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粽子的來歷范文
時間:2023-03-28 19:17: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吃粽子的來歷,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主題來源: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開展,既能鍛煉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結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幼兒園會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二、主題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于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于參與一些節日準備和慶祝活動。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環境創設:
科學區: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香包。
美工區:放置制作長命縷和紙粽子的材料。
閱讀區: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圖片和資料。
表演區:提供扎頭的布條和紙棒,供幼兒表演賽龍舟。
四、主題活動:
根據幼兒園小、中、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分別設計開展與節日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參考方案如下:
小班活動:我們一起過端午
(一)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
2、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3、和老師、小朋友一起玩玩、嘗嘗,共享節日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準備粽子、艾蒿等實物及端午的相關圖片和動畫。
(三)、活動過程:
1、學習童謠《五月五》
五月五,是端陽;
插艾葉,掛香囊;
五彩線,手腕綁;
吃粽子,沾白糖;
龍舟下水喜洋洋。
2、通過區角環境創設的端午主題給幼兒講端午習俗
(1)掛艾葉(2)賽龍舟(3)吃粽子(4)佩香包(5)五彩繩等,可配合圖片和動畫講解。
3.吃粽子
(1)出示粽子實物讓幼兒觀察粽子的外形和顏色。
(2)老師撥開粽子讓幼兒了解粽子的組成并讓幼兒認識粽葉。
(3)將粽子分給幼兒品嘗,大家一起感受節日的快樂。
(四)、活動總結:
總結端午節活動,讓幼兒回家與家長一起分享在幼兒園的端午活動內容。
中班活動:快樂端午
(一)、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用彩紙、軟陶和繩子等自制粽子,讓幼兒在動手過程中加強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3、注意保持桌面的干凈,培養良好的活動習慣。
(二)、活動準備:
彩紙、繩子、軟陶、裝制作完手工粽子的塑料盒或展示的紙盤、各種制作工具等輔助材料,準備粽子實物。
(三)、活動過程:
1、出示實物粽子,讓幼兒觀察外形,激發興趣。
2、在老師引導下讓幼兒討論制作粽子的方法及要求。
3、通過示范操作后,分組制作。
4、完成的作品展示。
5、將實物粽子分給幼兒品嘗,大家一起感受節日的快樂。
(四)、活動總結:
展示結束,老師對端午節進行概括總結,讓幼兒將手工作品帶回家與家長一起分享節日的快樂。
大班活動:我知道的端午節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由來,理解有關節日的一些風俗習慣。
2、引導幼兒用流暢的語言將自己知道的端午節的內容表述出來,表達自己的見解。
3、明確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體驗集體吃粽子的快樂,感受節日的氛圍。
(二)、活動準備:
1、活動前要求家長與幼兒一起了解端午節。
2、賽龍舟的錄像。
3、幾個不同大小的香包;幾個粽子。
4、有關《屈原的故事》的書籍或視頻及圖片資料。
(三)、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介紹端午節的來歷--出示圖片,播放視頻《屈原的故事》。
2、了解相關風俗活動
(1)出示香包,欣賞和了解民俗文化。
(2)觀看錄像,感受賽龍舟緊張、歡快的氣氛。
3、帶領幼兒做賽龍舟的游戲。
將幼兒分成四組,后面小朋友手搭在前面小朋友的肩上,聽到口令后,大家一起蹲著向前走,龍舟不能斷開,幾個小組還可以比賽。
4、大家分享品嘗粽子,體驗快樂。
篇2
二、活動內容:
活動一 :社會領域《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使幼兒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能積極、大膽地與同伴進行交流和討論。
3.知道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進一步培養愛國主義的情感。
活動準備:幼兒進行過端午節的調查。根據幼兒的問題設計、制作有關端午節經驗的調查表,鼓勵幼兒廣泛收集資料、積累經驗。自帶各種口味的煮熟的粽子。
活動過程:
1.了解端午節的由來,介紹端午與屈原的故事。 提問:今天是什么節?大家一起念兒歌《五月五是端午》
五月五 是端午, 吃粽子 撒白糖, 門插艾 香滿堂, 龍船下水喜洋洋。
2.老師給孩子講《屈原》的故事,屈原是如何愛他的國家,又是怎樣投江的。
3.介紹端午節兩項主要慶祝活動棗包粽子、劃龍舟的意義。
4.組織幼兒品嘗粽子,觀察粽子外形、講述粽子的口感味道。
5.活動結束,收拾材料。
活動二 :藝術領域《包粽子》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集體討論,分工合作, 以捏橡皮泥的形式學習包粽子,使 幼兒進一步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產生興趣。
2.讓幼兒通過美術活動,、增強幼兒合作性、創造性、動手能力。來體驗勞動和分享的樂趣
活動過程:
1.結合端午節的粽子,引導幼兒根椐自己的已有經驗說一說粽子的基本特征(幼兒也可自由討論)。
2.引導幼兒想想用什么橡皮泥做粽子?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怎樣包粽子、特別是粽子的形態,。
3.幼兒分組制作粽子,采用各種已學的技能進行活動。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做粽子的形狀,指導個別能力弱的幼兒。
4.啟發幼兒可大膽設計不同的粽子。
篇3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日。我們全家人在家吃粽子慶祝這個節日。 媽媽把蒸好的粽子端上來了。我看見一個個粽子都是用綠色葉子包成像三角形的樣子。我脫掉她們身上的“綠衣裳”,里面的肉全露出來了。哦,好香啊!我立即咬上了一口,真好吃!很軟很香!里面還有花生、桔梗、肉沫呢。
突然,我想起了什么。就問一旁的爸爸: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呢?爸爸告訴我說,古時候有一位愛國大詩人名叫屈原。在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含恨跳下了汩羅江。人們為了打撈他,又怕大魚吃掉他,就向江里面灑下很多粽子,又用龍舟似的小船去競相打撈。之后,人們為了紀念他就約定成俗在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舟。
聽完爸爸的講訴。我終于明白了端午節的來歷和為什么吃粽子了。原來是為了紀念我國愛國詩人屈原啊!
今年的端午節過的真有意義!
頂頂吧
篇4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然除了可以吃到美味的端午粽子以外,還有必不可少的就是觀賽龍舟。而你知道端午節為什么要賽龍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于端午節的來歷以及為什么要賽龍舟,希望你喜歡。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它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于掛菖蒲、艾葉,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盡管端午節年年過,但是關于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一,紀念屈原說。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后為蚊龍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濤神說。
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與來歷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他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傷不已,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被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浙江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伍子胥,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輔伯嚭(pǐ)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紀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廟宇,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篇5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中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煉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我結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二、主題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于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于參與一些節日準備和慶祝活動。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環境創設:
1、科學區: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區:放置制作長命縷和紙粽子的材料。
3、閱讀區: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字條,讓幼兒認讀。
4、表演區:提供扎頭的布條和紙棒,供幼兒表演賽龍舟。
四、家長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2、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鴨蛋等過節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
4、參加班級的包粽子活動。/轉載請保留
五、活動安排:
活動一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幼兒表現:
當我在給孩子講《屈原》的故事時,他們都聽得非常的認真,睜著大眼睛滿臉一副敬佩的樣子。當聽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時,都不約而同地發出“啊”的驚嘆聲和遺憾聲。有的孩子還爭著要把自己從家長處聽到的關于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說出來。
活動二艾草和菖蒲
目標:
觀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們在端午節期間的特殊用途。
篇6
一、主題來源: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中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煉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
同時,端午節又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我結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二、主題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于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于參與一些節日準備和慶祝活動。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環境創設:
1、科學區: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香袋。2、美工區:放置制作長命縷和紙粽子的材料。3、閱讀區: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字條,讓幼兒認讀。4、表演區:提供扎頭的布條和紙棒,供幼兒表演賽龍舟。
四、家長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2、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鴨蛋等過節物品。3、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4、參加班級的包粽子活動。
五、活動安排:
活動一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目標: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幼兒表現:當我在給孩子講《屈原》的故事時,他們都聽得非常的認真,睜著大眼睛滿臉一副敬佩的樣子。當聽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時,都不約而同地發出“啊”的驚嘆聲和遺憾聲。有的孩子還爭著要把自己從家長處聽到的關于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說出來。
活動二艾草和菖蒲
目標:觀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們在端午節期間的特殊用途。
幼兒表現:班上有四個幼兒特地讓家長去市場購買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掛在教室內外。孩子們感到很新鮮,他們以前看到過,但是卻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實際含義是什么,所以都紛紛問我。我向他們解釋和介紹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稱和端午節用來辟邪的用意。對于辟邪孩子們都不太懂,但他們知道這肯定是一種挺厲害的東西,就象一把劍一樣。關于名稱,有一個幼兒問我:哪一樣是艾草?哪一樣是菖蒲?我當時一下子蒙住了,的確課前我沒仔細去查過資料,于是我就請小朋友幫忙去問問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小朋友們樂意地接受了任務,下午當大人來接孩子時,他們都急著詢問,但當時家長們也都被問住了。
活動三粽子香袋版權所有
目標:1、感受粽子香袋的美。2、在探索中學習疊制錐體技能。3、養成做事細心的習慣。幼兒表現: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幼:“我包的粽子可結實了。”幼:“我們的粽子五顏六色的真漂亮,啊嗚!咬一口。”……幼:“哇!老師把我們紙做的粽子串起來了,好漂亮啊!”幼:“這個是我做的。”幼:“我的也有的,好幾個呢!”幼:“我們的教室真漂亮啊!別的班級肯定沒這么漂亮。”
家長反映:當家長來接孩子時,他們走進教室就發現了懸掛在梁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說很漂亮,的家長饒有興趣地湊近摸摸。孩子們也非常積極地拉著大人參觀自己的作品,一臉的自豪感。家長們都說班級的環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活動四長命縷
目標:1、知道我國有在端午節給兒童戴長命縷的習俗,加深對端午節的了解。2、學習搓線的技巧。幼兒反映:顯然,孩子們非常的喜歡搓長命縷,每天我都要給孩子準備一批制作的毛線。區域活動或課間休息時,都愛到美工區去搓長命縷玩,有些孩子一連搓了好幾條戴在手上、腳上,有的甚至連脖子上也戴了一條。女孩子還戴著跳起了舞。
活動五做龍舟
目標:1、通過觀察、集體討論,分工合作,運用捏泥、建構、繪畫等手段創作龍舟。2、增強合作性、創造性、動手能力。
活動六包粽子
目標:1、學習包粽子,進一步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產生興趣。2、體驗勞動和分享的樂趣。幼兒反映:包粽子的活動提早已經通知孩子和家長了,孩子們可開心了,總是來問我什么時候開始。他們急切地等待和盼望著。活動那天,孩子們似乎來的很早,還一個勁地囑咐來參加活動的家長等一會不要遲到。活動之前的準備,孩子們已經急不可待了,看者調好料的糯米、粽子殼、線一樣樣地擺上桌子,他們紛紛要開始動手了。活動中,孩子們學得可認真,可積極了,一個勁地要求大人幫忙指導。雖然他們包的并不好,有的甚至屢屢失敗,但那份積極性和興趣依然很濃。下午,孩子們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又說又笑,離園時還帶一個回家讓大人品嘗,成功的喜悅溢與言表。
家長反映:家長很支持我們的活動,所以當日來了不少的熱心家長。在活動中,他們教得很認真很耐心,手把手地指導孩子如何卷棕葉、如何壓實糯米、如何包裹和捆扎。活動結束,家長們還主動幫助我們整理場地,掃地、擦桌、拖地、擺桌椅,一會兒工夫教室就干凈整潔了。
篇7
20xx端午節的習俗作文精選今天下午放學回家,一進門便聞到一陣濃郁的清香。我問奶奶什么東西這么香?奶奶說是在包粽子,因為馬上就要過端午節了。說完便和我講起了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
奶奶對我說:“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但不是都叫‘端午’的,有的地方稱為女兒節,有的地方稱為重五節……”在這一天要賽龍舟和吃粽子,這些都是為了紀念屈原。
“那端午有習俗嗎?”我迫不及待地問。
“當然有。”奶奶說:“端午也叫重五,所以都與‘五’有著緊緊的聯系。比如要系五種顏色的長命繩,要插‘五端’,還要吃‘五黃’。”
“長命繩有哪五種顏色?”我好奇地問。
奶奶說:“有紅、黃、藍、白、黑。”
“那五端呢?”我追問道。
“有菖蒲、艾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那五黃呢?”
“有黃瓜、黃魚、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和雄黃酒。每個地方的五黃都根據地域的不同而略有不同”奶奶耐心地回答我提出的一個又一個問題。
我感嘆道:端午節的學問真不少!
20xx端午節的習俗作文推薦一年里,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端午節。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是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是;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葉,喝雄黃酒等。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
端午節一早,我剛睜開眼,就看見奶奶在外面忙真什么。過去一看,原來奶奶在插艾草,餐桌上還擺著用艾草煮成的雞蛋和幾個想噴噴的粽子。這時我才想起今天是端午節。看著煮的綠綠的雞蛋和香噴噴的粽子,口水都忍不住要流下來,幾分鐘,兩個雞蛋和粽子就沒了影。
到了晚上,爺爺把飯上完了,爺爺從柜子里拿來一個瓶子像是藥酒的什么東西,還要我們每個人喝一口。我問爺爺;‘這是什么呀?’爺爺笑著說:“這是雄黃酒,喝了能避邪。”我端過雄黃酒,喝了一口,感覺辣辣的,但心里想著:這樣我就可以避邪了,辣算什么。
端午節過去了,但它留給我許多美好的回憶。
20xx端午節的習俗作文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插菖蒲等。
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爸爸、媽媽早早起床,出去買回很多菜。還有我不認識的“長草”,我問爸爸這是什么草,爸爸說:“這是菖蒲”。爸爸把菖蒲做成寶劍,貼在門眉上,左右各一把。媽媽也調好了雄黃酒往墻角、衣柜邊上噴灑說:“可殺菌防病呢!”
篇8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紀念春秋時期楚國大夫。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做香囊等節俗。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生端午節優秀作文錦集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小學生端午節優秀作文錦集一
聽大人們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節日。農歷五月初五,屈原投江自盡,人們為了哀悼屈原先生,便將食物用葉子包住扔進江中,希望魚蝦不去啃食屈原的身體,后來就演變成了包粽子得習俗。去年的端午節,親愛的姥姥教我包粽子!
需要準備的材料有:若干糯米,十幾顆紅棗,葦葉一把,棉線一團,還有一把剪子。
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了,我迫不及待地看著制作過程。首先,姥姥將一片葦葉卷成一個圓錐形,然后輕輕的將糯米填入圓錐的一半,再放入兩顆紅紅的大棗,就像白色珍珠里面鑲嵌著絢麗多彩的翡翠呢!接著繼續覆蓋糯米,填到快溢出來的樣子,使餡料充滿整個粽子,這樣有利于后面的包裹。最后,按照螺旋的手法,從葦葉的另一端開始對折葉片,卷到最后時,只見姥姥留一點兒小尾巴,用棉線從底部成十字捆綁粽子,捆好不散,就可以上鍋蒸了。
姥姥這番嫻熟的操作,看得我是眼花繚亂,驚羨不已。我有些不甘心,決定自己也包一個胖嘟嘟的粽子。但是我的手有點小,葦葉沒有包得很緊實,剛剛放入鍋中,只聽“嘩啦”一聲,糯米像長了腿一樣,跑的滿鍋都是。我有些失落,姥姥卻對我語重心長地說:“加油寶貝,失敗是成功之母,總結經驗!”于是我鼓起了勇氣,小手緊緊的捆綁住粽子,一次兩次三次,哇!我成功了,屬于我的第一個粽子問世啦!我興奮得手舞足蹈!
大約一個小時,粽子的清香緩緩的從蒸鍋中溢了出來,我貪婪地嗅著這一絲絲,一縷縷的粽香,口水忍不住地往下流......
我小心翼翼地剝開嫩綠色的粽葉,一股甜膩膩的糯米香撲鼻而來,乳白色的糯米鑲嵌著紅色的寶石,令人陶醉。再沾點白糖,輕輕地咬傷一口,嗯......又香又甜的味道好極了,一直沁入我的心脾!
小學生端午節優秀作文錦集二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
相傳,端午節最初是我國老百姓祛病防疫的節日,后來傳說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所以這天也成為了中華人民紀念屈原的節日。
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做香囊等節俗,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做香囊。
那一天一大早,場地就熱鬧非凡,有的人在準備材料,有的人在看說明書,還有的人已經開始做了。我也不例外,首先,我拿起五彩繩、流蘇繩和木珠,再把木珠穿好,接著,用五彩繩把布料主體穿好,但是繩子就是不聽我的話,非不穿進洞里,我嘆了口氣小聲說到:“真倒霉!”突然,一個想法在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來,就是將繩子搓捻的更細一些方便穿布料,于是我按著這一個想法去做了,果然成功了!于是我靜下心來,繼續做了下去······終于做好了!我心里十分高興,不禁跳起來大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最后,我想告訴大家,節日不僅是全家團聚的時刻,通過慶祝節日,更是可以繼承和發揚我們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和民族傳統。
小學生端午節優秀作文錦集三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名端陽節,詩人節,女兒節,……這天,因為天降小雨,所以我便在自家過節了。
早上,我早早地起床,趁媽媽還在睡覺的當兒,我躡手躡腳地走進書房,拿出卡紙,做了一張節日賀卡,賀卡上有我畫的媽媽的笑臉,還有我用紙做的小百合花,我還在卡上面寫下了對媽媽的祝福,賀卡做好后,我悄悄地走進媽媽的床邊,把賀卡放到媽媽的枕邊,可是不小心把剪刀弄掉了“咚”的一聲,媽媽被驚醒了,我像受驚的小鹿一樣,慌忙跑到廚房躲了起來,等了一會兒,見媽媽沒出來,我又再次走到媽媽身邊,發現媽媽已經安心地在睡覺了,我也小心翼翼地爬到床上,實然間,媽媽便坐了起來,高興地說到:“寶貝,我們去包粽子吧,今天是端午節哦。”
我疑惑不解地問媽媽:“為什么要包粽子啊,我們不是買有綠豆糕,咸蛋嗎?況且咱家也沒包粽子的料啊?”媽媽神秘的笑著說:呵呵,我昨天買了回來,叮叮,這不是嗎?于是我就在媽媽的指導下開始包粽子,媽媽還給我講,寶貝,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每個節氣都會有來歷的哦,你知道屈原嗎,他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提出聯齊抗秦,遭到貴族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等地。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悲憤地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小學生端午節優秀作文錦集四
過端午,賽龍舟,粽香艾香滿堂飄,這就是人人都愛的端午節,我也非常喜歡。
還記得去年的端午,早上陽光柔和,太陽打不起精神,風也不吹,天有些悶熱,他們是躲在家里哭泣么?就連以前天天不亦樂乎的小草,也耷拉著頭了。
這是為什么?
可能是因為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曾在這天為國捐軀,投身汨羅江。雖然他走了,但是他的精神是給了我們鼓舞,我們要用無比熱鬧的排場來記念他。
我和媽媽來到賽龍舟現場,只聽見轟隆一聲炮響,賽龍舟的隊員們,各個鉚足了力氣向前劃。
不時發出“龍船呢,鼓響呀,劃啦劃一呀嚯 ... ... ”的號子聲,鼓手們奮力打鼓,為自己的隊友加油,鼓聲震耳欲聾,岸上的人喊聲更大,簡直快要把天空給掀翻了。
天色已暗,炮聲、鼓聲、號子聲、人群的呼喊聲也漸淡,沒有專門的領獎臺,甚至這都不能算得上真的比賽,但他們都這樣的熱愛龍舟,都還是開心得不得了,我們也忍不住為他們鼓掌。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 ...
我已經在期待今年的端午節了。
小學生端午節優秀作文錦集五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又要吃香噴噴的粽子了。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逢端午節都要吃粽子、包粽子,有的地方還要進行賽龍舟等活動,非常熱鬧。端午節雖然時間短暫,但是很有意義。
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免職,被趕出都城,流放他鄉。當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可自己又報國無門,最終在陰歷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首愛國主義樂章。
篇9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篇10
2、端午節去江邊看賽龍舟。龍舟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賽龍舟的來歷。據說古代的人是舍不得屈原投江,便劃船營救,當他們去到那里后,不見屈原的蹤影。為了紀念屈原,每年的五月五日便用賽龍舟以此做紀念。
3、端午節小孩佩戴香囊,情侶傳遞香囊表愛意。香囊傳說有辟邪驅瘟的意思,實際只是用來裝鉓服裝的,但是為了圖個好意頭,而且味道很香,可放在家中或房間,芳香怡人。另外還有的傳說,男方送女方香囊是表達愛意,表示女方是男方的意中人。
4、端午節,家家戶戶門前掛艾條。端午節這一天,要打掃衛生,要在門上掛艾條。要喝雄黃酒,目的是為了辟邪,殺菌以及防病。
5、端午節去河里洗澡。有些地方不一樣,在端午節那一天要去河里洗澡,據說去河里洗澡也是一種美好的意頭,表示把身上的不好的東西洗去,從些順風順水,生活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