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戀愛說什么范文
時間:2023-04-06 02:47: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談戀愛說什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的愛情來得比較晚
我從小就是一個乖孩子。我的性格可能和家庭背景有關,小的時候,我父母的婚姻就跟老崔和春芬差不多,表達感情通常用吵架的方式,他們一吵我就盡量把事做得乖一點。這種心態帶入了我日后的工作和生活。
1982年,20歲的我考進沈陽曲藝團當相聲演員。因為性格內向,都24歲了還沒有女朋友。父母很擔心。然后就拜托周圍的鄰居、親戚馬不停蹄地給我介紹對象。可能大家對搞文藝的有些偏見,當時見了許多女青年,不是人家不愿意,就是我不樂意。1988年,親戚牽線想給我介紹一個女友,說那女孩才20歲,是沈陽兒童醫院的護士,性情特別溫和。這個姑娘叫楊寶玲,后來成了我媳婦。我倆的相親故事挺有意思的。
這下完了,人家可能不喜歡我
過去沒談戀愛的時候總認為自己壓根不會談戀愛。最不會和女孩子交流。特別是覺得對方條件很好時,就會越發拘謹,不知道該說什么了。可是一旦進入特定情景,雙方相互都有了好感,每個人都會談戀愛,拿捏分寸,漸入佳境。
第一次見面,當時我媳婦和她姐在一起。第一眼看到姐倆兒,還以為給我介紹的是姐姐呢。后來對上號,我的第一反應這女孩長得清秀端莊,性情溫順,一看就是個好姑娘,心里比較滿意。相完親我告辭的時候是她媽媽送的我,媳婦沒有出來。我當時想:這下完了,人家可能不喜歡我。所以,介紹人問我怎么樣,我就先發制人說:“不行,年齡差距太大。人家可能不同意。”我說這些的言外之意就是說“對方可能不同意,我同意。”那時候,其實就是想繞著彎試探。后來才知道,并不是她不喜歡我,是她比較矜持。她家里人也覺得我挺老實的,應該挺會過日子的,同意我倆開始交往。
以后呀,我一定要把你養胖
現代的人把相親想得太恐怖了,也把相親丑化了。以為跟小品演的似的,見面了就問你家幾口人?月薪多少?有房子沒?問這些問題的相親是很可怕的,事實上。也很少有這樣的。我們那會兒,通常雙方見面后,介紹人就會先回避一下,兩個人也就聊聊工作、生活之類的話題。
那會兒娛樂場所也不多,我們就在電影院看電影,要不然就是軋馬路、逛公園,邊走邊聊。我還記得我們倆在一起看的第一部電影叫《舊夢重溫》。是個外國片。
我是個演員,但其實我是屬于不愛說的演員。特別是80年代的相聲演員跟現在的狀態不太一樣。我跟寶玲一起逛北陵公園,她不愛說話,我也不說話,兩個人就一直走,氣氛有點尷尬,但是就是不知道該說什么。
逛完公園到飯店吃飯,我發現她不喜歡吃肉,只愛吃豆腐、腐竹、花生米什么的,“挑食”哩!我就拿出我說相聲的本事,“開導”起她來:“人活著,要是不會吃,還有什么意思呀?我不浪漫,抽煙、喝酒、玩麻將都不會,但我喜歡吃。以后呀,我一定要把你培養成美食家,把你養胖!” 女人都喜歡有幽默感的男人。寶玲聽了我的話,羞澀地、甜甜地笑起來。
我的優點是注意細節,而且不是刻意的,完全是自然的、下意識的舉動。比如過馬路時。我都是讓她走里面我走外面。即使是后來成家,我們一起進門,永遠都是我把門打開,讓她先進我才進。
我怕老婆,我們一家人很幸福
我們那時談戀愛一定要有一段時間。一年太短,兩年以上太長。兩年剛剛好。相處不到一年就去求婚,對方會覺得你太輕率,甚至會導致分手。處了兩年以上還不結婚也會被人議論的。我和寶玲談了兩年,然后就準備結婚。
那時結婚不講究大操大辦。我們的婚禮和別人一樣,一點不鋪張。一輛面包車。一輛轎車,一輛大客車把新娘和送親的人接來,然后放鞭炮,結婚典禮。請家人朋友吃了個飯,就沒別的了,不太張揚。
從26歲到現在,結婚21年了,我對媳婦就是一點――服從。這些年,她把我和孩子都照顧得非常好,我覺得我們一家挺幸福的。別人問我怎么把婚姻“經營”得這么好,說出來很簡單――兩口子在一起一定要處透了,就是說什么事都不要瞞著對方。把彼此心里的話全都說出來,這樣的話即使是再大的風浪都會挺過去的。現在的年輕人很容易處不透。交流有限甚至少之又少,美其名曰叫做留白。你這一留白,就有問題了。前幾天我兒子還問我,他和他媽媽之間,我和誰最好。我立刻就說:和你媽媽好。兒子終究要娶妻生子的,而我和他媽媽是要相伴到老的。
篇2
1976年出生于臺灣的劉謙,從7歲起就瘋狂地迷上了神秘的魔術表演,12歲獲得世界知名魔術師大衛?考柏菲頒發的“兒童魔術大賽冠軍”證書。大學畢業后,劉謙做了職業魔術師,加盟新聞集團旗下的星空傳媒。自2009年起,劉謙連年在春晚舞臺上表演有創意和獨具個人魅力的魔術,受到觀眾喜愛,被媒體譽為“魔術王子”,擁有千萬粉絲。
劉謙和王希怡的相識,是在2013年初娛樂圈友人的一場私人派對上。當時現場人很多,不乏影視明星。大家忙著打招呼、聊天應酬,劉謙對這位陌生的女孩并沒有太留意,只是覺得她性格開朗活潑,而且很“淡定”地與一些明星不卑不亢地交談,有一種魅力。后來,他們禮節性地交換了聯系方式。劉謙自以為比哪個明星都紅,但是他發現,女孩壓根就沒有留意他。
幾個月后的一天,劉謙應北京一家文化公司的邀請進行魔術表演,他在北京有一整天的空閑時間。劉謙忽然想起了上次聚會時認識的北京女孩王希怡,想起她陽光可愛、愛說愛笑、幽默風趣的樣子,他覺得如果讓她陪著一起逛逛街或隨便找家小店喝杯咖啡,將會很愜意。
電話接通后,他自報家門:“我是劉謙。希怡,你在哪呢?”沒想到對方竟愣住了,硬是沒想起來他是誰:“哪個劉謙呀,請問你確定我認識你嗎?”劉謙很尷尬,差點兒掛掉電話,他耐著性子解釋:“就那個變魔術的劉謙,見證奇跡的時刻,有印象沒?”對方大聲叫起來:“哇,我知道了,你就是那個變魔術的劉謙,真是太好了!”
寒暄幾句后,王希怡說:“今天我沒有空,我待會兒要去福利院看望孩子,你也一起去吧,給那些孩子表演個魔術,孩子們一定會特別開心。”就這樣,劉謙被這個“瘋瘋癲癲的小丫頭”拉著去了位于北京郊區山里的一個福利院。
一路上,兩人說說笑笑倒也挺開心。汽車在大山里行走很久,才來到那家很偏僻的福利院。等劉謙隨王希怡下車后,幾名工作人員全驚呆了,有個人還湊到劉謙面前左右端詳,怯怯地問:“你是真的嗎?”劉謙哭笑不得。
當天下午,王希怡給孩子們唱歌、跳舞,走模特步,表演了很多節目。看到王希怡不僅能講一口非常流利的英語,還多才多藝,劉謙非常佩服。他用隨身攜帶的手絹、撲克牌之類的小道具,表演了幾個非常精彩的小魔術,逗得孩子們異常興奮。
臨走時,福利院的工作人員不由分說將他們種的南瓜、玉米還有柿子放進他倆的車里。孩子們跟著他們的車跑了很遠很遠,劉謙真正感受到魔術職業給自己帶來了從未有過的成就感。
【愛上勵志“白富美”】
在回去的路上,得知王希怡平時特別喜歡參加各種公益慈善活動,并以此為最大快樂時,劉謙對她產生了好奇:她怎么會喜歡做這些得不到名利的事?回到住處后,他馬上給北京的幾個好朋友打電話,了解王希怡的情況。
1986年出生于北京市西城區的王希怡,曾在澳大利亞留學6年,是墨爾本大學的高才生,回國后,成為大陸女團Up Girls成員兼空美模特。王希怡第一次亮相電視節目,就是在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中以Up Girls成員身份出現的,她可愛靈氣的表現樂翻全場,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2012年王希怡受一些知名歌手的邀約,參與拍攝歌曲MV,還在《米娜》、《瑞麗》、《男人裝》、《俊士》等雜志做平面模特。
更令劉謙吃驚的是,王希怡有著顯赫的家世背景,是著名的“厲家菜”的第三代傳人,其家族在全球擁有多家餐廳。“厲家菜”是清朝同治、光緒年間內務府大臣厲子嘉后裔的私房菜,許多宮廷菜配方和做法代代相傳。
而王希怡這個富家女,卻并不浮華虛榮,憑真本事步入娛樂圈,而且已小有名氣。
了解到對方的背景后,劉謙失眠了。一個出身如此優越的女孩子還那么勵志,且堅持公益事業,這和他身邊那些任性、驕橫的女孩子如此不同。劉謙覺得,這樣冰清玉潔的“天使”很難遇到,如果錯過,會遺憾終生!
劉謙回到臺灣,馬上給王希怡發了一條長長的短信,說自己很喜歡她,并問可不可以經常給她打電話。王希怡回復:“可以呀。”之后連續一個月,每晚臨睡前,劉謙都會給王希怡打電話,聊些很平常、瑣碎的小事,但兩個人說起來都覺得很有意思,有時候說了再見,可是過了很久,兩個人都還拿著電話,誰也不愿意先掛。
魔術師的愛情表白總是有些與眾不同。一個月后,劉謙請王希怡吃燭光晚餐。當飯店服務生相繼點亮燭臺上的3支蠟燭時,他的手里也變出了3枝玫瑰花。從此,兩人開始了戀愛。通過深入相處,劉謙在這個比自己小10歲的女孩子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
有一天,劉謙送王希怡去參加一次電視廣告演員的競選,沒想到不到半小時她就出來了。劉謙詫異地問她為何這么快,她說:“人太多了,可能有好幾百,每個人都很緊張的樣子。我和一個坐在身邊的女孩聊了聊,她說自己昨天一整夜都緊張得沒睡著。我覺得自己不缺這個機會,還是把機會留給別人吧。”劉謙哭笑不得,說:“你傻不傻呀!”王希怡灑脫地聳聳肩:“我不喜歡和別人爭,沒辦法。”
王希怡的淡泊,常常讓劉謙感到不可思議,有時候他會問:“你不希望自己出名嗎?”王希怡反問道:“你很有名啊,你快樂嗎?”劉謙無語,他知道什么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事情,那就是家人健康、自己有能力幫助他人。
【最快樂的時光】
劉謙開始反省自己的生活。以前,他認為表演魔術決不能有任何失敗。這么多年來,因擔心失手和被別人超越,他不斷將自己逼到極限,因此患有很嚴重的焦慮癥。病癥發作時,他常常整夜睡不著覺,即使睡著了,也會不停地做噩夢――夢見演出失敗,而他在觀眾的起哄聲中渾身汗濕地醒來……
劉謙團隊的工作人員經常會在半夜的時候被他從睡夢中叫醒,叫到排練室。他會把剛剛在夢里演出失敗的環節,重新排練一遍。排練完了,大伙都已面如菜色。
對于劉謙來說,一旦發現哪個表演環節有疏漏,連一分鐘也不能等,一定要即刻排除才能安心。但是,和王希怡在一起時,劉謙感到了久違的放松和一種簡單的快樂。王希怡會在家里給他做自己最拿手的、從她姥爺那里學來的“厲家菜”,每上一道菜,她就給他細細講解這道菜有哪些講究。
2013年4月12日,劉謙捧起格羅拉魔術大師金獎的獎杯,成為獲得該國際級獎項的第一位華人魔術師。獲獎回國后,劉謙和王希怡到一家咖啡館小聚。他們在一起的親密舉動,被一些娛樂小報記者拍了下來。更令劉謙震驚的是,他們的戀情曝光后,王希怡過去擔任模特時的性感火辣照通通被翻出,在網絡上風傳。劉謙非常焦慮和擔心,而王希怡卻哈哈一笑,根本不當回事。她說:“男生女生談戀愛,再正常不過的事,用得著大驚小怪嗎?”
曾經有朋友問劉謙,這一生什么時候最快樂?他想了很久,發現最快樂的時光并不是自己站在舞臺上獲得掌聲和喝彩,而是所有和王希怡在一起的時刻。
篇3
用“我愛你”這三個字逗老公玩兒
之一:上“我愛你”一當
給老公買了件前胸印有“I love you”字樣的T恤,以不給他飯吃相要脅逼他立馬穿在身上。他說:“咱們這么著,我只有家里穿、只在你跟前穿,一出門咱就另換一件成嗎?”我佯怒道:“好嘛,你只想在我面前作樣子,不敢將你對我的愛昭示天下對吧?”“姑奶奶,我不是這意思!”他粗脖子漲臉地拼命解釋。“我是怕我穿這件T恤出門有濫情之嫌。你想啊,我在你跟前穿它我胸前印的這行字表示的意思是‘我愛你’,但要是到了別的女人面前呢,人家讀出的意思可就是我愛她了。”“你敢!”我因為老公終于上了我一當,并講出了那三個字而竊喜,得意道:“我本來就是只讓你在家、在我面前穿的。傻蛋!”
之二:寧死不說“我愛你”
我:“聽著老公,我正看的這本雜志上有道題,我讀給你聽,看你怎么答。”
他:“讀吧,我聽著呢。”
我:“假設你即將死亡,情況又壞得只可以打一個電話和只準說三個字,你會打給誰?說什么?”
他:“怎么會有這么奇怪的問題?”
我:“答嘛……”
他:“好吧。如果真是那樣的話,我當然會把電話打給你啦。至于那三個字嘛,我會說:‘忘了我!’”
我:“哇噻,你搞沒搞錯,應該說‘我愛你’才浪漫啊!”
他:“對呀。正因為愛你,我才不希望我撒手人寰之后,你還為我悲傷甚至守節嘛,那樣豈不太自私了!倒不如將你‘放生’,好讓你趁年輕、漂亮再遇到一個至少比我更愛你的好男人,平平安安過日子……喂,你怎么啦?”
我:“沒什么,就是突然想哭,想抱著你一起哭!”
他:“你看你,還沒到最后關頭呢,咋就這樣了?”
[陳京生,男,物業公司總務經理]:
“不管你將來能不能再找到工作,我……和孩子……愛你!”天哪,都老夫老妻了,她竟當著早已懂事的孩子面,說出了這種話
有時候,男人居然也需要女人把愛說出來。這可是以前沒想到的。
那一年,都下崗半個來月了,我還每天拎只飯盒,起早趕晚地“上下班”,目的只有一個:我不想讓老婆孩子在我找到另一份可以養活自個兒的工作之前,知道我沒了飯碗,我怕他們慌神兒擔心。我去了幾次人才市場,和一大堆小青年混在一起。后來舍了老臉,跟兩家單位談,人家讓回去聽信兒,可聽聽就沒信兒了。于是,我撿起了戒了很久的煙癮。
有天傍晚,我裝作沒事兒人似的,還是按以前廠里下班的時間回的家,飯菜已經上桌了,老婆孩子在等我。開始吃飯了,老婆直往我碗里添菜,孩子忙不迭地給我斟二鍋頭,讓我感覺氣氛有些不對頭,就問:“怎么著怎么著,巴結我呀?我可提醒你們,今兒還不到發餉的日子呢。”倒是一向直來直去的老婆先沉不住氣了,她起身進屋,變戲法似的拿出盒中華煙來塞給我說:“咱家的水果攤兒最近生意不錯,就買了兩盒這種煙犒勞你。”接著又吩咐上初一的兒子:“順子,拿火,給你爸點煙。不管發生了什么事兒,咱也不能叫你老爸憋屈了自己!”我的眼淚呀,立馬就流下來了――這可是我二十幾年來頭一回流淚呀!“你們知道了,是吧?”我老娘們似地抽噎著問。“瞧你那點出息,都奔四張(40歲)的人了,還當著孩子面哭!”我老婆這樣嗔怪我時,她其實自己也哭了,我兒子也哭了。“好了好了,”我擦把眼淚扮了張笑臉,“先吃完這頓飯,我明兒還去找工作!”老婆重新拿起筷子后,沒往飯菜里伸,而是兩只潮紅的眼睛定定地看了我老半天。“當家的,你真沒事兒吧?”她遲疑地問我。沒等我回答她什么,她卻冷不丁對我講出了那句令我終生難忘的話:“不管你將來能不能再找到工作,我……和孩子……愛你!”天哪,都老夫老妻了,竟當著早已懂事的孩子面,說出了這種話!
我后來果然重新找了份工作,在一家物業公司當總務經理,其實也就是庫房負責人。我每天的工作性質讓我又一次戒了煙。再后來,不管我再怎么背地里哄著我老婆說那個愛字,她卻怎么也不肯說了。“什么愛不愛的,”這就是她經常用來搪塞我的話,“臊死人了!”
[淑芬,女,銀行出納]:
咱們結婚8年,孩子都6歲了,你才說你是愛我的,是不是太晚了?
發生在我身上的婚外戀,卻讓我丈夫把他對我的愛說出來了,這簡直太奇妙了!
剛跟Z好的時候,我丈夫正忙于他們單位的一項獻禮工程,一禮拜回家兩次。我孩子已經那么大了,所以我對單身的Z沒有非分之想。我還跟他說過,我的愛一生只有一次,絕不會愛上他的。盡管這樣,我發現自己還是特別喜歡聽Z的甜言蜜語,尤其記得他對我說過他將因為愛我而一輩子打光棍,當時我還挺感動的。我們就這樣秘密來往了幾個月,可單獨在一起一共就三四回。只擁抱接吻,沒別的。后來別人告訴我,Z跟一個姑娘談戀愛了,我嫉妒得不行,心想原來他說只愛我一人是假的!我給他寫信打算告訴他,在我心目中他是個十足的騙子。等信寫好后我卻沒有了要寄出去的勇氣,索性點把火燒了,心里覺得這件事這樣結尾最好。但丈夫的突然回家,讓我沒來得及處理掉這份信的底稿,我丈夫翻寫字臺抽屜找東西時發現了它。他還算平靜地問了整件事的來龍去脈,我開頭還死抗,后來就認了。丈夫叫我權衡一下,看怎樣對孩子好、對我好。他越這么待我,我就越覺得有愧。我沒料到他會對我這么好。
我丈夫從沒對我許諾過什么,像榮華富貴或者愛我多少年呀什么的,但他既有事業心也特別顧家,甚至因為有一次我感冒咳嗽得厲害,他還戒了煙。所以那天,當他痛苦地捶著胸頓著足說:“我對你哪一點不好了,你對我不忠。”我無言以對。但在他講出“我不跟你過了”這句話之后,我看了一眼身邊的孩子問他:“說,你到底愛不愛我?”他回答:“我從第一眼看到你就愛上你了,現在越來越愛。”“咱們結婚八年,孩子都6歲了,你才說你是愛我,是不是太晚了?你干嘛不能像有的男人那樣(我當時想到的其實是Z)喜歡就是喜歡,愛就是愛,把什么都說出來呢?”“我以為你明白,不用說的。”他搶白我。我突然就哭出聲了:“要是沒有這件事,我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輩子都不知道你愛我啊!”他好像愣了一下,然后就走過來捧起我的臉,看著我說:“你知道嗎?你哭的樣子怪難看的。別哭了,行嗎?大不了你以后想聽什么我就說什么好不好?”他見勸不了我,只好拿出了壯士斷腕般的勇氣:“好吧,好吧,我現在就說:我――愛――你!”
[高松,男,地產推廣策劃]:
我想我會在內心深處好好保存“我愛你”這三個字的,只因為作為一個身心健康的成年男子,我居然信奉過“只有愛人才說愛和”的緣故
大學時代之所以美好,我想是因為在埋頭苦讀之余,你還可以作詩遣懷,甚至對著一個個故作矜持的女同學背影,反復琢磨愛是什么。我記得我第一個暗戀的對象還真就是我的同桌,就像那首校園歌曲《同桌的你》所唱的那樣。但當我畢業前夕,終于鼓足勇氣向她別別扭扭說出“我愛你”這三個字時,才剛又失過一回戀的我這位女同桌,先是瞪大了一雙美麗的杏眼,繼而直截了當地問我:“我已經不是處女了,你在意嗎?”要是事情擱在今天,我也許真不在意,但那是20世紀80年代初呀,我當時和很多男人一樣還有很深的“處女膜情結”,這就決定了我對她說出的“我愛你”那三個字不可能再有下文。
走上工作崗位以后,我跟不同的女往時,她們當中有我自己認識的,也有親戚朋友和同事張羅介紹的。多數都是見一兩次面,提不到可以說“我愛你”的高度來認識;偶爾也會有喜歡的,于是就正兒八經地當成一場戀愛談下去,但“我愛你”這句話依然不是能夠張口就來的。問題是戀愛就會有很沖動的時候,比如親吻啦、啦之類。這其中最難過的一關,就是我必須在適當的時候告訴對方,我只想跟她戀愛,不想跟她上床了,除非我對她說過了“我愛你”。我這么做的結果是,有的女孩會認為我撒謊,還有罵我的毛病的。甚至有個很不錯的姑娘感覺受了挺大的傷害,流著眼淚跑出門去,再不肯見我了。我其實很想向她們解釋,我為何把“我愛你”三個字看得挺重――我早就認定只對自己的意中人、即將來我要娶她為妻的姑娘說“我愛你”了,因此我也只應該跟她發生才對,至于婚前婚后倒不重要。可惜就是沒人愿意聽。而自從遇到Jody后,我便再也絕口不提“我愛你”這句話了。
我和Jody是在北京三里屯酒吧街的一間Pub里,經朋友介紹認識的。當時我剛從外地辭職來北京尋找發展機會,工作還沒著落。Jody則是一家外企的行政主管,她告訴我,他們公司當時正在招人,我不妨去試試。
就這么,我成了Jody的下屬。
也許因為一開始就是在酒吧里認識的吧,平時上班謹言慎行的Jody,閑暇時上酒吧散心總不忘打呼機叫上我,且從不叫我買單。她的理由很簡單:“哥們兒,等你哪天拿我那份薪水,再反過來請我好了。”看來,她體諒我每月薪水只有她五分之一的羞澀。我對此心存感激。Jody雖然小我兩歲,但她平日美麗大方又書鄭氣十足的氣質和在酒吧買醉時的豪爽大方相映成趣,使我對祖國的首都也連帶著增添了不少好感。
我聽說Jody在美國讀過兩年的MBA,回國后有過一次短暫的婚史,之后她愛過一個三流記者和一個南韓的采購商。而后來我才知道,Jody之所以總去同一間Pub,是因為她又愛上了那里的樂隊爵士鼓手阿安,而她常拉我一起泡吧,也是為了解捧阿安的場。每當一曲終了,Jody總會和Pub里各種膚色的很多女孩一樣給長發披肩、面色蒼白的阿安獻花,或是遠遠地拋擲飛吻,大喊大叫“我愛你”――沒見過這種場合以前,我還真不知道那三個字是那么容易脫口而出的。甚至有一次,Jody還趁著酒勁,沖進樂池分開狂熱的其他崇拜者們,抱住阿安親了他一臉的口紅印子。“我是愛他,”有一次Jody沮喪地對我講,“可惜沒戲,競爭對手太多了!看來Jody早就估計過自己的實力。
Jody最后徹底對阿安絕望,有個周末的晚上,我們在那間Pub里,親眼看見幾個便衣警察給阿安戴上手銬并把他帶走之后。后來阿安不僅吸毒,還是一起黑人少女案的犯罪嫌疑人。為此,我看到了Jody臉上的兩行清淚,完全失卻了平時在公司上班那種聰明能干的樣子。所以當仿佛失魂落魄般的Jody,在喝完四支500毫升的德國黑啤之后問我,需不需要個像她這樣的女人做女朋友時,我是懷著難以置信的感覺接受這個我曾在心里仰視的女人的。
但問題是直到兩年后我和Jody最終分手,我發現我也沒對她講過一次“我愛你”。恐怕她也不希望我這樣。事實證明我不愛她,只是迷戀過她的胴體和她那作為“后現代”女性,公與私、情與欲可以分得很清的為人處事方式罷了。
我想我會在內心深處好好保存“我愛你”這三個字的,只因為作為一個身心絕對健康的成年男子,我居然信奉過“只有愛人才說和”的緣故!
[言論]:
關于“我愛你”
女人為什么聽不厭這三個字
女性存在著一種“反芻心理”,就是把喜歡的事情反復做下去,不但不會生厭,還能從中獲得自我心理與某種穩定感。這在許多細微的事情上都能表現出來,對于男女之愛則更明顯。
從初戀的開始,她便會對“我愛你”著迷。結婚后,她會常常命你重復“我愛你”。某一天,你感到充當這個“我愛你”的播音員煩了,她便會表現出不安,由此發揮想象:“他是不是不愛我了?很可能。”進而便開始懷疑你已經移情別戀。
這種反芻心理其實是女性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的產物。男性當然有責任滿足她們,多說些溫柔體貼的話,不是很容易嗎?
正在戀愛中的男女,千萬別吝惜“我愛你”三個字,雖然它很貴,一字千金。男人看女人是憑眼睛,容易被女人外貌所吸引,對愛情也偏重于異性的肉體。女人看男人則憑耳朵,她們甚至喜歡聽男人的花言巧語,有時說的比做的還更起作用。因此,你不妨將這三字真經時時念叨,她的耳朵永遠不會聽起繭,永遠能找到新意。
――王仕忠,香港作家
男人為什么怕說這三個字
男人總是期望自己成為獨立又具自制力的人,不受柔情蜜意所影響。似乎說“愛”這個字時,等于亮出了自己的弱點,會被女人所俘虜,有損男子氣概。另外,我們所受的教育也太保守,致使我們不敢用如此直接的方式表達。
說嚴重些,“我愛你”這句話一旦出口,不論先開口的是誰,都表示了兩性關系中一種責任感的開始,兩人不再只是約會、接吻和擁抱那么簡單了。這三個字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影響力,在于它們所代表的是承諾、關系的明朗化和結婚的可能性。男人可能會認為沒什么大不了的,女人可就不同了,她可是會將之奉為山盟海誓。 ――吳大東,新加坡專欄作家
這么做等于是把上了膛的手槍交到女人手上,卻哀求她別朝自己開槍一樣。試問有多少女人會手下留情呢?
――佚名
你也愛在心里口難開嗎?以下是五位男士的回答:
第一位:“是,因為我不確定是否愛她。”
第二位:“是,因為我害怕承諾。”
第三位:“不是。我覺得人活在世界上就要去愛,而既然愛她就要說出口。”
第四位:“是。心里有愛就說出來很容易,哪怕只有一點點吶,因為語言可以欺騙,要表現全心全意愛對方就難了。”
第五位:“不確定。兩個人處得開心時容易講,相反的情況下就得瞅準機會才可以說,挺累的。”
Noah Jeffries,美國專欄作家
現代人說“我愛你”之必要
心理學家發現,現代人不懂得對最愛的人表達情意。
我們所關愛的人很多,但值得和能夠宣之于口的卻很少。大家都一廂情愿地以為,愛不愛的“對方早應該知道,根本就不用說”;殊不知這個假設,將人世間很多幸福都斷送了。
一句“我愛你”,是人間最奇妙的“咒語”,但不知哪時候開始,我們喪失了念這“咒語”的能力,對著我們所愛的人,無論父母、愛侶、子女、好友,都默默無言;一開口,以挑剔代替了關懷,以批評代替愛意,我們與所愛的人的關系,陷入了互相刁難、互相傷害的困局。
篇4
還原貴州師生三角戀殺人者孟超
編者按:女教師王永麗與班上兩名男生保持“戀情”,最終,一名男生殺死了另一名男生――這是貴陽市檢察院書上簡單的陳述。書只有兩頁紙,殺人者孟超被判了死刑。但被殺的男生是孟超的同班同學,曾經的最好朋友,他們共同戀愛的對象是老師。在社會上流傳的故事版本中,這宗三角戀中的老師,她的挑唆與暗示是這場悲劇中最讓人驚訝的情節,關于孟超的家庭,反而提得很少。孟超的父親向我們重新講述了這個故事。在他看來,雖然與他離婚多年的孟超的母親對兒子缺乏關心,但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孟超,依然受到了包括爺爺奶奶在內的大家庭的關愛。孟超的爺爺在無意中知道這事后已經去世,孟超的外婆仍在病中。為了打官司和照顧病人,這個公務員整晚整晚地失眠。兒子的死刑判決已經下達了近2個月,瘦了30多的這位父親對上訴的成功依然很執著。在他心中,兒子還是那個喜歡拉著他講歷史的陽光少年;在他心中,兒子還有回頭路可走。
開庭的那天,我沒有機會跟兒子說話。法庭上,一邊是審判桌,一邊是旁聽席,中間還有很長的距離。開庭之前,審判長已經宣明不能越過擋板,不能與兒子接觸。我離兒子很遠,大概有10米。做父親的,看著兒子坐在審判席上,那種心情特別地痛。
我和兒子的最后一次說話,是在去年9月30日,他被刑事拘留的時候。在拘留之前,民警允許我和兒子見面。當時我不相信這件事。我問我兒子,是不是你干的?他說是的。我又問,你為什么干這事?我兒子當時迷迷糊糊地說,爸爸,沒有關系,就當我去讀書或者當兵去了。最多三四年就回來了。”
孩子的心理還沒有成熟。他還是一個在校學生,沒有什么生活閱歷,對是非的評判不了解,對法律不了解,他很膚淺。(殺人)那天,他剛滿18歲不到20個小時。
“他也渴望母愛”
孩子從小在機關大院里面長大。他從睜開眼睛開始,就特別愛說話,很活潑。他很聽話,甚至有些膽小怕事,從來沒在外面招惹過什么事,我也從沒有罵過他。
兒子3歲的時候,我和他媽媽離婚,不久他媽媽就再婚了。他媽媽基本上對他沒有關心。這以后,我們和我的父母親一起住。我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父親是一所高校的校長,母親也在政府部門工作。我們的感情很好。兒子一回家,總是先找奶奶,說,奶奶,我告訴你們今天有個什么什么事情,旁邊的人都插不上嘴,一定要聽他說完。這個家里,比他大七八歲的表哥和表姐,都對他特別好。全家人都把他當心肝寶貝,怕他孤獨。不管離婚誰對誰錯,我對孩子內心一直感覺到愧疚,雖然對他也不算嬌生慣養,但在生活上傾注了最多的心血。一直到他十多歲的時候,我們才從我父母家搬了出去,但我們每個星期都有家庭聚會。
兒子平時不上網,他特別喜歡歷史,喜歡于丹和易中天。他在班上歷史很好,有時候老師講完課后,就說讓孟超也來講,他就站起來在全班講。他還喜歡看戰爭片,例如《亮劍》、《激情燃燒的歲月》。他是個好孩子,去旅游的時候,他會一直拉著導游問個一二三,拿著筆記本記下來。他還會記下導游電話隨時詢問,回來后會翻書,將旅行經過的各個景點研究得清清楚楚。
孩子是我下半輩子的期望和寄托。我們的父子關系跟很多單親家庭不一樣,是非常好的。8年前,我遇到了車禍,在家躺在床上不能動,我兒子一放學就跑回家,第一件事就問爸爸還疼不疼。長大后,他還會經常抱著我,把我舉起來。其他人說,你不能這樣抱著你爸,你不要把你爸的腰給閃了。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我知道他也渴望母愛。雖然他從來沒有告訴我太多。我記得他跟我說過,爸爸,我也希望有母愛。我不愿意跟你說是為了什么,你辛辛苦苦把我養這么大,為我舍棄了很多,我怕說了后,增加你的心理負擔。
“他和老師的關系,不讓我去管”
我不是大款,孩子每年要交1萬多元的學費,生活要省吃儉用。兒子從小不會亂花錢,自己有一個小盒子裝零花錢,1毛、1元地儲。出事前的那段時間,他的變化很大。他把節省下來的錢全部給老師買東西了。
我一直看不出他和老師的關系。第一次見到這個老師的時候,感覺年齡跟我差不多,聽說做老師20多年了,說話很流利,可能是學中文的緣故。我想,學校把她安排在畢業班當班主任,教學能力應該是比較強的。我還看見學校光榮榜對每個老師的介紹,這個老師是優秀班主任。所以,我對老師最初是充滿信任的,后來孩子認她做干媽,去她家補課,我也沒想過什么。如果換過來,這是一個男老師,我的孩子是一個女孩子,我起碼會多長幾個心眼。
之前,我一直相信我兒子的學習很好。因為每次我收到他的成績單,都在班上排二三名。后來才發現,全是假的。兒子那個時候(陷入三角戀中)哪里還有心思學習?后來,律師去認證,發現死者父母親得到的成績單,是班上排名第一的,當然也是假的。
我開始發現兒子變化。他晚上電話特別多,早上起來時有黑眼圈,精神萎靡。孩子的媽媽跟我說,孟超是不是喜歡上老師了?我說不可能吧。老師的兒子和我兒子只相差1歲多一點,在中學里只相差一級,我也覺得不可能。
臨近案發的時候,我跟他媽媽還是忍不住,商量好一起去找這個老師。那天,我們早上7點25分給這個老師打電話,約好中午見面,想了解孟超的學習情況。到了11點,兒子突然打電話過來,很生氣地說不允許我們去。他情緒特別激動,說你們要來,我就鉆到汽車底下。
我連忙趕到學校,在學校門口看到兒子。我很奇怪,我沒有告訴兒子我要去學校見老師,他怎么知道的?然后一起吃中飯,我問他為什么這么激動,他說老師最近被瘋子(死者)弄得不可開交了,心理特別煩躁,你不要去干擾她。他說一個星期以后你再去,在她心情好的時候再去。但過了10多天,就出事了(孟超將同學,也就是他口中的“瘋子”殺死)。
我和他媽媽商量過讓孩子轉學,但他已經高三了,時間緊迫,他再轉到別的學校去,要重新去適應環境,對高考不好,所以我們一直在猶豫。但我們還是告訴兒子,10月1日以后,就定下來是不是要轉學。
剛開始孩子不太愿意。但隔了一天以后,他的心情突然好了。他只是說王老師對他很好,說“瘋子咱們先不去管他”。我便一再問我孩子,瘋子是什么人?他卻避開這個問題。他還跟我說,我和老師的關系,你不要去管。老師是成年人,她自己的事情自己會處理。
“老師挑唆我們的家庭關系”
之前,我談了個女朋友,一開始兒子和她關系很好。她輔導他做功課,我們一起吃飯、去公園、郊游,開始一周去一次,后來半個星期去一次。但半年以后,關系突然緊張了。開朗、陽光的兒子,變得跟他說什么話都愛理不理的。
事發后,我才聽兒子對律師說,這是因為老師的挑唆。老師對他說,我女朋友問過了老師,孟超在學校表現怎樣。她就說他很有禮貌,
學習很上進,與周圍同學關系處得很融洽。但我女朋友就對她說不可能,孩子在家一點都不聽話,好吃懶做,說什么都不聽。她說他為我兒子打抱不平,還和我女朋友爭吵了起來。
不僅如此,她還挑撥我兒子和他親生媽媽的關系,說他媽媽不管他了。兒子慢慢地情緒越來越低落,老師把他的感情全部控制住了。這種手段太卑鄙、太惡劣了,哪有這種老師?就我們正常人來講,這是不可理喻的。她就是一個女流氓,她在玩弄未成年人。
在每個星期到孟超爺爺奶奶家聚會的時候,兒子的手機總是不斷地響,問他誰打來的,也不告訴我。他手機設有密碼,我們也打不開。最后我才知道,全都是王老師打來的。
有一次,我心臟不好的母親需要馬上送醫院。我給兒子打電話,兒子卻說我現在王老師家,“瘋子”打老師,和她吵架,老師讓我陪她。我說,現在奶奶生病了,馬上要送往醫院,那是老師的事,你做學生不能參與進去。
但孩子沒有聽進去。最后,她媽媽只好坐出租車,晚上10點多鐘,到老師的樓下,打電話讓兒子下來回家。兒子不肯下來,在電話里只是說,媽媽算了吧,你回家吧。兒子站在樓上的窗子前,要看著媽媽回家。最后,老師對兒子說算了算了I他媽媽才能把孩子送回來。但兒子還是很生氣,說對不起老師,說最困難的時候他沒有幫助她。
“所有的罪狀都讓孩子承擔了”
兒子被押走前跟我說,爸爸對不起,我做錯事情了。請你一定要感謝王老師、朱老師、蔡老師。然后,他從身上拿了一把鑰匙出來,說這把鑰匙(孟父認為可能是教室鑰匙)請你轉交給王老師,這個是王老師給我的。
第二天上午我就把鑰匙交給老師。王老師當時跟我說,孟超這件事可能是公安局亂栽贓陷害(有報道指孟超在事發后已將殺人的事實告之老師)。我當時心里也一直不服,不承認是我兒子干的,但我覺得公安機關不會隨便抓一個學生。我就對王老師說,我們也很痛心,老師花了心血,我們對不起老師。
這種時候,她還要利用我。她馬上說,這樣好不好,你把你剛才說的話,跟校長說一下,跟年級主任打電話說一下,還把這兩個人的電話號碼留給我。我剛回到家,她就連續打了三四個電話催我給他們打電話,要我跟他們說:作為家長,作為孩子,都對不起學校、對不起老師,說我們很感激老師對孩子的培養。我不得不給年級主任打了第一個電話,她又來了幾個電話,問我打了電話沒有、跟誰打的、怎么說的,問得特別具體。這種情況下,我就感覺有點反常,校長的電話就沒有打。
當時,我根本沒有想到,一個老師會教唆我的兒子去殺人。兒子在事情發生后也醒悟了。對這個老師,我們律師也在,但法院沒有采納。應該說老師是有重大犯罪嫌疑的,政法機關卻把她作為一個證人來對待,我兒子和律師提出來要求一對一對證,但這個老師到最后都沒有出現,就這樣銷聲匿跡了。
篇5
努力工作,
>> 三浦春馬:90后偶像青春正進擊 三浦春馬 非比尋常的那男子 進擊的“90后” “90后”職場女孩:正青春,在成長 后青春(三題) 90后創業偶像丁仕源 “90后”的格調青春 “90后”教師的“正能量” 90后正“來襲”,請注意 李琦:90后也有正能量 90后女孩的正能量 90后,“小眾文化”正流行 偶像周柏春 90后馬佳佳:不走尋常路 追趕靠馬云,超越靠“90后” 收服90后 我有三妙招 微博賣雞,“90后”成創業偶像 新老偶像交接90后小鮮肉綻放 RTA少年組:90后新生代偶像 “90后”暢銷作家:治愈系偶像的崛起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醫學 > 三浦春馬:90后偶像青春正進擊 三浦春馬:90后偶像青春正進擊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蔣夢瑤 黃嬌嬌")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三天四地中國行
努力工作,竟是為生煎包!
此番來中國,三浦春馬是為了宣傳新作《深夜前的五分鐘》,三天趕赴四座城市做落地活動,北京、上海、廣州、杭州,行程密集馬不停蹄。上海媒體見面會,來了數十位三浦粉絲,大多數還已經跟著偶像一起跑了好幾個地方。現場無論三浦說什么做什么,都能引來臺下粉絲瘋狂尖叫和騷動。與之抗衡的是電影另一位主演、國內超人氣偶像劉詩詩。隨行工作人員還悄悄透露,杭州最后一場活動結束,粉絲都相擁追逐著三浦春馬,欲近距離接觸偶像,導演行定勛更是為了堵住一些粉絲主動留下來與他們合照,好讓三浦可以趕快離開,男神人氣可見一斑。
可能因為上海是電影拍攝主要場地,第二次到滬的三浦顯得沒那么拘謹,與男二號張孝全不時秀恩愛說悄悄話。回應自己在中國的人氣時三浦很謙虛:“在日本出門可能戴墨鏡之類的,但是到了中國沒有想過要變裝,我沒想過自己會在中國有人氣。”此外,三浦也透露,他酷愛上海生煎包:“面對每天辛苦的拍攝,能在收工時吃到美味的生煎包,讓我感到非常幸福。有時候經紀人、翻譯也會買給我,因為非常好吃,所以要更加努力地工作。”
電影需要三浦春馬用中文交流,為了飾演好這個角色,他提前幾個月,在東京請了中文老師學習。到了上海拍攝期,也找了上海戲劇學院的老師專門糾正中文發音,足可見其努力和用心程度。會現場,三浦也大秀學習成果:“我是第二次(來)上海,我很愛上海,我很高興。”標準的中文發音讓眾記者大為驚嘆。 90后的“老”演員
他可是身扛百億票房的男人
可能對大多國人來說,三浦春馬這四個字還頗陌生,甚至可能有人對著這姓問一句,誰?三浦友和的兒子?但在日本,這位姓三浦名春馬的男演員,可是不折不扣的大勢青年演員。
我們來回顧一下,三浦春馬是怎么開始走上演員這條路的。出生在1990年的三浦春馬,因為生于馬年的春天,于是取名叫春馬――沒錯,就是這么的簡單粗暴。四歲的時候,他被頗有造星頭腦的媽媽送進了事務所,成為了一名童星。7歲出演第一部作品,此后演過大大小小電視劇電影。讓他嶄露頭角的是在2006年話題電視劇《14歲的媽媽》。而后他接連在電視劇領域上發力,2008年作為絕對主役出演《極道鮮師3》――要知道《極道鮮師》系列走出了小栗旬、松本潤、赤西仁等人氣演員――18歲的三浦春馬成為日本影壇最受矚目的新人。接著他主演反恐劇《血色星期一》,并在2011年,接演《你教會了我什么最重要》,成為日本平成代(90后)第一個主演月九的男優。所謂的月九,可是日劇一塊黃金招牌,幾乎所有口碑大戲都被放在這檔期,同樣也是每一季日劇收視風向標。多少演員夢寐以求的好事,三浦春馬在21歲就輕易地做到了!命運之神一直眷顧這位年輕偶像。
而真正讓他一炮而紅的,是2007年的純愛電影《戀空》,年僅17歲的三浦春馬挑大梁飾演男主角弘樹,搭檔日本國民甜心新垣結衣。雖然按照現在審美標準,《戀空》中三浦造型就是殺馬特洗剪吹,片中涉及的早戀、懷孕、、流產、絕癥等橋段也相當三觀不正,但在流行純愛虐戀的日本,該片愣是成為當年“話題之作”,打敗了同檔期《諜影重重3》等大片,收獲了高達30億日元的票房,三浦他更是憑借此角色獲得有“日本奧斯卡”之稱的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新人獎,從此在電影之路上越發不可收,同樣是純愛電影的《好想告訴你》票房高達15億日元;《極道鮮師》電影版票房首映當天突破5億,最終取得50億日元票房;去年上映的爭議作品《永遠的0》票房更是達到80億日元;客串《熱血高校2》票房也有30億日元。除了數據顯赫的成功商業片之外,《東京公園》、《奈緒子》等文藝片口碑也不俗。24歲三浦春馬身上扛著將近2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1億元)的票房,如今帶著中日合作的《深夜前的五分鐘》而來,將目標瞄準了中國內地龐大的市場,野心不可小覷。而接下來,三浦春馬的新電影――根據人氣動漫《進擊的巨人》改編的同名電影也已殺青,2015年上映,可以預見,三浦春馬人氣也將繼續攀升。 懷孕生娃哪家強?
隔壁日本找春馬
三浦春馬長了一張典型的日本偶像臉。瘦削精致,厚厚劉海遮住大部分的臉,笑起來靦腆可愛,整個人看起來清秀文弱。合作過的導演青山真治盛贊他身上散發一種純潔無瑕的氣質。這個曾因被夸長得清秀憤而剪掉自己睫毛的少年如今也習慣了這張臉帶來的一切。至少正是拜顏所賜,他才能一而再再而三飾演那些從漫畫走出來的美少年;反過來說,這些角色也是經過他的演繹才會如此具有說服力。
三浦也是日本各種排行榜常客,“笑容溫柔最讓人怦然心動的男演員”、“今夏最想與之談戀愛的男藝人”、“新生代最受歡迎男演員”之類的榜單,靠前位置經常看到他的名字。但與熱鬧的外界印象形成鮮明對比,三浦春馬私下卻是一朵安靜的美男紙,有跡可尋的八卦也只有“馬必懷”和莫名奇妙的“”事件。
前者來自粉絲對其的調侃,因為其在《14歲的媽媽》、《戀空》、《你教會了我什么最重要》中,飾演的男主角都一不小心讓女主角懷孕生娃了。效果快準狠,簡直就是送子觀音,分分鐘讓不孕不育醫院倒閉的節奏。后來他每接一部新戲,會不會讓女主角懷孕,已成為粉絲們心照不宣的關注焦點,因此一舉奠定了“馬必懷”這個稱號的江湖地位。
后者的導火索來自電視劇《最后的灰姑娘》,三浦春馬扮演一位肉食男,有大量大尺度的脫衣,堪稱近年日劇尺度的極限。收視不斷飆高的同時,他在片中的激情戲也成為觀眾茶余飯后的談資。于是,讓人尷尬的八卦來了,《G.T.R.DX》雜志順勢曝出了三浦春馬“床上的那些事”,并用知情人口吻描述了他在床上的一些細節,并得出了結論:這位年輕偶像的,很,差,勁。 蒼井優新男友?
其實是佐藤健好基友
三浦春馬有一份著名的人生規劃表,列舉了每個年齡段的目標。20-23歲,不斷學習新技能和得到一個獎項的目標已經輕易實現;24-29歲這漫長的黃金青春,他許下的愿望是30歲結婚。跨入24歲的三浦似乎真的為此努力著,至少緋聞女友一直沒停過。他曾在節目自爆戀愛中是主動型,過往戀情多半是自己主動,而擇偶條件中唯一不變的要求是黑色長發。
《戀空》大熱之后,三浦春馬和新垣結衣的銀幕情侶形象深入人心,繼而日本TBS八卦節目《日本星期天》就曾踢爆兩人同居新聞,并援引相關人士證言:“拍攝電影《戀空》的時候,新垣結衣和三浦春馬就很親密,而且新垣總是找機會親近三浦,這是我們大家目睹的。”還指新垣對三浦一見鐘情,主動追求進而同居,不過當事人雙方一直沒承認。
日本女性雜志《女性SEVEN》也多次曝光三浦和不同女性約會。稍早披露過三浦春馬和模特兒岸本塞西爾的緋聞,兩人結伴到東京某復古人氣咖啡廳,仍然是知情人稱,兩人進店后直接進入包廂,舉止相當親熱開心;沒過幾個月,同樣這家咖啡店,三浦身邊就換成混血美女模特加賀美圣良。兩人已多次在料理店和咖啡店約會。
這么多年媒體捕風捉影,偶像始終不承認不表態,時間一長也無從考證。不過讓廣大粉絲心碎的是,今年又一次披露的三浦新緋聞,對象可是日本娛樂圈有名的“肉食女”蒼井優。蒼井優雖然頂著“森女代言人”標簽,但感情方面向來是主動出擊,緋聞名單包括了岡田準一等多位大叔、偶像級人物。這次又是《女性SEVEN》,拍到三浦春馬和蒼井優,前后腳搬進同一幢公寓,并且每天利用早上工作前半小時進行“公園約會”,一起在公園里散步遛狗喝咖啡。知情人又來了!據透露兩人是通過舞臺劇《ZIPANG PUNK》結識,當時蒼井優仍和前男友鈴木浩介在一起,事后以有了喜歡的人為由和鈴木分手,而這個喜歡的人事后也也被指為三浦。對此三浦仍是不回應,而蒼井優通過公司聲明,兩人只是很好的朋友。
盡管又是一段未經證實,但相較粉絲,最應該哭暈在廁所的應該是好基友佐藤健。三浦和佐藤同屬一家經紀公司,是官方認定的大親友。早年兩人都還沒成名,捆綁著一起出了好幾本寫真集,上了不少綜藝節目,粉絲還專門成立了兩人官方CP后援會。腐女當道,CP橫行,因此讓人好奇,左邊是“好基友”佐藤健,右邊是“新緋聞”蒼井優,三浦怎么辦? 南都娛樂 三浦春馬
“喜歡姜文的《鬼子來了》,也喜歡梁朝偉和湯唯”
三浦春馬結束三天密集中國行程,就馬不停蹄趕回日本,本刊最終與其經紀公司Amuse取得聯系,完成了與新晉男神的越洋對談!
南都娛樂:第一次來中國做電影宣傳,連跑四個城市,對中國有什么樣的印象?對粉絲呢?
三浦春馬:對的,這是我第一次來中國做電影宣傳,也是第一次在海外拍攝電影,因為行程特別滿,所以也沒能好好觀光。不過這次可以回到拍攝現場的上海,覺得特別親切和開心,就像回到家。在機場也遇到很多粉絲來接機,很開心。
南都娛樂:評價一下合作的中國演員劉詩詩和張孝全?跟誰對戲更有火花?
三浦春馬:這次可以和兩位那么杰出的優秀演員一起合作,特別榮幸,兩位都是非常出色的好演員。劉詩詩在拍攝現場特別安靜,也很親切沒有距離感,不過到了正式拍攝時,她對角色的投入度特別高,不管是怎么惡劣的情況,都不會受干擾,全身心投入在角色演繹上;張孝全給人很放心的感覺,演技特別穩,平時也給人很沉穩可靠的感覺,拍攝的時候他對于角色的詮釋自然又到位。
南都娛樂:說中文對白是不是特別大的挑戰?說外語對角色發揮有沒有影響?
三浦春馬:對的,我從來沒有學過中文,這次從零開始學習,一開始很擔心中文發音不好,會不會影響到演戲或者對手的情緒,因此來中國前,我學習了3個月的中文,到了上海后也跟著中文老師校正了2個多星期的臺詞發音。劇中阿良這角色就是來中國沒多久的日本人,所以只要按照這樣的設定去演就行了,最主要的是通過演技和眼神把自己的感情傳達到位。而且拍攝現場,劉詩詩和張孝全還有現場翻譯也會糾正我的發音呢。
南都娛樂:聽說為了準備角色,你提前兩個月到上海體驗修表匠生活?
三浦春馬:來中國前,我就跟著修理老師學習鐘表修理技術;到上海后,在一家鐘表修理店每天學習2小時,大概學了2個多星期的修理技術。我在戲里扮演的是一個鐘表修理匠,所以在描繪他工作的時候不能讓人覺得是個生手,為了鍛煉手感,我每天會握著螺絲刀和吹塵球,當然一方面是握的手感,另一方面是我看到鐘表修理匠手心會有老繭,我希望更接近角色,但不希望用化妝,而是真的有老繭,不管電影里會不會拍到,我還是希望盡可能讓自己接近阿良。
篇6
這樣的女明星也是沒誰了,戴嬌倩笑著說:“我可能是娛樂圈里最不像演員的演員了吧。”
這樣一枚耿直girl,你怎么看?
她是《皇太子秘史》里弱柳扶風的如玉格格,淚含嗔,目含情,柔弱得讓人不忍碰觸;她是《鳳在江湖》里嬌媚可愛的鳳凰,為了摯愛遠走天涯;她是《宮鎖連城》里心狠手辣的醒黛公主,為情癡,為愛狂,卻讓人無法怨恨,唏噓不已。
她是名副其實的演技擔當,懶得炒作緋聞,不屑曲意逢迎。即使有人惡意攻擊,她也相信公道自在人心。安安心心做人,踏踏實實演戲,這是她的信條。
她是戴嬌倩,她是爸爸媽媽最好的作品。
好一個耿直girl
入行20年,戴嬌倩都顯得和這個圈子格格不入。對她來說,有炒緋聞那工夫,還不如用來磨練演技。她不是爆紅款,但有更多的人卻逐漸看到,在影視圈里,各路“無演技鮮肉”和“錐子臉女主角”如洪水般洶洶來襲的時代里,像戴嬌倩這樣的“清流”始終存在。
“談戀愛炒緋聞都是一瞬間的刺激,最多能讓大家在茶余飯后順便八卦一下而已。但你看《新白娘子傳奇》這樣的好作品,雖然20年過去了,它還留在我們心中。”
與戴嬌倩交談就好像是在喝一杯醇香好酒,有內涵,有味道,又后勁十足。戴嬌倩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姑娘,雖是南國女子,但她卻稱自己為“南北混血”,既可以很溫婉,又可以很直爽,兩種性格自由切換。她說這是由于自己是p子座的原因,但我更愿意相信,她就像是花木蘭一樣的存在,靜若處子,動如脫兔。
當了十幾年的“格格專業戶”,戴嬌倩星眸燦燦、淚光點點的癡情公主形象早已在觀眾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似乎一提起戴嬌倩這三個字,人們總會想起一位在蹙著眉頭的嬌小姐。但之后《茶馬古道》里勇敢的楊花依、《極品媽媽》里的雙面俏媳婦安可、《長沙保衛戰》里智勇雙全的方少云、《宮鎖連城》里刁蠻腹黑的醒黛公主……戴嬌倩塑造的每一個角色都讓觀眾沉浸在她絲絲入扣的演技中。這個曾是尤小剛導演的“御用小花旦”轉型成了念白穩重、能夠獨挑大梁的青衣。
很多觀眾對熱播電視劇《宮鎖連城》里的醒黛公主印象深刻,戴嬌倩將一個女人因愛生恨的瘋狂和不擇手段演繹得淋漓盡致,讓人大呼過癮。而在現實生活中,戴嬌倩也是一個麻辣味兒的接地氣的“扛把子”。在博客盛行的年代,明星們紛紛變成了人氣博主,曬旅行的、曬美食的、曬萌寵的……一時間,似乎所有人都變成了文藝青年、美食達人、寵物博士,可是戴嬌倩竟然開始在博客里寫上了“戴氏耿直日記”。
“一聽‘剩’這個詞似乎就是帶著貶義,剩女?誰起的名?不靠譜!大家別被這詞忽悠了,寧缺毋濫才是大多數未婚女青年的現狀吧。”
“所有人都說我瘋了,竟然三伏天學開車。我手挎環保袋,腳踩大拖鞋,肥皂盒當錢袋。每天臉被曬得和胡蘿卜似的,都不用打腮紅。”
“有朋友勸我,小倩,你不能再低調下去了,再掉要掉到馬桶里去了。哈!那我就掉下去吧,因為馬桶沖不走我,我沒有水那么脆弱。”
《龍蝦門事件之女王遇害》《過生日,誰讓我的眼睛尿尿?》《三伏天學車大煉獄》……這些讓人忍俊不禁的博客日記讓嬌弱公主的人設在博客里徹底崩塌,一個將幽默和直爽進行到底的麻辣女王站了起來。“我就是喜歡自己寫東西,即使有人幫我擬好內容,我看完后也會全部刪掉,我的博客就要留我自己的東西。”戴嬌倩的文筆犀利又直接,社會新聞、生活小事她都愛說上一兩句,時而吐槽,時而自黑,完全沒把自己當藝人。她把博客稱為“我的家”;她說,套路化的東西誰都能寫,自拍誰都能曬,但她希望這些文章能成為自己成長的見證,有多少人看無所謂,自己和影迷聊得嗨就行了。
從1998年的《花季雨季》出道至今,戴嬌倩已擔任過20多部戲的女主角。在娛樂圈里待了18年,但她始終沒有學會如何自如老練地應對媒體。經紀人在她接受采訪時總是捏著一把汗,生怕她又心直口快地說出什么容易引起歧義的話。
戴嬌倩就這樣把“有什么說什么”“做人要老實”的“戴氏耿直風格”堅持了小20年。誠然,她的這種性格,注定無法坐上“話題女王”的寶座,注定無法在娛樂圈里八面玲瓏、如魚得水,也注定很難成為擁有千萬粉絲的爆紅藝人,但她依舊安心淡然地走在自己的演藝之路上,依舊是那個外表溫婉、內心真誠的耿直girl。
大大咧咧的女兒VS
小心翼翼的爸媽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戴嬌倩的耿直與簡單是天生的,曾經讓爸爸媽媽憂心不已。“我小時候是一個對錢沒有概念的人,做什么事都是大大咧咧的,所以總是被人欺負了還不知道。”想起小時候的糗事,戴嬌倩有點兒憋不住笑了。
小學的課間零食是餅干,每位同學都會從家里帶一包到學校吃,戴嬌倩每次都多帶兩包分給別人吃。時間長了,越來越多的同學拜托她帶餅干,她開始把餅干裝到箱子里,每天扛著去上學。媽媽好奇地問她:“你怎么天天帶那么多餅干?吃得完嗎?”戴嬌倩不假思索地說:“給同學吃啊!他們說愛吃!”經過媽媽的提點,小嬌倩才明白,原來很多同學懶得帶餅干,就合伙商量著讓她帶。“他們都把我當成傻乎乎的‘生活委員’了,但我也沒在意。”
看女兒大大咧咧的,戴嬌倩的爸爸有點兒頭疼。他找來了一個冰柜,聯系了一個冰激凌批發店,決定讓女兒當一回“小小老板娘”,體驗一下賺錢的不易。兒童自行車一次只能運送兩小箱的冰激凌,要把冰柜填滿,每天都要往返五六趟。炎熱的夏天,上海快40℃的天氣里,一個騎著自行車的小小身影穿梭在批發店和冷飲攤之間的弄堂里。爸爸鐵了心要“袖手旁觀”,所以挑貨、搬貨、賣貨全都靠她一個人。一支冰棒只能賺5分錢,有時候忙到天黑都回不了本兒。一個暑假的打工生活過后,戴嬌倩再也不敢大手大腳了:“從那之后我就變聰明了,只能挑箱底那些壓碎的冰棒解解饞。”
1998年,戴嬌倩憑借《花季雨季》里的劉夏一角一炮而紅,并獲得第17屆金鷹獎最佳女主角提名,無數片約紛至沓來。對一個剛剛16歲的小女孩來說,踏進娛樂圈是一個新鮮又刺激的體驗。可是對她的爸媽來說,卻變成了如坐針氈的挑戰。
2001年,因為出演電視劇《非常接觸》,戴嬌倩結識了知名導演尤小剛。尤小剛看中了戴嬌倩的潛力,想要將她簽到自己的公司(北京中北電視制作公司)里來。為此,戴嬌倩的父母連夜從上海趕到了北京,和尤小剛來了一次“深度交談”,隨后才把寶貝女兒交給了尤小剛的公司。
即使這樣,這夫妻倆的心也沒有完全落地,每天早一個電話,晚一個電話,從日常起居到拍攝進度,女兒的每一件小事都要過問。成了“中北”的當家花旦后,剛滿20歲的戴嬌倩變成了工作狂人,戲一部接一部地拍,部部都是女主角。即使身w偶爾不適,她也沒放在心上。然而,長期的熬夜拍戲讓戴嬌倩體力透支,直到有一次,戴嬌倩吃了劇組的盒飯之后食物中毒,幾天幾夜都沒有好好休息的她甚至一度出現了尿血的癥狀。心急如焚的戴媽媽再也坐不住了,她帶著大鍋小鍋飛奔到劇組,為女兒開起了“愛心小灶”。
誰也想不到的是,這小灶一開就是7年,戴嬌倩因此成了娛樂圈里罕見的“帶媽拍戲”的女演員。劉雪華、吳奇隆、陸毅等大牌演員都對戴嬌倩媽媽煲的湯贊不絕口。“我媽媽是小提琴手,她的眼睛不好,視物都成了問題。但她毫不猶豫地放棄了工作來照顧我,那雙拉琴的手每天端著鍋鏟,為我調養身體。”
“行得正,坐得端,潔身自好很重要,這是爸爸媽媽從小就教給我的,我的成長離不開他們嚴格的培養和把關。”除了大廚,戴嬌倩的媽媽還身兼管家一職,簡直是“媽媽當關,萬夫莫開”。有應酬找上門?不去!有不懷好意的人來撩閑消遣?起開!歡場的誘惑和圈里的不良風氣被媽媽拒之門外,讓戴嬌倩更加心無旁騖地拍戲。而戴嬌倩的爸爸則常年獨居上海,忍受著夫妻分離的痛苦。妻子和女兒因拍戲無法回家過年,他就下一包方便面,望著夜空里綻放的煙花,和女兒送他的狗狗一起度過跨年夜。
小時候,爸爸想讓戴嬌倩當老師,媽媽想讓她當小提琴手,但她沒有聽父母的話,義無反顧地愛上演戲,走進了影視圈。“我的爸爸媽媽就是典型的中國式父母,為孩子操心一輩子,至死方休。”提起父母,戴嬌倩的語調變得低沉。她口中的“中國式父母”,與你我的父母一樣,他們對孩子總是有著萬般希望,卻拗不過孩子的夢想,但他們隨時準備為孩子貢獻一切,無怨無悔地成為孩子最堅強的后盾。不只是因為血濃于水,更是因為他們始終相信,孩子是自己這一生最好的作品,值得細細保護和雕琢。
當耿直girl秒變“小心媽”
2016年1月,戴嬌倩在微博曬出一張產檢B超照片,正式承認已懷孕。不少影迷都蒙了:“什么時候結的婚?”“跟誰結的婚啊?”戴嬌倩這保密功夫真是做到家了,因為她找了一位圈外人。
戴嬌倩曾經在采訪中透露,自己理想的丈夫是“三心男人”―有孝心,有愛心,還要有上進心。可是,從影十幾年少見緋聞,也沒跟搭檔的男演員擦出什么火花,她一度懷疑自己會不會一輩子就這么“單”下去。好在,一個老實體貼的37度好男人在她身邊“潛伏”多年之后,終于現身了。
戴嬌倩與老公在10年之前通過朋友的介紹而相識,雖然老公一直很喜歡她,但她卻從來沒有動過跟他結婚的心思。直到幾年前,戴嬌倩的爸爸生病住院,老公放下了所有的工作,專門跑到醫院衣不解帶地照顧了好幾天。看著正在給父親擦拭手腳的這個男人,戴嬌倩突然覺得有點兒心動:“他看起來好像我的家人。”老公曾經笑言,他能追到戴嬌倩,是一個“備胎”轉正的勵志故事,可是實際上,正是他的體貼入微觸動了她心里最溫暖的那根弦。她要的,不只是愛人,還是家人。雙方父母坐下來吃了頓飯之后,兩個低調的人就這樣低調地在一起了。
2016年4月3日,戴嬌倩的女兒誕生了,她和老公在她所飾演過的四五十個角色的名字里,挑中了“安欣小格格”作為愛稱。80后記憶里的“國民初戀”如玉格格也生下了小格格,欣欣然地開始了扮演人生的另一個角色。
“在沒有經歷一些事情之前,最好不要輕易下定論,容易piapia打臉,就像我。”沒生小孩之前,戴嬌倩還特別堅定地說:“我才不要母乳喂養,大家都說會影響身材,我可是演員!”結果生下安欣的第二天,看著孩子熟睡的臉,戴嬌倩把之前所有的豪言壯語拋在了腦后,開始頂著黑眼圈親自喂奶,3個月之內狂瘦28斤,連產后減肥的開銷都省了。之前看到商場里給孩子買衣服大血拼的媽媽,戴嬌倩覺得非常不理解:“孩子那么小,要那么多衣服干什么?又不是開時裝展。”然而現在,安欣小格格剛過半歲,已經有好幾箱衣服了,全是她那控制不住購物欲的明星媽咪給置辦的。換季清倉打折甩賣,戴嬌倩不放過每個囤貨的好時機,即使是每天去小區花園里散步,也非要給安欣小格格搭配不同風格的衣服不可。
戴嬌倩從來沒有想過,生了女兒之后,那個大大咧咧的自己會變得如此小心翼翼。為了給女兒做出無公害的輔食,戴嬌倩還專門辟了一塊地,和爸爸媽媽在地里種起了獼猴桃、西紅柿、苦瓜、南瓜等一切人們能想到的家常蔬果。每隔兩三個星期,她就會從自家的地里挑一些蔬果做成各種菜糊和湯羹,分送給小區里其他的年輕媽媽。“現在的物質條件很豐富,但孩子們卻生活在比較危險的環境中,空氣污染、激素食品難免會傷害到他們。我想盡自己所能地保護她,就像爸爸媽媽當年保護我那樣。”
談起帶娃和養生秘籍,戴嬌倩也是頭頭是道,什么茶葉翻炒碾末可治療寶寶紅屁股啦,10種雜糧打漿緩解纖維瘤啦,堪稱“辣媽界的一顆實力派新星”。“媽媽是一個永遠沒有假期和報酬的工作,比演員辛苦100倍,是我這一輩子要演的第二個重要角色。”還沒等孩子斷奶,戴嬌倩“操心媽媽”的旅途已經開始了,“兒童講座我一個不落地參加,總想聽聽其他寶媽的養育經驗。在帶孩子的方法上,我跟我爸媽也有分歧。我爸說,我剛生下來沒多久就吃了加鹽的奶膏,也長得好好的。但我覺得小嬰兒不該吃鹽,所以我要汲取更科學的喂養方法,才能讓他們心服口服。
她說,家,不過是一爸一媽一娃;演員,也不過是一種職業,無需那么復雜。浸在娛樂圈的世事萬千中,身為一個80后,戴嬌倩的愛情觀和家庭觀顯得格外樸素和傳統。她演過那么多劇,卻仍然活出了自己本來的模樣,爸爸媽媽最希望她成為的那個模樣。
對話耿直girl戴嬌倩
Q:您拍的戲,最希望誰喜歡看?
A:最希望家人喜歡,一想到他們坐在電視機前看我的作品,我就覺得幸福感爆棚。以前戲癮上來了,還會在收工之后拉著我媽再演一遍,哈哈。
Q:為什么當時選擇出演《宮鎖連城》里的腹黑女主角呢?
A:以前演了太多百合花式的人物,我覺得特沒意思。老演這種角色,人們會覺得我是花瓶,不會演戲。醒黛公主有愛有恨,有血有肉,有演頭,我喜歡。
Q:對時下娛樂圈里“熱度為王,緋聞為大”的風氣,您怎么看?
A:那是別人喜歡做的事情,反正我不喜歡。我的家人都不習慣暴露在大眾面前。我演了醒黛公主之后,我媽去菜市場買菜的時候被人認出來了,賣菜的阿姨說:“我不賣給你了,你女兒在電視里怎么那么兇?”真挺讓人哭笑不得的。所以,我對家人唯一的保護就是讓他們能繼續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Q:從“單身女王”升級為“辣媽”,有什么獨家瘦身秘籍跟我們分享嗎?
A:懷孕的時候可以多吃點兒牛肉。
Q:(記者一臉不明所以)呃……為什么呢?
A:可能是因為我懷孕的時候吃了很多牛肉,安欣生下來之后特別有力氣,整天像打了雞血一樣。我帶她的那3個月,瘦了28斤。所以,要想瘦身快,首先要生個精力旺盛的孩子。(記者默默地對這個神奇的邏輯蹺起了大拇指)
篇7
每個工作日,約有7萬打工者從這個卡口進入昆山出口加工區,從事加工貿易。
因為這么多人從事加工貿易,工作時間的這座江南小城顯得頗為冷清,除了汽車,馬路上很少有閑人。而一到下班,城市似乎又突然膨脹起來,商業街、酒吧街到處都是人。
這就是昆山。
說到中國外貿,加工貿易是個繞不開的話題。說到加工貿易,昆山是個繞不開的話題。關于加工貿易的報道實在太多太多,關于昆山的報道也實在太多太多。然而令我們更感興趣的是,身處大時代中心的每一個鮮活生動的個體,他們的個人命運,如何因昆山加工貿易的發展而改變。
我們相信,加工貿易的每一次轉型升級,昆山的每一個漂亮轉身,都會透過每個有名有姓的外貿企業,最終影響甚至改變每個有名有姓的個體,無論這個個體的身份是顯赫或是低微。就如四季變遷日月輪轉會澤及每一條江河,而構成江河的每一滴水珠,都將感同身受,冷暖自知。
實際上,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每一個人,他們的人生道路已經和昆山之路重合交疊;他們生命軌跡中的每一次起承轉合,均和加工貿易的每一次嬗變符合若節。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乾坤。從每個昆山人身上折射出的,正是中國加工貿易發展波瀾壯闊的壯麗背景。
昆山加工貿易,如何改變個人命運?
宣炳龍:我為昆山狂
受訪者: 宣炳龍
身份: 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蘇州市政協副主席
籍貫: 浙江紹興
昆山經歷: 從小隨家人來到昆山,生活至今。
頭發烏黑整齊,臉頰瘦削剛毅,眼睛炯炯有神,白襯衣、藍黑色西裝,身材不高,但很有精神。第一眼見到宣炳龍,他的嚴肅令人印象深刻。年近60的宣炳龍思維活躍,有問必答。將近3個小時的采訪,對我來說是次愉快的經歷。
采訪在會議室進行,正對著主座的墻上是一幅巨大的昆山城市區域圖,不同的顏色代表昆山不同時期擴展的區域。采訪中,宣炳龍好幾次指著10米開外的區域圖向我介紹加工貿易給昆山帶來的城市規模和區域的變化。手指揮舞間,那種用一生心血鍛造出來的意氣風發令人感動。
宣炳龍很忙,當了十多年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每天都在為開發區的招商引資忙碌。從這個位子上退下來,他還是那么忙碌,他似乎把開發區當成了自己的孩子,總是不放心,總要不時地過去看看。宣炳龍對昆山的加工貿易傾注了太多的心血,如今,他正在研究加工貿易如何轉型升級。他的辦公桌上放著關于加工貿易的書籍、資料,椅子后面靠墻的是一排書柜,滿滿當當的一柜子書。
在昆山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宣炳龍。這位公社糧管所倉庫保管員出身的前任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想法超前、行事果斷、意志堅定、待人誠懇,是昆山加工貿易發展的關鍵人物之一。
感謝昆山
宣炳龍稱自己年輕時就是個很講究的人:衣服可以破,但要破得干凈;沒有吹風機,但頭發總是梳得光光的;沒有電熨斗,就用陶瓷杯子裝了開水熨衣服;他的穿著還一度引領昆山服裝新潮流。
從1970年代初開始,宣炳龍就開始搞地下經濟,接著又“摻和”鄉鎮企業,然后是搞橫向聯合。到1990年代又力爭搞出口加工區,再到現在規劃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他總是在人們疑惑的眼光、有聲無聲的爭議中證明著自己的判斷。
宣炳龍說,他要感謝昆山,將搞經濟奉為一生追求的他在昆山的加工貿易領域找到了命運的落腳點。宣炳龍說:“如果不是做加工貿易,我可能還在政府部門搞行政工作。”但是那樣,“我肯定不會像今天這么開心,這么充實。”
昆山的加工貿易起步艱難,“那時候老城區沒有橋,剛開始建第一棟樓的時候,我們是用小船把磚塊等建筑材料運進來的。”多年之后,昆山從了無生氣的垂暮老人變成了年輕、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城市,而宣炳龍卻從毛頭小伙漸漸變老。宣炳龍說,“昆山發展到今天這個程度,我的感情、心血全在這里了。”
反差的刺激
1965年,因而中止學業的宣炳龍來到昆山縣陸橋公社當糧管所保管員。因為沒事干,宣炳龍很快開始談戀愛,女朋友的父親解放前在英國洋行做事,見過大世面。老人家經常拿出以前的照片在宣炳龍面前炫耀,照片里,準岳父穿著西裝、戴著帽子,很瀟灑地乘飛機、坐輪船。而當時,中國的經濟狀況很差,不少人因此餓死。巨大的反差刺激了宣炳龍,“我就想有一天我也要乘飛機,穿西服跟外國人做生意。”
1985年,昆山也是江蘇省縣級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中國蘇旺你有限公司”正式開工投產,宣炳龍擔任董事長,開始品嘗加工貿易給他乃至這個城市帶來的新鮮養分。
蘇旺你公司生產的是工藝手套,日方占51%的股份,提供技術標準,中方占49%的股份,從事加工。戴上去軟軟的手套價格高得令人吃驚,“一個工藝手套出口最高達到48美元,而當時一個黑白電視機出口才賣到20多美元。”為什么定價這么高?看了看,宣炳龍明白了,原來,日本人把這種手套當成了工藝品,從藝術的角度來加工,而不再僅僅把它視為用來保暖的日用品。這種理念深深觸動了宣炳龍。既然是工藝品,就要求工人有一定的審美素質,如何提高工人的審美觀很現實地擺在了宣炳龍的面前。“想了個辦法,就是讓工人看畫報,中國沒有,就叫日本人帶進來,內容多是教人如何穿衣打扮之類的,工人休息時可以隨便去看。”慢慢的,這種熏陶起了效果,工人的穿著打扮開始與以往不太一樣了,為了保護手套,工人們還會在操作前很自覺地把手洗干凈。
開弓沒有回頭箭
“我這個人做事,不考慮過程,因為好多創新的東西是沒有過程可以參考的,我只考慮結果,像做美夢一樣,如果這件事的結果是很完美的,我就會不遺余力。” 2000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出口加工區在昆山封關運作。為了這個結果,從1997年開始,宣炳龍往北京跑了84趟。
設立出口加工區的想法源于臺商吳禮淦的一句話。這位最早到昆山投資的臺商無意中說起,昆山什么都好,就是報關速度太慢,要是有一個像臺灣新竹那樣的工業園就好了……聽者有心,宣炳龍立即開始做調研,查資料,了解臺灣的新竹工業園、美國的自由貿易區等是如何運作的。最后,得出一個結論:中國很需要這樣一個出口加工區。但是此時,祖國大陸還沒有“出口加工區”這個概念。創新才有意思,宣炳龍的倔勁上來了。
困難超出想象。首先要讓中央認可,蘇州市、江蘇省才會給你往上遞報告。巧的是,原國務院特區辦的副主任陳順恒下來調研,聽了宣炳龍的設想,答應幫忙寫封信給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嵐清。很快,李嵐清批示,請海關總署和特區辦拿出方案。于是,昆山開始一級一級往上打報告,終于等到了國務院的正式文件:請8個部門會商。高興了沒幾天又傻眼了:特區辦撤掉了。這下,誰給你去組織會商啊?宣炳龍他們只好一個部委一個部委地跑,“大概花了1年多時間,終于都簽字了。”可是,問題又接著來了,讓誰把這個會簽完的文件送到國務院去?特區辦已經撤了啊!幸好,李嵐清的指示里還提到了海關總署,于是最終,海關總署重新牽頭8個部門會商,把文件送到了國務院。
回憶當時的艱辛過程,宣炳龍感慨:“做一件事不容易啊!”但是艱苦換來的是巨大的成功,遠遠超過預期,昆山的加工貿易騰飛了。“當時設想的是3年以后出口30億美元,實際上,去年進出口就做到了185億美元,今年要超過250億美元。去年開始繳稅達到1億多,今年我估計要達到3億多。到2008年,可以達到二三十億所得稅。”
快人一步
如何實現昆山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是宣炳龍現在考慮最多的問題。他現在正忙著整合一個平臺,計劃把幾個出口加工區的企業和國內的其他廠商聯合,樹立一個自己的品牌。“國內現在有的是能力,生產能力是現成的,設計能力昆山也完全具備。”宣炳龍解釋以前不組織這樣的聯盟是因為國內的消費市場還沒起來,內需不夠。但現在,他對這個發展方向很有信心:“這個聯盟組織好以后不需要多消耗多少能源,環境保護沒有影響,但是銷售可能提高一倍。” 他希望5到10年之后,把昆山目前40%的加工貿易出口產品變成自有品牌。
宣炳龍對數字非常敏感,從哪年做什么事賺多少錢,到昆山城區不同時期的面積,再到加工貿易每年給昆山帶來多少進出口額等等,他都脫口而出,而且全是精確數字。
有人總結宣炳龍成功的經驗就是永不停止思考,永遠比別人快一步。宣炳龍說自己之所以能快人一步,就是因為到現在還保持著每天4個小時的學習時間。每天下午3點以后,宣炳龍一般是不接待客人的,2個小時的時間,他要看很多報紙,包括大陸和臺灣的,了解每天的信息。晚上,要看2個小時的新聞,“我很少在外面吃飯,6點多先看中央4臺環球經濟新聞,然后是新聞聯播,再看中央2臺的經濟半小時,這是我每天的程序,都要走完。”通過對大量信息的了解和篩選,宣炳龍往往能從國家政策的引導上,宏觀經濟的走向上發現商機。
朋友滿世界
宣炳龍很開心,不僅僅是因為從事了自己喜歡的加工貿易,還因為從事加工貿易令他結交了全世界范圍的很多好友。
性格爽快的宣炳龍年輕時就好交朋友,當糧庫保管員時,就因為常常請一起打籃球的知青到家里吃飯而入不敷出。干上了加工貿易,與外商打交道的機會多了,宣炳龍的真誠好客有增無減。對他來說,親商理念是水到渠成的。宣炳龍說,從事加工貿易這么多年,因為親商,真誠地與各種人打交道,不僅經濟上收獲頗豐,而且結交了很多好朋友。走到哪里都有朋友,這種感覺很爽。
在宣炳龍的辦公室里,有一塊紅色的匾額十分搶眼,上書“嘉惠臺商”四個大字,這是臺灣主席連戰送給他的。
“外商都知道我的手機,24小時開機,隨時準備解決他們的問題。”在宣炳龍看來,昆山的起步、發展靠的正是這種真誠服務的理念。而昆山能聚集全國十分之一的臺資企業更是享受到優質服務的臺商口口相傳的結果。
宣炳龍的親商理念可以說已經發揮到了極致。1990年的一天晚上,凌晨1點半,一家企業在昆山的臺灣老板的太太讓助手打電話給宣炳龍,因為她打了一晚上電話也沒聯系到老公。宣炳龍馬上讓自己的司機出去找,直到凌晨5點半,終于在上海通往昆山的路上找到了那個老板。原來從上海玩回來的他因為喝了點酒有些悃意,就停在路邊睡著了。事情解決了,但是宣炳龍卻怎么也睡不著了,“一接到電話晚上就睡不好了,要想第二天怎么處理。”但是,宣炳龍顯然對這種辛苦不以為然。
高艷:忙并快樂著
受訪者: 高艷
身份: 昆山海關備案科關員
籍貫: 江蘇連云港
昆山經歷: 1993年來昆山至今。
上午9點25分,昆山海關報關大廳。每個海關關員兩旁都無一例外地壘著高高的報關單證。高艷身材不高,遠遠看過去,就像是“淹沒”在單證中,只露出一個腦袋。高艷正在看企業提交的報關單和隨附的說明資料,過了很久,她習慣性地抬頭看看電腦屏幕,這才發覺我已經進來,便向我匆匆點點頭,示意我先坐下,頭又重新埋了下去。
不到9點半,昆山海關的報關大廳已經人來人往。很多報關員都是小跑著進來,把一撂報關單和隨附說明資料往窗口一放,就匆匆跑了出去,以最快的時間趕到下一處辦事。
高艷的正前方是服務柜臺,右前方擺著一臺電腦,有待處理的報關單證堆放在桌子左側,已經處理完畢的則放在右側。每過1個小時左右,都會有一名關員提著一個很深的塑料筐,到關員們桌上收拾已經處理完畢的單證。只有到了下午,左側單證的高度才開始緩慢地下降。
今年是高艷的第三個本命年。1994年,昆山加工貿易快速發展,海關人手短缺,昆山海關面向社會公開招考關員。高艷報了名,一路過關斬將。面試時,考官問她為什么來昆山,高艷“狡猾”地回答:“來昆山是我最正確的選擇”。
選擇
高艷和愛人是江蘇淮陰供銷學校的同班同學。當時,高艷的老家在連云港市區,愛人的老家則在昆山鄉下。相識之前,高艷對昆山的唯一印象是喊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談戀愛后,高艷開始留意昆山。江蘇《新華日報》上很多關于昆山的報道都被高艷剪了下來,保留至今。
1990年,兩人面臨畢業,分配去向成為他們兩個家庭反復討論的問題。連云港是地級市,國內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而昆山是一個縣級市。哪個地方更好,似乎不言而喻。因此,高艷的家人和親戚都勸他們兩人畢業后能到連云港工作。但是高艷決定到昆山看看再說。
1990年夏天,高艷坐在自行車后座上把昆山市區瀏覽了一遍。雖然當時昆山市區給高艷的印象只是一條街、幾座橋,但當她來到開發區時,發現這里到處都是樹著“某某公司”標牌的工地,這種熱火朝天的場景深深地震撼了她。對昆山發展預期的信心讓高艷心里有了決定。但家里掌握話語權的老爸還是不放心,又帶著好幾個親戚一行浩浩蕩蕩地前來昆山考察。回去后,老爸松口了:“去吧,我們支持你”。
上班
忙,忙,忙……似乎沒有什么更恰當的詞能夠描述高艷的工作狀態。俯身而坐,這是高艷一天工作的主要姿勢。偶爾的起身,多為回答窗口咨詢,或是整理已經堆高的單證。
9點52分,正當高艷對一家企業手冊備案進行復審時,吉時報關公司經理錢通滿臉焦急地跑進來:“高姐,昆山出口加工區神訊電腦(昆山)有限公司電子賬冊請審核一下,貨物已經從機場起運,兩三個小時后就要到達昆山。為了不影響企業的生產,能不能快點?”
高艷打開H2000程序電子賬冊系統操作賬冊變更程序,調出企業申請賬號,眼光在電腦屏幕上逐行掠過,不時核對手中的單證,按下審核通過鍵,接收電子回執,按下回執確認鍵。
在審核電子賬冊的過程中,她還接聽了2個咨詢電話。
10點43分,高艷電話通知錢通經理:神訊公司賬冊已審核通過,企業可以報關了。
由于這個臨時來的工作,高艷身邊的單證又增加了一個人頭的高度。有幾個報關員進來后看到高艷忙碌的情形,沒好意思再打擾她,就在單證最上面附了張便箋紙,對申報作些補充說明。
12點03分,高艷敲下出口加工區外發加工審批的回執確認鍵。此時已過上午下班時間,關員們開始陸陸續續起身前往食堂。
14點,下午的工作開始了,高艷開始對昆山地區企業深加工結轉備案進行審核。
15點46分,報關員吳雪梅跑到高艷面前,希望辦理加工貿易銀行保證金清退手續。高艷馬上放下手頭的工作,開始為小吳辦理開票手續。高艷解釋說,“對于銀行保證金來說,只要是下午來的,都要馬上處理。因為如果辦晚了,企業就無法當天從銀行中取回保證金,將會影響企業的資金運作。”
17點25分,高艷身邊的報關單證終于處理完畢,她開始招呼同事收拾好IC卡、防偽印油等保密物品,逐一登記,并與今晚加班的同事辦理好防偽印油的交接手續。
這一天,高艷共辦理新手冊備案、手冊變更、深加工審批、分手冊審批、外發加工審批83份、回答企業咨詢13次。
交叉工作法
外人看高艷的工作,會覺得非常亂,一會做這個,一會做那個,一會又反過來繼續做這個,接著再做那邊沒做完的,來回倒騰。但高艷做起來卻如行云流水,忙而不亂,她說這是為了應付大工作量而獨創的交叉工作法。
昆山加工貿易的快速發展,給海關關員帶來了極大壓力。不到南京關區1/40的人員,承擔著南京關區1/4的報關單量、1/7的減免稅業務和1/13的加工貿易量。今年5月份,昆山海關對監管資源實施了系統整合,重新設置了科室,并對崗位操作流程進行了再造。經過整合,從事現場審單作業的人員減少了,減下的人被補充到后續管理部門中,以便增強海關的實際監管。這對留在現場審單作業的人員來說,意味著工作量進一步增加了。
高艷所在的備案科是此次整合中唯一沒有變化名稱的科室,但工作內容有了很大擴展。從以前僅僅負責審核昆山出口加工區的加工貿易備案業務,擴展為負責審核昆山地區所有加工貿易的備案業務、企業報關員注冊登記業務以及減免稅備案業務。
掰著手指,高艷開始計算平時負責的工作項目:加工區維修檢測物品出區初審,加工區料件外發加工、模具外發加工、模具外發延期初審,加工區企業電子賬冊復審,昆山地區企業手冊備案復審,昆山地區企業深加工結轉備案,昆山地區企業外發加工業務復審,昆山地區企業加工貿易保證金征收,科室內勤。正好用完10根手指,此外,她還是關里的廉政監督員。
如果按照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的順序方式,時間是肯定不夠的。于是,高艷在實踐中總結出了交叉工作法,就是在做一件事的中間穿插做其它事,這樣一來,變串聯式為并聯式,同樣的時間可以做盡可能多的工作。比如,從發送審核信息到收到電子回執,一般要隔個幾分鐘,這段時間就能用來做其它工作;還可以利用在電話里回答咨詢的時間,對報關資料進行形式初核,防止資料不全。有時,企業一個電話過來,高艷就會放下手中的工作,把企業要求比較急的事先做完。一天下來,倒也有條不紊,絲絲入扣。
“一開始也感覺這樣做有點別扭,很多事情總是要零打碎敲地做,但慢慢也就習慣了。”高艷說,“一心多用,也算是一種心智訓練吧。”
加班
2000年10月,昆山出口加工區設立,這對昆山海關關員的生活來說是一個轉折點。
從這一年起,加班,成為他們生活中一個揮之不去的詞語。一開始是每天下班后,零星為企業提供通關服務。后來企業提出,周末、節假日也要通關,于是,2001年開始,昆山海關建立了節假日預約通關制,根據企業預約在業務現場提供周末節假日加班服務。隨著昆山出口加工區企業以驚人的速度實現規模擴張,2002年,昆山海關開始實行兩班工作制,每天留一組關員加班到晚上10點,但加班關員第二天仍要按正常時間上班。2003年,昆山海關開始實行24小時驗放制,24小時保證加工區企業貨物通關。
從2001年到2003年,高艷沒有休過一天假。“不是不能休,而是不好意思提出來。”高艷說,“一個蘿卜一個坑,少一個人,馬上就會造成科室工作積壓”。高艷的顧慮是昆山海關關員想法的一個縮影。考慮到關員長期無法休假,2004年,昆山海關下發了強制休假的紅頭文件,開始強行組織關員一批一批地輪流休短假,但絕大數人的長假還是休不了。
以前,朋友平時還經常打電話邀高艷聚會,在打了幾次得到的都是“忙”的回答之后,這樣的電話也少了。高艷笑稱自己平時過的是“兩點一線、飯來張口”的生活。每個工作日的路徑都是從單位到家里。由于忙,做飯之類的家務活也被愛人承包了。
“雖然忙點,但很快樂。”高艷說,“在昆山,我收獲了愛情、事業和生活。對這里,我始終抱著一顆感恩的心。”到昆山13年,高艷認為自己已經被這里徹底同化了,口味由偏咸、偏辣轉為偏淡、偏甜,往日的急性子也被磨練成溫和而有耐心。
郭子仁:從臺灣到昆山
受訪者: 郭子仁
身份: 仁寶電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物流部經理
籍貫: 臺灣
昆山經歷: 2000年起自臺灣到昆山,目前全家遷居昆山常住。
郭子仁給我的第一感覺是有些另類,長長的柔軟的頭發在腦后扎成一根馬尾,很是惹眼。他的穿著很休閑,黃綠色工作服,淺藍色牛仔褲,腳上一雙旅游鞋,跟我以前見過的西裝革履的部門經理反差很大。他說這樣穿方便。
郭子仁的普通話很標準,他說是跟成長環境有關,因為父母都是老師,而且家族中從小學到大學的老師都全了。與他聊天不會產生視覺疲勞,因為他會不停地用手勢配合語言,還常常爽朗地笑出聲來。
2000年下半年,已是秋風蕭瑟,14個從臺灣來的年輕人在上海下了飛機,沿高速公路驅車來到昆山。迎接他們的昆山一團漆黑。“那時才晚上8點多,昆山已經都是黑糊糊的,路上很少有人,街上開門的店也不多,”回憶起那個時候的昆山,郭子仁的印象是如此深刻。
2000年,正是昆山的加工貿易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的起點。該年的4月27日,國務院正式下發文件,批準昆山設立出口加工區,此前,昆山人已經為爭取這個出口加工區跑了3年。仿佛一夜間,昆山的加工貿易如火如荼,出現了令人瞠目的飛速發展。郭子仁正是在這個時間來到昆山,親眼見證了加工貿易給昆山帶來的巨大變化,也親自體驗了這一發展給自己的命運軌跡帶來的改變。
偶然
郭子仁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忙人。早上7點40分剛過,就來到公司,準備召開部門早會,然后是部門例行作業,午餐前要對上半天的工作進行總結,中午只有40分鐘的吃飯、休息時間,下午1點半,工作繼續進行,通常晚上7點完成夜間出貨確認后才結束了一天的大部分工作,接下來,還要對下半天的工作進行總結,晚上,還不時需要處理進出口異常情況。加工貿易發展得越來越紅火,郭子仁的工作也越來越繁忙。
今年40歲的郭子仁在仁寶集團工作了近10年,“我來這個公司總共快10年,在昆山近6年,臺灣只有4年。”他很準確地計算著自己的工作時間,強調自己在昆山公司的時間大于在臺灣公司的時間。
早在1996年,臺灣仁寶集團就已經開始在昆山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建廠。而隨著出口加工區的設立,郭子仁等14個基層又被補充到昆山。郭子仁并不在最初的外派名單中,而且他在臺灣做的是生產管理。忽然有一天,老板問他要不要過來,他爽快答應了,于是來到昆山,并且做起了以前從未接觸的物流。此前,郭子仁從未想過會在昆山生活那么長時間,所以他有時候會把這個偶然歸為命運的安排。
2000年的昆山不算發達,尤其是夜晚,漆黑一片,沒有人氣。“那個時候,昆山的紅綠燈晚上5點就關閉,因為過了5點路上就沒有車了。”郭子仁回憶說。出口加工區剛剛圍起來的時候,和郭子仁一起來的14個年輕人中還有人曾經因為晚上加班打不著出租車,走了1個多小時才回到宿舍。盡管如此,郭子仁仍然對昆山和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我來之前大致了解過昆山的歷史。如果你知道昆山最早的時候只有一條馬路,你就會知道它已經有很大程度的進步,所以我并沒有后悔,反而相信昆山還會有很大的發展。”事實證明了他的判斷。
EMBA
在昆山從事加工貿易,對郭子仁來說,并不僅僅收獲了事業上的成功,還實現了一個曾經計劃過但沒有付諸實際的愿望:讀EMBA。
2003年,“非典”在祖國大虐,郭子仁回不了臺灣,“那個時候不知道非典什么時候會結束”,于是原本在臺灣就想念EMBA但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如愿的他又萌生了這個念頭。碰巧的是,上海復旦大學因為“非典”推遲了港澳臺申請人的考試,他得以趕得及報名參加。更巧的是,考試的內容是一個個案分析,剛好是郭子仁大學時比較喜歡的方向。而到了面試的時候,工作上的經驗又幫助他順利通過。
重新回到課堂是一件幸福的事,何況內容又對自己的工作有幫助。“有一些理論上的東西讀大學的時候你不知道它是干嗎的,只是狂背猛記,當你開始工作,需要那些東西時卻發現你已經忘記了,這就很麻煩。”對郭子仁來說,EMBA的作用就在于通過案例講解重新學習了已經遺忘的對自己工作有用的理論和實際知識。
幾年來親眼看見出口加工區的發展,親自從事加工貿易生產,郭子仁對出口加工貿易可謂有話可說,有感想發,于是,他的畢業論文取題為《出口加工區在華東地區未來的發展》,“基本上前半部分都是資料收集分析,后半部分大多就是我工作這幾年的心得。”文章中,他整合了目前幾個特殊監管區域的概念,提出根據城市自身的特色發展有特點的特殊監管區域的想法,并且建議把生產區域和居住區域徹底分開。他在論文里甚至還假想了一個新的海關組織圖,設計出一個專門的司來統一管理這些特殊監管區域。
擔心
繁榮的加工貿易使昆山發展得實實在在,也使外來人口的增加實實在在。在郭子仁看來,發展是可喜的,但是外來文化進入的融合消化速度卻有些令人擔心。
在昆山生活,為昆山擔心,郭子仁一心一意把昆山當成了自己的家。“打算想在這邊長住,所以我會比較擔心昆山的文化。”昆山本身比較多的是一些傳統的文化,比如昆曲,比如昆石,但是卻缺少現代文化因子。郭子仁說,雖然昆山的經濟發展得很快,但是現在看來,雖然有了現代化的圖書館等硬件設備,但昆山還沒有足夠的文化展覽,沒有足夠的書店,也沒有足夠的國際性的演出,閑暇時間,昆山人除了到較遠的周邊地區,很少可以在本地找到可以充電的去處。
此外,昆山需要有空間和時間去消化急涌而來的外來文化,如何傳承來自四方的人文的東西,發展出屬于昆山自己的人文特質可能會成為今后昆山發展的瓶頸。郭子仁擔心昆山會變成第二個深圳:過于繁華,只適合消費和工作,不適合生活。那樣的昆山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生活
從初到昆山至今,郭子仁還沒有回臺灣過過年,雖然公司規定2個月可以回去一次,“但是我去年的假到現在還沒有休完。”工作忙碌是一個原因,熟悉了昆山的環境,能踏踏實實在這里過日子是另一個重要原因。
2004年,感覺在昆山生活“完全沒有問題”的郭子仁把太太和兩個小孩都接到了昆山,打算長期生活在這里。
由于昆山外地人數量龐大,不同地區的飲食已經在昆山遍地開花,吃對于郭子仁來說不是什么問題,相反他覺得很有口福,不用跑那么多地方,卻可以吃到那么多地方的美食,“沒有機會去那邊玩,但是在昆山能吃到那邊的東西,也是不錯的。”
但是要在異鄉長期生活也并不是沒有擔心,對有家有口的人來說尤其如此。郭子仁坦言,他會比較擔心子女的教育和家人的醫療問題。
郭子仁有兩個小孩,一個即將上小學的女兒,一個還沒上幼兒園的兒子。孩子的教育是他不得不考慮的主要問題。為孩子挑哪家學校,怎么報名,怎么念書,這些都讓他頭疼。不過問題也不是不能解決,郭子仁在短暫的嚴肅過后又露出豁達的表情,“最近我大女兒快上小學了,我也沒時間去調查,只能用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問問同事和昆山的朋友,他們的小孩在哪里上。”
醫療是郭子仁擔心的另一個問題。事實上,不少臺商和外商比較擔心昆山的醫療品質和水平,“在昆山不太敢看病,一旦生病在昆山看不好,最終都要跑到上海去看。”郭子仁自己也曾經碰到過這樣的問題,因為讀書時候踢過球,有一次,運動留下來的舊傷復發,在昆山怎么都醫不好,最后還是跑回臺灣才解決。
盡管如此,郭子仁還是相信昆山的未來會發展得更好。如今,6年前一起從臺灣過來的14人,有10人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離開了昆山,而郭子仁卻過得踏實而滿足。
這里要再提到那頭令他顯得有些另類的長發。原來,留長發也有一段故事:“有一天,我們同一批來的一個同事說要和我比賽誰的頭發長,我馬上答應,并說誰自動認輸就去剪掉,但他卻說誰剪掉頭發就表示要離開昆山。一天,他來找我,頭發已經剪掉,沒幾天,他離開了昆山。”可見,對郭子仁來說,留著這頭長發就意味著還將在昆山繼續工作、生活下去。
吳慧穎:一見鐘情愛上昆山
受訪者: 吳慧穎
身份: 富士康電腦接插件(昆山)有限公司關務
籍貫: 河南商丘
昆山經歷: 2005年7月大學畢業來到昆山工作。
第一眼看上去,吳慧穎很文靜,不太愛說話。采訪一開始,她比較緊張,我問一句她答一句,有時甚至有些詞不達意。隨著采訪的深入,她慢慢進入了角色,情緒漸漸放松,開始流暢地回應我的好奇。
吳慧穎其實是個性格爽朗,非常有個性,有主見,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女孩,典型的80年代人。她肯定自己的選擇,喜歡昆山的環境,感嘆昆山加工貿易的發展,對未來充滿憧憬。采訪結束后,我給她看拍的照片,她開始噘嘴,說照片拍得不夠漂亮。小姑娘的憨態十分可愛。
“昆山挺適合我的”,這是吳慧穎對昆山的第一感覺。2005年2月,當她第一次來到昆山的時候,一眼就喜歡上了這個同是縣級市卻比家鄉河南商丘看上去美麗得多的城市。
上海的邊上
“我聽說昆山是個縣級市,估計跟我老家的縣城差不多。剛從火車站出來還沒什么特別的感覺,隨便坐了一輛公交車,繞著城市走了一下。哇!真是沒想到,很不一樣啊,一看見就很喜歡。”吳慧穎用夸張的語氣和表情表達著她對昆山的第一感覺,“不像大城市般恢宏有氣勢,也不像小縣城般小里小氣,昆山是一個比較中性的城市,道路很寬,樓房很漂亮,最重要的是,它的加工貿易如此發達。”吳慧穎認為昆山正是她想象的理想生活場所,她用“一見鐘情”形容與昆山的緣分。
因為喜歡聽人講普通話,所以希望到一個遠離家鄉的地方,聽起來有些怪異的理由對吳慧穎來說卻是轉換生活場景的動力。2001年,吳慧穎考上了江西一所大學,學著喜歡的專業――國際貿易。“讀書的時候就想到外企工作,”雖已如愿以償,回憶起那時的心愿來,吳慧穎的眼睛還是特別有光彩。
2005年,即將畢業的吳慧穎來到上海,希望能找到理想中的工作。這時,朋友建議她不妨去昆山看看,就在上海邊上,而且有很多臺資企業,發展得很快。于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這年的2月,她一個人背著背包第一次看到了昆山的模樣。巧合的是,昆山富士康不久后到江西學校招人,吳慧穎于是參加了應聘并順利簽約。
雙向選擇
進入自己夢寐以求的外資企業,吳慧穎忙碌并快樂著。對她來說,外資企業最大的好處在于不計較有沒有經驗,反而會給新人提供各種培訓,并通過雙向選擇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做的業務。
吳慧穎現在做的是關務,操縱一系列單證和解決報關問題。這完全是她的興趣所在,“我大學的時候就想當報關員,”專業知識用得很多,雖然難度不是很大,但是畢竟是自己喜歡做的。
8點上班,吳慧穎通常會提前點到,和同事做完晨練后再開始一天的工作。整理一下昨天遺留下來的單證,查看郵箱里的信件并迅速做出判斷:哪些需要加急做的,哪些需要馬上處理的,哪些是要帶出去審批的,哪些是可以緩一緩的。一天忙而有序的工作開始了。
查找清單……key in 系統……做發票、合同、裝箱單……做進出口收發貨單……做深加工結轉申請表……加蓋公章和結轉專用章……OK,可以拿到海關審批了。審批結束就可以進行實際交貨報關了:報進口……報出口……輸機……產生報關單……
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吳慧穎得心應手地處理著她的業務。她說,只要沒有意外情況,自己的工作效率還是很高的。正說著,意外情況來了,海關突然打電話來,說對她公司所交易的一個料件有些懷疑,認為重量偏低單價太高,需要吳慧穎提供樣品和進一步的資料。下午,吳慧穎拿著準備好的到海關審批的結轉資料,連同需要解釋的樣品,坐著公司的班車出發去了海關。很快,海關查看了樣品,得到了圓滿的解釋,事情順利地處理完了。此時,下班時間也快到了,吳慧穎再次查看了一下還有無今天必須做出的急件,然后列出一天的工作進度,并對第二天的工作做了預估。又是充實的一天。
在昆山,加工貿易的發達、進出口業務的繁忙使得外資企業對關務的要求頗高,這給剛入行年輕人的快速提高提供了平臺。盡管專業對口,但是吳慧穎也明顯感覺到了工作的挑戰。還算新人的她非常羨慕老資格報關員對業務的熟悉,“報關員的最高境界是關于進出口的方方面面都會做,而且對程序了如指掌。我現在想的就是要盡量多學一點,把老報關員的經驗都學過來。”也許這也是昆山吸引年輕人的重要因素:永遠能看到比自己強的能人,永遠有提高自己的動力。而正是這些年輕人的加盟,昆山才時刻顯示出蓬勃的活力。
除了自己不可救藥地愛上昆山,熱心腸的她又給昆山“招攬”來了3個同學。“我來過昆山后,就跟同學說昆山有好多加工貿易企業,如果去那邊工作的話應該挺好的。”大學同宿舍的兩個女生在她的鼓動下很快在昆山找到了心儀的工作,另一個原本在深圳工作的男生也因為抵抗不住誘惑調到了昆山。“我們班上好多同學的工作都換來換去,但是我勸說過來的那3個在昆山的同學工作挺穩定的。”吳慧穎顯然對游說成果頗感自豪。
溫和的城市
從1985年到2006年,昆山的發展讓人措手不及,有些突飛猛進的感覺。短短20年間,原先在蘇州各鄉鎮排名最末的“小六子”一躍成為全國百強縣之首。然而,除了工作日出口加工區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外,很多時候,昆山給人的感覺依然是那么溫和,傳統江南文化的溫婉細膩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頑強地保持著生命力。
“我很喜歡在昆山的感覺,城市的節奏很快,發展得很快,我們的工作也很忙碌。但是出了工作場所,昆山這個城市還是那么溫和,昆山人還是那么溫柔,我從來沒有被當作外地人的感覺。”在昆山,吳慧穎第一次聽到了一個令她心里暖暖的稱呼:“小姑娘”。“我去超市買東西,售貨員不管男女,說話都是軟軟的,他們會很友好地提醒你‘小姑娘,拿好啊’,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我第一次聽到有人這么叫我,覺得非常親切。”
事實上,由于加工貿易的快速發展,昆山就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來打工者。據統計,目前昆山本地人口60多萬,而實際常住人口至少有150萬,外來人口已經遠遠超過了本地人口。昆山已經是一個典型的現代移民城市。
為了讓這些數量龐大的外地人融入昆山,昆山費了不少心思。2004年4月,昆山出現了一本裝幀精美的小冊子《新昆山人的幸福指南》。冊子的內容是服務指南,解釋了外地人比較關心的包括勞動、工商、稅務、公安、計劃生育等10個方面的問題。內容也許并不十分特別,但有意思的是“新昆山人”這一概念的提出。有媒體引用昆山市市委政府的紅頭文件對“新昆山人”做了定義:所有參與昆山現代化建設的,有相對固定合法職業和居所的非昆山市戶籍的外來人員及其子女。外來人和昆山本地人一樣都是昆山人了,雖然只是小小的一個稱呼,但是對吳慧穎這樣的外來者來說,這就意味著被認同,舒坦的心情可想而知。
愜意生活
除了風風火火的加工貿易態勢令人滿意,昆山的生活也讓吳慧穎感到很愜意。
加工貿易的發展不僅給昆山帶來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實力的增強,同時也帶動了服務業的興盛。飲食文化是最突出的,隨著南來北往人的增多,各種派系的飲食遍地開花,川菜、貴州菜、江浙菜、東北菜,樣樣俱全。吳慧穎非常享受這里南北兼有的飲食,“中午吃公司的,晚上大部分時間在外面吃。小館子不是很貴,我最喜歡吃川菜。”說起吃的,吳慧穎開始眉飛色舞。
周末,到公園看書是吳慧穎特別喜歡的享受。“昆山有個不用買門票的森林公園,很漂亮,是個生態公園,環境很好,有湖有樹。我沒事的時候就喜歡帶上幾本書、mp3,到那里坐一天,既可以學點東西,又盡情地享受了自然美景。”
昆山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好,周邊有蘇州、上海、杭州等美麗的城市,還有周莊、同里,錦溪,直等古老的水鄉,有空的時候去這些地方走走也是享受生活的一種選擇。
無意中來到了昆山,從此對它一往情深,這是吳慧穎之前沒有想到的。而如今,“就算不會一直呆在昆山,我也會在這里呆很久。”
任榮忠:享受昆山
受訪者: 任榮忠
身份: 昆山出口加工區安檢中隊隊長
籍貫: 浙江寧波
昆山經歷: 在昆山出生,一直生活至今。
對任榮忠的采訪在昆山出口加工區的卡口辦公室進行,進進出出的車輛發出巨大的噪音,我有些不習慣,但任榮忠卻似乎沒什么反應,畢竟他在這里已經工作了6年。
任榮忠的臉黑黃黑黃的,一看就是經常在太陽底下曝曬。他個子不高,一副精明能干的樣子,說話卻非常誠懇。采訪中,不時有卡口值班的小伙子進來,雖然聽不懂他們在說什么,但從表情可以看出大概是報告情況,請示意見,他總能很快給出回答。
上午8點半,昆山出口加工區的大部分企業開始上班,主卡口外的入區車輛達到了早晨的最高峰。任榮忠走出卡口路邊的中隊辦公室,協助安檢人員疏導車流,確保入區干道的通暢。半小時后任榮忠駕車開始巡查全區,檢查五個卡口。海關監管設施、圍網、道路、交通標識、環境衛生等等,不管問題大小,任榮忠都要仔細巡查。今天,他沒有發現讓他不滿意的地方。
上午11點,剛剛巡查完回到辦公室沒多久,一家新進建筑施工單位負責人前來中隊辦公室辦理通行手續。任榮忠在為他辦理手續的同時詳細介紹了出口加工區施工單位的操作程序,并不厭其煩地強調了一些注意事項。
下午1點,任榮忠來到管理局局長辦公室,匯報今天的工作情況。1小時后,他和安全生產辦公室的人到出口加工區內一企業進行安全生產檢查,督促企業搞好內部治安,注意交通安全。
下午4點,一天的工作臨近尾聲,任榮忠在電腦前坐下來,點上一根煙,開始登錄昆山加工區網站,瀏覽新聞、公告,然后記錄今天的工作臺賬、布置夜班工作內容。
自從昆山的出口加工區開始圍網運作,這樣的工作,任榮忠已經做了6年。
被唬住了
任榮忠是地地道道的昆山本地人,生于斯,長于斯。視當兵為人生理想的他在18歲高中畢業那年如愿以償,當兵去到甘肅等地。服役歸來,任榮忠放棄了縣里幾個單位辦公室的工作,進了一家工廠當鉗工,“當時就想當技術工”。然而拿著每個月30塊5毛的工資,干著單調的技術活,雖然年年被評為先進,也捆不住他那顆向往挑戰的心,“我總感覺在工廠發揮不出自己的特長,而且填不飽肚子,覺得對不起家人。”于是,在朋友的幫助下,1989年,他來到一家外企,做總務、做進出口、做報關員,做工會主席。那個時候,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剛剛發展起來,昆山還沒有海關,報關都要坐7個小時的車到南京海關報關,“業務量很少,一個月都沒幾票。”但是,當時外企的工資已經是之前國營工廠收入的10多倍,達到了每月350元,這令任榮忠喜出望外。
10年后的2000年3月,任榮忠來到了剛剛開始圍網的出口加工區,在卡口擔任安檢隊長至今。
初到任上,任榮忠就被出口加工區的大手筆規劃唬住了。“我剛來的時候感覺是,這個出口加工區怎么會這么大啊?”6年后的今天回憶起來,任榮忠對當時的那種驚訝記憶猶新:“道路那么寬,比昆山市里的街道都要寬,但車又沒那么多,我當時想,這不是浪費嗎?”
當時,出口加工區剛剛圍網,廠房還沒有起來,除了建好的幾條寬闊的大馬路,放眼望去,都是大片的農田,這等情景一度被任榮忠認為太浪費了。
然而沒過多久,他就發現自己的想法錯了,大片大片的廠房很快建造起來,“剛開始一天只有幾輛車的大馬路很快擠滿了進進出出的汽車,現在一天進出卡口的車達到20000多輛。”先前冷冷清清的區域現在一到上班時間,呼啦啦能一下進入6萬多打工者,非常壯觀。“沒想到,真的是想象不到,發展太快了。”任榮忠的感慨既有對自己當時想法的嘲笑,又分明有對昆山發展的自豪。
天天守在卡口,任榮忠對昆山加工貿易發展速度的感覺是直觀而感性的。“我在10年前根本無法想象幾億這個數量是多大,”而如今,任榮忠已經習慣了上百億進出口額這個概念。在他眼里,昆山加工貿易的興盛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進出卡口的貨柜,一天比一天增加;另一個是安檢中隊隊員收入的提高,“從開始1000多到現在3000左右”。
商業街
加工貿易外向型經濟的發展給昆山帶來的不僅是經濟指標的上揚,也帶來了城市環境的巨大變化。
從20世紀80年展起步到現在,昆山的城區面積急劇擴大,從4.2平方公里擴展到150平方公里。一些土生土長的昆山人有時不免懷念那種小縣城的溫馨感覺,任榮忠也不例外。他記憶中以前的昆山很小,“那時候,我從火車站打招呼可以一直打到亭林公園,這條街上幾乎所有人我都認識,但是現在如果要是在街上碰到一個昆山熟人,彼此都會覺得很稀奇,怎么這么巧,居然會碰到你?”
那個時候,昆山的路很窄,并排只能走8個人左右,而且路基不好。房子幾乎都是平房,“看到樓房都是很稀奇的”。交通工具是三輪車和自行車,有自行車還是生活條件比較好的,任榮忠說:“像我這樣在國營單位上班的才買得起。”再看現在,8車道的大馬路隨處可見,高樓大廈林立,小轎車更是以每年1萬多輛的速度增加。
加工貿易的發展還給昆山帶來了不少商機,如今,人民路、亭林路是昆山著名的商業街道,兩條路近在咫尺,是昆山最主要的購物場所。兩條街各有4車道,兩旁商場、專賣店林立,流行服裝、高檔服裝、藝術品琳瑯滿目,很繁華的樣子。商品價格不菲,而且幾乎都不打折,與北京、上海等城市競相打折促銷的熱鬧情景截然不同。不過如果是工作日,不論白天還是晚上,逛街的人都不是很多,因為外來人口只有周末才有時間到這里逛逛。“這個地區在周末才能看得出熱鬧,”作為本地人的任榮忠說。
巨大的變化使任榮忠不由得對這個城市感到自豪。喜歡旅游的他每年都要去別的地方看看,但是在他眼里,怎么看都不如昆山,“不出去不知道,因為沒有比較,到外面看了越發覺得昆山無論從城市整體形象、道路、綠化,還是人的素質來說,都不比別的地方差,昆山真的很好,倒不是因為我生在昆山才這么說。”
上館子
仿佛一夜間,昆山的咖啡廳遍地開花。“以前,喝咖啡可是不敢想的,一杯咖啡就要二三十塊錢,太奢侈了,不如自己在家里倒白開水喝。”但是現在,周末老婆、女兒逛街時,54歲的任榮忠也會去咖啡廳喝喝咖啡,圖的是一種享受,一種品味。
任榮忠說,昆山的發展帶給他最直接的變化就是舍得花錢了。現在,到了周末,一家三口很少在家里做飯,而是跑到館子里撮一頓,飽飽口福。而在以前,這也是不敢想象的奢侈行為。說起上館子,任榮忠有次令他印象深刻的經歷:“那天,我們一家去館子吃飯,我點了三菜一湯,女兒嫌不夠要再點兩個,服務員就推薦說點個東星斑(一種魚)吧,我連菜單都沒看就說好。結果買單的時候服務員告知我們花了890。哇,算錯了吧?我拿過單子一看,東星斑:600多。”很長一段時間,家里人說起這件事就樂不可支。但是看得出,任榮忠對這頓飯錢并不心痛。
有錢了,生活條件好了,觀念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人活在世上,一定要想得開,”這是任榮忠的想法。“我現在的生活很穩定,女兒工作不錯,我的收入也不錯,家庭也很和睦。”于是,錢該花的花,生活該享受的享受。任榮忠每年都會訂一個旅游計劃,“每年過年過節我都要和老婆出去旅游的,已經5年了。”大學畢業在昆山出口加工區管委會工作的獨生女在觀念上和老爸高度一致,“她放假幾乎不在家,到處旅游。看的多,見識廣,有益無害。”
三套房子
昆山加工貿易的發展也帶動了當地房地產的飛漲,由原先的每平米500多升到了現在的三四千。說起房子,任榮忠很是開心,他坦率地說他有三套房子,一套自己住,兩套租出去。
1993年,房價還是每平米500元的時候,他買了一套70多平米的兩居室。2001年,隨著城市改建的深入,一套黃金地段的老房子動遷,那時的房價已經漲到了3000多,政府補貼了所拆房子的面積,任榮忠自己又拿出了10萬,買下了一套新房,現在這套房子的市場價已經超過了50萬。
這里提到的動遷工程也頗具昆山特色。城市的擴張必然拆遷一些老舊房子,昆山在這個問題上采取了拆一補一的做法:拆掉的房子有多大,政府就補貼拆遷戶同等面積的新房。這種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公民的權利,昆山市民和農民因此幾乎全部擁有2套以上的房子。2005年12月,昆山市委書記曹新平在首屆“全國小康論壇”上做主題報告時說,近3年來,昆山已經建成了33個農民集中居住區,而規劃建設的農民集中居住區將達到7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