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莘學子的讀音范文

時間:2023-03-23 13:15: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莘莘學子的讀音,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莘莘學子的讀音

篇1

幼兒英語啟蒙教育始于發音拼讀。長久以來我國一直沿用傳統的英語國際音標,指導英語發音教學。然而,國際音標相對繁雜,特別對于幼兒來說更難以理解接受。因此,如何教授幼兒英語發音拼讀,該不該教授國際音標,怎樣教,如何教,成為研究的焦點。

截至2012年底,已經有多家青少兒英語培訓學校開始向中國孩子引進自然拼讀法課程了,比如英孚青少兒和長頸鹿等機構都開設了各種各樣的自然拼讀課程。目前,該法因其簡單高效,符合幼兒的規律,在不依靠國際音標的情況下,就能達到“看字讀音,聽音拼字”的效果,使學習效率飛速提升而風靡全球。它不僅是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孩子學習英語讀音與拼字,增進閱讀能力與理解力的教學法,更是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英語初學者掌握發音規則與拼讀技巧的教學方法。讓幼兒在玩中學習,在學習中玩,這樣不僅改變了學習英語時的枯燥氛圍,還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自然拼讀最明顯的特點是建立字母與字母自然發音之間的聯系,對于幼兒來說可輕松掌握諸多類似輔音+元音+輔音或輔音+元音等簡易詞匯拼讀。并逐步培養獨立聽音拼字的能力。以拼讀為基礎,日后不斷擴大詞匯量以最終提升閱讀能力。

(一)實現字母與其讀音的有效對接

英語單詞由26個字母組成,因此這26個字母就是現代英語教學的基礎和前提,對于這26個字母的認知還需要對其讀音進行有效的對應認知。每一個字母對應一個讀音,例如Bb讀/b/,Cc讀/k/,這種自然拼讀法可以體現出英語拼讀的樂趣,很多學生需要不斷拓展這種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掌握26個字母的讀音規律,這也是現代英語教學的基礎。只有這一基礎打牢了,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能力和效果才能顯現出來。

(二)實現元音、輔音字母在英語生詞中的發音

26個字母中有A、E、I、O、U5個元音字母。例如:在“cake”中的a讀音就是字母的讀音,在“bike”中的i讀音就是字母的讀音。其次,五個元音字母于其他字母組合之后可以實現更多的讀音,例如ue組合在單詞中的讀音不再是字母讀音,而變成了/u:/,如: blue等。這些字母組合拓展了這五個元音字母的原有讀音。輔音字母與元音字母一樣,也需要進一步掌握其在單詞中的讀音。在自然拼讀教學法中需要把握好元音、輔音字母在英文生詞中的具體發音規律,以正確讀音。

(三)單詞的拼讀訓練

自然拼讀法需要遵循26個字母讀音練習,這樣才能保證自然拼讀教學法在最終的單詞拼讀中的應用和作用。自然拼讀教學法的最終目標也就是實現幼兒對于單詞讀音的有效認識,達到不知道其中含義和發音的情況下,仍可以準確地讀出相關的單詞。對于單詞的拼讀需要遵循從簡到繁的教學規律。開始的時候,練習it、is等這類兩個字母組合的單詞讀音,然后再拓展到三個字母的組合即leg、pig等,最終拓展到現代多音節的單詞拼讀練習。

然而,在國際音標教學法中,學生首先要學會英語48個音位的發音,再用學會的音位標注字母及單詞,從而學會拼讀。這個過程類似于漢語拼音的學習。國際音標和自然拼讀法一樣,都要求學生要有音位意識,但是利用音標學習學習讀音的弊端在于它將單詞的讀音和拼寫之間的對應關系規則分離開來了,對于幼兒這樣的初學者而言,學習音標法意味著要先學習音標的發音,記住音標的形式,再去記住單詞的發音和形式,而自然拼讀法是訓練學生認知從字母的拼寫形式直接向讀音轉化,提高辨識單詞的速度,極大地增強閱讀能力。但是,在自然拼讀的教學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問題。首先,對于可能出現的易混淆的字母組合要進行有效梳理,例如ue、ie這兩個字母組合在形式上相對相似,但是在讀音方面又有著本質區別。其次,對于英語中諸多外來語而言,發音拼讀沒有規律可言。最后,英語的元音字母,比如a、e、i有多種發音,對于幼兒來說容易造成困惑。

自然拼讀法成為國際主流的幼兒英語教學方法之一的原因不僅因為其符合字母本身的發音規律易于幼兒或語言初學者接受更在于該法以幼兒心理學與教學法為理論依據。尤其在當下互聯網高度發展的時代,自然拼讀法能與時俱進地發展,以其豐富的視頻、音頻等形象多樣的網絡資源不斷完善創新。卡通、踴、音樂、戲劇、小組活動、手工、繪畫等,真正實現寓教于樂的目的。

一、理論依據

1.人類發展生態學理論

美國學者?布朗芬布倫納等人從人類發展生態學的立場出發,研究人的發展問題對人的行為和發展放置于一個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穩定生態系統中,探究生態系統中的各種因子對人的行為和發展的作用以及與各種生態因子的交互作用。該理論認為兒童的發展受到與其直接或間接聯系的生態環境的制約,這種生態環境是由若干個相互鑲嵌在一起的系統所組成的,這些系統表現為一系列的同心圓。這個生態環境包括微觀系統、中間系統、外層系統和宏觀系統。兒童的發展也受到與其有直接或間接聯系的生態環境制約,這些環境包括微觀系統,如家庭、幼兒園、學校、鄰居和社區等,這是兒童生活的場所及其周邊環境;中間系統:它是處于微觀系統的兩個事物之間的關系或聯系,如幼兒園與家庭等,對兒童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外層系統:它對兒童的發展只有間接而無直接的影響。

自然拼讀教學資源豐富充沛。不僅適于在幼兒園的課堂中通過一些群體游戲或活動和其他小朋友實現互動性學習,還便于家長利用這些資源在家庭指導學習。即使完全沒有英語基礎的家長也可以通過網絡資源和游戲活動配合孩子實現親子互動學習。學校及家庭借助豐富的資源刺激幼兒進行語言練習,充分符合人類發展生態理論,形成相對完善的語言學習環境,且學習環境會不斷發展擴大。

2.二語習得

第一,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建立了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語言習得是潛意識系統在發生作用,與兒童習得母語的方式相同,是一種下意識的獲得語言的過程,體現了兒童語言學習過程中的一種由不自覺到自覺的狀態。而語言學習則與有意識的系統聯系在一起,學習者通過有意識地學習語言規則來掌握語言。它是兒童在正式環境下,有意識地、系統地、正規地學習語言的過程。從語用學的角度來看,習得的知識是語言產生和理解的基礎;而學習的知識只能起到監控的作用。因此幼兒園英語教育要密切與日常生活相聯系,以類似習得的方式讓幼兒在一種輕松的環境中去習得英語。因此,使用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自然拼讀法是以二語習得理論為指導,促成幼兒在下意識的狀態下輕松習得語言知識。

第二,語言輸入假設。指出當學習者能夠理解略微超出其語言水平的語言輸入時,習得者需要借助語境和非語言信息去理解他們,自然語言習得就會產生。克拉申把這種輸入形式叫做“輸入”。克拉申認為這種輸入可以使學習者提高其語言能力并提供協助理解語言的語境線索。這種輸具有四大特征即可理解性、有趣性和相關性、非語法程序安排、足夠的量。自然拼讀憑借現代信息社會強大的資源和手段有效地提高幼兒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孩子在樂趣中逐漸發現字母和發音間的關聯,不需要傳統國際音標中諸多繁雜的符號就能輕松掌握簡單基本的發音規則并具備獨立拼讀簡易詞匯的能力。

第三,情感過濾假設認為,在語言輸入和語言習得之間存在著一個基于情感的過濾器,它控制著語言輸入的信息在多大程度上與習得者發生聯系。認為消極的外語學習態度對語言輸入有強的過濾作用。持消極態度的語言學習者不會主動去獲取更多的語言輸入,而即使能夠理解語言輸入,也沒有習得的傾向。而積極的學習者的情感過濾作用很弱。情感過濾是無意識的,由于缺乏自信或焦慮而阻礙了學習者對語言形式的深刻印象。因此,依據的二語習得理論,通過家園合作使幼兒能夠在更加適宜的英語環境中學習英語,豐富了幼兒的語言輸入,增加了與幼兒用英語交流的機會,有助于幼兒第二語言的習得。自然拼讀的形式多樣化有助于消除幼兒學習語言的焦慮感,創建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同時多種活動設置使小伙伴甚至是家長都有參與的機會。將英語學習的課堂不斷擴大,真正實現隨時隨地學習地無意識學習。

二、教學方法:

自然拼讀教學法中有很多與傳統教學法相吻合之處:

1.口語法和情景法:20世紀三十到六十年代由英國一批教學法專家倡導的教學法。該法認為“f”是語言的基礎,認為意義、情景、背景在語言中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他們認為教學是一種行為習慣。練習的技巧主要指在指導下的重復和替代活動。雖然該法過于陳舊,但其基本理念符合幼兒認知的基本特征。自然拼讀法主要指導我國第二語言學習的初學者幼兒進行最初的發音練習,教師通過創建幼兒熟悉的情景,比如,食品、顏色、形狀等,讓幼兒能夠發聲。在潛意識中形成熟悉的環境,教師在不同的主題情景中,通過諸多例子帶動幼兒聽說。

2.交際法: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交際法形成了四種理論:1)功能意志論重視在一定的語境中教授語言的形式和功能。2)語言習得說認為語言是在自然環境中習得的。3)人文主義論強調學習者的主體因素和心理環境。該法與口語和情景法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同樣重視“語境”的創設,適合幼兒的“無意識”“無負擔”。

3.全身反應法:全身反應法的倡導者是美國心理學家Asher。他認為,學外語更像幼兒學母語那樣,輕松愉快,無拘無束。在課堂上,教師先發令,并用動作把口令的意思表現出來,在學生理解后,也跟著做動作,再學著把口令說出來。然后再由學生發口令,教師做動作;學生發口令,學生做動作,直到全都聽懂。該法更強調“行動”,適合幼兒活潑好動的性格。而且該法符合二語習得理論的說法,變幼兒的二語學習為“習得”。自然拼讀法擁有借助高科技手段所設計出的豐富幼兒活動,學生在活動起來時,在教師的精心設計和帶領下,快樂的發聲,大膽把英語說出來。

4.沉默法:1)該法認為教師應該盡可能保持沉默而學習者應該被鼓勵盡可能運用語言。2)告訴我,我忘記。教給我,我記得。讓我參與其中,我學會。3)沉默被認為是最佳的學習方法,因為沉默讓學生更關注要完成的任務。這時,教師不斷重復只會分散學生的精力。4)這如果學生監控并進行自我修正。5)教師示范最小化,盡管很多活動實際是在教師的監督下。6)教師不去改正或者重復是讓學生形成自我標準進行自我修正。在自然拼讀課程中,有全方位的素材讓孩子認知字母或者簡單詞匯的拼讀規律。比如,手工、音樂、舞蹈、童謠等視頻或音頻。在活動的過程中,幼兒會不斷犯錯,但教師不急于糾正或讓孩子們重復正確的內容。而是通過多樣化的素材和手段方法,有意識地讓學生加強正確的認識,并且該認識是通過學生自我糾正而獲得的,與教師強化干預的效果相比,效果更佳。

5.社團語言學習法:1)語言學習是一個社會過程,語言體現的是人的交往。2)人的交往是雙向互動的,教學也應如此,不應該是信息的簡單傳遞。學生圍坐一團,教師游動于圈外。教師要有一個隱形的計劃,教材被視為學生學習的障礙。這種教法追求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密切結合,學生主動大膽,有良好的心理狀態,能形成輕松和諧的氣氛。該法與沉默法一樣,削弱教師的角色,教師在暗中操控。幼兒通過團體活動,比如舞蹈、小組游戲等。由于幼兒要完成的任務屬于英語初期階段內容,相對簡單而且與生活內容密切相關。幼兒間建立了和諧輕松的氛圍,在情感交流中無意識實現認知。

自然拼讀法中所包含的與時俱進的現代教學方法:

1)I + E 教學法:

這套完整的教學法是根據中國人學習英語的特點,語言習得特點和英語的語言特點,用

EC 教學模式,即英語加電腦形成 “三腦” 一體 “三向合作”,通過 “三準備” 和“八快速”的分層訓練,實現以語言發展促進思維發展,以思維發展促進智商 ( IQ) 和情緒智商 ( EQ) 提高的目的。使學生的 IQ( 智商) 和 EQ ( 情緒智商) 協調發展。昂立英語教材中的教學材料選取童話故事,也是充分考慮到學生們在特定的劇情中能全面的體會各種人物個性、戲劇情節、人物關系,達到學英語也學人生的目的。

2)游戲教學法:

游戲是兒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們在游戲中模仿成人生活,體會人生百態。英語課堂設計了 300 多種課堂教學游戲。從教學內容分為單詞教學游戲、句子教學游戲、詩歌教學游戲和鞏固復習游戲; 從方式方法上分為比賽、猜結果、角色表演、聽音反應、模擬、律動、變聲調游戲等,課堂教學游戲貫穿模仿、操練、活用等教學過程的始終。這些教學方法充分滿足了兒童好玩、好動、好奇、好勝、好表揚的心理需要,因而聽課時注意力集中,情緒高漲,思維活躍,學習潛力得以充分發揮。

3)音樂,律動教學法:

英語教學蘊含在“說,唱”英語中。以韻律式的“說,唱”形式,配合科學編排的韻律動作,全方位地調動視覺、聽覺、言語能力和肢體動作,讓孩子真正“懂得”英語,真正“脫口而出”純正的英語,真正“學”會英語。國際私塾幼,少兒的學生用書中的英文歌曲和兒歌是一套真正為孩子設計的“看了就想學,一學就能跳”的英語韻律操。它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動作特點,有機地與英語發音和節奏配合起來,易學易跳,協調的動作使孩子深深的感受到英Z的優美和學英語的樂趣。

自然拼讀法作為時下主流的幼兒英語教法,不僅傳承了傳統經典的教學方法,從各個角度充分滿足幼兒的心理生理特征。同時,在互聯網高度發展的時代,利用信息技術尋求突破,實現與時俱進。當然,它同樣由于缺乏具體音標符號而導致幼兒不能順利拼讀過于復雜的詞匯,但這對于尚處于語言認知的初期的幼兒來說,出現的可能性較小。因此,該方法比較適合語言初學者使用,對于早教專業和幼兒英語教育等專業的教學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對于提升專業教學,實現產教結合無縫對接具有一定意義。

參考文獻:

[1]林煮、王理嘉語音學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11

[2]朱純外語教學心理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9

[3]胡春洞、王才仁等外語教育語言學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4]莊智象、束定芳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8]Stephen Pit Corder. Introducing Applied Linguistics. 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 Ltd, 1973.

篇2

關鍵詞 大學生滿意度 因子分析 實證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6.05.091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satisfaction is one of the factors that can reflect the overall level of college education, which is one of the factors that can be used as a college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survey of student satisfaction customer satisfac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especially, through the design of the questionnaire, taking Binzhou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factor analysis to construct the model of College Students' satisfaction, and to understand the undergraduate college students satisfaction factors, to explore the caus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of newly built.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atisfaction degree; factor analysis; empirical analysis

1 研究背景與文獻回顧

1.1 研究背景

自1995年我國提出了科教興國戰略,1999年高校擴招,導致高校學生數量是只增不減。為滿足廣大考生的需求在21世紀我國逐步在全國地級城市設置本科院校。本科高等院校的增多更不能忽略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務是培養高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在激烈的高校競爭中所有的高等院校要做到學校整體形象與教學質量的同時進步,才能保證學生的滿意。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師資經費較為欠缺,資源無法得到最優配制,進而學生滿意的調查更加有意義。就調查結果提出改進方案,進而實現高校的高速可持續發展。

1.2 文獻回顧

大學生滿意度測評及研究是美國上世紀60年代開始一項評價工作,大學生滿意度最早來源于顧客滿意度,是指大學生在大學學習、生活的一種總的心理感受與個人看法,它具有很強的個體差異性。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美英等發達國家在大學生滿意度測評方面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理論、體系和方法。了解大學生的滿意度不僅可以看出學生對在校學習的態度與傾向,而且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學校相關工作的績效與改進方向。通過大學生滿意度的內部、外部測評,對于實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改革和資源的合理配置具有至關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與國外的大學生滿意度調查相比,我國的大學生滿意度調查在指標的構建和調查實踐上相對來說還不成熟,從上個世紀末我國開始進行學生滿意度研究和實際應用。2002 年,沙嘉祥、王國強等人在對文獻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借鑒以往的研究成果,在文獻中構建了學生滿意度測評指標體系,較為全面地反映了學生對高校服務質量的需求。2004 年,傅真放在全國范圍內對學生滿意度進行了實證研究。該研究調查的對象包括全國的“211”院校的大學生。盡管部分學者已經對學生滿意度做出研究,但不能很好的應用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綜上,國內目前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學生滿意度的測評研究尚屬空白,有待進一步深入探討和研究,形成理論化成果,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建設和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和借鑒參照。

2 研究方法與設計

2.1 問卷及量表的構建

首先設計問卷調查表。本問卷借鑒美國大學生滿意度調查《大學生滿意度度量表》,經過預先問卷,再問卷,最終確定了21項指標,涵蓋大學生在學生經歷的各個領域。各項指標主要包括:校園環境、教學設施、飲食條件、宿舍文化、師資水平、就業指導、就業狀況、學習風氣、專業設置、教學質量、實習安排、認同程度、歸屬程度、社會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科研水平、與理想狀態的滿意度、重復評價、綜合評價、向他人推薦。為了能夠對學生進行簡捷、科學的實測,獲得準確、有效的數字和統計結果自主設計了調查量表。為了統計結果準確性、科學性和實用性,量表答案選項均采用利克特量表( ler )技術,運用5個選項表示不同水平,對測量指標和項目進行調查統計。

2.2 研究對象

實證研究部分采用問卷調查法。通過發放問卷對濱州學院各個年級、系院進行抽樣調查,收集調查數據,了解學生對學校各種服務的滿意度以及學生對學校改進的建議。數據分析部分利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大學生滿意度正式調查中采用不記名的方式以消除被調查者的顧慮。為了收集到不同屬性的樣本,使其具有更強的代表性,所以必須盡可能的控制樣本的分布,最終調查采用分層隨機取樣原則對濱州學院在校生中理工類和文史類大一至大四年級中分別選取500名同學作為樣本,考慮到本校藝體生在在校生總人數中所占比例較小,所以最終選取大一至大四學生共一百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

本次有效的調查中發放問卷共計500份,實際回收共計473份,回收率達94.6%.在數據錄入和分析中發現問卷全部有效即得到有效問卷473份,有效率高達100%,說明此次調查的效率比較高。問卷收回后,我們對問卷進行了數據統計處理,使用的軟件為SPSS17.0和EXCEL2003。樣本的簡單信息表見表1。

表1 基本概況

3 信度分析與因子實證分析(數據分析)

3.1 因子分析

對于實際問題的處理要盡可能收集很多的相關變量,以期能對問題有比較全面、完整的把握和認識。但是這些數據并不一定真正發揮預期的作用,反而會給統計帶來很多的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最簡單和最直接的方案就是削減變量個數,但這會導致信息丟失和信息不全面等問題的產生。

因子分析是從多個實測原始數據中提取出少量、獨立、抽象的公共因子,利用公共因子的線性組合來表示原始數據,并有效發現變量之間的關系和降低變量維數的方法。

利用我們統計的調查問卷數據,使用SPSS17.0進行因子分析,并對其進行KMO和Bartlett球形檢驗,根據統計學家Kaiser給出的標準,KMO>0.9時,做因子分析的效果最理想。由表2可知,本次研究的KMO值為0.966,各變量之間的相關程度無多大差異,數據做因子分析的效果較好。Bartlett球形檢驗給出的相伴概率為0.000。說明非常適合做因子分析。然后對所得有效調查問卷進行數據處理,

表2 Bartlett球形檢驗和KMO檢驗

3.2 濱州學院學生滿意度因子分析

通過對SPSS17.0所得數據分析(表3)可知,四項公因子及每項公因子之下的二級因子對滿意度均有很高的貢獻率。故對四項公因子以及二級因子的滿意度進行統計分析,其中:(1)因子1滿意度的平均值為2.25,其中包含5個二級因子,依次為實習安排、就業狀況、社會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專業設置,我們把因子1解釋為“學生專業及綜合能力培養”,其中滿意度最高的是專業設置,達到了2.13。而對于就業狀況和創新能力培養則是相同的最低均為2.33。大學生在因子1方面滿意度能夠單獨解釋學生滿意度的61.831%。說明因子1在學生未來能力培養的方面對學生的滿意度影響是巨大的。(2)因子2滿意度的平均值為2.02,是所有的公因子中得分最低的(即是最滿意的),說明大學生對于來到這個學校之前的期望與學校本身的特點是基本一直對應的。其中包含5個二級因子,依次為綜合評價、宿舍文化、與理想狀態相比滿意度、重復填報、校園環境,我們把因子2解釋為“學生日常生活條件”。(3)因子3滿意度的平均值為2.10,其中有5個指標因子(教學設施、就業指導、教學質量、學習風氣、認同程度)可供參考,學習風氣是最令人滿意的因子,而對于就業指導則成為相比較來說較差的。根據因子3中各個二級因子的特點,把因子3解釋為“學校教學水平及教學環境”。由此可以看出濱州學院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但就業意識淡薄,學校沒對學生進行足夠的就業指導。(4)因子4滿意度的平均值為2.03,相比較以上三個因子來說這個滿意度還是比較好的。由此可以看出在校學生對這個學校比較滿意,會主動向他人推薦自己的學校,以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因子3則可以解釋為“學生對學校的肯定程度”。

4 建議

首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剛剛建立不久,還沒有自己較強的學校品牌效應,在學生未來的發展規劃方面做得不好,短時間內還無法做出巨大的提升。本文主要是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之中,通過對公共因子的提取,使得重要影響因素得以凸顯,在經過因子分析的比較,獲得這些重要因子的主要影響變量。在這個個案的分析過程之中,公因子1(學生專業及綜合能力培養)體現學校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方 面最影響滿意度。而且這一重要結論不是來自筆者自行的主觀臆測,而是來源于濱州學院學生的真實數據,這使得本次研究建立在比較科學的基礎之上。

其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學生未來的發展規劃以及能力的培養上的重視是非常必要的。學生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在大學階段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與能力,那樣才對自己未來的就業很有幫助。在本次的研究之中,由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還沒有更大的實力和經驗去安排實習的工作以及著重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對學校滿意度略低。可見,新一代的大學生已經非常的務實,不僅僅注重知識的學習,更重要未來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而在學校自身的資源上面和大學生對學校的整體評價還是比較滿意的。在這些方面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只需要保持原有水平即可,注重和學生未來發展相關聯的能力的培養。

最后,本研究還是有一定的不足之處。主要在于我們以一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為典型案例來進行分析,一些結論對于同類學校還是有借鑒意義的。但是由于調查的對象是很隨機的,并且是文藝理兼有的,對于偏文科或者偏理工的學校并沒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否則會產生一定的偏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這些將在進一步的研究之中加以改進。

參考文獻

[1] 吳明隆.SPSS統計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2] 王國強,沙嘉祥.高校學生滿意測評應用研討[J].中國質量,2002(12):54-57.

[3] 傅真放.高等學校大學生滿意度實證分析研究[J].高教論壇,2004(5):12-18.

[4] 劉俊學.大學生求學滿意度影響因素及其程度的實證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6.5(11):91-97.

篇3

關鍵詞:規范 語言文字 讀音 書寫 語文魅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字音和字形也不再列為高考考點,在新課程標準卷中字音和字形淡出了試卷,不知是進步還是盲目。但作為語文教師,對學生語言文字規范化的要求是不能改變的。語文教師應該是傳播語言文字規范化的表率,其一言一行,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標準、典范和楷模。尤其平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表達、語音準確與否,文字的書寫是否規范,批改作業用詞是否恰當,對學生有著非常關鍵的引導作用,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責任重大。所以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語言文字規范化方面必須要有明確要求。

我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語言文字不規范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表現在讀音上。在漢語普通話里,讀音上分歧很多。“呆板”的“呆”原來的讀音是“āi”,現在是“dāi”;“卓越”的“卓”原來的讀音是“zhuō”,現在是“zhuó”。不勝枚舉。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1《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錟稀鋇摹鎩痹來的讀音是“fàn”,現在改成“fán”;必修2《荷塘月色》一文中“妖童媛女”的“媛”原來的讀音是“yuàn”,2011年五月版改為“yuán”,2014年7月版又改為“yuàn”;必修3《過秦論》一文中“崤函”的“崤”原來的讀音是“xiáo”,現在是“yáo”等。另外,平時習慣性誤讀,更易導致語言文字使用不規范,如“緋聞”的“緋”大家平時一直讀“fěi”,“沏”讀作“qì”,“氛”已被習慣讀作“fèn”等。社會生活環境的影響同樣不小。我在講“莘莘學子”時,有很多學生讀“xīnxīn學子”,問及原因,居然說上次大會,某某領導如此讀;“劊子手”讀“kuai”子手,糾正時,學生振振有詞,劉德華唱《冰雨》時就樣讀;糾正姓氏的讀音時,學生更是一臉茫然,“哈文”的“哈”怎么能讀“hǎ”呢?

其次,掌握規范字。我們要盡量避免錯別字。我們在街上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店鋪某某裝“璜”材料店,甚至我曾在街上看到“此店出售紅蹲魚”的牌子,好個紅“蹲”魚。而學生的錯別字更是比比皆是,很多學生總是把“摘”字的右邊寫成“商”;“羈鳥戀舊林”一句中的“羈”右下角寫成“鳥”;“缺胳膊少腿子”、強加筆畫更是屢見不鮮,“舞”能把上半部分少一橫一豎,“復”中間的“日”寫成“目”如此種種,錯誤五花八門。

再次,網絡語言奇詞怪語天天造,沖擊著漢語的規范性。如奧特曼=太落伍了、唧唧復唧唧=做事太慢等。網絡語言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動不動就在作文中出現,更有甚者,學習《文與可畫oY谷偃竹記》一文時,筆者問到“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中“萌”的詞性時,學生異口同聲說是形容詞,“賣萌”的“萌”不就是形容詞嗎?原來依據在這兒呢!

如果去探討一下關于“語文”的含義,有的說“語文”就是“語言和文章”,有的說“語文”就是“語言和文學”,還有的說“語文”就是“語言和文化”。我認為“語文”最基本的含義就是“語言和文字”。試想如果連語言都說不規范,連文字都寫不規范,那語文還有地基嗎?這門課的老師還能稱為“語文老師”嗎?我所在的學校處于城鄉結合區,來自農村的學生占了大多數,他們平時用方言交流,要讓他們說普通話較難,所以,語文教師有責任讓他們說規范的語言,營造一種良好的語言環境。這種規范的語文教學可以讓語文的基礎性與工具性更加堅實。

如今,隨著信息技術快速進步,多媒體教學開始占據課堂教學的主陣地,教學容量大,學生成了被動接收的機器,缺少明確、規范的漢字書寫標準。我在語文教學中總是看到學生漢字書寫普遍存著不規范、寫字潦草、卷面臟亂等問題。規范的書寫漢字是語文文字規范工作的一項不可缺位的任務。我在平時教學中要求學生書寫時做到不連筆,不出格(作文紙的方格)、不壓線(問答題的橫格)、不涂抹、不歪斜(不要讓字東倒西歪,伸胳膊踢腿的)。字體也許不漂亮,但一定要規范,做到橫平豎直,讓字站起來。

很多時候我們缺乏語言文字規范化的意識。有人認為讀不準字音、寫錯別字是小事情,其實這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必然要求,也是對教師語文素質的基本要求,只有基礎打好了,語文這座萬丈高樓才能堅固無比。

總之,規范化的語文讓我們有據可依,有章可循。規范化也不是使語言簡單化,把一切規定得很死板,叫人說話寫文章都按一個模子,不許有個人的風格和創新。規范只是把語言中無用的東西、有礙大眾理解的成分淘汰掉,把不必要的分歧格式加以統一。這樣,規范的語言就可以沿著準確、簡明、統一的大道更好地發展了。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倡導語言和文字教學的規范性是義不容辭的責任,規范可以讓語文更有魅力。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求索一音一字。

參考文獻:

[1]彭澤潤,李葆嘉主編.語言理論[M]. 中南大學出版社,2010.

[2]黃伯榮,廖旭東主編.現代漢語[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篇4

關鍵詞: 語音 多音字 形聲字 語音規律

掌握普通話的語音標準是高中生應具備的能力。自2001年恢復了對語音的考查,到近幾年的新課標對語音的學習要求、該考點涉及的能力,即正確識記現代漢語的字音,試題特點是給出四組詞語讓考生辨識其中一些字的讀音的正誤。《語文考試說明》規定:能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字音。語音的考查只要求識記字音而不要求拼寫,即側重于考查識記、辨別、確定漢字字音的能力,準確地判斷其正確與否。能力層次為A級,一般占3分。語音考查的知識點表現為:聲母平舌與翹舌、鼻音與邊音的認讀、辨識;前鼻韻母和后鼻韻母的辨正;聲調的辨正;音節的拼讀和拼寫;輕聲、變調與兒化。對于語音的考查,歷年的高考主要表現為三種題型:一是選擇題。一般為單項選擇,內容涉及漢字的音、聲、調等;二是填寫題。分為按拼音寫漢字、給加點字注音兩大類;三是改錯題,涉及注音和標調的修正等。

新課標下的漢語音的高考出現一些變化,總體來說,考核的知識點與目標有了新的要求。高考語音題著重考字音認讀;將字形與字音結合起來;將字音與字義結合起來。語音考查的內容和形式不會有大的變化,主要以考單個字的讀音為主。

如:(2010年全國卷Ⅰ)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A.行伍(háng) 名宿(sù)

惡貫滿盈(yíng) 厲兵秣馬(mù)

B.傾軋(zhá) 不啻(chì)

補苴罅漏(xia) 荊釵布裙(chāi)

C.巨擘(bò) 河蚌(bàng)

得不償失(cháng) 莘莘學子(shēn)

D.解剖(pāo) 羈絆(jī)

火中取栗(lì) 感慨系之(xì)

解析:C項為正確答案,A項厲兵秣馬中秣念mò,B項傾軋中軋念yà,D項解剖中剖念pōu。

縱觀歷年語音考查題,基本上有兩種類型:一是形聲字、多音字的混合考查型。《考試說明》要求“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字音”,主要是識記多音字和難讀字。多音字,顧名思義,就是一字多音。在漢語中,一字多音現象主要是因一字多用而產生的變調或異音現象。注意常見多音字、形似字的讀音,側重兩個方面:一是容易讀錯的字;二是多音多義字,音隨義移。漢字的語音從總體上來看是固定的,但漢語普通話中也有不少多音字,它們的讀音視具體的語言環境而定。

如:讀音完全相同的一組( )

A.委蛇 原委 委曲 委婉

B.粘附 粘結 粘膜 粘液

C.漂泊 漂白 漂染 漂亮

D.應屆 應允 應戰 應運

解析:B項為正確答案,全都讀nián。A項“委蛇”讀wēi,其他三項讀wěi。C項,“漂泊”讀piāo,“漂亮”讀piào,其他的項讀piǎo。D項,“應屆”“應允”讀yīng,“應戰“、“應運”讀yìng。

漢語的音、形、義是相連的,要正確識記語音,必須同時把握字的形音義,在具體語境中決定讀音。高考要求正確識記的大多是常用字的語音,容易產生錯覺或混淆的常見多音字的基本字音多會出題考查。

出現讀音讀錯的字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多音字讀錯、聲母混淆、讀半邊字、韻母混淆。如:卡片/關卡、度量/置之度外、親(qìng)家、復辟(bì)、心寬體胖(pán)、雋永的“雋”、畸形的“畸”、“狙擊”的“狙(jū)”、“炭疽”的“疽(jū)”、酗酒的“酗“,等等。從新課改年高考題型來看,應加強識記多音字,可依據其詞境理解識記,掌握漢語拼音的基本知識,如聲母、單純、聲調,拼寫規則和發音規則。

二是形聲字、多音字的考查型。形聲字因數量之多且在日常生活中讀錯率較高,形聲字是利用形旁和聲旁組成的字,其中聲旁表示字的讀音,有的形聲字的讀音完全讀其聲旁讀音,但也存有許多變化。如“莠”與“秀”字形相近,但讀“yǒu”,如果讀成了“xiù”,則錯了。在語音識記中,一定要克服“識字認半邊”的毛病。

語音復習,要弄清錯讀的原因,養成正確識記普通話字音的良好習慣,可采用平時點滴積累,考前強化識記的方法。答題時,要審清題干,認真分析,運用比較篩選的方法,結合字義,辨識字音。有的只是聲調發生變化,如“憮(wǔ)然”、“紊(wěn)亂”等;有的只讀其聲旁韻母,如“吮(shǔn)吸”、“輕佻(tiāo)”、“賑(zhèn)濟”等;有的與聲旁讀音完全無關,如“瞠(chēng)目”、“狹隘(ài)”等。

如:(2010年山東卷)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

A.餞別(jiàn) 晦澀(huì)

鐵柵欄(zhà) 渾身解數(xiè)

B.扒手(pá) 吱聲(zī)

和稀泥(hé) 步履蹣跚(pán)

C.畜養(xù) 寒噤(jìn)

露馬腳(lòu) 捫心自問(mèn)

D.順遂(suí) 什錦(shí)

蒸餾水(liú) 兵不血刃(xuè)

解析:B項和huò稀泥,C項捫mén心自問,D項順遂suì,B項吱(zī)聲為方言詞,C項露(lòu)馬腳也是一個容易讀錯的字。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把一些字音無意識地讀錯,尤其是方言濃重的人,錯誤讀音就更多。因此要糾正這些錯誤讀音,正確且全面地使用普通話,出卷人擔負很重要的任務。那些成為習慣錯音的字音就成了出卷人首選的出題目標。對于這些字音,考生更應引起高度重視。

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了解語音發展的規律,語音是漸變的,發展是不平衡的。語言發展的不平衡性使同一種語言在不同的地區表現出差異,這些差異往往代表某一語音的不同發展階段。例如,漢語有些方言的聲母分尖團音,有些不分。其次要了解語音漸變的規律性,語音漸變有著明顯的特征性。一是變化必定有條件的限制:二是語音演變規律只是在一段時間起作用,這是它的時間性;三是區域性,北方話系統與南方話系統各有特點,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

參考文獻:

篇5

對于幼兒來說,興趣在學習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是獲得知識、開闊眼界、豐富心理生活的最重要動力。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是先導。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那么,如何以“趣”促幼兒在課堂學習效率有提高呢?為此,我以趣激發幼兒“樂學”的愿望,以使幼兒快樂的乘上“趣”之舟,達高效學習彼岸,來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以下我就結合教學實踐作以淺談。

一、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是保持幼兒學習興趣的關鍵。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方法的優劣,對能否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關系很大。針對幼兒喜說愛動、爭強好勝、善模仿、怕羞感少等心理特點,開展各種形式的幼兒活動,使幼兒的大腦皮層始終處于興奮狀態,延長和鞏固幼兒強烈的學習興趣。在課堂的實驗教學中,我們針對教材特點,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

玩中學,在游戲中學有所得。游戲是一種能引起幼兒學習興趣的好方法,靈活運用各種游戲,可以引起幼兒的極大興趣。如在學習自我介紹時就采用“毛線纏繞”的游戲,在學習“boy、girl、monkey”等名詞時采用了“蒙眼辨音”的游戲,在學習動物時采用了“快速表演叫聲”的游戲等等,這些游戲由于帶有比賽的性質,參加游戲的人都抱著渴望獲勝的心理,就使參加活動的幼兒有興趣學、積極去學,并有助于克服靦腆羞怯的心理障礙。孩子們在游戲中,不僅陶冶了情操,而且激發了表達的欲望,提高了口語實踐能力,最大限度地調動了 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又例如大部分的歌謠都具有押韻的特點,歌曲和數來寶能有效的幫助幼兒訓練語音并且提高語感。例如:在教數字時,我們可以用小響板說唱下面的歌謠Number chant:

One, two, buckle my shoes,

Three ,four, open the door

Five, six, pick up the sticks,

Seven, eight, lay them straight,

Nine, ten, do it again.

這個小小的數字chant,節奏簡單,每句結尾的單詞和相應的數字押韻,能很好的讓孩子找到數字和后面押韻單詞發音的相似點,很好的培養語感并加強記憶。 由于英語和漢語的節奏性有別,掌握英語的節奏感是英語學習中的一個重難點,因此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已經成為英語初學者的必經之路,而節奏鮮明的歌謠是訓練兒童語言節奏感的絕佳材料。由于歌曲歌謠語調優美,內容生動有趣,可以讓幼兒自然地掌握外語的語音語調,例如這個number chant 的每一句的重拍,有相應語調的變化,而對于連讀、弱讀,兒化等一些較難的語音現象也能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如London Bridge歌詞里的build it up 的和bend and break中有比較難的三連讀,很好的讓孩子接觸語音的連讀,同時提高語速,增強語感,充分調動了學習積極性,使幼兒對課文本身產生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新變換教法使幼兒在歌謠中領略學習英語的樂趣。

1、操練和鞏固新知。課堂發展階段運用歌謠是最常用的教學方式,歌謠一方面可以幫助操練新知識,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幼兒的知識面。教師插入chant—— the wheels on the bus ,讓全班幼兒邊說邊演,不但讓幼兒很快地復習了新知,而且課堂充滿充滿了趣味,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牢牢掌握了新詞。

2、快捷記憶單詞、句型。

①用于相近讀音中的單詞教學。在編Chant 時,教師應盡量用讀音相近的單詞,朗朗上口,從而讓幼兒輕松地記憶單詞,避免另加新單詞。如我在單詞教學中,發現有的單詞的發音極其接近,幼兒在記憶時經常混淆,如ball 和boy, kite 和cat, mouth 和mouse.于是,我自編Chant 讓幼兒記憶:Ball , ball 是只球;boy ,boy 是男孩。Mouse, mouse 嘰嘰嘰;Mouth, mouth 啦啦啦。Kite, kite, fly the kite;Cat ,cat, at home.

②用于句型教學。Chant 用于句型教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學“How are you?”句型時,我利用chant 讓幼兒記憶句型,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How are you? Very well, thank you.

3、自編歌謠,體驗樂趣。

在教學新知識時,教師先給幼兒兒歌,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幼兒以小組為單位,自行編兒歌,之后讓幼兒依次上臺表演他們所創作的作品,一定會給老師們帶來無盡的驚喜。孩子們的創造能力常常超過我們的想象,他們甚至能夠將音樂、舞蹈和英語學習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他們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以及他們清楚而響亮的發音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每組幼兒上臺表演后,可以先讓別的小組來點評,然后教師給予評價,提出建議。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幼兒增強合作意識,讓每個孩子都參與課堂活動,發表意見,有利于組員之間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小組間的比賽還可以增強孩子們的競爭意識。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在你一句我一句的編寫兒歌的過程中,其實孩子們正在認真學習或鞏固新知識,這種方法比單純地讓幼兒讀單詞,記單詞要好得多。同時在鞏固復習中,還能讓孩子學習到不少新知識,培養孩子們的道德情操。如果課堂時間有限,我們還要把編兒歌的任務留給孩子們課后去做,鼓勵他們將自己會說的兒歌念給同學聽,念給家長聽。

這樣,略施小計,不僅使幼兒感到其樂無窮,而且深刻的理解內化了“鬧”的用詞精妙。由此可見,創新的教法,可創造出奇妙的樂趣,使幼兒達到“樂學”彼岸。

三、使用歌謠教學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1、歌謠要符合幼兒的特點。

在幼兒英語課堂上,歌謠是非常好的教學素材,要充分利用好這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歌謠雖然有用,但亦需用心選擇。歌謠首先要生動活潑、節奏明快,又要易學易記,內容要健康,基調要高昂,與課文內容相關,并且要接近幼兒的實際生活,符合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

2、歌謠教學的形式要“活”要“多”。

篇6

大多數成語都有一定的典故,有些成語中的語素還含有生僻的古義,這就造成了成語理解上的難度,如果不仔細辨析,就容易造成曲解詞語、不合語境的錯誤。如:

據環保部門測算,在我國大中城市的空氣污染中,汽車尾氣的排放可算首當其沖。竟占了污染總量的45%。

“首當其沖”的意思是首先受到某種勢力的攻擊或遭受到某種災難。例句曲解了成語的意思,把其理解成“第一位”之意,故難與語境相符。

以下成語用于特定語境:

相濡以沫(患難之中),萍水相逢(初次見面),有聲有色(表現得十分生動)。嗷嗷待哺(嬰兒),濟濟一堂(有才能的人),繪聲繪色(敘述、描寫生動逼真),百步穿楊(射術高明),不脛而走(消息),讓梨推棗(兄弟),汗牛充棟(藏書),鬼斧神工、巧奪天工(人工),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長時間),置之度外(生死、利益、利害關系),洗心革面、痛改前非(用于犯罪或犯錯的人),擢發難數、罄竹難書(用于罪行很大),妙手回春、起死回生(醫術),莫衷一是、七手八腳、見仁見智(許多人)。

二、用錯對象,張冠李戴

有些成語有特定的使用對象,如果把握不準,就容易犯張冠李戴的毛病。如:

家用電器的降價刺激了市民消費欲的增長,原來趨于滯銷的彩電,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熱的商品。

“炙手可熱”比喻權勢大,氣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用作定語、謂語,只能修飾人,此處修飾家電顯然用錯了對象。

以下成語用于特定對象:

1,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間:青梅竹馬,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天作之合,勞燕分飛,琴瑟和鳴;

2,用于文章、文學藝術:一揮而就,一氣呵成,揮灑自如,呼之欲出,倚馬可待,信手拈來,行云流水,江郎才盡,烘云托月,膾炙人口,洛陽紙貴,不落窠臼,鴻篇巨制,匠心獨運,出神入化,栩栩如生;

3,其他:美輪美奐(房屋、裝潢或舞臺),豆蔻年華(女子十三四歲),風姿綽約(女子姿態優美)。楚楚動人(形容女人姿態嬌柔),草長鶯飛(形容江南春色),信筆涂鴉(形容書法拙劣或胡亂寫作),如坐春風(比喻在不知不覺中受到長輩或良師的懇切教誨),耳提面命(長輩對晚輩教導熱心懇切)。

三、誤用褒貶,不明色彩

成語從色彩上分為感彩和語體色彩,從感彩上又可分為褒義、中性、貶義,從語體色彩上又可分為書面語和口語。在使用過程中。必須辨明色彩,否則就會誤用。如:

這些年輕的科學家以無所不為的勇氣,克服重重困難,深入到熱帶叢林進行科學考察。

“無所不為”形容沒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壞事都干,此處用來形容科學家,褒貶失當。

以下成語有固定的褒貶色彩:

1,褒:重整旗鼓,殫精竭慮,嘆為觀止,有口皆碑,雨后春筍,蔚然成風,鳳毛麟角,苦心孤詣,東山再起;

2,貶:傾巢出動,死灰復燃,彈冠相慶,無所不為,趨之若騖,處心積慮,翻云覆雨,始作俑者,上行下效,亦步亦趨,沆瀣一氣,頤指氣使,一唱一和。

四、顛倒尊卑。謙敬錯位

有些成語是謙詞,只能對己;有些成語是敬詞,只能對人。如果辨別不準,就會導致謙敬錯位。如:

您剛剛喬遷新居,房間寬敞明亮,只是擺設略顯單調,建議您掛幅油畫,一定會使居室蓬蓽生輝。

“蓬蓽生輝”表示由于別人來到自己家里或別人的字畫掛在自己室內而使自己非常榮耀。用作謙詞,只能對己。這里犯了謙詞敬用的錯誤。

容易謙敬錯位的成語:

1,謙辭:誠惶誠恐,敝帚自珍,拋磚引玉,貽笑大方。無功受祿,敬謝不敏,忝列門墻,一孔之見,才疏學淺,德薄才疏,掛一漏萬,不情之請,姑妄言之,不足掛齒,雕蟲小技。東涂西抹,班門弄斧:

2,敬辭:鼎力相助,不吝賜教,洗耳恭聽,如坐春風。

五、語義重復。疊床架屋

這種類型的誤用主要表現在句子中已含有該成語的部分意思,使用時造成整個句子語義重復。如:

看到他這種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國記者忍俊不禁撲哧一聲笑起來。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撲哧一聲笑起來”與“忍俊”的意思一樣,因而造成重復,可刪去“撲哧一聲笑起來”,句子才簡明。

注意以下成語易重復的情況:

“安居樂業”與“生活”,“真知灼見”與“意見”,“恍然大悟”與“忽然”,“當務之急”與“現在”,“漫山遍野”與“到處”,“莘莘學子”與“許多”,“孑然一身”與“獨自”。“耿耿于懷”與“不忘”,“分道揚鑣”與“各自”,“難言之隱”與“苦衷”。“蕓蕓眾生”與“普通”,“口若懸河”與“說”,“潛移默化”與“影響”,“三令五申”與“強調”,“日臻完善”與“一天天”,“生靈涂炭”與“百姓”,“遍體鱗傷”與“渾身”,“相形見絀”與“顯得”。

六、搭配不當。不合語法

有些成語的使用也有其特定的語法規則,比如說修飾語與中心詞不搭配,動詞與賓語不搭配,等等。如:

我們都司空見慣了那種“違者罰款”的告示牌。

“司空見慣”不能作修飾語,只能作謂語。

注意以下成語的語法功能:

1,以下成語不能帶賓語:漠不關心,求全責備,司空見慣。熟視無睹;

2,以下成語一般均用于否定句中:一概而論,等閑視之,一蹴而就。相提并論,等景齊觀,望其項背,善罷甘休,無時無刻。

七、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在語言流傳過程中,有些成語派生出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甚至感彩也相反,這就決定了它們能適用于兩種以上的語境。如果對這類成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則易造成誤判。如: “龍飛鳳舞”本來形容氣勢奔放雄壯,也可形容書法氣勢舒展活潑,也可形容字跡潦草難辨。

注意以下成語的兩用意義:

燈紅酒綠:形容夜飲聚會,形容尋歡作樂的腐化生活。

想入非非:意念進入玄妙虛幻的境界,脫離實際的幻想。

按圖索驥:做事死守教條不懂得變通,依據一定的線索去尋找事物。

左右逢源:做事很順利,辦事圓滑。

不絕如縷:比喻十分危急,聲音微弱而悠長。

瞻前顧后:做事謹慎,顧慮太多,處理事情猶豫不決。

獨善其身:缺乏集體精神,搞好自身修養。

粉墨登場:化裝上臺演戲,壞人登上政治舞臺。

顧影自憐:孤獨失意的樣子,自我欣賞。

綿里藏針:外貌柔和,內心刻毒,柔中有剛。

沙里淘金:費力大而成效少,從大量的材料中選擇精華。

四平八穩:形容說話、做事情、寫文章穩當/做事情只求不出差錯,缺乏創新精神。

舞文弄墨:歪曲法律條文作弊,玩弄文字技巧。

八、形近混淆,義近誤用

有些成語與其他成語由于讀音、字形或意義相近,使用時極易混淆。如:

這次選舉他最有希望,但由于他近來的所作所為不負眾望,結果落選了。

“不負眾望”意思是沒有辜負眾人對他的期望,而句中卻把它與讀音相近、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語“不孚眾望”混淆了。

注意區分以下形近、義近成語:

粗心大意:做事不細心,馬虎,粗枝大葉:指文字或話語簡略概括,也指做事不認真。

大張旗鼓:比喻聲勢和規模很大,雷厲風行:比喻行事聲勢威猛,動作迅速。

當仁不讓:指遇到應該做的事,積極主動去做,不退讓,義不容辭:指顧全道義而不推辭。

標新立異:提出新奇主張或創造出新奇的式樣/獨樹一幟:比喻自成一家。

耳濡目染:形容見得多聽得多了之后,無形之中受到影響,耳聞目睹:親自聽到和看到的。

朝三暮四:比喻反復無常。變來變去,朝秦暮楚:比喻反復無常,亦比喻行蹤不定。

生吞活剝: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機械地搬用(別人的理論、經驗方法等),囫圇吞棗:比喻讀書等不加分析地籠統接受。

出生入死:形容冒著生命危險。多用于概述經歷,赴湯蹈火:形容不避艱險,奮勇向前。多用于表達決心。

功虧一簣:比喻只差最后一點而不能成功,含有惋惜之意,前功盡棄:過去的功勞全部廢棄。

見機行事:看到適當的時機立即行動,見風使舵:比喻看勢頭或看別人的眼色行事,多含貶義。

撼天動地:形容聲音響亮或聲勢大,力量強,驚天動地:形容聲勢浩大或事業偉大。

屈指可數:形容數目很少,側重珍貴,寥寥可數:形容數量非常少,側重不多。

手忙腳亂:形容做事慌亂,沒有條理,七手八腳:形容人多忙亂,動作不一。

杞人憂天:比喻不必要的憂慮/庸人自擾:本來沒有問題而自己瞎著急或自找麻煩。

深謀遠慮:周密地計劃,往長遠里考慮,深思熟慮:深入細致地考慮。

束手無策:形容遇到問題毫無解決的辦法,手足無措:常用于形容舉止慌亂。

篇7

辯論是一種游戲,但又不完全是游戲。說它是游戲,因為它按一定的游戲規則進行;說它不完全是游戲,因為它的根本目的不是娛樂,而是討論問題,交鋒思想,引起大眾對某些

重大社會問題的思考與關注。辯論賽是辯論的游戲化,與辯論本身不同。辯論是為了探究問題,辯明真理,沒有規則;辯論賽是就一個問題,持相互對立觀點的雙方而展開的唇槍舌劍的較量,它關注的不是問題的解決,而是辯論本身,因而,帶有一定的表演性。既然是比賽,就會有勝負。辯論賽是集知識、思辨、技巧于一體的智能性活動,因而,比賽的勝負由諸多因素決定。就比賽本身而言,心理是決定比賽勝負的關鍵性因素之一。這里的心理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辯手本身的心理素質;二是辯手與觀眾溝通所營造的心理氛圍。心理對辯論賽的作用,猶如水對舟的作用:水可載舟,水亦可覆舟。良好的心理素質與心理氛圍,能夠保證比賽按設定的戰術方案進行,贏得主動,從而為獲勝奠定基礎;而不良的心理狀態與心理氛圍,將可能使精心準備的思路、戰術方案無法得到體現,比賽陷于被動。

所以,任何形式的辯論比賽,都對辯手或辯論隊的心理素質和與觀眾一起共同營造良好心理氛圍的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辯手在這方面的素質與能力,既與辯手本身的操行修養有關,也與平時的自我訓練有關。在此,我僅就心理與辯論的關系談一些個人的體會與看法。

一、辯論中的人格力量辯論賽中,辯論正反兩方的觀點各持一端,都力圖在陳述與辯論中證明本方觀點正確,對方觀點站不住腳,越是高水平的精彩辯論,雙方的觀點越是鮮明,交鋒也越是激烈,因而,比賽中的一方要想完全說服對方,并因此而獲勝是基本不可能的。就本屆大決賽而言,辯題是:人性本善,臺大正方,復旦反方,立場是:人性本惡。關于人性善、惡問題,中西方思想家討論了二千多年,至今依然爭論不休。在就這么大問題的三十多分鐘辯論中,一方要想說服另一方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為,各方都可以找出許多理論和實例來論證本方的立場。

哈佛大學的杜維明教授在評點這場大決賽時說:我聽了正方一辯關于人性本善的充滿激情的陳述后,似乎被她說服了,而聽了反方一辯關于人性本惡所作的邏輯嚴密的陳述,似乎又被反方一辯說服了。杜維明教授的這段評點,表明雙方的立論都有一定的道理,也都能讓人接受。顯然,在這種雙方都言之有理、論之有據的辯論賽中,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在這短暫的時間里說服對方或使對方在自己的立場上完全退卻。在這樣的比賽中,最后的勝負就取決于哪一方能更好地說服觀眾和評委。

說服觀眾和評委,就是讓觀眾和評委更樂于接受你方的表現,更樂于認同你方的觀點。達此目的,靠兩方面力量:一是以理服人,二是以德服人,前者是知識的力量,后者是人格的力量。知識力量能使人們信服觀點的論證,人格力量則能使人們接受辯手本身,并進而在有意無意中相信和支持該辯手的論證與反駁。

在辯論中,人格力量的首要基礎是辯手言談舉止所表現出的完美人格和高尚品德。能言善辯是做一位辯手的基本素質,但所言所辯要讓人接受,首先讓人接受的不是所言所辯的內容本身,而是辯手自身。如果一位辯手,無法讓人心悅誠服地接受和認同,那么他所說的觀點和所作的反駁在使人接受的過程中就會大打折扣。對此,古希臘百科全書式的智者亞里士多德在兩千三百年前就有精辟的論斷:“與其他人比較,人們更容易和更堅定地相信完美的人:無論在什么問題上都是這樣,而且當一個問題意見分歧又不能確切斷定時,更是這樣。

某些作者在有關雄辯術的論文中認為,講演者表現出的人格完善絲毫不能增加其勸導能力,這種看法是錯誤的。恰恰相反,他的個人特點可以永遠被看作是他所擁有的最有效的勸導手段。”亞里士多德的這一論斷在現代社會心理學中得到了充分證明。由此可見,要做一個好辯手,就必須首先爭取做一個完善的人,如果人格不完美,做人的品位不高,那么再怎么伶牙俐齒的辯手,在常人眼里,都只不過是巧舌如簧的辯手,而不是真正的辯才。具有完美人格和高尚品德的人,在其言談舉止中,就會充分體現出人類的智慧和人性的優美。柏拉圖說:“如果有一個人,在心靈里有內在的精神狀態的美,在有形的體態舉止上也有同一種的與之相應的調和的美,——這樣一個兼美者,在一個能夠沉思的鑒賞家眼中豈不是一個最美的景觀?”無疑,當一個具有充分人格力量的辯手將藝術化的辯論技巧,優美的辯論風度與完美的心靈和品德高度統一在一起時,他所展現給人們的將不僅僅是辯論本身,他將給人們展現一種智慧的藝術、一種善的藝術和一種美的藝術。我十分欣賞本屆大決賽中,復旦大學代表隊四辯在總結人性本惡,但人經過教化將趨向善這樣基本立論時所說的最后一句話:“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卻要用它來尋找光明。”詞語雖簡短

普通,但卻能讓人感受到其中智慧、善和美的統一,體會到一種內在的人格力量,因而,在觀眾中引起的共鳴十分強烈。

人格力量還基于辯手的知識底蘊和理論素養。現代社會中人,幾乎沒有人能成為古希臘社會中那種百科全書式的智者,大多數人只能通曉有關領域的知識,不可能掌握全部的知識。在這樣情況下,誰精通哪一領域的知識,誰就是哪一領域的權威,誰知識積累越豐富,誰就對問題越有發言權。任何人都無法研究盡所有的社會問題,但真正的辯才卻應該能夠辯論

所有的社會問題,并說服別人認同或支持自己的看法。這其中靠的不是三寸不爛之舌,而是辯手本身的知識積累和理論素養。深厚的知識積累,能使辯手在辯論中旁征博引,融會貫通,滴水不漏,使對手無機可乘;良好的理論修養,則能使辯手更深、更新、更廣地把握辯題,判斷是非,應對問題,使對手感到遙不可及。深厚的知識底蘊和良好的理論素養的有機結

合,將在一定程度上帶給辯手某種超凡脫俗的魅力,從而給人一種權威感和信任感。這些無疑都豐富了辯手的人格力量。心理學的實驗證明,能給人一種權威感和信任感的人,其思想和看法易對人產生影響。對辯論賽來說,這種影響力越強,越有利于最終獲勝。

俗話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里的“道”,既含有“理”,也含有“德”。“理”和“德”是世界文化普遍認同的基本價值,中華文化尤為重視。因此,以德服人是符合人類文化價值傾向的,尤其符合中華文化的價值傾向。在中華文化中,德具有至上的地位,中國人在追求人生的“三大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中,將立德置于首位。“德”是中華文化所崇尚的一個最高價值,所以,在申辦奧運時,設在蒙特卡洛路易斯飯店里的北京奧申代表團展示室所懸掛的一條醒目對聯是:“德無量壽無量,日長明月長明”,其所表達的精神就是:以“德”服人。在這樣的文化精神下,辯論賽中以德服人就更具價值和意義:有“德”,就能在更高的價值層面上把握辯題,判明是非;有“德”,就能與觀眾在精神上獲得共鳴,從而為比賽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有“德”,就能得到觀眾的同情、支持和認同,從而獲得取勝的力量;有“德”,就會形成“真理在手,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良好心境,從而在辯論中從容不迫,應對自如。以德服人,是人格力量的勝利。人格的力量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在辯論賽中所起的作用卻是決定性的。

二、論賽前的心理調節

從接到辯題到正式比賽,一般都有賽前準備過程。在這過程中,除了要精心思考立論,收集材料,組織論據外,還要充分做好賽前的心理調節。由于賽前準備都比較緊張,所以人們常常注意了前半部分的工作,而忽略了后半部分的工作,也就是說抓了“硬件”,忽略了“軟件”,結果經常是后悔莫及。任何比賽都要注意賽前的心理調節,辯論賽更應該注意,因為辯論賽中由于緊張說錯一句話而被對方抓住,就完全有可能導致整場比賽優勢的喪失,陷入全面被動。因此,賽前的心理調節是準備辯論賽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根據自己的體會,我認為賽前的心理調節應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協調認知。現代認知心理學有一重要理論叫認知不協調理論,該理論認為,人們都力求認知的協調一致,可事實上人們常處在認知不協調狀態。認知不協調主要表現為兩種情況:一是主觀認知與事實認知的不協調。例如,假設有個學生自認為自己的智力水平很高,可是在一次考試中,他卻沒有及格。這樣一來,第一種認知即相信自己很聰明的信念便和

第二種認知即考試不及格的事實不一致。二是所持信念與所要接受的觀點的不協調。心理學認為,人們不喜歡看或聽,更不愿意接受那些與他們所堅持的信念或希望相反的東西,所以,一旦出現這種東西,人們的認知心理就陷于不協調。顯然,后一種情況的認知不協調在辯論賽中經常會出現的。辯論雙方的立場是抽簽決定的,而不是自己選擇的。這樣就經常會出現辯論的立場與自己所持信念不協調的情況。例如,本屆辯論賽有一辯題是:現代化等于西方化。對于這一問題,現在學術界和社會大眾都普遍有這樣的共識:即現代化不等于西方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抽簽結果要求以“現代化等于西方化”為立場,那么認知的不協調也就隨之產生,而與此立場相對的反方則可能沒有這方面問題。本屆辯論賽的另一個辯題,即艾滋病是醫學問題,不是社會問題,卻使正反兩方都陷入認知不協調。因為,現在世界各國都公認艾滋病既是醫學問題,又是社會問題,而辯題卻要求正方論證艾滋病是醫學問題,不是社會問題;要求反方論證艾滋病是社會問題,不是醫學問題。在認知不協調的情況下,要按規定的立論辯贏是十分困難的,因此,面對這種情況,就要積極做好認知的協調工作。這種協調顯然不是讓立論服從自己的信念,相反,而是讓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向立論靠攏,并盡可能地將立論內化為自己的信念,那怕是暫時的。這個過程應該是在對辯題作全面、科學的分析,并形成具有一定科學性的立論中完成。因而,在這個過程中,不是完全摒棄自己原有的信念,相反,應積極地將自己的信念帶進去,在分析和思考中努力找到立論與自己信念的契合點,這樣就能很快地將原先不愿接受的立場轉化為自己從心里認同的立場。顯然,認知協調是一個積極的,富有創造性的接受過程,而不是被動的接受過程。俗話說:據理力爭。如果心理上無法接受辯論所應據的“理”,那么不論怎么“爭”都將是無力的。世上許多事都是知易行難。協調認知的重要性,理論上大家都清楚,但真要哪個人去實踐就難了。本屆大決賽的辯題是:人性本善。在準備辯題的正方時,我們隊的隊員從立論到邏輯推演都統一得比較快,因為,人性本善都是大家心之所向。可是到了準備辯題的反方時,大家的心就不那么統一和順暢,總覺得有些解不開的疙瘩和理不清的思路。后來幾經反復,不知費了多少口舌,爭了多少次,臨走前才把基本觀點一致起來,并為每個辯手所接受。正是因為大家最終都從心理上接受了人性本惡,但教化能使人抑惡揚善這一基本立論,所以大決賽中,每個隊員都顯得比較胸有成竹,對自己的立論和觀點充滿信心,相信它就是真理。這種精神和心理狀態為最后勝利奠定了重要基礎。

第二,個體與群體的心理協調。辯論賽是由各方四人組隊進行的,是一種團體性的比賽。在立場確定的情況下,四個辯手都應在同一立場上與對手作刀來劍往的較量。一旦哪個辯手游離了本方立場,整個隊將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所以,這種辯論賽十分強調四個隊員之間的默契和協同作戰的整體意識。要形成默契,四個隊員就要心心相通;要能協同作戰,形

成整體,就要處理好個體與群體的關系,使個體真正融入群體,使群體變成一體,在辯論場上異口同聲。

辯論要求每個辯手應該有自己的風格,可是整隊的辯論比賽卻要求每個隊員之間要有良好的配合,因此,對于一個辯論隊來說,不是不斷的配合產生默契,而是相互的默契而產生配合。這種默契是通過四個隊員之間深入的思想溝通,觀點交流達成的;是對根據立場需要所確立的理論、事實、邏輯和價值的一致認同。這種默契顯然是辯論場上配合的基礎。參加

本屆辯論賽的英國劍橋大學隊,由三名博士生和一名碩士生組成,因此,在比賽中顯示出很強的個人單兵作戰能力,每個人的陳述都比較深刻,有一定的沖擊力。遺憾的是,由于他們之間存在著來自大陸隊員和來自臺灣隊員之間的教育背景差異,所以,他們沒有形成很和諧的思想與觀點上的默契,從而影響了整隊立論的戰斗力與對抗性,影響了整隊的配合。對于每個隊來說,默契的達成確實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更需要隊員之間心靈的開放、思想的交流和情感的匯聚。這就要求每個隊員在賽前對本隊其他隊員對辯題的認識和所設定的戰術方案有充分的了解、理解和體會;同樣,自己也要無保留地把自己的思想與其他隊員溝通,在這當中,任何形式的思想或心理的自我封閉和抵觸,都將導致嚴重的后果。隊員與隊員之間出現思想差異、觀點沖突是難免的,是極其正常的;而且對辯論賽來說,正是這種差異與沖突能不斷引發新思想、新觀點。所以,面對差異和沖突,如果每個隊員都本著積極負責的態度,理解與寬容的精神以及配合意識,那么這些差異與沖突最終一定會走向一致和默契,并形成富有創意的思想與觀點。

杜維明教授在評點大決賽的兩支隊伍表現時,認為復旦大學代表隊在比賽中表現了一種流動的整體意識,并對此表示贊賞。實際上,這種流動的整體意識既是復旦代表隊在整場辯論中在理論和邏輯上的層層推進過程的反映,也是復旦代表隊整體協同作戰的意識與風格的反映。縱觀整個比賽過程,可以看到整體協調作戰的意識與風格是復旦代表隊取得最后勝利

的一個關鍵性因素。一個隊的整體風格,是靠四個隊員來共同塑造的;一個隊的比賽,是由四個隊員來共同完成的,因此,對每個隊來說,除了要有良好的默契外,還要有良好的整體意識。每個隊員肯定有每個隊員的風格與習慣。每個隊可以根據不同風格隊員的組合來設計整個隊,但是任何一個有風格的隊伍都不是不同風格隊員的簡單組合,其風格都是根據隊員

的不同風格所作的再設計結果。因此,在組隊參加比賽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發生各隊員的風格與整隊風格對每個隊員要求之間的矛盾,從而在心理上導致個體與群體的不協調。在這樣情況下,就必須有一個協調與適應的過程。這個過程不應是消極的適應,而應是積極的配合。不否認按整體風格要求,個別隊員的長處或者說某些富有創意的精彩表現會受到抑制

,但是如果這種抑制能帶來整體效果是完全值得的。一個隊的整體風格是一種有機的風格,它應在隊員的自覺選擇中形成。一旦一個隊整體風格對每個隊員的要求確定下來,也就同時確定了每個隊員在比賽中要表達的內容及其表達的方式。因此,一個隊員要能自覺地適應整體的風格及其要求,就應該有很好的整體意識,協調好個體心理與群體要求之間的差異,明確自己在比賽中所“扮演”的角色。說得明白些,就是在整體中,每個隊員都應有舍得犧牲自己風格和表現機會的心理素質,只有這樣,流動的整體意識才能形成。如果每個人都“扮演”好自己應該“演”的角色,那么整體就會光彩耀人。復旦代表隊之所以能給人一種強烈的整體感,主要就是因為每個隊員都很好地“扮演”所應“演”的角色,顯示出鮮明的個

性。新加坡人對他們四個人的風格作了很個性化的總結:姜豐:親切,不溫不火;季翔:嚴肅,理性;嚴嘉:機智,幽默;蔣昌建:成熟,穩重。正是這四個個性與風格鮮明的辯手,才組成了一支強有力的隊伍。

第三,心理調動。一支好的辯論隊在辯論場上必須有很強的感情投入,正如一個演員沒有感情投入演不好角色一樣,沒有很強的感情投入,辯論是絕對辯不好的。要能投入感情,一方面對比賽要有充分的信心,另一方面要有高昂的斗志和強烈的參賽欲。這就需要在賽前做好心理調節與調動工作,以保證比賽開始時,每個隊員都能處在最佳的興奮狀態。賽前的心理調動是靠個人的自我調節、激勵,隊員間的相互鼓勵和教練的積極引導來共同完成的。賽前,每個辯手都會不同程度地感到壓力、緊張。一旦壓力感太強,緊張過度,人就很難進入興奮狀態,這時感情也就很難調動。因此,賽前進行必要的心理放松和情緒調整,是每個辯手必須做的工作。在這次復旦代表隊的訓練中,我主要指導陪練隊伍的比賽。

陪練隊在賽前沒有什么心理負擔,在他們看來,與正式隊比賽,贏一場賺一場,輸了,不賺也不賠,因此,他們在正式開始比賽后,有些隊員很快就興奮起來,而且感情十分投入。由于心理相對比較放松,沒什么顧慮,所以,有些隊員也會不時地調侃正式隊員,出一些事先沒準備的幽默。陪練隊員的表現說明:賽前辯手自我心理的調動與調節對辯手在比賽中的表現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賽前辯手的自我心理調節,可以根據各自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和別人說笑話,放松一下,提前到現場感受氣氛;四周走走看看等等。

實際上,每個隊員的心理調節是與整個隊的心理狀態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可以設想,如果一個隊中有三個隊員心理狀態不佳,另一個隊員再怎么調動也是調動不起來的;如果賽前,四個隊員各管各的事,互不交流,互不提醒,那整個隊的臨戰氣氛就沒有,整隊的心理狀態就調節不到最佳點。因此,隊員在比賽前的相互提醒、鼓勵和安慰很重要。這樣做,不僅

能有效地釋放隊員的心理壓力,使其產生信心,而且也能有效地起到鼓舞軍心,激起斗志的作用。一支好的辯論隊,都應有一核心隊員,該隊員在賽前就起鼓動軍心,喚起斗志,凝聚全隊的作用。

教練在賽前對隊員情緒和心理的積極引導,十分有助于隊員賽前的心理調動。我在指導陪練隊時,賽前一般不再與隊員討論辯論中的立場與反駁,主要作戰術的交待和心理鼓動工作,盡量使他們興奮起來,產生迫不及待與對方決一雌雄的斗志。另外,我還給個別隊員做一些心理引導,讓他們找準比賽中表現的感覺。在一次比賽前,我告訴四辯:“你在總結陳

詞時,要給人一種震撼感,使觀眾覺得緊接下來的對方四辯的總結陳詞無論如何都壓不過你,因此你的陳詞要有激情,就像一個偉人在給千百萬人演講,字字句句都擲地有聲”。我這一引導果然在比賽中起效果,他一改過去慢條斯理的總結陳詞,用充滿激情的語調,配以具有表現力的手勢,總結了基本立場與觀點,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賽后,他自己感覺也很好。

賽前的心理調動,應適當把握好調動的時機。有一次,陪練隊要與正式隊進行一場模擬賽,原先規定下午三點鐘開始,于是我從二點半開始,對他們作最后的戰術交待和心理鼓動,到三點鐘一切準備就緒,等待比賽開始。這時,由于正式隊伍臨時有事,比賽延至三點半開始。最后比賽下來,隊員普遍反映,由于比賽突然延遲,比賽時間與興奮點錯位,所以在比賽中很難興奮起來。這個事例表明:心理調動應努力使隊員的最高興奮點與比賽開始時間比較接近,不能讓隊員興奮著等待比賽,而應盡量使隊員興奮著進入比賽,這樣比賽的效果比較好。

第四,克服心理障礙。每個人都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心理障礙,人們許多不注意的失誤或過錯,往往與心理上的某些障礙有關。心理障礙對辯論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口誤上。口誤在辯論中最為忌諱,因為,一次小小的口誤一旦被對方抓住,就可能使整場比賽陷入被動。口誤有多種表現形式:

一種是老是說不好某句話。例如復旦代表隊的四辯在與英國劍橋大學隊的比賽中作總結陳詞時,在說到“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時,顯得比較緊張,說得有點卡殼。知情者都知道,這不是他不熟悉這句話,而是他的心理障礙在作怪。因為,“”和”移”音相近,在平常的訓練中,他經常把這兩字念反,結果就形成了一種心理障礙,每當說

到這句話,他心理就緊張,怕再出錯,越怕出錯,就越緊張,越緊張也就越容易出錯。

第二種表現形式是老是把要表達的意思表達反了。在訓練比賽中,有一隊員在反駁對方時,經常說:“對方辯友也……”她用這一句式所要表達的真正意思是:對方剛才指責我方所犯的錯誤,正是對方現在所犯的錯誤。正確的表達應該是:“對方剛才口口聲聲說我方………,可真正這樣的不是我方,恰恰是對方,對方剛才的表現正是犯了對方自己一再反對的錯誤。”這個反駁應該說是有力的,但是由于她在這一句式中用了“也……”,結果把整個意思說反了,因為用“也……”這一句式反駁,實際上首先不自覺地肯定了對方剛才的指責,而對方現在所犯的錯誤只不過是對方所指責的錯誤。這樣,整句話的辯駁力大大降低,并給對方一個強有力的反擊機會。如果對方反駁道:“你們實際上承認了剛才的錯誤,”那么我方就陷入被動。經常出現這種錯誤,在很大程度上與她思維和反應的心理定勢有關。她對對方說別人錯了,可自己卻在這方面出現類似錯誤的表現十分敏感,所以一遇到這種場境,她就會急于反駁,試圖一下子把對方推入尷尬境地,急于表達,于是自然地用了這樣一個順口而簡單的句式。這種心理定勢很容易轉化成辯論中的心理障礙,即到時總找不出更好的句式來表達應該表達的正確意思。

第三種表現形式是經常把某個字的音讀錯。漢語中有許多字是由不同字或由一個字為主加上某些偏旁部首組合而成。這些組合字的讀音,有些讀構成組合字主體的那個字音,例如,“叨”讀“刀”的音,“惦”讀“店”的音;有些組合字則不然,例如“恪”,就不能讀“各(gè)”的音;而應讀“克(kè)”的音。由于前一種情況居多,所以大多數人形成了一種按構成組合字主體的那個字的讀音來讀該組合字的習慣。這樣一旦遇到后一種情況,習慣就會形成心理障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大學生辯論賽中,許多辯手在講使用率比較高的“莘莘學子”這個詞時,要么完全讀錯,要么卡殼、要么在觀眾的笑聲中再重復一遍,把讀音改過來。因為,許多人按習慣,把這個字讀成了“辛(xīn)”的音,正確的讀音應是”申(shēn)”的音,形容眾多。在辯論賽中,把字讀錯,不僅會鬧笑話,而且還會遭對方辯友以糾正讀音方式的“善意”攻擊。在許多情況下,辯手把某個字的音讀錯,并非他不知正確的讀音,而完全是由習慣所形成的某種心理障礙造成。

口誤是難免的,但在辯論中應盡量避免口誤。為此,各辯手在賽前要有意識地克服并消除口誤背后的心理障礙。消除這方面的心理障礙,可以根據情況采用多種方法進行。例如,針對老是把某句話說錯的毛病,有意識地去分析自己認為很熟的這句話,分析這句話的完整含義和內在邏輯,形成新的認識以代替舊的意識。針對說話的句式問題,可以就某種意思的表達設計多種正確的句式,并從中確定一個自己最得意的,既然是自己最得意的,在場上就會脫口而出,不會被舊句式所困,至于讀音問題,則只能靠多讀,以加深印象。在辯論賽中適當調整語速,也是克服心理障礙,防止口誤的好辦法。

三、辯論場上的心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