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園林景觀的特點范文
時間:2023-08-15 17:30: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中式園林景觀的特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隨著我國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個國家之間加強了聯系和交流,其中西方文化也通過這項渠道進入到我們的視線,給我國各個領域產生了很深的影響。在園林設計中,西方園林設計理念與我國傳統園林設計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新方式,并對此進行運用對我國園林景觀設計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新中式園林景觀類型
1.中國古典式的園林景觀。中國古典式的園林景觀主要是在景觀中帶有濃郁的中國古代文化特點的園林景觀。這項園林景觀主要是通過遵循傳統園林設計手法,從而體現出濃厚的古典韻味,在園林景觀的規劃上,根據我國地域的差異呈現不同。1.1四合院。四合院作為我國北方園林景觀中的代表,主要是通過仿照北方的皇城格局建造形成的,整體結構十分注重對稱以及呈現閉合形式的獨門獨院模式。四合院主要是以一家人居住為主,并且與鄰院的軸線形成對稱式的排列狀態。具有濃厚的中國文化韻味。1.2江南水鄉。在南方中主要是以江南地區為代表,這一區域由于水流眾多,因此在房屋、園林的建造中就將這一元素運用到其中。根據水勢的組團分布,體現出婀娜秀雅的景觀意境。2.現代中式園林景觀。現代中式園林景觀與傳統的古典園林景觀不同,在現代中在古典園林景觀上加入了現代的思想,使之在最終的體現上更加多變和時尚,并且也更加的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和審美意識。在對園林景觀整體規劃上主要是運用豐富多彩的構景和材料在其中的運用。注重對意念進行模仿,如: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上加入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意象符號,通過現代設計方式表達出傳統的韻味。
二、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要素
1.建筑。在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中首要元素是建筑。這一元素主要是出現在比較大的庭院景觀規劃中,采用建筑的元素還需要加強對建筑進行裝飾,如:細部中運用帶有意象符號進行裝飾,或者是植物盆栽進行點綴。通過這些方式的運用還能夠體現中國文化意境和韻味。如:在現代別墅中設計中式中庭或者是游廊等。2.山水。在對園林景觀進行設計時,山水也是運用比較多的方式。通過山與水營造出自然的山水環境,增強新中式園林的靈性。但是在新中式園林景觀中山水主要是以簡單的造型出現,使之與景觀融為一體。3.植物。新中式園林景觀中的植物景觀在選材上不是運用帶有傳統寓意的植物種類,而是采用外來品種進行裝飾、點綴。在傳統的園林設計中植物的采用都是帶有一定寓意的,如:松竹寓意人品格和意志堅定,梅花代表人的氣節等。對營造具有中國文化內涵的園林具有很好的烘托作用。新中式園林景觀植物運用更多是自然形狀的植物和運用修剪的方式,營造文化氛圍。4.景觀色彩。在景觀色彩的運用上呈現出多樣性和豐富性。在園林景觀中主要是運用中國傳統的紅色和琉璃黃色進行,如在過年時通過紅色表達出節日的喜慶。黃色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在作為權力的象征,體現出高貴和威嚴。除此之外還有象牙白和黑色的運用,白色體現出干凈、清爽,黑色主要是用于園路的鋪裝和亭子的底漆,呈現出內斂沉穩的氛圍。
三、新中式園林設計手法
1.園林空間布局。園林景觀的最終效果是通過對景觀整體的空間布局是否合理恰當決定的。對空間進行布局,首先是連續性的空間序列,主要是將開始、引導、和結尾部分進行組織,使之聯系到一起,規模也是從小到大,簡單到復雜。其次是對空間進行巧妙的轉換,運用多種方式運用不同的材料進行裝飾和點綴,給人心理上造成一種空間錯覺,使之富有藝術性。最后是看與被看的關系,主要是促使景與景之間的過渡。2.構景手法。在園林景觀設計上構景手法的運用可以營造出悠遠意境的景觀氛圍,通過構景實現對園林景觀空間的分隔和組合。主要的構景方式有:其一是借景,就是將視線所及之處的景觀運用到園林中,達到豐富景致的目的。其二是隔景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屏風的形式完成,激發人的好奇心,為景致蒙上一層面紗。其三是框景的形式,主要是從角度上通過畫框對景色進行欣賞。3.疊石理水。疊石理水主要是通過山水關系與疊山的形式,對景致進行表現。其中山水關系主要是通過對山與水之間的精妙布局,在形式上可以偏重于山,也可以是水,使之形成不同的園林景觀風格類型。而疊山是通過石頭漸漸堆積起來的形成的假山,使之成為一項景色,主要是為了呈現出景觀的自然性。理水在其中運用是為了增添游覽性和對景觀空間的豐富。4.花木配置。在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中,花木的配置與傳統的古典園林景觀設計上有明顯的差異。其一是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在整體造型風格上更加具有空間感;其二是植物層次上更加的簡單、大方和自然。在植物的選擇上通常是由喬木、草、灌木等相互配置的方式。在西方園林景觀設計上比較注重植物的顏色搭配和修剪。而新中式園林通常是以自然的植物為主,進行修剪裝飾,植物色彩的運用上更多體現為綠色,同時與其他花色相配,以此從整體上營造出濃厚的古典園林景觀韻味和氛圍。
四、結語
本文是基于對新中式園林景觀的研究,新中式園林景觀主要是通過傳統古典園林景觀與西方園林景觀兩者進行融合形成的新中式園林景觀形式。在文中對此進行研究主要是通過對新中式園林景觀類型,中國古典式的園林景觀和現代中式園林景觀進行研究,對其中兩者的相同點與不同點進行了解。其次是對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的元素進行分析,主要有建筑、山水、植物、景觀色彩這四方面元素分析。最后是對不同的設計手法進行敘述,對新中式園林景觀在我國的設計和運用提供新思路。
參考文獻:
[1]張小玉.淺析新中式景觀設計與傳統景觀設計的對比應用[J].居業,2016,(5):56-57.
[2]黃丹平.淺析人居環境的新中式園林應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28):995-995.
[3]李士明.淺析“新中式”景觀設計發展與運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8).
[4]劉清.淺析新中式居住區景觀設計——以常州云山詩意小區為例[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20):416.
篇2
關鍵詞:人居環境;傳統中式園林景觀;新中式園林景觀
1基本概念
1.1人居環境
人居環境,顧名思義,是人類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人類生存活動密切相關的地表空間,它是人類在大自然中賴以生存的基地,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場所。
1.2傳統中式園林景觀
中國傳統園林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它承載著中國五千多年來深厚的文化底蘊。傳統中式園林景觀即為古典園林景觀,我國古典園林講究”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以人工仿造自然山水,表現出較為理想的自然景色。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四大要素:山、水、植物、建筑,造園家尊重自然,他們在原有氣候、地形等現狀條件的基礎上,將自然中的美景凝縮到有限的空間內,移縮天地,使之成為天地的集萃縮影。園內樓臺錯落、曲徑通幽,花草繁茂隱奇峰秀石,別是一番情趣。傳統園林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第一,在布局上多采取靈活多變的手法;第二是善于仿造自然山水的形象;第三是十分講究園林的細部處理。在中國古典園林中,中式園林是自然與人文精神的完美結合,表現出當時人們的理想與情懷。中國園林體系具有悠久的歷史,可以稱得上是歷史分布最久,范圍最大的風景園林體系。按照其選址與造園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自然山水園和人工山水園。
1.3新中式園林景觀
“新中式”最早出現在新中式風格一詞當中,即現代中國風,其設計理念是運用中式風格來塑造清雅雋永、自然和諧的中國傳統文化意境。“新中式”景觀設計是在人們物質生活得到充分滿足后,從而追求更高層次精神需求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新中式”景觀風格不是單純的元素堆砌組合,新中式景觀不是純粹照搬中國古典園林而是傳統中國文化與現代時尚元素在時間長河里邂逅、碰撞的結晶,通過對傳統文化的透徹領悟,將現代元素和傳統文化融為一體,根據現代人的審美取向來營造富有傳統文化意境的景觀空間,讓傳統藝術在現代景觀中得以體現和延續。新中式居住區景觀設計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融入現代人的居住方式和心理需求,用現代的理念詮釋傳統文化的回歸。這種設計手法既繼承傳統文化的精髓,又符合了新時代人們對現實生活的需求,使得“新中式”景觀設計得以誕生并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目前我國的的新中式景觀設計還處于剛起步階段,但在當今市場環境以及經濟需求的刺激下,逐漸成為一股主流的景觀設計趨勢。新中式景觀設計是把我國古典園造園手法的精髓部分利用現代語言,講述給現代人聽,使其了解并逐步接受這種講述方式,最終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生活習慣,實現古典與現代的交融。
2新中式風格的特征
按照建筑風格劃分,中式住宅分為現代中式風格和新中式風格。現代中式指將現代與傳統建筑風格相結合,從現代人的經濟、生活需求出發,運用傳統文化的藝術內涵或對傳統元素作適當的提煉與創新。新中式風格,已經超越了對傳統建筑外貌的模仿階段,通過現代的材料和手法重新來詮釋傳統建筑中的各個元素,但在空間結構上則遵循傳統住宅的布局格式,仍然保留著中式住宅的空間意韻和精髓[1]。“新中式”景觀設計把中國傳統元素與現代元素和諧的融合在一起,既體現出傳統文化又體現出現代時尚,這種風格是傳統文化與時代特色的集合體,打破了中國傳統風格中循規蹈矩、缺乏活力等常見的不足之處,重在提煉傳統色彩搭配、圖案符號、植物材料運用傳統的造園藝術手法,營造出具有中國韻味、靈活多變、功能性強的現代景觀空間[2-5]。
2.1新中式景觀基本特征
風格是指其表現出來的一種帶有綜合性的總體特點。新中式景觀風格最主要的特點是傳統文化的凝練及傳統造園手法的運用。傳統文化凝練包括色彩的運用、圖案符號的運用以及植物的運用等。這些要素在傳統造景手法靈活組合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現代景觀空間。
2.2色彩特征
在景觀設計中,景觀的色彩是主要的造景元素,良好的色彩的組合構成能夠很好地突出甚至于優化當前景觀的特色。“新中式”景觀設計主要選用能代表上下五千年文化的色彩,可以稱之為“國色”,以中國紅、琉璃黃、長城灰、玉脂白、國槐綠為主,這些顏色是對歷史的提純,如中國紅的印象來自與紫禁城的城墻,琉璃黃則來自于琉璃瓦,長城灰的顏色來自于長城的城磚等等。“新中式”色彩選擇還需要結合景觀材料及新中式的表情定位,常常使用到木原色及水墨黑,這些色彩共同來營造景觀,營造崇高、喜慶、祥和、寧靜、內斂的“新中式”景觀空間。上海世博園中國館采用了中國紅的色彩,打造出喜慶祥和的,且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建筑作品,使參觀者無法忘記,色彩深入參觀者的心靈。相同處理手法的還有俞孔堅的設計作品———秦皇島湯河公園“紅飄帶”,讓人感受到熬中國元素、中國色彩的魅力與震撼。例如,萬科第五園用長城灰木原色在鋪裝和諧共處,對鋪裝紋理進行了條理的劃分與拼接,形成有機的裝飾紋樣,用黑色做花池白色飾墻面散置地面,形成寧靜純潔的空間[6]。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上,色彩的選用是關鍵的一步,合理選取色彩,做到輕重得失、有主有次[7]。新中式景觀的常用色彩明度、純度較高,若搭配不當容易產生惡俗感。例如白色、灰色兼具現代主義色彩和典型的民族特色,是新中式景觀中的主基調色。但是大面積使用會給人以強烈的壓抑感。因此在設計中需要運用對比度墻的亮色進行調節,在中國傳統韻味背景下,強化藝術特征。新中式景觀不拘泥于傳統色彩選擇,更加重視博采眾長,注重合理的色彩搭配,使得新中式景觀具有現代藝術特征的時尚感與傳統藝術的內斂。北京新四合院“易郡”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該項目整體從建筑外觀材質、圍墻到鋪裝都采用灰色系,給人以穩重與壓抑之感,缺乏活力。如果色彩選擇上可以采用如中國紅等色彩進行搭配,可能會增加亮點,調節壓抑感受,更容易讓人在心里上接受。
作者:陳瑋 單位:牡丹江大學傳媒與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代元麟.基于傳統文化思想的居住建筑設計研究———以新“中國風”住宅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6.
[2]李康淳等.“新中式”景觀設計初探———以南京夫子廟街巷景觀整治為例[J].林業科技開發.2011.
[3]朱林.現代新建中式園林景觀的探析[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7
[4]徐千里.“傳統”與“現代”之間[J].城市建筑,2004.
[5]蔣鴻興.什么才是“新中式”建筑的發展之路[J].建筑師,2005.
篇3
關鍵詞:景觀設計;古詩詞;新中式;中國古典園林;庭院設計;澄江縣晨輝會所
中圖分類號:S731.2;TU98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3168(2016)01-0130
Abstract: The “new Chinese style” is a style of the Chinese landscape design, the core issue of
which is how to skillfully combine the modern element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lements. Based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s of poems, by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and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this article extract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nd applied into the “new Chinese style” landscape design.
Key words: landscape design; classic poetry; new Chinese styl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courtyard design; Chenhui Club of Chengjiang County
隨著國人文化復興意識的崛起,中國景觀設計從“異域風”逐漸回歸中國本土,“新中式”景觀應運而生,目前正逐漸受到學術界的熱切關注。許多關于“新中式”景觀的研究都提到了“新中式”景觀不是單純的中式元素的堆砌,而是通過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將現代元素和傳統元素結合在一起,但是并沒有深入分析如何提取傳統文化在中國古典園林的應用精髓,因此社會上出現了許多盲目堆砌傳統元素的“新中式”景觀設計方案。古詩詞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并且與中國古典園林息息相關。本研究從古詩詞與中國古典園林的相關性入手,提取其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應用精髓,并將其運用到實際案例設計中,可為“新中式”景觀設計提供參考和借鑒。
1淺談新中式景觀設計
《園冶》里談到:“時宜得致,古式何裁”,意即如何裁取歷史傳統以興造現代園林,要適應時展的需要[1]。中國古典園林直接運用于“新中式”景觀設計是行不通的,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園林的服務人群有差異;2)現代人生活環境、方式、審美需求乃至精神需求都與古代人不同;3)古典園林景觀所體現出的私密性、封閉性及小尺度、小容量的空間格局,過于沉穩的氣質和緩慢節奏,缺乏運動項目的活動內容都難以滿足現代人對園林景觀的需求[2]。“設計”二字更是體現出不能照搬傳統元素,設計是有目的地創造出新的事物,滿足新的需求。因此“新中式”景觀就要求設計師對傳統元素進行推敲,進而重構傳承。“新中式”并不是排斥西方景觀設計,西方園林中的大眾開放性的內在理念、先進的造園手法都是值得學習借鑒的,可以說“新中式”景觀是融匯中西方造園精髓的設計。人們喜歡懷舊,也喜歡覓新,“新中式”景觀恰好滿足了人的這一基本心理需求。現代人對園林有新的要求,從而才有“生態”、“低碳”、“節水”、“體驗”、“垂直綠化”、“屋頂花園”、“海綿城市”等詞匯的出現,古人建園的形式已遠遠無法滿足現代人的需求。綜上所述,“新中式”景觀應具備的特點:簡潔而又不失創新,古典而又不失時尚,全球而又不失民族,實用而又不失文化。
2古詩詞與中國古典園林
中國古典園林是充滿詩情畫意的,這就說明它與詩詞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古詩詞與中國古典園林在中國歷史上同步發展、互相影響、彼此滲透。例如山水詩的興盛就促進了中國古典園林進入轉折期―即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風景的開發;唐代園林藝術開始有意識地融糅詩情,尤其是私家園林;園林詩和園林詞是宋代詩詞中的一大類別。陳從周先生指出:“中國園林與中國文學盤根錯節,難分難離。我認為研究中國園林,應先從中國詩文入手,則必求其本,先究其源,然后有許多問題可迎刃而解。如果就園論園,則所解不深[3]。”因此,本研究將以中國古典園林為重點,主要探討古詩詞對中國古典園林的影響,有了較全面、完整的理解,才能在創造“新中式”景觀的過程中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古詩詞對中國古典園林的影響主要有:
2.1以詩詞造園
以詩詞造園主要是根據詩詞的文字內容或所表達的意境創造園景。詩詞常常歌頌美景或隱喻詩人當時的內心情感,園主人向往卻不能見或常住,只能在自己園中模擬其景,借此造園。例如:拙政園腰門口一假山,為桃花源入口之模擬物,兩邊月門上題著“另有洞天”,借景達到“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李白《山中問答》)的世外桃源的意境[4];北宋文人晁無咎致仕后在濟州營歸去來園,表達自己對陶淵明詩詞乃至為人的欣賞,也表達了自己當時的內心情感,從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引發了情感上的共鳴;圓明園中的“武陵春色”亦源于此。
2.2以詩詞點景
以詩詞點景主要是將詩詞當中的詞或句運用到園中的楹聯匾額上作為景題,借此表達景之意或園主人之情感,園林借助于景物題署的“詩化”來獲致像外之旨。例如;拙政園中的遠香堂、得真亭、留聽閣等;臨安著名的私園之一南園中的廳、堂、榭、亭、臺、門等“悉取先侍中魏忠獻王(韓琦)之詩句而名之。……”[5];計成主持設計和施工的影園中的“幽媚齋”結合周圍景致,取自李白《尋陽紫極宮感秋作》中的“浩然媚幽獨”;南京莫愁湖勝棋樓有副汪贏撰寫的集句聯:登斯樓也,其喜洋洋,把酒臨風忘寵辱;望美人兮,予懷茫茫,扶仙抱月侶漁樵。上聯化用范仲淹《岳陽樓記》文中“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也”之句,下聯則將蘇軾《前赤壁賦》中“渺渺兮于懷,望美人兮天一方”、“挾飛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長終”,以及“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等句揉和而成[6]。
2.3古詩詞與中國古典園林的相似性
古詩詞對中國古典園林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上述提到的兩方面。古代許多造園家都是詩人,如王維、白居易、柳宗元等,他們潛移默化地將詩的內容、寫詩的技巧等體現在造園中(表1)。
“新中式”景觀不能照搬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傳統元素有2個主要原因 :1)主要服務人群發生改變,從個人轉向了大眾,從而造園思想行不通;2)當下環境改變了觀者的心理,審美情趣不再局限于傳統景觀,古典園林傳達的意境難以被現代人感知。但是從古詩詞與中國古典園林的相似性來看,空間結構營造、內容展現、情感表達都是值得借鑒的。
3澄江縣晨輝會所新中式庭院設計
晨輝會所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縣,該庭院附屬于某修理廠,根據園主的要求欲將其打造成修理廠后花園以及一個適合親朋好友觀光、休閑、娛樂的“新中式”庭院 。類似于古典園林中的私家園林,現有建筑為現代中式風格。設計將結合現代社會生活和云南地方特色,布置本會所為傳統的可觀、可游、可居且帶有情感記憶的庭院景觀。
3.1古為今用―場所分析
3.1.1空間結構布局
元代范德璣的《詩格》中說:“作詩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水。”例如律詩,前兩句是開頭,接下來兩句要承接上文,再接下來2句要轉折,最后2句作總結,一共8句4組,這4組分別是“起承轉合”。古代詩人亦將此法運用于造園中,通過空間結構的起承轉合達到情感的升華。晨輝會所新中式庭院整體根據詩詞中的“起承轉合”布置,庭院分為4個部分:入口景觀區、水景區、休閑區及體驗區(圖1)。
3.1.2內容的展現
古詩詞的內容展現往往受到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古典園林亦如此:貴族園林、士流園林、文人園林、市民園林、鄉土園林都與當時環境密切相關。因此,現代園林的營造也要符合當今社會的潮流。現代人追求參與性,追求在體驗中獲得心靈上的滿足,因此該“新中式”庭院結合當下時代潮流營造了一個體驗的環境。庭院體驗區根據主人愛好及需求設有農作物與藥材種植區,將農作物和藥材作為新的景觀意象結合現代構成方式引入該庭院。庭院主人可以在此尋到收獲的喜悅,尋到遠離喧囂城市,回歸恬靜田園的感受,從而得到心靈上的放松。一個具有詩意的景觀,應該是體驗式的景觀。只有體驗式的景觀,才能使人們和大自然對話[7],才能達到情感上的滿足與共鳴。
古詩詞的內容展現經常使用一些技巧,例如節奏韻律、小中見大等。古典園林常用的營造法式、植物栽植方式即能形成韻律感和節奏感,“一拳代山、一勺代水”即為小中見大。
晨輝會所新中式庭院設計中,入口到主體建筑的景觀道兩邊分別采用長方形靜態水景,結合植物盆栽、仿照隔扇門的景觀小品,形成帶有節奏韻律感的景觀序列;休閑區的石景營造體現出山體連綿不絕的觀感。
3.1.3情感的表達
唐代王昌齡曾提出“詩有三境”之說: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詩人通過各事物為載體抒感,古代造園家通過園林要素為載體表達內心向往。該“新中式”庭院景觀設計通過“三境”達到情感上的升華:1)物境―景觀結合本土的人文環境、文化特征及城市整體風貌進行設計,例如入口景觀區的盆栽采用當地銅鍋的形式,隔扇門結合澄江傳統刺繡形成具有當地文化特征的景觀小品等;2)情境―營造一個休閑娛樂的環境,通過景致使觀者心情愉悅;3)意境―境生于象外,庭院主人及親朋好友賞景、體驗,從中感受到遠離喧囂城市,回歸恬靜田園的美好生活。
3.2場景詮釋
3.2.1景點設計
無論是以詩詞造園還是以詩詞點景,都是結合周圍景致,當下所感而為之。因此,景觀感受的不同使得“新中式”景觀設計不能盲目照搬傳統元素。庭院休閑區主要體現“休閑”二字,木結構亭子的布置能很好地與周圍環境融合在一起,追求生態自然的效果。亭子頂局部采用玻璃材質,既可透過陽光,又可擋雨,還可以觀星星,傳統木質與現代玻璃并置在一起,反差和對比易產生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觀細部。該區域“前觀―‘小荷才露尖尖角’;臥看―‘牽牛織女星’;仰望―‘舉杯邀明月’”,在此可享受一種休閑愉悅的生活方式,為古詩的現代演繹(圖2)。
3.2.2景點命名
現今景點常常使用一般化的題名,例如“美食廣場”、“湖心亭”等,文化性不足,無法引起觀者的
聯想。景點的命名要符合景觀所要表達的內容,“新中式”景點命名如果完全照搬古典園林中的名字,可能太晦澀,也可能與景點不符。景點的命名原則是要使游者觀其名便知其意,盡可能達到“問名心曉”的效果[8],從而激發人們的聯想而創造意境,以有限空間營無限意境。“新中式”景點命名可以用家喻戶曉的古詩,亦可以用新詩,也可以較自由隨意,能傳達思想即可。圖2當中的景觀休閑亭取名“臥看星亭”,直觀地表達了該處設計的用意,也能使游覽者從中體會到一種閑散愉悅的生活方式。
4小結
古詩詞與古典園林存在很多相似性,它對園林的影響一直存在,研究其對中國古典園林的影響,可以挖掘出適宜的傳統元素、技巧、文化思想等,使其恰當地運用到“新中式”景觀設計當中。并且該方式也可借鑒到其他與園林相關的學科,從而使“新中式”景觀研究更全面。“新中式”景觀是從中華文化的根上生長出來的,更加貼近人們對清雅含蓄的東方式精神境界的追求,最符合國人的審美需求和精神需求,最易引起國人情感上的共鳴[9],值得熱切關注與積極研究。景觀學科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特點,涉及多學科知識,古詩詞只是其中的一小方面,“新中式”景觀的研究之路還很長遠,尚處于探索階段,如何對傳統景觀進行繼承和創新,還值得人們從多個角度深思與實踐。
參考文獻:
[1]孟兆禎.風景園林夢中尋―傳統園林因融入中國夢而更加輝煌[J].中國園林,2014(5):5-14.
[2]張艷.“文化場景”特質與景觀風格形成[J].城鄉建設,2012(7):41-42.
[3]陳從周.中國詩文與中國園林藝術[J].揚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3): 41-42.
[4]廖汀滬,石小文.中國古典園林與詩的融合[J].三明職業大學學報,2000(2):63-66.
[5]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第3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305.
[6]章采烈.中國園林的標題風景―園林楹聯類析[J].中國園林,2002(2):67-70.
[7]杜媛媛.中國古典詩歌與園林共通性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4:27.
篇4
關鍵詞:新中式;植物造景;景觀
新中式植物景觀是當下中國城市景觀中較為流行且為廣大群眾所接受的一種園林綠化形式。它不完全遵循中國傳統園林對“意境”的表達,又不同于西方“規則”的特點,也不同于生態上的純自然植物景觀。其符合現代中國大眾審美情趣,是現代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故稱之為“新中式植物景觀”。
1 新中式植物景觀的歷史淵源
新中式植物景觀的出現建立在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熏陶的基礎上,并在成長中對世界各種優秀園林藝術進行吸收。以1999年昆明舉辦的世界園藝博覽會為重要節點,集中體現了當時繼承和發展傳統園林藝術的成就,成為中國對現代園林探索的起點。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各地園林建設也飛速發展,國外園林理論和手法也被大量引入,歷經10多年的快速發展,園林植物配置水平在實踐中逐漸提升。
1.1 中式傳統園林藝術
我國傳統造園歷來重視植物配置,除了要因地制宜進行植物種植,重視文人雅士之趣味,還追求植物單體的姿態和線條的自然之美,表現出繪畫的意趣,強調要有“古意”、“畫意”。樹木花卉選擇受文人所標榜的古、奇、雅的格調影響,講究體態瀟灑、色香清雋、堪細品玩味、有象征寓意等。在我國傳統園林中有“小中見大”特色的園林藝術――中國盆景。它是活的藝術品,主要造型材料為花草樹木,具有生命的特征和生長發育的規則,是藝術的再創造,很注意寫意和抒情。盆景藝術是我國當代園林人對園林空間的把控、意境營造具有重要參考意義。這對植物的栽培、整型、管理等理論和技術方面的培育和發展也做出了重要貢獻。
1.2 英國風景式園林
英國風景式園林以大面積的草地和樹叢為主,與園外的牧場和樹林完全融合在一起,形成獨特的疏林草地風光,是在英國的地理和農業背景下誕生的,是風景園林師們利用場地的“潛質”并加以“改進”,使其更接近他們自然美的產物。開敞的視覺空間,能夠完全與自然融合,人們可以在草坪上開展各類活動或游戲,使得這種人工景觀成為人們認識自然、接觸自然的窗口。疏林草地因造價低、管理簡便,可滿足大量游人自由活動而多用于現代休閑式城市公園中。正如18世紀中葉歐洲包括園林在內的藝術領域掀起了一股崇尚中國的熱潮。改開以來,我國也曾有過學習西方園林的熱潮,其中英國風景式園林這種具有強烈自然特征的“田園牧歌”式的景觀形象迅速被中國園林界所推崇,草坪――樹叢的模式在我國公園、城市綠地甚至道路綠地都有廣泛地應用。
1.3 花境藝術
花境的產生和發展都源于英國花園,英國人對園藝一直鐘愛,尤其熱衷于花卉栽培。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就通過搜集和育種得到了宿根植物,這些宿根植物更適合在喬木空間下混合栽培,提高植物景觀的豐富程度,因此,形成混合花境。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文化的交流,花境得到了廣泛應用,不僅提高了園林綠化的藝術性,也體現了花境在城市建設及生態園林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1.4 綠植模紋技術
模紋花壇是中世紀歐洲園林最具代表性的植物配置手法之一。它絢麗多姿、雍容華貴的特性與歐洲獨特的建筑風格相映成趣,在文藝復興時期譜寫了其生命最輝煌的篇章,至今仍有深遠影響。古羅馬人發明的植物修剪技術讓規整式種植的藝術形式成為西方園林的重要標志。規整式植物種植建立了一種秩序感,表達人的能力可以戰勝自然界的雜亂無序,并建立一個平衡有序的社會。經過精心修剪后的植物在體量、姿態等方面都相對固定,從而能夠與建筑物、自然環境保持著穩定協調的形態、尺度和比例關系。
在我國城市綠化快速發展時期,綠植模紋因為具有良好的景觀可控性,豐富多樣的裝飾性,管理技術要求低等特點而被廣泛接受。模紋圖案發展成更加自然、自由、多樣、現代,充滿了設計感,呈現出生態化、群落化、裝飾化的特征。綠植模紋與其它植物材料共同組成了新中式植物景觀豐富多彩的景觀形態。
1.5 植物生態學理論
20世紀初,植物群落學的誕生,揭示了植物與植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辨證關系。人們在對人工環境的營造中開始嘗試通過分析自然群落組成,尋找相對穩定的植物關系,并以此為依據進行人工植物種植。因為采用了自然頂極群落中的主要植物進行種植,人工營造森林景觀的形成要比物種自然演替形成目標景觀快很多。
我國傳統園林是在道家思想指導下發展,遵循“師法自然”的造景之路。進入現代社會,園林植物景觀營造已經從簡單的感官模仿發展到用現代科學理論指導設計。由于思想上早已經與生態學相統一,我國的園林工作者很快就能接受現代科學的方法和理論,并且在實踐中付諸實施。杭州花港觀魚公園牡丹園就是人工營造植物群落,并且形成優質風景的典范,真正做到了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宛如天開的境界。
2 新中式植物景觀的特征
2.1 中西結合的審美標準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西方文化的相互滲透與交融,當代中國人形成特有的雙重思維方式和審美標準:一方面繼承了中國傳統哲學和傳統美學的思想;另一方面學習了科學和西方美學思想,接受了節奏、韻律、對稱和平衡的西方審美觀。人們在園林欣賞上追求自然之美、風韻之美,講究“意境”月。
2.2 與地形相結合增加表現力
植物景觀是通過平面的布局形成優美的立面形態來觀賞,場地的平整或起伏直接影響植物景觀的觀賞效果。英國的自然式風景園林景觀所描繪的起伏山坡、草地、樹叢牧場景象對人們的觀賞影響巨大。我國的傳統造園中要求“頗有野致”、“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重視對自然地貌景物的藝術化模擬。高低起伏的微地形能夠很好地在不太寬裕的場地中將植物群落的高低錯落表現出來。
2.3 植物材料的應用
新中式植物景觀是以地形為體態,木本植物為骨架,灌叢、花卉、地被為裝飾的基本手法,使得植物景觀呈現立體、豐富的群落形態,充分發揮植物個體本身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所使用的植物材料分成上、中、下3層。上層植物一般為大喬木、小喬木或灌木,能夠在場地中起到構圖的骨架和意境的營造作用。中層植物多為小喬木、灌木類,是新中式植物景觀中最主要的觀賞部分,景觀的豐富度最高。下層植物主要為灌木、花卉、草坪等植物,在景觀中起到烘托和豐富景觀形象的作用。
3 基本景觀類型
追求自然是中國園林的一個基本特點,中式園林植物的配置以自然為模擬對象,通過對自然美景的發現,掌握了構成自然美的組合規律而創造出表達出源于自然但高于自然的理想之美。新中式植物景觀按照模擬的自然植物美景形態大致可以分為林緣型景觀、疏林草地型景觀和特色花卉型景觀3類。
4 新中式植物景觀營造的基本手法
4.1 場地要求
新中式植物景觀營造一般位于綠地入口、交通交叉口、節點等處,一般多為方形或長條形,長度約30~50m,縱深寬度約15~45m。根據現狀條件和設計構思形成緩坡或微地形,經過精心的整理形成較為均勻、平整的綠化場地。
4.2 植物材料
根據場地條件、觀賞視角、造景構圖需要,上層植物一般為冠形優美,造型古樸的大小喬木,根據造景主題可為落葉或常綠樹種。南京地區常見的植物有:樸樹、櫸樹、銀杏、國槐、烏桕、榆樹、白玉蘭、廣玉蘭、楓香、三角楓、桂花、羅漢松等。中層植物多為小型觀花喬木、灌木類,是新中式植物景觀中最主要的觀賞部分,景觀豐富度也是最高的。南京地區常見的植物有:桃花、紅楓、雞爪槭、紫荊、五針松、海桐、紅葉石楠、黃楊類、龜甲冬青、杜鵑類等。下層植物主要為灌木、花卉、草坪等較矮的植物,在景觀中起到烘托和豐富景觀形象的作用。南京地區常見的植物有:月季、鳶尾、花葉蔓常春、金邊麥冬、紫葉酢漿草、虎耳蘭、花葉絡石、長春花、醉蝶花、迷迭香、掃帚草、黃金菊、玉簪、麥冬。自然高度在70cm以下的多年生宿根或一、兩年生花卉常用于林緣、林下的花卉型景觀的營造,南京地區常用的植物有:德國鳶尾、宿根福祿考、大花金雞菊、千屈菜、堆芯菊、花葉秋海棠、紫露草、鼠尾草等,一些觀賞草也成為這類景觀營造的常用品種,如歐根石菖蒲、日本血草、矮生蒲葦、狼尾草、芒、玉帶草等。
4.3 比例與尺度
植物景觀配置與營造是將自然美典型化的過程,遵循著統一、均衡、比例、尺度、韻律和序列等美學規律,是一項較為完整的造型手段。新中式植物景觀營造中對比例與尺度依照觀賞者的觀賞狀態、場地情況以及植物材料自身的大小具有數量化關系。植物景象的特征表現在構成景觀的植物與場地,植物間的比例和尺度的變化。中國山水畫有“丈山尺樹,寸馬豆人”的畫論,強調的是景觀各元素的比例關系,組成群落的植物在豎向上同樣有類似的關系。植物景觀觀賞過程中觀賞者與植物主體造景群落的間距約為植物群落主體高度的1~3倍,這樣觀賞者能夠在較為輕松的狀態下平視觀賞到植物群落全景。通常情況下,要使得觀賞者對建造的植物群落景觀保持動態中凝視30~50秒的時間,以步行速度60m/分鐘計算,一組植物景觀大約間隔30~50m。上層植物高度是中層植物群落高度約3~10倍,中層植物高度約為下層植物的2~8倍,形成具有較為清晰的對比關系。
4.4 特色營造
新中式植物景觀形式相對穩定,一般要突出植物在色彩、形態、季相上的變化和景觀空間以及藝術主題的營造。首先,追求意境是中國園林的一個顯著特點,傳統園林以表達山水畫意、自然環境和文人情趣為主,到了現代,園林為更多的普通大眾服務,意境和景觀主題的表達現顯出多樣化、特色化特征。其次,骨架植物是植物景觀最為重要也是最顯中式風格特色的要素。在品種的選擇上要重姿態,以古樸、秀雅、蒼勁、奇特為好,且植物葉色豐富,整體植株風韻要清秀,能夠“入畫”。在實際布置中以山水畫論做為指導,如“二株一叢、必一府一仰、一欹一直、一向左一向右”,“樹石布置、須疏密相間、虛實相生”等,布局中也經常應用賓主、疏密、虛實、露藏、呼應、取勢等造景手法。
另外,適當引入彩色的灌木叢、草本、花卉于骨架植物下,增加景觀豐富度和季相變化,營造自然野趣的新中式植物景觀。在景觀的營造過程中吸收了花境造景的手法,重視灌叢、草本、花卉植物組成的立面景觀效果的表達。在確定植物景觀主題或風格以后,考慮立面視覺效果,運用色彩、質地、季相、植物造型等表現其立面景觀。傳統的中式植物景觀中對植物景觀的色彩一般受限于古典園林的意境表達,單色、素色的使用較多,現代園林則強化了對景觀色彩的要求,形成了色彩豐富、視覺沖擊強的特點。新中式植物景觀營造中也加強了對景觀色彩的營造,也成為特色設計的重要部分。實際設計中需要對植物色彩的冷暖、色相搭配、季相顏色變化等了然于心,創造出單色系、類似色、互補色等豐富多樣的色彩。
篇5
關鍵詞:中式;園林;色彩
一、中式園林設計風格
傳統中式園林以再現自然山水為設計的基本準側,追求景觀和自然環境的融合,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審美旨趣。在構圖上以曲線為主,講究曲徑通幽的布局形式。庭院多以假山、花木、流水等共同組成,以木質的亭臺、廊柱和水榭為主。傳統中式園林通常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對景、漏景、夾景、添景等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來營造豐富多變的空間形象,達到步移景異、小中見大的設計效果。中式園林景觀的設計風格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天人合一”
在中式園林造景中,十分注重天人合一設計效果。人和自然和諧相處,按照自然發展的客觀規律,設計師們倡導以自然為主題來造景,增強人對自然的認識,在設計中通過自然美來增強園林的藝術性。
(二)“因、借”的造園思想
中式園林通過借助自然山水把隱喻、借景等描法巧妙的運用在園林設計中。這樣周邊的景物和園林中的景物就會相互結合相互映襯相互滲透,達到統一的整體,擴大了園林的空間效果。
(三)詩情畫意的藝術風格
中國的書畫藝術流傳已久。在中式園林設計中,設計師們同樣注重建筑和景物的藝術性,對具有詩情畫意的設計風格十分追求。在園林設計中,強調人和自然和諧相處,在園林設計中通過山水設計以及對建筑的造型和意境的創設,給人突出一種寄情山水的閑雅風情。
二、中式園林設計要點
在中式園林設計上,無論是寫意的江南庭院,還是獨立組團的四合院,都追求人與環境的和諧共生:講究居住環境的穩定、安全和歸屬感。達到建筑與景觀的和諧共融,以意念中式的現代建造傳承傳統文化在有效的景觀規劃空間,創造豐富的視覺感受以庭院造景方式圍合、層進、回轉、錯落營造曲徑通幽的景觀效果。
(一)園林選址與布局
選擇要適當。園林位置力求適中,居民使用都方便。園林如果布置在小區中心,其服務半徑以下不超過三百米為宜。如果沿街布置,應盡量利用街角、街邊,特別是道路彎轉處的兩側或反弓的外側,可兼顧化解因道路反弓帶來的風水煞氣,充分利用不宜建筑的地段。充分利用原有綠地、水面、沖溝、回填地、墳場、廢廟址等不宜建筑的地段。同時,兼顧與城市總體綠化體系相聯系,形成一個綠化體系。園林如果偏向一邊、一角,則宜適當分開設置,以利于便民。
布置要合理。居住區園林,應按主要服務對象布置。兒童活動區與成人活動區應當分開布置,避免干擾。中間可用植物分隔。在不佳景觀(形煞)方向(如煙囪、遠處可見的墓碑、醫院存尸房、對面大樓、屋脊角射等處)應植密林或置假山石加以屏障(障景)。在優美景觀方向(遠處山林、水面、亭閣等處)應適當留出視廊或置園林小品加以框景(借景)。
(二)色彩運用
景觀的色彩是景觀表情定位的首要元素,現代中式景觀設計主要選用能代表華夏文明的幾種色彩,即所謂的“國色”,以中國紅、琉璃黃、長城灰、玉脂白、國槐綠為主,結合景觀材料及現代中式的表情定位,還常常使用到木原色及黑色,這些色彩共同來營造景觀的表情,營造崇高、喜慶、祥和、寧靜、內斂的現代中式景觀空間。中國紅、琉璃黃一般用于大門、廊架、景觀亭、景墻等景觀建筑上,突顯崇高、喜慶、祥和的氛圍;長城灰主要用于地面鋪裝、景墻貼面、景觀建筑、座椅等小品上,來突顯景觀寧靜、典雅的氛圍;玉脂白主要用于景墻飾面、雕塑、地面散置石等,營造純潔、吉祥如意的景觀氛圍;國槐綠主要用于植物色彩的選擇,以綠色為主,點綴一些開花植物,為營造寧靜、優雅的氛圍做好鋪墊;黑色常用于鋪裝、小品、廊架、亭等,營造沉穩、內斂的空間氛圍;木原色是體現自然的色彩,與灰色、白色等搭配通常用鋪裝、臨水欄桿、小品構架等,體現現代中式景觀設計沿襲中國古典園林“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造園特點。
(三)山石水體設計
以再現山水為設計原則,追求建筑和自然的和諧,達到“天人合一”的效果。但不是模仿,而是“本與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與自然美巧妙結合起來,就是“因地制宜”,“依山就勢”。善于利用現有的自然環境條件,體現出人工建造對自然的尊重與。“虛實相間,以虛為主”強調建筑群之間的關系,而不是建筑單體,這使建筑物之間的院落成為設計的重點。設計手法千變萬化,這里僅講疊山理水。 中式園林不論南北、大小,凡有園,必有山石。“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嘛 山石除了可以作為景觀的主題點綴空間外,通常可借山石把單一空間分割為若干較小空間,被分割的空間多相互連綿、延伸、滲透,而不流于空曠、單調。山石可遮擋視線為何空間。以及堆疊成各式的蹬道。
水要素:水分為集中和分散兩種。情態上有動,有靜。集中而靜的水多在中小庭院。以水池為核心其四周環列建筑。形成相信內聚的格局。大的庭院,雖然也集中水,但水池偏于庭院一側。在園林里,涓涓細流是對自然界溪流的藝術描寫。一般忌寬而求窄,忌直而求曲,此外還要寬窄對比忽開忽合。山石結合營造深邃藏幽的情趣。
(四)中國傳統符號的應用
中國傳統符號種類很多,有中國傳統的吉祥物: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鳳、貔貅、雙魚、蝙蝠、玉兔等;有五行的金、木、水、火、土;有十二干支紀法;有甲骨文、象形文字;有象征民族特色的圖案:中國結、窗花、剪紙、生肖、祥云、日、月、山、火、云、水、太極、金烏等;有福、祿、壽等吉祥文字;還有中國傳統的寶相植物:牡丹、荷花、石榴、月季、松、竹、梅等。在“新中式”景觀設計中采用以上傳統符號用抽象或簡化的手法來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內涵,運用形式多種多樣,可鑲刻于景墻、大門、廊架、景亭、地面鋪裝、座凳上;或以雕塑小品的形式出現;或與燈飾相結合。某住宅區園林內用抽象的窗花圖案鑲掛于實墻上與漏窗形成虛實強烈對比;西安曲江華府在入戶的門頭懸掛飾有福祿壽等文字的燈籠及入戶鋪裝上采用蝙蝠、壽及祥云紋樣,表達人們對生活的祝福及祈盼。奧運村四個區域分別用不同的窗花圖案出現在座凳、屏風、草坪燈等小品上,來體現四個區域各自的特色,烙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跡。
(五)風水的運用
風水的宗旨就是尋找生氣。而有生氣的地方應該是:避風向陽,山清水秀,流水潺潺,草木欣欣,鶯歌燕舞,鳥語花香之地。現代風水學,要將傳統風水中的樸素真理與其合理的科學理論成分,與現代環境景觀學互相銜接,詮釋更好的為人類服務。
山清水秀,避風向陽,會讓人神情愉悅;流水潺潺,草木欣欣,會使人留戀忘返;鶯歌燕舞,鳥語花香,會使人心曠神怡。環境景觀對人類產生的種種物理、生理、心理效應。這一切會使我們身心更加健康,思維更加清晰敏捷,創造靈感格外活躍。因此,園林風水亦愈來愈受人們重視,亦受到眾多建筑開發商認可與推崇。
運用風水進行園林設計要通過利用園林造景,包括水景方位、大小、流勢走向,山景培砂,植物培植,林木生旺位,林木樹種,植物五行生旺,園區道路分布走向等,達到風水學中山水得位得體,山水交融,以合乎生態自然宇宙氣機規律,而起到和諧協調,人與自然共生共存。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戲曲文化,園林,景觀設計,表達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7002603
1 引言
戲曲和園林二者是共通的。園林大師沈從周曾建議園林學者學習昆曲,可見戲曲與園林間的聯系。著名學者金學智把戲曲和園林概括為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兩個綜合藝術系統,認為二者關系密切,在風格、結構與形式等方面表現契合[1]。因此,若將戲曲文化融入園林景觀之中,必定有助于改善當前城市的園林景觀面貌,促進中國戲曲事業的進步,保護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這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也有很大的實踐指導意義。
2 中國戲曲的發展現狀
中國戲曲博大精深,戲曲劇種的形成發展與地域文化息息相關,因此多以地域命名,如國粹――京劇、淮劇、黃梅戲、粵劇、河北梆子、昆曲、秦腔等,相應地,各個地方戲帶有地域性烙印,具鮮明的地域性、鄉土性和民間性。縱觀世界歷史上的三大戲劇,其中古希臘戲曲和印度梵劇分別在公元前120年和公元10世紀退出了歷史舞臺,只有中國戲曲以地方化的創生發展模式此消彼長地保存下來[2]。然而隨著當前改革開放的深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娛樂形式呈現多樣化,電影電視藝術事業和流行音樂蓬勃發展,曾經的“藝壇魁首”――戲曲遭受沖擊,不少年輕人不會說家鄉話,也不聽家鄉戲,戲曲演員和觀眾出現斷層,加之不少地方戲個性不再鮮明,表現形式大同小異,有的劇種甚至退出了歷史舞臺[3],中國戲曲的傳播發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3 戲曲文化對于園林景觀設計的意義
3.1 突出地域特色,傳承戲曲文化
地域文化是地區歷史文明的精華所在,是研究城市的風土人情、歷史進程和文化傳統的重要依據。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許多文化景觀遭到嚴重的破壞,一些帶有民間地方特色的建筑、園林被拆遷或破壞,追風現象的出現使各地的園林景觀失去了色彩,各個地方的景觀特色已不再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對不同城市的特色戲曲文化進行思考發掘,然后加以整合并融入園林景觀,可以讓地方的園林景觀其有獨具一格的賞析價值,有利于保護與傳承當地戲曲文化、增強文化凝聚力。
3.2 促進戲曲文化營銷
近年來已有不少城市采用地方特色節事活動來提高美譽度,實現文化營銷,如洛陽牡丹花會、淮揚菜美食節及陜西戲曲大觀園等,將歷史文化與旅游發展相結合,既取得經濟效益,又提升了地方知名度,并方便游人參與其中、親身體驗地方文化。因此,戲曲與園林的結合,對建立一個富有藝術性、地方性、旅游性、趣味性、群眾性的文化大觀園有積極意義。
4 設計原則
戲曲文化融入園林景觀設計的關鍵在于通過對自然和人文景觀的合理利用與開發,賦予綠地以明確獨特的認知形象,打造集大眾休閑、教育科普、文化傳承、生態保護等功能于一體的、可持續發展的地方性生態文化綠地。根據場地被賦予的戲曲文化內涵,并結合基址的周邊環境,在園林規劃中應參考以下基本原則。
4.1 規范性原則
在滿足場地實際需求的同時,嚴格按照國家、省、市的相關規劃技術規定執行各項要求。
4.2 整體化原則
一方面,結合基址對城市和周邊地區的影響,協調好與周邊地區之間的關系,促進和諧建設;另一方面,注重規劃區域內部景觀設計的整體性,局部設計在遵循與整體風格相統一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變化。
4.3 生態化原則
因地制宜地進行園林規劃設計,適地適樹,使建成后的園林能產生良好的生態效益,為市民提供優美而舒適的休閑空間。
4.4 人性化原則
以能使游人體驗、參與、互動為設計的基本要求,從不同層次和不同年齡游人的行為規律出發,對區域內的生態環境進行整合分析,創造宜人的景觀和親切的尺度。
4.5 文化性原則
緊緊圍繞戲曲文化主題,充分運用各類景觀元素,在布局、材質、色彩等方面相互配合,建設特色突出的戲曲文化游覽園,達到向游人宣傳和弘揚戲曲文化知識的目的。
5 戲曲文化在園林景觀中的表達方式
5.1 展示戲曲之“形”
5.1.1 元素符號的使用
入口廣場區作為聯系園內外的紐帶,倘若融入富含戲曲元素的小品和建筑,便能開門見山,表現園林的戲曲文化主題。可以立景觀柱,柱上刻有不同書法字體書寫的“戲”字,利用高大而主題鮮明的構筑物吸引過往行人視線,也增加了公園景觀的識別性。此外,還可以設計仿古園門作障景,以此增加游園的趣味,因為花園是古典戲曲常用的空間和形態,像《牡丹亭》、《西廂記》等許多膾炙人口的戲曲故事都發生在角門之后的花園空間[4]。又如上海長青公園入口以石墻為出發點,做成側臥的二胡形狀[5]。在鋪裝材料方面,圓形的拼貼,可以體現戲曲動作講究圓潤內收,以圓為美。此外,各類特色雕塑、景墻、座凳、亭廊、宣傳欄、指示牌、垃圾桶的設計都可以帶有戲曲文化元素。例如,陜西戲曲大觀園設有生、旦、凈、丑四類戲曲角色的臉譜景墻、《斬李廣》等秦腔彩繪雕塑和禮泉弦板腔皮影戲等地方戲曲圓雕,集中展現陜西地方的民族戲曲文化主題。園區中央可以矗立高大雕塑作為游人視線的焦點,雕塑擬結合戲曲色彩、水袖和臉譜元素,將明快的顏色、流動的線條和生動的形象融入雕塑之中;石砌的樹池可以雕刻中式古典紋樣;座椅利用官員烏紗帽的帽翅形式作扶手;草地上點綴戲曲剪紙風格的雕塑,亦或立竹簡書寫戲文。
5.1.2 戲曲色彩的表達
戲曲色彩有成熟且獨特的體系,帶有象征性、隱喻性和情感特征[6]。黑是公正嚴肅的象征,紅是耿直忠正的代表,白是陰險狡詐的體現,綠則富含俠骨義腸。這些色彩可以同繽紛多姿的園林植物相對應,在園林中可以使用流線型和色彩繽紛的灌木、花帶表現戲曲色彩。
5.2 彰顯戲曲之“韻”
5.2.1 景觀戲曲序列
雖然中國各地的戲曲形態不同,風格各異,京劇雍容,昆曲典雅,越劇宛轉,秦腔樸實。但它們演繹的故事情節通常是相通的,大多一波多折。因此以戲曲情節的發展順序作為全園的景觀序列,通過收放結合的平面空間形態,配合豎向多層次的景觀元素(包括綠化、水體、雕塑、景墻、亭廊、公共設施等),創造起承開合的空間序列。戲曲的緣起,交代故事在何時何地發生、人物關系如何等等,劇中的人物出場,性格初顯,引起觀眾興趣,運用到園林設計中,即在主次入口處簡潔明了地點明園林的文化主題,給游人留下初步印象,引人深入。作為戲曲情節進入前的進展階段,發展是整個戲曲故事的重心,內容最多也最關鍵,整個戲曲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會在發展過程得到體現,這是就可以借助虛實結合、以小見大的造園手法、蜿蜒的園路加以體現。是戲曲情節中最激動人心的場面,設置開闊的中心廣場,使游人的情緒達到頂點。戲曲結尾的顯著模式是大團圓,即使是悲劇也常插入光明的結局,這種對公義天理的篤信源于“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倘若造園需要水景則可以一泓湖水收尾,平靜的水面與安靜的氛圍使游人心境得意平復,又留有回味和思考的余地。
5.2.2 虛擬性的時空藝術
時空自由轉換是中國戲曲的顯著特點。戲曲注重的是營造虛擬性和象征性的舞臺時空,“方寸之地可寫千山萬水,七尺氍毹盡展宇宙乾坤”;戲曲表演利用演員與觀眾的心理默契,取得對一些物體的象喻理解:“一鞭代馬”、“雙旗為車”、“疊桌為墻”、“方布為城”[7],場景的變化也很是自由,一個上下場在空間上可以相隔三五步或千萬里,在時間上可以是瞬息之內亦或三年五載,讓有限的舞臺表現出宏闊的效果。
該虛擬性的時空藝術可以在園林中得到表現。如造園家、戲曲家李漁規劃的芥子園面積雖小卻巧于因借,容納須彌;蘇州博物館內的片石假山之景,縮微摹擬,好似攀援過座座高山,在咫尺天地中再現自然的鬼斧神工;揚州個園,在固定的小空間內按照春、夏、秋、冬的時間流程設置景物,表達一年四季的發展歷程,揭示了時間與空間的并進關系。
5.3 互動式的戲曲體驗
5.3.1 提供梨園芬芳的活動平臺
城市園林設計的作用不止觀賞,更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獨立于人的活動之外的園林景觀是沒有意義的。“以人為本”應考慮使用者情感、心理及生理的需要。園區可以集中設置開闊的活動區域,方便戲迷們在此表演和交流,形成鮮活而互動的新民俗景觀。例如淮安夕陽紅文化廣場開辟了一片硬質鋪裝地帶,成為淮安戲曲愛好者的活動中心。
5.3.2 開辟寓教于樂的教育空間
自然景觀和傳統文化均是不可再生的資源,若要追求文化景觀的可持續發展,關鍵還在于人,即提高人們保護戲曲文化的自覺性。一方面,可以在園內建設戲曲文化長廊,利用宣傳欄來科普戲曲文化知識;另一方面,可以設景墻,用浮雕的形式展現地方戲曲中典型的故事場景。這樣一來,游人便可在游園休憩的同時了解和學習戲曲文化,充分發揮園林的教育功能。
6 結語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戲曲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在當代社會,將中國傳統戲曲元素融入園林設計中,具有現實意義和實踐意義。戲曲文化在園林景觀中的滲透和運用,保持了地域文化的延承,只要深入挖掘,不斷創新,就一定能促進戲曲文化與園林景觀的互動發展。
參考文獻:
[1]金學智.中國園林美學 [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鄭傳寅.地域性?鄉土性?民間性:論地方戲的特質及其未來之走勢[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7(6):1~6.
[3]錢偉芳,王騰飛,趙樹宇,等.從淮劇文化淺透大運河文化之大眾性層面:以淮安為例[J].才智, 2011(04):236~237.
[4]崔紅梅.古典文學中的“花園意向”解讀[D].齊齊哈爾:齊齊哈爾大學,2012.
[5]儲琪春.“戲曲文化”與“新中式園林”的結合體:長青公園硬質景觀設計[J].中外建筑,2011(7):110~111.
[6]郭 宇.當代設計中的中國古典情懷[J].美術大觀,2013(7):106.
[7]廖 奔.中華戲曲文化美學及其現代轉型[J].文化藝術研究,2010(2):129~154.
篇7
關鍵詞:中國古典園林;中國現代景觀園林;對比;影響
游園從古至今一直是中國人的休閑娛樂方式,從一人之園到民眾共享,園林一直是中國人日常休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蓬勃發展,在當今社會,大眾更愿意尋找現代景觀園林中古典園林的足跡,品味中國景觀園林中的藝術特色。
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藝術追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的自然審美旨趣,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的藝術成就,是人類用勤勞和智慧創造出的境界獨到、風范高雅的工藝造物。它深浸著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內蘊,沉靜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學風范,代表著中華民族內在的精神品格。
一 中國古典園林與現代景觀園林對比
1、造園思想
中國古典園林深受道家學說哲學思想和美學思想的影響,強調“師法自然”,講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尤其在私家園林中,由于作為園主的官僚世大夫們既期望城市中對物質生活的享受,又希望 寄情于山水之中。因此,園址絕大多數都在城內,與住宅緊挨在一起。在這樣有限的基地環境中,在高墻大院之中,古代匠師們通過高超造園技藝和創造手法,在“咫尺山林”內再現了大自然的美景,達到了“小中見大,以少勝多,鬧中取靜”令人陶醉的效果。
與此同時,中國古典園林的發展,也留下了淳厚豐富的園林文化。當人們表達渴望追求自然,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愿望時,用山水詩、山水畫寄情山水。而中國古典園林中大量的楹聯、匾額、雕刻、碑石、文學、書畫、音樂等不僅表達著中國古代道家學說的哲學理念、
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意識和審美情趣,還表達了古代造園思想自外而內、渾然一體的設計理念,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底蘊。
而現代景觀園林則深受“維理”學說的影響,即強調理性對于實踐的認識作用。其風格為規則式幾何園林。一
方面完全講究人工美和幾何美,形勢上的對稱均衡,另一方面則運用相關科學技術,保護自然和利用自然。造園思
想上,與中國古典園林形成強烈的對比。
2、空間設計
中國古典園林講究“因地制宜”、“法無定式”、主要通過山水、建筑物和動、植物,運用借景、對景、分景、隔景等多種手法來組織空間,從而形成應對不同需求的空間形式。另外,在空間與空間的結合部,例如,邊界空間的構成、內外空間的流動、層次空間的景深和序列空間的組織等方面,也表現出中國古典園林特有的空間曲徑通幽,曲折變化。(圖1)
而現代景觀園林則講求軸線性幾何布置,以建筑作為作為主景基準, 采用直白、理性的表達手法,確定園林的主軸線,而后再以其他景觀要素衍生出相對應的副軸線,強調軸線點、對稱、均衡比例,使得整個園林體系都在建筑的隱形控制中。(圖2)
3、景觀配置
所謂傳統園林“園必有水,水必居中”―――主要景物都圍繞著水面來布置,既能控制視距,又能如鏡映景,給園林增添活力。
中國古典園林是自然山水式園林,園中多以自然山水為主體,配以適當的植物,崇尚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含蓄、委婉。山石采用太湖石,講究“瘦漏透皺”等特點,神似真山;植物配制形式多樣,講究季節性、地域性及文化寓意,注意植物的自然美,意境美,韻律美,除采用孤植、對植等形式外,還有一些規律性的做法,如高山栽松、岸邊植柳等常采用古典園林植物配置手法;園林之水,園以水活,水富神韻,講究水型美、水聲美,動靜相映、曲折多變。整體表現出中國古典園林的內向性格。
現代景觀園林則以采用建筑、雕塑、植物和人工噴泉作為主要造園要素,表現出以建筑為中心的發散式的外向性格。植物配置常常修剪為人工性很強的幾何圖案,為了陪襯建筑、雕塑、噴泉。噴泉則作為現代園林中水的主要形式,幾何圖案的水池配以水柱、跌水等,
4、建筑群體
中國古典園林的匠師們精心設計之中,為了使其成為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在園林中精心設計建造了各種相應的建筑,如廳、堂、軒、館等。但是,園林中的建筑不但不能壓倒或破壞主體,而且應該突出山水的自然,力求達到自然與建筑的有機融合。
而現代園林中的建筑則總領全局,建筑偏歐式風格,一般位于園林的中軸線上或者是較為顯眼的位置。
二 中國現代景觀園林受中國古典園林的影響
中國是有著悠久文化底蘊的國家,隨著人們對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斷提高,在中國現代園林的發展中,人們漸漸意識到中國古典園林的重要性,中國現代園林在喧囂的城市中,更加呼喚自然,人們都懷著渴望中國文化、山水畫的美好愿望。因此,中國現代園林在發展中受到中國古典園林的多方面影響,去粗取精,探索中國現代園林特色的發展之路。
1 、造園思想影響的體現
中國人從小接受的文化教育是對中國古代文人思想、對中國山水的崇拜。因此,中國現代景觀園林的發展肯定離不開中國古典園林。中國古典園林是中國現代園林設計的靈感之源,其造園的思想精髓是現代景觀園林設計的夯實基礎。雖然中國古典園林的某些形式與某些觀念可能已經不符合現代化高速發展的要求,但作為一門藝術成就,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表現手法,高超的藝術涵養,是現代景觀園林學習的精髓所在。
在這個方面,中國現代景觀園林很多時候過于強調唯理思想,而忽視了歷史流傳至今的文化內涵,園林在豐富現代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同時承擔創造民族文化,喚醒后代對中國文化、園林思想的進一步理解與思考。隨著中國現代園林景觀的進一步發展,設計師開始考慮人性化空間,考慮“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思想,考慮中國現代園林景觀承載的時代意義。就此,涌現出一批優秀的中國現代園林景觀項目。
當今中國現代園林景觀崇尚“新中式”景觀設計,即是傳統中國文化與現代居住生活時尚品味需求相結合,以中國人特有的中庸之道出發,內斂沉穩的融入現代設計語言,為現代空間注入孕育文化的中國古典情韻。它不是純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過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將現代元素和傳統元素結合在一起,從現代需求出發,設計出適合中國人的安靜、祥和,可以盡情體味寄情山水的快樂,品酒吟詩的情趣,回歸自然、體味自然的現代生活環境。
2、空間設計影響的體現
中國現代景觀園林追求服務大眾,休閑娛樂,而且隨著城市中高層建筑的增多,觀賞者要求觀賞視野擴大并從多角度欣賞現代景觀園林。在中國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需進考慮公眾的安全,疏散問題以及與建筑的協調配合,空間的開敞性、公眾的參與性和私密性要求等多方面因素。因此,中國現代景觀園林的空間設計與中國古典園林相比有所變化,但也深受中國古典園林的影響。
中國古典園林講究“因地制宜”,“法無定式”,在邊界空間的構成、內外空間的流動、層次空間的景深和序列空間的組織等方面, 堪稱世界園林空間組織的典范。
最后,中國現代園林景觀設計應該借鑒框景、障景、抑景等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運用現代的景觀元素,來營造豐富多變的景觀空間,以達到步移景異,小中見大的景觀效果。
3、景觀配置影響的體現
中國現代景觀園林景觀配置設計中,植物種植以自然型與修剪整齊的植物配合使用,且采用孤植、對植、列植、叢植等形式外,還有一些規律性的做法,形成不同的植物配置層次。另外,植物與水體的配合,石頭限定的自然水面空間,假山、池沼的配合和花草樹木的映襯等景觀配置,營造出景觀的層次性。例如,萬科第五園,以竹為基調,配以連翹、雞蛋花、水石榕等,營造寧靜、飄逸的氛圍。在售樓處近處的竹子與中景的雞蛋花及遠景用規則種植槽限定的水生植物,構成遠、中、近層次豐富的景觀空間。
同時,盆景、盆景、盆栽等形式也是中國在古典園林對現代景觀園林,甚至是對現代生活的影響。曾經的室內室外、廳前屋后、軒房廊側、山腳池畔,如今,已進入各家各戶的庭院和陽臺空間,花臺已演變為現代的花壇、花境等形式。此外,現代景觀園林的植物配置由于設計手法的更新和植物配置多功能的要求,使植物配置形式有在平面和立體空間層次的營造上和常綠與落葉植物的搭配,使得現代景觀園林更加豐富。
其次,中國古典園林中在疊山理水方面對中國現代園林的影響。古人寄情于山水之間,很多私家園林與主人個人的性格志向有著緊密的聯系。
4、建筑群體的影響
中國古代園林除了有自然的趣味,還有密集的建筑,廳、堂、軒、館等。這些建筑力求達到自然與建筑的有機融合。在使山、石、水、植物和建筑之間協調融合時,順其自然、追求大趣,使人與自然十分和諧地溶入建筑環境之中,讓人們雖然身處有限的人造環境中,卻能夠感受到一種先天環境的無限情趣。然而,在現代城市中,建筑大都成為高樓大廈,建筑的龐大體量已經不足以淹沒于景觀園林之中。但是怎樣能夠很好的融合協調,使得建筑生在其中,并不破壞景觀園林的情趣,仍然是中國現代景觀園林中需要追求的天人合一。
結語
中國古典園林是中國現代景觀園林的精神所在,其造園思想精髓、空間設計的巧妙手法,景觀配置的多樣性、層次性,建筑生在園中的幻龍點睛作用,都是是現代園林設計的需要學習和借鑒的中華民族園林寶庫。中國景觀園林設計師應該積極地進行探索、研究中國傳統園林,置身其中,不僅僅是學習其造園手法,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文化修養,以更好的吸取她的造園精髓,保留其“人與自然的和諧”、“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思想。于此同時,要深入挖掘古典園林的現實意義,深入理解中國古典園林對中國現代景觀園林發展的影響,將其造園思想、造園手法、造園要素、空間布局形式等應用到更廣闊的領域,對中國現代景觀園林的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金柏苓. 理解園林文化。 中國園林, 2003 (4) : 51 - 53.
[2]周志議、龍春英、江婉平.淺談中國古典園林藝術虛實論,2007.35(6)
[3]丁燦.現代園林對中國古典園林設計觀念的揚棄,2007.10
篇8
關鍵詞:視覺誘導;門戶景觀;生態景觀;鄉土樹;蒸發池
1場地分析與設計原則
1.1根據城市特點進行設計定位。通過調研分析,洛陽作為“現代國際旅游城市”,其交通不僅是城市運轉的載體、支撐城市結構的骨架,同時又是連接旅游供需的重要橋梁。每年四月花開洛陽,世界各地的人蜂擁而至洛陽城時,交通則成為判定一個城市能否與世界接軌的重要標志。擬建項目連接著洛陽市區及白馬寺、關林等重要景區,是重要交通樞紐,因此在設計時致力于把瀍河互通及周邊景觀打造成為進入洛陽區域的標志及門戶。1.2設計目標。作為洛陽的門戶,瀍河互通景觀要具有鮮明的導向性和標識性,將景觀作為文化的載體,把從河洛文化中提煉的元素作為貫穿整個設計的主題。1.3基地分析。現場互通綠化區域分為A、B、C、D四塊,現場地形基本都是低凹洼地,為互通施工取土區域(如圖1)。A區域:現有少量植物,生長雜亂,需要清理。B區域:高低錯落,有較多建筑垃圾。C區域:為土表,適合植物種植。D區域:有較多施工垃圾,清理后才可以滿足種植條件。圖1通過對周邊場地的分析發現,瀍河互通周邊的河洛古鎮、收費站以及管理中心都為仿古建筑。因此,此處的互通景觀設計應與周邊建筑相呼應,設計風格一致,采用新中式景觀,簡單、大方。1.4設計原則。(1)經濟性原則:充分利用場地條件,減少投入,除核心景觀外,其他景觀盡量使用鄉土植物,減少后期維護成本。(2)安全性原則:在注重景觀整體觀賞效果的同時,考慮互通區苗木高度,避免植物過高帶來安全問題。(3)生態性原則:充分考慮互通景觀的可持續發展,遵循人與自然的協調原則,創造出環境優美、物種豐富的綠色道路景觀。(4)文化性原則:在設計中將景觀作為文化的載體,把從文化中提煉的元素作為設計的主題。(5)審美性原則:整體運用大色塊對比,強調整體性,形成舒展、開敞、明快的栽植風格。從洛陽眾多文化元素中提取絲綢之路中的“路”;唐三彩的“色”——以黃、綠、白為基本釉色;花開洛陽中的“牡丹”為設計的主題,用藝術的手法進行再創作。首先,以“絲路”的形狀,作為貫穿設計的圖案,周邊輔以牡丹紋樣,既寓意通過現代的“絲綢之路”讓洛陽文化傳播海內外,又有“花開洛陽,繁榮昌盛”之意。在設計中將景觀作為文化的載體,把從文化中提煉的“路”“色”“牡丹”等元素作為整個設計的主題。
2景觀設計以行人的視線為依托
當車行視線較低時能看到周圍較多的景觀,在視線較低的地方應該設計一些相對精細的景觀,如叢植、對植、孤植景觀。車行視線較高時則只能看到樹冠,因此我們對視線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如圖2,我們以4、5兩點為例進行分析,同樣的景觀配置下,4點可以感受到地面的綠植,但是5點的視線只能看到一些喬木。根據這幾個點的標高,我們可以看出2、4、7幾個點車行視線比較好,在設計時可搭配較多低矮花灌木,可以在這個地方設計一些較為細致的景觀;而在車行視線相對較差的1、3、5、6、8處則以喬木為主(如圖2)。2.1門戶景觀與生態景觀。根據視線分析,我們在規劃互通景觀時提出兩部分:互通門戶景觀、生態景觀。門戶景觀在設計時,力求植物搭配錯落有致,層次分明,充分考慮四季變化,耐煙塵,植物大色塊種植,突出洛陽特色,體現文化內涵。而生態景觀形成林帶及近自然型生態群落。瀍河互通門戶景觀灌木以牡丹、金森女貞、冬青、紅葉石楠為主成片種植,組成牡丹紋樣,突出洛陽的特色。喬木則采用常綠小喬木與開花小喬木穿插配置,通過植物喬灌草的合理搭配,以及植物季相色彩變化,營造出簡潔、明快、層次豐富的門戶景觀效果。生態景觀采用自然群落的搭配形式,以常綠喬木為背景,觀花類小喬木為點綴,形成林帶及近自然型生態群落。2.2生態景觀以鄉土樹種為基礎。由于生態景觀一般都比較靠后,作為背景樹。因此,在設計時,可以選擇當地樹種,如重陽木、欒樹、白蠟、銀杏等。這樣便于以后的綠化管理,同時也節省后期的灌溉成本。2.3地形設計。經適當地形改造,一方面便于雨水集中收集,另一方面也利于綠化植物生長,便于造景,消除過高林冠線。在綠化設計時,也考慮了地形對植物選擇的影響。結合現場地形以0.5%到0.6%的坡度、坡向四周排水溝,低洼處利用現場地形設計留有蒸發池(如圖3)。在暴雨時有利于把道路上的水排入蒸發池內,缺水時期也可以用蒸發池的水進行灌溉,這樣既節約了灌溉成本,又能形成一定的小氣候。
3結語
篇9
關鍵詞:現代建筑;地域;文脈;傳承
中圖分類號:J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4)05-0040-01
在經濟飛奔的時代,人們的生活好像失去了方向,城市建設也失去了傳統文脈。時下,中國正處于大發展建設時代,可以說熱火朝天,房地產業勢頭強勁,2010年上海世博會和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舉辦,加之全國范圍內的城市化進程高歌猛進,給國內的建筑業注入了新的催化劑,大批的建設項目層出不窮,以神奇的速度展現在這片熱土上。其中許多城市面貌如同翻版一樣,許多歷史文化名城也遭受猛烈地打擊,使得老城特色付之一炬。因此,我覺得有必要先停下來,冷靜地思考一下這些“現代化成果”,它們真的滿足每個城市的需要嗎?真的符合傳統地域文脈嗎?近些年也出現了一批帶有地域文脈特色的“優秀”建筑,對地域文脈的傳承與尊重,使得這種建筑設計形式越來越受到重視和好評。
建筑師貝聿銘深信不疑的重視地域的歷史文脈精神,他認為設計建造應從地域歷史文脈中汲取養料,讓建筑在場地中自然生長,并具有文化認同感和人文親切感。其設計精神是追尋歷史根源,充分借鑒傳統建筑樣式,使傳統建筑的精神與現代建筑的功能融合,并融入自然環境。
一、日本美秀美術館
美秀美術館位于京都自然公園保護區,建筑的百分之八十埋在地下。美術館設計中貝聿銘以“桃花源記”般的序列組合升華了區域環境質量,使所有訪客陶醉于仙境般的“自然界”中,空間組合徐徐的展開,設計師將建筑形體隱于群山中,呈現出東方山水畫的美學藝境。首先進入訪客視線是一座三角形“亭子”,這里是餐廳及迎賓處,穿過略弧的拱形隧道豁然開朗,峽谷之間的一百多米長的鋼拉索橋映在眼前,橋的對面就是這座聞名遐邇的美術館。由于氣候因素,美術館屋頂被抽象化設計成日本神社和農舍傳統的樣式――入母屋造(歇山式屋頂),構成有傳統特色的山墻側面剪影,空間框架的突出部分,叫人聯想起日本傳統寺院建筑的輪廓線,碩大的弦桿與承重結構抽象表現著日本傳統建筑的梁與柁,形成了日本特有的“元素”,正是日本古建筑的入母式屋頂與出挑的構成是最符合日本古典建筑美學。美秀美術館是以日本傳統建筑為原型,外形有日本傳統民居和寺院的意蘊,但都以現代的面貌展示出來。日本人視木材是“神木”,有魂靈而且尊貴的,但從技術上使用木材存在難度,所以使用鋁合金的格柵條百葉表面貼木紋,仿木材料給人親切感,體現日本人的審美標準。根據日本法隆寺建筑上的縱向格子,在美術館屋頂空間構架上安裝了可調節的鋁合金“木百葉”,使空間產生向上的延伸感,格柵可以過濾光達到柔和的空間氛圍,透明的屋頂讓人的心靈得到放松,仿木格柵除了審美上得到認同外,其影子也給美術館的大廳及走廊帶來無窮的變化與魅力,正與日本傳統的“影子文化”相呼應。這座著名的美術館取得業內良好認可的原因正是――扎根日本地域,傳承日本傳統文脈,并充分展現了“現代化”。
二、中國蘇州博物館新館
中國蘇州博物館新館在古城蘇州的東北角,與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的明代拙政園及清代忠王李秀成王府相鄰。新館是在忠王府遺址上新建,整個建筑群分為西軸、中軸和東軸三條主線,其中主軸是西路,各主要的展廳分布在軸線上。新館的建筑設計以白墻黑瓦的中國蘇州古代民居和中國古典園林為模本,以現代的設計建造手法對古典語匯進行重新演繹,帶有強烈的符號性,體現了中國歷史文化古城蘇州的地域文脈特色。既保護了古城的歷史,又體現了“新中式”的現代建筑特色。新博物館整體結構為混凝土,用灰白色系涂料粉飾,給人以大方明快之感。屋頂采用深灰色石材菱形格鋪設,其視覺感受與蘇州傳統民居屋頂的“瓦”呼應,道路兩邊的景觀燈非常簡潔大方,非常的現代,但給人以古樸之美,好像“長信宮燈”一樣。大門入口、“湖中亭”和格柵頂長廊處均使用金屬玻璃建造,但所表現的確是傳統建筑的“懸山屋頂” “重檐四角攢尖頂”和“長廊雙坡頂”。蘇州博物館新館的庭院景觀正是蘇州古典園林的延續,湖面、曲橋、平臺、海棠冰裂紋漏窗、六角窗、圓洞門和植物等全部采用傳統的造園手法,通過對景、借景和框景等來達到以小見大、曲徑通幽的園林景觀效果。特別提出的是其景石的布置,以宋代畫家米芾的山水畫為藍本,在白墻前以石子為底,使片石分不同層次、高矮、前后排列,加上片石本身的顏色,做成近實遠虛的空間效果,真是達到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園林意境。現今蘇州博物館新館既是蘇州的一個標志性建筑,又是這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向世界展現其現代性的一個榜樣,成為中國建筑體現地域文脈特點的楷模,也是中國古典造園手法的傳承和新的嘗試。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12年度天津市藝術科學規劃課題一般項目“中國傳統美學在當代建筑設計領域中的闡釋研究”(項目編號:A12057)階段性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篇10
“可持續發展”是法國文化中心近年關注的交流重點,法國AS建筑工作室與法國大使館合作主辦的《另一種角度――可持續城市 by 法國AS建筑工作室》展覽在北京法國文化中心展出,由《AC建筑創作》雜志社(北京建院建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給予媒體支持,以呼應中法官方及民間近年針對“可持續城市”的廣泛研討和合作。今年10月27日至11月9日,展覽將展現法國AS建筑工作室的多個國際項目,尤以在法國及中國的為主,探討可持續發展、綠色建筑以及智慧城市規劃等主題。
“可持續城市”是法國AS建筑工作室30年來最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2009年工作室對多年來的工作進行了階段性的總結,在法國和中國兩地出版了理論和實踐兼具的《生態城市:可持續建筑探索》。
展覽中精選出25個項目,全面展示法國AS建筑工作室的設計理念、工作方法,對建筑所處自然和社會環境的理解,以及對人文的關懷。25個項目分別通過“動態立面”、“緩沖空間”、“景觀建筑”、“系統設計”和“城市思考”五個角度進行詮釋。
在提供解決方案的同時,法國AS也希望展覽能夠提出問題,與各方人士一起暢想未來可持續城市。在展覽開幕當日,工作室將舉辦一個小型研討會,邀請業內的專家學者一同加入討論,開啟新的交流和思考。
除開幕當日活動之外,展覽還將舉辦公開講座(2014年11月1日)以及兒童/家庭工作坊等一些列配套活動。一本中、法、英三語的畫冊(《 MARK國際建筑設計》雜志策劃,天津大學出版社出版)也將伴隨展覽一同出版發行。畫冊中將展示包括展覽中項目的50個精選項目,內容豐富,由法國著名建筑評論家 Cyrille Poy 先生――同時也是《生態城市》一書作者,以及同濟大學副校長伍江教授共同作序。
《另一種角度――可持續城市 by 法國AS建筑工作室》展覽為展示和推廣中法在可持續發展及建筑領域中文化和技術交流提供了一個極佳的機會。
法國AS建筑工作室簡介
于1973年在巴黎創辦的法國AS建筑工作室在其十二位建筑師合伙人(馬丁?羅班、羅多?蒂斯納多、讓-弗朗索瓦?博內、阿蘭?布勒塔尼奧勒、勒內-亨利?阿爾諾、羅朗-馬克?菲舍爾、馬克?勒曼、羅伊達?阿亞斯、賈斯帕?朱利、瑪麗卡?碧歐、馬里亞諾?艾翁和艾馬?薩布埃雷)的周圍團結了一支由25個不同國籍的優秀建筑師、城市規劃師、室內設計師及成本評估師等組成的專業團隊。我們本著開放性的原則和團隊合作的工作哲學,形成了一支專業的建筑設計團隊,并且在不斷擴大中。多年來,法國AS建筑工作室的作品已經遍布到了全世界各地。
法國AS建筑工作室將建筑和城市規劃定義為:與社會密切關聯的藝術,同時也是建設人類生活的構架。其根本在于建立在團隊合作、分享經驗,通過團隊成員的溝通和交流,將個人的感知轉化成更強大的集體潛在創造力。
法國AS建筑工作室于2004年和2007年在中國成立了上海和北京永久事務所,分別由倪古拉(Nicolas Papier)先生和李書雯女士負責,更加強了它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中國的這兩個事務所由70多位建筑師組成,他們延續了AS的設計理念及工作方式,并與巴黎總部緊密聯合將中法兩國的精神理念和文化特點融合在一起。
展覽咨詢請聯系:.cn
《綠色住區標準》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由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人居環境委員會等單位編制的《綠色住區標準》,將于2014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該標準是我國綠色住區建設領域首個行業協會標準,是人居委整合國內外優勢研究力量,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課題《中美綠色建筑評估標準比較研究》、《規模住區人居環境評估標準研究》等眾多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歷時八年編制而成。標準將國際先進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與我國城鎮住區建設和房地產發展的本土模式相結合,填補了我國綠色住區標準領域的空白,將對推動我國綠色住區實踐產生重大影響。
該標準涵蓋了居住環境、資源利用、開放街區、步行交通、商業布點、人文創新、住區多樣性以及提供就業機會等綠色住區可持續發展的內容,旨在使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項目開發建設和管理中,保證市民生活在一個設施齊全、出行便捷、環境美好、品味多樣的綠色和諧社區中。
2014 年18 個被動房示范項目全面啟動
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提出大力推廣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筑以來,各地積極響應,由18 個建設單位開發的總建筑面積34 萬平方米的各種類型的被動房示范項目列入《2014 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項目計劃》,涉及住宅、工業廠房、辦公樓、幼兒園、教學樓、紀念館、學生宿舍等。分別是青海樂都麗水灣小區三期工程、哈爾濱森鷹窗業股份有限公司(被動式低能耗工廠建造技術的綜合集成與應用示范)、偉大集團(湖南)節能房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株洲?惠天然?城市公園二期被動房示范樓)、河北新華幕墻有限公司被動式低能耗辦公樓建設項目、遼寧辰威集團有限公司高層住宅示范樓(辰威麗灣)、山東建筑大學(綠色教學實驗樓超低能耗技術應用研究與集成示范)、煙臺京航科技園有限公司(煙臺北航科技園D1科研辦公樓)、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低能耗實驗實訓中心)、煙臺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煙臺建城麗都居住區E地塊幼兒園)、濟南市城市園林綠化局(濟南泉城公園應急服務中心)、濰坊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濰坊未來之家)、日照山海天城建開發有限公司(日照市新型建材住宅示范區27#住宅樓)、臨沂大學(臨沂大學外國專家樓、留學生樓)、威海市城鄉建設委員會(威海市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教育中心2#主題教育館)、青島亨達玻璃科技有限公司(既有辦公樓改造)、威海市城鄉建設委員會(威海市海源公園一戰華工紀念館及配套管理房)、承德盛祿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盛祿水岸被動房小區)和沈陽建筑大學的中德被動式節能示范工程。
上海:
廣泛應用信息化技術 逐步實現電子化監管
建筑業為上海城市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為加強建筑市場監管、規范建設市場秩序、確保建設工程的安全質量,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上海市城鄉建設和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市建管委”)按照“制度加科技”的要求,積極推進建設市場管理信息平臺的建設和應用,在行政審批、市場和現場監管、信息服務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圍繞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提出的依托信息化手段、完善建設市場監管制度的要求,依據《上海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2011年~2013年行動計劃》和《關于進一步規范本市建筑市場加強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見》,結合建設市場管理需求,市建管委牽頭建設上海市建設市場管理信息平臺。
平臺是對現有的“建筑建材業管理信息系統”實施升級改造,提升為覆蓋全市建設管理部門的工程建設管理的市級平臺。平臺建設以建設工程程序和施工過程監管為主線,以工程質量安全和市場主體誠信為重點,構建管理規范、便捷高效、公開透明的信息平臺,全面實現日常管理業務網絡化和電子化,實現“項目全覆蓋、管理全過程、部門全參與、服務全方位”的目標。
平臺的總體架構是“1+5+X”,即“1個基礎平臺”、“5大業務應用系統”和“X個數據交換系統”。“1個基礎平臺”是一系列軟硬件系統和配套基礎設施。“5大業務應用系統”是“建設程序審批系統”、“工地現場監管系統”、“建設主體管理系統”、“建設市場信息服務系統”和“建設管理統計分析系統”。“X個數據交換系統”是若干個與其他相關部門進行數據交換的系統。
福建為綠道規劃建設定標準
近日,由福建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和福建省城市規劃學會共同編制的《福建省綠道規劃建設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經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批準為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標準》適用于福建省綠道的規劃設計與建設實施,自10月30日起執行。
《標準》將慢行系統分為都市型、郊野型、生態型三類。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建設步行道、自行車道和綜合慢行道。都市型綠道從安全角度考慮,不宜設置綜合慢行道;步行道單獨設置時寬度不小于兩米,與市政道路結合時不小于3m。郊野型、生態型步行道設置均不小于1.2m。郊野型綜合慢行道不小于3m,生態型綜合慢行道不小于兩米。生態型、郊野型綠道必須設置綠化保護帶,生態型綠道每一側的綠化保護帶寬度不宜小于15m,郊野型不宜小于10m。都市型綠道應設置綠化隔離帶,新城綠化隔離帶的寬度不宜小于3m,舊城不宜小于1.5m,舊城中心或改造難度較大的地區不宜小于1m。
《標準》提出,綠道選線要盡可能體現福建省自然特色、歷史人文景觀等,并盡量選取生態條件優越、方便群眾的地段。綠道與城市隧道、橋梁合并設置時,自行車道寬度不宜小于兩米,服務設施宜集中設置于驛站。
南京老城南建筑修繕將保留“最南京”
南京市規劃局聯合市老城南歷史文化保護與復興指揮部、東南大學建筑學院,研究制作了《南京市老城南歷史城區傳統建筑修繕技術圖集》以下簡稱《圖集》,專家們從100多處保存至今的明清老建筑中總結出“最南京”的建筑風格,作為今后老建筑修繕的統一標準。
老城南歷史城區占地約7.29平方公里,區域內現存傳統建筑眾多,代表了城南歷史傳統民居特色。“有些市民提意見,說修好的老城南,南京本地特色彰顯得還不夠。”市規劃局名城保護和城市雕塑處處長王昭昭介紹,之前的老城南修繕都以建筑個體為單位進行規劃設計,委托蘇州、揚州、安徽的一些有經驗的歷史建筑修復工程公司施工,因此在施工中就帶有建筑單位熟悉的建筑風格。
不過,接下來的老城南改造,將保留原汁原味的南京風格。據介紹,專家組對現存的老城南歷史建筑進行“解剖”,找到了南京歷史建筑的特色,這就是未來老城南改造的“公式”――老建筑修繕的宗旨是修復成原樣,破損嚴重找不到無法辨別原樣的,按照《圖集》中的對應結構進行施工。據悉,《圖集》即將出版,今后如果古建筑發掘更多,《圖集》內容還將不斷擴容。
廣州:
損壞拆遷歷史建筑按房價3-5倍罰款
《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征求意見稿)》(簡稱《意見稿》)近日在市法制辦網站公開征集意見。
《意見稿》規定,市政府設立廣州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委員會,作為議事機構,負責審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對象的保護名錄的制定和調整方案;審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資金安排和使用情況;審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發生的重大突發事件的處理方案等事項。
《意見稿》要求設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資金。資金的主要來源包括政府列入預算的專項經費;在城市更新改造等土地收益中留取的一定比例資金;國有歷史建筑、傳統風貌建筑的轉讓、出租、舉辦展覽或者其他方式取得的收益等。
為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需要,行政機關可以依法變更或者撤銷已生效的行政許可,由此造成被許可人合法權益損失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予以補償。
《意見稿》支持歷史建筑結合其自身特點進行保護性利用。鼓勵利用歷史建筑發展文化創意、旅游產業、地方文化研究,開辦展館、博物館,開展經營活動,以及以其他形式對歷史建筑進行科學保護和充分利用。
各級政府可收購歷史建筑,通過公開招標等方式選擇符合條件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國有歷史建筑進行保護和合理利用。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城市發展中,歷史建筑所有權人同意被征收或者改造的,應將歷史建筑與征收地塊內的其他建筑一并納入征收補償方案,并給予同等補償;歷史建筑所有權人不同意被征收或改造的,所有權人應當按照保護要求自行合理利用。
《意見稿》規定,損壞或者擅自遷移、拆除歷史建筑的,由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會同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組織專家論證后作出處理決定,并可以處以已經損壞或者拆除房屋在查處時當地相當等級房屋價格三倍至五倍的罰款。損壞、拆除預先保護建筑的,由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并處以同等級房屋市價的三倍至五倍罰款。歷史建筑保護責任人具備修繕能力但不履行修繕義務的,逾期不改,房屋行政管理部門可以指定有能力的單位修繕,所需費用由保護責任人承擔,并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全國第一家建筑產業化聯盟在北京成立
10月18日,一個以裝配式集成化建筑為主要發展方式、像裝配汽車一樣造房子的我國第一家建筑產業化聯盟在北京西苑飯店正式成立。該聯盟由江蘇立德節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倡議,江蘇沙鋼集團、浙江亞廈公司等九家企業院所聯合發起組建,首批聚合了北京、上海、湖南、遼寧七省市的23家建筑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單位。
該聯盟的發展目標是:以國家政策和市場機制為導向,以裝配式集成化為方向,以聯盟群體競爭力為核心,率先在全國組成集項目事業于一體,融產學研銷于一身,匯上下游產業于一園的建筑產業化實體聯盟,推動建筑產業現代化,搶占前景廣闊的建筑產業化市場,最終形成立足國內、輻射國際的功能齊全的建筑產業鏈條和產業集群。
目前,該聯盟已在大豐市籌建占地2000畝的建筑產業化園區,300多米長的鋼構件裝配廠房已完成立柱架設。
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會長、原建設部副部長劉志峰出席成立大會,他高度稱贊組建全國第一家建筑產業化聯盟是對建筑業發展方式轉變的自覺和對組建建筑產業化聯盟的自信,是應運而生、恰逢其時,是一種具有戰略眼光的創新之舉、是一種搶占先機的探索之舉,他希望聯盟要注重和加強建筑產業化示范基地建設、建筑產業化標準體系建設和建筑產業化聯盟自身的基本建設,不辱使命,創新發展,將聯盟建成為在我國有影響力的建筑產業現代化龍頭大軍。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副主席賴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副主任文林峰等出席成立大會并講話。成立大會審議并通過了聯盟工作報告、章程、理事會組成人員和宣言,推選重慶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緒紅任聯盟名譽理事長,江蘇立德節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擁軍任聯盟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
日上集團:定增拓展綠色建筑產業
經過半個月停牌,日上集團本周三拋出了定向增發方案。公司擬以10.55元/股非公開發行不超過5000萬股,募集資金5.275億元用于拓展綠色建筑產業等項目。
公告顯示,日上集團此次募集資金主要投向兩個項目,其中4億元用于綠色建筑工業化集成系統生產項目(一期),1.275億元用于補充工程承包業務營運資金項目。
所謂綠色建筑,即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目前,我國的城鎮化建設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遵循十報告提出的“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發展方向,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和推動建筑工業化已經成為當前建筑業發展的重要任務,具有綠色節能、適合工業化推廣特點的鋼結構建筑將會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日上集團指出,綠色建筑是時代的發展方向,住宅產業化是推進綠色建筑發展的首選,兼具環保和經濟價值,其中鋼結構和預制PC 結構是其兩大適宜方向,將引領綠色建筑浪潮。
正因為綠色建筑更加節能環保、安全高效,符合我國推行綠色、循環、低碳的需要,因此國家對綠色建筑工業化和鋼結構應用給予了大力支持。國家有關部門相繼《關于轉發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的通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2013修正)》等文件鼓勵發展這一產業。此外,包括各地方政府也相繼出臺配套政策支持綠色建筑工業化和鋼結構的發展。
在此背景下,日上集團此次募投項目未來具有廣闊的空間。根據公司項目規劃方案,項目包括預制PC、輕質灌漿內隔墻、樓承板以及金屬圍護系統等,這些都是鋼結構建筑的新型配套產品體系。公司預計,該項目達產后將年新增新型工業化預制 PC 板 25萬m2;新型建筑金屬圍護系統 175萬m2;模塊化設備鋼結構 3 萬噸。公司預計項目達產后,將新增年銷售收入7.69 億元(不含稅),新增年凈利潤5237萬元。而日上集團2014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42億元,凈利潤2006萬元。
日上集團指出,通過此次定增公司將實現從單一的鋼結構制造、安裝轉向整體建筑物的系統建材提供商、從單一的設備鋼構件制造商轉向提供模塊設備單元的供應商的跨越,不僅可以快速提升公司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率,也為公司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山東省日照市規范外墻外保溫施工
今年以來,山東省日照市圍繞解決現噴聚氨酯施工質量控制難度大、噴涂厚度不均勻、影響建筑整體保溫性能等問題,強化施工現場監管等關鍵質量控制節點管理,嚴格落實施工質量管理要求,確保工程質量。今年以來,該市已完成現噴聚氨酯外墻外保溫施工面積48.29萬m2,工程質量合格率達100%。
嚴格施工圖審查和備案管理。對建設單位申報的設計圖紙進行嚴格審查,要求現噴聚氨酯設計厚度須達到節能標準要求,材料防火等級達到B1級以上。施工圖審查合格后,發放建筑節能施工現場監管“明白紙”。凡設計使用現噴聚氨酯的項目,須分層申報現場監管。 嚴格施工資質和崗位管理。要求從事現噴聚氨酯外墻外保溫的施工單位須具有外墻外保溫專項施工資質,施工人員具有外墻外保溫崗位資格證。嚴禁無資質單位承攬此種工程,不允許無證人員上崗。
嚴格現場監管。印發了施工“明白紙”,建設和施工單位分層申報監管事項。關鍵工序施工前,建設單位提報施工方案,方案審核合格后方可施工。現噴聚氨酯項目施工前,須做樣板墻。節能和質監部門強化現場監管,從材料到施工工藝,把好每一道關口。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按設計要求進行施工,分層或階段申報施工進度,管理部門從中抽檢現噴聚氨酯施工厚度和質量,填寫施工現場監管表,留存相關影像資料,對不符合質量厚度要求的項目一律要求整改,整改后復驗,驗收合格前一律不允許進入下一道施工工序,確保噴涂厚度及其材料達到設計要求。
嚴格節能認定。項目完成后,由建設單位匯總隱蔽工程及分部工程驗收記錄,報節能部門審核,節能部門審核并經現場驗收合格后發放項目建筑節能認定證書。
東方雨虹前三季度凈利潤4.29億 同比增逾八成
東方雨虹21日晚間公告,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6.26億元,同比增長30.26%;凈利潤4.29億元,同比增長84.86%;基本每股收益1.17元/股。
公司稱,營業收入較上期增加主要原因是公司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材料銷售業務和防水施工業務的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導致本期的營業收入增長所致。
公司同時公告,公司擬用自有資金出資300萬元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公司名稱為“咸陽東方雨虹投資有限公司”(暫定名)。
公司還公告,公司在南京設立分公司,從事防水材料、防腐材料、保溫材料等產品的技術研發、銷售、技術服務等。
廈門出臺新規 開發商隨意擴容面積將被重罰
過去蓋房子出現“施工誤差”,屬于允許范圍,這就給了開發商隨意擴容面積的機會。本月21日,廈門市規劃委聯合廈門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廈門市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及廈門市建設局,聯合出臺《廈門市經營性房地產項目竣工增容面積處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驗收超出部分將沒收增容所得,并處5檔罰款,超規劃面積越多,罰得越重。
經營性房地產項目包括廈門市行政轄區范圍內以出讓方式取得用地的新建住宅、商業、辦公等項目。《辦法》規定,驗收超出的部分將沒收增容所得,按照違法建設部分建設工程造價10%以下罰款,同時還要按1.5倍補交地價。
《辦法》對違規處罰力度有多大?工作人員舉了個例子:島內規劃10萬m2的項目,建成后面積為10.1萬m2,比規劃超出的1000m2這一部分,無論每平方米以多少價格出售,都會被沒收。
罰款額度則和工程造價和地價掛鉤,分兩塊罰款:假設超出部分工程總造價為700萬元,那按10%罰款就是70萬元;假設地價為每平方米2萬,1.5倍就是3萬元,超出面積1000m2,就是3000萬元。
也就是說,以后開發商不按規定隨意擴容,可能面臨上千萬的罰單。
保利地產:商業和住宅保持3: 7
2014年10月22日保利地產與國際酒店管理集團洲際酒店集團簽約,雙方將在琶洲展區再建合作酒店。目前保利和洲際酒店合作酒店已達13家,其中5家已經開業。
保利地產副總經理王健昨日向南都記者表示,保利地產與洲際酒店有接近7年的合作歷史,選擇全球管理規模最大的管理集團也意味著保利對商業的重視,將與國際平臺接軌,以琶洲展區的區位和市場優勢,在住宅和商業方面進行聯動發展。公司對于商業和住宅的發展比例將保持在3: 7的規模。
本次保利地產將大手筆的酒店投資布局在廣州中軸線延伸線上的琶洲會展區。在保利看來,會展區長年的人氣和功能定位有利于打造較為高端的商業配套,從而反哺住宅產業。
為重點發展商業運營,保利地產于2011年專門成立了商業公司。而據保利商業公司有關負責人昨日向南都記者介紹,目前保利商業選址基本確立了在一二線城市較為重要的地塊發展,以周邊居住人群和附近大都市圈為主要購買力,定位在中高端以確保盈利水平,盡量確保較為爆棚的人氣和入場率,保證品牌形象。
籌劃多年之后,今年正是保利商業統一運營的“兌現年”。據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上半年北京核心商業布局就有日均3萬人流量,商業的順暢流轉成為目前樓市淡季下吸引購房者入市的“武器”。
在高端酒店方面保利也持續與洲際酒店合作發展。雙方已經在華共同發展13家酒店。昨日兩家公司高層均表態,未來在商業酒店合作上,將根據戰略合作的具體原則,首選彼此作為合作伙伴。
萬達商業地產更名 明確酒店戰略
萬達商業地產(集團)有限公司(00169.HK,以下簡稱“萬達商業地產”)昨日正式更名為“萬達酒店發展有限公司”。業界看來,此次更名與近期萬達商業地產不斷投資海外酒店業務有關,也符合萬達集團整合酒店資源、為商業地產上市騰出空間的戰略布局。
隨著酒店更名,萬達酒店的網址將由“.hk”更改為“.hk”,由10月27日起生效。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更名與近期萬達不斷投資海外酒店業務密切相關。同時,萬達集團欲進一步整合旗下酒店業務,將本集團打造為萬達自有品牌酒店在海外投資和運營平臺。資料顯示,自去年來,萬達集團海外投資酒店頻現大手筆,分別在英國倫敦、西班牙馬德里、美國芝加哥以及澳大利亞黃金海岸(資料、團購、論壇)等地重金投資酒店業。
此外,萬達集團借更名之機明確其上市公司的定位,更有一層“為商業地產板塊在港上市騰出空間的意味”。據萬達影院招股說明書顯示,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萬達商業地產總資產為1237.47億元,凈資產123.76億元,2013年實現凈利潤38.24億元。此前,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坦言,今年的目標是力爭推1-2家主要公司上市。
優質配套為媒 太湖新城宜居品質領跑錫城
從此前的萬科、華潤和融創三大巨頭開始,太湖新城開啟了發展的序幕。隨后,保利、寶能、富力、雅居樂、中海、萬達等知名房企競相攜重金加入太湖新城大開發的行列。目前據不完全統計,進駐太湖新城的各大房企已經多達二三十家,且均以品牌房企為主,其推出的各類樓盤也多為品質項目,在戶型、景觀、綠化、科技等設計要素上,都將全新的居住理念引入,全面彰顯太湖新城宜居特色。
近日,在無錫365舉辦的太湖新城論壇上,朗詩、雅居樂以及富力等新進太湖新城的房企都對板塊的前景表示看好。朗詩相關人員表示,選址太湖新城,是朗詩的戰略性考慮,此次朗詩進駐太湖新城的產品,是契合太湖新城的優質生活客戶的。”而無錫富力地產將曾在北京產生轟動的作品――富力十號全盤搬到無錫,其創新的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積聚人性化的科技元素以及高品質物業設計,都受到錫城市民的歡迎。而雅居樂更是集合了雅居樂集團22年的高端優質的配套、產品,引來眾多置業熱情。
事實上,太湖新城一直以來都是置業熱門區域,新出爐的9月無錫商品房成交面積排行榜中,中海鳳凰熙岸、無錫萬達城等多個樓盤名列前茅。據中海地產主任策劃師吳永生介紹,作為“工科地產”的中海地產,一貫以高品質的社區服務、戶型結構、物業服務等受人青睞。此次進駐無錫的產品更是中海第五代精工產品,9月中旬正式面世后,由于產品品質突出,當月就進入了銷售排行榜的前五。
在近日舉行金秋房交會上,太湖新城更是“包攬”了半個展館,全面展示太湖新城的居住、配套等建設。“太湖新城經過7年建設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其配套規劃的多樣化和超前性讓購房者和開發商對該板塊充滿信心。”太湖新城發展集團董事局主席張明春認為,作為“無錫城市新中心、產業發展新高地、生態宜居新天堂”,太湖新城正在發展成為無錫最具典型性的宜居示范樣板區。
武漢:新能源研究院正式投入使用
日前,經過近四年的建設,武漢光谷未來科技城中一座酷似“馬蹄蓮”的靈魂建筑――武漢新能源研究院正式投入使用,成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綠色仿生建筑。
一朵馬蹄蓮,五片花瓣襯托,一朵金色花蕾。這座高128m、占地165畝、總建筑面積68480m2、總投資5.31億元的新能源研究院工程,由荷蘭荷隆美設計集團和上海現代設計集團聯合設計,由中建三局負責承建,包括主塔樓、5個實驗室、人企服務中心以及地下停車庫四個部分。來自荷蘭的設計師羅沃特先生說,以馬蹄蓮為設計靈感,源于自己求學時在花店學習插花的經歷,寓意“武漢新能源之花”欣欣向榮、茁壯成長。
上海迪士尼樂園應用BIM整合設計施工
上海迪士尼度假區主題樂園與配套設置建設過程中運用BIM技術,通過施工過程模擬選擇最佳設計方案,整合施工進度計劃,降低能耗,改善建設進程。
隨著上海迪士尼度假區主題樂園與配套設施建設的持續推進,包括建筑信息模型(BIM)等創新設計與技術手段在度假區的開發過程中被大量運用。
據介紹,這些技術手段有助于推動設計和施工階段的效率最大化,確保度假區開發的整體協調有效進行,實現計劃于2015年年底開門迎客的目標。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管理公司今日的圖片演示了BIM技術在上海迪士尼樂園的標志性中心景點-奇幻童話城堡建設過程中的運用。
通過BIM軟件對施工進程的精確模擬,設計團隊可以為度假區內許多建筑物及基礎設施選擇最佳設計方案,并整合施工進度計劃。這些手段不僅有利于改善執行面的設計,同時最大程度降低施工用料的消耗,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OMA設計臺灣藝術中心
據報道,由大都會建筑事務所(OMA)在臺灣地區設計的一個藝術綜合設施,最近的施工工作已實現封頂。這個項目將在明年建成。這個名為臺北表演藝術中心(Taipei Performing Arts Center)的項目將由3個劇院組成。一個劇院為1500個座位,其余兩個分別為800個座位。
這3 個劇院有一個被稱為“透明中央立方體”的共用的空間,因此它們可以共用后臺設施。最大的有1500個座位劇院能夠與有800個座位的劇院結合成一體,成為一個有100m長的空間的“超級劇院”。
大都會建筑事務所的合伙人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說:“允許舞臺結合在一起的設計方案,是為了用于意想不到的劇情和用途。這個方案設計為特殊的使用提供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