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國慶的詩歌范文

時間:2023-03-26 10:02: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慶國慶的詩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慶國慶的詩歌

篇1

敲鑼打鼓炮聲鳴,結彩張燈喜樂盈。

五岳歡歌謳盛世,三江起舞唱升平。

忠于使命民心聚,牢記初衷黨性呈。

放眼云天通四海,偉哉華夏氣豪宏。

2、七律·國慶吟懷(中華新韻)

言泊遠

芳園招展笑音容,翡翠林中綠映紅。

襟袂飄柔思歲月,笙歌婉轉唱鵬程。

層樓入鏡昔人夢,群老傾心今日情。

米稻金風忙畫境,五花原野慶豐登。?

3、巴山育人

祖國華誕喜迎到,舉國歡慶放長假。

百姓安居又樂業,繁榮昌盛人自豪。

4、七律?喜迎國慶

段志鋒

欣逢華誕熱情濃,盛世來臨赤血融。

外斗強權頻亮劍,內懲腐敗縛貪蟲。

千城笑語同歡慶,萬鎮高歌共喜榮。

篇2

祖國,

你走過了不平凡的x年,

像一個嬰兒長成了壯年,

今日您正充滿活力,散發著蓬勃的朝氣,

您有過磨難,也有過歡笑.

歷經了崎嶇坎坷,明天將更加美好.

55年來,

你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你的人民日益富強.

您的國力日益強大.

你凝聚了天下炎黃子孫的心啊!

您贏得了世界尊重的目光.

現在您正意氣奮發,

走進了新的世紀,

今天,在這歡慶的節日里,

篇3

我深深愛戀的祖國.

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雞-----喚醒拂曉的沉默,

你是沖天騰飛的巨龍-----叱咤時代的風云,

你是威風凜凜的雄獅-----舞動神州的雄風,

你是人類智慧的起源-----點燃文明的星火.

你有一個神圣的名字,

那就是中國!

那就是中國啊,我的祖國.

我深深愛戀的祖國.

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

搏動的心臟跳動著五千年的脈搏,

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

涌動的血液奔騰著長江黃河的浪波,

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

黃色的皮膚印著祖先留下的顏色,

篇4

關鍵詞: 《詩經?國風》 愛情婚姻 詩歌

一、有關對《詩經?國風》的大致了解

風是《詩經》分類中的一種。風,就是音樂的曲調。國風,就是各個地區的音樂曲調。“國”有地方、方域之意。十五《國風》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風、風、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和豳風。國風即全是以上地區的地方樂曲。豳風全是西周的作品,其他除了少數作品產生于西周外,大部分皆出自東周。

《國風》中的作品主要出自百姓以及處在社會中低階層人士之手,是描寫西周至春秋中葉社會生活的巨幅畫卷,是《詩經》中最為出彩、最具歷史文學價值的一部分。在《詩經》中,在數量上占有重大比例的有關于愛情婚姻的詩作就主要集中在《國風》里。

《國風》中的愛情婚姻詩作內容淆雜。其中,大部分作品主要集中在對男女之間相愛相戀的綿綿情意,怨婦詩,以及妻子對遠征丈夫的思念的描寫上,而對于其他內容進行描寫的作品數量是則及其有限的。下面我對《國風》中有關愛情婚姻的詩歌作品以戀愛到婚姻的各個階段為序進行規整分類。

二、《國風》中愛情婚姻詩作的階段性分類

(一)男子對心儀女子熱烈的追求和款款深情。

表達這層內容的詩作在《國風》中可謂俯拾即是。這些類似于現代情詩的作品充分反映了那個時代男女之間戀愛時真摯熱烈的情感,當然,這些詩作從內容上看多以男子的角度來寫,也可以說它們出自那個時代的男子之手,用以表達對女子的愛慕、追求,以及專一執著的情懷。如《王風?采葛》就表現出一個男子由于熱烈地思慕著令他心儀的女子,使該女子若是一日不與他相見,于男子而言便如三月、三秋、三歲而未見。從時間上的遞延上,我們不難看出男子盼見女子的急切心情,以及對渴慕女子熱烈的、發自肺腑的愛意。相思之苦,纏綿悱惻,如怨如訴。這種對愛情的執著而又熱烈的情感在《鄭風?出其東門》中還有更為深刻的表達:

出其東門,有女如云。雖則如云,匪我思存。縞衣綦巾,聊樂我員。

出其,有女如荼。雖則如荼,匪我思且。縞衣茹,聊可與娛。

雖說在東門之外,美麗的女子多如云、多如白茅花,但她們都不是這位癡情男子所牽掛的,他惟一愛的只有那位衣著樸素的女子。這篇詩作除了如上首似的表達了男子對心儀女子的愛慕,更多了一層對該女子的專一執著之情。

相反,如果男子對心儀的女子由于種種原因求而不得時,則表現為一種失落,如《周南?漢廣》中:“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漢之永矣,不可方思。”至多男子也只是停留在幻想已經與思慕的女子一起過著幸福的生活上,這一點在為我們所共熟的《關雎》中被表現得淋漓盡致。因為該詩通篇為幻想之作,其場景僅僅是男子與心儀的女子結交不成,所產生的已經與該女子結為伴侶的幻想。

而當女子由于家庭禮教或封建世俗的阻撓欲嫁情郎不得時,則表現出比那個時代的男子更為果敢、勇猛而又強烈的反抗精神。如《風?》:“乃如之人也,懷昏姻也,大無信也,不知命也。”正是反映了在婚姻不自由的情況下生活的女子對封建禮教、封建貞潔觀,以及封建家長制下婚姻需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一鐵的定律的有力反抗。有的女子甚至愿意拋棄為封建社會女子普遍重視至極的名譽與情郎私奔。如《王風?大車》:

大車檻檻,毳衣如。豈不爾思?畏子不敢。

大車,毳衣如。豈不爾思?畏子不奔。

谷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日。

這短短幾句,寫詩的女子竟然連用了兩個“畏子”,一是“畏子不敢”,二是“畏子不奔”,由此,一個在愛情上遠遠比男子更為勇敢、更為有魄力,也更為向往自由的小女子形象躍然紙上。

由此可見,在那個時代,若然談到對愛情的執著,以我拙見,女子要比男子來得更為猛烈,更具敢于同封建禮教作斗爭的反抗精神。

(二)雙方約為婚姻,女子待嫁。

當男女雙方得到彼此及對方家長的認可后,那么就進入一個相當于我們現在所說的“訂婚”階段。這一階段通常是用以給男子籌備迎娶,女子準備嫁妝之用,因此時間的持續并不一定會很長。《國風》在此階段對女子待嫁時的心情進行了細致的描述。主要集中筆墨描寫女子期盼未婚夫早日登門迎娶的急切心情。如《召南?有梅》:

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有梅,頃筐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樹上的梅子隨時光的流逝紛紛落地,數量不斷減少,進而引起多情的待嫁姑娘感嘆起韶華易逝,年時不在,此時,她心中急切期盼情郎的迎娶,一個“迨”字(可理解為趁機、趕快之意)將她的焦急熱切的待嫁心情表露得淋漓盡致。

又如《邶風?匏有苦葉》:“雍雍鳴雁,旭日始旦。士如歸妻,迨冰未。招招舟字,人涉否。人涉否,須我友。”一個在水邊徘徊的女子,心念著河對岸的未婚夫,焦急地盼望他可以在河水尚未結冰之時來迎娶自己。

總之,女子待嫁的心情可以用三個詞來形容:一則曰喜悅,二則曰急切,三則曰擔心。前兩種心情不難理解,可她為何還會擔心呢?原因就在于,待嫁女子擔心未婚夫的遲遲不來迎娶會演變為永遠不來迎娶,也就是說她會擔心婚姻上出現變故出現諸如悔婚之類的事情。所以她的心請在此階段應是喜憂參半的。

(三)迎娶。

在《詩經?國風》中,單獨對平民階層迎娶場面進行描寫的詩歌比較少,而《著》這首詩歌卻以一名即將嫁為人婦的女子的視角對自己夫婿前來迎親的場面進行了描述,雖說該詩著力于表達這位女子對夫婿的愛慕和自己的喜悅之情,但從中我們也可對迎娶場面的隆重情景略感一二。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瓊華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瓊瑩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于黃乎而,尚之以瓊英乎而。

《著》這首詩歌著重對女子夫婿充滿喜慶色彩的錦衣華服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描寫,透過對單一人物的形象敘述,實在不難想象迎娶儀式的隆重與喜慶,新郎的翩翩風度與軒昂氣宇,以及初為人婦的女子之興奮與欣喜。好一片歡歡喜喜的迎娶之景,寫實性極強,以新婦口述之形式,給人以強烈的真實感,即使是千年之后的讀者,讀之也有一種身臨其境、妙趣橫生的感覺。

除此之外,《國風?召南》中還有一首描寫迎娶貴族小姐的壯觀場面的詩歌――《鵲巢》。

該詩為我們展示一位貴族小姐出嫁時隆重壯大的喜慶場面,“百兩御之”、“百兩將之”、“百兩成之”,通過對迎娶喜車數量之重的描寫,著實表達出貴族階層迎娶儀式有別于平民階級的隆重、豪華和奢侈,也為我們展示了社會婚嫁的另一場面,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也充分反映了當時的階級差異。

(四)婚后或喜或悲的生活境遇。

在《國風》中反映婚后夫妻家庭生活的詩歌,根據女子所處境遇大致可分為兩種:一是夫妻之間生活美滿,相互尊重,相互體貼,琴瑟和諧。如《國風?鄭風》里的一首《女曰雞鳴》:

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將翱將翔,弋鳧與雁。”

“弋言加之,與子宜之。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琵琶在御,莫不靜好。”

“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知子之好之,雜配以報之。”

這首詩歌以夫妻間對話的形式,夫婦二人一唱一和,脈脈含情的對話將二人之間的和諧關系,相濡以沫的真摯情感,家庭生活的溫馨歡樂,以及相約白首的美好愿望表現得淋漓盡致。

又如《國風?齊風》中的《雞鳴》。這是一首婦人敦促身為大夫的夫君早起之詩。以夫婦對話的形式,一邊是妻子的急切催促:“雞既鳴矣,朝既盈矣”、“東方明矣,朝既昌矣”,表達出妻子的賢惠和對夫君事業的關心,從而使得一位細心賢良的女子形象躍然紙上。而另一邊卻是丈夫的借故推脫:“東方明矣,朝既昌矣”、“匪東方則明,月出之光”,但丈夫不愿起身的原因當然不是因為天還未明,雞尚未啼,真正使得丈夫不愿離開高床暖枕的因由則被詩中的“甘與子同夢”這一句所點破,真實一語天驚。夫妻間的相互恩愛、閑情小趣及依依惜別之感由此可以略見一斑。

但是并非所有的夫妻都是那么的情意深厚,可以白首相隨。在古代男尊女卑的夫權社會里,男女之間的不平等極為嚴重,幸福而專一的婚姻生活對大多數女子而言僅僅是個美麗的幻想和愿望罷了。在《詩經》,尤其是在以描寫民風民俗而最富盛名的《國風》里,表現夫君所拋棄的女子的悲慘境遇與寂寥心情,高唱不幸婚姻的挽歌的作品委實很多。這些作品可以說是時代的真實寫照,是身處夫權社會的女子凄涼處境與憤懣心情的真實寫照,是多情女子對薄情夫君的無聲控訴,是對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現實充滿血與淚的無情抨擊。

這種描述棄婦的詩歌在《國風》中主要分為兩類:其一是“反映還維持著婚姻的形式和夫妻的名義,處于失寵、幽閉狀態的不幸婦女的命運”[1]。如《召南?江有汜》就寫出了一夫多妻制度下的夫權社會中,夫君另覓新歡,結發妻子因失寵而備受冷落。夫妻關系尚在,無力與夫權社會斗爭的情況境遇下,她也只得翹首期盼,幻想這薄情郎有回心轉意的一天。

另一類則是“表現婚姻破裂后婦女被夫家休棄的悲慘結局,抒發棄婦的憤懣不平”[2]。《邶風?日月》就把棄婦的這種憤懣與不平的一腔哀怨表達得淋漓盡致,真可謂是字字是血淚,句句述無情。

除上述詩歌之外,《國風?氓》可謂是包羅群像,幾乎是涵蓋了《國風》中由戀愛、結婚直至女子被棄后又幡然悔悟的全過程。它是《詩經》中棄婦詩的代表作,具有讀一詩而解《國風》的作用,是當時社會民俗人情的真實再現,深刻揭示出封建社會中婦女的悲慘境遇和堅強的斗爭精神。

縱觀《國風》,它的確包含了太多內容,愛情婚姻詩便是其中最為璀璨的奇葩。它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一筆寶貴的財富。

參考文獻:

篇5

月亮在白蓮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晚風吹來一陣陣快樂的歌聲。

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那時候媽媽沒有土地,

全部生活都在兩只手上。

汗水流在地主火熱的田野里,

媽媽卻吃著野菜和谷糠。

冬天的風雪狼一樣的嚎叫,

媽媽卻穿著破爛的單衣裳,

她去給地主縫一件狐皮長袍,

又冷又餓跌倒在雪地上……

經過了多少苦難的歲月,

媽媽才盼到今天的好光景。

月亮在白蓮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晚風吹來一陣陣快樂的歌聲。

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篇6

一、中職語文教學目的從根本上決定了詩歌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中職語文教學目的

教育部明確規定了中職語文的教學目的是:“要在初中的基礎上,為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在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愛國主義精神,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我們不難看出其中所體現的素質教育的目標,而情感教育、審美教育無疑起著關鍵作用。智力教育、情感教育和審美教育三者的有機結合,無疑是讓學生走向“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的成功之路。

2.詩歌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語文教學是指在語文教育目的規范下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一種語文教育活動。通過語文教學,學生在教師的有計劃、有步驟的積極引導下,主動地掌握系統的語文學科文化知識和技能,發展智力、情感,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發展的個性。在中職詩歌教學中主要包括三大要素: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教師,作為教學內容的詩歌以及作為學習主體的中職學生,為了達到教育家葉圣陶所說的“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的,我們就要認真研究作為學習主體的中職學生的特點以及作為學習對象和內容的詩歌的文體性質。在對二者特點加以分析的基礎上,明確二者在教學過程中的內在的有機聯系,以便更好地指導教學實際。

(1)中職學生具有較為深厚的情感,這使他們易于理解凝煉的詩歌語言。

在我國,中職學生的年齡大約在15--19歲之間,這一階段在心理學上被劃定為青年早期。這一時期,中職學生的情感較為深厚,他們在接受了初中的教育后知識得到了豐富,心理更加成熟。所以中職學生的情感比初中生深厚,他們控制情感的能力也比初中生強。

詩的凝煉性體現在用高度概括的藝術形象、極其精煉的文字語詞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和表達思想感情。在中職詩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針對詩歌這一特點,引導中職學生體會詩歌言簡意深,形象傳神的特點。用心體會詩歌中吟詠的使人最為激動的生活事件,用情領悟詩歌中精心營造的審美意境;借助詩歌凝煉的語言與作者進行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這種學生與作品之間情感的互動在思想開放,價值選擇多樣化的今天,對于中職學生有著特殊的意義。這也是中職學生自我意識增強,富有挑戰精神的表現。

(2)中職學生具有較為豐富的想象力,這使他們易于把握詩歌的跳躍性。

隨著知識經驗的日益豐富,中職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逐漸提高;中職學生求知欲望的加強,又促進了他們創造想象能力的發展。中職階段學生的想象力十分豐富,思維空間得到擴展,他們對詩歌結構跳躍性強的特性具有一種天然的本能把握。因此,在詩歌教學過程中必須激發起學生的情感體驗。詩歌中的動作、形象和圖景之間的跳躍往往以斷斷續續表現連貫,以局部概括整體,給人以馳騁想象的廣闊空間。這種思維流動的過程和情感流動的過程對于敏感,求新,想象力豐富的中職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這種挑戰又會激起中職學生的好勝心。如果教師能夠針對中職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正確引導學生的情感流向,教學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3)中職學生具有初步的理論思維,這促使他們積極探索詩歌中蘊涵的哲理。

詩歌的劃分有很多方法,它可以分成抒情詩與敘事詩,格律詩與自由詩等。但由于詩歌是對生活和思想情感的高度集中的反映,所以詩歌一定具有抽象性。抽象過程的本身就蘊涵著作者對生活的哲理性思考。所以詩歌中一定富有哲理性。英國著名湖畔詩人柯勒律治斷言:“一個人,如果同時不是一位深沉的哲學家,他決不會是個偉大的詩人。”詩歌中蘊涵的豐富的哲學思想與中職學生具有的理論思維恰恰能夠形成一種雙向的互動,這種雙向互動的結果就是中職學生在探索哲理的過程中,促進了理論思維的發展;而理論思維的發展又會使中職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與領悟詩歌中蘊涵的哲學思想。

綜上所述,詩歌教學有利于促進中職學生情感的健康發展,有利于拓寬中職學生思維的想象空間,有利于提高他們的理論思維水平。詩歌的這三個“有利于”是幫助中職學生確立正確的審美觀,健全完善其人格的必由之路。這三個“有利于”之間不存在明確的界限,聯系三者的重要紐帶就是情感體驗。

二、情感體驗在詩歌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意義

篇7

亞洲各個國家或地區的區號:

馬來西亞0060、印度尼西亞0062、菲律賓0063、新加坡0065、 泰國0066、文萊00673、日本0081、韓國0082、越南0084、朝鮮00850、香港00852、澳門00853、柬埔寨00855、老撾00856、中國0086、臺灣00886、孟加拉國00880、土耳其0090。

(來源:文章屋網 )

篇8

【關鍵詞】國畫藝術;詩歌情懷;表現方式

中圖分類號:J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166-01

從古至今,我國的文化底蘊都是由詩歌形式組成的,比如我國的詩經、宋詞、元曲、樂府等等,它們都存在于我國歷史的發展進程中,在此過程中也與我國藝術相融合。國畫是我國的國粹及經典,理所應當也受到了詩歌藝術的影響。畫家在創作國畫的時候,是以創作為基礎,將詩歌中的寧靜、豁達等情懷賦予畫中,使國畫在精神及情感方面都與詩歌情懷相統一。解讀國畫藝術中的詩歌情懷,對我國文化的傳承及發展國畫藝術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淺析國畫藝術中的詩歌情懷

國畫藝術中的詩歌情懷主要指的是在國畫藝術作品中展現出來的詩歌情景和精神,國畫藝術中的詩歌情懷也是畫家在對國畫進行創作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真實感受,是國畫藝術中追求審美的最高境界。在本質上,我國的傳統文化中詩歌藝術與國畫藝術是相互融通的,兩者在互相影響及借鑒的過程中,在境界、內容及精神上已經逐漸合二為一了,優秀的國畫都具備詩歌情懷。在畫家創作國畫的方式上分析,國畫藝術與詩歌情懷兩者的關系就像是水和魚,兩者在互相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種相互生存與依賴的狀態,畫家可以通過詩歌來展現出自身的內心情感和精神世界,使國畫藝術的主體更加明確,更能夠體現出國畫的內涵。在國畫藝術內容上來分析,每一幅國畫都是以人為主體來創作的,國畫中的思想中心也是以人的情感來呈現的,畫中的景象是情感的載體,運用詩歌情懷可以將傳神的景象呈現出來,使原本沒有生命的景象變得具有生命力,與受眾群體思想相呼應。[1]

二、詩歌情懷在國畫藝術中的意義

(一)情感的傳遞

畫家在創作國畫過程中的自然景觀并不是客觀的山間、草木,而是畫家賦予它們特殊情感的一種意境存在,這也就體現了國畫藝術中的詩歌情懷。比如鄭板橋在描述他畫竹的過程時[2],將自己置身于江館中,早晨起來看竹,早上的煙氣繚繞在絲竹之間,竹子的景象呈現在自身的腦海中,并不是眼前的竹。所以鄭板橋就將此情景通過國畫呈現出來,展現了鄭板橋當時所看到的竹的景象。自然中的竹子激發了鄭板橋等其他畫家的創作欲望,在國畫中的竹已不是自然界中的竹子,而是富含了畫家情感的竹子。但是還有部分情感是畫筆下的竹子所不能呈現出來的,但是通過詩歌情懷就可以將其充分表達,并且可以很好地突出其作品的精髓及靈魂。所以在國畫藝術中運用詩歌情懷可以使受眾群體感受到國畫中的情感,使受眾群體與國畫有情感上的碰撞。

(二)主體的突出

國畫可以抒發人們的情感,而詩歌在抒感和表現方面都是被美學所推崇的,在國畫的創作中使用詩歌情懷不僅可以突出國畫的主題,還可使主題進一步升華。比如在《蘆花寒雁圖》[3]這一作品中就充分表達了這一意義。此作品是吳鎮的國畫作品,畫中描繪的是一片蒼茫的山,在綠樹與石灘之間有一片蘆葦田,在蘆葦田上空飛過兩只寒雁,一個年邁的老朽正在眺望著遠方。從表面上看這幅作品只是一幅簡單的風景,但是從更深的層面就可了解到國畫中所體現出的內容。此畫中表現了一種朦朧的詩歌情感,有可能是作家厭倦了現在的生活,對歸隱山林的一種向往;有可能是作家離開家鄉多年,寒雁南飛正是凸顯作家的思鄉之情;有可能只是作家在感嘆深秋的情感。不同的受眾群體對國畫的解讀也是不同的,受眾群體的解讀主要來源于畫家在國畫中創造的意境,這種意境就是詩歌情懷的一種體現,賦予了簡單風景畫生命,也使國畫的主題得到了升華。

(三)內涵的豐富

一幅作品能夠深入人心,不僅在于畫家的作畫技巧,畫家的文化內涵及情感也是極其重要的,詩歌情懷的引入就豐富了國畫的內涵。畫家只有將自身的作畫技巧與詩歌情懷相融合,才能夠創造出完美的、具有藝術氣息的作品。由于受眾群體的思維決定了詩歌情懷文化,其自然而然就會將國畫與詩歌情懷在意境上所連接,在精神上產生了愉悅感,從而就會形成各種不同的聯想,豐富了國畫藝術的內涵。

三、結束語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國畫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國畫中蘊含了我國人民的詩歌底蘊及對精神的追求,展現了我國人民的文化修養及國民個性。在我國發展的這么多年的過程中,無數的畫家及文人將國畫與詩歌藝術一代代傳承下來,對于當代畫家來說,傳承國畫藝術中的詩歌情懷是一種使命,這樣我國文化才不會在歷史的發展中失傳。

參考文獻:

[1]王超.詩性的中國畫[J].藝術科技,2015,(3):97.

篇9

關鍵詞: 室內設計;設計風格;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TU238+.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

室內設計主要指在現代建筑條件下,根據建筑物的性質、所處環境和相應標準運用物質技術手段和建筑美學原理,創造合理完善的建筑室內環境以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它原是建筑設計的一部分,后來因為時展的需要,逐漸從建筑設計中分離出來。 在改革開放后室內設計在中國已有了近40 年的發展歷史,在這40 年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很多思想與風格的演變,呈現出多元性、復合性的特點。本文將對近幾十年的室內設計風格及發展趨勢進行分析。

一、20世紀80、90年代室內設計風格——現代設計思潮的回歸與民族文化的復興

改革開放后,現代設計思潮在被隔絕了近30年以后再次涌入中國。我國的建筑和室內設計師們開始重拾各種現代的設計思想,希望通過努力探索把民族形式、地域風格的傳承與發展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然而由于長期的對外封閉以及理論與實踐的彼此分離,我國設計師對于現代主義的理解與同期西方相比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現代與后現代風格的室內設計作品在我國處于一種流行狀態,但都或多或少地帶有一些本土化的傾向。

1、民族形式的新探索

80年代以后,中國與世界的聯系更加緊密,受西方現代建筑和室內設計思想的影響,設計師將更多的現代技術與材料應用到對于民族形式的探索之中,在充分了解建筑所處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創新設計,使原有的民族色彩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征。

例如1983年建成的廣州白天鵝賓館的中庭采用傳統的水、石、亭布局手法,既有“峭壁寒潭,飛瀑谷鳴”,又有“山亭水橋,什樹蔽天”,富有嶺南庭園風格。室內的裝飾、陳設、家具等強調現代與傳統的結合,增強了賓館的地方特色。

2、地域性風格

中國地域寬廣,各民族有著鮮明的風土民俗文化特色。相對于民族形式的室內設計,地域性風格在設計上更加吸收本地的民俗風格以及本區域歷史所遺留的種種文化痕跡加以融合,很多作品在室內空間的結構構件上采用抽象化的裝飾圖案保持其民族色彩,同時用帶有濃郁地域特征的陳設品來烘托整個室內氣氛。

1982年,建筑大師貝聿銘設計的香山飯店,在設計上引用了江南民居那種白墻灰瓦的主色調,體現了中國江南園林以及民居的地域文化特征,使人充分感受到了中國南方建筑室內設計的高雅的文化品味。

3、現代主義傾向

新時期由我國設計師所設計的帶有現代主義傾向的室內設計作品,基本是依照現代主義的設計語匯進行創作,在很大程度上汲取了西方現代主義簡潔的設計風格。在設計時充考慮到了民族文化、風土人情等,因而設計出來的風格又帶有中國設計文化的底蘊和特色。

1987年建成的北京國際飯店,室內采用現代主義的設計手法傳遞傳統與地方文化的信息,以簡練的設計語言及特定的功能內涵進行創造性的設計。

4、后現代主義傾向

后現代主義的概念最早出現于20世紀40年代左右的西方文學作品中,其本身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多義性和多傾向性,室內設計的造型特點趨向繁多和復雜,設計手法具有很大的自由度。20世紀80-90年代正是中國國民經濟開始好轉,后現代主義所提出的主張迎合了當時人們渴望民族復興的社會心理。這一時期的設計很多是從古典主義和各種歷史風格的裝飾化角度出發,通過對中國傳統建筑的非常規運用來達到裝飾和豐富室內空間目的。

二、21世紀初期的室內設計風格——消費時代的流行元素

20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處于典型的生活必需品時代。建筑作為特殊的耐用消費品,一種固定的人工環境,在某種程度上也能夠間接地反應出人們的生活觀和價值觀。消費時代條件下人們的積極參與,使當代的設計文化走向了更民主,但也更復雜的道路。

1.“歐陸風情”

消費時代的文化具有明顯的商業性,當設計的目的中過多地摻雜了消費的成分之后,設計的形態和作用開始異化。20世紀90年代后期的“歐洲風情”就是消費時代一種特殊產物。

伴隨著我國大規模房地產開發的熱潮,大批的建設項目開始按照市場化的方式進行運作。開發商抓住了當時社會普遍存在的崇洋心理,在建筑的室內外,通過各種古希臘、古羅馬的柱式及古典復興時期的雕塑、壁畫來迎合人們對西方神話的盲目追崇。

2. “簡約風格”

隨著電視、網絡等傳媒的快速發展為人們提供了更多與世界交流的途徑,中國各項事業的發展開始與國際接軌。大眾對于“歐陸風情”的追捧迅速降溫,“簡約風格”以其單純的界面、簡潔的造型、硬朗的線條迅速成為一種新的流行趨勢。

“簡約風格”的室內設計延續了90年代現代主義的基本特征,傳達了新現代主義的原則與立場。人們在日趨繁忙的生活中,渴望得到一種以簡潔和純凈來調節轉換精神的空間,簡約風格就以其簡潔的表現形式來滿足人們對空間環境本能的理性的需求。

3.“loft”和“798”

在全球文化和大眾文化的沖擊下,人們對生活環境的文化內涵又有了新的要求,空間似乎退居為媒介的地位,其所負載的信息成了人們所關心的話題,消費文化從而進入了新階段,“loft”和“798”這兩個詞匯如今在中國卻已然成為了當代藝術的代名詞。

“loft”風格延伸了工業建筑的功能主義同各種暴露的建筑結構與舊設備在同一種語境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裝飾效果。如今,這種設計風格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接受認可,向著更多的空間類型延伸。

“798”地處北京東北部大山子地區,在這里,入駐者在對原有的歷史文化遺留進行保護的前提下,他們將原有的工業廠房進行了重新改造,帶來的是對于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創造性理解。這些新的建筑作品,在歷史文脈與發展范式之間,實用與審美之間與廠區的舊有建筑展開了生動的對話。

三 、室內設計的發展趨勢

進入新世紀以來,社會發展迅速。人們居住的需求已經從生理層面提升到養生與體驗生活的精神界面。室內設計風格發展到了今天的以人為本,成為引導室內設計觀念的永恒主題。此外,人們更加強調綠色設計,開始關注節省能源的適度設計,改變了過去盲目追求時髦材料堆砌,而更注意安全舒適。

1.以人為本的發展趨勢

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室內度過,室內環境直接影響到人的工作和生活,在設計中突出以人為本永遠是室內設計的核心原則。設計人性化也將是未來設計的必然趨勢,既滿足人生理和心理的需要,物質和精神的需要,同時人性得到隨心所欲的釋放和滿足。

2.綠色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的趨勢

室內設計中的綠色方向,指的就是居室中的健康環保概念。在空間組織、裝修裝飾方面多地利用自然元素和天然材質,創造自然的生活和工作環境。通過設計開發資源和材料的再生利用,按綠色建材的概念去設計室內,減少原生能源的使用,多利用可再生資源,讓人們接近自然,使室內能源利用和審美景觀的創造都能達到新的高度,這就是綠色。

3. 多層次、多風格的發展趨勢

現代社會正處于一個多元的時代,室內設計的發展也越來越適應于當今社會發展的特點,趨向于多層次,即室內設計由于使用對象的不同,建筑功能和投資標準的差異,明顯的呈現出多層次,多風格的設計,將更為重視人們在室內空間中的精神因素的需要。在今后的室內空間中,多層次多風格的發展趨勢將為室內環境的再造提供極為廣闊的空間。

四.結語

縱觀改革開放后中國室內設計風格這近40 年的發展過程,傳統與現代、追求與探索構成了貫穿的主線。目前中國的室內設計已經進入了創新階段,取得了飛躍發展。度過了模仿東、西方傳統室內設計和西方現代室內設計的時期,逐步走上了創新之路。一方面,很多作品科技含量比較高,創造了室內新的界面造型和空間形態,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和鮮明的時代感。另一方面,設計師對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融合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通過藝術語言綜合、重構,使簡練的室內界面及空間形態蘊涵較深厚的文化神韻。可以預見,在可持續發展觀念引導下的綠色生態設計、信息時代的科技創新以及民族風格的繼承與發揚將繼續成為中國室內設計師追求和探索的方向。

參考文獻:

【1】黃春濱編著《室內環境藝術設計》,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01

【2】劉永東編著《室內設計》,中南大學出版社,2005,01

【3】張綺曼、鄭曙旸《室內設計資料集》,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5

【4】陳易編著《建筑室內設計》,同濟大學出版社,2001

【5】李硯祖主編《環境藝術設計的新視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6】鄭曙旸著《舍內設計思維與方法》,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篇10

一、歷史回顧

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是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原廣電部)主辦,中央電視臺承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電視臺協辦的一項全國性聲樂賽事。創辦于1984年,以后每兩年舉辦一屆。27年來,大賽以“繁榮音樂創作、推出歌壇新人、豐富電視熒屏”為宗旨,在社會各界特別是音樂界的支持下,推出了一大批優秀的聲樂作品和聲樂人才,受到了廣大電視觀眾的歡迎和音樂專家的肯定,奠定了全國聲樂賽事之一的地位,其成功舉辦為中國音樂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1997年,大賽升格為“國家政府獎”。

二、第八屆以來的賽制改革

(一)增設團體比賽

增設了團體比賽是第八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的新視點。這不僅突出了該賽的團體性,還呈現了以各個地域、各個代表隊的形式進行比賽的獨特風景,展現了其雄厚的聲樂實力,同時提高了參賽者的團隊配合意識,也進一步調動了各主辦單位的工作積極性。

(二)素質考核效果良好、反響強烈

在第八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中增設的綜合素質考試頗具看點。

第一,大賽強調了“綜合素質”在藝術表現中的重要性,切中了當前一些藝術工作者不重視基本功的要害。

第二,通過增設綜合素質考試,不僅增加了大賽的獨特看點,也將整個大賽推向了一個更具魅力的新高度。

第三,更充分地發揮了電視藝術的優勢。比如評委對參賽者的講評、場內與場外觀眾的積極參與等,都在以后歷屆的比賽中得到了延續。

(三)鼓勵創作、演唱新作品

第九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的特色是,凡參賽者演唱新作品,一律加一分。因此,這次大賽涌現了大批的新作品。

三、關于新創作品的思考

比賽歌曲應具有傳唱性。優美的旋律是音樂的重要元素,是一首歌曲的價值所在、靈魂所在。從古到今,無數的國內外優秀歌曲都具有優美動聽的旋律,不論其體裁屬于藝術歌曲還是歌劇,都體現了這個特點。

如《綠葉對根的情意》《黃土高坡》《擁抱明天》等等。這些歌曲以其動聽的旋律,被聽眾所接受并傳唱至今。從1988年第三屆青歌賽中的《故鄉之戀》(陳汝佳演唱)、《黃土高坡》(杭天琪演唱),到后來幾屆,由楊鈺瑩演唱的《輕輕地告訴你》、李瓊演唱的《三峽我的家鄉》,都是動聽感人的好歌。毋庸置疑的是,當今參賽的歌手在演唱功力上確實是一屆比一屆增強了,可令人遺憾的是,給觀眾和評委留下深刻印象的好歌卻很少。出現這種情況,大概是參賽者只注重歌曲的難度、深度和演唱的技巧,而忽視了旋律的可聽性。其實,在音樂藝術的表現上,“旋律”作為其中的一個方面,與音樂藝術表現的其他方面并不矛盾。好聽的旋律與其他音樂因素能夠完美融合才是真正優秀的歌曲。例如《青藏高原》《那就是我》《長江之歌》等,都是很好的例證。歌手不能只為了表現實力,而忽視了音樂旋律的美。

四、評委眼中的青歌賽

從第十一屆青歌賽開始算起,大賽就擁有了龐大的評委陣容。從評委的角度出發,他們的感受更真實。徐沛東說:“歌手們演唱的專業性很強,但在演唱表現的二度創作上缺乏對作品的理解和激情,缺少內心的感受。”詞作家甲丁認為:“至少到目前為止,評委們還沒有發現具有真正歌者風范的、實力派的參賽選手。”歌唱家廖昌永對第十一屆青歌賽美聲唱法參賽歌手的評價是:“嗓音好、年紀小、形象好。”但是他也認為,大多數美聲歌手在演唱外國作品時暴露出了“語言、節奏和識譜”都不太準確的缺點。歌唱家梁寧提出了兩點要求:1.絕不允許用麥克等電聲效果,這樣更公正。2.歌手演唱詠嘆調的時候,多使用鋼琴伴奏而不是伴奏帶。

結語

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已經成功舉辦了很多屆,不但從賽制上進行了改進,還讓觀眾參與了進來,使大賽更具有參與性,更具有親和力。這些都是大賽取得成功的原因所在,電視工作者也隨之更具有開拓創新意識和精品意識。帶著這些成功的經驗,再去尋找缺陷與不足,會更快地為今后的賽事提供思路和方向。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我們期待著它的再一次創新。

參考文獻:

[1]曾淑雯.音樂基本素養之我見[J].福建藝術,1998(4).

[2]徐鯤.比賽歌曲也應該好聽[J].音樂天地,1998(6).

[3]李長春.走進“大紅鷹”杯[J].音樂天地,1998(6).

[4]段文.“大獎賽”后談素質[J].當代電視,2000(S7).

[5]李曉貳.關于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多樣化的管見[J].人民音樂,2001(5).

[6]孫煥英.質疑“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J].音樂天地,2001(1).

[7]張春陽.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疵議[J].音樂天地,2004(5).

[8]賈偉亞.第十一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心理漫議[J].心理世界,2004(9).

[9]張子輝.從“通俗唱法”談電視大獎賽[J].人民音樂,2002(9).

[10]蔣林.大賽評委談大賽[N].廣西日報,200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