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愛作者簡介范文

時間:2023-03-13 20:32: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簡愛作者簡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簡愛作者簡介

篇1

有一位患者,其母親2年前死于宮頸癌,經檢查她也患有宮頸癌。在一位宮頸癌患者接受治療時,我曾告訴她其母親及姐妹有患宮頸癌的風險,應該做健康體檢。當時,其妹妹體檢結果均正常,但母親家在外地不方便來檢查。結果,這位患者手術半年后,其母親即因絕經后陰道出血在當地檢查出宮頸癌而來我院行手術治療。

還有一位40歲的尼姑,有不規則陰道流血現象,B超檢查顯示宮頸管內有3厘米直徑的腫塊。追問病史,她在25歲前曾有性生活史,25歲出家后則不再有性生活。經陰道鏡檢查,她的宮頸癌已屬中期。而其姐妹中,46歲的大姐已患宮頸癌晚期無法手術,43歲的二姐因宮頸癌已行廣泛全子宮切除。

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發現,同一家庭中,姐妹或母女都患有宮頸癌的情況真不少見。大家知道,梅艷芳姐妹也均死于宮頸癌。所以,得知宮頸癌患者有姐妹,我們就勸她們帶姐妹來檢查。

研究表明,部分人對宮頸癌等HPV(人類狀瘤病毒)相關腫瘤具有家族易感性,這些疾病患者的同胞或親屬應密切篩查,以便早期發現疾病,早期治療。

宮頸癌是常見的婦科腫瘤,嚴重地威脅著女性的生命健康。各國的實踐均證明,普查可以降低宮頸浸潤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其原因在于宮頸癌有一系列的前驅病變,它的發生,發展是由量變到質變,漸變到突變的過程子宮頸不典型增生(輕-中-重)一原位癌一早期浸潤癌一浸潤癌。這些前驅病變可存在多年,由于子宮頸易于暴露,易于觀察、觸診和取材,因此病變在早期即可被發現確診。宮頸癌前病變的治療可預防宮頸癌的發生,早期宮頸癌的治療效果遠比晚期宮頸癌的治療效果好。因此,如果做到早診早治,就可以降低宮頸浸潤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一般25歲以上的已婚婦女,應每3~5年檢查一次,母親或姐妹患有宮頸癌的高危人群應每年檢查一次。常用的宮頸癌篩查方法有以下幾種。

細胞檢測:巴氏涂片檢查、宮頸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TcT)

巴氏涂片檢查曾經使子宮頸癌的發病率降低70%~80%。后來,人們又發現傳統的宮頸巴氏5級分類法細胞學有較高的假陰性率和局限性。1988年產生的伯塞斯達系統(TBs)逐漸取代傳統的宮頸巴氏5級分類法,宮頸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TCT)TBS報告法內容直觀,增加了結果的可信度。

HPV檢測

據報道,宮頸癌的HPV檢出率可達99.7%,根據其致癌性可分為高危型HPV和低危型HPV。HPV檢測是宮頸癌的篩查手段,尤其適用于高危人群的大面積篩查。通過HPV檢測,可預測宮頸癌的發病風險,以指導篩查的時間間隔,這還是一種隨訪監測手段,可以判斷治療效果。

篇2

[關鍵詞]《簡·愛》;中譯本比較;翻譯方法;藝術風格

一、兩個中譯本的主要介紹

《簡·愛》出版之后受到廣泛的歡迎,對于《簡·愛》的中譯本也受到了相應的重視。目前我國主要有影響的的《簡·愛》中譯本主要有祝慶英本,李霽野本,黃源深本等。李霽野先生出生于上個世紀初,在魯迅先生的影響下從事于外國文學的翻譯和傳播工作。對于《簡·愛》的翻譯,李霽野先生忠實于原著,主要采用直譯的方法對原文進行翻譯,采用簡練的語言對原著做了最真實的再現。但是由于英語和漢語的差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致使一些語言讀來比較生硬拗口。但是李霽野先生的譯本在整體上是比較流暢優美的,李霽野先生的譯本是當時社會中中國第一個比較完整的譯文版本,在當時的《簡·愛》中譯本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黃源深先生的譯本晚于李霽野先生的譯本,同李霽野先生的譯本不同,黃源深先生的譯本主要采用了意譯的方式對原著進行翻譯。黃源深先生的譯本讀來優美流暢,對于原著整體意蘊的把握十分獨到。如果運用繪畫理論進行評價的話,李霽野譯本是形似,而黃源深譯本則是神似。這兩種譯本都有著作者獨到的見解,對《簡·愛》的流傳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兩譯本在翻譯方法上的比較

對于《簡·愛》這樣一部有著巨大影響的英語文學作品來說,它的譯本是會受到很大的關注的。《簡·愛》是由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花費了一年的時間完成的。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英語和漢語表達方式的不同等原因,對于《簡·愛》的翻譯都是需要克服的問題。翻譯方法的選擇是影響文章意思的主要原因,對于英語的漢譯來說主要的翻譯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1、李霽野譯本主要采用直譯的翻譯方法

李霽野先生對于《簡·愛》的翻譯忠實于原著,他注重對原文意思的真是反映,對于原文的語言進行比較直接的翻譯。甚至有時候會忽略文章語言的通順行而追求與原著語言的一致性。如在文章的第十一章中有一段關于簡愛在掙脫牢籠后重獲自由的心理描寫。李霽野先生的翻譯是這樣的:“太陽從鮮艷的藍色的窗幔之間照進來,顯出屋子里的紙糊的強和鋪著地毯的地板,這與羅沃德的光板和褪了色的粉紅色的墻不同,使得這房子在我看來是一個快樂的地方?!比绻麑φ沼⑽陌娴摹逗啞邸?,我們會感覺到這些句子讀起來并不是十分優美,甚至感覺有點生硬。在此只是截取了一句話的翻譯對李譯本進行簡單的介紹。李譯本中的句子有的地方十分生硬但是,李譯本最大的特點就是對原文的真實反映,保障了原著的真實有效性,讓人們了解到最原始的《簡·愛》的內容。

2、黃源深譯本主要采用意譯的翻譯方法

黃源深的《簡·愛》譯本主要是采用意譯的方法,并沒有按照原文逐字逐句的翻譯根據漢語的習慣對原文進行了小小的變動,但是并沒有改變文章的原意。在文章翻譯的過程中加入了黃源深先生自己的見解,將文章中原有的思想感情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更加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同樣是文章第十一段中表現簡愛心情的句子,黃譯本卻體現出了和李譯本不同的風格:太陽從鮮艷的藍色印花窗簾的縫隙間照進來,照亮了糊著墻紙的四壁和鋪著地毯的地板,這跟勞渥德的光禿禿的木板和沾污的灰泥墻完全不同,這個房間看上去是個如此明亮的小地方,我一看見它就精神振奮起來。這段話與上面李譯本的相對比,我們會感覺到十分的流暢,同時我們也會感受到簡愛那種擺脫束縛,重獲自由的快樂的心情。

不同的翻譯方法是影響翻譯效果的主要因素,通過以上的比較發現,意譯的方法可以很好的幫助我們體會和感受簡愛當時的處境,更好的理解簡愛這一人物形象。

三、兩譯本在藝術風格上的比較

李霽野譯本和黃源深譯本在藝術風格上也有著多多少少的不同,對于文學作品的評價來說,藝術風格是評價一部作品的重要因素。影響理解外國作品藝術風格的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翻譯,直譯和意譯會給我們不同的藝術效果。李譯本和黃譯本在藝術風格上的差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語言風格的差別

李譯本主要采用直譯的方法翻譯《簡·愛》,注重對于原文字詞的翻譯,僅僅是翻譯出原文字詞的字面意思,語言比較平淡,不能體現出文學語言的藝術魅力。雖然是對原文的忠實,但是卻沒有體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讀者讀來索然無味。和李譯本相比,黃譯本則采用意譯的方法對原文進行翻譯,在翻譯的過程中加入了自己對原著的理解,真正做到了信達雅的原則。黃譯本在語言中大量運用成語,語言簡練,富有節奏感和感染力,使讀者能夠身臨其境去感受簡愛的處境。黃譯本與李譯本相比更富有文采,更注重對語言的修飾,感情更加豐富。

2、時代色彩的差別

篇3

P鍵詞:本科普通院校 經典閱讀 價值 意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044-01

經典著作是美麗的文字,是優秀思想的記錄,具有很強的生命力。經典是經過時間挑選后留存的精品,是打敗了時間的文字,經得起不同時代、不同人群從不同角度的解讀,每個人都能夠從經典中有所收獲。經典體現了一個時代的社會核心價值和優秀思想,凝聚著一個時代最為人所敬仰稱贊的道德品質,代表著一代人的人生價值追求。常熟理工學院大力開展經典

閱讀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紅樓夢》《平凡的世界》與《簡?愛》這三本書作為經典之典范對當代大學生的精神境界、知識層面以及文學創作有著極大的影響。

1 本科普通院校開展經典閱讀活動對當代大學生人生境界的提升

名著經典對人生意義的探求是其他閱讀方式難以企及的,閱讀經典不見得能使人達到崇高,但至少可以接近崇高,提升人生境界。

從人性細微之處談起,作為大時代里的小青年,校園生活里一些學生為情感所困惑,深陷情潭難以自拔?!都t樓夢》《平凡的世界》以及《簡?愛》中愛情是一條難以忽視的主線,賈寶玉的“博愛”,金波的“原生態愛”,簡愛的“自尊自愛,平等戀愛”,這些例子無一不在啟蒙當代大學生的戀愛觀,糾正其戀愛心理。談戀愛不應該帶有物質目的,而應出于最原始的感覺;要學會自尊自愛不應該因為一時的盲目而錯付了青春、錯付一生;要學會博愛不要事事以自我為中心、以傷害他人而獲取樂趣。

超凡而脫俗,名著經典中總少不了志向高大、情感勵志的人生意向,寶黛對于世俗的蔑視、反抗精神;少平保爾柯察金式的艱苦奮斗精神;曉霞的無私奉獻精神;簡愛的自我人生價值系統:公正、獨立、地位、身份、尊重等,名著經典中的每一個精神升華點在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價值系統中都有著根深蒂固的地位,對其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著重要的影響。

2 本科普通院校開展經典閱讀活動對當代大學生知識面的豐富

名著經典既是講述不同時代背景下人文風貌的歷史百科全書,也是紋理清晰、標識突出、幅員遼闊的地圖,閱讀這些書籍可以豐富本科院校學生的知識面。

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紅樓夢》真實地書寫了封建社會中的方方面面:視覺可見的言談舉止、衣著穿戴、樓宇建筑;聽覺可感的詩詞吟誦、文人風采;深入人心的細膩情感、叛逆反抗思想。《平凡的世界》以小見大地描繪了一幅70至80年代間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變遷圖,歷史地再現了陜北黃土高原上的雙水村、罐子村、石圪節公社、黃原縣等地的農業改革、經濟發展歷程?!逗?愛》則是向讀者縮略式地解讀了在以男權為主宰的維多利亞時代女性的地位,以及這一時代的女權主義的崛起發展規模。

“封建”、“改革”、“女權主義”這些充滿歷史意義的字眼如果脫離其實際存在的社會環境,讀者將永遠只知其名而無法真實地領略其真諦。在經典名著中作家通過原景的再造,使讀者能夠置身于其所存在的時空,切身地體會何謂“歷史”。

3 本科普通院校開展經典閱讀活動對當代大學生文學創作的提高

名著經典是久經時間檢驗的優秀作品,文質兼美,提高文字修養事半功倍,對于寫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曾指出:“有些人把閱讀和寫作看作不甚相干的兩回事,而且特別看重寫作,總是說學生的寫作能力不行,好像說語文程度就只看寫作程度似的。閱讀的基本訓練不行,寫作能力是不會提高的?!?/p>

“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文筆細膩,文字典雅,對于人物事件的描寫有一定的原型借鑒,小說對日常生活的描寫很見功力;路遙作為一位農裔作家對農村生活有著最為真實的體驗,其作品具有高度的真實性,是現實主義作品之典范。奉之于高閣的《平凡的世界》語言文字平實,對人物心理活動進行了必要而細膩的描寫,在寫作中追求細節的真實,對生活進行精妙的描寫,具有真實的生活氣息。夏洛蒂?勃朗特的寫作風格可謂是獨樹一幟,文筆簡潔而傳神,質樸而生動,采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使得小說貼近讀者,貼近現實。體現了歐洲浪漫主義文學的傳統特點,顯示出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詩人的氣質,自然地使用了夢境、幻覺、預感和象征、隱喻等手法使得該作品的“自然”境界撲朔朦朧,情節扣人心弦。通過閱讀這些名著我們體會到這些都是我們大學生在寫作中所缺少的。

每一部名著經典都有其獨特的寫作風格,也有著作家自己的奇妙構思,讀者可以通過廣泛地閱讀,從而吸收精華部分,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筆桿子硬”是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基礎技能,雖然在現代化社會中需求度更高的是模式化、程式化的公務文書寫作,不再需要那些過分剖析情感表露內心的文學創作,但是如果沒有夯實的文學基礎,即使有再多的公式可套用,也難以寫出觸動人心的作品。

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對“經典”有這樣的解釋:“經典是一些產生某種特殊影響的書,它們要么自己以特殊的方式給我們的想象力打下印記,要么喬裝成個人或集體的無意識隱藏在深層記憶中?!倍畾q左右是閱讀的黃金時段,其閱讀會影響人一生的思維方式、處世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學生將會成為社會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是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只有全力培養好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社會才能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曹雪芹.紅樓夢[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

[2] 路遙.平凡的世界[M].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0.

[3] 夏洛蒂?勃朗特.簡?愛[M].譯林出版社,l2011.

[4] 伊塔洛?卡爾維諾.為什么讀經典[M].譯林出版社,2006.

篇4

關鍵詞:希斯克里夫;凱瑟琳

《呼嘯山莊》講的是一個愛情與復仇的故事。故事的男女主角分別是希斯克里夫和凱瑟琳,希斯克里夫是山莊主人恩蕭撿回來的一個棄兒,地位低下。山莊主人的兒子辛德雷蔑視并虐待希斯克利夫,而辛德雷的妹妹凱瑟琳卻愛上了希斯克里夫。同時,希斯克里夫也非常喜歡這位調皮而善良的小姐。但是后來,凱瑟琳卻答應了來自畫眉山莊的紳士林頓的求愛并嫁給了他。希斯克里夫憤而出走。三年后,希斯克里夫發財歸來,并展開了自己的復仇計劃。最終,凱瑟琳在病痛與 悔恨中去世。希斯克里夫也最終在思念中抑郁而亡。 通過小說的描寫我們可以看出,希斯克里夫與凱瑟琳的愛情悲劇既是社會悲劇,也是命運悲劇。

在《呼嘯山莊》中 ,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希斯克里夫。他那平噴薄的熱情和鮮明的愛恨意識 ,再加上他瘋狂的報復深深吸引了讀者。他的名字是由兩個英文單詞“heath” (陡峭的)和“cliff” (懸崖)組成 ,而單這個名字便給讀者一種殘忍和冷酷的感覺。希斯克里夫是一個被呼嘯山莊主人恩蕭養大的孤兒。當他剛到呼嘯山莊時 ,他是一個穿著破舊衣服、缺乏教育的吉普賽似的孩子。恩蕭去世后 , 恩蕭的兒子辛德雷討厭希斯克里夫 ,并不斷地侮辱他 ,把他當仆人和奴隸對待。希斯克里夫遭受著不公平的折磨。但與此同時 ,生活又養成了他不服管束的、堅強的悲慘性格。他看起來是悲慘的、遭受折磨的孩子 ,但他又是不可戰勝的。他能忍受辛德雷的毒打而不眨一下眼睛 ,不掉一滴眼淚。他是一個真正的男人 ,他需要獨立的人格 ,他需要別人的公平對待。但在資本主義社會 ,物質決定一切。希斯克里夫一無所有 ,沒有金錢 ,沒有社會地位。他有的只是壓抑和自卑 ,這使得他痛恨代表上層階級的辛德雷。但在那時他又沒有能力報復 ,所以他只能忍受。不過他心中已決定了將來要報復。他已經有了計劃 ,他不在乎要等多久。他只希望最終能成功。他對辛德雷的恨是如此之深 ,以至于當他計劃如何報復時 ,他所受的折磨就不是痛苦了。

在離開呼嘯山莊的那個晚上,希斯克里夫一無所有,除了被一場激情折磨得痛徹心肺,被一場絕望的愛撕裂得身心俱碎。希斯克里夫回來了---帶著財富。他開始瘋狂地復仇,復仇才是他全部生活的唯一理由。他利用手段讓辛德雷傾家蕩產,又連踢帶踩弄死了他。他甚至把魔掌伸向辛德雷的兒子-無辜的小哈里頓,讓他變成一個目不識丁、粗俗無知、傻乎乎的莊稼漢;希斯克里夫對于伊莎貝拉,這位深愛著他的姑娘毫無愛意,他騙她私奔后又冷落、厭惡她;希斯克里夫對凱瑟琳的女兒凱茜和自己的兒子小林頓也要折磨毒打,他揚言要把凱茜和小林頓兩個人來個活體解剖。他用圈套和暴力強迫凱茜和奄奄待斃的小林頓成婚。希斯克里夫用兩代結親的騙局把兩個家族剝奪得一無所有,又焚毀書籍,企圖造成年輕一代的精神荒漠。他不是沖著個人,而是沖著整個世界說出那樣可怕的話:“我不懂得憐憫!蟲子越是扭動,我越是恨不得擠出它們腸子來?!毕K箍死锓虻淖镄惺異翰簧?,但是最終他卻得到了大多數讀者的原諒,。因為讀者深知他不僅是一個報復狂而且是一個癡情的戀人,他對周圍一切人的憎恨和報復來自他那受挫折的愛。他曾說:“兩個詞就可以概括我的未來了:死亡和地獄。失去了她,活著也在地獄里?!皠P瑟琳自始至終控制著希斯克里夫的感情,正如她曾經對希斯克里夫說:“但愿我能一直揪住你,知道我們兩個都死了為止!我可不管你受著什么樣的罪”。希斯克里夫認為,林頓是山莊的窩囊廢,他貶低林頓對凱瑟琳的愛:“他八十年的愛抵不上我一天的愛?!辈徽撌腔钪€是死去,她對希斯克里夫的影響都是同等重要的。他咒罵她,帶著絕望、痛苦的火焰和淚水不肯寬恕她,甚至在她死后十八年,希斯克里夫掘開凱瑟琳的墳墓去查看她的臉,當看到她安靜地躺在墳墓中時,希斯克厲夫深深感到一種安慰。他詛咒她靈魂永無安寧,永遠追隨他、糾纏他、折磨他,直到他生命終結。

凱瑟琳-這部小說的女主人公,她不是維多利亞時期傳統意義上的美人。雖然漂亮、苗條,但她叛逆、任性、脾氣暴躁而且隨心所欲。孩提時的凱瑟琳就野性十足,倔強大膽,身上充滿了反叛精神。她最喜歡玩鞭子,喜歡在荒原上自由地嬉戲。要是有誰不如她所愿,她就會不吃不喝折磨自己直至生病。當辛德利讓凱瑟琳讀《圣經》時,她卻將圣書踩在腳下、扔進狗窩。但凱瑟琳也不完全是個反面角色,她有其進步意義。她把男人和女人至于相等的高度,不愿聽命于男人,有自己的思想。

凱瑟琳作為呼嘯山莊的大小姐,家庭的富裕養成她驕傲任性的性格,然而,她本質上又是單純而善良的。因為她的單純任性,她接受了來自畫眉山莊的紳士林頓的求愛,并和他結婚。她單純得以為成為畫眉山莊的女主人,她就可以幫助希斯克里夫擺脫辛德雷的虐待,并進入上流社會。凱瑟琳的背叛徹底傷了希斯克里夫的心。希斯克里夫因此憤而出走,并為以后的報復種下了種子。凱瑟琳終究是上流社會的產物,因此無論她的思想境界有多崇高,多么的違背家規教條,她仍然不可能脫離上流社會。因此在面對她生命中兩位男性時,一位是如石楠草一般堅韌的希斯克里夫,一位是像玫瑰花一樣的林頓,她選擇了林頓。然而,凱瑟琳是真心愛著希斯克里夫的,正如她自己所說“在這個世界上,我的最大的悲痛就是希斯克里夫的悲痛….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思想的中心,如果別的一切都毀滅了,而他還留下來,我就能繼續活下去。如果別的一切都留下來,而他給毀滅了,這個世界對于我將成為一個陌生的地方…..我對希斯克里夫的愛恰似下面的恒久不變的巖石,雖然看起來他給你的愉快并不多,可是這點愉快卻是必需的。艾倫,我就是希斯克里夫,他永遠永遠的在我心里….”然而,凱瑟琳卻背叛了她的愛人,也就是背叛了她自己,最終她只能在自己編織的落網中掙扎的死去。凱瑟琳的死既是社會悲劇的產物,也是命運悲劇的結果。在愛情面前,她懺悔自己的選擇,用死亡來銘記自己刻骨銘心的愛情!

《呼嘯山莊》是一本可怕的、令人痛苦、強有力而又充滿激情的書。它用奇特的手段營造出一種壓抑而又狂暴的氛圍,讀后對人的心靈產生強烈的震撼。是一部值得閱讀的經典著作。

參考文獻

[1] 張同樂,畢銘.《呼嘯山莊》—一部具有現代主義意味的小說[J].外國文學研究,1999,(01).

[2] 《外國文學作品導讀》.鄭洪濤.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

篇5

關鍵詞:體驗式學習理論 英美文學課程 實踐教學模式 形成性評價標準

一、前言

英美文學課程作為我國高校外語院系的主干課程之一,在各類高校外語院系的教學計劃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教育部頒發并實施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文學課程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閱讀、欣賞、理解英語文學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學批評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通過閱讀和分析文學作品,促進學生語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質的提高,增強學生對西方文學及文化的了解”。由此可以看出,英美文學作為專業知識必修課程, 旨在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理解能力、賞析能力, 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

目前,我省高校英語專業英美文學課程普遍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的“灌注式”、“填鴨式”教學形式。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的自主性受到嚴重的壓抑和損害, 無法提高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審美意識,背離了英美文學課程設置的目的與意義。因此,改革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模式是迫切的,也是至關重要的。

本課題的研究克服了“以教師為中心的”這一教學模式的弊端,以美國社會心理學、教育家大衛?庫伯(David Kolb)的體驗學習圈理論:具體的體驗――對體驗的反思――形成抽象的概念――行動實驗,構建英美文學課程實踐教學模式 (庫伯,1984)。通過學生親自參與文學作品閱讀、評論(口頭與筆頭)、故事情節復述、文學作品改編的影片欣賞、舞臺表演等實踐,使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與人文素質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培養其分析問題、獨立提出見解能力、賞析能力與創新能力。

二、基于體驗式學習理論的英美文學課程教學模式實踐

基于大衛?庫伯四階段的“體驗學習圈”理論即具體體驗、反思觀察、抽象概括和行動應用,主要結合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進行了課內、外體驗式情景與環節的設計與研究,并應用于教學中。

1.課內體驗式情景與環節的設計與應用

(1)作者生平介紹

通過布置課前預習任務的形式,指定英美作家,讓學生通過網絡自主查閱相關信息、資料,進行反思、歸納、整理、在課堂上口頭概述,初步了解作家的生平。這一體驗實踐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獨立查閱、整理、概括資料的能力。

(2) 情節復述

精選不同時代英美經典作品,規定學生課前閱讀,親身體驗閱讀活動,并查找相關資料,進行反思、理解,指導學生從小說構成的要素如背景、人物、敘事角度等方面,進行復述,培養了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以及語言的運用與表達能力。

(3) 作品評論

有針對性地設計與作品相關的討論問題,在課堂上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獨立思考、發表個人見解,最后教師進行點評。學生分享自己的體驗和感受,通過分享交流可以引起學生的反思,最后形成個人的經驗這種模式,可以更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4) 文學作品改編的影片欣賞

設計課內影片欣賞體驗環節,讓學生進行觀看《簡愛》、《偉大的蓋茨比》等名著改編的作品,直接感受、體驗人物的個性、情節的發展、作者的語言魅力,從而進行反思、歸納、概括,提煉主題思想。在這一情景體驗活動中,學生表現出極大地熱情,積極參與課堂討論、進行分析與評論,從中體驗學習文學的樂趣,加深了對作品的理解。

(5) 文學作品改編的舞臺表演

布置學生課下熟讀名著經典片段,進行改編,并在課堂上表演。在這一體驗環節中,學生通過熟讀、背誦經典段落,直接感受優美的語言文字、體會人物的性格、內心,形成反思,對人物的特點進行概括,加以再現、應用。以這種新穎的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加深了對作家作品的感悟,語言風格的理解,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文學的興趣。

2. 課外體驗式情景與環節的設計與應用

課外體驗式情景與環節的設計與應用是課內體驗活動的延伸與深化,體現了更為完整的學習體驗過程。這一體驗環節與活動涵蓋了以下三個方面:

(1)閱讀文學作品、撰寫讀書報告與書面評論

首先,課題組成員制定了英美文學課外閱讀參考書目,規定學生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選擇性的閱讀,強調體驗式教學中學生的自主性,表現學生自我個性。

設計課外全文閱讀文學作品的體驗環節,使學生從整體上去感受文學作品,體驗閱讀的完整性。課堂內的作品選讀雖然是經典作品的精選片斷,但由于是節選,破壞了作品固有的整一性,難免有支離破碎的感覺。而只有當學生完整地讀過一位作家的一部作品,才能真正稱之為“讀過”,從而也才能寫出有自己見解的評論文章來。此外,在學生細讀文本的過程中,完成了體驗學習四個階段,具體的體驗――對體驗的反思――形成抽象的概念――行動實驗。從體驗閱讀到反思、歸納總結形成個人觀點、撰寫書面報告、閱讀心得。

在這一環節中,課題組成員著重指導學生如何欣賞和分析作品。以英美小說為例,在閱讀作品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分析主題表現、人物塑造、情節安排、敘述角度、象征細節、語言風格等。撰寫閱讀心得,讀書貴在有自己的心得體會。 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閱讀,受其熏陶,閱讀英美文學作品促進了學生英語語言的學習。文學作品活的語言是“英語的精華”,閱讀英美文學作品能讓學生接觸到地道的、風格各異的語言,這不僅可以擴大詞匯、增強語感,還能幫助學生了解西方文化、感受其民族文化傳統, 從而提高學生靈活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

在這一體驗環節結束后,針對學生實際情況,課題組成員布置相應的課外作業,即指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文學批評方法將自己對作品的理解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以激發學生書面表達的欲望,強化學生筆頭輸出的實踐。學生通過相應的寫作練習,充分發揮了獨立思考和獨立寫作的能力。

(2) 英語戲劇周與校英語體驗節“戲劇表演”

為學生拓展了戲劇實踐的平臺,充分彌補了課內體驗教學環節的戲劇表演的空間與時間的受限性,指導學生參與外語學院英語戲劇周與校英語體驗節“戲劇表演”的體驗活動。

文學作品的可表演性很強。在閱讀、討論作品之后再進行表演,學生對于作品的理解進一步深化。因為,要將一部文學作品以表演的方式展示出來,首先,必須將它改寫、編劇。其次,在表演中,學生必須思考自己的語言、動作、表情如何體現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內心活動。在這樣的思考與言語實踐中,學生的語用能力得到增強。學生的創造力、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等都在表演中得到提高。如:在學生表演的莎士比亞名劇《威尼斯商人》中,學生分別扮演其中的安東尼奧、鮑西婭、夏洛克,充分體會到到安東尼奧的重情忠義、鮑西婭的睿智和夏洛克的殘酷。

三、形成性評價標準的制定

體驗學習作為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它的評價,事實上就是對學生的評價。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基于這種發展性的評價理念,體驗學習應采用形成性評價的方式,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

為了保證體驗活動的有效實施,充分調動學生進行體驗活動的熱情與積極性,使學生的每一次體驗活動與平時成績相結合,課題組成員,增加平時成績所占的比重,并把其分解成若干個較小的分值,與每一次體驗實踐活動相結合,強調體驗學習的過程性。在漸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逐步提高了聽、說、讀、寫、譯等基本語言技能與語言應用能力,擴大文學作品及選讀的閱讀量、并在閱讀的過程中領略作家的寫作風格、培養了文學素養、增強賞析能力。英美文學課程體驗式實踐教學成績標準實施細則如下:

英國文學(考查課):期末總成績=平時成績70%+期末考試30%

平時成績70%=作家介紹5%+情節復述5%+作品評論10%+影片欣賞5%+舞臺表演5%+(作品閱讀+讀書報告)10%+書面評論15%+戲劇表演15%

美國文學(考試課):期末總成績=平時成績40%+期末考試60%

平時成績40%=(作家介紹+情節復述)5%+作品評論5%+影片欣賞5%+舞臺表演5%+(作品閱讀+讀書報告)5%+書面評論10%+戲劇表演5%

四、結語

在英語專業學生中,實施了基于體驗式學習理論的英美文學課程實踐教學模式。這一模式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語用能力、賞析能力與創新造力。

1.激發了學生學習文學的主動性、積極性

所教授的英語專業班級的學生,與往屆學生相比,學習目的明確,學習的熱情、主動性大大增強了,真正成為學習英美文學的主體,文學課堂的學習氣氛變得熱烈、活躍。他們能夠自主學習,主動地閱讀教科書內容、文學作品、查閱相關的資料,認真準備教師布置的各種體驗活動。積極參與課堂,參與文學作品的討論,發表個人見解,并且對于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欣賞顯示了濃厚的興趣。學生從作品的閱讀、改編,道具與服裝的準備,語言的提煉等方面,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表演熱情高。

2.提高了學生語用能力,培養文學賞析能力、創新能力

在教師的引導下,英語專業的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文學作品的體驗活動中,學會了獨立思考,并能結合所學習的文學知識以及掌握的文學批評方法,進一步提出個人見解。閱讀文學作品,撰寫讀書報告、心得、文學評論,學生的理解、分析、欣賞作品的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對于作品的分析比以往要敏銳、觀點鮮明、能夠抓住作品的主旨。同時,在課內外英美文學文本的閱讀中及戲劇表演中,學生學習到了經典作家的優美語言,如奧斯丁、海明威語言的簡潔、質樸,并能夠靈活地應用到口語表達與書面寫作中,語用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此外,學生在制作英美文學專題課件的活動中,從內容的展示、版面的設計、圖片的使用等,創意都比較新穎。

英美文學課程實踐教學模式的實施具有切實可行性、可操作性,符合英美文學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有助于提高英美文學的教學質量與效果,促進學生綜合的語用能力的提高,注重激發文學學習者的積極性、體驗性、感悟性,符合本學科的發展規律,值得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Kolb,David.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M].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 Hall, 1984.

[2]陳亮.體驗式教學設計研究[C].2008.

[3]郭佳,包蘭宇,王曉娟等.大學英語體驗式教學探討[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

[4]胡尚峰,田濤.體驗式教學模式初探[J]. 教育探索,2003(11).

篇6

關鍵詞:閱讀習慣;學生;圖書館

2013年4月23日是第十八個世界圖書日。設立“世界圖書日”的基本宗旨是讓各國政府與公眾更加重視圖書這一傳播知識、表達觀念、交流信息的形式,盡管傳播的媒體日益復雜先進,但是圖書依然是積極教育與批判思考的基礎?!笆澜鐖D書日”也強調圖書與版權在發展一種和平、寬容、普世對話的文化的重要作用。

自“世界圖書日”設立后,各國出版社、圖書館、作家、文化人每年都積極組織、參加各種圖書宣傳活動,特別重視針對青少年的活動,目的是培養孩子們的閱讀習慣、人文精神,引導他們尊重知識。

一.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必要性

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閱讀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人們如果能夠經常性地閱讀各類書籍報刊雜志,看問題的角度、深度都會漸漸發生變化;同時書籍又是其中相對方便的,隨時隨地都能進行的閱讀工具。如96.8浙江廣播電臺《魯謹脫口秀》節目中介紹過杭州九潤房產公司的九潤公寓舉行朗讀者沙龍,旨在提供給人們一個閱讀的機會,讓人們在工作之余豐富生活內容提升生活品質。又如“寶馬車店”組織車主開展安徽徽派文化之旅,瀏覽徽派建筑,欣賞地方特色戲曲,品嘗農家菜肴,晚上組織大家看書閱讀,浪漫又有品位。

有人開過一句玩笑話形容現代人的忙碌:很多人要么已經在應酬,要么就在去應酬的路上?,F代社會的競爭激烈, 生活學習壓力大、節奏強,不少人顯得很浮躁與不安靜;同時大量新穎的高科技的電子閱讀產品的出現,使得忙碌的人們已經很難得拿起紙質的書本靜靜地閱讀了。通常來說,沒有足夠的時間是影響大多數人不能多讀書閱讀的最主要因素。大多數的被調查者反映, 如果他們有更多的休閑時間, 他們肯定會多讀些書。也有不少年輕人說, 等他們年紀大一點, 不再那么愛動的時候, 他們將會有更多的時間用于讀書閱讀。有的人認為坐下來讀書會讓他們變得孤僻、不善交際。也有很多人說, 如果可以從圖書館借到更多好書, 他們就會多讀書。

下面是我校圖書館對學生讀者閱讀情況的調查

為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提高學生閱讀質量,解決圖書館存在的問題,我們隨機發放問卷500份,經統計:

(1)45%的學生注重閱讀。喜愛閱讀的學生占45%,42%的學生是憑興趣進行閱讀的,這部分學生稱沒有長期閱讀的習慣;還有13%的學生從不進行閱讀。

(2)閱讀為了提高素質。進行閱讀的學生中,有57%的人以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擴大專業視野,獲得專業知識為目的;26%的學生是為了發展業余愛好,17%的學生是為了消遣。

(3)喜歡閱讀生活類的書籍。有70%的學生喜歡讀集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書刊,30%的學生稱對專業性書籍有興趣。

(4)閱讀習慣不佳。80%以上的學生閱讀時僅僅是瀏覽,12.5%的人常用精讀法,只有17.5%的人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還有20%左右的學生進入閱覽室后不專心讀書,吃零食、交頭接耳、左顧右盼。

二.圖書館應該幫助學生讀者養成哪些良好的閱讀習慣呢?

(一)、精選讀物、主動閱讀。擴大學生閱讀視野、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要鼓勵學生多讀名著,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要向學生推薦最新的書,讓學生關注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同時圖書館老師還要注意發展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讓學生養成主動閱讀,自覺求知的習慣。

(二)、制定計劃、按時閱讀。圖書館工作人員要幫助學生制定讀書計劃,調控自己的閱讀行為,做自己學習的主人。要指導學生科學地安排時間,有計劃地支配時間。每天課外活動時間到閱覽室讀半小時左右。

(三)、閱讀更需思考??鬃诱f:“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弊x書要和思考結合起來,通過閱讀、做筆記,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在實踐中要有意識地運用所學的知識。

(四)、虛心求教、利用工具書。讀書碰到疑問要虛心向別人求教,不能不懂裝懂,囫圇吞棗。自己能解決的要盡量自己動手,查字典、詞典等工具書,養成利用工具書的習慣,提高自學能力。

、獨立思考。 “盡信書不如無書”。在讀書過程中,要獨立思考,敢于質疑。

調查發現:

人們想把某本書作為工具時會買書, 想反復閱讀也會買, 或僅僅為了想擁有而買書。

超過40%的酷愛圖書的讀者既借書, 又買書。

10%的成年人會購買他們以前借閱過的圖書。

通過調查還發現:人們認為圖書館和書店是互為補充, 而不是互相沖突的。平時有閱讀習慣的人中很多都是根據自己的需要, 既借書又買書,而圖書館使人們有機會讀到自己買不起的書。盡管在過去的10年間, 圖書館的借書者一直在減少, 但調查發現, 在許多讀者眼中, 圖書館仍然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它使人們有機會閱讀自己買不起的圖書, 使家里沒有足夠藏書空間的人可以在圖書館大飽眼福。人們在圖書館比在書店更容易對原來沒打算閱讀的圖書產生興趣, 圖書館比書店的氣氛更輕松沒有壓力等等,因此圖書館是人們進行閱讀最好的場所。

三、利用圖書館的條件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的有效途徑:

(一)、運用多功能影像室,提供新穎的影像資料影響學生并產生閱讀的快樂情緒,激發閱讀樂趣。

語音室播放欣賞經典朗誦片段以及著名的配音演員的配音片段,如《簡愛》、《魂斷藍橋》,《廊橋遺夢》、《鐵坦尼克號》等等,讓讀者有一種“一聽鐘情”的先聲奪人的效果,使讀者自己產生想一試朗讀的沖動,那么作為圖書館接下去要制造的影響就水到渠成了。

同時還能在多功能廳觀看世界著名的文本與聲音現場朗誦大會,從感官上對讀者產生強大的共鳴與震撼。如:德國國家文化館每年都舉辦圖書朗讀會,邀請著名作家與讀者近距離接觸。作家余華就參加過幾次這樣的圖書朗讀會,參加的讀者非常踴躍,熱情高漲,他們非常享受這樣的難得時光,既可以與作家近距離接觸,同時也能第一時間欣賞到作家的優秀作品,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提升與修煉、在心靈與意識上產生共鳴。

(二)、訂閱時尚與流行的刊物以及經典與高質量的作品,來提升閱讀品位與水準。

在圖書館,女孩子很喜歡看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一個年近80歲的日本女作家創作的兒童文學,迷住遠在千里之外的中國大學生,這就是流行文學在當下的輻射和穿透力。

再比如:村上龍,一個日本小說家、電影導演,其處女作《無限近似于透明的藍》被視為日本文學進入亞文化的開端,獲第75屆芥川獎, 這本書描寫一群沉溺于濫交、飆車和烈酒的青年人的墮落生活,由此開創了日本文壇的“透明族”流派。通過村上龍的作品,讀者可以理解、透視、預測當代都市生活變化,肯定能夠引起青年學生的強烈震撼。

這些都說明文學作品的影響力之強大。不論是普通讀者還是作家本人,在思想意識這種精神層面總會有很多共通的地方。

(三)、創設閱讀時間與空間,養成閱讀習慣,豐富精神生活。

1、在圖書館設置個性化閱覽區,以吸引讀者。

2、在圖書館多功能廳舉辦學生朗讀活動。

3、圖書館和學校廣播電臺一起利用中午或者傍晚時間播放著名配音演員的朗讀原聲帶,擴大朗讀在學生中的影響面。

參考書目

《臺灣城品書店》

關于余華參加德國世界圖書朗讀會的報道

篇7

后現代主義披上了一系列“反”(counter-)的外衣,企圖通過其懷疑精神和解構能力,實現文化的革新。[2](P91)這種以懷疑、批判、反抗為內核的后現代主義文化傾向對中國當代思想文化產生的影響極為深刻,給中國當代大學生思想觀念等的沖擊十分顯著。全球電腦網絡的發展已成為塑造這個星球上生活的決定性因素。信息革命、資源共享、網絡文化、數字化生存等全新理念迅速在大學生中傳播和普及。電腦、網絡、U盤、MP3、MP4、移動硬盤、網絡硬盤、數據庫等和今天的大學生如影隨行。毫不夸張地說,信息時代的新潮時尚日復一日地影響和改變著當代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在后現代文化語境下,許多事物披上了五花八門的“文化產業”外衣,文化如今成了真正的“快餐文化”。而電腦和網絡的普及,也促使文化快餐的盛行。許多經典名著被拍成影視劇,青年學生只需往沙發上一躺,劇中人物就活靈活現地呈現在眼前,幾乎無需動腦思考就能基本了解名著。動漫般絢麗的色彩、沖擊力強的感觀動作,確實省了不少腦力。正如美國學者、思想家丹尼爾•貝爾所說:“當代文化正在變成一種視角文化,而不是一種印刷文化,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3](P156)電視機、錄像機、攝像機、DVD、QQ聊天、ICQ、BBS、MSN、百度、Google、迅雷、bt下載、暴風影音、ppstream播放器、博客、播客、“圍脖”……尤其是網絡化、多媒體、高速度的世界信息技術和交互技術的應用和普及,導致曾經處于主宰地位的書籍文化如今受到視聽文化的沖擊。

傳統紙質文本是以文字為媒介傳送信息和知識,而電腦卻能以逼真的圖像將遠在天邊甚或遠在天外的物與人活靈活現、形象逼真地展示在受眾面前。網絡影響大學生生活方式,改變了他們的思維習慣,進而破壞大學生讀書心態。大學生開始習慣于電腦和網上讀書看報,網絡及網上閱讀使大學生的閱讀及學習出現了令人極為擔憂的現象,諸如重消遣輕求知、重網絡輕紙本、重時尚輕經典、重英語輕母語、重泛讀輕精讀、重讀圖輕讀文……急功近利、蜻蜓點水式的“淺閱讀”現象日益嚴重??茖W與技術的迅猛發展正改變著知識的性質,正如利奧塔爾所說:“在這種普遍的變化中,知識的性質不會依然如故。知識只有被轉譯為信息量才能進入新的渠道,成為可操作的。因此我們可以預料,一切構成知識的東西,如果不能這樣轉譯,就會遭到遺棄,新的研究方向將服從潛在成果變為機器語言所需的可譯性條件。不論現在還是將來,知識的‘生產者’和使用者都必須具備把他們試圖發明或試圖學習的東西轉譯到這些語言中去的手段。”[4](P2)當今數據庫已經成為新的百科全書,它的作用和功能超出了每個使用者的能力和意料。由于電腦和網絡,“今天一根頭發絲般細的光纖能在不到1秒的時間里將《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二十九卷的全部內容從波士頓傳到巴爾的摩?!盵5](P60)

進而導致知識的發明、獲取、整理、支配、利用等也隨之發生變化。這對現今的教育教學活動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和巨大的沖擊。在后現代主義語境下,“世界正飛速進入交互時代,這一時代改變著我們交流、學習、生活、工作和娛樂方式的每個方面?!盵5](P501)在后現代主義文化語境下,教師的地位無形間發生了變化,“對傳遞確定的知識而言,教師并不比存儲網絡更有能力;對想象新的招數或新的游戲而言,教師也并不比跨學科集體更有能力”。[4](P111)假如教師對電腦網絡相關知識及信息關注不夠,和學生的交流必定有障礙,可能導致課堂及教學吸引力的減弱。今天是一個以智力資源為依托的新世紀,是一個“知識化,學習化”的時代,“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在今天對教師來說比任何時候都更應成為至理名言,否則你就有可能被時代淘汰。后現代語境下的革命性變化對傳統的教師、教育和學習等都提出了挑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會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比學習什么(學習的內容),顯得更為重要。所以大學教學的目的,不應只是給學生提供“黃金”,而著重是教給學生獲取黃金的“點金術”;不只是給學生預備好充饑的“面包”,而是提供一種能夠繼續獲取獵物的“獵槍”;不是授之以“魚”,而是教人以“漁”。

二、民族院校學生基本情況和外國文學教學現狀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學生雙向自主擇業的普遍實行,大學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加之社會價值取向的驅動,無論是民族院校還是綜合性大學的學生普遍存在著重實用技能、輕人文素養的功利主義傾向。導致大學生存在著重視學習應用性、技術性專業,輕視人文學科和基礎理論,于是出現學歷高而文化修養差這樣令人堪憂的現象。因此之故,當今無論是民族院校還是綜合性大學的學生世俗化、功利化傾向比較明顯。有的忙于考研,有的忙于勤工助學,有的忙于家教,有的忙于參加商業活動掙錢,有的忙于找工作,還有的忙于談戀愛……可謂“身在曹營心在漢”,但真正靜下心來認真讀書和學習的卻不多,甚至還有少數大學生以逃課為時髦,他們奉行“必修選逃,選修必逃”,并以“新新人類”自詡。再加之,目前大學生多為80后,90后也開始進入大學校園了。而80后、90后多是伴隨影視成長起來的,在他們身上大有現代傳媒取代傳統書籍的趨勢,對書籍的漠視幾乎成為這一代人的通病,故而書籍“缺席”所造成的弊病在他們身上表現得就比較明顯。這給我們的教育教學無形中增大了難度。而我們民族院校的學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來自“少、邊、山、窮、老”地區,這就自然造成:第一,他們受到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影響較大,無法避免地呈現出復雜的民族多元性和文化多樣性,學生個性差異較大,到大學后適應期相對會比較長。第二,他們的漢語言水平存在差異,無論是漢語口頭表達,還是漢語書面表達,都是參差不齊的,一方面使其接受能力受到很大影響,另一方面給教學帶來了極大的障礙。第三,高等教育已經轉型為“大眾化”教育,民族院校在擴招的背景下,生源質量參差不齊且有所下降。既有低分者,又有高分者;既有少、邊、山、窮、老地區的學生,又有經濟發達地區的學生,生源結構呈現出多層次的態勢。第四,相比較于一般院校,民族院校學生中的貧難生、特困生較多,他們需要較大精力勤工助學以幫助其完成學業。第五,來自不同地區的多民族學生一進大學、來到大城市就受到現代城市文明的沖擊,以致急功近利思想更為濃重。大多數同學想的是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少數同學想的是怎么改變家鄉的落后面貌,還有極少數同學則關注本民族的生存與發展。同時,民族院校的學生過去少于接觸和閱讀外國文學作品,他們多是在本民族的一些傳說故事和中國四大經典名著的熏陶下走近文學的。而外國文學具有異源異質文化性質,在文化背景、精神心理、價值建構、審美追求等方面均顯示出與中國文學不同的特點,我們的學生在理解上有明顯的距離感、陌生感。加之作品中的人名難記,人物關系復雜,議論和心理描寫較多,他們認為可讀性不強,因而普遍存在畏難情緒,導致即使進了大學校園也少于閱讀外國文學作品。這都給外國文學教學造成諸多的困難。

民族院校外國文學教學現狀也不容樂觀。第一,由于學科調整,外國文學由原來獨立的二級學科變為現在的二級學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外國文學的課時被大量壓縮,內容多而課時少的矛盾非常突出。外國文學縱橫數千年,囊括了除中國以外的各國的文學,內容之多,難度之大,是中文專業中少有的。第二,民族院校學生在語言和文化知識上存在差異,尤其是漢語言基礎和能力參差不齊,加之少于閱讀外國文學作品,這使得老師在教學時不得不花時間在課堂上介紹外國文學名著的情節內容。第三,外國文學教學和其他一些人文學科一樣,教師“滿堂灌”,教法單一,“老師講筆記、學生記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完甩筆記”,忽略對學生讀、看、說、寫等素質和學生思考與分析能力的培養。[6]第四,外國文學課的考核也有待改革。雖然開始注重平時成績,但更多的還是靠一張卷子來考核學生的知識,忽略學生實際能力的考核,已不能適應當今個性化教育的需要。第五,教材建設滯后現象在民族院校中比較嚴重。目前由于各種原因,不得不選“權威”教材,真正適合民族高校和民族學生的高質量外國文學教材卻并不多見。所以,在全球化浪潮和后現代主義文化語境的時代,面對民族院校學生的這些特殊性,客觀存在的較大的學生個性差異,而現實語境是外國文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存在著諸多與時代、社會不協調的地方,因此因材施教在民族院校的重要性就比一般院校和重點大學顯得更為突出,外國文學教學更是亟需改革。

三、民族院校外國文學教學改革與研究

在后現代文化語境下,面對信息技術的挑戰,面對市場經濟的沖擊,我們身處的時代氛圍和社會條件的急劇變化,我們面對的學生也有明顯的變化,民族院校的外國文學教學必須適應變化與發展,加大教學改革和研究力度,在教師素質、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考試等方面做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和改革創新,建構“教師講與學生聽、讀、看、說、寫有機結合”全方位開放性教學模式,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多民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一)更新外國文學教學理念

1、突出人文精神。當代教育最為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而其中起決定作用的不是單純的知識,而是以人文精神為核心的非智力因素。這已成為衡量大學生道德品質、人格完善和文化學識等方面成長的基本標準。外國文學積淀著西方人文精神的深厚內涵,自立自強自尊和崇尚個性自由的人文關懷與當代大學生息息相通。在外國文學教學中,注意培養個體意識的健康發展,可借鑒外國文學人文精神的合理內涵來培育青年學生的健全人格。2、強化文化信息。外國文學的教學目的,不單單是為了了解外國文學發展的歷史、閱讀作品,更重要的是通過外國文學學習,從更高層面上感知異域文化,發展、完善、提高在本民族文化傳統基礎上形成的價值觀、文化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眾所周知,“文學”決不是一個自在自為的封閉系統,無論是文學的內容還是文學的形式,甚至文學創作的全部過程,都是文化的產物,要受到文化的影響和制約。因此外國文學教學在講述各個時期的文學史和作家作品時,就應適當地介紹有關的歷史、地理、社會、民族、宗教、教育、藝術等方面的文化知識,“注意文學與歷史,文學與哲學,文學與心理學,文學與宗教,文學與藝術,文學與自然科學等的聯系,豐富外國文學課的文化含量?!盵6]強化文化信息,一方面從文化語境的視角去探尋文學背后的文化內涵,并以文化反觀文學,可以對文學獲得更為深刻的認識;另一方面通過學習異質多元文化和文學,了解不同文化的價值系統,便于培養學生具有開放的襟懷、寬容的立場、對話的意識,克服妄自尊大、閉關鎖國、盲目崇外、數典忘祖等狹隘意識。3、重視經典文本細讀。當下的大學生多數人追求的是快餐式閱讀、瀏覽式閱讀、飛行式閱讀,其弊端不言而喻。有鑒于此,我們在教學中要重視經典文本的解讀,引導學生研讀經典名著。通過名著文本的細讀、質疑、思考、對話、接受,來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因為“創造性就是一切人類活動的核心所在。它是人的最高力量,同時也標示了我們人類世界與自然界的天然分界線?!盵7](P279)抓好經典文本細讀,使學生從文學、人生、社會、生命等方面多少有些嚴肅的、深邃的思考,這既可獲得閱讀方法層面的訓練,又能得到審美愉悅、藝術熏陶,還能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得到培養。

(二)遵循少而精的原則優化教學內容

外國文學顧名思義是指除中國文學以外的世界其他各國的文學,其內容十分廣闊豐富,包括大家常說的西方文學和東方文學。面對浩如煙海的文學現象和作家作品,教師在教學中如果照本宣科處理不精,教學效果就難有保證。所以我們認為要貫徹少而精的原則,對教材融會貫通,對教學內容精選優化,真正突出重點和難點。“就整個外國文學的發展史而言,古代是起點,近代是重點,現當代是難點?!盵6]在外國文學教學內容優化和重難點的把握上,我們認為還要做到“線、面、點”有機結合。首先,“線”指外國文學史的發展線索。比如就西方文學來說,就是從古希臘羅馬文學———歐洲中世紀文學———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17世紀古典主義文學———18世紀啟蒙主義文學———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浪漫主義文學———19世紀的現實主義文學———19世紀末的世紀末文學———到了20世紀則是流派迭出、異彩紛呈,當然主要是現實主義、無產階級文學、現代主義文學。老師要對外國文學發展的縱向線索和脈絡進行梳理,讓學生對文學發展的淵源和流派發展史有系統了解,老師為學生理清了外國文學史的線索,就為他們建構起了外國文學的整體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態勢。老師再從宏觀的角度,高屋建瓴地把握外國文學發展的系統性、繼承性和整體性,言簡意賅地講清楚每一個時期文學發展的社會歷史背景、思想理論基礎、文學淵源關系等。其次,“面”指外國文學史的每一個歷史時期。老師主要是對每一個歷史時期的文學思潮、主要作家作品作概述性的介紹。如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文學,老師要畫龍點睛地分析該時期文學的總體特征、簡明扼要地介紹各國各民族的代表性作家及代表作品。再者,“點”指外國文學史上有代表性的作家及代表作品。比如19世紀的現實主義文學,重點是司湯達《紅與黑》、巴爾扎克《高老頭》、狄更斯《雙城記》、普希金《葉甫蓋尼•奧涅金》、果戈理《死魂靈》、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易卜生《玩偶之家》、馬克•吐溫《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等。老師要對這些精選的經典作品做深入細致的文本分析和文學解讀,讓學生從中學習閱讀、分析、鑒賞、研究和評價文學名著的方法。我們通過對外國文學“線、面、點”的梳理、分析和把握,從而把外國文學課各章節內容區分出詳講的和略講的,突出重點和難點,以便老師把重點講清楚、難點講透徹,從而使學生真正理解,充分領會,且能舉一反三。對那些區分出的略講章節,可精心設計作業與思考,安排學生閱讀作品和教材或查閱資料來完成。

(三)改革教學方法,建構全方位開放性教學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要兼顧教師主導地位和學生主體地位,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和書本為中心的局面,激勵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使教學過程成為大學生學習、思考、感受、實踐的綜合活動,促進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發展。為此我們有意識地改革教學方法,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建構“教師講與學生聽、讀、看、說、寫有機結合”全方位開放性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1、講。主要指老師的課堂講解。教師講解要做到講清重點,講透難點,講到熱點,并適量介紹學科前沿研究動態及最新學術成果,使學生掌握外國文學基礎知識、學到分析作家作品的方法,又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學術意識,提高其科學研究能力。古希臘生物學家、散文家普羅塔戈曾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盵5](P284)所以講是為了少講或不講,即通過老師的教學激發學生對外國文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在知識的吸收過程中實現的態度、才能和本領的形成實際上比知識本身更重要”。[8](P145)為此我們在外國文學講授過程中,注意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活躍心智、釋疑解惑、開拓視野、培養能力的場所。

(1)主線梳理法。外國文學是各國文學發展史與作家作品的統一。外國文學課程要關注其中的發展線索,追溯文學淵源和影響,并從中總結出可以把握的經緯脈絡。在講授過程中,我們從宏觀的角度講解分析文學思潮的發展演變,文學體裁的規律特征,作家作品的繼承創新,等等,為學生構建起外國文學的總體輪廓和框架。

(2)重點分析法。對區分出的重點和難點,我們從多方面作細致分析。如對19世紀的現實主義文學,要講清其產生原因、思想特征和藝術特征。而對精選出的經典作品,則用多種方法進行細致的文本解讀?!拔膶W作品是一個多層次結構、多側面的構成,分別是語辭所具有的語音和語義層面;句子和句子所組成的意群層面;形象或者意象及其隱喻層面;客體世界層面;形而上質層面?!盵9](P4)譬如我們在分析講解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時,先要求同學們細讀文本,再欣賞哈姆萊特的內心獨白,再觀看影視片段,然后老師再結合文本和影視作品對哈姆萊特性格發展尤其是他的憂郁、延宕從社會歷史、心理分析、哲學思考、象征意蘊等角度予以分析研究,讓學生真正明白哈姆萊特形象的豐富性、復雜性及深刻的人文內涵。

(3)比較研究法。今天“比較文學的基本思想與原則(新人文主義,開放、對話,跨語言、文化、學科)已深人人心?!盵10]它為當今的文學教學和研究提供了多視角、多維度的開放研究思路和闡釋空間。在外國文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運用比較文學的思路和方法來進行教學,實踐證明效果是良好的,且受到學生歡迎。為此我們在講授過程中,注意時代與時代、思潮與思潮、國家與國家、作家與作家的聯系與區別,尤其是注意以學生較熟悉的中國文學作為參照系,把東西方文化和中外文學的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碰撞的發展歷史展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了解西方文學的同時,也能洞見本民族文化/文學的價值和魅力。如講到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伏爾泰時,在講他極力稱贊中國文化時,就將元代紀君祥的《趙氏孤兒》和他據此改編成的《中國孤兒》進行比較。又如講到意象派詩人龐德時,一定要講明他非常喜愛中國古典詩歌,他的《漢譯詩卷》包括李白、陶潛的詩作十七首,頗受英美文學史家的重視。他還撰文將中國詩對美國新詩運動的影響同古希臘對歐洲文藝復興的影響相比,他認為“中國詩……是一個寶庫,正如文藝復興從希臘人那里尋找偉大的推動力一樣,今后一個世紀將在其中尋找同樣偉大的推動力,……本世紀將在中國找到新的希臘。”[11](P432)

(4)學術研究引領法。其一是適量地適時地向學生介紹重點作家作品的最新研究動態和研究成果,以彌補教材單一研究模式的不足,開闊學生的眼界,拓展他們的思維。其二是我們將自己相關的研究課題、科研成果和科研心得介紹給學生,與學生一塊兒分享自己的科研成果的愉悅,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學術興趣。比如我在講到托爾斯泰、卡夫卡、弗洛伊德、茨威格等作家時就將自己這些年發表的學術論文結合所講作家作品予以介紹。

(5)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法?!叭四X”加“電腦”的多媒體課堂教學可以實現圖文聲像兼具的理想效果。外國文學的文化背景資料豐富,外國文學的許多經典名著已被改編制作成影視作品,有關作家的圖片資料也比較多,這為我們使用現代教學手段提供了條件和資源。為此我們自制成多媒體教學課件,把外國文學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制作在課件中,把我們自己搜集到的與教學有關的照片、影像、繪畫、音樂等資料制作到課件中去,使課堂教學生動形象、圖文并茂、直觀深刻,既能給學生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又能提高教學時效,還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條件。

2、聽。主要指學生聽老師講授。其一是聽老師課堂講解,主要是聽老師講授外國文學有關知識,從中學習分析文學思潮和作家作品的方法,必要時記下重難點。其二是聽相關學術報告,我們的外國文學老師會結合科研舉辦學術報告會,學院還經常邀請其他大學知名教授來校作學術講座,我們要求學生盡可能多聽這些學術報告,關注學科前沿動態,從中既學習知識、又體會研究方法。其三是聽同學發言,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有計劃地安排和組織了討論,在同學發言時要認真聽,然后進行質疑或辯駁,在聽其他同學分析論述和質疑辯駁中拓展思維。

3、讀。是指學生對外國文學經典名著的閱讀。大家都知道,外國文學名家浩如星辰,名著汗牛充棟,作品閱讀多寡及優劣,既直接影響能否學好外國文學又影響外國文學教學效果。“閱讀外國文學名著,是學好外國文學課的前提,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盵6](P121)所以我們依據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精選必讀書目并從方法上指導學生閱讀名著。第一步是引導學生閱讀可讀性相對較強的作品,譬如《茶花女》、《簡愛》、《紅與黑》等;第二步在學生對外國文學經典名著有了感性印象和閱讀興趣后,指導他們閱讀主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比如“荷馬史詩”、塞萬提斯《堂吉訶德》、雨果《巴黎圣母院》等;第三步在學生有了閱讀量的積累基礎上要求他們精讀重要作家的經典作品,諸如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巴爾扎克《高老頭》、莎士比亞《哈姆萊特》等;第四步不停留在文學作品的閱讀,加寬加深閱讀哲學美學文論著作,如柏拉圖《文藝對話集》、亞里士多德《詩學》、黑格爾《美學》、丹納《藝術哲學》等。這樣,第一讓學生學會閱讀經典名著,第二通過閱讀培養其鑒賞力與審美力,第三以此為教師教學、學生聽講、欣賞影視佳作、參與討論、撰寫讀書筆記以及學科小論文等做好準備。其間我們尤其重視對經典文本細讀的指導。但丁早在《致斯加拉大親王書》[12](P152-155)中就指出,作品的意義并不簡單,而往往是具有多種意義,他進而指出可從字面義、比喻義、道德義、寓言義來閱讀。所以,我們有意識地引導、指導學生反復研讀經典文本,期望確立經典文本研讀在外國文學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我們充分意識到對經典文本的研讀可以訓練學生學習人文學科的研究方法,有利于提高文科學生的基本素質,“研讀經典文本對于文科生來說,是相當于理工科實驗課一樣的基本功訓練”,[13]它是概論學習永遠無法替代的。實踐證明,經典文本細讀,一方面加強了閱讀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避免了閱讀的隨意性、盲目性,從而豐富和充實了學生的感受力,他們的欣賞能力和鑒賞能力相應地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有的放矢的課外閱讀也能為課堂教學節省出一些時間,有利于優化和深化課堂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4、看。主要指學生觀看根據外國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作品。學生閱讀外國文學經典作品的同時,有意識地組織欣賞根據外國文學名著改編的佳片,強化感性印象。尤其對要求細讀精讀的經典名著,在安排學生觀看影視作品前,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觀看,邊看邊思考,減少觀看盲目性,增強欣賞的有效性和針對性,真正調動學生參與,為日后學生討論、老師分析總結奠定良好基礎。比如觀看根據荷馬史詩改編的《特洛伊》時,要求學生注意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形象的異同;看塞萬提斯《唐吉訶德》時,除了注意堂吉訶德形象外,重點思考堂吉訶德精神及其意義;欣賞莎士比亞《哈姆萊特》時要求大家思考哈姆萊特形象豐富性和復雜性,為何有“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萊特”之說。通過利用影視資料,讓學生觀看欣賞名著名片,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和感受性,實現教學生動性、形象性。

5、說。主要指在外國文學課教學中采用多種多樣的方式促使學生動口。通過“說”這種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使學生大膽地站起來發表自己的見解,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辨能力。第一,老師對各章節內容進行詳略區分時,特地留出適量略講內容提前布置給學生,請學生早作準備,在老師指導下登臺講說,其余同學可進行評說。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設計一些問題,通過師生課堂對話,檢查同學們自主學習、閱讀作品等情況,從而了解教學效果。第三學生在閱讀作品、觀看影視后,積極撰寫討論稿參加專題討論,對閱讀、觀看和聽講中有爭議或關鍵性問題在爭鳴中得以明白。最后老師在每一教學單元即將結束時留一些時間,請同學就現今正在閱讀的作品,言簡意賅地介紹作品梗概或精彩部分和同學分享。通過上述這些途徑,促使同學們大膽地開口言說,一方面鍛煉同學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探索、大膽創新、各抒己見、和而不同的意識。

6、寫。是指同學們撰寫讀書筆記、討論發言提綱或發言稿、課程小論文等。第一讀書筆記的寫作,每學期開課初就讓同學們知道必讀書目并要求他們邊讀邊思考,并撰寫讀書筆記。讀書筆記是同學們閱讀作品過程中或讀后就該作品某些方面有感而發的寫作,它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求就作品的某一點或某些方面談出自己的體會或思考,即使是對該作品中某處心理刻畫、某段環境描寫,甚或一句精辟話語的理解與感悟都可以。換言之讀書筆記沒有必要寫出該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簡介、情節梗概、人物形象、思想內容、藝術特點等。愛因斯坦曾說:“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盵14](P147)基于此,對讀書筆記的基本要求是:必須是有感而發,不能抄襲。老師定期收閱同學們的讀書筆記,并納入平時成績的考核。第二撰寫討論發言稿或提綱。我們提前把有關討論題目告知同學們,讓他們在閱讀作品、觀看影視或搜集資料后,撰寫書面發言稿或提綱。第三在外國文學課結業前,同學們在任課老師指導下撰寫課程論文。課程論文的選題可是教師指定的,也可讓同學們自選題目。同學們在任課教師指導下,閱讀作品查閱資料寫出提綱,完成初稿后交教師批閱,老師指導同學們修改、完善再定稿。通過上述方式的寫,培養和提高同學們的書面表達能力及鑒賞能力。

(四)靈活多樣的考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