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進賈府教學設計范文

時間:2023-03-16 04:24: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林黛玉進賈府教學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林黛玉進賈府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創意

林黛玉進賈府》是高中語文教材各個版本都必選的經典篇目之一,是高中生了解《紅樓夢》的一把鑰匙。本篇文字篇幅長,人物眾多,環境復雜,初次接觸本篇文字或者是對《紅樓夢》陌生的學生很難真正地走進文本,讀出味道,讀出精彩。如何讓學生快速熟悉并把握近12頁的文字,體會作者的良苦用心和高明之處,需要一個貫穿始終的綱領。本設計的初衷就在于此,希望學生能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模式,由衷地喜歡上《紅樓夢》。

教學目標

1. 熟悉課文內容,初步了解賈府人物和作者敘述視角的轉換。

2. 整體把握賈府的環境特點及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1. 學生自主梳理“ 眼中的 ”的環節。

2. 概括賈府的環境特點,從《紅樓夢》全篇體會賈府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法

閱讀、討論、體悟

一、 創設情境,走入文本

讀書且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對長篇名著的解讀得用一生的時間,而語文課堂學習節選的意義就在于管中窺豹,由一滴水反映整個太陽的光輝,并激勵我們去研讀全篇。今天我們就借得林黛玉的俊眼,走進賈府深宅大院,初步認識各色人物。

二、 整體感知,引領閱讀

本文選自《紅樓夢》第3回的后半部分,本節課的目標就是熟悉課文內容,即初步了解賈府人物和作者敘述視角的轉換,整體把握賈府的環境特點。

全文共16段,分四組閱讀,自主梳理“ 眼中的 ”,概括文中出現的人物并在書中做標注,并對照補充。

明確:

黛玉眼中的(賈母 邢夫人 王夫人 李紈 三春 眾人 丫環 姬妾)略寫 群體介紹

眾人眼中的黛玉(第4段開頭)多層次渲染

和尚眼中的黛玉(第4段中間)

黛玉眼中的熙鳳(第5段第4行開始)詳寫 單獨描繪

熙鳳眼中的黛玉(第5段開頭至第6段)

王夫人眼中的寶玉(第10段中間、第11段結尾)多層次渲染

賈敏眼中的寶玉(第11段中間)

黛玉眼中的寶玉(第13段兩次肖像描寫、第14段摔玉)

后人眼中的寶玉(第13段結尾兩首詞)

寶玉眼中的黛玉(第14段開頭)

雪芹眼中的黛玉(散見文中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之處)

小結:雖是黛玉進賈府,賈府人物卻又不是全都從黛玉眼里傳出來,而是千變萬化。有詳寫,有略寫;有群體介紹,也有單獨描繪。寶玉、黛玉則多層次描寫,反復渲染;未出場的賈赦、賈政則是虛寫。上至賈府最高權威,中至管理層,下至丫環,無所不包。人物間有親情熱鬧,又有規矩禮節,至此,既找到了重要人物,也未曾漏下次要人物,為欣賞重要人物做好了準備。

三、 追尋行蹤,把握環境

俊眼修眉的黛玉除了時時在意打量賈府上上下下的人物以外,還步步留心所到之處的環境,走到哪里看到哪里。研讀第1、7、8、9、10段,可引導學生思考:

1. 黛玉都到了哪些院落,又觀察到哪些特別之處?

明確:

寧榮街:阜盛、繁華、不同

大門:敕造、獸頭大門、石獅子

賈母院:雕梁畫棟、鸚鵡畫眉、軒峻壯麗

賈赦院:小巧別致、樹木山石、盛裝麗服

賈政院:軒昂壯麗

榮禧堂:御賜、紫檀、楠木、烏木、龍、鼎、彝

耳房:金錢蟒、文王鼎、汝窯

小正房:書籍茶具、半舊

2. 哪些細節顯示與一般府第不同?可舉一例。

烏木:尋得烏木一方,勝得珠寶一箱。汝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為冠絕古今之中國磁器名窯,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中國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哥窯、官窯、鈞窯、定窯。半舊的椅搭:半舊,不是全新或全舊,全新的則有暴發戶之嫌,全舊則有破落戶的跡象。

府內氛圍:斂聲屏氣、恭肅嚴整

小結:除了以上重點外,還有數不清的小院、廂房、垂花門、角門、儀門、側門、影壁、插屏、穿堂、過道、游廊,加在一起,就是封建社會人人羨慕的“鐘鳴鼎食之家,詩書簪纓之族”。總起來說,對賈府環境的介紹可分為三個層次,宏偉的外觀,講究的布局,華貴的陳設物品,依次相當一個人的外貌、考究的服飾和精心選配的首飾等。

四、 深入探討、理解苦心

再次研讀,如此詳細的環境描寫,究竟有哪些作用呢?

明確:

1. 情節、人物、環境密不可分,環境自然為人物活動、故事情節的展開提供場景。

2. 展示日常生活情景,顯示貴族生活的豪華奢侈。府第的豪華,庭院的軒峻,各種排場、禮節的講究,展示出當時一流貴族世家的日常生活圖景。王夫人住處的坐具、臥具和各種不同尋常的擺設,奶奶、少爺、小姐們在眾人簇擁下的出場、就餐時的排場和儀式、就寢時需用物品和陪伴人等,充分顯示貴族生活的豪華奢侈。

3. 地位身份的象征,人物關系的顯現。賈府大門、榮禧堂和整個府第的龐大、豪華以及“敕造”“書賜”和“東安郡王手書”等字樣,充分顯示出賈府在社會上尊貴、顯赫的地位,與朝廷、皇親權貴之間的密切關系。賈母住處庭院深深、軒峻壯麗,顯示她在府中至高無上的地位。賈赦小院遠離中心,賈政住處卻緊靠榮禧堂,也可看出賈母親幼疏長,兄弟倆在榮府中實際地位的高低,賈政才是真正的一家之主。王熙鳳住處就在榮禧堂之后,與賈母院、王夫人住處都很近,符合管家的地位,也顯示她左右逢源的關系。

4. 人物個性品格和生活情趣的寫照。

篇2

一、多媒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創設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課堂氛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營造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課堂氛圍,語文教學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用多媒體提供的有關背景資料,影片、錄像等,能創設與教材密切相關的情和景,通過聲像并茂、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提高教學效率,增大信息量,展現教學個性化。利用多媒體教學,能大大提高信息輸出量,加快課堂節奏,增大課堂密度,節約大量的板書時間。教師可以將一些散于各課的基礎知識形成知識網絡,大大擴充信息的傳遞量。教師還可以設計不同的教學程序或課件,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增強師生互動,利于教學相長。由于教學手段的改變,學生必須更多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他們獲取知識的手段和角度,也能給教師一些啟迪,達到師生共同學習、教學相長的目的。

二、多媒體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

計算機輔助教學。計算機與其他教學媒體的一個不同之處在于它有存儲功能,教師可以將各種教學信息,如教案、試卷、例題、習題、講義等存在電腦內以便隨時提取使用。計算機運算速度快而且準確,有助于教師整理知識,并能協助教師做教學統計、分析、評估等工作。

投影儀輔助教學。使用投影儀有許多優點:能向學生提供生動、豐富、形象的直觀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感知,加深記憶;可代替粉筆板書,教師可用電腦筆寫在電腦白板上,這比在黑板上書寫更清晰,而且不受粉塵污染,更有利師生身體健康;也可以用于寫作教學,用投影儀展示學生的習作,師生共同批改,然后教師還可以把課前準備的較好的作文投影到屏幕上,讓學生閱讀、批改、學習。

錄像輔助教學。電影、錄像和DVD可以作為豐富的教學資源。如果電影和錄像能被充分有效的利用,可以起到強有力的輔助學習的作用。如學習“林黛玉進賈府”,因為《林黛玉進賈府》是《紅樓夢》前五回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小說通過林黛玉的眼光看到賈府宏偉的外觀、講究的布置,還有賈府眾多的人物,其中“講究的布置”在學生的頭腦中難以形成清晰完整的印象,我們就可以用影視輔助教學,讓學生理解林黛玉進賈府的路線。

三、多媒體課件的制作

確定選題和明確教學目標。這個過程就像我們過去寫教案一樣,在備課的過程中,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目標等。

設計創作內容。這是教學設計和多媒體課件之間的橋梁。課件內容的確定對保證課件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主要包括兩項內容:其一,根據所選擇的課題以及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把教學內容劃分成若干個基本單元,分成幾個部分,這些基本單元的內容用什么媒體呈現(是用文字、圖片,還是動畫),并說明呈現的時間、形式和順序。其二,根據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合理地設計課件中各基本單元的鏈接關系,從而形成一個交互友好的多媒體課件,對結構布局、解說詞的撰寫、音響和配樂的手段等進行周密的考慮和細致的安排。

準備素材。內容設計好以后就是要根據教學內容去搜集需要的素材。制作多媒體課件一般需要大量的文本、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素材。素材的取得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如利用掃描儀采集圖像,利用動畫軟件生成動畫,用話筒輸入語音,或從各種多媒體素材光盤中取得。有些素材可以從素材庫或網上直接獲取。

課件合成。當文本、圖像、圖形、動畫、聲音、視頻等多種素材都準備好以后,就要根據創作內容的要求和意圖設計教學過程,選定合適的多媒體創作工具,也就是課件制作的軟件,利用軟件依據編寫的內容將各種數據進行編輯、組合,最后制作成交互性強、操作靈活、視聽效果好的課件。

課件測試。課件合成后,要對它進行測試,仔細檢查課件的所有功能,以便修補漏洞,改正錯誤,必要時還應對其內容和環節進行優化處理。

四、多媒體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語文教師應當明確:多媒體僅是輔助課堂教學、優化教學效果的手段,教師只有針對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教學設計,把握好教學內容的深度,合理使用多媒體課件,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對語文教學是一把雙刃劍——恰當地使用可以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使用不當,則可能對教學帶來不良的影響。在上課時,教師要適度運用多媒體,既不能喧賓奪主,也不能全然不用。只有科學地、合理地、自然地將電腦、多媒體用于課堂教學,才能使多媒體在教學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篇3

一、備課環節

備課作為一節課的開始,備課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深入挖掘語文教材,做好備課,進而為高效課堂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本文就從備課形式與教學目標的備課兩方面進行概述。

備課形式:在以往的備課中,我們常常采取的個人備課,教師一人根據教材、教參以及一些參考書等自主備課。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這種單一的個人備課顯得有點“閉門造車”,并不利于語文價值最大化的實現,也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因此,新課改下的備課形式應該將個人備課與解題備課相結合,要在教師之間的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比如,通過一課多教、同課異構等教研活動,進而為高效語文課堂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的備課: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我們僅僅設計的是知識與技能目標,嚴重不利于學生健全的發展。而在素質教育下,我們要不斷完善教學目標,要將單一目標設計為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目的是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找到學習的樂趣,進而使學生從學會、會學轉變為樂學,以為高效課堂的實現做好鋪墊工作。

二、授課環節

1.導入環節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也是影響語文課堂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部分教師總認為短短的幾分鐘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只是浪費時間。可想而知,這種思想嚴重影響著導入環節的價值,不利于高效語文課堂的順利實現。眾所周知,導入環節雖然僅有幾分鐘,但作用確實是不可替代的。因為在這幾分鐘里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讓學生對文本有個整體上的了解。而這些在導入環節都是能夠實現的。下面以“設疑導入”和“多媒體導入”為例進行介紹。

例如,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時,為了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在本節課的導入環節,我首先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幾個問題:(1)你想知道紅樓夢中的女主人公林黛玉進入賈府的第一感覺嗎?(2)你想知道林黛玉進賈府之后的所見所聞嗎?(3)你想知道王熙鳳是怎樣夸林黛玉的嗎?(4)你知道賈寶玉見到林黛玉時說了些什么嗎?這四個疑問句既調動了學生的探究學習欲望,又將文本的整個過程串聯了起來,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可見,恰當的設疑導入將會為高效課堂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又如,在教學《赤壁之戰》時,我選擇的是多媒體導入,在授課時,我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的相關片段,目的是讓學生在形象、直觀的視頻沖擊下找到學習的樂趣,同時,也為高效導入環節的實現做好基礎性工作。

2.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而影響這一環節的關鍵因素則是教學方法的選擇,也就是說,在新課程改革下,我們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以促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例如,在教學《荷塘風起》時,我選擇的是小組學習模式,首先,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讓學生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進行自主學習,并在小組內討論下面幾個問題:(1)文本中作者運用了哪些手法來描寫景物特點?(2)作者通過景物描寫蘊含了怎樣的思想感情?(3)鑒賞文本中的一些優美句子,比如:“荷葉的活力像浪潮般向湖心推展開去,寬大慷慨的荷葉,親密并肩的荷葉,把池水覆蓋得失卻蹤影,疊起了自己的碧綠城池。”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結合教材內容獨立思考問題,并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探究,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反思環節

反思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提高教學質量、完善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做好各方面的反思工作,以確保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還以《荷塘風起》這篇文章的教學為例,在反思的過程中,我們除了要反思自己的備課是否完善、教學目標設計得是否恰當,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實現了教學目標之外,我們還要反思小組學習模式的應用是否恰當、分組是否合理、分工是否明確,以及學生的積極性是否真正地被調動起來,學生是否參與到了課堂活動當中等,只有我們做好各個方面的反思工作,我們才能真正確保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才能確保語文教學價值的最大化實現。

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做好上述幾點工作的轉變與完善,要促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找到學習的樂趣,進而為構建以生為本的高效語文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逐步使學生的語文素養獲得全面的提升。

篇4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課件 輔助教學 新課程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2(a)-0210-01

信息技術集文字、圖片、聲音、圖像于一體,其對時空限制的打破,大大地改變了學生在學習中認識事物的過程,改變了我們的認知結構。但是,信息技術它不可能等同于語文教學,更不可能替代語文教學,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得不當,將會對我們的語文教學產生消極的影響。因此,只有恰到好處地運用信息技術,才能促進語文教學,優化教學效果,培養真正的現代化人才。那如何才能恰到好處地運用信息技術,對我們的語文教學加上點睛一筆呢?

1 在教學難點處運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效果

例如《林黛玉進賈府》一課中,課文貫穿了林黛玉進賈府的過程及路線,這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這時我們可以利用計算機設計動畫將靜態的想象變為動態的形象、直觀,我們可以利用FLASH、AUTHORWARE等動畫制作軟件,利用網絡上搜集的相關圖片,設計出林黛玉的行走路線,將靜態的想象變為動態的觀察。在“走”的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把人物關系理解清楚,林黛玉的心態基本上也就理解清楚了,難點也就突破了。從而變抽象為直觀,信息技術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加深了對知識的印象和理解,鞏固了知識,取得動感、美感、直觀、易學的效果。

2 依據課文需要而有選擇地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視內容。因為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因此,信息技術和語文學科整合要注意因材施教。切忌“黑板搬家”。目前,有一些教師功利化思想嚴重,盲目的“追新”。于是不管什么內容、不管教學設計是否需要多媒體,通通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否則就認為不符合課改要求。我認為這嚴重損害了教學過程的生動性,抹殺了粉筆、黑板的即時性;甚至有些“追新族”

整節課演示自己制作的課件,把教學內容閑置一邊,這無疑與教改背道而馳。正如《新課程標準》中所說,語文教學必須遵循“語文學習的規律。”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自然也不例外,任何游離于語文學習規律之外的技術表演,都是不可取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對課文內容有深刻的理解,融會貫通,根據語文學習的規律,找準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的切入點,將兩者融為一體,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3 選擇好適當的運行時機,讓教學事半功倍

例如《邊城》一課中,學生對湘西是怎樣的風情,邊城所展現的那種湘西小城的美究竟是什么模樣,他們都是不知道的。所以我在教學中適時地播放根據《邊城》電影加工的片段,通過這種手段,讓他們身臨其境,從而學生不僅記住了課文內容,理解了文字的作用,在學生的頭腦中也有了湘西小城的樣子。當前的信息技術已經廣泛地運用于各門學科的教學當中,它的優勢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正因為如此,教學中也出現了信息技術的應用誤區。就語文學科而言,運用要從整合的理念出發,按照語文教學的規律,恰到好處地點綴于課堂教學當中,發揮它的最佳效能。現代信息技術的

4 教學課件要為教師服務,而不是教師為課件服務

“教是為了不用教”,語文教學的工具性、人文性決定其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習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其主體性、創造性。我們在運行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服務時,即要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之中,又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讓教師的講解過程跟著教學課件走,不能讓教學過程成為電腦演示,不能讓學生變成觀眾,而是要讓教師可在更高的層次上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讓學生自主探索,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力性,讓學生參與到信息技術中來;不管我們運行什么樣的教學手段,最終目的讓學生理解、掌握本節課的相關知識,要始終明確技術是輔助的手段,不是課堂的主導,學生才是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所以我們教師在在備課時,就要考慮怎樣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整個教學計劃中,啟發學生在原有的語文知識的基礎上自己去探索;語文教學同其他學科相比,在利用信息技術方面,更具特殊意義。音頻、動畫、錄像和音樂等豐富多彩的媒體,使原本的單調變得更為生動有趣;過去的歷史在電腦中展現,突破了課堂狹小天地,大大加深、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當學生操作電腦的同時會有一種身臨其境,參與其中的感受。視、聽、觸多感官相結合對學生觀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養能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現代信息技術是中學語文教學最佳的教學輔助手段,但運用這教學手段的教師一定要明白,信息技術是輔助教學的,而不是主導課堂的。

5 語文教學中的“美”,不能用技術手段來代替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一方面可以幫助語文教學實現“美”的價值,同時又可以幫助學生展示其自身的審美價值和審美教育意義。這需要我們在使用這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的時候,必須充分注意,不能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混同于語文教學的靈丹妙藥,更不能代替之。即使再好的音像手段,也不能完全達到自身閱讀從語言品味中所達到的效果。對于語文教學來說,要求在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的時候保持冷靜的頭腦,不要迷戀于音像所造成的審美效果。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語文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學得興趣盎然,老師教得生動活潑,達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樂的目的。在語文學科課程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已經逐漸成為教師的自覺行為,我們完全相信,新的語文教學改革中,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將以無可比擬的優勢走進課堂。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給語文課插上了飛翔的翅膀,也對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這就更需要我們用信息理念來完善我們的語文教學,通過不斷提高語文教學的信息化水平,推動語文教學的現代化。

參考文獻

篇5

第一,高中語文新課改的具體要求呼喚課堂討論。

目前,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進行,教材內容改動了,教學模式“革新”了,教學方法變化了,教學手段靈活了。總之,這次新課改是一次“全新”的改革,是語文教育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革新”。我們要恰當地理解語文課程改革的“新”,從而更好地應對新課改的要求。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眾的、與九年義務教育相銜接的基礎教育,社會的發展對我國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順應時代的發展,調整課程的內容和目標,變革學習方式和評價方式,構建具有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的高中語文課程,是基礎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

我們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應該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并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要改變以往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特別要重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努力提高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質量。

課堂討論強調的是合作學習,討論有利于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個人鉆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于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

第二,高中語文新課改的實質呼喚課堂討論。

高中語文新課改提出了很多方面的要求,它的本質應該是要求學習方式的轉變。

新課改中提出學習方式的變革,是因為現在處在知識經濟與全球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終身教育與社會化學習的教育思想以及學校教育深入人心,這也是教學改革的需要。同時,學習方式的變革,也是教師教學行為變革、評價方式變革的出發點和依據。因此,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實質和核心任務。

高中階段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階段,是連接九年義務教育和大學教育的過渡階段,也是學生形成自主能力和創新意識的主要階段。因此,高中階段語文學習方式的變革問題就成為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語文學科既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學科又是重點學科,歷來是學者們關注的焦點。《新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既是一種積極的學習方式,也是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它體現出對學生自主權的尊重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語文學科之所以倡導新的學習方式,是因為語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正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與策略。

討論式教學法就是體現學習方式轉變的重要的教學法,它是學生合作和探究這兩種學習方式的結合,學生課堂討論體現了合作學習,學生對討論問題的深入思考體現了探究的學習方式。

第三,課堂討論實效性探究成為必要。

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我們的教學方法也要靈活多變,推陳出新,不能再和以往一樣,單一的灌輸學生知識,而不重視學生的思考、合作、探究。要沖破過去那些陳舊的模式,尋找現代化的教學方法。

課堂討論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教學出發點,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我發現去激發他們的思考,喚起他們內在的學習動機,實現有實效的課堂討論。課堂的魅力在于一個新穎別致的教學設計,好的教學設計就像一瓶美味的葡萄酒,能引領學生在課堂內盡情遨游。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討論中一個好的討論問題能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能激發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問題進行討論、深入探究,絲絲相扣,層層推進。因此,教師必須科學地設計問題,使學生發揮智力因素,形成創造型思維。我們應該力爭使語文課堂有滋有味﹑有聲有色,而且是靈動的﹑科學的﹑理性的、充滿探究的。

課堂討論的天職是發展學生的思維,哺育其個性,同時也培育學生的審美情趣,進行人文精神的熏陶,而不能壓抑學生的思維。借助討論與合作,可以幫助學生發現真理,謙遜地表達主見、寬容他人的主張、尊重真理、敢于徹底修正自己的錯誤。

如果無視語文課堂討論這種珍貴的教育功能和人格形成功能,就是放棄了語文教育的真正底蘊。 第四,課堂討論實效性的內涵體現著新課程理念。

1.教學目標達成度高

課堂討論實效性的內涵之一就是課堂的教學目標達成度高。新課程改革也強調了課堂的積極生成,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應該是學生思維活躍,教學目標能夠很輕松地完成,教學目標達成度高。

教學目標達成度高,首先應該目標要很明確。在一些課堂討論過程中,我們往往發現一些教師的目標概念不是很明確。目標不明確,討論的再多,課堂再熱鬧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效果不好。因此,我們必須根據學生的特點,根據教材的特點,確立培養的目標,那就是:我能利用這個教材以及這節語文課的討論,培養學生哪方面的素質和能力?把握了這一點,就把握了課堂教學實踐的主脈。

教學目標達成度高,還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以學生為根本,一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考慮學生的基礎、興趣和需求。關注學生的全體,關注學生素質發展的全面。新課程改革關注課堂教學過程的生成性,也就是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因此作為教師,要隨機應變,機智靈活,處理好學生中的一些突發事件。放任自流肯定不可取,更難保證目標的達成度。

2.展現出個性化的思維

新課程理論指出,我們的教育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積極思考,提出自己的獨到的見解。

教育理論指出:智能是一個人在認識活動中各種認識能力的綜合。高中學生身心發展漸趨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表達能力和知識文化積累。從思維發展的特點來看,高中生的思維已具有獨立性、批判性和創造性的特點,但還處在淺層次,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積極引導他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對事物加以分析和批判。有實效的課堂討論就是要展現出學生的個性化的思維,使學生真正“動”起來。

在課堂討論中主要是設置問題探究,激活學生的思維。高中蘇教版語文教材大量的學習內容,包括必修和選修,均可在教師的指導、啟發下,以產生問題的形式,通過學生課堂討論、合作探究來使學生獲得知識,增長才智。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意設疑提問,讓學生自主參與,合作討論,引導學生根據問題,自己去探討問題的精妙,發現問題之間的聯系,以求得解決的辦法。對于《林黛玉進賈府》這篇文章,我先讓學生理清了文章了思路,明白了林黛玉初到賈府的謹慎、小心翼翼,再引導學生深入討論:為什么林黛玉會如此謹慎?如果你們到外婆家去,又是什么表現?會像林黛玉一樣嗎?對這幾個問題,學生很有興趣,加上我又調動他們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進入情境,這樣學生對林黛玉進賈府的心理就有了體會。這樣的問題討論探究學習,能引領學生深入教學情境,擴展學生思維活動的廣闊天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課堂討論中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對于高中語文必修和選修課本所學的每篇課文,因為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對作者感情的體會、對寫作方法的把握不同,因此,在課堂討論中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運用不同方法去思考,尋求對一個問題的多種認識及解決一個問題的多種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有時由于某些因素的觸發,會突破平時的思維定勢,有了不同的觀點,教師要善于把握時機,因勢利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活課堂氛圍。

3.培養合作精神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討論法能夠體現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合作意識是一種重要的心理品質。語文課堂討論實效性其實就是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主要體現在語文討論課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鼓勵小組成員間互相啟發,互相幫助,共同鉆研學習材料,共同完成對教師布置的討論話題這一學習任務。

篇6

一、準備工作

布置學生收集《紅樓夢》的相關資料,分小組完成,共五部分:《紅樓夢》簡介及價值、作者生平知多少、精彩故事講一講、典型人物說一說、影視作品回顧。由小組代表以小講壇的形式和大家分享成果,教師在小組講解結束后作點評和補充。如學生講到鳳姐的語言詼諧幽默和善于取悅討好,教師補充:有一天,史湘云請賈母等人賞桂花、吃螃蟹,賈母講了自已小時失足落水的事。她說掉下水木釘碰破了頭,如今鬢角上還留下一個指頭大的坑呢。鳳姐不等人說,先笑道:“那時要活不得,如今這么大福可叫誰享呢!可知老祖宗從小兒的福壽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個窩兒來,好盛福壽的。壽星老兒頭上原是一個窩兒,因為萬福萬壽盛滿了,所以倒凸高出些來了。”賈母聽了,說:“這猴兒慣得了不得了,拿著我也取起笑兒來了,恨得我撕你那油嘴。”實際上這是賈母在夸她懂事、孝順。鳳姐的機智詼諧、承歡膝下,贏得了老祖宗的歡心,這使得她在賈府擁有與眾不同的地位。

此活動使學生全面地了解了《紅樓夢》,并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確定課題

《紅樓夢》探究性學課題為人物形象探析,由小組成員共同選定某一個或幾個人物研究,確定小組研究課題。選題時教師給學生一定的指導,如探究課題不要過于集中,盡量讓各個小組從不同角度選擇人物,以達到研究的多角度和全面性。從林黛玉、薛寶釵、史湘云等十二釵,賈母、王夫人、賈政等長輩,襲人、晴雯、平兒、鴛鴦等丫鬟中選擇。

三、探究過程

1.文本閱讀

文本閱讀采取課上閱讀和課下閱讀相結合的辦法。課上閱讀對刻畫主要人物有重大作用的章回,其他章回課下自讀。

(1)導讀文章閱讀和文本閱讀相結合。閱讀導讀文章,能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內容,有利于學生的自主閱讀。導讀文章由老師提供。

(2)課堂閱讀:圍繞人物設計問題指導學生把握《紅樓夢》刻畫人物的方法,學會分析和總結人物形象。

閱讀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一塊進行人物刻畫方法總結,內容如下:

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正面描寫刻畫人物形象。例如語言描寫表現湘云的心直口快:寶釵的生日宴上,鳳姐說有一個人活像小戲子的扮相,但沒說這個人是誰。在座的人都已猜到是誰,卻怕那人不高興而不肯說,唯有湘云直言“像林姐姐的模樣兒”,惹得黛玉很不悅,引起一場小風波。

通過環境描寫烘托人物。《紅樓夢》中居住環境的描寫透露了人物的性格、愛好、氣質等。黛玉住的瀟湘館是小小的兩三間房舍,小門,小小退步。優雅小巧的環境,暗合了林黛玉玲瓏柔弱、內向安靜的氣質。瀟湘館“鳳尾森森,龍吟細細”的竹子,成為她寧折不彎、高雅脫俗品格的象征。

通過詩詞渲染人物形象。師生品讀《葬花吟》和《秋窗風雨夕》,學生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濕”等詩句中領略了黛玉的多愁善感和超凡才情。

通過判詞、燈謎等暗示人物命運。惜春判詞“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和其所燈謎“前身色相總無成,不聽菱歌聽佛經。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都是其為尼之讖,暗示了她從公府千金淪落到緇衣乞食的命運。

通過他人的評價補充刻畫人物。如李紉評鴛鴦說:“比如老太太屋里,要沒那個鴛鴦,如何使得?從太太起,哪一個敢駁老太太……老太太那些穿的、帶的、別人不記得,她都記得……那孩子心也公道,雖然這樣,倒常替人說好話兒,還倒不依勢欺人的。”同樣的手法表現鴛鴦為人的端方正直。

運用對比等手法刻畫人物。例如寶玉的奶母李嬤嬤把寶玉留著給襲人吃的糖蒸酥酪吃了。襲人并沒有在意,還怕寶玉生事端說她上次吃了后肚子疼全吐了。相反,寶玉留給晴雯吃的豆腐皮包子被李嬤嬤吃了,寶玉問時,晴雯就不高興地說李奶奶拿去給她的孫子吃了,寶玉聽了大發雷霆。通過對比手法刻畫了兩人截然相反的個性:襲人性情和順,寬厚隱忍,工于心計;晴雯爽直潑辣,鋒芒畢露,胸無城府。

2.交流討論

閱讀一定章節后,小組成員課上交流閱讀體會。分歧較大的問題,由其他組成員和老師共同討論。如對晴雯的理解很不同:一種觀點認為她身份卑微而不自賤,她追求自由平等,是一個有尊嚴、有個性的人。她不屑為名利做茍且之事,在主子面前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當眾嘲笑襲人是討好主子的哈八狗等。另一種觀點認為她是一個尖酸刻薄、狂妄囂張、目中無人的人。她跌破扇子頂撞寶玉時,諷刺好心來勸解的襲人,她還挖苦諷刺給王熙鳳辦事的小紅,用簪子狠扎偷了平兒鐲子的墜兒等。學生們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教師適時點撥引導:把握人物要全面客觀,抓住本質。晴雯雖然言語尖刻、行為不羈,但她敢做敢當、光明磊落,敢說敢罵、心懷坦蕩。她是一個本性美好的善良、正直、好強的人。寶玉的《芙蓉女兒誄》對她的評價足以說明這一點:“其為質,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星月不足喻其精;其為貌,花月不足喻其色”。

3.影視賞評

播放1987年版的《紅樓夢》電視劇精彩片段,讓學生形象地感受人物形象,觀后小組交流觀后感。欣賞影視時針對人物形象設計問題,比如原作中關于黛玉衣著飾物并沒有太多描寫,影視中黛玉初進賈府時及其他重要場合的衣著符合她的形象嗎?讓學生在思考中加深對人物的理解。

4.走近名家

推薦觀看名家《紅樓夢》講座片段,閱讀《王熙鳳的魔力與魅力》等論人物的文章。走近名家名篇,讓學生學會全面、深刻地把握人物形象,如周思源的《晴雯之死與襲人之冤》能引發學生評價襲人的為人是好是壞,晴雯之死與襲人究竟有沒有關系等問題的討論。

5.表演活動

“走進《紅樓夢》”精彩片段表演活動。小組成員合作將選定片段改編成劇本,然后自主排演。在編演活動中,老師是指導者和組織者,在小組中間和學生交流互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表演活動由學生共同制定評分標準,分為三項:一是臺詞自然流暢(5、3、1),二是人物鮮活生動(5、3、1),三是整體效果好(5、3、1)。一個小組表演由另外幾個小組打分,最后選出優勝小組和最佳表演者,并制作成表演錄像。活動結束后,組織學生交流表演心得。編演活動加深了學生對書中人物的理解,讓探究性學習變得豐富生動,同時也提高了閱讀熱情。

6.辯論會

辯題:黛玉和寶釵誰更適合做朋友?根據觀點不同分為葬花隊和撲蝶隊,撲蝶隊辯論內容總結如下:

寶釵:

①性格總評:行為豁達,隨分從時;端方溫和,寬容大度;富有同情心。

②眾人評價:賈母:提起姊妹,從我們家四個女孩兒算起,全不如寶丫頭。趙姨娘:怨不得別人都說那寶丫頭好,會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來果然不錯。……若是那林丫頭,他把我們娘兒們正眼也不瞧,那里還肯送我們東西?湘云:你敢挑寶姐姐的短處,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她怎么不及你呢?我天天在家里想著,這些姐姐們再沒一個比寶姐姐好的。我但凡有這么一個親姐姐,就是沒了父母也是沒妨礙的。襲人:提起這個話來,真真的寶姑娘叫人敬重。我倒過不去,只當他惱了。誰知過后還是照舊一樣,真真有涵養,心地寬大。鶯兒:你還不知道我們姑娘有幾樣世人都沒有的好處呢,模樣兒還在次。林黛玉: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只當你心里藏奸……怨不得云丫頭說你好,我往日見她贊你,我還不受用,昨兒我親自經過,才知道了。

③為人處事:過生日點賈母等老人喜歡的熱鬧戲文和甜爛食物。 金釧投井而亡后,去安慰王夫人。給黛玉送燕窩。接濟邢岫煙。勸寶玉走仕途經濟,寶玉不理,沒有發火。知道黛玉讀《西廂記》,好心勸導。

黛玉:

①性格總評:孤高自許,目無下塵;尖刻小性,不關心他人。

②眾人評價:李嬤嬤:真真這林姐兒,說出一句話來,比刀子還厲害。湘云:給那些小性兒,行動愛惱人,會轄治你的人說去。“小性,愛惱人”說的就是黛玉。紅玉:若是寶姑娘聽見,還倒罷了;林姑娘嘴里又愛刻薄人,心里又細,她一聽見,倘走露了,怎么樣呢?襲人:這里寶姑娘的話也沒說完,見他走了,登時羞的臉通紅,說不是,不說又不是。幸而是寶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鬧到怎么樣,哭的怎么樣呢。

③為人處事:對寶釵:姐姐也得自保重些兒,就是哭出兩缸眼淚來,也醫不好棒瘡。對周瑞家的: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剪破給寶玉做的香囊。晴雯不開門,傷心不理寶玉。嘲笑劉姥姥是母蝗蟲。

辯論活動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全面、辯證地分析人物形象。

四、探究成果

在探究性學習的最后,小組合作完成人物形象探析論文。學生的論文不乏精彩的評論,如《首丫頭之探――平兒和鴛鴦》:平兒和鴛鴦是首丫頭,在賈府都有特殊地位。平兒可以代鳳姐處理賈府事務,鴛鴦則連鳳姐和賈璉之類的主子對她都不敢怠慢。二人雖有勢,卻不仗勢欺人,也不。賈母說:“她還投主子們的緣法,也并不指著我和這位太太要衣裳去,又和那位奶奶要銀子去。”平兒雖和鳳姐一氣,但她也常常憑借自身地位為他人排憂解難。尤二姐被騙入榮府后,鳳姐命人供給的茶飯都難以下咽。平兒看不下去,不顧惹來鳳姐的不快,自己拿出錢給她弄菜吃。平兒的行事為人從奴仆興兒的評價中也可以看出:“平姑娘為人很好,雖然和奶奶一氣,她倒背著奶奶常做些個好事。小的們有了不是,奶奶是容不過的,只求求她去就完了。”

篇7

關鍵詞:預設;生成;教學機智

一、什么是教學生成

何謂生成?生成就是創生、建構或生長。所謂的生成性教學是指在彈性預設的前提下,在教學的開展過程中由教師和學生根據不同的教學情景,自主構建教學活動的過程。如何促進課堂精彩生成,個人認為語文教師必須擁有以下理念。

二、提升教學機智,巧妙促進生成

課堂生成時刻挑戰著教師的教學智慧、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知識面和視野的寬窄等。馬卡連柯說過:“教育技巧的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隨機應變的能力。”我覺得應該從以下途徑去促進生成:

1.在比較中生成

指的是在文章題材、內容、主題、結構等方面近似或相對的生成。教學中適當使用,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課堂上生成意外的驚喜。

以《林黛玉進賈府》為例,節選部分是林黛玉和王熙鳳在全書的第一次出場,表現了她們的獨特的個性魅力。于是在教學中我嘗試著運用比較法來開展。我設計的問題是:“淡妝濃抹各相宜”這句用來形容林黛玉與王熙鳳的外貌描寫再合適不過,除了外貌,還可以從哪些方面將兩人對比分析?這一問題設計目的在于打開學生的思路,使得在動態生成中,學生對人物的理解評判不再單一,而是立體化,很難說誰對誰錯,誰成功誰失敗,這也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2.在追問中生成

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與學之間是一個明顯相融的,這一過程體現在自由民主的師生對話中。對話中,教師巧用追問,敲打出智慧的火花,能促使師生之間的認知和情感在碰撞中匯聚和融合,這樣的融合是一種有效的新知生成和建構的前提。下面以小說《祝福》教學為例簡單說明:

例如,在開展“祥林嫂嫁給賀老六”這一情節的教學時,我們不妨先提一問:“文中的哪一個字已經為我們概括了這一情節?”明確“鬧”很容易,但不能到此為止,而是應再追加一問以探究文章的主旨:“從后文看,祥林嫂嫁給賀老六是幸運的甚至還是幸福的,那她當初為什么還要鬧呢?為了加深理解我們還可以設計第三個問題:自古以來女人就有“一哭二鬧三上吊”的說法,這也是女人在“鬧”,這里的“鬧”和祥林嫂的“鬧”有沒有區別?通過三次追問,可以使學生明白,前者是處于弱勢地位的女人不愿接受不平等地位的三件“防身寶物”,且多半是一種手段;而后者則是受封建禮教迫害,“從一而終、烈女不嫁二夫”,所以祥林嫂才會如此“出格”,不惜以死抗爭。

3.在空白中生成

“空白效應”是指在講課的過程中,要適當地、有意地留些空白,讓學生消化、質疑、評價,有自由翱翔的思考空間。

例如在教學微型小說《窗》時,我設計一個問題“有一天,病房里又新住進了一位病人,接下來,會發生些什么呢?”學生展開聯想,有的認為:“他已經明白,原來他能活到今天正是因為那同室病人的善意謊言。從前面情節看,他并非是一開始就殘忍冷酷的,他于是決定也為新病人做點好事。”接著一個學生反駁說:“他的自私的性格注定他不會這樣去做。”空白給了學生很多的聯想和再創造的空間,而想象是生成的翅膀,因此,有效利用文章中的空白,能大大提高教學的生成力。

4.在興趣中生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使學生保持旺盛的原動力。教學時應充分考慮和密切關注學生的興趣點,即時生成教學的有效問題。

如我在教學《過萬重山漫想》時先出示一段話─――在國外,曾有一個外國朋友問我:“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一個,請只說一個。”這樣的提問我遇到過許多次了,常常隨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峽”!接著我拋出了我的問題:三峽自古以來就是詩的海洋、畫的長廊。中國文人似乎對三峽情有獨鐘,你能說說個中緣由嗎?這一教學設計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更主要是利用學生的興趣點引導學生深入研讀文本,體會三峽文明的特征:人文的、開放的、多元的、感性的。而開放的另一重意義即“沖破”,這正是文中作者所歌的三峽精神――開拓,這樣就完成了對文本內深層解讀,促進課堂有效生成。

5.在質疑中生成

課堂中也常常會出現學生的大膽發言、質疑,教師要保護學生的這種質疑精神,有時能提出問題敢于發問更可貴。教師要及時引導,營造生成空間。

在教學《世間最美的墳墓》時,就有學生提出問題:“作者說托爾斯泰的墳墓最感人的莫過于它驚人的樸素了,樸素就是最美的墳墓嗎?那文中流浪漢的墳墓也很樸素,怎么不是最美?”本來最初設計是引導學生了解托翁的幸福觀,領悟幸福真諦。教學目標的改變在學生的質疑中自然而然地完成,因為學生的“生成”是如此貼切課文內容,這個有效生成,讓原本平常的一節課變得生動豐富。

總之,新課程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師要以人為本,將師生對話中始料未及的體驗、出現的偏差等意外情況作為一種新的、不可替代的、可開發的教育資源,使學生不斷生成問題,發揮學生的獨立性、創造性,使課堂成為師生互動、生機盎然的舞臺,使課堂因動態生成而變得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1]沈大安.課堂教學的預設和生成.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篇8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高二語文課堂;實施研究

一、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體驗式教學的必要性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知識的講解,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考和個性,把活潑生動的教學過程簡化成了只需聽講和記憶的教學形式。而要加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性和知識能力的培養,體驗式教學就是很好的出發點和歸宿,它是以教師“教”為中心向學生“學”為中心的轉變,強調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各種情景體驗。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運用體驗式教學,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感受、體會、領悟和鞏固,有利于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并形成一定的語文能力。

二、體驗式教學在高二語文課堂的實施策略

1.構建和諧課堂,烘托體驗氛圍

傳統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以己為尊,引導學生被動地接受預設好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感悟,使之思維受到限制,創造潛能難以得到充分發揮。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也是參與者和實踐者,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其情感在情境中的產生和發展,允許并重視學生自己的想法和思想。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付出真實的情感,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及時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并給予引導和心理上的支持,這樣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學習興趣和熱情也就有增無減。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是師生情感交流與相互合作的過程,我們要充分尊重、信任并熱愛學生,不能讓體驗式教學浮于表面而流于形式,而要使學生在親身參與實踐和積極體驗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和實踐經驗。

2.創設良好情境,引入豐富體驗

在體驗式教學中,好的情境往往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緊扣他們的心弦,激發其學習新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師所創設的情境必須符合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根據教學目標為學生探究知識提供具有趣味性、典型性、時代性和生活性的素材,并借助語言、文字、圖片和視頻等輔助教學手段,加深學生的感悟和體驗。

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二語文必修四第二課魯迅的《祝福》時,我運用多媒體播放了課文中祥林嫂、“我”和柳媽的對話,并展示相關“我真傻,真的”和“你放著罷,祥林嫂”的圖片,讓學生通過語言意境,借助文字閱讀和欣賞圖片等途徑進行想象體驗,只見學生都帶著濃厚的興趣走進了這篇課文,去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3.形成認知沖突,增強感悟體驗

矛盾是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的最好載體,有了矛盾就有了思考和明確的學習目標。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觀點的矛盾之處,也可以有目的地去創設這種矛盾點。

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二語文必修三第一課《林黛玉進賈府》時,教師就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屬于木石前盟,兩人青梅竹馬,互相喜歡,薛寶釵與賈寶玉的愛情存在于傳說中的金玉良緣,但賈寶玉并不喜歡薛寶釵,世人對這三人的愛情故事一直有著不同的看法,你們更看好哪兩個人的愛情故事呢?”設置這樣的問題就是為了激起學生的觀點矛盾,使其形成認知沖突,許多學生都對此發表了自己的觀點,甚至還有學生為此進行了激烈的討論,組織起辯論小組開展了辯論賽。可見,由于矛盾的產生,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為濃厚,在分析文中林黛玉、賈寶玉和王熙鳳等人物不同性格的同時,認真思考人物性格的作用,認真品味古代小說的意義,進而理解文本的內涵。

4.開展對話教學,豐富情感體驗

課堂教學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對話,使課堂教學成為富有活力、充滿激情的交流活動。在對話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和捕捉學生的創新思維,尋找他們的閃光點,促進學生進一步感悟和體驗,閱讀興趣和能力得以培養和提高。在教授課文時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展開對話,進行討論和交流,在互動中各自感悟,分享自己的學后感受和體會,使學生的情感達到有機交融。如此引導學生在對話討論中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就能更好地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和思想境界。

總而言之,在體驗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和互動,挖掘符合學生情感體驗的文本內涵,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從而達到體驗式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娟.表達體驗,表現生命:關于體驗式寫作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8(11).

篇9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語文課堂 高效教學

當下,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已經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那么語文教學的高效性應該如何界定呢?一方面是效率和效能,應該提升效率,著眼效能。另一方面也應該注重效果,追求效益。所以高效課堂應該是效果、效率以及效能的綜合。新課程改革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自主的解讀和理解,尊重學生自己獨特的見解與感受。這為傳統的語文教學增加了很多創新,將學生的地位擺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但強調學生的主置,不是生進師退,而是讓老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所以圍繞這一主線,就需要老師對課堂進行精心設計,反復斟酌。

一、準確把握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

長期以來,很多高中語文老師都非常注重依靠教材和教參,這導致很多老師上課的內容雷同,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大多從正字正音開始,然后進行內容的分析與段落劃分,然后進行特色歸納與中心提煉。這種無味的上課套路顯然容易導致學生的抵觸和反感。其實,老師在參考教材的時候,應該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必要的調整,不宜盲目地去照搬優秀方案或者優秀教案。老師備課可能會很認真,上課時也嚴格遵循教參上的教學目標,結果往往是過程和目標有了,但學生丟了。

在學習《琵琶行》 時,小序中的“京都”對解讀白居易的人生境遇和琵琶女的天涯淪落之恨有著密切的聯系。由此折射出的問題更和文章主旨相關聯,可以此來激發學生對于作者境遇和文章主旨的思索。可以作為一節課程的著力點,同時也是激活學生思維的觸發點,所以高中語文教學目標的擬定,應該是更加細化的,更具有時效性的,可操作的 。

二、創新高中語文的教學方法

語文課堂的難點在于很多時候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這要求老師要在課堂中不斷去營造亮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亮點的設置充分體現了語文老師的意識和智慧。如學生閱讀文本的時候,因為經驗和知識的局限性,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這時候老師可以結合自身對文本的研究,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抓住一個關鍵詞或者一個場景及細節來貫穿全文。在《祝福》一課中可以抓住“眼睛”來展開教學,《林黛玉進賈府》則可以從林黛玉步步留心的行蹤作為文章的突破口來總領全文,《報任安書》中表達發憤著書的一段文字則是文章的關鍵。老師只要抓住課文中的關鍵點,然后進行多角度的研討和思考,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輕松去的開啟知識的大門,這種方法會更為生動,遠遠比老師整堂講述要生動。

同時老師還應該注意導課的方式和方法。中學生的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中學生對于形象和生動的事物比較有興趣,對一些抽象的、概念性的東西則不愿意接受。在教學中,老師可以依據中學生的這些特點進行高效的課堂導入,同時也可以作為活躍課堂氛圍與激發學生情趣的重要手段。

三、注重教學拓展,鞏固教學效果

作為語文老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創設探究的學習環境,充分挖掘課文的拓展點。拓展教學可以充分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幫助學生進行理解教學內容,以達到活躍學生思維的目的。進行恰到好處的延伸與拓展。另一方面,應注意課文的拓展要結合課文,不能脫離課文。

語文課本中蘊含了豐富的文化知識。老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徜徉在文化的長河中,這樣學生學習起來也會更為輕松,更容易舉一反三,進行集思廣益。這樣學生可以在文化之旅中更加自由地釋放能量,激發學習興趣。如在講解愛國主義作品的時候,可以將愛國主義放置于儒家思想的光環之下,從集體意識到濟世救民再到理想主義等品格中選擇出憂國憂民這一思想。選取從屈原到杜甫再到陸游的詩歌作品。這樣,就可以將一部愛國主義的文化史詩源源不斷地呈現在語文課堂之上。又比如在戲劇教學中,老師可以讓學生了解戲劇的藝術魅力和戲劇常識。精選一批傳統戲劇進行知識講座,京劇、川劇、秦腔等劇中的優秀選段可以給學生欣賞,以激發學生對于戲劇的熱愛。同時也可以就經典片段,讓學生進行表演。通過對經典劇目的剖析和演繹,讓學生學以致用,從而起到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的作用,提升學生的戲劇鑒賞能力。

總而言之,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既是一種策略,同時也是一種理念。這充滿了挑戰,同時也呼吁著智慧。實施高效課堂教學,要設計個性化的教學方案,從而形成獨特的課堂教學風格,只有這樣,才能促使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成功,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林菊.新課程理念下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解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0(21).

篇10

一、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

本著以賽促學的思想,筆者重點研究了教育部公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評分指標。信息化教學設計項目比賽的要點在于考核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或者完成特定教學任務的能力。其評分指標包括教學設計、內容呈現、技術應用和創新與實用四個方面。設計內容主要包括七個方面:教學任務設計、教學情境設計、教學資源設計、教學策略設計、教學管理設計、教學評價設計和信息化教學設計。結合上述要求,在筆者的中職語文課教學中,也主要從這七個方面設計使用信息化資源與手段。1、使用教學課件明確教學任務教學設計首先要確定教學內容及知識點與能力點的順序,闡明教學目標。學習任務最好以問題、任務引領或情景的形式呈現。采用課件直觀展示學習任務及教學目標,課件的運用美觀、醒目、圖文并茂,比傳統板書更具新引力。教學目標需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描述,同時對學習內容的選擇、學習形式的確定、學習結果的描述、學習重點及難點的分析等加以展示,讓學生首先了解本節課到底學什么?怎么學?2、運用媒體資源設計教學情境中職生語文基礎較差,很多學生在初中對作為主課的語文產生了厭煩的心理。因此巧妙設計情境導入能有效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從而將教學順利有效的開展下去。情境的類型包括真實性情境、問題性情境和虛擬性情境等。采用影音素材導入教學情境,利用聲、畫的通感,能較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現在不少名著紛紛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這給我們的語文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影音素材,如學習課文《雷雨(選段)》前,播放電視劇《雷雨》的片頭導入教學,同時介紹主要人物,為后面的教學做好情境鋪墊,同樣的方法也適用于《阿Q正傳》、《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林黛玉進賈府》等課文的學習。學習《再別康橋》、《你是人間四月天———一句愛的贊頌》時,播放電視劇《人間四月天》片花及由《偶然》譜寫的插曲,學生的學習興趣快速提升,學習效果大為提高。3、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增強課堂效果教學媒體與教學資源包括三個方面:硬件媒體、軟件資源、設計與開發以及認知工具。教學中根據不同的教學需要選擇適當的信息化資源,同時結合中職生的學習水平和特點,確定學習資源的組織方式。如學習詩歌時,選擇多媒體教室,教學中配合中國古典音樂和視頻片段,體會傳統詩詞之美。基礎知識的階段性測試選擇web教室,采用測試題庫軟件,當堂完成,結束測試即出成績,學生和老師都可以快速又直觀的發現學習的不足。4、運用信息化資源設計教學策略為達到較好的教學結果,教學策略除了普遍性教學策略外,還需要具體性的教學策略,在中職語文課教學中,將教學程序、教學步驟、教學過程通過課件展示,增強課堂教學的層次性,采用電子教室、網絡等數字化手段加強師生交互活動及協作學習,通過微課網站和教學資源平臺增強自主學習等,以上的信息化手段極大地豐富教學策略,更好的體現因材施教原則。5、運用多媒體軟硬件強化教學管理中職語文課教學,教學管理是重要一環,教師除了要在教學活動之前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周密的安排和規劃,還要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采用信息技術為支撐,教學管理也變得更加高效。如學習《論雅而不高》時,針對當前的社會現象及同學們對“雅和高”的認識,教學中我使用電子教室軟件教學,講授時可以隨時控制學生的電腦開展教學,資料分析時也可以監控學生自學的情況,討論環節我們通過電子教室平臺暢所欲言,這種交流方式類似微信和QQ群聊,學生非常樂于接受,甚至平時內向的學生也在這里大膽的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教師既可以參與分組討論又可以并查看結果,教師教學、學生演示、討論等通過電子教室的平成,課堂變得井然有序又豐富多彩。6、數字化平臺讓教學評價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中職教學評價要突出評價的過程性,實現評價主體的互動化、評價方式的動態化和評價內容的多元化。采用在線測試工具可以將評價形式從課堂提問、達標測試拓展到學生自主網上測試、合作完成課題作業等。既可以做到實時測試,又將傳統的課堂評價延伸到課外,使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綜合素質與能力得到不斷提升。7、將信息化教學設計入備課信息化教學資源與手段的運用,同時也對教師備課提出了新的要求,備課中充分設計和利用各種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以“任務驅動”和“問題解決”等先進教學模式作為學習活動的主要形式,以信息化環境中的團隊探究性學習為設計主線,以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和動手能力的培養為目標,采用自主、交互、探究、體驗式學習的教學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注重學習者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信息化手段及工具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