囪的組詞范文
時間:2023-03-22 13:23: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囪的組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使用英英詞典有助于提高閱讀、聽力理解的準確性。例如:doubt和suspect
①he said he can cure me,but i still doubt him.他說他能治好我的病,但我仍對他表示懷疑。(不相信)
②the doctor suspected the patient was suffering from cancer.醫生懷疑病人得了癌癥。(認為、相信)
又如:except和besides都有“除……外”的意思。前者的英文解釋是not including;leaving out;with the exception of,后者的解釋是in addition to;as well as;moreover;also。如:
①i answered all the questions except the second one.除了第二題,其余的我都回答了。(第二題沒回答)
②he has some friends besides me.除我之外,他還有其他朋友。(我是他的朋友)
從解釋及例句可以看出,except指將個體或部分排除在外,強調被排除者。besides指總體之外另加部分或個體。有“除……外,還有……”的意思。這兩個詞的意義不同,這些差異在英語解釋中很清楚。
2.使用英英詞典有助于學生在寫作與翻譯時措詞,減少詞不達意的錯誤。比如這樣兩個句子: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②該產品不符合標準。“標準”一詞在英語里有standard和criterion兩個詞。這兩個句子里的標準該怎么譯?standard的英語解釋是a test or measure for qualities or for the required degree of excellence(一種質量或等級檢驗、衡量標準)。criterion的英語解釋是principle by which sth.is measured for value(衡量某事物價值的原則);an established rule or principle,on which a judgment is based(一種確立的規定或原則,據以做出判斷)。由此可見:前者指法定或一般公認的質量標準,后者指判斷其他事物的標準。因此,這兩句中的“標準”應分別譯為:
①practice is the criterion by which truth is tested.(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②this product is not up to the standard.(該產品不符合標準。)
又如:“曾經”這個詞在英語里有once、ever兩個詞。那么①“我以前似乎曾見過他”和②“這是我曾聽過的最好的故事”這兩句中的“曾”到底該選哪一個呢?在英英詞典中once的解釋是at one time,表示“曾經”“一次”,常置于句中,與動詞連用,故第①句應譯為it seemed i had once met him。ever的英語解釋是at any time,表示“曾經”“無論何時”,多用于疑問句、條件句及比較從句中,故第二句譯為this is the best story l have ever heard.
3.使用英英詞典有助于了解詞語的文化內涵。例如:《新英漢詞典》peasant詞條下可見到:農民(非英語國家的自耕農)、莊稼人,鄉下人等詞義解釋,但其文化內涵并未得到充分反映。許多英語學習者以為“農民”就是peasant。事實上,peasant與農民的含義差別甚大,我們只要查一查英英詞典便可看到peasant的如下解釋:
"a usually uneducated person of low&n
bsp; social status"(一般指未受過教育的、社會地位低下的人)(webster's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a countryman;rustic.""an ill-bred person."(土氣、粗俗的鄉巴佬,沒有教養的人)(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英美國家的農民,一般是自有土地的農場主,應為farmer。
再如,“政治家”這個詞。初學英語者對politics這個詞較熟悉。提及政治家即想到politician。英漢詞典上給它的解釋是①從事政治者;通曉政治者;政治家,②[貶]政客,專搞黨派政治的人。而英英詞典的解釋是"a person who takes part in or is much interested in polities,who is in politics
merely for personal gain,one who schemes for self-interest."(從政者,對政治感興趣者,只為謀取個人好處和私利的從政者、政客)。由此可知它往往是貶義詞。褒義的“政治家”應該是statesman,請看英語釋義:a person with wisdom and skill in managing the affairs of state(一個具有管理國家事務的智慧和才能的人)。如:
abraham lincoln was a famous american statesman.林肯是美國著名的政治家。
篇2
資料與方法
患者均簽署神經刺激儀引導下頸叢阻滯的知情同意書。擇期擬行甲狀腺及頸部包快手術患者50例,年齡22~45歲,ASAⅠ~Ⅱ,均無頸叢阻滯的禁忌證。隨機分兩組(n=25),傳統方法頸叢阻滯組(Ⅰ組)和神經刺激儀引導頸叢阻滯組(Ⅱ組)。
入室后常規監測BP、HR、SpO2,上肢外周靜脈建立通道,輸注乳酸鈉林格氏液5ml/(kgo小時),阻滯前靜脈注射咪達唑侖3μg/kg適度鎮靜。兩組患者均采用雙側頸深叢和頸淺叢阻滯。Ⅱ組在Stimuplex HNS11神經刺激儀引導下行頸深叢阻滯,穿刺點為頸外靜脈和胸鎖乳突肌后緣中點交界處,沿橫突方向進針,神經刺激器初始電流強度1mA,波寬0.1ms,頻率2Hz。進針1.5cm后,調整針尖方向,誘發頸前肌顫搐,隨后降低電流強度至0.2~0.3mA,頸前肌仍顫搐時,回吸無血或腦脊液后注入局麻藥5ml,采用相同方法行對側頸深叢阻滯,局麻藥用量3ml。Ⅰ組采用頸4橫突注射法于一側注入局麻藥5ml,對側注入局麻藥3ml。兩組患者雙側頸淺叢阻滯方法一致,均于上述同一穿刺點進針至頸闊筋膜后針尖分別指向橫突、鎖骨和頸前方作浸潤注射局麻藥8ml,頸深叢阻滯局麻藥0.375%羅哌卡因,頸淺叢阻滯所用局麻藥為0.05%利多卡因和0.185%羅哌卡因。當HR>110次/分時,靜脈注射β受體阻滯劑艾司洛爾15~20mg;SP>20kPa(1kPa=7.5mmHg)時靜脈注射艾司洛爾10mg。術中有明顯牽拉痛時,靜脈注射芬太尼1~2μg/kg。
記錄兩組頸深叢阻滯穿刺針的進針深度和術中輔助藥用量。于切皮、分離甲狀腺或包塊上極時行VAS評分(0~10分,0分為無痛,10分為極度疼痛)。在阻滯前及阻滯20分鐘時,采用FexComp型表面肌電圖儀對患者頸前肌群進行表面肌電信號采集,操作方法:酒精清潔皮膚,兩個電極沿肌纖維走向置于胸鎖乳突肌中點,患者仰臥,用力做抬頭運動5秒,連續5次,記錄表面肌電圖積分值(iEMG),取其平均值。應用Infinite-3000軟件進行分析。記錄呼吸困難、聲音嘶啞、Hornor綜合征等并發癥及局麻藥中毒反應的發生情況。
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兩組年齡、性別構成比、體重指數及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Ⅰ組比較,Ⅱ組分離甲狀腺或包塊上極時VAS評分降低,術中芬太尼使用率降低,進針深度減淺(P<0.05)。兩組患者在注射局麻藥后10~20分鐘時部分患者發生心動過速及高血壓,使用艾司洛爾后緩解。Ⅱ組心動過速、高血壓發生率及艾司洛爾使用率低于Ⅰ組(P<0.05或P<0.01)。
與Ⅰ組比較,Ⅱ組神經阻滯后頸前肌群iEMG值降低(P<0.05)。
兩組未發生局麻藥中毒反應,Ⅰ組發生呼吸困難3例,Hornor綜合征4例,聲音嘶啞8例,除吸氧外未作其他特殊處理,30~45分鐘后聲音恢復正常。Ⅱ組未見上述并發癥發生。
討 論
頸叢神經阻滯麻醉適應證:甲狀腺手術、頸部淋巴結清掃術、鎖骨骨折固定術等。禁忌證:局麻藥過敏、局部感染者、嚴重高血壓、呼吸道梗阻、甲亢等。操作前準備:①患者準備:術前禁食水6~8小時,常規備皮。②搶救用品:氣管插管用具,麻醉機。
表面肌電圖為測定肌肉的肌電狀況、量化反應肌肉功能的無創手段,其中iEMG主要用于分析肌肉在單位時間內的收縮特性,反映肌力的大小,因此可作為運動程度阻滯的量化指標。
本資料結果表明,與傳統頸叢阻滯相比,神經刺激儀引導頸叢阻滯不僅iEMG值明顯降低,VAS評分及術中芬太尼使用率降低,而且心動過速、高血壓的發生率及艾司洛爾的使用率也明顯降低,表明神經刺激儀引導下的頸叢阻滯效果優于傳統方法的頸叢阻滯,這與神經刺激儀定位準確,局麻藥對局部神經浸潤完全,運動阻滯與感覺阻滯效果完善有關。
頸部手術的心血管并發癥是由于支配頸動脈竇的迷走神經部分或完全被阻滯,交感神經活動增強所致。神經刺激儀引導頸深叢阻滯時,由于其進針深度較淺,故局麻藥對頸部神經浸潤較少,不僅降低了心血管并發癥的發生幾率,而且有助于避免聲音嘶啞、Hornor綜合征及呼吸困難的發生。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 一次穿刺 星狀神經節阻滯 臂叢阻滯 肩周炎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選擇100例中度以上疼痛的肩周炎患者,年齡在37~76之間,平均年齡54歲,男65例,女35例。病程在4~19個月。其中伴原發直立性低血壓患者21例,頸椎病7例,肱骨外髁炎12例,Ⅱ型糖尿病8例。每例患者在行阻滯前都有口服非甾體類藥或理療史。
穿刺方法:100例隨機分為兩組,SGB組和SGB+BPNB組每組50例。SGB+BPNB組患者采用普通25G/15mm穿刺針于環狀軟骨平面、前斜角肌肌腹的中點,穿刺針進入皮下后向前斜角肌前緣滑動使穿刺針刺入前斜角肌與頸長肌間隙,回吸無血、無阻力后用含利多卡因20mg、布比卡因7.5mg混合液10ml推注5ml行星狀神經節阻滯,然后將穿刺針退至皮下,隨皮膚滑動至前斜角肌與中斜角肌之間注入含利多卡因10mg、布比卡因3.75mg混合液10ml行肌間溝臂叢神經感覺-運動分離阻滯。SGB組50例患者按上述SGB的藥量、濃度和方法行單純SGB。所有病例在阻滯后停止服用非甾體類藥和活血化瘀的中藥,以免影響觀察效果。
觀察指標:①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無痛(0)~最劇烈疼痛(10);②肩關節活動范圍依前屈、后伸、內旋、外旋、內收、外展、臂上舉7個運動方向的累積活動度數相加(單位1°)。分別記錄兩組在阻滯后30分鐘、3天、6天肩關節7個運動方向所增加的累積活動度數。所有病例在阻滯后停止服用非甾體類藥和活血化瘀的中藥,以免影響觀察效果。
統計分析:數據采用stat2.03軟件包處理,VAS評分數和肩關節活動度累積分用均數x±s表示,組間采用兩樣本均數的t檢驗,檢驗水準α=0.05,P
結 果
SGB同時兼BPNB組與SGB組比較,VAS評分在阻滯后30分鐘和3天疼痛程度明顯減輕(P
討 論
肩周炎是肩關節周圍關節囊、滑囊、韌帶和肌肉群等,無菌性炎性損害引起的,常伴有缺血、粘連、退行性改變的病理過程。臨床表現為靜止痛、活動性痛和肩關節功能受限。根據疼痛的性質,靜止痛(灼痛;第1痛)主要是由外周神經中的C類纖維傳入;活動性痛(刺痛;第2痛)主要是由外周神經的Aδ纖維傳入的。叩壓痛、活動性痛和出現的酸痛(第3痛)、劇痛是由Aδ和C類纖維傳入的[1]。由于肩周軟組織炎癥,植物和軀體神經可能發生化學或解剖上的藕聯,即交感-感覺藕聯[2]。當出現中度以上疼痛時在植物神經性痛的基礎上又有軀體神經性痛,從而對臂叢傳入纖維和外周感受器產生敏感致使臂叢神經興奮的頻率增加。其次,由于肩周部的疼痛引起一個運動單位的對抗肌組張力增加,保護性的限制肩關節活動范圍,為此,我們采用一次穿刺同時行SGB、BPNB,可增強鎮痛效果,以提高肩周炎的療效。避免再次穿刺的損傷。前外側SGB并非真正的SGB目標穿刺,而是一個特定間隙為目標的概念[3],故穿刺的目標點只需在前斜角肌與頸長肌左右間隙之間,推注藥物的指征主要是腔隙感、無阻力無回血。所用含0.2%利多卡因、0.075%布比卡因混合液可達到局麻藥Cm濃度、延長阻滯時間,降低風險、減少并發癥。BPNB用0.1%利多卡因、0.0375%布比卡因混合液的濃度只對臂叢神經的細纖維(Aδ和C類神經纖維)有效或產生抑制作用。其作用原理可能是通過降低神經去極化速率和程度,使不應期延長以致在單位時間內輸送的動作電位頻數減少,從而導致細胞膜鈉通道活化的分數、抑制構型進程、減少部分開放通道的離子流[4]。由于臂叢神經鞘內的運動神經有鞘纖維和神經束膜阻抑或阻擋了以上局麻藥的作用過程而維持了絕大部分的功能,從而出現感覺-運動的分離現象。在臨床阻滯中感覺-運動很難有一個理論上的分界點,但低于局麻藥最小有效濃度的局麻藥可通過以上機理降低疼痛的閾值,所以,感覺-運動分離阻滯有關理論和技術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張立生,劉小立.現代疼痛學.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43
2 于生元,劉若卓.神經痛與交感神經.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04,1:5
篇4
關鍵詞:垂直鎖骨下臂叢神經阻滯;兩種穿刺點定位方法;對比
垂直鎖骨下臂叢神經阻滯穿刺點在人體肩縫腹側突和胸骨頸動脈切跡連線中點之中,臨床研究顯示,Kilka定位法有著安全性高、操作簡單、效果理想的優勢,但是由于患者存在著一定的個體差異,常常需要將穿刺位置改變,這就會導致肌肉發生運動反應,情況嚴重時甚至會引發胸膜或者血管破裂。而應用超聲圖像掃描法能夠有效提升穿刺的成功率,同時,有研究顯示,使用高分辨率超聲掃描患者鎖骨下臂叢神經位置也能夠有效的校正穿刺定位,下面就對兩種定位方法進行深入的對比與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上肢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齡24~59歲,平均年齡(42.5±2.1)歲,體重為49~81kg。排除標準:敗血癥患者、局部感染患者、凝血功能異常患者、合并嚴重心肝腎疾病患者;肺氣管與支氣管炎患者;鎖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胸廓畸形患者。將80例患者按照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從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來說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觀察組穿刺點定位方法 對于觀察組40例患者,采取Kilka穿刺點定位方法:患者取仰臥位,手置于腹部上,確定頸靜脈切跡與肩縫腹側突兩個標志點,取K線中點為穿刺點1,穿刺點1定為P點,使用22G Stimuplex A穿刺針于患者冠狀面鎖骨下方進針,將神經刺激器頻率設定為2Hz,波寬設置為0.1ms,初始刺激強度設置為1mA。穿刺成功標準為引出第II到III指伸肌或者屈肌顫搐有反應,以上工作完成后注射40ml0.5%的羅哌卡因。
1.2.2 對照組穿刺點定位方法 對于對照組40例患者,在觀察組穿刺法基礎上采取Greher穿刺點定位方法:測量患者K線的長度,將P點位置校正,如果K線長度為22~22.5cm,則設定P點作為K線中點,如果K線長度不到22cm,則將P點側移2mm,若K線長度大于22.5cm,則將P點向中點側移,穿刺標準同觀察組。若第一次穿刺不成功,則進行二次穿刺時,將P點外移5mm,若第二次穿刺不成功,將P點向內側移動5mm,依次類推,如果到第五次仍未成功,則記為失敗,使用其他阻滯方法。
對于兩種穿刺方式,均詳細記錄進針深度、穿刺次數、K線長度、起效時間、疼痛消失時間,觀察兩組患者是否出現氣胸、血腫、血管刺破、中毒、聲音嘶啞、霍納氏綜合征等不良反應[1]。
1.3統計學方法 本文中的所有實驗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比較經t檢驗,期間比較以x2檢驗并以P
2結果
2.1一般結果 觀察組、對照組K線長度分別為(186±12)mm與(183±13)mm,成功例數分別為37與35例,成功率分別為92.5%與87.5%。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穿刺情況對比示意表見表1。兩組患者在給藥30min內痛消失率與起效時間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疼痛消失率與起效時間對比示意表見表2。
2.2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觀察組中2例刺破血管,對照組中1例發生中毒,1例刺破血管,予以針對性處理后均得以緩解。
3討論
觀察組穿刺成功例數多于對照組,且觀察組1次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在K線長度方面,兩組患者差異不大,觀察組成功例數稍高可能是由于對照組第一次穿刺點K線中點外移約7mm,這就可以說明穿刺成功位置應該集中于內側3mm與外側2mm,因此,觀察組定位方式的合理性更高。Greher[2]的研究顯示,患者K線平均長度為(185±14)mm,本組研究顯示,觀察組、對照組K線長度分別為(186±12)mm與(183±13)mm,如果采取Greher定位法,那么在首次穿刺時就會發生K線中點內側移位的現象,因此,Greher定位法不適宜用于成年人患者群體的定位中。
Rettig[3]的研究結果顯示,垂直鎖骨下方最佳進針深度為39~46mm,本組患者平均進針深度為(35±4)mm,其中有4例患者進針深度超過40mm,這就說明,對于成年人患者,在實施垂直鎖骨下臂叢神經阻滯時,進針深度應該控制在50mm之內。在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方面,觀察組中2例刺破血管,對照組中1例發生中毒,1例刺破血管,予以針對性處理后均得以緩解。
總而言之,對于成年患者,在實施垂直鎖骨下臂叢神經阻滯時應該采取Kilka法,進針深度宜控制在50mm之內[4]。
參考文獻:
[1]楊慶國,周雁,金梅,林惠華,李世忠.垂直鎖骨下臂叢神經阻滯兩種穿刺點定位方法的比較[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6,12(20):238-239.
[2]Greher M,Retzl G,Niel P,et al.Ultrasonographic assessment of topographic anatomy in volunteers suggests a modification of the infraclavicular vertical brachial plexus block[J].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2002 .
篇5
【關鍵詞】
臂叢神經阻滯;神經刺激儀;利多卡因;布比卡因
臂叢肌間溝一點阻滯為臨床廣泛使用之技術,操作簡便且并發癥少。然而,臂叢肌間溝一點阻滯效果極少能阻滯臂叢所有主要分支,阻滯完善率較低,且其成功率與神經血管分隔定位法無關[1,2]。因此操作的技術性要求較高,必須定位準確才能達到較為完善的阻滯效果。保證多種手臂手術的麻醉要求[3-5]。神經刺激儀定位單次阻滯的臨床效果與異感法相似,但二者的操作難度不同,尤其對初學者,對異感法的掌握難以有較快的進展,在工作中往往影響效率,并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痛苦機及經濟負擔[2,3,6]。為此,文中的研究旨在比較2種神經定位方法對臂叢阻滯成功率,起效時間及其副反應的影響,為臨床提供參考。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選90例ASA I-II級,年齡(22~41)歲,擬在臂叢阻滯行前臂,腕和手部擇期手術患者進行前瞻性研究。手術側上肢既往有神經損害,神經病變不納入本研究。
1.2 方法 監測心電圖(ECG),無創血壓(NBP),以及血氧飽和度(SpO2),阻滯前10 min靜脈滴注咪唑安定1 mg,隨機分為以下兩組:異感組(PAR),45例,以誘發異感法定位臂叢主支。神經刺激組(PNS),45例,用針麻儀定位確定臂叢主支的部位。患者仰臥,以長為50 mm 22號短斜面的絕緣針(stimulplex Braun,Melsungen,德國)定位。PNS組將針麻儀刺激閾電流定為0.3~0.5 mA,頻率2 Hz,據特定的肌肉收縮定位臂叢神經。阻滯時間指第一次刺入與將其拔出的時間,于阻滯結束后10、20、30 min,在神經支配區內以針刺法評估阻滯效,若30 min時肘以下所有感覺區域無痛,為阻滯完全,反之阻滯不完善。潛伏時間指阻滯結束與患者可開始手術的時間,總麻醉時間指實施阻滯時間與潛伏時間之和,阻滯成功率以30 min后患者完全阻滯的百分比表示,對各神經分別也做了30 min時效阻滯效果評估,并觀察急性神經損傷和其他并發癥發生率。
1.3 統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SPSS 10.0軟件進行檢驗和χ2檢驗
2 結果
因神經不能全部定位而被排除者,PNS組有2例,PAR組有6例,兩組間手術部位,時間及一般情況無明顯差異。PNS組的阻滯操作時間,阻滯起效時間,總麻醉時間均短于PAR組,首次阻滯后神經阻滯效果,PNS組完全阻滯率較PAR組比較明顯增高(P
3 討論
臂叢單點阻滯較難使手術所及區域阻滯完善,對技術操作要求較高。PNS組橈神經阻滯成功率為76%,肌皮神經為59%。PAR組橈神經阻滯成功率為72%,肌皮為46%。本實驗橈神經阻滯率為96%,肌皮神經為98%,且證實神經刺激儀較異感法成功率高,我們的研究顯示PNS較PAR更具優勢,另因神經刺激定位較客觀,排除患者因緊張,恐懼等影響醫生對異感的判斷,從而使阻滯成功率提高[8]。PNS組阻滯起效時間明顯短,表明局麻藥離各神經分支較近。PNS組阻滯出現時間與以往同類報道相似,本組中神經定位簡便,且無需患者配合,與其他研究相比,本實驗操作時間較短,可能是因為有助手幫助,阻滯前10 min給予鎮靜鎮痛,節省操作時間,從而使其總麻醉操作時間減少。PNS組完全阻滯率高與其對橈神經,肌皮神經阻滯成功率高相關。PNS組患者刺激肌皮神經引起的肌肉收縮,而PAR組則采用盲探法向注射,我們認為以神經刺激法定位阻滯該神經更為可靠,精確,雖然PAR組橈神經均被異感定位獲阻滯,但PNS組的橈神經阻滯成功率高于PAR組,然而,橈神經及肌皮神經位置較深,需要精確定位方可成功阻滯。臂叢神經的起效時間與神經粗細,長短以及類型相關[9,10]。研究報道一點阻滯無神經損傷之并發癥[2,3,6]。近期文獻[11]Selander等用單點注射僅有1.7%發生短暫神經功能障礙,因此,拔針與再定位與神經損傷無關,異感所致神經損傷作用亦尚無定論[13],異感可能表示為穿刺針刺入神經組織,并可能增加持續神經損傷的危險,故一些學者建議神經阻滯時不應找異感,但無文獻[14]示異感可增加神經損傷無明顯相關。PAR組靜脈刺傷率明顯較高,4例血腫,行局部壓迫治療后緩解。推注局麻藥前雖經反復抽吸測試,注射速度也慢,PAR仍各有4例表現出血管內注射癥狀,提示術中應加強生命體征的監測。本研究示在應用一點刺激技術時,使用神經刺激儀具有定位準確,操作時間短,起效時間快,神經阻滯更完善和并發癥少等優點,特別是對橈神經和肌皮神經支配區域的手術也具一定優越性。
參 考 文 獻
[1] Hill DA,Campbell WI.Two approaches to the axillary brachial plexus:loss of resistance to saline or paraesthesia Anaesthesia,1999,47(2):207-209.
[2] 徐旭仲,余微萍,姜愛芬,等.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效果調查和靜脈局部麻醉的輔助作用.溫州醫學院學報,2002,32(3):101-102.
[3] 郭志會,張威強.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行肩部手術20例體會.河北醫藥,2003,25(4):254.
[4] 蔣如,杭燕南.周圍神經刺激器在神經阻滯中的應用.國外醫學麻醉與復蘇分冊,2000,21(1):47.
[5] 徐仲煌,黃宇光,任洪智,等.神經刺激器定位神經阻滯在臨床麻醉中的應用.臨床麻醉學雜志,2001,17(5):278.
[6] 韓英,李志云,俞國燦,等.微電流神經刺激儀用于臂叢阻滯40例臨床觀察.浙江醫學,2004,26(5):377-378.
[7] Rucci FS,Boccaccini A,Doni L,Pippa P.The or thogonal two needle technique:A new axillary approach to the brachial plexus.EurJAnaesthesiol,1995,12(2):333-339.
[8] 封凱旋,黃漢江,李軍,等.神經刺激儀定位下羅哌卡因在頸淺叢神經阻滯中的應用.浙江創傷外科,2005,10(5):391-392.
[9] 楊邦祥,王儒蓉,趙利福,等.持續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麻醉(附50例經驗體會).華西醫學,1997,12(4):484-485.
[10] 徐承君,常晶,朱世明.0.75%布比卡因神經阻滯治療偏頭痛的體會.局解手術學雜志,2005,14(2):130.
[11] 詹偉建,王宇川,陳華燕.神經刺激儀用于臂叢神經阻滯的臨床觀察.贛南醫學院學報,2002,22(5):548.
[12] 金紹岐,許鳳琴,余少芝.髂腹股溝神經皮膚分布區的臨診觀察及神經痛診治的解剖學基礎.局解手術學雜志,2003,12(1):10-11.
[13] Horlocker TT,Kufner RP,Bishop AT,Maxson PM,Schroeder DR.
篇6
一、明確目的,溯源講解
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講解字理,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而且使學生對漢字表意性質有所體會。識字之初,多學獨體字。獨體漢字在產生之初多為象形字,比如“月”甲骨文寫作“”,是月牙形,學生容易理解。但是,象形字發展到楷體,已不再象形,“月”變成了梯形成為表示月亮的意符。為了讓小學生掌握好“月”字,就應追溯字源,展示月的古文字形,使學生理解到“月”的兩橫是月弦和月光。小學語文現行的各套教材都安排有溯源古文字的識字課,如人教版一年級上冊在識字(一)第2課,安排有“口、耳、目、羊、鳥、兔”等古代象形字。教材中配有形象的圖畫、古文字或字形演變等。教學時,教師將這些圖、古文字與楷書字形比較,引導學生觀察、猜測,形義結合教學,孩子們就發現了那些橫豎點折交錯搭成的符號,原來是自己熟悉的事物圖形變來的,他們充滿了好奇,逐漸地就會自己饒有興趣地推測所見漢字這樣寫的原因,進而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識字之初溯源講解字理,在達成識字教學目標,提高識字效率的同時,繼承著豐厚的漢字文化。
漢字中有大量同音字、形近字,在區分這些字時,也應講清字理,使學生輕松識記。如,“即”和“既”音近且形似,學生常混淆,就是因為沒有明白字義與字形之間的聯系。而從楷書字形又很難講清二字的形義關系。這時,用溯源講解就會化難為易。從甲骨文來看,“”“”,兩字都是會意字,都從“皀”(jí盛食物的高足容器),但是“即”右邊“卩”(jié跪坐的人),表示人正在就餐。本義是就餐,引申為接近,靠近,就,如“若即若離”“即將”。進而引申為走上、登上,如“即位”。虛化為副詞,相當于就是,如“知識即力量”。用作連詞,表示假設,如“即使”“即便”。而“既”右邊“旡”(jì人扭頭向后張口打飽嗝),表示人食畢。本義是吃完飯,引申為完,盡,如,“言未既”。虛化為副詞,相當于已經,如“既然”“既往不咎”。又用作連詞,表示并列關系,如“既好又快”。像這樣的古代會意字,溯源講解,能夠形象地說明兩個字的構意(構形意義),進而準確理解字義,辨別字形。
二、溯源有限,適當講解
在識字教學中利用漢字構形原理進行溯源分析,符合漢字科學,順應兒童認知規律,而且能激發兒童對漢字、漢字文化的興趣。但是,不必要也沒辦法每個字都溯源分析。一是教學時間有限,個個溯源費力耗時。如,關于偏旁“卩”,在“即、卻、印”等字中是意符,為了讓學生形象地理解“卩”的形音義,第一次出現時可以出示古文字“”,而在“節”“爺”字中是音符,就沒有必要溯源了。二是有些字古今音義差別很大,也不合適溯源。如,“頁”在甲骨文中是象形字,像一個頭部突出,頭發和眼睛清晰可見的跪坐之人。本義是人頭,舊讀xié。但此義已不單用,只作意符用在合體字中,所從字與人的頭部有關,如“頂、項、題”。現在已假借作書頁之“頁”,音yè,用作量詞,表示書冊的一張,或每張紙的一面。
我們教的是現代漢字,能用現代漢字直接講清字理,就盡量用現代漢字解析。如“寶”是房里有玉,“拿”是合手為拿,“森”是三木表示樹多。再如“雞、鄧、歡”里的“又”分別替代繁體字中的聲旁“奚、登、雚”,講解這幾個字只需用繁體字說明就可以了。
無論用現代漢字還是溯源古文字解析字理,都要遵循漢字科學,不能隨心所欲地講。如果講錯了偏旁的形音義,就會使整個字的講解發生錯誤。如,有些教師將“修”中間的短豎說成是小釘子,不能丟掉;有的講成一個人拿著鏡子(短豎)在修飾自己的眉毛等都是錯誤的。“修”是形聲字,從彡,攸聲。本義是修飾,如“裝修”“修辭”。引申為整治、恢復完美,如“修理”“修復”等。從“修”的本義、引申義看,其義的來源都出自意符“彡(花紋狀的裝飾)”,如果將其講成會意字或其他,就無法解釋通整個字的形音義,而且會破壞了漢字系統。如將“修”中的短豎講成釘子、鏡子,那“攸”“悠”中的短豎怎么解釋呢?其實“攸”中的短豎是“水”,《段注》解釋,“攸”從人從氵從攴(攵),會意為“人用工具(攴)疏通水道”,后來“氵”被連寫而成短豎。
三、用基本字,系統講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實驗稿“多認少寫”基礎上又提出了“先認先寫”理念,并增加《附錄4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以下稱《基本字表》)。表中指出:“這些字構形簡單,重現率高,其中的大多數能成為其他字的結構成分。先學這些字,有利于打好識字、寫字的基礎,有利于發展識字、寫字能力,提高學習效率。”這300個“基本字”的選擇綜合了很多條件,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優先選擇字理明確的字。如“穿”,從牙從穴,會意為用牙啃出洞,“窗”從穴從囪,本義是屋頂上開的洞(天窗),從二字中可歸納出“穴”表示孔洞的意思。再如,從“媽、姐、妹、奶”等稱謂中,學生可以順利地歸納“女”的音義及帶“女”的漢字表示與女性有關。筆者對人教版、北師大版、語文S版3個版本現行教材第一學段識字中300個基本字分布情況進行調查統計,發現各版教材第一學段識字量基本涵蓋了300字,其中80%安排在一年級。但就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看,基本字沒得到應有的重視。大部分教師不清楚《基本字表》有何作用,教學中更沒有有意識地重點講解。300個字分屬117個部首系統,其中,84字是部首字,如,人、口、女、見、田、毛、身、青、音。這300字構字率(成為其他字部件的頻率)高,能講清字理的應盡量講,可以為后續的學習打下基礎。尤其是部首字,講清一個字,帶出一串,不僅能提高識字效率,還可讓學生看到漢字的“系統特點”,從而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基本字表》別說明了17字附帶的部首變體,其中,“玉()”和“肉(月)”應注意。因為這兩個部首很多老師會講錯。“”的音義是“玉”,不能再教成“王字旁”,如,“珍珠、琳瑯”字義都與玉有關。“肉”作左偏旁時寫作“月”,稱“肉月旁”,如,表中“胖、臉、有”都與肉有關。不能教成“月字旁”,表示“月亮”義的偏旁除“朦朧”在左,其余都在右,如“朝、明、朗、望”。一位懂得該部首形音義的教師是這樣教“肉”的:這位教師請小朋友讀準字音后,先說它是個象形字,用課件出示圖片,讓學生看:它像不像一塊剛剛切下來的肉啊?再引導組詞——豬肉、羊肉串、肉串,然后講:這個“肉”字真有趣,當它變成左偏旁,樣子變了,看——(課件出示:月)學生說“月”。老師告訴學生:像個“月”字,不過,它可是“肉”的變形,跟“月”呀,一點關系都沒有。帶有這個肉月旁的字很多都跟肉有關系,像我們身上的很多部位的字都帶有肉月旁。你知道哪些?學生說出:腦、胖、肝、腿、腎。老師引導:哦,“腎”把“月”放在下面,我們身體的一個部位是吧,你懂得可真多。咱們認識了新朋友又想起了老朋友,這樣認識的字就更多了!這些字認識嗎?(出示:臉、肚、腰、腿、腳)生讀兩遍。這位教師不僅科學解析肉和肉月旁,而且帶出一串肉月旁的字,根據漢字系統識字,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創設情境,幫助講解
漢字創造源于生活,“因義構形”的漢字反映了漢民族的文化特征和生活圖景。所以,生活可以幫助理解漢字。在識字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重點、難點,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解析一些難寫、易錯字的理據,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漢字的形音義。我教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我的影子》一課,這樣教“散步”的“步”:
師:平時你經常跟誰散步?
生:我經常跟奶奶散步。
師:老師跟你奶奶年齡差不多,來,跟奶奶一起去散步(師生一起表演散步,從后排走到前面)。其他小朋友注意看我們散步時的腳步哦。(其他學生高興地觀察著)
師:其實,我們走路時的步態呀就藏在這個“步”字里呢。課件出示“步”字的甲骨文、金文,請小朋友看看這兩個古文字,說說你仿佛看到什么?
生1:好像兩只腳。
生2:好像兩只腳一前一后在走。
師:對,我們老祖先最初寫“步”字就是描繪兩只腳一前一后交替前行的畫面,“步”字最初的意思是跨步或跨出的一步。后來,就變成了這樣“”,再后來,漢字繼續變,彎曲的筆畫拉直了,才變成現在的楷書“步”。找一找“步”字中的兩只腳?(引導說出:上面是左腳,下面是右腳)。左腳寫作“止”,右腳寫作“”其實,下面部分就是個反“止”。(通過課件和板書演示,讓學生明白“步”下部最后一筆“丿”是由反“止”的短豎和長橫連成的)
這樣教學使學生清楚所學字的形音義關系,便于在理解中記憶,預防寫成“歩”,提高教學有效性。
- 上一篇:網絡安全教育手抄報
- 下一篇:優秀共青團員申報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