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金華的雙龍洞范文
時間:2023-03-27 10:12: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記金華的雙龍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記金華雙龍洞的導游詞一大家好!我們現在來到了金華的雙龍洞。瞧!這就是外洞。看一下周圍,是不是很寬呢?告訴你,在這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
現在我們要去內洞,你們猜猜哪里是內洞的入口呢?猜錯了,告訴你們吧!看!那就是內洞的入口——孔隙。
孔隙就是那里,看!它非常窄,只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大家可要小心啦!現在由我來示范,大家可要注意!臥在小船里,認為全身已經緊貼船底了。你可以對工人說:“行了!”你可要千萬小心,如果你在小船移動的時候抬起頭,準會擦傷鼻子,撞破額角。
大家看!我們登陸了。來到了內洞。大家可要小心哦!別摔倒了。這里很黑,只能靠工人手里的汽油燈。那汽油燈只能照到一點地方。現在,我給大家介紹。瞧!在洞頂上方有雙龍,一條青龍,一條黃龍,它們似乎是活的一樣。瞧!這是石鐘乳和石筍,大家可以把它們想象成其他東西。你們知道嗎?內洞比外洞大多了,內洞不知道有多么寬廣,大概有十來進房子那么大。快看!泉水在右邊緩緩地流,聲音輕輕的,這聲音似乎出自于雙龍洞一首優美的樂曲。
我的介紹完了,大家可以自由觀賞一下,有什么問題來問我,一個小時后在這里集合。
記金華雙龍洞的導游詞二大家一定都聽過雙龍洞吧!對!就是那一條青龍,一條黃龍的洞穴。而雙龍洞就位于浙江金華。它是整個雙龍風景名勝區核心景觀和象征,洞形成于約一億年前,成為自然風景名勝的歷史已有1600多年。海拔520米,由內洞、外洞及耳洞組成,洞口軒朗,兩側分懸的鐘乳石酷似龍頭,故名“雙龍洞”。外洞寬敞,面積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駐足。
而今天,老師就帶領我們一起去領略了一下雙龍洞的美景。
整篇課文把雙龍洞說得惟妙惟肖,從金華到羅店,再從羅店上山到外洞,然后從外洞找到流出泉水的孔隙,最后從孔隙進去就到了內洞。這一路看過來,可真是飽滿了眼福呢!而內洞更是美不勝收。不僅形狀變化多端,顏色還是各種各樣的。很值得我們去欣賞。
而在這個路程中,我最喜歡的,也是對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尋找泉水流出孔隙的過程和通過孔隙進入內洞的過程。這整個過程都使我記憶猶新,印象深刻。
孔隙很小,但是還是可以讓平躺著仰臥兩個人寬度的小船自由進出。再也無法容下第三個人了。而且
船的兩頭都會系著繩子。工人隨意拉動繩子,小船就可以自由地進進出出,不用擔心。不過在從外洞進入內洞或者是從內洞出去外洞的過程中你都會感覺到上下左右的山石朝你擠壓過來。還會感覺只要亂動,就會碰傷擦傷哪里。不過大約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就抵達岸上了,就可以進入內洞了!
這就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小片段。相信你也和我有同感吧!
記金華雙龍洞的導游詞三大家好!我叫xxx,你們叫我“x導”好了。在進孔隙之前,我先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大家看,在外洞廳北面有一掛黃色石瀑,它儼然是古人衣袍,這就是傳說的 呂先生藏身景點。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隱身于此,又有傳說是,有個村姑發誓不嫁搶她的財主,被鎖困在洞中,呂洞賓就是從這里去營救洞中的村姑的。
雙龍洞分外洞和內洞,外洞約1 200平方米,洞內泉水清澈,常年洞內的溫度在攝氏15度左右。冬暖夏涼,炎夏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之感。內洞約2 100平方米,布滿了各種形狀的鐘乳石,內外洞間有一條水道相通。
篇2
2月9日我們去游覽了金華雙龍洞。
汽車綁著防滑鏈,沿著蜿蜒盤旋的山路盤曲而上,越往山上走,積雪就越深,車窗外一片皚皚白雪,樹上掛著晶瑩剔透的冰凌,遠處的山邊小屋,就像鑲嵌在厚厚的積雪中,好似童話中的精靈小屋。終于,我們來到了慕名已久的雙龍洞。
雙龍洞拱形的洞口十分寬闊高大,有三四層樓那么高,幾百個游客在洞里來回穿梭,絲毫不覺得擁擠。果然像葉老先生說的像個大會堂,這就是雙龍洞的外洞。
要進內洞就必須乘小船從水和石壁之間狹小的空隙穿過。小船非常小,只能容下四個人相對平躺,兩個人并排躺著,必須兩手緊緊貼著褲腿,膝蓋不能彎曲,頭不能抬,我緊張地躺著,小船慢慢開動,我好像看見石壁猙獰的面孔,擦著我的鼻尖過去,我大氣也不敢出,滑過了大概二十米,就到了內洞。一進了洞內,洞頂兩條威武的龍撲入了我的眼簾,一條青色的,一條黃色的。青龍一頭扎進了洞頂好像很害羞,只露出身子和尾巴,黃龍則只探出了腦袋,好奇地望著游客,嘴邊的龍須,頭上的龍角仿佛還能看得清清楚楚。密密麻麻青色黃色的石鐘乳組成了它們的龍鱗,使它們栩栩如生,兩條龍盤旋在洞頂,好像在云中穿梭,雙龍洞因此而得名。繼續往前走,洞里鐘乳石千奇百怪,有的像龍蝦,有的像神仙,有的像仙桃,有的像帳幔……應有盡有,惟妙惟肖。
篇3
附:記金華雙龍洞
一、教學目標
1、教養
①、學習本課生字詞,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②、按游覽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內容。
③、歸納中心思想,練習按文章敘述的方法給課文列提綱。
④、通過學習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教育
教育學生要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3、發展
學生的觀察力、綜合概括能力、背誦能力等。
二、教學重難點:
1、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2、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作者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三、課前準備:生字詞卡片、幻燈片、幻燈機、錄像帶、錄像機等。
四、教學課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學會生字詞,通讀課文。
2、理清課文的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
3、教學課文一、二、三段。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引入,導入 課題,板書題目。
齊讀題目,指導理解記的意思。
二、通讀課文,說說課文大概寫了什么。
三、檢查預習情況,指導讀準生字詞。
四、理清條理,給課文分段。
1、問:按游覽的順序,課文可以分幾段?怎樣分?
2、檢查分段情況,指導分段。
五、再讀全文,說說作者游覽了哪些地方?游覽的路線是怎樣的?
板書:金華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六、講讀課文一至三段。
1、作者出了金華城,去雙龍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讀課文說
說。(映山紅)(油桐)、(沙土)、(新綠)、(溪流)。
2、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給作者的感受怎樣?(板書:一片明艷)
3、觀看錄相,親自感受。你覺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導感情朗讀。
4、作者還聽到了什么?溪聲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會有時而窄,時而寬,時而緩,時而急的變化?觀看錄相,然后說說。
5、作者為什么要寫路上看到的景色?這溪流和雙龍洞有什么關系?
6、作者先游覽了洞口,你覺得洞口有什么特點?(板書:突兀森郁)理解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7、外洞又有什么特點?讀讀文中的句子,仔細體會,然后說說。
8、觀看錄相,親自感受。感情朗讀寫洞口和外洞的語句。
9、有感情朗讀一至三段。
10、小結:這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的一、二、三段,了解了作者的游覽順序,跟作者一起游覽了路上和洞口、外洞的景色。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講讀課文四、五、六段,了解雙龍洞的特點。
教學過程 :
一、復習舊課,導入 新課。
1、上一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覽順序,了解了作者先寫了路上的景色和洞口、外洞是怎樣的等內容。
2、誰還記得作者的游覽路線是怎樣的嗎?外洞、洞口各有什么特點?(結合板書:引導學生說,先指名說,再各自練說)
3、沿途的景色如此迷人,洞中的景物更值得一看,讓我們和作者一道去玩賞、領略,好嗎?
4、過渡:從外洞到內洞要經過一段路,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出示投影片,指導學生理解孔隙)
二、教學第四段。
1、這孔隙有什么特點?請同學默讀第四段,邊讀邊想。
2、讀后問:
①作者用什么方法通過孔隙?(小船)這樣小的小船通過孔隙說
明了孔隙有什么特點?(孔隙窄 板書:窄)
②人臥在船上后那個樣子是怎樣的?用--劃出有關的句子,
讀一讀,仔細體會一下。人要這樣貼著船才能通過孔隙又說明了孔隙有什么特點?(孔隙矮 板書: 矮)
③那么,坐小船經過孔隙時的感覺是怎樣的?用~~劃出有關的句子,出示眼前昏暗了......擠壓過來。一句,自由朗讀, 讀后問:擠壓是什么意思?(擠過來,壓下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從這又說明了孔隙還有一個什么特點?(孔隙險 板:險)
3、小結:從這一段的理解可以知道孔隙的特點是......(指著板書理解)
4、設計引讀:孔隙很窄,只有......;孔隙很矮,只要你.......體會孔隙的特點。(按課文寫孔隙特點的內容設計)
5、下面我們再來欣賞錄相,親自看看孔隙是怎樣的和人怎樣進出孔隙。
6、作者就是這樣先寫出孔隙的窄,再寫孔隙的矮,最后寫孔隙的險的特點的。試按這樣的條理練習背誦這一段,先自由練背,再指名試背,互相背。
三、教學第五、六段。
1、過渡:經過孔隙就進入了內洞,內洞又有什么特點呢?
2、默讀第五段,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了什么?
3、指導理解每句話講了什么,并結合理解變化多端、顏色各異等詞,理解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一句,概括出內洞的特點。(板書:黑、奇、大)
4、內洞確實很黑、很奇、很大,觀看錄相,欣賞體會。
5、下面請同學再仔細朗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描寫內洞的?
6、讀到這里,你知道雙龍洞名的來歷嗎?哪個句子講明了?指名讀出有關句子,再相機點題。
四、作者游完了內洞,又排隊出了洞,你能用上第五自然段的有關句子來說說怎樣出洞的嗎?出示幻燈,學生先說,再指名說。我排隊等候,又仰臥在小船里, ,出了洞。
五、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學習四、五、六段,跟著作者游覽了孔隙和內洞,了解了孔隙和內洞的特點,那上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感受?(時間允許,再自由朗讀四、五、六段,欣賞體會。)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1、朗讀課文,總結全文。
2、歸納段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概括中心思想,指導給課文列寫提綱。
教學過程 :
一、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指名說說每一段講了什么?
二、試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從文章的主要內容可以反映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贊美雙龍洞的美麗奇特,體現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板書:可愛河山 美麗奇特 指導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三、指導給課文列提綱。(先自由完成,然后小組交流,再匯報討論)
四、質疑,完成課后練習,讀讀寫寫。
五、堂上檢查,背誦第五自然段。
篇4
2009年8月8日,我有幸來到了金華,參觀了著名的旅游勝地——雙龍風景區。
汽車在盤山公路上行駛著。山上的叢林十分茂密。放眼望去,眼前盡是綠色,真可謂綠色的海洋!綿綿不絕的山,變幻莫測的天氣,一切都顯得如此的賞心悅目。
不久,我們到達了第一個目的地:仙瀑洞。這里是雙龍風景區的制高點,并以落差705米申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是一個不得不看的景點。我們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進入了仙瀑洞。洞的直徑不算特別大,卻深不見底。往下的階梯也很陡,經常有一些幾乎直上直下的階梯,令人不由得望而生畏。我們在微弱的燈光下心驚膽戰地摸索著前進,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一路上怪石可真不少。有時,光禿禿的巖石上冷不丁地凸起一大塊奇形怪狀的石頭,嚇得你一身冷汗;有時兩塊巨石之間又出現了一條寬窄均勻的小路……花樣翻新,層出不窮。越往下走,就越覺得寒氣逼人。直到出了洞,我還覺得意猶未盡呢!
篇5
從這個例子不難發現,多媒體的使用在語文課堂上并不總是起到積極作用,一味強求,違背語文教學的本質,反而會給我們的語文課堂戴上沉重的“枷鎖”,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那么,到底如何才能不讓多媒體成為“枷鎖”,而是成為語文課堂的“催化劑”,讓師生之間發生有益的“化學反應”呢?使用多媒體課件應該符合下面四點要求。
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小學生由于年紀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一味地強制引導,效果往往會適得其反。所以,在語文課堂上,老師應該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說適當地利用多媒體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我在教學寓言《自相矛盾》時,發現雖然文章簡單,學生很容易理解課文內容,但討論問題時卻總是打不起精神。于是,我播放了《自相矛盾》這則寓言的動畫片給他們看。大家被動畫片中生動的人物形象逗樂了,再討論我提出的問題時,就顯得興高采烈,不時能聽到一些學生說出的真知灼見,教學效果也很讓我滿意。
二、有利于學生更形象地理解學習對象
在語文課本中,有的人、事、景、物離我們的生活太遠了,老師也不可能帶著學生親臨現場。這時,多媒體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比如教學《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時,光靠課文內容讓學生去想象雙龍洞有多大,有多奇,孔隙有多窄,石鐘乳有多么奇異,是很讓學生為難的。我在教學這一課時,就適時地播放了有關雙龍洞的視頻。當學生看到視頻中雙龍洞外洞的樣子時,都情不自禁地驚嘆了一聲;當學生看到狹窄的孔隙時,都不由得把頭縮了一下,似乎他們也正從孔隙中坐小船進出;當學生看到五顏六色的石鐘乳時,他們終于明白了什么叫形態各異、惟妙惟肖。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理解、討論雙龍洞的特點,就顯得水到渠成了。
三、激發學生的情感
語文課本中有很多情感豐富的文章,激發出學生的情感往往是學好這些課文的關鍵。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能夠突破時空限制,把一切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他們產生身臨其境之感。記得教學《錢學森》一課時,我先配樂播放了回顧錢學森一生的短片,接著用緩緩的語調講述:“錢老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為中國的航空航天事業做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今天讓我們懷著敬意去學習這篇課文,去學習錢老高貴的品質。”通過這樣的導人,創設了一定的學習情境,向學生傳遞了一種真摯的情感,使學生迅速地進入了學習狀態。在理解課文內容時,為了讓學生直觀感受錢學森對祖國滿腔的熱愛之情,我播放了一些網絡上集成的影像資料。讓學生明白錢老當時放棄了多么好的待遇,同時又受到了怎樣的迫害,如何在困難重重的情況下回到祖國。接著我在音樂聲中和學生交流:“同學們,我們捫心自問,如果是我們自己,你舍得那樣好的待遇嗎?你能經受住重重困難的考驗嗎?”在交流中,我分明看到學生深深思索的表情和眼中溢出的淚水。我知道,他們的情感已經被激發出來了。在這樣的基礎上,再去深入探討人物的精神品質就會容易得多。
四、使教學更便捷
教師在課堂上有時候需要展示生字的寫法,有時需要將自己講述的前后內容貫穿聯系起來,有時候需要回顧總結一堂課的精華等,這時有多媒體的幫助就容易多了。比如說,利用多媒體,可以很容易用不同顏色的線條勾勒演示出某個字的寫法,可以用幻燈片的方式展示一堂課的精要,比板書設計要省時高效得多,又何樂而不為呢?
篇6
出處,明,馮夢龍《陳從善梅嶺失渾家》:"這齊天大圣神通廣大,變化多端。";
葉圣陶《記金華的雙龍洞》: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近義詞:變化莫測、變化無窮、千變萬化、復雜多變;
篇7
作文提綱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內容:文章題目、文章中心和材料安排。下面將針對小學常見的幾種作文類型進行說明:
一、寫人的文章
列寫人文章的提綱,必須寫清楚通過什么事例來反映人物特點,可注明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例如:
文章題目:天游峰的掃路人
文章中心:贊美掃路老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
材料安排:
(1)武夷山天游峰的險峻,以及“我”登上山峰時的喜悅心情。(環境描寫、心理描寫)
(2)“我”下山沿著小溪散步時,遇到了一位天游峰的掃路老人。(動作描寫、外貌描寫)
(3)“我”在與掃路老人的交談中,感受到老人對生活充滿自信。
①老人引“我”進屋,為“我”沏茶。(動作描寫)
②“我”詢問老人的工作情況,他輕描淡寫地回答。(語言描寫)
③再寫天游峰的高與險,以及游客的表現。(環境描寫、側面描寫)
④“我”借著星光仔細打量老人。(外貌描寫)
⑤“我”詢問老人的年齡,他的回答和“我”對他的祝福。(語言描寫、神態描寫)
⑥老人那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對“我”觸動很大。(側面描寫)
二、記事的文章
記事的文章一般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安排材料,要使材料和中心保持一致,詳寫事情的經過。例如:
文章題目:記一次接力賽
文章中心:通過記敘接力賽的經過,說明合作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道理。
材料安排:
(1)學校舉行年級接力對抗賽(交代時、地、人、事)
(2)比賽前(雙方陣勢、啦啦隊的情緒)
(3)比賽時:①第一局出師不利②第二局反敗為勝③第三局艱難獲勝()
(4)比賽后(興奮心情、明理)
三、狀物的文章
狀物的文章,在列提綱前要圍繞該事物多方面想一想,把應該寫的都羅列出來,并進行排序。例如:
文章題目:我愛
文章中心:描寫的形、色、味,敘述的用途廣,贊頌平凡高雅、傲霜耐寒的品質。
材料安排:
(1)鄰居張爺爺家的小花圃里有許多,長勢喜人。
(2)我愛。
①花漂亮(形、色、味)
②品種多(近百個品種,名稱繁多)
③用途廣(美化環境、治病)
④寓意深(平凡高雅、傲霜耐寒)
(3)張爺爺送我一盆,我要好好照顧它。
四、寫景的文章
寫景的文章宜采用線索提綱。既可以時間的變化為線索,又可以空間的轉移為線索,還可二者結合使用。例如:
文章題目:記金華的雙龍洞
文章中心:表達對祖國秀麗山河的熱愛。
材料安排:以空間的轉移為線索,即游覽順序
篇8
一、真正留足實踐時空,還學于生
實踐是需要時間保證的。此次賽課,參賽教師們給了自己最大的挑戰,幾乎擠出一半的課堂時間給學生。低年級識字寫字自然不必多說,10分鐘寫字練習是底線,中高年級的讀書思考時間也充足。江西省甘密老師在《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中整整花了近10分鐘讓學生默讀課文整理文章脈絡,學習“孔隙”特點時又花了近2分鐘讓學生獨立圈畫體會,最后還有小練筆。浙江省王彧釗老師執教《維也納生活圓舞曲》也一樣,雖然課前讓學生練習“過目不忘”快速閱讀之功,但課堂上還是留下9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靜靜地讀課文,嘗試概括小標題,后又花了大約6分鐘讓學生自讀余下內容并批注。單純從量化的時間來看,參賽老師們都明顯增強了還學于生的意識,也基本做到了,這可以說是一大進步。
在空間上,或自主或合作,完全取決于任務的難易程度,而非表演形式需要。遼寧省干琳老師執教《楊氏之子》,在初步理解文意環節,先讓學生集體回顧學古詩方法,再自主理解,然后才以有些詞較難、無注釋、需要學習小幫手互助為由,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江西省甘密老師的《記金華的雙龍洞》也是先讓學生自己讀文思考問題“文章按什么順序游覽雙龍洞?”再同桌合作完成游程圖,然后集體交流游程圖,最后同桌利用游程圖概括文章大意。這樣的方式有利于學生全員參與,共同提高。
二、真實依學引導實踐,還學于生
真實,是課堂的生命,是學生成長的基礎。創意則是課堂的動力,是學生成長的催化劑。在本次賽課中,假問題、假思考、假答案少了,多了真實引導學習的痕跡,我們從中真切地聽到了學生拔節長高的聲音。如,四川省萬力老師執教《比本領》一課,在指導學生讀好詞語中的多音字“了”之后,還提供四組詞語“知了、了解、成功了、會讀了”,以測試的方式進一步鞏固;在指導讀好“他們倆”之后,巧妙聯系說話——“你覺得他們倆讀得怎么樣?”“我覺得我們倆讀得很好。”——引領學生進一步讀準讀好,并積累運用新詞。
再如,《維也納生活圓舞曲》一課,浙江省王彧釗老師耐心地引領——
師:課文寫什么?
生:鳥叫聲、鮮花、街道、小酒館。(答案過于隨意且沒扣題)
師追問:圍繞剛才的問題“維也納和圓舞曲有什么關系”,可以怎么概括?
生:鳥叫是音樂。
生:鳥叫是免費音樂會。
師:再簡潔一點。
生:免費音樂會。
師:這個詞簡潔地寫出鳥叫和音樂會、圓舞曲的關系。像這樣,該如何概括下面三個部分呢?
學生填表概括:芬芳的鋼琴、暢如流水的街道、地上的音符、酒館音樂會、彎曲的街道。(這樣的答案顯然恰切多了)老師再次引導提煉合適的概括。
師:這么多好的詞語,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么?(引發學生用語言描繪心中所想象的美景)
師配樂帶領學生讀概括出來的小標題。生既了解文脈,且仿佛親身游覽了維也納。
學生在學習任務的指引下,在教師有層次的點撥下,一步一步由不會到會,由不好到好,進步喜人。
三、真實扣準學情起點,還學于生
崔巒老師一再強調,教學要有年段學習目標意識。本次觀摩課的老師雖和執教班級的學生不認識,但他們依著確知的學段,根據可預測的學生現有學習進度與執教課文的距離,判斷學情,選定比較科學合理的教學起點,為還學于生做好鋪墊。福建林佩菱老師執教人教版二年級《“紅領巾”真好》,巧借課前談話和初讀課題之機,以“鷺島”的“鷺”,“紅領巾”的“領”為范,復習形聲字識字的辦法。課中學生反復利用此法或猜讀或分解識認,輕松識記本課8個生字,正確書寫4個生字,還拓展認識3個生字。學生對形聲字記字留下了深刻印象。吉林隋老師執教六年級《不留余地的狼》,課前預測學生肯定讀過關于狼的故事,大膽讓學生填空猜測故事內容,學生面對新鮮的學習方式很感興趣,彼此合作創造了一個完整有趣的故事。遼寧干琳老師執教五年級《楊氏之子》,確知這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古文,但古詩已學過很多,于是利用古詩學法順利遷移到學習古文,并多次示范,選擇難讀的人物對話指導朗讀。學生在短短一節課中讀出了古文的韻味和故事的情味。
四、文體意識清晰明確,還學于生
閱讀課要上出符合課型、文體特點來,讓學生得意、得言、得法、得智。本次賽課在這方面有很大的進步。《姥姥的剪紙》《和他的大黑騾子》屬于情感性比較濃烈的文章。執教老師緊抓住這一點,巧妙蓄勢,引領學生投入情感,課堂上師生之間聲情并茂的朗讀互動給聽課者留下深刻印象。其中浙江劉廣祥老師執教《姥姥的剪紙》,扣住“栓”字,當堂吟唱催眠曲的那一幕,相信不只是學生,臺下的聽課者都被帶進了姥姥那份舐犢情深的溫暖里。有了這么感人的磁場,老師后來的配樂范讀,引讀,更一步步把學生帶進整篇文章濃濃的愛意和思念之中。云南省陳文老師也專門設計對話朗讀、小練筆,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接受了對大黑騾子的愛以及對戰士的愛。
《記金華的雙龍洞》屬于游記,沒有什么情感波瀾,但作者記載在游記中的所見所感卻必須讓學生體會到,今后才有利于遷移寫作。甘密老師巧妙設置角色游戲,自己當船工,讓學生當游客,和著音樂,一同游覽孔隙。
師:乘客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生:我們準備好了,從后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
師:船開動了,乘客們你們有什么感覺呀?
生: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
師:你們敢不敢動一下?
生:不敢,因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
師:要是肩背稍微拱起一點兒,準會怎樣?(生對答)要是臀部稍微抬高一點兒,準會怎樣?(生對答)哇,終于從孔隙出來了,乘客們,你們又有什么感覺?
生:太好了,終于不用膽戰心驚了……
五、語言實踐巧妙無痕,還學于生
“一堂語文課就是一堂解讀課。”曹文軒教授在大賽總結點評時如是說。解讀什么?2011年版課程標準告訴我們既要解讀文本內容也要關注文本表達,且解讀應持學生視角,引領學生憑借課文學習如何使用語言文字。本次觀摩課不單明顯呈現出對學生語言文字學習的重視,且從字到詞到句式到段落篇章,從修辭欣賞到寫作技巧的點撥,力求緊密結合文本理解精心滲透,做到言意兼得于無形。如,重慶余曉娟老師執教《雷雨》一課,以正確流利朗讀為基礎,巧妙貫穿起“越來越”短語的運用,一節課里,學生不僅從文中知道了“越來越亮”“越來越響”“越下越大”等詞,還會用“越來越”改寫文句。最后,學生還運用“越來越”大概說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變化。再如,《記金華的雙龍洞》學習孔隙部分時,雖然主問題是“文中哪些詞句寫出孔隙窄小”,教師卻能多次及時地小結有關游記寫作的方法,如:“作者沒有用具體數字寫孔隙的寬度,而是通過所看見的船有多小來寫孔隙窄小。”“作者用自己準備乘船時的具體感受寫孔隙窄小。”“作者寫船開動后,自己的心里感覺寫孔隙窄小。”最后總結出游記寫作基本思路,學生練筆水到渠成,遷移順暢。
六、教學媒介簡單實用,還學于生
隨著教學理性的增強,教學媒介唯課件化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一些簡易好用的傳統教學媒介重現于本次觀摩課上。如,《雷雨》一課,學生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教生字,寫字之前利用課后生字表齊讀復習本課該寫的生字。《維也納生活圓舞曲》一課,請學生上臺板寫小標題,既考查概括能力,也檢查字詞書寫情況。《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福建鄭瑋瑜老師請學生觀察自己的課題板書,欣賞漢字書寫的規律及形體美。《和他的大黑騾子》直接引用課后問題“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愛騾子?”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諸如此類,聽課者由衷感受到:教學媒介就是媒介,一切以方便學生學,以成就學生學為出發點和歸宿點。
還學于生,不僅還給了學生語文學習的時空自由,更關注到還給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意識和效能,為學生今后自主學習發展指明了方向。這些都靠教師尊重課堂真實,創意設計教學而來。當然,語文教學探索是沒有止境的,本次觀摩課也同樣留下思考:
1. 課堂上應該關注哪些語言形式和表達方法?在夯實字詞基礎以外,中高年級的課文該選取哪些表達的妙點作為教學任務加以落實。相對于文本內容,文本表達藝術難以只歸結為一點、兩點,授課時間有限,課標在這方面也比較模糊,這容易給課堂實踐帶來迷茫或負擔。
篇9
關鍵詞:新課標;情景教學法;教學主體;創設情景
一、情景設計中的三大環節
1.課標、教材、學生實際情況的把握
無論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何種教學模式,都要建立在對于教材內容、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只有對本階段或本學期的教材內容有一個總體的把握,并能夠根據課標要求和學生的需求出發,選擇適合的教學模式。例如情景教學法的使用,可以將教材內容進行大體的分類,選擇適合采取情景教學模式的課文,有針對性的設計教學環節。
2.情景導入環節
在完成了基礎內容的準備后,就要針對當前的課文設計合適合適的情景導入環節。教師可以采取導向性較強的語言進行描繪,將學生帶入到教師設置的情景中來,同時有目的的引導學生的認知活動等。讓學生有意識將課文內容與情感、想象結合起來。例如在《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這樣的情景導入法:今天我們要進行一場畫面式的旅游,今天要帶領大家去記金華的雙龍洞去看看那里的美景,首先我們從金華出發,經過羅甸,看到廣袤的油桐樹,細看下還有一股清泉流出,順著溪水向上,終于來到我們的目的地雙龍洞……以語言和圖片相結合的形式為學生創設一個更為直觀的情景,進而將本文的學習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導入。為下面的實踐教學提供基礎保障。
3.實踐教學環節
在教學過程中,無論采取哪種教學模式,最重要的還是實踐教學的過程,觀察學生的動態發展,并對情景教學的內容進行及時的調整。在課堂上,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認知活動和內在情感活動。保證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這兩者的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才能最高限度的完成情景教學的理想化目標。例如《翠鳥》一文中,可以采取師生角色扮演的方式,將學生實際帶入到情景教學中來,通過大家對于翠鳥的角色帶入式表演方式,將學生的興趣、注意力和實踐力都做到最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二、情景教學的實際應用
1.情景再現,加深理解
對于小學生來說,文言文和古詩詞的學習難度較大,其中由于時代相隔久遠,學生往往在閱讀和理解的過程中有一定的障礙,而情景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的降低難度。例如在《古詩二首》中早發白帝城的學習中,氣勢磅礴的長江三峽作者僅用28個就描繪出來了,對于小學生來說古詩中不僅包含了對于環境的描寫更多的是細膩的情感的表達,無疑在難度上更大了。因此在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影片的形式將長江三峽的現狀向學生們進行展示,并讓在影片中融入詩詞的朗誦。其次,讓學生進行討論,將詩詞大意進行翻譯。同時可以將難懂的詞進行記錄,并邀請學生用自己的話將詩詞大意進行描述,同學們進行分享的過程中,著重理解難懂的詞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情景,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與學生形成良性的互動,促進師生關系的建立也加強情感的交流。同時將情景教學與古詩詞相結合都夠使學生的學習更輕松簡單。
2.生活情境展示,增強學習與生活的聯系
除了古詩詞外,在語文課本中也有許多的近現代文章,文章中描法,情感表達的手法各不相同,但是我們不能否認生活才是文章的唯一源泉。因此以文章為依托點,培養學生對寫作手法的使用,情感表達、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是情景教學模式中生活情境展示的一大亮點。例如《》一文的教學過程中,首先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應的生活是怎樣的,進而了解作者的情感是什么。以近年來中日之間的碰撞為例,讓學生們了解當前的時代狀況是什么樣的,延伸到以前中日戰爭的過程中,歷史現狀又是什么樣的,將現實生活與文章中的歷史相結合,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增強情感體驗,加深對文章額理解。同時,在小學語文的課本中,存在一些距離感很強的文章,學生想要理解起來非常困難,例如在《黃山奇石》一課中。許多學生并沒有針對去過黃山,但是可以讓學生將自己曾經去過的旅游勝地,參觀過的名勝古跡在課堂生進行分享,讓學生跟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游覽經歷,絞死分享黃山奇石的景象。將教師與學生放在平等的角度上,將原本《黃山奇石》的學習,變成了班級的風景分享大會。通過創設生活情景,來提高學生的文章的認識,也能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提高其口語表達的能力。當然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還有許多的情景創設的方法,例如學生進行表演,或開展課本劇,故事大會等等,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并能夠有效的進行思維拓展和能力提升,例如在《詹天佑》的學習過程中可以采取故事會的形式,讓學生推舉自己的愛國偶像,并分享自己的偶像的經歷或事跡。又或者在《傘花》的學習中可以進行課本劇的排練,讓學生進入到課本中,深入體會文中各個角色的情感變化和故事脈絡的發展。利用多樣化的情景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課改的順利進行。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的改革大旗之下,如何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降低學生的學習負擔,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是當前教育工作者要面對的幾個重要問題。而情景教學模糊可以有效的實現以上幾個目標。其中,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入情景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并不滿足于文章內容的學習,從而會使課堂充滿創造力,利用文章內容開設情景劇,讓學生參與進來,提高課堂的整體效率,真正實現課堂活起來的教育目標。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更具有感染力的素材或語言,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中去,從而對詞句、段落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并且能夠對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的提高、情感表達方式,敘述能力的培養都有著更為長遠的發展。最后,在情景教學模式的應用中注意各個環節的設計和銜接過程,避免出現為了情景設置而設置的不良影響產生。最終實現新課標中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的改革目標和實施方針。
作者:齊金 單位:周市中心小學校
參考文獻:
[1]張廣愛.淺談小學語文素質教育課堂教學[J].湖南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6
[2]祁福雪.素質教育中情景教學法該如何應用[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6
篇10
關鍵詞:主要內容;思想感情;語言特色
一、從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入手
1.題目分析法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從分析課題入手,發揮這個“窗口”的作用,例如《飛奪瀘定橋》,分析“飛”字,得出與敵人“搶時間”,分析“奪”字,得出“攻天險”,抓住關鍵部分,再根據開頭、結尾的交代,文章的主要內容就自然明白了:北上抗日的要奪取瀘定橋,與敵人的援兵搶時間,搶先趕到了瀘定橋,又戰勝天險奪取了瀘定橋,渡過大渡河,繼續北上抗日。
2.抓住重點法
有的文章有重點語段,找出重點語段,就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內容。重點語段有的在文章的開頭,起總括全文的作用,如《富饒的西沙群島》的第一自然段,點出了全文的主要內容是寫“那里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有的在文章的結尾,起總結全文的作用,如《養花》的最后一段,總結了養花的樂趣;有的在文章的中間,起過渡作用,如《趙州橋》的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既是過渡句,又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內容。
3.段意連接法
有的文章寫了幾種事物,之間沒有主次之分,就適宜用段意歸并法來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如《只有一個地球》,全文有九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寫一個意思,彼此并列,把這些意思連接起來,就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入手
1.依據帶有感彩的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作者寫到最后,蘊含的感情噴涌而出:“看啊,這就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總理。我看見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個夜晚都是這樣工作的。你們看見過這樣的總理嗎?”崇敬、愛戴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2.依據含義深刻的語段,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例如,《荔枝》一文的最后一句“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區區九個字,蘊含了作者無可言說的痛苦之情、無法挽回的惋惜之情和對母親深切的懷念之情,可謂言已近而意無窮。
3.依據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作者記述了十六年前父親犧牲前后的幾件難忘的事情:局勢緊張,父親提前整理一些重要的書籍和資料;父親被捕經過;法庭上,父女的最后一面;父親英勇就義,一家人悲痛萬分。文章語言樸實無華,字里行間透露出對父親深深的懷念。
三、從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入手
1.題目是文章的窗口,領會擬題的方法
有用地點作題目的,如《記金華的雙龍洞》;有以人物作為課題的有,如《挑山工》;有用相關聯的人或物作為題目的有,如《蛇和莊稼》;有用動物作為題目的有,如《燕子》;有用景物、景觀作為題目的,如《火燒云》;有以事件作為題目的,如《飛奪瀘定橋》等等。
2.領會表達的順序
(1)以記事為主的記敘文,要抓住“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弄清記敘的要素,有助于理解理清文章的條理,弄清作者的寫作順序:有的以時間為序,如《開國大典》,以時間為序;《小抄寫員》,以事情發展為序;《豐碑》,以將軍思想感情的發展變化為序;如《記金華的雙龍洞》,以時間和空間的轉移為序。
(2)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因為寫人記事是分不開的,所以其表達順序與記事的文章相似
有的以時間為序,如《魯濱孫漂流記》;有的以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如《窮人》;有的抓住人物特點的不同方面來寫的,如《少年閏土》;有的抓住人物典型事例的不同側面來寫,如《詹天佑》。
(3)繪景狀物的記敘文,是以描繪自然景物為主要內容的文章
這類文章一般采用“總―分―總”的表達順序,如:《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有的寫景的文章,也以時間為序,如《第一場雪》;還有的以時間為序,如《鳥的天堂》。
3.領會語言的特色
(1)要從整體上把握全文的語言特色
有的語言樸實無華,卻表達人物的高尚品質,如《一夜的工作》。有的語言典雅,辭藻華麗,表現了作者的細膩的情感,如《匆匆》。有的喜用修辭,增強文章的色彩,如《桂林山水》用了一連串的比喻。有的喜用諺語、俗話來說明道理和表達感情,如《第一場雪》。
(2)從重點語句上分析語言特色
有的語句描寫形象、生動,富有表現力。如《海上日出》描寫太陽緩緩上升的句子:“太陽像負著什么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的,使勁兒向上升”;有的語句點明主旨,如《挑山工》的最后一句:“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
(3)從個別詞語上體會用詞的準確、精妙
如《十里長街送總理》里,描寫老奶奶的句子:“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其中的“拄”“靠”“焦急”“耐心”等詞,準確、形象地勾勒出了老奶奶的外貌,又準確地表現了人物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