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功能康復訓練方法范文

時間:2023-10-27 17:50: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盆底功能康復訓練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盆底功能康復訓練方法

篇1

【關鍵詞】 產后; 電刺激; 生物反饋; 盆底肌訓練

中圖分類號 R7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5-0122-02

女性的盆底由多層肌肉和筋膜組成,當女性的盆底肌肉組織受到損傷出現病理變化時,盆腔臟器乃至相應器官的生理狀態及功能會發生改變,如盆腔器官脫垂、陰道前后壁膨出、尿失禁、糞失禁、障礙等,該類疾病稱之為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據文獻[1]報道,妊娠和分娩是導致盆底肌肉及神經損傷的重要原因,即使選擇剖宮產也無法完全避免盆底肌損傷。吳梓瑛等[2]對3500例產婦調查發現,產后糞失禁和尿失禁的發生率可達到3.06%;產后盡早進行盆底肌康復訓練,可有效預防此類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3]。目前盆底康復訓練的方法主要有Kegel盆底肌訓練、功能性電刺激、陰道啞鈴、生物反饋等。本研究運用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進行產后盆底康復訓練,對女性產后盆底肌收縮力的提高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經產婦知情同意并根據自愿的原則,選擇2013年1月-2013年9月在筆者所在醫院產科住院經陰道自然分娩且產后42 d來院復查的、常規婦科檢查無異常、手測盆底肌力3級以下的產后女性50例進行盆底康復訓練治療(手測盆底肌力篩查分級見表1)。其中年齡22~29歲,體重62~77 kg,產前均為單胎足月初產婦,產前無器質性疾病及嚴重妊娠合并癥,所分娩新生兒體重為2520~4125 g;排除產后42 d復查惡露未干凈、陰道及泌尿系感染、嚴重的盆腔疼痛以至于插入電極后陰道或直腸明顯不適者;有安裝心臟起搏器、癡呆、不穩定癲癇發作以及盆腔腫瘤者也不列入本研究。

1.2 訓練方法

根據產婦個體情況制定治療方案,按照盆底康復治療的原則,采用法國PHENIX USB4神經肌肉刺激治療儀進行盆底肌肉訓練,訓練時將神經肌肉刺激治療頭輕輕置入陰道內至電極頸端,先行1~2次的電刺激治療,電刺激頻率一般頻率為8~33 Hz,脈寬為320~740 μs,電流的大小以產婦感覺盆底肌肉有明顯收縮感而無疼痛為標準,作用是刺激盆底肌肉本體感受器、刺激肌肉被動收縮、誘導神經反射、增加血液循環等,然后再按照屏幕顯示的生物反饋壓力波型指導產婦進行盆底肌訓練,先對Ⅰ類肌進行訓練,當Ⅰ類肌達到3級時,再對Ⅱ類肌進行訓練,等Ⅱ類肌也達到3級時,最后做整個盆底肌肉增強訓練,再配合做場景反射等。總共10次一療程,15~25 min/次,每隔2~7 d做一次。整個訓練過程產婦都可以跟著筆者設置的模塊進行盆底肌肉訓練,并將其盆底肌肉活動的信息轉化成壓力曲線反饋給產婦,指導產婦進行正確的、自主的盆底肌肉訓練,并形成條件反射,從而有效地控制不良的盆底肌肉收縮,并對這種收縮活動進行改進和糾正,逐漸提高盆底肌力,從而有效預防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

1.3 觀察指標

(1)采用法國PHENIX USB4神經肌肉刺激治療儀檢測并記錄盆底康復訓練治療前及訓練一個療程結束后盆底肌肉肌電檢測結果(肌電檢測盆底肌力見表2),肌電測得會陰肌力≥3級為治療有效。(2)觀察治療過程中產婦有無不適以及出血、感染等并發癥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產后42 d的產婦盆底肌肉訓練前和訓練一療程結束后進行盆底肌電檢測得出的盆底肌力比較,結果盆底肌電檢測Ⅰ類肌纖維和Ⅱ類肌纖維肌力均與訓練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女性的盆底肌肉及筋膜吊托著膀胱、子宮、直腸等盆腔器官并維持著正常的、排尿、排便等多項生理功能。妊娠時,盆底的神經肌肉及膠原纖維在孕激素的影響下逐漸擴張伸展,發生張力性松弛,并且妊娠時腹部向前、向下突出,使重力軸線向前移,而使腹腔壓力和盆腔臟器的重力指向盆底肌肉,加上子宮重量日益增加,使盆底肌肉處于持續受壓中而逐漸松弛,甚至出現肌纖維斷裂,可見妊娠本身對盆底肌損傷有重要影響。分娩時胎頭壓迫、會陰極度伸展、會陰側切、會陰撕裂等均可導致盆底神經、肌肉及筋膜的損傷,使會陰張力下降,盆底肌肉無力,甚至逐漸發展為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PFD)。

據文獻[4]報道,產后進行盆底康復治療可以很好地預防盆底器官脫垂和張力性尿失禁的發生。這可能與產后盆底肌肉康復訓練使盆底肌群有節律地進行主動收縮和放松運動,促進血液循環,鍛煉盆底肌群力量,增強周圍韌帶及筋膜的張力,激發盆底神經纖維的有效運動單位和興奮頻率有關[5]。

電刺激治療是通過放置在陰道內的探頭傳遞不同頻率的脈沖電流,刺激盆底的肌肉和神經,使產婦盆底肌肉、筋膜、組織產生規律性收縮運動,強化盆底肌肉收縮的力量。電刺激還可加速神經軸突再生,促進神經興奮和傳導功能恢復,促進肌纖維代償性增生和終末運動單位增加[6]。謝江南等[7]研究發現,產后早期進行生物電刺激聯合盆底肌訓練,治療后盆底肌收縮肌力分級和陰道肌電壓升高要明顯優于單純盆底肌訓練組。

生物反饋是通過陰道內的探頭檢測盆底肌肉收縮電信號,并采用模擬的視覺信號反饋給產婦,使產婦確實感覺到或識別到盆底肌肉收縮,從而使產婦并學會如何改變和控制盆底肌肉的收縮和舒張。通過生物反饋和場景反射,學會對盆底Ⅰ類肌和Ⅱ類肌的協調收縮,并形成條件反射,更有利于提高康復治療的療效[8]。

盆底肌肉分為Ⅰ類肌和Ⅱ類肌,其主要功能是維持盆腔器官的正常位置及陰道緊縮度,保證尿道括約肌、直腸括約肌的正常功能。Ⅰ類肌屬于盆腹腔支持系統,功能特點為強直收縮,收縮時間長且持久,不易疲勞;Ⅱ類肌屬于盆腹腔運動系統,功能特點為階段性收縮,快速短暫,易疲勞。本研究結果顯示,產后42 d的手測盆底肌力3級以下的產婦,通過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盆底康復訓練1療程結束后,盆底肌電檢測Ⅰ類肌纖維和Ⅱ類肌纖維肌力均較訓練前顯著提高;Ⅰ類肌纖維和Ⅱ類肌纖維治療有效率分別為86%(43/50)和92%(46/50)。此與寇金玲等[9]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產后進行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產后盆底康復訓練可以顯著增強盆底肌收縮力,改善盆底功能,促進產后盆底器官的功能恢復,提高產后婦女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Wesnes S L,Hunskaar S,Bo K,et al.The effect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status during pregnancy and delivery mode on incontinence postpartum. A cohort study[J].B J O G,2009,116(5):700-707.

[2]吳梓瑛,李穗芬,張蘊慧.女性產后糞失禁和尿失禁的發生率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35):18-19.

[3]李妍,黃麗,白淑秋,等.Kegel盆底肌鍛煉對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2):144-145.

[4]Weidner A C,Baber M D,Visco A G,et al.Pelvic muscle electromyography of levator ani and externalsphincter in nulliparous women and women with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J].Am J Obstet Gynecol,2000,183(6):1390-1401.

[5]仝選甫,張璞麟.中國康復醫學研究與臨床[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0:73-74.

[6]王曉光,裴兆輝.女性產后壓力性尿失禁康復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7,23(7):575-576.

[7]謝江南,謝姣蓮,彭凌.早期康復訓練聯合電刺激對產后盆底康復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1,8(10):17-19.

[8]張曉薇,曲堅.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康復治療的療效評價[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8,24(8):583-585.

篇2

【關鍵詞】 產后;盆底肌肉訓練;盆底肌功能重建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on postpartum women 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reconstruction research

Yu Hui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WISCO general hospital. Wuhan 430081, China

[Abstrac] Objectiv: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PFMT) on the tension and function of pelvic floor muscle.Methods In wisco general hospital the reviewed female outpatient with 42-60 days postpartum are selected, from June 2010 to December 2011. The women with pelvic floor muscle tension lower than III are included as samples, and are divided into training group (30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In training group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twice a week for ten times) is performed. In control group just health education and postpartum exercises are adopted. Pelvic floor muscle tension evaluation was taken for both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elvic floor muscle tension of training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is significant(0.01

[Keywords]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reconstruction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是育齡婦女和絕經期婦女多發及常見婦科疾病。嚴重影響婦女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產后盆底肌功能重建是指患者通過主動和被動收縮或刺激盆底肌,使逼尿肌的穩定性增加、以此來恢復盆底功能,從而來治療產后尿失禁及盆底器官脫垂等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產后選擇最佳時機及正確方法,盡早進行盆底肌功能的康復訓練,是預防發生盆底功能障礙的關鍵。本次研究是針對產后盆底肌力較差者,進行盆底肌肉張力訓練,以探討該技術對產后康復的治療作用。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1年4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復查的60例婦女(產后40~70天)作為研究對象。選擇的標準:(1)嬰兒:單胎足月存活;(2)年齡:21~47歲;(3)疾病史:無肝腎及泌尿感染等疾病;(4)手術史:無既往盆腔手術史。選取其中盆底肌力測定

1.2 治療方法 門診主治醫生先詢問患者的癥狀和病史等基本情況。再進行婦科的檢查,并填寫問卷調查表。根據患者的意愿進行分組。采用法國PHENIX型多功能神經電生理定量診斷仿生治療儀進行治療,進行盆底肌力測定和分級。盆底肌肉訓練方法包括訓練組行盆底肌電刺激,采用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儀(phenix)。使用方法:陰道內置入消毒后的電極,采集生物電流的反饋,并根據醫師的指導,進行收縮陰道及放松訓練,控制電流強度在患者感覺有刺激但無疼痛感。每周治療2次,每次持續20min,共進行10次,并進行指標參數的收集,同時與盆底訓練相配合,陰道內置入康復器,讓患者進行夾持和收縮訓練,2~3次/周,20min/次。對照組由專人指導實施健康教育及盆底肌功能鍛煉指導。具體方法為:吸氣時收縮(盡力),要求持續5s左右,呼氣時放松陰道,反復進行,同時避免腹肌(及臀部肌肉)與同時收縮和用力。吸氣時收縮(15分鐘/次),反復訓練,每天3次,一個療程為6~8周,任何均可進行。當患者熟練后,可逐漸延長每次收縮時間、另外也可延長鍛煉時間,一個療程后復查。

1.4 療效評定 治療后有效為肌力≥Ⅳ級;與治療前相比有改善為

1.5 統計學處理 使用軟件SPSS14.0統計病例資料,兩組之間的差異分析選擇t檢驗和χ2檢驗,其中以P

2 結果

在30例患者中,治療前:肌力為0級者5例,Ⅰ級者8例,Ⅱ級者15例,Ⅲ級者2例。經過1個療程的康復治療:0級者0例,Ⅰ級者1例,Ⅱ級者7例,Ⅲ級者13例,Ⅳ級者8例,Ⅴ級員者1例。肌力有明顯提高。對照組治療后23%肌力達到Ⅳ以上,Ⅲ級56%。兩組治療前的肌力變化差異不明顯(P>0.05),無統計學分析意義。治療完成后,訓練組患者的肌力明顯比對照組好,且差異明顯(P

3 討論

婦女的妊娠與分娩均會不同程度的損傷盆底的肌肉、神經及結締組織等,是導致盆底功能障礙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妊娠后子宮逐漸增大,胎兒體重增加,腹腔的壓力把子宮向下向陰道的方向推,造成盆底肌肉受牽拉、肌纖維受損、肌張力減退、肌肉松弛;妊娠期性激素水平變化影響膠原纖維代謝,使盆底肌肉逐漸松弛。而分娩使肌肉、筋膜。神經直接機械性損傷。這種損傷在產后仍然存在,一般通過產后鍛煉如產后操、縮肛運動等運動,機體可有一定的恢復,但是很多婦女由于各種原因無法正確的鍛煉。但很多患者難以掌握鍛煉的準確性,產婦鍛煉的次數和時間較多,如缺少督促,產婦一般比較難以堅持。

盆底肌肉康復技術憑借高科技的生物反饋技術,精確客觀的量化檢測、評估盆底肌肉纖維的波幅,變異性、中值頻率、恢復情況,制定出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通過采用不同頻率、不同能量、特定脈寬安全有效的電刺激及生物反饋訓練,喚醒被損傷的盆底神經肌肉,增加盆底肌肉肌力和彈性,使盆底功能恢復正常。本研究采用盆底肌肉康復系統(phenix),根據個體化治療方案,循序漸進的進行康復治療,通過生物反饋及電刺激,在專業治療師指導下,使產婦學會正確收縮盆底肌肉的方法,堅持訓練,提高盆底肌肉收縮力,延長肌肉收縮持續時間,提高陰道緊縮度,預防治療尿失禁。

參考文獻

[1]JONE H W.The risk of stree incontinence 5years after fristdelivery[J]. Obste Gynecol Sury,2002,57(2):81-82.

[2]搖龍燕,邊旭明,朱蘭,等.分娩方式對產婦盆底支持組織功能的近期影響[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7,42(12):810-811.

[3]羅婷婷,何鳳梅,陳秀蓮,等.盆底肌功能訓練預防和治療產后尿失禁的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4):40-41.

篇3

【關鍵詞】剖宮產術;盆底功能康復;臨床效果;研究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3.038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3-1088-01

女性的盆底功能障礙疾病引發的主要因素是患者進行分娩時造成的盆底的支持結構受損。倘若患者的盆底肌肉因為妊娠而造成分娩時受傷,卻不能及時恢復,則產后的盆底功能的并發癥比較高,對于此類因素,我院開展了護理組長一對一的盆底康復鍛煉方法指導及健康教育,明顯降低了患者產后盆底功能的并發癥[1]。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0例行剖宮產術的患者,均分為采用一對一的盆底康復鍛煉方法的指導以及健康教育措施的觀察組,使用常規的剖宮產后的健康教育的對照組。其中觀察組年齡為21-39歲,平均年齡為(20.5±13),病程0.2-10月,平均病程(0.5±6.8)月;對照組年齡為22-38歲,平均年齡為(21.5±14),病程0.5-9.5月,平均病程(1±7.5)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孕產次等一般資料[2]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1.2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入院以后,對照組均接受常規性的盆底康復健康教育。而觀察組的患者則在進行剖宮產手術的前后接受護理組長一對一的盆底康復鍛煉方法指導以及健康教育,且在進行剖宮產術結束的當天就按照要求進行凱格keg爾的運動。患者可以選擇站位、仰臥以及坐位;呼吸應該保持深而緩,進行吸氣時應該收縮,再進行尿道的收縮,因此會產生盆底肌上提的感覺。當患者的盆底肌進行收縮時,意念應當集中,在持續3-5秒后,便可放松呼吸。以此方法反復進行15-50min,每天進行2-3次。當患者出院時,由護理組長再次對患者進行盆底肌鍛煉方法的評估,并進一步指導患者在家也堅持進行盆底功能性的康復訓練方法。待患者產后40天后應回院,由臨床專家使用生物反饋的技術,對患者進行客觀而精確的檢測,并對患者的盆底肌肉肌力狀況以及纖維的受損類型進行評估,制定出高療效的診療方法。如對患者進行不同的程序,電刺激、生物反饋以及松弛反射等。每周進行2次,一個療程為10-15次。科室內的咨詢電話是24小時內保持通暢,護理組長將有計劃地對患者進行電話跟蹤,使得患者在家也可以正確、有效地落實kegel盆底肌肉的訓練。實施3個月后,兩組患者均由臨床醫生通過陰道指診法對盆底肌張力進行檢查,并且進行對比與分析[3]。

1.3評價標準I度是在進行檢查時手指位于擠壓患者陰道時,會感覺到肌肉松軟如海綿,并且在進行肌肉松弛以及收縮時,施壓的手指沒有感到阻力;II度是當進行肌肉收縮時,施壓的手指可以感覺到一定的阻力,但處于肌肉松弛時沒有阻力;III度是在收縮或者松弛時都可以對施壓的手指產生很大的阻力,猶如手指碰到了一些較為堅韌的塊狀組織。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l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數據將采用采用X2檢驗;當P

2結果(見表1、表2、表3)

3討論

女性的盆底組織對于維持盆腔內的臟器正常生理狀態以及功能具有特殊的意義。當患者的盆底組織遇到了損傷,且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病理變化時,盆腔臟器以及相應的器官生理狀態以及功能也會隨之發生病理的變化。當患者的盆腔內臟器官(包括下尿道、生殖器以及下消化道等)出現了功能性的障礙,則會出現一系列的臨床相關癥狀,此類病癥被稱為女性的盆底功能障礙疾病。對于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診斷以及治療的評估,可以通過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盆底功能可通過盆腹動力學以及盆底電生理來診斷是否屬于正常。盆腹的動力學以及盆底電生理改變的癥狀出現比較早,然而盆腹動力學以及盆底電生理的指標改變要與癥狀的出現嚴重程度以及時間會呈現正比關系,因此通過盆腹動力學以及盆底電生理的檢查指標可以對患者的盆底功能診斷以及治療效果進行評估,還可以有效地進行早診斷與早預防。調查中所有的患者進行剖宮產手術后8h恢復排氣的情況,在實施3個月后兩組患者由同一個臨床醫生通過陰道指診法對盆底肌張力進行檢查,并將趾骨以及尾骨肌(pc)肌收縮力分成了3度。使用指壓的實驗方法對患者的壓力性尿失禁進行評估,指壓試驗主要是指臨床檢測者將中食指放到患者的陰道前壁中尿道的兩側,且指尖放到患者的膀胱與尿道的交接地點,向前應太高到膀胱頸,隨后再進行誘發壓力的試驗,若患者的壓力性尿失禁的現象不見了,則會表現為陽性。本文通過兩組患者進行剖宮產手術后8小時恢復排氣情況的比較[5],觀察組的97.1%和對照組的71.4%具有顯著的差異性(P

因此,患者在進行剖宮產手術的前后接受護理組長一對一的盆底康復鍛煉方法指導以及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預防患者產后盆底障礙性疾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中使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王艷,金春香,馮麗華.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診治對女性生活質量的詮釋[J].中國婦幼保健,2012,11(20):12-23.

[2]米熱尼沙米吉提.盆底肌肉訓練對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康復效果[J].中國衛生產業,2012,10(15):25-38.

[3]陳祥云,周梅玲.子宮全切術與子宮次全切術對女性盆底功能的影響比較[J].中國當代醫藥,2012,12(28):89-93.

篇4

關鍵詞:核心力量;田徑運動;力量訓練

中圖分類號:G820.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3612(2009)04-0108-05

Core Strength Training Track and Field Studies

LI Chunlei, XIA Jixiang

(Beijing Sport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Core strength training is known as functional training or core stabili ty training in Europe and America. It can be a very good method for athelete toimprove muscle strength of the core region and stability. Initially, core streng th training is only used for a few items such as swimming field and so on. In re cent years, with introuducing of the kinematic chain theory and the neuromuscula r system training and ontology sensitivity training, many people found that coretraining are vital to most sports. Physical fitness is very important to Trackand Field athletes. And physical strength are the core projects in physical fitn ess.No matter what fields events or the tracks events requestes athletes have agood ability to control the body. By using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s, thepractice of law, the concept and classifification and appilication of core stre ngth for track and field were analyzied and reasearched deeply in the paper.

Key words: core training: track and field:strength training

核心力量訓練在歐美也叫做功能訓練或核心穩定性訓練。這種訓練方式可以很好的提高競技 運動員核心區域肌肉的力量及穩定性。他最初應用于康復領域作為一種有效的訓練手段核心 力量訓練迅速被競技體育所采用。最初這種訓練只用于少數項目像游泳,水上等項目。近年 來隨著運動鏈理論和神經肌肉系統訓練以及本體感受性訓練理論的提出,許多人發現核心力 量訓練幾乎對所有運動項目都特別重要。國外對此研究成果非常豐富,國內學者也于近期開 始進行了關注。

身體素質差,體能訓練理念和方法滯后是阻礙我國田徑運動發展的瓶頸。田徑是體能主導類 的項目,運動員體能的好壞直接決定著運動成績,而力量又是體能類項目的核心。穩定壓倒 一切,穩定的高質量動作是運動員取得優異成績的關鍵。不管是田賽項目還是徑賽項目都要 求運動員有著良好的身體控制能力,包括對身體姿勢,動作姿勢的控制。不管運動員做什么 動作,都要求身體有較好的穩定性,這樣才可以更好的控制身體姿勢和動作姿勢,才能更好 的發揮技術,所以優秀的田徑運動員對身體姿勢的把握都非常好,而穩定的動作往往是由良 好的核心部位肌肉的力量決定的。田徑項目繁多,但不管是跑、跳還是投,發力的源泉都不 是遠端的四肢,而是身體的核心部位。劉翔的成功于其強大的核心力量有著密切的關系。

盡管田徑項目核心力量如此重要,但在研究文獻中還沒有見到關于田徑核心力量訓練方面的 資料。本文旨在通過結合田徑項目的特點全方位的闡明核心力量訓練與田徑訓練的的關系, 探討核心力量訓練在提高運動員成績方面的作用及意義。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田徑運動、核心力量。

1.2 研究方法

1.2.1 專家訪談法通過訪問美國體能協會相關專家、俄羅斯、德國、挪威等體能訓練專家以及北京體育大 學核心力量訓練方面相關專家,為本論文提供理論基礎。

1.2.2 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中國知網,北京體育大學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結合相關會議論文,為本研究提供 理論依據和相關支持。

2 結果與分析

2.1 核心力量的釋義及作用有很多人認為核心力量訓練就是腰腹力量訓練,這種理解是錯誤的。目前國外對核心力量訓 練的研究較多,但是對核心概念的界定尚有爭議。例如有的學者認為核心指的是身體的核心 部位即軀干部位,是腰、骨盆、髖關節形成的一個整體,是指人體的中間環節,其形狀類似 于帳篷。具體是肩關節以下髖關節以上包括骨盆在內的區域,所包含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構 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有的學者認為核心是人體的運動核心不僅包括軀干部位而且還包括各 個部位的內部關節系統例如踝,膝,肩等關節;還有的人認為核心力量是力量的核心是力量 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本研究中的核心力量指的是第一種也是目前國內外公認的核心區域。核 心的部位是在肩關節以下髖關節以上的區域,包括附著在脊柱、髖、骨盆周圍的深層肌肉和 背部、腹部以及構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目前國內外對核心力量還沒有明確的定義,我國學 者陳小平認為核心力量是一種以穩定人體的核心部位,控制重心運動,傳遞上下肢力量為主 要目的的力量。

2.2 田徑運動中核心力量的作用身體形態是田徑運動員取得良好運動成績的必備條件,也是運動訓練結果的外在表現。例如 國外短跑運動員特別是歐美運動員體格高大,肩寬腿細,軀干部位肌肉明顯,成倒三角的“ 胡蘿卜型”。而中國田徑運動員軀干部位較為單薄,腰細腿粗成“花生型”。主要原因是中 國以前對于田徑短跑項目的認識上的偏差,認為后蹬是人體向前的力的源泉,田徑訓練也就 注重于腿部的練習,總是在腿上做文章,于是深蹲就成為主要的力量練習手段,而沒有形成 對 人體的整體訓練認識。而國外學者把身體作為一個整體的運動鏈,力的傳導是通過這些鏈條 向外傳遞,鏈上的任何一點出現問題,都會導致整個鏈條的癱瘓,他們認為要用整體去發力 ,要使鏈上各個環節相互兼容,因此他們特別重視軀干和上臂的訓練特別是軀干核心部位的 訓練。人體好比一輛吊車,兩腿好似車輪,核心部位好似底座,脊柱和頭好似吊車臂,肩關 節好似吊臂頂端滑輪,肘關節好似鉤頭滑輪,兩手好似鉤頭,鋼絲繩好似連接人體骨骼運動 的韌帶和肌肉。當吊車吊起沉重的物質時,除了有車輪的支撐外最關鍵的就是底座的穩定, 否則底座不穩極易導致吊車趴桿、車尾掀起。這種訓練理念的差別導致了運動員身體形態的 差別從而導致了運動成績的巨大差異。田徑項目是以追求高度、遠度、速度為目的的項目, 講究的是身體的協調用力。這就決定了單靠某一塊肌群發力是不行的,必須要達到整體的協 調配合。在田徑項目中,核心肌群擔負著穩定重心、保持平衡、傳導力量等作用,同時也是 整體發力的開始環節,對上下肢體的協同工作及整合用力起著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2.

2.1 提高田徑項目的穩定性,加強神經對肌肉的控制成績的穩定性是以動作的穩定性為基礎的。身體核心部位肌群的肌肉起到的正是這種關鍵作 用。核心部位的深層肌群例如膈肌、多裂肌、腰方肌、盆底肌等控制著身體的穩定。如果這 些深層肌肉缺乏力量,那么身體的穩定性就會降低。

田徑中的許多項目是非穩定的狀態下完成的,像跨欄、跳遠、鏈球、撐桿跳高,如何在不穩 定的條件下有效率協調的發力,是田徑項目取得優異成績的關鍵。例如在跳遠項目中,當身 體離開地面后,身體會繞額狀軸和矢狀軸向各個方向轉動,核心部位的肌肉的工作特征是兩 端無固定的工作,這就要求核心部位的肌肉能夠控制身體的轉動,從而保持一個良好的姿勢 讓四肢解放出來更好的參與運動。再如撐桿跳高項目,人體離開地面后,全靠一根撐桿維持 身體的平衡,在維持基本平衡的前提下還要作出起跳、懸垂擺體和后仰舉腿、引體轉體和騰 越過桿、落地等一系列密切聯系的復雜動作組成的,如此復雜的體育動作,則在數塊或數群 肌肉在核心肌群的穩定與協調工作下得以實現,在對比俄羅斯女子撐桿跳高巨星伊辛巴耶娃 和中國名將高淑英的身體形態就會發現,高淑英較伊辛巴耶娃在核心部位薄弱不少,實力和 技術上的差距必然十分明顯。

2.2.2 減少能量消耗,提高工作效率核心部位擁有的肌群最大,產能和儲能也最多,核心肌群如同一個汽缸,腹部肌肉在前,背 部和臀肌在后,橫膈肌作為蓋板,盆底肌和環繞髖部的肌肉群為盒底。肢體發力瞬間,一般 是在深呼吸后屏氣階段,腹內壓驟然升高,腹部就象是充足氣的汽車輪胎,由里向外鼓脹。 與此相反,腹壁的肌肉群自然由外向內收縮合抱,因此摧發四肢運動到位,就連整個身體也 呈向核心收縮的趨勢,這樣的核心部位異常的充實,撞之不開,晃之不散,整個身體處于一 個統一整體。核心肌群蓄積的能量順利的從身體中心向運動的每一個環節傳導,那么就可以 使四肢提高其工作效率。

短跑和跳躍項目中的助跑和起跳技術中的伸髖鞭打扒地動作,還是投擲項目上肢的最后用力 ,看似腳對地面的作用,而實則為來自于腰髖肌群的原動肌群的發力,并通過閉合式的動力 鏈向下肢形成有效的動量傳遞。肌電研究表明,協調能力好,核心力量強的短跑運動員在高 速跑騰空的過程中擺動腿骨后肌群肌電放電較少,而核心力量差的運動員腿部骨后肌群放電 量增大。通過肌電變化可以發現核心力量好的運動員的腿部肌肉可以在短暫的騰空時間里得 到放松,為下一次收縮做好準備。這樣不僅減少了無謂的能量消耗,節省了能量而且可以使 肌肉在下一次收縮時產生更大的力量。鉛球、標槍、鐵餅都是以遠度決定成績的田賽項目,人體在器械施加的時間越長,做功越大 ,出手速度越快,器械飛行越遠。所以現擲技術向旋轉式發展,鉛球由背向滑步向旋轉 式技術發展,鏈球由三圈旋轉向四圈旋轉技術發展。在整個投擲技術過程中,運動員都是在 旋轉中完成的。雖然最后用力動作是取得優異成績的重要因素,但最后用力與旋轉速度和順 序、超越器械又密切相關,核心部位的穩定就成了旋轉向最后用力階段順利過度的基礎,成 了下肢力量高效傳遞到上肢的關鍵,核心部位的強大還會加快器械的出手速度。經驗說明, 分別旋轉生和熟雞蛋,熟雞蛋可以快速、持續的旋轉,而生雞蛋卻轉得非常緩慢且會很快停 下來。這是因為,熟雞蛋是一個凝固的整體,而生雞蛋由于內部松散,很軟,它會把外力產 生的能量在傳遞的過程中消耗掉。這就進一步印證了核心穩定與核心力量在投擲項目中的重 要作用。我們所希望的軀干是一個剛體,可以最大限度的把能量在運動鏈內傳遞。

2.2.3 預防運動損傷調查顯示89.6%的中國一級以上田徑運動員在訓練或比賽中出現過運動損傷,包括肘、膝蓋 ,腰,踝等關節的損傷以及肌肉拉傷。關節部位損傷是田徑運動中常見的損傷。

在田徑運動中經常需要在短時間內改變身體重心的位置,這就需要身體各部分肌肉的配合。 深層的小肌肉群可以起到穩定軀干的作用,并且可以使肢體保持正確的位置。良好的核心力 量可以減少肢體在運動時所承受的負荷,這就大大減少了運動損傷的發生。實驗證明,一根 鐵鏈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不是最強的一環,鐵鏈在承受外界拉力時,最先斷裂的是最薄弱的 一環。這就不難解釋田徑運動員損傷的原因了。例如跳高運動員經常有腰傷,其部位是在第 3、4、5腰椎,這個部位附著的肌肉很少,根據運動鏈理論下肢產生的巨大能量在起跳瞬間 向上傳遞,而核心部位的肌肉功能不足,使力的傳導受阻,大量的能量堆積在腰部較弱區域 ,這一部位運動鏈的斷裂直接導致了運動員的傷病。

另外,肌肉拉傷大部分原因是因為身體在不穩定的情況下,由于核心部位力量的缺失,使四 肢的部分肌肉也參與到維持身體的穩定,從而導致肌肉的拉傷。例如短跑時擺動腿在后擺過 程中,這時身體處于不穩定狀態,如果核心區域力量薄弱,就需要擺動腿的部分肌肉參與維 持身體的平衡,這一情況的直接后果使擺動腿在后擺過程中不能得到充分的放松,從而加大 了擺動腿在用力趴地時拉傷的可能性。相關的核心力量訓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和減少運 動損傷的發生。

2.3 田徑核心訓練的方法和手段核心力量訓練是指針對身體核心肌群及其深層小肌肉群進行的力量、穩定、平衡等能力的訓 練。身體對重心的控制是核心訓練的主要功能之一,其原理就是在訓練的時候制造出一種類 似于運動項目的非穩定狀態,使核心肌群能夠在神經的調節下改變這種非穩定的狀態。核心 力量訓練是偏重于神經肌肉系統的訓練,訓練時要集中精神,慢慢建立對訓練肌肉的自我感 知能力。

目前國內外的核心力量訓練方法主要有不平衡器械訓練,懸吊訓練,彈力帶訓練,繩索滑輪 訓練,滑板訓練等。這與傳統的力量訓練有著本質的區別,并且訓練的難度分級都是從穩定 的克服自身體重的練習到非穩定的抗阻練習。根據核心部位肌群的生理特性和田徑項目的特 點,將訓練方法歸結如下:

2.3.1 田徑核心力量訓練方法的難度分級按照訓練時的穩定與否和動作姿勢及負荷強度將田徑的核心力量訓練分為七個難度等級: 1) 穩定狀態下的靜力性動作;2) 穩定狀態下無負荷的運動;3) 非穩定狀態下靜力性 動作;4) 非穩定狀態下克服自身阻力的運動;5) 非穩定狀態下自由力量練習;6) 非穩 定下核心爆發力練習;7) 穩定下核心專項力量練習。當然核心訓練和其他力量訓練一樣都 要循序漸進,不管是高水平運動員還是低水平運動員都要按照這7個等級逐級遞增。

2.3.1.1 穩定狀態下的靜力保持一般被用于核心訓練的初期,這種訓練方式可以讓運動員深刻體會到核心部位肌群的用力, 并能提高對重心穩定的控制能力。主要采用圖1、圖2、圖3等動作要求軀干從肩到髖部在一 條直線上,保持靜止,注意不能憋氣。

2.3.1.2 穩定狀態下的無負荷運動第二級是在第一級的基礎上由雙腳或雙臂支撐改為單腳或單臂支撐,解放出來的肢體可以做 一些運動。例如圖4單腿單臂向上擺動,圖5俯臥位的單側肢體屈伸,在動作的過程中要保持 身體姿勢和軀干的位置不變,前兩級可以逐漸加大難度,動作的次數和組數根據個人實際情 況而定。

2.3.1.3 非穩定狀態下靜力性動作第三級的訓練需要一些器械來制造不穩定的狀態,例如瑞士球、平衡板、懸吊繩、海綿墊、 氣枕等,通過這一級的訓練可以更直接的調動深層肌肉和神經的參與度,可在前兩級的基礎 上加上不穩定的器械。如可采用前腳踩在瑞士球上的前弓步如圖6,經過一定階段訓練后可 坐在球上或站在平衡板上(圖7),也可雙腿跪在球上或站在球上(圖8,圖9),難度加大 可以用單側肢體支撐。

這一級訓練也可以采用懸吊訓練,懸吊訓練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不穩定訓練方式之一,它起 源于康復訓練,懸吊訓練對提高上肢下肢以及核心穩定性有著很好的作用。懸吊訓練適合中 級階段的核心力量訓練。例如圖10側臥挺髖,圖11仰橋,圖12雙腳固定的俯橋;這些靜力性 動作都是核心力量前期比較好的訓練方式,可以有效的鍛煉核心部位的深層肌肉,從而提高 核心部位的穩定性。

2.3.1.4 非穩定狀態下克服自身阻力的動作第四級的動作可以做一些克服自身阻力的動作,由于是在非穩定的狀態下完成的,雖然是克 服自身的阻力,強度也相當的大。例如圖13單腿撐球擺動,另一條腿向外擺動,此動作可以 很好的發展運動員的骨盆部肌群的力量和穩定性。雙腳撐球左右旋髖拉球(圖14),此動作 不僅可發展髖部肌肉的穩定性還可以發展股后肌群的爆發力。圖15仰臥雙腳拉球挺髖,這個 動作對發展撐桿跳高和跳高等項目運動員的保持空中姿態的專項力量效果較好。

懸吊訓練在這一階段可以做一些動態動作或增加不穩定的因素,這一階段深刻的刺激核心部 位的小肌群和神經系統,適合優秀的田徑運動員的核心力量的訓練。例如圖16在支撐點放上 氣枕做側臥位的單腿上舉,圖17俯臥位的單腿外展內收,圖18雙臂支撐收腿屈髖,這一動作 對短跑運動員核心部位的訓練效果很好,難度加大還可以讓運動員做各種固定肢體的克服整 個身體重量的練習。如圖19、20雙腿支撐雙手懸吊練習,圖19針對標槍運動員、撐桿跳高運 動員,水平高的可以單手懸吊,圖20針對鉛球運動員非常實用。

挪威一位著名的跳高運動員,彈跳出色,技術完美,但是成績卻遲遲不漲。通過核心力量測 試后發現他的髖部力量與其他部位的力量不對稱,通過8周的針對性的懸吊訓練后,該運動 員的運動成績有了顯著性的提高。原因就是其髖部力量較弱,導致整條鏈的力的傳導受阻, 從而影響了運動成績。

滑板訓練。滑板訓練是這一訓練階段比較好的訓練方法之一。他可以強烈的刺激核心部位前 部深層的肌群。

如圖21~24可以把滑輪放在手部或腳下,一端固定另一段滑動,在做的時候要注意動作的速 度,速度不能夠太快,水平提高后可以增加難度,用單手或單腳進行練習。核心力量弱的運 動員尤其是女運動員在做滑板訓練時最好有專人保護以避免受傷。

2.3.1.5 非穩定狀態下自由力量練習第五級難度是非穩定狀態下的自由力量練習,該級別側重于非穩定下的核心力量,速度不要 求很快,但當作要符合技術要求。也是目前許多國家隊高水平運動員體能訓練使用的方式。 通常在非常不穩定的狀態下進行訓練,在結合不穩定器械的基礎上運用彈力帶、啞鈴、壺鈴 、負重健身球(灌水或灌沙)。如:站立或跪在平衡球上提拉啞鈴(圖25),啞鈴俯臥平舉 (圖26),跪在瑞士球上雙臂后拉(圖27)等。這些訓練方式可以深刻的刺激深層核心集群 對運動員的深層肌肉刺激明顯。

傳統杠鈴訓練,是我們以前進行力量訓練的主要方式,對核心力量的訓練也有很好的作用, 例如站在平衡盤上杠鈴蹲舉(圖28),杠鈴俯臥提拉(圖29),和站在平衡盤上杠鈴蹲起( 圖30)等,在核心力量訓練中傳統的力量訓練方式仍然不可拋棄,我們可以在傳統訓練的基 礎上創新,做到的取其精華,對癥下藥,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1.6 非穩定狀態下核心爆發力練習第六級難度是非穩定狀態下的核心爆發力練習,這是向專項力量練習的關鍵階段,在不穩定 情況下追求速度,要求運動員的核心力量極高。通常在不穩定的狀態下進行爆發力訓練,在 結合不穩定器械的基礎上運用彈力帶、滑輪、啞鈴、杠鈴等,使所練的力量更接近運動項目 的專項。

彈力帶(管)和無軌跡滑輪訓練方式在國外應用也較為普遍。由于器材在快速練習過程的顫 動和抖動,使得在發展核心部位的穩定性的同時還可以發展核心部位的爆發力。對鐵餅、鏈 球、標槍等爆發類項目的運動員非常適用。如圖31坐在瑞士球上斜拉,圖32單腿跪地弓步斜拉,圖33站立斜拉,由坐在健身球上、到單 膝跪地支撐、再到雙腳支撐發力,三個動作的速度逐漸升級,對核心部位的刺激也越來越深 。

圖34轉髖提拉可以很好的發展運動員的髖部爆發力以及后背部的肌肉力量,對鐵餅和鏈球 等投擲項目特別適用。這些動作都可以增強運動員的核心穩定性和爆發力。滑輪的訓練難度 可根據所克服的阻力調整,能力水平提高后可單手模擬鐵餅、鏈球最后用力技術。

站立單腿內收或前擺圖35運動員用單腳固定彈力帶由外向內收,此動作不僅可以鍛煉核 心部位的穩定性還可以很好的鍛煉大收肌和恥骨肌等平時很難練到的深層肌群。

而圖36,大腿由后向前上擺動可以加強屈髖肌群的穩定和爆發力,對短跑、跳等項目十分 適用。單腿固定彈力帶擺動練習,如(圖37),一腿固定橡皮帶由后向前上方擺動,加上手 臂的協調配合。此動作能夠充分鍛煉跳躍運動員核心肌群穩定性及擺動腿股二頭肌的爆發力 。

需要注意的是,當運動員進行以上動作練習時,一定要保證動作的正確性。不同顏色的橡皮 帶的彈性系數不同,強度的加大可采用彈性系數小的橡皮帶,另外組數和次數可以適量增加 。但是要注意,由于橡皮帶練習使肌肉始終處于一種緊張的收縮狀態,容易使肌肉產生疲 勞。因此要求教練員掌握好訓練的量,做的恰到好處,并且要注意訓練完的拉伸練習。

2.3.1.7 穩定狀態下核心爆發力練習第七級難度是穩定狀態下的核心爆發力練習,該練習屬于田徑專項力量練習,通常在模仿專 項技術下進行的核心爆發力訓練。該練習與第五級、第六集練習的最大區別在于器械在最后 用力階段的脫手、或加在肢體末端阻力的突然釋放,使得器械或肢體有一個加速度。適用的 器材一般有實心球、壺鈴、健身球(灌水或灌沙),使所練的力量更完全與專項技術當作接 近或吻合。

在1996年,備戰亞特蘭大奧運會前,北京體育大學邀請了俄羅斯投擲專家瓦龍金教授指導劉 昊和程小艷訓練,就曾大量使用了針對核心部位的力量練習,特別是在訓練后期大量采用了 壺鈴擲遠練習,收到了非常明顯的效果。

2.4 田徑核心力量訓練安排的原則

1) 田徑核心力量訓練靜止動作一般保持30 s左右,動態動作組數和次數視項目和個人能力 以及發展目標而定。

2) 不管是什么項目、什么運動員、什么力量訓練方法,都需要循序漸進,無論高水平 運動員還是低水平的運動員都要按照難度等級逐漸遞增。

3) 核心力量訓練的前期是側重于神經系統的訓練,所以其難度必須等到神經對負荷適 應以后才可以提高。核心力量初期的關鍵是要讓運動員處于一個不穩定或不平衡的狀態,使 核心部位的神經肌肉系統最大化的參與。在核心穩定性提高后,在訓練的時候要盡量的和專 項技術動作緊密結合,這樣才可使訓練的效果直接轉化成專項運動能力。

4) 雖然核心力量訓練的作用相當重要但是傳統的力量訓練方式還是不可丟棄,特別是 對于田徑這樣一個以體能為主追求發揮人體極限能力的項目,核心力量訓練不能等同于田徑 專項力量訓練,核心力量訓練只是田徑力量訓練的一部分,是有益的補充,不可完全替代傳 統田徑專項力量訓練。

5) 在一次訓練課中,建議可以把核心力量訓練放在準備活動,整理活動或者負重抗阻 訓練的前期,這樣不僅可以增強核心部位的力量與穩定性,也能調動起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個階段或周期中,建議將核心力量訓練放在一般準備期和 專門準 備期,結合傳統訓練方法和手段,將基礎力量和核心力量夯實,為最后的專門準備期和賽前 做好鋪墊。由于核心部位肌群較多,田徑項目各異,我們在追求整體訓練效果的同時還要有 的放矢根據田徑各個項目的不同因人因項制定訓練計劃。

3 結 論

1) 核心力量是國外研究較多近期被國內引起關注的一種力量,核心力量的分類與性質在中 國田徑界還沒有被廣泛認識。

2) 核心力量訓練對全面均衡的發展田徑運動員的力量素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作為一 種有效的力量訓練方式應該成為田徑運動員體能訓練的一部分。

3) 核心力量對田徑運動員有提高田徑技術動作的穩定性、加強神經對肌肉的控制、減少能 量消耗、提高工作效率、預防運動損傷的作用。

4) 按照訓練時的穩定與否和動作姿勢及負荷強度將田徑的核心力量訓練分為7個難度等級 :(1) 穩定狀態下的靜力性動作;(2) 穩定狀態下無負荷的運動;(3) 非穩定狀態下靜力性 動作;(4) 非穩定狀態下克服自身阻力的運動;(5) 非穩定狀態下自由力量練習;(6) 非穩 定狀態下核心爆發力練習;(7) 穩定狀態下核心爆發力練習。

5) 田徑核心力量訓練器材主要有:實心球、健身球、等級阻力帶、平衡板、無軌跡負重滑 輪、繩索、振動儀、震動棒、自由重量器械、壺鈴等。

6) 針對徑賽類田徑項目可采用阻力帶(彈力帶)、滑輪、平衡墊等器材,針對跳遠、跳 高類項目可采用滑輪、健身球、振動儀、杠鈴等訓練器材,針對撐桿跳高項目還可以補充懸 吊練習器材,針對投擲類項目可增加壺鈴、實心球、無軌跡滑輪等器材訓練。

7) 田徑核心力量的訓練需要持之以恒,逐級遞進。核心力量的訓練應該是以核心穩定訓練 開始,并最終結合于田徑某一專項的核心爆發力訓練。

參考文獻:

[1] 王衛星.競技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8 ):1119-1121.

[2] 陳方燦.淺談國外康復性體能訓練的一些理念和發展趨勢[J].體育科學,2006,26(10 ):95-96.

[3] 田麥久,主編.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4] 林華.核心力量訓練原理初探[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24(2):66-68.

[5] 羅端芬.游泳核心力量訓練的研究[J].游泳季刊,2008(1):1-5.

[6] Ian Hasegawa.The Use of Unstable Training for Enhancing Sport Performance [J].NACA's Performance Training Journal,2005,4(4):15-17.

[7] Travis Brown.Core Flexibility Static and Dynamic Stretches for the Core[J ]. NACA's Performance Training Journal,2005,4(4):8-10.

[8] Paul J.Goodman.Connecting the Core[J]. NACA's Performance Training Journ al,2004,3(6):10-14.

[9] 陳小平.現代三級跳遠運動員的訓練.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