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戀范文
時間:2023-03-25 19:03: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秋之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四(1)班吳昊
秋天到了,一片片楓葉變黃了,落到了地上,仿佛帶去了人們的回憶,人們就不再回憶過去。
藍天
被秋風拂過的天空,清得透亮,清得自然,就像那甜甜的泉水,漾著細細的水波。空中的云,有時被雨扯得一絲一絲的,又被風牽到遠處的天邊,一只只大雁排成人字形慢慢地飛上藍天,向遙遠溫暖的南方飛去。在這寧靜的藍天下,快樂自由的小孩們在嬉戲,在不斷地成長,那歡樂的笑聲飄到了天上……
秋月
當你在品嘗月餅,望著圓圓的夜月時,那就是中秋節。秋夜的天空是那么遼闊,上面鑲嵌著一顆璀璨的夜明珠,仿佛望得到月宮中若隱若現的桂樹,桂樹上淡雅的花瓣飄零到夜空中。
秋雨
篇2
午后的陽光暖暖的,照在大街上,我獨自一人走在秋風蕭瑟的街頭,陽光將身影拉長,抬起頭,微微的瞇上眼,天空碧藍如洗,高遠寧靜。
公交車站孤伶伶的佇立在午后的街邊,原來還有幾個人站在站臺里向車來的方向張望,不久后隨著一趟趟公交車進站,站臺上只剩下我一個人。
坐在站牌的長椅上,將身體倚在欄桿上,輕輕的半蜷著一條腿,另一條腿向前伸開,微微抬頭頭,望著那高遠明媚的太陽,身上暖暖的,甚至有一些燥熱。一陣風吹過,卷起地上一層早落的葉子,裹攜著薄薄的沙土,漫延著向一個方向吹去。只是的胳膊竟感到一點微微的涼,那么真實的感到了秋天。懶懶的看著攘往來去的車流,心里暗笑著,無論太陽如何的耀眼,秋天依然是這般的蕭瑟。
前一天夜里發了高燒,其實并不十分的高,但已達到了我身體的極限。
在那個白天里,心里還默默的算數著日子,奔跑醫院已有多久了?花去的銀兩有多少了?還有間隙中偶爾去看的牙醫,如同插科打諢一般的偶爾去一次口腔門診。算算卻也有一月有余,而今卻還沒能全部修好我那本就不太牢固的牙齒。生活在百無聊中精彩著它的精彩。
那個夜里,躺下便開始輾轉,每一個關節,每一寸肌肉都疼得無以復加,我無法讓它們自愈,也無法熬過漫漫長夜,我以為那個時間已接近天明了。
喚醒身邊的人,伸手過來探我的頭,他還滿含睡意的聲音說,沒事,不燒。然后,將我摟在懷中,繼續沉睡。而我卻在黑暗中嚶嚶的哭了起來,無法自制,是疼痛作祟。
驚醒了所有的夢,他起身,找體溫計,找藥,水銀柱升到了37.8度,不算高,卻已接近我的極限。
退燒藥的作用十分的明顯,不久之后疼痛減輕,有涔涔的汗,然后沉沉睡去。
次日醒來只是有些無力,可是精神尚好,正合那午后的秋陽。
一日涼似一日,一日比一日蕭瑟,樹上的葉開始變黃,在白天就可以聽見秋蟲的叫聲。早上的時候,常常會有輕霧,目之所及,無一不是秋的景況。
如果,在這個秋天,能有一天的空閑,再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找一個景幽清靜的所在,有一片草地,我與愛人,或與朋友,將身心交付自然,只就那么靜靜的躺在陽光之下,青草之上,讓風掠過,讓陽光灑下,懶散的伸展著四肢,睜睛處就是藍天白去,高遠透明。那才是秋天。
秋天有一種味道,透過窗欞,透過午后微暖帶涼的風,撲面而來,沁入呼吸。
篇3
風瑟雨蕭月不明,
燈影墨香筆未停。
孰知已過三更天,
只得孤被伴入眠。
其二
瑟瑟秋風秋夜凌,
蛐蛐聲聲伴蟬鳴。
尤記那年點點星,
今日只有月孤明。
其三
秋夜又臨人未眠,
指問石頭是何年。
篇4
如果被問到阿聯酋的首都,可能十有八九的人們都會回答迪拜。七星級號稱內里裝飾由純金打造的帆船酒店,耗資140億美元打造而成的 “世界第奇跡” 朱美拉棕櫚島,還有世界第一高樓哈里發塔……但實際上聲名在外的迪拜卻不是阿聯酋首都,而只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中的一員,真正的首都是阿布扎比。有人說這個首都就好像一個低調穩重的大哥,悶聲卻發大財,有錢程度比迪拜有過之而無不及。我的阿聯酋之旅的第一站便是阿布扎比。
阿布扎比:低調也奢華
阿聯酋航空的乘坐體驗早就有所耳聞,而我所選擇的阿提哈德航空公司隸屬于阿布扎比,也絕非等閑之輩。當我在機場長椅上昏昏欲睡地等待午夜起飛的航班時,阿提哈德的機長空姐們魚貫從身旁經過,頓時讓人精神一振,男帥女靚!來自各個國家通曉多國語言的空姐們是阿提哈德航空的一大特色,一個個可謂是環肥燕瘦,各有各的風情,而且她們的航空制服上也很有中東風情,小帽上一塊薄薄的面紗垂下,輕輕搭在肩頭,更加顯得風姿綽約。飛機的座椅是淡淡的綠色,清新又溫暖,起飛前,廣播里還傳來誦念經文的聲音,雖然聽不懂,但卻讓人覺得心里踏實許多。飛機餐食也頗為講究,即便是經濟艙也會每人發一份餐單,可供選擇搭配,種種細節都凸顯出這家航空公司低調的奢華。
不過,不管如何低調也掩蓋不了中東石油富豪之國的奢華之氣。就拿阿布扎比的大清真寺來說,這是一個所有人來阿布扎比都必去的景點,整個建筑規模宏大,設計獨特,外墻和地板都是用漢白玉砌成,外面看著晶瑩潔白,庭院之中碧水潺潺,映照著這座潔白無瑕的建筑物,仿佛纖塵不染,透著一種圣潔和莊嚴。而里面有世界上最大的斯華洛斯奇水晶燈,世界上最大的手工編織地毯,高高的穹窿上精雕細繪著枝葉葳蕤的阿拉伯風格圖案,精美的花形吊燈從天花板上垂下,整個清真寺所閃爍著的都是一派富貴又高雅的氣質,就連洗手間都豪華非常,令人只能驚嘆拜服,別無他話。這個清真寺是阿布扎比最大的清真寺,免費供人參觀,只是不可以穿太暴露的衣服,比如短褲短裙露肩的T恤等等,不過如果受不住阿布扎比的酷熱穿得不合時宜,也可以免費借用清真寺提供的袍子,其實穿上傳統的大袍子參觀,更別具一番風情。
地球人都知道的意大利跑車法拉利還在阿布扎比打造了全球唯一的一座法拉利主題公園,耗資400億美元,占地20萬平方米。入園票價折合人民幣大概400多塊錢,最受歡迎的項目是最高時速可達240公里/小時的世界上最快的極速過山車,震撼刺激的感覺只有坐過才能明白是什么,反正我上去就后悔,完了不敢再上去第二次。如果不想過分刺激也可以選擇3D意大利之旅,非常逼真有趣。主題公園隨處可見法拉利招牌的紅色,而且可以看到法拉利各個時期的跑車、賽車、就連F1車房、風洞試驗室、駕駛模擬器、賽車組裝車間,絕對是每個法拉利粉絲都會流連忘返的地方。在紀念品店里還能看到穿著法拉利T恤正在駕駛跑車的玩偶駱駝,也算是這個沙漠之國的特色了吧,看起來非常可愛又滑稽。
如果說你只聽過迪拜的七星級帆船酒店,那看來你的段位還不夠高,因為阿布扎比還有個八星級(而且據說是世界唯一的)酒店:酋長宮酒店。這座酒店斥資30億美元修建,雖然占地面積廣大,但這座遠遠望去好像《一千零一夜》里的神魔為阿拉丁修建的巨型宮殿一般的酒店,卻只有400間房,其中還包括頂級的宮殿套房,全管家式服務,入住者的體驗定然是一流。酒店內部絕對是金碧輝煌閃瞎你的眼,由純金與優質大理石打造,鋪著繁花似錦的松軟地毯,隨處可見各種古董名畫。富麗堂皇的大堂和綿延長達一公里的回廊處處都體現著阿拉伯人所欣賞的奢華之色。當然了,如此酒店價格也絕不低就,房間價格從六百美元至一萬三千美元不等,外加20%的服務費。看看門口的豪車就知道,這酒店絕不是我輩可以消受的,也就只能帶著介紹來這里參觀參觀,做一場虛無的夢幻而已。
迪拜:是富豪就要高調
迪拜是個非常土豪的地方,這一點在我們借助吃天價自助餐的機會進入帆船酒店看了以后就深有體會。帆船酒店價格比酋長宮酒店據說更貴,但是就我的觀感而言,雖然酋長宮也非常紙醉金迷,但是帆船酒店的土豪感更加強烈一些。然而也同樣只能看不能住,因此我們不能免俗地掏出巨款去吃一頓帆船酒店的豪華自助餐假裝土豪。餐食種類的豐富程度和口味都屬于很不錯的,不過還是覺得性價比不高。如果要看感受豪華酒店,還是得去朱美拉棕櫚島,在海岸邊展開的一片棕櫚狀的人工島上,有不少高級酒店和樂園,價格屬于常人還可接受的范圍,這個人工島上的環境也是一流,不管是綠樹蔥蘢的花園,還是白沙灘邊上的一排排陽傘躺椅,還有身材傲人的俊男美女,都充分說明棕櫚島是個休閑度假的好地方。島上最有名的亞特蘭蒂斯酒店,以傳說中擁有高度文明,卻神秘消失的亞特蘭蒂斯古國為主題,則又是個高調奢華的酒店典范:酒店里有世界最大的酒店水族箱――想想吧,酒店里竟然有個超大的水族箱!而且處處體現著海洋元素,精美絕倫,兩座樓中間的房間一夜要20萬美元,仰望起來并沒有覺得如何不可方物,但不是真土豪卻絕對不敢染指。
篇5
關鍵詞:需求因素;全球價值鏈;國家競爭力;結構封鎖
一、問題提出:什么因素決定全球價值鏈的形成
自從大衛?李嘉圖提出比較優勢理論,以及后來赫克歇爾與俄林所發展出的要素稟賦理論和邁克爾?波特所闡述的競爭優勢理論,正如Gereffi(1999)所指出,這三大理論已成為解釋全球價值鏈(Global Value Chain,GVC)形成原因的假設前提和基本理論框架。那么,發展中國家依賴于自己所擁有的勞動力或各種自然資源所體現出的低級要素稟賦比較優勢,以代工者的身份參與到全球價值鏈中的低端制造性環節,而發達國家憑借自己在技術創新能力和人力資本積累方面的先發優勢所發展出的高級要素稟賦比較優勢,以主導者身份占據且控制著全球價值鏈中的核心技術研發、品牌或銷售終端等高端環節,順理成章地就成為在各國要素發展能力存在差異和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現實條件下,合乎客觀現實的全球價值鏈“合理”分工格局。由此所帶來的國與國之間(主要發生于發達、新興與發展中國家或地區之間)對基于全球需求市場的產品價值鏈所創造利潤的控制與分配格局,似乎也就成為既成事實下的客觀現實。表面上來看,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得以產生的原因可由作為投入到產品價值鏈生產體系中的要素稟賦優勢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差異所解釋,但是,從更深入的角度來看,發達國家所主導的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得以實施的動機不僅僅在于其發揮自身所擁有的高端要素稟賦能力競爭優勢,更為重要的是源自其對既包括傳統產品、產業更包括新興產品、產業的全球新興或已有需求市場的控制力和壟斷勢力的謀求。這背后的原因在于:(1)從一國發展的微觀基礎來看,對于任何一個微觀企業單元的創新活動來說,同時包括研發投入和產品銷售過程,研發能力和市場能力是企業創新活動不可分割、相互支撐的“一個硬幣的兩面”。對于任何經濟體中微觀企業無論是其研發、試車、生產、商業化等整個創新活動來看,創新活動得以實施的最根本、最有效、最簡單的激勵因素是創新成本與收益的權衡比較。只有存在足夠規模的收入處于增長階段的消費者需求規模和對高價格的新產品有購買支付能力的意愿需求時,企業的研發活動等高級要素投入才能得以最終轉化為創新活動的收益,因而才能從根本上激發、實現微觀企業的創新活動。(2)從一國發展的宏觀層面來看,市場需求空間特別是對于一個處于高速增長的市場需求空間來說,是決定一切產品生產要素投入的價值和增值活動能否最終得以實現的關鍵因素。而且,越是處于產品價值鏈高端環節的高端要素(如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品牌與銷售終端),就越依賴于高速增長的新興市場空間來實現其價值的轉移和增值過程。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業或產品生產鏈的各個基本功能環節在全球地理空間上發生了廣泛的分離片斷化和重組,因此,發達國家如果僅僅具有產品價值鏈核心技術環節的控制力,而不具有產品終端需求市場的控制力,并不能實現其全球價值鏈高端環節高研發投入活動的補償與收益,以及對其背后所隱含的更為關鍵的利益分配的控制力和主導權。從這個意義層面上來講,發達國家所主導的全球價值鏈的形成與布局,就不能脫離對全球市場中需求因素的戰略思考,也就是說,需求因素已成為全球價值鏈形成與分布格局中一個不可忽略的核心因素。(3)對于一個高速增長的市場需求空間經濟體來說,可以無需借助外部市場,通過本土市場需求容量所內涵的對創新動力引致功能的發揮,內在地培育出其本土企業的高級要素發展能力,這被稱之為“需求所引致的創新”(Zweimuller and Brunner, 2005)。這點對于一些發展中國家或地區來說,具有深刻的發展策略含義:如果能夠有效地利用自身高速增長的需求市場空間培育或發展出自主的高級要素條件,就意味著發展中國家具備了相對于發達國家所擁有的高級要素競爭優勢的同等競爭能力。因此,從這個層面上來看,出于對全球需求市場特別是處于高速增長的新興市場控制權和壟斷勢力的競爭,實質上就極可能成為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價值鏈布局的根本動因。(4)從競爭手段來看,發達國家日益依靠對市場進入壁壘的打造來獲取競爭優勢。具體來看,正在由價格競爭轉向以知識產權保護和專利體系為核心的市場進入標準體系制定權的競爭。一方面,通過以本土企業擁有的專利為基礎所構建的本土市場進入標準體系,既可以強化本土企業所具有的高級要素競爭優勢,又可以以專利授權收費方式來構造國外競爭者的進入壁壘,壓榨國外代工者的生產利潤及抑制模仿者的技術趕超能力,確保本土企業高投入研發活動的充分補償與自主創新能力的持續提升,以及對本土市場需求高端環節的牢牢掌控;另一方面,利用本土企業所擁有的專利標準體系,可以作為一種進入別國市場、繞開對方市場標準壁壘的交換“籌碼”。
基于以上的種種陳述提出本文的邏輯分析起點和框架:需求動因不僅已成為誘導發達國家所主導的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產生的一個內在原因,而且成為決定一國(地區)依賴于自主創新能力形成和產業持續升級動力的國家競爭力形成的關鍵內生要素。從需求因素入手來分析發達國家所主導的全球價值鏈形成機理及其背后所隱含的國家競爭力問題,不僅可以使我們更為全面地理解全球價值鏈的形成動因,而且有助于我們深入理解在既有的全球價值鏈分工格局下,作為代工者的發展中國家與作為主導者的發達國家之間“俘獲型”價值鏈治理關系的形成,以及發達國家的國際大買家(如沃爾瑪)與跨國公司,針對發展中國家代工企業技術學習和自主創新能力發展所設計的以專利為核心的標準體系“結構封鎖”等等現象的背后動因。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嘗試著尋找發展中國家在發達國家所主導的全球價值鏈治理格局和利益分配機制控制既成事實下,與發達國家進行競爭和博弈的手段,以及打造和提升發展中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升級的可行路徑。
二、需求視角下對全球價值鏈與國家競爭力形成機制的重新解讀
對一國或地區自主創新能力發展和新興產業興起動因的解釋存在著兩種理論思路的分野:一是Rosenberg(1974)、Dosi(1988)等所提出的“供給推動”(supply push)假說,認為創新活動和某個產業的興起是由科學知識的發現、技術機會的分布、研發機構的效率、投資的機會成本等供給方層面因素所決定;另一是Schmookler(1966)、Utterback(1999)等所提出的“需求拉動”(demand pull)假說,認為消費者的需求導向變化、有效需求規模與意愿支付能力等是促發微觀企業的研發投入和創新活動、新產品新產業興起的最有效的內在激勵機制。從需求角度來看,技術創新乃至新興產業的興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經濟內部的需求因素所制約的,而不是純粹地由微觀單元獨立的供給意愿這種非經濟過程所決定的。Utterback(1999)的實證研究表明,60%~80%的重要創新都是受需求拉動而產生與擴張的。一般看來,市場需求規模的擴大和消費層次的升級為經濟體中的微觀企業提供了新的市場機會和創新活動的收益回報補償空間,這就為技術創新活動和新興產業的興起從根本上創造出一個具有良性循環機制的內生激勵機制,形成了企業進行高投入研發――消費者購買創新產品――企業收回創新投入和適當創新風險溢價――企業重新進行創新研發活動,企業通過創新活動的盈利增加――消費者(工人和資本所有者)收入增加――需求市場規模擴大與消費能力升級――激發高創新新興產業的興起這兩條正反饋互動循環機制的良性運轉。
以上分析只是粗略地解釋了在一個封閉經濟體中需求因素對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變化的可能內在作用,但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生產非一體化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下,一國的需求市場發生了復雜的變化。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既可消費國內本土企業生產的產品,也可消費在本土的外國合資或獨資企業生產的產品,甚至消費國外企業在國外生產的進口產品;從生產企業的角度來看,既可以本土市場為銷售市場,也可以具有相似需求特征的區域國際市場為銷售市場,乃至以全球市場特別是具有高端消費需求的發達國家市場作為銷售市場。這種需求因素的全球化和復雜化趨勢,徹底打破了在一個封閉經濟體中需求因素對其技術創新活動和產業結構動態調整能力的內生作用機制。因此,如何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生產非一體化背景下,重新從需求視角來探析需求因素與一國技術創新與產業結構調整的內在關系,進一步探析需求因素與全球價值鏈的內在互動關系以及需求因素對全球價值鏈形成機制的影響,是理解發展中國家在現實的國際貿易與全球價值鏈分工格局下打造自主創新能力、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的一個關鍵立足點。
一國(地區)本土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所內含的國家競爭優勢,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在全球市場所占據的高端需求市場容量所決定的。而這種全球高端需求市場容量既可包括本土市場的高端需求容量,也可包括該國所能開拓的國外市場的高端需求容量。表面上來看,一國(地區)的本土企業只要能夠擁有足夠的高端市場需求容量,就具備了進行高投入的研發創新活動和實現向價值鏈高端環節攀升能力的必要條件。但是,從更為深入的視角來解讀,來自本土市場和國外市場高、低端需求的組合差異對一國(地區)本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構建和提升的影響效應,可能具有如圖1左圖所示的多種復雜情形。
首先來看兩種基準組合模式:Ⅰ+Ⅱ模式與Ⅲ+Ⅳ模式。Ⅰ+Ⅱ模式是指一國(地區)本土企業控制了本土市場中的高端需求,并且開拓了國外市場中的高端需求,這種模式下該國(地區)的本土企業具備很強的國際競爭力;Ⅲ+Ⅳ模式是指如果一國(地區)的本土企業只是控制了本土市場以及國外市場中的低端需求,即使這種需求規模相當地大,該國(地區)本土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也可能只是處于一種弱勢地位,換而言之,也就是在全球價值鏈的利益分配體系中處于一種微利化、邊緣化的被控制地位。以上的兩個基準模式只是抽象地描述一國(地區)的本土企業對本土和國外高、低需求市場的不同控制力,對該國(地區)在全球價值體系中國家競爭力的影響。但是,這種近乎簡化的抽象描述實質上并不能準確描述真實世界中的紛繁復雜情形。首先,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一國(地區)的本土市場并不是封閉的,國外企業、位于本土境內的外資獨資企業與合作企業會參與到對其本土市場中的高、低端需求的競爭,這種情形下該國的本土企業能不能利用本土優勢實現對本土市場中高端需求的控制,并不是一個確定的既成事實。其次,一國(地區)的本土企業在國外高、低端需求市場進行競爭,不僅面臨國外市場中具有本土優勢的國外企業的競爭,也面臨來自其他國家企業的競爭。更為重要的是,開拓國外市場對于任何一個企業來說,面臨高成本的技術領先、品牌推廣與維護、銷售終端構建等響應國外市場需求本土化特征的巨額前期沉沒成本投入,因此這就意味著進入國外需求市場的高門檻和諸多不確定因素,也就意味著只有本土市場中已經具備相當核心競爭力和實力積累的企業才有可能采取進入國外市場的戰略。最后但未必是最不重要的,由于經濟發展水平和技術積累能力的差異,造成國與國之間的市場需求規模和需求結構以及本土企業所具有的自主創新能力存在顯著的差異,這就造成各國在全球價值鏈背景下以市場勢力和技術勢力為兩種基本競爭手段的能力存在顯著的差異。對于缺少本土市場需求容量的小國來說,發展以技術勢力為導向的出口型發展戰略,可能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獲取國際競爭優勢的有效戰略(如韓國);但對于一個處于發展中的大國來說,如果不是采取培育自身的需求市場規模和合理的需求結構發展戰略,而是試圖僅僅采用依賴于國外需求市場的出口導向發展戰略,一方面會受到擁有不對稱市場勢力的發達國家的控制和限制,另一方面由于會與出口國的本土企業利益和民族利益(如就業)發生沖突,這種出口依賴型的發展戰略不可能長期維持。綜合以上分析,根據一國(地區)本土企業所能利用的需求市場空間與該國所表現出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競爭力,本研究共鑒別出四種典型的發展模式(如圖1右圖所示):
(1)“脆弱型”發展模式(B模式),即“小+中+小+大”型。對于某些缺少本土市場需求空間,特別是某個產業或產品高端市場需求空間的國家,完全依賴于國外高端市場需求空間來實現本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形成和升級,一般來看,出于兩國間的“政治”合作戰略利益或者地緣聯盟會出現這種情況。該情形下,雖然該國的本土企業表現出一定的自主創新能力與國際競爭力,但是由于需求終端掌握在別國手中,因此存在相當的脆弱性和不確定風險,一旦與他國本土企業的戰略利益發生沖突時,或者國際政治格局發生改變時,對方國家可能會限制該國產品的市場進入,從而制約該國發展起來的本土企業競爭力。而且,該國(地區)由于缺乏本土市場需求空間的內在支撐,企業一般會將大量資金投放到對方國家以快速響應對方市場變化與生產的本土特征,這樣也容易造成本國產業的“空洞化”傾向。
(2)“依附型(俘獲型)”發展模式(D模式),即“小+小+中+大”型。在兩國的市場需求規模和結構都不處于相同水平的情形下,兩國間由需求所引致的本土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一般也會處于一個不對稱狀態。在GVC條件下,擁有足夠有效需求規模和較強本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國家(發達國家)相對于有效需求市場規模不足和本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處于劣勢的國家(發展中國家)來說,具有壓倒性的不對稱市場勢力和技術勢力,這種情形下,發展中國家只能以代工方式進入到發達國際的低端需求空間,切入到發達國家所主導控制的產品或產業全球價值鏈的低端環節。發達國家作為價值鏈中的主導者,會設計各種包括技術標準、專利授權、質量、環保、交貨、庫存及價格等參數來控制發展中國家以代工者身份參與其價值鏈體系的本土企業的利潤空間、技術趕超和價值鏈攀升進程,進而迫使作為代工者的發展中國家被“俘獲”或“鎖定”于低附加值、低創新能力的微利化價值鏈低端生產制造環節。同時,發達國家會利用自己的市場勢力和技術勢力搶占發展中國家有限的、可能具有高成長空間的高端市場需求,這就有可能從根本上扼殺發展中國家利用本土市場需求的成長空間來發展具有自主創新能力本土企業的內生機會,從而迫使發展中國家在GVC情形下與發達國家“俘獲型”或“依附型”關系的形成與固化。
(3)“發展型”發展模式(C模式),即“中+小+大+小”型。某些發展中國家存在一定容量的本土市場容量,特別是具有潛在高增長率的高端本土市場容量,此時采取一定的獨立性發展戰略,利用本土市場需求容量所具備的對本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升級的內在引致作用,可以無需借助他國的市場需求實現國家競爭力的培育和經濟的可持續增長。但是,如果該國完全地實現“閉關鎖國”的孤立政策,而不是利用好本國市場容量所具有的“市場換技術”和“市場創造技術”戰略的適度平衡,有可能會給經濟增長的速度和質量造成負面影響。特別對于一個發展中大國來說,利用本國的市場需求因素實現獨立的經濟發展戰略和適度的對外市場開放以獲取技術學習策略,是在現有國際貿易格局下的最優發展戰略組合。
(4)“理想型”發展模式(A模式),即“大+中+中+小”型。在兩國(通常是發達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市場需求規模與結構處于同一水平時,一般情形下由需求所引致的本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也會處于一個勢均力敵的位置,這就意味著兩國之間的任何一國不存在對另一國由于市場需求的規模性與結構性所產生的市場勢力和本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所產生的技術勢力。這種狀況下兩國會相互對對方開放低端和高端兩個層面的需求市場。在GVC條件下,參與價值鏈分工協作體系的國家本土企業之間,不存在相互控制關系,完全是一種技術能力互補、技術充分交流、市場共享、利益分配合理的雙邊合作關系。由于兩國具有對稱的市場進入準則和技術創新能力,因此,在某些高創新、高研發投入的新興產品或產業中,通常會采用市場進入標準開放、專利互換的合作策略來獲取和分享由于產業鏈的專業分工所創造的合作利益。
三、GVC條件下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結構封鎖”狀態的形成
1.GVC條件下需求因素影響下的互動關系:以四國(地區)為例
以上對四種發展模式的分析,只是在理論層面上的一種簡單梳理。下面以四個典型國家(地區)為具體分析對象(其中,以美、日作為發達國家,中國臺灣作為新興工業化地區,中國大陸作為發展中國家),構造一個需求與本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二維矩陣,從實踐視角來剖析幾個不同典型國家(地區)所具有的市場需求空間控制力和本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不同組合搭配,籍此深入探析由這兩個維度所決定的一國(地區)可能所具有的國際競爭優勢來源,以及可能存在的發展障礙與發展“陷阱”。
說明:Ⅰ表示美國,Ⅱ表示日本,Ⅲ為中國大陸地區,Ⅳ為中國臺灣地區。圓圈所標示的是該國(地區)所具有的市場容量,其中圓的位置反映了各國(地區)不同的本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需求結構所處的不同區間組合。
范紅忠(2007)的實證研究表明,一國(地區)的本土企業所具有的自主創新能力是與其經濟體由國(地區)內、國(地區)外兩個市場中的有效高端需求規模呈線性相關。基于該研究結果,我們在圖2中按照需求與本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之間的線性關系“合理”地確定了美國、日本、中國大陸與臺灣地區的需求與本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組合排序,其中各個國家(地區)的本土市場需求的容量空間是由圓面積所覆蓋的范圍所表示的,這里我們合乎現實地利用這幾個國家(地區)的人均GDP和GDP總量相對比例來作為描述各國(地區)本土市場需求容量指標。粗略地看,這四個國家(地區)本土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有如下排序:Ⅰ>Ⅱ>Ⅳ>Ⅲ;從市場需求容量總量來看則是Ⅰ>Ⅱ>Ⅲ>Ⅳ。但是由于各國(地區)的人均GDP不同與收入不平等所造成的需求市場內部結構的差異,從高端需求市場容量角度來看是Ⅰ>Ⅱ>Ⅲ>Ⅳ,從低端需求市場容量角度來看則是Ⅳ>Ⅰ>Ⅱ>Ⅲ(同時考慮人口規模因素與收入結構因素)。
從Ⅰ與Ⅱ之間的互動關系來看,美國作為全球技術創新能力最強和同時擁有全球最大市場需求容量(包括高端與低端)雙重核心競爭力的經濟體,使其成為全球高端市場需求中的主導者(以跨國公司為代表)和低端市場需求中的部分控制者(以國際大買家為代表)。雖然美國的本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大于日本,但是由于兩國同處于發達國家行列,美國的需求市場與日本的需求市場很大部分是重疊的,這就產生了由于相似需求偏好所引致的兩國間國際貿易、相互投資和技術合作等一系列活動的內在動機,形成了相對對等型或均衡型的全球價值鏈治理關系,一定程度上形成我們前面所描述的A模式。
對于Ⅳ和Ⅰ、Ⅱ、Ⅲ之間來說,中國臺灣地區作為新興工業化地區,在起飛階段存在如勞動力、低級加工生產技術、社會網絡資本等一系列低級要素稟賦優勢,由于地區內需求市場的“天然”狹小,利用全球價值鏈中的外包代工機會切入到了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低端市場需求和高端需求低端制造環節空間,實現了出口導向型的經濟發展戰略。利用參與全球價值鏈的代工機會,臺灣地區的本土企業通過技術學習和技術研發能力的積累,在某些特定產業或產業環節實現了低級要素向高級要素能力的轉變(表現為OEMODM過程的實現),逐步由切入到發達國家的低端市場需求向高端市場需求滲透。但是,近年來,面對發達國家所控制的研發(被提高授權費或提高關鍵零組件價格)與市場(被壓低代工價格)兩端力量的持續擠壓,普遍出現了“代工=微利化”的“代工困境”。臺灣地區的代工體系雖然完成了OEMODM的身份轉變,但是在ODMOBM(即對應從低端需求向高端需求的產業升級)轉化進程中普遍出現障礙,被形象地描述為OEMODM…OBM。由此,在缺乏本土市場需求規模,特別是高端市場需求規模的國家(地區),如果僅僅實行對國外需求市場的“依附型”出口導向發展戰略,極有可能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下陷入脆弱型(空洞化型)或俘獲型(依附型)的發展陷阱。中國大陸需求市場空間的興起,給臺灣地區本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和自創品牌與構建銷售渠道等高端競爭力的培育,提供了一個關鍵的發展機會。因此,在需求因素日益成為提升臺灣地區本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構建國際競爭力的一個關鍵要素的前提下,如何融入大陸市場就成為臺灣擺脫脆弱型和依附型發展陷阱、實現產業價值鏈的高端轉移與升級、保持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決定性因素。
我們重點關注的是Ⅲ和Ⅰ、Ⅱ、Ⅳ之間的互動關系,對于市場容量處于快速增長階段且高端需求規模逐步擴張的新興發展中大國――中國大陸地區來說,由于起飛階段較低的人均絕對收入和嚴重的收入不平等所造成的市場需求空間狹小,以及勞動力要素稟賦所決定的低級要素競爭優勢,利用發達國家主導和部分新興國家(地區)控制的全球價值鏈低端制造環節產業轉移和代工機會,成為全球低端產品市場需求的“世界制造工廠”。但是,在發達國家與部分新興國家(地區)控制了包括大多數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核心技術研發環節和全球需求市場銷售終端渠道情形下,中國的代工企業近年來普遍出現被“俘獲”的“結構封鎖”現象,準確地講,就是中國大陸參與GVC的本土企業或網絡,在實現由低附加值價值鏈環節向高附加值價值鏈環節攀升過程中,在培育本土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自創品牌、構建國際市場銷售終端等高級要素活動中,遇到發達國家和部分新興國家(地區)的國際大購買商(購買者驅動)或跨國公司(生產者驅動)的雙重阻擊和控制,進而被限制于低附加值、微利化的價值鏈低端生產制造環節,最終有可能形成“代工=微利化=自主創新能力缺失”的惡性循環路徑(劉志彪、張杰,2007)。而且,與日本在經濟起飛階段所采用的“市場封閉”戰略不同,我們采取了“市場換技術”的對外開放發展戰略,經濟高速發展所創造出的高端市場需求近年來呈現被國外企業、外資企業控制和壟斷的局面,這一方面從發展空間上掐斷了中國本土企業利用本土需求市場中的高端需求來構建和提高本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轉化路徑,另一方面也抑制了中國大陸本土企業進入國外高端需求市場的國際競爭能力的發展。最終有可能迫使中國大陸形成且鎖定于俘獲型或依附型的貧困式增長經濟發展模式,這并非是危言聳聽。
2.尋求對需求的控制:GVC背景下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結構封鎖”的形成
上述案例分析表明,在經濟全球化和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與國際大買家主導的全球價值鏈在不同國家(地區)片斷化分離和重新整合格局下,發展中國家的本土企業在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塑造全球品牌與獨立構建國內乃至國外的銷售終端渠道時,遇到了掌握核心技術專利和標準體系的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和掌握國際需求市場銷售終端通路與品牌的發達國家國際大買家的“結構封鎖”(positional block)(Schmitz, 2004)。即發展中國家參與GVC的本土企業或網絡,在實現由低附加值的價值鏈環節向高附加值的價值鏈環節攀升過程中,特別是在歷經功能升級或鏈的升級時,遇到發達國家的國際大購買商(購買者驅動)或跨國公司(生產者驅動)的雙重阻擊和控制,進而被限制于低附加值、微利化的價值鏈低端生產制造環節。表面上來看,發達國家是利用了其先發優勢的技術創新積累能力和人力資本稟賦優勢等高級要素的培育來獲取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結構封鎖”,但是,正如我們前文一系列分析所指出,單純地使用高級要素只是獲得了暫時性的競爭優勢,并不是構成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結構封鎖”的充要條件。因為只要發展中國家利用技術引進、技術學習與本土市場需求空間所具有的“需求所引致創新”功能的積極發揮(特別對于一個發展中大國來說),也可以逐步培育出這些高級要素,從而削弱或者抵消發達國家在這些方面的先位優勢。因此,如果只是簡單地從發達國家所擁有的技術勢力來解釋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結構封鎖”的成因,并不能得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解答。相反,從發達國家對全球需求市場所擁有的控制力(市場勢力)入手,特別是對某些新興產業高端市場需求的控制力和壟斷勢力入手,是認識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結構封鎖”成因的關鍵所在。
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結構封鎖”得以實現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技術勢力與市場勢力的融合。其中,對全球需求市場(既包括新興產品的需求市場,也包括傳統產品的需求市場)終端通道的掌控與壟斷所內含的市場勢力是其對發展中國家實施“結構封鎖”的決定性因素,也是其技術勢力得以發揮作用的基礎條件。這是因為:一方面,從一國內部的微觀層面來看,微觀企業無論是其研發、試車、生產、商業化整個創新活動得以實施的最根本因素是創新成本與收益的權衡比較。只有當其目標市場中存在足夠規模的中高收入消費者和對高價格的新產品有購買支付能力的意愿需求時,企業的研發投入最終才能得以轉化為創新活動的收益,因而才能從根本上激發微觀企業的創新動力,進而催發該國新產業的興起和本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良性螺旋式提升。因此,從這層意義上來看,需求是技術創新得以最終完成的決定性環節,換而言之,如果控制了一國本土與國外市場需求的終端環節,實質上也就控制了該國微觀企業的技術創新激勵機制的“命脈”。另一方面,技術也在不斷地推動乃至創造需求。發達國家利用自己的技術創新能力積累和足夠規模的本土市場高端需求,成為世界新技術、新創意、新產品的源發地和新需求市場的開拓者,由此是對發展中國家形成了不對稱技術勢力的來源。對于多數發展中國家來說,由于經濟起飛階段國內缺乏能夠引致創新的高端需求規模市場,因此就不存在“需求所引致創新”的內生機制,進而也就難以構建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內生循環機制。這種情形下,對于處于起飛狀態的發展中國家來說,需求不能引致創新,創新也不能推動需求,有限的高端市場需求還面臨國外高質量、高性能品牌產品的競爭替代,微觀企業就會失去進行新產品生產或產品質量、性能改進的研發投入激勵動機,轉而選擇低成本競爭戰略與出口導向戰略就成為其最優理。因此,發展中國家如果不是著重于發展自身本土市場合理的消費需求規模和結構發展戰略,僅僅依靠代工與出口導向的發展戰略,實質上形成被發達國家的封鎖結構是其必然的結局。
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實施“結構封鎖”的內容和手段,是隨著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水平、自身需求市場的規模與結構以及本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動態變化而發生變化的。對于處于發展初期的發展中國家來說,發達國家傾向于使用價格因素的“結構封鎖”手段來實施其對發展中國家本土生產體系的控制。利用發展中國家之間和國家內部不同代工者之間的可替代性,造成代工者之間的可競爭性,再利用代工所形成的專用性生產投資鎖定特征和其強大的買方壟斷勢力,通過持續壓低采購價(這被形象稱之為“終端倒逼”機制)來壓榨處于價值鏈上游環節的發展中國家代工者的利潤空間。當發展中國家通過技術溢出和技術學習發展到具有一定自身技術創新能力時,發達國家會轉向于采用非價格因素的“結構封鎖”手段。通過更為嚴格的產品進口質量、安全、環保進入壁壘及快速變化的產品升級換代要求,迫使發展中國家的代工者持續地進行設備“淘汰”,向發達國家引進更為先進的生產設備。這種手段既限制了發展中國家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空間,抑制發展中國家自主創新基礎能力的發展空間,又迫使發展中國家的代工者始終處于大規模固定資產投資時期,代工所創造的利潤又以購買發達國家高附加值生產設備的形式被“回收”,將發展中國家的代工企業控制于“代工=微利化=自主創新能力缺失”的循環路徑。當發展中國家試圖構建自己的獨立品牌和自主創新能力的生產體系時,發達國家又轉向采用強知識產權保護、專利池策略與國際技術標準體系,來保護本國的高端需求市場,進而抑制發展中國家本土企業利用國外高端需求市場來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途徑。與此同時,發達國家會利用發展中國家由于起飛階段國內需求市場的狹小而對發達國家低端需求市場的依賴性,強迫發展中國家實行對等市場開放政策,從而牢牢占據與控制發展中國家現實與潛在的高端需求市場,進而從根本上掐斷發展中國家本土企業利用不斷成長的本土高端需求來實現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路徑。
四、中國本土企業對發達國家“結構封鎖”的突破之道
中國已在工業基礎設施、自有低端需求市場空間和大規模制造能力方面建立起關鍵“在位優勢”,這使它成為世界上具有低成本競爭力的“世界加工工廠”和全球制造代工服務平臺。但是,這種在勞動力低成本稟賦依賴、產業集群式區域經濟發展模式、地方政府“政績與晉升”錦標賽式粗放型GDP增長競爭機制和廣泛收入不平等所造成的本土市場內需不互作用下推動形成的代工型出口導向發展戰略,并沒有給中國帶來產業或企業層面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家競爭力,相反,卻形成GVC背景下發達國家的國際大買家和跨國公司控制下的低附加值產品或中間產品的生產基地和高新產品的銷售市場,與此同時,中國的出口遇到了發達國家快速變化的質量、環保、安全的苛刻要求與專利和進入標準體系壁壘的雙重擠壓,呈現出典型的俘獲型“結構封鎖”特征。如何在復雜的國家“利益至上”的國際環境中突破發達國家對中國本土企業所施加的各種“結構封鎖”,培育中國本土企業在國內與國外兩個市場的競爭力,是本文研究的出發點和歸宿所在。
1.國內需求的規模不足與收入結構失衡是導致“結構封鎖”產生的主因
我國在經濟起飛階段所實施的出口導向戰略,是與發展初期由于國民絕對收入水平較低與城鄉、地區間的收入不平等所造成的國內本土市場需求空間的規模狹小和需求結構失衡緊密相關。在GVC背景下,中國憑借勞動力低級要素稟賦優勢,以代工形式切入到全球低端需求市場空間,對于大多數中國本土企業來說,是無需高昂的高級要素積累和技術創新能力投入就能夠獲取收益的“捷徑”。這種一味強調的出口導向戰略雖然促進了中國地區經濟的粗放型增長,但是卻不能緩解中國日益嚴重的城鄉、地區間的收入不平等,反而加劇且固化了社會收入不平等趨勢,使得中國大陸并未形成一個足夠規模的高端需求市場和合理的需求結構,這也就是造成我國本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升級能力“集體缺失”的根本原因之一。而且,一個經濟體中如果持續保持只有絕大多數低收入者和較小比例的高收入者,中間收入者階層缺乏,那么該經濟體中的消費產品結構就會偏向于“價廉物美”甚至“價廉質低”的生產結構體系,并且微觀企業的創新動力會受到嚴重削弱和抑制,因為高創新產品的前期研發投入不能通過市場的消費購買來實現轉移和補償,反映到經濟宏觀層面就是粗放型、數量擴張型的經濟增長模式,進而也就必然會落入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與國際大買家所主宰的價值鏈低端環節的“結構封鎖”。
那么,為什么中國實施多年的出口導向戰略會加劇社會的收入不平等?厘清這其中的影響機制是實施我國本土企業突破發達國家的“結構封鎖”策略的關鍵所在。首先,中國各地區的地方政府出于政績指標競爭,對進行出口貿易的外資與本土企業實施各種“隱形”補貼,扭曲了出口企業的生產要素投入成本,具體表現為:發達地區為了保持自己的出口優勢,靠稅收返還來對企業進行補貼;而落后地區為了發揮“后發”優勢,靠消耗環境和資源進行補貼。更為重要的是,為了吸引包括外資在內的資本進入,過度賦予資本所有者對企業所創造利潤的支配權,而忽略了作為社會消費者主體的勞動力在分配企業所創造利潤中的話語權,事實上加劇了中國社會的收入不平等。其次,雖然受到跨國公司和國際大買家的壓榨,但是在我國地方各級政府對出口企業的各種“隱形”補貼下,實際上使得出口部門的利潤率至少不會低于一般國內生產部門,否則就不會有那么多國內企業投身到出口生產部門,這就使得大量的生產要素從一般生產部門轉移到出口生產部門,從而抑制了針對本土市場的生產部門的發展空間。而由前文分析可知,在發達國家所主導的跨國公司和國際大買家的全球價值鏈分工格局下,會對進行出口生產的本土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培育、品牌塑造與全球市場銷售終端構建等活動實行“結構封鎖”,把本土企業限制于“代工=微利化=自主創新能力缺失”的循環路徑,從而嚴重限制了我國本土企業通過發展技術創新能力來獲得成長機會的內在動力。最后,資本所有者的需求不是表現為消費需求,而是表現為投資需求,因此偏向于資本所有者的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所導致的結果只能是如股市、房地產這些市場泡沫的產生,加劇社會收入不平等,扭曲社會消費結構。從長期效應來看,投資產生的需求只是消費產生的需求的派生需求,消費產生的需求是決定投資產生的需求的基礎因素,不存在不依附于消費者需求的需求。
2.中國本土企業對發達國家“結構封鎖”的突破之道
(1)本土市場高端需求的培育與需求結構的協調。本文所有研究都指向這一點,無論是從依賴于本土市場合理的需求結構與高端需求規模內含的需求所引致的創新功能視角來看,還是依賴于本土市場合理的需求結構和足夠規模的高端需求,對于擺脫GVC背景下中國本土企業被發達國家的國際大買家和跨國公司利用其擁有的市場勢力與技術勢力所設置的“結構封鎖”,具有關鍵作用,培育中國的高端需求市場與加快合理的需求結構轉化已成為解決以上問題的關鍵所在。而培育高端需求市場與合理的需求結構的重點又在于如何提高工人在企業所創造利潤的收入分配份額,促進社會中產階層的形成。事實上,正是中國現發展階段如此巨大、廣泛的城鄉間、地區間、城市內部與農村內部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與中間收入階層的缺失,直接導致了我國城市與農村居民購買力不足和消費需求的特殊“低端化”結構,由此引致了對高創新含量產品的需求能力不足,進而深刻影響了我國微觀企業創新的盈利能力和高創新、高研發投入新興產業的發展,迫使我國產業結構“鎖定”于滿足低端化需求的低端結構狀態,迫使我國本土企業對出口導向代工戰略和全球低端需求市場的嚴重路徑依賴。
(2)“自主獨立”與“交換籌碼”戰略的平衡。在現實的國際GVC分工格局下,發達國家之所以能夠對發展中國家實行“結構封鎖”,根本原因在于發達國家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使得其相對于發展中國家具有較大規模的高、低端需求市場以及由此所引致的對其本土企業的內生創新良性循環激勵機制,由此造成了發展中國家在經濟起飛階段對發達國家低端需求市場的依賴。發達國家普遍出于“國家利益至上”的戰略目的,因此就具備了利用在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對發展中國家實施俘獲型“結構封鎖”戰略的客觀條件和內在動機。但是,如果發展中國家想要在起飛階段擺脫對發達國家低端需求市場的依賴,實施“自主獨立”發展戰略,就必須致力于利用參與國際市場的機會發展本土市場的高端需求市場和合理的需求結構,只有具備了獨立的具有一定高端需求容量的本土市場空間,才能實施“自主獨立”的經濟發展戰略。這里存在一個兩難發展悖論,對于許多發展中國家來說,不參與發達國家所主導的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就無法獲取經濟發展的起飛動力(如稀缺的資本與技術),也就根本無法借力構建本土需求空間,但是,一旦參與到發達國家所主導的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就面臨被“俘獲”或“結構封鎖”的可能。對于中國這樣具有巨大本土需求市場發展空間的發展中大國來說,使用自己成長的本土市場需求空間既是培養本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促使與發達國家進行市場相互開放的“交換籌碼”,實施一個合乎中國戰略利益的市場保護策略與市場相互開放策略的平衡,是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實現強國之路的正確選擇。
(3)充分利用本土市場空間對高級要素的補充與替代作用。從生產要素層面來看,勞動力稟賦所內涵的低人工成本依然是中國本土企業最大的競爭優勢;資金約束已不是束縛中國本土企業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中國金融市場經過這么多年的市場化改革,優勢企業融資渠道基本上不存在重大問題。但是,從技術要素上來看,中國本土企業與國外競爭對手比較還是存在相當大差距的,無論是制造業還是服務業,我們都可以觀察到這一點。但是國內龐大的本土市場容量與層級式、“接力棒”式的需求結構和近水樓臺式的分銷渠道優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技術上的劣勢,更為重要的是,這將為我國本土企業發展出技術要素優勢,提供了一個具有時間和空間差的關鍵時機。
參考文獻:
范紅忠. 2007. 有效需求規模假說、研發投入與國家自主創新能力[J]. 經濟研究(3).
劉志彪, 張杰. 2007. 全球代工體系下發展中國家俘獲型網絡的形成、突破與對策:基于GVC與NVC的比較視角[J]. 中國工業經濟(5).
UTTERBACK J M. 1999. 把握創新[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13.
DOSI G. 1988.Sources, procedures and microeconomic effects of innovation [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6): 1120-1171.
GERRFFI G. 1999.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48): 37-70.
ROSENBERG N. 1974. Science,innov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J]. Economic Journal (3): 51-77.
SCHMOOKLER J. 1966. Inven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M]. Cambridge, MA:[s.n.].
SCHMITZ H. 2004. Local upgrading in global chains: recent findings [J]. Paper to be presented at the DRUID Summer Conference.
ZWEIMULLER J, BRUNNER J K. 2005. Innovation and growth with rich and poor consumers [J]. Metroeconomica(56):233-262.
Demand Factor and the Formation of GVC
――Obstacle and Breakthrough of Positional Block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ZHANG Jie LIU Zhibiao
(Business School,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篇6
最近,一些專為異鄉求職的大學生們提供廉價住宿的求職旅社正在各大中心城市如火如荼地興起。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年輕人社區”不禁讓人聯想起已有100年歷史的國際青年旅館。不過,如果你對旅館懷有各種小情調小文藝小清新的想象,勸你還是先過濾掉。別忘了,住在這里的可都是為了生存放手一搏的年輕人。旅館墻上貼著的肯定不會是某地旅游攻略或者來回機票的存根,寫著的也不會是交友信息和抒情句子,更沒有養著小貓小狗供你把玩。
6人間、8人間、10人間,最低價格始終堅守在每天20元左右,家具簡單實用,免費提供水電和上網,夠劃算了吧!住進去,你還會看見墻上寫滿的各種決心、希望和打算,還有琳瑯滿目的招聘信息。這里是“求職者的希爾頓”。
從商業定位的角度看,求職旅社算是選對了挑戰。在總體飽和的市場上,發現了一個被忽視的龐大客戶群體,至少能保證分到一塊蛋糕。但從盈利的角度看,這可真是門苦生意。床位租金微薄,除去水電、煤氣、網絡、物管、員工工資,要實現盈利需要平均50%以上的入住率。可惜求職就像下雨,季節分明,學生流動性大,客源很難穩定。
職達是眾多求職旅社中少數在全國具有品牌影響力的一家。創始人周度自己就是個大學生創業者,對投宿者多懷理解。周度曾向媒體透露,盡管職達的年平均入住率能達到80%,但也只能做到盈虧持平。為了吸引客源,防止被競爭對手復制趕超,在創業初期,他們甚至將支出的40%用在了品牌推廣上。當然,這遠非長久之計。眼下,職達正在通過節約水電等手段縮減成本,例如每晚11點半準時熄燈,通過磁卡控制,每人每天定量供應2立方熱水等。
篇7
4月19日,以“全球價值鏈,對貿易的新認識,以及貿易、增長和就業”為主題的二十國集團(G20)首次經貿部長會議在墨西哥巴亞爾塔港召開,而當下全球金融危機的余波仍然阻礙著世界經濟復蘇和全球價值鏈的重塑。
過去一百年間,世界曾經發生過多次金融危機,但這些危機都發生在全球經濟核心的周邊:如東亞、俄羅斯、土耳其和拉丁美洲等,但20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卻發生在西方核心經濟體――美國和歐盟。那么,世界各國尤其是G20國家應該如何營造有利于貿易穩定增長的政策環境,進一步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
缺陷的貿易體系
歐美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營、監管及貿易環境(貿易保護情緒)變幻莫測,影響到實體經濟中的生產、交易、就業、投資及創新等環節之余,更動搖了企業的信心。
即使是許多發達國家的政府、監管機構及國際組織,在解決高失業率和應對金融危機時同樣束手無策,更加深了大眾對前景的疑慮,同時暴露了許多曾支撐全球經濟及貿易的理論、統計框架、監管體系與監管方式的缺陷。它們根本無法處理復雜程度前所未有的現實經濟、全球經濟之瞬息萬變及全球政府間合作與協調的難度。
世界經濟正經歷自上世紀工業革命以來,最深刻的變革與轉型。在實體經濟層面,過去30年,我們熟悉的是東方生產、西方消費的模式,而現在卻是亞洲經濟體保持令人羨慕的高增長、貿易及財政盈余,西方經濟體則長期受低增長、高失業及貿易與及財政赤字所困擾。
亞洲在全球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預計將從目前的27%增長到2020年的35%,及2050年時的50%以上。世界實體經濟的重心正迅速向亞洲回歸。
可是,中國制造業的工資及其他成本正迅速上升,有些高端制造業已經有回歸美國的趨勢,使這個現象能否持續產生更多變量。中國的貿易順差已經大幅度下降,從最高點占GDP達10%,下降到目前的3%。另一方面,亞洲已經開始重視消費,生產已經開始從中國的東部沿海向中西部及東南亞國家擴散及轉移,有望改善過往經濟只側重于出口的情況。
但是,亞洲經濟的健康發展仍面臨許多挑戰。其中一個重要的挑戰就是如何維護一個開放的全球自由貿易體系,以確保全球價值鏈為中國與世界共同創造就業、價值及創新能力。
全球價值鏈的兩面性
雖然說金融危機過后,不少新興國家的實體經濟依然保持了可觀的增長率,但在一個相互依存的世界中,西方核心經濟體的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的負面連鎖效應卻越來越明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估計,由于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而歐元區受債務危機影響預期將經歷持續負增長,中國GDP增長前景亦有可能因此減半。
經濟的全球化日漸擴大,全球價值鏈也在不斷演進。從亨利福特的“T型車生產模式”時代到最新的全球供應鏈網絡系統,生產已由從最簡單的單體企業完成,發展到如今通過網絡化協作生產進行,即以高效的投資和流暢的跨境貿易,來激發創造力。
以蘋果手機為例,產品設計可以在美國加州展開,融資可以美國紐約實現,零部件可以在世界任何一個合適的生產基地生產如中國及亞洲各國,再被復雜的物流網絡運送到世界任何一個合適的組裝基地裝配,最終產品發售給遍布全球的消費者。全球價值鏈使專業化分工及大規模生產得以實現,而這個分工精細、緊密合作、規模巨大的供應鏈網絡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激發創造了大量就業、價值及創新。
全球價值鏈構成的三大支柱是:一是先進的通訊、交通和其他技術;二是擁有龐大生產、研發、銷售網絡的跨國公司及其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機構;三是新興市場國家如中國的對外開放及全球自由貿易體系的開放。
這三大支柱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基于國家邊界及原產地的國際貿易、生產和消費行為,促進了資源在全球范圍內更有效的利用。最明顯、最直接的影響是:由于亞洲的勞動力成本較低而工作效率卻很高,全球價值鏈給亞洲的低技術工人帶來了大量的制造及服務業就業機會。
另一方面,全球價值鏈也給發達國家帶來了巨大的消費者市場及非常低的外包生產成本,使產品設計的市場價值大幅度上升,帶來巨額利潤及股價上升。雖然整體上新興市場及發達經濟體都獲益于價值鏈的全球化,但發達經濟體的高失業,以及新興市場面對的自主品牌及技術研發困難等問題卻仍然嚴重。美國抱怨中國工人搶了美國工人的飯碗,而中國則抱怨美國通過高技術專利獲得巨額利潤,卻以低廉工資剝削中國工人,還限制出口高技術產品給中國。
這些價值鏈全球化帶來的短期負面效應雖然在經濟層面與其正面效應相比可謂微不足道,卻可能帶來巨大的政治影響,并導致后果嚴重的貿易保護主義。目前,全球化的負面影響可能處在最嚴峻的階段,中國及亞洲各國需要密切關注,并采取果斷措施來維護開放的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并抓緊機會主導全球貿易體系將來的演變。
未來新趨勢
如今有一些全球價值鏈發展的趨勢值得留意,它們可能會改變過去30年的一些商業模式和格局:
首先,中國在全球制造業中的作用及比重可能會不升反降,主要原因是近幾年中國的生產成本上升較快,而工資上升又大大改善了國民的購買力,使中國逐漸成為消費大國。這對中國周邊發展中國家來說是創造就業及發展的好機會。
其次,亞洲的消費和高附加值產業不斷增長之余,美國的高端制造業由于美國新能源的良好前景及運輸成本上升,再加上美國“再工業化”、”出口倍增計劃” 等政策,可能回歸本土。因此,全球設計、全球制造和全球銷售可能更符合未來的趨勢。
而近年自然災害仍頻發生,如日本福島地震與核事故及泰國水災等均使全球供應鏈的地理位置分布將更趨多元化,以降低萬一某地方發生天災時對整個價值鏈帶來的沖擊。而這趨勢將進一步加強經濟的全球化,但也會改變只重減低成本而忽視各類風險的管理模式。
此外,全球多功能產業鏈發展創新的需求將促進通訊技術、信息技術和交通技術的不斷更新換代,不僅會鞏固實體經濟的全球化,也將使經濟及貿易的國界變得更為模糊,而地理、人口及制度環境可能成為更重要的經濟與企業發展因素。
由于新興經濟體巨大的人口規模,自然資源及可消耗能源的限制,企業及國家將不得不更加關注生產和消費的可持續性發展,這對全球供應鏈將來的分布與演變帶來了變量、挑戰及機會。
最后,金融及貿易監管與政策等宏觀環境對實體經濟的沖擊將越來越頻繁及嚴重,國家及企業需要更關注全球治理的問題,特別需要從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協調,維護我們正在享受的相對比較開放的國際貿易環境。
邁向開放自由貿易體系
中國在改革開放30年中參與并受益于開放的全球多邊自由貿易體系。目前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談判出現了僵局,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世貿組織對于貿易談判采取的一個“全盤承諾”的做法,即除非盤中的所有議案都獲得一致同意,否則就達不成任何協議。
這意味著一個國家可以因為一個并不重要的分議案,而阻止一個惠及所有國家并給全球貿易帶來重大利益的一些并無爭議的協議。全球生產、消費及貿易實踐的變化如此急速,但全球貿易談判及全球治理的規則與方式卻一成不變,不能與時俱進。我們需要新思維及創新實踐來打破不合時宜的舊思想和規則。
從本質上看,這是一個關于如何盡快實現貿易自由化,并如何在全球層面上向前邁進的務實問題。亞太經合組織(APEC)遵循的“開放型區域化”原則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經驗,或許可以提供一個用來打破多哈回合談判僵局的模式。最關鍵的原則就是,這樣的“開放型區域化”是外向型的,對其他任何國家都是開放的,同時可以與世貿組織的多邊原則兼容,并支持共贏的全球自由化進程。它的重點是先在區域集團內部之間建立自愿的開放性自由貿易全球協議,然后允許其他國家或地區加入。
亞太經合組織的經驗表明,這個概念是可行的,但其內容必須是為實體經濟的需要服務,創造共贏及尊重各國自愿加入區域性全球協議的權利與意愿。
“開放型區域化”模式最近以跨太平洋合作伙伴關系協議(TPP)的形式在APEC成員中再次出現。雖然我們應該對TPP現階段的表現有所保留,但顯然,相對于其他自由貿易協議,TPP可能更具有包容性。關鍵是其協議內容是否符合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還是只作為國際政經關系博弈的一個新形式。這些有關全球價值鏈演變的趨勢及其對全球貿易體系的影響都是值得中國學者研究的新課題。
貿易融資和實體經濟聯系緊密,使宏觀經濟環境微小的變化都會影響外貿等實業部門。由于貿易及制造業企業的經營模式一般都是薄利多銷,很難承受劇烈的匯率波動及高利貸,故此,金融危機一旦引發融資成本大幅上升,就會影響價值鏈的許多環節,如企業營運資金狀況、裝船前出口融資、信用證的發行或認可,還有出口信用保險等。這些都將影響價值鏈中結構復雜的外包加工裝配業務,使全球供應鏈不可持續。
因此,G20各成員也應高度重視國際貿易增長對經濟發展及就業的積極作用,營造有利于貿易穩定增長的政策環境,使貿易投資更為自由和便利,加大對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貿易融資,盡快扭轉貿易下滑頹勢。
總括而言,全球價值鏈是經濟全球化的產物,我們既要尊重各方參與價值鏈的權利和自身的利益要求,更要發展和擴大各方的共同利益,避免保護主義等人為因素干擾或切斷全球價值鏈。G20各成員應該幫助促進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價值鏈的參與,使其從中受益。由于全球價值鏈的發展,傳統的貿易統計方法已難以反映國際貿易現狀,所以WTO、UNCTAD、OECD等組織對此已開始作出一些探索性的相關研究。
在各國的共同努力和世貿組織等機構的約束下,貿易保護主義尚未在全球泛濫成災,但近期卻有抬頭的趨勢,必須高度警惕并加以反對。要積極推動多哈回合談判,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權威,充分發揮多邊貿易在貿易自由化中的主要管道作用。G20各成員應帶頭推動談判,以早日在以上方面取得全面、均衡的結果。
(作者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香港利豐研究中心高級經理)
篇8
短短6天認識全新的買家,做成12萬美元的生意,這種交易速度在傳統的非標零部件外貿中幾乎不可能達到。這一切在全球制造業在線市場()上卻輕易實現了,而且這還不是全球制造業在線市場上的最快交易速度。
制造新思路
英倫五金是位于江蘇的一家外向型企業, 成立于 2003年,員工總數愈700人。目前,英倫五金旗下擁有三家合資工廠,主要生產非標零部件、門窗五金、金屬門, 金屬支架、鋁合金產品;此外還提供不銹鋼精密澆鑄、數控加工等服務。
孫玉剛是英倫五金的銷售經理。和許多銷售人員一樣喜歡挑戰,在企業蒸蒸日上的時期,孫玉剛想的更多的是拓展歐美市場。
一次偶然的機會,孫玉剛了解到了,并發現這一平臺上匯聚了全球眾多優秀的采購商和供應商,雙方可以在線進行交易。經過短暫的試用后,孫玉剛認為這一網上平臺十分符合英倫五金公司的需要,于是很快成了它的會員。
令孫玉剛沒想到的是,僅僅一個多月,英倫五金就接到了一筆價值12萬美元的訂單!這筆訂單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一家采購商,他們需要在短時間內采購一批軸承,原先合作的老供應商無法達到要求,于是來尋找新的供應商。
通過MFG,孫玉剛與這家采購商進行了在線交流,獲得了美國方面的圖樣和需求等方面的信息。經過詳盡分析后,孫玉剛認為英倫五金能夠滿足對方的要求,于是進行了報價。在采購商 RFQ(Request For Quote,詢價)僅 6天之后,孫經理就拿到了對方的訂單。
“來自大洋彼岸的采購商能夠通過MFG認識中國的供應商;我們中國的供應商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展示自身的實力,”孫玉剛評價道:“最重要的是,MFG提供了雙方及時交流的機會,并提供實時的買家詢盤,這對于我們把握稍縱即逝的商機是很關鍵的。”
現在,孫玉剛幾乎每天都要登陸,并且不時發現有新的驚喜。
采購中國
2000年,Mitch Free以自己的全部積蓄創建了(全球制造業在線),擔任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創辦MFG之前,Mitch Free,這個連大學都沒有畢業的美國人是3DATUM的創立者和首席執行官,3DATUM為制造和工程設計師社群提供技術解決方案。更早之前,Mitch曾經在美國西北航空公司擔任過多個高級職位,負責飛機工程、技術處理和飛機采購項目。
長期遠離互聯網,使得Mitch Free“膽敢”在網絡泡沫破滅之際創辦,并專注于零部件制造業。成立之初,MFG主要以歐美尤其是美國的采購商和供應商為服務對象。直到2004年,MFG才有了第一個中國客戶(供應商)。
2006年初起,上面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類似孫玉剛這樣的中國注冊供應商。但是那時MFG沒有任何人懂得中文,也沒有任何員工到過中國。于是Mitch Free親自到中國拜訪那些付費的供應商,了解他們的需求。
也就是在那時,Mitch Free結識了畢業于美國國際管理研究院(雷鳥商學院)的金曉兵(James Jin)。金曉兵曾經先后擔任法國普基集團美國子公司全球出口銷售經理,美國天納克、柏克德、斯必克等公司運營、開發、采購等方面的各類職務。
在廣泛征求了金曉兵等人的意見后,2006年10月,MFG正式入駐中國。金曉兵本人則欣然接受Mitch Free的邀請出任MFG副總裁及大中華區總經理。
MFG進駐中國之后,即開始大力開拓中國市場。到目前為止,MFG在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地區一共擁有2000多名會員供應商。相反,MFG上供應商從注冊到第一次拿到訂單之間間隔的天數卻一再減少。
2007年1月,石家莊平成進出口有限公司份創下9天拿單記錄后不久,來自深圳的Precision Alliance公司在加入短短4天之內就拿到了訂單。與此同時,來自亞洲的供應商占注冊供應商的比重也從最初的零上升到了5%。
供應鏈的另一端
MFG上買家與供應商的比例為19∶1。
上的采購商主要來自歐洲和北美,基本上可以劃分成兩類:一類是像雅馬哈、寶馬、通用這樣的大型制造業企業;一類是數量極為龐大的中小型專業制造商。雖然MFG內部為這兩類企業服務的人員基本上算是對半分,但是服務功能卻大相徑庭:前者需要深入到大型企業內部的供應商管理系統當中;后者則極大地延伸了企業的采購范圍。
相對傳統的采購流程而言,MFG在幫助采購商尋找供應商,篩選供應商,發送采購要求,整理供應商報價,在線察看供應商資質等環節發揮的作用尤為突出,原因在于這些過程基本上都可以在互聯網進行。采購商在確定了若干家供應商后,就可以進一步聯系合作事宜。
采購商可以在MFG詢盤信息,的智能系統將匹配符合工藝要求的供應商,并通知供應商報價,供應商可以在線報價,采購商可以查看供應商報價后查看該供應商的企業信息,統一格式的報價使采購商的比價也變得相當簡捷。通過供應商審核之后,采購商可以在線下單給供應商。
MFG上的詢盤都是真的采購訂單,目前大部分標的是非標準件。MFG已經于2007年6月開通了標準件采購功能。MFG團隊了解每一個采購商,MFG團隊審核每一個采購商詢盤,確保真實有效的詢盤才會出現在在線市場,公布于供應商。
通過一系列的供應商及報價管理功能,MFG能夠在信息、管理、時間、成本等方面極大地提高采購商的經營效率。截至目前,MFG匯集的專業社群成員超過了13萬,MFG成員在線交易總額已經超過了60億美元。
MFG的收入則直接來源于采購商和供應商支付的服務費。
整合全球資源
目前,全球制造業在線市場上每天公開詢盤價值數千萬美元,例如,7月11日,在線公開有效詢盤價值4244萬美元。
在Mitch的領導下,MFG 被德勤評為“2005年美國成長最快的技術公司”,“喬治亞州十大快速增長的技術公司”。Mitch 本人還當選過美國Inc雜志“2005年度創業者”。盡管全球制造業領域的企業已經開始習慣把MFG和阿里巴巴相提并論,但是就在1年前,MFG還曾經險些被Mitch 賣掉。
MFG最初的投入全部來自于Mitch的個人積蓄,但是跟任何B2B企業一樣,MFG需要做到相當規模才能實現盈利。經過幾年的運營后,MFG雖然發展勢頭不錯,但是在財務上卻面臨的挑戰。
2006年就在MFG幾乎要被賣掉的時候,亞馬遜創始人Jeff Bezos找到了Mitch Free。Jeff Bezos 非常看好MFG的商業模式和發展前景,于是用其個人基金和非常優惠的條款投資MFG,目的是“將建設成為全球最大最專業的制造業在線市場”。
MFG隨后又獲得了來自EFF(European Founders Fund)的100萬美元投資。
篇9
登上迪拜塔
我是2010年5月23日登上迪拜塔的。當天天氣晴,氣溫38度。迪拜塔于2010年1月4日正式對外開放,當天被重新以阿聯酋總統、阿布扎比酋長的名字命名為“哈里法塔”,又名“迪拜塔”。迪拜是迪拜酋長國首府,阿聯酋第二大城市。
在通往電梯的通道上方用英文寫著“世界之巔”。我們依次排隊進入電梯,電梯內光亮,耳邊聽到阿拉伯舒緩的音樂。大約一分鐘左右,電梯門打開,124層的觀景臺到了。這里距離地面的高度為450米。透過玻璃窗往外遠眺,97公里以內,造型奇特的樓群盡收眼底。
迪拜塔耗資15億美元,高度為828米,共160多層,在全球高樓中排名遙遙領先,成為了地球上新的標高。它把原來領先的553米的加拿大多倫多CN國家電視塔和509米的臺北101大廈遠遠地拋到了后面。我曾參觀過CN電視塔和10l大廈,而迪拜塔不僅高出了300多米,而且從它的造型、設備、科技含量等都遠遠超過了。預計前來參觀的游客每年可達千萬。
有人說,迪拜塔是一座現代化的“人間奇跡”,因為它創造了當今世界建筑史上無數個世界紀錄,翻開了建筑科技史上新的一頁。它有最多的樓層數;最高的混凝土結構;最高最快的電梯(17.5米/秒);擁有位于76層的全世界最高的游泳池以及位于158層的全球最高的清真寺。
如果說,迪拜塔是“人間奇跡”,那么迪拜這座城市建設的速度也堪稱“奇跡”。我從參觀迪拜博物館了解了迪拜的歷史和發展。迪拜過去是一個貧窮落后的小漁村,背靠黃沙,面朝大海,淡水資源貧乏,沒有公路等最基本的基礎設施,缺少醫院和學校,村民以潛水采珍珠為生。1966年這里發現了石油。30多年來,水比油貴的沙漠變成了綠洲,這里成為了中東地區具有最完善的交通系統、最繁忙的國際機場、最好的社會治安、最繁華的商業區域。如今迪拜人十分富有,人均GDP名列世界前茅。有人形容他們買名車就如買白菜一樣,裹在黑紗里面的女人,渾身上下都是名牌衣服和名貴的首飾。同時,迪拜在全球十大移民城市中位居首位。
迪拜塔是迪拜的,也是世界的。它的設計、建筑施工、裝修以及樓的租戶都來自世界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中國工人和技術人員也參加了建設。然而自哈里法塔落成之日起,媒體就褒貶不一。特別是西方媒體提出種種質疑,阿拉伯國家的媒體予以了回擊。爭論也許還會繼續,包括一些參觀者。但無論如何,哈里法塔的崛起,無疑給阿拉伯國家的人民帶來了希望、力量和信心,而且使他們對美好的明天更充滿向往。
世界最大的購物中心
迪拜塔巨大的三角形基座是世界最大的購物中心,又稱“大巴扎”,即市場的意思。這個市場究竟有多大?它占地面積120萬平方公尺,相當于5個足球場。遠遠超過了原世界最大的美國和加拿大的購物中心。該購物中心2008年建成,當年11月4日開業。
這里有世界最大的室內滑雪場,有1200多家名牌商店,有全球最大的室內黃金市場,有一條44萬平方英尺的最時尚品牌的時裝大道。在水族館內有世界最大的魚缸。如果你在購物中心每個店只停留三分鐘,那么需要用一周的時間才能全部逛完。如果只用一天或半天時間,恐怕只能看到冰山一角。
每年1月15日―2月15日為迪拜一年一度的購物節,大大小小的商店都會打折促銷,世界各地喜歡購物的游客會云集這里瘋狂采購。今年的購物節正值我國春節長假,不少中國顧客加入了“血拼”的行列。
迪拜購物中心,同時又是休閑、度假、娛樂中心。這里有150多家餐廳,一個五星級酒店,有3000個單元間。有可以同時放映22部電影的影院。除此之外,還有主題公園,溜冰場等。有些工程仍在建設之中,計劃周圍還有住宅區,人工湖以及260萬平方公尺的停車場。
由于“大巴扎”太大,使人感到時間不夠用,因為你無論如何都看不完,只能走馬觀花。在迪拜游覽,讓我見識到了世界的最高和最大。追求世界第一是迪拜人建設的理念,正像迪拜酋長所說:“誰能記得第二名登上月球的人?第二名是沒人記得的,所以我們必須爭第一!”
世界最奢華的酒店
2007年我去南非旅游曾參觀過六星級酒店――王宮飯店。一般高檔酒店均為五星,南非打造出六星已屬鳳毛麟角,這次到阿聯酋不僅在迪拜看到七星酒店――帆船酒店,而且在阿布扎比還有一座酋長宮殿,號稱八星級。這兩個酒店恐怕是當今世界最為奢華的酒店了。
帆船酒店又稱泊茲酒店、阿拉伯之星。該酒店建在人工島上,離海岸280米,由于它的造型像一只海上的帆船,人們都叫它帆船酒店。從1994年開工到建成共用了五年時間,1999年開業。酒店造價40億美金,內部裝飾用去了26噸黃金,酒店共有56層,高321米,是全球最高的酒店,也是世界最為奢華的酒店之一。
我有幸進入參觀并在亞洲餐廳用了午餐。當我步入一樓大廳簡直讓我震撼,一個扇形的巨大噴水池噴出半圓形交叉水柱,以示迎客。整個酒店內部裝飾呈現藍灰色和金黃色,給人以純凈和高貴的感覺。電梯、穹頂、吊燈、家具都金碧輝煌,讓游客目不暇接。腳下的地毯鮮艷奪目,極具伊斯蘭風格,就連衛生間都令人不可思議,應該是世界上最豪華的衛生間了。
如此豪華的酒店客房價格當然不菲,據說標準間一晚上最低900美金,最高上萬美金,常年平均入住率82%。有朋友告訴我,去年圣誕節前從美國打電話到這里預定房間,被告知已經客滿,可見生意興隆。
阿布扎比是阿聯酋的首都,第一大城市。到這里的游客都要去看一看酋長宮殿,它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八星級酒店。造價30多億美元,于2005年正式對外開放。據介紹,酋長宮殿建造的初衷是阿聯酋政府的議會大廳,由于太奢華,政府不敢使用便改為酒店。
從外觀看,這座淺紅色建筑只有五層高,占地面積25公頃,由于面積太大,酒店的工作人員每天不得不駕駛著高爾夫球車在走廊間穿行往來。該酒店有三大特色和亮點:一是大堂的穹頂是全球飯店穹頂最大、最高和最為氣派的。二是整個飯店進口大理石達15萬立方米,而且來自世界各地的一流材質,質量上乘。三是式樣考究精致的水晶吊燈達1600盞,把整個飯店裝扮得溫馨而璀璨,宛如仙境。
八星級酒店的房價大約從800美元起,最高為16000美元,頂層的六套房間是為到訪的阿拉伯國王和王室成員預留的,不對外營業。
阿聯酋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
在阿聯酋感受世界之最,感受人間的奇跡,感受阿拉伯世界的文化和藝術。那么,阿聯酋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呢?導游告訴我,這里的窮人不窮,富人有多富是個謎。迪拜政府為本國公民提供高福利待遇,包括免費教育和免費醫療,創業、結婚、住房也可獲得高額補貼。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簡稱阿聯酋,由七個酋長國組成。1971年獨立,面積8.4萬平方千米,人口500多萬,首都阿布扎比。各酋長國各自擁有相當的獨立性和自,其境內的自然資源和金融資源,均由本酋長國自行支配。
迪拜酋長國和阿布扎比酋長國猶如兄弟,又是競爭的對手。迪拜有世界最高的哈里法塔和最大的購物中心,阿布扎比有世界第二大清真寺,迪拜有七星級酒店,阿布扎比有八星級酒店。順便說一說阿布扎比的大清真寺。這個清真寺令人震撼,是為紀念阿聯酋的獨立而建的。該清真寺1996年開始施工,2008年3月對外開放,以老酋長扎耶德的名字命名。之所以不是世界第一,恐怕是因為對伊斯蘭教圣地麥加的尊重。整個建筑借鑒國際化思路,吸納了各國的能工巧匠,其中包括中國的雕刻手藝。大廳5627平方米,有重470噸的地毯,是1000多名工人手工編織的,偌大的地毯居然沒有任何縫隙。大清真寺可以同時容納四萬人做禮拜。毫不夸張地說,阿布扎比大清真寺其建筑的考究,其穹頂、吊燈、地毯、室內裝飾,極盡奢華和精美,列入世界之最當之無愧。
阿拉伯是一個創造神話、創造奇跡的國度。當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在迪拜酋長國處于困難之際,阿布扎比伸出援助之手,拿出100億美元資金支付迪拜世界集團的部分債務,幫助迪拜度過債務危機。
篇10
又是一年金秋好時節,繁花似錦,歡歌如潮。
親朋好友相聚,情人戀人相聚,你我他相聚,大家一起為明天更美好而相聚!
在晚會開始之前,請允許我代表人民網網友聯誼會送上節日的良好祝愿和真誠的問候!祝愿偉大的祖國欣欣向榮,祝在座的各位網友身體健康、合家歡樂!
今天晚上,人民網網友聯誼會、聯誼文學社在聯誼會館隆重舉辦金秋國慶·對聯對詩大會。
四海舉杯,相聚聯誼,歡聲笑語,喜氣洋洋。
記得一年前的那個生機勃發的春天,聯誼首次成功舉辦了春之韻賽詩會,高手云集,佳作迭出,充分展示了聯誼網友的實力、勇氣以及和諧、友愛的精神。
從此,每逢重大節日,網友對聯對詩大會便成了聯誼的保留節目。
今天晚上,我們依然以這樣的方式來慶祝共和國的偉大生日……
今天的聯誼,已走過了兩載歲月。
如果說當年初創時還在蹣跚學步,那么現在已是步履穩健、邁向成熟。
她的每一個足跡,都浸透著網友的心血和汗水;
她的每一步成長,都伴隨著網友的驚喜與自豪……
各位的關愛、鼓勵是聯誼成長不竭的動力!
聯誼長大了,但聯誼的友愛精神沒有變,“聯誼相長,亦莊亦諧”的服務宗旨沒有變,聯誼網友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沒有變。
——我相信,在這個收獲的季節里,今晚的對聯對詩大會一定會結出更為豐碩的果實!
今晚的金秋國慶·對聯對詩大會是由人民網網友聯誼會發起,聯誼文學社組織進行的。
一、活動內容:以發表對聯、詩詞作品為主。對聯長短不限,詩詞形式不拘。支持原創,支持幽默。原創或轉貼作品請予注明。
二、活動方式:兩種方式穿行。一是網友發表完整的詩詞、楹聯作品,此間集中上貼。二是即興表演,現場對詩、對對聯。出句與對句,你來我往,珠聯璧合。
三、活動結果:今天晚會的對聯、詩詞作品將整理成集,轉貼漣漪泛舟,供網友跟帖品評。聯誼文學社將根據網友和編輯人員的意見,評選出一系列最佳作品和最佳作者。選出的佳作將入選《聯誼文學·國慶專輯》,最佳作者將由人民網網友聯誼會發送紀念品。
最后友情提示——今晚的大會現場誠征對聯、詩(古體、現代、打油)、詞領隊,歡迎志愿服務晚會的網友踴躍報名!
超凡創意,盡情揮灑!聯誼期待您的佳作!
歡樂的相聚總是短暫的。誠摯的祝福、真情的訴說、坦露的表白,那不盡的話語,那連綿的情意,一直縈繞在耳邊、激蕩在心頭,久久難以忘懷!
我們又有收獲了!佳作連篇,好句紛呈,一幕幕精彩熱烈的場面,將聯誼的節日氣氛推向!
我們收獲的還有濃濃的真情。這真情,正是聯誼網友以赤誠之心一點一滴鑄就。
感受這真情,如同暢游在碧波翻卷的海浪,深沉而舒展;如同徜徉在溫暖細軟的沙灘,柔潤而充實。
暫別是為了更好地相聚,我們一起期待下一次的相逢。泛舟搖槳,把酒臨風,波光漣漪,忘返留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