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加爵遺書范文
時間:2023-04-06 16:09: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馬加爵遺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年前宣布收購數碼傳媒集團(DMG,以下簡稱“數碼傳媒”),一年后,華視傳媒(Nadq:VISN)將后者告上公堂。
2010年12月27日,華視傳媒(Nadq:VISN)公告,稱自己與旗下子公司Vision Best已于12月27日向戈壁資本、橡樹投資、Sierra投資等數碼傳媒前股東提訟。這些機構被指在華視傳媒收購數碼傳媒的過程中涉嫌虛假包裝后者的財務報表,粉飾其業績,引誘華視傳媒出高價購買。
據稱,華視傳媒覺得數碼傳媒的業務沒有任何問題,但經過審計核查證明和當初的交易價格有偏離。
DMG數碼媒體集團成立于2002年,之前在全國7個城市擁有27條地鐵線路的獨家廣告運營權,有接近35000塊屏幕。2009年10月15日,它被頭號競爭對手華視傳媒以1.6億美元的對價收購,成立僅4年的后者如今號稱中國最大的戶外數字電視移動廣告運營商。在收購對價中,華視首筆支付4000萬美元現金和6000萬美元股票,之后兩年每年支付3000萬美元。迄今為止,華視傳媒如數支付了首筆賬款,余下6000萬美元。
受不利消息影響,消息當天華視傳媒納市開盤迅速走低,后低位盤整,截至收盤報每股3.92美元,跌4.16%。
華視驚覺上當
據了解,華視傳媒方面已經向法院提出了以下訴求:1.拒絕支付剩余6000萬美元收購款;2.要求對方股東及投資方返還通過造假所獲得的1億美元(包括現金和股票);3.拿回華視傳媒在共管賬戶中的資金;4.要求對方股東及管理層支付不低于8000萬美元的補償性賠償金;5.要求對方股東及管理層支付懲罰性賠償金,具體金額在審判中確定;6.要求對方支付適當的利息、律師費以及其他支出、成本等。
華視傳媒方面稱,經過審計,公司發現了收購之時沒發現的問題。數碼傳媒公司的價值低于之前的評估值。因此提出上述訴訟要求。
華視傳媒方面沒有披露DMG數碼媒體集團所涉財務問題是哪些,不過據知情人士透露:“主要問題出在其原股東刻意做低公司運營成本和虛增投資收入兩方面。”
截至2010年9月30日,華視傳媒所記載的與收購數碼媒體集團相關的商譽及無形資產賬面價值(按臨時估計暫估)分別為8950萬美元及8510萬美元。華視傳媒管理層現正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要求對上述商譽進行年度減值測試。管理層不排除對上述商譽及無形資產賬面價值進行包括非現金減值在內調整的可能性。
一旦所有訴訟主張成立,華視傳媒將至少獲得1.4億美元的收益,接近當時的購買價格。所以此舉令市場認為,華視傳媒有意借訴訟拋棄數碼傳媒,拒絕對其承擔義務。
華視傳媒否認了這種說法。王瀚宇稱:“我們在并購結束后對DMG的團隊進行了很好的整合。在將華視原有的地鐵平臺和DMG地鐵平臺合并之后,我們從人力資源、銷售管理、市場推廣、治理結構等各方面進行了全面的整合,取得了應有的協同效應。我們預計整合后的地鐵平臺將成為華視主要的收入板塊之一,并將長期保持健康的成長。”
由于兩家公司在業務層面的對接已于2010年年初完成,因此訴訟對具體業務沒有影響。而如果華視傳媒的上述請求得到法院支持,數碼傳媒投資方以及戈壁基金創始人曹嘉泰(原數碼傳媒公司CEO)將面臨巨額賠償。
黃金時代過去
作為第一個在地鐵電視領域吃“螃蟹”的人,DMG數碼媒體集團成立的時間(2002年)比分眾傳媒還要早,融資金額比華視傳媒高(后者在上市前的融資金額僅為5400萬美元)。地鐵視頻廣告也是公認的“金礦”,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公交地鐵電子屏廣告市場規模達到4.93億元,同比增長156.8%,是戶外電子屏廣告市場中增長速度最快的細分市場。
然而,DMG數碼媒體集團在成立6年后才實現首次贏利,其CEO更是三度易主,最后干脆投資人自己上陣。但令人遺憾的是,投資方戈壁合伙人2007年許下的“18個月內,實現納斯達克上市”的承諾始終沒有兌現。
對于像戈壁基金、橡樹基金等這些在數碼傳媒潛伏多年的風險投資商而言,被收購不失為一個相對體面的退出。但對于創業者而言,結局顯然并不十分理想。他們的利益在前后4輪的融資中不斷被稀釋(數碼傳媒共獲得總金額接近7000萬美元的資金注入),并早早失去了公司的控制權。而在被收購后,這個品牌和管理團隊也已喪失獨立存在的必要性。
數碼傳媒最后一任CEO曹嘉泰曾將落后的原因歸咎為地鐵線路“慢”擴展和金融危機,但這樣的說法無法讓人信服。同是新媒體運營公司的分眾傳媒,2005年實現上市,融資1.72億美元;成立于2005年的華視傳媒,兩年半就實現上市,2008年全年凈利潤達4680萬美元;2007年登陸納斯達克的航美傳媒,也順利集資2.58億美元。
業績問題似乎是阻礙曹嘉泰走向上市的主要因素,知情人士也向《IT時代周刊》表示:“即便有幾千萬美元的投入,當時的數碼傳媒僅靠業績也是絕沒有上市的可能。被收購是最好的選擇。”
對于此項收購,王瀚宇表示:“地鐵媒體業務整體是不錯的,業績也處于上升階段,也吸引了很多客戶,我們有能力做好與現有業務的整合。”
不過,中國戶外媒體的黃金年代很可能已經過去。經歷了2005年以來的高速增長之后,地鐵公交視頻廣告成長已現疲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