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才兼備作文范文

時間:2023-05-06 18:20: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德才兼備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德才兼備作文

篇1

2001年7月13日晚10點,當薩馬蘭奇的一聲“The Games of the 29th Olympiad in 2008 are awarded to the city of Beijing.”響徹會場時,13億中國人沸騰了,全世界都為之興奮!2008年8月8日,中國人的百年夢想將到達終點,但這又是一個新的起點,當申奧成功的那一刻起,我們是那么期盼奧運。

火炬的傳遞, 一根小小的木棒,連接的是團結和友愛;一根小小的木棒,傳遞的是勇氣和力量;一根小小的木棒,演繹的是奮斗和拼搏!從火炬的傳遞開始,奧運會一天一天地臨近,人們心中的熱情,無不時時爆發,他們在為奧運喝彩,在為奧運健兒鼓勁,在為中國加油!

奧運是激烈的,是美麗的,是精彩的!

選手們用他們的實力,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多少汗水,就有多少收獲.他們的成功來之不易,他們的付出與他們的成功是永遠持平的。

看吧!他們在奮斗著—

龍清泉,一個舉重選手,挺舉的比賽再次開始了,他開把重量是155公斤,同樣選擇了這個重量的還有他的兩個主要競爭對手黃英俊、車今哲,三個人先后舉起了這個重量,其中車今哲第二次試舉才成功。杠鈴重量加到158公斤,印尼名將伊拉萬以這個成績結束了比賽,此時還有金牌希望的僅剩下龍清泉、黃英俊、車今哲和楊景翊。龍清泉的第二次試舉160公斤的重量也是一把成功,而車今哲在試舉160公斤失敗之后,黃英俊也是最后一次試舉才舉起160公斤,此時抓舉成績領先的龍清泉已經將這枚金牌收入囊中,最后一把挑戰164公斤雖然失敗,但已無礙大局,最終年僅17歲的龍清泉以抓舉132公斤、挺舉160公斤、總成績292公斤的成績勇奪男子56公斤級冠軍。 龍清泉雖然沒有打破奧運會的記錄,但他同樣是我們的驕傲!

程菲,也經歷了“走過自己”。在第三項最容易失誤的平衡木上,以穩定著稱的她第一個上木。在開場一個漂亮的后空翻串后,她一只腳踏空,身體出現劇烈晃動,觀眾的心也跟著晃了起來。程菲努力想控制住身體,但還是掉了下來——全場一片驚呼。但程菲沒有沮喪,她只用了幾秒鐘調整,深吸了一口氣重新上木。騰空、轉體、落地……此后的動作她做得絲絲入扣,避免了更多的失分。

北京的奧運賽場,中國女子體操隊與其說是戰勝了對手,不如說是她們戰勝了自己。而一向以現場發揮好著稱的美國隊,卻連續出現重大失誤,老將薩克拉莫平衡木掉木、自由操坐到地上,“全能女王”約翰遜自由操出界。她們輸給了無畏的中國女子選手,也輸給了自己。 13日隨著中國體操史上首枚奧運女團金牌的產生,國家體育館瞬間成為歡樂的海洋、笑臉的海洋、五星紅旗的海洋。在巨大的歡呼聲中,女隊的6名選手抱成一團,哭了。 眼淚,屬于中國女子選手;但歡笑,更屬于中國女子選手。站在最高領獎臺上,在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音樂聲中,她們笑了,很美、很燦爛,雖然笑容里,還有淚光閃現。

……

篇2

語文教學 德育教育 德育滲透

國家要發展,社會要進步,全民族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工作者絕不能忽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語文教師更應該在教書的同時充分實施德育滲透,真正承擔起教書育人的責任,為祖國培養德才兼備的有用人才。

主席曾經指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中也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優秀文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愛國主義精神。這就說明我們的教學不僅僅是教知識,更重要的是育人品,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建設性人才。

面對與時俱進的發展步伐與商品經濟帶來的沖擊,培養德才兼備人才是教育戰線的首要任務。所以,我們在教書的同時應務必把育人視為重中之重,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質的培育,使其提高社會主義覺悟,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繼承前人的優良傳統,養成克己為人、與人為善、誠實守信、廉潔奉公的良好習慣,奠定愛國愛民的思想基礎,樹立為國為民自強不息、勇于奉獻的高遠志向。

一、在介紹作家作品時進行德育滲透

如在剛接觸《史記》中的文章時,通過高度贊揚司馬遷忍受宮刑之辱,立志完成一部規模宏偉的紀傳體文學巨著,為后人留下不可多得的記載3000多年歷史的重要文獻的崇高品德,從而滲透為人要有遠大理想、堅強意志的思想,不論在何時何地何種情形下都要為實現自己的遠大志向而不懈努力。在學習《屈原列傳》時,就以屈原的所處背景和“懷瑾握瑜”的志潔行廉,剛正不阿的高尚品質與“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返,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的偉大人格和愛國主義精神的高度評價來滲透是非、美丑觀念與出污泥而不染的美德,進而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愛國主義思想。在學習詞《沁園春?長沙》時,結合作品中“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詞句,分析作者立志拯救中華民族的寬廣胸懷和遠大理想,潛移默化地滲透為人要樹雄心、立大志、爭取成為國家的棟染之材的思想,從而激勵學生自信、自強、勇于為中華再度崛起,更加振興而專心讀書、勇敢拼搏。

二、在分析文章中重要情節時進行德育滲透

如學習《夢游天姥吟留別》一詩,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詩句的分析,贊揚作者與當時腐朽的惡勢力勢不兩立,決不妥協的反抗精神和豪邁氣概,從而滲透做人要有“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為人氣節,激勵學生要具備善于明辨是非,勇于同惡勢力進行斗爭的道德情操。在學習《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就分析“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充分體現作者推己及人、憂國憂民、救世濟人高貴品質的詩句時,剖析作者的偉懷,逐步滲透人處世間,要心存眾生,胸有國民的思想,使學生具備“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胸懷。在對《廉頗藺相如列傳》一文“將相和”部分進行分析時,通過褒揚藺相如顧大局、識整體,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尚品德和廉頗勇于認錯達到精誠團結的優良品質,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公平競爭與精誠合作,自信自強與見賢思齊,追求功名與奉獻進取等問題,結合現實,進一步理解眾志成城對戰勝困難的重要作用,從而加強凝聚力,鞏固愛國主義思想意識。

三、在總結作品中人物形象時進行德育滲透

如學習《指南錄》后序,抓住文天祥九死一生而忠貞不渝的愛國情懷進行分析總結其形象,熱情歌頌文天祥為國家、為民族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不畏艱險,克服重重困難,一心報效國家、報效民族的高貴品質,激發學生加深愛國愛民的思想,從內心深處奠定為國家、為民族不畏艱險、勇闖難關的思想基礎。學習《梅花嶺記》一文,總結史可法形象時,突出對史可法史義不屈與城共存亡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氣節的贊揚與對民族敗類洪承疇丑惡行為的批判,并引出岳飛等為國為民名垂青史,秦檜等賣國求榮遺臭萬年的史實,進一步激勵學生牢固愛國主義情懷,使其在內心深處扎根為國為民隨時準備貢獻自己一切的思想意識。

四、在作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要有計劃地通過作文教學滲透德育思想,逐步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拼搏進取的思想意識,樹立遠大理想。如在指導學生習作寫景狀物散文時,可通過對《雨中登泰山》《長江三峽》等描繪、贊揚祖國大好河山和悠久文化的優秀作品的介紹分析,指導學生描寫可愛家鄉的壯麗景色,贊嘆優美的建筑、精妙的工藝。再通過講評潛移默化地培養同學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珍視文物、敬重勞動人民的思想,使其從內心產生能生活在我們這花園般的國家里的自豪感,從而激發其酷愛生活的熱情與努力進取的勇氣。在指導學生習作理想前途的文章時,引導學生了解些關于立志而成材的人物事例。如就魯迅、等立志拯救中華的思想與行為加以引導,就童第周、徐悲鴻等立志為祖國爭光的民族傲骨加以點撥,指導學生寫出愛國立志成材的文章,并通過講評滲透:作為一個新時代的青年一定要有遠大抱負,要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意識,要為加快社會主義建設步伐蓄積力量,隨時準備為人類的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五、在指導課外閱讀中進行德育滲透

結合現實情況與學生的思想動態,選取積極向上,對學生有一定德育教育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學習。如在商品經濟大潮沖擊下,部分學生產生向錢看、看眼前,對學習沒興趣,凡事從個人利益出發的思想。這時可選取“三個代表”和“八榮八恥”的基本內容指導學生學習,領會精神實質,使同學們認識到個人利益離不開富國強民,而國富民強又取決于先進的科學技術、先進的生產力,只有國富民強,廣大人民群眾才能得到共同利益,從而激起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端正學習態度,潛心鉆研、克服各種困難,為富國強民而努力拼搏。在學生學習成績下降、失意而缺乏自信時,可選些關于自強不息、勇克難關、逆境成材的人物事跡進行啟發教育。如華羅庚、張海迪、保爾、史鐵生等的成長過程,培養學生自信自強、拼搏進取的思想意識,使他們振作精神,不畏艱險,從低谷崛起,勇往直前。

六、用自身操行進行德育教育

篇3

因此,在定崗實習過程當中,我很注重培養自己組織與指導課余活動的能力,組織我班學生進行了以下課余活動:開展主題班會、參加英語歌競賽、植樹節植樹、學雷鋒活動等等。這些課余活動給學生緊張沉悶的學習帶來了歡樂和喜悅,也讓我看到了她們的另一面,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鍛煉了自身的綜合素質。現將實習活動總結如下:

一、活動內容一定要積極向上,開展活動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為了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得到放松,但是,一次成功的課余活動的意義不僅僅在于此,它的更重大的意義在于讓學生從活動中得到鍛煉,獲得新知,受到教育。所以,活動內容積極向上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每次課外活動都要本著對每位學生負責的態度,認真的組織實施。組織課外活動我們要借鑒好的經驗,加大管理的力度,制定相應的措施,真正做到管理得當,措施到位,實施有效,并結合我班的實際情況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有落實,把開展課外活動真正落實到實處。

篇4

各區、縣委,各區、縣人民政府:

根據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京辦發〔1992〕6號文件的通知,現就有關具體問題補充通知如下:

一、各區、縣相應成立的接收安置軍隊退休改離休干部調整待遇審核工作小組辦公室為完成審核、報批工作所需的辦公經費由各區、縣財政局專項撥付。

二、調整這部分離休干部的生活待遇及1993年以后的榮譽金所需經費,按現行財政體制由區、縣財政負擔。

篇5

一、語文知識的教學與能力的培養是當前語文教學的重點

當前語文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接受語文知識,獲得語文能力。這是關于語文教學中教什么的問題,培養學生哪些能力的問題,多少年來,我們一直堅守這個原則,貫徹這個思想。的確,我們因此培養了一大批具有較好的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合格生。時值今日,我們依然奉行這個教育思想,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中,老師所做的就是字詞句段篇,學會寫生字,記憶新出現的詞語,分析文章內容,每段寫什么,前后的關系,總結中心思想,分析寫作特點等等。似乎這就是語文教學的全部,完成這些,就等于將語文教學拿下來了。可以說,字詞句段篇的學習,聽說讀寫的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全部,考試也是從這些內容中出題。我們分析了解當前語文教學的重點之后,就會發現,這種教育實際上背離了《中學語文課程標準》中的語文教育思想,因為語文教學是全方位的整體性教育,當前語文教學將語文教學完全淪落為純知識性的教學,喪失了語文的更多功能,這是一種不健全的教學。

二、語文教學是全人教育,尤其是德行教育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規定:語文教學要“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及整體素質”。由此可見,語文教學的基本功能是“育人功能”,什么叫“育”,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育,養子使作善也。”意思就是說,“育”的意思是培養孩子讓他做善事,成善人。語文教學中的育人功能,其實也就是教化學生,使其成為一個德行高尚,德才兼備的人才。中國古人的教育特別強調德行教育,孔子所教學的六科,禮、樂、射、御、書、數,看起來是六門不同的課程,實際上“夫子之道,一以貫之”,孔子教學的核心始終不離道德教化,不離仁人君子,德行教育是一切的根本。《四書》之一的《大學》中說,“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強調“大學之道,在于明德”。“明德”即要求受教育者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和思想素質,以此來規范自身行為。“詩言志”通過對詩歌和美文的品讀可以進一步體會到詩歌的情感,達到其教化效果,使教育實現“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終極目標。古人在識字教學中也體現了德行教育。如《三字經》中就有這樣的內容:“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1994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將《三字經》選作兒童道德叢書之一。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發揚我國優秀傳統,結合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將受教育者培養成為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這些素質中,“德”是第一位的,這和古代教育中對“德”的重視是一脈相承的。因此,中學語文教學是優秀的全人教育,我們要把學生的德行教育貫穿在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培養學生成為新時代的德才兼備人才。

三、通過具體的語文篇目培養學生優良道德品質

中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這些佳作或是流傳千古的美文,或是近代大家的名作,這些作品無一不是文質兼美的范例。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要結合語文教學的特點,一方面教學生學到語文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語文文本的解讀,通過詩化的學習,實現對學生德性的培養。錢理群先生說:“語文課的詩化是要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從容灑脫的狀態下學習語文,從應試教育的精神重負下解放出來。”中學語文課本中的許多篇目,都具有詩一般的文字,水晶一般的純潔的思想,是學生獲得優秀品質的最佳范例。如《散步》謳歌孝道,《春》贊美自然,《紫藤蘿瀑布》盛贊生命。學生通過《岳陽樓記》學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偉襟,在《出師表》里,學生學到了“出師一表真名士,千載誰堪伯仲間”的鞠躬盡瘁,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學生學到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錚錚傲骨。我們在教學中,要根據具體的文本材料,落實文本里面的深刻思想,讓學生領略其中的精髓,轉化文中的思想為自己的實際行動。在文本的教化下,將自己打造成一個真正的君子,遠離宵昧小人的行徑,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四、結合作文教學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素養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階段,尤其到高中階段,學生的習作水平得到了長足發展,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也在這一階段得到固化。作為語文老師,要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將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通過自己的寫作穩定下來。真善美的主題不但是我們中國人的優秀傳統,也是全人類的共識,在學生的作文訓練中,始終要弘揚真善美,始終要傳遞正能量。比如親情,母愛,生命意識,熱愛自然,環保意識,寬容理解,團結友愛,快樂自信,承擔責任,規則細節等等話題,都可以幫助學生造就優秀品格,實現真正的人生價值。由于當前社會的復雜性,在經濟大潮的沖擊下,很多人迷失了自己的本來面目,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許多學生也受到了這樣那樣的污染,心靈不再純潔,內心不再健康,他們的內心世界一般不輕易向他人敞開,但是通過學生的作文訓練,老師就能及時發現學生內心深處的困惑,拂去學生心靈的塵垢,使他們及時回歸正確的人生道路,盡量避免走彎路。可以說,作文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最好載體,我們語文教師要把握住這個時機,有效的對學生進行人格轉化。

五、誦讀圣賢經典,提高德行能量

篇6

關鍵詞:主體性;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0)11-0201-01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閱讀教學所占的比重最大。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南量的關鍵。在工作實踐中,我試對在閱讀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優化閱讀教學過程,進行探索。總結出了以下幾點做法:

一、創境激情,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學習興趣是學習積極性中很現實,很活躍的心理成分,它在學習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就是這個道理。小學語文教材中課文體裁多樣,內容非常豐富。教師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為核心,從課文內容入手,通過各種途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設備,創設與教材有關的具體生動的情境,靈活設計教學過程,吸引學生,激發他們的情感,提高他們閱讀的積極性。創設情境根據教學的需要,可靈活地運用于導入、講解、總結等各個教學環節。老師要把握好閱讀的激趣點,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真正領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形成內在的學習動機。閱讀的愿望更加強烈。

二、指導質疑,引導探究,增強學生參與閱讀的主動性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我們應該在教學實踐中重視引導學生進行各種質疑探究活動,將他們置于掌握知識,發展能力這一閱讀過程的主要承擔者地位,讓他們體驗獨方自主閱讀的學習經歷,積極動腦、動手、動口,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需要教有疑,有疑者需要教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激發學生自己質疑問難,并通過積極思考,計論爭辯,達到釋疑。這是比老師直接回答要高明得多的舉措,不僅克服學生的波動情緒,使課堂氣氛活躍,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還能使學生閱讀的良好習慣和能力得到增減和提高。

閱讀教學中輔導學生進行質疑,既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發現別人沒有注意到的問題,又要科學引導,把一些質穎的方法介紹給學生。提高質疑水平。首先,可以從課題上質疑。如從《飛奪瀘定橋》這個課題就可以提出“誰?”“什么時候?”“為什么?”“怎樣?”等幾個問題。教師適當整理就可誘導學生一步一步讀課文,理清文章順序及重點。其次,可以從字詞入手質疑。如學習《我的戰友》一課時,有學生就提出:“課文中‘烈火在身上燒了半個多鐘頭才漸漸熄滅,從發起沖鋒到戰斗勝利才二十分鐘’這兩個句子中的‘才’字意思相同嗎?”這樣的問題就很有價值。當然,可以引發學生質疑的方法有很多,這就要靠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去摸索。

三、指導閱讀方法,培養自學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獨立性

學會學習是主體性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加強學習指導目的是想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科學性,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習能力,增強學習效果等方法給學生提供具體幫助,使學生充分發揮主體性。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學生需要能讀書,需要能作文,固特設語文課以訓練之,最終目的為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閱讀教學中要使學生把閱讀的方法內化為能力,并要做到能遷移運用,獨立閱讀。

四、創造條件,正確評價,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篇7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738(2011)12-0067-01

摘要:美術課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陶冶學生美的情操,更主要的是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美術與其它學科的相互聯系,這樣在美術作品中才會體現出豐富的文化內涵,達到藝術與情感的高度統一。教師要用美術固有的特點為學生創設某種情境,結合各科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們雖不培養“大藝術家”的氣質,但要發揮“小畫家”的個性,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豐富美術課的知識,激發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

關鍵詞:美術教學;滲透;審美;熏陶;聯系;表現;觀察;全面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現代教育向人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師要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要以學生為主體,開發學生的智慧潛能,形成學生獨立的個性。美術課教學也不例外,它不僅要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陶冶學生美的情操,更主要的是,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美術課與其它各科的聯系,要有意識地加強美術與其它學科的相互聯系,這樣在美術作品中會體現出豐富的文化內涵,達到藝術與情感的高度統一。在上美術課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美術在學校各科教學中都有所涉及。

一、美術課與思想品德的聯系

美術,簡而言之,即美的藝術。美術課不僅要教給學生繪畫的技能、技巧,陶冶學生愛美的情趣,學生樂觀向上的審美觀點,更主要的是在美術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在飛速發展的經濟大潮中,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是我國國民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當今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向。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是德育教學中的重中之重。而把道德教育滲透到美術教學中,則是美術教師在教學中的核心。那么,在美術教學中如何融德育美育于一體,突出德育滲透,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和熏陶,是擺在每一位美術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例如,教學小學美術教材第七冊第二課《升旗》時,通過教學和學生親身體驗,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使學生懂得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征。“當耳畔響起國歌時你有什么感想?”學生就會想到許多革命先輩為爭取民主、和平而流血犧牲,才換來我們今天的民族昌盛,國家的繁榮,人民的幸福……因此,我們要設計一系列的教育活動:“唱國歌”、“升國旗”、“國慶詩歌朗誦會”、“聽英雄故事”、“講英雄故事”等,使兒童在耳濡目染中增強愛國情感。又如:第三冊第十課《我給媽媽做個菜》和第九冊第七課《我們愛勞動》,在這兩課教學中,使學生明白勞動進化了人類,是勞動創造了人類。教育學生從小就要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再如:對第九冊中《梅花》一課的教學,教育學生像校長一樣,不畏嚴寒不向困難低頭,培養學生頑強無畏的良好品質。當然,美術課對德育的滲透不僅反映在這幾個方面,還可通過欣賞課培養學生民族榮譽感,自豪感等。就繪畫本身來說,它是一件即又累又枯燥的事情,通過美術教學可以培養孩子不怕臟,不怕累,細致、耐心的良好意志品質。

二、美術課與數學課之間的聯系

有人會問:美術課與數學課有什么關系呢?其實,美術課與數學課之間關系密不可分。學生一入學,就接觸到方形、圓形、三角形、梯形等幾何圖形。具體來說,第九冊第二課《比例中的美感》一課中的人體比例:一個成年人的身高是他本人頭長的7.5倍。按比例說,頭長比整個身高是1 :7.5。學生如果沒有學比例或不懂比例,就無法準確地畫出人體。同樣,在本課有個中國國旗設計圖,它也涉及到比例和分數的知識:旗寬比旗長是2: 3,大五角星的面積是每個小五角星面積的3倍。還有,美術中的黃金分割也利用數學中的知識。所以,在教學中就要十分注意美術知識和數學知識的相互滲透。通過繪畫活動運用數學經驗,有機巧妙地將數學知識與繪畫活動融合一體,讓兒童在富有趣味的繪畫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促進數學概念的發展。同時,在繪畫作品的欣賞過程中也應引導幼兒體驗數學的藝術表現,感知繪畫布局構圖中數量形在空間方位上的變化,疏密有間、數量搭配變化的規律以及形體變形夸張的藝術美感,從而深入感受藝術活動中數學知識的無窮魅力。

三、美術是一堂作文課

美術和文學本是“兩兄弟”。美術課教學需要學生用作文課上的語言來觀察,構思、描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人會認為:這不是在寫作文嗎?對!能寫出好作文就能畫出好“畫”,畫出自己至真至愛的心聲。小學美術課本的欣賞部分和繪畫部分,無處不流動著孩子真摯的情,純真的愛,天真的童心。例如,第七冊七課八課《我最親近的人》《窗口》這都需要作文課的程序。讓學生觀察,想象,描述,表達。有位學生在上《窗口》一課時,這么對老師說:“我喜歡早晨趴在窗口看,看什么呢?什么都看!看到一個事物,就有許多美妙的聯想,都會逗樂我,媽媽常常說我瞎看!瞎想!瞎笑!媽媽,您錯了。我看到了紅紅的太陽,看到我的未來,看出祖國的希望……”他的畫也同樣表現出自己所看到和所想到的美妙的情景……美術課與作文課(語文課)有直接的聯系,例如,繪畫日記,詩、寓言,故事配畫等。

四、美術教學與自然課的聯系

篇8

教育改革已經進行了很多年了,她已走進教育的各個方面。改變了教師,影響了學生。身為教育事業中的一員,我深切的感受到其中的漂泊沉浮,說出來與各位同仁共同探討。教育由過去的精英教育,已經轉化為生活的必須經歷。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但每個孩子生活的環境不同,差異性很大。學習接受能力大不相同,這給教師的教學帶來很大的難題。有的學生已經完成,有的學生卻依舊一頭霧水。學習好的學生說老師羅嗦,學習不好的說老師講的還不夠。學生急,老師更急,一著急,體罰就出來了。我相信絕大多數老師的體罰都是善意的,恨鐵不成鋼的。可你面對的是家庭中的寶貝,嬌嫩的皮膚和幼小的心靈是經不起風吹的。為此個別教師的教訓是深刻的,但細想起來又不得不為這樣的教師感到悲哀。普及基礎教育,面向全體學生。要我們因材施教,給不同孩子以不同的發展空間,既不強迫,又給他留有發展的余地。那么師生的矛盾就小多了,體罰和變相體罰就會沒了蹤影。當今社會高度發展,知識的更替也更加迅速,學校學到的知識用不了幾年就會落后,所以我們應該轉變思路,讓學生學會學習,從而自己去學習知識。交從教授知識,轉向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思想。如今我們都知道,課堂之上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那怎么個主體主導,其實是希望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我理解就是在課堂之上給學生更多的話語權,那怎樣給呢?首先要培養孩子們敢說話、敢發言。

學生之所以不敢說話、不敢發言的顧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1.擔心說不對,怕同學們笑話;2.擔心回答錯誤,怕老師批評;3.擔心說的不好,怕自己丟了面子。其次要會說,開始時孩子們是會亂說的,有時還會跑題的。針對這些問題,教師要認真對待,特別是班主任,否則挫傷了孩子的積極性,他們會保持沉默的。經過這兩個階段的培養,學生就會在你的課堂上暢所欲言的。我的學生曾和我爭論作文的好壞。有的教師備課時曾感慨:如果我的課,通過了你班學生的考驗,那就沒事了。一段時間來,只要有聽課的,就有小組討論,有那必要嗎?這個課用的合適嗎?熱鬧過后,留下什么呢?令人深思。有的教師給我說,聽課過后,我的這堂課還的重講。我不贊成課課,科科都用小組討論。教師對學生課堂的表現,給予肯定應該是發自內心的,而現在更多的像是表演,整齊劃一的程式化,被被表揚的學生的表情往往不像是受到表揚,卻更像是恥辱。教育改革各地推出了不少經驗與總結。從名噪一時的杜郎口模式,學案法,三步法,四步法等等,紛紛登場。就我個人而言,不贊成學校推廣整齊劃一的教學模式。

簡單的舉一個例子,同一個課件,不同的教師在講同一課時,都不能完全照搬使用。何況教師個體差異,文理思維差異,導致教學本身就不能用一個簡單的程序來加以應用的,教育的教授者是人,受教育者也是人,就應該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其實每種教學法,在不同的教師看來都有自己應該借鑒的地方,融合在自己的教學中,不斷強化自己的教學風格,更好的符合現在教學理論。這對教師有益,對學生來說更有益。教師活躍的思想,可以大大提升學生思維。縱觀歷史,沒有自己特色的東西,終究是不適合自己的,會限制自己優勢的發揮,也不會長久發展的。我們在注重知識傳授時,讓學生學會尊重生命。古人曾說:身體發膚,受之于父母,不得損傷。來告誡我們沒有理由隨意處理自己的生命。你的活著,并不是為自己,為親人,為朋友,為社會。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應該是孩子的人生第一課,只有懂得生命的可貴,才會懂得責任、友愛和互助愛護自己,才能愛護別人,才能愛護自然。世界萬物,生命的延續,都是相同。當一個人把植物和動物的生命看得與他的生命同樣重要時,他才是一個真正有道德的人。對所有的生命常懷尊重和敬畏之心,才會感受到生命的高貴與美麗。我們學生才會抬起頭,感受五彩的生活,不會因挫折而失去生活的勇氣。

總之,教育最成功的是培養一個德才兼備的人,退而去求其次,培養一個有德的人,最危險的是培養一個有才無德的人。

作者:段瑞姝 王宏翔 單位: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萃英學校 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同興總校

篇9

21世紀需要德才兼備的人才,這樣的人才需要從學校中培養出來。為此,國家強盛和民族振興的重擔就落到了廣大教育者的肩上。中學語文教育作為基礎教育,身上的重擔更大,不僅要做好科學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道德素質。做好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滲透不僅是時代的需要、國家的需要,也是民族發展的需要,可見德育教育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的重要性。而且,做好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滲透對于培養中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中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滲透的困難

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和方法和學生的思想實際及發展規律都存在著較大的偏差,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是簡單的灌輸相關的知識,沒有注重德育教育的滲透。“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忽視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同時也忽視了道德教育的個性規律,并且還偏離了中學生的生活世界。這樣就使得德育教育難以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得到很好的滲透。隨著教育的快速發展和教育體制的改革,學校教育越來越專注于培養人的知識,教育的功利性也越來越突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采取一些極端的教學方式。這樣既不利于學生掌握科學知識,同時也不利于德育教育的進行。此外,就是社會的現實性也削弱的德育的說服力,這樣使得德育教育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很困難,同時也不利于德育教育的發展。總之,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和教育的功利性及社會的現實性都是中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滲透的困難。

三、中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滲透的方法

為了能夠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需要在進行中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針對出現的困難和問題采取合適的滲透方法,這樣才能夠很好的將德育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以下是中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滲透的具體方法。

1.從寫作中滲透德育教育

中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點內容就是寫作。在語文寫作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導學生怎樣做人,要敢于講真話,寫真事和抒發自己的真實情感。在批改學生作文的過程中,不僅僅要看文章的內容,還需要透過文章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對于思想有問題的學生需要及時找到學生本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這樣才能夠端正學生的人生態度,達到教育的目的。

2.采用全新的教學方式

為了能夠很好的滲透德育教育,需要學校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采用全新的教學方式,徹底的改善教育觀念,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思想道德品質。

3.開展文化活動,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篇10

【關鍵詞】高中語文;滲透;德育教育;策略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德育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高中階段,德育教育的實施已經成為了教學的主要任務。根據新課程改革中關于課堂教學的要求,更應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這樣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師要合理安排教學課程,讓學生不僅能學好語文知識,還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高中教育不再單純地指學生的文化知識培養,更是對學生的全面素質的培養。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

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對學生個人、社會發展、語文教師都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首先,從學生方面來說,高中是學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其道德思想正處于形成的關鍵階段,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其次,從社會發展層面來說,德育在包含語文在內的各個學科中的滲透,使學生成為了德才兼備的、符合社會發展的綜合型人才,提高了社會的整體道德水平,從而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最后,從語文教師自身來說,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符合現代教育改革方向的,也讓語文教師可以在尋找滲透方法的同時,進行自我教學反思,有利于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對其的長遠發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2.1通過教材內容滲透德育教育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教師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貼合學生自身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德育知識。課堂是培養德育的主要場所,學生接觸最多的也是教材,所以要以教材為主,促進德育教育的實施。教師在課堂講授知識時,應向學生介紹所講課文的時代背景和文化背景,讓學生在深入了解課本內容時也得到了思想教育,從而有效地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實際教學中,讓學生有獨特的學習體驗。例如,教師在講解《離騷》時,就可以把屈原的故事講給學生,讓學生了解到屈原的精神,甚至也可以播放有關屈原的視頻,讓學生更直觀地體會到屈原憂國憂民的思想,從而樹立屈原在學生心中的愛國形象,也能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2.2通過作文寫作滲透德育教育

作文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學生的寫作內容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應學生的道德品質等。所以,高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作文寫作,通過文章認識到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對思想有問題的學生進行糾正。在寫作中滲透德育教育,不但可以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還可以讓學生對生活有更深刻的認識。進行作文教學時,教師可以選取更貼近學生生活的題材,讓學生可以從表面了解事物的本質,從而使學生的思想得以升華。教師還可以把一些優秀的作品進行講解,讓學生從這些優質的文章中得到好的情感體驗,同時還可以成立學習小組,開展作文競賽活動,讓學生彼此交流心得體會,從而寫出自己的情感體驗,這樣可以使寫作和德育教育的水平都能得到提高。

2.3通過課外活動滲透德育教育

語文課堂教學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單純地依靠課堂內的教學很難全面實現德育滲透,所以教師可以以教學內容為本,開展符合學生心理的教學活動,利用課余時間加強對學生的德育培養。通過形式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的展開,可以讓學生把道德意識轉化為自然情感,從而增強學生的道德素養。在給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教師也應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從而給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比如,可以讓學生在課下觀看《我和我的祖國》這類愛國題材電影,并讓學生在課上時間對影片進行討論和評價等。這些活動的順利展開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