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滄海難為水全詩范文

時間:2023-03-24 16:45: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曾經滄海難為水全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下一句是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這是唐代元稹所作的《離思五首·其四》,全詩原文如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白話文意思是曾經到臨過滄海,別處的水就不足為顧;除了巫山,別處的云便不稱其為云。倉促地由花叢中走過,懶得回頭顧盼;這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為曾經擁有過的你。

該詩是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隱喻愛情之深廣篤厚,見過大海、巫山,別處的水和云就難以看上眼了,除了詩人所念、鐘愛的女子,再也沒有能使我動情的女子了。后人引用這兩句詩,多喻指對愛情的忠誠,說明非伊莫屬、愛不另與。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關鍵詞:愛情  悼亡  意象

        一、引言

        托馬斯•哈代,十九世紀末著名的小說家,以《德伯家的苔絲》、《還鄉》等膾炙人口的名著而聞名于世。事實上,哈代的詩歌和他的小說一樣精彩。詩在哈代看來是“所有富有想象力和感情的文學的精華所在”(張中載,1982:71)。特別是他晚年所寫的悼念亡妻愛瑪的詩,更是哀婉動人,字字沁著哀切悲傷,處處透著深情思念。詩人筆下一幕幕的美好時光,不斷地重復著一個永恒的主題——愛。也許是“思”,也許是“悔”迸發了哈代深埋心底的情感火花?!八劳鍪乖娙送瓿闪怂谄拮由八鶝]能做到的事情:他一生中最好的愛情詩歌并非創作于他三十歲追求心上人的熱戀之時,也不是三十四歲新婚燕爾的幸福時光,而是在七十二歲的風燭殘年”(沈弘,1999:282)。 

        二、詩作分析  

        哈代的詩何以如此動人呢?哈代的悼亡詩有著獨特的風格和迥異的美感。他的詩不像華茲華斯等浪漫主義詩人那樣熱情洋溢,其詩不僅僅只是表達情感,更是詩人心靈最深情、最真摯的傾訴,是詩人最深沉的思緒的情感化和白熱化。其詩中包含著各種不同的意象,不是簡單的供人物生活其間的三維空間, 而是提供人們自由想象和迸感的心理空間, 是一種若有若無,時隱時現的虛幻之境。寥寥幾句表面看似平淡無奇,但細細品味卻詞淺情深,意境悠遠?!霸娙说闹饔^情思和客觀存在相遇契合,二者融為一體,互為表里”。例如在《一次旅行之后》一詩中:

     我來此看望一個無聲的幽靈,/去何處,哦,這幻影要帶我去何處?/但你處處都出現在我的身旁/你那栗色的頭發,灰色的眼睛,及臉上泛起的紅暈,/是的:我終于回到了你的故土,/我追隨你穿越年歲和死去的場景,/環顧我失去你的那個漫漫黑夜——你現在對于我們的往昔還有何可說?/夏日給我們帶來甜蜜,而秋季則造成隔閡?/但一切都已經結束,任憑時間的嘲弄。/我知道你在干嗎:/你正在引導我去年輕時我們流連此地的常玩之處,/那個在過去美好天氣的浪漫時刻/被美麗彩虹所籠罩的瀑布,/還有瀑布下面的洞穴。/你的聲音如此微弱,/似乎是從四十年前向我發出呼喚,/當時你風華正茂,/并非我現在勉強跟隨的這具幽靈!/我不知道來這兒究竟看些什么,/醒鳥梳理著羽毛,/海豹懶懶地游動;/親愛的,你很快就將在我眼前消失,/因為星星閉眼,東方露出了魚肚白。/請相信,盡管生活愁苦,/我并不在乎你將我帶到這里;/不,下次請再帶我來這里!/我還是跟以前一樣/當我們的生活充滿快樂,道路布滿鮮花。

全詩展現了四個意象。首先,描寫了妻子的花容月貌:“栗色的頭發”、“灰色的眼睛”、“臉上泛起的紅暈”。通過對顏色地描繪,使愛瑪的神態躍然紙上。同時,也可窺見詩人對妻子的愛慕和思念之情,使詩人覺得“你處處都出現在我的身旁”,泄露了詩人對妻子“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思。接著,詩人想到了愛瑪去世的那個晚上,“漫漫長夜”烘托了孤寂悲涼的氛圍,也與詩句“夏日給我們帶來甜蜜,而秋季則造成隔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以喜襯悲,使悲更悲。一人面對漫漫黑夜,度日如年,而倆人的甜蜜時光卻轉瞬即逝,光陰如梭。寫出了詩人的無可奈何,因為“一切都已經結束”。昔日貌美如花的愛妻已成一縷幽魂,詩人只能在回憶中徘徊。于是,“彩虹、瀑布、洞穴” 成為了詩人寄托相思的媒介,展現了一幅溫煦而甜蜜的畫面:一對愛侶相靠在山澗的溪石上,享受著午后的陽光,欣賞著雨后的彩虹?!靶养B梳理著羽毛,海豹懶懶地游動”這幅慵懶寧靜的畫面表現了詩人在此情此景下悠閑放松的心境。詩人用自然界的景和自己的心境來烘托氣氛,從而使讀者在潛移默化中完全融入他的景,通過景把情感傳給讀者,使之產生共鳴。而緊接著“星星閉眼”、“東方露出了魚肚白”則暗示愛瑪的孤魂即將離開詩人飄然而去,詩人將再一次陷入無邊的孤獨寂寞中。因此詩人發出了“不,下次請再帶我來這里”的吶喊,使讀者為之動容,潸然淚下。詩的最后一句,詩人似在苦苦哀求,又似在苦訴衷腸:我依舊跟以前一樣深愛著你,請下次再帶我來這里吧!整首詩作者觸景生情,景中有情,真正做到了“借物之形傳我之神” ,對于意象的運用更是潛移默化、爐火純青。此詩表面雖未言情,但字里行間卻透著深情,幾個平凡簡單的畫面將情寄于其中,悲切之心、凄婉之情,宛然可見。

三、結語

    哈代的詩里沒有“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雄渾,也沒有“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的人憔悴”的纏綿,更沒有“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悲壯。然而那絲絲入耳的“聲”,發自心底的“悲”和哀婉動人的“美”,卻可以透過語言,穿過時空,在讀者的心靈里激蕩,徘徊在愛與痛的邊緣。

參考文獻:

[1]付浩.說詩解釋.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篇3

【關鍵詞】故事情境教學法;古典詩歌;詩經

一、新課程對古典詩歌教學的要求

高中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教讀古典詩歌,應有意識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在咀嚼、體會、感悟,感受詩的音樂美,進入詩的意境,提高審美情趣。

二、古典詩歌的特點及其教學要求

高中古典詩歌具有語言凝練雋永,內容深刻含蓄,情感意境豐富,充滿詩情畫意的特點。教學過程中,支離破碎地拆分字詞句分析,就會破壞詩歌的整體意境和美感,學生也會興趣全無,無法體味挖掘詩的語言美、音樂美、意境美。而故事情境中的教學,可展現大量語言信息、拓寬知識面、生動情節、豐富情感意境,既符合學生心理特征,又符合其思維習慣,激發學習興趣,使其保持濃厚的求知欲,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因此,故事情境教學法是古典詩歌教學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故事情境教學法在古典詩歌教學中的運用

故事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故事情景為教學載體,把教學目標滲透其中,把教學內容融合其中,通過生動活潑的故事情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入景動情中,幫助學生理解教材,落實各項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

四、故事情境教學法在《詩經兩首》中的實踐運用

《詩經兩首》是粵教版必修一第四單元“古典詩詞”第14課,包括《靜女》和《氓》兩首詩。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①把握詩歌的情節和主題,情感交流,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形象。②了解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向往,認識男女主人公的性格與命運及與社會的關系,提高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準確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愛情是文學作品中永恒的主題,是滾滾紅塵中不衰的話題,衣食男女每天都在上演著悲歡離合的故事。有的千古傳誦,有的默默無聞;有的轟轟烈烈,有的催人淚下。本課的教學設計,扣住“真摯又變幻莫測的愛情過程發展”為主題線索,貫穿《靜女》、《氓》兩首詩,用“擬小標題”“串聯拓展相關詩歌作品”的方法,用“電影蒙太奇”手法呈現畫面,再結合優美的語言營造詩情畫意的詩意氛圍,再現情詩含蓄、朦朧、蘊藉的意境,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引起學生情感共鳴。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以情激趣,以詩動人

在人類永恒的感情世界里,愛情是一個說不盡、道不完的話題。請同學們回憶一下給你印象最深刻的愛情詩歌名句。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等等。這些愛情詩歌名句凝結著人類最崇高的情感,代表人類最純潔的心靈碰撞。學習《詩經》二首,一起來聆聽三千年華夏先民的吟唱,感受公元前東方文明的輝煌。

(二)愛情之伊始:《愛慕“秋水伊人”》

我們學習過《詩經?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在水一方”這種“可望不可即”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意境。意境是一種格局、一種結構的呈現。“在水一方”的結構是:追尋者――河水――伊人。由于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指明,卻讓人充滿想象,河水的阻隔了“伊人”,易聯想到“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到的種種追求”,引起情感共鳴。

(三)愛情之萌動:《執著追求“窈窕淑女”》

我們學習過《詩經?國風?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在藝術上巧妙地運用了“興”的表現手法。第一節以雎鳥相向合鳴,相依相戀,興起淑女陪君子的聯想。詩歌重在抒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攝全詩,描寫一個男子對女子的思念和真摯熱烈的追求過程,寫求而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悅之情。

(四)愛情之苦戀:《“一日三秋”,度日如年》

《詩經?王風?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讓學生發揮聯想,身臨其境的感知詩歌內容,想象體會:熱戀中情人無不希望朝夕廝守,分離是極大的痛苦,即使是短暫的分別,時光也很漫長,生動展現了想念情人越來越強烈的情感,這一情感濃縮為“一日三秋”,表達了男子對女子刻骨銘心的思念,以至度日如年,精神恍惚,讓讀者觸摸到詩人激烈跳動的脈搏,聽到他發自心底的呼喚,喚起情感共鳴。

(五)愛情之相見:《約會“靜女”解思愁》(教學重點一)

《詩經?邶風?靜女》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躇。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充分聯想和想象,理解詩歌的“言外之意”“象外之景”,深層理解詩歌情感。與詩歌文本進行情感對話,感受《靜女》中愛情的甜蜜,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體味詩中主人公熱烈而純樸的戀情,揣摩這首詩描寫了熱戀中的男女青年約會時極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極富寫實性。

(六)愛情之結合:《“桃夭”之時,執子之手》(過渡,引入新課文)

《詩經?國風?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p>

這首詩是女子出嫁時所演唱的歌詩,唱出了女子出嫁時對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樹的枝葉茂盛、果實累累來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滿。歌中沒有濃墨重彩,沒有夸張鋪墊,平平淡淡。

“戀愛―結婚”就一定能夠“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嗎?有時愛情并不一定完美,我們來學習詩歌《氓》。

(七)愛情之終結:《“氓”,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教學重點二)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盃栙衫?,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偨侵?,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氓》是一首敘事詩,以“戀愛―結婚―婚變―決絕”的情節線索敘事。敘事詩有故事情節,在敘事中有抒情、議論。

(2)作者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

(3)《氓》講的是愛情悲劇。請學生探討:悲劇的根源。悲劇的根源固然跟男子的二三其德有關,但也與女子的盲目輕率,不夠莊重失去理智不無關系。貴的是,這個女子已經覺醒,最后敢于勇敢地選擇自己的命運,雖然傷害已經造成,但總比一錯再錯要強得多,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典型的女性形象。

篇4

何謂悼亡詩?“撫存悼亡,感今懷昔之詩也?!盵1]“悼亡”本指對亡者的哀悼之意。但在我國古代,并非所有悼念亡者的詩都能稱之為悼亡詩。自西晉潘岳首先以“悼亡詩”為題,抒發追悼亡妻的傷逝之情后,悼亡詩才成為了特指悼念亡妻的詩,從此作為歷史過程中文人們約定俗成的界定。所以,應將悼亡詩“視為夫妻間喪偶后,生者哀悼亡者的詩篇”。[2]

既然悼亡詩詞取材于傷逝亡妻的主題,那么就決定主宰其間的是一種感傷之美。死者與世長辭,生者的悲哀卻纏綿不去,故以天下至語寫天下至情!悲哀的情感貫穿于字里行間,以寄托詩人不能排遣的感傷。

一、撫今追昔,以內心哀婉的悲情和妻子高貴的品格渲染其感傷美。

悼亡詩詞的感傷美,首先源于夫妻間共同生活中所產生的鶼鶼深情。恩愛夫妻,本該白頭偕老,可亡妻的現實又是詩人不能不接受的,于是撫存感往,巨大的悲痛從作者的心底涌出,使得作品染上了一層濃郁的悲彩。如江淹《悼室人》之六:“牕塵歲時阻,閨蕪日夜深。流黃夕不織,寧聞梭杼音。涼靄漂虛座,清香蕩空琴。蜻引知寂寥,蛾飛測幽陰。乃抱生死悼,豈伊離別心。”;又如李商隱《房中曲》:“憶得前年春,未語含悲辛。歸來已不見,錦瑟長于人。今日澗底松,明日山頭檗。愁到天地翻,相看不相識。”詩人們或表達佳人早逝,空留遺跡,獨幃凄寂之苦;或抒發追思迷離,嗚咽難絕的心緒,其情其境,哀怨動人。

“為文造情不容易,為情造文更艱難”。[3]所以悼亡詩詞在情感真摯這一點上,比其它任何詩歌都來得嚴格,可以說容不得半點虛假。它往往以愛情為經,以死亡為緯,在表現人生愛與死這兩種生命的極端情感時,句句帶淚,曲曲傳情。而貫穿其間的主線,就是作者喪妻后無法排遣的一懷愁緒、滿腹心酸。如元稹《六年春遺懷八首》其五:“伴客銷愁日長飲,偶然乘興便醺醺,怪來醒后旁人泣,醉里時時錯問君!”悼念亡妻,流淚的應該是詩人自己,可詩人偏偏不寫自己傷心落淚,只寫旁人哭泣,從旁人的感泣中表現出自己的傷心,以醉里暫時忘卻喪妻之痛,寫出永遠無法忘懷的哀思。其蓄情之深,含情之真,令人贊嘆。象這種化解不開,揮之不去的感傷之情,在悼亡詩詞中可謂俯抬皆是:元稹《遺悲懷》:“昔日戲言身后世,今朝都到眼前來?!?;“誠知此恨人人有,貧殘夫妻百事哀?!?;納蘭性德《浣溪沙》:“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边@些讀之令人喉喧氣塞的悲妻詩行,是作者喪妻后心靈傷痛的自然流露。一首首悼亡詩詞,就如同一個個噴射口。詩人郁結于胸,無法排遣的悲傷,在字行間得到渲泄、轉移、疏導。使人“一讀則改容,再讀則淚下,三讀則斷腸矣”[4],其打動人心的魅力,正源于它所獨具的感傷美。

悼亡詩詞都是以一種追悼的形式來表達作者的情感,妻子生前留給作者的恩愛與溫馨只能成為美好的回憶。妻子的美麗與賢惠在詩人傷感的思念中顯的更加無可替代,往往是“見盡世間婦,無如美且賢?!保穲虺肌兜客鋈住罚?;“我輩鐘情故自長,別于垂老更難忘。不如晨牡兼獅吼,少下今朝淚幾行?!保愖娣丁兜客觥罚┒屑毷稣呷缭 肚脖瘧讶住罚骸爸x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又如王海洋《悼亡》“千里窮交脫贈心,蕪城春雨夜沉沉。一官長揚吾何有,卻捐閨中纏臂金?!边@里作者從生活小事憶起,前者回想當初家境拮據時,妻子勤儉持家,體諒丈夫,粗茶淡飯,卻毫無怨言。后者則回憶妻子生前為人大方豪爽,急丈夫好友之所難,不惜將腕上金鐲相贈。平凡的鎖事,襯托出妻子賢惠、無私的品格,清貧的生活更顯出夫妻的患難情深,而詩人平和的敘述,卻充滿了對賢妻的贊嘆與懷念。

陳寅恪說:“韋氏(元稹妻韋叢)不好虛榮,微之(元稹字)尚未富貴,貧賤夫妻,關系純潔?!盵5]正因如此,元稹才會在《離思五首》中吟出:“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边@樣的千古名句來表達妻子韋叢在他心中無可取代的位置,從而更加渲染了詩歌的感傷之美!二、觸景生情,睹物思人,以眼前的凄涼景致和妻子的生前舊物襯托其感傷美。

觸景生情是我國古典詩詞常用的表現方法之一。觸景生情,即先有景,而后生情,情與景合而為詩。悼亡詩詞正是常常通過景物表達情感,賦物以情,移情于景,使景物人情化。這時景物已不再是客觀的自然物,而是移入自然物中詩人的自我情感,景物成了詩人悼念亡妻悲凄情感的象征。試看以下作品:李商隱《正月崇讓宅》:“密鎖重關掩綠苔,廊深閣迥此徘徊。先知風起月含暈,尚自露濃花未開。”;史達祖《過龍門》:“一帶古苔墻,多聽寒螀,篋中針線早銷香。”;沈叔培《山花子》:“碧柳千條露未干,金衣百囀晚風寒?!边@里綠苔寒露,暈月晚風,殘蟬啼鶯,都是滲入作者主觀悲情的景物。句句寫景,又句句含情,它是作者懷悼亡妻悲傷孤寂心靈的寫照,是凄清落寞處境的再現,作者雖未直接言悲說愁,但悲愁之情自見。

悼亡詩詞的作者本來就敏感多思,偏又遇上喪妻的人生巨痛,所以眼前之景、觸目之物從悲傷的心靈濾出,一切都染上了傷感的色彩,睹物思人的文字比比皆是。如潘岳《悼亡三首》:

“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幃屏無仿佛,翰墨有余跡。流芳未及歇,遺掛猶在壁?!?其一)

“展轉盼枕席,長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塵,室虛來悲風。獨無李氏靈,仿佛睹爾容?!?其二)

“茵幬張故房,朔望臨爾祭。爾祭詎幾時?朔望忽復盡。悲懷感物來,泣涕應情隕。”(其三)

潘岳借助對亡妻故物進行鋪敘狀寫,以表達對亡妻沉痛哀悼之情,感情真摯,讀罷不覺淚已濕襟。無怪后人陳柞明夸贊地說:“安仁(潘岳字)情深之子,夫詩以說情,未有情深而語不佳者?!盵6]又如李商隱《房中曲》:“玉簟失柔膚,但見蒙羅碧。歸來已不見,錦瑟長于人?!保辉偃缑穲虺肌侗瘯罚骸坝性诮耘f物,唯爾與此共。衣裳昔所制,篋笥忍更弄?!痹娙藗円员钪塾^物,使所見皆愁,即使是美好的景物,在他們的筆下也被摧殘、毀損,他們的詩詞始終透著一股睹物思人的悲痛之情。因此這不僅僅是外在世界的悲涼,更是作者內心的悲涼。悼亡詩人們正是借眼前景物,渲泄出喪妻后的萬念俱灰,其無法掩抑的沉哀茹痛,令人回味不巳。

三、情含事中,以往昔夫妻間的平凡瑣事對比如今人去屋空、孤獨寂寥的處境,展現其感傷美。

“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幃屏無仿佛,翰墨有余跡。流芳未及歇,遺掛猶在壁。悵怳如或存,回遑忡驚惕。如彼翰林鳥,雙棲一朝只;如彼游川魚,比目中路析。”(潘岳《悼亡詩》)作者的妻子楊氏已經離他而去,只留下作者獨自一人。回想起曾經和妻子的幸福生活,而如今卻是人去屋空,如此強烈的對比下不難想像作者在感情上承受著怎樣的痛苦。妻子似乎在存亡之間,想象中的形影不斷在眼前出現。當詩人從幻想中清醒過來,痛定思痛,就不能不接受冷酷無情的現實---自己已經與妻子陰陽永隔,留下的只是對妻子無盡的思念和自己的孤獨!

這種人去屋空的感傷之情,在清朝詞人納蘭性德的《金縷衣·亡婦忌日有感》中更顯出孤獨凄涼,可稱之為此中絕唱。一首詞,悼盡人間悲情!

“此恨何時已?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應久醒矣!料也覺、人間無味。不及夜臺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釵鈿約、竟拋棄!

重泉若有雙魚寄,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我自終宵成轉側,忍聽湘弦重理?待結個、他生知己,還怕兩個懼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里,清淚盡、紙灰起?!?/p>

這是作者在妻子亡故三周年的忌日寫的一首悼亡詞。作者懷念亡妻,表現了沉痛孤寂的心情,寫得哀婉凄惻。這首悼亡詞以決絕表情深,說妻子魂夢不回,是因她覺得“不及夜臺塵土隔”,想結再生之緣,卻“還怕兩個俱薄命”,又希望死者復生“湘弦重理”,成為連理枝,幽魂相守。整首詞充滿了孤獨之感,格調低沉凄婉。作者對妻子的失去產生的生者徒傷悲,死者長已矣的慨嘆用人去屋空、孤獨凄涼的情感模式來表達,更顯示出作者對妻子的情深,也更加映襯出了作品的感傷之美。詩人們追思往事,最令其悲痛欲絕的是永遠失去了妻子的溫柔體貼,這一痛苦傾注于筆端,一首首催人淚下的詩詞便由此產生了。如元稹《六年春遺懷》其二:“檢得舊書三四紙,高低闊狹粗成行,自言并食尋常事,惟念山深驛路長?!比妰H敘述一件小事,即翻檢到亡妻生前曾寫給自己的書信,信上妻子淡淡訴說對“并食”而炊的清苦生活早已習慣,唯一惦念的是在外奔波勞頓的丈夫。又如李商隱《悼傷后赴東蜀至散關遇雪》:“劍外從軍遠,無家與寄衣。散關三尺雪,回夢舊鴛機?!甭《瑫r節,詩人從軍邊塞離家遠行,旅途中頂風冒雪,自然盼望妻子寄衣御寒,可妻子已逝,還有誰能記掛我的冷暖?追思往

事,詩人們情不自禁地記起妻子曾給予自己的關心溫暖,對比眼前孤寂無助的處境,怎能不感慨系之,黯然神傷呢?再如史達祖《壽樓春·尋春服感念》:“裁春衫尋芳。記金刀素手,同在晴窗。誰念我,今無裳?!?;邵曾鑒《金縷曲·到家》:“年時握手揩雙淚,兩相看,千頭萬緒,從何說起?任是纖腰墉無力,強要瘦扶花倚,強要做,歡顏破涕?!币粋€由今日的“無裳”,引發對當初的綿綿懷想,一個由往日的生離,抒發今天孑然一身的愁悵,貌似客觀平淡的敘述中,包含著詩人對亡妻不能自已的深情。

如果說回憶夫妻共同度過的艱難歲月,使作者對亡妻的賢德更加敬重、贊嘆的話,那么回憶夫妻間曾有過的歡情趣事,則更令作者柔腸寸斷、痛苦萬分。如納蘭性德《浣溪沙》:“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記繡榻閑時,并吹紅雨,雕欄曲處,同倚斜陽”;“最憶相看,嬌訛道字,手剪銀燈自潑茶。”當日夫妻把盞對飲的歡樂,剪燈潑茶的趣事,紅雨斜陽的詩情畫意...這些令人心醉的情景,在作者的腦海中仍記憶猶新,可情投意合的妻子卻撒手而去,作者越是回憶,越是陷人痛苦的深淵無法自拔,內心交織著悲戚、依戀、痛苦等種種復雜的情感,其中悲傷的滋味只有詩人自己心中明白。

四、以夢托情,以虛馭實,借虛幻的夢境返照現實的殘酷,深化其感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