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類的水解范文

時間:2023-04-05 03:23: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鹽類的水解,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在溶液中鹽的離子跟水所電離出來的生成弱電解質的過程叫做鹽類水解

使水的電離平衡向正方向移動,從而促進水的的電離,鹽類的水解所需條件,鹽必須溶于水,鹽必須能電離出弱酸根離子或弱堿陽離子。在溶液中鹽的離子跟水所電離出來的生成弱電解質的過程叫做鹽類的水解。并使水的電離平衡向正方向移動,從而促進水的的電離。鹽類的水解所需條件,鹽必須溶于水,鹽必須能電離出弱酸根離子或弱堿陽離子。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知識目標

理解鹽類的水解(強酸弱堿鹽和強堿弱酸鹽)的本質,及鹽類水解對溶液酸堿性的影響及其變化規律;

正確書寫鹽類水解的離子方程式;

對鹽類水解的應用有大致的印象。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如對電解質的電離、水的電離平衡和水的離子積以及平衡移動原理等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培養學生進行分析、歸納、推理的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使學生建立起“事物變化,內因是決定因素,外部因素是變化的條件”的對立統一的自然辯證觀。

;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前面所學的電解質的電離、水的電離平衡和水的離子積,以及平衡移動原理等知識的綜合應用。也是本章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學生對前面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將直接影響對本節內容的學習。

教材密切聯系上一節,引導學生聯想鹽溶液是否呈中性。并通過〔實驗3-1〕來回答這個問題,并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結果討論,鹽溶液的酸堿性與組成該鹽的酸或堿的強弱之間有什么關系?從而把鹽溶液的酸堿性與鹽的組成聯系起來,為分類討論鹽類的水解奠定了基礎。

在分類介紹鹽類的水解時,重點說明鹽類電離產生的弱酸或弱堿離子對水的電離平衡所產生的影響,并配以形象化的示意圖,使學生理解鹽類水解的本質。是本節教學重點。之后,教材提及強酸可堿鹽不水解,并簡單說明其溶液呈中性的原因。這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前兩類鹽水解的本質。關于弱酸弱堿鹽的水解,大綱沒有要求。

關于教材第二部分內容——鹽類水解的利用,大綱只要求A層次,但在具體討論鹽類水解的利用的實例時,往往涉及到鹽類水解的本質以及平衡移動原理等知識,通過分析,使學生鞏固并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教法建議

關于鹽類水解

本內容是對所學的電離理論、水的電離平衡、平衡移動原理等知識的綜合運用,教學中注意引導啟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本節的有關問題。

1.關于鹽類水解的引入,可采取探究討論的形式。結合上一節知識,提出問題。將課本中的實驗改為探究實驗,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操作。

由實驗結果展開討論:

(1)為什么三種鹽的水溶液有的呈中性?有的呈堿性?有的呈酸性呢?

(2)同呈中性的和其實質是否相同呢?

從而使學生認識鹽溶液的酸堿性與鹽的組成之間的內在聯系。

2.鹽類水解的本質

以的水解為例,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強酸和弱堿所生成鹽的水解,說明鹽類水解的本質。

(1)提出問題:①在溶液中存在幾種電離?

②對水的電離平衡有何影響?

③為什么溶液顯酸性?

(2)分析討論:通過上述問題設置,引導學生運用電離理論和平衡移動原理展開討論,使學生理解由于生成難電離的弱電解質促使水的電離,使溶液中增大,從而使溶液呈酸性。寫出反應的方程式,并引出鹽類水解的定義。

并運用這種分析方法,分析接下來的幾種鹽的水解。

與水電離的結合生成了弱電解質醋酸,使水的電離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逐漸增大,直至建立新的平衡,結果,,因而溶液顯堿性。寫出反應的方程式。

分析時可利用圖3-10幫助學生理解,或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模擬鹽類水解的過程,使教學更加生動形象、直觀。

通過分析,總結出鹽類水解的一般規律:

誰弱誰水解:水解離子一定是鹽電離出來的弱離子(弱酸陰離子,或弱堿陽離子)。

誰強顯誰性:堿強顯堿性,酸強顯酸性。

都強不水解。

都弱都水解(了解就可)

3.關于正確書寫鹽類水解的離子方程式

(l)找出鹽類組成中發生水解的離子,直接寫出鹽類水解的離子方程式。

(2)一般鹽類水解的程度很小,水解產物也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氣體,也不發生分解,因此書寫水解的離子方程式時一般不標“”或“”。為使學生明確這一點,可讓學生仔細觀察、溶于水時的現象。

(3)鹽類水解是可逆反應,離子方程式中一般用“”號。

(4)多元弱酸的鹽分步水解,第一步較容易發生,第二步比第一步難,水解時以第一步為主。

(5)安排適當的課內外練習,使學生能夠正確熟練地書寫鹽類水解的離子方程式。

關于鹽類水解的利用

包括兩個方面介紹。一是分析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二是討論鹽為水解知識的應用。

篇3

在泰州市中學化學專委會學術年會上,我們主要圍繞有效教學問題展開研討。江蘇省中學化學優秀課評比一等獎獲得者省姜堰中學楊曉麗老師上的研討課,獲得了與會專家和老師的一致好評。現作如下評析,與大家共同探討。

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利用電離平衡的理論認識鹽類水解的實質;

掌握鹽類水解主要的幾種類型,熟悉鹽類水解的規律;

學會書寫鹽類水解的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

熟練掌握用pH試紙測溶液酸堿性的技能。

過程與方法:通過鹽類水解的具體實驗進行探究和討論,體驗探究學習的一般方法;

學會用準確的化學語言描述實驗現象和表達實驗結論。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探究激發學習興趣,培養科學探究的嚴謹求實精神;

通過合作交流體驗成功快樂;

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加深對鹽類水解性質的認識。

1.1 評析

課堂目標的三個維度比較準確、科學、細致,操作性好,符合新課程標準和教學要求,便于實施和達成。

2主要教學過程

2.1新課引入

2.1.1實驗問題創設情境

學生實驗問題1:將金屬鎂條伸入到1 mol?L-1的氯化銨溶液中,你會看到什么?請試試看。

學生實驗問題2:難道氯化銨溶液也呈酸性嗎,如何檢測?

學生分組實驗1:用廣泛pH試紙測試氯化銨溶液的pH。

(學生完成分組實驗1,并填寫下表1空白部分。表中楷體原為空白,后由學生填寫。)

2.1.2評析

用實驗情景引入,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并思考問題,能最快集中學生學習注意力。利用實驗現象的新穎性,與學生已有知識產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也為學習主干知識作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2.1.2過渡

為什么氯化銨溶液呈酸性呢?今天我們要共同解開這個謎!

出示課題:鹽類的水解

明確課堂學習目標:

①理解什么是鹽類的水解?

②了解鹽類發生水解的條件是什么?

③了解鹽類水解的本質又是什么?

2.1.3評析

以重點解決剛剛產生的三個問題作為本節課學習的目標,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能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2.2研究討論系列活動一

2.2.1 問題1

氯化銨溶液為何呈酸性?

先讓學生寫出氯化銨溶液中存在的各種離子,然后引導學生分析:由于氯化銨自身不能電離產生H+和OH-,純水電離產生的H+和OH-的數量應該相等,而事實上氯化銨溶液呈酸性說明c(H+)>c(OH-),這種矛盾產生的根源在哪里呢?讓學生猜測其可能性,然后通過動畫演示水的電離平衡移動情況,引導學生歸納出結論:

NH4Cl+H2O NH3?H2O+HCl

NH4++H2O NH3?H2O+H+

問題2它和酸堿中和反應有關系嗎?

引導學生分析:NH3?H2O+HClNH4Cl+H2O與NH4Cl+H2O NH3?H2O+HCl的關系,可見水解反應是中和反應的逆過程:

NH4Cl+H2ONH3?H2O+HCl

[過渡]由于一個孤立的反應現象往往不能說明問題,它可能存在偶然性,因此不能輕易地下結論,我們還需要做更多的實驗來證實我們發現的問題和猜想。

學生分組實驗2。在提供的下列鹽溶液中,請你先預測還有哪些和NH4Cl溶液一樣水解呈酸性,然后再用pH試紙測試其溶液的pH。

K2SO4, Na2CO3, AlCl3, ZnCl2, NaCl, CH3COONa

(學生完成分組實驗2,并完成下表2空白部分。表中楷體原為空白,后由學生填寫。)

問題3。怎樣用離子方程式表示實驗2中溶液呈酸性的反應?

引導學生模仿的NH4Cl溶液的水解原理書寫:

Al3++3H2OAl(OH)3+3H+

Zn2++2H2OZn (OH)2+2H+

問題4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引導學生歸納:強酸弱堿鹽因弱堿陽離子水解而呈酸性。

問題5上述實驗方案有何不足之處?怎樣改進?

引導學生討論、歸納:實驗數量還不夠多;都是氯化物;溶液濃度沒有變化等不足。

引導學生再設計方案,繼續實驗,驗證假設,得出結論。

學生分組實驗3。根據各自提出的方案,自選完善實驗2,驗證假設,得出結論。

(學生完成小組實驗3,并完成下表3空白部分。表中楷體原為空白,后由學生填寫。)

2.2.2評析

這一系列活動緊緊圍繞氯化銨溶液為什么呈酸性展開,既啟發學生思維,又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規范和提高其實驗操作技能;在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的同時,重視規范學生對反應原理的描述,增加學生運用化學用語的機會以及提高書寫技能。最后還引導學生反思實驗過程發現新的問題。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高,體驗了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結合老師對難點的詳細分析,加深了對鹽類水解本質的理解。

2.3 研究討論系列活動二

2.3.1引導學生

根據上述過程得到的結論(強酸弱堿鹽因弱堿陽離子水解而呈酸性),通過相反類比遷移的思維方式提出新的假設――強堿弱酸鹽會因弱酸根離子水解而呈堿性嗎?再對假設進行質疑和研究。

問題6 強堿弱酸鹽會因弱酸根離子水解而呈堿性嗎?

學生分組實驗4。請再次從提供的下列鹽溶液中找出強堿弱酸鹽并用實驗驗證。

K2SO4, Na2CO3, AlCl3, NaCl, CH3COONa

(學生完成小組實驗4,并完成下表4空白部分。表中楷體原為空白,后由學生填寫。)

問題7 由上述實驗4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引導學生討論歸納:強堿弱酸鹽因弱酸根離子水解而呈堿性。

問題8 實驗4中溶液呈堿性的反應原理如何表示?

引導學生模仿強堿弱酸鹽的水解原理,書寫水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1)CH3COO-+H2OCH3COOH+OH-

(2)CO32-+H2OHCO3-+OH-(主)

HCO3-+H2O H2CO3+OH-(次)

問題9 由前面的分組實驗2和4還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引導學生討論歸納:強堿強酸鹽不水解而呈中性。

2.3.2 評析

第二系列的活動,是在探討強酸弱堿鹽的基礎上,拓展到強堿弱酸鹽的水解和強堿強酸鹽溶液的酸堿性,引導學生進行相似聯想和實驗探究,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系統建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品質和科學探究能力。

2.4研究討論系列活動三

2.4.1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活動1 (1)完成下表5(表中楷體和反應式原為空白,后由學生填寫)

(2)根據上表,結合唯物辯證法的矛盾律,分析鹽溶液的酸堿性與成鹽物質酸堿性的關系。

引導學生討論后歸納:成鹽物質的酸堿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強的方面決定著矛盾的性質。(如強酸弱堿鹽溶液呈酸性,而強堿弱酸鹽溶液則呈堿性,強酸強堿的正鹽則呈中性。)

(3)讓學生嘗試口訣歸納鹽類水解的規律,然后教師總結:

有弱才水解,無弱不水解,

誰弱誰水解,越弱越水解,

誰強顯誰性,同強呈中性。

活動2。歸納書寫水解反應離子方程式注意點。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引導學生討論后,師生共同歸納:

(1)先找“弱”。

(2)一般由于水解程度小,水解產物少, 書寫時用“”聯結反應物和生成物,一般不寫“”、“”、“”,也不把生成物,寫成分解產物的形式。如:“NH3?H2O”不寫成“NH3+H2O”。

(3)多元弱酸鹽分步水解,但以第一步水解為主,故只寫第一步即可。

(4)一般規律:鹽+水 酸+堿,極少數的鹽類水解程度比較大可以用“ ”、“”、“”。

活動3 回顧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歸納鹽類水解定義、鹽類水解發生條件和鹽類水解的本質。引導學生討論后師生共同歸納:

(1)定義:在溶液中鹽電離出來的離子跟水所電離出來的H+或OH-結合生成弱電解質的反應,叫做鹽類的水解。

(2)條件:弱酸根離子或弱堿陽離子能與水電離出來的H+或OH-結合生成弱電解質。

(3)本質:促進水的電離,是鹽類水解的逆過程。

活動4 練習與反饋。(略)

2.4.2 評析

本系列活動是前面活動的升華,提高了探究學習思維的深刻性、系統性和有效性,避免了探而不究!讓學生從哲學的高度認識化學問題,掌握化學規律,深刻地體現了化學的學科價值;讓學生歸納書寫離子方程式的注意點,既能有利于進一步認識和鞏固鹽類水解反應的特征,更能有效地減少其書寫時的失誤,提高應試能力;讓學生嘗試用口訣表示鹽類水解的規律,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有利于加深對鹽類水解特征和規律的理解,其趣味性和簡約性更加有利于記憶和掌握;讓學生討論總結鹽類水解的定義、條件和本質,促使學生主動進行系統的意義建構,與本課開篇確定的學習目標前后呼應;當堂鞏固練習及時反饋了學習效果,至此本節課學習的主要任務已經完成。

2.5研究討論系列活動四

2.5.1引導學生:反思學習內容提出新的生成性問題:對本節課內容你還有哪些疑問?你還想解決哪些問題?

學生甲:溫度對水解平衡的影響?其他條件又是如何影響的?

學生乙:為何同種類型的鹽相同條件下測得的pH值不同?為何水解程度不同?

學生丙:酸式鹽溶液是否都呈酸性?

學生丁:弱酸弱堿鹽溶液水解呈什么性呢?

學生戊:我們學習鹽類水解有何應用呢?

學生己:怎樣用實驗說明碳酸鈉水解時CO32-+ H2O HCO3-+OH-為主?

………

2.5.2 評析

這個環節比一般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得好!好就好在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性學習,能提高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和質疑能力,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探究意識,拓展學生的視野,打開學生的思路,是課堂教學中培養和展示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后續學習的重要推動力。

參考文獻:

[1]胡慶芳.美國有效教學原則及能力要求的教學論意義探求[J].上海教育科研. 2006,(5).

[2]李學書, 謝利民. “有效教學”的理念及其研究價值[J].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8,7B.

篇4

關鍵詞:新課程;自主;合作;探究;鹽類水解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32-143-0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鹽類水解的實質,學會分析鹽溶液的酸堿性,準確書寫鹽類水解離子方程式。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體驗對對鹽類水解實質的探究分析過程,進一步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辨證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設計理念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目前教學活動更應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理念,因此本堂課我采取活動探究與理論探究結合的形式,使學生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讓學生真正“動”起來,積極參與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去,實現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三、教學流程設計

1、課堂引入設計

問題引入:(1)大家知道酸溶液一定呈酸性,堿溶液一定呈堿性,那鹽溶液呢?

(2)Na2CO3屬于鹽,為什么俗名叫做純堿?

(3)為什么銨態氮肥的使用會導致土壤的酸化板結?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已有知識以及日常生活入手著手,創設探究問題的情境,達到以情激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2、探究活動設計一:鹽溶液都顯中性嗎

利用《化學反應原理》54頁“活動探究”欄目,各合作學習小組用pH試紙分別測定醋酸鈉溶液、碳酸鈉溶液、碳酸氫鈉溶液、氯化鈉溶液、氯化銨溶液、硫酸銨溶液和硫酸鈉溶液的酸堿性,并做好實驗記錄。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原來鹽溶液并不都是呈中性,有的顯酸性,有的顯堿性。)

結論:鹽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有的呈酸性,有的呈堿性。

3、探究活動設計二:將以上7種溶液分類,讓學生試圖找出鹽溶液呈酸性或堿性或中性的規律

【實驗結論】鹽的組成(分類)與鹽溶液的酸堿性關系:強堿弱酸鹽溶液呈堿性,強酸弱堿鹽溶液呈酸性,強酸強堿鹽溶液呈中性。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實驗探究的結果,啟發學生尋找鹽溶液呈酸性或堿性或中性的規律。)

4、課堂檢測

學生利用自己尋找的規律,判斷一些簡單溶液的酸堿性。

如:氯化鋁溶液、硝酸銨溶液、硫化鈉溶液、氯化鐵溶液、硫酸鈉溶液的酸堿性。

(設計意圖:當堂檢測學生探究出的規律的正確性,從而讓學生收獲到探究成功后的喜悅,提高學習興趣)

5、探究活動設計三:理論探究(為什么不同的鹽溶液會呈現出不同的酸堿性呢?)

讓學生以氯化鈉、醋酸鈉、氯化銨為例探究討論。提示:可從以下角度去分析

1、溶液中存在哪些電離?

2、有沒有離子可以相互結合?

3、對水的電離平衡有無影響?如何影響?

給學生5min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組內交流后回答。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原來鹽溶液并不都是呈中性,有的顯酸性,有的顯堿性。“這是為什么呢?”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再給學生一些思路提示,讓學生思考的時候有一定的方向,降低理論探究的難度。簡化處理的原因是使學生體驗成功感,感受學習的樂趣)

6、理論學習:鹽類的水解

上面探究過的就是鹽類的水解反應,以合作小組為單位總結歸納,用自己的語言給鹽類的水解反應下一個定義。并且提煉出鹽類水解的條件、實質、結果、規律。

(設計意圖:從具體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鹽類水解反應的定義,使學生的認知水平達到更高的層次。)

在學生自行歸納出鹽類水解反應的定義、條件、實質、規律后,選擇幾道合適題目進行當堂檢測,檢測出學生實際掌握的效果怎么樣?

7、課堂小結:以合作小組為單位,討論后談談這節課的收獲

(設計意圖:進一步理清本節課所學的重要知識點,同時使學生在學完這節課后,能像認識鹽溶液的酸堿性一樣,學會辨證的來分析,認識問題。)

8、板書設計

(1)鹽類的水解

①定義:在溶液中鹽電離出來的離子跟水所電離出來的H+或OH_結合生成弱電解質的反應,叫做鹽類的水解。

②水解條件:鹽能電離出弱酸根陰離子或弱堿陽離子

③水解的實質:破壞了水的電離平衡, 促進了水的電離。

④水解的結果:生成弱電解質,使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⑤水解的規律

有弱才水解,無弱不水解,誰弱誰水解,誰強顯誰性。

(2)水解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四、課后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非常適合與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這節課的設計思路就是充分利用了教學內容的這個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始終把學生的自主學習放在第一位,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活動的主角。從而使學生不但經歷了知識的生成過程,體會到了“發現”知識的樂趣,而且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科學的探究精神也得到了提高和培養。并且本堂課在學習的過程中,結合了大量的課堂檢測,讓學生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熱鬧上,而是能真正落實考點,使學習的新知識能夠得到及時鞏固和強化。

參考文獻:

[1]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反應原理.選修4[M](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化學課程教材開發中心)共同編著.54-60.

[2]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反應原理教師教學用書.選修4[M](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化學課程教材開發中心)共同編著.66-70.

篇5

鹽類的水解屬于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行為,溶質和溶劑的相互作用體系。魯科版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第三章第二節鹽類水解“活動探究”欄目的實驗內容為:用pH試紙測定CH3COONa、Na2CO3、NaCl、NH4Cl、Al2(SO4)3、KNO3幾種鹽溶液的pH。編寫意圖在于,從實驗事實入手產生問題:觀察部分鹽溶液的酸堿性現象――通過講解說明問題原因――歸納抽象,認識鹽類水解的本質――列舉其他例子擴大認識。因此,本“活動探究”欄目對整節內容的教學有很好的引領作用。

為了更好地發揮本欄目的引領作用,筆者采用問題引導式教法完成本欄目教學,即將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個問題呈現給學生,問題與問題之間,環環相扣,形成問題鏈,學生在問題鏈的引導下,自主提出假設、收集證據、分析問題,從而自主發現、探究問題的本質,形成結論,最終獲得知識,并且能夠靈活運用。其具體的教學過程主要由以下四個環節組成。

一 教學過程

1.復習提問,知識鋪墊

教師活動:呈現問題、個別提問。(1)常見弱電解質有哪些?(2)如何判斷溶液酸堿性?(3)加酸堿如何影響水的電離平衡?

學生活動:回憶、感悟、整理。

第一,弱酸、弱堿、水。

第二,溶液的酸堿性由溶液中[H+]和[OH-]的相對大小決定:

[H+]>[OH-] 酸性

[H+]

[H+]=[OH-] 中性

第三,加酸堿均能抑制水的電離。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提問一部分學生,復習已學過的化學平衡、弱電解質的電離和水的電離知識,了解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掌握程度,為本節鹽類水解的學習做好知識鋪墊。

2.微觀分析,預測溶液酸堿性

教師活動:(1)呈現問題。從微觀角度分析CH3COONa、Na2CO3、NaCl、NH4Cl、Al2(SO4)3、KNO3幾種溶液體系微觀粒子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并預測各鹽溶液可能的酸堿性。(2)指導、答疑。

學生活動:回憶、思考感悟,學生分組討論、分析、合作、交流、反饋,并綜合各組分析的預測結果,由各組代表匯報。

溶質Na2CO3 Na2CO3=CO32-+Na+

Na2CO3溶液

溶劑H2O H2O H++OH-

CO32-+H+ HCO3-,生成HCO3-減少了水電離出來的氫離子濃度,使水的電離平衡向右移動,預測結果[H+]

溶質FeCl3 FeCl3=Fe3++3Cl-

FeCl3溶液

溶劑H2O H2O H++OH-

Fe3++3OH- Fe(OH)3,生成Fe(OH)3減少了水電離出來的氫氧根離子濃度,使水的電離平衡向右移動,預測結果[H+]>[OH-],溶液呈酸性。

其余:預測NaCl溶液中性、CH3COONa溶液堿性、NH4Cl溶液酸性、KNO3溶液中性。

教師活動:多媒體動畫展示Na2CO3溶液、FeCl3溶液微觀粒子相互作用的微觀過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從微粒觀角度,建構弱酸根離子水解微觀過程,理解某些鹽溶液呈不同酸堿性的本質原因,逐步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及書面表達能力。

3.規范操作,實驗驗證

教師活動:呈現問題。(1)可設計幾種實驗方案證明這幾種鹽溶液的酸堿性?(2)我們該如何判斷各方案的優劣?幾種實驗方案各有哪些優缺點?(3)選擇一種最優方案進行分組實驗,并闡述選擇該方案的理論依據及具體操作流程,可能的實驗現象。(4)指導學生規范實驗操作,提醒要注意的問題。

學生活動:

第一,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比較各方案優劣。得出相對于其他幾種方案,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堿性,有現象明顯、簡單易操作等優點。

第二,分組實驗:(1)單號實驗組用pH試紙測定NaCl、CH3COONa、NH4Cl溶液的酸堿性;(2)雙號實驗組用pH試紙測定Na2CO3、FeCl3、KNO3溶液的酸堿性。

第三,各組反饋實驗情況:

單號實驗組 雙號實驗組

鹽溶液 酸堿性 鹽溶液 酸堿性

NaCl 中性 Na2CO3 堿性

CH3COONa 堿性 FeCl3 酸性

NH4Cl 酸性 KNO3 中性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根據已學過的知識設計實驗方案,知道從哪些方面比較各方案的優劣,規范學生實驗操作,落實學生實驗基本技能。

4.觀察現象,分析結果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

學生活動:觀察,思考感悟,分析現象,得出結論。與預測結果一致,總結出鹽類水解的本質是:當鹽進入水中,鹽電離產生的弱酸根離子或弱堿陽離子能夠與水電離出的H+或OH-結合成弱電解質,溶質對溶劑的自身電離產生了影響,促進了水的電離。

設計意圖:在引導分析中,逐步滲透“研究物質在水溶液的行為的基本程序”,理解有些鹽溶液呈現不同酸堿性的本質原因,解釋鹽類的水解。

二 教學過程的解析

1.采用問題式引導,激發學生學習與探究的熱情

學生在這之前學習了幾種平衡的相關知識,以及對原電池、電解池溶液體系微觀粒子綜合分析的經驗,為本節知識的學習提供了一定基礎。從能力和心理層面來看,高二的學生初步具備了一定的化學素養,同時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實驗探究的熱情高,有較強的實驗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還不夠,因此,學生能否積極主動獲取知識就顯得十分重要。采用問題引導的學習方式,結合實驗探索,模擬微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探求答案的熱情,達到分散難點的目的。

2.采用問題式引導,有效完成教學

在教學中筆者將教材設計成若干個問題,由一個一個的問題向前推進,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沿著各個問題的線索,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發現,學生親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此過程教師只是起引領、導航的作用。因此,在此學習過程中學生學到的知識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模仿接受的知識,而是具有深刻記憶的、鮮活的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在此學習過程中學生還學會了怎樣學習、怎樣發現問題和怎樣解決問題。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對已學過知識的回顧訓練,可以有效梳理以前學過的與本節相關的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能順利進行知識遷移,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隨著問題的層層推進,學生的思維跌宕起伏,探索熱情也不斷高漲,在快樂學習與探索中完成了知識的構建,提高了課堂效率。

3.采用問題式引導,遵循研究物質的基本程序

研究物質的基本方法和程序,與科學探究過程的實質是一致的,貫穿于高中化學學習的始終,在各模塊學習中都有分散滲透。在鹽類的水解實驗環節教學中,設置水的電離平衡是否受到破壞的問題來分析水解的實質。這樣做不但深化了對鹽類水解的認識,而且將水的電離平衡也引入,進而指導學生總結電解質溶液體系中的分析方法――不僅要關注電解質自身的電離,而且還要關注水的電離,同時還應將兩個電離綜合考慮,從而有效認識“物質在水溶液中的行為”。學生就可以對各種鹽溶液的酸堿性進行預測,設計實驗驗證方案并比較各實驗方案的優劣,再選擇最優方案進行實驗驗證,從而認識某些鹽溶液具有酸堿性的本質原因,也是鹽類水解的本質。這樣的問題引導式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體現探究過程的基本程序。

化學是一門相對抽象難懂的學科,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探索如何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對教學實踐至關重要。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將問題引導式教學引入高中化學教學,不僅能夠促進教師傳授知識和技能的效果,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

參考文獻

篇6

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云南昆明 650032

[摘要] 目的 研究類風濕性關節炎合并肺間質纖維化患者的TGF-β指標水平之間的關系。方法 選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進行TGF-β血清水平檢查患者45例,類風濕關節炎合并肺間質纖維化占45例記為觀察組,另外選取45例健康患者作為對照組,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與對照組的TGF-β水平。結果 經過兩組患者的TGF-β指標研究,觀察組患者在穩定期ASO、RF、CRP、TGF-β1指標分別為:(59.1±65.1)、(66.3±60.1)、(6.3±14.7)、(537.9±349.9);活動期的患者在ASO、RF、CRP、TGF-β1指標分別:(77.4±67.2)、(83.8±69.6)、(45.6±32.6)、(344.8±355.6),則觀察組患者在活動期和穩定期CRP指標和TGF-β1指標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臨床資料比較分析,觀察組在RF、ASO、CRP、TGF-β1指標分別為:(42.9±3.7)、(45.4±11.3)、(12.4±10.1)、(447.4±365.5);對照組在RF、ASO、CRP、TGF-β1指標分別為:(11.8±1.3)、(43.5±10.5)、(1.9±0.4)、(206.2±108.3)。則觀察組和對照組在RF、CRP以及TGF-β1等指標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而在ASO指標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從本次的研究結果來看,針對風濕關節炎合并肺間質纖維化患者與對照組進行TGF-β的血清水平研究得出,風濕關節炎合并肺間質纖維化患者TGF-β含量較之對照組更高,因此可以將TGF-β作為研究風濕關節炎合并肺間質纖維化的一個重要指標。

[

關鍵詞 ] 風濕關節炎;肺間質纖維化;TGF-β水平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11(b)-0179-02

[作者簡介] 晉松(1975-),男,云南昆明,碩士,主治醫師,研究方向:風濕免疫。

類風濕性關節炎屬于一種免疫性疾病,對稱性關節炎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主要特點。流行病學統計的結果顯示:我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率為0.3%~0.6%,肺間質纖維化是常見的并發癥,出現的幾率約為11%[1]。由于肺間質纖維化的臨床表現不典型,使得在早期診斷的困難較大,一旦發展到晚期,治療效果又不明顯,所以盡早對肺間質纖維化進行診斷和預防則對風濕患者預后有重大的積極作用[2]。選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進行TGF-β血清水平檢查患者90例,對患者進行臨床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進行TGF-β血清水平檢查患者45例,觀察組患者,男性占23例,年齡在42~6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1±18.1)歲,女性占22例,年齡在53~7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5.6±17.1)歲;對照組患者,男性占21例,年齡在42~6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3.9±15.8)歲,女性占24例,年齡在51~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5.7±16.5)歲。則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選取患者符合臨床肺間質標準,符合風濕關節炎標準;②肺功能不完全符合阻塞型、限制型通氣障礙等。排除標準:①患有肺結核或者結核感染患者;②患有慢性支氣管、支氣管哮喘、肺氣腫以及支氣管擴張等呼吸系統疾病;③長期吸煙者;④心肺、肝腎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儀器選擇:TGF-β血清濃度檢測實驗測試盒子;生產廠商:廣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規格型號:SM-3,450nm,37℃溫箱,雙酶標儀,廠商:上海天美科技儀器有限公司,線性:±2.5%,顯示方式:LCD2x20字符液晶顯示,雙蒸水或者去離子。所有患者進行空腹血樣采集,將采集的式樣分離血清備用。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對分離的血清進行檢測,測定式樣的標準品濃度,繪制出縱坐標曲線,然后根據標準曲線計算出TGF-β的血清濃度。

1.3 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所有數據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表示,用χ2進行檢驗。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穩定期和活動期指標結果

經過兩組患者的TGF-β指標研究,觀察組患者在穩定期ASO、RF、CRP、TGF-β1指標分別為:(59.1±65.1)、(66.3±60.1)、(6.3±14.7)、(537.9±349.9);活動期的患者在ASO、RF、CRP、TGF-β1指標分別:(77.4±67.2)、(83.8±69.6)、(45.6±32.6)、(344.8±355.6),則觀察組患者在活動期和穩定期CRP指標和TGF-β1指標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患者指標對比

臨床資料比較分析,觀察組在RF、ASO、CRP、TGF-β1指標分別為:(42.9±3.7)、(45.4±11.3)、(12.4±10.1)、(447.4±365.5);對照組在RF、ASO、CRP、TGF-β1指標分別為:(11.8±1.3)、(43.5±10.5)、(1.9±0.4)、(206.2±108.3)。則觀察組和對照組在RF、CRP以及TGF-β1等指標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而在ASO指標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類風濕性關節炎屬于一種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可能導致患者致殘。隨著國內外針對其研究的不斷深入,對于TGF-β水平指標的研究對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具有嚴重的預后影響,同時還對其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以及病情嚴重程度具有密切的關聯[3]。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僅會對患者的關節造成損傷,而且還會累及患者的皮膚、心臟、眼等多個器官,對于肺部的損傷可能會誘發患者的間質性肺部、胸膜肥厚等并發癥。據相關的數據調查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合并肺間質纖維化的發病率逐年升高,目前針對其發病機制的研究很少,難以滿足當前科技的快速發展要求[4]。

肺間質纖維化合并肺氣腫(CPFE)是一組復雜的疾病,其發病機制和致病原因都很復雜,至今很多因素未明。人們早期針對肺間質纖維化以及肺氣腫的認識不足,常常會將其當作為一種類型的疾病[5]。診斷過程中如果不進行仔細診斷,很容易出現診斷失誤,本文針對TGF-β指標水平的測定,發現肺間質纖維化與TGF-β水平指標之間存在著很大的關聯。本文主要針對肺間質纖維化合并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兩種單獨疾病之間的TGF-β水平指標關系分析,讓我們認清了該疾病的變化指標特征[6-7]。

從本次試驗研究來看,臨床資料比較分析,觀察組在RF、ASO、CRP、TGF-β1指標分別為:(42.9±3.7)、(45.4±11.3)、(12.4±10.1)、(447.4±365.5);對照組在RF、ASO、CRP、TGF-β1指標分別為:(11.8±1.3)、(43.5±10.5)、(1.9±0.4)、(206.2±108.3),其差異顯著。而且觀察組患者的水平高于對照組,由此其與EKSIOGLUDEMIRSLP等人報道一致,此則表明TGF-β1血清的表達水平可能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合并肺間質患者的免疫癥和骨質破壞有關[8]。另外在觀察組穩定期和活動期的指標對比分析來看,TGF-β1血清表達水平在正常人與患者之間存在著差異,且急性患者同緩解患者也存在著差異,這與CRP診斷檢測的臨床意義相符。故將CRP可作為TGF-β1血清水平聯合診斷方法,而其具體具有多大的作用需要我們更加深入的研究。

[

參考文獻]

[1]孫長虹,王延峰,邱建國,等.COPD合并肺間質纖維化患者血清TGF-β1及AngⅡ的變化[J].疑難病雜志,2012(9):691-692.

[2]支顏霄.不同時期COPD與COPD合并肺間質纖維化患者血清MMP-9水平探討[D].青海大學,2012.

[3]耿杰杰.小鼠肺間質纖維化中巨噬細胞亞型誘導Th17細胞分化及CD147在其中的作用[D].第四軍醫大學,2011.

[4]李茹,李霞,張曉蘋,等.類風濕關節炎合并肺間質纖維化的臨床特點[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6):674-677.

[5]魏會強.肺間質纖維化合并肺氣腫病人血清TGF-β、VEGF、IGF-I作用、意義及與吸煙相關性研究[D].河北醫科大學,2012.

[6]劉彥潔,郭芳,王曉宇,等.類風濕關節炎合并肺間質纖維化的臨床特征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27):5-6.

[7]戴沛軍,林允信,王恒輝,等.大劑量N-乙酰半胱氨酸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間質纖維化療效觀察[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1(10):1006-1007.

篇7

[關鍵詞] 疼痛專項護理;類風濕關節炎;疼痛;睡眠;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10(b)-0124-02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簡稱為類風濕,是一種原因不明的由自身免疫系統引發的慢性全身性炎癥性疾病。其臨床表現主要為慢性、對稱性、多滑膜關節炎以及關節外病變,多發于手、腕、足、踝等小關節,可能與患者的內分泌、地域、職業、心理及社會環境的不同有一定的關系。類風濕關節炎易反復發作,且多呈對稱性,伴有較為嚴重的關節腫痛和功能障礙,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3]。本研究選取2010年8月~2012年2月于本院接受診斷和治療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64例,觀察疼痛專項護理改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疼痛、睡眠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8月~2012年2月于本院接受診斷和治療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6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協會制訂的類風濕關節炎診斷標準,確診為類風濕關節炎。排除嚴重的遺傳疾病以及其他免疫系統疾病,無嚴重的心腎不全以及肝功能障礙,無高血壓、糖尿病等其他嚴重的并發癥,所有患者均自愿配合治療與隨訪。觀察組男14例,女18例,年齡25~73歲,平均(43.4±4.1)歲,病程3個月~18年,平均(8.1±1.6)年,根據美國風濕病協會制訂的關節功能分類標準進行分級,其中Ⅰ級4例,Ⅱ級16例,Ⅲ級10例,Ⅳ級2例。對照組男15例,女17例,年齡24~75歲,平均(47.1±4.8)歲,病程5個月~17年,平均(8.6±1.4)年,其中Ⅰ級3例,Ⅱ級17例,Ⅲ級11例,Ⅳ級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以及關節功能分級之間相互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類風濕關節炎常規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尤其是病變關節的腫脹、疼痛以及其他異常情況,及時與醫師溝通,配合醫師進行護理與治療。定期組織患者接受健康教育,使患者更多了解關于類風濕關節炎的知識,通過增加其對自身病情的了解,使其能自覺配合治療,增強治療效果。護理人員要多與患者交流,與其分享一些治療成功的案例,以增加其對治療的信心。護理人員還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提升專業素質,增強患者的信任感。患者經常由于對疾病的無知以及疼痛等癥狀,導致其產生恐懼焦慮的心態,嚴重影響治療的效果,護理人員要多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給予體貼周到的護理,營造良好的醫患關系,使患者建立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護理人員還需要給患者以飲食指導,在保證營養供應的基礎上,飲食以高蛋白和高維生素為主,忌食生冷油膩、有刺激性的食物。另外飲食應注意搭配,烹調要講究,增加患者食欲。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疼痛專項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有關疼痛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疼痛相關的產生機制,減輕患者的由于疼痛引發的焦慮等不良情緒,同時對于治療效果給予肯定答復,增強患者的信心。護理人員還需要向患者傳達疼痛是完全可以緩解的,疼痛作為風濕性關節炎的常見癥狀,通過積極的治療,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向患者講解阿片類藥物在疼痛治療中的作用,對于藥物的副作用等敏感問題,要向患者解釋清楚,增強患者對藥物治療的信心和打消其對藥物安全性的疑慮。另外需要對患者進行疼痛的心理干預,不良情緒往往會加重患者的疼痛感,護理人員需要幫助患者舒緩心理壓力,排解不良情緒,建立一種開朗平和的心態,積極面對疼痛所帶來的苦惱,將疼痛帶來的心理障礙降至最低。護理人員還應該向患者講解有關緩解疼痛的方法,通過松弛、想象、轉移注意力等方式,減輕疼痛帶來的不愉快的感覺。

1.3 觀察指標

疼痛程度評價指標:采取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在紙面上制作10 cm目測表,橫線一端為0,另一端為10,0代表無疼痛,1~3代表有輕度疼痛,但是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基本不受影響,4~6代表有中度疼痛,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受到一定的影響,7~9代表有嚴重疼痛,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受到了嚴重的影響,10代表疼痛無法忍受,情況最為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一般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 P < 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結果見表1。兩組患者治療前VAS評分之間相互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對照組治療后VAS評分顯著低于治療前(P < 0.05);觀察組治療后VAS評分顯著低于治療前(P < 0.05);觀察組治療后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 < 0.05)。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以及氣候環境的變化,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率較以往有上升的趨勢。其作為一種免疫系統疾病,發病機制并不是十分清楚。發病早期主要以關節腫痛為主要癥狀,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療,晚期將會發生關節的僵硬變性,甚至導致肌肉的萎縮,最終致殘,嚴重影響或者的生存質量。在沒有根治辦法的背景下,疼痛作為長期伴隨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主要癥狀,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困擾[4-6]。疼痛專項護理能夠使患者加深對疼痛的了解,緩解由疼痛帶來的心理壓力和不良情緒,并且能夠幫助患者掌握緩解疼痛的方法,將疼痛帶來的影響降至最低。

本研究結果顯示,接受疼痛專項護理的觀察組患者,其治療后的疼痛VAS評分顯著低于僅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說明疼痛專項護理對于緩解疼痛以及疼痛對睡眠和正常生活的影響,能起到顯著的效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何碧紅.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護理干預及效果分析[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7):788-790.

[2] 唐美香. 認知-行為干預在炎性關節疼痛護理中的應用[J]. 廣西醫學,2010,32(11):1432-1433.

[3] 李燕. 46例類風濕關節炎的護理體會[J]. 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12):384.

[4] 李美杏. 類風濕關節炎病人關節疼痛的門診中西醫護理[J]. 全科護理,2011,9(14):1239-1240.

[5] 吳麗敏,費梅香.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護理體會[J]. 健康必讀(下旬刊),2011,(11):132-132.

篇8

【摘要】 目的 探討傷科熏洗方對類風濕性關節炎(RA)的療效及其對RA患者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白細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調節作用。方法 選取110例RA活動期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55例。治療組采用傷科熏洗方聯合西藥治療,對照組僅用西藥治療,共4周。觀察2組的臨床療效以及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指標的變化,采用ELISA法檢測患者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結果 治療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72.7%和49.1%,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和對照組臨床癥狀均明顯改善(P<0.05),但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血沉、C反應蛋白、TNF-α和IL-1β水平均明顯降低(P<0.05),對照組無明顯變化(P>0.05)。結論 傷科熏洗方下調TNF-α和IL-1β可能是其治療RA的重要機制之一。

【關鍵詞】 傷科熏洗方;類風濕性關節炎;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1β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Shangke Xunxi formula on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and regulating effects on serum TNF-α and IL-1β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RA.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en patients with RA enrolled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55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hangke Xunxi formula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for 4 week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the treatment of western medicine. Curative effec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after treatment. Syndrome profile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Moreover, ELISA were performed to measure serum TNF-α and IL-1β. Results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reatment group (72.7%)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49.1%). Clinical syndromes were improved in the two groups (P<0.05), but it was more obvious in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 (P<0.05). ESR, CRP, TNF-α and IL-1β levels were markedly decreased in treatment group (P<0.05), but no obvious change was observed i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Down-regulation of TNF-α and IL-1β levels with Shangke Xunxi formula might play a key role in its therapy of RA.

Key words:Shangke Xunxi formula;rheumatoid arthritis;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terleukin-1β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以關節滑膜炎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復發作,關節內軟骨和骨的破壞,導致關節功能障礙,甚至殘廢[1]。RA發病率高,病機復雜,治愈率低,對該病的治療學研究一直是國內外藥物研究領域的熱點[2]。傷科熏洗方是我們在中醫辨證論治原則指導下,結合現代藥理研究成果,研制開發的用于骨關節疾病外用方[3]。為了客觀評價傷科熏洗方對RA的臨床療效,2006-2009年期間,我們選擇110例活動性RA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傷科熏洗方的療效及其對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白細胞介素-1β(IL-1β)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110例RA患者來自武漢地區,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協會1987年類風濕關節炎修訂分類標準[4],為活動性RA患者(疼痛、關節腫脹和血沉增快),排除Ⅳ期及服用激素患者。所有受試者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其中男性41例,女性69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55例,其中男18例,女37例,平均(48±13)歲,平均病程(52±29)年;對照組55例,其中男23例,女32例,平均(49±15)歲,平均病程(55±36)年。2組患者治療前性別比例、年齡和病程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所有患者無心、肝、腎、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內分泌疾病等病史,檢測前6個月未服用過免疫抑制劑及激素。

1.2 治療方法

本研究為開放對照試驗,試驗前停用其他內服、外用中藥及其他西藥,服用安慰劑進行為期1周的清洗,然后進入試驗,共觀察4周。對照組采用西藥治療。①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布洛芬緩釋膠囊,每次300 mg,每日2次,于早晚餐飯后口服,共4周;慢作用抗風濕藥(DMARDs):柳氮磺吡啶,第1周每次0.5 g,每日2次,如無明顯不良反應,第2周開始服用0.75 g,每日3次,共4周。治療組采用傷科熏洗方熏洗聯合西藥治療。①傷科熏洗方熏蒸方法:中藥材在治療前浸泡30 min后,放入電飯煲加熱至煮沸冒蒸汽后,患者躺在熏蒸床上,開始對病變關節進行熏蒸,每次30 min,每日1次,共4周。傷科熏洗方藥物組成:川芎30 g,羌活20 g,獨活20 g,桂枝10 g,桑枝30 g,伸筋草20 g,透骨草15 g,花椒10 g,艾葉20 g。方中所有藥物均購自武漢協和醫院中藥房。②西藥治療同對照組。

在試驗過程中2組患者均不加用其他具有抗炎、鎮痛和免疫調節作用的藥物,以免影響結果的評定。

1.3 療效標準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1993)進行療效評價:臨床癥狀、體征和血沉(ESR)改善<30%為無效;改善30%~49%為好轉;改善50%~74%為有效;改善75%及以上為顯效。

1.4 觀察項目與方法

1.4.1 臨床指標 包括晨僵時間、握力、休息痛、壓痛關節數、關節壓痛指數、腫脹關節數、關節腫脹指數。晨僵時間定義為早晨睡醒至關節僵硬消失持續時間,以分鐘計算。握力測定采用水銀柱型血壓計,先將氣囊充氣至20 mm Hg,讀數后減去20,雙手各測3次,分別取平均值。休息痛采用10 cm目視模擬標尺法計算。關節壓痛指數按4級評分:無壓痛,計0分;有壓痛,需醫生詢問才能察覺,計1分;有壓痛,無需醫生詢問能察覺,計2分;壓痛明顯,呈痛苦面容,計3分。關節腫脹指數按4級評分:無腫脹,計0分;腫脹低于骨突,計1分;腫脹與骨突相平,計2分;腫脹高于骨突,計3分。

1.4.2 實驗室檢查 ①RA活動性指標ESR和C反應蛋白(CRP)的水平。②血清TNF-α、IL-β水平檢測:分別于治療前后留取空腹靜脈血,分離血標本后置于-70 ℃冰箱保存備用。血清TNF-α和IL-1β均采用雙抗夾心酶聯免疫吸附(ELISA)法測定,所用試劑盒均購自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具體實驗操作由專人嚴格按照說明書執行。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所有檢驗均采用雙側檢驗,取α=0.05,P<0.05認為有統計學意義。各次就診的計量資料用x±s表示,與篩選期基礎值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2組間治療前后的變化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2組間療效比較采用Ridit分析。

2 結果

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72.7%,對照組為49.1%,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表1 2組RA患者療效比較(略)

2.2 傷科熏洗方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和白細胞介素-1β水平的影響

治療組在治療后,TNF-α和IL-1β的水平顯著下降(P<0.05),而對照組無明顯變化。2組治療后比較,對照組TNF-α和IL-1β水平明顯高于治療組(P<0.05)。見表2。表2 2組RA患者治療前后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比較(略)

2.3 傷科熏洗方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臨床指標及血沉、C反應蛋白的影響

試驗前2組患者臨床指標ESR、CRP相比無明顯差異。治療組治療后各項均有明顯改善。對照組除腫脹關節數和關節腫脹指數外,其他臨床觀察項目明顯改善,但是ESR和CRP下降不明顯。治療后2組相比,治療組對晨僵時間、握力、關節壓痛指數、腫脹關節數、關節腫脹指數、ESR和CRP改善更為明顯。見表3。表3RA患者臨床指標及ESR、CRP治療前后2組比較(略)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下同)

3 討論

RA是一種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中年女性多見,主要表現為對稱性、慢性、進行性多關節炎。目前臨床上治療RA的藥物主要包括緩解癥狀的NSAIDs、緩解病情的DMARDs以及糖皮質激素等[5]。以DMARDs為代表的藥物可以防治病情惡化和緩解關節組織破壞,但因其諸多不良反應,如肝功能損害、消化道反應以及易發感染,同時在部分患者缺乏療效,使其臨床應用收到一定的限制[6]。近幾年來開發的生物制劑,由于口服活性差,需反復注射,且價格昂貴,嚴重影響其臨床應用[7]。中醫中藥在治療RA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優勢,療效肯定,不良反應相對較小,價格相對低廉。因此,加快研發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小的中藥,具有重大的臨床意義。

傷科熏洗方具有活血療傷、通絡止痛的功效,臨床上主要用于各種類型關節炎和骨折等[3]。在本研究中,我們將傷科熏洗方聯合西藥與單純使用西藥進行對照研究發現,聯合用藥的療效明顯優于單純西藥,初步顯示傷科熏洗方良好的治療作用。同時,通過觀察治療前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和RA活動性實驗室指標發現,聯合用藥和單純西藥治療,均能明顯改善RA的臨床癥狀,但聯合用藥的治療作用明顯優于單純西藥,提示傷科熏洗方可以與NSAIDs在改善癥狀方面產生協同作用。ESR和CRP兩項RA活動性指標,單純西藥治療無明顯作用,考慮可能是柳氮磺吡啶起效慢,但聯合傷科熏洗方后,ESR和CRP明顯下降,提示傷科熏洗方可以抑制RA活動病變,增強西藥的治療作用。

近年來許多研究已經表明,炎性因子在RA中發揮重要作用[8],其中TNF-α和IL-1β處于中心地位[9],在RA活動期表達明顯升高[10-11]。二者協同導致滑膜炎,激活滑膜細胞分泌IL-6等其他炎癥介質,增加纖溶酶原激活物的活性,加重關節病理破壞。因此,目前各種研究試圖通過各種途徑阻斷TNF-α和IL-1β,從而抑制RA的病變進展[12]。在本研究中,為了探討傷科熏洗方的作用機制,在治療前后我們檢測了患者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變化,同時,為了避免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對結果造成的影響,在病例選擇中,我們排除了正在服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的患者。結果顯示,單純服用西藥對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無明顯作用,但聯合傷科熏洗方后,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明顯降低。考慮其可能的機制是,傷科熏洗方經皮吸收后,通過抑制局部的炎癥改變,繼而影響全身性炎癥因子分泌水平,這可能是該方治療RA的主要作用機制之一。

總之,傷科熏洗方可以下調活動性RA患者血清TNF-α和IL-1β的水平,明顯減輕RA患者臨床癥狀以及ESR、CRP,這為傷科熏洗方的臨床使用提供了理論依據。但傷科熏洗方作為外用藥,如何調節RA炎癥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達,以及其治療RA的分子機制尚不明確,值得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Burton W, Morrison A, Maclean R,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studies of productivity loss due to rheumatoid arthritis[J]. Occup Med (Lond),2006,56(1):18-27.

2 Saag KG, Teng GG, Patkar NM.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2008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nonbiologic and biologic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 Arthritis Rheum,2008,59(6):762-784.

3 熊鵬程,壽折星,熊昌源,等.傷科薰洗方對實驗性兔膝骨性關節炎軟骨組織形態學的影響[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08,16(5):19-21.

4 Arnett FC, Edworthy SM, Bloch DA, et al. The American Rheumatism Association 1987 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 Arthritis Rheum,1988,31(3):315-324.

5 Ward MM. Rheumatoid arthriti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RA:breadth versus depth[J]. Nat Rev Rheumatol,2009,5(6):302-303.

6 Katchamart W, Trudeau J, Phumethum V, et al. Efficacy and toxicity of methotrexate (MTX) monotherapy versus MTX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non-biological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J]. Ann Rheum Dis,2009,68(7):1105-1112.

7 Bongartz T, Sutton AJ, Sweeting MJ, et al. Anti-TNF antibody therapy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the risk of serious infections and malignancie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re harmful effects i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JAMA,2006, 295(19):2275-2285.

8 McInnes IB, Schett G. Cytokin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 Nat Rev Immunol,2007,7(6):429-442.

9 Zwerina J, Redlich K, Polzer K, et al. TNF-induced structural joint damage is mediated by IL-1[J].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7, 104(28):11742-11747.

10 Saxne T, Palladino MA Jr, Heinegard D, et al. Detect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but not tumor necrosis factor beta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synovial fluid and serum[J]. Arthritis Rheum, 1988,31(8):1041-1045.

篇9

本節教材來自人教版必修加選修2第3章《電離平衡》第3節鹽類的水解。本節鹽類水解屬于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行為,目的在于引領學生進入這個認知領域,并在學生學習了化學平衡、弱電解質的電離和水的電離基礎上了解鹽類水解的概念和實質,進而學習鹽類水解的規律,這種編排思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可以鞏固、整合上章學習的化學平衡的有關知識,又為以后沉淀溶解平衡和離子反應的學習提供必要的基礎。

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在這之前學習了化學平衡、弱電解質的電離,為本節的學習提供了一定的知識儲備,且高二的學生已具備一定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現這些有利因素,創造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加強過程與方法的培養,使其養成良好的思維方法。

設計思想:

1.力圖創造性地處理和使用教科書,用系列探究活動整合教材內容,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

2.采取多種教學方式,講述法與討論法相結合,啟發式教學與創設情境相結合,接受式學習與探究式學習相結合。

3.以活動建構教學理論為指導,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利用圖片、表格、多媒體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對鹽類水解知識的探究、體驗。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1.理解鹽類水解的概念、實質、規律。2.能初步根據鹽的組成判斷鹽溶液的酸堿性。3.基本掌握測量溶液pH的實驗技能。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鹽類水解實質的探究分析過程,進一步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分析、 推理、 綜合歸納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主動參與科學探究,體驗探究過程,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樂于探究物質變化的奧秘,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養成實事求是積極實踐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鹽類水解的實質

教學難點:

鹽溶液酸堿性分析及鹽類水解的實質

教學用具:

多媒體電教設備,化學實驗用品(含NaCl溶液、CH3COONa溶液、NH4Cl溶液、Na2CO3、FeCl3溶液、KNO3溶液、pH試紙、玻璃棒、試管、酚酞、燒杯等)。

板書設計:

鹽類的水解

1.定義:在溶液中鹽電離出來的離子跟水所電離出來的H+或OH-結合生成弱電解質的反應,叫做鹽類的水解。

2.實質:在溶液中鹽電離出來的弱酸根陰離子或弱堿陽離子與水電離出來的H+或OH-結合生成弱電解質,從而破壞了水的電離平衡,增大了水的電離度。

3.鹽類水解的規律:

(1)有弱才水解,無弱不水解 ――條件

(2)誰弱誰水解,誰強顯誰性 ――結果

(3)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 ――程度

教學后記:

本堂課鹽類水解教學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習了弱電解質的電離及水的電離等知識之后。這節課的主要知識目標是鹽類水解的概念和鹽類水解的規律等高級規則的學習,屬于信息加工類中的復雜學習,所以用問題解決教學模式。通過學習,為今后書寫水解方程式和學習水解平衡的移動打下基礎。

篇10

鹽類水解是高中化學內容中非常重要的一塊。無論是考試,還是培養學生對微觀事物的看法和思考,都有著無可比擬的重要性。在本塊知識的學習中,一定要培養好學生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自己的學習特點,切勿“灌”,一“灌”則“溢”,得不償失。

對于鹽溶液的酸堿性,學生已經具有初步認識,如在必修中接觸到了碳酸氫鈉、碳酸鈉等水溶液的酸堿性,但是如何站在理論的高度對鹽類的認識能有一個更深層次的認知,則是這節課需要解決的。基于此,本節課從簡單實驗出發,以問題探究和邏輯推理為手段,讓學生在一步步的探知過程中進行問題的總結和分析,從而提煉出適當的觀點,并加以實踐。

本節課以水的電離平衡為基礎,分析鹽類電離出的陰、陽離子與水電離出的H+、OH-結合成弱酸、弱堿的趨勢,明確不同鹽溶液呈現不同酸堿性的本質原因。

二、課型

高二新授課(人教版第一課時)

三、教學要求及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小實驗使學生理解鹽類水解的本質。鹽類水解對溶液酸、堿性的影響及變化規律。

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歸納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使學生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和討論,培養學生對具體問題進行分析、總結、推理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希望能以千變萬化的物質世界,給學生一個全新的認識空間和想象空間,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和自然的態度。通過實驗能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感受科學的能力。

四、重難點

鹽類水解的本質,理解鹽類水解的規律。

五、教學過程

【引入】

鹽酸與氫氧化鈉完全反應,所得溶液酸堿性如何?請列舉一些常見的鹽類物質,它們的水溶液都呈中性嗎?

【查資料】根據水解的原理,你能分析下列問題嗎?

1.碳酸鉀和氯化銨是兩種常用的鉀肥和氮肥,那么這兩種肥料能同時使用嗎?為什么?

2.明礬為什么能凈水呢?

3.你知道泡沫滅火器的工作原理嗎?

4.還記得氫氧化鐵膠體的制備嗎?

5.你知道焊接金屬時,通常使用什么物質來除銹嗎?

【設計意圖】例1是對課堂內容的總結和反饋。例2為有關鹽類水解平衡的問題,也為下一節課做出伏筆。留下問題,激發學生思考有關水解平衡的內容。關于《查資料》是希望更好地能讓學生了解有關水解的應用和應用原理。

六、案例啟示

化學課程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程度,通過科學的方法,讓學生掌握研究化學問題的基本方法、思想、途徑,并有意識地去樹立學生正確的科學觀,提高科學素養。

本節課從鹽的形成著手,直接讓學生動手實驗去檢測常見的鹽類物質的酸堿性,通過對所得到的現象的不同,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和研究。接著,通過幾個簡單問題,引導學生從表面現象轉移到更深層次的理論分析上來,以培養學生在遇到問題后,科學嚴謹的分析問題的能力。然后從水解的本質原因上,對鹽進行分類,從而達到對知識的規律性掌握。最后通過習題來鞏固學生掌握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