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小說范文

時間:2023-04-04 05:34: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女兒小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女兒小說

篇1

    關鍵詞:饑餓;自敘傳;缺父

    中圖分類號:I2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2)15-0010-02

    虹影,作為中國當代一個大膽標榜女性主義的作家,出版了不少享譽海內外的優秀作品。代表作有《饑餓的女兒》、《K—英國情人》、《上海王》以及詩集《沉靜的老虎》等。至今已有包括《饑餓的女兒》在內的6部長篇小說被譯成30多種文字在美國、英國、法國、荷蘭、意大利、以色列、日韓等國家和地區出版。這樣一位享譽世界文壇的作家,透過她善佑的文字,撥開她預設好的面紗,發現了一個生活在很多人心中的孱弱、敏感而又叛逆的長江女兒形象。饑餓是她的胎教,那些長年堆積在她心中的黑暗與愛形成了虹影創作《饑餓的女兒》的養分,這是迄今為止最能代表虹影女性主義創作傾向的里程碑式作品。

    饑餓,不論是肉體本能的饑餓,還是精神的饑餓,亦或是對性的饑渴。作家虹影都試圖以她自己獨特而大膽的女性主義書寫方式向人們揭示帶有特殊時代烙印的長江邊貧民區里浸染著種種復雜人倫關系的饑餓女兒的饑餓根源與本質。

    一、自敘傳式女性回憶錄

    “20世紀中國女性寫作可以說是突圍困境的沖殺,她們的寫作最終是在文化上建立女性自身的獨立身份,建立女性文化體系并且言說女性自身性別現代性體驗,將成為中國女權運動和女性寫作在突圍困境中努力去實現的重要目標。”①在《饑餓的女兒》中,女作家虹影就啟用最具有女性主義的抒情體方式:自敘體來進行創作。自敘傳式擅于運用第一人稱敘事,“我”既是敘事者也是敘事角色。《饑餓的女兒》中的“我”正是虹影本人,她以純粹的自我來平靜、深刻地敘述了她從幼年到18歲時的奇特成長經歷。開篇虹影就談到“我從不主動與人提起生日···十八歲之前,是沒人記起我的生日,十八歲之后,是我不愿與人提起。”②敏感的虹影,從小就能從微妙的人際關系中讀出自己身份的特殊與復雜。“我是母親的一個特殊孩子。我感覺到我在母親心中很特殊,不是因為我最小。她的態度我沒法說清,從不寵愛,絕不縱容,管束極緊,關照卻特別周到,好像我是個別人的孩子來串門,出了差錯不好交代。···對我,父親卻不動怒,也不指責···我感覺自己可能是他們的一個大失望,一個本不該來到這世上的無法處理的事件。”③父母各異的態度,家中無人理睬的地位,兄弟姐妹間有意無意的欺侮,都給這個弱小的女童奇異般的平添了一雙力圖洞悉一切的銳眼。越是模糊的,就越是要清晰;越是復雜的,就越是要簡單;越是欲蓋彌彰,就越讓它浮出水面,一展其真實面目。十八歲那年,一直跟隨她的謎底終于解開:虹影是非婚生子女,也就是所謂的私生女。這個刺耳的稱謂,使這個柔弱的少女顯得更加不堪一擊。“私生女”的身份使虹影深深感到家中的恥辱來自于她,而她的出生本就是一個錯誤。虹影多年來隱藏在心底的不滿與憂怨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慢慢爆發出來,她靈肉的饑餓,她心中的嘶啞與尖叫,都尖利地轉化為與母親的抵觸與敵對。叛逆、逃離、審視從此烙印在虹影的生命中,流淌于她的文字間,并成為虹影每一部作品精神氣質與血液的所在。童年的經歷對每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對于作家更是如此。虹影也贊同這一觀點。在一次訪談中,記者問虹影:“《饑餓的女兒》自傳體的敘述方式,會不會讓你的家人不理解你?”虹影平靜作答:“經過一段時間之后,他們就會知道我對他們的愛。”這是一種愛,而這種愛是真實而深刻的。虹影透過《饑餓的女兒》傳遞給我們的,似乎是一個人痛苦的自憶,里面有太多的黑暗與丑陋,但當讀者與那個生長在長江邊的饑餓中的女兒寧靜注視、平等對話的時候,就發現虹影作為一個女作家以躬下身來的角度向我們展現出她那雙銳利、明亮、憂郁的大眼睛下所持有的獨具憐憫的人文關懷。《饑餓的女兒》扉頁上寫著:獻給我的母親。文中多次提及虹影對母親的叛離,心靈流浪多年的她回到故鄉,反觀那段歲月,虹影重新撕開傷疤審視自己和母親,才體味到母親當年的艱難與深沉的母愛,她的自揭傷疤也是自我療傷的過程,是大愛無言的一種極致表達。虹影明白她所尋找的生命的根終究在母親那里,在有一切種種回憶的家鄉母親重慶那里,是她們孕育了虹影文學與生命的根基。叛離母親的總有一天要歸回,對生命本體的敘述與輪回,使虹影的創作不僅僅局限于文本與生活的互文關系,更是跳脫出文學女性狹小的視角與空間,展現出一代人特有的心路歷程。

    二、父愛缺席:孤獨尋父的女性心理呈現

篇2

《總裁老爸你太遜》

作者:辰夢宿揚

內容簡介:初戀只維持了28天就遭遇人渣男友劈腿,為了發泄,胡幼幼獨自一人去了酒吧買醉。“你晚上多少錢,姑娘我買你一夜。”撲倒了酒吧里看起來就很貴的牛郎,第二天,胡幼幼匆忙逃離。6年后回國,卻被寶貝兒子一份簡歷算計進了何氏。父子相認,搞笑開場,兒子霸氣Hold住全場。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蒙蒙出生于單親家庭,這是一個不可改變的事實。作為母親,我惟一能做的是,讓孩子在這個不完整的家庭也能生活得快樂,成長得健康。女兒剛剛懂事的時候,我就對她說:“媽媽沒有處理好自己的婚姻,使你從小失去了父愛。你不能選擇自己的家庭,但是你可以選擇自己的性格。”女兒問:“我怎么選擇自己的性格呢?”我說:“那就是快樂,不要把單親孩子當回事。單親孩子并不可憐,你沒有爸爸,但是媽媽愛你,你得到的愛并不比有爸爸的孩子少,甚至更多。你感到快樂,那你就是幸福的。你覺得自己可憐,那你就真的很可憐,媽媽也幫不了你的忙。”女兒走上前,抱著我說:“媽媽,你又是爸爸,又是媽媽,我愛你。我覺得自己很快樂,一點不可憐。”說完,親了親我的臉,蹦蹦跳跳跑出去找她的小伙伴玩了。

為了讓女兒時時有一個快樂的心境,我和女兒出門游玩,總是把自己也融入到她的世界里去。她在前面活蹦亂跳,我在后面大呼小叫,母女倆經常鬧作一團。

有一次,女兒生病,連打了好幾天青霉素。剛剛好了一點,她就提出去購書中心買書。我不同意,說她的病沒好。她一下從床上跳下來,連說:“好了,好了。”

出門不久,就下起了傾盆大雨。我勸她回家,她卻說:“不行,我的格言是‘前進,前進,再前進’。”街上沒有行人,就我們母女倆共打著一把傘,在雨中奔跑。我說:“下雨也瘋狂。”她說:“生病也瘋狂。”我們一起大喊著:“母女都瘋狂。”女兒開心地大笑。到了購書中心,我們母女兩人都變成了落湯雞。女兒把這件事寫進了日記《生病也瘋狂》。

孩子缺乏父愛,就更需要友愛

為了避免蒙蒙遭受單親孩子的孤獨,我有意為她創造出一個和諧、友愛的環境。我很歡迎蒙蒙帶同學到家里來玩,并且想方設法讓他們玩得開心。每逢周末,我家里總有一群孩子在書房玩電腦。時間長了,她班上的同學都愿意來找蒙蒙玩,甚至把我家變成了他們聚會、商量事情的場所,我也成了受他們同學歡迎的人物。

有一次,一個男生來找蒙蒙,蒙蒙恰好不在家。我問那男孩找蒙蒙什么事,他說是借游戲光碟。我遲疑了一下,還是借給他了。后來女兒告訴我,同學說的,你媽夠意思。蒙蒙為此感到驕傲和開心,對我說:“媽媽,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你知道女兒的心,沒有丟女兒的面子。我永遠愛你。”我說:“只要你們玩得正當,只要你感到快樂,媽媽都不會反對的。”

我有時想,真要是在那些雙親家庭,光為這件事情,說不定夫妻兩個還會發生不小的爭執呢!

路靠我倆一起走,家靠我倆一起撐

我愛女兒,但我不寵女兒。對于蒙蒙來說,生長在單親家庭可能是她的不幸,但我不想因為這一點而對她加倍憐惜和嬌寵。相反,我覺得,她應該比正常的孩子更早地成熟、懂事,更懂得為別人分擔。所以,我很注重培養她的生活自理能力。

蒙蒙從8歲開始學做飯,9歲獨自上市場買菜。我專門給她買了一個塑料菜籃子,對她說:“別的小孩過家家是假的,你過家家是真的,真的提著籃子上市場買菜,真的下廚房做飯。”然后塞給她10元錢,讓她去市場自由選購。女兒一方面感到好玩,另一方面也感到有了自,她可以買自己喜歡的瓜果蔬菜。

蒙蒙小時候,遇上我出差,我就找一個大學生姐姐到家里來陪著她過夜。大一些了,她就不要別人來陪她。她說:“媽媽,你不是說,要從小學會做事,長大了才有生存能力嗎?你要相信我一人在家也會自理的。你就給我一個機會吧。”我依了她,每天晚上給她打電話,詢問她一天的生活與學習,她逐一向我匯報。我回到家里時,看到蒙蒙一個人把生活安排得有條不紊,家也收拾得干干凈凈,我真為她感到自豪。

哈佛女孩劉亦婷已經隨著那本暢銷書的熱賣在全國成千上萬的父母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成就就不再贅言;張蒙蒙不過是個小學六年級的孩子,從8歲開始先后在報紙雜志發表習作50余篇,至今已出版3本書,第四本書《快樂伴我成長》也已付梓。她還曾應邀參加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說”特別兒童節目、“大風車”節目、“東方書城”專題節目做小嘉賓,對她的表現,相信滿意的也不僅僅是她的媽媽……

她們都很成功。她們都是單親子女。而作為她們的母親,兩位媽媽也很成功。

篇4

【關鍵詞】外國文學;《小婦人》;寫作特征

《小婦人》是外國文學的代表之一,對于我國文學創作而言也能起到一定的啟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文學史的進步和發展。小說通過講述幾位女性的生活故事,表達了期待女性獨立的愿望,具有深刻的意義。

一、《小婦人》主要內容介紹

該部作品的故事背景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當時有位馬奇先生住在新英格蘭小鎮上,后來趕到戰場成為了隨軍牧師。他家中有四個女兒,還有一位妻子。當他去了戰場以后,妻女都過得十分艱苦,但她們都有著積極樂觀的精神。她們樂于助人,經常幫助鄰居赫梅爾一家。雖然作為女性的她們,也有著愛美之心,渴望能夠過上優渥的生活,可以天天穿美麗的服裝,吃好吃的食物。在這樣貧困潦倒的生活中,她們對將來充滿了幻想,不管現實如何殘酷,她們還是憑借自己的努力面對命運的種種挑戰。小說的前半部分寫了馬奇一家在戰爭時期的家庭生活情況,后半部分則講述了當馬奇趕去戰場之后他的妻女追求幸福生活的經歷。大女兒叫做梅格,她天生愛打扮,對愛情有著濃厚的期望。二女兒叫做喬,性格獨立,文筆很好。三女兒叫做貝思,是一位聽話的乖乖女,十分討人喜歡。小女兒叫艾美,非常喜歡畫畫。小說講述了這四位女兒逐步成長的故事,也描寫了她們追逐幸福的過程。其突出表達了人的尊嚴以及自強自立的個性,受到了讀者的廣泛喜愛。

二、《小婦人》的寫作特征

1.將解放女性作為目的。這部小說的寫作背景是美國夫權統治時期,那時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較低,基本都是為了家庭而犧牲自己的全部。這樣的傳統思想禁錮了女性的個性發展,也阻礙了女性的精神成長。作者意識到了當時社會存在的這一問題,所以決定創作這部作品,希望可以促使女性得到解放,讓其發揮出自己的個性特點。小說中塑造了幾個追求夢想和獨立的女性形象,并且每個人都有著自己鮮明的性格特征。四姐妹雖然在艱苦的生活中掙扎,但都在積極尋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即使在現實中碰到種種難關,但皆能堅持下去,成為新時代女性。馬奇的妻子是一位頗有威望的女性,她的生活自律而活躍,最終她和自己的幾位女兒都獲得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這部小說看似平淡,實則蘊含了深刻的哲學思想。在女性地位不受重視的當時,該小說的創作將解放女性作為目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具有獨特的形式。在當時的背景下,社會對于優秀女性的定位就是賢妻良母,這種傳統思想阻礙了女性的發展。所以,作者寫下這部小說,希望借此喚醒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的意識,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該部小說的創作形式比較獨特,為讀者構建出一個有一個鮮活生動的女性形象。這些女性都有著各自的主見,不為生活的困難所屈服。這是一部以家庭日記作為基本表達形式的作品,講述馬奇夫人及四個女兒追求幸福生活的過程。小說將馬奇一家的生活日記作為主要線索,逐步鋪展開來,記載了每個人的不同經歷,用這種特別的方式把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描繪得呼之欲出。這樣的創作形式在當時屬于文學領域的創新形式,可以說是開創了文學史上的先河。該寫作形式具有貼近生活的優點,能夠更為深入地表達出文中的主題思想。3.具有現實意義。男女平等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廣泛關注的問題。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時,這種矛盾就開始凸顯,乃至于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之后,為了提高女性的地位,不少有關解放女性的文學作品先后出現,而《小婦人》就是其中之一。該部作品較為深刻的體現了解放女性思想的需求,點醒了許多處于困惑中的傳統女性。小說中的四姐妹都經受了情感的糾葛,在這之中又表現出了獨立和堅強。這對于當時禁錮女性思想的社會背景而言,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所以,該部小說的寫作特點具有深刻現實意義。4.女性多于男性。小說中重點講述的是馬奇夫人及其四個女兒的故事,對于女性的描寫明顯多過對男性的描寫。男性形象主要有馬奇先生和勞倫斯等,但是出現的頻率都比較低。即便有男性形象出現,也是為了對女性形象進行烘托。比如馬奇先生病重時,是他的妻子對他悉心照顧,才慢慢恢復了健康。勞倫斯先生由于痛失愛女而受了嚴重打擊,是在貝思的關心下他才逐漸走了出來。由此可見,小說中的男性形象描寫并不高大,著重突出的是女性的樂觀和堅強。不管生活多么艱難,她們也積極樂觀地面對。這也是該部作品的寫作特點之一。

三、結束語

《小婦人》是一部倡導女權的作品,其通過講述馬奇夫人與四位女兒的故事,表達了女性的樂觀和堅強,呼吁女性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發揚自己的個性。小說具有許多特點,比如將解放女性作為目的,具有獨特的創作形式,現實意義濃厚并且女性多于男性。其能夠喚醒女性的潛在思想,最終促進社會的進步。

參考文獻:

篇5

  2022關于優秀《高老頭》讀后感范文

  《高老頭》是法國小說家巴爾札克《人間喜劇》中的一部,闡述法國十九世紀資本主義社會下的人倫悲劇。

  故事發生在巴黎的一個中下階層雜處的公寓里,高老頭是個面粉商,在年輕時就鰥居并撫養兩個女兒,為了女兒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慈愛和財產。讓她們打扮得花枝招展,還以價值不菲的陪嫁讓她們嫁進豪門。女兒們像吸血鬼似的榨干他的錢財,卻讓高老頭在破爛的小閣樓中孤苦伶仃地離開人世。

  公寓里還住著一位大學生拉斯蒂涅,一心只想攻入巴黎的上流社會,面對富貴榮華,他像是打不死的蟑螂,埋葬了神圣情感、投入資本主義享樂生活的罪惡深淵!野心家求名利的掙扎與高老頭絕望的父愛,兩者相互交織,刻畫人生的自私和機微,絲絲入扣,從頭到尾絕無冷場。

  在還沒有讀《高老頭》這本名著之前,吸引我的是法國大文豪巴爾札克的傳記,佩服他曾發下的豪語:"拿破侖的劍達不到的地方,我的筆辦得到",他放棄了優渥的律師工作,寧愿餓著肚子寫作致力以宏大的小說陣容征服世界。也莞爾他的處女作發表時,竟讓聆聽的人打起瞌睡來了。巴爾札克以生動而逼真的人物形象,批判貴族及資產階級金錢勢力的罪惡,描寫陰險、虛偽的人性,試圖喚醒人心中高貴的靈魂。

  毫無疑問的出身貧寒的高老頭是真心疼愛兩位女兒的,他讓兩個寶貝女兒學習上流社會的各式才藝,讓她們打扮得滿身珠光寶氣到上流社交場合攀附權貴,并以大筆嫁妝成為貴族夫人,成為高老頭無上的安慰。但他卻從全公寓中最好的套房,搬入三樓的普通房間,再搬入租金最便宜的小閣樓,冬天不敢生火,原有的鍍金、鍍銀的餐具一件件典當,把自己的老本大方的送給女兒們去撐門面、穿金戴玉、養情夫!高老頭的所有錢財被女兒榨光后,卻因職業低賤讓女兒及女婿不愿與其來往,為了看女兒須躲在馬車經過之處,偷偷的看。

  "他的容貌被心底的憂愁折磨的日漸憔悴,成了飯桌上最陰郁的一張臉"當高老頭的安慰成為折磨時,他應該醒悟到他忘了教導女兒最重要的-正確的價值觀以及做人的道理。

  高老頭臨死前悟出金錢社會的殘酷無情:錢可以買到一切,甚至買到無價的親情及女兒。養尊處優、心狠手辣的兩位女兒只認錢不認父,在迷人外表下藏著丑陋的心靈。巴爾札克以他辛辣手筆,將兩個女兒的陰險、虛偽、毫無人性的冰冷心長和高老頭的善良、執著的父愛描寫的淋漓盡致。跟現今社會上的"金錢萬能"與"笑貧不笑"的錯誤思想真是不謀而合,也見證了人性中貪婪的一面。

  而透過原充滿著惻隱之心的大學生拉斯蒂涅所走過得道路和他的心理變化,可以看出資本主義社會中金錢對人類靈魂的巨大腐蝕作用,也可以體會出巴爾札克對人欲橫流、道德淪喪的社會給予無聲但有利的抨擊。

  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當高老頭出殯時,在送葬的行列中里,并沒有出現他所摯愛的女兒,出現的是兩家"有爵徽的空車",讀到這里不禁心頭一酸,對高老頭境遇唏噓不已。

  巴爾札克一旦投入寫作,每每夜以繼日,就像一部印刷機不停地轉動,每天工作18小時,一天得喝上50杯咖啡,真是個拼命三郎,但也看出他對寫作的執著與熱愛,精神值得我去學習。在閱讀作家的名著之前,先去了解作家本身的成長背景及所處的歷史時代,更有助于閱讀的進行與體悟,也了解媽咪要我先看巴爾札克小傳的用心。

2022關于優秀《高老頭》讀后感范文   在一聲聲絕望的慘叫中,為女兒“奮斗”了一生的“偉大”父親,離開了那個黑暗的世界,更確切地說是離開了他那兩位貪得無厭的女兒。甚至沒有看到女兒的最后一面。

  女兒的背叛,一無所有的下場,并不是誰使高里奧變成這樣的,而真正的罪魁禍首就是他自己,連著他那“帶有幾分”的父愛。

  這種父愛實在有點可怕,為了能讓女兒快樂,自己不惜付出一切代價,乍一聽是有些令人感動,但這種付出若過了頭,就有點樂極生悲了吧!為了能讓女兒進入到上流社會,他不惜拿出全部財產作嫁妝,為了女兒能幸福,任由女兒搜刮自己的財產。為了女兒能快樂,不惜余力幫助女兒做些違反倫理道德的丑事。為了女兒,他可以不擇手段為女兒鏟除一切后患。他太愛自己的女兒了,愛得近于瘋狂。

  與其說擁有這樣的一位父親是一種幸福,不如說是一種不幸。原來清純的女孩在這種父愛的熏陶下,變得污濁。原本簡單的女孩在這種父愛的引導下變得自私;原本善良的女孩在這種父愛的啟發下變得可怕。這也許就是所謂的愛的力量吧。

  還有一種東西不能逃脫干系,那就是錢。錢是最有用的,但也是最無用的,是最善良的也是最骯臟的。情節的大起大落都離不開錢,正中了那句話“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卻是萬萬不能的。”

  讀完了《高老頭》,有太多太多的情感直沖大腦,但我感觸最深的一點便是:這種父愛有點可怕!

  2022關于優秀《高老頭》讀后感范文

  《高老頭》這篇小說是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的代表作。作品中以高老頭和他的兩個女兒的故事為主線,拉斯蒂涅的“奮斗史”為副線,彼此互相交織,互相呼應,刻畫出高老頭這個藝術形象。

  文中記述了高老頭一生努力奮斗,為了兩個女兒的幸福而不惜一切,把自己所有的財產都花在女兒身上;到了晚年,財產幾乎耗盡的高老頭依然如此,而兩個爛賭、貪慕虛榮的女兒卻不思圖報,反而更視父親為包袱,有失她們的面子,為求自保,不愿搭理父親,最后高老頭在無人同情下寂寂死去……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人與人之間冷漠無情、互相算計的關系。

  讀完這篇小說后,我為高老頭的遭遇感到同情,對他那種無私的父愛感到敬佩,亦十分鄙視他那兩個忘恩負義的女兒,對她們的行徑嗤之以鼻。與此同時,我聯想起往日雙親對我的教導,其實這也是他們對我的愛的一種,而我卻置之不理,有時更感到反感。但在看完這篇小說后,我仿佛受到了愛的洗禮,對愛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以后,我定會對父母親的愛倍加珍惜,不會像那兩個掉了心肝的女兒一樣。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與子女之間存在代溝,很多是因為子女不了解父母,不懂珍惜父母的愛而造成的。因此,我衷心希望天下間的兒女能學會了解父母對自己的關心以及愛。

篇6

關鍵詞:《日常用品》 詞匯 句子 修辭 語篇

《日常用品》塑造了代表傳統文化的母親和代表現代風格的女兒的不同形象,圍繞如何理解和繼承祖傳的被子展開情節,反映了由種族問題引起的家庭矛盾。小說借母女沖突表達了這樣一個主題:繼承民族文化傳統的意義在于深刻地認識理解其文化內涵,而不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小說體現出作者難以釋懷的黑人情結和沉重的焦慮,這也是作者自我意識的彰顯。

一. 詞匯方面

1.形容詞層面

文中第十三段是形容詞所占比例最高的一段,共138個單詞,其中形容詞共計13個,約占整段字數的9.4%。這些形容詞都是簡單詞匯,其中,good一詞重復使用了三次。小說采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文中的“I”代表的是一位受教育程度不高的黑人母親。基于這一點,就不難理解作者為何用詞如此簡單。此外,該段中主人公在對自己和自己的女兒進行描述時采用的是中性形容詞,而對準女婿的描述時,她用mossy來形容他的牙齒,用earnest來形容他的臉,可見主人公對女婿持有偏見或不甚喜歡。

2.副詞層面

整篇小說中副詞并不多,always一詞出現的頻度相對很高。在對Dee進行描述時,接連用了多達4個always。Always不僅表示頻率很高,還能輔助表達作者蘊含的某種特定的感彩。在此文段中always的頻繁使用表達了母親對女兒很多行為的不解甚至是反感。

二. 句子層面

1. 句子類型

《日常用品》中多為短句和簡單句,少有長句、復雜句和倒裝句。在母親和女兒Dee的對話中,70%以上都是疑問句而且大部分是反問句,這些問句多由母親向女兒發出且幾乎都是由“Why don’t you”或“Don't you”引導的,語氣非常強烈甚至是憤慨,帶有很明顯的責備和命令的意味,這可以很好地體現母親對女兒不同價值觀的否定,以及對女兒強烈的控制欲和指導欲,很好地刻畫出母親的威嚴形象和對女兒的殷切期盼。

2.詞組類型

在不足一百個單詞的第十一段中,介詞詞組就有七個,占單詞數約30個,占到約整段的30%。其中,有四個是由with引導的作方式狀語的介詞詞組。這些詞組體現出Dee對待家人不甚關心,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他人感受,這也很形象地反映出她身上體現出的對黑人文化傳統的反叛和對白人文化及生活的熱切期盼和忘本式地追求。

三. 修辭方面

1. 明喻的大量使用

作者在整篇小說中使用了大量的明喻,其中大部分都是由like或as引導的,這也是對文章的敘述者――黑人母親的文化程度的再次體現。在第十九段中有這樣一句:“Hair is all over his head a foot long and hanging from his chin like a kinky mule tail”。這里是對Dee的男朋友的描述,說他的頭滿整個腦袋足足一英尺長,從他的下巴懸吊下來活像卷曲的騾子尾巴。明顯,把頭發比作騾子尾巴這個比方很古怪,可見母親對女兒男友的形象并不滿意。在第五段中有這樣一句:“I can kill and clean a dog as mercilessly as a man”, 母親把自己與男人作比,來凸顯自己干活時的強悍和粗獷,她認為只有男人才能干那些很粗糙費勁的活兒,這體現了母親潛意識里的性別差異觀念。

2. 擬人的適當運用

擬人是指把物擬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個性或情感的修辭手段。擬人可以通過形容詞、動詞或名詞表現出來。第十三段有這樣一個擬人句“Like good looks and money, quickness passed her by”.這里,賦予了長相,錢財和敏捷的思維以人的動作“pass by”,這樣不僅使句子更加生動,達到詼諧幽默的效果。同時,也很好地流露出母親對女兒Maggie心懷遺憾,在她看來,Maggie不如Dee那樣迷人和聰明是因為運氣不好,是老天對她不公。由此可見母親看待事物的主觀性,進一步體現了她的文化程度不高,不能客觀地看待和分析事物。

四. 篇章語境方面

小說采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從黑人母親的角度展開敘述。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不如第三人稱的敘述角度那樣客觀,但是后者不及前者那樣具有感染力。閱讀過程中,讀者很容易將自己主人公化,化身成為那位黑人母親,因而能更深切地體會到黑人母親對女兒的不解和失望,但同時又不甘于妥協,極力想改變女兒已形成的價值觀。母親和女兒之間的沖突僅僅是一個縮影,作者真正想反映的是非裔黑人在尋根文化、傷痛文化與現代白人文明的沖擊與滌蕩中的苦痛掙扎和文化身份認同,構擬出一幅在深沉厚重的歷史文化遺產面前迷惘和抗爭的畫面。

參考文獻:

篇7

伊恩·麥克尤恩是當代英國文壇頗富影響力的小說家,從第一部小說出版至今,麥克尤恩已先后有近二十部作品問世。他寫了多部成長小說,關注兒童的發展和成長。自1976年獲得薩姆塞特.毛姆獎以來,麥克尤恩已經斬獲十多項文學大獎,奠定了他作為當代英國最有成就作家的地位。

 

《時間中的孩子》是成長文學的代表,通過寫實與虛構相結合,刻畫了主人公歷經磨難、艱辛成長的故事,表現了麥克尤恩敘述現實、再現歷史的執著。《時間中的孩子》代表著麥克尤恩的寫作進入新階段,他不再僅僅描述兒童的成長,而是開始將焦點轉向關注政治、社會和道德,小說主人公斯蒂芬尋找自我,走向成熟,作者麥克尤恩的創作也日漸臻熟。在這部小說中,凱特這個孩子只是一個幻象,沒有直接出現在小說文本中,而是完全通過斯蒂芬的意識傳遞出來的。她是一個“不在場的在場”, 實際為斯蒂芬無意識中的一種欲望,而這種欲望恰恰折射出成年人對童真的渴望和訴求。

 

倫理線

 

文學的倫理結構的關鍵要素是倫理線和倫理結。在文學作品中,倫理線同倫理結密不可分、息息相關,倫理線呈現的是縱向倫理結構,倫理結則是文學文本的橫向倫理結構 (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 基本理論與術語”)。

 

《時間中的孩子》把虛構和寫實融合在一起,引領斯蒂芬開啟一個追尋自我的旅程,該小說有兩條倫理線:顯性倫理線和隱性倫理線。顯性倫理線是斯蒂芬的女兒被拐走,這個倫理線是預設的,孩子凱特并沒有直接出現在小說中,而是在斯蒂芬的敘述中出現。這條倫理線把時間和童年、社會現狀以及人的感情緊密相連。斯蒂芬的女兒丟失,象征著政府制定的倫理規范已經壓倒了人的自身倫理。此后,斯蒂芬陷入倫理困境。朱莉的懷孕,似乎預示著歷經痛苦和彷徨之后,斯蒂芬終于迎來了自己的童真,最真的自我。

 

隱性倫理線是成人需求真正的自我的過程,即在成人世界和兒童的童真之間尋找平衡,以抵擋當今成人世界的丑惡與異化。主人公斯蒂芬在成長過程中有痛苦和迷茫,但是在了解社會、追尋人生意義的過程中,在社會的熔爐磨練中變得成熟。

 

每條倫理主線上都能衍生出無數個倫理結。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這些倫理結開始形成。但是隨著故事的推進,倫理結也可以解構。

 

《時間中的孩子》第一個倫理結是斯蒂芬和妻子感情融洽,深愛彼此。在女兒凱特失蹤前,他們瘋狂地愛著對方。妻子朱莉愿意主動地表達這份愛,而斯蒂芬“已經將自己的生活建立在他們親密的關系之上并且逐漸以此作為依靠”(麥克尤恩,16)。

 

另一個倫理結則是在他們的女兒失蹤之后,兩人都婚姻出現危機。斯蒂芬瘋狂地尋找凱特, 埋頭于電視和開會等毫無意義的日常活動,用忙碌來麻痹自己;妻子朱莉則獨自一人逃至一個隱居地,終日無所事事,神情恍惚。家庭危機的出現,讓他們開始彼此埋怨,讓婚姻出現了裂痕。最后連他們的愛情也因為失去女兒的悲傷而變得岌岌可危。奇妙的是,最后這個倫理結獲得解構,正是這種分離拯救了他們的婚姻。

 

因為女兒的走失而分開之后,斯蒂芬和朱莉的初次相聚是另一個倫理結。當史蒂芬去看望朱莉的時候,他們發現彼此很容易重溫舊情。斯蒂芬出現幻象,看到父母當年的愛情。但這次的團聚是短暫的,因為女兒凱特仍然是橫在兩人中間的隔閡,他們明白要徹底解開夫妻間的疙瘩,只有學會徹底接受失去女兒凱特這個事實。但是,當時斯蒂芬沒有意識到這次的團聚會孕育了新的生命。

 

當然,斯蒂芬和妻子的再團聚是又一個倫理結。在團聚的路上,斯蒂芬想象著父母的幽靈伴陪伴著他,而他帶著妻子懷孕的喜訊,也將再次擁抱婚姻與愛情。他們一起為失去的、無法替代的孩子哭泣,而那些所有的痛苦和無助都包涵在意味深長的時間里。他們意識到無論怎么做都不能挽回失去女兒的損失,但是他們并且永遠期待著她回來(麥克尤恩,209)。

 

倫理選擇

 

倫理困境指的是在困難處境中人們或面對兩難的倫理選擇,或無法逃脫不道德的生活。倫理困境在麥克尤恩的每部小說中都有體現,且呈現出階段性的發展脈絡,總體來說呼應了時代倫理環境的變化以及其自身藝術技巧的提升。

 

斯蒂芬的倫理困境體現在他身處于社會倫理和自我的沖突中。小說中斯蒂芬參與了政府育兒手冊的撰寫,而這個事件本身是政府行為,顯示出政府對社會倫理規范的強制性。育兒本是家庭私人領域的問題,卻被公眾化。《權威育兒手冊》中的“經典名言”作為每章題詞,折射出主體一旦出生,甚至還未出生,就面臨著政府為代表的過度干預和制約。

 

人們在倫理困境中,必須做出倫理選擇,然后實現自身的成熟。拉康認為,當孩子擺脫俄狄浦斯情結,不再排斥父親、迷戀母親之后,其便獲得倫理理性,告別倫理混亂。斯蒂芬從小對母親有著一種崇拜的依戀,覺得“母親難道不比英國女皇漂亮嗎”(麥克尤恩,65)。但父親教給他更多社會規范,使其成為 “父親的好兒子”(第66頁)。小說《檸檬汽水》成功出版標志著斯蒂芬獲得了象征父權的出版商的認同。老板達克以一種降等的方式提攜了斯蒂芬,標志著斯蒂芬童年結束,從此他既擁有了男性氣質,也喪失了男性氣質。

 

然而,原始的童真和父權的沖突,使得斯蒂芬飽受困惑的煎熬。失去女兒凱特使斯蒂芬感到生命的迷茫和空虛。斯蒂芬總是在社會倫理中掙扎,想要掙脫枷鎖。他總是情不自禁地回憶起自己的童年,而女兒凱特也是歷歷在目。

 

斯蒂芬盡情地展現著童真,以求在社會倫理中重建自我。他誤將魯斯認成自己女兒凱特,追隨著她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甚至希望可以取悅老師,如同自己孩提時代一樣。如果腦海里閃現核戰爭的畫面,斯蒂芬會“突然像孩子一樣害怕”(第157頁)。在最后一次拜訪朱莉的途中,斯蒂芬搭上一輛火車機車,這個舉動對斯蒂芬至關重要,這預示著他將召回自我心中的童真,也暗示著再次當爸爸的喜悅使他內心深處的“男孩”和現實中的“男人”實現平衡。

 

結語

 

麥克尤恩創造的未來社會中,人們處于無法逃脫的倫理困境之中。小說主人公斯蒂芬的精神空間指向了童年世界,童年世界的純真富饒反襯出當時倫敦文化空間的貧瘠荒蕪。主人公的困惑和掙扎體現他既不肯放棄童年理想,同時又無法割舍對倫敦名利場的留戀之情,身陷兩難抉擇。麥克尤恩一直積極關注當代英國社會的倫理問題,其創作視野也更趨廣闊,兩者將他對倫理困境的探索帶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篇8

胡燕1972年出生,先后在南京寶善街小學和二板橋小學做小學語文老師,對女兒的成長和教育非常重視。2010年,13歲的女兒小雨順利考上南京外國語學校讀初一。

女兒上初中后,胡燕明顯感覺她變了。以前,女兒總喜歡和自己膩在一起,現在卻喜歡待在自己房間里,看書、上網、發呆。胡燕穿新衣服征詢女兒意見,女兒總不成不淡地說“行,還好”,不再像以前評頭論足。而女兒進校買校服,非要買大一號的,說寬松舒服。胡燕感嘆,女兒有自己的審美標準了,不管這種標準是不是真美。

2011年4月的一天,小雨從洗手間里出來,臉上紅撲撲的,表情有些慌亂,用手捂著肚子,望著胡燕欲言又止。胡燕以為女兒拉肚子,不料,女兒搖搖頭,不好意思地低下頭小聲說:“媽,我流血了。”胡燕一下子明白了,她摟著女兒說:“我女兒來初潮了,你就要成為青春無敵美少女啦。”

隨后,胡燕給女兒講了一些護理知識和青春期第二特征。而且,那天下午下班后,胡燕到一家蛋糕店買一個大蛋糕,又在花店買一束百合花。

回到家后,小雨間今天是誰生日,胡燕笑而不語。平時大大咧咧的老公陳凱也納悶,也不是結婚紀念日呀?胡燕低聲告訴她:“今天是女兒特殊的日子,你以后不能總忙工作,要關心女兒的成長了。”然后對老公使了一下眼色。

晚飯時,胡燕把百合送給小雨,說:“這是媽媽特地為你買的,獻給青春花季美少女。”小雨這才知道媽媽的意思,臉上立刻笑成了花。隨后,胡燕又說:“青春期是人生第二次‘誕生期’,它連接著兒童期與成長期,決定一個人以后的人生走向,非常重要,‘誕生’的‘誕’”與‘蛋糕’的‘蛋’同音,所以給你買了蛋糕,希望你珍惜青春時光。

聽完媽媽的話,小雨又興奮又感動。她張開手臂,緊緊抱著好久沒有親近的媽媽,甜甜地說了一句:“謝謝媽媽!”

美少女“造反”,潮媽應對有法寶

此后一段時間,胡燕沉浸在女兒青春期成長的喜悅和美好中。然而好景不長,胡燕就捕捉到青春期女兒的另一面。

一次,小雨拿著演講稿讓媽媽幫忙修改,胡燕看完稿子,滔滔不絕地講起來。可講著講著,小雨突然不耐煩地打斷她:“媽媽,你不能溫柔一點嗎?”胡燕一下子怔住了,自己沒有激動呀,就是嗓門大一點而已,而女兒看自己的表情,就像看一個瘋婆子。她立刻解釋:“我是職業病,跟學生說話都這樣。”

小雨說:“看你說話著急的樣子,急什么呀?要淡定!”

胡燕被搶白得無話可說,她竟然讓媽媽淡定?事后,胡燕明白,女兒覺得自己提的意見太直白,接受不了,便用這種方式反抗她。

去年寒假的一天,小雨的姑姑給小雨送來一本書,是小雨托她買的。胡燕覺得奇怪,平時小雨想買書都和自己講一聲,這次怎么托姑姑買書?胡燕一看書名:《禍國》,寫的是女主角15歲進宮到最后成為一代女帝的故事,原來是一部現法寫的宮廷戲。

晚上,胡燕把書給小雨,并說:“這本書營養價值不高,純粹是消遣娛樂,你想看也可以,但別占用學習時問。以后買書直接跟我講,不需要麻煩姑姑。”小雨把書接過來,乖乖地說:“那我以后再看。”

可第三天,小雨的QQ簽名就改為“禍國一出傾天下,愛情一瞬成千年”。胡燕看了心里一顫,她還是看了那本書。此后幾天,胡燕早上叫女兒起床,總發現女兒懶洋洋的,一副睡眠不足的樣子。胡燕有些疑惑,但也沒放在心上。

一天晚上12點左右,胡燕想看女兒是否踢被子。沒想到,她剛進女兒房間,就看到黑黑的房間里,女兒的被角露出一絲光亮。胡燕很詫異,她輕輕走過去掀開被角,看見女兒正趴在床上拿著MP4入神地看著什么,絲毫沒有發現媽媽到來。胡燕非常生氣,一把奪過MP4,女兒正在看一部叫《仙人快上線》的網絡穿越小說,內容有些低級。

乖巧的女兒竟然要“造反”,三更半夜看這種書,她立即讓女兒起床,并叫來丈夫。丈夫檢查一下MP4,發現里面還有10多部類似的小說。胡燕怒氣沖天地問女兒:“從哪里下載的?什么時候開始看的?”

小雨第一次見媽媽如此生氣,她乖乖交待,小說是從網上下載的,每天看到凌晨2點多,所以近期總是睡眠不足。聽女兒說完,胡燕的心如錐扎般疼痛,上次給她看《禍國》是不想太約束她,沒想到變本加厲。胡燕覺得自己怎么也溫和不起來了,她拿起戒尺,小雨也乖順地伸出手,胡燕狠狠心舉起戒尺就打,邊打邊告訴她:“打你,是讓你學會歸律,學會管理自己!”

戒尺打在小雨手上,小雨疼得閉上眼,胡燕看著女兒的小手瞬間變紅,她的心也生生地疼,但她還是又打了幾下,并說:“你要懂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隨后,她沒收了女兒的MP4、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幾日后,胡燕覺得這樣可能會適得其反,又把它們還給女兒。見媽媽把電子產品還給自己,小雨也自覺地把小說刪了,還保證,以后不看這些小說了。

見女兒不沉浸在小說里,胡燕覺得自己“打虎”效果顯著。但是,讓胡燕沒想到的是,“猛虎”再一次撲來。

一天,胡燕收拾女兒的書桌,看到書包下壓著一本試題答案。胡燕很奇怪,她明明把答案書收走的,怎么還有一份?女兒復印的?經詢問,小雨不得不承認:“免得錯得多被你罵,所以,做完試題我又對答案。”

就是說,女兒做試題,主要目的是為應付媽媽檢查。怪不得最近檢查試題,她的正確率是百分百,答案事件離小說事件不到半個月,真是不讓人省心。

胡燕有一種應接不暇的感覺,冷靜一下情緒后,她對女兒說:“我可以接受你做錯試題,但我不能接受你復印答案。既然你都對了答案,還讓我批改做什么呢?”

小雨告訴她,如果沒有答案在旁邊,心里會覺得不踏實。胡燕聽后更生氣了,立刻提高嗓門:“考試時也要放一本答案在旁邊?心里不踏實,那是你對自己不自信!”小雨不知所措地點頭,胡燕并沒原諒女兒,不過,這次沒用戒尺,而是重新買一套試題,讓女兒重做。

十張卷子,小雨兩個小時做完,結果只錯4道題。胡燕勝利收兵。

經過兩次勢均力敵的較量,胡燕覺得自己把女兒訓得差不多了,自己對女兒的狀況也可以見招拆招了。

“放虎歸山”,與女兒—起成長

答案事件后,小雨變得很乖,也不再說謊話了。

女兒不說謊了,胡燕心里又開始打鼓。從內心說,小雨還算誠實,事情敗露后,都能坦白交待。但這么大的孩子,正是掙脫爸爸媽媽往外跑的時刻,不對爸媽隱瞞對誰隱瞞?女兒也該有自己的小秘密,胡燕覺得要適當改變戰術,在某些方面給孩子松綁,放虎歸山。

2012年4月中旬,小雨對媽媽說幾個同學約她中考完逛街,她不想去。胡燕聽后,極力慫恿女兒去,反正考完試了,放松一下,還給女兒五百塊錢,讓女買幾件漂亮衣服。見媽媽突然給自己那么多錢去逛街,小雨有點不敢相信。胡燕就告訴她:“因為你坦誠,媽媽相信你能管理好自己不亂花錢,也相信你能做好自己的事。”

聽完媽媽的話,小雨微笑著點點頭,第二天開開心心和同學們逛街去了,買了一套水手裙,五百塊元錢還剩下一百五十塊。

見女兒能為自己挑選衣服了,胡燕也很欣慰,她發覺,放虎歸山,才能讓女兒更自立更活躍。

6月中旬,電影《泰坦尼克號》3D版上映。胡燕主張全家一起去看,回來后,關于電影里的激情戲,她特意拿出來和女兒討論女孩子的第一次。胡燕告訴小雨:“作為女性,每個女孩決定把自己的第一次給出去的時候,那個人一定是她最愛的人,他們的感情最純最真。”

篇9

穿越小說是當下熱門的一種文化現象,小說里的女主人公通過穿越時空,回到古代,變成皇后或公主,過上顯赫的生活。2008年7月10日,一個武漢的女中學生,為了讓自己能“穿越”成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公主,竟選擇了自殺的方式……

生活壓抑,

女中學生中了穿越小說的毒

2006年7月,12歲的張萌以優異的成績被武漢一所重點中學錄取。父母高興極了,希望出身貧寒家庭的她繼續努力,將來考入名牌大學,為他們爭光。

張萌的父母是湖北省通城縣人。她3歲時,父母就帶著她到武漢,在漢陽區鐘家村租了間十多平方米的門面房,以炒板栗謀生。為節約房租,他們只得在門面房里搭了個小暗樓,白天做生意,晚上一家三口就蝸居在這個窄小的暗樓里。

盡管生活如此貧困,但夫妻倆還是非常疼愛女兒,并盡全力供她讀書。從幼兒園到小學,張萌上的都是周圍師資條件最好的。她學得很用心,成績在班上總是名列前茅,令父母備感欣慰。

然而,自女兒考上重點中學后,花費越來越大,而且生意越來越難做,夫婦倆漸漸感到力不從心,成天為一些瑣事爭吵不休。父親張健民見每月賺來的錢不夠生活花銷,就埋怨妻子花錢太大方,不會精打細算;母親李臘梅嫌棄丈夫一個大男人不會賺錢,成天就守著這么點小生意,害得她們母女跟著受苦。

張萌每次回家,見母親不是與父親吵嘴,就是在一旁哭鼻子抹眼淚,她感到心情壓抑極了。

不僅如此,由于她家太寒酸,再加上居住環境差,張萌不能像其他同學那樣,每天把自己打扮得干干凈凈,更沒有漂亮的新衣服穿。初一下學期,與張萌同桌的男生吳海濤,見她每次來學校都渾身臟兮兮的,衣服也皺巴巴的,根本無法跟班上那些穿名牌、愛打扮的漂亮女生相比,就要求班主任老師給他換座。老師問及原因時,他竟然說:“誰愿意和一個既臟又難聞的‘老古董’同桌,真沒勁!”一番話引得同學們哄堂大笑,老師當即批評了他,不同意給他換座位。

吳海濤為了發泄心中的不滿,同時也為了查清張萌的家庭情況,放學后偷偷跟蹤她,發現她的父母是賣糖炒板栗的,便心生一計。

第二天,他把張萌父母的情況當作新聞講給大家聽,說他們班上出了個“板栗皇后”,以后若想吃板栗可以免費跟著她去品嘗。張萌沒想到吳海濤會用這種方式羞辱她,在班上更加抬不起頭來……

回到家里,她很想向父母提出不上那所重點中學了,但每當看到父母為生活勞碌辛酸的背影,她又羞于啟齒。在這種情況下,張萌的心情變得越來越抑郁,她不愿跟同學們說話,也不愿跟父母交流,將自己整個人都封閉起來。

一天放學后,她值日打掃衛生,發現有位同學的書掉在課桌底下,就撿起來翻看,發現是同學們經常熱議的穿越小說。該同學已回家,張萌好奇地把書塞進書包,準備第二天早上再把書還給她。

回到家,張萌以最快的速度做完作業,然后讀起這本穿越小說來。看著看著,她很快就被故事情節吸引住了:現代絕色小偷季嫣然,做某科學家試驗品穿越到未來,卻因機器故障穿越到清朝順治年間……她感覺太神奇了,女主人公怎么可以從現代穿越到古代,還可以從古代回到現代呢?當天晚上,她在臺燈下看了大半宿,直到父母催她關燈,她才極不情愿地熄燈就寢。

第二天一早,她將書還給那位叫王欣桐的同學,放學后,她又試著找她借。王欣桐倒是挺大方的,還很友善地說:“你想看就拿去看吧,我家有電腦,回家后可以在線閱讀。班上有很多同學都在看穿越小說,如今誰不懂穿越誰就是老土,你也得跟上時代的步伐了。”

張萌尷尬地低下頭說:“好的,我以后會去書店租書看。”

王欣桐還熱情地向她推薦百萬網友評出的“2007年四大穿越奇書”,張萌都一一記錄下來。

夢見自己是公主,

欲尋穿越鬧自殺

在這4本“穿越奇書”中,張萌發現作者大多用穿越的形式來演繹一段奇妙的愛情故事。看到作者筆下的主人公一個個都那么幸運,一下子就穿越到古代,變成萬人敬仰的皇后或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公主,張萌羨慕得不得了,同時也越來越著迷。

她又到書店租回暢銷小說作家“紅娘子”寫的《穿越公主我最大》,發現書中的女主人公沈萱跟她一樣,對現實生活不滿意,總想在夢中穿越到另一個世界,變成皇帝身邊最寵幸的公主。夢醒了還可以帶些古代價值連城的珠寶回來,拿到拍賣行去拍賣,使家人全都過上好日子。在一次睡夢中,她真的穿越到古代……

自此,張萌每晚睡覺前,都在夢中祈禱,希望自己能像沈萱一樣穿越到古代,變成高貴的公主,不僅有父皇和母后寵愛,還有眾多宮女侍奉。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2008年3月5日晚上,她夢見自己像沈萱一樣穿越到了唐朝,變成了高陽公主。她穿的是金紗蟬衣,住的是金碧輝煌的皇宮大院,里面的珠寶應有盡有,任她挑任她選。她的父親是當朝皇帝李世民,母親是長孫皇后。更有趣的是,吳海濤竟然成了她身邊最倒霉的太監小健子,她正好可以借自己高貴顯赫的身份報一箭之仇。她把“吳海濤”當球一樣踢來踢去,令他痛不欲生。張萌感覺開心極了,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

沒想到這一笑,卻把她猛然笑醒了,她下意識地摸摸身上的衣服,翻開衣服的口袋,發現一件寶物也沒帶回來。她感覺掃興極了:自己還沒來得及享受榮華富貴和父皇母后的呵護呢,夢怎么這么快就醒了,真是心有不甘啊!

更可恨的是,第二天早上,母親拿出一件既陳舊又不合身的衣服讓她穿。張萌當即把它扔在地上,生氣地說:“你這些破爛衣服到底是從哪里弄來的?我不穿!我在前世可是唐太宗最寵愛的高陽公主,沒想到今生投錯胎,竟然出生在這樣一個既沒錢又沒地位的家里。”

李臘梅一下子愣住了,她沒想到一向乖巧聽話的女兒竟說出如此難聽的話來,狠狠地扇了女兒一耳光,叫她住嘴。張萌摸著火辣辣的臉,憤恨地瞪了母親一眼,轉身氣沖沖地去了學校。

初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很快就到了,張萌因看穿越小說影響了學習,考試成績一落千丈,由班上前十名變成倒數第七名。父母得知后,氣得渾身發抖,問她每天在干什么,張萌頂嘴道:“你們成天只知道吵吵鬧鬧,什么時候真正關心過我的學習?家里既窮又臟,我連個像樣兒的做作業的地方都沒有,讓我怎么學習?”

父母當時沒說什么,但過后一想,覺得有必要糾正她的觀念,就趁暑假把她送回鄉下,交由奶奶看管,想讓她體驗一下大山里窮困學生的生活,這樣,回武漢后才能珍惜現在的讀書機會。

張萌回到通城縣九宮山腳下的奶奶家,少了父母的管教,她更加迷戀穿越小說。鄉下雖然環境差,但書店和網吧還是有的,她經常找奶奶要零花錢到網吧上網,謊稱是上網查找學習資料,其實是在線閱讀穿越小說……

2008年7月9日,她從網上查資料得知,要想穿越到古代,書中總共涉及過五種方法:一、獲媒介,即擁有古代的首飾、未來通訊設備等;二、遇貴人,“貴人”指世外高人、外星人、非人等;三、遭意外,如車禍、失足落水、墜崖、被砸、被電擊、被害等;四、有前兆,如夢中事物、幻覺等,在夢中穿越;五、尋短見,如自己跑去撞車、跳崖、跳樓等。

張萌感覺前三種方式均不適合自己,而第四種方法她早就試過了,睡覺前不知幻想了多少次,也沒有穿越到過去,只有最后一種方法可能適合自己。但如果選擇撞車,她又不忍心連累司機;如果選擇跳崖,擔心連尸首都找不著;選擇跳樓吧,奶奶家是平房,跳下去根本就摔不死。她考慮了很久,決定采取吃毒蘑菇的方式來自殺。小時候,奶奶曾教她分辨過山上哪些蘑菇是有毒的,每年回老家,奶奶還會叮囑她不要采到毒蘑菇。這一次只要上山,就能很容易采到毒蘑菇,輕松地用它來實現穿越了。

第二天早上,她趁奶奶走親戚,就趕緊跑到九宮山上,采了一大堆毒蘑菇回來,然后熬了一碗蘑菇湯,毫不猶豫地喝了下去。不知過了多久,體內的毒性開始發作,她感覺胸悶氣短、渾身抽搐,隨后口吐白沫,昏迷不醒。

奶奶從親戚家回來后,見孫女一動不動地躺在床上,嘴邊還沾滿白沫,她推斷是食物中毒了,趕忙喊來鄰居,把她送到通城縣人民醫院搶救。

經過一番緊急搶救,張萌總算被醫生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她慢慢睜開眼,發現自己躺在病房里,奶奶正用焦急的眼神盯著她。知道自己自殺未成,她不由得抽泣起來,埋怨奶奶道:“你為什么要把我救醒呀,我剛夢見自己回到古代,與我的父皇和母后見面,他們對我十分寵愛,我開心極了。我討厭現在的爸爸媽媽,他們讓我受盡了同學的嘲笑和屈辱。”

奶奶聽了一頭霧水,以為孫女中毒太深,在講胡話,就趕忙給她父母打電話,讓他們快回來。

營造和諧家庭,

助女兒走出心理誤區

張健民夫婦得知女兒在鄉下吃毒蘑菇鬧自殺后,全都嚇傻了,他們趕緊包車將女兒接回武漢。夫婦倆不明白女兒為何會做出這種糊涂事,整天輪番追問原因,她迫不得已只得說出實情。

張健民夫婦自然不懂什么叫做穿越小說,也不明白女兒為何要用這種方式變公主。2008年7月14日,他們來到湖北省人民醫院,決定向心理專家咨詢。

接待他們的周主任聽完后,告訴他們:“你女兒處于青春期,思維能力、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處于高峰期。但由于現實經驗、人生閱歷的缺乏,在現實生活中到處碰壁,再加之長期迷戀玄幻、歷史加言情的穿越小說,就很容易患上‘青春期幻想癥’。迷戀上這種小說的孩子大多數是因為對現實生活不滿,或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恰好這種精神鴉片可以滿足他們的需要,于是就像吸毒一樣,越吸越上癮。中毒太深的孩子往往就會采取令人意想不到的方法進行穿越,你女兒就是這種情況。”

聽了專家的解釋,夫婦倆明白了個大概,但他們不知用何種方式來醫治女兒的心病。周主任進一步指導他們:“孩子中毒如此之深,與家庭成長環境有密切關系,你們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耐心開導,引導她熱愛生活、熱愛父母,養成正確的興趣和愛好,用健康的文化來武裝頭腦,逐漸把這種精神鴉片驅出生活……”

夫婦倆回家后,仔細體味專家的話,下決心要把女兒從“穿越”這個魔掌中拉回來。

首先,他們要給女兒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給她的身心帶來愉悅。考慮到女兒已經14歲,馬上就成大姑娘了,不可能與他們長期住在一個暗樓里。他們決定租房住,把經營與居住環境分開。

恰好他們門面附近的小區有套小兩室一廳的房子出租,月租金600元。盡管有些舍不得拿出這么多錢租房,但為了女兒,他們還是租了下來,并把向陽的那間房給女兒住。

原來住的小暗樓長年見不到陽光,現在有這么亮堂的房間,張萌高興得幾乎要跳起來,興奮地對爸爸說:“太感謝您了,我做夢都想有這樣一間房,在窗明幾凈的屋子里做作業,還可以美美地打扮自己!”張健民真誠地對女兒說:“過去都是我不好,為了省錢,讓你受苦了。”

為了讓女兒有豐富的業余生活,他們又咬咬牙,買回一套家庭影院,讓她有時間就看電視和唱歌。

這樣一來,家庭生活開銷太大,他們根本就攢不下錢。夫妻倆就拓寬生意門路,除了炒板栗外,又增加了炒瓜子、炒花生、炒大豆等業務,還買回兩個冷柜,擺在店前賣冷飲。沒想到,增加的業務居然把多出的生活開銷都賺了回來。

生意做好了,夫婦倆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吵鬧了,每晚回到家都笑呵呵的,還告訴女兒每天都賺了多少錢。

父母心境的改變促進了家庭生活的和諧,張萌逐漸變得愛父母,愛這個家了,看穿越小說的次數明顯減少。閑暇時,她主動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還時常唱歌給父母聽,逗他們開心。

為了督促女兒徹底摒棄穿越小說,張健民還為她訂了一份《少年文藝》雜志,并花費幾百元到新華書店買回四大名著,陪著女兒一起看。張健民雖出生在農村,但也有高中文化水平,遇到女兒不懂的歷史知識,他也能講得頭頭是道。

經歷了吃毒蘑菇的荒唐事件后,張萌也慢慢醒悟了:她是不可能穿越到古代的,她也沒有前世,父母這樣做,全都是為了幫她戰勝心魔啊!她決定好好改造自己,在心靈上與穿越小說拜拜……

她把自己的決心寫成座右銘,放在自己的寫字臺上,每天早晚都要看上一遍。有一天,她控制不住自己又想看穿越小說了,當把書租回來坐在桌前準備翻看時,一眼掃到自己寫的悔過書,她慚愧地低下頭,趕忙把書還了回去。

2008年9月,張萌升入初三。夫婦倆為了使女兒不再自卑,不僅給她換了新的學習用具,還給她買了新衣服和新鞋子,并且語重心長地對她說:“我們家現在的條件雖然不能跟城里人比,但再苦再累,我們也會滿足你正常的學習需要。你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要辜負了我們的期望。”

張萌重重地點了下頭,堅定地說:“你們放心吧,我再也不會看穿越小說了,也不會再做白日夢了,永遠做你們的乖女兒,用優異的成績來回報你們。”

夫婦倆聽后,露出了笑臉,自己的苦心終于沒有白費。愿張萌在來年的中考中,能考出好成績,回報她含辛茹苦的父母。

編后:

身為父母,我們一直都在關注孩子的成績,想方設法地讓他上更好的學校,擁有更好的成長條件,即使砸鍋賣鐵,即使筋疲力盡,都在所不惜。

這或許是父愛母愛的偉大之處。

但對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對如何給他營造和睦的家庭環境,這些影響更直接更深遠的東西,我們卻常常忽略掉了。

捫心自問,我們是否太過于功利,只想讓孩子到達一個成功的彼岸,而對于如何到達,我們卻不管不顧。

愛孩子,就請關注他的內心,理解他的快樂和煩惱。只有在良好的親子關系里,孩子才會成長得出色,父母也才算是真正合格。

(文中人物為化名)

篇10

關鍵詞: 《喜福會》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人際關系

《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是華裔女作家譚恩美(Amy Tan)于1989年發表的處女作,一經發表,就進入《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達9個月之久。1990年,該書獲得洛杉磯圖書評論獎、全美圖書獎、全美圖書評論家獎、海灣區圖書評論小說獎和英聯邦俱樂部金獎等多項文學大獎。后來,《喜福會》又被搬上銀幕,獲得了更多的贊譽。《喜福會》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一方面是由于小說描寫了四位母親在中國的苦難經歷,充滿了東方色彩,迎合了美國讀者渴望了解神秘古老的中國文化的心理。另一方面是由于小說具有跨文化的主題。作者通過描寫四對母女間的代溝和隔閡沖突,反映了母族文化和異質文化相遇而生的碰撞與兼容,以及華裔在這兩種文化的碰撞中對自我文化身份的艱難求索。小說中的華裔母女兩代人操著不同的語言生活于同一社會背景下,由于語言溝通上的障礙和價值觀念上的分歧,引發了一系列沖突,并惡化為母女關系的冷淡、疏離。那么造成這種文化差異的原因是什么呢?筆者認為是中國傳統文化――儒家思想對母女兩代移民人際關系的影響。

一、麻將所體現的儒家思想

麻將亦稱“麻雀”,原屬皇家和王宮貴族的游戲,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四千年前。在長期的歷史演變過程中,麻將逐步從宮廷流傳到民間,至清朝中期基本定型。麻將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自問世至今,一直是最受歡迎、普及率最高的文娛話動之一。參與者一般是四個人,有136張(或者144張)牌。

《喜福會》中四位母親主要的娛樂方式就是聚在一起打麻將,她們給這個麻將聚會取了一個好聽又吉利的名字――“喜福會”。麻將作為中國的傳統話動,帶有很強的文化內涵。喜福會的舉辦體現了儒家的一些思想。

第一次喜福會是四位母親中的吳素云在桂林發起組織的。素云的丈夫是的一名軍官。期間,為了躲避戰火,他把素云和兩個嬰兒帶到了桂林――他認為安全的地方,把素云和孩子安置到一幢樓房里面的小房間后,只身去了重慶。素云為了擺脫孤單和對戰爭的恐懼,想到了一個主意――邀集三個女人來打麻將。這個聚會被稱為喜福會。其實,她們打麻將不是為了賭博,而是為了忘掉戰爭的不快。到達美國之后,四個家庭再次組成喜福會,這一次是因為身在異國他鄉,交際困難,打麻將成了交流的工具。另外,麻將中的“和”與游戲規則則體現了中庸之道的思想,在打麻將的過程中,下家只能吃上家的牌才能最終和牌,而上家也只能放出自己不需要的牌才能和牌。這種既斗爭又相互合作的游戲方式體現了中庸之道的最高準則,即和諧的要義。

二、母女關系中的儒家思想

在去美國的途中,母親們充滿了對未來的期盼。“待到了美國,我要生個女兒,她會長得很像我。但是,她不用看著丈夫的眼色低眉垂眼地過日子。她一出生就是在美國,我會讓她講一口流利漂亮的美式英語,不會遭人白眼看不起。她將事事稱心,應有盡有”(譚,1989:3)。母親的愿望沒有完全變成現實。女兒不用像母親一樣受苦,能夠操一口流利的英語,但是令人諷刺的是,她們變得過于美國化,“只會大口大口往肚里灌可口可樂”(譚,1989:4)。如何處理母女之間的關系成為她們最大的難題。喜福會后面隱藏的中庸之道思想再次幫助母親們面對這個問題。

吳素云相信,在美國,每個人都可以做一切想做的事情。像其他的母親一樣,她希望女兒晶美能成為人才,實現她自己所有的夢想。她對九歲的晶美說:“你也能成為人才。”(譚,1989:114)剛開始,她認為晶美可以成為像秀蘭?鄧波爾一樣的童星,但是這個希望很快就破滅了。接下來,她從報紙上剪下許多智力測試題,想把晶美培養成另一種人才,一個博學的人。但是晶美又一次讓她失望。晶美智力平平,說不出芬蘭的首都;讀了三分鐘《圣經》,只記得其中的一句。后來素云逼著晶美練鋼琴,希望她成為鋼琴家。起初晶美愿意聽從母親的安排,但是經過多次失敗之后,她產生了憎惡之情。她不愿意讓母親改變自己,而是堅持保持原來的自我。這種想法實際上是美國文化個性獨立的表現。中國傳統文化儒家思想提倡忠、孝,兒女要孝敬父母,聽從父母的命令;而美國文化則宣揚個性與自由,鼓勵子女獨立,父母對子女沒有絕對的權威。母女之間的文化沖突使素云認識到自己力量的局限,放棄了塑造女兒的努力。

龔琳達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她的女兒薇弗萊是個象棋天才,9歲就成為國家級的象棋冠軍,被捧為美國棋壇的希望。女兒提出的要求,她幾乎都給予滿足。薇弗萊可以不做家務活;她抱怨同臥室的哥哥太吵,他們就被移到臨街的起居室。龔琳達逢人便夸耀女兒,似乎一切都是她的功勞。每周六,她帶著女兒上市場,向任何一個對她多瞟一眼的人介紹:“這就是薇弗萊,我女兒。”(譚,1989:80)這種行為使叛逆的女兒非常尷尬。“為什么你非要拿我出風頭?如果你自己想出風頭,那么你為什么不學下棋?”(譚,1989:81)薇弗萊指責母親把她當成炫耀的資本。龔琳達被這句話深深地傷害了。對龔琳達來說,女兒的成功是光宗耀祖的事情,母親以女兒為榮是很自然的事情。對薇弗萊來說,成功是個人奮斗的結果,和母親沒有關聯。這次爭吵之后,母女關系開始變得緊張。薇弗萊最后由于種種原因停止了下棋,龔琳達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干涉女兒的生話。

另外兩個母親,許女梅和映映?圣克萊爾也必須面對同樣的母女沖突。母親們望女成鳳,期望女兒能實現自己未了的心愿,所以規定了女兒的生活目標,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女兒實現這個目標,有時候甚至是違背女兒的意愿,逼迫她們。女兒們則覺得母親的這些“幫助”干涉了自己的生話,影響了自己性格的發展。

對四位母親來說,女兒們由于不同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不斷和她們產生沖突,令她們十分失望。但是當她們發現女兒身處事業和婚姻的不幸的時候,她們伸出了援助之手,從而母女之間相互理解,最終和諧共處。

三、結語

綜上所述,譚恩美在小說《喜樂會》中表現的是一種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的特點可以說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這給她的小說許多生活的游戲、樂趣和學問。如主張無論人性善惡,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育人。這種教化方式,是一種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地良善,知道恥辱而無奸之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