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羿射箭的故事范文
時間:2023-03-26 23:04: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后羿射箭的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國文化歷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的深厚沉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筆巨大的財富。體育文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既體現出傳承性的特點,也富有時代性的特色。研究古代體育文學對于我們更清楚地了解歷史,認識古代人民卓越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堅強的意志與不怕困難的品質有著深刻的意義。通過對古代體育文學的研究,首先豐富了我國的體育史的內容,同時因為古代體育融入文學中,也豐富了我國的文學史的內容。所以說具有雙重意義。在遠古的文學記載中,有很多與體育相關的內容,對研究我國的體育的誕生與發展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雖然當時人們并沒有具體的體育概念,但已經有了體育鍛煉的認識。這是生活的需求,也是生存的需要,今天我們可以稱之為體育意象。這些體育活動廣泛見于古代文學中,如《山海經》里面的故事,很多就與體育有關;《詩經》中對射箭、騎馬、游泳、舞蹈等更是有詳細的記載與生動的描述。通過古代文學來研究古代體育,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也是一個有意義的活動。其次,通過從體育學的角度出發來關注體育文學,這是一種跨學科的研究方法,也是最為有效的研究方式。我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錯綜復雜,如果單從一點出發,必然會出現偏見,產生紕漏,窺一斑而不可知全豹,重蹈盲人摸象的覆轍。在文學的研究領域中發現總結并提煉體育學,可以全面考察古代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能完全走進古代人民的生活之中,對歷史有更清晰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在豐富體育內涵的同時,也領略到古代文學中的精髓所在,理解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拓寬了我國古代文學的研究視野,擴大了古代文學的影響力,有利于促進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播。再次,通過對古代體育文學的研究,可以展現我國傳統體育文化的特色,了解我國古代體育的發展盛況以及對世界體育事業發展的貢獻,我國的體育史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例如射箭,遠古時代就有;游泳,通過《詩經》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夏商時期;擊劍,通過對古代文學的研究,可以證明春秋時期就有很多的劍士……這樣就可以總結出,我國的體育運動并不比西方發展晚,在很多方面甚至領先于世界;我國的古代體育運動并不是乏味可陳,而是開展得有聲有色。通過對中國古代體育文學的研究,在無形中就推動了我國體育研究的深入和發展。
二、中國古代英雄神話
(一)神話的產生
神話的產生源于古代人民的豐富想象力與創造力。由于受思維認識的約束,古代人們對很多的自然現象不能科學解釋,就認為有一種更加強大的力量在操縱、支配。于是就出現了風神、雷神、電神等模糊的概念。這是對自然的無奈,同時也是認識自然的開端。對天地是如何形成的,人們創造出了開天辟地的神話,與人間的社會相聯系,就想象出天宮玉帝。當然,人們對于自然現象又不是一味地妥協,想象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于是就有了精衛填海、愚公移山、后羿射日等神話。初步表現出“人定勝天”的思想,表現出古代人們的頑強的精神與不屈的斗志。
(二)英雄神話
當神話在形成之初,表現的是古代人們對自然的敬畏,那時的神話主角是模糊的、縹緲的,是不可捉摸的。隨著人類的進步和生產力的提高,有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時,神話的主角就變成了活生生的人了,英雄神話也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這標志著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有了更深的發展,雖然依然是通過想象或幻想來塑造這些英雄形象的,但這時的人類已經有了自我認識的覺醒,有了自我反思的進步。神話中的英雄,不懼怕神秘莫測的大自然,敢于向自然挑戰,把命運緊緊握在自己手中。于是愚公的挖山不止,嚇壞了山神,真的將太行王屋二山給搬走了;太陽即便是天帝的兒子,但胡作非為,禍害百姓,依然被后羿給射殺了;大海廣闊無垠,龍王卻被小哪吒給制服了;天帝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刑天也敢于反天了……神話中的英雄,要么是戰勝自然的勇士,要么就是傳播文明的智者。這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古代人們思想認識的提高。
三、中國體育與神話故事
(一)射箭與《后羿射日》
射箭是我國最傳統、最強項的體育項目之一,射箭的淵源可追溯到遠古時期。據考證,我國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就發明了弓箭,隨后弓箭一直是人們狩獵和軍隊打仗的重要武器。射箭是中國古代“六藝”之一,《論語》中有這樣的話:“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可以看出射箭已經成為一項專門的體育運動,是君子所必須掌握的內容。與之相關的神話故事有《后羿射日》:據說上古時代,天上竟然出現10個太陽,那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結果?可想而知。當民怨傳到后羿的耳中后,就去向堯請求懲罰這些禍害百姓的太陽,也就是玉帝的兒子。堯為了解除人間的旱情,使人民得以安居樂業,就答應了后羿,于是便產生了這樣的神話,后羿彎弓搭箭,一口氣射掉了9個太陽,在第十個太陽的苦苦哀求并保證不再胡作非為的情況下,后羿才罷手,于是只留下現在我們看到的唯一的太陽。與后羿有關的故事還有逢蒙學射,因為后羿射箭技藝高超,逢蒙就投在了后羿的門下學習射箭,逢蒙心術不正,感覺掌握了射箭技藝,想除掉后羿,成為天下第一射箭高手,就偷偷地向后羿放了十支暗箭,前面九支都被后羿躲過去了,第十支箭快到咽喉時,后羿一低頭咬住了箭鏃。這是神話,但對于后來的人們不至于懼怕自然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這些神話傳說歌頌了射箭英雄的超凡的本領、堅韌不拔的意志,為民除害、造福人類的功業,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射箭這一原始的體育活動與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的密切關系以及它在原始先民的生活和心理上所占的重要地位。同樣,也使我們看到了先古的體育,射箭不是一門技術,而是列為課程所要求的、君子必須要掌握的一項內容。日易成奇,熟能生巧,遠古神話與體育是協調得如此緊密。
(二)長跑與《夸父逐日》
長跑是現代的體育項目之一,同時也最能體現古代體育的特色,想當初我們的祖先不就是靠一步步走出我們的疆域的嗎?誰能曾想,遠古時期的人們就靠著一雙腳板,走過了西伯利亞,走過了西雙版納。從內陸走到沿海,從北極走到赤道。可以說,現今的每一個長跑運動員都會達到這樣的成績。與之相關的神話故事有《夸父逐日》:據說夸父文是一位相當神奇的人物,其特長就是善于奔跑。他與太陽相比誰的奔跑速度最快,結果他一路奔跑到黃河,感覺口渴,就喝了黃河的水;然后又口渴,想到北方的湖中飲水,沒有到達目的就連咳帶累死去了。這也是個神話故事,但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夸父的不凡的意志和超常的目標。現在對這個故事的解讀為夸父———不自量力的人。到底對不對呢?或者說他們懂不懂先古人們的思想呢?他們不懂如今的科學,才會有今天看來近似愚蠢的舉動。但這恰好也體現了古人不懼自然、人定勝天的一面。有人說是這是馬拉松的前身,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的長跑運動的起源有多么的早。
(三)游泳與《哪吒鬧海》
游泳也是我國的最傳統最強項的體育項目之一。既可以鍛煉身體,又能鍛煉肺活量。大家熟悉的神話小英雄哪吒就是一個游泳高手。神話故事《哪吒鬧海》中是這樣描述的:哪吒與家將出游,天氣炎熱,大汗淋漓,就在九灣河入海口洗澡,小孩子喜歡玩,在水里洗澡時,哪吒解下了混天綾在水里舞動,不料就驚動了水底的龍王的水晶宮,派夜叉查看時,夜叉被哪吒用乾坤圈打死;東海三太子出來后又被哪吒剝皮抽筋,由此引出了很多的禍患。神話故事通過塑造哪吒的英雄形象,表現出人們挑戰自然的勇氣,但我們要關注的還是這里面的體育文化,一個小孩子就可以在大海里洗澡,可見游泳本領之高超,也足以說明古代人就掌握了一定的游泳技巧,也認識到了游泳鍛煉對強身健體的功效,當然也是古代人們生存能力提高所必須掌握的內容。這為以后游泳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南宋文人周密在其《觀潮》中,描述了弄潮兒迎風斬浪的游泳技藝:“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發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
篇2
同學們,上面的這個場景是不是感覺很熟悉呢?這是影視劇中經常能見到的古代戰爭場面。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角”,就是其中幫助守城將士御敵的有力武器――弓箭。
關于弓箭的發明,中國古人有種獨特的說法,即“弓生于彈”,“彈”指“彈弓”。在甲骨文中,“彈”字寫得形同大寫英文字母B,就像一張弓。這種形狀的彈弓,在中國曾廣為流行。也許,古人最初發明的只是發射小石子或泥彈丸的彈弓,之后經過進一步摸索,才將弓用于射箭,于是產生了弓箭。
還有一種傳說,認為弓箭是黃帝之孫――“揮”所發明,他曾擔任監管制造弓箭的官職“弓正”。據傳,正因為揮發明了弓箭,黃帝的軍事力量更加強大;黃帝打敗了蚩尤,就有“弓箭”的功勞。
其實,說到弓箭的起源,在上古時期的傳說中就有它的“蹤跡”了――“后羿射日”的故事大家肯定都聽過吧,后羿射日用的正是弓箭。
如果說,任何武器都是人手的延長,那么,弓箭可以說是在火器誕生之前,人手最“遠”的一次延長。弓箭兼具隱蔽攻擊和遠程攻擊的雙重性能,在冷兵器時代里,它是最可怕的一種致命性武器。在一般軍隊的編制中,弓箭手是必不可少的。
當然,普通的弓箭也有著明顯的缺陷:不具備連續攻擊性。每射完一支箭,都需要再換一支,必然要花一段時間來準備,這就使得弓箭在戰爭中的作用大打折扣。
但是后來,聰明絕頂的古人針對這一弱勢作出了改進,發明了一種可連續性射擊的新型“弓箭”――弓弩。
篇3
在一個月色迷人的夜晚,我坐在院子里抬頭欣賞著變幻莫測的月亮,看著那輪皎潔的明月就像一個大玉盤似的高高地掛在天空中,它的旁邊縈繞著幾朵灰色的云,就像幾位美麗的仙女正在翩翩起舞。
慢慢地,一層云霧把月亮給擋住了,朦朦朧朧的,可好看啦!像一只小船,更像一把鐮刀,一會兒又隱隱約約,若隱若現,忽然飄來幾朵烏云輕輕地遮住了月亮,只見月亮在云層中穿行閃光,她擠啊擠呀,使勁想擠出來。一陣風輕輕地吹散了云霧,月亮重新露出了她秀麗的臉蛋,像小姑娘撩去了披在身上的輕紗向人們露出笑臉一樣。我覺得那穿行于云層中的月亮似乎更圓了,更亮了,更美麗了。望著那遠在天邊又圓又大的月亮,使我想起了一個美麗的傳說故事: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美人兒,名叫嫦娥,嫦娥本來是個平凡人,和一個叫后羿的射箭高手生活在一起,因為那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地面寸草不生。所以玉帝就去找后羿射掉了九個,本來想全部都射掉,但有人說:“如果把太陽全部射掉,世上就沒有光明,沒有花草樹木,自然也不會有人。”大家聽了,都覺得有道理,就留下了一個。王母娘娘和玉很高興,就賞給后羿一粒長生不老藥。后羿雖然拿到了藥但沒有吃,因為他知道,如果他吃了就不能一輩子跟嫦娥在一起。可嫦娥怕自己會變老變丑,就想吃這顆長生不老藥。所以有一天趁后羿出去,她就偷吃了這顆長生不老藥。結果吃過量了,就飛上了天,飛到了月亮里面的廣寒宮。我望著月亮里面的嫦娥,多想和她在一起,陪她說說話呀,多想知道月亮里面多底有什么?能看到什么?月亮里面一定有很多很多的珍貴東西吧?
夜已深了,我躺在床上,窗外的月光明亮而皎潔,使我睡得更加香甜,很快就進入了夢鄉。夢中的我真的到了月亮上正和嫦娥姐姐玩得開心不已呢!
篇4
【關鍵詞】成語故事;漢語教學;興趣;妙用
民族地區有兩種辦學模式,以母語為主,漢語為輔的一類模式和以漢語為主,母語為輔的二類模式。兩種辦學模式的不同,使得學生的漢語水平也參差不齊。加之受生活環境的制約,使得學生接觸漢語的機會較少。據統計,在小學階段,大多數學生只有三、四年,甚至幾學期的時間學習過漢語,僅有少數學生完成了整個小學階段的漢語課程。因此,上中學后由于基礎較差,大多數學生對學習漢語興趣不高,有的甚至沒有興趣。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漢語水平是漢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的問題。
為此,針對學生這一情況,我在這次初一年級兩個班的教學中,添加“五分鐘成語故事”這一非常有趣的環節,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漢語水平。
一、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
設計這個環節,抓住了學生的心理特點。一類模式初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大多在10~13歲之間,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樂于看童話書、猜謎語、聽故事。教學中如能緊密結合教材,運用講故事的形式組織教學,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而講成語故事再合適不過了。實踐證明:每次聽完一個故事后,學生仍興猶未盡!例如:學習漢語教材18課《太陽》先有聲有色的講成語“百步穿楊”的故事,再將成語的意義展示在黑板上,“比喻射箭技藝高超,并引申為本領非常高強”。進而從這個故事引申出另一個成語“百發百中”。這兩個成語的出現,為將要介紹的“后羿射日”的傳說起到了牽引作用,當請一個學生復述這個故事時,學生回答:“……后羿共射了九支箭,每一箭都百發百中……”可見,學生不但理解了該成語而且已經學會運用。可見,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成語故事”在課堂中產生的作用
成語是人民群眾在長期生活中習用的固定短語或短句,一般是四個字,也有四個以上的。漢語詞匯里有大量的成語,其來源有兩個方面,一是來自人民群眾的口語,二是來自古代寓言、歷史故事和古典作品里的語句。了解成語的出處,能夠進一步幫助我們理解成語的意義。成語結構緊湊,表現力強,有的能反映出深刻的思想意義,有的能描繪出鮮明生動的形象,有的能表達出復雜曲折的意思。因此,成語使用得當,可以使語言簡潔、形象生動,從而增強表達效果。
1.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而這種傾向不是與身俱來的,它有賴于我們教師的引導和培養。例如:學生對于聽故事,都揣著迫不及待的心情,并被故事情節感染,或悲或喜,免不了在課堂上爭論一番,某些同學,甚至要發表自己的意見,個個熱情高漲。面對此景,教師便趁熱打鐵,將學生對成語故事的熱情遷移到教學中,開始教學。
2.與課堂教學緊密相連,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探究
“成語故事”設在課前五分鐘,既有效的節約了時間,又取得了實際效果。課前五分鐘講一個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成語故事能使學生盡快集中注意力,同時,學習新課時,也能在短時間內掌握課文內容,明確課文中心。例如:第一冊教材24課《青稞的來歷》課前先介紹能凸顯本文主人公布窮,為了使老百姓吃上青稞而英勇與蛇王搏斗,索要青稞種子的成語——奮不顧身。緊接著,讓學生自主探究課文:布窮索要青稞種子的原因、過程、結果及布窮犧牲后產生的影響,再到人物形象的分析、評價,都有學生自主探究完成。
引導是教的藝術,探究是學的方法。引導——探究式教學的基本原則,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教師自始至終把自己擺在主導地位,幫助學生探究,撩撥學生主動思考,執著探求實現了引導——探求的和諧共振。
三、在教學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要求學生做好筆記,記錄該成語的比喻義或揭示的道理。并要求學生能用該成語造句,把幾個成語連接起來寫一段話,或用該成語編寫一個新得成語故事。事實證明,學生不但能領會其意義,還能在作文中大量運用成語。例如:某同學在作文中寫到,“通過學習了成語‘程門立雪’認識到了古代的學生是如何尊敬老師的,而且也明白了虛心請教對于學生的重要性。”另一位同學這樣說:“我本來對畫畫是不感興趣的,可我的好友小華對畫畫情有獨鐘,我們倆又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不知不覺我也喜歡上了畫畫,這不就是‘愛屋及烏’嗎?”
課堂是生動的,活躍的,如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地課堂氛圍中對漢語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在興趣中學好漢語,需要老師多花心思,找竅門。
篇5
關鍵詞 多媒體 認字 優化教學
蘇教版語文一年級上冊在兒童學習漢語拼音的過程中,穿插安排了“認一認”的內容。“認一認”每課的教學要求基本相同,一般都是“認識本課16個漢字,能夠讀準字音”“通過觀察圖畫,初步了解本課漢字的字義”。這樣的要求看似簡單,可對剛剛步入小學的小朋友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實踐中,筆者借助多媒體手段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編故事,激發學生認字的興趣
從“認一認”的生字表來看,這些字雖按一定的規則排列,字與字之間有一定聯系,但從整體來說,并沒有系統的分類。如果說“人口手足、舌牙耳目”都是人體的一部分,那么像 “羽角齒革、瓜果麥豆”就很難找到一致的歸屬了。針對這一特點,教師采用多媒體創編故事,將學生帶入情境,能很好地串聯學習內容,激發學生認字的興趣。
教學“蟲貝魚鳥、羊犬龜鹿”一課時,設計小朋友喜愛的藍貓和淘氣形象。它們穿過樹林,走向海邊,一路上遇到了許多可愛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的身上都掛了名片,請小朋友來認一認。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產生了強烈的學習的愿望,急于想認識名片上動物的名字。
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教材的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藝術化重組,再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情境,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并使情境直接訴諸于兒童的感官,使他們對教材的感覺由“近”到“真”,由“真”到“親”,如臨其境,從而引發共鳴。這樣的教學情境正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興趣,且與他們思維、想象能力相協調,能極大地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把學生引入渴望嘗試的情境中,使他們躍躍欲試,以至積極傾吐自己的感受,提升認字的興趣。
二、形象演化,降低學生認字的難度
“認一認”安排的80個字,幾乎全部是象形字,這些字都是從實物演化而來的。隨著年代的演變,加上漢字的簡化,有些象形字已經顯不出當年象形的意味了。采用富有動感的畫面,再現漢字演化的過程,利用學生豐富的想象,能使抽象的符號與生動的圖像結合起來,降低認字的難度,同時增強記憶強度。
教學“金木水火、山石田土”,教師先掃描課文的8幅小插圖,再從各個畫面中抽象出這八個漢字最初的象形文字。學生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他們覺得祖國的文字既神奇,又有趣。多媒體手段深入淺出地剖析了象形字的造字規律,使兒童初步認識到一些漢字是由圖畫演變而來的,有助于理解和記憶。知道了漢字是勞動人民在生活中、在勞動中創造出來的,漢字的書寫由復雜變得簡單,極富創造意味。學生在一個色彩繽紛的世界里經歷了漢字千年的演變,激發了他們學習漢字的興趣。
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明顯優勢,形象演化的方法非常符合他們的年齡特征。同時,由于認字的難度降低了,也節省出不少教學時間。《認一認1》共16個漢字,如果按照常法來學習,一般需要2課時。借助多媒體,完全可以1課時完成。
三、人機互動,輔助學生自主地認字
不少孩子在上小學之前,就已經通過電視、廣告、路牌、圖書、包裝盒等媒介,認識了數量不等的漢字。教師充分考慮到這一因素,在教學中因材施教,因“字”施教,避免平均用力,爭取把功夫花在學生的薄弱環節上。人機互動的多媒體課件,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在教學“刀戈弓矢、牛馬車舟”時,學生對“刀、牛、馬、車”四個字比較熟悉,記認較快。而對“戈、弓、矢、舟” 四個字比較陌生,記認較慢。針對這一情況,教師請學生做小老師,把自己認識的生字介紹給小朋友聽。一位同學指著“弓”和“矢”說:“矢就是箭,‘弓’和‘矢’是一對好兄弟,它們要配合起來才能使用。”另一位同學補充說:“我知道古時候有個射箭的能手,名叫后羿,他從天上射下了九個太陽。”第一位同學帶著大家認讀了這兩個漢字,教學效果非常好。
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生主動獲取新知識,成為學習的主人。這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留一點空間給學生,要扶的,扶一扶;能放的,放一放;由扶到放,逐步放手,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去自主探究新知識。借助多媒體,能為他們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四、設計游戲,強化學生認字的效果
“認一認”教學以往總是看看說說,拼拼讀讀,機械單一,草草了事。教師教得無趣,學生學得乏味。使用了多媒體,情形就大不一樣了。一方面,精美的圖像、有趣的動畫、輕快的音樂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另一方面,一些精心設計的游戲,也能將學生認字的勁頭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