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創新發展的重要性范文
時間:2024-01-07 16:18: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論創新發展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管理創新;戰略創新;組織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
中圖分類號:F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7)09-0081-02
1 戰略創新
(1)寓言故事:大家都知道三個和尚的故事,一個和尚提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為什么和尚越來越多,反倒是沒有水喝了呢?
(2) 問題分析:三個和尚需要坐在一起好好討論以下幾個問題,理順一下關系:
①三個和尚為什么要來到這座破廟?回答:和尚嘛,無非是念經修行,圖個山里清凈,力爭在佛道上有所發展有所悟;當然還得吃上飯,喝上水,要生存,這是最起碼的要求。②寺廟里現在有啥資源可以利用呢?回答:除了泥菩薩,應該還有和尚生存的幾樣必需品:幾分薄地,以飽肚皮;幾本經書,修行念佛;山下一口井,山上一個大水桶等等。③要完成生存與修行的最終目的,需要做些什么呢?回答:念經,種地,做飯,挑水。
(3) 解決和創新:和尚究竟是和尚,六根清凈,他們的要求和目標很同質,應該可以很好地整合,應該可以更好地利用寺廟里有限的資源。
①三個和尚要將自己的目標做分析、分層、整合。最高的目標的自然是修行發展;最低的目標自然是生存活命。要修行好,就得吃飽,如何吃飽呢?種好菜,做好飯,這兩個工作無疑都需要水的參與。挑水的工作很重要。②目標分析完了,就需要分配工作。三個和尚初步決定:三個人輪流做飯,挑水,一起種菜,一起念經。
(4) 理論拓展:上面的故事和分析中,可以看出,和尚們之所以弄得連水都沒得喝,很大的一個原因在于,他們對自己的目標沒有明確,各行其是,沒有想到合作對他們生存和修行的重要性,也沒有好好想想他們三個所面臨的是一個怎么樣的寺廟、怎么樣的環境。
在企業管理中,經營者也常常面臨著這樣的問題,不論是新進入市場的企業,還是致力于拓展自己經營領域的發展中的企業,都需要一種新的有效的發展思路指導企業的前進,而這些工作都得仰仗戰略創新。
戰略創新就是一種能力,就如管理大師哈默爾所說,戰略創新是一種分析和重構企業和行業現有的資源配置方式為顧客創造新價值以及為所有股東創造新財富的方法的能力。戰略創新也是新進入廠商在面對巨大的資源劣勢時贏得成功,以及現有廠商繼續獲得成功的唯一途徑。
戰略創新的核心問題是重新確定企業的經營目標。企業確定的經營目標會決定企業如何確定自己的顧客、競爭對手、競爭實力,也會決定企業對關鍵性成功因素的看法,并最終決定企業的競爭策略,成功的戰略創新者會采用與所有競爭對手完全不同的競爭策略和經營目標。
2 組織創新
(1)寓言故事:三個和尚初步分了工,開始幾天還能相安無事,可是沒過多久,又回到了沒有水喝的日子,直接原因是,胖和尚把水挑上來后,就一個人占著水桶,小和尚要喝水,他不讓,說這是他挑的水,憑什么讓別人喝,小和尚說:你打的水你自己喝,可那桶得給我啊,我自己挑水。胖和尚不給,因為他的水還沒有喝完。三個和尚開始搶水桶,菜也沒得種了,飯也是有一頓沒一頓,日子過得比較煩。
(2)問題分析:三個和尚對目標都統一了認識,初步劃分了各自的工作,但事實證明這樣的組合效果很有限。問題在于:三者認識上的統一不等于行動上會統一。和尚有三個,井只有一個,水桶就一個,資源很有限,和尚又要經常喝水,這決定了三個和尚只有合作才有出路,可是他們誰也不服誰。論修行,三者都是入道尚淺;論年齡,雖說有大有小,可也都是佛門弟子;連腦袋都是一樣“聰明絕頂”。而且原本的分工就不合理,小和尚體質弱卻要承擔和另兩個和尚一樣的挑水活;大和尚種菜還行,可是顛勺的功夫有點讓人郁悶;胖和尚干得多,吃得更多。資源分配,勞動強度,勞動所得都不太合理。這樣的寺廟怎么能撐下去呢?
(3)解決和創新:針對權威性不夠,協調性差的問題,三個和尚決定“空降”一名領導,請老方丈出山,一個寺廟沒有方丈,也確實說不過去。老方丈德高望重,知識廣博,三個和尚都心悅誠服,愿意在老方丈的領導下,共同為了寺廟的存續和發展,為了自己能修成正果,也為了共同的如來佛祖,決定不計前嫌,再次合作。方丈掌管和分配寺廟所有東西,包括寺門鑰匙。分工如下:小和尚力氣小,可是做菜很好,讓他專門負責做菜;胖和尚力氣大,專門挑水,飯量可以加倍;大和尚貧農出身,讓他負責種地;四個和尚輪流負責日常打掃事務,晚上由老方丈給三個和尚講佛論禪。
(4)理論拓展:三個和尚無組織也無紀律,寺廟的問題驚人。起初商量好的分工為什么實行不下去呢?先不用說分工是否是合理,領導的缺位就是一個很大的原因。領導是組織結構中的一員,在協調統一,指揮監督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組織創新需要領導的支持和參與。但三個和尚的矛盾也不是僅僅靠一個老方丈坐鎮就可以解決,還需要和尚們在分工和具體的職責上明確各自的角色。
在企業中,也是同樣,戰略已經改變的組織需要創新,以實現更加合理的資源配置方式。
組織創新是企業組織形式的變革和發展,通常意味著企業組織結構的變革以及相應的管理方式變化。然而從更深的層次上看,組織創新意味著企業資源的重組,因而這里的組織創新涵蓋了組織治理、結構、流程等多個方面。組織創新應當以打破部門壁壘,促進資源積聚和杠桿效應的擴大,從而更有效地進行持續的價值創新為目標。
組織創新也是組織所進行的一項有計劃、有組織的系統變革過程。
3 制度創新
(1)寓言故事:目標明確了,領導到位了,工作也分了,新的寺廟算是運轉起來了,可是問題又出現了,老方丈發現最近的菜越來越蔫了,飯也有時不太熟,喝的水有時也不夠了,后勤搞砸了,晚上念經都沒神氣了。
(2)問題分析:三個和尚都指責對方有過錯。種地,挑水,燒飯,一環接著一環,任何一個出了問題,都會影響到其他兩個任務的完成,最終還影響到寺廟的核心工作和戰略中心:念經。小和尚說:胖和尚打的水不夠燒飯。胖和尚說:飯都吃不飽,怎么挑水啊,再說你也沒告訴我挑多少啊。大和尚則埋怨:菜蔫了不怪我哦,本來水就不多,燒飯就用去大半,我怎么澆菜啊。
這些問題都涉及到資源和分配,老方丈開始沉思了:怎么樣才能分水均勻,水量充足,飯量合適呢?
(3)解決和創新:方丈需要引入工作分析與規范制度和相應的激勵機制,具體可以這樣做:小和尚與老方丈一起,測算做一頓飯需要的水量,做兩道菜需要多少水量,并讓胖和尚這個飯資源的最大消耗者空腹半天后進食,測算他的最大食量;之后大和尚和老方丈經驗分析,交換意見,一致認為種菜的用水為一天4桶;這樣一算,胖和尚一天要挑6桶水,胖和尚有意見了,“憑啥我一個人累死累活的啊,半點好處沒有”。(假設和尚有“經濟人”的思考)方丈深知胖和尚的重要性,他負責的挑水是寺廟整個良性運行的基礎。老方丈靈機一動,決定采用一個小小的激勵措施。胖和尚隨是大塊頭但沒有大智慧,晚上例行的佛禪課經常因為背不出經書而被方丈罰站。老方丈對他說:這樣吧,以后你挑滿6桶水后,每多挑一桶,可以抵消一次罰站,由我親自記錄。胖和尚不傻,滿口答應。
(4)理論拓展:和尚挑水都會碰到寺規(制度)的問題,可見制度的重要性了。企業的發展需要充分合理地配置其內部資源,充分調動所有者經營者和勞動者的積極性,發揮其創造性,而做到這一點,需要科學的制度安排。
制度創新是實現企業制度的變革,通過調整和優化企業所有者,經營者和勞動者三者之間的關系,使各個方面的權利和利益得到充分的體現,不斷調整企業的組織結構,修正完善企業內部的各種規章制度,使企業內部各種資源合理配置,發揮最大限度的效能。當今意義上的企業制度創新主要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它是企業產權制度(企業所有者對企業的權利和責任)、經營制度(公司的內部治理結構,包括目標機制,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等)、分配制度(企業內部資源如材料,資金,設備,勞動力等的取得和使用的規定)的綜合創新。
4 文化創新
(1)寓言故事:自從老方丈對寺廟的規章制度進行大規模整改之后,寺廟的生活一直都還平靜。但有一天,小和尚突發高燒,需要休息,沒有人做飯。老和尚讓大和尚去做飯,大和尚卻說:廟里的規矩沒讓我做飯啊,而且我做飯很差,您找胖師兄吧。胖和尚卻說:怎么讓我做飯啊,我挑水一天,我容易嗎我。最后,方丈沒法子,只好自己動手,燒了一盤茄子。
(2)問題分析:人生在世,難免傷病,和尚也不例外。寺廟的人力資源有限,缺了哪個都麻煩。雖然分工明確了,大家做事也算循規蹈矩,可是一到有人有點傷病,不能完成既定任務了,寺廟的日子就不好過了。老方丈明白寺廟缺少一樣東西,缺一樣把幾個和尚串在一起的東西。一個人哪能不有點病什么的啊,如果他們能互相體諒,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為了寺廟,為了修行大業,不怕苦不怕累多好啊!哎!
(3)解決與創新:老方丈要的東西,是能讓四個人緊緊團結在一起,擰成一股繩的東西。那就是他們的“寺廟文化”,屬于他們自己的文化。雖然工作制度和極力機制讓幾個人各司其職,不敢怠慢,可那畢竟只是硬綁綁的規定,制度只能守住底線,有時需要他們為寺廟做出犧牲和奉獻。
方丈決定來一次“文化節”,增強幾個人的歸屬感,增加他們的信任與了解。主要的活動有:打坐競賽,菜肴品嘗和評比大賽,寺廟形象大使評比,道德之星表彰大會,工作經驗交流會,方丈《六祖壇經》講座,寺廟口號會……
一系列活動下來,幾個和尚對寺廟了解多了,互相也更了解了,小和尚向胖和尚討教摔跤,胖和尚希望大和尚教他棍法,大和尚要小和尚教他炒菜,大家都互相學習,互助互愛。而寺廟的口號定為:團結,勤奮,求佛,創新。
自此后,整個寺廟其樂融融,平靜而有序。
(4)理論拓展:一個寺廟要有自己的文化,一個企業更需要自己的文化,有人說,戰略加文化等于卓越。企業文化一般是指企業內部共有的基本價值觀念和一系列行為準則,其實質是企業內部的價值觀,企業文化對于其員工行為有著重要影響。為了形成支持持續價值創新、戰略創新的組織氛圍并影響員工行為,企業需要通過文化創新使人們重新認識環境,認識企業,更好地把握和創造變革,同時有利于資源整合方式和價值創造系統的不斷更新。
文化創新就是改進企業文化管理方式,將文化管理與企業的物質精神環境相結合,通過一系列的文化管理活動,培養和發展新的合適的企業文化。
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文化創新的新趨勢有以下幾種:
①確立雙贏價值觀的趨勢。以高科技為基礎的知識經濟的崛起,在使非贏即輸、你死我活的狹隘價值觀受到致命沖擊的同時,也催生出與新的經濟發展要求相適應的雙贏價值觀。一個企業只有奉行雙贏價值觀,才能不斷地從合作中獲得新知識、新信息等創新資源,提高自身的競爭實力,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左右逢源,立于不敗之地。
②選擇自主管理模式的趨勢。這種模式以先進的文化理念為核心,充分尊重人的價值,注重發揮每一個員工的自主精神、創造潛質和主人翁責任感,在企業內部形成一種強烈的價值認同感和巨大凝聚力,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并通過制度安排,實現員工在企業統一目標下的自主經營和自我管理,進而形成企業創新的動力和創新型管理方式。
③提高企業家綜合素質的趨勢。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知識經濟的到來,對企業家的素質提出了新的挑戰:需要科技知識與人文知識的綜合,需要古今中外多種科技文化知識的綜合;要打開國際市場,還需要有對各國生活習慣和民風習俗的綜合性了解與把握。實踐證明,企業家只有具備了融通古今中外科技知識與人文知識、管理經驗與民風習俗,善于應對各種市場變化的智慧,才能具備不斷創新的實力,獲得市場競爭的主動權。
參考文獻
[1]芮明杰.管理創新[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
[2]芮明杰.管理學-現代的觀點[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鄧水蘭.知識經濟與企業創新發展戰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篇2
關鍵詞:計量儀器;計量基準;創新發展;重要性1加強計量儀器創新發展的重要性
(1)重點產業發展的有力支撐。計量儀器設備是行業發展的重要的支撐,如果沒有計量儀器設備將會限制行業發展,經濟的發展以及出現市場貿易混亂的現象。比如如果在制作大型的艦艇或輪船制造的過程中如果沒有計量儀器設備,則就無法對一些參數進行測量,這就不能保證制造艦艇或者輪船的安全和可靠性。又如對于瓜果蔬菜以及一些食品的安全質量,如果沒有計量儀器,如果沒有統一的標準,則食品中的有害物質就不能被檢測出來,這就導致人們的生活的質量以及生命的安全[1]。無論是食品中的有害物質,還是環境變換以及生命科學等各個方面都離不開計量儀器,所以加強計量儀器的創新發展對促進社會的發展,重點產業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2)國家戰略競爭的需要。計量儀器是科學技術研究和國防工業發展的重要的基礎。假如以時間頻率計量標準體系為例,時間頻率計量標準體系是反映一個國家戰略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是國民經濟建設、科學研的一項重要的技術,目前這種體系已經廣泛應用到深空探測、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電力電網等領域中。并且我們深知時間頻率計量體系的源頭是基準鐘,是準確度比較高的一種計量科學儀器。所以加強研究高標準、高準確度的時間頻率計量體系對加強國防建設、促進經濟的發展、保證計量體系的獨立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價值[2]。但是如果一個國家的時間頻率基準鐘的技術水平不高,則就只能進行購買先進國家的商品,所以這就需要依賴先進國家的技術和產品,如果先進的國家不出售這些技術或者產品,這就會導致時間頻率計量體系處于癱瘓的狀態,從而將會為國家的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因此加強對計量儀器的創新是國家戰略競爭的需要是保障國家的安全的需要。
2加強計量儀器創新發展
(1)虛擬化計量儀器的設計。現在使用的一般的計量儀器都是專門特定的儀器,其應用范圍是非常窄的,并且儀器的準確度也不是很高。在計量儀器設計的過程中,如果將計算機技術和計量儀器兩者結合起來進行設計而產生一種新的計量儀器,這就是虛擬儀器,這種儀器更加注重軟件的應用,并且軟件的應用是計量測試系統。其中NI 公司開發的LabVIEW軟件就是一種為了進行數據采集、數據分析而設計的一種編程系統,這種系統能安裝在計算機系統中,并通過進行配置相應的軟件而實現的計量系統,測量人員只需要將LabVIEW軟件和一般的數據采集系統相互聯合在一起就能夠構成一種虛擬儀器,并且這種軟件可以根不同的計量器具設備相互結合,所以其應用范圍是非常廣泛的,并且這種虛擬儀計量的準確度和可靠性也是非常高的。
(2)ISP系統在計量儀器中應用。在計量儀器設計的過程中采用在系統可編程技術(In System Programmability)不僅能夠達到測量的目的,而且對提計量系統測試的靈活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在系統可編程系統主要是指操作人員在可編程系統的可操作面輸入自己的編程或者自己的系統的目標,這種系統不僅能夠在設計中進行反復的修改[3],而且在操作的過程中還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重新編程,在系統可編程技術的應用使計量儀器的設計和發展產生躍進式的進步,對計量儀器的創新發展提供有利的條件。并且這種技術還能夠將計量儀器軟件和硬件相互結合在一起,實現對計量儀器軟件的升級,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計量儀器的操作性,并且對提高計量儀測量的靈活性也具有非常大的提高。
(3)加強計量儀器生產廠家的管理和技術創新。為了保證計量儀器的創新發展,首先應該加強對計量儀器生產廠家的檢查,如生產基本現狀、生產標準、生產設施、人員技術狀況、生產的管理制度及檢測條件等是否符合制造計量器具的許可發放時的考核條件要求等,并且還應該對計量儀器生產企業進行年度監督檢查。為了有效提高計量器具的質量,保障國家計量單位制的統一和量值的準確可靠,質監部門對計量儀器生產企業應該開展《制造計量器具許可證》的年度監督檢查[4]。并且在計量儀器生產的過程中,還應該加強不斷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研究新的技術設施,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計量儀器的創新發展。
3總結
計量儀器的創新發展是重點產業發展的有力支撐,國家戰略競爭的需要,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重要的技術保障,所以加強對計量儀器的創新發展,采用可編程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以及高新技術,加強對計量儀器生產廠家的管理,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對提高計量儀器的可靠性、準確度、精度和分辨率以及計量儀器的功能,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國防建設以及保證國家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慶先,滕召勝,羅志坤.測試計量儀器的綠色設計與節能設計[J].中國儀器儀表,2007(7):3234.
[2] 游翠玲.創新計量儀器管理方式為產品質量提供可靠保證[J].中國計量,2006(2):3132.
[3] 畢曉東.并購&創新 Fluke領跑計量校準儀器市場[J].電子技術應用,2010,36(8):1213.
篇3
按照中心黨委的要求和創新發展調研工作組的統一部署,園林科研所結合自身的工作實際,啟動了所內創新發展的各項工作。在深入學習領會中心關于創新發展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工作內容和實施措施的基礎上,建立了科研所創新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組,召開不同層面和規模的工作部署會,以《所報》專刊等形式廣泛宣傳和發動全體職工,全面領會和把握創新發展的精神實質,積極投身創新發展工作中。
作為單位行政工作的主要領導和創新發展領導小組組長,本人在科研所的創新發展工作中負有重要的責任。為更好地落實中心創新發展的決策任務,帶領全所廣大干部職工積極有效地推動科研所的創新發展,本人對科研所的創新發展工作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思考,初步形成了本所創新發展的基本思路,總結如下。
對創新發展的基本認識
創新是指人們為了發展的需要,運用已知的信息,不斷突破常規,發現或產生某種新穎、獨特的有社會價值或個人價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動。創新的本質是突破,即突破舊的思維定勢,舊的常規戒律。從廣義上說,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形式。正像同志的論斷: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停止創新。創新的重要性,對于一個國家的繁榮富強是如此,對于一個組織的發展壯大是如此,甚至對于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也是如此。
公園管理中心自2006年成立以來,圍繞管理體制的完善進行一系列改革,實踐證明,改革方向是正確的,改革是成功的。在推進轉型改革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深層次問題,亟待深化改革來推進全面發展。面對新的形勢和自身的問題,為貫徹落實中心黨委一屆四次全會精神,踐行“北京精神”和世界城市建設,促進首都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經過中心相關部門充分論證,委托中國管理智庫聯盟對全中心系統開展北京公園創新發展模式的調研并全面啟動創新發展工作。這項工作,是全面推進公園事業發展的重大舉措,是公園中心文化自覺的具體體現,是中心領導集體“銳意進取、求新求變、追求卓越、敢于逞能”探索事業單位改革發展的集中行動。
中心主任鄭西平就此次創新發展工作作出了明確而具體的指示,在“解放思想,銳意創新,有序推動北京歷史名園的蓬勃發展”的主題報告中,他著重強調北京公園創新發展的新路子、新試點和新模式,提出要從“上水平、探規律、講方法”三個主題切實做好調研工作。
根據本人對中心領導指示精神和調研領導小組各項文件、通知要求的理解,個人認為,此次創新發展工作的突出特點和要求體現在:一要按照“國際標準、全國一流、首都特色”的標準,制定切合本單位實際的發展規劃,通盤考慮現實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革發展的方向,團結一致共同謀劃未來;二要統一思想、認真思考、轉變觀念、達成共識,不是被動地等待上級布置工作,不是以完成調研任務為目標,而是要主動進行開拓創新,主動探索事業發展的新模式和新思路;三要實事求是地全面總結現有體制的主要特點與存在問題,全面領會和貫徹中心的指示精神,真正做到“不回避”、“不走樣”;四要繼承自己的優勢與優良的傳統,吸取國內外公園管理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真正找到自身的創新點和發展點。
園林科研所改革發展的歷程和經驗
園林科研所自1979年成立以來,作為北京園林綠化行業唯一的市級綜合性科研機構,一直致力于通過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為首都園林綠化事業的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在2006年首都園林綠化管理機構改革及公園管理中心成立之初,園林科研所也曾面臨新的管理方式、發展定位等問題,在中心領導集體的明確指示下,科研所進一步明確了自身的定位,并強化了科技創新和科研能力建設。回顧科研所成立33年尤其是中心成立后六年多的發展歷程,我們有以下經驗和體會:
明確發展定位是事業發展的基本前提。科研所成立以后直至公園管理中心成立之前,一直是以園林行業政府主管部門的直屬單位的身份,面向整個北京的園林綠化發展開展工作,中心成立后在上級主管單位的性質和管理權限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園林科研所也曾面臨在新的管理體制下自身發展定位的思考。在中心領導集體的明確指示下,科研所重新分析了自身的優勢和行業發展的需求,明確并強化了自身的定位,即堅持社會公益型科研單位的性質,堅持為政府決策服務、為行業發展服務、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三服務”宗旨,堅持應用技術研發為重點的工作方向,同時強化為公園建設和公園管理提供科技支撐的服務理念。
這種定位的基本考慮在于:一是作為市級科研所,必須擔負為整個北京市的園林綠化體系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科技支撐;二是作為園林行業的研究所,必須重點研究園林綠化建設和管理中的實際問題,提供新技術、新品種和新材料;三是作為公園中心的直屬單位,必須強化為公園事業發展服務的功能;四是作為北京建設現代農業科技城的重要支撐單位,必須為首都農業產業轉型和新農村建設提供科技引領和咨詢服務;五是作為應用技術科研所,必須緊密結合生產實踐,以解決生產實踐中的關鍵技術問題為根本落腳點和出發點,以研發高技術支撐下的實用技術、優良品種為核心任務。
經過六年多的發展實踐,科研所在科技創新水平、科技服務能力、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進步,沒有因為邊緣行業、邊緣領域的擠壓而被邊緣化,反而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實踐證明中心對于科研所定位和發展方向的指示是英明的,科研所的定位是十分正確的,也是今后應該繼續堅持和深化的。
提升研發能力是事業發展的關鍵途徑。強化科研所的定位,要實現科技服務的任務和科研所的發展目標,為政府和行業提供新理論、新技術和新產品,為基層單位提供技術指導和科技咨詢,同時促進科研所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地位的鞏固,必須依靠科技創新,而實施科技創新的重要途徑是提升和強化研發能力。沒有強大的研發能力,就不可能有好的科研成果,也就不可能很好地發揮“三服務”的作用。中心成立六年來,科研所主要通過擴大課題研究范圍、打造新的平臺和加強基礎條件建設等方面,加強軟件和硬件條件建設,提升科研能力。
一是拓寬課題申報渠道和研究領域,以課題為依托,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科研課題是科研所實施科技創新的重要基礎,開展技術服務的重要源泉,提升科研能力的重要支點,推動事業發展的重要條件。中心成立以來,科研所除了得到中心的課題立項支持外,還多渠道爭取各方面的課題,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計劃項目、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項目、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科技項目等。在完成課題的同時,提升了科技攻關團隊的力量,取得了新的科技成果,也強化了成果轉化、科技咨詢和科學普及的能力。二是打造科研平臺,提升科研條件。建立了北京園林系統僅有的兩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即“綠化植物育種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和“園林綠地生態功能評價與調控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建立了北京園林綠化行業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通過國家計量認證(CMA)的園林綠化檢測中心,對外開展土肥和防水卷材耐根穿刺性能檢測;建立了北京首座大樹試驗站。依托這些新平臺,2011年到了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補助80萬元和市財政儀器設備專項經費488萬元,2012年又向市財政申請并已通過評審1200萬元設備費,大大提升了科研設施條件。三是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為創新發展夯實基礎。完成了科研辦公用房改造工程的各項前期工作,將于近期開工,可增加2600平方米的實驗用房;完成了龍潭苗圃改造工程,包括中試基地溫室、花卉溫室、種苗溫室、樹木擴繁溫室共計1720余平方米溫室的改造翻建,及配套上下水、天然氣和市政供電獨立接入、鍋爐房、園路鋪裝、管理和配套房改造等。
建設人才團隊是事業發展的根本保證。人才隊伍是科技工作的支柱。如果說頤和園、天壇可以依托佛香閣、祈年殿等歷史遺產及其強大的品牌效應,科研所最大的財富則是高素質的科技人才隊伍。沒有強大的人才隊伍,科研所就失去了支撐事業發展的基石,科技創新及由此產生的科技成果和效益將無從談起。
篇4
關鍵詞 高職院校;專業群;產業群;協同創新
中圖分類號 G71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7)14-0025-05
協同與創新是新時期我國經濟技術發展的重要理念,協同代表著合作,而創新則是根本驅動力,以協同創新作為我國建設與發展的核心出發點,有利于我國形成多主體的組織模式,進一步整合各方面的技術資源,從而更為有效的帶動全國產業鏈條的體系化發展[1]。高職院校作為教育技術研發的基礎組成部分,對于技術創新與資源研發都貢獻著重要力量,其在教育體系中更是專業化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因此以高職院校為研究試點,實現專業群與產業群的協同創新發展對于我國后期的體系化建設與整體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2]。
一、專業群與產業群協同創新發展研究的重要意義
第一,協同創新是提升我國產業自主創新能力與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關鍵。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各方面的瓶頸與困難,尤其是在產業發展方面,生產要素驅動以及投資要素驅動的難以為繼都成為我國技術經濟以及產業進一步發展的重大阻礙,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核心關鍵就是依靠戰略合作與技術創新來全面增強我國產業鏈的綜合競爭力。在創新中鼓勵合作,在合作中激發潛力,加快轉變我國經濟發展方式,以合作、技術、創新為新的戰略關鍵點,全面提高我國經濟增長的質量與綜合效益。
第二,專業群與產業群的協同新是產學研體系化發展的深化與升級。我國教育系統是創新資源研發的重要基地,高校與科研院所的專業性和研發資源一直都是我國創新發展的重要實現基礎,能夠不斷滿足我國建設發展對于技術創新的專業需求。尤其是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對技術創新需求的進一步提高,傳統模式中短期的、分散的、不成體系的產學研合作形式已經很難滿足我國產業集群發展對于知識和科技的專業需求,因此這種以高等院校為基礎的多專業交叉融合與多產業匯集發展的專業群與產業群的協同創新模式應運而生。而高職院校作為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也是科技研發資源的基礎貢獻力量,以高職院校為基礎的專業集群與產業群的協同創新自然也能夠為經濟的整體發展貢獻重要力量。
第三,專業群與產業集群的協同創新有利于實現二者長期健康的穩定合作與可持續發展。在傳統的產業、學術系統、研發部門的合作發展中,彼此關系一直是短期與不穩定的,都是以各方利益為主,缺乏整體向心力。但是高校的學術專業群與產業群的協同創新則在模式發展的基礎上提出了一體化的創新發展目標,二者不再是獨立的、短期的以及松散的,作為協同合作的整體技術專業群與產業群成為了有著共同創新任務的有機整體,這是一種更加高級的合作與創新形式,能夠保障學術專業群與產業群在正常的軌跡中持續穩定的發展進步[3]。
二、高職院校專業群與產業群協同創新發展現狀
專業群與產業群的協同創新發展是產學研合作發展的一種新模式,隨著產業體系專業分工的更加細致,對于專業性的學術與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專業群就是為了更為有效地解決產業集群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復雜過程、困難問題所形成的一種具有較強專業特性的學術聚集和聚合,主要就是服務于國家產業集群自主研發與創新發展的,對產業群進行多專業全方面的資源共享與技術指導[4]。相對于原有的產學研目的性的技術合作,專業群和產業群協同創新發展模式的提出極大地創新了我國技術產業的發展形式,并實現了我國經濟產業的產值與效益的全面增長[5]。
如圖1可以看出,2005-2009年我國經濟技術產業還沒有實行學術專業群與產業群協同創新發展之前,經濟總產值是相對較低的,而產學研的合作形式雖然能夠一定程度上對經濟產業的發展帶來幫助,但是因為是短期的技術合作,而且利益主體各不相同,很難實現真正的創新性產值增長,只能是小幅度的范圍性變化。但是2010年我國教育技術系統與經濟產業實行了專業群與產業群的協同創新發展后,尤其是高職院校的專業技術人才直接向產業進行輸送,實現一體化的協同性技術合作與研發創新,這樣的創新模式開展后,我國經濟技術產業的產值也得到了迅速提升。由圖1可以看出,由2009年的1318.7億美元增長為2010年的1927.52億美元,同比增長高達35.72%。但是自2013年之后,這種專業群與產業群協同創新模式的影響力明顯降低,這也表明我國目前高職院校專業群與產業群協同創新的發展模式需要進一步的優化與升級。
我國高職院校專業群與產業群的協同創新模式是一個整體的概念,雖然從整體上統一了高職院校專業集群與經濟技術產業鏈的合作形式,實現了資源的整合和效率化分配,在短期內也確實實現了我國經濟產業產值的顯著增長[6],但在合作中會出現失敗率較高以及合作關系缺乏穩定性等問題。這也是我國經濟產業值近3年沒有得到顯著提升的重要原因,所以需要針對這一現狀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基于各因素的影響程度與影響關系,對如何更好地實現高職院校專業群與產業群的協同創新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要重點突出二者協同創新的合作基礎、創新路徑以及發展路徑。
三、高職院校專業群與產業群協同創新的構建發展模式
(一)模型構建
專業群與產業群的協同創新有著三個重要階段,即組建期、運行期以及收益期。高職院校專業群與產業群協同創新的運作是一個動態化的發展過程,其中組建階段是協同創新的基礎,運行階段是協同創新的關鍵,而收益期則是協同創新的實際成效。筆者創建了高職院校專業群與產業群協同創新的全新研究模型,在模型中對于專業群與產業群協同創新發展的三個階段進行了系統劃分,弱化了組建階段的目的性,而重點強化了運行階段如何實現二者協同合作與研發創新的方式方法研究,提出了全新的協同創新模型研究基礎。具體的概念模型如圖2所示。
可以看出,組建階段只是高職院校專業群與產業群合作的基礎,因為對于高職院校的專業集群來說,需要尋找合適和方向一致的產業集群作為合作伙伴,而經濟技術產業也需要尋找與自己需求的人才和資源匹配的高職院校作為合作伙伴,通過協同合作的關系彌補自身發展的不足,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全面提高各自的競爭發展優勢。這一階段是重要的實現基礎,是協同發展與合作創新的前提,只能決定合作關系的確立,不能決定更好的后期運行。
運行階段是更好地實現專業群與產業群協同創新發展的關鍵。通過系統的研究可以發現,專業群與產業群的協同創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協同合作,二是共贏創新。因此在運行階段應該有針對性地從這兩個方面出發:一是構建高職院校專業群與產業群的合作同一機制。機制的建立具有統一性和完整性,機制對于專業群和產業群來說既是一種發展動力,也是一種約束,可以在機制的強制性原則中實現直接的、剛性的管理,規范二者日常合作的規范制度,實現協同發展的標準化、規范化和程序化。二是實現高職院校專業群與產業群的知識融合。知識與技術是創新的源泉。單一的群體發展因為固有知識和模式的局限性和指向性限制,在創新與突破方面往往存在很大的障礙,但是兩個屬性與類別各不相同的組織群體進行知識融合后,在知識與技術中互相補充,互為完善,就有很大的概率打破原有的知識壁壘,實現創新與突破發展。因此將高職院校專業群與產業群進行技術性的知識融合是一種間接的、柔性的創新發展形式,通過知識與技術的交融,讓高職院校學術型的理論知識體系與產業鏈實踐應用型的知識體系進行有機融合,是二者協同與創新的重要保障,更是二者協同創新發展后產業績效的集中體現,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收益階段是高職院校專業群與產業群運行發展的績效結果,良好的運行與發展狀態能夠實現二者好的協同創新態勢,但是一定要注意對于高職院校和產業鏈的利益分配,只有平均有效的利益分配才是二者持續合作與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
(二)數據調研
本文主要研究高職院校專業群與產業群協同創新發展運行階段的手段與措施對最后運行協同創新效果的實際影響程度,因此研究的被解釋變量就是二者協同創新模式運行后的產值增長,而影響變量本文設定為高職院校專業群與產業群協同創新發展三個階段的四個基本影響因素,根據影響關系研究,確定實際的協同創新發展路徑。本文的數據主要是從高職院校研發合作中心、全國產業鏈經濟發展中心以及集群合作共享平臺收集調研而來,具有較強的實際代表意義。
(三)研究假設
根據高職院校專業群與產業群協同創新發展三個階段的各主要影響因素關系,本出如下研究假設:伙伴的選擇對于二者協同創新的發展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機制的建立對于二者協同創新的發展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知識的融合對于二者協同創新的發展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利益的分配對于二者協同創新的發展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
(四)研究量與模型假定
依據構建的高職院校專業群與產業群協同創新發展模型,對各研究變量做出定義解釋:
采用多元回歸分析方法對四個主要影響因素對于高職院校專業群與產業群的協同創新發展的影響進行研究。采用的多元回歸模型基本形式如下:
Value=λ0+λ1Partner+λ2Mechanism+λ3Knowledge+λ4Interest+ε
(五)線性回歸分析
對高職院校專業群與產業群的各主要影響因素進行多元回歸檢驗,檢驗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表2顯示了回歸的總體情況,模型的擬合度為0.458,調整后的擬合優度為0.409,并且方程的D-W值為2.456,可見方程整體效果明顯且程度較好。
從表3中可以看出,高職院校專業群與產業群協同創新三個階段過程中的四個主要影響因素對于二者協同創新的整體發展績效都有著顯著的影響,但是影響解釋程度的強弱卻存在一定差異。其中,伙伴選擇是協同創新模式組建階段的影響因素,這一因素對于高職院校專業群與產業群協同創新的發展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并且解釋系數高達0.3512,充分表明了高職院校專業技術群與產業群對于合作伙伴的關系選擇在協同創新發展研究中的重要性;而協同創新后的績效利益分配對于二者協同創新發展績效也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解釋系數為0.2587,說明均衡的利益分配對于長期穩定的協同創新合作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通過研究可以明顯看出,對于高職院校專業群與產業群協同創新發展關系影響最為顯著的就是運行階段關于如何協同、如何創新的實際運行過程,其中代表協同發展的機制建立這一影響因素解釋系數高達0.5973,而代表合作創新的知識融合這一影響因素解釋系數高達0.6450,影響關系要顯著高于伙伴選擇與利益分配。這也充分表明高職院校專業群與產業群協同創新模式的發展主要在于運行階段的機制建立與知識融合,只有為二者真正確立了有效的合作基礎、明確的合作制度和知識技術的全面融合,才能真正實現高職院校專業群與產業群協同創新的進一步發展。
四、高職院校專業群與產業群協同創新的優化建議
(一)關于伙伴選擇
在高職院校專業群與產業群協同創新的發展過程中,合作伙伴的選擇是整個運行過程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選擇了合適的伙伴,才能實現后續的合作關系,才能實現協同創新的有效發展[7]。對于高職院校與經濟技術產業來說,在選擇合作伙伴時,應該充分考慮彼此之間的專業與方向是否能夠做到有效承接,比如高職院校的主要技術專業是互聯網科技,就一定要與互聯網科技的產業鏈進行專項對接與伙伴關系建立,以實現彼此之間技術、知識、人才、市場以及研發資源的互為補充[8]。
(二)關于機制建立
在高職院校專業群與產業群協同創新發展的階段性過程中,機制的建立是至關重要的[9]。因為機制的建立是高職院校與技術產業在后期的合作關系中社會分工與協作研發得以實現的制度基礎。機制的確立為二者都能夠提供一個規范化和標準化的指引,是二者協同合作的重要基礎,也是二者從獨立分散的個體成為利益目標一致的主體的一種轉變過程[10]。
通過機制的建立能夠為高職院校與經濟技術產業提供一個相對穩定的結構,從而能夠在協同合作的關系中減少各種風險和不確定性,將可能阻礙二者協同合作的不利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協同合作的機制是專業群與產業群協同創新的一種重要保障,因此必須在伙伴關系確立時就進一步建立協作機制,并確定協作機制的各種規范、標準和制度章程,從而能夠在后續的協同創新過程中有效規范著二者的管理工作和協作行為,有效提高協作的資源利用率、整體的運行效率以及合作關系的穩定發展。
(三)關于知識融合
對于高職院校專業群與產業群的協同創新發展來說,協作是基礎,而創新才是主要目標[11]。而且產業集群之所以選擇高職院校作為合作伙伴,主要原因就是高職院校的專業技術與研發能力,正是高職院校的學術理論與技術知識體系能夠為以實踐應用為主的產業集群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從而有效打破產品發展壁壘,實現產業進一步的發展與突破[12]。
對于高職院校專業群與產業群的協同創新發展來說,將二者的知識進行融合有著重要的意義。高職院校和經濟技術產業鏈中的各企業都應該在共同機制的管理基礎上,毫無保留地進行知識的分享與交融,高職院校將自己的學術研究成果直觀立體地分享給技術產業,而技術產業也應該將自己技術知識在實際生產線上的應用效果與市場反響向高職院校及時反饋,二者都應該清楚客觀地看待彼此的優勢與不足,將知識與技術進行更好的融合和完善,從而在發展中去打破障礙,不斷進行創新、創造,實現專業群與產業群更好的合作與創新發展。
(四)關于利益分配
利益分配是專業群與產業群協同創新發展績效的一種產出分配原則,之所以這一影響因素對于高職院校專業群與產業群協同創新發展模式的影響程度最弱,主要原因就是高職院校與技術產業是不同屬性的組織關系,二者的利益點并不相同,因而并不存在較為激烈的利益競爭。但是對于協同創新的發展雙方來說,一定要均衡利益分配,在穩定合作關系維系的基礎上實現長期的利益共享原則,注重利益分配的平等性,以實現專業群與產業群協同創新的可持續穩定發展。
五、結語
專業群與產業集群協同創新是高職院校與產業在戰略層面上的Y合,以調動各方面的優勢資源為目標,對其進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最終共同促進經濟發展和技術創新,提供高產業競爭力和促進學科發展。目前高職院校專業群與產業群在協同創新的模式發展方面還是存在一定不足,筆者在研究中提出了協同創新三個階段的新發展模式,希望高職院校專業群與產業群的協同創新發展能夠在伙伴選擇、機制建立、知識融合以及利益分配方面不斷完善與提升,共同營造我國知識專業與經濟產業全面進步的發展形勢。
參考文獻
[1]呂蓉.產業集群視角下區域高職院校校際協同創新模式探析[J].湘潮,2016(5):77-79.
[2]鄧小翠.區域高職院校專業群協同創新建設問題及措施[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6(17):77.
[3]張大偉,冉磊.區域高職院校專業協同創新的問題與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15(27):68-71.
[4]滕業方.專業群協同創新建設的研究與實踐――基于高職院校為主體的視角[J].現代職業教育研究,2015(2):5-10.
[5]龍建佑,唐芳.以協同創新引領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5(2):29-31.
[6]孫峰.專業群與產業集群協同視角下的高職院校專業群設置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7):46-50.
[7]申曉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背景下高職院校協同創新模式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4(17):28-30.
[8]劉家樞.建設專業集群――區域高職院校協同創新組織模式的戰略思考[J].職教論壇,2013(10):34-38.
[9],王海玫,蔣然.高職院校專業群協同創新路徑探討――以揚州職業大學國土資源與地理信息專業群為例[J].中國地質教育,2013(1):115-118.
[10]呂建林,郭舜,李建飛.區域性高職院校專業群與產業群協同發展分析――以閩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黎明職業大學學報,2011(3):44-47.
篇5
【關鍵詞】 現代醫院 財務管理 創新和發展
隨著我國醫療改革形勢的不斷深入,我國醫院財務管理面臨著新的發展態勢,傳統的醫院財務管理模式已不適應現代醫院發展的需要,新形勢下的醫院財務管理需要進行創新。就目前而言,現代醫院財務管理的機遇與挑戰并行,抓住醫療改革促進醫院發展的機遇,創新發展醫院財務管理是現代醫院的必然選擇。如何創新發展現代醫院財務管理是當前醫院財務管理工作關注的焦點。因此,研究現代醫院財務管理的創新和發展走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鑒于此,筆者對現代醫院財務管理的創新和發展進行了初步探討。
一、概述醫院財務管理的基本內涵
新形勢下醫院財務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內容,從醫院財務管理的基本內涵上看,醫院財務管理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醫院財務管理的現實意義,二是財務分析與醫院戰略管理。
1、醫院財務管理的現實意義
在醫院經營管理中,財務管理可以說是醫院的核心組成部分,財務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醫院的發展水平。對現代醫院財務管理而言,新形勢下的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主要是通過決策、計劃及控制等方法來組織醫院的財務活動的,是處理醫院財務關系的一種經濟管理。從醫院財務管理的現實意義上看,新形勢下的醫院財務管理對于促進醫院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醫院經營管理中,通過財務管理可以清楚地了解醫院的整體運營狀況以及獲利情況,了解醫院的整體運營水平和經濟實力,這樣有助于醫院的持續平穩運行。
2、財務分析與醫院戰略管理
醫院戰略目標的制定與醫院的長遠發展密切相關。由圖1可知,處于不同時期的醫院發展階段其發展戰略的選擇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醫院擴大規模時期在戰略目標的制定上偏重工作量指標,工作量指標主要包括門診人次、出院人次、工作量完成率和閑置人數,力求通過提高工作量達到為醫院增收的目的。而在醫院提高效率階段,其戰略目標定位在周轉率指標上,即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天數和藥品比例,強調醫院的發展戰略是提高效率。此外,在精細管理階段,其戰略指標又發生了變化,轉變為病人費用結構指標成本率、各類費用,試圖通過精細化管理改善結構,控制支出。不難看出,醫院不同時期的發展戰略要求要與醫院發展的實際情況相適應,根據醫院發展的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戰略。
二、醫院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現狀不容樂觀,還存在著諸多不足之處,嚴重制約著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醫院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醫院固定資產管理不規范、醫院藥品收支管理運轉困難、醫院財務管理風險意識淡薄、醫院財務預算執行力度不強、醫院財務人員素質有待提高等。
1、醫院固定資產管理不規范
醫院固定資產管理不規范是醫院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固定資產管理是醫院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長期以來,由于醫院財務管理普遍存在重資金、輕實物的管理思想,導致醫院固定資產管理不規范。目前大部分資產實際使用和直接管理權在各個科室,沒有統一管理,削弱了財務管理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的效益,嚴重干擾了醫院的正常工作秩序。
2、醫院藥品收支管理運轉困難
醫院藥品收支管理運轉困難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發展。藥品收支在醫院業務收支中占有很大比例,醫院財務管理由于忽視了藥品收支的重要性,使得醫院藥品收支管理運轉困難。有些醫院藥品進貨渠道不規范,價格不一,藥品質量問題存在著安全隱患,醫療事故時有發生。加之藥品存儲量不合理,藥品短期和藥品積壓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這都給醫院藥品資金周轉造成了困難,嚴重影響了醫院的信譽和發展。
3、醫院財務管理風險意識淡薄
醫院財務管理風險意識淡薄是當前醫院財務管理的瓶頸。在許多醫院財務管理中,由于財務管理人員的財務風險意識淡薄,不能在全局上把握醫院財務管理的走向,認為只要管好用好資金就不會產生財務管理風險,這種保守的財務管理思想不能與時俱進,不能適應現代醫院的發展,使得醫院的經營處于高風險狀態,一旦出現財務問題,將給醫院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4、醫院財務預算執行力度不強
醫院財務預算執行力度不強使得醫院財務管理舉步維艱。就目前而言,醫院財務預算執行力度不強,進行預算工作時管理人員具有較大的隨意性,醫院財務預算的效能難以得到有效發揮。許多醫院普遍存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無法做出詳盡合理的醫院財務預算,不能通過預算實現合理控制開支的目的,這樣的醫院財務預算形同虛設,起不到實質性的節省資金的效果。
5、醫院財務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醫院財務人員素質有待提高也使得當前醫院財務管理陷入困境。目前,醫院的發展更多地注重于精湛的醫療設備,忽視了醫院復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即使擁有優良的設備,沒有高素質的操作人員也是枉然。在財務管理方面,醫院缺乏對財務人員的培養,具有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高級財務人員還存在著很大的缺口,直接影響著醫院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現代醫院財務管理創新和發展的方向
為進一步提高醫院財務管理的水平,在了解醫院財務管理的基本內涵和主要問題的基礎上,本文探討了現代醫院財務管理創新和發展的方向。
1、規范醫院固定資產管理
規范醫院固定資產管理是現代醫院財務管理創新和發展的重要內容。在現代醫院財務管理中,應規范醫院固定資產管理,財務部門對各科室提出的配置醫療器械和采購藥品計劃要認真研究,綜合考慮重置資產和閑置資產在醫院固定資產中所占的比例,制定出合理的固定資產購置計劃,有效防止無計劃購置現象的發生。與此同時,在固定資產購置方式上要積極推行集中采購和公開招標的辦法,嚴格做好資產驗收工作,保證入賬手續真實、齊全,堅持采購、驗收兩條線的原則,對質量不過關的器械、藥品堅決退回,有效防止固定資產的流失。
2、加強醫院藥品收支管理
加強醫院藥品收支管理是創新發展現代醫院財務管理的必經之路。藥品是醫院防病、治病的重要物質基礎,在醫院財務管理中藥品管理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應加強醫院藥品收支管理,建立藥品管理組織,在組織機構的設置上,可以確立由業務副院長負責,以確保用藥安全,責任到人、分工明確。采購與藥庫管理人員負責醫院的藥品采購和保管工作,采購渠道要正規,不能購買三無產品,確保病人用藥安全。另外,根據每月由微機輸出的各類藥品消耗動態,按時編寫藥品分期采購計劃,經分管領導批準后方可進行采購。
3、強化醫院財務風險監控
強化醫院財務風險監控是現代醫院財務管理創新和發展的方向。預警指標是測算醫院風險的主要財務依據,強化醫院財務風險監控,可以通過設立科學的預警指標來實現。現代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中,對每一個具體的預警指標醫院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相對應的臨界值,以判斷醫院財務情況是否正常,這就需要醫院財務管理部門制定財務風險預警制度,財務管理人員及時統計計算各項指標數據,進行對比,找出風險存在的根源,及時防范風險的發生。
4、健全醫院成本核算體系
健全醫院成本核算體系對于創新發展現代醫院財務管理至關重要。現代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中,要重視成本核算體系的重要性,健全財務管理成本核算體系。具體說來,健全醫院成本核算體系應在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基礎上進行創新,建立科學高效的成本核算體系,將醫院實際工作中的各種費用進行分析匯總,嚴格按照醫療服務的總成本以及單位成本進行成本核算,做到全面落實成本核算,進而促進醫院的發展。
5、提高醫院財務人員素質
現代醫院財務管理創新和發展的方向還表現在提高醫院財務人員素質方面。財務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取決于其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提高醫院財務人員的素質,要把握好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要積極引進優秀的財務管理人才,重視財務管理人才在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對于醫院現有的財務管理人員,要認真開展培訓工作,優化醫院財務人員素質,使其能嚴格把控醫院資金的流動狀況,進而提高醫院財務管理的整體水平。
四、結語
現代醫院財務管理創新和發展是一項綜合的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在進行現代醫院財務管理創新和發展的過程中,應規范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加強醫院藥品收支管理、強化醫院財務風險監控、健全醫院成本核算體系、提高醫院財務人員素質,面對醫院財務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應積極探索現代醫院財務管理創新和發展的方向,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創新發展醫院財務管理,進而促進醫院又好又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宋憑:醫院固定資產的網絡化管理[J].醫院管理雜志,2010(3).
[2] 張振敏:試論現代醫院財務管理創新[J].中國衛生經濟,2008(5).
[3] 潘煥喜:現代醫院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芻議[J].中國集體經濟,2011(6).
[4] 張建平:試論新時期醫院的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財務制度的創新[J].科技信息,2010(34).
[5] 賽岳:對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創新與發展的思考[J].衛生經濟研究,2009(8).
[6] 李春凱、康偉華:做好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之淺見[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09(5).
篇6
關鍵詞:信息時代;檔案管理;現存問題;管理路徑
一、引言
檔案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管理工作,其內涵了文件資料、歷史文獻、數據資源等多項管理與服務內容,是企事業單位數據資源價值的核心所在,當前,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與進步,電子文件、視聽資料、信息化資源等新型檔案管理內容不斷涌現,自動化、智能化管理手段更新發展,這給傳統檔案管理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尤其是對機構龐大、下屬單位分散的企業,其檔案管理內容、形式多樣、管理手段存在較大差異,存在的檔案管理問題更多,面對此種形勢,如何緊跟信息時代的步伐,緊抓機遇、攻克難關成為檔案管理創新發展的關鍵所在,具體而言,其應該重塑檔案管理理念,加速信息化建設、提升管理人員素養、創新管理模式,以此抓住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機遇,將檔案管理工作推向更高層級。
二、信息時代下傳統檔案管理面臨的新挑戰
1.管理理念落后,尚未充分認識到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檔案管理主要是對文獻資料、數據資源及信息資源等多項內容進行收集、歸整、分類,從而為檔案內容的共享和查詢提供便利,這是檔案管理工作的根本價值體現,其內容作為企業數字資源價值的集成體,能夠為企業優化發展提供有效借鑒和參考,但是傳統的檔案管理狀態較為混亂,管理層對于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實用價值認識不足,存在嚴重偏差,認為其只是文字材料的歷史記錄,缺乏統一的規劃設計,管理體制不健全、尚未形成系統的、規范的管理體制,致使管理分散、效率低下,使得檔案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極大的削弱了檔案管理效益,制約了管理效能的有效發揮,并成為阻礙企業發展的最大障礙。2.信息化建設相對落后,嚴重制約了檔案管理手段的更新發展。檔案管理是一項復雜、系統的管理過程,其管理內容、形式多樣,這增加了管理的難度性,傳統的檔案管理模式中多采用手工形式對文獻資料、數據信息等內容進行搜集、分類、整合、歸檔,對于勞動力的依賴性較高,管理及維護成本較高,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管理的經濟效益,更影響了檔案內容精準、快速查詢,而且,紙質檔案內容很容易被篡改、損毀,增加了加檔案內容鑒定困難性、縮短了檔案文件的生命周期,為此,加速檔案管理手段的創新發展是當前的迫切之需,但是因為管理理念、資金、設備等條件的限制,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一直較為落后,尚未跟上信息技術發展的步伐,并成為影響管理創新的主要瓶頸。3.管理體制缺失,影響了檔案管理的規范化發展。檔案管理是企業運行發展的關鍵支撐,其內容與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經營策略、人事管理等存在較大關聯性,規范、系統的內容管理能夠為企業運營管理的創新發展提供有效借鑒和參考,但是這必須以標準、統一的管理體制為基礎和前提,但是從目前檔案管理現狀來看,其尚處于一個無序管理狀態,管理制度建設的滯后性,使得檔案管理工作無章可循,管理秩序混亂、管理人員素質低下、管理方法不規范,致使檔案管理彈性較大、漏洞百出,降低了管理效能,而且檔案管理作為一個動態發展過程,其范圍和規模均在不斷擴展、延伸中,這就增加了管理的難度性,加之沒有系統、規范的管理制度作為有效依據,使得檔案管理難上加難,無法實現規范化發展。
三、信息時代下檔案管理工作的新路徑
1.重塑管理理念,強化對檔案管理重要性的認知。檔案管理內容是企業信息資源的核心所在,其集成了企業運營發展的管理理念、行為規范、價值取向等內容,是企業提升管理效率,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支撐,正是基于檔案的這種效用價值,使其成為企業管理工作的主要著力點,但是鑒于傳統管理理念的局限性,人們尚未認識到檔案管理的重要性和根本價值,致使管理效能低下,未發揮檔案管理的真正價值,而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和發展,新型檔案管理內容和管理手段不斷涌現,這給傳統管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而管理人員作為檔案管理的直接接觸者,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尤其是其管理理念的落后性成為制約管理模式創新發展的根源所在,為此,信息時代下,要實現檔案管理手段的創新、管理效率的提升,首要的任務就是重塑管理理念,深化思想認知,通過管理培訓、新理念引入等方式,突破傳統管理理念的束縛性,強化對管理理念的延伸教育,讓管理人員從思想認識上高度重視檔案管理工作,進一步增強管理、服務意識,從而緊跟信息時展變化,創新管理模式,并根據主體的不同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規范化的服務,真正發揮檔案管理工作的價值。2.創新管理模式,推進檔案管理效能的提升。當前,信息時代下,檔案管理的內涵和外延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傳統的管理模式逐漸凸顯其自身弊端性,已經無法適應新時期的管理要求,而且國家“十二五”規劃早已經將管理模式的信息化發展作為工作的重點,在此政策引導下,未來檔案管理的主要著力點管理模式的創新發展,首先,要加速推進檔案管理機制的完善發展,要制定一個系統性的管理制度,將檔案內容的收集、分類、整合及歸檔等都納入細節規劃,制定統一的規章制度及流程,明確管理人員的職責分工和工作要求,由此,便能將檔案管理推行規范化、統一化管理方向;其次,強化信息化建設,傳統檔案管理模式多采用紙質載體,在遭遇不可抗力或人為篡改時,檔案內容的完整性和生命周期都容易受到威脅,而采用現代信息化手段,將其內容通過電子掃描、視頻拍攝、數字存儲等融入到信息化管理系統中,不僅能夠確保檔案原始數據文件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而且便捷了檔案內容的快速、精準查詢,降低了管理成本、提升了管理效率,是檔案管理效能充分發揮的必要前提。3.提升檔案安全管理意識,促進檔案管理安全機制的完善。檔案管理內容與企業運行機制、管理理念、商業機密等存在多種關聯性,為此,其管理的安全性對于企業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要,當前,隨著計算機及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其便捷性、共享性、即時性及高效性給檔案管理帶來了諸多便利,對于管理手段的創新發展和管理效率的提升都有積極的影響,為檔案管理帶來了新的發展思路,但是也伴隨著一些負面效應,一些投機分子,借助檔案管理系統的漏洞,利用木馬程序、病毒及黑客手段攻破系統防護,非法侵入系統進行破壞性操作或遠程操控,竊取檔案管理內容,這給企業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和損害,針對此種問題,管理人員要樹立網絡安全防范意識,強化檔案管理系統的操作技能,加強系統的防護功能,對重要數據內容進行加密、備份,以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損失,同時,要加速推進安全管理機制的建設,強化安全管理教育,建立安全監管部門,明確其監管范圍和職責內容,并制定安全預警機制,在發現安全隱患時及時報警、采取防范措施,將安全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從而為檔案管理工作營造健康可持續的發展環境。
四、結語
當前,現代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檔案管理作為企業運行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自然也面臨著信息技術帶來的沖擊和機遇,而且我國“十二五”期間,已經將檔案管理的信息化發展列為主要工作內容予以重點推進,為此,為了使得檔案管理工作更加科學、規范,并確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結合其現存問題,利用信息技術創新管理手段、轉變管理觀念、完善管理機制,從而充分發揮檔案管理工作的根本效用。
作者:吳明清 單位:欽州市國土資源局
參考文獻:
[1]冷艷.信息時代如何做好檔案管理工作[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23:171-172.
篇7
根據上級文件精神以及XX鄉中心校要求,為提高全體師生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遵守法律法規。XX中學于4月20日至4月26日,積極開展了以“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為主題的系列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努力加強知識產權文化建設,營造有利于知識產權事業健康發展的輿論環境。現將開展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作如下總結:
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準備充分。
為開展好2021年知識產權宣傳周的活動,學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安排今年知識產權宣傳周系列活動內容,明確活動要求,布置了具體工作。
二、突出主題,形式多樣,注重實效。
我校根據今年的宣傳主題“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結合實際情況,在“活動周”期間組織了形式多樣的宣傳周活動:
(一)利用教職工微信群和主題班會,向師生廣泛宣傳。通過這些方式讓師生了解知識產權就在身邊,引導他們學習知識產權知識、樹立創新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使廣大師生真正認識到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增強學校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加強學校師生對知識產權的認知度,加強學校自身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二)利用學校LED電子屏幕和班級黑板報進行黨史宣傳、知識產權宣傳。宣傳好黨的百年歷史,進一步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使學生進一步了解黨史,了解什么是知識產權、怎樣保護知識產權、對知識產權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認識。
三、活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今年的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
一是缺乏知識產權宣傳方面的資料,僅靠我們自己找來一些,導致宣傳資料僅限于法律法規和知識產權基本知識,宣傳經驗不足,使宣傳效果受到一定影響;
二是由于資金緊缺,所以宣傳的形式僅限于發材料、黑板報,致使宣傳的廣度和深度都受到了影響;
三是學校和師生對知識產權的認識意識還比較膚淺,參與積極性不高。
知識產權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工作,要增強我校師生的知識產權法律意識,必須動員全校的力量,將知識產權融入到師生之間去,堅持知識產權知識普及、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知識產權保護三位一體,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篇8
9月12日~13日, 2013中關村論壇年會在北京召開。此次論壇主題為“科技創新與產業革命”,旨在全面提升中關村參與全球科技與產業資源配置能力,搶占產業價值鏈的高端環節。
據了解,為進一步加強國際創新區域之間的合作,不斷提升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國際影響力,自2007年起,中關村示范區每年舉辦中關村論壇年會。今年已經是第7個年度。在今年的年會上,時刻都能夠感受到我國當前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這不僅關系到未來中關村的發展,也關系到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
小米為何能夠成功?
這兩年,小米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崛起是個讓很多人不可思議的神話。它為何能夠成功?
金山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小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雷軍在中關村論壇開幕式上發表的演講中給予了一些解答。
雷軍表示,小米的成功,首先和創業團隊有關。小米的創業團隊平均年齡40多歲,有比較豐富的創業經驗。
“很多人覺得,中國的創業應該和美國一樣大學生創業,但是由于中國教育系統的原因,在中國成功概率更高的是有經驗的創業者,就是有一定經驗的創業者更容易成功。”雷軍說小米能夠快速發展并走向成功,就是抓住了這樣的一群創業者。
小米能獲得成功,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抓住了互聯網發展的規律,找到了一個合適的模式。互聯網在中國發展了15年,由于蘋果的興起,一種更新、更酷的模式開始了,這個模式就是軟件、硬件、互聯網“鐵人三項”相結合。“鐵人三項”最難的是不同的經驗、不同的文化,怎么能有效組織在一起,進而產生巨大的效益。而小米的模式就是將“鐵人三項”進行了很好的融合。
雷軍表示,憑借著卓越的模式,最晚到2016年,小米的營業額將突破1000億人民幣。
當然,小米在技術創新上也下了較大功夫。拿小米網絡電視機為例,小米在研究市場后,在技術上進行了創新,把電視當成一個大屏的電腦來做,電視只是其中一個功能。這樣,小米電視就和其他公司的智能電視區分開來。但是做網絡電視機,必然會遭到電視巨頭們的絕地反擊,而在這個領域,如果不能做強做大,就沒有活下去的機會,因此小米網絡電視機未來的命運如何,還有待市場的檢驗。
中關村指數背后:高端要素在加速聚集
在中關村論壇年會上,北京市社會科學院、中關村創新發展研究院、北京方迪經濟發展研究院3家研究機構聯合了“中關村指數2013”。
中關村指數是由北京市社會科學院、中關村創新發展研究院、北京方迪經濟發展研究院借鑒“硅谷指數”,同時結合我國實際,共同設計編制的一套全面反映中關村創新發展情況的綜合指數體系。據悉,中關村指數通過一系列相對穩定、多年連續的數據指標,度量、刻畫、把握中關村的發展實際和未來走勢;另外,納入了一些“即時性指標”,反映中關村發展的新情況、新變化以及中關村在一年發展中的重大事件、熱點問題。
據了解,“中關村指數2013”的指標體系在上年的基礎上加以創新調整,共包括創新環境、創新能力、產業發展、企業成長、輻射帶動、國際化等6個一級指標、14個二級指標以及38個三級指標。
在一般情況下,通過中關村指數的創新環境、創新能力、產業發展、企業成長、輻射帶動、國際化6個一級指標就可以了解到中關村上一年的創新發展情況。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關村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趙弘表示,自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批復以來,中關村綜合指數一直保持較快增長。2012年,中關村綜合指數為194.6點,較上年增加24.8點。從一級分項指數增長情況看,2008-2012年,中關村6個一級指數都有大幅提升。其中,2012年,創新環境指數達223點,位居第一;國際化指數達202.5點,位居第二;創新能力指數達200點,位居第三。其余的包括輻射帶動指數、產業發展指數和企業成長指數分別為191.2點、174.7點和158.2點。
趙弘表示,從中關村指數的一級分項指數增長情況來看,2008至2012年,6個一級指數都有不同程度提升。中關村創新創業環境在進一步優化,高端要素在加速聚集。在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新型科技企業像小米公司一樣迅速冒出來。
科技創新也能改變我們的生活
在本屆中關村論壇上,北京市科協承辦的“科技改變生活”第一分論壇受到很多與會者的關注。
當天,來自多個國家的院士專家為我們打開一幅美麗的畫卷:科技尤其是新能源發展,正在或即將改變我們的生活。
“太陽能之父”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教授馬丁·格林表示,光伏就是很有潛力改變我們生活的技術。目前在澳大利亞,總共800萬的家庭,其中100萬家庭的屋頂就已經安裝了太陽能組件來發電。
“我們會在未來幾十年還要依賴化石能源,盡管如此,我們仍要盡量發展其他可再生能源,從而降低對這些化石能源的依賴。”馬丁·格林說,到2050年人類幾乎25%的能源需求都要來自于太陽能,當然不僅僅是電能,而到這個世紀結束的時候,預計它會成為人類最為主要的能源來源。
在論壇上,專家們認為,新型清潔能源的發展,將會改善我們生活的環境。而與此相關的創新可能成為推動下一次技術革命的動力,在中關村的相關創業者應該抓住有利時機。
需要設立科技銀行支持中小科技企業
不過,融資難依舊是很多在中關村創新創業的企業繞不開的問題。金元證券場外市場總部總經理陳永飛多年來一直在和國內的中小型科技企業打交道,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融資難始終是這些企業發展的一個重大障礙,由于缺少發展資金,很多企業白白錯過了一些發展的良好機遇。
當然,這些年中關村在解決中小科技企業的融資問題方面進行了一些有價值的探索。比如目前已有十幾家銀行在中關村設立特色支行甚至分行,比如北京銀行中關村分行,建設銀行中關村分行等,使中小科技企業的融投資難題在中關村得到一定程度緩解。但是,與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實際資金需求相比,仍有較大的缺口。
資料顯示,2011年中關村示范區企業科技活動經費的81.9%來自于企業自有資金等內源融資渠道,金融機構貸款占比不足總經費的2%。另據統計,當前中關村企業有貸戶僅為20%,這說明科技型中小企業尤其是處于初創期和成長期企業有效貸款需求還沒有得到充分滿足。
篇9
關鍵詞:知識管理;企業戰略管理;創新發展;顯性知識;隱性知識
伴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成為最具戰略性的資源與資產,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知識管理,是對知識的一種獲得、創造、分享、整合、記錄、存取及更新過程,是對知識的一種創造、應用及規劃管理過程。面臨市場競爭局勢的愈演愈烈,創新的速度明顯加快,企業要發展,就要創新戰略管理,就要突破傳統的管理觀念和管理方法,就要以知識創新推動企業戰略管理的發展,就要通過不斷獲得新的知識并以新知識為媒介為企業創造全新的價值,就要以適宜知識經濟時展的知識管理策略實現企業戰略管理的創新發展。
一、當前企業戰略管理的現狀分析
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令企業生存的外部環境變得復雜和易變,傳統的企業戰略管理已經無法適存和發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傳統的戰略管理理念缺乏科學性,管理方式過于線性化。在企業戰略管理的傳統形式中,企業戰略管理的過程相對單一、理性、硬性,相對極端的管理方式無法及時化解復雜的外界環境刺激和企業內部突變時所產生的矛盾。在傳統的企業戰略管理中,在管理的思維線路和模式上呈現機械化狀態,這種狀態下的管理思維對于企業發展的環境、知識文化的傳遞和員工的激勵作用有限。環境變化是影響企業戰略管理的主要因素,預見環境的變化性與復雜性是企業戰略管理的主要內容,而傳統的企業戰略管理卻未能意識到這一點,其研究的重點僅僅是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后果,這種單一性的分析令企業的戰略管理理論的自我完善速度減慢,令企業的戰略管理理念缺乏一定的科學根基和說服動力。
2.傳統的戰略管理僅注重顯性知識,忽視隱性知識的重要性。在傳統的企業戰略管理中,知識管理被狹義地看待,企業中的顯性知識以其清晰的特性備受關注,并且逐漸成為企業戰略管理的根本;而隱性知識卻以其隱藏性的特點被忽視、被忽略,被看作是與顯性知識相同的性質而存在于企業的內外部環境之中,也被認為是可以過渡、交流和傳遞共享的。這種傳統落后的、錯誤的知識觀點令企業的戰略管理無法展現成果和達成成就,令企業的戰略及戰略管理方法和框架無法達成創新優化。
3.傳統的戰略管理將管理的核心歸結在企業的競爭上,由于知識經濟的盛行和發展,知識逐漸取代了傳統的生產要素,傳統企業戰略管理中以競爭為核心的管理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已經無法為企業的發展提供養分。知識經濟形勢下的企業管理,已經將管理的核心進行移位,已經由以競爭為核心的管理形態轉化為以知識的交換轉移和交流共享上,企業管理的發展將依賴于知識的生產與創新程度上。
二、知識管理與企業戰略管理之間的關系
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戰略管理與知識管理之間是密不可分的關系,企業的戰略管理需要在知識操作的基礎上進行,需要在知識創新的基礎上得到發展。企業的經營與發展就是知識生產、儲存、傳遞和應用的動態性過程,是包含企業所有業務活動的復雜性與系統性過程。
1.企業戰略管理的本質是知識的進化過程。以傳統的經濟視角進行分析,影響企業發展的因素是外部環境的變動和競爭形式的刺激。但是企業的發展不僅在于外部環境的變動,還在于企業內部管理思維和管理方式的轉變。企業戰略管理思維和管理方式的研究,其實就是一種知識的產生和積累的動態性過程,就是知識的締造、認知和肯定過程,就是企業內部資源與外部競爭力相互整合、相互匹配的動態過程。
2.企業戰略管理思維邏輯是知識的創新過程。企業戰略管理,主要表現在企業戰略管理思維的適應性、創新性與演進性,是思維邏輯的一種創新與創造形式。企業的戰略管理思維邏輯與戰略理論過程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趨向于一致,戰略邏輯的思維發展是建立在企業已有的知識結構上的,是在松散化的知識結構的基礎上進行的創新發展過程。企業戰略管理方案的擬定、實施等都是在知識積累與管理的過程中實現優化改善的。
三、以知識管理支撐企業戰略管理創新發展的有效策略
21世紀企業的成功越來越依賴于企業所擁有知識的質量,利用企業所擁有的知識為企業創造競爭優勢和持續競爭優勢對企業來說始終是一個挑戰。知識管理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是企業戰略管理創新發展的根本所在,是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基礎。以知識管理的視角進行企業戰略管理的創新發展,是企業環境復雜性與多變性的適應要求,是企業能夠正確做出決策和應對市場變遷的根本,是企業重新確定競爭優勢的驅動力,是企業不斷發展與壯大的不竭動力。
1.以知識管理實現企業戰略思想的創新。知識管理是企業知識創新的根本過程,是以創新的知識推進企業發展的系統循環過程,是對企業戰略思想進行重新定義與建樹的關鍵內容。在企業戰略管理的創新發展中,持續不斷的知識創新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原動力,而從知識形態的角度來講,知識創新就是企業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的轉化過程。作為企業,要將企業發展中客觀有形的顯性知識進行梳理,讓其以清晰、完整的狀態傳遞給企業員工;針對復雜、隱含的隱性知識,企業可以采用人文戰略將其對外傳播與共享,從而促進企業知識的社會化。企業要處理好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之間的轉化關系與過程,要將隱性知識外化為顯性知識,要將顯性知識內化為隱性知識,要將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進行合并積累,要對紛雜的知識內容進行系統的規劃與總結,并將歸結的知識體系融入于企業戰略管理思想之中,要摒除以競爭為核心的傳統觀念,樹立以知識管理為核心的戰略思想,以知識管理的理論基礎實現企業戰略管理思想的創新性研究,實現戰略管理思想及時轉變。
2.以知識管理實現企業戰略制定的創新。以知識管理為導向的企業戰略制定是系統行為的交互式動態過程,是企業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的知識創新過程。在知識經濟環境下,企業管理戰略的制定要以企業知識的理性分析為基礎,要從全局、最大化企業價值的角度對企業內外知識進行管理,要對有價值的知識進行收集、整理和統一分類,并將這些知識資源作為企業創新管理決策的依據,作為企業戰略創新制定的源泉。作為企業的領導者,要對企業的內外部環境進行系統性的分析,要根據企業的特定需求進行企業知識中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的分析與歸納,要用實效性的觀點看待企業知識,要注重企業知識的外部引進與內化吸收,以此挖掘出對企業發展和戰略制定有價值的知識。企業還要根據企業內外部環境進行不斷地調整,在調整的過程中及時進行知識缺口的補充和管理,以知識缺口發現企業戰略管理中的阻礙因素,并以理性的分析實現企業戰略制定的有效創新。
3.以知識管理實現企業戰略實施的創新。以知識管理為導向進行企業戰略實施,就需要企業以智能化的方式進行知識管理,需要將信息系統和數據挖掘技術融入到企業的知識管理之中,要利用技術進行企業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的深入挖掘,以技術形式應對知識的多變性、復雜性與分散性,以此實現企業知識的創新管理。作為企業,要對企業知識采取內部創新與外部引進相結合的策略,要以各種有效的方式引導內部員工積極主動地參與組織學習,以學習提升員工的工作態度和文化水平;企業還要充分信任內部員工,以信任提高員工知識轉移的能力,實現個體資本遞升為組織資本,實現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的過渡;企業還要注重外部人員的引進,要以薪酬與福利吸引外來員工的加入,將新員工、新知識作為彌補和建立企業競爭優勢的關鍵,以新員工、新知識作為企業知識創新的基礎,以此完善企業行為主體的知識管理和員工的行為機制,以此實現企業戰略的順利溝通與實施。
總之,知識經濟發展鼎盛的環境下,以知識管理為導向來提升企業的綜合實力已經成為了企業戰略管理的核心關鍵。作為企業,要充分認知企業知識管理在企業戰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評估好企業戰略管理的現狀,要確定好企業知識管理的正確方向,規劃好知識管理的復雜過程。只有將知識管理充分融入到企業戰略管理之中,只有將企業中的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進行有效整合,只有將企業的外部知識與內部知識進行有機融合,只有將企業知識與員工知識相互統一,才能推進企業戰略管理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侯文波.淺析企業的“知識管理”[J].現代交際,2010(09):52.
篇10
摘要:隨著企業在市場經濟浪潮中發展的越來越平穩,許多決策者開始考慮企業文化的隱性作用,也開始重視開展培養起自身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的創新對于企業管理創新的提升作用也日益顯現。本文就從現今中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企業發展現狀分析出發,結合中國市場經濟的階段性特征,探討企業文化的創新對企業管理創新的巨大影響力。
關鍵詞:企業文化 企業管理 創新 影響力
在企業的發展初期,為了適應殘酷的經濟市場,決策者所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在殘酷的現實經濟社會中生存下去,所以基本上也就無暇顧及企業文化的重要性,對于企業文化提升企業管理創新能力的巨大作用認識得也不全面。隨著企業在市場經濟浪潮中發展的越來越平穩,許多決策者開始考慮企業文化的隱性作用,也開始重視開展培養起自身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的創新對于企業管理創新的提升作用也日益顯現。本文就從現今中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企業發展現狀分析出發,結合中國市場經濟的階段性特征,探討企業文化的創新對企業管理創新的巨大影響力。
一、創新企業文化的意義
思想是一個人的靈魂和精神支柱,同樣的,對于一個企業而言,企業文化就相當于一個人的思想。只有“思想”進步了,那么企業才能朝著一個平穩正面的方向上發展。重視并完善企業文化的建設,實際上就是通過確立起正確的企業價值觀,在良好的企業氛圍中培養形成優秀的企業精神以及先進的企業經營管理理念,完善和健全企業行為規范,樹立和優化企業形象,增加企業的凝聚力,提升員工隊伍整體綜合素質和企業管理決策水平,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企的業平穩持續發展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撐。
而企業文化的創新已成為當下企業創新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一,沒有一個良好的企業文化創新氛圍,就完全不可能推動產生一個好的制度創新。第二,如果不具備一個良好的文化基礎,那么也就難以創造出好的經營戰略。第三,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文化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先導,就很難產生能夠滿足市場需要的先進技術創新,而企業的技術創新則是企業不斷升級和競爭取勝的原動力。
二、創新企業文化對企業管理提升的影響力
(一)創新企業文化是企業創新管理相關理念形成的基礎
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是企業決策者和企業員工所共同認可和追求的一種企業價值觀, 它更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而要使得企業決策者和企業員工形成一個統一的、共同的核心價值觀,則必須要創造出一個和諧、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必須要營造出一種尊重人才、追求創新的企業文化。只有企業文化得到創新發展,才能夠為企業相應的經營管理理念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更加能夠為企業的創新管理營造出一種良好的輕松氛圍。
(二)創新企業文化有利于企業創新能力的形成
創新是一個企業發展的靈魂,但是創新不能只是紙上談兵,更重要的是要有實實在在切實可行的方法。而企業到底要如何進行創新?這是至今許多企業和學者都在苦苦思索的問題。就拿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電子大亨索尼公司來說,雖然在1997年索尼公司就已經預見到了網絡時代的來臨,但是卻行動緩慢,針對網絡強大的沖擊性,沒有能夠再像以往一樣推出震撼性的顛覆性的產品。創新能力的衰退是現今索尼公司發展的最大致命傷。
而企業的創新,一是要靠有形的物質手段,二是要靠企業文化無形的精神推動。只有這兩個方面都能夠得到良好的發展,相互配合發展,加大推動力,才能使得企業能夠乘上新世紀發展的快速列車。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的發展“軟件”,在一切硬件條件都齊全的情況下,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最大生產力。
三、企業管理創新的著力點
企業創新的根本性目的就是為了使企業能夠適應經濟發展大潮,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和要求,推動企業向著科學發展、平穩發展的方向上推進,使得企業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有生命力的創新型企業。而為了最終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找準企業創新管理的著力點。
(一)企業管理創新必須立足自身實際
由于企業管理既具有自然屬性又具有社會屬性, 許多企業在進行創新發展時往往都會借鑒國外先進經驗,但是國外企業管理理論中的許多制度前提和發展環境與我國的基本國情、發展環境不相符合,如果只知道一味的照抄照搬,必然導致企業發展的“水土不服”。所以這就要求我國企業必須立足本國實際,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創新之路。
(二)企業管理創新應重視戰略策劃
戰略策劃是一個企業發展的關鍵,戰略策劃關乎企業的發展方向。現今,面對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步伐的加快、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知識經濟興起所帶來的外部環境的巨變,以及我國在加入WTO 后,本國經濟體所面對的跨國公司的挑戰,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在戰略創新上下足功夫。
(三)企業管理創新應重視企業之間創新合作
企業創新是一項極為復雜的系統工程,如果只憑個人或單個企業的努力基本上是很難實現的,而架構創新網絡,開展創新合作,將會是未來企業創新發展的主導模式。特別是在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競爭者之間的合作,共同攜手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將不失為新時代競爭的明智之舉,同時也是必然的選擇。并且相同的文化背景可以幫助企業之間的合作克服創新思想交流的障礙,同時加快創新知識的傳遞及效率。當今世界的各個領域的發展都在相互滲透,綜合發展的趨勢日益明顯,國際市場也日趨一體化。所以,謀求合作,將競爭與合作統一起來,是當今市場競爭中的新思維。
企業的管理創新是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客觀需求。面對經濟全球一體化的時代,如果不與國際接軌,不去創新,那么企業就會無法生存。而在信息化的時代,互聯網的廣泛使用,所有的信息都是對稱的而公開的,只有速度出擊才能夠搶占市場。誰能以最快速度滿足用戶需求,誰就能夠贏得市場。所以創新是必然的選擇,企業只有走上創新發展之路,以企業文化的創新來帶動企業創新管理的提升,才有可能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可星,鄭季良. 西部中小企業開放式技術創新管理淺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10(12)
[2]陳勁,李飛. 中小企業全面創新管理模式的關鍵維度研究[J]. 管理工程學報. 2009(S1)
[3]馬海波.創新文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J] 企業縱橫.2007.11
- 上一篇:教育信息化校本培訓方案
- 下一篇:解決三農問題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