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土工程勘察方案設計范文

時間:2024-01-09 17:35: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巖土工程勘察方案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巖土工程勘察方案設計

篇1

關鍵詞:巖土工程;勘察方案;優化設計

Abstract: Before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design the survey scheme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process of investigation, but also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project, will survey scheme of high quality of exploration work provide a good start. In this paper, related concepts of engineering of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re introduc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is basis,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own practical experienc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optimize the design scheme.

Key wor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project; optimization design

中圖分類號: TU19

1前言

傳統意義中的勘察方案,其實質在于根據具體的施工場地,嚴格執行國家以及行業的相關規范規定,對勘探點進行詳細的勘察工作。其主要目的在于對建設項目所處地域的地質條件進行細致的了解,從而能夠為相關設計參數的確定提供準確的依據,對圍巖的物理性質進行清楚的掌握。

巖土工程勘察方案優化設計的實質在于提升勘探工作的科學性,從而能夠達到有針對性的對相關勘探點進行技術勘探,保證在最大限度節約成本的同時,能夠取得理想的勘察結果。勘察方案的優化設計能夠在確保控制勘察成本的同時,能夠使得勘察工作更加貼近于實際工程情況。巖土工程勘察方案的優化設計,是勘察工程的未來發展趨勢,也是時代賦予勘察工程的任務以及使命。

2巖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巖土工程勘察方案的設計過程中,其主要存在的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在對巖土工程進行實際勘察的過程中,部分勘察單位并沒有根據實際的施工情況編寫勘察規范,致使在工作過程中并沒有統一的規定作為參考,勘察工作缺少指導性。

(2)部分單位雖然編寫了勘察規范,然而該規范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并沒有根據實際工程的變化而變化,因而該規范并沒有相關的適用性以及指導性,對勘察工作沒有起到應有的積極作用。

(3)在現今的勘察領域當中,其競爭程度日益激烈,部分單位為了能夠中標,不惜犧牲勘察工作的質量。其具體表現在降低勘察工作中的實際工作量,壓縮成本,使用較為落后的勘察技術等方面,致使勘察結果并不能滿足實際工程的要求。

(4)在實際勘察過程中,對于部分勘察項目的處理并不到位,例如在對孔深進行校正的過程中,部分單位為了能夠縮短工期,降低成本,并沒有按照相關規范對其進行認真校對,為后續的工作埋下極大的隱患。

3優化設計巖土工程勘察方案的措施

通過上述對目前巖土工程勘察方案中存在問題的分析,結合筆者自身的實踐經驗,就如何對巖土工程勘察方案進行優化設計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分析巖土工程性質。巖土工程是將工程的實際情況以及當地的地質條件相融合的綜合性問題,對巖土工程的性質進行分析通常應先對工程的相關數據以及當地的地質條件進行匯總。在對巖土工程的性質進行深入分析之后,能夠對相關技術資料、指導文件的編寫、工作措施的制定等方面的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在對本工程進行勘察之前,對相鄰地域的工程資料以及地質資料進行參考分析,能夠為本工程的勘察工作指明方向,使得工作人員能夠清楚的認識到今后工作的重點。當該工程的周圍并沒有其他工程存在時,應對勘察工作進行細致的劃分,從而能夠為巖土工程性質的分析提供準確的數據。

第二,明確勘察工作的依據。在進行勘察工作時,應將工作的依據予以明確。現階段,勘察工作的依據通常為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地方政府的部分規定、勘察領域的相關要求等。在進行實際勘察工作的過程中,其各個依據之間的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因而在工作期間,其所獲得的數據應控制在各個依據差異的合理值之內。

第三,合理確定勘探點的位置。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應充分結合建設工程的情況,對勘探點的位置進行合理的劃分。在對勘探點進行選取的過程中,應保證所選的勘探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夠代表一定范圍內地質條件的特點,從而能夠使得在對勘探點進行勘察之后,對當地的地質情況進行清楚的掌握。對于特殊的勘探點而言,應嚴格控制在勘探點位上,而其他勘探點則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調整。

第四,明確勘察技術的選用。在對勘探技術進行選用之前,應根據勘探點的位置及其作用,對其類型進行嚴格的劃分,根據不同類型,選用不同的勘察技術手段。目前勘察過程中使用頻率較大的勘探方法為鉆探,因而勘探的常見類型為鉆孔。一般而言,在對勘探技術進行選用的過程中,應充分結合勘探點,根據勘察設計的相關要求,進行合理布置。對于復合功用的勘探點而言,往往運用多種勘探技術進行處理。

第五,勘探深度的確定。在對勘探深度進行確定時,應充分結合勘探點的功能、作用以及界定值進行。在設計的過程中,工程技術人員應對勘察的目的進行深入分析,并嚴格依據實際工程的特點,對各個勘探點的勘探深度進行測算。

第六,運用高新技術。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技術已經迅速滲透入各行各業。勘察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根據部分物理學的技術,研發出新型的勘察技術。相比傳統勘察技術而言,該類技術能夠更快、更準的提供數據,同時能夠大大降低勘察成本。現階段巖土工程問題日益復雜,單純運用傳統的勘察手段并不能滿足現今時代的要求,因而運用新型勘察手段,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提升所獲得數據的準確性,已經成為必然。

4工程實例

4.1工程概況

桂林市玉龍房地產開發公司全州分公司擬在全州縣城北桂黃路以西按規劃位置新建城北小區,規劃用地面積約499畝。本次勘察施工為50~56#、60~67#、70~73#共17棟商住樓,建筑高度為7層,總建筑面積約75425m2,其平面外框尺寸詳見鉆孔平面布置圖。擬采用框架+磚混結構,單獨基礎或條形基礎。受建設方委托,我院承擔該擬建場地17棟建筑物巖土工程詳細勘察任務。該工程的重要性等級為二級、場地復雜等級為二級、地基復雜等級為二級,故巖土工程勘察等級定為乙級。

4.2巖土工程勘察方案

根據工程重要性、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及《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并結合擬建建筑物體形特征,沿建筑物周邊、角點布置164個鉆孔,實際施工完成164個鉆孔,編號為zk1~zk164,孔距8.0~15.0m,具置詳見《鉆孔平面布置圖》。野外鉆探土層采用兩臺SH-30型工程鉆機沖擊鉆進施工,巖層采用一臺XY-1工程鉆施工。本次勘察鉆孔定位由業主提供的控制點采用全站儀進行施放,孔口高程測量以場地東側的已建32#樓的西北墻角點地面為基準點(該點高程為160.0m)采用全站儀進行引測。

擬建場地位于全州縣城北,桂黃公路以西;原地面均為稻田、緩丘或洼地,場地經人工整平比較平坦,勘察期間鉆孔孔口高程為159.16~162.07米,相對高差為2.91米。場地平整標高為160.00m。地貌上屬低山丘陵地區。

本次勘察查明,在鉆探控制深度范圍內,場地巖土層主要有第四系人工堆積成因的素填土①(Q4ml)、耕植土(Q4pd)②及全新統殘積成因的粉質粘土③(Q4el)組成,下伏下石炭統黃金段泥灰巖(C1d)。

5結束語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整體進步,巖土工程勘察技術的進步也將成為該領域日后發展的主要趨勢。作為巖土勘察工作者,應注重自身知識的豐富,規范操作,認真學習目前勘察領域的新型科學技術,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并認真總結經驗,為巖土工程勘察方案的優化設計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袁明.淺談巖土工程勘察方案的優化設計[J].巖土工程界,2007,10(4):103-104.

篇2

關鍵詞:巖土工程勘探 勘探技術 數字化

中圖分類號:U469文獻標識碼: A

一、我國巖土工程勘察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解放以來,我國的巖土工程勘察設計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計算機技術和現代科技技術的應用,使巖土工程勘察、設計工作更是迅猛發展,主要表現在:①我國巖土工程勘察在裝備和先進技術應用水平上有較大進步和提高,尤其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各勘察設計院在勘探、測量、設計等方面對計算機的應用都有了很大的發展;②隨著RS, GIS, GPS (3S技術)的發展與集成,己促使巖土工程勘察進入到以數據庫為核心的勘察設計一體化產業體系。但是在重視上述發展的同時也應該看到,目前雖然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己廣泛應用于巖土工程勘察設計中,功能日益完善。但是,由于多種原因,巖土工程勘察設計之間仍有許多問題有待完善,如①分散作業,手工操作;②圖紙、表格、文字等資料以紙質媒體為主,轉抄傳遞,效率低,錯漏時有發生:③資料共享性差;④資料再利用率低。因此我們需要發展和推廣巖土工程勘察數字化和一體化技術。我們需要克服存在的問題,使我國巖土工程勘察一體化取得長足進展,存在的問題主要是:

(1)勘察資料過于地質化。由于部門長期的條塊分割,勘察、設計分散作業,加之巖土工程規范制定和新技術、新方法應用的滯后。以及專業設置過細,巖土工程本身的特殊性等原因,設計與勘察之間脫鉤多,使得勘察提供的巖土工程信息通常以設計人員難以理解的形式出現,而且勘察也較難參與設計的全過程。設計人員也因知識的局限,很難深層次理解巖土工程勘察信息。因而勘察成果在設計中的轉化率較低,造成許多不應有的浪費和損失.

(2)各專業設計系統間封閉。專業間資料、信息交流,多采用書面傳送,極少采取互提軟盤或網絡傳送文件,基本上沒有實現數據共享。這樣,上道工序的出口數據不能自動作為下道工序的數據入口,需要重新輸入,既耗時又易出錯。

(3)數字化地圖與數字化設計系統間不夠貫通。地形圖是設計系統的底圖或稱基礎數據,由于數字化地圖中的某些環節技術條件不成熟,與CAD設計軟件的接口不匹配,很難順利實現對接,設計系統不得不重新將勘察資料數字化,影響了設計系統CAD的推廣應用。

(4)設計軟件不夠完善。目前,巖土工程設計中主要采用設計軟件,主要是為完成設計中的數值計算和設計文件的編制與工程圖的繪制等任務而編制的。但設計前沿的核心問題,如方案設計、設計中的綜合評價等經驗性工作,現在開發的軟件遠不能勝任。并且一些設計軟件功能較少,常為單一功能者居多,很難實現網絡化和數據共享以及綜合化分析。

(5)軟件的系統封閉性。軟件系統的封閉性即指缺乏系統的整體性,體現不了一體化的特征。使得勘察與設計、各專業CAD系統之間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手段,造成工程勘察、設計信息的采集、處理、管理、加工、分析在總體上還是部門分離式和專業分工式的作業,并且如前所述不得不以紙質文件為信息載體來交換數據。

(6)勘察信息數字化程度低。勘察部門提供的勘察信息往往以圖紙、表格、文字等形式為主,內容上定性描述較多。這一方面造成設計人員對于勘察信息難于準確理解,另一方面造成對勘察信息處理、利用上的困難。

(7)系統綜合能力差。巖土工程勘察設計所涉及的信息是多方位的,如地形、地質、水文、氣象、村鎮分布、農田、交通、水利設施、環境、經濟、社會人文等,這些信息既有空間定位特征、又有屬性特征,既有定量指標、又有定性指標,既有確定性因素、又有不確定性因素。現有的巖土工程勘察設計系統由于缺乏對各類信息全面采集、表達、識別、分析手段,造成設計方案的優化和綜合決策缺乏全面的情報支持。

(8)現有的巖土工程勘察設計系統基本不具有空間分析能力。使得勘察設計方案的優劣取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設計人員的實際經驗和技術水平,缺乏科學的決策支持。

(9)研究成果和軟件與實際使用脫節。許多軟件是在比較落后的軟硬件環境下,利用比較落后的軟件手段和工具開發的,加之這些軟件在解決具體問題本身上也很不完善,所以研究成果和軟件與實際使用還有一定距離。

二、解決方法

要實現巖土工程勘察設計的一體化,應該實現巖土工程勘察設計流程的數字化。掌握先進的地理信息系統技術(GIS )、空間數據管理技術、巖土工程建模技術、計算機圖形學技術、地質統計技術和隨機場理論,這一些技術與理論應該是實現巖土工程勘察設計數字化的基礎。

1、什么是巖土工程勘察一體化?

在巖土工程勘察設計中,一體化通常認為是將不同的學科結合起來的一種方式,而這種方式有助于建立(或創造)一種全新的分析過程。

巖土工程勘察一體化系統是指應用當代測繪技術、數據庫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和CAD技術,通過計算機及其軟件,把一個工程項目的所有信息(勘察、設計、進度、計劃、變更等數據)有機地集成起來,建立綜合的計算機輔助信息流程,使勘察設計的技術手段從手工方式向現代化CAD技術轉變,作到數據采集信息化、勘察資料處理數字化、硬件系統網絡化、圖文處理自動化,逐步形成和建立適應多專業、多工種生產的高效益、高柔性、智能化的工程勘察設計體系。見圖1

圖1巖土工程程勘察一體化系統概略流程圖

2、巖土工程一體化系統的組成

巖土工程勘察一體化系統涉及的地理信息系統(GIS )、數據庫、計算機圖形學、地質學、地質統計學、地質建模、AutoCAD和Word自動化等等一系列技術,他們以巖土工程勘察、設計規范作為相互聯系的基礎組成一個系統工程,如圖2所示。

圖2巖土工程勘察一體化系統組成圖

三、巖土工程數字化系統的構成分析與設計

1、用戶需求分析

在巖土工程勘察中,巖土工程工作者和設計人員希望建立一套完善的巖土工程勘察數字化系統,基于實際需要提出以下需求目標:

(1)應用巖土工程力學和計算機相關理論,客觀準確對地表地形和各種地質構造進行模擬。

(2)利用計算機圖形學和可視化技術,進一步構建巖土工程整體模型。

(3)基于模型進行各種操作分析,實現巖土工程勘察的任意點單孔柱狀圖模擬、任意剖面劃分、CAD圖形自動生成、勘察Word文檔自動生成、土層等深線圖、等深面圖的可視化分析。

(4)結合可視化技術和巖土工程數據庫技術,建立巖土工程信息數據庫,實現巖土工程實時信息顯示、查詢、可視化操作。

2、系統總體設計

系統總體設計的主要任務是劃分出組成系統各物理元素的構成、聯系及其定義描述。基于用戶需求分析,結合實際工程情況,提出工程勘察數字化系統的研究思路及其總體結構。分別如圖3、圖4所示。

圖3系統研究思路

圖4系統總結構圖

3、系統功能設計

系統功能設計是系統軟件設計的具體化,依據系統目標及總體設計的要求,巖土工程數字化系統的總體特點和所能完成的功能目標設計如下所述:

(1)系統采用面向對象的思想進行設計,高效集成巖土工程勘察土層結構顯示、人機交互及可視化分析、數據庫管理等模塊,并能夠與AutoCAD, Word平臺直接進行數據交換熱鏈接操作。

(2)系統所有的操作都以可視化的形式進行,可以全方位、動態地顯示(旋轉、平移、放縮等)模型圖,可按需要顯示任意單個土層面,清楚地表達巖土工程勘察基本數據結構空間位置關系等信息。

(3)采用人機交互方式,對模型進行編輯操作,可作任意地點和任意連線的巖土工程柱狀圖、剖面圖,并可生成規范的AutoCAD圖形,指導工程設計。

(4)系統采用人機交互查詢技術,對巖土工程勘察信息進行可視化查詢,實現了“圖形-屬性”雙向查詢,其查詢方式包括任意點擊查詢、分層查詢等,叢(從)而增強了模型解釋分析操作的方便性與友好性。

(5)系統采用了圖形對象庫和巖土工程應用對象庫,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該系統的重用性和開放性,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軟件維護性。

4、用戶界面設計

用戶界面是人機交互過程中最直觀的計算機界面,界面的好壞不僅影響系統形象和直觀水平,而且決定用戶使用系統的效率。因此,對操作界面應依照人機工程學的觀點來進行設計,以操作方便為原則。

圖5系統界面

5、巖土工程勘察數字化系統數據庫設計

巖土工程勘察數字化系統數據庫設計與前述第四章基于GIS的巖土工程勘察數據庫設計所敘述一致,系統的數據有三類:用戶輸入的原始數據、系統生成的中間數據及最終數據。

原始數據由測點數據組成,而測點數據又由測點幾何屬性數據(位置)和測點信息屬性數據(地層厚度、地層頂面標高、含水率、孔隙度、抗壓強度等物性參數),在Access中表現為兩張數據表,如前章數據庫設計中所述。

中間數據包括根據原始數據系統自動生成的地層層面等值線模型、三維表面模型、剖面模型等,根據這些模型可以生成用戶需要的各種圖件,還可以進行各種信息查詢操作。

最終數據種類繁多,主要是根據用戶需要由中間數據生成,包括圖形資料(如單孔柱狀圖、連線剖面圖等)和文檔資料(如地質勘察報告等)。由于巖土工程勘察的復雜關系,對于巖土工程勘察的數據庫管理必須嚴格遵循時間序列,即遵循原始數據一中間數據一最終數據的關系。

結語:

綜上,綜合利用GIS技術、AutoCAD技術、計算機圖形技術可以實現巖土工程勘察一體化系統,為巖土工程工作者和設計人員帶來極大便利,并可以推進巖土工程勘察從手工、零散作業進化到自動化、數字化作業。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巖土工程;勘察設計

一、引言

巖土工程的勘察與設計是項目建設的基礎,其成果將直接影響建設項目的工程安全和造價,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巖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運用各種勘察測試手段和方法,對建筑場地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判斷修建各種工程建筑物的地質條件以及建設對自然地質環境的影響;研究地基和上部結構共同工作時,保證地基強度、穩定性以及不致產生過大沉降變形的措施,分析并提出地基的承載能力;提供基礎設計、施工以及必要時進行地基加固所需要的工程地質和巖土工程資料。

二、巖土工程的特點

巖石的裂隙性和土的孔隙性是巖石和土區別于混凝土、鋼材等人工材料的主要特點。

(1)巖石的裂隙性

巖石總是或稀或密、或寬或窄、或長或短地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裂隙,這是巖石區別于混凝土的主要特點。這些裂隙有的粗糙不平,有的光滑;有的平直,有的彎曲;有的充填,有的不充填;有的產狀規則,有的規律性很差。裂隙的成因復雜多樣,有巖漿凝固收縮形成的原生節理,有沉積間斷形成的層理,有構造應力形成的構造節理,有表生作用形成的卸荷裂隙和風化裂隙,還有變質作用形成的片理、劈理等,在巖石中構成極為多樣非常復雜的裂隙系統。人們將巖石和裂隙視為一個整體稱為“巖體”,將裂隙概化為“結構面”。搞清結構面的產狀、參數和分布,是巖土工程勘察設計的重點和難點。

(2)土的孔隙性

根據土力學解釋:土是一種散體結構的材料,存在孔隙。對于飽和土是固、液兩相;對于非飽和土,是固、液、氣三相。于是產生了有效壓力和孔隙壓力;孔隙壓力又有孔隙水壓力和孔隙氣壓力。在飽和土中,由于孔隙水壓力的增長和消散,不同的加荷速率地基承載力不同;是否及時支撐,對軟土基坑穩定有不同的表現;滲透系數和地層組合的差別,導致基礎沉降速率的差別等等。飽和土中的超靜水壓力可導致擠土效應,使樁被擠斷、擠歪和上浮;地震時的超靜水壓力導致砂土和粉土液化。非飽和土的孔隙氣壓力形成基質吸力,基質吸力隨著土中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因而是不穩定的。膨脹土和黃土隨濕度的增加而強度顯著降低,非飽和土基坑雨季容易發生事故,花崗巖殘積土邊坡暴雨容易發生淺層滑坡,都和基質吸力降低有關。總之,把握好孔隙壓力是巖土工程的重要環節。

三、土工程設計的特點

建筑工程巖土工程設計在整個建筑工程設計中,占著非常重要的部分一是因為地基土情況變化復雜二是因為建筑物特別是高層建筑基礎受力較復雜三是因為基礎方案選擇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工程造價四是地基基礎方案涉及深基礎、淺基礎、復合地基、基礎托換、甚至基坑降水支護。要綜合考慮樁同作用、地基基礎與上部結構共同協調等,業務面知識面廣泛。

因此,在工程設計中,要本著安全適用、經濟合理、盡可能技術先進的原則,在不斷學習國內外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完善設計。在基礎方案設計中既要考慮上部結構的形式、荷載和剛度,又要考慮工程地質情況,還要考慮當地建筑材料及施工條件。

四、巖土工程勘察

巖土工程勘察所涉及的基本理論主要包括:土力學的理論、工程地質理論、工程力學理論等,是用地質學、巖土力學、工程地質學的理論,按照科學的勘察程序與方法,利用有效的測試儀器和技術,調查和工程建設有關的工程地質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評價存在的與巖土工程有關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問題,為工程建設的設計、施工等提供詳實、科學、準確的地質資料。這些工程理論都是一種半科學半經驗的理論,很多理論是建立在經驗的基礎上的,如很多公式都是經驗公式。巖土工程問題的解決過程實際上是在理論的指導下,巖土工程技術人員利用自己的工程經驗,結合工程實際情況,建立相應本構模型,運用合理適宜參數,加上良好的判斷力,解決問題的過程。對巖土工程技術人員來說,扎實的基礎理論同豐富的經驗、良好的工程判斷力是同等重要的。在學習和運用理論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隱藏在公式和規律背后的背景知識和真正實際內涵及其假定邊界條件。而積累經驗的過程可分為:分析與預測現場觀測對分析、預測和現場觀測結果進行比較、分析、評估和總結3個過程,可見積累經驗的過程也離不開理論的支持。

五、工程勘察實例

(1)工程概況

國內某大型鋼鐵企業決定投資2億元建設1臺360m2大型燒結機,采用先進技術和工藝節能降耗,加強環境治理,達到國內同類型燒結廠裝備水平,爭取將燒結工藝和裝備水平邁上一個新臺階,3年半內收回投資,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其燒結機主廠房為鋼筋混凝土結構,5層,高46m,廠房面積137m×22m。設計委托巖土工程勘察要求提供巖土技術參數及分析評價,并對基礎設計及處理。對不良地質現象防治作出論證和建議,經業主委托,工程地質勘察單位組織施工,提交場地資料如下:主要土層分布為雜填土、粘土、粉質粘土、強風化頁巖(埋深為28~30mm),中風化頁巖等。水文地質狀況為:上層滯水、水量不大。區域地質構造為低山丘陵與平原地帶,區域斷裂比較發育。根據構造調查,擬建場區無斷裂通過。結論為:所建場區地層分布穩定,無斷裂通過無不良地質作用,場地是穩定的,適宜建筑。

篇4

中國【關鍵詞】巖土工程;勘察技術;應用探究

巖土工程勘察技術是指通過運用多種多樣的勘察手段和勘察方式對工程所在地的地質、水文等地理條件進行實地地調查、測量和分析,確保建筑物地基的強度,防止建筑物出現沉降變形等質量問題,可以說,巖土工程勘察技術是一項綜合性非常高的實地地質調查工作。

一、巖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內容分析

1. 巖土工程地質測繪

測繪工作是進行巖土工程勘察的前提和基礎性工作,對地質的測繪工作主要是針對工程建設的需求,對工程建設地區的地形進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對工程建設地區的基本地質特稱進行描繪和觀測,從而規工程建設的選址和具體施工方案的選擇提供參考依據。

2. 巖土工程勘探和取樣

巖土工程勘探和取樣,是在地質測繪的基礎上,根據工程建設對工程施工方案的施工區域的計劃,對施工區域的具體地質構成、地下土壤水流構成、巖層的走向等各方面的信息進行綜合的搜集。在進行勘探和取樣時,需要利用鉆探技術和探槽挖掘等,對工程區域的地下情況進行初步的判斷,特別是在地鐵、隧道等深層次的工程建設中,勘探和取樣工作必不可少。

3. 現場檢查和監測

現場檢查和監測,是對施工過程中施工現場的檢查和核實。在現場檢查和監測時,首先要結合地質測繪和勘探取樣的分析結果,對之前的勘察結論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對當前施工過程中的巖石構造、土壤性能、水流分布等情況進行檢測,這種檢查和監測的內容不僅是巖土工程的勘察,同樣也是工程施工的技術數據,是工程施工過程中調整施工方案和技術實施的重要參考。

二、巖土工程勘察中的基礎地質技術

1. 鉆探技術

巖土勘察主要的勘察對象就是工程施工地區的地下巖層和土壤,為了深入了解地下情況,利用鉆探技術,進行地下巖層土壤的觀測,是確保勘察工作有效性和未來工程施工方案合理選擇的重要前提。在進行鉆探技術的選擇時,根據具體地質情況的不同和勘察要求的不同,可以選擇回旋鉆探、振動鉆探和沖洗鉆探技術,這些鉆探技術的使用中,都還要根據具體的鉆探效果進行鉆頭和鉆孔的選擇。

2. 槽探技術

由于巖土工程勘察過程中,具體的地質條件各部相同,有些地質構成特別復雜的地方,無法使用鉆探技術進行勘測,比如在喀斯特地貌地區,陡坡、險道眾多。此時在勘測工作中就需要利用槽探技術。槽探技術實施起來更加方便,在及時實施過程中,勘察人員可以直接進入工程內部,對勘測對象進行直接的觀測和取樣,從而獲得更加可靠的勘測結果和地質資料,給工程建設的施工提供更加科學的依據。

3. 地探技術

地探技術實施起來需要更多的技術儀器和更先進的技術操作水平,地探技術包括物理探測技術和化學探測技術兩種類型,兩種技術系統的具體的技術儀器和所針對的勘測區域都有所不同。在具體的技術實施過程中,通過對土層巖土的波速、彈性動態、循環性、電阻率、輻射參數和土壤的金屬含量等方面的探測,可以根據地質中的物質構成對測試儀器的反應,對地下的地質構成和礦物分布進行科學的分析,從而為工程建設提供科學的參考數據。地探技術的技術性強,探測結果準確,在巖土勘察中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

三、巖土工程勘察中的基礎地質技術的應用

1. 地質資料、信息的搜集

地質資料和信息的搜集是巖土工程勘察中的基礎地質技術實施的基礎。對勘察地區的地理資料進行提前的搜集和整理,可以幫助勘察人員進行有的放矢的勘測,提高工作的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投入。在我國當前的工程勘測過程中,由于地質地貌復雜多樣,而工程建設的范圍又越來越廣,涉及的區域越來越多,很多地方由于在地質普查和地理情況勘測中,沒有進行足夠深入的測繪和勘測,在當前的勘察工作開展時,如果能對之前的資料進行提前的搜集,并根據當地部門對這一地區的了解,可以方便勘察工作開展中,勘測人員對地質技術的選擇和使用。比如在一些碎石過多的地方,進行地探技術的使用時,影響因素較多,在進行技術準備時,就可以選擇其他鉆探和槽探技術。

2. 對基礎地質巖土的室內測試

在勘測工作開始時,會對相關的地質情況進行測繪和鉆探取樣,通過對巖石樣本的實驗室分析,才能給未來的勘測工作提供明確的方向,給地質技術的選擇提供依據。在當前的勘察工作開展過程中,對基礎地質巖土的室內測試工作還缺乏一定的認識,有些勘察單位不注重實驗室測試,有些則沒有嚴格按照測試規范進行測試。這都導致對勘測區域的地質情況認識不清,影響了巖土工程的勘察結果。在進行室內測試時,要對樣品進行妥善的保存,以免保存不當引起樣品內部性質的變化,導致最后的測試結果不準確。原樣土和巖石的保存要注意使用專門的器具,不能使它們在測試之前接觸到化學物質、水分等,盡量不要產生溫度變化和震動,這樣會引起樣品內部的密度變化。在取樣過程中,軟土宜采用薄壁取土器,堅硬點的土采用單動或雙動二重管取土器。另外,無論是對粉土進行承載力深寬修正還是液化判別時,要嚴格依據粉土粘粒含量的數值進行。

3. 巖土工程勘察中基礎地質技術應用的注意事項

在勘察之前,要對巖土工程進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避免勘察工作開展的盲目性。對勘察的重點對象、難點地區和信息搜集完整與否等要有充分的了解,這樣才能在勘察工作進行和地質技術實施過程中,做到工作安排的合理性和技術實施的規范性。在具體的勘察工作進行中,要嚴格保障測繪數據、測試結果等各項勘察內容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嚴格避免不規范的勘察操作和虛假信息。要對地質的多樣性做好技術準備和工作安排準備,對各種復雜地形的勘察都要做到嚴格、有序、規范、科學。為了保障勘察工作的安全和信息的可靠,要加強勘察隊伍的專業水平培訓和安全意識宣傳教育。

結語

做好巖土工程的勘察工作,提高勘察水平是保證我國建筑工程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我國開展工程建設工作的重要前提。在巖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加強地質技術的發展和使用,嚴格規范勘察的技術規范和勘察標準,提高勘察人員的技術素養和安全意識,保障勘察報告的規范性和結論的準確性,是當前我國提高巖土工程勘察水平的重要途徑,做好這些工作有利于提高我國的巖土工程勘察水平,給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施工方案設計和施工技術實施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有效促進了我國土木工程建設的現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胡高楠。 淺談巖土工程勘察中的基礎地質技術應用研究[J]. 科技與企業,2013( 15) : 128.

[2]王冬。 芻議基礎地質在巖土工程勘察中的應用[J]. 環境與生活,2014(22) : 355 - 357.

篇5

關鍵詞:巖土工程施工過程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 TU6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巖土工程概述及分類

巖土工程是歐美國家于20世紀60年代在土木工程實踐中建立起來的一種新的技術體制。巖土工程是以求解巖體與土體工程問題,包括地基與基礎、邊坡和地下工程等問題。巖土工程研究的對象是巖體和土體。在各地質時期各地區的風化環境、搬運和沉積的動力學條件均存在差異性,因此土體不僅工程性質復雜而且其性質的區域性和個性很強。巖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分支,是運用工程地質學、土力學、巖石力學解決各類工程中關于巖石、土的工程技術問題的科學。按照工程建設階段劃分,工作內容可以分為:巖土工程勘察、巖土工程設計、巖土工程施工,巖土工程監測等。

二、巖土工程勘察質量控制

搞好土工程的勘察質量,充分掌握工程的地質條件是工程后續工作的前提,更是保證土木工程質量的重要基礎。

(一)加強工程勘察的市場管理

我國的勘察資質門檻很低,尤其是打破行業壁壘后不同行業間的銜接過渡尚未完成,以高級工程師的數量來衡量技術水平不能如實反映勘察企業的技術實力。因此應嚴格勘察設計單位的市場準入制度,規范施工市場秩序,通過采用企業資質和個人執業資質雙重控制來規范勘察市場、促進勘察技術水平的提高。

(二)加強工程勘察的監督監管力度

必須仰仗政府主管部門按國家的法律、法規,對項目招投標和實施過程中的行為主體進行全面有效的監督管理,應積極推行工程監理全程化,采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結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不當行為的發生,保證勘察質量和投資效益最大化。

(三)勘察施工中廣泛采用新技術

在巖土工程勘測中,為了避免勘探點布置的隨意性,可使用克里格法。在巖土工程分析評價中,為提高精確度,可使用多道瞬態面波勘探技術和高密度點法。巖土工程勘測中,為了準確確定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可使用回歸分析。巖土工程勘測資料的整理中,為了保證成果的正確性,應使用計算機進行處理。

三、巖土工程設計質量控制

在巖土工程勘察活動完成后,根據甲方的施工要求以及場地的地質、環境特征和巖土工程條件,所進行的樁基工程,地基工程,邊坡工程,基坑工程等巖土工程施工范疇的方案設計與施工圖設計。設計單位必須在自身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內承攬相應的設計任務,不許承攬超越其資質等級許可范圍以外的任務,不得將承攬的工程轉包或違法分包,也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單位的名義承攬業務或允許其他單位或個人以本單位的名義承攬業務。設計工作必須嚴格遵守國家和行業的相關規定,必須結合工程勘察的實際地質情況進行設計。

四、巖土工程施工質量控制

巖土工程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是保重工程建設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建立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

質量控制體系是為保證建筑產品能滿足技術設計和有關規范規定的質量要求而制定的各種規章制度構成的有機整體。建筑企業要成立精干的工程項目部,并建立完善的工程質量控制體系,加強制度管理。健全崗位責任制,提高人的質量意識。將工程的所有環節和施工部位責任到人,并記錄備案,使工程質量具有可追溯性。

(二)加強施工環節的質量管理

施工方法包含建筑工程項目整個建設周期內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工藝流程、組織措施、施工組織設計等,它們合理與否,科學與否,對建筑工程質量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要著重加強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要認真編制施工方案,細化施工方法。施工方案的制定、論證選擇,其前提要滿足技術的可行性,目的是確保質量目標的實現。對工程中工程質量影響較大的重要部位、關鍵部位,施工技術復雜的分部分項工程,要求對施工方法詳細而具體。要遵守施工順序,科學合理的施工順序能夠在時間上、空間上優化施工過程。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盡量做到施工的連續性、緊湊性、均衡性以控制工序質量。

(三)嚴格工程驗收的程序

分項分部工作都是按照一定的施工工序展開,前后施工工序之間有一定的客觀規律和制約關系。要實行嚴格的工序報檢制度,相關質量驗收要嚴格按照國家和行業施工質量驗收標準工規定的質量驗收責任、程序和方法進行,要保證每道工序的質量,對于重點部位,隱蔽工程等,要嚴格控制工序質量,對于驗收不合格的,堅決不允許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四)完善工程監理制度

巖土工程監理單位必須是經工商注冊并持有相關部門核發的資質證書或資信等級的專職監理企業,不許超越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或以其他工程監理單位的名義承擔工程監理業務,不得轉讓監理業務,不許其他單位或個人以本單位名義承擔工程監理業務。監理單位必須依照核定的監理業務范圍,獨立的承擔相應工程的監理業務監理單位必須嚴格執行有關建筑工程建設的法律法規以及技術標準和規范,要認真履行政府賦予的職能,恪盡職守,嚴把質量關。

五、加強巖土工程監測

巖土工程檢測是在施工過程中對施工的質量、探明施工下一步是否有危險性等做出必要性的檢測,例如,樁基的質量,可以通過檢測知道樁基的具體質量,又例如隧道工程中確定掌子面前方是否存在大量的水而進行的檢測等

(一)建筑物沉降監測

特別在高層建筑物施工過程中,應用沉降觀測加強過程監控,指導合理的施工工序,預防在施工過程中出現不均勻沉降,及時反饋信息,為勘察設計施工部門提供詳盡的一手資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體結構的破壞或產生影響結構使用功能的裂縫,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沉降觀測應根據建筑物設置的觀測點與固定的測點進行觀測,測其沉降程度用數據表達,凡三層以上建筑、構筑物設計要求設置觀測點,人工、土地基等,均應設置沉陷觀測,施工中應按期或按層進度進行觀測和記錄直至竣工。

(二)基坑變形監測

基坑工程監測是檢驗設計方案正確性的重要手段,又是及時指導正確施工、避免事故發生的必要措施。基坑工程監測是指基坑在開挖過程中,用精密儀器、設備對支護結構、周邊環境,例如巖體、建筑物、道路、地下設施等的位移、傾斜、沉降、應力、開裂、基底隆起、土層孔隙水壓力以及地下水位的動態變化等進行綜合監測。監測系統設計的原則有可靠性原則、多層次監測原則、重點監測關鍵區的原則、經濟合理的原則、方便實用的原則。支護結構頂端水平位移的監測,是最為重要的一項監測內容。基坑開挖前應進行支護結構完整性檢測,并斷定缺陷的位置。

(三)邊坡動態監測、滑坡監測

對邊坡進行監測,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圍巖;位移、傾斜;應力應變、地形變化;地震、爆破震動;降雨量、氣溫、地表(下)水等監測。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常見監測法:宏觀地質監測法,簡易監測法,設站觀測法,儀表監測法,遠程監測法,聲發射法,時域反射法等

總結:巖體在其形成和存在的整個地質歷史過程中,經受了各種復雜的地質作用,因而有著復雜的結構和地應力場環境。而不同地區的不同類型的巖體,由于經歷的地質作用過程不同,其工程性質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別。因此需要加強巖土工程的施工技術和工藝的探究,并通過嚴格的質量控制措施確保巖土工程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永瑞、馮玉國《巖土工程施工項目中的質量目標管理》[J] .山西建筑2011(15).

篇6

關鍵詞:城市;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

我國城市高層建筑由于樓層多,內部結構形式多樣,工程荷載分布情況相對復雜,且多密布于街道兩側,構成城市高層建筑群落,故此對巖土工程勘察和地基處理的要求相對于其他建筑類型更高,要統籌考慮施工基坑、地下水位、打樁、環境噪聲、抗震性、地基沉降對相鄰建筑物影響等因素,加強對巖土的勘察工作,可排除不良地質,解決高層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承載不足或基礎不穩的問題,防止建筑施工中超出地基的承載標準,改善施工環境,提高建筑施工的水平,避免因錯誤的勘察結果對高層建筑工程的建設造成不良后果。

1城市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由于我國城市高層建筑皆是采用鋼結構或鋼筋混凝土結構,導致高層建筑的荷載增加較大,地基的承載要求也相應的予以增加。同時,很多城市基于節約土地資源的目的,導致高層建筑的特征就是既瘦且高,許多高層建筑將基礎埋在地下很深的位置。因此,城市高層建筑巖土勘察呈現出荷載和基礎埋深比較大的特點。在對城市高層建筑進行巖土工程勘察時,經常會遇到諸如地基、區域和斜坡的穩定性、建筑物配置以及施工現場土和水的腐蝕性等一系列巖土工程問題。例如受地形地質因素影響,易造成地下巖土體空洞方面的問題,而在巖土物理性狀參數方面,由于受地質條件復雜、部分巖土埋藏較深且相應的性質較為特殊等因素影響不易獲取到原狀樣品,例如殘積土、強風化巖石等。同時,受施工作業人員自身的技術能力和綜合素養影響,有時會減少野外勘察、測試、實驗的工作量,或僅進行室外相關數據的采集,對室內相應實驗的檢查、檢驗未加以比對等種種因素影響,上述因素疊加,必然導致勘察數據不能如實反映相應巖土的性質。

2城市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過程中的主要技術措施

面對上述問題,我們應注重加強巖土勘察信息建設,可以收集并建立本地區相關高層建筑的勘察成果信息資料庫,并注重提高相關人員的專業水平和綜合能力,努力加強勘察和設計專業之間的溝通交流,及時就如地基基礎的適應性等問題及時交換意見,從而有效降低人為操作失誤所引發的風險。同時,在對城市高層建筑巖土勘察中,還需要與時俱進,綜合性地采用電磁波、彈性波等先進探測技術,以提高探測速度,確保數據成果的準確。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城市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中的重點主要體現在勘察方案設計和巖土結構的準確勘察上。在制定勘察方案時,必須依據高層建筑現場環境情況,分析影響巖土工程穩定性的因素,規劃評價方式,并規劃出需要勘察的對象,如:地基情況、樁基位置等。而依據巖土結構勘察的成果,研究分析出所要建設的高層建筑所處巖土環境的性質,進而得出巖土結構的變化規律,并標注出各項巖面線路,從而為地基或支護提供數據支持。在對城市高層建筑巖土勘察分析過程中,主要是對地質形態、界面劃分、巖土參數、勘察作業人員技術素養等方面進行把握。具體在地質形態研判方面,主要是確定地下空洞、埋藏深度、不明物體的形態、分布情況等參數;在界面劃分方面,主要是參照巖土情況和地質結構特征進行準確劃分;在確定巖土參數方面,就是首先要確保科學取樣,同時保證風化土、顆粒土等參數的準確性。勘察分析人員的技術素養則是確保勘察分析工作順利進行的關鍵所在,勘察人員必須牢固樹立高度的責任感,確保巖土勘察工作的科學、嚴謹和成果數據準確。

3城市高層建筑地基處理技術應用要點分析

作為城市高層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環節,地基處理是保障后續工程順利進行的關鍵所在,地基處理技術的施工質量水平直接影響了后續施工的質量水平。而在現實實踐中,地基處理技術包括樁基礎處理技術、高壓噴射注漿處理技術、添加劑法等處理技術方法,現闡釋如下:

3.1樁基礎法

樁基礎處理技術因其具有承載力高、沉降量小、抗震性能好、噪音小等明顯的優點,因此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基礎形式。它所具備的主要功能就是將相應的荷載傳到地下深處堅硬的巖層,以此達到變形和承載力的所需要求,一般根據垂直荷載分為端承樁和摩擦型樁。在樁基礎設備上,多是選擇如靜壓樁機、螺旋鉆機、錘擊樁機、混凝土攪拌機、混凝土泵等不易產生泥漿污染的機械設備,在施工前,首先要平整場地開展測量與定位,再選取兩根以上的樁進行試樁,達到弄清樁的沉入度、持力層強度、樁的承載力等目的。由于打樁順序會影響樁基礎的質量及施工進度,因此一旦試樁完畢后,就必須根據樁的規格、布置以及設計標高,按照先深后淺、先大后小、先長后短的合理順序進行打樁。同時,在樁基礎的施工過程中,應根據結構設計要求,結合場地巖土層的分布狀況控制樁長,促使樁端能夠進入持力層達到一定深度。并且對預應力管樁,則要確保樁的垂直度、樁身的質量以及焊接的質量。而對鉆孔灌注樁、人工挖孔樁則必須有效控制好泥漿的濃度,同時也必須嚴格控制沉渣容許厚度。待等到樁基礎施工一旦完成后,就需要進行單樁檢測的環節,此項工作主要是為了確保單樁承載力能符合設計需要,一旦出現單樁承載力不足的狀況,就需要采取一定的補救措施。

3.2高壓噴射注漿法

運用高壓噴射注漿的處理技術多是采取鉆機鉆孔的技術手段,將相應的注漿管送達至土層預設的位置上,然后選擇高壓設備將漿液轉化成高壓射流,使之從噴嘴噴射出來,用噴漿來沖擊四周的土體。該項處理技術將部分土料以及漿液同時冒出水面,并且由于受到相應的沖擊力、離心力、重力等作用力的影響,一部分土料會和漿液充分混合,并會根據漿液和土料的混合比例呈規律地重新排列。而一旦這些重新排列的漿液冷卻凝固后,就會在土體中形成相應的復合地基。使用該技術,會使地基的承載力持續得到提高,與此對應的是,則是相應的地基變形會減少,對地基起到加固作用。

3.3添加劑法

添加劑法處理技術主要是指在相應的軟基內添加部分可塑物質。該處理技術中使用最多的添加劑是水泥。例如在高層建筑施工面對軟基是軟性泥土之類的物質,由于軟性泥土的承壓能力較小,在施工過程中會導致一部分大型機械設備無法在其表面開展施工作業,則需在軟土內添加一定量的各種物質來提升泥土的可塑造性,進而利于施工過程的開展。

4結語

作為工程基礎施工過程的重要準備工作,巖土工程勘察在城市高層建筑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對于后續工程項目的設計,改善高層建筑的基礎施工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城市高層建筑建設過程中,必須規范巖土工程勘察行為,選擇合理的勘察技術并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制定地基處理方案,從而保證高層建筑工程造價有效得到控制,確保工期進度和工程質量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吳艷玲.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的重點和難點分析[J].城市建筑,2014(04):23-25.

篇7

【關鍵詞】巖土工程;填土勘察;方案設計;施工勘察

一、工程概況

擬建工程為廣東某小區區配套工程擬建建筑包括棟層幼兒園、棟層超市和棟層的商鋪、物業用房、活動用房。

二、地形、地貌

根據地形圖及現在的地形情況,擬建場地位于沖溝和人工取土形成的深溝里地形起伏較大。擬建場地南、西、北三面為天然形成和局部人工取土形成的陡坡坡頂原標高160m左右,坡頂在H區住宅樓施工時已進行整平,整平后標高在154.5m左右;場地東側原為深坑,在修建規劃二路時對路基進行回填,回填形成的斜坡延伸至擬建場地紅線范圍內,規劃二路東側還是深溝。

按照建設方的施工計劃,先期對規劃二路路基進行回填,回填時直接傾倒素土,未進行分層壓實;后對擬建場地內的沖溝進行回填,回填時采用素土分層壓實回填。

回填層頂絕對標高在151.06~151.77m之間。擬建場地局部高地(幼兒園西及西南角部位)暫未整平,地面絕對標高在154.50左右。

三、勘察工作布置及成果分析

1 勘察目的

由于擬建工程大部分位于人工填土區,且已明確填土成分為素土,因此勘察應重點查明填土層的均勻性、密實性和濕陷性,論證天然地基的可行性;當天然地基不可用時,提出合理的地基處理方案。

2勘察方案布置

根據現場踏勘及參照前期勘察資料了解,沖溝底有3.5m厚的老素填土,在沖溝回填施工時未清除該層素填土;規劃二路在路基回填時未進行分層壓實人工分層壓實回填層厚度在11m左右。在沖溝回填完成后對回填層做了靜載荷試驗,載荷試驗判定回填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152kPa。

本次詳勘工作布置主要滿足填土及填土作為建筑地基持力層評價的勘察設計要求;勘察手段為靜力觸探原位試驗、標準貫入原位試驗、輕型動力觸探試驗和探井取土;勘探點按方格網布置,間距11~24m,輕便觸探原位試驗孔主要沿擬建建筑走向在中間布置,間距6m;勘探點深度以穿透填土層為原則,輕型動力觸探原位試

驗孔孔深4m,其他孔深暫定15m,孔深可根據土層情況現場調整;全場地共布置靜力觸探孔23個、標準貫入孔7個、取土探井6個、輕型動力觸探孔76個。

3 勘察成果

3.1 地層結構與巖性描述

勘探深度范圍內各層土描述如下:

第①-1層:壓實填土( ),黃褐-褐黃色,稍濕,中密-密實,主要為粉土和粉質粘土,土中含云母、蝸牛殼、鐵質結核、小姜石等,局部見少量碎磚塊、石子、灰渣等。該層為人工碾實回填土層,均勻性及密實度較好,厚度差異較大,層底起伏較大。層厚0.3~12.8m。

第①-2層:素填土( ),黃褐-褐黃色,稍濕,稍密-中密,主要為粉土和粉質粘土,土中含云母、蝸牛殼、鐵質結核、小姜石等。該層主要為沖溝南、西、北側斜坡上的松散回填土和東端回填路基時堆積形成的虛填素土,機械碾壓效果極差,均勻性及密實度極差,厚度差異較大,層底起伏較大。層厚2.3~11.2m。

第1-3層:素填土( ),褐黃色,稍濕-濕,稍密-中密,主要為粉土和粉質粘土。該層為沖溝底部原有的老素填土,局部受上部回填施工的影響較大,均勻性及密實度差異較大。層厚1.1~4.1m。

第2層:粉質粘土( )褐紅色,濕-飽和,硬塑,干強度高,有光澤,無搖振反應,韌性高;含鐵質氧化物、白色鈣質條紋,局部姜石富集,局部成層。該層為填土下方的原始自然形成的地層,在勘探深度范圍內未揭穿。

3.2 室內試驗指標統計

僅對填土層探井土樣的物理性質指標含干密度、壓實系數、壓縮系數及壓縮模量分層進行統計,由于填土的無規律性,在統計時未對指標進行篩選。統計結果見表1。

注: 回填土最大干密度 。

3.3 原位測試成果統計

輕型動力觸探原位試驗成果統計見表2。

標準貫入原位試驗成果統計見3表。

靜力觸探原位測試成果統計見4表。

注:本表只統計具有濕陷性土樣的(自重)濕陷系數。

3.4 填土濕陷性計算成果統計

填土濕陷性計算成果統計見表5。

4 巖土工程條件分析與評價

4.1 天然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和壓縮模量

第①-1、①-2、①-3層填土的壓縮模量值及承載力特征值是根據探井不擾動土樣的室內壓縮試驗成果,并結合現場載荷試驗成果和輕型動力觸探試驗成果綜合分析后確定的,用于評價填土層的壓縮性和承載力。各層土的壓縮模量值及承載力特征值見表6。

4.2 填土濕陷性評價

根據表5的探井單孔濕陷計算結果,結合場地地層分布情況,將擬建場地按濕陷特性分為兩個區即濕陷A區和濕陷B區(第①-2層分布區域):

濕陷A區,自重濕陷量的計算值40.5mm≤ ≤57.0mm,濕陷量的計算值176.5mm≤ ≤208.1mm;

濕陷B區,自重濕陷量的計算值119.4mm≤ ≤316.6mm,濕陷量的計算值326.0mm≤ ≤891.1mm。

依據《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筑規范》(G B5005-2004)第4.4.7條濕陷性黃土地基的濕陷等級判定標準,擬建場地濕陷A區為Ⅰ級非自重濕陷性場地,濕陷B區為Ⅲ級自重濕陷性場地。

4.3 填土層均勻性及密實性評價

第①-1~①-3層填土的孔隙比、靜力觸探錐尖阻力及側阻力值、標準貫入試驗擊數、輕型動力觸探試驗擊數等指標差異較大。考慮擬建場地第①-1~①-3層的分布及回填施工的影響程度,第①-1層分布在場地中間,壓實效果稍好,均勻性及密實性也稍好;第①-2層分布在填土區與周邊斜坡的結合部位,該層土體大部分為原斜坡上散落的虛土,機械碾壓效果差,均勻性及密實性很差;第①-3層分布在填土的最下層,為場地回填前形成的松散土體,雖然在場地回填施工經過機械碾壓,但由于該層較厚且含水量較大,壓實效果較差,均勻性及密實性也較差。

由表1填土層的壓實系數統計結果 =0.72~0.94可知,壓實系數未達到《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7-2002)所要求的 =0.97。

4.4 填土地基利用的評價

由以上勘察成果統計與分析可知,擬建場地地基土濕陷性較嚴重,濕陷性土層分布不均勻,且填土壓實系數未達到規范規定的設計要求值,因此,擬建工程壓實(素)填土不適合直接做建筑物的地基持力層。

4.5 復合地基方案建議

根據擬建場地巖土工程條件,擬建工程可采用灰土擠密樁法對填土地基進行地基處理,以消除填土層的濕陷量及濕陷的不均勻性,并對地基土產生擠密效應以增加地基土的密實度。

建議在復合地基處理方案設計前進行施工勘察,查清濕陷A區和濕陷B區的分布范圍,特別是增加探井數量,較為詳細的查清填土層的濕陷特性和濕陷量,為復合地基處理(可分區并采用不同的處理深度)方案設計提供充足的依據。

四、結語

(1)本工程沖溝回填未進行方案設計,盲目施工;

①沖溝底部原有的素填土未清除;

②東側的規劃二路在回填路基時未進行分層壓實,松散土體延伸至擬建場地內;

③南、西、北三面土質邊坡與填土區結合部位的松散土體未清除

④第①-1層壓實填土未能按規范要求進行施工和質量驗收,工程質量不滿足規范要求。

篇8

關鍵詞:城市;綜合管廊;勘察要點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1.工程概況

本項目為規劃青西三路管廊工程,其中青西三路與江東一路、江東大道、河景路交叉口管廊設計不在本工程設計范圍內。本次設計青西三路綜合管廊均設為三艙斷面。

2.勘察目的及任務

2.1 查明項目所在區域地形、地貌、巖性、構造、水文、氣象、地震等條件及其與工程的關系。

2.2 查明沿線構造物地基的工程地質條件及水文地質條件,為選擇構筑物類型和基礎方案設計提供資料,并提供相應工程和基礎設計施工的地質參數。

2.3 查明沿線特殊性巖土和不良地質的類型、分布、性質、范圍及其物理力學特征,為不良地質的整治及特殊性巖土地基處理提供設計依據。

2.4 查明各巖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提供各土層物理力學指標建議值及地基承載力基本容許值區間值。

2.5 查明地下水的類型、分布、水位及年變幅,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發育情況,判定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

2.6 對工程建設場地的適應性優劣進行評價,并提出工程地質意見和建議。

3.勘察工作量布置及實施方案

3.1 勘探工作量布置

本次勘察采用工程地質調繪、鉆探、原位測試以及土工試驗等相結合的綜合勘察手段,為設計提供準確可靠的地質資料。鉆孔布置滿足《市政工程勘察規范》CJJ 56-2012要求,勘探點具置詳見“工程地質平面圖”。

本項目勘察共布置勘探孔36個,其中機鉆孔27個,靜力觸探孔9個;其鉆孔編號為GZK,靜力觸探孔編號為JK。本階段勘探總進尺1165.40m,其實際完成鉆孔27個,進尺945.00m,靜力觸探孔9個,進尺220.40m。

3.2 勘察工作實施方案

在巖土工程勘察中,室內試驗與巖土體的原位測試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特別是在詳細勘察階段,室內外驗的大量開展,其主要目的是為巖土工程的評價與計算提供必要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和巖土數據參數。原位測試的項目和方法應根據巖土條件、設計對參數的實際需要、地區經驗和測試方法的適用性等多種因素綜合確定。而根據原位測試獲得的成果,利用地區性經驗估算巖土觀測的特性參數時和對巖土工程問題做出評價時,應該與室內試驗和工程反算參數進行對比,檢驗其結果的可靠性。室內試驗中的常規巖土試驗(土的密度、含水率、液塑限、土粒密度、壓縮試驗、直接剪切、顆粒分析以及巖石的單軸抗壓強度試驗等)是最基本的,另外,還需要結合構筑物的特殊要求與重要性、基礎類型及土層性質等進行一系列特殊項目的試驗,如土的高壓固結試驗、三軸剪切試驗、靈敏度、靜止側壓力系數和基床系數、黃土的濕陷性試驗以及土質、水質分析試驗等。試驗項目與試驗方法,應根據工程實際要求和巖土性質的具體特點確定。還應該注意巖土的非均質性、不連續性和非等向性以及由此所產生的巖土體與巖土試樣在工程性狀上的具體差別。對于特種試驗項目,應該制定專門的試驗方案。在制備試樣前,應該對巖土的重要性狀做出肉眼鑒定和簡要的描述。

本次勘察的主要手段為工程地質測繪、機械鉆探、靜力觸探、標準貫入試驗、取樣、室內試驗、室內整理工作等。

4.工程地質評價

本工程位于蕭紹平原,全線均為挖方路段,上部粉土、粉砂層厚度較大,屬于正常路段,工程性質一般。沿線上部20.0m大多為粉土、粉砂,稍密~中密狀,工程力學性質一般,地基土承載力一般在120MPa~140MPa之間,①1層粉土、①2層粉土適合作為開挖后現澆管廊的基礎持力層。本管廊通過三工段橫河、河莊橫河,河流呈東西展布,自西向東流入錢塘江,河寬約20m~40m之間,水量豐富,水深約1.0m~2.0m,局部地段較深,水位常年變化不大。管廊形式設計采用倒虹管,應先排水、清淤,再進行合理的施工方式。

沿線地下水主要為松散巖類孔隙潛水,水位埋深在0.5m~2.4m。根據水質測試成果,沿線地表水主要為HCO3-?Cl--Ca2+?(Na++K+)型咸水,對混凝土結構和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均具微腐蝕性;沿線地下水主要為HCO3-?Cl--Ca2+?(Na++K+)型咸水,對混凝土結構具弱腐蝕性,對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具微腐蝕性,腐蝕性對管廊建設影響較小。上部地基土未作土腐蝕性試驗,上部地基土長期受大氣降水及地下水的淋濾作用,可視為與地下水具同等腐蝕性,即對混凝土結構具弱腐蝕性;對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具微腐蝕性,腐蝕性對管廊建設影響較小。

沿線地下水位較淺,管廊設計底部標高均位于穩定地下水位以下,應計算管廊結構的抗浮穩定。如需作抗浮處理,可采用抗撥樁,樁型、樁長視抗撥力而定,抗撥系數(λ)可取0.70;上部粉土、粉砂具有強透水性,開挖時易產生流砂,需要采取適當的支護措施,管廊開挖支護可采用鉆孔灌注樁排樁做擋墻,輔以高壓旋噴注漿或水泥攪拌樁作為止水帷幕,并對周圍環境進行監測和圍護;開挖同時應采取有效的降、排水和隔水措施,避免雨水大量滲入基坑;遇到水塘等不良地質地段,應先排水、清淤,再進行合理的施工方式。

總體而言,擬建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及水文地質條件一般,不良地質及特殊性巖土對管廊影響較小,適合綜合管廊工程建設。

結語

本次勘察工作采用了資料收集、地質勘探、原位測試、室內試驗等綜合勘察手段,查明了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工程地質勘察報告中提供各項工程地質資料、評價及指標,達到有關規定的要求,可作為設計的地質依據。測區未見全新統活動斷裂通過,為區域地殼穩定區。測區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具弱腐蝕;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一般具微腐蝕。擬建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及水文地質條件一般,不良地質及特殊性巖土對管廊影響較小,適合綜合管廊工程建設。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 : 山區高速公路 勘察 設計 施工 運營 工程地質條件 地質病害

一、 概述

由于國民經濟的發展和路網完善的需求,高速公路逐步進入山區。高速公路由于其線形指標高,工程艱巨,投資巨大,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也非常嚴重。隨著環境保護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對于山區高速公路的勘察設計、施工運營等方面的環保要求也越來越高。山區公路環境載體主要是自然環境,也是地質環境。山區一般地形地質條件復雜,地質環境脆弱,地質災害多發,高速公路的建設不可避免的要切坡、填溝、打洞(隧道),對地質環境造成嚴重破壞,處理不好還會誘發和加劇各種地質災害,增加公路建設投資,影響工期,甚至給運營階段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因此山區高速公路的環保主要是地質環境的保護和地質災害的防治。

要建設一條兼顧交通、環保、生態等方面要求的高標準的山區高速公路,應該重視和加強地質工作。地質工作應貫穿于設計、施工和運營的全過程。對地質現象和規律的認識(巖土工程勘察工作)是由面到線、由線到點、由表及里、由粗到細、由宏觀到微觀,逐步深入的,根據不同階段應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二、 勘察設計階段

地質條件是客觀存在的,山區高速公路在自然地質環境中穿行,并對地質環境進行改造,應該認識地質規律,尊重地質規律,在設計中充分考慮地質因素,遵循地質原則,從源頭上盡量減少山區高速公路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并且為施工和運營提供良好的條件。

2.1工可階段貫徹地質選線的原則

山區公路地質選線主要受到地形和不良地質現象的制約,主要的不良地質現象有滑坡、泥石流、巖崩、巖溶、巖堆(坡積層)、軟弱土、膨脹土、濕陷性黃土、凍土、水害、采空區以及強震區(高地應力)等。本階段應盡可能詳細地收集區域構造地質、巖石地層、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地震地質、環境地質等方面的資料,利用遙感資料(衛片和航片),編制中比例尺(1:5萬或1:10萬)工程地質圖和地質災害(不良地質現象)分布圖,圖上標注大的地質構造(主要是斷層)、重大的地質病害體,分析區域性的地質災害發生條件,進行初步的地質災害評估,配合路線方案設計,進行必要的現場踏勘和重點路段的調查,反復對比,優選出工程地質條件最好、地質災害最少、工程建設對地質環境的不利影響最小的路線走廊帶,真正貫徹地質選線的原則。對于滑坡、崩塌、巖堆、泥石流、巖溶、軟土、泥沼等嚴重不良地質地段和沙漠、多年凍土等特殊地區,一般情況下路線應設法繞避。

2.2初設階段突出重大地質病害對路線方案的制約

確定路線方案前應對沿線地質構造帶、斷層、巖石的層理情況、地質病害的分布及范圍等,通過對遙感地質判釋資料以及不同勘測階段的勘探、調查資料的分析,研究路線通過方案并不斷優化。對地質較為復雜地段還應注意在設線后誘發并加劇地質病害的可能性,謹慎的確定路線的線位和采取的工程措施。地質技術人員應配合路線設計師作好地質咨詢工作,可以沿初步擬定的路線線位,進行全線踏勘,對重點工點進行地質調查,得出初擬線位沿線的基本工程地質情況,評估路線方案的可行性,發現重大不良地質地段或預測工后會出現難以治理的地質病害的路段要及時反饋信息,以便盡快調整路線線位。基本確定路線方案后,及時委托有資質的單位進行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并進行大比例尺(1:1萬)的地質遙感解譯及地質災害調查和工程地質調繪工作,編制1:1萬工程地質圖和路線區域地質病害現狀圖。圖件的重點是地質災害和重要工點的工程地質條件,要有針對性,要突出重點,不可以拿1:5萬地質圖放大。現在委托地質部門做的圖件,有些不能稱為工程地質圖,只能稱為基本地質圖(工程地質分區太籠統、工程地質條件的論述太簡略)。地質災害評估工作不能夠代替1:1萬工程地質圖的編制,但二者可結合進行,以節約時間和經費。

很多地質災害(滑坡、泥石流等)由于植被覆蓋、后期人工改造以及觀察角度和范圍有限等原因,在現場難以判斷。通過遙感資料(如航片)可以從宏觀上觀察全貌,合理的解譯,有利于對此類不良地質體的正確認識。

當工作中發現仍有重大的地質病害存在或有潛在的重大地質病害時,必須及時調整線位。對于重大的地質病害應盡量繞避,實在無法繞避的要考慮工程措施的可能性與可靠性,盡量在路線的平縱面優化上下功夫(采用分離式路基、用橋隧構造物通過、從滑坡體上部通過、半路半橋等),避免高填深挖,以減少對地質環境的破壞,提高工程措施的可靠性和安全度。對地質病害應以防為主,以治為輔,能避當避,即使增加工程造價也是值得的。

以安徽省徽杭高速公路為例,該路全長約80km,有四分之三路段位于山區,由于勘測時間較早,對山區高速公路特點認識不足,以投資為主要控制因素,其中有一半左右的路段基本沿區域性的三陽斷裂帶布設。受構造影響,巖體風化破碎嚴重,并且沿線分布有雄村滑坡、朱村滑坡等規模較大的不良地質體。施工開挖后,出現大量的不穩定邊坡,甚至誘發了部分滑坡。對于部分地質病害路段及時調整線位,進行了避讓,而更多的病害段只能采取治理措施,結果造價大幅攀升,嚴重影響了工期,并且治理效果也難以預測。

必要時應增加技術設計階段,對重大地質病害路段進行深入勘察,確定路線可行性。

2.3施工圖設計階段詳查工點地質條件

通過初步設計階段的各種地質工作,已經基本查明路沿線的地質條件,但是工作深度和廣度還不夠。本階段應詳查工點地質(橋位、隧道、深路塹、高填路堤、陡坡路堤、支擋構造物),進行重要工點1:2000地質測繪。采用調查、測繪、槽探、坑探、鉆探、物探等綜合勘察手段。查明場地巖土體組成、性質、分布以及風化層、不良地質、特殊性巖土等工程地質條件在路線縱橫方向的變化。以前對于橋位和隧道等構造物工點地質勘察較為重視,但是對于深路塹和陡路堤、斜坡路堤、支擋構造物等路基方面的工點也必須加強勘察,特別是高邊坡和不良地質體的勘察和預測。另外對于筑路材料料場和棄土場的勘察一定要重視,以前山區公路曾出現過取土、棄土場所不合理,亂挖亂棄,破壞環境,導致水土流失的事例。

除了詳細的地質勘察工作之外,還要貫徹綜合設計原則,在路線設計的各個階段,對工程地質條件要有充分的了解,保證路線方案的科學性。對地質資料要充分利用,橋位、隧道、路線各有一套地質資料,但彼此經常脫節。比如當橋隧相連時,隧道勘察發現有不良地質現象,橋梁設計人員卻不知道,還把橋臺置于其上。因此加強各專業之間的交流溝通,互相學習。從事路線、隧道、橋梁設計的人員要盡量多地掌握一些基本的地質知識,以有利于對地質資料的合理使用。

三、 施工階段遵循信息化施工、補充勘察、動態設計原則

由于地質條件的復雜性和勘察周期的制約,有些復雜場地(巖溶、破碎帶、巖性縱橫向差異大的地區)或地形困難場地(陡坡、魚塘等)在設計階段難以布置充分的勘察工作量,無法查清場地詳細工程地質條件。在施工期間,可以進行補充勘察,如對巖溶發育區或巖性差異大的場地逐樁鉆探,對原進場困難場地通過施工便道進場鉆探。施工中發現新的地質問題也要補充勘察。應該把施工期間的勘察工作視作設計期間勘察工作的重要補充。

另外本階段應遵循信息化施工(施工中監測)、動態設計的原則。隧道的超前預報、邊坡的動態監測都是施工階段必須要進行的工作。施工單位一定要配備過硬的地質技術人員,及時發現問題,不要等到地質病害已經發生才去治理,要有前瞻性、預見性,發現邊坡、隧道等有失穩的趨勢之后要立即反饋業主和設計單位,并及時采取合適的加固措施,避免邊坡、隧洞大面積失穩。應該認識到,設計階段的勘察工作對地質現象和地質規律的認識往往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錯誤的,據此進行的設計只能稱為預設計。在邊坡或隧道斷面開挖以后,很多問題才會發現,此時應有巖土工程技術人員在現場,對照原有的勘察設計方案,發現新的問題之后通過合理工序及時調整設計方案。等到問題已經發生才去采取措施,既多花了錢,又耽誤了工期。

目前施工單位的巖土工程技術人員也是極為缺乏的,有時由于不合理的施工方法導致或加劇了地質病害的發生和發展(如在破碎巖體上放大炮、自下而上開挖邊坡等)

施工期間的巖土工程監理工作目前還較為薄弱的,有豐富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巖土監理工程師極為缺乏,使施工期間的地質病害預防工作遠遠達不到要求。

四、 運營階段加強敏感點監測

山區高速公路運營期間也要高度重視地質工作。因為有些地質災害的發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應力釋放或邊坡的蠕變有些需要長達幾年乃至十幾年的時間,一次性治理有時并不能保證長治久安。因此對于一些在施工中出現病害的路段或重要工點要建立數據庫,進行變形、位移和地下水的動態監測,定期巡查,建立防災和預警系統,在雨季或洪水季節要加強對敏感點的監測。通過長期觀測記錄,還可以更深入的認識地質規律,分析地質病害的發生發展機理,預測發展趨勢,發現有不利的趨勢要及時采取措施。

五、 山區公路建設地質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5.1前期階段

工可階段對地質工作不夠重視,地質遙感工作不做或精度不夠,不能夠貫徹地質選線的原則,導致選定的路線走廊帶中地質病害多,處理難度大,給后期工作帶來極大難度。

初步設計階段,由于路線方案調整較大,而工期緊張,因此很多勘察工作量作廢,路線地質精度不夠,部分工點缺少地質資料,給設計工作帶來隱患,也使得施工圖設計階段路線方案有時發生較大調整。

施工圖設計階段不做或漏做重要工點的1:2000地質測繪,或雖做了但精度不夠;對一些地質病害研究不深,導致對一些重要工點的勘察深度不夠;對于路線地質調查深度不夠,導致一些地質敏感點遺漏,在施工中出現地質病害。構造物勘察相對較細,而路基方面的勘察則往往較粗略。

目前的山區公路工程勘察還存在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由于現在很多項目的勘察設計工期都非常緊張,如何在很短的時間內達到盡可能高的勘察精度,的確是一個難題。為搶時間,現在地質勘察工作很大一部分外委出去,全線人員設備上了很多,但在施工中仍會暴露出很多地質問題。這一方面是由于地質現象的隱蔽性和地質科學的復雜性,難以全面深入地認識地質現象,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從事巖土工程的技術人員本身能力有限所致。巖土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屬于經驗學科,技術人員的經驗非常重要。外委的勘察單位一定要過硬,對于其提供的地質資料要進行審核,去偽存真,對于不能夠滿足規范和設計要求的堅決返工。在其外業和內業階段要進行監督,多溝通。外行業的地勘隊伍往往對公路工程的特點及公路勘察規范了解不夠,不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勘察,資料經常不能滿足設計要求。另外由于工期緊,技術準備不足,勘察手段不合理,經常導致勘察深度不足,如隧道勘探未采用雙管單動鉆進,無法判斷RQD,鉆探工藝和技術不過硬,巖石取心率低,鉆孔水文地質試驗數據不足,對邊坡勘察無法判斷滑動面,無法取得可信的各種力學參數,物探手段與其他勘探手段的互相校核精度不夠等,甚至有個別單位編造資料應付設計。所以不僅要看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還要看投入人員技術水平、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素質如何,擬定的勘察方案是否合理,對地質現象的認識是否科學。在實踐中,由于技術人員水平參差不齊,經常會出現錯判、漏判地質病害的現象。因此加強公路巖土工程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是非常緊迫的事情。

5.2施工階段

地質技術力量薄弱,巖土工程監測和監理不力,施工工序和方法不對,導致地質病害的加劇,甚至誘發地質病害。對工程地質特點認識不足,不能夠及時預測和反饋地質病害,只能被動地等待地質病害的發生。

5.3運營階段

地質工作目前還基本上是空白,無法保證山區高速公路的安全順暢。

六、 正確認識地質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由于巖土體的組成物質差異,更重要的是在巖土體內部分布有大量的不連續界面,把完整的巖土體分割成許多塊體,總體為非均質體,在應力的傳遞上非常復雜,因此巖土工程屬于非線性科學。現有的巖石力學、土力學、巖體力學等均難以準確的描述巖土體實際的力學本構關系。地質災害的發生除了其本身的因素外,還受到許多外界的因素影響,十分復雜。因此,對于巖土工程的分析計算只能是半定量的,在很大程度上受分析者經驗的制約。對于已經存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病害,其周界相對清楚,各種勘察設計技術規范較完備,認識起來相對容易。最難的是對于現狀穩定的高邊坡,預測其人工開挖后的穩定性。對于其地質構造的分析,地質-力學模型的建立,穩定計算分析都十分困難。勘察深度難以保證,穩定性計算方法不夠科學,邊坡設計時也有其不合理之處,如一般都只給出最終的邊坡坡率和邊界,各種邊坡加固設計也是針對最終邊坡的,各種分析計算也是以最終邊坡為約束條件的。這樣即使地質條件清楚,分析計算合理,設計穩妥,施工嚴格遵循規范和設計要求,也往往會出現難以預料的地質病害。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未對開挖過程中的各種邊坡條件進行分析計算,雖然按最終邊坡條件計算是穩定的,但不能夠保證任意開挖條件下邊坡都是穩定的。因此對于從事邊坡設計的巖土工程師而言,應該對于邊坡開挖過程中的多種控制性斷面穩定性進行計算,提供合理的開挖步驟和各種穩定的開挖斷面,并對不穩定的中間邊坡提出臨時性的工程加固措施,以保證邊坡的穩定開挖。

七、 展望

技術進步是山區高速公路成功修筑的重要保證。現在采用三維數模,可以很快的得出路線平縱面模型,任意切割縱橫斷面,發現問題之后可以很快的調整線位并重新進行分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相信隨著3S技術的發展,今后三維數模會和三維地學模型、巖土工程專家分析系統結合起來,對于重要工點通過現場地質工作,建立地質-力學模型,通過專家分析系統,可以任意模擬邊坡開挖后的形狀及物理力學狀態的變化,迅速分析其穩定性,進行針對性的設計。甚至還可以對邊坡等地質病害通過互聯網進行遠程會診,聚集各方面力量以解決問題。

八、 結束語

篇10

關鍵詞:工程地質;勘察;水文地質

1 水文地質研究對工程地質勘測的重要性

工程地質勘察中要尤其重視對水文地質的探究,充分掌握水文地質的條件勘測,勘測完畢后依據工程的實際需求,仔細分析所勘察的水文地質條件,做出正確的水文地質勘測報告,從而保障后期工程的質量,充分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

地下水對工程地質的影響很大,所以在水文地質勘測過程中要注重分析和評價所勘測范圍內的水文地質條件。由于地下水位的上升和下降都會危害到巖土體和后期工程質量,所以要得出詳細的水文地質數據,并做出正確的防范措施,確保工程的高質量。在工程地質勘測中對水文地質進行勘察時要都結合具體情況,針對不同的水文地質環境,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水文地質勘測中地下水對工程建筑有著十分密切的關聯性, 要重視地下水問題帶來的危害,防患于未然。

2 地下水對工程地質的危害

由于地下水是巖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不同的方面影響著巖土體的工程特性,間接的也影響到了后期施工建筑的穩定性和耐久性,這里我們主要從巖土體地質的角度分析地下水對工程地質產生的危害。地下水對工程地質的影響,主要是因為地下水位的升降變化以及地下水的動水壓力影響的。在工程勘測過程中要研究水位升降變化會對巖土工程造成哪些危害,想辦法解決問題,減少危害。要解決問題就要了解地下水的高度位置和季節變化的關系,一般來說夏天雨季時地下水位一定會上升,冬天旱季時水位就會降低,水位的變動帶即最高水位與最低水位之間的浮動,同時地下水位的天然變化是分區域的,也是不斷變化的,但由于其變化幅度并不大,所以一般很難發現。近年來,除了一些突發的自然危害外,由于人為因素導致局部性地下水位變化問題也不少,而且人為因素引起的水位升降變化比自然形成因素更大, 所引發的巖土工程危害也更加嚴重,所以為了降低地下水的升降變化對巖土工程的影響,我們一定要正確分析和評價地下水位,在勘測工程中勘察人員要先準確地測定靜止的水位高度。為了確保勘測的準確性,要測出天然狀態下地下水的穩定水位線。

在測定靜水位時要先了解相關的水位知識:上層為潛水、下層是承壓水或多層含水層位置,對于這些水位要進行分層測定得出準確結果,由于剛開始接觸到的水不一定是靜水位,所以靜水位的測定要在一定的穩定時期內進行。不同的地區要分不同的時間做定時測試,采用基本的勘測得出正確結果,然后分析比對測出的結果。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會影響巖土工程質量,首先會引發的問題就是導致地面塌陷和地基沉陷甚至發生斷裂現象,這樣一來不僅會破壞巖土體的穩固性,還會拖延勘測施工的進程。在一些特殊的地理環境區域,由于抽水量太大導致地下水位不斷下降,造成地下水降落漏斗持續擴大,使水資源越來越短缺直至干枯,極大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3 水文地質相關問題的解決措施

3.1 加強水文地質勘測,減少對工程質量的影響

在工程地質勘測中水文地質的相關問題包括地下水的特性,地下水位的升降幅度,地下含水層和隔水層的厚度與分布情況以及相互作用關系,巖土層的滲透性和滲透系數等。還要結合地下水對于地質工程施工過程中實際情況以及后期工程質量的影響制定出詳細的、可行性高的水文地質勘測報告,并作出正確的評價,重視水文地質勘測過程中地下水和巖土層可能出現的危害,負責過程施工的單位必須要高度重視并制訂出可行性高的施工方案,盡可能避免地下水對工程質量的影響。

3.2 在水文地質勘測中注意探究水理性質

在水文地質勘測中水理性質指的是地下水和巖土層相互作用時所出現的性質,通常表現為巖土層的溶水性、滲水性和存水性,這些特性都與巖土的不同形態特征息息相關。在工程地質勘測過程中對地下水的抽樣檢測,一般是一年兩次,分別在枯水期和豐水期,也要結合實際勘察時出現的具體情況對地下水隨時隨地做抽樣檢測。區分地下水的類型一般要依據巖土層的埋藏深度和含水層的差異進行分類。在水文地質勘測中對水理性質的測試分析資料是地下水水位、水量等變化的設計方案的主要依據,對工程地質勘測影響巨大。

3.3 重視水文地質勘測中地下水的危害

地下水的勘測、分析、研究屬于水文地質勘測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要準確測定和分析地下水的各項指標,比如升降值、水中所含礦物質、水的硬度等數據。原來對水文地質勘測只重視對巖土特性和地質構造的分析檢測,不夠重視對水文地質的勘測,事實表明這是錯誤的,必須要高度重視水文地質勘測中,地下水可能對其產生的影響,從而對地下水問題做出全面詳細的分析,盡早探究不同的復雜的地理環境中地下水可能造成的危害,然后商議得出正確的解決方案,把地下水問題對工程質量安全的危害維持在可控范圍內。

3.4 注重水文地質勘察中評價機制的完善

施工方要充分認識到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勘測可能對工程建筑造成的危害和影響程度,從而不斷提高勘測人員的安全防范和責任意識。不斷改進和完善水文地質勘察的評價機制,制定出可行性高、實用性強的測試報告,還要符合水文地質勘測的實際需要,預測各類水文地質問題,對各類問題的影響因素的數據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建立符合工程地質勘測的水文地質數據庫,為以后的測試分析提供數據信息和技術支持。

4 結束語

水文地質是工程地質勘察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勘察內容。而地下水作為水文地質的主要影響因素,地下水會直接影響巖土工程的進行。想要準確分析水文地質的參數,就要注重勘測水文地質,得出正確的參數,確保后期工程的質量和安全。所以說,在工程地質勘測中非常有必要對水文地質進行勘測,并對其問題進行探討,而且要注意水文地質的問題的影響,為了把水文地質對工程質量的影響和危害降到最低的限度,還要做出正確的預防和治理措施。

以往經驗表明, 水文地質的問題會直接影響到工程地質的勘測、設計和施工,因此要十分重視水文地質問題,不容忽視。水文地質問題至關重要的原因是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勘察二者息息相關,工程地質勘察的研究的對象是巖土體,而水文地質與巖土體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聯系密切。因為地下水作為巖土體的組成部分,也是水文地質的主要元素,地下水會直接影響到巖土體的結構特性,還會影響建筑物的穩固性和使用壽命。水文地質問題很容易就被忽視,因為從許多工程地質勘測、方案設計和施工過程來看,是在實際的勘測工作中, 勘測結果一般很少直接利用涉及水文的參數,水文地質問題通常只被看作是簡單的工作,在實際勘測過程中也只是象征性地分析和評價一下天然狀態下的水文地質情況。

參考文獻

[1]李建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質問題分析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