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景觀設計的認識范文

時間:2023-08-16 17:38: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景觀設計的認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對景觀設計的認識

篇1

關鍵詞: 景觀設計室內景觀現代景觀文化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鋼筋混凝土建筑的方盒子以各種形式豎立在城市空間當中,并且建筑物空間環境里的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共同發展,但是人們逐漸意識到鋼筋混凝土已無法表達空間里的全部內容。室內景觀的出現把建筑空間環境物質與精神兩個方面結合在一起,以達到建筑空間環境的生態化和承載文化的內涵,并起著關鍵作用。

1.景觀的設計發展歷程

景觀環境設計的研究范圍極為廣泛,它涵蓋了自然、社會、科學、現代科技、文化、藝術等領域。景觀設計的一般含義“從古至今人類為了適應和改變其生存條件,而有意識地去進行的環境改造活動”,只要是符合此條件范圍之內的環境改造活動,都可以將其稱之為景觀設計。一般認為景觀設計有東方、西方、歐洲三大體系,東方景觀設計體系以中國為代表,日本、朝鮮及東南亞等國家受其影響較大。東方景觀設計體系主要以自然山水,植物與人工山水,植物與建筑相組合等藝術表現為特色。雖然歐洲國家的景觀設計風格各有不同,但是它們的景觀布局形式基本相似,即均采用以規劃式景觀布局為主,自然景物配置為輔的藝術表現為特色。

2.景觀設計體現的功能性

2.1使用功能

景觀環境設施的使用功能是所有景觀環境功能構成中的首要方面。景觀環境中的任何一種設施都是以能夠滿足人們一定的功能需求或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而存在,否則它將失去自身的價值。

2.2精神功能

景觀設計是一門極為復雜而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不僅與自然科學和技術問題相關,還與人們的生活和社會文化非常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人們對景觀環境的精神要求,是建立在一定的社會需要基礎上的客觀產物,應根據人們在某一處的感情需求、審美能力、文化水平、地域或民族特征等方面去進行分析,使置身景觀環境中的人們能夠充分享受多方面的精神滿足。

2.3美化功能

從景觀設計的美化功能體現來講,應當放到一個重要位置來分析,其中審美客體與審美主體之間所發生的相互影響和相互轉換的關系,主要是通過意境的表達來給人們美的享受。

2.4安全保護功能

概括地講,景觀環境的保護功能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認識和理解,一方面景觀環境的建設對其周圍的生態進行有目的的保護,另一方面通過景觀環境的設計而避免人們在活動時給周邊環境帶來人為傷害或者周邊環境給人帶來的自然危險。

3.室內景觀的形成概述

當今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快,工業化進程迅猛發展,綠色空間的不斷減少,使人們渴望在室內空間中能夠設置花草、山石、水體、小品等景觀供賞玩,休息。

正因為有人對室內景觀的向往,所以現在許多大型公共建筑或住宅建筑,把只能在室外見到的山石、水體、花草、樹木引入或借景入室,并且成為一種潮流,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崇尚。室內景觀我們可以認為是依附于建筑、景觀和室內空間,三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融合及協調的一個概念。室內景觀就是把室外景觀中的自然景物和人造景物直接或借景的手法將其引入室內空間,從而形成室內景園和室內庭院。由此而見,室內景觀有很大的延展性,它可以包括在建筑內部封閉或者敞開的庭院景觀,也可以是雖然不在建筑內部但是與建筑體有著很密切聯系的庭院景觀。筆者論述的是廣義上的室內景觀的概念。

4.中國與西方室內景觀發展史概述

4.1中國室內景觀發展史概括

依據中國古代史料記載,在距今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時期就出現了盆栽植物來裝飾居住空間的先例,這也成為世界最早的室內植物景觀。在東漢及唐宋時期,用盆栽植物、山石等自然材料來裝飾室內空間已經很普遍了,到了明清時期,隨著園林文化的發展與影響,許多官商、文人開始把室外的山石、植物等,移入室內空間中,制造出小型的室內景觀并且在當時也成為一種風氣,但是由于當時建筑結構的限制,只能制造出小規模的室內自然景觀。

4.2西方室內景觀發展史概述

西方室內景觀的雛形就是滿足室內觀賞和栽培植物而設置的“溫室”,也可以說,西方室內景觀就是以植物所展開的,從古希臘簡單的室內栽植花卉到古羅馬時期在封閉式的中庭建筑中用植物來裝飾迎賓入口,都是簡單地將植物作為一種室內景觀主要元素,目的就是用于觀賞。文藝復興帶動了西方經濟和文化的繁榮發展,人們開始把溫室的技術運用到庭院中,在此時期的庭院規模很大,室內庭院里開始具有溫室一樣的加熱系統,在室內庭院中可以種植瓜果蔬菜,而且可以招待客人,室內庭院在功能上有了很大飛躍。

5.現代景觀文化在室內景觀中的表達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景觀設計師開始探索新的景觀設計方式,在現代藝術和現代建筑不斷發展中和歐美等西方國家的景觀設計開始不斷相互交流、融合。現代派藝術和現代建筑思想開始形成,并且生態與文化的結合,成為現代景觀的主要思想,在這樣新的形式下現代景觀設計手法也不斷運用到室內景觀設計當中,使室內景觀更加具有現代氣息。

6.室內景觀生態原則

當生態學進入景觀設計當中,使景觀設計思想發生了重大變化,并且影響到景觀外形。景觀設計不再保持原有的形式,而擴展到更廣泛的領域,許多景觀設計師在設計中遵循生態原則,這些原則可以涉及每個設計,無論設計中應用這個原則多還是少,都可以被人們稱為“生態設計”。生態設計在世界領域內被人們所認同,所以在室內景觀設計中應考慮生態設計原則。

7.總結

在這個社會不斷進步的過程中,無論是室外景觀還是室內景觀,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都以各種形式體現出人們的多種需求,而室內景觀離我們生活更近一步,所以室內景觀的發展將會得到更多形式的發展與變化空間,讓我們與自然不再有鋼筋混凝土的隔離,因此,人類回歸自然將是永遠的主題。

參考文獻:

[1]張大為,尚金凱.景觀設計.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12.

[2]史明.景觀藝術設計.江西美術出版社,2008.4.

篇2

【關鍵詞】社區管理;人才需求

當前,北京市順義區已進入經濟高速發展的“黃金期”。初步形成了以空港工業區、天竺出口加工區為依托的空港高新技術產業群落,以林河工業區、北京汽車生產基地為依托的現代制造業產業群落,以燕京、匯源為代表的都市型飲料食品產業群落,以空港物流基地、潮白河體育休閑產業帶為載體的現代服務業產業群落,以順鑫農業、三高農業示范區為特色的都市型現代農業產業群落。隨著順義區工業化現代化的不斷推進和順義新城的建設,順義區城鎮化的腳步也在逐步加快,原來的以村為單位的管理模式將逐步被社區管理模式所取代。因此,順義區將需要大量的學習社區管理的專業人才。目前,北京市高校開設社區管理的專業較少,而針對順義區的經濟現狀開設的社區管理專業更是只有北京現代職業技術學院一家高職院校。因此,我們組織、編寫、發放、回收、整理并分析了調查問卷,以期對現有社區專業的教學改革進行指導,使得社區管理與服務專業培養出的學生能夠更好的面向市場面向社會的需求,使得社區管理與服務專業能夠不斷完善,從而為順義區的經濟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一、調查的基本內容

在本次調查研究中,我們一共發放了500份調查問卷,回收500份,其中有效問卷為486份,有效率為97.2%。調查問卷采用李克特量表的方式,將問題的選項分為五個等級,都為單項選擇。此次問卷的發放集中在北京市順義區內,采用了匿名重點調查的方式,重點對從事社區管理與服務的一線工作者開展了調查,分別包括民政局、街道辦和居委會的工作人員,比例為1:1.5:10,不僅得到了各個層次社區工作者的全面的意見,并且堅持立足基層的原則,對基層的社區工作者有所偏重,當然這也是由于專業培養學生的崗位目標所決定的,更加貼近學生畢業后找工作的實際。由于是社區的一線工作者,他們對于社區工作者應該具備的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最有發言權,同時匿名調查也增加了調查的效度和信度,從而為本次調查研究提供了真實可信的數據。

二、調查的數據分析

此次調查問卷被設計成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社區工作中社區專業人才的優劣比較;第二部分為社區管理與服務人才的能力需求;第三部分為社區專業課程的設置需求;最后一部分是被調查者的專業背景。本文將在下面做一一介紹。

(一)社區工作中社區專業人才的優劣比較

本部分又分為兩個小部分,一為優勢,一為劣勢。優勢設計了14個備選項,劣勢設計了8個備選項。調查結果顯示,超過82%的被調查者認為社區專業人才的優勢在于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82.7%)、極強的人際交往能力(98.4%)、信息意識強(98.4%)、良好的團隊精神(86.2%)和優秀的服務意識(96.7%);而超過77%的被調查者認為劣勢在于知識結構不合理(88.5%)、缺乏愛崗敬業精神(78.6%)、實踐操作能力差(78.6%)、創新能力不足(86.8%)和自信心不足(77.0%)。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社區專業的學生應該掌握全方位的知識,擴充知識層次和結構,應該加強實踐環節,并在創新和職業道德方面的培養有所加強。

(二)社區管理與服務人才的能力需求

本部分分為三個方面。第一是社區管理與服務人才的專業服務能力需求,我們一共設計了13個備選項。調查結果顯示,與居委會溝通、基層黨建、心理咨詢能力、信息宣傳、開展文體活動、編制預算是需求的重點。

第二是社區管理人才的技術與管理能力需求,我們一共設計了9個備選項。調查結果顯示,超過88%的人認為信息系統使用(90.3%)、社區資源規劃(97.1%)、公共關系(88.7%)、人力資源管理(88.2%)和社會調查方法(90.1%)是所需求的能力。

第三是社區工作人員的個人能力需求。我們一共設計了13個備選項。調查結果顯示,90%以上的被調查者都認為具有創新與創造力、營造信任環境、具有團隊精神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是需求的個人能力。值得一提的是,100%的人都認為有效溝通技巧和保持積極態度是所需求的個人能力。

既然有了這些方面的需求,那么我們在社區專業的課程開發和改革中就要加大相關課程的比重,并且要相應的增加實踐學時從而讓學生能夠有真正動手的機會,從而讓學生得到真正的鍛煉,更加貼近現實工作,這樣我們才能將學生培養成優秀的社區工作者,更好的為城鎮化的進程添磚加瓦,更好的為社會服務。

(三)社區專業課程的設置需求

這部分是學院社區專業目前所開設的課程,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第一是社區專業的專業知識的課程,總共有24門。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社會心理學、社區工作實務、社區管理、社區法律與法規、社區經營與社區服務、社區信息化管理系統、社區文化與教育、社區福利與社會保障、領導科學、社會學概論、社會統計軟件與應用、家政服務與管理和家庭社會學被認為是十分需要開設的課程。

第二是社區專業的計算機知識課程,共有9門。根據調查結果顯示,被認為十分需要的有計算機應用基礎、管理信息系統、文字處理和電子表格課程,比例均超過80%。

第三是社區專業的其他課程,共有10門。調查結果顯示,其中93.6%的被調查者認為高職高專英語重要,認為城市物業管理和城市社區服務是重要課程的比例分別為87.4%和90.1%。

從以上數據中的重要課程可以看出,這些課程和社區專業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大部分都是社區專業的核心課程,里面涉及到了社區工作的具體內容和基層工作,并且可以彌補前面第一大部分所突出的劣勢,同時和前面第二大部分的社區工作者的能力需求是相輔相成,關系密切的。

(四)被調查者的專業背景

這部分一共兩個內容,一是被調查者的專業背景,另一是被調查者的學歷水平。從調查結果來看,這些一線的社區工作者們是社區管理類專業畢業的比例不高,而高中/中專生所占的比例不低,研究生比例為零,這是符合實際狀況的。但是,我們應該看到,雖然他們不是社區專業出身,但是他們在社區管理與服務過程當中總結出了豐富的經驗,實踐的能力是應該值得老師和學生所共同學習的;此外越來越多的大專生和本科生不斷地加入到社區管理與服務的隊伍中來,為社區管理這個行業帶來了新興的先進的理論,并且把這些理論和實踐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更好的指導實踐,推動社區工作的不斷進步。

三、總結

從上述數據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對于社區工作者而言,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積極的態度是至關重要的,這些能力的培養是學院社區專業今后的努力方向,要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要調整課程的層次和結構,擴大知識面,加大核心課程所占的比例,重視核心課程的學時分配和實踐教學,對于第三大部分所提出的應重視的課程需要有所思考,這些都需要我們在課程的教學改革中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參考文獻:

[1]陳天博.高職院校社區管理與服務專業建設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9(8).

[2]王紅,馬天芳.高職院校社區管理與服務專業發展前景和趨勢的實證分析[J].教育與職業,2010(1).

[3]朱國云.社區管理與服務[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篇3

關鍵詞:景觀設計;軟質;教學實踐;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2)08—155—02

景觀設計課程內容涉及的基礎知識十分廣泛,包括植物學、氣候學、美術學、工程學及藝術設計等方面。高校環境藝術專業的景觀設計課通常是以綜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為目標的專業課程。隨著我國城鎮化速度的加快,越來越注重生態,要求人與自然環境協調相處,以人為本的景觀設計專業就成為高校的熱門專業方向。但是,由于我國景觀設計專業方向起步較晚,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了其人才培養目標。為了使我們培養的人才能更加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對景觀設計課程進行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就勢在必行了。

一、景觀設計課程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一)景觀設計程起步晚,師資力量薄弱

我國的景觀設計課程開設的時間與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是比較晚的,經驗少,而且牡丹江師范學院的藝術設計專業方向是設在美術系的,這樣,教師的專業主要是美術專業,而相關的如園林規劃、建筑學、工程學、機械學類的知識背景相對較少,想引進景觀設計專業的教師難度也很大,而且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師數量與學生的比例相差懸殊。由于師資力量的薄弱,教學水平和效果就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培養出的學生就難以適應中國城鎮化發展對景觀設計學的需求。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配套的基礎課程開不出來

牡丹江師范學院的景觀設計課程是在大三開設的。學生在大一、大二時都是開設一些美術專業和設計專業的基礎課。到了大三才開始上專業課,到了大四時就開始安排畢業實踐及畢業設計了。這種人才培養方案是我國環境藝術設計教育中的普遍現象。這種安排的弊端就是基礎課用時過長,而相對來說,專業課時間用得就少了,留給學生專業實踐的時間也較短,而且牡丹江師范學院開的設計專業的基礎課,大部分是與美術、設計相關的。而與景觀設計有關的基礎性的課程如園林美學、園林史、土木建筑工程學和園林藝術原理等必修課,由于學校沒有這方面的師資力量,所以就不能開設。

(三)景觀設計專業方向性不強

我國當前高校景觀設計專業建設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上,開設如公共藝術設計、城市景觀設計和園林景觀設計等專項設計課,而且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主要方向還是以室內裝飾設計為主。牡丹江師范學院的景觀設計課程就是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上設置的。再加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生源多是藝術類考生,所以,學校教師在專業課講授和考查時,過多地注重學生的藝術表達、視覺的效果,關注的是學生作品的藝術性。而景觀設計應該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創造以人為本的生態景觀。所以,沒有生態科學的理論基礎和理論熏陶,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就難以成為現代意義上的景觀設計人才。

(四)學生自身能力不強,專業基礎不實

由于擴招的原因,許多美術專業基本功不太扎實的學生也都進入了大學的校門,特別是像牡丹江師范學院這樣的三類院校,學生的基礎就相對差些,一些學生的藝術表現力不強,園林學、工程學、機械學的理論知識缺乏。如讓學生進行園林的綠化設計,可能學生對對象都不了解。進入大學校門后,一些學生不太會自我管理、自我學習,所以,就出現了一些學生知識儲量不足,難以拓寬視野的現象,學生在做作業時,抄襲現象嚴重。

二、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措施

要使景觀設計課程上得好,能夠培養出滿足我國城鎮化發展所需要的景觀設計人才,就要針對上述問題,對景觀設計課程體系和教學環節進行改革。

(一)建立健全課程體系

針對上述景觀課程設置不合理的問題,我們要在今后的課程教學體系改革中,多開設一些與景觀設計課程密切相關的配套的課程,這些課程要結合景觀設計專業方向的培養目標與牡丹江師范學院的教學實際情況來開設,如景觀生態學、園林植物和園林規劃設計等。認真研究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使景觀設計專業方向的課程學時趨于合理,使各門課程之間做好銜接。在建設景觀設計專業時,既要認識到景觀設計是具有藝術性、美學性的,更是具有生態可持續性和自然科學性的特征,要融生態設計的教育理念于景觀設計之中。

同時要吸收和借鑒發達國家高校景觀設計課程的成功經驗,如美國哈佛大學的景觀設計課程,其教學體系有三類,包括設計課、講授課和研討會、獨立研究。課程主要有園林景觀史、景觀規劃、景觀技術、設計理論和植物配置等。他們注重學生設計技能的培養,講授并研究景觀設計的理論及歷史,涉及相關的多方面領域的技術和知識,還進行某一方向專門性的研究。最后,學生要獨立完成設計并撰寫論文。上述可見,哈佛大學在景觀設計教學方面,學習景觀設計專業方向的內容廣泛,知識面寬,這些內容會對我們學生的設計有所裨益。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為了適應社會對景觀設計人才的需求,牡丹江師范學院要在師資隊伍建設上下大力氣,在多方面引進高素質景觀藝術專業人才的同時,做好本校原有教師素質的提高。具體方法包括:與名校名師合作,聘名譽教授、客座教授來學校講學;名校的博士畢業生來我校工作,給予優惠的待遇;本校教師派出做訪問學者,與名校名師交流學習;鼓勵本校教師出國進修;鼓勵本校教師提高學歷,到國內景觀設計專業建設強的高校去讀碩士、讀博士。

(三)改革和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

案例教學法是景觀設計課的重要教學方法,通過案例教學使學生對景觀設計過程和設計要點會有更加直觀的認識,所講授的理論知識點才能讓學生充分理解。所以,在我們今后教學的改革實踐中,要增加案例教學的課時量、進一步精心設計案例教學的過程。討論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是牡丹江師范學院教學改革過程提倡的一種主要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也可以在景觀設計課上廣泛運用,這種方法要求教師結合學生特點,在授課之前布置討論的主題,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資料,然后在課堂上各小組圍繞主題進行發言,闡述各自的觀點,其他組的學生進行提問,展開討論,最后教師給以點評和總結。這就改變了原來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增強了師生間的互動和交流。在新的景觀設計教學中還應進一步加強實踐的教學環節,現在的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設計能力都較差,為了提高學生的獨立設計的能力,必須在教學中給予實踐環節應有的重視。要充分利用牡丹江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在黑龍江省冬季的冰雕設計和牡丹江鏡泊湖旅游點建立的軟質景觀設計實訓基地,組織學生到此進行專業實習。同時,還要利用牡丹江師范學院實踐學期這個良好的時間,給學生一些項目,或安排學生去合作單位參與其有關項目的設計與實施。這樣,既鍛練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增強了學生對社會的了解,了解市場需求、專業發展現狀對其畢業時找工作也奠定了基礎。

篇4

關鍵詞:景觀;應用型人才;改革;綜合素質

現代園林發展起源可追溯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在古典造園、風景造園的基礎上,經過科學革命方式建立起來的新學科。風景園林學是以強調建設和諧的人居戶外空間環境為基礎,把工程技術與藝術表現融為一體,并與城市規劃、建筑設計、植物學、藝術美學等學科相結合的綜合性學科。在其發展過程中,通過不斷地豐富科學藝術手段,為人類建立了一種適合生存并促進自身發展的室外生活環境。在21世紀,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人類的共識,氣候變暖、能源緊缺、環境危機是人類面對的共同挑戰。科學發展、生態文明、和諧社會已經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戰略,經濟穩定增長和快速城市化仍將持續很長時間。物質主義和過度消費開始引起有識之士的關切和思考,對大自然和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初露端倪,因此風景園林應運而生。由于風景園林學科以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為根本使命,以保護和營造高品質的空間景觀環境為基本任務,因此它的發展前景不可限量。風景園林學科的時代背景、發展前景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社會發展、人類科技文化的進步,使得風景園林專業需要不斷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風景園林的任務是豐富多變的,這就需要大量的知識面寬、專業素質高、實踐能力強的人才。正是基于培養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專業人才為目的,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開設了景觀設計原理這門課程,通過優秀景觀設計的案例分析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了景觀設計的基礎理論知識。該課程主要介紹有關景觀規劃與設計的發展演變、景觀資源的類型及評價方法及城市與區域的景觀與綠地系統的規劃方法。景觀設計原理課程是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風景園林專業的必修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風景園林專業的學生對景觀設計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了解了與景觀設計有關的理論知識、景觀設計的原則,熟悉景觀的構成要素、景觀設計的過程與方法。因此,從教學內容、授課方式、實踐教學、教學資源四個方面,進行分類分模塊的改革創新,創造了一體式學生理論實踐創新思維模式。

1景觀設計原理課程概述與目前存在問題

由于風景園林專業的特殊性,該課程主要內容包括景觀概述、發展歷程、影響因素、空間設計、景觀構成的環境要素、設計程序與方法、設計表達、各種類型景觀設計。此外,還有景觀設計原理對風景園林專業的指導意義。景觀概述:景觀設計的基本認識(景觀的概念、景觀設計的概念、景觀設計專業與風景園林專業、景觀設計師)。發展歷程:古典園林的傳承、現代景觀的產生。影響因素:自然因素(氣候、地形、地貌、水文地質)。功能因素:(功能屬性、功能構成、功能、布局)空間因素、人文因素、生態因素、技術因素。景觀環境與行為心理(人對環境的需求、環境感知與環境認知、個人空間與感覺尺度、私密性與領域性、環境行為規律)。空間設計:空間設計基礎(空間概念、講解點線面體以及空間)、空間處理手法(空間構成、空間類型、空間操作、空間界定、空間與功能)、空間要素與設計原則。景觀構成的環境要素:地形、道路與場地、植物、水體與山石、景觀設施與小品、照明設計、景觀建筑單體設計。設計程序與方法:講解一般景觀設計的程序與主要內容以及各階段的注意事項。設計表達:景觀制圖、景觀透視。各種類型景觀設計:城市公園、廣場、居住區、庭院、濱水、道路景觀設計。講解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存在問題:第一,課程內容空洞,理論缺乏實際指導和借鑒作用;第二,課程內容淺顯,未能滿足培養風景園林專業實踐性人才的培養需求;第三,整個課程為48個學時,基本以理論課為主,未安排相應的實踐課學時,未能很好達到鍛煉學生的實際設計能力的效果。

2課程改革內容和教學方法創新

2.1課程內容與實踐、實際項目相聯系

將課程與招標網的實際工程項目相結合,通過理論知識點賦予相應的設計項目無縫銜接,配合指導老師進行指導。積極組織學生參加風景園林學科相關設計競賽,以團隊進行考察的形式,從中培養設計創新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

2.2多維度、多地點進行設計考察

從理論課堂與室外課程進行呼應,通過案例圖片和現場實際參觀考察進行,把景觀設計涉及的方方面面的設計類別進行闡述,對一些設計熱點,如生態停車場設計、海面城市、雨水花園、美麗鄉村等相關案例進行重點剖析。

2.3網絡平臺資源的利用與整理

讓學生在課余時間瀏覽相關專業網站,搜集相應素材。國內比較有名的,如生生景觀、秋凌景觀設計、國際新景觀、筑龍園林景觀、園景人、田園志、微設計、景觀派等。借助這些互聯網平臺,為學生提供最新的實踐案例以及理論思想,并且提供相關設計素材豐富設計作業的層次感。

2.4師生互動

平時課程作業讓師生充分互動,進行思考,課堂上由一組學生講解他們所欣賞的景觀設計案例,內容包含案例的概括、案例優缺點、由此得到的經驗和教訓。

2.5專項作業訓練

快速設計與草圖表現能力是風景園林設計行業所必備的一項技能,在課程的授課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相關設計訓練,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專題進行快題設計方案構思。例如,選擇永川興龍湖公園、觀音山公園、渝西廣場等地方進行景觀改造設計。

3結語

篇5

1景觀環境與景觀造型的基本元素的關系

人類時刻與景觀環境之間發生著各種關系,人類在對景觀環境不斷認知的過程中適應著各種環境。人類對景觀環境的認知是從形體、色彩、光感、質感與肌理、嗅覺、聲音等6項基本形態為起點。其中,形體無疑是人們對任何事物的視覺印象感知中最基本的,因為其他元素都要依附于形體而存在,而形體的存在是以點、線、面等基本形式出現l。基于以卜理解,針對景觀造型的基本元素的分析結果顯示,從自然景觀環境到人造景觀環境,從景觀環境的基本形式到景觀環境的細部設計,景觀環境可以理解為點、線、面3種景觀造型基本元素的有機組合,也就是說人對景觀環境引發的最直接的視覺感知來源于點、線、面的構成形態。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景觀造型的基本元素中所提到的點、線、面是相對而言的,譬如一棟建筑,與周圍景觀小品相比,它可看作是體,而相對于整個城市而言,就只能被視為一個點。因此,景觀設計中的點、線、面的界定在不同的使用環境中會出現不同的涵義,它們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l。

2景觀設計的理論基礎——平面構成

平面構成是現代視覺傳達藝術設計的基礎,探討和研究在平面設計中基本要素的構成、形成的規律以及應用等問題,是立足于二維空間的構成藝術。但是隨著平面構成理論的發展,園林景觀設計作為應用設計的一種,也深受平面構成的影響p1,這主要是立足于以下3個方面。

2.1形態要素的對應性

人們通常在平面構成中提到的點、線、面是概念的形態要素,它們是學者研究形態學或任何抽象理論的基礎。而景觀造型的基本元素點、線、面可以將其看作現實的形態要素,點可以是一個具體的雕塑,也可以是墻面上的一個花格窗;線可以是一條溪流,也可以是一條道路;面可以是一汪碧池,也可以是一個城市。因此,筆者認為二者在形態要素方面具有對應性。

2.2美學法則的一致性

美是主體人對客觀存在的審美對象的心理感受。雖然人們對美的認識存在社會性、階級性、民族性、時代性、功利性與非功利性的差異,但長期以來,人們通過不斷的實踐體驗,對美的因素的歸納與概括,形成了具有普遍意義的美學規則,主要有統一與變化、對比與調和、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呼應與重點、比例與尺度等。這些美學法則不僅適用于平面構成中,而且適用于景觀環境設計,它們共同建立了一套和諧、有機的秩序,并在此秩序中產生一定的視覺中心及變化。

2.3形態語言的互通性

隨著人類對藝術理論的深入研究,人類發現不同的形體具有一定的表情和意義。不僅能對人的視覺產生影響,而且能對人的心理產生不同的影響作用…,譬如圓形給人以充實、圓潤、具有張力的心理感受,且常使人聯想到圓滿、成功,這就是所謂的形態語言,且這種形態語言可以通過邏輯推理的方式進行分析總結】。在對形態的基本元素點、線、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景觀設計與平面構成理論二者在形態語言上具有互通性,如垂直線給人以莊重、嚴肅、堅固、挺拔向上之感,常用于教堂、寺廟、陵園等肅穆的環境。

3景觀造型的基本元素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

3.1點

在設計藝術學領域,點是構物的基礎,是造型的基礎,是最小的構型素材,即一切形態表現的基礎。在景觀環境中,任何相對較小,無論形狀如何的形態都可被視為點,它的應用范圍廣泛、形式靈活。設計師常根據點的特性與布局形式,對其進行合理的運用。某種意義上講,點可以左右整個設計地塊的氣氛和格調。

3.1.1點的特性

(1)相對性。正如前文所言,任何相對較小、無論形狀如何的形態均可被視為點,因此點具有相對性的特點。在景觀設計中,如何處理好景觀造型的基本元素點、線、面的關系,就要求設計師處理好景觀中不同事物的空間尺度及其相互問的比例關系。

(2)定位性。點因其體量小、對周圍的邊沿具有“向心力”而表現以位置感為其主要特征,因此在景觀環境中,點表現出高度集聚的特性,且容易成為視覺的焦點及中心,吸引人的目光,從而對視覺產生特殊的定位效果。在景觀設計中常利用點來打造環境的美感及主題意境。常用的手法主要表現為:①在軸線的節點上或者軸線的終點等位置,設置主要的景觀要素形成景觀的重點,突出景觀的中心和主題;②利用地形的變化,升高主體以突出環境的主景;③在構圖的幾何中心布置景觀要素,使之成為視覺焦點。同時,利用點的定位性還可以轉移人的注意力,起到景觀提示的作用,如道路轉彎處放置的置石或孤植的樹木等。

(3)點綴性。點具有定位性的作用,但多個點存在時,特別當它們以大小不同、疏密不同的形式存在時,點多給人活潑、跳動之感。因此,點在景觀環境中具有點綴的效果。譬如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徽派古建筑群,其墻面上不是大大的開窗,而是相對整個墻面而言,類似一個點的小窗戶,不僅起到采光通風作用,而且使無窗戶的墻面變得富有生氣,同時又增加了構圖意味(圖1)。另外,小型的景觀小品、植物、石頭、路燈、座椅等都可以用來豐富環境、點綴環境、打破單調,同時還可以在小范圍內作為遮擋物[51,其中觀賞樹木的使用是點元素在景觀設計中最典型的應用。

3.1.2點的布局形式在平面構成中,點的布局形式常表現為單點、2點、多點3種形式。單點具有很強的視覺凝聚力,可以引起較強的注目感,形成視覺焦點。例如在廣闊的草坪上,種植孤植樹木;以藍天或綠墻做背景,前面放置雕塑是景觀設計中用以吸引人視線的常用手法。另外,單點所在的位置不同,給人的視覺心理感覺也不同。譬如市政廣場上的花壇常放置在場地的中心位置,給人以平靜、穩重之感,而在中國古典園林的自然式水體設計中,常將島嶼設置在水體的一側,從而使整個水面活潑起來,富有動感。2點構圖在環境中常形成一條潛在的視線,可以產生某種方向作用,特別當2點存在大小、遠近、虛實等不同時,這種方向性的作用會變的更加明顯。譬如法國古典主義尉林把最華麗的花壇、水池、噴泉、雕塑布置在中軸線上,以突出藝術中心,從而使軸線的方向性更加明確。另外,在原有單點的基礎上,2點除引人注目本身之外,在2點之間又會多出一種視覺張力,這種張力會引導視線在2點之問移動,形成流動的軌跡線。利用這一特性,可使2處景觀之間發生對話,從而引起人與景觀之問形成對話。3點以上的點就可以稱為多點。多點之間存在著更加豐富的視覺作用力。在具體的景觀設計中,多點常表現為虛線和虛面的形式,譬如成行栽植的行道樹體現出虛線的形式,而以樹陣形式栽植的樹木則體現出虛面的形式。與實線與實面相比,虛線與虛面更具有美感、層次感、韻律感,更易與景觀環境融合且富有趣味,使環境更輕松活潑,這是實線和實面所達不到的。例如,中國古典園林在空間分隔時,為達到空間既分隔又相互滲透、相互延伸,進而產生交錯變化的景觀效果的目的,常采用于墻上或裝隔扇,或筑漏窗,或辟空洞的手法;或利用空廊、花架柱間開敞的“虛線”,從而達到既分隔又聯系的效果。另外,人們常利用多點形成的虛線與虛面的形式,實現自然式景觀與規則式景觀之間的過渡或2種不同事物間的過渡。如利用嵌草鋪裝的形式實現從硬質景觀向軟質景觀的過渡(圖2)。

3.2線

線是點的延伸與擴展,它是點移動形成的軌跡。線在造型的基本元素中是最具表現力的元素,且有其他造型元素所無法表達的方向優勢,它提供了一種視覺上的引導線索,因此既具有具象造型特質,又呈抽象表意之狀…。中國自古就十分注重對線條的運用,譬如中國繪畫,以線造型,以形寫神。線不僅具有“形”的意義,同時還是畫面造意、造韻的重要手段;中圈傳統的器物藝術利用線條具有可塑性、充滿韻律美的特性,從而打造傳統器物的靈動美;明代家具吸收了中國用線造型的傳統,如圈椅的造型體現了中國傳統藝術以線為主的特征,直中有曲,曲中有直,線條纖巧活潑,背板呈“S”形,與人的脊背彎曲度相符合;中國建筑與園林造型也特別注重在線上下功夫u,如波形廊是江南園林建筑中的架構“1。在幾何學上的線是沒有粗線,只有長度和方向的,但在景觀設計中,線常表現為園路、綠籬、線型座椅、駁岸、區域邊界、濱水帶等。因此,景觀設計中的線不僅具有長度、方向,還具有寬度、形狀、顏色等特征。線是景觀設計中十分重要的造型元素,引導視覺走向是線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重要特征之一【8]。如路面上與道路平行的直線具有強烈的方向指示作用;利用波形曲線、折線紋樣的地面鋪裝可以使道路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和指向性”。表1將不同線型的形態語言加以歸類比較,以利于設計師更好地對景環境中的線性元素進行把握。

3.3面

面可以理解為線平移或沿曲線移動、繞軸旋轉而成的。在景觀設計中,根據面作用的不同,可分為作為容納其他造型元素的二維空間的面和作為理性視覺元素的面2類,比如墻體與門窗的關系。根據面的虛實,面又可分為充實面與中空面2類,充實面常表現為廣場地面、園林水面等;中空面則表現為花格窗、鏤空花飾等。根據線運動軌跡的不同,面又可分為直面(平面)與曲面2類,前者常表現為水面、廣場;后者表現為起伏的草地及連綿的山體等。同點與線一樣,面也有其形態語言(表2)t”。但不同的是,面的形態語言還由面內所包括的線的表情以及其輪廓線的表情所決定…。

篇6

摘要:橋梁景觀設計是我國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所引發的精神追求。因此各級政府均將橋梁景觀的建設作為一種反映城市特色、體現地域文化、展示時代風貌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加以倡導與推崇,這為橋梁景觀設計提供了廣闊空間,同時也對橋梁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橋梁設計部門應加強景觀方面的人才與技術準備。

關鍵詞:城市橋梁 景觀設計 方法步驟

橋梁景觀設計是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條件下對橋梁環境品質提出的更高要求,究其實質則是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所引發的精神追求。因此各級政府均將橋梁景觀的建設作為一種反映城市特色、體現地域文化、展示時代風貌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加以倡導與推崇,這為橋梁景觀設計提供了廣闊空間,同時也對橋梁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橋梁設計部門應加強景觀方面的人才與技術準備,一則為順應時代潮流,另外也是為與國際接軌使我們的橋梁設計走向世界。

1 橋梁景觀的技術美學特性

橋梁景觀設計必須符合橋梁功能、技術、經濟要求,并以此為原則對景觀構成元素進行美學調整。如橋型的美學比選,橋體結構部件的比例調整,橋梁選線與城市或大地景觀尺度的和諧,橋梁的防護涂裝在城市整體色彩中的感覺等。橋梁景觀的這種以功用與技術為重的特點即為其技術美學特性。但當景觀價值有明顯優勢而功能得以滿足、技術也可行的情況下,有時經濟因素還可向后靠。如風景區的橋梁或城市結構要害之橋梁等。因此橋梁景觀設計的某些關聯域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其位次會有不同。

2 橋梁設計的基本準則

2.1 良好的結構方案是良好結構設計的重要前提。 在結構設計中,無論多么完美的結構計算都無法彌補經結構構思而形成的結構方案中的不足,相反,良好的結構方案卻能夠部分彌補結構計算中的不足。由此可見結構構思的重要性。

2.2 功能決定結構。 橋梁的跨越功能是橋梁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橋梁的跨越功能決定了橋梁必須有橋跨結構,而為了支承橋跨結構,必須有支承結構。橋梁要使其上的車輛或行人等安全、舒適地通過,橋梁須能承受車輛、行人等荷載,且不產生過大的變形而影響使用。

2.3 橋梁不能為絕對的美學而景觀。 橋梁首先是解決通行功能并在技術可能與經濟之間優化,這是橋梁設計規范的基本要求。橋梁景觀設計是對橋梁及引道在滿足功能、技術、經濟的前提下進行景觀尺度、景觀生態、景觀文化及美學方面的綜合考慮與優化設計。

2.4 從大處著眼,使橋梁與周圍環境相協調。 橋梁景觀設計的核心就是要與周邊環境和諧、融入自然,既顯示橋梁本身的美而又不獨善其身。要想獲得好的作品,就應從實際出發,量體裁衣,靈活、準確地運用造型法則,精心構思橋梁造型、合理安排橋梁的輪廓空間組合,既要簡單又要明確。

2.5 于細微處入手,注意其附屬結構與橋梁的協調統一。 橋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通行,其次是供作鑒賞。橋梁附屬結構則為橋梁主體的通行能力與景觀價值增光添彩、錦上添花。如欄桿的主要功能是保證安全,這是美感的前提和先決條件。在滿足安全、經濟耐久、施工方便、工序簡單、便于更換的前提下,其靚麗的顏色和優美的線性無疑會讓人眼前一亮。

3 橋梁景觀設計內容

3.1 景觀本體的形式美。 這是歷來就受各方面關注的領域,如橋梁、引道的水平及豎向線形的美學設計;橋型的美學比選;各種結構部件的比例調整;相關的橋塔或橋頭堡或橋亭或收費站的建筑設計等。

3.2 橋梁及引道的景觀設計。 這是隨人們對生態環境日益關注而新出現的內容,如橋梁及引道的軟、硬質景觀設計;橋梁整體色彩設計;橋梁選址與環境景觀尺度的和諧與調整;護坡工程的美學與環保;橋梁建設與水體環境景觀的復原;橋梁夜景觀設計等。

3.3 觀景系統。 該系統又可分成觀橋系統與橋面觀景系統,其內容根據橋梁的重要性或有取舍。如觀橋系統的布點及視線分析;人橋親和的觀賞處及流線設計;橋面觀景的流線及視線分析等。

4 橋梁景觀設計方法步驟

首先便是橋梁景觀的規劃,其次才是景觀的深化設計。橋梁景觀規劃應對景觀環境進行分析提出橋址設想;對橋梁區位進行分析提出橋梁的景觀定位;并根據景觀定位進行景觀空間布局;此外還有配套建筑的規劃及橋梁夜景觀的分區與分級等。橋梁景觀規劃目的是對景觀有統一部署,以更好地反映橋梁的特性。橋梁景觀規劃應與橋梁可行性研究報告同步,待可研通過有關部門評審后再作景觀深化設計。

5 橋梁景觀設計現狀及問題

5.1 橋梁景觀設計存在一些誤區。其一是橋梁景觀“包裝”式設計方法。在社會或橋梁設計界有這么一種傳統認識,即橋梁設計就是結構設計,景觀設計僅僅是對橋梁設計后的包裝。這種將橋梁設計與橋梁景觀設計脫節的做法是一種誤區。橋梁景觀設計要早期介入,建筑師應在橋位的勘測階段便介入到設計工作中,并對橋梁、調治構造物、引道路堤、引道線型進行綜合思量使之成為有機整體。另外建筑師還應對橋位方案從政治、經濟、技術、環保上進行多方面比較,從景觀高度提出橋型設想,或對結構專業提出的橋型方案進行景觀論證,以便作為決策或方案深化的依據。

另一種橋梁景觀設計的誤區便是“偽橋型”現象。有些部門盲目追求“時代風尚”,將梁板結構的橋附加上懸索拱,使橋梁外觀感覺與橋梁實際結構完全不符。這種情況若出現在建成后的橋梁景觀更新中情有可愿,然而有些橋梁設計者為迎合社會風尚,使“偽橋型”變成一種設計。這種違背橋梁設計基本原則的設計方法是橋梁景觀設計上的另一種誤區。

5.2 由于我國橋梁設計以功用為主導的傳統,專業設計部門中建筑師擁有量的不足,建筑師在其中并未發揮出應有作用,使橋梁景觀設計工作的開展受到制約,也使橋梁景觀設計工作跟不上社會的要求。

5.3 設計思路狹窄,模仿較多,自主創新設計意識較弱。有時設計周期過短,為了趕時間,就要生搬硬套,很少進行創新和論證。

篇7

Abstract: Urban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not just remain in the level of aesthetics but rather the audience's psychological, spiritual needs. The methodologys of Reception-Aesthetic is a positive enlightenment of Shaping the urban landscape features.

關鍵詞: 城市景觀特色;設計者;接受者;接受美學

Key words: urban landscape features;designer;receivers;Reception-Aesthetic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7-0094-01

1城市景觀特色的認知

特色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城市景觀特色不僅是建筑、植物和環境設施等多元素綜合的物質實體直觀形象,還通過空間形象來表達具有獨特文化內涵和精神意境。麗江之所以令人向往,不僅僅是大研古鎮獨居特色的建筑規劃格局,更有麗江特色文化環境影響下的人們的生活方式。這樣的生活方式能夠讓外來者有新鮮的審美體驗,從而感知、融入并也成為麗江的特色。這個時候,城市景觀作為了人的審美對象,通過人的感知城市所體現出來的特色成為審美特征。城市景觀特色有以下審美特征:

1.1 自然環境為先的特色城市應當千姿百態,各具特色。同的時代、地域,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和地理特征;不同的場所,有不同的功能指向和受眾群體,這些差異也正是凸現場所精神,產生歸屬感的特質。城市景觀規劃中,破壞城市原有的空間格局和空間形態,或者“師古人之跡而不師古人之心”,對傳統形式的生搬硬套,設計思維的僵化,相同的景觀元素到處可見,使景觀的場所感喪失,不能帶給人們新的體驗,特色更無從談起。

1.2 文化為先的特色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豐富的文化形態和美麗的景觀形態是城市的內涵所在。例如世界名城雅典、羅馬、巴黎等,其城市規劃與建筑始終體現著各自民族的傳統文化,并把最富有生命力的個性特色代代相傳。失去了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的城市,失去了城市生存和發展的根基,失去了城市自己的特色。

1.3 以現實生活為先的特色現實生活是各種價值的綜合平衡。“意識形態的產生最重要回歸到日常生活”。人與自然的和諧,鄰里住區的和諧,設施配套和居民便利使用的和諧,商業文化和環境的和諧,建筑與環境的和諧,人才會具有歸屬感和安全感。能夠更豐富、更深入地解決日常生活的具體問題,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城市景觀環境。在人對環境的感受和行為間建立最大限度的認同,便也是城市的景觀特色。

因此,城市景觀特色是一定的時空領域內,城市景觀作為人們的審美對象,相對于其他城市所體現出的不同審美特征。人作為景觀的審美主體,是城市景觀的接受者和體驗著,其對景觀的感知與對景觀的評價作用,正是景觀特色塑造研究的一個主要要素。接受美學開拓了注重審美主體這一研究領域。

2接受美學在景觀設計中的重要性

2.1 接受美學的方法論接受美學理論出自西方文學界,是文藝理論工作者們對世界文學作出的重要貢獻之一。最早出現于德國的一種美學思潮,它的核心觀點是從受眾出發,從接受出發,其字面的意思解釋為受眾接受的審美需求和期待。HR.堯斯在接受美學方法論中強調:美學研究應該把焦點集中在讀者對作品的接受范圍,對作品所作出的反應程度,讀者進行閱讀作品的過程和讀者自己所擁有的審美經驗以及接受效果在文學的社會功能中的作用等方面。[1]堯斯認為接受美學應更多地去考慮接受者的心理和接受后的反應,像對待創作者一樣,要深入地并系統地研究讀者在有效閱讀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要把讀者作為研究對象之一。

具體到藝術設計中,藝術形象的創造過程即使在對象主體,創作主體,接受主體這三個變相主體交互作用下發生的審美變相過程。審美鑒賞是藝術形象創作的重要一個環節,接受主體的鑒賞反饋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創作,影響藝術形象的建構方式,為藝術增加價值的實現,投射了時代的審美意識,也推動審美反思中的創作。

2.2 接受美學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在接受美學影響下,景觀設計也已將設計的重點從以往的主觀創作本身,延伸到站在接受者的角度上,研究如何使人更好地接受,使設計成為成功作品的過程。在景觀設計中,接受美學強調接受者(景觀享用者)對設計評判的客觀性、重要性,很大程度上把接受者的地位抬高。美國風景美學認知學派的Kaplan,S1973年提出了他的風景審美理論模型,分為兩個維度:一是景觀的“可讀性”、“可解性”,也就是景觀信息的接受性。另一維量是景觀的“可索性”。這一維量分別表現為景觀內部結構的復雜性,總體特征景觀的稀有性,如景觀所包含的意義的多樣性和豐富性。這一堆維量的各量之間存在相互消漲的關系。如果過于簡單的景觀結構,有序性很好,但沒有一定的豐富性,沒有任何組織性,則景觀的接受者便得不到新的信息,也就產生不了韻律美感。反之,如果景觀結構很復雜,但景觀各元素之間缺乏聯系,則同樣產生不了韻律美感。這里與接受美學的理論殊途同歸。新西蘭馬努考城市廣場是一個成功的設計者堅持以人為本,發揮景觀設計的創作主觀能動性,以現代城市設計詮釋傳統標志性典型景觀作品。[2]

3接受美學方法論對景觀特色塑造的啟示

3.1 發揮創作主觀能動性設計團隊作為城市景觀特色的塑造者之一,其設計體驗活動,會受到自身的個人修養、生活經歷、藝術趣味、個人氣質、知識程度、教養及生活環境等的影響。因此,要求景觀設計者務求發揮個人創作主觀能動性,從不同的時期和環境去認識和感知城市生活,每一次認識體驗都可能產生新的審美感受,從而反映到城市景觀設計中。所以,作為城市景觀的創造者,應盡可能的適應大眾的審美需求,不能遠離大眾的審美期待,從城市居民的特質出發,用心去深入城市生活,品味城市生活點滴,以接受者為重,站在接受者的角度上去考慮,堅持以人為本,只有這樣才更利于達到設計者與接受者雙方的和諧交融,塑造出注重享用者的城市景觀特色;遵循開發地歷史背景城市景觀特色;符合設計規范的健全的城市景觀作品。為人心悅誠服地接受,滿足城市與民眾的多層次需求。

3.2 調動和提高接受者對特色景觀的認知性與審美積極性接受者對景觀作品的評價可以推動設計者和設計作品的創新與進步。接受者的評判源于生活經驗、文化水準、審美能力、或是之前的景觀設計等。審美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潛存于人自然的反射能力之內,又在日常生活或者專業接觸中產生變化。因此,有意識的提高接受者對城市景觀特色的認知,能夠使其更好的對城市創作者提供有價值的回饋信息。觀賞者在自己的審美經驗和生活體驗的基礎上對城市景觀進行富有個人色彩的解讀、對話和交流,更好的推動城市建設者,更大程度上去接近“審美期待”。使設計者、城市景觀作品、接受者三者達到和諧共鳴。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小區建設;園林景觀;提前介入

1 景觀設計提前介入的重要性

作為小區住宅,環境是不可再生資源,住宅的開發空間也是不可再生的,所以在高規模的住宅區,景觀設計的巨大功能也就顯得非常重要。因為景觀既可以打通各個功能區的連接,使大型中央綠地服務住宅區的功能得到充分體現,使樓盤的商業價值得到最大提升,又能促進周圍住宅的發展,進而產生巨大價值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一個好的住區,它的品牌聲譽和知名度就是價值,就是帶給消費者的終極價值。

2 我國小區住宅景觀設計中存在的不足

2.1 景觀設計人才不足

由于我國景觀設計起步晚,在培養景觀設計人才方面存在諸多缺陷,從而使我國景觀設計人才奇缺,能夠做出優秀景觀設計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2.2 景觀設計滯后

在國內,仍有不少開發商不注重景觀設計工作,對于小區住宅的景觀設計缺乏認識,導致許多樓盤因為外立面破爛,或環境差而影響銷售。直到這時,開發商才著急找方案設計,進行建筑外觀改建,進行環境景觀設計,并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2.3 景觀設計與建筑施工脫節

優秀的景觀設計需要和建筑施工同步進行。而在我國的小區住宅建設中,一些開發商只顧建筑施工,而不注重景觀設計的提前介入,有的甚至等小區住宅完工了,才想起來園林景觀的設計和施工,從而導致了景觀設計與建筑風格不協調、不一致。再者,景觀設計人員不能介入到建筑施工中,就不能很好地對景觀設計和施工進行把關。

3 景觀設計提前介入的思考和建議

3.1 景觀設計師的選擇

開發商選擇一個優秀的園林景觀設計師,比什么都重要,優秀的設計師可以給開發商帶來數目可觀的經濟效益。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好的設計師事務所或設計師是不愿花時間去招投標,因為他們的任務多、時間緊,所以說開發商不要指望招標來選擇設計師。再者,很多招投標時間短,很難滿足正常景觀設計的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要完成從外部到內部的所有比較詳盡的設計資料,根本就不可能作到。所以說,開發商要在項目前期就著手尋找優秀的景觀設計師,不能完全依賴于招標。尋找和培養適應于開發商自己的高素質的景觀設計師顯得尤為重要。

3.2 項目策劃階段的介入

在項目策劃階段,需要景觀設計師提前介入其中,從建筑物的朝向、坡度、地形等方面對地塊合理的設計和利用。由于景觀設計提前介入了項目的策劃,對項目了如指掌,所以就能夠根據開發商和建筑設計的要求進行景觀的初步設計。從而直接節約了項目開發的成本,提高項目推進的效率。

3.3 規劃草案階段的介入

實質上在做草案的時候,應該是通過現場的操作來實踐完成的。景觀設計師一般在現場勾勒出草圖來解決主要問題。在這一階段,景觀設計提前介入,與開發商進行溝通和交流,清楚地了解他們真實的想法和需要達到的意圖,劃分好各地塊之間各功能部門的關系,并使之趨于明晰化,并在現場快速地獲取很多人的智慧和理念火花,用最精良的設計速度快速設計出多個草案,并與開發商相互商討切磋,形成一個比較成熟的方案。

3.4 方案階段的介入

從建筑的要求和景觀的要求兩個層面規劃出項目用地的屬性,占地的規模和面積的大小,交通的布局,建筑基本的規模和尺度、容積率、占地、車位等。等這些完成后,景觀設計師針對停車場、旋轉車道等建筑周邊環境和景觀進行細化處理。

3.5 住宅小區建設過程的介入

一切設計方案完成后,景觀設計師要深入到開發商內部的各職能部門,與他們進行溝通,聽取他們對景觀設計的意見和建議,進行方案改造和整理。特別要與施工負責人和技術人員進行溝通,監督他們嚴格按照園林景觀設計的要求進行施工。達到兩份圖紙疊到一起看,按兩份圖紙施工。避免那種景觀施工與建筑施工脫節的現象,更不能等施工完成后,再進行景觀設計和施工,從而導致兩張皮和不協調的現象。

綜上所述,景觀設計在住宅小區建設中,景觀設計提前介入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景觀設計不僅要提前介入項目的策劃、項目方案的制訂,還要介入到施工的整個過程中,達到景觀設計與項目施工同步進行、相互促進、相互協調。以優秀的設計扮靚小區商品房,提高商品房的價值的品味,為城市的綠化建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 章采烈.中國園林藝術通論[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4

篇9

關鍵詞:傳統文化; 現代景觀設計; 應用

Abstract: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s of the rich meaning, this article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s from the understanding and knowledg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s and the design of modern landscape relation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s in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ree aspects to the reference for landscape design personnel in practice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application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理解和認識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含義是指人們以征服自然、獲得物質財富為目的,采取各種方法和形式產生的思維;是指人們為了滿足自身需求而產生的藝術享受、生活樂趣;是指人們為了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而創造的行為規范;是指人們對自然、社會創造出的價值觀。也指人分地域、種族而存在的愛國思想和鄉土感情的等。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和”為核心,傳統文化的仁、義、禮、智、信、的各方面表現都表現在“和”,意思是在表達人與自然、社會、人的和諧,中國與世界的和諧。和諧是美好的東西,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是發展的一種追求。

二、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景觀設計的關系

中國傳統景觀設計元素是東方文化的寶貴財富,特別是在中國,他是所有藝術形式中獨一無二的,是其他藝術形式所無法比擬的,他內容豐富,代代流傳,他一直代表著東方文化屹立在世界藝術之林。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景觀設計的關系一直是景觀設計師所追捧的,景觀設計師們一直在現代景觀設計應用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人們一直在將之融入到國家景觀設計風格中,同時也在開創多元化的景觀設計風潮,新一代景觀設計師任重而道遠,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這種發揮是在對傳統藝術表現方式的理解基礎上,對傳統元素加以改造加工和運用,令其更富有時代的特色。景觀設計師應該對傳統元素應用方面多做一些嘗試,如龍鳳紋樣、萬壽圖、福字等等。

現代園林景觀設計觀念博大精深,不僅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精髓,而且展現了“天人合一”的觀念。在現代社會中,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營造的人居環境的觀念,現代景觀設計所追尋的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的和諧,二者異曲同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對現代景觀設計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和啟示作用。現代景觀設計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進行了繼承和發展,二者密切結合,古典與現代結合,運用古典的技術手法,現代的高科技,二者完美結合,共創中國園林巔峰。

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運用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獨有,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從傳統文化中吸取出來的具有代表性的精髓,他是人們傳承下來的優秀精神遺產,優秀文化代表。中華等民族上下五千年,流傳下來的文化元素源遠流長,包羅萬象,書法、中國結、刺繡、文房四寶等優秀的元素流傳下來。

現代景觀設計是設計人員有目的智慧策劃活動,他將設計師的理念和實踐體現透過設計的文字和圖形表達出來,讓受眾能夠清晰的了設計師所要表達的信息和元素。設計師在設計景觀的時候要將感人的情感滲透進去,將圖形創意、色彩品味以及材質都精心選擇,把景觀設計的多種元素進行有機的藝術結合。

現代景觀設計需要運用視覺元素來表達設想和計劃,通過把文字和圖形傳達給人們,人們通過這種感覺來了解設想和計劃,這就構成了景觀設計的定義。

現代景觀設計要能夠感動人,打動人,在景觀設計中的基本元素都要能夠傳達信息。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包羅萬象,但由于景觀設計師們的專業,他們能夠在深厚的文化背景下汲取景觀設計的源泉養分。2、傳統元素在廣告景觀設計中的運用

我國的平面和造型藝術應用在景觀設計中,成為了我們的景觀設計元素。例如,我國的國粹,京劇,臉譜目前已經非常廣泛的應用到廣告景觀的設計當中,還有象征中國元素的中國結,目前這種元素隨處可見,尤其是在奧運會和世博會的時候。另外,還有中國的傳統文字,廣告界經常運用中國的傳統的文字作為文字設計,中國古老的漢字從甲骨文開始已經流傳了上千年,從象形文字到現代的方塊字,通過象形、等手段來表示含義,運用甲骨文等表征來為現代景觀設計提供豐富的視覺元素。我們周圍有很多成功案例,比如:在奧運會的景觀標志中,中國漢字非常巧妙的應用在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中,既體現了民族精神又讓人記憶深刻,代表了中國人民的民族精神。又比如,中國銀行的標志,就是在中國古代的銅錢中間放了一個中字,他為人們開拓了一個充滿想象的空間,使人們想到了錢,想到了銀行。

3、傳統圖形與現代標志景觀設計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中國的文字起源于圖形,早在新石器時代,在懸崖峭壁上的圖形就已經記下了先人們的理解和期盼,當然也成為了青銅器上最早的圖形,我國傳統的圖形花樣非常豐富,他們在發展和演變中不段的變化,多姿多彩卻又不乏主線,他們所體現出的格調,顯示出獨特的,具有魅力的民族傳統和民族精神。這些傳統圖形不斷得到發展,而且從未中斷,隨著歷史的沉淀形成了中國文化特有的藝術體系,這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也是藝術精神的來源和體現。

我們發現,從古至今,從新石器到現代景觀,從青銅器上的紋路到現代的文字圖形,這些帶給了我們很多啟迪,他們形態各異,他們栩栩如生,他們是中國民族流傳下來的最寶貴的財富,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在不同時期對生命的詮釋,他也反映了中華民族在不同歷史時代的審美情趣,他得到了世界人民,世界藝術大師的認可。我們的景觀設計師也從這些傳統圖形中得到了靈感。

把傳統的圖形藝術與現代的景觀設計標志結合在一起,是景觀設計有主張性、時代性和國際性的現代標志的重點。然而,如此結合,是更深入的了解傳統圖形,而非簡單粗暴的對傳統圖形進行復制和抄襲,應該在深入了解的基礎上挖掘、改變、創新模型,通過對傳統文化的解讀,尋找新的創意點和啟示點,從而創造出新的富有生命力量的現代標志,。例如,鳳凰衛視的臺標,就是古典與現代的完美結合,彰顯了傳統圖形與現代景觀設計在一起體現的人文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含義豐富,本文從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理解和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景觀設計的關系,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三個方面來探討,以期對景觀設計人員在實踐中運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方面提供借鑒,同行們任重而道遠,共勉。

參考文獻:

[1]邱開強.論中國文化元素在現代廣告設計中的運用[J],網絡財富,2009(11).

篇10

關鍵詞:景觀設計教學;創新能力;目標;改革

隨著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人們對城市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生活環境的舒適性和美觀性越發的關注,這就激發了高校對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和重視!如何在機遇和挑戰并存的今天,讓我們培養的學生在這個行業里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和創新性呢?這是擺在我們每一位藝術教育者面前必須要去解決和思考的問題。

一 高校“景觀設計”教學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作為培養景觀設計大師搖籃的高等學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新形勢下解決好景觀設計的創新教學工作,是我們每一位環境藝術設計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然而,近年來隨著景觀行業的迅速發展,市場和社會對這方面的專業人才有了新的要求,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及考核方法已經不能培養出新時代所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1)教學目標不明確,內容與實際結合不緊密

據調查,在中國的大部分高校里面,景觀設計課程一般都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下面開設,而這個專業的課程設置卻包含了室內設計,展示設計和園林景觀設計等,沒有一個明確的側重方向,導致學生完成四年的學習任務以后專業方向不明確,專業知識不精通!

在我院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里,相對而言比較側重于室內設計,景觀設計課程雖然被列為環境藝術設計的核心課程,但由于周期短,課時少,所涵蓋的內容十分廣泛,加之沒有景觀相關的前序課程和后續課程,導致教師授課時只能淺淺而談,淺嘗輒止,學生往往學到的也只是一些基礎理論,缺乏對實際項目的研究和實踐,做出的設計沒有創意且與實際脫離,很難付諸于實施,以至于走出校園時無法真正適應這個行業市場的需求!針對這種現象,明確教學目標,改革教學內容,轉變教學重點,結合市場加強專項實踐訓練,讓學生在實踐當中去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2)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落后單一,盲目追求課程技能訓練

在目前的“景觀設計”教學中,以教師授課為主,學生聽課為輔,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方法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課堂中缺乏師生的互動和與實踐的結合,從而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使得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差。近兩年,隨著手繪和電腦繪圖的熱潮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興起,學生錯誤的認為手繪效果圖和電腦效果圖繪制能力的好壞,決定了專業水平的高低,癡迷的鉆研電腦的新技術和手繪的新技法,忽略了設計理論的學習和設計創意的提升!加之專業教師在學生考核方式上過于單一,題型設置偏向于廣場設計或小區住宅的設計,作業全部用電腦效果圖來表現對學生來說難度較大,為了效果的表現消耗了學生大部分的精力,從而使作品普遍缺乏創意,且作品表現形式與外面的景觀公司的主要表現不一致,使考核與就業能力要求不接軌,既沒有真正考核出學生的水平,也沒能促進學生對專業技能的掌握。

“景觀設計”作為一門實踐性與應用性都很強的課程,這樣的教學方法和考核形式既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也違背了大學本科教育使學生成為一個具有創新能力的新型景觀設計人才的培養目標!難以真正實現設計藝術的創新和突破。

(3)學生綜合設計表現能力弱,過分關注市場效應

設計不僅僅是一種商業行為,更多的時候我們認為是一種文化,把設計和金錢過分的掛鉤,只會讓我們喪失更多的好作品。隨著越來越多的學生在校外實踐,由于缺乏對設計本質的認知,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不去創新和思考,一味的照抄照搬國內外的好設計作品,以至于讓自己在專業水平上沒有很大的提高,也很難在未來設計的道路上走的更高、更遠!從近幾年畢業的學生看,在學生走向工作崗位時,很難很快的去適應和勝任工作的要求,造成的原因主要還是學生綜合設計表現能力太弱,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不清楚景觀設計的程序和方法,缺乏對景觀行業的全面了解。比如拿到一個景觀項目,由于對景觀行業的社會形勢不了解,無法給與設計項目正確的定位,以至于從接手設計到建設施工的過程、步驟模糊,缺乏對空間設計的敏銳性,不能準確判斷出空間規劃設計的優劣,理論基礎薄弱。第二,沒有創新思維,缺乏設計創意。學生整體理論知識匱乏,文化內涵不夠,設計總是流于形式,以至于整體的設計構思沒有創新和內涵!第三,綜合設計表達能力弱,基本技能不過關。主要體現兩個方面:一是設計圖紙表現不規范,整體設計文案的版式不美觀,跟方案設計風格不符合。二是口頭表達能力差,不能很好的跟甲方溝通,將自己的設計理念很好的表達出來。第四,沒有團隊合作意識,缺乏團隊合作精神。由于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多數以個人為單位進行實踐練習,缺少團隊合作訓練和專項訓練,導致學生重視個人想法,缺乏團結合作的意識,從而在進入公司上班時無法快速融入到一個設計團隊中去,影響了設計作品的質量。

二 創新意識在景觀設計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及意義

一個具有創新意識的民族才有希望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科技強國。創新意識是人們對創新與創新的價值性、重要性的一種認識水平、認識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對待創新的態度,并以這種態度來規范和調整自己的活動方向的一種穩定的精神態勢。[1]它是人類意識活動中的一種積極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現形式,是人們進行創造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是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的前提。創新意識是培養景觀設計人才所必需具備的,創新意識的培養和開發是培養創造人才的起點,只有注意對創新意識的培養,才能為創造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藝術設計中所謂的創新意味著標新立異,獨樹一幟,推陳出新,打破常規。沒有創新就無所謂設計。創新設計能引領時尚,提高大眾的品味,傳播流行文化。對于設計師來說,創新思維是第一要素,沒有創新精神,就沒有觀念更新,設計作品就缺乏生命力和豐富的表現力。同樣一個主題,不同的設計師會做出不同的設計,其亮點也各不相同。如果設計中缺乏了創新,也就缺乏了個性,從而就很難成長為真正的設計師!隨著景觀行業的不斷發展,對于景觀設計師的要求已不再是會設計,能設計就行了,它需要的是理論豐富,技能嫻熟,有創新能力的現代景觀設計師。因此,創新意識的培養在景觀設計人才的培養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三 在“景觀設計”課程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1)加強專業理論教育,改進教學方法

隨著景觀行業的不斷發展,人才的競爭日益加劇,社會需要更多動手能力強及適應性強的高素質創新型專業人才,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加強學生的專業理論教育,以理論來指導實踐,圍繞素質教能與技能教育并舉, 全面提升景觀設計課程的教學模式,建立一套能適應社會市場需求的景觀教學知識結構體系,以學生為主體,重點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以能否解決實際問題作為考核學生優劣的標準。“景觀設計”課程作為一門設計實踐課程,應該以培養學生的藝術設計創新能力為課程的主要目標!

在教學方法上,采取用案例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模擬教學法等,以學生參與為主,教師輔導為輔,培養學生研究問題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強調學科知識間的縱橫交叉,通過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設計能力,分析綜合能力、表達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

(2)加強實習和社會實踐環節,提升創新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景觀設計課程的教學,可在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和范圍內與實際項目相結合,以“課題教學”的形式,來實現以往教學中以“欣賞項目設計”向“參與項目設計”的過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創新的實踐能力!另外,鼓勵學生參與國內外景觀設計大賽,以此來補充教學中的實踐課題項目,這樣既激發學生創作的熱情,也是鍛煉學生創新意識的一個途徑,使學生對當前的流行趨勢和設計元素有更好的把握!教學中這樣的實踐環節,可大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通過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中的問題,極大的提高了自我的創新意識!

知識與創新實踐能力的提高是在認識和實踐中反復循環和螺旋上升的,創新實踐能力的提升,需要理論和實際的反復歷練,這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景觀設計實踐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從學習基礎理論知識,逐步成長為能將這些學到的知識舉一反三,靈活運用,解決實際生產中的問題。而綜合素質的提升也必須依賴于實踐的過程才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因此,景觀設計課程教學必須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標,通過系統和全面的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來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四 結語

經過對景觀設計教學中以“創新能力”為目標的改革研究的思考,我們清楚的認識到,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創新我們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改革教學方法,強調教育過程中的實踐和創新!我們要培養有眼光,有創新思維的設計大師!如果我們只通過市場效益來判斷設計的好壞,通過就業率來衡量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辦的好壞,那我們即將面臨的就是行業的停滯不前!因此,對于每一位從事環境藝術設計的教育者來說,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的景觀設計人才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孫敬全,孫柳燕 《創新意識》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 李泉濤 , 施國盤 . 論藝術設計教育的創新人才培養 [J]. 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4,(5):107.

[3] 葛丹 . 景觀設計課程的教學思考——尋找適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形式 [J]. 藝術與設計 ,2009,(7):108-110.

[4] 谷彥彬 . 創 新型藝 術 設 計人 才 培 養 模 式的 探 索與實踐 [J]. 裝飾,2005,(11):72-74.

[5] 姚玉環 . 制約大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教學因素及改革路徑 [J]. 中國高等教育 ,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