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愛親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3-04-02 19:44: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孝老愛親心得體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重陽節活動個人心得體會1
20_年_月_日是重陽節,為了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校德育處和少先隊大隊部將開展“念親恩、感親意、抒親情”——重陽節敬老活動。
一、指導思想
通過形式多樣、富有實效的敬老主題活動和良好的社會氛圍的渲染,展現城南實驗小學少先隊員尊老敬老的精神風貌,進一步營造敬老、親老、愛老、助老的社會風尚;激發全體隊員孝老愛親的內在自覺行動,并由愛家、愛老推及到愛國、愛社會,進一步樹立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積極投身到和諧社會建設中來。
二、總體要求
1.高度重視,積極參與。各中隊充分認識到敬老愛老活動對少先隊員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教育傳統美德,推動和諧社會構建的重要意義,高度重視此項活動,利用少先隊組織的優勢,積極動員,廣泛發動,使盡可能多的隊員參與到活動中來。
2.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各中隊結合實際,圍繞各項重點活動活動,精心設計活動方案,認真組織開展,充分考慮到隊員的特點,注重活動實效。
三、活動內容
根據青少年的特點,在各中小隊中開展豐富多彩的“念親恩、感親意、抒親情”主題系列活動,通過活動展現城南實驗小學少先隊員孝老愛親的良好精神風貌。
1.以中隊為單位,班隊課上各班開展以“念親恩、感親意、抒親情”為主題的班隊課,進行家庭美德教育,引導少年兒童孝敬父母長輩,學會感恩。
2.小小真心話。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每位同學自己動手做一張漂亮的賀卡,將自己想要對父母、長輩說的祝福語或最想表達的感謝語寫到紙上并帶回家送給自己的父母長輩;
3.開展“爺爺、奶奶的重陽節,我做主”的活動,要求少先隊員們開動腦筋,為爺爺、奶奶設計一個有新意的過節方案,向長輩們送上節日深深的祝福。可以陪爺爺、奶奶鍛煉身體,大家一起來運動;也可以陪爺爺、奶奶聊天,陪老人們說說話,談談心;還可以幫助爺爺、奶奶做點家務事,減輕爺爺、奶奶的辛勞等。用實際行動感恩爺爺、奶奶,旨在進一步喚起少先隊員們尊老、愛老的意識,大力弘揚尊老、愛老的風尚,讓他們學會感謝,學會關愛。共同享受溫馨的家庭生活。
4.三分鐘小故事演講。利用晨讀課的時間進行“三分鐘小故事演講”。請學生講述自己親身感受或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父母、長輩真心付出、無私關愛子女,以及作為子女真誠回報、感恩于行的感人故事。
5.自選活動。各中小隊圍繞主題,自主設計,鼓勵創新。如有的小隊開展了“做文明人,創文明城”,“誦讀經典,弘揚美德”,“志愿服務,彰顯愛心”等活動。
6.孝歌我會唱。組織高年級學生學唱一首以孝敬父母和長輩為主題的歌曲,曲目自選,回家唱給長輩聽。
我校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讓孩子們不僅能用自己的行動來表達對自己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情感,更能把享受“長輩的愛”的感情進行遷移,讓孩子們去愛自己身邊的每一位老人,同時也讓老人們為自己孩子的成長與進步感到欣慰與驕傲。特別,我校開展的這次活動,不但讓老人們感受到了學校的溫暖和關懷,更讓他們真實地度過一個溫馨快樂的重陽節。
重陽節活動個人心得體會2
自古以來,尊老愛幼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傳統美德,今年我們借助節日機會,把握“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這主題,組織尊老、愛老、敬老活動。9月24日上午9點我們志愿者一行24來到了田陽縣福利院舉行了重陽節慰問活動。
來到福利院,老人們和孩子坐在院子里邊,有些行動不便的,坐在凳子上,看到我們看望他們,很是激動。看到他們花白的頭發,滿臉的皺紋,佝僂的身軀,有些老人半身不遂,手腳萎縮,不聽使喚,有些神志癡呆,那些患有智障的孩子在這樣的年齡、這樣的季節應該和同年齡的孩子一樣坐在教室里,無憂無慮的享受著國家的教學資源、享受著屬于他們的童年,但老天卻跟他們開了這么個玩笑,阻止了他們前進的腳步。真的有很多感慨。這些老人和我們的父母一樣,把他們的青春和力量毫不保留的獻給了家庭、兒女、社會,歷盡苦難,操勞一生,歷經了歲月的滄桑,現在已是風燭殘年,很是令人感嘆歲月無情和人生易老,更讓我們懂得了人生的寶貴和青春的短暫,我們應該感恩老人,愛惜人生。
隨后我們開始分配工作,一部分志愿者幫開始忙著洗菜、擦桌子,打掃衛生,有的和老人聊天,和老人打麻將,還有的志愿者開始忙著包餃子,雖然有的志愿者會顯得很吃力,但是個個都很認真的學著,干著。餃子煮好了,我們志愿者開始把煮好的餃子端到每個老人的房間。雖然我們包的餃子形狀各異,沒有那么的好看,有的甚至裂開了,但看著老人們津津有味的吃著,我們感到很欣慰。
大約12:10我們所有的活動都結束了,和老人、孩子們一一道別,把他們送回去,臨走是有的老人說:你們還要再來呀!我當時就被這句話感動了,我認為這是對我們的褒獎.時間不允許,隨依依不舍,但也無法選擇.
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夕陽是晚開的花,夕陽是未了的情,多少情愛,化作一片夕陽紅。百善孝為先,孝敬老人,愛護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愿我們的慰問活動能給老人們帶來一份歡欣,愿每一位老人都健康、快樂,安享晚年,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也愿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不斷的傳承、發揚、光大!
通過這次的慰問活動,我發現那些老人其實要求的并不多,他們只希望我們能夠多去看看他們,讓他們不孤單。由于我們的能力有限,對于他們生活上的關心和幫助,只是盡了些綿薄之力,就如那星星之火,要想燎原,還要靠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們也真誠邀請所有有仰望星空的,熱心公益的社會各界人士加盟我們的志愿者之家隊伍,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
重陽節活動個人心得體會3
對于生活在校園中的中小學生來說,秉承起愛老、尊老、敬老、助老的傳統美德是義不容辭的職責。我中心校根據縣老齡工作委員會文件的要求,在全鎮校園范圍內開展以“敬老”、“愛老”為主題的道德教育宣傳月活動,以此增強中小學生的敬老意識,透過活動,使中學生增強了“敬老”、“愛老”的意識,并付諸行動。現將工作小結如下:
一、宣傳發動,認識到位
為了組織好我鎮校園的“敬老月”活動,充分體現關愛老年人的精神風貌,首先,發動各校認真開展“敬老月”活動,得到了各校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其次,要求各校,從實際出發,開展各具特色的愛老敬老活動;第三,利用各種宣傳形式,大力營造愛老敬老的輿論氛圍,強化了全鎮校園的愛老敬老意識,使這次“敬老月”活動豐富多彩,得到了老年人的好評。
二、求真務實,工作到位
重大節日期間,如春節,用心開展了慰問困難老人活動,為困難老人送去了溫暖,確保了困難老人們過一個歡樂、祥和的節日。教代會及重大活動,校園都邀請離退休教職工或代表參加,組織他們參觀校園,介紹教改的形勢,征求他們對校園工作和老教師工作的意見,了解他們的退休生活,研究關心下一代工作。重視和鼓勵離退休教職工老有所為、關心下一代,這也是對老教師晚年生活的關心。
敬老月期間,全鎮校園用心主動為老年人辦好事、實事,在活動中,各個校師生向老人們講解了有關老齡方面的知識,用心倡導每個家庭關心、愛護老人,透過宣傳在中小學生中營造出了關心老年人,支持發展關心老齡人的濃厚氛圍,為孤寡老人和貧困老人送去了溫暖。
在深入開展“關愛老齡人活動”的活動中,發動中小學生,在“敬老月”期間,走訪慰問孤寡老人和貧困老人,為老年人表演節目、剪指甲、梳頭等,進一步培養了青少年愛老敬老的思想品德。
三、依法維權、保障到位
在“敬老月”活動期間,我們開展了《老年法》的宣傳教育活動,強化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意識,發揮調解組織的作。使尊老敬老活動真正落實到實處。
這次活動加大了對特困、孤寡老年人的幫扶助養力度,弘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和鄰里互助的道德風尚。也就應學會了關愛自己的家人,珍惜身邊的完美生活!
總之,從前期的活動策劃到中期的活動宣傳,再到后期的活動舉辦,這一切都凝聚了中小學生對老人們無微不至的關愛。同學們將把敬老愛老的思想融入到日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把敬老愛老的火種傳遍各家各戶。
重陽節活動個人心得體會4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農歷9月初9),首先要祝福天底下所有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節日快樂,福壽安康!
為了讓孩子們了解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的重陽節,又叫“老人節”,知道尊老、敬老、愛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統美德,所以我們新硯池幼兒園結合“重陽節”開展“寶寶親手做糕點? 重陽敬老喜開顏”為主題的活動,讓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關心和愛護,推動孩子們在生活中關愛老人,懂得感恩。
為了讓活動順利開展,在上周末我們向家長朋友們發起重陽節活動倡議書,得到家長朋友的大力支持,并在周末和孩子一起精心為老人準備一份神秘禮物周一帶到幼兒園,還把對家中長輩說的話用文字的形式(書信)來表達。
我們還在周一進行教學前鋪墊,讓孩子們通過觀看《重陽節》PPT,了解了“重陽節”命名的由來,以及風俗習慣,充實孩子內在的知識庫。
上午8:30分,四位家長志愿者:邱子倩媽媽、張馨予奶奶、汪芯如奶奶、王可瑜奶奶就來到了幼兒園,幫助我們一起搬桌子、和面,準備活動的一切事宜。
10:00我們邀請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均能準時到場。看到自己的孫兒、孫女(外孫兒、外孫女)在幼兒園能干的樣子,都開心地合不攏嘴。
本次活動主要是由幾個環節組成:祖孫親手自制南瓜饅頭、節目表演、讀信、贈送禮物、品嘗自制的南瓜。活動中,孩子們一句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請喝茶、請您先品嘗南瓜饅頭……讓老人們的心里甜絲絲的,不停地夸孩子們有禮貌、懂事;讀著爸爸媽媽寫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信,讓人感動。整個活動進行得較順利,大家在陣陣歡聲笑語中度過了一個愉快、難忘而又有意義的時刻。
通過今天的重陽節主題活動,不僅讓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加深祖孫之間的濃濃親子之情,又讓孩子明白尊老、敬老、愛老的重要意義,一舉多得!
重陽節活動個人心得體會5
為繼承發揚中華傳統節日優秀文化,根據區文明辦通知,我局圍繞“我們的節日—中秋節、重陽節”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實踐活動。現將我局組織的“我們的節日—中秋節、重陽節”主題實踐活動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認真組織
為確保此次活動順利開展,我局高度重視,及時召開各科室、分局、協會會議對活動進行總體部署,并下發了主題系列活動的文件,精心組織,把節日活動與思想道德建設緊密的結合起來,全面推進我校精神文明創建工作。
二、精心策劃,豐富內容
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中秋節、重陽節,具有獨特的魅力和民族特色,在各地呈現不同的特色。賈汪工商局圍繞中秋節、重陽節慶豐收、團圓平安、孝老愛親等主題,結合實際,遵循簡潔可行、就近方便、力所能及的原則,主要策劃了以下四項工作:
(一)組織開展節日民俗文化活動。深入挖掘中秋節賞月詠月、重陽節賞菊登高等傳統節日民俗,通過開展民俗文化講座、民間文藝演出、民俗故事會等主題文化活動,引導廣大干部職工增進對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對地域文化的認同,進一步豐富干部職工的文化生活,營造家庭幸福、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節日氛圍。
(二)組織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活動。精心選擇一批反映中秋節、重陽節傳統文化的名篇佳作,通過舉辦經典詩文吟誦會、主題詩詞賞析等形式,廣泛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活動,使廣大干部職工在參與活動中體驗傳統文化,增進愛國、愛鄉的美好情感。
(三)組織開展“講文明、樹新風”志愿服務活動。在社區,深入開展關愛空巢老人志愿服務活動,組織志愿者與空巢老人、孤寡老人一起過節,讓他們感受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四)組織開展文明生活倡導活動。要利用這一契機,在中秋節、重陽節期間組織志愿者開展清潔城鄉行動,創造優美、舒適的節日環境。要引導群眾從點滴行為做起,自覺選擇環保、文明的過節方式,倡導群眾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用餐,推動群眾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文明過節”的社會風尚。
篇2
《弟子規》所講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訓誨,從入則孝,出則弟,次謹信,泛愛眾,親仁及余力學文著手,在日常生活中的平常做起,批家庭擴展到學校、社會,最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它值得我們大家多多誦讀的一本好書。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弟子規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參閱。
弟子規心得體會1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高尚的靈魂說話。”我從《弟子規》中感受到了圣人的諄諄教誨,受益匪淺。
《弟子規》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典籍。它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如何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與修養。翻開《弟子規》一讀,就仿佛置身于文明當中,置身于做人的倫理大道中,讓我經受思想的洗禮。人生百態,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照耀心靈永恒的陽光!《弟子規》帶走了我心靈的塵埃。使我不斷反省,努力塑造自我。
當我讀到“有余力,則學文”和“老易至,惜此時”時,我就想到了自己。雖然我經常會有空閑的時間,但我并沒有好好利用它,而把它荒廢了。任時間消耗在電視和電腦上,沒有充分地用于學習,我深感慚愧。《弟子規》中的這句話教導我們有余暇應努力地學習各種經典。人一轉眼就老了,要珍惜現在的時光。是啊,“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就算那時你有再多的財富,再高的地位,再大的權利想去換回光陰,那已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作為學生,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抓緊看書和學習知識,努力充實自我,塑造自己的品行修養。不要讓時間在你的指間偷偷溜走,像林清玄一樣和時間賽跑吧!
古人又何常不是這樣:董遇“巧用三余。”冬天、夜晚和下雨的日子都努力讀書。讓我深刻地懂得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讀書學習,提高自己的水平。司馬光也是如此:他做了一個“警枕”,用這個枕頭睡覺,很不舒服。頭只要一轉就會滑下來,司馬光便會馬上驚醒,夜晚奮起讀書。古人尚且如此,何況我們呢?趁著青春年少,更應惜時努力,讓青春綻放光彩。
《弟子規》不僅讓我懂得珍惜時間,還讓我明白,通過孝敬父母、尊敬長輩,行善事,走正路來真正塑造自我。
弟子規心得體會2在今天的課上我學了一首古詩“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
我覺得做人應該尊敬師長,孝敬父母,團結友愛,說起孝我想起一個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民筍的小孩子,九歲。他的母親死后,他的父親就為他找了一個繼母,過了幾年他的繼母生了兩個弟弟,他們一直都很幸福直到民筍的父親去遠方打工。從那一天開始民筍的命運就有了很大的變化,他每天都去上山砍柴、提水……
到了吃飯的時候他的繼母和兩個弟弟在吃美味佳肴,而民筍卻吃飯和菜葉子。可他從來都沒有埋怨過他的繼母。到了冬天,民筍的父親回來了,他們一家到山上旅游,在過一個轉彎的時候民筍凍僵了沒能拉住馬車,差一點就掉下懸崖去了,還好民筍的父親拉住了馬車,民筍的父親把民筍給踹下馬車,民筍還不停的說:“對不起父親,我沒有拉好馬車。”民筍的父親用鞭子抽民筍的衣服,可一抽民筍的衣服就破了,飛出來的不是棉花。
當民筍的父親看了以后決定休了民筍的繼母,可民筍跪著父親的面前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寒。”聽了民筍的話他的繼母被感動了,父親沒有休了繼母。后來孔子到了他家決定收民筍當他的弟子。
讓我們學《弟子規》、品《弟子規》、仿《弟子規》、行《弟子規》。
弟子規心得體會3學習力行《弟子規》,感受傳統文化經典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么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同事、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次謹信,告訴我們做人要謹慎,要講信用,也就是要誠信為本。
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企業,如果不能誠實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會呢?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意思是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余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圣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會變成和諧的社會。學了《弟子規》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對它我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其中的“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道德系統,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就是通常說的“道德” 。
在學習《弟子規》的同時我也反復拜讀了蔡禮旭老師的《幸福美滿的人生》這一寶書,越讀越感到它的確是人生智慧處世寶典。蔡老師的“道”是超越時空的大自然運行法則。“德”是教導人類如何順從大自然的法則,不違背做人的原則。其精髓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五倫關系。它教我們如何修身,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國是具有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知恩圖報,尊老愛幼,待人誠懇……這些優良的傳統從古至今都為人所熟知,翻開《弟子規》一讀,就仿佛置身于文明當中,置身于做人的倫理大道當中。
百善孝為先。行孝是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實孝,卻不曾注重細小。而《弟子規》恰恰就告訴我們行孝必須從細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時之念想。“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這些足以讓我心悅誠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
《弟子規》讓我們知道感恩。感恩給我們生命的人、感恩給我們知識的人、感恩給我們衣食的人、感恩給我們住所的人、感恩曾經批評過我們的人。將別人的愛永記于心,把別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動別人。讀了《弟子規》之后,我才發現,以前自己習以為常或自己認為對的言行,原來都這樣或那樣地存在著不足。
在古代《弟子規》是做人的準則,在當代仍然影響著更多的人,教育我們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質。人生百態,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歸宿,是照耀心靈永恒的陽光!我在細細品讀《弟子規》的同時,也帶走了我心靈上的塵埃。我想起了誰曾經說過這樣的話 若你: 播下思想的種子,便收獲文字; 播下文字的種子,便收獲行為; 播下行為的種子,便收獲習慣; 播下習慣的種子,便收獲人格;播下人格的種子,便收獲命運。
學習了《弟子規》,被它所蘊藏的深厚內涵而打動,由于自己的無知,錯誤地理解了很多圣賢的教誨,我甚至叛逆地將一些傳統文化看成封建糟粕。以前,我從來沒有真正感到過“我們是驕傲的中華兒女”。覺得那是一句空口號。而此時我才明白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的真正原因;
中華民族讓世界人民喜愛的真正原因:因為我們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有著優良的文化傳統!造就了一代代賢良的中華兒女!我們是“禮儀之邦”。講究禮儀、廣結朋友、謙虛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華兒女那么多優秀的品德。可是為什么有報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漢語寫的“請勿大聲喧嘩”;在泰國皇宮廁所中也要寫上“請便后沖廁”;在美國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寫著“請把垃圾丟在此”......我們中華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經下降到了最低點!這也讓我想起了“馬加爵事件”,為什么一位頭腦聰明,曾經在全國競賽中獲獎的大學生會對曾經譏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其中有一位室友因為曾經主動幫助馬加爵盛過一回飯而幸免遇難。這引起了社會上對于青少年道德問題的廣泛討論與關注。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認識到在現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這一方面,就應該從我們現在的學校教育做起,彌補上。以便讓我們培養的學生在走上社會后,不會因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敗。《弟子規》是根據《三字經》編寫的。其中的禮儀規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像畫畫,讓沒有繪畫基礎的孩子發揮想象創作是不會創作出一幅優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憑著自己的意愿任意胡為,那他不會被別人接受,他的人生不會快樂。我也沒有接受過正規傳統文化教育,在學習了弟子規后,我就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古老地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真心希望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我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算起來,真正意義上接觸傳統文化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其實,這么算也不見得正確,因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個人都隨時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
畢竟,文化是一個連續的傳遞過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語文老師講的“無論世家子弟還是山野村夫,無論略識文字還是一字不識,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顯現儒家文化的教養”。這句話,我是感受越來越深。一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幾千年,這里的人民哪里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雖然傳統文化在近代屢遭浩劫,她還是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強的生命力。在我看來,《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特別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范。所謂弟子規的規,也就是規范的意思。本來這本書是作為兒童啟蒙讀物的,大約和《三字經》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們現在的人,普遍缺乏這種教育,所以現在學習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特別是當今,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創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學習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圣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弟子規心得體會4從本學期伊始在學生和教師中,掀起學習《弟子規》的熱潮。下面我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做法和體會。
一、對《弟子規》的認識。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據宋朝朱熹的《童蒙須知》改編,后經清代儒生賈存仁修訂,改名為《弟子規》,是一本教導兒童怎樣待人接物的書籍。《弟子規》一書內容簡明通俗,不談空洞理論和教條,而是教導基本的品德修養、孝親友愛以及生活起居中應有的禮節。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還存在著素質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知書不達禮、沒有責任感和事業心,生活如同行尸走肉等現象。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覺得缺的就是民族優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規》一書深刻地訓導我們如何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習慣;如何具備博愛的精神及正確的讀書方法等。諸如書中所寫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業毋變;”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顯能”。乃為如何友愛兄弟,尊長愛幼最基本的語言及行為規范。另外,書中通過列舉生活中最易被視作瑣碎的習慣及現象,進而訓導我們如何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具備博愛的精神和正確的讀書學習方法等。本書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舉的都是生活當中最為普遍、最基本性的習慣和現象,而這些習慣和現象可以說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來卻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書中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因小而不為,良好的習慣都是從一點一滴做起的。
二、自己的幾點做法。
①以自己先學,帶學生跟著學,不懂的字句問語文老師或上網查資料,課間或班會課與學生交流討論,各抒己見,說說自己對哪些句子、段子印象深刻,哪些平常沒做到或沒意識到,現在怎樣做等,對照《弟子規》一書,哪些沒做到位,或還需改進的學生的不良言行,要求及時發現,及時糾正。
②學懂了要求會背誦,可以在跑操時一邊跑一背,既培養、鍛煉學生的注意力,又能使學生跑出節奏,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團隊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三、自己的幾點感受。
通過學習《弟子規》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①認識提高了。每天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什么時候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許有人認為這是一本兒童讀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沒有多大關系,其實做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每個人都沒有理由去拋棄的。雖然時代在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更新,但中國國學博大精深,雖然歷時久遠,可仍具有極強的閱讀價值和深刻的教育意義。我們通過中國古典文化的熏陶,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增強自已的審美底蘊和人文意識都是非常有益的。
②心靈凈化了。通過此次學習,我感到對自已是一場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靈的洗滌,克服平時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學生做到的,必須自己身體力行,率先垂范,處處走在學生的前面,為學生做好表率。
③覺悟增強了。學校發起《弟子規》教學活動就是讓我們接受民族優秀文化的熏陶,通過學習來提高每同學的思想修養和道德素質以及如何做到學以致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在學習中增強自身的責任心,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充分保證執行能力,為創建和諧家庭、和諧班級、和諧校園乃至和諧社會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通讀了《弟子規》,接受了傳統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有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首先,對長輩有禮有敬、對兄弟恭敬友愛。對個人而言,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我們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其次,在待人接物方面要懷著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雖然從小就念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有時在具體工作中還是免不了有爭強好勝、驕傲自滿的情緒在里面,想一想驕傲自滿的確給自己帶來了很多損傷,也讓自己落后于別人一大截。讀完《弟子規》后,我認識到恭敬和謙虛的重要性,因此,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保持謙虛的態度,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多向身邊的領導和同事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再次,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弟子規》規范人的行為,一句話一個道理,它給了
我們很多工作中的啟示。作為黨員,我們要正視自己,實事求是地發現問題和不足,認真改正和彌補,在工作中積極進取。最后,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通過閱讀《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選擇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生目標。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作為一名黨員,要多傾聽群眾呼聲、接受群眾監督、尊重群眾意見,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
細節決定成敗。《弟子規》就是教導我們要重視生活行為的各個細節,用簡明通俗的語言,教導大家如何提高修養、孝親友愛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應有的禮節。我們都是普通人,大
多時候,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個人都認真對待自己所在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做透、做好,那就會出現“細中見精”、“小中見大”的不平凡。
閱讀《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能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能變成和諧的世界。通過中國古典文化的熏陶,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增強自己的審美底蘊和人文情懷都是非常有益的。能認真讀過,用心去做,并且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便可終身受益。
弟子規心得體會5在道德精神缺失的現代社會,人們要向經典學習。《弟子規》在當今真是一本既古老、又時尚的讀物。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好老師,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帶領我們領略人生的真諦,規范我們做人的準則,指明我們做人的方向。
《弟子規》這本書,從孝順父母、尊重長輩、兄弟和睦、做事謹慎、誠信做人、德愛相待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細致的說明,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弟子規》教誨人們首先要有孝順長輩的心,要有一顆友愛的心;只有一個人的品德上進了,才能做好人,而我們學習的根本就是:人的品德修養。
《弟子規》實實在在地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做人,應該如何仁愛待人,如何正確地處事,如何分寸有度地接物,它會時刻照耀著我們前進的步伐,豐富我們的思想。讓我們沉浸在傳統文化知識的海洋,學會做人的道理。
篇3
2019重陽節活動方案一
為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營造和諧社會的良好氛圍,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的敬老愛老意識,扎扎實實地搞好今年“重陽節”的座談、慰問走訪活動,按照《關于開展2019年“敬老月”活動的通知》(萬老齡委發〔2019〕5號)的要求,結合我鄉實際,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活動的主題
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給老人在節日里以家的溫馨,讓老人們感受到來自黨和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度過了一個溫馨的節日。也為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貢獻了一份力量。通過此次活動,希望更多的熱心人關注老人、敬老愛老、讓他們時時刻刻感受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二、活動的時間:
2019年10月9日(重陽節)
三、活動的內容
1、大力營造尊老、愛老、助老的宣傳氛圍。張貼“敬老月”宣傳標語,增強并強化居民敬老愛老意識。制定活動計劃,從實際出發開展具有特色的敬老愛老助老活動。
2、開展走訪慰問送溫暖活動。“敬老月”期間,我鄉將廣泛開展走訪慰問送溫暖活動,切實關心老年人生活,傾聽他們的心聲,幫助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積極幫助老年人解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問題,提高他們的生活生命質量,努力營造幫貧助老、關愛老人、共建和諧的良好社會氛圍,讓老年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及全社會的關愛。
3、開展為老系列志愿者服務活動。組織志愿者志愿為老人多樣化活動。把開展為老志愿服務活動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擺上議事日程,切實抓緊抓好。
4、開展老年維權活動。“敬老月”期間,加大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宣傳力度,積極開展老年優待政策和有關涉老政策落實情況的檢查,切實把各項惠老和老年優待政策落到實處,及時解決老年人優待政策落實過程中的突出問題。在衣食住行、人身和財產安全等方面積極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5、積極開展老年文化體育活動。在“敬老月”期間,積極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健康有益的老年文化健身娛樂活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展現當代老年人熱愛生活、積極樂觀的精神風貌。積極動員組織我鄉的離退休人員參加老年人活動中心開展一系列活動,以滿足老年人的文化需求,促進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豐富離退休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
6、開展扶老助老活動。積極組織轄區內的志愿者上門走訪慰問困難老人,與困難老人聊天、談心、了解困難老人的需求,為黨和政府解決困難老人實際困難進一步摸清情況。
2019重陽節活動方案二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是一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節日,有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酒等活動習俗。要突出敬老孝親的主題,大力弘揚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增強全體師生敬老、愛老、助老的意識,營造和諧社會的良好氛圍。
活動形式:
1.普及重陽節知識。充分利用校園網絡、黑板報、升旗儀式和班隊會,大力普及重陽節的知識,了解重陽節的來歷以及相關的文化背景,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
2.舉辦“我們的節日〃重陽節”中華經典詩詞誦讀比賽。重陽節前夕,組織全校學生進一步開展學習經典、誦讀經典活動,組織師生誦讀國學經典詩詞,吟誦有關重陽節的詩詞和歷代尊老愛老經典詩篇,引導學生感受傳統“孝”文化的魅力,讓學生在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中,汲取精神營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開展我為老人獻愛心活動。通過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敬老孝親道德模范事跡,弘揚尊老敬老的良好風尚,同時在四五六年級學生中開展“我為爺爺奶奶做一件事”、“我給爺爺奶奶寫一封信”、“我陪爺爺奶奶登一次山”、“我為爺爺奶奶送個小禮物”、“我為爺爺奶奶制作一張賀卡”等活動,教育學生學會感恩,學會做人。
4.開展主題志愿服務活動。組織全體學生到社區“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家走訪慰問,為他們送去節日的祝福,體現最純真質樸的關懷,培養他們從小敬老、親老、愛老、助老的美德,進一步樹立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5.倡導老少同游活動。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讓老少輩人在共同游樂中,親身體驗重陽節文化的獨特魅力,感受家庭和睦的氛圍,感受祖國的發展與變化,感受家庭與社會的關愛與溫暖。
三、工作要求
1.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我們的節日”主題文化系列活動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時間跨度長、要求標準高;是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要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文明單位緊密結合起來,與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拓展領域、豐富內容,不斷提升活動的思想文化內涵。各學校要高度重視,要研究制定具體的活動方案,加強組織協調,周密部署、齊抓共管、形成合力。要堅持務實、高效、節儉的原則,注重創新突破,力求辦出特色,把“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搞活、搞大。
篇4
2012年11月23日我有幸參加了**中華傳統文化研究會在南山舉辦的第21期“中華傳統文化與幸福人生”交流會。通過幾天來接觸中國傳統文化,收獲頗多。所見所聞所感歸納有三:感動、感嘆、感恩。
首先,我想說的是:四十多年來參加的會議不可計數,經過的培訓也不勝枚舉,大多是這樣一種景象:滿眼看去會場里睡覺的、打電話的、看小說的、聊天的、空座位的比比皆是。考慮再三歸納如下:講座不夠精彩,服務不夠到位,組織者與參會人員極其陌生。
而這次的學習班組織形式是空前的,服務態度是空前的,義工們身體力行的影響力是空前的,講座老師的感召力是空前的。
感動-----來自于義工們的微笑服務與忙碌的身影。
記得第一天來到南山銀都度假村的情景。車門打開,走下車的那一瞬間感動便撲面而來。我的皮箱在我還沒跨下車的時候被一位記不起模樣的義工接過去拎到了餐廳接待處。從沒遇到的熱情讓我有點不知所措。我不相信我的眼睛但我相信我的感覺,我遇到熱心人了,我只這么想……
在第七組報到處我見到了儀態端莊的李姝儀老師,登記完之后又是另一位義工帶我來到了后來幾天成為我“家”的賓館。房間一塵不染,與穿著印有“和諧社會從我心做起”字樣衣服的義工們開始平凡接觸:門打不開、沒帶拖鞋、需要被子、需要暖寶寶……我驚詫于他們的彬彬有禮,驚詫于他們的體貼入微,驚詫于他們竟然不只是對我好的熱心人而是真正把我當成了自家人,當成了兄弟姐妹……就在那個下午我真真切切在家以外的地方找到了家的感覺,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就像會議議程表中寫到的那樣------23日,迎親人。
我感動,感動教室里給我們端茶倒水的身影,感動為我們掀起門簾兒的白發蒼蒼卻慈祥可親的老阿姨。感動廚房里為我們精心準備營養餐的和蹲在六大盆水邊為我們洗刷碗筷的忙碌身影。更感動于衛生間內為我們準備的貼心小護墊。
在這之前不管出門到哪里,隨身攜帶的衛生用具要多全有多全,總嫌賓館床上、衛生間、桌子上哪哪都是大腸乙肝小腸艾滋病。這次一樣,床單、被套、一次性桌布啥的都帶齊了。該鋪的鋪,該不用的絕對不碰。(學習心得 )可就從第二天中午起,我就開始為我所做的一切由臉紅到自責到感覺自己的內心好骯臟——褻瀆了義工們無私的愛與親親的關懷。被子鋪的整整齊齊,睡衣疊得棱角分明,馬桶蓋上多了兩包我急需的東西,洗手池的臺面上滴水不沾,洗漱用具擺放得整整齊齊,那種溫馨、干凈、整潔絕非是賓館服務員所做的表面工作,只有家人才可以為你做到。干凈的讓你那么放心舒心開心。我真幸運,在這個天寒心凍的季節來到了這個空氣清新,純凈美麗的沒有雜質的“世外桃源”,感受到了天堂的人享受的禮遇。我和我的同伴們被深深感動了。我想,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魅力吧。
感嘆-----來自于所有隔屏授課的老師們。
孝悌,謹信,愛眾,親仁。這是我第一次這么近距離的接觸中華傳統文化;第一次端身正坐地學習《弟子規》;第一次一天聽10個小時的課卻身體快樂,心里快樂。短短五天,我懂得了:“人生天地間,百善孝為先”。“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真正含義。授課的老師們言談中無不滲透著幸福快樂,而他們的快樂幸福感又無不因為泛愛、親仁而得來的。分享著他們的喜悅,分享著他們的淚水,也分享著他們的收獲。這些人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能帶給人快樂的快樂生活,真不虛為“幸福人生”交流會之名哪。是啊,該到讓物欲橫流,唯利是圖見情見愛見真純的時候了。該到了讓我們的下一代認祖歸宗的時候了。我感嘆于我們的至圣先師給我們留下的文化瑰寶。
感恩-----來源于這幾天的學習讓我懂得了如何更好的去感恩自然,感恩祖國,感恩身邊的人和事,更重要的是感恩父母。
當我們很小的時候父母沒嫌我們臟過,吃我們剩下的飯菜,洗我們拉在褲子里的屎尿。 當我們長大以后無論我們美與丑,富貴與貧窮,在他們心里我們依然是他們的牽掛與最愛。如今他們老了,我們為他們做了些什么?在我們因某個節日或紀念日渴望得到鮮花、禮物的時候,在每每感嘆人生時告訴自己“女人,要對自己好點的時候”,在周末或無由頭的與朋友與愛人相聚餐廳酒吧舉杯碰撞著祝福的時候……
感恩,不該是猛然想起的;感恩,不該是轉瞬即忘的;感恩,更不該是“等以后再說”的借口或理由。
《弟子規》----"入則孝"中云: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我們不曾對照檢查過。
我感恩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誨,感恩義工們無言的示范,感恩身邊一切值得感恩的人和事!
篇5
以貼畫藝術為載體,將貼畫文化與德育教育活動緊密結合,圍繞愛國主義、平安教育、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心理健康、社區實踐、紅領巾手拉手等主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貼畫育人活動。結合傳統節日,引導學生創作貼畫,培養熱愛學校、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品質;結合安全教育,創作主題貼畫宣傳卡,讓學生在藝術創作中學習安全自護知識;結合養成教育,在貼畫藝術創作中,培養學生說文明的語言,行文明的舉止,養成文明的好習慣。貼畫架橋,我校快樂育人活動精彩紛呈。
二、貼畫延伸社區,凝心聚力,立足環境美育
1.親子貼畫沙龍
邀請貼畫藝人進校,以貼畫的構圖、選擇材料、創作、裝裱等為內容,定期舉辦家長主題貼畫技藝培訓,掌握貼畫技巧。家長委員會牽頭,組織家長進校園參觀,走進貼畫校本課堂,全面了解貼畫藝術。布置親子貼畫家庭作業,小手牽大手,孩子們和家長交流在課堂中學到的貼畫知識。大手拉小手,家長和孩子交換對貼畫作品的創作意見。成立校園親子貼畫俱樂部,每學期舉辦一次親子貼畫沙龍活動。親子手拉手,以貼畫藝術為話題,在不斷溝通交流中,親子之情快樂地扎根在藝術樂園里。
2.貼畫宣傳卡
借助“快樂貼畫”主題卡片,讓貼畫藝術美麗生活。制作“感恩卡”,幫助孩子理解父母的辛勞,表達自己的感恩情懷;教師節,讓隊員向每一位自己敬重的老師獻上一張“謝師卡”;同學成功、失敗、生日等重要時刻,送上一張“友情卡”或一張“快樂傳真卡”;新春佳節,隊員深情制作“慰問卡”,向勞動者獻上自己的敬意;清明時節,隊員通過制作“寄情卡”、“托志卡”,緬懷革命先烈,立志報效祖國;環境日,讓學生制作“綠色卡”向市民宣傳環保。貼畫宣傳卡作為自我教育的一種方式,真正將學生的實踐舞臺與社會大舞臺通過貼畫進行無縫對接,讓學生通過貼畫實踐直面社會,直面生活,使學生淺層的道德認識在與多元信息碰撞的過程中,逐步調整、強化,從而形成自己穩定、深層的生活觀
3.感恩實踐基地
牽手干休所,建立少先隊德育感恩實踐基地。清明節,組織學生到干休所聆聽老講革命故事,在生動感人的故事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六一節,自己快樂的同時也不忘給老革命帶去溫暖,少先隊員們到干休所,和老人一起開展貼畫創作活動,交流貼畫創作樂趣,在藝術創作中拉近孩子和老人的心靈距離。重陽節,老師帶著孩子們走訪看望退休老干部,陪老人聊天、看書、下棋,幫助老人修剪指甲、打掃衛生、整理房間,在勞動實踐中,培養敬老愛老的優秀品質。春節來臨,貼畫能手給干休所的老干部送上自己精心創作的貼畫,表達祝福之意,培養了感恩道德情懷。
4.服務實踐基地
團省委、團市委在我校建立“農民工志愿者服務基地”,志愿者們輪流到校護送路隊,為孩子們保駕護航。定期到校開展志愿者巡查、安全知識講座、書法指導、體育競賽、貼畫研究等活動,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學校還是社區兩所幼兒園小朋友實踐基地,每年的幼兒大班畢業生,都會在學校領導和老師的陪同下,參觀學校的大操場,走進寬敞明亮的教室,感受到了小學生們豐富而快樂的學習活動和課間活動。為即將步入小學學習的小朋友們更全面直觀地了解小學校園,了解了小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提供了幫助。
5.因地制宜共建。挖掘社區育人環境優勢,與鄰近單位南平市質量監督局開展共建活動。在“告別三無食品”的主題活動中,質量監督局專業人員深入課堂,細致地給孩子們講解食品的質量安全問題,耐心地引導孩子辨別食品質量,認真地指導孩子們認識商品質量標識,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商品質量安全意識觀。在“愛心媽媽”結對活動中,市監局的叔叔阿姨們結對農民工子女,定期到校,和孩子們交流學習和生活情況,和孩子們一塊做游戲、創作貼畫作品,輔導孩子們的學業。節日里,愛心媽媽給孩子們送來了書籍、學習用品、生活用具等。周末,愛心媽媽走進孩子的家庭,熟悉結對孩子的生活環境,帶孩子走進自然,領略自然之美。母親節到了,孩子們也不忘感恩愛心媽媽,和媽媽一起品嘗自己精心制作的蛋糕。一系列愛的行動,讓愛的情感悄然播進童稚的心靈。在“我是小小質量監督員”活動中,老師帶領學生走進質量監督局,參觀質量監測的過程,并動手試一試,通過親眼所見,動手操作,學習質量檢測的方法,體驗質量檢測的重要性。
三、貼畫融入傳統,傳承美德,立足文化美育
孝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學校開展“孝心文化進校園”活動中,貼畫作為鮮活的藝術載體,通過“貼畫里的故事”、“孝心貼畫卡”、“書香美、貼畫樂”等活動,讓學生從中收獲體驗,由孝心產生愛心,由愛心上升為責任心。
1.講孝心故事
組織全校師生觀看中央電視臺舉辦的“眾里尋你———最美孝心少年頒獎晚會”并撰寫觀看心得體會。通過上網、上圖書館等途徑,收集和閱讀孝心美德故事,并舉辦中隊孝心主題故事會。開展“貼畫里的故事”孝心主題貼畫創作活動,引導孩子們認真體會孝心故事內涵,建立故事中形象的畫面感,在孝心故事中創作貼畫藝術作品,在貼畫藝術創作中接受孝德教育。
2.找孝心伙伴
尋找生活中的德育素材,讓道德教育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利用少先隊活動時間,開展尋找身邊孝心伙伴活動。用眼睛看一看,用耳朵聽一聽,用相機拍一拍,用心想一想,用筆寫一寫,記錄生活中孝敬的美麗鏡頭。活動中,學生們有的找到了父母孝敬老人的事跡,有的分享了小伙伴感恩別人的快樂,有的收獲了老師關愛的溫暖……在找尋活動中,孩子們互相贈送孝心卡片,暢享尋找孝德的深刻體會。
3.學孝心行動
以“日行一孝、感恩長輩”為主題,開展孝心教育學生主題實踐活動。一年段開展“孝心調查”活動,引導孩子們通過看身份證,問爺爺媽媽、外公外婆等辦法調查并記住父母的生日,銘記養育之恩;二年段完成“孝心作業”,布置學生回家做一件關心父母的事,說一句愛父母的話,密切親子之情;三年段發送“愛心短信”,編一條愛心小短信,發送給長輩,表達感謝之情;四年段制作‘“孝心卡”,剪貼精美的孝心卡,記錄關愛瞬間,品味關愛之暖;五年段設計“孝心菜譜”,學習了解烹飪知識,用心設計一份長輩喜歡的菜譜,并試著做一道菜,讓長輩嘗一嘗,感悟孝德之美;六年段寫“孝心書信”,給長輩寫一封信,回憶長輩的關愛,表達感恩之意。通過孝心行動,讓孩子們實踐中學習關愛家人、幫助伙伴、感恩別人。
4.傳孝心美德
在校門口建設“二十四”孝主題文化墻,宣傳“孝感動天”、“親嘗湯藥”、“嚙指痛心”等古代二十四位孝子的感人故事,讓孝德文化影響孩童一代,影響社區居民。在校園樓道開辟“孝心”文化長廊,宣傳孝德名言警句,宣傳最美孝心少年先進事跡,讓崇孝向善道德美麗孩童的心靈,美麗東山校園。開展“捕捉精彩、記錄幸福”孝心教育教師主題攝影比賽,老師們用心捕捉生活中孝心美麗鏡頭,并記錄拍攝隨想。開展“黨旗飄揚、孝心傳遞”孝心教育黨支部主題實踐活動,組織黨員教師幫扶退休教職工,結對困難教師。開展“孝心育兒、快樂家庭”孝心教育家長主題實踐活動,在家長會上由家長代表交流分享孝心育兒經驗和孩子敬孝讓父母感動的一件事。
5.評孝心榜樣
篇6
——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4月27日,在南寧市武鳴縣城廂鎮第四小學的校園里,梁啟超的經典名篇《少年中國說》經由該校學生集體誦讀,氣勢恢宏,直達云霄,讓人不由得想起了100多年前那場帝制的偉大變革和一代代中華兒女渴望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由武鳴縣文明辦和教育局聯合主辦的全縣中小學“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正在這里舉行。據了解,武鳴縣“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除了配樂詩朗誦,還有快板說唱《我的中國夢》、“描繪中國夢”巧手繪畫拼圖、“說說身邊的感動”講故事比賽、“走向中國夢”道德講堂等。師生們在活動中暢想中國夢的光明前景,樹立了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意識。
春季學期以來,自治區教育廳全面啟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全區各級各類學校結合“中國夢、廣西夢、教育夢”的活動需要,借助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精心設計活動內容,力爭做到貫穿全年、覆蓋全體學生。不少學校通過開展征文比賽、攝影作品展示、繪畫比賽、樹立學生先進典型、建設節約型校園、主題班會等方式,積極推進“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各級各類學校還將“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自覺地融入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納入高校思政理論課和中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與各學科課堂教學緊密結合,不斷滲透“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的精神內涵。
奏響活動的序曲
初夏的廣西,夏花燦爛,驕陽似火。4月8日上午,自治區高校工委、教育廳召開全區各級各類學校“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視頻動員會議。自治區高校工委書記、教育廳廳長秦斌在會上作動員講話。他指出,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是各級各類學校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需要,是激發青少年學生為圓夢而努力奮斗的重要基礎。全區教育系統要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時代緊迫感,迅速行動起來,精心組織,全面推進“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確保活動取得實效,人人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
與此同時,自治區教育廳還在廳網上開辟了“我的中國夢”專題,設置了“上級精神”“文件通知”“最新動態”“追夢人物”“征文選登”等欄目,為全區教育系統推進“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搭建展示和學習借鑒的平臺。
根據自治區教育廳的部署,區內各市、縣(區)教育部門以及各級各類學校都把深入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列入了重要的議事日程,以確保主題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各地、各校紛紛制訂詳細的主題教育活動實施方案,因地制宜,落實責任,切實將主題教育活動落實到每一個學生,做到“全面部署,精心組織,全員參與,全力推進”,掀起了全區教育系統“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的。
4月11日,南寧市中小學“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現場會中學組、小學組分別在南寧市第一中學和南寧市濱湖路小學舉行。在中學組現場會上,南寧市第一中學結合道德教育,開展了科技節、藝術節、讀書節等活動。在會場上,該校學生紛紛講述自己心中的中國夢。高二的甘安琪同學說:“中國夢也是青少年的夢,每個同學心中都有夢,并為自己的夢想努力堅持著。”在小學組現場會上,南寧市濱湖路小學開展了“歌頌中國夢”經典誦讀、“中國夢我的夢”辯論賽、描繪“美麗的祖國”等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400多名低年級的小學生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心中的夢想,并將其拼成“夢想號”巨輪,讓自己的夢想與中國夢緊密相聯,讓夢想起航。
4月27日,河池市教育系統在河池市職教中心啟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河池市直屬各學校校長、金城江區各中小學校長和市職教中心的全體師生近4 000多人參加了啟動儀式。該市教育系統在自治區教育廳提出的十項活動的基礎上,增加了“弘揚中國傳統書法,傳承中華民族文化”中小學生書法大賽和“凝聚正能量,民族大團結”民族教育宣傳兩項活動。啟動儀式上,各學校校長和市職教中心的師生還在印有“尊師重教,立志成才,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實現中國夢努力奮斗”的橫幅上簽名寄語。
4月28日上午,賀州市教育局、賀州市精神文明辦公室在賀州市八步實驗小學舉行賀州市教育系統“開啟夢想 共筑中國夢”活動啟動儀式,現場與會人員達2 000多人。在啟動儀式上,贈書儀式、“童心同繪‘中國夢’”繪畫活動、“我心中美麗的夢”簽名寄語活動、為實現夢想而拼搏簽名活動等依次展開。活動主辦方還邀請了湖南省委黨校教授、專家劉華清在啟動儀式上作了“美麗中國夢”專題講座。
……
據記者了解,截至5月底,全區教育系統“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已在各市、縣(區)全面啟動,有的是召開現場啟動會,有的是下發文件,有的是由教育管理部門派出工作人員直接下基層學校指導開展相關活動。一場聲勢浩大、主題鮮明、內容多樣、形式活潑的主題教育活動正在全區各地火熱展開。
精心組織各項活動
自治區高校工委書記、教育廳廳長秦斌指出,全區各級各類學校要把握重點,精心組織好“我的中國夢”十項主題教育活動。一是組織開展“我的中國夢”征文比賽,重在一個“寫”字;二是組織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宣講,重在一個“講”字;三是組織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校園文化建設,重在一個“建”字;四是深入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社會實踐活動,重在一個“行”字;五是組織開展“隨手拍”攝影作品展示活動,重在一個“美”字;六是組織開展“我的夢 中國夢”主題班會活動,重在一個“說”字;七是大力培育選樹學生先進典型,重在一個“評”字;八是開展勤儉節約辦教育、建設節約型校園主題活動,重在一個“省”字;九是開展“悅讀開啟夢想 翰墨香飄校園”讀書活動,重在一個“讀”字;十是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重在一個“品”字。
按照秦斌廳長的指示,全區各級各類學校統籌安排,把“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融入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與國家、自治區層面部署的活動結合起來,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起來,與各學科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與學生個人夢想結合起來,與教育系統開展的正“政風、學風、師風、行風”活動結合起來,精心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用行動推進“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
“寫”
“只要人人都像雷鋒同志那樣,愿意為社會奉獻自己的愛心、做出一份貢獻,又何愁中國夢不能實現。我們就應該學習雷鋒同志的精神,好好學習,樂于奉獻。”這是南寧市馬山縣民族中學初二年級小藍同學參加該校征文活動時文章里的一段話。為弘揚雷鋒精神,引導學生將“個人夢”和“中國夢”緊密相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助人為樂、孝老愛親的熱情,馬山縣民族中學于4月22日至5月7日舉行了以“中國夢·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為主題的征文比賽活動。本次比賽由該校團委及語文教研組組織開展,班主任認真配合,學生積極參加,共收到參賽文章500多篇。在作品中,學生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踐行雷鋒精神的感受和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等樸素情感。
玉林市博白縣英橋一中的老師們踴躍撰寫“我的中國夢”讀書活動心得體會。該校利用黨支部活動、課余活動等時間,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我的中國夢”讀書、討論、學習活動,對主席所講的“中國夢”“中國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機會”等重要思想作出解讀。老師們將自己的讀書心得賦予筆尖,闡述自己對中國夢的認識與理解,用生動而飽含情感的文字暢談自己的“教育夢”,表示要“以提高教育水平為目標,立足本職崗位,扎實工作,以飽滿的精神、干事創業的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學期的工作中”,把“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推向深入。
據記者了解,用“寫”的形式推進“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除了舉辦征文比賽、寫心得體會,還有寫周記日記、讀(觀)后感,創作童謠,舉行書法比賽等。許多學校的師生用文字來表達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愿望。
“講”
南寧市隆安縣隆安中學早在今年“兩會”召開之際,便已敏銳地認識到中國夢將成為國人熱議的話題。為深入學習貫徹十精神,進一步解讀中國夢,深刻了解其文化內涵,3月5日下午,隆安中學黨總支部舉辦了以“中國夢,四重奏”為主題的時政講座,邀請該校原校長、黨總支書記馬海南主講,全體教職工及學生業余黨校成員現場聆聽。該講座以“中國夢、正能量”為切入點,將中國夢分解為“四個夢”:大國夢,責任與擔當;財富夢,實現與超越;文化夢,構筑與重建;幸福夢,保障與實現。夢夢相連,四夢同奏。馬老書記以鮮活的例子和生動形象的比喻,深入淺出地解釋了中國夢的文化內涵。他認為,中國夢是“國夢”和“家夢”的結合:“國”和“家”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馬老書記呼吁:“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在中國夢的共同引領下,團結一致,刻苦拼搏,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幸福中國、美麗中國而不懈奮斗。”
通過“講座”“報告”的形式來闡釋中國夢在全區各地各校較為普遍。如賀州市在“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啟動儀式上,便邀請了湖南省委黨校教授、專家劉華清作了“美麗中國夢”專題講座;百色市田陽縣則聘請縣委黨校的黃正員等教師作主講人,在全縣開展了青少年中國夢團課巡回講課活動;來賓市主辦了“我的中國夢”青年創業典型報告會,激勵青年學生積極創業、勇于創業、快樂創業,努力把“個人夢”與“中國夢”統一于時展的洪流之中。
演講,是個體闡釋中國夢的另外一種“講”的方式。
“生命的價值是愛的深與淺,絕不是時間的短和長”;“我堅決站在捍衛未來的行列里,用我的脊骨去加固通往未來的橋梁”;“暢想我的夢想,共筑中國的夢想”……5月16日上午,由北海市合浦縣團委、縣教育局舉辦的“揚起夢想之帆·共筑中國夢”主題演講比賽預賽在廉州中學圖書館的報告廳舉行。一段段深情真摯的演說,一個個鏗鏘有力的聲音,生動地表達了合浦兒女對中國夢的理解與感悟。本次演講比賽預賽由各鄉鎮選送的22名選手參加,決出前10名選手后再組織參加全縣復賽。
4月19日,在世界讀書日即將來臨之際,桂林市興安縣教育局組織舉辦了以“我的中國夢”和“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為主題的中小學讀書演講暨講故事比賽,來自全縣各校的40名選手參與了角逐。選手們以親身體驗和身邊真實鮮活的例子,用聲情并茂的語言詮釋著雷鋒永不褪色的奉獻精神,表達了他們對雷鋒精神的崇敬和對道德內涵的深刻認知,更表達了他們對黨和國家的堅定信念,表達了他們要爭當新時代優秀青少年的決心以及要努力實現“我的中國夢”的美好愿景。
不少地方和學校還舉辦了教師演講比賽,深刻闡釋中國夢的精神內涵。5月5日晚,伴著初夏的晚風,崇左市大新縣民族希望中學“青春志·中國夢”教師演講比賽在激越的配樂聲中拉開序幕,20名教師選手激情飛揚,在觀眾的陣陣喝彩聲中輪番登場。他們用聲情并茂的精彩演講,表達了托起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在演講比賽中,該校的教師選手緊緊圍繞“青春志·中國夢”這一主題,聯系個人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實際,把“個人夢”融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之中,詮釋了中國夢的深刻內涵。該校初二年級的學生農麗巧說:“平時我們只看到老師站在講臺上給我們上課,今晚,老師們登臺演講讓我們一睹教師的新風采。觀看今晚的比賽對我們來說是一場精神洗禮,我覺得中國夢是我們中國每一個青少年共同的夢,作為新時代的主人,我們應該樹立自己的夢想,為實現人民幸福的中國夢而發奮學習。”
“演”
5月4日晚上,由、教育部、共同舉辦的《五月的鮮花——我們的中國夢》全國大學生校園文藝會演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副部長翟衛華、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書記處書記周長奎等領導與首都高校的學生代表一同在現場觀看了演出。百色學院是廣西高校中惟一受邀參加演出的高校,表演的節目是舞蹈《銅鼓響來繡球飛》。該節目通過銅鼓和繡球等壯族特色元素,向全國觀眾展示了壯族人民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百色學院的30名學生和全國50多所高校的1 500余名學生同臺演出,他們以朝氣蓬勃、志存高遠的青春氣息和曼妙輕靈的舞姿,展現了革命老區大學生在時代進步中煥發出的絢爛光彩。
邵進圓、宋海波是本次進京參演舞蹈節目的指導老師,一個多月的時間,他們在舞蹈練習房,在北京街頭公園的空地上,和學生們一起揮灑汗水,對舞蹈的編排和動作的示范一絲不茍。宋老師說:“舞蹈排練的過程是艱辛的,從組建團隊到赴京參演,同學們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他們沒有放棄,一直堅守在陣地。特別是在京的那段時間,由于節目組導演的要求有所改變,舞蹈需要重新排練,同學們沒有任何怨言,也沒說過要退出。同學們的拼勁、闖勁,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該院藝術系09級學生莫志軍感慨:“在排練過程中,隊員們互相鼓勵、幫助。即使遇到了困難,也沒有輕言放棄。這次演出不僅豐富了我們的人生閱歷,提高了我們的思想覺悟,也讓我們看到了我們學校和其他兄弟學校的差距。作為一名革命老區大學的學子,我們要弘揚革命老區的精神、傳承壯族的民族特色文化。今年六月我就畢業了,我要依靠自己的雙手,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社會做出貢獻,把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傳授給更多的人,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
“行”
高校的大哥哥大姐姐用青春的熱情譜寫中國夢,展現了我區高校學子的風采,為廣西贏得了榮譽,桂林市清風實驗學校的同學們則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來詮釋“我的中國夢”。
4月28日下午,桂林市清風實驗學校結合桂林市中小學讀書活動月,開展了一次主題為“情系雅安獻愛心,攜手共筑中國夢”的圖書漂流義賣捐款主題實踐活動,為四川雅安地震災區獻上了一份愛心。該校師生將自己心愛的書籍、雜志帶到學校,在各班精心設置的攤位上進行了愛心義賣。義賣活動結束后,師生們在操場上舉行了“心系災區,為雅安祈福”募捐儀式,捐出了自己在義賣活動中的全部所得,很多學生還將自己平時攢下的零花錢放進了募捐箱,連因為參加體育中考模擬考而不能來到捐贈現場的九年級師生,以及學校的退休老教師等,也分別委派了代表捐出了自己的心意。該校附屬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也紛紛在家長的帶領下捐出了自己的愛心。
該校的學生表示,中國夢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夢,同胞有難,雖然自己不能親赴災區,能捐出的錢也很少,但是這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或從零花錢中省出來的,這份愛心意義更大。老師們表示,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幫助災區人民共渡難關,實現“重建美麗家園夢”。據統計,在此次活動中,該校中、小、幼三個學部及全體教師共籌得善款11 174.9元,為幫助災區實現“重建家園夢”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貢獻。
“品”
“朗朗乾坤,堂堂中華,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4月15日上午8時,一輪紅日破霧而出,在大苗山深處的融水達佑小學(教學點)的簡易操場上,10名學生和1名教師在飄揚的五星紅旗下,齊聲朗誦起《我們的中國夢想》,鏗鏘有力的朗誦聲劃破了山村的寧靜。與此同時,在柳州市景行小學的操場(主會場)上,同樣的朗誦聲在校園的上空久久回蕩。這是柳州市的中小學在市相關部門的統一部署下,全市50萬師生在同一時間,以同升五星紅旗、共同誦讀《我們的中國夢想》激情詩句的方式,啟動了“我的中國夢”系列主題教育活動。這種由全市統一部署,師生共同朗誦經典詩文來闡釋中國夢的方式,真可謂一個創舉。
“誦”是“品”的一種形式,由誦讀經典作品來“品”出其文化內涵,是“誦”的最終目的。與柳州市開展的大規模誦讀活動一樣,遠在桂南的防城港市上思縣實驗小學的師生們也開展了“誦讀中華經典·唱響中國夢”集體誦讀活動。5月17日上午,伴隨著熱烈的掌聲,該校的“誦讀中華經典·唱響中國夢”活動拉開序幕,此次誦讀的篇目有《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增廣賢文》等。全體師生深情誦讀經典詩文,共同浸潤在經典文化的浩瀚海洋中,感受著中華文化帶來的心靈震撼。主持這次經典誦讀活動的黃玉芬副校長告訴記者,這項活動的開展重在一個“品”字,它有利于學生把“我的夢”與“中國夢”聯系起來,把個人的成長進步與祖國的未來發展聯系起來。這項活動可以向全體學生傳遞中國“必將實現偉大復興”的正能量,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學習的遠大理想。
創新活動形式
在開展實施“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的過程中,不少學校在原有的十項活動的基礎上不斷提煉活動內涵,把原有活動的主題與“我的中國夢”主題相結合,做到不斷完善活動內容,不斷創新活動形式。
桂林市職教中心學校積極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明確提出“一名黨員應是一面旗幟,在各項工作中黨員應成為師生學習的標桿”,開展了評選優秀黨員活動,突出一個“評”字;欽州市第五中學把實施“我的中國夢”教育與學校德育教育相結合,狠抓校風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突出了一個“建”字;玉林市幼兒園開展“童心繪愛心,放飛中國夢”愛心公益傘親子繪畫活動,突出了一個“美”字;桂林市桂林中學高一年級舉辦“我的夢,中國夢”主題團會,師生共同討論“我的中國夢”,突出了一個“說”字;梧州市第十中學和培正學校開展“文明餐桌”和“節約之星”主題活動,號召同學們珍惜糧食,突出了一個“省”字;北海市海城區第十二小學圍繞世界讀書日,開展了為期一周的讀書活動,引導師生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突出了一個“讀”字……
此外,不少地方還結合自身實際,創新活動形式。貴港市利用網絡平臺,開展“中國夢·我的夢”微博專項活動,以編創微博、組織“微訪談”等形式,為廣大青少年暢談、交流、描繪“中國夢”搭建平臺。玉林北流市教育系統結合自身正在實施的“幸福教育”工程,深入開展“圓夢”行動,以更完美的方式來闡釋、踐行“我的中國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