)應注意:梯梁至下面的梯板高度是否夠,以免碰頭,尤其是建筑入口處。
(2)兩倍的梯段高度加梯段長度約等于600。幼兒園樓梯踏步宜120高。
(3)樓梯梯段板計算方法:當休息平臺板厚為80~100,梯段板厚100~130,梯段板跨度小于4米時,應采用1/000的計算系數,并上下配筋;當休息平臺板厚為80~100,梯段板厚160~200,梯段板跨度約6米左右時,應采用l/8的計算系數,板上配筋可取跨中的1/3~1/4,并不得過大。此兩種計算方法是偏于保守的。任何時候休息平臺與梯段板平行方向的上筋均應拉通,并應與梯段板的配筋相應。
篇4
關鍵詞:磚混結構,改造,鋼框架,加固
1.工程概況
本項目位于連云港市東??h城,為兩層磚混結構辦公樓,底層層高3.7m,二層層高3.5m。屋面與樓面均為120mm厚預制空心板,條形基礎。該建筑處于7度地震設防區,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Ⅱ類場地土,建筑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取150kPa。因使用要求變更,須將辦公樓部分承重墻拆除。
2.改造加固設計
本項目是對辦公樓的局部改造加固,由一榀兩層的鋼框架代替拆除的承重墻承擔荷載。圖1為鋼框架計算簡圖??紤]結構恒載、活載以及雪荷載和地震荷載作用,由不同荷載組合可得到不同結構部位的最不利受力狀態。
圖1. 鋼框架計算簡圖
2.1鋼梁設計
第二層鋼梁采用熱軋普通工字梁I32a,梁所受最大正彎矩為Mmax=82.55kN•m,最大剪力Vmax=80.57kN。底層兩跨梁均采用熱軋普通工字梁I20a,梁所受最大正彎矩為Mmax=41.67kN•m,最大剪力Vmax=57.95kN,且均出現在右側框架梁。經驗算,框架梁的抗彎、抗剪、整體穩定性和剛度均滿足規范要求。
2.2 鋼柱設計
上下兩層柱均采用雙槽鋼[20a。與鋼梁設計類似,取鋼柱受力最不利位置進行驗算,鋼柱的強度、剛度、彎矩平面內穩定性、彎矩平面外穩定性和局部穩定性均滿足規范要求。
2.3節點設計
由于兩處層間柱節點最不利受力狀態相近,偏向保守地取N=80.57kN,V=20.87kN,T=27.45 kN•m驗算。鋼柱兩側外加Q235鋼板,鋼板與柱側面采取兩側面角焊搭接連接。兩側鋼板尺寸為15mm×120mm×300mm,所有焊角尺寸均取hf=10mm。手工焊,E43型焊條。經驗算,滿足規范要求。節點構造見圖2(b)。
梁柱間連接腹板采用角焊,手工焊,E43型焊條,所有焊角尺寸均取hf=10mm。翼緣采用對接焊縫。施焊處所受的最大彎矩值為47.90 kN•m,最大剪力為80.57kN,所受最大軸力為20.65kN。經驗算,滿足規范要求。節點構造見圖2。
(a)
(b)
(c)
圖2. 梁柱節點構造詳圖
2.4基礎設計
底層邊柱受力最不利情況為N=104.72kN,M=1.65kN•m,V=1.89kN。由于原有結構本身的條形基礎承擔部分荷載,近似認為獨立基礎承擔60%的荷載作用。設計基礎如圖3所示。基礎埋深取600mm,承臺底部尺寸取為800×1500mm,錐形基礎,最小高度為200mm,基礎上部尺寸取350×400mm。按照偏心受荷基礎設計。底層中柱承受最大軸力值為83.66kN;而承受的最大彎矩值為1.71kN•m,最大剪力值為1.28kN。對于中柱獨立基礎按照中心受荷基礎設計。設計基礎如圖4所示?;A埋深取600mm,承臺底部尺寸取為800×800mm,承臺上部尺寸取350×400mm。承臺全部采用強度等級為C20混凝土,按照構造配筋。經驗算,設計基礎均滿足承載要求。
圖3. 邊柱基礎構造詳圖
圖4. 中柱基礎構造詳圖
3.加固施工要求
結構加固前,先將原底層鋼框架頂部清除,以便與二層鋼柱連接。施工前必須做好充分的防護措施,在底層、二層架臨時支撐,間距不超過500mm,滿樘。先對柱下獨立基礎進行施工,對底層已有鋼柱、鋼梁間節點進行焊接處理。對二層鋼框架柱、梁施工,并注意鋼框架梁、柱間的節點連接處理以及原有結構的支撐防護處理。本設計中所有焊接應嚴格按照《建筑鋼結構焊接技術規程》進行施工。邊柱要與墻進行加固處理,處理方法見邊柱與墻連接處理詳圖(圖5)。鋼框架施工結束后,對鋼柱、鋼梁包裹一層鋼筋混凝土,以保護其表面,防止鋼材腐蝕。
圖5. 邊柱與墻連接處理詳圖
4.結語
由于使用要求的變更,原有建筑的使用空間和結構形式不再適用,需要對結構進行局部的改造和加固。在已有建筑改造過程中,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改變和新舊規范要求的不同,使得原有結構的承載能力和抗震措施等許多方面有可能存在不足需要加固。在加固設計中,須根據具體要求,采取不同的加固方法。在本項目的設計中,由一榀兩層的鋼框架代替拆除的承重墻承擔荷載,可滿足建筑的對使用功能的要求,且具有良好的承載和抗震性能,符合相關規范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GB 50367-2006 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S].
[2] GB 50017-2003 鋼結構設計規范[S].
[3] JGJ 116-2009 建筑抗震加固技術規程[S].
[4] GB 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S].
[5] 楊威, 王力波, 張仕通. 某多層砌體房屋改造及抗震加固設計[J]. 建筑結構, 2010, 40: 214-217.
篇5
【關鍵詞】磚混結構;建筑;抗震設計;策略
0.引言
在磚混結構的建筑施工的時候主要是使用粘土磚、混合砂漿為原料,以內外磚墻的咬砌方式為主實現整體連接的建筑方式。受到多層磚混結構建筑施工材料、墻體連接方式的影響,造成多層磚混結構建筑的抗震性能不高。當多層磚混結構建筑位于地震帶的時候,需要加設圈梁、建筑構造柱等方法,提升多層磚混結構建筑的抗震性能,保障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本文結合多層磚混結構建筑施工,就提升此類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進行了探討。
1.優化磚混結構建筑場地的選擇
在多層磚混結構建筑場地選擇的時候,需要根據建筑工程的需要,就工程所在區域的地震情況進行綜合的分析,對建筑場地進行綜合的評價,并根據建筑物抗震有利、不利等進行地段的劃分。當綜合分析以后發現建筑場地處在一個不利地段的時候,需要作出相關的說明,并提出科學的避開請求,如果無法避開這一不利的地段,那么需要使用針對性的措施來進行改善??v橫墻共同承重的房屋既能比較直接地傳遞橫向地震作用,也能直接或通過縱橫墻的連接傳遞地震力。多層磚混結構建筑的縱橫墻布置宜均勻對稱,寬度均勻。在多層磚混結構平面內對齊貫通,上下連續,減少磚墻、樓板等受力構件的中間傳力環節,實現建筑的傳力路徑簡單明確合理。
2.磚混結構建筑的設計要遵循平、立面布置原則
通過研究地震的相關數據,發現建筑物的整體結構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它的抗震性能,簡單、對稱的結構抗震性能較好。為了增強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需要在房屋整體設計中,重視建筑物的規整性分析,包括兩個方面,平面規整性以及立面規整性。所以,在建筑物的設計中,需防止結構的復雜化,盡量使整體布置簡單化,即具備平面、立面的規整性。建筑結構的規整性能夠增強本身的抗震能力,是因為簡單的設計結構可以有效的減弱水平方向作用力的影響。
通過以上分析,得出結論:在設計建筑物結構時,應盡量遵循平面、立面的規整性原則,實現建筑物各個方向受力均衡,盡量減少建筑物的薄弱環節。地震災害具有較大的破壞性,并且國內不能提前預知,通過關于我國地震災區的相關調查,發現大部分破壞嚴重的建筑物,設計結構不規則。如果設計過程中,不能改變整體的復雜結構,為了增強抗震性能,應設置必要的防震縫,盡量的將復雜的建筑結構分成較規則的單元。總之,在建筑物的設計中,需在滿足戶主實用的基礎上,盡量選擇規則的、對稱的結構布局,增強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3.嚴控多層磚混結構建筑的高度與層數
對于多層磚混結構,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與它的層數以及高度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層數越多,高度越高,抗震能力則越差;反之,層數越少,高度越低,抗震能力則越強,即抗震能力與層數、高度成反比。所以,為了有效的增強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應控制它的層數以及高度。我國對于多層磚混結構,針對建筑物的層數、高度等做了必要的強制性規定,比如,限制了多層磚混結構建筑物總高度以及層高(不能大于3.6 m)。如果多層磚混結構橫墻數量不多,整個建筑物的總高度應比建筑規范的高度至少低3m,總層數也應比建筑規范的層數少一層;如果多層磚混結構每層房屋橫墻都不多,還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層數以及高度。因此,在建設多層砌體房屋時,應在建筑物的層數、高度方面符合我國關于抗震設計規范的有關規范,從而保證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障人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
4.做好多層磚混結構建筑的縱、橫墻體設置
縱、橫墻體的承重作用主要體現在多層磚混結構中。發生地震時,建筑物會受到各個方向的較為復雜的作用力,如果建筑物設計不合理,墻體將會出現較大的裂縫,有些甚至會出現墻體錯動、傾斜等現象,嚴重影響建筑物的安全性。所以,為了提高建筑物的防震水平,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必須重視縱、橫墻體的布置。對于多層磚混建筑物,如果承重墻單獨的采用橫墻或縱墻,都不能有效的增強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科學的設計方式是采用橫、縱墻共同承重的結構。對于橫、縱墻共同承重的設計模式,地震發生時,可以有效的分解建筑物各個方向受到的破壞作用力,從而達到有效防震的目的。通過以上分析,發現橫、縱墻體的合理設置,必須給予充分的重視,在設計過程中,應首選縱墻貫穿的結構方式,如果受到戶型等因素的制約,縱墻無法貫穿建筑物,則需在橫墻與縱墻的交接處,采取有效的強化措施,比如,橫、縱墻交接處加設構造柱,采用加固構造配筋等等。此外,為了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水平,防止地震時橫墻與縱墻的交接處出現斷裂的現象,應在墻體內部每隔合理高度采用水平拉結筋,這可以有效增強房屋的整體性。
5.以圈梁、構造柱等延性構件提升抗震性能
通過研究地震災害的相關資料,發現合理采用圈梁、構造柱等結構模式,可以較好地提高建筑物的防震效果,降低地震災害的破壞力。此外,它們價格合理,是一種既經濟、又有效的措施之一。對于多層磚混結構建筑物,如果采用水平圈梁結構,可以增強內外砌體的連接性,即提高了房屋的整體性,防止建筑物受到較大的破壞。圈梁具有較好的約束作用,它可以使樓蓋、縱墻與橫墻三者之間緊密結合,形成穩定的箱式結構,這種結構可以防止避免預制板構件散落,從而提高了墻體的抗震效果。圈梁作為建筑物的一種邊緣結構,在水平面內,它可以約束房屋的層蓋以及樓蓋,增強它們的水平剛度,在豎直面內,圈梁與構造柱兩者相互結合,能夠共同約束墻體,防止地震發生時墻體裂縫的不斷惡化,避免更嚴重的地震破壞后果??傊瑢τ诙鄬哟u混結構,通過構造柱、圈梁的合理布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磚混砌體的承載力,保障建筑物的整體性,增強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6.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多層磚混結構的廣泛應用,在凸顯多層磚混結構優點的同時,抗震性能不足成為這一結構的主要缺陷。所以,在應用多層磚混結構的時候,大部分是借助合理的建筑結構布局、提升建筑結構的構造質量來保證多層磚混結構房屋質量。多層磚混結構房屋的抗震設計要達到標準,在綜合考慮房屋所在位置的地質穩定性等綜合因素的基礎上,不斷優化與創新磚混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建政.住宅高層建筑結構抗震的優化設計[J].建筑設計管理,2012(02).
[2]戰宇,李長鳳,張歡,齊浩然,王精源.高層建筑結構抗震優化設計探討[J].低溫建筑技術,2011(01).
篇6
關鍵詞:磚混結構;房屋;抗震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73+.3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 引言
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樹地震中破壞比較嚴重的就是磚混結構,每當想起這些巨大的災害和人類遭受的 損失,都會讓人感到顫栗,不少的地震工作者也為此做了很多努力,總結了不少的抗震措施。因此根據現行的抗震設計規范和砌體結構設計規范,我認為在磚混結構的房屋抗震設計上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2 磚混結構簡介
磚混結構有著工期短造價低、取材方便和施工簡單等優點,因此在我國建筑行業中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建筑結構形式。磚混結構在連接方面主要利用混合水泥砂漿通過咬合內外磚墻達到整體性的目的,磚墻主要采用空心磚。雖然磚混結構具有一定的優點,但由于其脆性材料本身的性質決定了其抗震性能較差的缺點。因此利用其優點、避免缺點是廣大抗震工作者一直不斷努力的方向,換言之,改善磚混結構房屋的延性和耗能性質,提高其抗震性能具有十分重要及深遠的意義。下面著重介紹在磚混結構的房屋抗震設計中應該注意的幾個方面。
3 控制磚混結構的房屋總高度和總層數
無論是哪種結構形式,都會有一定的層高限制,磚混結構也不例外。歷次震害表明磚混結構的房屋層數越多、高度越高,其破壞程度也就越大,因此在減少地震災害時,控制磚混結構的房屋總高度和總層數具有很大的作用。其具體做法應按照相關國家標準規范和行業規程,同時滿足兩者的上限值,如果只滿足總高度的要求,多一層樓蓋就意味著增加了房屋的重量,從而加大了作用在底部的傾覆力矩;而如果只滿足總層數要求,房屋高度過高,結構就比較柔,導致位移比較大,而磚混結構的變形能力不好從而會導致一定的問題。
4 科學選擇建筑平面、立面形狀
隨著社會經濟和建筑行業的發展,建筑物的造型變化越來越多,這給結構設計帶來一定的難度,但是結構師還是提倡簡單、規則的建筑平面,立面不宜有較大的縮進、外挑和錯層,比如說縮進不能超過房屋總長度或總寬度的一半,并且要具有良好的整體性能,這樣的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損傷較輕。選擇這樣的結構體型是因為規則簡單的建筑結構傳力途徑比較清晰和明確,不容易造成應力集中和受力不合理的情況,細部構造措施也比較容易處理。另外,中國自古以來比較講究對稱,從結構方面來講,對稱的結構的剛度和質量分布比較均勻,這樣帶來的扭轉振動就比較小,因此在結構建模時,要調整剛心和質心的位置,盡量使兩者重合,最大限度減少扭轉對結構帶來的影響。
5 增大磚混結構房屋的剛度和提高其整體性
由樓蓋和縱橫向承重構件組成的具有空間剛度的結構體系,該房屋抗震能力主要取決于空間整體剛度和穩定性。在磚混結構中,現澆的鋼筋混凝土樓板和屋蓋有利于抗震,因為剛性樓板及屋蓋可以有效保證各抗側力構件可以按各自的側移剛度分配地震作用,而且樓板較好的水平剛度可以為荷載傳遞提供十分有利的條件。從以上所述現澆樓蓋的優點可知,只要樓板及屋蓋是現澆的,就可以放寬立面墻體對齊要求,因為磚混結構主要以剪切變形為主,層間變形才是起控制作用的,層與層之間被樓板隔開后其聯系并不那么緊密了。而且現澆樓板還可以提高可靠的連接和約束,起到提高整體性和房屋剛度的作用。因此為了提高磚混結構的抗震性能,應該盡量采用現澆樓板及屋蓋。
6 設置房屋構造柱和圈梁
經過多次震害調查研究表明,構造柱和圈梁是磚混結構房屋中一種有效且經濟的措施,因為可以有效提高磚混結構房屋的抗震能力,在地震中可以有效減輕震害。二者共同工作,對豎向承重構件(墻體)在其平面內進行有效約束,從而有效限制裂縫開展,保證墻體的變形能力和整體穩定性,有效提高墻體的抗剪能力,裂縫與水平面的夾角可以有效減小,而且裂縫不超出兩道圈梁之間的墻體由樓蓋和縱橫向承重構件組成的具有空間剛度的結構體系,該房屋抗震能力主要取決于空間整體剛度和穩定性。在實驗研究中,磚混結構增設圈梁和構造柱,可以提高該結構的延性,是有效保證結構不倒塌的措施之一。而且可以起到耗能的作用,大大削減地震作用,提高抗震能力。因此通過設置房屋構造柱和圈梁可以有效提高抗震能力。
7 在合理位置設置水平鋼筋
有時候通過設置圈梁和構造柱也不能滿足抗震承載力要求,因此為了提高磚混結構墻體的抗震能力,可以在驗算時抗震能力不夠的承重墻體重配置水平鋼筋,在合理位置設置水平鋼筋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墻體的抗剪承載力,而且可以通過設置水平鋼筋避免豎向通縫的形成,有效限制斜向裂縫的開展和延伸。具體作用如下:首先進行抗震驗算,對抗震驗算不滿足的地方增設水平鋼筋,水平鋼筋的直徑、間距和錨固長度要求應該滿足規范的相關規定,水平鋼筋宜采用HRB335鋼筋,配筋率不應小于0.07%,也不宜大于0.17%,問距不應大于400mm;鋼筋錨固長度不宜小于180mm。。經過多次震害調查研究表明,在合理位置設置水平鋼筋可有效提高抗震能力。
8 其他有效措施
結構施工質量問題也是實現抗震設防的關鍵之一,因此提高施工質量也是很重要的,比如磚墻的堆砌,砂漿的制備和涂抹都要達到施工規定的要求,在施工過程中,縱橫向交接處的咬合和設置拉結鋼筋是比較關鍵的工序之一,更要保證施工質量。另外多次震害表明,樓梯處的破壞是比較嚴重的,通過研究發現,樓梯設置在房屋的中部是比較合理的,應盡量避免設置在房屋的兩端靠近山墻的地方。當然除了以上幾個方面的措施之外,還有很多細節的抗震措施,這里將不再贅述。
9 結語
在抗震設計中,我們應該要保證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設防目標,而這個目標的實現需要保證抗震設計與施工質量都符合相關要求。磚混結構房屋中使用的材料具有脆性的缺點,更應做好這兩個方面的要求,才能確保磚混結構房屋具有合理的抵抗地震能力。
參考文獻(References):
胡波.淺談多層磚混結構房屋的抗震設計與質量控制[J].甘肅科技,2010,26(8)
王彤方.淺談抗震對多層磚混結構房屋的設計要求[J].華章,2010,(11)
篇7
【關鍵詞】地震破壞;多層磚混結構;抗震設計;
磚混結構在我國當前建筑中使用非常普遍,因為它不但選材方便、施工簡單,而且工期短、造價低。但是它的組成材料和連接方式決定了其脆性性質和變形能力較小,從而導致房屋的抗震性較差。2008年發生的汶川大地震牽動了無數國人的心,其破壞力實屬罕見,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從《汶川地震災害房屋評估工作總結報告》中可以看出,震區所使用的磚混結構大多為粘土實心墻,預制空心板樓面和屋蓋。結構中鮮有設置圈梁或者構造柱,且板縫中未設鋼筋、支座處也沒有拉結。震后墻體多表現為典型的交叉裂縫破壞等。再有,記載表明,我國有90%以上城鎮民用建筑中的墻體材料以磚砌體為主。這種磚混房屋在歷次地震中的損害是非常嚴重的。可見,提高磚混結構房屋的抗震性,對于減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提出磚混結構房屋設計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然后將依據這些問題探討一些優化抗震性設計的措施。
1.多層磚混結構房屋抗震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結合《汶川地震災害房屋評估工作總結報告》可以看出,磚混結構房屋設計中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只有在了解了這些問題后,才能提出改善磚混結構抗震性能設計的措施。
1) 不規則的建筑體系
在沿平面布置縱、橫墻時,大多數不會對齊,而且,有時墻體在豎向上下也存在這種情況。這樣就不能形成規則的抗震體系;立面造型過于復雜的建筑物抗震性較差;層數較高的建筑頂部存在局部突出的部分時會產生鞭梢效應等。
2)超高的建筑物
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相比,磚混結構的抗震性要差很多。而且隨著建筑物的層數增加,地震中的破壞程度就越高。在同樣設防烈度的條件下,多層磚混建筑物的倒塌比例要遠遠大于低層磚混建筑物。因此,在設計磚混結構建筑物時,要嚴格遵守抗震設計規范規定的層數及高度限值,以達到保證抗震性能的目的。
3) 門窗洞口設置不合理的磚混結構住宅
很多磚混結構住宅中有很多大開間和大門洞,從而造成窗間墻的尺寸不符合規范要求中的最小尺寸;在陽臺洞口兩側的墻垛越來越小,因而在結構上沒有連續的外縱墻,也會造成結構的抗震性能變差。
4) 不同結構形式的建筑物
有很多大型建筑物為了追求多樣的需求作用,同時使用鋼筋混凝土、磚混等一些結構形式,這種大的結構差異,在剛度等方面對抗震性能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2.多層磚混結構房屋的抗震設計優化措施
通過分析《汶川地震災害房屋評估工作總結報告》,磚和砂漿強度等級偏低、圈梁和構造柱設置不合理等問題是造成震害較重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將在下面對磚混結構房屋的抗震性能設計提出一些優化措施。
1) 對建筑的平面和立面進行科學布置
對建筑的平面和立面進行科學布置,需要選擇合理的結構受力方案。磚混結構房屋的科學合理布局是整個抗震設計的關鍵部分。在進行布局時,可以參考下面的方法:宜使其立面和平面設計簡潔、規則,使剛度中心和結構質量的中心保持協調;在平面布置上,體型不規則的房屋應注意偏離結構剛心遠端墻段的抗震驗算;在立面布置上,盡量避免上重下輕,應采取措施使房屋的重心位置盡可能下移。另外為了避免地震時發生“鞭梢效應”,不宜把屋面樓梯間、電梯設備間等突出部分的高度設計過高。
2) 對砌體房屋的總層數和高度進行限制
通過歷次地震過后的統計數據證明,砌體房屋的損毀強度和其高度及層數呈正比關系。為了減小地震所造成的破壞,就不得不考慮對砌體房屋的高度及層數進行限制。我國現行最新的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 2010)中對多層砌體房屋的總高度和總層數都做出了強制性規定。
3) 對砌體房屋的剛度及整體性進行增強
所謂砌體房屋空間結構體系,就是縱、橫向承重構件和樓面及屋蓋組成的一個結構體系,其剛度及整體的穩定性勢必是影響其抗震能力的重要因素。剛性樓蓋是各抗側力構件按各自側移剛度分配地震作用的保證。目前使用情況比較好的是現澆鋼筋混凝土樓面及屋蓋。因為它的整體性好,并且水平剛度大。所以是比較理想的抗震構件,不但可以消除滑移和散落的問題, 還可以增強房屋的整體性和增大樓板的剛度。另外,其較強的樓面、屋蓋水平剛度也使荷載傳遞具有良好的條件,可以增加樓板對墻體的約束。另外,在某些部位增加構造柱和配置一些構造鋼筋, 同樣也可以增強結構整體性;設計時設置配筋圈梁可以限制散落, 并且增強空間剛度,從而達到提高整體結構穩定性的作用, 以達到提高房屋整體抗震性的作用。
4)對縱墻和橫墻進行合理布置
本文已經提過,房屋的空間整體剛度和穩定性直接決定著房屋的抗震能力。在實際設計中,多層磚混房屋有時會單獨采用縱或橫墻承重。但是非承重方向的約束墻體較少且間距大, 這就使得在該方向上的剛度較弱, 從而空間剛度和整體性都較差。在一些高烈度地區,由于平面外的失穩,墻體會先被破壞, 嚴重時甚至還會造成整個房屋的倒塌。因此,在對多層磚混房屋設計時,宜采用橫墻承重或者橫縱墻共同承重的結構體系形式。對其布置也應該均勻對稱:沿平面內對齊、豎向上下連續;同一軸線上的窗間墻寬度均勻。
5) 對墻體面積與砂漿強度進行合理確定
在對多層磚混房屋的抗震設計中,墻體面積與砂漿強度的確定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同樣,墻體面積大小與砂漿強度等級高低和房屋的抗震能力呈現正比關系。設計時合理設定墻體面積和砂漿強度對于有效減輕地震帶來的災害有著重要作用。筆者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合理增加底部1-2層墻體面積或提高砂漿強度等級可以有效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這在7層磚混房屋的抗震驗算中可以得到證明,由于地震力對第一層的作用比較大,其抗震能力比較薄弱且不容易滿足設計要求,所以如何對其設計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加大第一層部分墻體的面積或適當提高砂漿的強度等級發現就可以滿足抗震要求,比如將部分240mm 寬的承重墻改為370mm 寬的墻,或將砂漿強度等級由M7.5提高到M10等。
6) 對房屋圈梁和構造柱進行有效設置
設置圈梁是提高多層磚混房屋抗震能力和減輕地震災害的有效措施。設置圈梁可以加強內外墻的連接,增強房屋的整體穩定性。圈梁使樓蓋與縱橫墻構成整體的箱形結構,從而降低磚墻出平面倒塌的可能性,使各片墻體充分發揮各自的抗震能力。另外,圈梁還可以有效地約束預制板,在地震時防止其散落。增設構造柱不僅可以提高磚混房屋的延性,還可以發揮防止磚砌體側向擠出塌落的約束作用;另外,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能使砌體的抗剪承載力提高10%-30%。它還可以提高砌體的變形能力,是一種有效的抗倒塌的措施。
3.結語
通過對《汶川地震災害房屋評估工作總結報告》結合磚混結構設計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多層磚混結構房屋的設計中采取合理的抗震設計,對減輕地震災害的破壞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董佰芳.多層磚混結構房屋的抗震概念設計[J].陜西建筑,2008,(6):23,26.
[2] 薛秋萍.基于抗震設計的多層磚混結構房屋施工技術[J].華章,2011,(5): 296.
[3] 胡波.淺談多層磚混結構房屋的抗震設計與質量控制[J].甘肅科技,2010,26(4):123-125.
篇8
【關鍵詞】磚混結構;裂縫的原因;防治措施
當前,磚混結構已經被廣泛的應用于建筑中,這是因為磚混結構的造價比較低,具有較好的隔音隔熱性能。但是由于磚混結構的砌體強度比較低,自身重力比較大,砂漿和磚石之間的粘和力也比較差,其受抗壓抗拉能力也比較弱,這就導致砌體容易產生裂縫。因此,對磚混結構裂縫的原因與防治措施進行分析具有一定的意義。
1 磚混結構裂縫的原因分析
1.1 地基不均勻沉降造成裂縫
由于建筑下面的地基情況不盡相同,所以在開挖地基的時候,下面的處理情況也不同。加上門窗所受的負荷應力,很容易使地基產生相對偏移,局部出現凹陷,這就使建筑砌體上的附加拉力和剪力增加,當附加應力和剪力超過自身所能承載的壓力時,就會產生裂縫,剛開始裂縫是呈上面寬下面窄的形狀,當出現豎向裂紋和八字裂紋的時候,建筑上的裂縫向凹陷大的方向傾斜。
1.2 溫度對建筑材料的影響
由于建筑材料會受到溫度的變化而產生塑性變形,因而對砌體和其它結構材料的伸縮率產生影響。普通鋼筋混凝土的膨脹系數是10×10-6/℃,磚砌體的膨脹系數是5×10-6/℃,二者相差一倍。由于冬夏溫差為60℃左右,使混凝土圈梁和磚砌體之間產生剪切應力,導致砌體出現水平裂縫或八字型斜裂縫。即使是同一砌體設有圈梁,伸縮縫間距不超過40m,也可產生溫度應力,出現豎向裂縫或斜裂縫。當外界溫度在零攝氏度以下,地上的砌體會產生凍-縮應力,地下部分由于沒有接觸冷空氣,所以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由于上下存在溫度差,所以底層窗臺的砌體會出現裂縫。
1.3 地基下面的凍脹土造成裂縫
當建筑下面地基的水位較高,土壤大多是采用粘土或粉質土時,由于外界溫度在零攝氏度以下,地下水的水位會通過毛細管不斷的上漲,有的地基土就會膨脹隆起,當建筑底面的溫度在凍結線以上,那么地基下部就會產生豎向應力(凍脹力),而在地基的兩側方向會產生剪力(凍切力)。因為陰陽面每天所接受的日照量是不相同的,所以地基土的膨脹程度也就不相同,在凍脹力比較大的地方,建筑的砌體產生裂縫,砌體的兩側還會出現八字形斜裂縫,在春冬交替來臨的時候,砌體的水平方向還會出現裂縫的現象。
2 砌體裂縫的治理措施
2.1 科學設置沉降層。在建筑的上下接層處、承載力大處、長度比較長、地基土松動、地面復雜化或是地下室,都應該進行沉降層設置,并且沉降層要科學、合理的設置,當有圈梁的地方應該斷開,保證建筑的性能穩定和確保砌體產生裂縫和自由沉降。
2.2 如果地質土壤復雜,必須要考慮地基在允許的變化值外能否適應環境的影響。如果地基的變化值(沉降量、沉降差)超過地基所能承受的壓力,應該及時的對設計進行調整和下一步規劃,避免因為沉降量對建筑造成損害,以致于砌體發生裂縫,保證建筑的安全使用性能。
2.3 科學設置伸縮縫。建筑的采暖房長度一般是60m以上,而非采暖房的長度是40m以上,這兩種建筑均應該設置伸縮縫。伸縮縫的最大間距要根據砌體設計結構中所規定的數值,以確保建筑的使用安全。盡量減少圈梁、過梁外露,防止冷橋及裂縫出現。房屋頂層圈梁,按抗震設防裂度6度以上防震區設置鋼混凝土圈梁。
2.4 強化基礎和上部的剛度。采用先進的樁基礎,例如在設計帶型混凝土基礎時,應該設立基礎梁和圈梁,施工材料要保證質量,并且在施工的時候要保證材質、砂漿飽滿度、粘連度,消除陰槎,在拐彎處留退槎直槎應該設置拉結筋,保證墻體的強度,確保不均勻下沉。
2.5 加強基礎地基驗槽工作?;坶_挖后,除了核定基槽尺寸和標高外,還要對土質情況進行釬探,看是否與地質報告相符,土質是否均勻一致,發現軟弱部位及時加固處理,井且核驗承重墻的基礎寬度是否符合要求,一切準確無誤后方可進行基礎施工。
2.6 同一結構單元應采用相同結構類型的基礎型式。淺基礎與深基礎不能在同一結構單元內混用,以防止因基礎沉降不均而導致相應部位砌體產生裂縫。
3 磚砌體裂縫處理方法
3.1 拆磚重補法
建筑的裂縫處要進行磚墻拆除,在裂縫處拆除750mm的磚墻,在采用比原來高一級的磚,并且不低于M5.0的砂漿進行重新修筑,在進行墻體拆除的時候,要采用支撐法來確保墻體的應力載荷不受到損害。
3.2 剔縫填埋鋼筋法
在建筑的裂縫處進行鋼筋填埋時,每隔五皮磚剔開一條磚縫,每個磚縫的長度為500mm、深度在50mm左右,分別向里邊放入1Φ6的鋼筋,在鋼筋的端口處安放直鉤,鉤住墻體的豎縫,安放完畢后,在用M10的砂漿進行修補。在修補的時候,墻體兩側的裂縫位置要相互交錯,而且在澆注砂漿的時候,必須在一面砂漿澆注強度好時在進行下一面的澆注。在進行補注砂漿的時候,事先用水進行濕潤,修補好后,進行澆水護理。
3.3 壓力灌漿修補法
采用灰漿泵將水玻璃膠泥和其他摻有膠原材料(如環氧樹脂膠)的砂漿灌入裂縫中,把破損的砌體修補好,使砌體成為一個新的整體。修補后的砌體強度要比原來的強度要高,對于一些特殊部位的裂縫,要考慮安全因素,然后根據1∶1的砂漿比例進行修補澆注,在所有修補的時候,都要事先的將修補處的砂漿清理干凈,并且保持濕潤,修補后要進行澆水護理。
3.4 設立拉條法
在建筑的裂縫兩側500mm處,每間隔5皮磚打4個孔,在孔的兩端埋入Φ10mm螺拴,在中間的兩個孔里面埋入Φ6鋼筋,運用鋼拉桿把裂縫處的墻體聯結在一塊,在進行拉桿聯結的時候,要固定好拉桿,否則效果不佳。
3.5 鋼筋混凝土和砂漿聯結法
建筑的裂縫處每間隔8-10皮磚就要去掉1m長,深半塊磚、高度一皮的磚,在準備2Φ6的鋼筋,采用砂漿或者M15細石混凝土進行灌注,這就相當于裂縫處是用銷鍵連接的。
3.6 混凝土塊聯結法
在裂縫處,每隔8~10皮磚,抽磚嵌入預制鋼混凝土凸形塊,利用混凝土塊將裂縫兩側的砌體聯結起來。砌塊一般可用C15~C20混凝土,內配1Φ6鋼筋,混凝土塊之間的墻體裂縫可用M10水泥砂漿填補,嵌填混凝土部分,應將原有磚及砂漿清除干凈,澆水濕潤上下左右涂抹M10砂漿,然后將預制混凝土塊塞入、并應使其密實。
4 結語
總之,在進行設計磚混結構建筑時,應該考慮其自身的建造特點,根據地形的限制和施工條件進行有效的管理。在磚混結構中,常常會出現大裂縫和由于外界環境因素造成的沉降。對次,在進行磚混結構施工的過程中,要加強對磚混結構建筑的裂縫處理,盡量減少由于工程的質量問題給建設帶來麻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GB 50003- 2001砌體結構設計規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彭圣浩.建筑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480-505.
篇9
現在市場上售賣的商品房,?房屋的結構基本是相同的,?可是每個人對房屋的需求都不一樣,對于房屋結構改造的需求也就越來越多了。可對于這些工作來講,很多人都是門外漢,什么是磚混結構墻改梁?
磚混結構是指運用磚、砌塊等建造的建筑物中承擔豎向承重功能的墻、柱等建筑結構,它是建筑混合結構中的一種形式,比較適合房屋進深較小、面積較小,處于底層或者多層的建筑物。其中的建筑材料主要是一些黏土磚和混凝?土磚。特別提醒如果真的需要進行磚混結構墻改梁的話,在改造前一定要找專業的設計單位經過專業的加固設計才可以施工
磚混結構墻改梁之前需要經過計算改造的承重墻的承重負荷量,然后加固公司根據這個數據來做多少鋼筋和混凝土。在動工之前,加固公司需要給墻體進行加固,一般是給墻體建一個支撐來取代承重墻的作用,這樣才能很好避免在拆除承重墻時出現意外。
篇10
【關鍵詞】磚混結構;房屋開裂;成因分析;預防措施。
磚混結構建筑是量大面廣的建筑結構形式,為廣大城市和農村所普遍采用,但其砌體強度較小,結構自重大,砂漿和磚石之間的粘結力較差,抗拉、抗彎和抗剪強度較低,砌體易于開裂。砌體裂縫不僅種類繁多,形態各異,而且較普遍,輕微者影響建筑物美觀,造成滲漏水,嚴重者降低建筑結構的承載力、剛度、穩定和整體性、耐久性,甚至還會導致整體倒塌的重大質量事故。因此,正確分析原因、切實加以防治十分必要,十分迫切。造成磚混結構砌體開裂的原因很多,但其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溫度變化;二是地基不均勻沉降。
一、溫度變化引起墻體開裂的原因剖析
當溫度變化時,由于材料熱脹冷縮,房屋各部分構件將產生各自不同的變形,引起彼此制約而產生應力。因屋面混凝土與墻體的線膨脹系數不一致,屋面變形較大;當屋蓋和墻體之間構造處理不當,會使墻體受拉,當其剪力和拉應力大于砌體的抗剪抗拉強度時,墻體便被拉裂。這類裂縫普遍是在建筑物的(特別是那些縱向較長的)頂層兩端內外縱墻上,其形態呈“八”字或“X”型,且顯對稱性,但有時僅一端有,輕微者僅在兩端1~2個開間內出現,嚴重者會發展至房屋兩端1/3縱長范圍內,并由頂層向下幾層發展。此類型縫對那種剛性屋面平屋頂、未設變形縫、隔熱層的房屋,更易發生。溫差裂縫的輕重程度與屋頂保溫情況、室內外溫差和施工質量有關,如砌體砂漿標號太低,在以往的設計中只考慮砌體的抗壓強度,砂漿標號越到上層越低。另外,當房屋越高,溫度變化時變形越大,墻體開裂情況越嚴重。
二、溫度變化引起墻體開裂的預防
為了防止溫度變化引起墻體開裂,可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下列措施:
1.適當調整溫度伸縮縫間距。設計規范《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01中對有保溫層或隔熱層的屋樓蓋規定每50米設一道伸縮縫,無保溫層或隔熱層的屋蓋規定每40米設一道伸縮縫,這個規定是從整體結構考慮的,但對溫差較大且溫度變化頻繁地區和嚴寒地區的房屋及構筑物不適用,特別對于冬天有嚴寒,夏天有酷暑的地區,伸縮縫的最大間距除應滿足《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01中的規定外,伸縮縫的間距不宜大于30m。
2.當房屋的屋蓋和樓板不在同一標高時,如錯層房屋,應在錯層處縱橫墻相交點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并設雙道圈梁與構造柱相連,以幫助墻體抵抗拉剪應力。
3.適當加大屋面層圈梁和房屋四角構造柱的配筋和提高頂層砌體的砂漿標號。
4.當有女兒墻時,女兒墻的抗風構造柱應與樓層的構造柱上下連通。
5.在建筑物的兩端的1~2個開間內或總長1/4范圍內的屋面板底設置滑動支座,讓其自由伸縮。
6.做好屋面保溫隔熱層,這是最關鍵的一點。傳統的做法是設一道架空隔熱板,但效果不理想,筆者建議采用種植屋面和儲水屋面,或者使屋面做成太陽能集熱器,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或其他能量,這樣既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又能取得非常理想的隔熱效果。
三、基礎不均勻沉降引起墻體開裂的原因剖析
磚混結構房屋墻體開裂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建筑工程基礎不均勻沉降引起建筑物橫向不規則變形,當建筑物的主體剛度較差,基礎不足以調整因沉降差而產生應力時,便會使磚砌體的薄弱部位產生不同程度的拉應力和剪應力,當砌體的抗拉抗剪強度不足以抵抗變形應力時,墻體便會產生裂逢,基礎不均勻沉降引起的裂縫一般在建筑物下部,由下往上發展,呈“八”字、倒“八”字、水平及豎縫。當長條形的建筑物中部沉降過大,則在房屋兩端由下往上形成正“八”字縫,且首先在窗對角突破。反之,當兩端沉降過大,則形成的兩端由下往上的倒“八”字縫,也首先在窗對角突破,還可在底層中部窗臺處突破形成由上至下豎縫。當某一端下沉過大時,則在某端形成沉降端高的斜裂縫。當縱橫墻交點處沉降過大,則在窗臺下角形成上寬下窄的豎縫,有時還有沿窗臺下角的水平縫。當外縱墻呈凹凸形時,由于一側的不均勻沉降,還可導致在此處產生水平推力而組成力偶,從而導致此交接處的豎縫。引起基礎不均勻沉降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
1.房屋建于土質差別較大的地基上;
2.建筑物基礎深淺不一;
3.房屋相鄰部分的高度、荷重、結構剛度差別較大及基礎處理不當造成不均勻沉降;
4.建于軟弱土質上,如在淤泥、淤泥質土、雜填土上,即使上部結構均勻,但由于壓縮模量較小,強度較低,變形較大,因荷載差異也會引起不均勻沉降;
5.建筑物平面形狀復雜,立面變化過大,長度過大等,也會產生不均勻沉降。
四、基礎不均勻沉降引起的裂縫預防
根據以上原因,在建筑設計和施工過程中,應結合地基基礎的具體情況,做好以下預防措施:
1.當房屋建于土質差別較大的地基上,或房屋相鄰部分的高度、荷重、結構剛度、地基基礎的處理方法等有顯著差別時,應在差異部位設置沉降縫,將其劃分成剛度較好、長度變化較小的幾個單元,可以減少因基礎不均勻沉降在樣體內引起的應力,避免墻體裂縫。規范規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的沉降縫寬度一般應大于5厘米,為避免上部結構在地基沉降后相互頂撞,房屋較高時應加寬,最大可達12厘米以上。
2.加強門窗洞口外的剛度,將門窗洞口上的鋼筋混凝土過梁與內墻鋼筋連接起來,形成一個連續過梁,以增強房屋整體剛度。
3.盡量避免用軟弱土層做持力層,若無法避免,可調整上部結構剛度,或采用筏式基礎,以減少建筑的沉降。
4.房屋的縱墻宜貫通,橫墻的間距不宜過大,一般小于建筑寬度的1.5倍左右。
5.對于地基持力層不均勻的建筑物,應根據實際情況,將局部基礎適當加深或加寬,或局部設計成板帶基礎,降低基底應力,盡量達到地基均勻沉降。
6.在施工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對地基土的擾動,做好排水處理,完工后建筑物四周做好散水坡及排水地溝,避免地表水浸泡基礎而引起局部下沉。
7.設計時嚴格按規范設置構造柱和圈梁,必要時可增加圈梁道數,以增加上部結構的剛度,當建筑物屋層較高且大時,在窗頂增設一道圈梁,效果更好。
總之,在房屋建設中,除施工時嚴格按設計和規范操作外,設計人員還應根據建筑物的特點、當地的地質條件和氣候特征等做好設計工作,嚴把設計關,就一定能夠降低和防止磚混結構墻體開裂的現象發生。
精品范文
1磚混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