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設計范文
時間:2023-04-04 01:41: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logo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目標受眾是誰?
無論是產品經理、市場營銷人員,還是品牌策劃人員,都會在行動之初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的目標受眾是誰?
同樣,設計作為產品和傳播的出口,整個環節中與目標用戶距離最近的“幕后”人員,在設計之初,就更應該敏感地洞察我的設計目標受眾是誰?他們是怎樣一群人?他們的喜好和行為習慣如何?設計不是天馬行空個人意念的表達,設計師要做的是提煉產品和品牌的核心價值并視覺化輸出(或體驗輸出)。
什么信息是企業主
最想傳達給目標用戶的?
最終的logo常被賦予這樣那樣的概念、寓意和故事,讓這個圖形更加考究、精致和有價值。但LOGO的圖形屬性本質上根本無法承載太多意義的“被賦予”。
比如蘋果。《喬布斯傳》里曾講過蘋果公司名稱的由來。一次,喬布斯去了團結農場,在那里給格拉文施泰因(Gravenstein)蘋果樹剪了枝,在回洛斯阿爾托斯的路上,他和沃茲討論了公司的名字。他們考慮過一些典型的技術詞匯,比如矩陣(Matrix),比如融合了“執行”c“科技”含義在內的新詞Executek;又或者“干脆用個直白又無趣的名字”,比方說個人電腦股份有限公司(Personal Computer Inc.)。決定名字的截止日期是第二天,最后,喬布斯提議就叫蘋果電腦公司。“我那段時間正在吃水果餐”,他解釋說,“我剛剛從一個蘋果農場回來。這名字聽上去有意思,有活力,不嚇人。‘蘋果’削弱了‘電腦’這個詞的銳氣。還有,這能讓我們在電話簿上排在雅達利(曾經的電玩巨人)之前。”他告訴沃茲,如果到第二天下午還想不到更好的名字,那就用“蘋果”。他們真就用了。
從這段話能看出最終蘋果LOGO的設計核心也只是傳達名字作為水果屬性的視覺狀態。網傳有很多關于蘋果的LOGO為何被咬了一口的故事,有人說是為了向英國數學家圖靈致敬,不過蘋果標志的設計師杰諾夫受訪時證實這個logo與圖靈無關,喬布斯也曾說:“被咬掉一口的設計,只是為了讓它看起來不像櫻桃。”
設計LOGO,其核心是找出品牌最想傳達給用戶的信息,是要找出實實在在作為創始人或是產品核心競爭力的那一點或兩點,想傳達的越多,反而傳達的越不明確。用戶根本不會有興趣去研究LOGO里隱藏的故事和寓意,簡單才更有力量。
競爭對手是怎么做的?
早期的LOGO設計者喜歡用手繪圖案、名字,甚至創始人的頭像作為LOGO,后來為了便于傳播、應用和記憶,LOGO慢慢簡化,有的只是單純取用字母或是簡單的字母變形。這樣的好處是容易傳播和識別,但也容易撞車。獨特性也是LOGO設計上一個重要的思考維度。在設計之初,要先看看所屬行業的知名企業的LOGO都有哪些表現形式(不知名也要多看看)。不然,當LOGO得到了別人的關注之后,設計容易被強加上正面或負面的故事。
圖形還是文字
總體來說,主流的LOGO分兩種形式,一種是強化某個符號,讓符號圖形與企業產生強關聯。比如蘋果、奔馳、大眾、家樂福這類LOGO。另一種是直接用企業名稱作為LOGO,比如可口可樂、三星、H&M、無印良品等等。
最初設計思考和判斷的標準是:這一時期的企業主是更需要清晰直接地傳達清楚自己是誰,還是更希望強化自己與某些“意向”的關聯。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向。同時,企業決策者的喜好也要在設計前期考慮進去。
輔助圖形
在應對實際復雜場景環境時,需要有延展性的元素來“協助”LOGO完成品牌的強化和傳達,于是輔助圖形應運而生。
有些品牌直接取用LOGO的局部作為輔助圖形,有些則設計新的輔助圖形來支撐LOGO的延展應用。比如LV,除了本身經典的LV字母組合以外,還設計了由圓圈包圍的四葉花卉和凹面菱形內包四角星的圖案,既作為支撐LV品牌的輔助元素,也孕育了LV經典的圖案元素,百年歷史成為經典。再如Burberry,當提到它,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它的LOGO,還是它的格子花紋?也許它經典的格子花紋已經深深烙印在它的品牌之中了。大部分奢侈品都在放大和突出他們的LOGO,但Burberry還是可以通過格子花紋來強化自身在消費者心中的影響。
切分展示的好處
打動用戶的LOGO可能是設計層面的“美與丑”,但LOGO的決策者們更希望看到LOGO上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和故事,于是現階段的LOGO提案和展示過程中標準制圖的部分就會被放大展示,以表達設計師對LOGO設計上細節的追求,蘋果的LOGO標準制圖就曾被網絡瘋傳。
延展與易用
在LOGO設計時就把易用性考慮在內會減少使用時的不少麻煩,但也有超級復雜的LOGO。不能說復雜的LOGO就一定有錯,但其延展的優秀與否,就要考驗設計師的功力了。比如聯合利華,它設計精美卻無比復雜的LOGO里,包含有太陽、基因、蜜蜂、手、花朵、發絲、棕櫚樹、湯匙、調味醬、碗、調味料、魚、火花、小鳥、循環、嘴唇、冰淇淋、茶、微粒、冰凍、浪花、水滴、容器、衣物、心這許許多多的元素,每種元素都有自己不同的含義,可用戶真的知道這么多嗎?或者說用戶真的在意這么多被賦予的寓意嗎?所以,如果必須設計這樣一款復雜的LOGO,在設計時就一定要考慮清楚易用性,畢竟在極小或是實體的制作過程中復雜就會帶來很多隱性問題。
避免歧義與理解偏差
避免歧義和理解偏差是LOGO設計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思考環節。因為設計師一旦投入到設計過程中就容易關注比例、平衡、用色等細節層面,而忽略對整體形狀的理解。避免這一情況最好的方式就是在設計剛有雛形的時候就請團隊或是更多的成員一起參與進來,看看整體是否有理解偏差。包括在起名階段也要避免諧音、諧意的歧義偏差出現。早點發現隱性歧義好過其后被大家惡搞吐槽。
創始人價值
有時候消費者對產品的認可首先是建立在對創始人的認可的基礎之上,所以很多品牌的LOGO就是用創始人的相關元素來做延展和設計,比如老干媽,還有知名的肯德基爺爺。
不過,雖然都是創始人的頭像,但設計行業領先一步的美國很早就知道延展、統一和便捷的使用對LOGO的影響,所以他們更傾向簡化頭像,變成固定的矢量插畫和潘通(pantone)色號。這樣即便在全球各地,也可以避免LOGO應用上的執行風險。但不見得所有的企業都喜歡把自己的創始人展示給用戶或消費者。有些企業就把創始人手寫的名字直接用作LOGO,比如4A圈的黃埔軍校奧美的LOGO等。此外,創始人本身的價值也是創作LOGO過程中不能忽略的一部分。你目前設計的LOGO有沒有什么可以挖掘這家企業創始人的故事,如果有,不妨試試這個方向。
移動設備下的思考
篇2
[關鍵詞] logo字體設計 視覺化 信息表達 設計素養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3.06.038
一、字體設計的概念
字體設計的范圍非常廣泛,而本文中所指的字體設計是:指名的,為特定的對象設計的有字、有形的“logotype”。而logotype是一個完整不可分割的,在一些被要求的具有獨特性、造型性、統一性及識別性的字體設計,如字體標志(圖1),品牌名(圖2),企業名稱(圖3),書籍標題(圖4),海報字體,產品名大多數也是以logotype的形式來傳達的。
根據字源的研究可以知道,文字是形成的,是沒有源頭的。因此沒有辦法為“logotype做出一個絕對的定義,但是可以通過“logotype”一字的時代演變過程中了解其基本的定義以及其在每一個時期的階段性意義。
“Logotype” 是由“logo”一字演變過來的,而又因為早期的文字都是由圖形簡化而來,所以基本上仍舊脫離不了圖形的概念。在希臘時期“logo”指的就是字,且除了“字”以外,必須是具備“形”的字,是利用“形”來造成字的。而logo除了要有形的字外,還具備“宇宙”的意思,而在宇宙的寓意中,其中一個意義就是“完整的”。因此logo的基本意義除了原本必須具有形的字外,更進一步附帶要求必須具備“完整性”。
一直到活版鉛字的發明后,“logo”才與“type”結合成“logotype”。而因“type”是指有固定模式的字體,是打印的而非之前的手寫字,所以在此階段的“logotype”除了必須是有形,具有完整性外,還必須是有固定模型的字體做表現的。但到了近年來“logotype’的定義則更加的廣泛,不管是不是以文字做為表現,只要具備固定形態,具有完整性的都被稱為“logotype”。
由此可見,“logotype”的定義是隨著時間的演變而有著不同的階段性解讀,但始終脫離不了“字”、“形”、“完整不可分割”這三大原則,而在這里我則給它一個比較寬松的概念,凡是有特定的目的,使用對象,不管是手寫字或是鉛字體,只要是具備固定形態且完整不可分割的字組,皆屬于字體設計的范圍。
二、字體的基本素養
字體設計(logotype)是為了達到某種特許需要、目的,經由企劃、深入分析后在融入設計與企劃者的素養、情感后所設計出的字體,其與一般印刷用的鉛字和手寫字是截然不同的。對于設計者而言,必須對主題,企業文化,設計意圖有充分的了解后,再巧妙地賦予造型性視覺性,且因其往往具有不是單獨存在的,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還必須將主題特色、字體特性及其它相關的造型元素,如圖像、色彩等一并加以思考,才能設計出符合主題需要,且具創意性價值感的字體。
在設計領域中,字體是視覺傳達和信息傳達的重要媒介之一,在廣泛的字體這個領域中,不管是字體設計、標題、標準字都與文字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而如何運用好文字,提高文字的應用效能,最重要的還是回到“認識字體”的基礎層面。有句話說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字體設計也是一樣的道理。要將文字完美的運用就必須從認識字體開始,因為只有從基本認識做起,才可以駕馭字體,做出最貼切的字體設計作品來。
在認識字體方面,除了可以做到基本的辨識功夫,還必須對字體的結構,字體的基本性格、特色做深入的了解,才能對字體設計駕輕就熟,運用自如。以下就從認識字體結構,辨識字體造型以及了解字體性格這三方面進行簡單的探究。
1.認識字體結構
每一種字體都有其基本的筆畫結構,所以要認識字體,就要從認識各種字體的結構開始,而文字的種類繁多,在此僅以常見的中文,英文為例子,簡單分析這兩種文字的結構。
2.中文字體的結構
中國文字與其它文字有所不同,在分析其結構前必須先了解中文造字由來。中文的形成是由形、音、義構成,中國的文字包含了許多不同的字態和外形特點,主要是楷書中的基本筆畫(如圖5)。即“永”字之八畫——“側、勒、弩、策、掠、啄、磔”。雖然這八法只是書寫的基本筆畫動作,無法包括所有的字形結構,但對于文字的造型是極好的訓練。
3.英文字體的結構
英文字體以“羅馬字母”為根源,原以歐陸為中心后來向世界各地拓展,并被稱為廣泛使用的文字,英文字和中國文字截然不同,中國文字是各自獨立的字形,而英文字卻不是,它是屬于表音文字,只用A到Z,26個字母的排列組合成各種不同的單字字義。
英文字結構單純,雖然字體的種類不計其數,但是都逃脫不了直線、曲線的筆畫構成,所以只要設計者對以英文的基本部位加以仔細研究,便很快能因細小的差別而分辨出各種字體。更能將各種字體的細節加以運用到不同的字體設計中去,讓字體的形象特色更加的鮮明。
4.辨識字體造型
對認識字體而言,應當從字體的辨認開始,也就是說應當認識每一種字體的造型并把其名稱記住。就英文造字而言,或多或少的能夠反映出某一區域的特色及需求。其在字體的構思上也就不同。同理,中文中的隸書、楷書、小篆、草書等的形式,也都具有其特定的時代、歷史背景。因此所謂辨識字體,除了在能夠辨認出字體的外在形態的差異性,牢記字體的名稱外,對字體的造字背景,原始特質,運用性也都必須盡可能的深入了解,因為這不僅對以后字體的選擇運用上會有很大的幫助外,更是可以幫助我們減少對字體的誤用。
文字在設計中是必不可少的設計元素,設計師如何很好的將圖形與文字達到很好的結合,使設計作品更加的符合要求,就必須具備對字體的辨識素養,能夠辨識的字體越多、越深入,對字體的把握能力就越強,在整體的表現上就會比其他的設計師要做得更加貼切,甚至有時候單純的字體設計便能夠將主題的特點、定位做出最完整的表達。
5.了解字體性格
由于字體設計是有特定的要求,比如特定的對象和目的,因此就要求設計師在設計之前對主題定位與特點進行深入的了解。同理,每一種字體都具備其自身的特點和個性,所以要為主題、對象選擇出合適的字體就必須對字體的特點和個性進行深入的了解。就拿食品的字體設計來說,為了突出表現其專業、現代感,通常會用黑體字來傳達。因此了解字體的個性特點對于字體設計顯得尤為重要,而要了解字體的個性特點,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分析,即字形感覺和筆畫分析。
6.字形感覺
每一種字體都有自己的特點,無論是單獨的一個字還是組合成行、成欄的字塊,或多或少都會呈現出某種視覺特點,或是粗狂的、纖細的,或是厚重的、輕柔的,或是圓潤的、方正的,或是傾斜的、端正的等。就好像黑體字,筆畫有棱有角,陽剛氣十足,而圓體則圓潤,豐滿。要能夠了解和把握整體的字體性格,那么就能把握字體的整體印象。
三、視覺美感的養成
對于設計師而言,視覺感官上的美感修養是必備的條件,而字體設計與一般的平面設計更是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視覺美感的修養也是字體的基本素養之一。視覺修養對于字體設計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設計出的字體連基本的美感都沒有,那么就會像烹飪一樣,再多么美味的料理都必須要有美麗誘人的外表,以此來吸引顧客,這正是烹飪要求“色、香、味”俱全的原因。對字體設計來說,對字體的選擇和形式好比“香、味”對于一件設計作品而言能否對味是很重要的,而整體的美感就如同“色”一樣是引人入勝的關鍵所在,所以不要輕視視覺美感的培養。
視覺美感的培養應當從認識美的形式原則開始。因為美的形式是經過大自然以及人造物中總結歸納得出的原理原則,這些原則是呈現美感的標準,也是審美的評估標準。
1.均衡
均衡又稱為平衡,是一種沒有辦法用數量觀念去測量的一種視覺上的均衡感,均衡可以分為對稱的和非對稱均衡兩個層面。例如葉子是對稱均衡,而花朵則是以花心為中心由內而外的輻射性均衡,而非對稱性均衡是指不同特性的形體,排列達到視覺上的均衡。在字體設計上的筆畫結構修正上,如筆畫數,字形的差異等,通常都必須依賴于平衡美感來實現字的視覺平衡。如圖6。
2.對比
對比是指兩個并列的事物產生顯著的差異現象,對比性具有加強、強調的作用,在字體設計上常見的對比有:粗細,大小,曲直,連筆,斷筆,軟硬等的對比手法。
3.統一
統一是理性的結合,這一原則的精髓在于“在統一中有變化,變化中求統一。”如果在統一里面沒有變化,整個感覺就會顯得呆板,生硬,枯燥無味,相反在變化中沒有統一就會失去秩序,這是設計中永恒不變的哲理。在字體設計中,力求字體的獨特性故此就會加入一些造型元素,而往往又可以通過這些元素來實現字體的整體統一。如圖7。
4.韻律
韻律是一種秩序性的安排,凡是規則或者不規則的反復,或者周期性的現象都可以產生韻律。富有韻律效果的設計,可以讓人產生秩序的美感,感覺輕松愉快、活潑生動。在字體設計中律動性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設計一些女性、活潑的主題,如果設計出的字體過于僵硬死板,就很難突出主題特色。
視覺美感的修養必須是由長時間的訓練與經驗的傳承積累而成,非一蹴而就。設計者不僅僅需要多看看優秀的設計作品,而且更應該多出去走走,看看周遭的美的事物,開闊自己的視野,吸收現實生活中更多美好事物的精華,這樣才能更好的強化視覺美感的修養。
結語
字體設計是一個艱苦的過程,沒有捷徑可走,硬說有捷徑那就是不斷的練習、研究、再練習、再研究,不斷的重復。而在這一個過程當中對字體的基礎知識的把握和了解程度直接影響對字體設計的高度。所以在對字體的基礎要深入的進行研究和探索,掌握其中的規律和方法,才能夠設計出更加優秀的作品。
參考文獻
[1]阿歷克斯·五·懷特著 徐玲 尚娜 譯[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
[2]中文字體設計的教與學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
[3]美國視覺傳達完全教程 威廉·瑞恩·西奧多·柯諾瓦[M]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
篇3
1.活動背景:
標志即logo,學院的標志是其意義的象征,它體現著學院的精神與文化。
2.活動簡介及目的: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標已使用多年,隨著時間的更新,目前的院標已不能代表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精神風貌。本次活動以評選為方式進行篩選,號召全院同學為學院設計出一個全新的logo,增強同學們對學院的認同感、歸屬感,同時樹立部門的主人翁意識;在活動過程中進一步擴大學院在學校的知名度,為學院的長遠發展添磚加瓦
二、活動綜述
1.設計要求:
1)要求作品可原創,也可借鑒他人。(如借鑒他人,法律及版權問題自負)
2)標志(logo)文本,必須為電子告版本。
3)要求作品簡潔明了,富有寓意,有一定深度,創意性,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易于識別與傳播。
4)來稿時在設計方案上附加姓名、聯系方式.。
5)作品必須用a4紙打印,上交時須一同上交寓意說明表。(后附)
(注:必須同時上交電子文稿和打印紙制文稿)
6)電子文稿統一傳到
2.活動時間
1)起始時間xx年11月8日
2)結束時間xx年11月23日
3.活動人員
1)參與者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會各部門成員及全院學生
三、活動流程
xx年11月7日,宣傳部繪制海報。
11月8日至11月20日,參賽者參照設計要求自行設計logo 。 11月21日晚,參賽者將方案交到學生會,電子文稿統一傳到指定郵箱 11月22日,初評設計方案。
11月23日,宣傳部出海報,展板公布學院正式標志。并在全院宿舍進行張貼
四、宣傳方案
1.活動口號 e起向前e起來
2.宣傳方式 1)學校各處張貼海報,展板,宣傳樣張宣傳此次活動。
2)各班印發宣傳單,宣傳此次活動。
3)以學生會的名義召集各班班長和團支書開會,讓他們在本班宣傳此次活動。
3.宣傳步驟:
1)前期:張貼宣傳海報
2)中期:出宣傳海報及展板
各班下發宣傳單
3)后期:出展板展示本次活動的成果。
五、注意事項
1、最終設計稿設計人不得將自己的設計方案另投他處。
2、設計稿最終確定成為部門標志后其全部權利歸信息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會所有。全部權利包括但不限于知識產權、使用權、權、處分權。
3、參評作品一律不退件,請參評者保留原件。
4、本次活動最終解釋權歸山東師范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會科技部所有。
5、比賽結束后,若參評者對第一輪篩選有任何問題,可咨詢科技部負責人。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學院
“e起向前”學院標志(logo)設計大賽作品寓意說明表
篇4
——首都航空
前言
又是一年春意盎然時,蟄伏了一冬的創意靈感們,紛紛萌生在有設計思想的腦袋中,迫不及待要把想法實現出來。而你,是否想過,有一天,你的創作會成為空中名片,在全世界面前展示?首都航空作為獨具文化品味的航空公司,面向年輕、活力、熱情、時尚的現代人群,以“首都的城市名片和建設世界城市的助推器”為定位,全力打造時尚、親和、高雅的文化航空品牌。現為更好地塑造公司的企業形象,突出首航主體和品牌文化,特舉辦標識設計大賽,征集首航新標識。
夢想遠航·大賽日程
首都標識設計大賽從2011年3月10日開啟,至5月31日前獲獎結果揭曉。參賽者直接將參賽作品上傳至大賽網站:">
(二)Arting365創意擂臺
聯系人:曾小姐/崔小姐
電話:021-50278342-312/112
篇5
關鍵詞:博客;知識管理;個人知識
中圖分類號:F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2011)23-0000-03
Blog-based Knowledge Management for Product Design
Zhang Guohai
(Schoo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 255049,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oduct design knowledge management,the knowledge types produced in the product design process is described and the structure of product design knowledge is proposed.The Blog-named framework of design knowledge management tool is put forward and the prototype of design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is developed. Concerning the approach and tool,the potential design knowledge existing in the designers’brains can be described and managed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which provides a feasible scheme of transforming the individual’s knowledge to the organization’s knowledge and forming the core competitive power of enterprises.
Keywords:Blog;Knowledge management;Individual knowledge
產品設計核心的功能是將關于設計的要求轉換為相關的數據和文件,由于制造模式的不同,產品的具體設計開發過程也不盡相同。產品的設計是一個大量知識的應用過程,從知識的角度來看,產品設計是對產品設計知識進行檢索、組合及創造新的知識處理的過程,最終產品是設計知識重用的物化形式。在產品設計過程中產生的文檔、圖形、數據以及不同部門的協同記錄等都是表示知識的載體。
產品設計是一個知識密集型的創新過程,當前對產品設計過程中所需知識的獲取、組織、傳遞及運用能力仍停留在較低的水平,這種現狀很大程度上制約著產品的創新。
要縮短產品開發周期,必須要實現對知識的快速獲取和再利用,這就要求我們能提供切實行之有效的表示、獲取和利用產品設計知識的方法,真正將設計知識作為一種設計資源來支撐產品設計過程的執行,并被具體關聯到相關的設計節點求解過程中。為能達到這一目標,對產品設計知識資源的知識管理問題就凸現出了重要性。
一、產品設計過程中的知識形式
(一)設計知識分類
產品設計過程主要涉及兩類知識:一類是方法論,即管理技能方面的知識;另一類是有關目標市場的知識和產品涉及的技術知識,后者具有專業性,隨著公司、市場、產品的不同有著顯著的差別,而且隨公司戰略取向的不同而不同[1-3]。本文中將產品設計過程所涉及的所有知識統稱為設計知識。
(二)設計知識特點
分布性及異構性是產品設計過程中知識的首要表現形式。產品設計所需的知識不僅僅存在于設計環節,也存在于內、外部的溝通協同過程和生產過程等。
產品設計知識具有模糊性、層次性、耦合性的特點,使得產品設計知識的表現形式異常復雜,缺乏量化的描述特征。產品設計知識在不同的環節的表現形式和載體也不盡相同,包括可以有文字記錄的,如圖形文件、文檔文件、會議記錄、協同記錄等以及存在于職工頭腦中的沒有形成文字描述的經驗知識等。
二、產品設計知識的體系結構
本文對產品設計中的知識進行總結、歸納,采用如圖1所示的體系結構進行表達。
圖1 設計知識體系結構
(一)協同知識 協同知識主要表達在產品設計過程中進行協同操作時所涉及的知識,包括在線信息和協同歷史;
(二)行為知識 行為知識用來表示產品設計過程中動作行為所涉及的知識,包括產品設計行為知識和任務分配知識;
(三)資源知識 資源知識用來表達在產品設計過程中所涉及的人員、使用的工具、涉及到的設備以及企業、文檔、設計歷史等方面的參考知識;
(四)產品描述信息 產品描述信息是指在產品設計過程中所產生的產品模型、描述文檔等用來描述產品本身內容的資料信息;
(五)約束知識 包含了產品設計所涉及的法律、法規、政策、方法及標準等方面的約束信息。
三、Blog在設計知識管理中的應用
目前的知識管理存在著搜索不充分、難以發現相關的知識、難以保持更新、缺乏專家引導、拒絕共享、難以保證質量、積累垃圾信息、使用障礙等問題[4-5]。針對以上問題,在產品設計知識管理中引入知識管理工具――博客(Blog)。博客技術能夠克服傳統知識管理的缺陷,滿足復雜知識環境下的需要,該技術具有靈活性和真正的“平民性”[6]。
(一)產品設計知識共享存在的障礙
產品設計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技術工作,一個好的設計任務的完成需要各方面知識的積累,現在設計企業中存在以下問題,成為設計知識積累和共享的壁壘。
1.設計人員不愿意奉獻自己擁有的知識 市場競爭的加劇,設計人員工作的壓力增大,使得他們認為自己獨享知識可以為自己贏得競爭優勢,而貢獻出自己擁有的知識可能使自己處于不利之中。
2.設計企業及設計人員知識更新速度過慢 信息量迅速增長,信息爆炸已經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一個顯著特征。作為設計企業知識利用的載體――設計人員也必須要對自己的知識體系及內容不斷更新。這樣,如何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快速獲得需要的知識就顯得格外重要。
3.缺乏相關背景資料,設計知識實用性較差 設計知識往往是在一定的背景條件下進行使用的,缺乏對設計問題解決方案的前因后果的描述,是設計人員難以理解并采用該知識解決問題的重要原因。
如何把設計知識系統化,把知識鏈的頂末端完全呈現在設計人員面前是設計知識利用的一個重點內容。
四、采用Blog作為知識管理的工具的優點
(一)員工作為知識的貢獻者,仍然持有對所貢獻設計知識的所有權和維護權,并因此而獲得社會的認可和人們的尊敬,會因貢獻自己的設計知識而感到自豪。擁有和貢獻知識的多少成為衡量其榮譽和地位的重要標志。
(二)在Blog中,產品設計知識是實時更新的。設計人員作為知識的載體,可以利用Blog記錄自己在設計中的行為和心得,而記錄自己行為和思考具有實時性,設計企業員工的知識為企業建立起核心資源奠定了基礎。員工可以通過Blog進行不斷的學習更新的知識,從而提高自己的技術能力和競爭力。
(三)Blog可以記錄豐富的背景材料,因此設計人員可以比較容易理解該知識的運用環境,而這些豐富的背景材料本身就是知識,為以后的產品設計提供詳實的資料。
五、基于Blog的設計知識管理系統
(一)設計知識管理系統構架
Blog的組織形態是和產品設計鏈密切相關的。基于Blog的設計知識管理系統最基本的構成單元是處于不同地域的設計鏈不同設計節點上具有不同職責的員工Blog。Blog作為員工個人知識管理系統的基本載體,員工可以發表個人的思想和知識,儲存對自己有價值的知識,對這些知識進行分類;可以通過訪問其他人員的Blog了解他的知識存儲,Blog間可以通過評論、引用、來訪追蹤等機制進行交互;基于同一設計任務或同一設計子任務的員工可以在互相訪問中形成動態聚集,形成不同的知識Blog群。基于Blog的設計知識管理系統體系如圖2所示。
圖2基于Blog知識管理系統體系結構
處于產品設計鏈節點上的員工,包括產品設計任務人員、管理員等在Blog服務器上注冊并個人Blog,在Blog中,通過評論、引用、來訪追蹤等機制分享產品設計知識的交互活動,并根據交互活動產生如項目管理Blog群、結構設計Blog群、工業設計Blog群和模具設計Blog群等的動態聚集,并通過Blog服務器與數據庫服務器進行交互,對設計知識信息進行存儲和處理。這樣,由個人Blog、Blog群、Blog管理系統構成了個人、組織、企業等不同層次的產品設計知識管理應用,從而支持整個產品設計鏈的運行。
六、基于Blog的設計知識管理的優點
與傳統的中央集權式的架構相比,基于Blog的設計知識管理具有許多優勢。
(一)知識庫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增長的,用戶可以在自己的Blog上按照自己的職能和興趣選取合適的知識庫存取界面;
(二)設計知識不是被動的檢索,可以通過訂閱等功能在用戶的個人Blog中展現,用戶可以主動地獲取相關設計知識;
(三)可以動態形成不同的Blog群,促進設計知識的擴散與轉移;
(四)Blog不僅記載了用戶們自己奉獻出的知識,還記錄了用戶的學習和資料的收集過程,整個設計知識管理系統構成了一個巨大的認知系統,促進學習型組織的形成。
七、設計知識管理系統實施
根據上述原理和系統體系架構,本文通過利用基于Struts + Hibernate的Java開源Roller,并將語義Web技術,特別是Web本體技術和Blog核心技術RSS相結合,通過在RSS中增加機器可理解的原數據擴展了Blog的功能,在此基礎上,對產品設計知識管理進行了實現。系統可支持評論功能、所見即所得HTML編輯、TrackBack、提供頁面模板、RSS syndication、blogroll管理和提供一個XML-RPC 接口等功能。基于Blog設計知識管理系統流程如圖3所示。
圖3系統主要功能及流程
(一)用戶通過Blog服務器注冊個人Blog;
(二)登錄個人Blog,并創建個人Blog的鏈接;
(三)進行Blog管理,包括撰寫新的日志、對設計知識主題進行分類、Blog歸檔、邀請其他用戶并對其權限進行設置;
(四)通過邀請等操作,動態凝聚形成Blog群;對Blog群的成員及其權限進行管理。
八、總結
產品設計是知識綜合利用的過程,本文針對機械產品設計的特點,對產品設計知識中蘊含的知識進行了表達,描述了產品設計知識的體系結構。根據產品設計知識的分布性、異構性、模糊性、層次性、耦合性等特點及知識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基于Blog的產品設計知識管理構架,由個人Blog、Blog群、Blog管理系統構成了個人、組織、企業等不同層次的產品設計知識應用,并對其管理系統進行了實施,為產品設計知識管理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參考文獻
[1]陳靜.產品開發過程中的知識管理技術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06
[2]齊元勝.基于設計知識重用的集成產品快速開發技術的理論與實踐[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2
[3]姜娉娉.基于知識的機械產品快速創新設計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05
[4]孔林夫.工程設計知識表達體系[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1999,34(6):617~624
篇6
本單元通過“談論日常作息時間”這一話題, 讓學生學會用at加具體的時間點來表達時間,描述自己和他人一天的作息。本節課是本單元的第一節新授課,聽說為主。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學習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本節課是本單元的第一節新授課,主要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學過時間的順時表達法,對于本單元的主要話題Daily Routines 的短語也能夠說出幾個,如go to school, eat breakfast, do homework。因此能夠比較順利的由舊的知識切入,習得新的詞匯和句型。
三、教學目標分析
(一)知識與能力:
1.學習詞匯和短語:What time, go to school ,get up, take a shower ,usually, o’clock.
2.學習基本句型: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I usually …at…
What time does he/ she…? He usually …at…
學會用at加時間點做時間狀語表達時間,談論自己日常生活及作息習慣。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會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和課外活動時間;培養良好的作息和守時習慣。
四、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一)教學重點:日常作息的相關短語;如何用at加時間點做時間狀語來描述日常活動。
(二)教學難點:如何用at加時間點做時間狀語來描述日常活動;根據范例自己編對話。
五、教學過程設計
Step 1: Leading-in導入
An English Riddle:
It has a round (圓) face. It has a long arm and two short arms. It has no feet, but it can walk.
答案:a clock(給出鐘表的圖片)―7:00―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do at 7:00?―guess “What time do I usually do at 7:00?”
設計意圖:(1)由謎語引入,增加趣味性,提起學生注意力和興趣。(2)由答案―o' clock引出時間,進而引出話題“你早晨7:00一般干什么?”再來猜測“王老師早上7:00一般會干什么?”為后面呈現并教授短語做好了準備。
Step 2: Presentation 呈現短語
1. get up
2. get dressed
3. run
4. brush my teeth
5. eat breakfast
6. go to work
設計意圖:(1) 通過猜測和談論老師早晨的活動來呈現短語,抓住學生的注意力。(2) 為后面新句型的學習做好準備。
Step 3: Presentation 呈現句型
I usually get up at 6:00 in the morning. 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
設計意圖: 通過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學會運用目標句型。
Step 4: Listening exercises 聽力訓練
1.聽前:談論生活習慣的不同(關于take a shower)
T: I usually take a shower in the evening. What about you? (問幾個學生)
So, We usually take a shower in the evening in China. But in western countries, they usually take a shower in the morning. Look at the picture. This is Rick. Let’s listen to a conversation about Rick’s morning. 引出聽力的人物Rick。
設計意圖: (1) 引起學生聽的興趣,了解聽力內容的背景,為聽的任務做好鋪墊。(2)了解一些中西文化的不同之處,對語言的學習起到輔助的作用。
2. 聽中:將書上聽力1a的任務改為原文挖空
?Interviewer: 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
Rick?
?Rick: Um, I usually get up at .
?Interviewer: And what time do you
and take a shower?
?Rick: I and take a shower at six forty.
?Interviewer: Hmm. What time do you eat breakfast?
?Rick: .
?Interviewer: And 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
?Rick: I usually at seven twenty.
?Interviewer: And my last question.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Rick: I usually go to school at .
?Interviewer: Thank you.
設計意圖: 學生需要填的都是本節課的重點短語,寫出來更能起到復現并鞏固詞匯的作用。
3. 聽后:影子練習
設計意圖:學生跟讀模仿地道的英語發音,長期訓練能夠培養良好的語感。
Step 5: Group work:Make a survey 四人小組合作
Fine out “who is the first”?
I Student 1 Student 2 Student 3
get up
go to school
Let students interview three of the classmates, and then give a report like this:
In my group, is the first to get up. She/He gets up at ... .
And is the first to go to school. She/He goes to school at … .
設計意圖: 給學生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訓練學生運用目標語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Step 6: Role-play
Task A.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 聽前:談論我的朋友Scott從不遲到,晚上起床的奇怪習慣。
設計意圖:引起學生對文章的興趣,同時學生能夠對答案有一個預測,提高聽的質量。
2. 聽中:設計了4個問題讓學生來回答
(1) What time does he get up?
(2) What time does he usually eat breakfast?
(3) What time does he do exercise?
(4) What time does he go to work?
設計意圖: (1)這是本節課第二個聽力任務,所以從形式采取問答形式加大了難度。(2)對role play這個范例對話有一個初步了解。為完成后面的任務做好準備。
Task B 影子練習
設計意圖:學生照舊模仿發音,培養語感。
Task C 根據2d的內容完成表格:
Name
Place of work
Time of the radio show
Time to get up
Time to eat breakfast
Time to exercise
Time to go to work
設計意圖: 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讓學生對文章有一個深入和細節的了解。
練習:填完表格,找同學根據表格復述Scott的一日活動。(給出框架如下:)
This is Scott. He works at…, he gets up at…
設計意圖: 是學生由輸入到輸出的過程,為后面的任務打好基礎。
Task D Make your own conversations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One is …, the other is an interviewer.
Name Tom
Job a guitarist
Place of work a music club
Time of guitar show 12:00 am-2:00 am
Time to get up 10:00 at night
Time to eat breakfast 10:30 at night
Time to read newspaper 11:00 at night
Time to go to work 11:45 at night
找出2到3組進行展示。
設計意圖: 這是本節課的升華,學生的能力得到提升。
Step 7:Test當堂檢測(1-2分鐘)
設計意圖: 檢測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效果。
六、教學評價設計
(一)評價內容:
Good./ Very good. / Well done! / Good job. / Great. / Wonderful. / I like your conversation very much. Thank you. …
篇7
Inventor i Logic模塊提供了對設計自動化的支持。本文通過一些具體的案例, 結合客戶的實際需求,通過使用iLogic中提供的自動化函數、界面的支持以及良好的擴展性對設計實現自動化, 從而使我們更方便的重用設計, 提高效率。
上期在介紹Inventor i 系列功能時,提到了iLogic 的主要功能及其基本使用。本期,我們通過一些案例幫助用戶了解iLogic 在實際中的使用。
一、案例一:液壓閥塊及其裝配
Inventor 自帶的iLogic 教程中,有一個液壓閥塊(Manifold Block) 的例子,很好地詮釋了iLogic 的能力和具體應用的方法。
首先,分析這個閥塊裝配,其核心就是閥塊(圖1 左)。在閥塊的設計中,閥塊的尺寸參數,聯接類型、油口的孔徑類型及尺寸都是設計中需要管理的關鍵參數。
1. 閥塊類型(圖2、圖3)
說明:圖2 中,選擇Standard 類型時,三個面的油口孔徑相同,對應變量參數名分別為:port_b_size, portc_c_size, port_a_size,通過if…End if 條件判斷和賦值語句(=),完成參數的數值定義。
說明:圖3 中,選擇“Tee”型聯接時,三個面的油口都有效;選擇Elbow(90°彎頭)聯接時,下表面的油口(Port_B)開口及螺紋特征被抑制,通過Feature.IsActive() 語句實現對特征狀況的控制。
2. 油口位置
油口孔徑有相應的規格,在Inventor 中支持多值列表型變量,用戶可以預先定義供用戶選值。當數值較多時,Excel 表格是不錯的選擇,iLogic 提供了很強的Excel 表格的操作能力,實現在Inventor 中按照設計規則完成查詢及選值操作(圖4)。
在本例中,采用了第三方嵌入對象的方式,即Excel表格存放在Inventor 文件內部。iLogic 也支持將Excel 可以放置在外部,區別就是在iLogic 語句中,給出完整的Excel 文件的路徑(圖5)。
說明:圖6 中,MaxOfMany (): iLogic 提供的一個數學函數,即比較括號內的數值,返回最大值,這里是比較幾個油口的孔徑,將最大油口孔徑值賦給變量port。
GoExcel.FindRow(): iLogic 提供的Excel 查詢函數,這里是查詢嵌入的表格,從其表單Sheet1,對應的Port_size 列,找到數值等于Port 的是第幾行,將返回數值賦給i。
GoExcel.CurrentRowValue(): 配合FindRow() 返回的行,讀取該行中對應變量名的數值,本例中,通過查詢表格獲得了各個面的油口的位置。
3. 屬性定義
在實際使用中,用戶對設計零件的零件代號有特定的要求,在該例中,當設計為標準型時,“零件代號”從嵌入的Excel 表格中查詢獲得,如果為用戶自定義的,“零件代號”設置為“HomeMade”。
說明:圖7 中,iProperties.Value (“Project”, “PartNumber”), 對應“Project”(iProperty 的項目頁面)中“PartNumber”(零件代號) 的數值,從iLogic 的iProperty 對應的代碼和iProperty 對應的屬性頁面,很容易找到其對應關系(圖8)。
4. 閥塊裝配中的iLogic 應用
在本例中,大家注意到閥塊參數的變化是核心,但是閥塊裝配中如何直接控制閥塊參數呢?之前,我們需要借助鏈接外部參數的方式(Excel 或Inventor 文件),而用iLogic方法就變得非常簡單。如圖9 所示,通過Parameter () 函數,我們可以直接將數值賦給裝配下的零件的變量,這樣就實現了在頂層裝配下對底層零部件的控制。
在閥塊裝配中還有將模型中的屬性及參數值返回到Excel 表格中的應用,和前面讀取Excel 表格的例子類似,在此不贅述。
二、案例二:用iLogic 實現貨架設計
我們的一位客戶設計商店里的貨架(圖10),根據用戶的要求,規格尺寸(長、寬、高),層數、列數、材料和顏色都不盡相同。
(1)在利用iLogic 解決貨架模型之前,我們首先建立正確的貨架模型結構并確定關鍵的驅動參數。根據貨架的設計,分為三層裝配(圖11)。
(2)基于確定的結構和關鍵參數創建貨架的三維模型。進行零件模型創建時,首先定義如下關鍵參數,并且命名以便于后續查找和iLogic 應用(圖12)。
(3)進行子部件模型創建時,首先添加約束,確定部件的位置關系;然后創建iLogic 規則,定義參數關系和參數傳遞(圖13)。
(4)創建總裝時,首先放置子部件、零件,并且約束和定位;接下來創建用戶參數,來定義關鍵參數(長、寬、高、層數、列數材料和顏色);使用iLogic 語句,實現頂層參數向下游零件的參數傳遞(圖14)。
(5)在本例中,定義了材料和顏色列表變量, 在這里,我們使用了iLogic 的document 函數直接訪問InventorAPI,獲取到裝配中的每一個零部件(For Each…In…),然后將材料和顏色賦值給相應的零部件(圖15)。
(6)創建iLogic 用戶界面,并添加產品配置關鍵參數和屬性控件。iLogic 提供了界面創建工具,方便用戶交互操作。圖16 即為根據用戶的產品特點,創建的用戶參數交互界面。
三、案例三:iLogic 在工程圖的應用
經常聽到用戶希望把視圖的比例和質量(去除單位)填寫到工程圖的標題欄內,以前用戶必須通過程序調用Inventor 的API 來實現,而借助iLogic,實現的過程就變得異常簡單。
首先我們在工程圖的模板中,創建兩個自定義屬性,比如比例和質量。
接下來我們把創建的自定義屬性添加到標題欄的定義中(圖17)。
根據iLogic 提供的工程圖函數和屬性函數,把指定的工程視圖的比例和質量賦給相應的變量。
注意:圖18 中,ActiveSheet.View().Scale 獲取當前激活工程圖下,指定視圖名稱的比例。
Round() 是Inventor 支持的取整函數,這里,是對質量保留3 位小數。
InventorVB.DocumentUpdate () 常用來當參數變更時,執行更新的操作,類似手工運行管理頁面中的“更新”命令。
類似對工程圖的操作方法還有很多,比如對放置視圖位置的控制、視圖高度的控制、圖幅、標題欄樣式和引出序號等。
四、案例四:使用iLogic 導出文件
iLogic 支持把Inventor 文件導出到常用的格式,比如AutoCAD DWG、DWF、PDF 和JPG 等。請看如圖19 所示打開的工程圖文件,我們可以很方便地使用iLogic 提供的自動化函數,把它存成其他格式。
注意:Document.SaveAs () 是iLogic 中提供的文件另存為的函數。
Messagebox.Show () 是iLogic 提供的信息對話框方式,便于與用戶交互。
五、語結
對于用戶,iLogic 將Inventor 在設計重用方面的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歸納如下。
(1)設計規則和模型數據相結合的高效方式。
(2)更強的Excel 和模型數據交互操作能力。
(3) 對Inventor 的支持面廣, 從文檔類型上涵蓋了零件、部件和工程圖,從功能上覆蓋了零部件參數、物理和外觀屬性和文檔屬性、特征控制和零部件控制(包括iPart, iAssembly)、BOM 屬性。
(4)支持規則運行條件定義(Trigger),便于自動化處理。
(5)它采用類似VB 的解釋型語言,用戶易學易上手。
(6)iLogic 既可以嵌入在文檔內(內部規則)和也可以從外部調用(外部規則),方便靈活。
篇8
關鍵詞:基于工作過程導向;任務驅動式教學;Blog
1 研究背景
高職高專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1],特別強調崗位的適應性。因此,強調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知識傳授為中心,偏重于系統理論知識傳授的傳統教學方式,將不能適應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需求。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方法又稱為“任務驅動式教學法”,顛覆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通過工作任務把工作工程和學習過程整合起來,將知識點點綴在工作任務的實現當中,通過工作任務的實現來完成學習的目標。該方法的核心是“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2]。具體來說就是學生圍繞真實情境下的一個既定的任務,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在自主協作的環境中,通過對已有知識的運用和學習資源的分析,獨立自主完成特定任務所進行的學習活動。在這種教學環境下,教師不再是課程的主體,而是作為學習情景的創設者,學習任務的設計者,學習資源的提供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學習方法的指導者。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作為主體的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擁有學習的主動權,這樣既使得學生學到了知識,又培養了動手實踐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使他們獲得了成就感,提高了創新能力。
任務驅動教學法能有效應用于實踐性與操作性較強的教學內容,例如“靜態網頁設計課程”。該課程中的知識點可以通過一個個富有趣味性、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與好奇心的學習任務聯綴起來,使學習者在完成特定任務的過程中輕松獲得本課程所需要掌握的知識與技能。
2 Blog的特點
Blog全名Weblog,中文意思是“網絡日志”,后來縮寫為Blog,多數人簡稱其為博客。它是以超級鏈接為工具,內容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可不斷更新的網絡日記或者特定主題的內容[3]。現在Blog已經成為繼課件、資源庫、教育主題網站等信息化教學模式之后,一種有效、新穎的網絡模式。
Blog教學作用體現在以下方面:
⑴實現讀寫結合。用Blog可以記錄每天的學習心得、問題或知識點的見解及所學精華。通過讀寫結合,實現了學習者彼此間的相互提問、經驗交流。
⑵實現資源共享[4]。通過Blog把自己的教學與學習與社流結合在一起,教學者與學習者可以在自己的Blog中發表自己對知識的見解,提供網絡中有價值的內容讓他人參考、評論,同時也可以通過他人的Blog進行學習、研究,并加入討論,從而使學習者在群體的分享和交流中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⑶蘊涵了先進的教育理念。Blog教學蘊涵了建構主義、過程學習、自主學習、反思性學習等先進的教育理念。Blog學習者能基于已有的知識,并能夠在思考的基礎上構建和提高這些知識,還能夠做出關鍵決策。
⑷實現教與學的實時交流。Blog系統具有很強的交互功能,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很方便地進行信息交流。教師可以通過Blog向學生規定同一學習任務或提出有待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Blog了解到每個學生的學習惰況,隨時對學生進行引導。
3 模式設計
基于Blog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是一種以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為指導,以Blog為平臺的多維互動式教學模式。在該模式圖中,教師和學生通過Blog實現學習任務布置和學習信息的雙向交流。
4 教學模塊功能及設計
在新浪網上創建一個博客:靜態網頁學習天地,并分別創建如下模塊:
⑴知識儲備模塊,主要存放與當前任務或者已學到的知識相關的一些文檔、視頻、實例等資料。該模塊主要功能是為學生完成任務提供知識的儲備和指點,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知識面。
⑵任務庫,主要存放需要完成的任務。在每周上機實訓課前將實踐任務及要求上傳到Blog的任務庫中,學生在課后或者上機課堂下載查看實踐內容,并按要求進行操作。
⑶成果展示,教師對學生任務進行點評后,選取部分優秀設計案例上傳Blog,方便其他同學之間的學習和觀摩。采取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從中獲得成就感,并從大家的評價中得到鼓勵,從而激發更多優秀作品的產生。
⑷成果交流,本模塊主要同學們在課堂或者課后完成任務過程中發現的疑點和難點或者好的解決方案。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有很多同學會遇到相同的問題,通過Blog的展現,既可以減少教師的重復作答,節約了教師的時間;也可以讓學生們方便快捷地找到好的問題解決方案,為學習掃除了一定障礙,促進其積極主動學習。
5 教學過程的具體實施
第一步:根據教學要求,將制定的任務及其具體要求公布于Blog的任務庫中。如圖所示:
第二步:學生課前登陸Blog下載任務或利用課余時間下載。之后對任務進行分析,同時可以參閱知識儲備模塊中的學習資料,尋找解決任務的方法,也可以在成果交流模塊與其他同學交流、協作共同完成。
第三步:學生將自己的設計成果發表到成果展示對應的博文下面。
第四步:在Blog里同學們可以對于其他人的設計作品發表評論,也可以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修改完善,重新上傳。
第五步:根據學生反饋及教師評價,給學生的任務成果進行打分并公布出來,作為課程學習評價的一項衡量指標。
6 總結
本文設計了一種基于Blog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并對模式中的各個模塊功能進行了分析,并在靜態網頁設計課程中進行了教學,驗證了該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經過驗證,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普遍提高,動手能力也明顯增強,結果證實了基于任務的教學模式的確可以有效應用在操作性要求高的課程之中。
[參考文獻]
[1]壯國禎.高職教育“行動導向”教學體系研究.
[2]王琳.淺談任務驅動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文理導航(下旬刊),2012年第08期.
篇9
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數字技術的應用已經滲透到了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數字系統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器件和集成技術的發展,著名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的預言也在集成電路的發展過程中被印證了,數字系統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法在這過程中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電子CAD、電子CAE到電子設計自動化(EDA),隨著設計復雜程度的不斷增加,設計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目前,EDA技術作為電子設計的通用平臺,逐漸向支持系統級的設計發展;數字系統的設計也從圖形設計方案向硬件描述語言設計方案發展。可編程器件在數字系統設計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不僅縮短了系統開發周期,而且利用器件的現場可編程特性,可根據應用的要求對器件進行動態配置或編程,簡單易行地完成功能的添加和修改。
在現代工業的發展中,實時測控系統得到廣泛應用,這就對高速數字信號處理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要涉及大量的設計,為了提高運算速度,應用了大量DSP器件。數字采集系統是整個系統的核心部分之一,傳統方法是應用MCU或DSP通過軟件控制數據采集的模/數轉換,這樣必將頻繁中斷系統的運行從而減弱系統的數據運算,數據采集的速度也將受到限制。因此,DSP+CPLD的方案被認為是數字信號處理系統的最優方案之一,由硬件控制模/數轉換和數據存儲,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統的信號采集和處理能力。
1 系統總體方案
數據采集系統是基于DSP的信號處理系統中的一部分。框圖如圖1所示。該數字信號處理系統用于隨機共振理論在弱信號檢測中的應用研究中。整個系統由信號放大、信號濾波、信號采樣、高速數字信號處理、與主計算機的高速數據傳輸接口等部分組成。其中,信號放大是對輸入信號進行調理 以滿足采樣的要求;信號濾波是防止信號產生“混疊現象”;信號采樣是完成模擬信號的數字化;高速數字信號處理是在建立隨機共振模型的基礎上完成各種算法;與主計算機的高速數據傳輸接口是滿足信號檢測的實時性,將DSP處理的數據傳給計算機以進行進一步的處理。
基于Verilog HDL設計的自動狀態機由硬件控制A/D轉換以及自動向FIFO中存儲數據,采樣頻率由DSP系統輸出時鐘確定,當采樣數據達到一幀時,FIFO向DSP申請中斷,DSP系統啟動DMA完成數據讀取。這期間數據采集不中斷,從而實現連續的實時數據采集和實時數據處理。數據采集系統由A/D芯片MAX196、邏輯控制芯片EPM7128、FIFO芯片CY7C425組成。控制邏輯用Verilog HDL語言描述,并進行了仿零點和實際驗證。
圖2
2 硬件電路設計
2.1 A/D轉換芯片
系統A/D轉換由MAX196芯片實現。MAX196的特點為:
①12位A/D轉換精度,1/2 LSB線性度;
②單5V電源供電;
③軟件選擇模擬量輸入范圍,分別為:±10V、±5V、0~5V、0~10V;
④6模擬量輸入通道;
⑤6μs轉換時間,100ksps采樣速率;
⑥內部或外部采樣控制;
⑦內部或外部時鐘控制轉換。
在MAX196的控制字中:
①A2A1A0為通道選擇字:000~101分別代表通過0~5;
②BIP、RNG為輸入范圍和極性選擇;
③ACQMOD:采樣控制模式,0為內部控制采樣,1為外部控制采樣;
④PD1、PD0為時鐘與省電模式選擇。
內部轉換模式時序如圖2所示。當向MAX196寫入包含通道選擇、量程選擇、極性選擇的控制字時,完成A/D轉換的初始化。控制字的ACQMOD位用來選擇內部轉換模式和外部轉換模式,當寫入ACQMOD位為0的控制字時,將啟動內部轉換模式,這里采用內部采樣模式,一次轉換需要12個時鐘周期,轉換周期由芯片內部時鐘確定。寫入一個寫脈沖(WR+CS)可以啟動一次轉換。當在A/D轉換期間寫入新的控制字時,將中止轉換并啟動一次新的采樣周期。A/D轉換結束,輸出低電平信號INT有效,信號RD讀取A/D轉換結果并復位INT信號,完整的一個轉換周期結束。
2.2 數據緩存器
系統采集的數據常常放在數據緩存器中。數據緩存區要求既要有與A/D芯片的接口,又要有與系統DSP的接口以提高數據吞吐率,因此常選用雙口RAM或FIFO。由于FIFO不需要地址尋址,為了簡化控制信號,本模塊采用FIFO芯片CY7C425作為數據緩存區。FIFO存儲器允許數據寫入和讀出不依賴于數據速率,并且總是以寫入的順序讀出。根據Full和Empty標志來判斷存儲器全滿或空。FIFO芯片可以進行數據寬度和存儲深度的擴展而不會增加額外的時間延遲。當寫信號(W)為低電平時發和寫操作,當讀信號(R)為低電平時發生讀操作。A/D轉換的結果通過寫操作不斷存入FIFO中,當FIFO滿時,Full標志有效,向系統申請中斷,DSP響應中斷,立即啟動DMA讀FIFO中的數據,當讀到空時,Empty標志有效,DSP停止讀入操作。采用兩片CY7C425擴展為18位1024字的高速異步FIFO存儲器,數據處理速度達到50MHz,可以實現數據的高速寫入和高速讀出。FIFO異步讀寫時序見圖3。
2.3 狀態機模塊
狀態機(FSM)完成自動A/D轉換和數據存儲,控制芯片是EPM7128SQC100。該狀態機由系統時鐘驅動,產生RD、WR、INT信號,狀態機能連續運行,不斷地寫命令字以啟動A/D轉換,然后讀出A/D的轉換結果并同時寫入FIFO。時序圖見圖4。
復位時,產生寫脈沖WR,芯片MAX196在WR的上升沿鎖存外部輸入的命令控制字,開始A/D轉換。當A/D轉換結束時,芯片INT變為低電平,在下一個時鐘的上升沿,RD變為低電平,數據總線上輸出數據。當RD信號低電平有效時,INT信號變為高電平,下一個時鐘的上升沿,RD信號變為高電平,在RD的上升沿數據被鎖存進FIFO。RD信號回到高電平后,WR信號變為低電平,于是又開始下一次轉換。
3 系統的Verilog HDL描述
電子系統設計中一般遵循自上而下的設計思路,對系統進行設計、描述與仿真。考慮到模塊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常常使用HDL語言來描述數字系統,如Verilog HDL、VHDL、AHDL語言等。其中Verilog HDL語言具有結構清晰、文法簡明、功能強大、高速模擬和多庫支持等優點,被近90%的半導體公司使用,成為一種強大的設計工具。
3.1 用Verilog HDL語言描述MAX196
用Verilog HDL程序描述MAX196模塊,可以把模塊用于采集系統的仿真,以驗證狀態機設計的正確性。該模塊主要有三個輸入信號和一個輸出信號,與芯片的控制信號是一致的。程序說明如下:
module adc(reset,rd_adc,wr_adc,int_adc);
input reset,rd_adc,wr_adc;
output int_adc;
reg int_adc;
always @(posedge wr_adc or negedge rd_adc or negedge reset)
begin
if(!reset)int_adc=1;
else if(rd_adc==0)begin int_adc=1;end
else begin #10 int_adc=0;end
end
endmodule
3.2 用Verilog HDL語言描述自動狀態機
自動狀態機有三個輸入信號和兩個輸出信號,輸入信號中clk由DSP系統輸出以控制采樣速度,reset信號復位自動狀態機,int_adc是A/D芯片轉換結束的響應信號;輸出信號rd_adc、wr_adc控制A/D芯片的轉換開始和數據的讀出,以及控制FIFO將數據寫入FIFO。程序說明如下:
module fsm(int_adc,clk,reset,rd_adc,wr_adc);
output rd_adc,wr_adc;
input int_adc,clk,reset;
reg rd_adc,wr_adc;
reg[1:0]present;
parameter reset_ad=2'h0,start_ad=2'h1,wait_ad=2'h2,read_ad=2'h3;
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eset)
if(reset)begin present=reset_ad;rd_adc=1;wr_adc=0;end
else
begin
case(present)
reset_ad:if(rd_adc)
begin present=start_ad;wr_adc=1;end
start_ad:if(int_adc)
begin present=wait_ad:rd_adc=0;end
wait_ad:if(rd_adc)
begin present=read_ad;wr_adc=0;end
read_ad:if(int_adc)
begin present=reset_ad:rd_adc=1;end
endcase
end
endmodule
3.3 數據采集系統
MAX196模塊和狀態機模塊組成高層模塊——自動采樣系統,通過模塊實例的調用和端口映射語句實現模塊的組合。特別設定輸出信號int_adc,可使仿真波形看得更加清楚。程序說明如下:
Module simuadc(clk,reset,rd_adc,wr_adc,int_adc);//系統模塊
Output rd_adc,wr_adc,int_adc;
Input clk,reset;
Reg rd_adc,wr_adc,int_adc;
Adc adcmax196(reset,rd_adc,wr_adc,int_adc);//A/D芯片模塊
Fsm fsmasp(int_adc,clk,reset,rd_adc,wr_adc);//狀態機模塊
endmodule
3.4 仿真圖形
篇10
關鍵詞:Blog;計算機基礎課程;集體備課;協同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1Blog簡介
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獲取學習資源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被稱為“Web2.0”的新一代網絡技術(P2P、BLOG、RSS、WIKI、TAG、WITKEY等)的迅速普及,改變了人類知識的組織方式和使用方式,使得知識的生產和學習變得更加有效率。Web2.0的相關技術中,Blog被認知和應用的程度最高,國內外對Blog的研究已經從對Blog本身的研究延展到對Blog這種媒介或者說這種技術對各個領域的影響這樣的社會層面。
Blog源自“Web Log(網絡日志)”的縮寫。然后Blog被動詞化,意指寫Blog、更新Blog,繼而出現了Blogger(寫Blog者)、Blogging(動詞化的Blog的名詞形式)、Blogosphere(簡單地翻譯為博客圈)等派生詞。Blog被視為繼E-mail、BBS和IM之后的第四種互聯網溝通工具。相較于BBS和個人主頁,Blog最大特點就是將個人主頁的個體特征與BBS的共享性、公共性的特征結合了起來。
在教育領域,Blog顯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在國外,許多組織和個人利用Blog系統進行學術研究和自主化學習。關于Blog在教育領域的實踐和研究,大多數是以教師與學生兩個角度來進行的。例如,作為教師,可以選擇將Blog用于班級管理、課程指導、知識管理或者教師專業發展等;作為學生,可以用Blog作業、分享課程相關的學習資料或者書寫學習心得等。其實,Blog可以在我們教與學中發揮更大作用。
2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現狀
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專門為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開設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不僅是大學生必備的知識和能力,也是用人單位招考人才時的基本指標。因此,加強計算機基礎教育、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為各行各業培養高等專業人才,是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教學由傳統的黑板粉筆過渡到多媒體教學。這種信息量大、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雖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由于教師仍處于主動地位,上課形式也只是從“書灌”變為“電灌”,使得上課內容與表現方式單一,沒有利用網絡與媒體的交互功能。這在相當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主動性,從而導致學習質量下降。另外,隨著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在校生人數不斷增加,而公共基礎課教師數量有限,教學課時有限,教學內容較多,上課合班數量多,導致教師之間不能很好地交流,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一般地,教師備課和教案書寫流于形式,備課形式單一,信息容量少。因受到備課形式的局限,再加上可共享的資源和交流渠道的缺乏,使得許多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和實踐方法,難以被同行分享。教案很多情況下是教師單干的結果,縱然有些學校要求集體備課也大多流于形式,集體研討不夠。同行教師的教案缺乏協作交流,未能實現教師教案(實際是教師智力)資源的共享。缺乏協作交流,不能實現資源共享,這實際上是教師智力的浪費。因此,教師通過協同研究、協作備課以及協同教學能很好地解決以上的不足,具體可以通過Blog這個在線協作平臺,擴大教師們的交流范圍,實現協同備課。
3基于Blog的教師協同備課系統設計
3.1基于Blog的備課文檔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備課文檔一般包含:學期教學計劃、單元教學計劃、課時教學方案、期末復習計劃等。傳統的備課文檔都有一定的格式。教師的個體備課最后要形成的書面材料就是上述各種文檔。在Blog這個平臺進行備課時,教師的備課文檔的書寫主要通過可視化編輯器。
傳統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備課文檔形式已經非常成熟,教師在實行基于Blog的備課時,只需要按照以前備課的文檔格式書寫下來,再于Blog上即可。另外還可以以doc文檔的形式上傳至Blog的文件空間。我們可以將兩種方式結合起來。
3.2基于Blog的協同備課過程
以Blog方式來進行集體備課,首先要明確集體備課要進行哪些活動,哪些活動可以在Blog平臺進行,哪些活動需要進行面對面交流。首先對于學期教學計劃和單元教學計劃可以由組織者形成初案,再于Blog上供教師討論交流,最后形成定案。
組織者將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按照單元、章節分解,細分為具體的備課任務,并把備課任務分配給教師個人,接到備課任務的教師按照統一要求的內容模塊,完成備課任務,形成初步方案,在規定的時間,把初步方案上傳、匯總在博客上。通過廣泛征求意見、吸納合理建議,再由各個教師對自己的初稿進行二次修改、補充和完善,最后每位教師都形成既有共性又獨具個性色彩的、完整的課堂設計,由各個教師或組織者上傳到Blog上,這樣各個學校的教師甚至于全國各地的教師也都可以看到并共享其成果。
在討論交流環節,一是要充分利用Blog的交互性,通過閱讀其他教師的備課方案來反思自己備課的不足,若有修改建議或者從中獲得的啟發,可留言、評論或者寫日志給予反響,或者可以其它軟件(如QQ群)來進行討論交流。最后形成合理的課堂設計,可于組織者的Blog上。
3.3Blog平臺設計
(1) 用戶類描述
基于Blog的備課平臺一般人員包括:一線教師、教育理論工作者、組織者、學生和家長也可以參與進來。具體的類型及特征如表1所示。
(2)Blog協同框架設計
為每個教師建立Blog,按教研組建立群組Blog(如圖1所示)。
(3)Blog功能模塊設計
根據需求,本系統主要分為群組Blog模塊、教師個人Blog模塊,以及管理模塊。具體的功能設計如下:
① 群組Blog模塊:
群組設置:群組名稱、群組簡介、群組公告
文章管理:文章管理、聚合設置
成員管理:成員列表、權限設置、成員邀請
其他功能:群內短信
② 教師個人Blog模塊:
日志管理:新建日志、日志的分類、置頂、刪除、修改
評論管理:刪除評論,回復評論
分類管理:新建分類,分類排序,分類顯示與隱藏
鏈接管理:友情鏈接,自動鏈接
存檔管理:自動存檔,手動存檔
作者管理:邀請作者
Blog設置:首頁顯示相關設置
站內消息:使用該Blog的用戶互發站內消息
③ 系統管理模塊:
管理員管理:添加、刪除管理員
群組管理:增加或刪除集體備課群組Blog
數據庫管理:備份、恢復、壓縮數據庫等
4基于Blog的教師協同備課系統的實現
4.1Blog平臺的選擇
Blog平臺有很多,使用最為廣泛的有:WordPress、Movable Type、Drupal,這個是英文界面,國內也有漢化;中文的Blog平臺有Bo-Blog、F2Blog、oBlog等。這些平臺以PHP、以及ASP編寫,各有優勢和不足。本文選用了基于ASP的oBlog,該系統具有如下功能:RSS
聚合、評論、歸檔、日歷、個人定制風格、可視化編輯、分類、搜索、統計、鏈接、收藏、標簽、相冊、社會化網絡、日志導出、管理等。
4.2系統功能描述
oBlog的系統管理后臺分為功能區:系統設置、常規設置、廣告管理、管理員級別及設置、用戶等級及設置、模板管理、數據庫管理、系統分析。具體功能如下表2所示。
表2系統后臺功能
功能區具體功能
系統設置網站信息配置、服務器組件配置、系統博客分類管理、系統日志分類管理、系統相冊分類管理、修改注冊條款
常規設置網站積分制度、修改友情連接、修改網站公告、用戶后臺通知、限制IP管理、更新系統數據。
廣告管理用戶頁面廣告管理、群組頁面廣告管理。
管理員級別及設置添加新管理員、內容管理員分級、內容管理員列表、全部管理員列表、管理員登陸日志。
用戶等級及設置新增用戶等級、管理用戶等級、用戶改名、用戶目錄管理、生成用戶靜態頁面。
模板管理添加系統模板、系統模板導入、用戶模板分類管理、添加用戶模板、用戶模板導入
數據庫管理壓縮數據庫、備份數據庫、恢復數據庫、系統空間占用
系統分析數據年度分析、數據月度分析、數據時段分析
4.3系統的實現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為了完善每個備課細節,需要從互聯網上查閱很多資料,他們可以將這些資料整理到教師個人Blog上,累積起來以供參考。也可以利用這些資料設計面向學生的網頁學習內容,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學習資源。
另外系統還可以通過RSS的訂閱功能,訂閱其他教師的Blog,不用打開他們的Blog頁面就可以在用戶管理后臺看到其他教師的最新日志。
使用基于Blog的教師協同備課系統除了提高了集體備課的效率和質量,也可以使教師之間有更多探討的話題
和內容。在Blog上的交流讓大家彼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5結束語
Blog作為一種新的網絡文化,盡管還不很成熟,但在教學領域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認可。本文旨在解決當前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教師協同備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由于Blog僅僅只是教學的輔助工具,它不能解決教學中的所有問題。在基于 Blog 的教師協同備課系統中,更要注重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激發備課教師的個體主動性、參與性,形成優秀的教育資源庫,而不是單純地追求技術的復雜度。
參考文獻:
[1] 陳向東,高丹丹,張際平. Blog在跨學科知識共享中的應用[J]. 中國電化教育,2004(8):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