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發經濟存在的問題范文
時間:2024-02-04 17:54: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銀發經濟存在的問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村鎮銀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機構設立地點城中化。村鎮銀行設立的重要目的是為了填補農村區域金融網點空白,支持“三農”建設,完善支農金融服務。但從實際設立的情況來看,多數村鎮銀行的總部設在縣域主城區,下轄的支行設立地點也多位于開發園區或各縣的經濟發展中心地帶。未來發展規劃中,部分村鎮銀行甚至沒有在鄉鎮地區設立分支網點的打算,其管理中心和經營重點明顯向縣城中心地帶傾斜。
(2)注冊資本規模擴大化。銀監會為引導各家銀行到農村和經濟欠發達地區設立村鎮銀行,切實改善農村地區金融服務,放寬了準入門檻,規定在鄉(鎮)、縣(市)設立村鎮銀行的注冊資本金最低限額為100萬元和300萬元。而地方政府卻把在當地設立村鎮銀行作為一種引資項目,希望盡量做大注冊資本,以增加信貸投放。同時,主發起人也愿意做大注冊資本,以增加單筆貸款額度,但對村鎮銀行所需承擔的資金成本以及業務逐步發展的規律等因素均缺乏通盤考慮。據調查,目前已開業的村鎮銀行注冊資本金普遍在5000萬元左右,已遠遠超過最低限額。
(3)發起人選取規?;?。主發起人在組建初期征集其他發起人時,只著眼于未來信貸業務的順利開展,被企業的規模和影響力所左右,導致村鎮銀行的股東結構單一,規?;駹I企業股東和有政府背景的官股成為其主旋律,投資的融資性目的明顯,嚴重忽視了吸收設立地小企業、種糧大戶甚者普通農民在當地的宣傳力。因此,村鎮銀行與國有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相比,既缺乏令農民信服的資金實力又缺少社會認知度,吸儲難度很高,由此對村鎮銀行資金流動性、資本充足率等造成不利影響。
(4)高管人員設置附屬化。絕大部分的村鎮銀行高管人員與主發起行存在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一是村鎮銀行的董事長大多由主發起人派員擔任,經營思路和發展模式容易回到主發起人的經營模式,并最終成為主發起人在農村的一個經營網點,難以處理好法人與分支機構的關系。二是村鎮銀行的高級管理人員也大多來自主發起行,在管理行為、制度設立和辦事程序上與主發起行雷同,缺乏配合實際情況的開拓創新精神,影響了業務的開拓。
(5)機制建設薄弱化。一是支付結算體系不暢。村鎮銀行作為獨立法人機構,應當新設各項結算信息系統,但大量資金投入會增加村鎮銀行的運營成本,為減小經營壓力,目前絕大多數的村鎮銀行仍然是依附主發起人的結算渠道來開展業務,效率差且成本高。特別在主發起行是異地機構的情況下,由于支付結算業務的收費高于本地機構,往往會造成客戶的誤解和不滿。二是人力資源配備不足。村鎮銀行通常整體人員較少,并且缺乏業務熟練的中層管理人員,在開展貸款額度小、覆蓋面廣的“三農”業務時明顯力不從心。
二、原因分析
(1)商業性和政策性存在沖突。村鎮銀行是基于商業化模式運行的獨立法人機構,首先考慮的是投資回報和自身發展,在資本逐利性和規模經濟等內在規律的作用下,村鎮銀行更加傾向于將機構設立在縣城中心或開發園區等易于發展的區域,而不是面向農村,不折不扣地履行政策定位。
(2)市場競爭的壓力。一是由于目前股份制商業銀行過度依賴貸款增長和存貸利差的發展和盈利模式,使得村鎮銀行在其發展過程中愈來愈求大求全。主要表現為注冊資本不斷增加,貸款集中度逐漸提高。在受單戶比例控制的情況下,增加注冊資本是村鎮銀行提高貸款額度,爭取企業客戶的重要途徑。二是村鎮銀行成立時間短,網點少,覆蓋范圍小,市場認可程度低,與其他類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相比明顯處于劣勢,儲蓄存款的增長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約。因此,尋求財政性存款以及單位存款來實現規模擴張顯然更加有效和便捷。
(3)經營管理依賴發起行。村鎮銀行的發起人主要是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等銀行業金融機構,日常運行大都照搬發起行的經營、管理體系,雖然是獨立的法人機構,卻沒有自主創新建設的意識。在機制和業務系統建設等方面也完全依賴發起行,沒有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一條適合當地的,能夠為當地“三農”服務的經營體系和產品體系,導致村鎮銀行的經營發展漸漸偏離了服務“三農”的政策初衷,不僅沒有成為農村金融市場的補充者,反而變成了傳統商業銀行同質化經營的參與者、效仿者和競爭者。
(4)政策扶持力度不夠。目前,國家對村鎮銀行的財政支持、稅收優惠政策不明確,各地區的政策也各不相同。與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相比,村鎮銀行在營業稅率、企業所得稅、存款準備金等政策上沒有額外獲得更多的扶持。再加上農戶和農業貸款信貸風險相對較高,信貸風險帶來的損失難以彌補,村鎮銀行的支農積極性面臨拷問。
三、對策建議
(1)明確市場定位,服務縣域,服務“三農”。在目前村鎮銀行經濟規模較小、輻射范圍有限的情況下,定位于“服務縣域經濟”是比較客觀和理性的選擇。村鎮銀行應堅定不移地加強政策定位約束,緊密地扎根縣域,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吸收縣域優質客戶。再由縣域輻射到鄉鎮,逐步設立分支機構,并能根據農村市場的實際情況,基于“三農”特色,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提供金融服務。同時村鎮銀行要加強宣傳力度,提高當地企業、居民、農戶的認知度和信任度,牢牢抓住縣域和農村市場。
(2)轉變經營理念,實現差異化經營。一是產品差異化。村鎮銀行要針對不同客戶、不同行業的經營特點和需求特征,積極開發制定適宜的涉農信貸產品。二是價格差異化。村鎮銀行要充分發揮自身在利率市場化下的優勢,靈活調整存貸款利率,給予不同客戶不同的利率和收費標準。三是服務差異化。村鎮銀行要利用自身的地域優勢提供客戶更便捷、更貼心的服務,提高客戶的滿意度,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3)尊重市場規律,選擇適度資本規模。確定村鎮銀行注冊資本規模時,既要充分考慮設立地經濟條件、人文環境和生產力發展水平,堅持因地制宜,又要考慮其自身的分紅壓力、經營需求、股東質量、政策許可及主發起人的現有資本水平等因素。為此,對于經濟較發達地區,在科學測算農村地區資金需求及機構飽和度的基礎上,采取市場化方式促進民間資本投資參股,促進規模型村鎮銀行發展;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可設立小型化村鎮銀行,逐步發展。
(4)加強系統建設,加大金融創新。村鎮銀行要在借鑒傳統股份制商業銀行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建立適合自身發展的經營管理體系,及時掌握當地農村金融服務的具體情況和需求,積極創新,重點開發與自身及所在地區相適應、與“三農”需求相匹配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進一步發揮政策定位效應下的社會職責。人民銀行要鼓勵村鎮銀行加大先進支付結算服務設施的投入,加快農村支付結算網絡建設,利用跨行資金清算平臺,努力實現農村結算網點的資源共享,方便農村客戶在就近的結算網點辦理業務。
篇2
[關鍵字]“銀發經濟” 消費不足 市場規范
一 “銀發”經濟調查現象闡述與初步分
在對“銀發經濟”問題的研究中,我們進行了廣泛的調查,包括實地走訪、發放問卷等形式。通過對問卷進行整理與分析,我們發現了關于一些老年人消費的現象及問題,這些問題之間存在著深刻的聯系,通過對這些問題歸類分析,能夠對“銀發經濟”形成客觀深入的了解,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收入與支出。首先從收入角度來看,現今老年人的收入情況總體來說處于中等水平,超過一半的老人月收入在1000-3000元之間;其次,從支出的角度來看,約有八成的老人支出水平在500-1500元之間,處于一個比較低的水平。這兩點聯系起來說明現在老年人的消費還是屬于一種滯后消費,收入與支出之間存在缺口。
同時,經過調查發現,老年人的收入與支出之間并不是像一般情況下的正比關系,收入的不斷增長并不會讓支出也同比例增長,而是出現了一個支出的集中區域,即無論收入如何增長,支出都是集中在500-1500元之間。這說明老年人還不具有強烈的消費意識,更多老人還是選擇將部分甚至大部分的錢用于自身消費以外的地方或是進行儲蓄。
這些現象表明因為老年人的普遍消費不足,“銀發經濟”的發展還并不成熟,而且極有可能處于一個瓶頸階段。但從另一方面來看,也可以說“銀發經濟”有著巨大的潛力和發展市場,現在的老年人具有消費能力,而一些準老年人的消費意識相比也較超前,因此,可以說,“銀發經濟”的消費市場還是有待開發的
(2)消費的地點。老年人主要的購物地點是超市和街邊的小店鋪,同時大型商場也占到了16%的比重,而由兒女購買或是去專賣店購買的比重總共占據不到一成。這些數據反映出三個問題。一、老年人基本實現了自主消費,而不是完全由子女贍養或是照顧,所以老年人已經是“銀發經濟”的消費市場的最重要主體之一,二、老年人的消費集中在超市、街邊店鋪這樣一般價格比較低廉的地方或是老人能夠方便地到達的地方,說明了老年人求簡圖便、注重價格的消費心理,三,老年人的消費有高檔化的傾向,高質高價的大型商場作為老年人經常購物的地點有著發展空間。
在子女為父母選擇商品的地點上,超市也是主流之一,占到四分之一。但與老年人不同的是,有將近四成的子女為父母購買商品主要集中在大型商場,同時有19%的子女選擇專賣店,這反映出了子女與父母不同的消費觀念與價值取向,同時也是未來“銀發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品牌與質量可能會超過價格成為人們購買老年產品考慮的首要因素。最后,我們不能忽視網上購買這一新興電子商務模式的巨大潛力,這說明“銀發經濟”的發展將突破一個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形成+多維市場。
(3)購買的商品。老年人購買的商品主要集中在食品、生活用品及藥品,而人們普遍認為的老年人產品(如保健品及保健器材等)在老年人消費中只占很小的比例。同時,書籍、音像制品等相關文化產品的消費也同樣不足。老年人的服務市場在近年來有所發展,如老年旅游業,部分老年人開始選擇外出旅游。但目前為止,服務型產品在老年人總消費中還不到10%,老年人的服務市場依然有待開發。
綜上,老年人消費的產品主要為生活必需品,傳統意義上的老年產品的消費則相對不足,老年產品市場并沒有得到完全的開發。被調查的大多數老年人對老年產品缺乏認知,缺少消費意識,他們的消費還停留在基本消費層面。
老年人的子女為老年人購買的商品主要為食品、生活用品等,但與老年人消費有所不同的是,服裝、保健品也是子女經常為老年人購買的商品??梢姡优陉P注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同時,也開始重視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但書籍等文化產品和服務型產品的消費依舊不足,這一點與老年人的自身消費存在相似之處。
子女作為老年產品市場的另一消費主體,對“銀發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他們的消費涉及保健品等較高層次的消費品,為此類老年產品市場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契機,以老年人子女為主體的老年產品消費市場是一個充滿潛力的巨大市場。
(4)對產品的滿意程度。在我們所調查的老年人中,超過50%的老年人對產品的滿意程度一般,其次是不滿意,占總體的21%,對老年產品滿意及很滿意的老人只占總體的21%。同時,66%的老年人子女對老年產品的滿意程度一般,對產品不滿意及很不滿意的老年人子女占總體的17%。由此可見,現有的老年產品沒有得到老年人及老年人子女的廣泛接受。因此,老年產品應得到進一步的改進和開發,以使產品能夠充分滿足老年人的需要。
(5)產品存在的問題?,F有的老年產品存在的問題及缺陷也是我們此次調查關注的重點問題。在我們所調查的老年人中,50%的老年人認為現有的老年產品價格昂貴,超過30%的老年人認為此類產品的質量較差,種類少也是老年人認為老年產品存在的主要問題,比例占總體的20%以上。由此可見,現有的老年產品對老年人不適用的主要問題在與產品的價格和質量,這也是決定商品消費的兩個主要因素。另外,在我們調查的老年人中,有將近10%的老年人認為商家的宣傳不足以及存在虛假宣傳,很多老年人對產品使用效果持懷疑態度,認為此類產品的宣傳與實際使用效果存在很大差距,這也是老年人在老年產品上指出較多的原因。
而約有43%的老年人子女認為現有老年產品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種類少,30%的人認為主要問題是質量差,同時,認為老年產品的主要問題是價格昂貴和對老年人不適用的子女也分別超過了總體的20%。由此可見,老年人子女主要關注的是產品的種類和質量,這與老年人看法的區別主要在于老年人主要關注的是價格,而老年人子女主要關注的是產品的種類。也反映出現有的老年產品市場還有待完善,需要商家進行進一步的改進和開發。
(6)生活質量。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受到子女的關注,在我們的調查中,子女會選擇各種方式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最直接的如給老年人購買高級用品占到了約15%的比重,說明子女還是比較重視提高老年人的物質享受,改善老人的生活。而最受歡迎的是陪同父母去旅游,有三分之一的人會選擇這樣的方式來豐富父母的生活,同時,老年大學也有著一定的群眾基礎,這些都反映了老人的精神生活在隨著物質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升華。雇傭保姆以16.85%的比重位居第二,可以看出“銀發經濟”作為一個經濟系統的發展具有全面性,第三產業在“銀發經濟”的發展中還是占有了一定的比重,同時也具有廣闊的前景。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子女采用各種方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一方面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讓老人們能夠安享晚年,另一方面也推動著“銀發經濟”的多元化、全面化發展。
綜合以上這些現象及分析,“銀發經濟”作為一種體現著老年人獨特特色的經濟現象是確實存在的,而且正在發展并已具有初步規模,但是作為市場主體的消費者(老人、老年人子女),老年產品商家包括市場的監管者政府都尚未發展成熟,市場的不完善使得“銀發經濟”的發展中存在著諸多問題,作為消費者的老人依然消費不足,而商家供給的商品也存在著質量、價格、種類等各種問題,這些問題反映出監管上的薄弱。不過,雖然存在著種種問題,但是“銀發經濟”具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發展空間,隨著老年人數量的增長與收入的提高,必然會促進“銀發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二 “銀發”經濟中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問題:老年消費遭遇瓶頸:消費支出少,種類單一
(1)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在調查過程中,許多老人都反映,除去生活必需外的盈余收入通常都是攢起來為以后養老而用,這也體現了老年消費市場疲軟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我國養老保障程度低,覆蓋率低,社會養老概念差嚴重影響老齡化產業的發展。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推進,過去由企業和政府“包攬”的社會福利制度與其他領域的改革相比進展相對緩慢和滯后。因此,盡管改革以來我國城鎮職工的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均有所提高,城鎮職工的退休金和養老金也隨之增長,但由于與老齡人口密切相關的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依舊沒有跟上社會需要,一些制度和舉措尚未落實,個別地區在政策執行中也存在一些失誤偏差(如退休金、養老金拖欠,醫療費用報銷難),都增大了老齡人口的后顧之憂。養老金方面沒有堅強后盾,醫療方面又產生“看病貴、看病難”的顧慮,使老人們即使有富余收入也不敢消費,只能將現實購買力轉化成儲蓄,為未來的養老治病未雨綢繆。
(2)老年人消費心理。除了對未來生活的提前儲備,老人消費不足還跟老人的消費心理密切相關,從消費者心理學的角度而言老年人的消費心理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心理慣性強:老年人在長期的消費生活中形成了比較穩定的態度傾向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老年消費者對商標品牌的偏愛一旦形成,就很難輕易改變。他們往往對傳統產品情有獨鐘,在購買的產品種類以及品牌上都比較固定,繼而消費支出數額也相對固定,因此就算市場上出現新的產品,大多數老人也不會輕易去購買。
價格敏感度高:作為經歷過戰爭年代、、物資匱乏的計劃經濟等艱難時期的群體,許多老年人仍然保持著過去的生活消費習慣,認為“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因此老年消費者對商品的普遍要求是物美價廉。且更多時候老人會為價格了而將就質量。許多老人節衣縮食,依然遵循著以往的生活習慣,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消費欲望。
注重實際:老年消費者是務實主義者,他們在購買商品時以方便實用為主,在購買過程中,要求商家提供方便、良好的購物環境和服務。購物地點方面會就近選擇,選擇產品時亦會挑選一些簡單易用的商品,對于過于花哨復雜的產品則不太青睞。如此一來,消費范圍有了很大局限性。
(3)傳統觀念束縛。中國的家庭觀念濃厚,長期大家族生活形成了父母補貼子女,子女贍養父母的緊密經濟聯系。然而在現今競爭愈發激烈的社會,許多子女在日常生活、購房、養育自己兒女等方面的重壓已經不堪重負,不但沒有盈余去贍養照顧父母,更需要父母出錢補貼,出現“啃老”或“被迫啃老”的社會現象。在此巨大的生活壓力下,老年人僅有的盈余收入更顯得微不足道,自然抑制了消費潛能。
(二)問題:老年產品市場發展滯后:產品種類缺乏、性價比低、服務業和精神產業發展滯后
(1)消費者方面。在市場需求規律主導的市場經濟中,需求引導市場,哪里有需求,哪里才會有商家企業蜂擁而至地生產及銷售。但是,正如前面的分析,盡管老年市場的總體需求潛力很大,但是總體而言還是比較疲軟的,老年人由于對未來擔憂、傳統觀念限制等原因不愿消費、不敢消費,對于市場上的老年產品敏感度弱,很多時候老年人本身也都忽略了這樣一個市場。商家逐利,缺乏了充足的有效需求這樣一個重要動因,自然無法激起企業生產者的生產銷售熱情。
(2)企業方面。在凱恩斯經濟學理論中,需求引發供給,需求占主導地位,但是老年消費者是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其消費行為有很大的被動性,他們嚴謹務實,往往不會主動去了解接觸新產品,也不輕易相信新的產品,很多時候都是子女為其添置某物品后才被迫去接受使用。而且,老年人對產品往往需求更加細化,個性化強,專業化程度也比較高,因此,在發展老年人產品市場時,企業應更主動地迎合、揣測老年人需求。
然而,企業在開發老年產品市場時卻忽略老年消費需求的多樣性與特殊性,對老年市場不斷攀升的發展前景認識不足。產品研發方面,沒有對消費者需求進行充分細致的市場調查與研究分析,大而化之地采取標準化大生產,產品缺乏針對性和專業性,老年消費者很難找到適合個性化需求的產品;產品質量方面,企業往往把大量資金投入到鋪天蓋地的夸大虛假廣告宣傳,使得價格讓人望而卻步,然而對產品本身卻與其高價位不符,大量假冒劣質產品充斥老年市場,導致性價比很低(這點在保健產品上體現得尤為明顯);產品銷售方面,企業也很少根據老年人通常的購物地點和習慣制造特別的營銷戰略,采用恰當的分銷和促銷方式??偟膩碚f,老年產業投入回報有較長周期,而企業偏向追求短期利益,對于老年產品市場認識有一系列誤區。
篇3
在世界剛剛進入21世紀之后不久,人口的老齡化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必須面對的一項重大挑戰。然而這對企業來說,卻意味著一個藏金蘊銀的大市場。這個市場被稱為“銀發市場”。
據相關數據顯示,2004年我國老年人旅游的比例已占到旅游市場的20%左右,在旅游淡季,這一份額達到50%以上。據了解,目前我國有20多家旅行社專設了“老年部”,在上海還有五六家旅行社專門從事老年旅游。以各種主題開展的老年休閑游、療養游、紀念游、健身游、養生游等一些有老年特色的旅游項目、旅游線路受到廣大老年消費者的歡迎。
(一)老年人大多有一定的經濟基礎
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城市老年人中有42.8%的人擁有儲蓄存款,到2010年我國退休金將增加到8383億元。另外,現在60歲以下的老年人,是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受益者,每月能領到一定金額的退休金和養老保險金,同時其子女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也會資助。
(二)老年人有充裕的時間
進入九十年代,中國的家庭結構逐漸由“四世同堂”向“三口之家”甚至“兩口之家”轉變。于是出現了大批的“空巢家庭”,且現代人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老年人不必整日操持家務。因此老年人的空閑時間非常充足。
(三)我國老年人具有強烈的外出旅游欲望
據北京一些旅行社調查結果顯示,70%的老人有退休后旅游的傾向。旅游活動是人們在滿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后的一種更高層次的休閑、學習方式,是自我豐富和自我肯定的途徑;并且旅游是一項兼觀光、療養、運動、購物、休閑和娛樂等于一體的大眾活動,能夠豐富、點綴老年人的空巢生活,倍受老年人的親睞。
二、中國旅游“銀發市場”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旅游市場供需不平衡
據資料統計,按中國1.3億老年人人計算,每年旅游消費可達3000億元人民幣,而目前市場上提供的旅游產品和服務僅為500億。相對老年消費群體的擴大,專門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旅游產品和服務與老年人的實際需求量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此外一些旅行社尚未看到老年市場的巨大潛力,忽視老年市場的開發,使得老年市場長期被冷落,導致了老年市場供需失衡。
(二)旅游產品缺乏針對性
我國很多旅行社在設計旅游產品時不針對老年人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和行為特征,把不符合老年人需求的產品出售給他們。很多老人對旅行社常規旅游項目心存看法,反映說旅行社的行程太滿、太緊張,花的錢多,身體還吃不消。老年群體不同于其他群體,體力和飲食習慣有其特殊性.他們希望擁有一個輕松的高質量的旅游,過多的景點和過長的旅游周期會使體力透支。而旅行社為了賺取利潤會安排過多的景點和購物點,導致行程緊迫。從而影響老年游客的心情和身體健康,進而對旅游產生恐懼。這對旅游業的長遠發展來說是極其不利的。
(三) 旅游服務項目的專業性不強
目前我國專門開設部門為銀發旅游服務的旅行社可謂是鳳毛麟角。一方面他們想吃銀發旅游市場這塊肥肉;另一方面卻有不愿承擔風險,投入太多的資金為老年人旅游提供健全的、人性化的服務體系。現在我們的旅游服務體系大部分只能說是一般化和淺層次的,不能適應以人為本的要求,例如,老年人對旅游目的地選擇性強,對出游活動的安排比較慎重。老年人已經失去了青年人所具有的對旅游活動中探險成分的好奇,因此,出發前會通過媒介對目的地的情況作盡可能詳盡的了解,并力求提前安排。所以老年旅行社必須在健全網絡體系、滲透社會基層、提升服務功能、方便老年游客上下功夫。
三、中國旅游“銀發市場”營銷策略
(一)產品滿足消費需求,迎合消費心理
(1)產品要突出老年人特色。目前多數旅行社都接待普通的老年人旅游,但卻一直是不溫不火,究其原因就是沒有老年人特色。所以開辦老年人旅行社必須有新的特色,比如策劃百名老人游、福壽老人游、金婚銀婚游等等,以特色來產生轟動效應,這樣才能吸引老年朋友參加。
(2)注重產品質量,提高優質服務。老年人的購買行為,多屬于理性購買,強調經濟實惠,質量可靠。針對這一情況,旅行社應提供優質產品,并提高優質服務。旅游企業要向老年人提供完善的專門化服務,從而贏得老年旅游市場。在行程上應注意節奏要與老年人的身體狀況相適應。在吃、住、行方面要細心安排,保證老人們得到充分地休息,以消除途中疲勞。
(二)優化價格策略,創建物美價廉
老年人屬于理智型、節儉型的消費者,價格因素在購買活動中有很大程度上的影響。物美價廉是老年人基本的產品價格趨向,老年商品的價格策略的總的原則應該是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采用較低的價格。隨著旅游市場的開放和發展,盡管傳統的包價旅游形式正受到日益嚴峻的挑戰。但是對于老年旅游市場而言,包價旅游仍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選擇,這是由老年市場的特點決定的,老年旅游者希望一次性購回成套的旅游產品(交通、住宿、餐飲、游覽地活動安排等諸多項目的組合),而不愿購回“零件”再自己進行組裝,因此老年旅游市場應以包價旅游為主。但具體實施時也應根據實際情況做靈活的調整。
(三)溝通方式多樣,進行靈活促銷
在促銷方式上,除了傳統的“廣告+促銷”的方式外, 更應根據老年人的社會形態,實現活動營銷、體驗營銷、公關營銷。對老年旅游市場進行廣告宣傳時要講究方式方法,注意宣傳角度和宣傳地點及時間。可在節假日、雙休日或其它有利的時機,選擇老年人較集中的地點開展老年人旅游咨詢活動,以傳播相關信息。宣傳時注意要從老年人的一種生活需要的角度入手,強調老年人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心理需求。
另外,在產品宣傳要適度:要做到名副其實,實事求是。因為老年人多為成熟的消費者。同時,老年人對價格十分敏感,所以制定產品的價格要符合老年人的經濟收入和心理預期,在做報價、宣傳時要特別注意降低直觀價格,讓老年人從心理上愿意關注旅游產品。
(四)拓寬營銷渠道,提高消費便利
(1)旅行社應成為老年人有求必應的窗口,熱情提供各種旅游信息,推薦靈活多樣的服務項目。及時追蹤銀發市場動態,做好信息反饋,為老年人提供高質量、多樣化、個性化的服務。(2)充分利用電腦網絡,針對老年人的需求建立健全的銀發市場預定系統,以最簡單的方式和最快捷的速度為老年人提供周到的服務。(3)旅行社應積極和企事業、機關團體、老年學校、社區、老年活動中心等單位密切聯系,利用適宜的時機推銷其產品。這樣可隨時了解老年人的旅游需求變化,以便對旅游產品進行更新或創新。
篇4
關于老齡化因素影響產業結構的傳導機制,可以從需求與供給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從這個角度來看,人口老齡化對產業結構的影響存在四個主要的潛在影響渠道:消費結構、勞動力市場、資本供給和全要素生產率。其機制可以用圖1表示。
(一)消費結構
不同年齡階段消費主體的需求結構、需求數量不盡相同,因而人口結構變化必然會通過消費主體的需求變化表現出來。當老齡化程度加深時,老齡人口相對增長,而青年人口相對減少,這時,面向嬰幼兒、青少年的產品和服務的市場需求會逐漸萎縮,而面對老年人口的則會增多。老齡人口往往不傾向于消費那些價格昂貴的“奢侈品”或時尚品,而是更多地偏好類似健康、養生和醫療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務。這意味著針對第一、二產業的物質性商品需求可能會相對減少,而針對老齡人口服務的“銀發產業”會成為產業結構變化的重要動力。
(二)勞動力市場
從勞動力市場的數量來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老齡人口比例的增加會減少經濟中適齡勞動力的供給數量,從而造成勞動力供給的相對短缺。而從勞動力的質量看,中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逐漸衰退、學習能力下降,因而工作技能相對老化。老齡勞動力也不適應體力消耗大、節奏快的生產模式,特別是在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中,他們的工作效率會有所降低。為了適應這種適齡勞動人口年齡逐漸變大的特點,勞動支出中腦力勞動所占比重應超過體力勞動所占比重,這一特征意味著產業結構要由勞動密集型轉向資本、技術密集型。
(三)資本供給
根據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論,當人口進入老年時期后,消費相應地從花費現在的收入轉向消耗過去積累的財富。這種變化進一步影響國民收入中的資本積累。這個資本減少的變化量如果體現在各個產業之中,對資本投入更加敏感的產業必然受到較大的影響,而對資本投入較為不敏感的產業受到的影響則較小,結果就會對產業結構產生不同的影響。具體來說,資本供給的減少對資本集約型、技術集約型的產業發展產生的負面影響較大,而農業、食品業和紡織業等勞動集約型的產業,對資金依賴的較小,受到的影響較小。
(四)全要素生產率
關于老齡化社會下生產率的演變,有人認為資本-勞動比會下降,所以老齡化會阻礙生產率的增長。然而,目前并沒有充分的理論證明老齡化一定會對勞動生產率帶來負面的影響。生產率并非只取決于資本、勞動,還有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如果經濟體是一個進步的,并以“終身學習”為目標的社會,那么即使年長型勞動者的工作效率降低,但是他們在志愿服務、經驗提供、社交人脈拓展等其他方面也會對生產有著重要的貢獻,這種對產出的貢獻值并非單純的資本和勞動輸出,更像是對勞動力這種要素潛力的深層發掘。
二、實證過程與結果
(一)模型與指標選取
為了檢驗人口老齡化對產業結構的影響,本文構建如下計量基準模型:(1)其中,i、t分別代表地區和時間,n為三次產業;Ynit和Yni,t-1分別代表地區i在t和t-1時刻的各產業產值占GDP的百分比(Yf、Ys、Yt分別代表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Xit是一個K×1的向量,包含了一組其他控制變量。agingit代表人口老齡化程度,β2為我們關心的待估系數。Dit代表地區效應,uit為隨機誤差項。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檢驗人口老齡化與產業結構之間的內在相關關系而非研究產業結構的決定因素,參照以往研究,本文控制了其他可能影響產業結構的變量,具體如下:人均經濟總量(AGDP):用于考察經濟增長水平,根據Chenery和Syrquin對產業結構的分析推導,產業結構演變模型中主要以人口和人均收入作為解釋變量,本文沿襲其對數結構,在模型中引入人均GDP(agdp)及其平方項(sqragdp)。物資資本(inv):用于衡量物資資本投資的比重,本文使用固定資產投資占GDP的比例作為變量。人力資本(edu):用于衡量人力資本投資的比重,本文采取教育經費法來衡量,教育經費指教育經費總投入,包括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辦學經費、社會捐贈經費、學費和雜費、其他教育經費。經濟開放程度(tr):用于衡量在開放經濟條件下,本文使用各省進出口總額占GDP的比重作為變量。技術進步(nova):用于考察技術能力和研發創新,本文使用國內三種專利申請授權量來衡量。政府政策行為(gov):用于考察政府政策行為的影響,采用政府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來衡量。產業結構衡量指標:用于衡量產業結構的變化,目前關于這一指標的衡量,大多數研究者均選取三次產業產值占GDP的比重這一指標,如巴曙松和王群(2009)、盧萬青和袁申國(2009)、王文斌(2009)、黃先軍和曹家和(2011)等;也有部分研究者選用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的比重來衡量,如杜金岷和廖儉(2008)??紤]到前者能更好地體現三次產業結構,且三次產業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開放程度較大,本文采用三次產業的總產值與地區GDP的比值來作為變量,分別用Yf、Ys和Yt來表示。人口老齡化衡量指標:作為本文研究核心的解釋變量,共由兩組工具變量來衡量,大部分研究者是從人口結構或者人口紅利的角度出發,一般選取撫養比作為衡量指標,為了指標選取的廣泛合適性,本文以老齡人口(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以及老齡人口占勞動力的比重(即老年撫養比)作為變量來衡量人口老齡化程度,分別用age和odr表示。
(二)數據使用
按聯合國的統計標準,一個國家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總人口數的10%或者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以上,該國家即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根據我國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60歲以上人口達1.3億人,占總人口10.2%,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8811萬人,占總人口6.96%,即我國于2000年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因此本文選取從2000年開始到2012年全國31個省市(不包括港澳臺地區)的數據,數據來源為《中國統計年鑒》、《中國人口統計年鑒》、《1990年以來常用人口數據集》以及各地區歷年的統計年鑒。
(三)估計方法與結果
為了消除本模型中的非觀測性地區效應Dit的影響,對上式進行一階差分后,可得:(2)上式中,滯后的被解釋變量的一階差分項Ynit與誤差項的差分uit有著較強的相關性,從而模型中可能存在內生性的問題,用傳統的固定效應模型分析法可能會產生有偏估計。為保證實證結果的可靠性,如何處理解釋變量的內生性問題是非常值得重視的,而這正是本文采用GMM估計的動機。根據Arellano和Bond(1991)提出的一階差分廣義矩(DIFF-GMM)思路,將式(2)中的解釋變量的滯后階作為差分方程中相應變量的工具變量來獲得參數估計結果,但由于這種方法所采用的滯后階工具變量與方程中差分項內生變量之間的相關性較小,容易導致弱工具變量問題的出現。基于此,本文同時采用了Arellano和Bond(1995)以及Blundell和Bond(1998)的所提出的系統廣義矩估計(SYS-GMM)方法,通過增加新的有效工具變量來解決弱工具變量問題,其基本思想是將水平方程和差分方程作為一個方程系統進行GMM估計,并將內生變量的差分滯后項作為水平方程中內生變量的工具變量,從而保證了工具變量與內生變量相關,但不與隨機誤差項相關,是一個理想的工具變量。由于綜合利用了水平方程和差分方程的進行回歸,系統GMM比差分GMM估計法有更好的有限樣本性質,不僅可以提高估計的效率,也更能控制內生性。
三、實證結果分析
廣義矩估計量的一致性依賴于工具變量的有效性,系統GMM估計工具變量的有效性檢驗主要包含兩類(Arellano和Bond,1995;Blundell和Bond,1998),Hansen檢驗用于檢驗估計過程之中是否存在過度識別約束,原假設是模型中工具變量的選取是有效的;而殘差自相關檢驗則用于檢驗殘差項在差分回歸和差分、水平方程系統回歸中是否存在序列相關,原假設是不存在序列相關,殘差項可存在一階序列相關,但必須二階序列無關。從檢驗結果來看,表1與表2中Hansen和AR(2)檢驗值的伴隨概率均在0.05以上,說明應該拒絕原假設,也就是說本文所采用的工具變量是有效的??梢钥吹?,以老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age)和老年撫養比(odr)作為工具變量的兩次回歸測量結果之間有著較強的正相關性,關于人口老齡化對三次產業結構的影響,二者均給出了相似的結論。我們發現,從2000年我國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至今,人口老齡化對三次產業均有著顯著影響,人口老齡化變量與第一、第二產業產值比重均呈現負相關關系,且第一產業受到的影響比第二產業?。欢丝诶淆g化與第三產業產值比重則呈現正相關性。另外,關于本文控制的其他解釋變量,研究發現人力資本(edu)、技術進步(nova)對三次產業產值比重影響較小,人均經濟總量(agdp)的提高對三次產業產值比重均有顯著的影響,且均呈現出正相關性。物資資本(inv)與第一、三產值比重呈現負相關性,而與第二產業有正相關關系;進出口總額比重(tr)和政府消費支出比重(gov)與第一、二產業產值比重呈現正相關性,而與第三產業產值比重有著正相關性。
四、結論及政策建議
篇5
關鍵詞:下崗失業;再就業;小額擔保貸款
一、引言
就業是民生之本、安國之策,促進就業是老百姓安居樂業的根本前提,是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業再就業問題能不能得到及時有效解決,直接關系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和改革開放的全局。
在本世紀初最突出、最緊迫、最需要解決的是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問題。下崗失業人員往往生活困難,他們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負擔重,僅靠領取基本生活費、失業保險金或“低?!毖a差維持生活,成為城鎮中最為困難的群體,必須采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扶持政策,幫助他們盡快實現再就業,靠勞動收入的提高從根本上擺脫生活上的困境。
2002年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國家經貿委、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聯合下發了《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管理辦法》,明確了擔保貸款的申請條件、程序、額度、期限、擔保及貼息等具體內容,為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提供資金支持。
二、貴陽市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小額擔保貸款現狀
貴陽市于2002年成立小額貸款擔保中心,并于2003年6月24日制定并下發了《貴陽市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實施辦法》,并于同年7月正式辦理業務。組合式擔保貸款的操作模式,在2004年底得到了中央再就業工作考察組的充分肯定并擬在全國推廣。貴州省省長石秀詩于2005年3月20日就貴陽市的小額擔保貸款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對貴陽市的小額擔保貸款工作給予了肯定。貴陽市小額貸款擔保主要在通過以下幾方面開展、推進小額擔保貸款工作:
1.健全擔保機構和組織領導體系,有力保障小額擔保貸款工作推進
2003年啟動之初,貴陽市成立了下崗失業人員小額貸款擔保中心,主要負責經辦市本級業務,并指導各區(市、縣)小額擔保貸款工作。同時成立了由市勞動保障局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副局長、財政局分管副局長為副組長、就業部門等組成的貴陽市小額擔保貸款監管領導小組,2009年根據工作需要又增加了監察和審計部門領導參與領導小組,全面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明確了工作目標、任務、措施、工作步驟及時間安排,全面規劃、統籌安排、統一部署,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初步形成了“黨政領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職責明確、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為我市小額擔保貸款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在市監管領導小組工作聯席會議機制下,各區(市、縣)根據市的統一安排,分別成立了小額擔保貸款監管領導小組,并結合各自特點制定具體實施意見或工作方案,整體推進小額擔保貸款工作。
2.政策體系逐步完善,優化小額擔保貸款工作環境
2003年,貴陽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根據《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管理辦法》(銀發[2002]394號)精神下發了《貴陽市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實施辦法》(筑勞發〔2003〕18號),重點強調申請小貸的對象、條件及用途、申請小貸的程序、催收及管理;2005年又以監管領導小組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市小額擔保貸款工作的意見》,除了貸款額度提高外,為了解決更多的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創新地實施了組合式小額擔保貸款,組合式擔保貸款的申請人是扶持人員,貸款使用人是企業。這項政策實施,極大地鼓勵了企業安置吸納下崗失業人員。2009年以來,為促進小額擔保貸款業務健康發展,為了建立小額擔保貸款的長效機制,在政策制定上,強調綜合配套政策的實施,享受小額擔保貸款的人員還能享受培訓、社會保險補貼、公益崗位補貼等多項就業優惠政策;2010年又根據筑府發[2010]3號和貴銀發[2010]4號文件要求,由省人行、市人社局、財政局、審計局、監察局聯合下發了《貴陽市小額擔保貸款實施細則》(筑人社發[2010]3號)。除按政策規定外,增加了小額擔保貸款獎勵補助機制和呆壞賬核銷機制,充分調動了經辦機構和承貸金融機構開展小額擔保貸款工作的積極性。
3.健全小額擔保貸款服務體系,著力搞好服務
貴陽市加快推進全市小額擔保貸款服務體系建設,加大服務力度,不斷提高創業服務質量和效率。依托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建立小額擔保貸款服務窗口,開展對創業申請小額擔保貸款指導服務,完善小額擔保貸款服務功能,提高小額擔保貸款服務效率。為創業人員申請小額擔保貸款提供政策咨詢、創業指導、方案設計、風險評估、開業指導、跟蹤扶持等“一條龍”創業服務。建立小額擔保貸款信息、政策平臺,為創業者提供小額擔保貸款政策支持。
(1)加強小額擔保貸款培訓,著力提高經辦能力
為了貫徹落實好小額擔保貸款在我市促進就業創業工作中的作用,加強基礎工作管理,提高全市小額擔保貸款的經辦能力,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每年均對全市就業服務機構、擔保機構、經辦銀行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培訓內容主要是《擔保法》、《合同法》及相關法規、政策、程序、基礎臺帳、業務工作操作流程及擔?;鸬墓芾淼鹊?,同時還參與SYB等創業培訓模式,使廣大創業者不僅想創業、敢創業,還能創業、會創業。使小額擔保貸款培訓到了針對性和實用性,不斷提高各基層經辦人員的業務能力,又與創業培訓相結合。
(2)強化政策宣傳,擴大小額擔保貸款影響
為擴大小額擔保貸款工作影響,讓更多就業扶持對象了解小額外負擔擔保貸款相關政策,鼓勵創業,市人社局、小貸中心結合就業政策,加強小額擔保貸款政策的宣傳報道工作。一是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做到報刊有文、電視有影、電臺有聲,長期宣傳不間斷,階段宣傳有重點;二是充分發揮現代傳媒的作用,利用政府網站、貴陽勞動保障網站、貴陽勞動保障12333電話咨詢平臺等宣傳小額擔保貸款政策;三是充分發揮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臺的作用,利用社區和村勞動保障工作服務站工作人員,深入居民家中,上門宣傳,發放宣傳資料,做到家喻戶曉;四是充分發揮傳統宣傳形式的作用,比如制作宣傳橫幅,印制宣傳廣告畫,編印宣傳小冊子等等;對小額擔保貸款工作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4.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貴陽市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小額擔保貸款發展現狀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全市各級經辦機構未形成統一的小額擔保貸款工作機制,且發展不平衡;其次,思想認識不到位影響工作開展;最后,經辦能力嚴重不足制約工作發展。
三、改善貴陽市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小額擔保貸款的對策建議
1.從民生的高度認識小額擔保貸款
就業是民生之本。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是我國實施積極就業政策鼓勵勞動者實現就業的重要途徑,而解決創業資金需求問題是創業者實現創業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困難。小額擔保貸款是支持創業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小額擔保貸款政策是其他就業政策不能替代的作用,一是小額擔保貸款政策是所有就業政策中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政策,帶動的就業效果明顯,以貴陽市為例,扶持一個創業項目,平均可帶動4個人就業,如果是就業扶持對象每年領取公益性崗位補貼就達4萬元,二是拉動民間資金的投入,擴大了內需,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貴陽市2009年發放小額擔保貸款5500萬元,當年GDP至少增加10億元,三是當年爭取了中央財政貼息近300萬元。因此各地要從民生和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高度認識小額擔保貸款的重要性。
2.切實加強擔保機構和領導小組的建設和管理
我市的小額擔保貸款之所以取得一定的成績,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市級擔保機構設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保持持續健康發展,急需統一規范管理全市小額貸款擔保機構,《貴陽市小額擔保貸款實施細則》要求各區縣必須成立獨立的擔保機構的領導小組。建議各區縣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牽頭,協調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整合現有擔保機構,使之達到持續健康發展,以推動本地區的小額擔保貸款工作。
3.加大勞動密集企業的扶持力度
按照《貴陽市小額擔保貸款實施細則》規定,勞動密集型小企業小額擔保貸款超過200萬元以上的按實際招用人數人均5萬元的額度予以確認,對超過比例多招作符合就業扶持對象的人員有了一定的鼓勵,但利息上浮3個百分點未實施,沒有調動經辦銀行的積極性,同時,由于地方財政困難,財政貼息最高額度在200萬元以內的50%的貼息,對勞動密集型企業貸款的支持力度較小,建議提高對勞動密集型企業的貼息祝額度的貼息比例,鼓勵和發揮勞動密集型企業吸納更多的就業扶持對象的作用。
4.創新貸款的發放機制,實現科學發展
根據省外學習經驗,建議我市實行小額擔保貸款“批發直貸”模式,即由擔保機構作為經辦銀行的助貸機構統一申報材料,經辦銀行按照存入擔?;鸬?倍規模內審批項目,通過后由經辦銀行直接發給創業者,經辦銀行負責貸后管理、統一回收和歸還貸款。一方面調動了經辦銀行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降低擔保風險,金融服務更加完善。
5.加快創建信用社區工作,全面推進“信用社區+小額擔保貸款+創業培訓”的聯動機制
實踐證明,“信用社區+小額擔保貸款+創業培訓”的聯動機制,是小額擔保貸款能長期健康發展的保證,建議在貴陽市加快信用社區建設,一是盡快出臺貴陽市信用社區實施辦法,明確信用社區創建的條件及有關部門的職責,使信用社區創建工作有章可循,操作規范,二是將小額擔保貸款各項任務分解到社區,納入目標考核體系,實行量化考核,動態管理,獎懲到位,充分調動社區小額擔保貸款的積極性。
6.積極推動創業者協會建設
建設以行業為依托的創業者協會,充分發揮創業者協會在指導創業促進就業,為自主創業者取得成功中的積極作用,一是堅持不定期舉辦經驗交流會,邀請創業成功人士開展面對面的交流活動,提高了創業能力和創業成功率。二是依托協會,協調工商、稅務等職能部門及時解決在政策落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三是依托協會,加強小額貸款管理,協會依照地理位置又分為幾個互助小組,利用會員間相互了解的優勢,實現了創業者之間的相互監督和創業者的自我管理,更有利于貸款的安全回收。四是依托協會,加強成信教育,每個互動小組定期召開座談會,學習成信經營、債權債務、合同法等有關方面的知識,增強貸款熱人主動還貸的責任感。
參考文獻:
[1]陳劍華:白銀市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開展情況調查 [J].甘肅金融,2012,(5):42-44.
[2]王穎馳 王 燕:關于佳木斯市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的探討[J].甘肅金融,2009,(8):46.
篇6
商業銀行的主營收入已開始轉向銀行中間業務及其他金融服務,于國內商業銀行而言,改變傳統的業務模式和業務結構勢在必行?;ヂ摼W的深入應用帶來的電子商務熱潮使得銀行在進行業務創新方面有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動力,在銀行中間業務方面,網上支付、轉賬等已經開始成為主流收益,在此基礎上,商業銀行開始找到金融產品創新的感覺,并紛紛推出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和服務。
電子銀行業務的現實難題
當前各家銀行,特別是中小商業銀行也在電子銀行業務上的投入開始加大,紛紛將電子銀行作為未來發展的核心戰略。一時間,市場上電子金融產品層出不窮,商業銀行的電子化服務概念也讓人眼花繚亂,電子商務的熱潮與電子銀行的興起相互作用,吸引人們的眼球紛紛聚焦于此。
但是電子銀行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以下問題:
產品同質化嚴重。2011年5月,光大銀行和花旗銀行宣布,從5月1日起下調網上銀行轉賬手續費,前者打三折,后者則完全免費。隨后,國內多家銀行紛紛宣布下調網銀轉賬手續費,包括近日因上調23項個人業務收費而備受質疑的工商銀行,也在6月8日下調了部分電子銀行業務的收費標準。而引起各家銀行在電子銀行服務收費上價格戰的原因是電子銀行產品的同質化嚴重,在功能上大同小異。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各家銀行特別是區域性銀行,在發展電子銀行業務戰略上采取的是簡單模仿甚至是直接拷貝的模式,體現了產品創新團隊缺失和能力低下,以及發展戰略的缺失。
各家銀行僅僅將電子銀行作為新興的電子渠道。外部環境的重重困境同樣掩飾不了電子銀行在銀行內部的尷尬地位。如果將電子銀行部看作是一個業務部門,它與傳統業務部門的區別在于依托電子化的服務渠道;直接促成了電子銀行與傳統網點之間的博弈,而電子銀行作為一個業務部門在銀行企業內部造成的部門之間業務分流,相關的業績考核指標變化則帶來了銀行內部競爭關系,這也凸顯了電子銀行作為一個新興產物在銀行內部的尷尬地位。
電子銀行的出現,將從根本上改變銀行的運行機制,整體經濟社會的互聯網化進程具有不可抗拒性,電子銀行的發展也具有必然性,其帶來的資金流動性以及促進整體經濟社會的高效運行,提升銀行對特定用戶的服務能力的特性將引起銀行業務組織結構的轉變和考核機制的轉變。
電子銀行的風險仍然不容忽視。近年來,假冒各大銀行的釣魚網站紛紛被發現,各商業銀行也開始疲于到處打假。電子銀行安全事故頻發,一方面固然與用戶安全意識淡薄有關,但更重要的是電子銀行本身存在的隱憂。密碼泄漏和冒充站點是當前網上銀行的兩大安全隱患。作為電子銀行業務的最重要組成部分,網上銀行的安全問題已經讓許多想應用電子銀行的個人和企業止步不前,保障安全已經成為電子銀行發展要面對的一個核心。解決電子銀行的風險問題,不僅僅是IT的問題,而要涉及到銀行的IT的整體管理能力和電子銀行戰略。安全問題是銀行發展電子銀行業務無論何時都繞不過去的課題,安全缺位,電子銀行一切無從談起。
電子銀行的發展和監管仍然不匹配。因為電子銀行涉及系統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如何深度挖掘電子銀行風險發生的成因,如何評估、管理和控制風險需要進一步研究明晰,這也是實施電子銀行監管的依據。目前我國電子銀行監管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首先,金融業的競爭力提升與監管現狀抑制。我國金融行業的分業經營導致的分業監管體制,對我國的銀行的競爭力將可能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對電子銀行采取從緊的監管模式,或許降低電子銀行的風險,但會對網絡銀行的發展以及銀行業務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次,缺少統一可行的電子銀行業務風險監管標準。必須遵守統一的監管標準和規范,才能保證監管的“公平性”;另外由于各個銀行的電子銀行業務的發展條件和水平不一樣,監管標準制訂的合理性會影響銀行發展電子銀行業務的創新和熱情。
最后,電子銀行風險監管體系的建設有待于完善。雖然我國網上銀行業務的監管逐步加強,積累了不少有益經驗。但在總體上還沒有形成適應網上銀行特性和發展的監管體系。網上銀行的監管基本上沿用的是機構監管和傳統業務的管理模式,監管的重點仍然集中在市場準入,而不是網上銀行的風險控制。事實上,現在真正意義上的電子銀行創新產品并不多,電子銀行創新普遍找不到合適的切入點。風險管理也缺少必要的手段,特別是電子支付,沒有成熟的風險管理模式和監管體系,給整個金融安全埋下了隱患。
對商業銀行而言,要盡快確定其本身的電子銀行發展戰略,組織和擴大自己的團隊,調整業務結構和考核模式是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另外在電子銀行的基礎研究上,作為支付服務領域的電子銀行,首先要搞清楚電子銀行的概念和本質;其次要分析支付體系形成的主要因素,如不同支付工具推出時的社會經濟及技術等環境因素,確定電子銀行產品的結構和核心要素;通過電子銀行的支付工具模型,分析創新方法、論證風險控制模式和監管體系。
同時,電子銀行還要回到銀行的基本職能:服務于市場交易,服務于工商企業的流通需要。
電子銀行運行實質
電子銀行是指單位、個人直接或授權他人通過電子終端,以網絡應用協議規定的格式發出支付指令,實現貨幣支付與資金轉移的行為。包括網上支付、電話支付、移動支付、銷售點終端交易、自動柜員機交易和其他電子支付等類型??梢院芮逦拿鞔_電子銀行涉及到的使用者的身份、指令終端、傳輸渠道、享受的金融服務、付款和收款賬戶等。
首先,要看到電子銀行所能提供給客戶的服務和傳統的銀行業務并沒有大的區別,包括信息查詢、對賬、網上支付、資金轉賬、信貸、投資理財等金融服務。從本質上講:電子銀行就是銀行在互聯網或其他電子終端上設立的虛擬銀行柜臺,傳統的銀行服務不再通過物理的銀行分支機構來實現,而是借助技術手段在新興的技術服務渠道,如互聯網上實現。
其次,還要看到電子銀行和其他銀行業務管理或風險管理的區別就在于提供服務的渠道或方式的不同,從而導致支撐技術平臺不同,并因這種不同而采用的管理方法和方式的不同。相對傳統柜面服務,電子銀行對網絡平臺等電子技術平臺的依賴性更強,對技術原因導致的操作風險的管理要求更高、更專業。同時,由于采用電子技術平臺對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等風險的影響也必須要關注的。
電子銀行不僅僅是一種電子渠道,而是對傳統柜面的補充,同時將增加資金的流動性并帶來整體經濟社會的高效運行。由于其特殊的運作模式可以將后臺產品進行整合(包括新的緯度、新的組合、新的定制模式等),改變業務組織結構,從整體上提升銀行對特定用戶的服務能力。電子銀行的發展符合整體經濟社會的互聯網化進程,具有不可抗性,將從整體上提升銀行服務的豐富性。
電子銀行帶來了銀行針對客戶主動營銷的觀念和模式。從運營方式上說,電子銀行并不是對傳統銀行業的顛覆,但從行業觀念上來看,電子銀行帶來的主動服務理念是革命性的。從這一點上說,電子銀行還原了銀行金融服務的本色。
從電子銀行產生的社會背景看,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加上廉價而可靠的通訊服務,成為最適合電子貨幣普及的環境之一。正如先前那些重要的貨幣創新一樣,電子交換媒介的推廣雖然緩慢,但它必將成為一種重要的支付手段。
中國電子銀行發展的歷史與未來
根據賬戶、操作和流程,以及各商業銀行網銀發展的主要階段,我們認為目前可以識別的國內網銀發展階段大致有五個階段,或者稱為五個網銀時代。包括從單一賬戶的查詢操作;到可以轉賬支付或繳費;再到多賬戶關聯操作。第四代網銀不同的是改變了銀行的作業流程,可能產生不同于以往的金融產品,真正成為金融創新的起點,而目前所有商業銀行的網上銀行無論展示的產品多少,都主要停留在第三代上,只有極少數銀行的網銀規劃和設計中隱約有第四代的跡象。未來的第五代網銀將成為商業銀行原有產品銷售的主渠道,或者成為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主要來源,整個銀行的賬戶和流程,受網上銀行影響,將發生全面變化。
我國的經濟體系和中國的歷史發展背景息息相關??粗袊臍v史,交易的歷史幾千年前就存在,交易文化深受各個階段的影響,形成了我國特有的市場體系和交易文化,也就形成了中國特色的支付體系和支付文化。而我國的金融體系和模式在解放前就借鑒西方的金融體系,特別是解放后,從借鑒學習蘇聯體系到20世紀80年代主要仿照美國的金融體系。不加分析和選擇的仿照美國模式,導致我們的金融服務體系和我們市場體系不盡相符。因此,當前我國的支付清算系統就存在法律不健全或者法律不適合,不能完全發揮服務于市場交易和流通的支撐作用。
20世紀90年代以前,資金的匯劃主要通過手工處理,支付信息采用郵路傳遞。由于各機構間匯路不通,解付一筆資金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資金在途時間長,互相占壓嚴重。20世紀90年代初,人民銀行決定建設以衛星通信網為支撐的電子聯行清算系統,統一辦理銀行間資金通匯和支付清算。20世紀90年代后期,人民銀行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結合中國國情,先后啟動了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一期、二期的建設。
所以,作為現代支付手段的我國商業銀行的電子銀行戰略規劃在借鑒國外的電子銀行的戰略基礎上,還有重點關注我國的特殊情況,考察我國在經濟活動中的市場文化和交易文化。形成真正符合自身狀況的電子銀行戰略。
另外,相關監管部門也要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形成有中國特色的支付結算體系和相配套的法律體系。為我國的電子銀行健康高效發展奠定基礎。對以電子銀行為代表的現代新興支付的基礎課題研究,將為商業銀行正確選擇符合自身的電子銀行戰略奠定堅實的基礎。
新興的電子支付將大大促進貨幣的流通效率和商品的流通規模,但增加了貨幣的流通性,更大規模的的資金將在同一個時點存在于國內外的支付平臺和清算平臺,將增加國家經濟安全風險,如何有效評估和預警支付體系對經濟的影響將是首要重視的問題。
對于監管部門,從提供基礎支付清算平臺服務的人民銀行到以銀行電子銀行業務為監管的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在不同角度對支付業務特別是新興支付服務實施監管。但兩個監管部門的監管政策和監管手段時有沖突,導致有些不必要介入的環節監管過度,有些迫切需要監管的業務卻監管空白。如何協調,要站在整體支付體系服務于商品流通和市場交易的角度上,來看待支付特別是新興支付的問題。另外如虛擬貨幣市場的規范、網絡資金中介的規范、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是迫切需要建立起來的規范。
在整個支付體系框架下,電子銀行的影響力、第三方支付對支付清算體系的影響、第三方支付的風險管理,以及如何以支付市場創新為導向,以自身機構發展需要,開發新型的支付工具、探索中小企業的融資模式、結算模式、信用卡的衍生業務和風險管理、第三方支付創新等都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在商業銀行角度,要開展針對有線網絡銀行研究、移動網絡電子支付研究、家庭支付終端、電子支付中的票據業務創新與風險分析、銀行在互聯網支付業務上的經營思路及策略研究等基礎的工作,特別是電子銀行經濟性分析對商業銀行的發展戰略和競爭策略意義非凡。
此外,還要特別重視農村非現金支付環境建設,這將有助于提高農村支付結算水平,滿足農村多層次的支付結算需要,加快農村地區的資金流轉速度,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促進農村經濟金融和諧發展,有利于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近幾年我國在改善農村支付環境方面也總結了許多經驗。
篇7
一、麗江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現狀分析
根據《關于全面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指導意見》(銀發[2010]198號)及《關于改善農村地區支付環境的指導意見》(銀發[2009]224號)的文件精神,麗江市人民銀行積極指導推動各項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工作穩步開展,各支農金融機構亦從實際需求出發,加快農村金融產品及金融服務方式創新步伐,為中央出臺的一系列的支農惠農政策的有效落實積極創造了有利條件。
(一)三類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取得新突破
一是擔保類創新產品擴充農民擔保資源。麗江涉農金融機構深入挖掘激活農村抵押資產,積極開辦農民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流轉土地、林權等抵押業務,解決農戶抵押缺失等難題。截至2011年3月末,擔保類創新產品貸款余額21941萬元,較年初增加16490萬元,增長302.51%,貸款農戶345戶,比年初增加178戶,增長106.58%。其中: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余額為188萬元,13戶。該類貸款全部由寧蒗縣信用社發放,貸款中農戶將其“農村集體土地證”、“房屋所有權證”進行抵押貸款,由于房管部門不予登記,由農戶出具書面同意抵押承諾書,并有村組委和村委會簽署同意貸款發生風險,由信用社處置抵押資產的意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第三方擔保貸款余額為500萬元,1戶。該類貸款具體由農業銀行操作,其向由第三方企業提供擔保龍頭企業發放貸款;集體流轉土地抵押貸款余額8541萬元,219戶;該類貸款開辟了城中村貸款擔保新模式,貸款主要涉及寨后上村、?;鄞濉⒂窈哟濉⒔鸺状?、束河部分行政村。林權抵押貸款余額為12712萬元,112戶。農戶通過林權證進行抵押貸款,該貸款的開辦與拓展有效促進林業集約化經營和快速發展及農民增收。在這四類貸款中占比最高,達57.93%。
二是組合類創新產品借助龍頭企業滿足農戶貸款需求。該類產品主要表現為“公司+農戶”類貸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業大戶普遍通過“公司+農戶”的擔保貸款模式進行融資,以解決與企業有業務往來的農戶急需的資金需求。截至2011年3月末,該類貸款額為1200萬元,較年初增加645.5萬元,增長116.41%。貸款戶數2戶,較年初減少47戶,主要由華坪農行及華坪農村信用社發放,涉及的擔保農業龍頭企業主要是洪全鮮玉米公司、祥盛節能公司、綠野生物開發公司、金芒果公司。
三是特定對象類創新產品有效緩解農民“貸款難”問題,加快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截至2011年3月末,特定對象類產品貸款余額71620萬元,較年初減少703萬元,減幅0.97%,貸款戶數122871戶,比年初減少19641戶。其中扶貧貼息貸款余額5324萬元,2413戶;農戶小額貸款余額為55433萬元,118977戶?!百J免扶補”貸款余額3931萬元,1191戶。涉農勞動密集型小企業貸款余額925萬元,貸款戶數5戶。小城鎮二手房按揭貸款余額6007萬元,285戶。
(二)農村金融服務方式創新在三個方面取得成效
一是強化農村金融機構建設及支付方式創新,實現金融網點及“惠農支付服務業務”鄉鎮全覆蓋。2009年以前,麗江市共有27個金融服務缺失鄉鎮占全省金融服務缺失鄉鎮的1/5。通過人民銀行的積極指導及政府部門的各項扶持政策,至2010年底,麗江實現農村金融服務鄉鎮全覆蓋,提前兩年完成預定目標。至2010年12月末,27個網點共開展流動223次,辦理各項業務30566筆,金額3555萬元,為77126戶農戶節約支出約7712萬元,為27個鄉鎮節約支出48.6萬元。另外,截止2011年3月末,麗江共建成23個“惠農支付服務業務”點,共辦理業務15074筆,金額358元。開創了全省在鄉鎮一級全部實現“惠農支付服務業務”便民服務的先河。
二是強化銀行卡的推廣及使用,鼓勵非現金交易支付。自2006年開始,麗江市在全省率先創建“刷卡無障礙示范一條街”、“刷卡無障礙示范旅游區”,使銀行卡交易量和交易金額大幅提高,開創了麗江市銀行卡產業發展的新局面,得到人總行及昆明中支的充分肯定。至2011年3月末,銀行卡特約商戶已發展到3146戶,POS機4033臺,ATM機166臺。POS機跨行交易筆數從2005年的3.8萬筆增加到26.68萬筆,增長602%;ATM機跨行交易筆數2005年19萬筆增加到31萬筆,增長63.15%。
三是強化農村支付服務環境改善,發揮“惠農卡”財政直撥功效。2008年9月,麗江啟動全省金穗惠農卡首發式,后在全省率先實現金穗惠農卡發放惠農資金的財政直補渠道。至2011年3月末,累計發放惠農卡63704張,授信額度達17900萬元,貸款金額12454萬元,卡激活率99.5%,成為農戶貸款、資金匯兌的載體及財政補貼的直撥通道。據統計,僅2010年一年直接補貼各項惠農資金近1億元。“十一五”期間,通過惠農“一折通”直接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家電下鄉產品補貼等各類惠農資金達36894萬元,及大地發揮了惠農功效。
麗江市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對麗江市農業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緩解農戶貸款難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2010年全年農業完成增加值26.02億元,較2009年增長6.5%,較2008年增長24.67%。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3410元,較2009年增長19.9%,較2008年增長30.38%。2011年3月末,全市農村信用社共為261747戶農戶建立經濟檔案,核貸農戶201069戶,并有172132戶農戶獲得貸款支持,農貸面達65.76%。
二、麗江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典型案例分析
(一)安貸寶,增強農戶貸款風險抵御能力
2008年,農村信用社與太平洋壽險公司聯合推出了“安貸寶”業務,實現“小額貸款+保險”互動模式。該業務主要針對18―65周歲的貸款農戶,以2000元―100萬元的貸款為保險標的,借款人在貸款時按3‰的保費率繳納保費,合同期內借款人一旦發生意外身故或致殘,未償還貸款即由保險公司代償。麗江市內農村信用社自從2008年初推廣此項業務以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截至2010年末“安貸寶”業務保費收入620.17萬元,手續費收入114.88萬元。3月末“安貸寶”業務保費收入227.31萬元,手續費收入29.43萬元。
(二)集體流轉土地抵押貸款解決城區農戶“貸款難”問題
有效抵押擔保的缺失是城區農戶“貸款難”的主要原因,為化解該問題,針對寨后上村實際情況,農村信用社制定了城區農戶貸款管理實施細則,探索出一種新的貸款擔保模式。其具體操作模式為:把村社國有性質的集體返還用土地及地上建筑物統一向農信社抵押,作為本村村民貸款的抵押品;村民個人申請貸款時,再以除基本生活用房以外的宅基地、租賃房屋、房租及分紅收入、本戶擁有本村公共資產份額,向村民小組提供反擔保。城中村貸款擔保模式自在麗江推出以來,取得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截止到2011年3月底,麗江古城區農信社共向寨后上村農戶發放貸款余額2361萬元,貸款農戶65戶,單個農戶最高授信額度達70萬元,最低20萬元,戶均40多萬元,有效地滿足了農戶創業致富的資金需求。另外古城區信用社依照寨后上村的模式,2011年1-3月期間向?;鄞濉⒂窈哟?、金甲村、束河部分行政村發放貸款6180萬元,貸款戶數154戶。其具體模式是在全村社戶同意的前提下,村戶長會、黨小組會、村民小組會議決定,由村公共資產(土地、地上建筑物)為村民貸款提供擔保,村民再以分紅收入、租賃收入及其他收入向村委會提供反擔保。
(三)信用保險貿易融資業務為農產品出口企業保駕護航
信用保險貿易融資業務以銷售商應收賬款的權益作為融資基礎,全面分析銷售商的償付能力,在銷售商投保信用保險并將賠款權益轉讓給融資銀行的基礎前提下,銀行針對銷售企業的真實銷售行為和確定的應收賬款金額提供的一種信用貸款。以麗江華利生物開發藥業有限公司為例,自2009年7月中國信保推出這種全新的銀保融資模式以來,已在中國信保公司投保的華利公司先后以保單融資的方式在麗江市金融機構取得多筆貿易融資貸款,使其擺脫了其他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因抵押不足從而無法向商業銀行進行貸款的不利局面。同時該公司抵御收匯風險的能力大大提高,在出現風險后先后得到了中國信保近80萬元的賠付,有力保障了公司經營安全。
三、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麗江市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對滿足“三農”金融需求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在農村金融產品創新過程中仍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
一是除農村信用社、農行、農發行外的金融機構開發金融創新產品的積極性不高。這一方面是因為金融機構基于農村金融信用體系建立不完善、農貸款成本高,風險大、收益小的考慮,為確保資金安全,對支農貸款缺乏激情。另一方面,以2010年為例,是因為三大涉農金融機構的2010年涉農貸款余額為595808萬元,占全轄涉農貸款的92.66%,形成三家獨大的局面,其他金融機構缺乏有效競爭,進而缺乏創新的機制和活力。
二是農民宅基地和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仍存在法律約束。依據我國現行法律規定,“我國宅基地及建筑于其上的房屋不得抵押,不得轉讓,宅基地使用權人享有的權利僅限于占有和使用”。而針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允許的范圍也僅限于“不得改變農業用地的使用用途,不得改變集體土地的所有權,不得侵害土地承包經營權人的合法權益”;在司法實踐中“承包方以其承包經營權進行抵押或者抵償債務的,應當認定為無效”。許多金融機構鑒于此,不愿涉足相關貸款,從而限制了農民獲得貸款的渠道。
三是林權抵押貸款中存在問題多。目前林權登記、評估、流轉等環節很不完善,不統一,限制多,權屬糾紛多、貸后監管難、抵押物變現難,金融機構介入顧慮多。另外貸款利息、登記、評估費用高,手續煩瑣,抑制申貸積極性。最后,目前麗江市林業保險空白,林權抵押貸款風險防范能力差,阻礙了林業貸款產品進一步發展。
篇8
【關鍵詞】 河北??; 村鎮銀行; 金融產品
截至2012年3月,河北省已成立(含批籌的2家)23家村鎮銀行。這些村鎮銀行大多分布在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低、金融服務不充分的縣區,有效解決了河北省空白金融鄉鎮問題;增加了縣域地區的信貸資金供給;加快了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推進了農村金融市場競爭,也提升了農村基礎金融服務均等化水平。但由于成立和運行的時間較短,各項制度和運行機制不健全,村鎮銀行在運行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指出制約河北省村鎮銀行發展的因素,提出有效的對策和建議,對于實現河北省村鎮銀行的可持續發展,促進河北省農村金融環境的改善、農村金融體系的完善和農業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河北省村鎮銀行發展取得的成績
(一)規模增長較快
從村鎮銀行在河北省開展試點以來,其數量和規模增長很快,發展迅速。根據河北省銀監局的數據,2010年河北省共有5家村鎮銀行開業;截至2011年11月末,河北省已開業的村鎮銀行為16家,注冊資本總額為5.858億元,各項存款12.52億元,各項貸款7.92億元;而截至2012年3月末,已開業村鎮銀行達到21家,注冊資本總額10.16億元,資產總額28.86億元,負債總額23.32億元,各項存款22.02億元,各項貸款11.42億元。
(二)經營績效較好
從河北省銀監局獲得的數據顯示,河北省村鎮銀行業務發展迅速,經營財務狀況總體良好。截至2012年3月末,河北省轄內已開業的21家村鎮銀行共發放中小企業貸款5.25億元,發放農戶貸款5.52億元,實現利潤927.26萬元。村鎮銀行針對縣域中小企業和農戶開展的金融服務初步改善了河北省農村地區當前金融覆蓋率低、競爭不充分、金融服務缺位和供給不足的現狀,滿足了“三農”多層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需求,緩解了當地農村經濟組織和農戶貸款難的難題,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市場定位合理
村鎮銀行設立的目的就是改善和加強農村的金融服務,完善農村金融體系,滿足“三農”的金融需求。河北省村鎮銀行在近四年的發展過程中,始終是按照這一定位進行管理和運行的。根據河北省銀監局的數據,截至2012年3月末,河北省轄內已開業的21家村鎮銀行共發放農戶貸款5.52億元,發放中小企業貸款5.25億元,貸款戶數1 756戶,投向農戶和中小企業貸款占全部貸款的94.31%,充分體現了村鎮銀行“支農、支小”的市場定位。
二、河北省村鎮銀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社會認可度低、吸儲能力差
作為一種新型的農村金融機構,村鎮銀行成立和運行的時間還比較短。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村鎮銀行普遍具有經營規模小、經營范圍狹窄、結算手段和渠道落后、金融供給能力弱、沒有資金進行廣告宣傳等特點,廣大農民對村鎮銀行的認識不足,村鎮銀行的社會認可度低、吸儲能力差,這使得村鎮銀行儲蓄存款的市場份額較小,資金規模有限。而吸收儲蓄存款是村鎮銀行擴大經營規模和進行資金放貸、獲取利潤的主要業務,儲蓄存款少將直接制約村鎮銀行的經營和發展。為增大儲蓄存款資金的來源,各個村鎮銀行目前基本上都采取了組織銀行職工營銷來吸收儲蓄存款的辦法。但村鎮銀行儲蓄存款的增長速度較慢,很多村鎮銀行不得不通過資本金來發放貸款,如果這種通過資本金發放貸款的現狀在一段時間內得不到改善,將會影響村鎮銀行的可持續發展。
(二)業務品種單一、盈利空間小
雖然村鎮銀行允許開辦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辦理支付結算業務和其他各種中間業務,但具體到河北省的村鎮銀行來說,基本上都沒有開展中間業務,目前的業務基本上是以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為主,業務品種單一。加之部分地區農業產業基礎薄弱,高收益項目較少,風險較高,村鎮銀行盈利空間小。
(三)營業網點少、支付結算渠道不暢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小額貸款公司有關政策的通知》(銀發〔2008〕137號)規定,村鎮銀行如果符合條件可以申請加入大小額支付系統和支票影像支付系統。村鎮銀行加入這兩個系統,能夠解決其匯路不暢的問題,可以豐富和完善結算服務功能,為各項業務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但目前河北省的村鎮銀行均沒有以直接的方式加入大小額支付結算系統,其結算業務基本是采取方式,主要由其發起銀行清算。另外,各村鎮銀行的營業網點也較少,這不僅使村鎮銀行在吸收存款和開展各種結算業務時比較困難,而且也影響到了它的貸款業務。因為結算功能不完整,一些貸款客戶從村鎮銀行辦理貸款后,就需要馬上把款項轉到其他銀行去做結算。這不僅不能給村鎮銀行形成沉淀存款,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客戶的貸款已經從村鎮銀行轉出,村鎮銀行沒法監控對方的資金用途,同時也沒法監控貸款客戶的資金回流情況,使得村鎮銀行在選擇貸款對象和控制信貸風險方面受到了限制,影響了其貸款業務的正常開展。
篇9
回避矛盾的無奈選擇
老年“走婚”絕不是一個簡單隨意或者是匿名同居問題,其背后隱藏著深刻的社會問題,是單身老年人婚姻問題中各種矛盾的一個聚焦點,或者說是一個無奈的妥協結果。
家庭人際關系的阻礙?!皯賽圩杂桑橐鲎杂伞?,這些被明確寫入《婚姻法》的原則,對不少老年人來說卻不是那么回事。近日,上海老年學會、上海411醫院“中老年關愛熱線”,在對429位上海單身中老年人的抽樣調查問卷中顯示,老人再婚的主要障礙,68%來自于子女反對。這些接受調查的老人表示,一旦子女干涉自己再婚,他們往往選擇妥協,因為他們害怕“眾叛親離”后的孤寂。
一年前,在湖北省宜城市郵政部門工作的胡大伯,退休時相依為命的老伴突然去世,胡大伯像塌了天似的,一下子頭也白了,背也駝了。經人介紹,他認識了一名喪偶的退休女士,兩個月后,他們倆開始談婚論嫁,但遭到了兒子和女兒的強烈反對,致使他始終不敢把新伴侶娶回家,只能不定期地走動同居。
同樣因子女阻撓的“走婚”老人,還有家住上海市靜安寺街道的76歲的郁老先生。郁先生早年喪偶,和離異單身的石女士結婚后,受到兩個兒媳的極力反對,并大吵不休。老夫妻只好搬到石女士原在滬東新村的老家,不過兒媳依舊到處跟蹤、吵鬧。無奈之下,兩人結婚3個多月后就被迫離婚。情緣未了的二老如今在外租房“走婚”。郁先生感嘆:“這么一把年紀有家難歸,對不起愛妻?。 ?/p>
財產關系的嚴重制約。在子女百般阻擾父母再婚的背后,是子女“重利”觀念使然。根據報道和調查資料顯示,由于我國目前家庭財產制度是夫妻所有制和遺囑(包括子女)繼承制,老年人采取正式登記結婚,要受到財產歸屬問題的干擾。
70歲的唐大爺就親歷了這其中的艱辛。5年前,唐大爺前妻罹患癌癥去世后,他的生活一度陷入混亂:子女有自己的生活,家里只有電視機陪他;他不擅打理家務,每天就靠盒飯和方便面過日子,他甚至想追隨亡妻而去。好在一年后,逐漸走出喪妻陰影的唐大爺和老年健身隊的隊友――喪偶的史大媽情投意合,打算領取結婚證。
但唐大爺的兒子們不樂意了,對房產、“未來的遺產”的分割耿耿于懷。幾經周折,唐大爺和史大媽無奈之下選擇了“走婚”。史大媽說:“周一到周五,我要呆在兒子家中幫助他照顧孩子、料理家務,到了周末,我才能到老唐家中團聚。”不能天天和“走婚”的老伴一起生活,盡管唐大爺對此不滿,但也很無奈,他們感到合在一起不容易,分開又舍不得,這種生活成了他們相互安慰的最好方式。
再婚成功率低。除了各種生活瑣事的干擾,再婚較低的成功率也使多數老年人對再婚生活望而卻步。一項全新的調查結果表明:全國60歲以上的孤寡老人中,有再婚意愿的達37.6%,付諸行動的只有6.9%。而再婚后的離婚率卻高達70%-80%?;诖嗽颍芏鄦逝祭先嗽谡业角橥兑夂系陌閭H后,并不急于結婚,而是選擇“走婚”,這樣不會受到婚姻法的約束,即使同居后覺得兩人不合適,也可以和平分手。
在調查中,有老人坦言:“不領結婚證好,眼一閉,各走各的路,免得將來又出現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大家都省心?!睋{查結果顯示,有這種心態的老人在“走婚族”中占1/3的比例。
極易破碎的“肥皂泡沫”
喪偶老人“走婚”,也是在各方的壓力下作出的無奈選擇?,F在“走婚”老人越來越多,我們不能簡單地說這是好是壞,但“走婚”確實是一把“雙刃劍”。喪偶老人“走婚”是權衡多方原因的選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失為一種理性選擇,這樣既能使老人孤獨感得到排解,又不會給子女帶來困擾,是一種新型的養老模式。但是“走婚”畢竟是游離于法律之外的,其諸多不穩定因素,往往會導致財產糾紛,導致違法婚姻大量存在和婚姻家庭的不穩定,如溫吞的泡沫一觸即破,不利于保護婚姻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同時客觀上也違背了社會倫理道德。
“走婚”方式基礎不牢。由于“走婚”容易涉及到經濟、補償等敏感因素,多數“走婚”家庭都很不穩定。浙江的魯大爺兩年前和社區舞蹈隊的于大媽認識,兩人經常一起跳舞,日久生情。但由于子女的反對,兩人選擇了“走婚”。一開始兩人相處很好,可因為有一次家中被盜,彼此都起了疑心,最終分開。
在四川省宜賓市,一對“走婚”五年的老人,因為一方重病、另一方不愿照顧而選擇分開。這樣的例子還很多,這也表明“走婚”這樣的婚姻方式缺少了家庭責任意識。從這個角度講,“走婚”像“肥皂泡沫”,是極易破碎的。
“走婚”容易受騙上當。老年人渴望婚姻,難免存在急于求成的心態。社會上有些人就是利用了老年人的這種心態,欺騙老年人的感情和財產。成都62歲的符大爺就是其中的受害者。符大爺妻子死得早,無兒無女。兩年前,符大爺剛退休,沒有什么愛好的他,一大把時間不知道怎么過,整天郁郁寡歡。有一天,他在家附近的公園里散步,看到很多征婚啟事,對53歲的林大媽很中意,通過幾次聯系和見面,兩人很合得來,林大媽便表示愿意與符大爺以“走婚”方式生活在一起。可沒想到的是,林大媽經常以家中缺錢為由,“借”走符大爺5萬多元,并在相處半年后失去了蹤影。
更為惡劣的情況是,由于雙方并不是朝夕相處,還有可能出現一個老年人與多個老年人同時交往的現象,而另一方并不知情,事情敗露之后會給受騙者巨大的打擊,帶來心理上的陰影。
“走婚”不受法律保護?!白呋椤狈址趾虾系幕橐龇绞剑坏┊a生矛盾很難調解,會給雙方同時造成傷害。由于缺乏法律保護,往往會給在“走婚”過程中付出較多的一方造成損失,有時甚至會引起刑事案件,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另外,由于女性的社會角色和身體狀況決定,在“走婚”過程中往往是女性照顧男性,同時女性老年人的預期壽命較長,到最后可能還是男性老人要先離開人世。在沒有任何法律保護的情況下,“老伴兒”一旦去世,女性很可能會被男方兒女“掃地出門”。
陜西漢中市勉縣勉陽鎮68歲的張大爺和比他小3歲的王大媽共同度過了5年的“走婚”生活。張大爺和王大媽經常一起出去跳舞、散步,感情很好。由于沒有涉及經濟利益,兩方子女也默認他們的相處方式。但好景不長,張大爺腦溢血離開了人世,張大爺的兒女為經濟考慮,勸王大媽回自己家。王大媽的兒子大怒:“我媽照顧他這么多年什么都沒有,哪有這么便宜的事?”子女們鬧得不可開交,王大媽的兒子甚至大打出手,最終鬧上了法庭。按照相關法律,未辦理結婚登記即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均按照非法同居關系處理,發生糾紛后,各項權益也不受法律保護。無奈之下,王大媽只好回到兒子家住。這是對于女性老年人來說存在的最大的隱患,也是“走婚”最為嚴重的社會后果。
期待“黃昏戀”成“夕陽紅”
在當今社會,如何面對孤寡老人的精神需求和再婚權利,如何排解老人的孤獨感和合理安排好他們的晚年生活,已成為擺在社會學家、倫理學家以及全社會面前的一道難題。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它是一道難題而不作為,不能任“走婚”存在的隱患自生自滅。社會有責任和義務正視這個龐大的群體,給予他們應有的關懷。
為老年再婚營造良好社會環境。我們應在全社會廣泛地經常性地開展尊老養老的宣傳,并把尊老養老教育與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制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在全社會弘揚尊老養老的良好風尚,對尊老養老者予以表彰,對不尊老養老的典型案件公開處理,直至繩之以法。在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活動中,在德育課內容中,要把尊老養老列為重點教育內容,牢固地樹立敬老愛老的意識,將傳統美德代代相傳下去。
子女要做老人再婚的“開明派”。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全弟認為,只要符合《婚姻法》中沒有配偶、沒有不適宜結婚的疾病等條件,老人再婚就是合法行為,子女以種種理由加以干涉,就是廣義上的違法行為。
單身老年人需要婚姻生活是生理、心理正常的需要所決定的。作為子女應該充分尊重婚姻自由。在對待父母的再婚問題上,著名劇作家的女兒萬歡做得很好。
鰥居多年后,1979年起他與著名京劇演員李玉茹情投意合,書信傳情。的小女兒萬歡知道后,有意在親友間“泄露”,公開宣布爸爸同李玉茹“感情頗好”,以至幾家香港報紙“合理推論”,同時用赫然大字印著“中國當代最著名的劇作家即將同著名京劇花旦李玉茹結成百年好合”。由于女兒的促成,報紙為媒,1979年12月,他倆結為伉儷。此事傳為佳話的可敬之處,就在于萬歡對其父再婚的開明而又熱情支持的態度。正是這種態度,體現著對父母的真正關心和孝順。作為具有現代社會意識的年輕人,應該向萬歡學習,在父母再婚問題上成為“開明派”而不是“絆腳石”。
“走婚”老人自身也應積極處理。對于那些不愿再婚的“走婚”老年人,面對“走婚”的潛在風險,老人自身也應積極處理。首先,在“走婚”前要注意雙方情感的培養和交流。老年人一般都有一些習慣,這些習慣是長時間所形成的,很難改變,雙方應深入交流了解,并思考是否能夠接受這些習慣。老人雙方還應了解對方的愛好,如果有共同愛好則為最好,如此才能更好地培養感情,這也是走婚長久的感情基礎。
其次,“走婚”老人要主動與雙方子女搞好關系。在這方面要做到:第一,必須信任自己的子女。子女不是外人,親人之間就不要拐彎抹角。做好做壞都行,但要實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并且要多表揚少批評。第二,要公正,一碗水要端平。對自己的兒女和對方的子女要一視同仁,否則將成為破壞兩人關系的導火線。上海的張女士“走婚”一年后,與新老伴分手了。而分手的原因,就是沒搞好“感情分配”。張女士處處為自己的子女考慮。可對老伴的子女,她卻從不放在心上。他們來了,只是打個招呼,連個熱乎話也沒有,小孫女一進門就連聲喊“奶奶”,她抱都沒有抱一下。這樣的相處模式自然就會引起很多矛盾。家人是親情的紐帶,“走婚”老人雙方都必須把彼此以及彼此的孩子視為家人,如此才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還有,老人可通過“協議”等方式來明確容易產生矛盾、糾紛方面的關系,將相關財產、與子女的關系、雙方的養老、生病如何護理等問題一一寫明,大家共同自覺地遵循。
篇10
供應鏈融資作為一種能夠實現多方共贏的新型融資模式,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與傳統的信用評級把融資企業作為孤立的評估點進行分析和評價不同,供應鏈融資企業信用風險評價,弱化了自身規模限制和財務信息分析,將對資金流和物流的動態控制取代對財務報表的靜態分析。目前,供應鏈融資模式受到越來越多國內外學者的關注,研究成果較為豐富。然而如何為商業銀行建立一套適用于供應鏈融資企業的信用風險評價模型,是供應鏈融資成功實施的關鍵,也是本文所要解決的問題所在。
二、供應鏈融資企業信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一)文獻綜述 本文主要采用文獻檢索和理論分析的方法確定供應鏈融資企業信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關于其信用風險指標體系的研究,張浩(2008)提出從供應鏈的角度構建中小企業信用評級模型,其構建的指標體系包含外部環境、管理者素質、信譽狀況、經營狀況、合作情況、成長能力六個方面,但這些指標大多圍繞中小企業自身素質評價,并未突出供應鏈融資與傳統融資方式的區別;李毅學(2011)基于存貨質押融資的角度將供應鏈金融風險歸納為系統和非系統兩大類,系統風險分為宏觀行業系統風險和供應鏈系統風險,非系統風險分為信用風險、存貨現金風險和操作風險,從較為宏觀的角度建立了指標體系,但僅適用于存貨質押融資類型的供應鏈融資活動;白少布(2009)、熊熊等(2009)、夏立明等(2011)、胡海清等(2011)相似地提出從融資企業、核心企業、貿易項目、供應鏈四個方面組成的指標體系,本文正是在此基礎上,借鑒傳統商業銀行對融資企業的信用評級,根據供應鏈融資模式的特點建立如表1所示的評價指標體系。
(二)主要內容 具體為:
(1)中小企業自身素質。主要根據《中國人民銀行信用評級管理指導意見》(銀發〔2006〕95號),將中小企業素質分為企業基本素質、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履約情況。主要考察融資企業的基本財務狀況和管理能力。
(2)核心企業資質。包括信譽狀況、行業地位、盈利能力、償債能力。主要從還款意愿、規模實力及經營能力反映核心企業資質,因為核心企業在供應鏈融資中起反擔保作用,它的資金實力與信用等級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銀行對其相鄰的上下游企業提供的融資服務。
(3)融資項目效益。包括經濟效益、變現能力、市場情況。這三個指標主要從項目能收回的未來現金流考察了融資項目的效益,融資項目效益決定了授信的額度。銀行通過評估融資項目的價值,根據分析未來形成的現金流進行授信。
(4)供應鏈運作狀況。包括現金流協調、物流協調、供應鏈穩定性。對現金流及物流進行整體評價,從而增加評價范圍,一定程度上緩解因企業隱瞞信息而產生信息不對稱問題造成的評價質量下降。供應鏈上下游關系越穩定,它們之間業務往來時間越持久,違約的可能性越小,銀行貸款信用風險就越低。
三、基于ANP的供應鏈融資企業信用風險模糊綜合評價
(一)供應鏈融資企業信用風險評價方法概述 對供應鏈融資企業信用風險評價問題的研究中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模型以定量分析為主。在提出信用風險評價體系的基礎上,熊熊、馬佳等(2009)用主成分分析法和Logistic回歸法建立信用風險評價模型;白少布(2010)采用有序多分類Logistic模型,建立了企業信用違約風險預警模型;胡海清、張瑯等(2011)運用機器學習的方法支持向量機建立信用風險評估模型。然而這些方法需要大量數據分析建模,中小企業財務信息不透明導致部分數據不能量化,并且很多評價指標帶有模糊性,使得這種方法實際操作起來比較困難。
另一類主要依賴于專家的經驗,克服了中小企業數據難以獲取的局限,張浩(2008)及李毅學(2011)在所提出的指標體系基礎上,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指標權重并構造評價模型;劉訊(2012)則在前者的基礎上,運用模糊灰色綜合評價法對企業的供應鏈融資能力進行評估,更符合評價指標帶有模糊性、非定量的特點。然而,層次分析法將指標體系構建為單向層次關系結構,忽略了可能存在的復雜依賴關系。
本文正是在現有文獻的基礎上,提出了基于網絡層次分析法(ANP,The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的模糊綜合評價法。模糊綜合評價法根據模糊數學的隸屬度理論把定性評價轉化為定量評價,用程度語言描述評價對象,評價方式與人們正常思維模式很接近。所以,它是針對評價對象的模糊性而采取的最好評估方法。模糊綜合評價法的運用以事先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和確定各指標的權重為前提,因此本文引入ANP方法,它所構建的ANP模型更符合供應鏈融資存在的錯綜復雜關系。
(二)基于ANP的供應鏈融資企業信用風險模糊綜合評價
具體如下:
(1)基于ANP確定指標權重。分為以下步驟:
第一步:根據上文分析得到的評價指標體系,并結合實際情況可得供應鏈融資企業信用風險評價的ANP模型,如圖1所示。圖1揭示了各元素組的相互影響關系:運作狀況良好的供應鏈環境及經濟實力雄厚的核心企業有助于銀行篩選出資質好的中小企業;核心企業資質受到其所處的供應鏈環境的影響;融資項目效益取決于交易雙方及所處環境,所以融資項目效益受到中小企業自身素質、核心企業資質、供應鏈運作狀況的影響;供應鏈運作狀況受到處于供應鏈的核心企業、相鄰上下游的中小企業影響。
第二步:采用ANP確定權重集,步驟如下:引入Saaty提出的1-9標度方法,由專家對網絡層中的二級指標進行兩兩比較判斷,對存在相互依存關系的各元素進行打分,構建判斷矩陣,并根據特征根法求得排序向量;對于相對獨立的指標,其權重可由傳統的AHP方法獲得,對于網絡層相互依存的指標,將其排序向量合起來得到超矩;對超矩陣進行歸一化出來,得到加權超矩陣;通過計算加權超矩陣冪方的極限,得到超矩陣的綜合排序;得到各元素或元素組對于目標的綜合權重,并進行一致性檢驗。
通過向高校有供應鏈融資理論的研究專家、銀行實踐經驗豐富的管理者、中小企業內部財務人員、提供信貸服務的公司管理者發放問卷調查表280份,收回242份,其中有效答卷211份,本文運用超級決策軟件計算出各指標權重如表2所示。
(2)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計算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價結果。模糊綜合評價法是運用模糊數學原理分析和評價具有“模糊性”的事物的系統分析方法,本文中建立ANP模型是一個復雜的大系統,需要考慮很多因素且因素之間還存在不同的層次,這就需要將評判因素集合按照某種屬性分成幾類,先對每一類進行綜合評判,再對各類評判結果進行類之間的高層次綜合評判,具體步驟如下:
確定評語等級論域。為了文字描述中易區分各種滿意度,本評估模型定義被評價的二級指標評語等級論域V={優、良、中、一般、差}。為了定性說明轉化為定量,將V轉化為百分比,設V={90,80,70,60,50}。
確定模糊關系矩陣。通過整理專家評判結果,確定二級指標的模糊關系向量Ri={r1,r2,r3,r4,r5},其中r1(i=1,2,…,5)為Hij的等級被評為VK的隸屬度。假設K1個專家評價二級指標Hij為“優”,K2個專家評價二級指標Hij為“良”,……,K5個專家評價二級指標Hij為“差”,則二級級指標Hij各等級評語的隸屬度分別為:r1=,r2=,……,r5=
計算綜合評價結果。首先,進行單層次綜合評價:Gi=Wi?Ri;其次,由Gi組成上一層次的R,進行多層次綜合評判:G=W?R=(wA,wB,wC,wD)R1R2R3R4=(g1,g2,g3,g4,g5);最終可得到融資企業的信用風險綜合評價得分為90g1+80g2+70g3+60g4+50g5。
按照“滿分100且劃分為九級”的企業信用評價的國際標準,本文制定供應鏈融資企業信用等級參照表,見表4。最終得分對照表4,即可得出該中小企業的信用等級,各等級含義參照《中國人民銀行信用評價管理意見》(銀發[2006]95號)。
四、算例
A公司是一家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是B汽車有限公司定點協作的配套企業。目前該公司陷入資金斷裂困境,需要向商業銀行申請貸款。銀行在了解A公司所處供應鏈的基本情況之后,將重點放在考察其下游B公司的還款能力上,最后決定采用供應鏈融資模式。為評估融資風險,首先組織10位專家對A公司進行信用風險評價,原始數據如表4所示。
首先,由表3的數據可構造模糊判斷矩陣,并計算單層次綜合評判:
G1=W1?R1=(0.083 0.114 0.213 0.393 0.197)?0.1 0.2 0.5 0.2 00.1 0.4 0.2 0.2 0.10 0.2 0.5 0.3 00 0.2 0.2 0.4 0.20 0.3 0.3 0.2 0.2 =(0.197 0.2425 0.3085 0.2999 0.1294)
同理可得:G2=(0.2957,0.3251,0.3279,0.0196,0)
G3=(0.1308,0.2565,0.3435,0.2435,0.0257)
G4=(0.1362,0.2447,0.3894,0.1447,0.0447)
最后,進行多層次綜合評判:
G=(0.411 0.279 0.143 0.167)?0.0197 0.2425 0.3085 0.299 0.12940.2957 0.3251 0.3279 0.0196 00.1308 0.2565 0.3435 0.2434 0.02570.1362 0.2447 0.2894 0.1447 0.4470
=(0.1320,0.2679,0.3157,0.1877,0.1315)計算可得A公司最終得分為73.58。對照信用等級表示的評分制,A公司的信用等級為A,信用良好,信用風險較小。銀行可對A公司提供貸款服務。
綜上所述,本文構建了供應鏈融資企業信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針對指標體系內不完全獨立指標之間相互影響的關系,建立供應鏈融資企業信用風險評價的ANP模型;分析指標的相互影響關系,采用專家打分法分別考察4個一級指標,15個二級指標的相對重要度,運用網絡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進行綜合評價,計算出信用風險評價結果。通過實證分析,證明了模型的可行性。根據中小企業自身特點,以及供應鏈融資的特殊融資模式,基于ANP的供應鏈融資企業信用風險模糊綜合評價法能夠客觀地反映中小企業信用狀況,信用評級結果可為商業銀行提供正確的決策依據。
參考文獻:
[1]張浩:《基于供應鏈金融的中小企業信用評級模型研究》,《東南大學學報》2008年第10期。
[2]白少布:《面向供應鏈融資企業信用風險評估指標體系設計》,《經濟經緯》2009年第6期。
[3]熊熊、馬佳、趙文杰、王小琰、張今:《供應鏈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風險評價》,《南開管理評論》2009年第4期。
[4]胡海青、張瑯、張道宏、陳亮:《基于向量機的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評估研究》,《軟科學》2005年第5期。
[5]李毅學:《供應鏈金融風險評估》,《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1年第10期。
[6]夏立明、宗恒恒、孟麗:《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基于供應鏈金融視角的研究》,《金融論壇》2011年第10期。
[7]劉訊:《企業供應鏈融資能力研究》,《財經問題研究》2012年第5期。
[8]劉睿、余建星、孫宏才、田平:《基于ANP的超級決策軟件介紹及應用》,《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