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人標語范文
時間:2023-04-02 09:27: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雷人標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人類行為動力學 圖書借閱 冪律分布 指數分布
[分類號]N94
1 引言
千差萬別的人類行為驅動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定量研究人類行為就是為了從復雜紛紜的現象中揭示人類行為的普遍規律,以便有效地控制和預測人類的行為,更好地促進社會和人類自身的發展,維持社會生活的正常秩序。對人類行為的研究吸引了包括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數學等多個學科領域學者的共同關注,但由于人類自身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對一切科學的嘗試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到目前為止,絕大多數命題和結論都是定性描述的。
早期對人類行為的研究均假設人類行為的發出從總體上看是隨機和穩態的。據此,人類行為可以用泊松過程來描述,即相繼行為發出的時間間隔是較為均勻的。但是,近年來隨著數據庫技術的長足發展和應用,有了更多的機會得到記錄人類活動歷史的大量精確數據,并從中挖掘統計規律,特別是人類行為產生的時間統計特性。Barabasi等人的實證研究和理論分析暗示大量由人類活動驅動的系統具有明顯偏離泊松統計的性質:人類行為的發出具有短時間內爆發和長時間內靜默并存的特征。這些發現對傳統的基于泊松過程的排隊論提出了巨大的理論挑戰。
Barabasi等人的工作開創了“人類動力學”的新研究方向。盡管這個方向問世時間很短,但是由于其理論和應用上的雙重價值,很快就吸引了國際上許多知名科學家的關注。對現實生活、工作中人類活動的大量實證分析結果相繼面世,如商業交易、網頁瀏覽、電影點播、在線游戲、手機短信、郵件通信等,均得到了人類行為發出的時間間隔服從冪律分布的結論,且冪指數大多分布在1至3之間。縱觀這些實證分析,大部分是單純基于群體行為或者個體行為的分析。顯然,個體行為無法代表群體行為,群體行為的統計特征也未必適用于每一個個體。因此,本文將從圖書借閱行為出發探尋人類群體行為和個體行為之間的關系。
自古以來,圖書就是人類獲取信息的重要來源,而圖書館是人類精神財富的寶庫,是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資源。圖書借閱行為是一種重要的人類活動,象征了人類對于信息和知識的追求。分析圖書借閱行為有助于理解人類行為特征,進而為圖書館以及圖書借閱系統的設計提供理論依據。Vazquez等人對圣母大學全體教工的借閱行為進行了統計分析,得出借閱行為的時間間隔服從指數為1的冪律分布的結論;傅林華等人和洪少春分別建立了圖書借閱關系網,分析了度分布和聚類系數,結果各項統計值均服從指數分布N(k)∝ exp(-ck),而不是人類動力學研究中更常見的冪律分布N(k)∝k-1;李楠楠等人建立了圖書借閱網的二分圖,同樣發現項目大小、節點項目度以及節點強度服從指數分布的統計規律。本文將從群體行為和個體行為兩個層面上統計一次借閱過程中圖書的借閱時間和讀者借書、還書的時間間隔,由此進一步考察人類社會系統的標度特征。
2 數據來源與統計方法
本文研究的數據來自國內兩所不同大學的圖書館數據庫,以其中的真實借閱記錄為研究對象。數據庫A中的讀者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和教職工共13 866名,對圖書借閱時間和個體用戶的借書時間間隔的研究使用數據庫中所有的772 504條借閱記錄,對個體用戶還書時間間隔的研究使用其中的647 048條記錄(因為截止數據庫的備份時間部分圖書尚未還回),對群體的借還書時間間隔分布的研究使用其中的139 606條記錄(由于早期記錄未能精確到秒)。對于數據庫B的分析,則跟蹤3 852名05級本科生從入校到畢業四年中的借閱記錄,共328 795條,較大的數據量足以反映真實的統計規律。為簡便起見,對冪律分布的分析判斷采用一元線性回歸和最小二乘法得出擬合直線斜率即冪指數,擬合精度滿足R2>0.97。
3 群體用戶借閱行為的統計特征
人和人之間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他們之間是有著很強的聯系性,例如同學、同事或朋友之間會一起聚會、一起探討問題、相互推薦自己看過的電影、網站和書籍,信息正是在這樣的群體環境下傳遞的。因此用戶的群體行為具有更直接的研究意義。
3.1 群體用戶圖書借閱時間的概率分布
這里的“群體用戶”指的是不區分讀者身份,把所有讀者看成一個整體進行研究。“圖書借閱時間”指的是一次完整的借閱過程中圖書從借出到還回的時間間隔,即借閱過程的持續時間,以天為單位。從排隊論角度考慮,若將讀者看作服務臺,圖書看作顧客,則借閱時間可以看作服務時間,對其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服務臺的工作效率和服務強度。雙對數坐標下群體用戶圖書借閱時間的概率分布,如圖1所示:
從整體上看圖1中兩幅圖形都有平緩的頭部和龐大的尾部,中段部分可以用斜率分別為-5.4和-6.7的直線近似擬合。但是考慮到圖書館對圖書借閱期限的規定,圖書的借閱時間最長為90天,因此該圖形只有頭部是有效的。中部和尾部點的數量雖然眾多,但在概率上分別只占到總體的7%和不到1%,因此該曲線的頭部能夠真實的描述現實情況,如圖2所示:進一步對圖形的頭部進行分析,在雙對數坐標中進行曲線擬合,可以發現該概率分布服從指數分布,而不是近年來大量發現的冪律分布,兩條擬合的指數函數分別是y=-0.0223e和y=-0.0543e。這說明在群體層面上,讀者的圖書借閱時間具有隨機性和均勻性。兩者在指數上的差異也反映了借閱時間分布上的不同特征,如數據庫B中借閱時間較短的圖書的比例明顯高于數據庫A,而借閱時間較長的圖書的比例則明顯低于數據庫A。經計算,兩個圖書館中圖書的平均借閱時間分別是33天和20天,這說明對于圖書館A來說,大多數圖書都要辦理一次續借,30天的借閱期限略短,而對于圖書館B來說,圖書的流通更快,周轉期更短。這也和兩個圖書館的電子化程度和借閱制度有關,A館允許讀者在網上續借一次,操作十分方便,而B館則必須在借閱處辦理續借,手續較繁瑣,因此縮短了借閱時間,但有利于加快流通速度。
圖1和圖2中都可以在圖形主體的上方看到一些高高在上的“特殊”的點,即這些點對應的時間出現的概率要大。經過分析,這些點對應的橫坐標都是7的倍數。究其原因是高校師生受作息規律、課程安排的影響,一般只能在每周的若干固定時間訪問圖書館借還書,因此圖書借閱行為表現出了一定的周期性,這一
現象在下面的研究中同樣會出現。
3.2 群體用戶借、還書時間間隔的概率分布
同類事件之間的時間間隔分布始終是人類行為動力學研究的重點關注對象。把圖書館看作服務臺,讀者所借的圖書看作顧客,則借還書的時間間隔表示顧客到達服務臺的時間間隔,即連續兩次借書或者還書行為之間的時間間隔。群體用戶借書和還書的時間間隔的概率分布,如圖3、圖4所示:
可以認為,群體用戶借書和還書行為的時間間隔數據庫分布服從冪律。數據庫A的借、還書冪指數幾乎相同,數據庫B中略大,約為2.0,而數據庫B的兩個冪指數有一定的差別,且數值較大,達到了2.63和2.92。這樣的差別反應了統計規模、讀者借閱量及借還書習慣等方面的差異,符合復雜系統和人類動力學的性質。
筆者從另一個角度分析了群體用戶在一定時間內借、還書的累積概率分布(即在一定時間內發生過連續兩次借、還書行為的概率)。從圖5可以清楚地看出讀者連續兩次借、還書的時間間隔具有很大的非均勻性,一周之內的連續行為占到了絕大多數的比例(在四組數據中依次是87%、88%、81%和86%),只有極少數讀者在一次借、還書之后便很久不再借書。正是時間間隔的極度不均勻性造成了冪律分布的形成。
4 個體用戶借閱行為的統計特征
了解了群體用戶的行為特征,個體的行為特征是否也具有相同的統計特征呢?下面的分析基于個體,即對每個讀者分別進行統計分析。
4.1 個體用戶圖書借閱時間的概率分布
由于數據庫A中借閱記錄的時間跨度較短,本文只對數據庫B中個體的借閱時間進行分析。發現了大大不同于群體行為的統計特征,即個體用戶借閱時間的概率近似服從冪律分布,不同個體的冪指數不盡相同,大致集中在1.5附近。如圖6所示:
這說明對于個體讀者來說圖書的借閱時間分布非常不均勻,少數圖書的借閱時間很長而大部分圖書借回后在較短時間內即歸還給圖書館。這樣的實證結果容易用個體讀者的實際借閱行為解釋,所借閱的圖書大部分只需仔細閱讀其中的一部分,少數圖書才需要長時間的仔細閱讀,特別是一些教材、參考書。因此,借閱時間的非均勻性也就造成了借閱時間概率分布的冪律形式。
本文進一步統計了借閱時間排在前200名的圖書,按照中圖分類號對這200種圖書進行了分類統計。如表1所示:
借閱時間長的圖書集中在計算機通信、英語、經濟管理和數學類別的工具書、參考書上。F、H、O、T這四個類別的圖書的在前200名借閱量中占到總量的70.5%,在總的借閱量中則占到67.5%;若再把借閱時間只有15天的文學類圖書考慮進來,這兩個比例則分別達到72.5%和81.6%。借閱時間在不同類別圖書之間有著明顯的不均勻性也導致了概率分布呈現冪律。
4.2 個體用戶借、還書時間間隔的概率分布
這部分研究的是單個個體連續兩次借書或還書之間的時間間隔。每次以讀者證號為關鍵字從圖書借閱記錄中取出一個用戶進行查詢,統計其借閱記錄,計算兩次借書或還書行為之間的時間間隔(見圖7)。
可以認為個體用戶借、還書的時間間隔服從冪律分布,不同的個體冪指數有所區別。數據庫A中冪指數分布在0.6~1.6之間,線性擬合度高的個體冪指數集中在1.2附近,因此可以認為個體用戶借書和還書的時間間隔均服從指數為1.2的冪律分布,而該值在數據庫B中約為1.4。
同時研究發現,冪指數和借閱量有一定的正相關關系,即借閱量大的讀者,其借還書時間間隔的冪指數也大。數據庫A中部分個體借書的時間間隔的冪指數與借閱量的關系,如圖8所示:
由圖8可看出,雖然有波動性,但兩者還是表現出了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周濤在文獻[8]中將一個人從事某種活動的強度定義為“活躍程度”,并指出“在很大的范圍內,冪指數和活躍程度之間存在正相關”。本文的研究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因為讀者的借閱量也是該讀者作為節點在整個圖書借閱網絡中的活躍程度的體現。
5 結語與討論
關于圖書借閱記錄已有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做了分析研究,本文與前人研究的不同點在于從群體和個體兩個層面上對人類行為數據庫進行統計分析。實證表明,對于圖書借閱時間,群體行為服從指數分布,而個體行為服從冪律分布;對于借還書的間隔時間,群體和個體行為都服從冪律分布,但冪指數有所不同,大致分布在1至3的范圍內,但在群體行為和個體行為上表現出明顯的區別,即前者的冪指數要大于后者。所有的統計量都表現出了明顯的偏離泊松分布的統計特征。可以認為人類行為具有多重標度特性。
篇2
關鍵詞 技能認知目標 化學實驗 教學策略
1.問題的提出
化學實驗是實驗者根據化學實驗目的,運用一定的科學儀器和設備等物質手段,在人為控制實驗條件、變革實驗對象的條件下,通過實驗觀察獲得各種化學科學事實的一種研究方法。在化學教學中,化學實驗是學生學習化學知識、訓練化學實驗技能、培養以實驗能力為主的多種能力的實踐性教學活動和方法手段。
新課程標準中更是突出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放大了學生實驗探索的空間,但是筆者通過課堂觀察和調研發現在當前中學化學教學實際中,化學實驗教學常常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甚至有被弱化的趨勢,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缺乏符合教學實際的實驗分類和評價,則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通過對已有文獻的分析,目前的實驗分類有以下幾類: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定性實驗和定量實驗;啟發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這些分類的標準分別從實驗主體(實驗者)、實驗對象和認識過程的作用來分類,并未從教學的目標層面分類。布盧姆等將教學目標分為認知學習領域、動作技能學習領域和情感領域3個方面,一些學者已對中學化學實驗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態度目標、興趣目標的分類進行了探討,但是尚未對動作技能目標進行深入分析。鑒于實驗教學的目標更側重于動作技能領域,并且其他學者尚未對動作技能目標進行深入分析,因此,筆者從技能認知方面對目前的高中化學實驗進行了分類,并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
2.問題的研究
2.1理論基礎
本研究的理論基于布盧姆的教學目標分類中的動作技能目標,在布盧姆的教學目標分類的基礎上哈羅和辛普森分別對動作技能目標進行了深入研究。1972年哈羅(A.J.Harrow)在《動作技能領域教育目標分類學》中提出了以學齡前教育為視角的動作技能教學目標分類,他將動作技能領域目標分為6類,即反射動作、基本一基礎動作、知覺能力、體能、技巧動作、有意的溝通。同年,辛普森(E.J.Simpson)在《動作技能領域教育目標分類》中提出了以職業技術教育為視角的動作技能教學目標分類,他將技能領域目標分為下述7類:知覺、定勢、指導下的反應、機制、復雜的外顯反應和創作。筆者結合兩者的分類標準,提出了適合中學教學的動作技能目標分類,具體內容見表1。
2.2基于技能認知目標的化學實驗分類和教學
根據技能認知目標的要求,筆者將蘇教版高中化學1、2中的實驗分為以下3類:體驗型實驗(體現感知、感悟兩個層級的技能目標)、應用型實驗(體現綜合、應用兩個層級的技能目標)、創新型實驗(體現創新層級的技能目標)。
2.2.1體驗型實驗
該類別的實驗是指有一定的參照標準的實驗,學生能夠通過這些標準判斷自己操作的適當性,具體的實驗操作往往是重復教師的實驗操作,或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實驗操作。如:酒精燈的使用、固體藥品的取用、液體藥品的取用、儀器的洗滌、托盤天平的使用、氣體的收集、過濾、蒸發、簡單儀器的使用和連接、加熱等實驗。還有各種元素化合物的性質實驗均屬于此類實驗。
對于這類實驗的教學教師應要求學生基本操作規范化,要嚴格按照實驗規程去做,要注意良好的實驗習慣和嚴謹的科學作風。如所用儀器要保證清潔透明,實驗儀器藥品擺放的位置要井然有序,實驗臺面要整潔,實驗操作要有條不紊。基本操作實驗往往是教師示范或是講解動作要領,學生再重復或在教師指導下完成操作,因此,教師的示范也必須正確、規范,并且裝置、操作、現象等必須置于全班學生的視野之中,使全體同學均可觀察到老師的動作細節。此外,體驗型實驗必須要給學生自己操作的機會,也就是要設計為學生實驗。如:在進行碳酸鈉的性質與應用的教學時,我們就將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比較設計為體驗型的學生實驗,學生通過親手操作和觀察,對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差異有了直觀、清晰的認識,以后在做兩者的鑒別題時就不會出錯。此外,在這次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獲,根據教材中的信息和學生的已有知識,氯化鈣可用于鑒別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即碳酸鈉溶液中滴加氯化鈣溶液會有白色沉淀,碳酸氫鈉溶液中滴加氯化鈣溶液無明顯現象。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兩者都出現了白色渾濁,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是同學們的操作有誤,還是藥品問題,通過調查發現全班每個小組的實驗中都是兩者均產生了白色沉淀。我們又更換了藥品,進行實驗,發現結果還是一樣,于是,我們就把這個問題作為一個課題請同學們課后去查閱資料研究。通過資料的查閱發現,NaHCO3溶液和CaCl2溶液濃度越低,越難產生渾濁。理論上分析當NaHCO3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低于0.50mol/L、CaCl2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低于1×10-5mol/L,或調節兩者的濃度都較小時,相互滴加就難以觀察到渾濁。而中學化學中這一實驗一般是定性實驗,所配溶液的濃度都不會太低,因此,一般情況下兩種溶液混合都有渾濁產生。
通過這次體驗型的化學實驗課學生不僅學會了了教材上要求的知識還拓展了自己的化學視野,更是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
2.2.2應用型實驗
該類別的實驗要求學生能夠根據具體的情境選取合適的動作操作,并且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能修正自己的動作模式以適應特殊的裝置或滿足具體情境的需要。學生的動作技能水平有較高的發展。例如,NH+4、SO2-4、Cl-、K+、Na+的檢驗;氯水的成分和性質探究;設計實驗探究Fe2+和Fe3+的相互轉化;設計實驗探究鈉、鎂、鋁的金屬性強弱;探究氯化鐵與碘化鉀反應的可逆性;探究化學反應中的熱量變化(鎂與鹽酸反應,氫氧化鋇晶體與氯化銨晶體反應);探究淀粉水解程度;用簡單的實驗方法區分棉纖維、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如腈綸)織成的布料等等實驗均屬于此類實驗。
對于這類實驗的教學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掌握實驗條件的選定與控制、測定、實驗現象、記錄、分析等的方法,以使學生在實驗中獲得知識,鍛煉能力。下面筆者以設計實驗探究Fe2+和Fe3+的相互轉化的實驗教學為例談談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是如何貫徹上述教學方法的。在要求學生設計實驗方案之前,我們首先通過前面的教學使學生了解了Fe2+和Fe3+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并且從化合價變化的角度分析了兩者轉化的可能性,然后再要求學生根據提供的藥品設計實驗方案,學生的方案出來后,再組織學生分析、討論,改進、優化實驗方案,最后付諸實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能力逐步提升,我們的技能認知目標也漸漸達成。
2.2.3創新型實驗
該類別的實驗主要考察學生的創造能力,要求學生依據具體的實驗目的設計一系列的操作以滿足具體情境的要求。創新型實驗一般是讓學生在實驗和觀察的基礎上通過科學和抽象的邏輯思維,自己歸納和概括得出結論,從而形成理性認識。如:小組協作設計并完成實驗:探究空氣中二氧化碳相對含量的變化;設計實驗探究鐵制品銹蝕的條件;設計實驗推斷孔雀石(或堿式碳酸銅)分解的產物;設計實驗,探究農藥、化肥對農作物或水生生物生長的影響等實驗均屬于此類實驗。
在教學過程中,創新設計實驗的步驟是首先由學生設計出實驗的內容,然后教師根據學生實驗設計的需要做物質上的準備,即準備好儀器和藥品。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先提出問題,然后進行實驗并觀察,對觀察到的現象和記錄數據進行研究、分析、整理和處理,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抽象和邏輯思維,以得出結論。它與應用型實驗的區別在于:應用型實驗已經給出基本問題,學生只需根據已有的知識儲備應用、解決問題;而創新型實驗從提出問題開始,到形成理性認識,解決問題為止,全過程都是學生自己完成。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中擬定的作業思考題和實驗習題的設計以及日常生活所看到的有關化學知識的簡單實驗課題,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不斷的形成科學方法和科學思維品質,為以后的高層次創新實踐打好基礎。有條件的應該開放化學實驗室,讓學生在指導教師的引導下對各種提出的方案的可行性、科學性、簡約性等方面加以評價,最終確定實驗方案,完成實驗設計題,然后讓學生根據設計方案完成實驗,這樣學生在培養實驗興趣的過程中不斷形成科學方法,初步培養創新能力。同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循序漸進地進行,不能求之過急,要求過高。
篇3
關鍵詞:藝術設計;素質;能力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藝術設計已擴展到人類生產活動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特別是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在產品的使用功能和制造質量無明顯差別的情況下,創新設計已成為決定其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為此,許多企業的新產品開發已由技術優先逐步轉向設計優先。面對這種情況,如何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創新型現代化設計人才,已成為高等院校藝術設計類本科專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下面,筆者擬對這個問題進行探討。
一、關于藝術設計類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1)國內外相關現狀分析。國外的藝術設計教育發展較早,在培養學生方面既注重藝術教育又注重技術教育。許多國家的藝術設計教育在不斷進行新的改革探索,進行學科的改造、課程體系的改革以及促進學科之間的交叉、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等,以適應對現代設計人才的需求。中國的藝術設計教育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此前僅有工藝美術教育。當時,中國的現代藝術設計剛剛從傳統的美術中分離出來,還很不成熟。而藝術設計教育則更是落后于現代藝術設計的實踐,對于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模式,仍未完全脫離傳統的美術人才培養模式。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外先進的藝術設計教育理念和教學體系逐步被引進,促進了藝術設計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經過幾十年的探索與實踐,我國藝術設計教育規模迅速擴大,為滿足社會對于現代設計人才的需求作出了自己的貢獻。然而,從總的情況來看,高等學校培養的藝術設計人才的數量和質量仍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在創新型現代設計人才的培養方面,還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因此,明確藝術設計類本科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建立相應的課程體系,探索有效的培養模式,以建立比較完整的教育體系,是中國藝術設計教育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之一。
近年來,雖然國內也有不少學者、專家就相關問題做過一些探索,發表過一些見解,但就藝術設計本科教育究竟應“培養什么樣的人”以及“如何培養這樣的人”等根本性問題,卻仍鮮見全面、系統的理論研究成果。目前設有藝術設計類本科專業的高等學校,具體情況和辦學條件不盡相同,盡管也有一些學校在此類專業的教學改革方面做過一些探索,但從人才培養目標的頂層設計入手,探索建立相應的教育體系的比較完整、系統的研究與改革成果尚屬罕見。
(2)人才培養目標設計。為了培養適應時展需要的藝術設計類本科專業人才,首先,應當使此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符合時展的需要,結合藝術設計類專業特點,綜合考慮相關行業對創新型現代設計人才的具體要求。我們明確了藝術設計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堅持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培養方向,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并具有較高文化素養又具有較強工程能力的現代藝術設計人才。
根據上述總體目標,結合各專業方向的具體情況,我們對此類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進行了頂層設計,進一步明確了具有“中國文化底蘊”“國際文化視野”“市場經濟視角”的應用型本科層次藝術設計人才所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結構。①素質結構。藝術設計類本科專業人才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應當包括思想道德素質、藝術素質、科學素質、工程素質、文化素質、身心素質等方面。該素質結構設計方案的特點是,不像傳統的藝術教育那樣僅側重強調文化、藝術素質,而是注重提高學生多方面的綜合素質。其中,思想道德素質是最重要的核心素質。不斷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是素質教育的靈魂。作為創新型設計人才還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掌握科學的方法論,具備崇高的道德修養。科學素質與工程素質作為創新型藝術設計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充分體現了現代藝術設計的特點及其最新發展趨勢。另一方面,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不斷給藝術設計注入新的活力,作為一名具有創新精神的現代設計人員,必須及時了解相關領域科學技術的最新進展,努力掌握有關新材料、新工藝、新媒體手段的應用情況,從而為創新設計奠定基礎。因此,作為一名成功的現代設計人員不但要具備較高的藝術素養,而且必須具備一定的工程素質。②能力結構。藝術設計類本科專業人才的能力結構包括兩個部分:一是由設計創新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構成的核心能力。二是與人合作共事能力、經營管理能力、表達與溝通能力、語言文字應用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收集與處理信息能力等基本能力。該能力結構設計方案既突出強調了本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核心能力,明確了能力養成教育的主要目標和重點內容,又為適應學生全面發展需要,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基本能力指明了方向。設計創新引領產品的創新,是產品形成競爭力的基礎和前提。設計創新能力是創新型現代設計人才必須具備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設計創新的實現途徑可以有多種,既可以通過設計上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的運用,也可以通過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來實現設計上的創新,還可以在學習借鑒傳統或外來的精神文明成果的過程中加以改造和創新,或者將不同領域的成熟技術或成果組合在一起實現“集成創新”。由此可見,設計創新能力的養成不但需要加強和提高藝術素養,而且需要以必要的科學素質和文化素質為基礎。藝術設計和科學技術等精神產品的生產皆屬于精神生產,因此,如何將藝術設計的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既是藝術設計人員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也是藝術設計類專業人才必須具備的一種重要能力。正因如此,我們將工程實踐能力列為藝術設計類本科專業人才的核心能力之一。
無論是要實現設計創新,還是要將設計成果轉化成現實的生產力,都需要設計者針對不同的具體情況,對于相關的要素和條件進行分析與綜合,從而做出正確的選擇與決策。此時,設計者所具備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無疑是十分重要的。應當指出的是,這種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依賴于設計者的知識和經驗,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設計者的思維方式。對于創新型現代設計人才而言,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是增強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提高設計創新水平的重要前提。
高等教育不能僅僅是一種就業教育,而且應當是一種創業教育,這是歷史賦予高等教育的職責和使命。無論是作為就業者還是創業者,藝術設計類本科專業人才都必須具備設計管理、產品規劃、成本核算、市場調查、消費心理研究等方面的經營管理能力,具備推銷自己的設計方案以被客戶接受的表達與溝通能力,具備以團隊精神和寬容、共贏意識為核心的與人合作共事能力。此外,跨文化交流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收集與處理信息能力,無疑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而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對于現代設計人員而言既是構成其設計表現能力的要素之一,也是其實現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與前提,因此同樣是不可或缺的。
二、關于藝術設計類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模式
(1)理論聯系實際的課內教學。課內教學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如實驗、實習等,都必須緊密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進行必要的整合與改革。例如《設計構成》課程,將二維構成和三維構成的教學內容相整合,既注重課程內容的基礎性、系統性,又注重案例教學和實踐性環節,構成了理論講授、個性化輔導、教學互動、課題設計、匯報展示等多個環節綜合而成的課程教學體系,使學生在學習該課程的過程中,既掌握了有關的理論知識,又在創新設計思維和實踐能力方面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2)產、學、研相結合的畢業設計。畢業設計是本科教育階段最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關鍵環節。為了實現既定的人才培養目標,我校針對藝術設計專業特點,制定了畢業設計方面的指導性文件和工作規范,并且大力推行產、學、研相結合的畢業設計模式,要求畢業設計的選題必須來自企業生產實際或教師的科研課題,從畢業設計的選題開始,為原創性的設計奠定基礎,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設計創新能力。在選題時,要注重學生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并要緊密結合社會經濟實際需要,且具有一定的前沿應用價值。實踐表明,這種產學研相結合的畢業設計模式,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收到了明顯成效。以以往畢業設計為例,不但畢業設計選題全部來自企業生產實際或教師科研課題,而且有十多件畢業設計作品被企業采用,有的作品參加國內設計大賽并獲獎,還有的作品申報了實用新型專利。近年來,涌現出許多優秀的畢業設計作品,如《兒童電吉他》《可視對講系統》《“青花搖曳”電吉他》等一系列設計作品,都受到了廣泛好評,并很快被企業采用和轉化成產品。幾年來的實踐告訴我們,產學研相結合的畢業設計,不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設計創新能力,而且有利于促進畢業生就業。如設計《兒童電吉他》的同學,不但其本人被采用該方案的企業所錄用,而且還促成該企業另外錄用了其他幾位同學。
(3)講求實效的課外實踐活動。課外實踐活動包括校內的第二課堂活動和校外的社會實踐活動,應當與課內教學活動一起構成學生素質和能力培養的完整的教學體系。因此,我們以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為宗旨,在人才培養方案的框架內,對課外實踐活動的形式和內容進行了總體設計。一方面,努力強化課外實踐活動的目的性和計劃性,以更好地發揮其在實施素質教育和能力養成教育方面的作用。為此,不但將學生社團活動、校內外專家的專題報告、學術講座等課外活動列入第二課堂的培養計劃,而且將組織學生參加每年一度的中國北方自行車創意設計大賽等社會實踐活動列入了本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另一方面,努力實行開門辦學,盡量組織盡可能多的學生。積極承擔企業委托的設計任務或參與各種高水平的設計大賽,如組織全國大學生廣告設計大賽等。通過組織學生參加高水平的設計大賽等社會實踐活動,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收到了一般課內教學難以收到的成效。這種實踐經歷不但使所有參與活動的學生終身受益,而且涌現出不少優秀學生和優秀作品,為藝術設計類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開創了成功之路。
篇4
近年來,高等中醫類職業教育發展迅速,為我國農村、基層和社區衛生事業輸送了大批中醫人才,在提高人民衛生健康水平、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醫藥衛生醫療服務體系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高職院校的中醫類專業(包括中醫學、針灸推拿、中醫骨傷三個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評價是各校面臨的重要問題。本文在課題組前期研究成果(應用Delphi法建立了高職中醫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運用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對已構建的高職中醫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定量化,以期建立一個較為完整有效的評價指標體系,以此來評價高職高專中醫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并找出影響人才質量的關鍵因素,籍以完善培養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AHP法是美國運籌學家T. L. Saaty教授于20世紀70年代初提出的一種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多目標決策分析方法,將人的主觀判斷用數量形式表達出來并進行科學處理。基本原理是排序的原理,即最終將各方法(或措施)排出優劣次序,作為決策的依據。AHP法首先將決策的問題看作受多種因素影響的大系統,這些若干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組成因素按隸屬關系排成從高到低的若干層次,形成遞階層次結構,然后請專家對各因素兩兩比較,確定各因素的相對重要性,再利用數學的方法,計算其各因素的權重,并以此為基礎實現對不同決策方案的排序。該方法的核心是將決策者的經驗判斷進行量化,定量的形式為決策者提供的決策依據[2]。
1 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本課題組通過Delphi(德爾菲)法已建立高職中醫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分為目標層、準則層(一級指標層)、方案層(二級指標層)三個等級:目標層是最高次,用來描述評價的目的;一級指標層是對目標層的具體描述和擴展,主要為評價指標;二級指標層是對一級指標層的細化。按目標層、準則層、方案層的順序,圖示其遞階結構和層次關系,見圖1。
2 構造判斷矩陣
矩陣是用以表示同一層次各個指標的相對重要性的判斷值。在建立層次結構模型后,請專家對各層次中的準則層(一級指標層)、方案層(二級指標層)中的各個構成要素的相對重要性進行兩兩比較,構建判斷矩陣,依據Saaty相對重要性標度含義表(表1)進行兩兩對比,并根據AHP法的求解步驟進行求解,導出權重。比較時采用標度法。AHP法在構建判斷矩陣時,采用1~9比例標度。即,將兩個對象區分為“同樣重要”、“稍微重要”、“明顯重要”、“強烈重要”和“極端重要”幾個等級。在相鄰兩級中再插入一級,共9級,構成一個判斷矩陣,其標度見表1。
3 確定各評價指標的權重
高職中醫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確定了評價目標和指標后,必須確定各指標在整個指標體系中的地位及各指標之間的關系,不同的評價指標在判斷評價對象達到預定目標的程度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為了使每項指標發揮起應有的作用,必須賦予不同的評價指標不同的權重。所謂的指標權重,是指每項評價指標在指標體系中所占的重要性程度,并賦予相應的值,這個數值就是對應指標的權重系數,簡稱權重。權重系數是分項評分綜合合成時的重要參數,表明各指標之間同評價結果之間的確定關系,具有導向作用。因此,合理分配權重,才能保證綜合評價結果的客觀、科學。
確定指標權重是AHP法中的重要步驟。其確定過程包括三個內容:①構造各層判斷矩陣。首先,把處于同一層次上的各因素,按其優良程度或重要程度劃分為若干等級,賦以定量值,一般采用前述標度法表示。其次,構造判斷矩陣。對某一層次的因素,可以建立一個判斷矩陣,矩陣中的數值表示甲因素對乙因素的重要程度的賦值。②確定層次權重。③確定組合權重。組合權重是計算底層指標相對于最高層(總目標)的權重。這一計算過程是從最高層次到最低層逐層進行的。
關于判斷矩陣權重計算的方法有多種,包括幾何平均法(根法)和規范列平均法(和法)等。本研究采用幾何平均法(根法)確定權重向量W和相應最大特征值λmax。首先是計算判斷矩陣A的每一行指標的積Mi;然后計算各行Mi的n次方根值;最后將向量歸一化得wi,即為所求的各個指標的權重系數值,公式如下:
3.1 一級指標權重的確定
一級指標層中四個指標相對重要度兩兩比較,根據專家問卷結果構造判斷矩陣,計算指標權重,結果見表2。“認識能力”評價指標占25.2%,“思想道德”評價指標占16.1%,“人文素質”評價指標占10.3%,“專業技能”評價指標占48.4%。可以看出,四個一級指標中其重要性依次為:專業技能>認識能力>思想道德>人文素質。
3.2 二級指標權重的確定
3.2.1 “認知能力”二級指標權重的確定 “認知能力”4個二級指標相對重要度兩兩比較,根據專家問卷結果構造判斷矩陣,計算指標權重,結果見表3。“學習能力”評價指標占39.3%,“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評價指標占23.4%,“自我調節與專業評價能力”評價指標占23.4%,“創新創造、就業創業能力”評價指標占13.9%。可以看出,“認知能力”包涵的4個二級指標中“學習能力”最為重要。
3.2.2 “思想道德”二級指標權重的確定 “思想道德”3個二級指標相對重要度兩兩比較,根據專家問卷結果構造判斷矩陣,計算指標權重,結果見表4。“同情、關愛患者能力”評價指標占50.0%,“職業素養與適應能力”評價指標占25.0%,“與病患溝通能力”評價指標占25.0%。可以看出,“思想道德”包涵的3個二級指標中“同情、關愛患者能力”最為重要。
3.2.3 “人文素質”二級指標權重的確定 “人文素質”5個二級指標相對重要度兩兩比較,根據專家問卷結果構造判斷矩陣,計算指標權重,結果見表5。“法律、倫理問題的解決能力”評價指標占28.6%,“信息管理能力”評價指標占14.3%,“中華傳統文化傳承能力”評價指標占14.3%,“人際交往、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評價指標占28.6%,“團結協作能力”評價指標占14.3%。可以看出,“人文素質”包涵的5個二級指標中“法律、倫理問題的解決能力”、“人際交往、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最為重要。
3.2.4 “專業技能”二級指標權重的確定 “專業技能”6個二級指標相對重要度兩兩比較,根據專家問卷結果構造判斷矩陣,計算指標權重,結果見表6。“病史采集及病歷撰寫能力”評價指標占20.7%,“中醫臨床思維能力”評價指標占34.1%,“常用疾病的防治能力”評價指標占20.7%,“康復保健技術應用能力”評價指標占12.2%,“中醫養生指導能力”評價指標占7.5%,“掌握學科動向與科研能力”評價指標占4.9%。可以看出,“專業技能”包涵的6個二級指標中“中醫臨床思維能力”最為重要。
4 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
為了判斷各專家對各指標的相對重要程度的判斷是否一致性,特別是當出現3個以上的指標相互比較時,各判斷之間是否協調一致,需要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與其他確定指標權重系數的方法相比,AHP法的最大優點在于通過一致性檢驗,保持專家判斷各指標的相對重要性的一致性。為進行層次單排序的一致性檢驗,需要計算一致性指標(CI),具體公式如下:
此外,當元素很多的時候,判斷矩陣的規模較大時,還需要引進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random index)。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的值需要通過查表獲得,一般文獻上僅給出Saaty已計算好的1~9階矩陣的RI值表,但均未給出實現過程,且各文獻的各RI值表不完全相同。由文獻[3]得到1~10階正互反矩陣在1000次試驗后得到的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當矩陣階數n=1~10時,其對應的RI依次為0.00、0.00、0.58、0.90、1.12、1.24、1.32、1.41、1.45、1.49。
CI與RI的比率稱為一致性比率(consistency ratio,CR),當CR
4.1 層次單排序的一致性檢驗
對成對比較矩陣A、B1、B2、B3、B4進行一致性檢驗,再利用概率乘法原理計算各級指標的組合權重,對影響高職中醫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各指標權重進行排序,結果見表7。根據總排序可以看出,18項二級指標中,按其重要性排在前三位的是中醫臨床思維能力、病史采集及病歷撰寫能力和常用疾病的防治能力,這是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
4.2 層次總排序的一致性檢驗
層次總排序完成后,要作一致性檢驗。如果C層次某些元素對于上一層次B中的某準則Aj單排序的一致性指標為CIj,相應地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為RIj,則C層次總排序一致性比率為:
二級指標C層次CR=(0.252×0.020+0.161×0+0.103×0+0.484×0.014)/(0.252×0.90+0.161×0.58+0.103×1.12+0.484×1.24)=0.011,CR
5 討論
篇5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poses to take "professional skills make talents, sprit makes quality" as the goal to practice the personnel education mode from computer specialties. The practic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practice teaching", "professional studio" and "social service" are formed. The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is the basis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educational system, professional studio is the core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educational system, and social service platform is the sublimation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educational system. This mode has been applied to practice and has realized the trai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est and enhancement of overall quality.
關鍵詞:專業成才;精神成人;實踐教學;專業工作室;社會服務;實踐育人
Key words: professional skills make talents;sprit makes quality;practice education;professional studio;social service;practice personnel training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04-0233-03
0 引言
目前的高等職業院校,學生普遍存在著自身綜合素質不高,不能較好滿足企業的要求。面對高職院校畢業生存在的就業難狀況,如何才能在職業教育階段提高職業技能,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使自己成長為“知識、技能、素質、人格”四位一體的復合型人才,這是我們必須切實重視并努力解決的問題。
因此,以學生為中心,從頂層設計入手,構建全方位的實踐育人體系是十分必要的。紹興職業技術學院以“專業成才,精神成人”作為人才培養目標。所謂“專業成才”:一是使學生擁有一技之長,走上社會后具有“安身”的根本;二是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和潛能得以較好發揮,走具有個性特長的專業成長之路,并能融個性特長于共性培養之中。
所謂“精神成人”:一是能夠尊重他人、寬容他人,學會與人相處,進而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二是崇尚理性,把科學精神融于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讓理性成為學習、工作、生活的一部分;三是通過反復的閱讀―思考―實踐―升華,不斷充實知識,提升能力水平,豐富并構建起內心精神世界;四是建立起自己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對所處的團隊或組織負責,進而對國家、對社會負責;五是培養興趣、增添情趣、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培養學生有健康、正確的精神寄托。以此,使學生獲得“立命”的根本。紹興職業技術學院圍繞“專業成才,精神成人”人才培養目標,以實踐教學、專業工作室、社會服務大平臺為支撐,實現大學生專業興趣的培養和整體能力與素養的提升。
1 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開展現狀
各院校的實踐育人模式都有各自的特點,相應的管理體系和執行情況都不盡相同,這期間就容易出現以下問題:
1.1 缺乏“實踐育人導向”的一貫式總體頂層設計 實踐育人在高校中不僅僅體現在部分教學課程或者教學內容的調整,當前“碎片式”的安排并未將專業實踐部分真正有機地融入大學生的整體培養方案中。專業實踐只體現在“實訓室里教學+假期實習”,內容相對單一,且不同的課程和假期實習重復度高,缺乏整體的一貫式設計和建設。
1.2 缺乏學生自主開展專業實踐的平臺 目前各高校落實專業實踐的平臺主要是校內、校外實訓基地,這些基地的使用往往是專業層面統一協調、安排,或是課程教學中集中開展部分項目實訓,學生難以自主參與實踐活動,使用率低。
1.3 缺乏行業、企業深度參與的長效機制 在人才教育方面,目前行業、企業主要是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論證以及部分專業課程的教學,這遠遠不夠。應該建立常態化運行機制,利用企業、行業等信息資源,彌補高校在實踐育人工作中的缺陷,切實增強實踐教育水平。
1.4 缺乏教師深度參與并指導學生專業實踐的工作機制 高等教育大眾化后,教師與學生在專業教學中的關系趨向淡化,難以形成相對穩定的專業實踐指導與被指導關系。鑒于此,以“專業成才,精神成人”為目標,從頂層設計入手,構建全方位的實踐育人體系是十分必要也是必須的。
2 構建以“專業成才,精神成人”為目標的計算機類專業實踐育人體系建議措施
圍繞“實踐教學”、“專業工作室”、“社會服務”三大平臺共同構建實踐育人體系。其中,實踐教學平臺是專業實踐育人體系的基礎,專業工作室是專業實踐育人體系的核心,社會服務大平臺是專業實踐育人體系的升華。而構建以“專業成才,精神成人”為目標的計算機類專業實踐育人體系,具體應做到以下方面:
2.1 頂層設計:形成“實踐育人導向”的培養模式 實踐育人導向是指在人才培養上堅持實踐育人為根本路徑,通過第一、二、三課堂相結合,校內外實踐基地相協調,人才培養方案內與方案外相補充,形成以“專業成才,精神成人”為目標,以“實踐先行、理實相融”為特征的實踐主導型人才培養模式。
2.2 理念引領:學生將所學專業技能服務社會,提高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 開展社會服務項目旨在搭建實踐教育平臺,通過服務換資源,吸引更多的企業為學生就業提供更多的人才需求和就業機會,引導學生將所學理論應用于實踐,做到理論和實踐真正相結合,在服務中學習,在學習中服務,達到學以致用,學而能用,學用相長,進一步培養大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他們走入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2.3 專業工作室:學生開展專業實踐的基礎平臺 如何讓學生能自主地、有組織地參加專業實踐活動,是實踐育人是否成功的關鍵。專業工作室是各個專業教研室利用教師特長為學生建立的與本專業背景緊密相關的學生組織,是學生自主開展專業實踐的良好平臺。計算機各專業從行業背景與崗位能力要求出發,建立工作室,學院為各工作室聘任專業教師及相關行業專家擔任指導老師,將相同興趣的學生組織起來,有計劃地開展專業實踐活動。
學生工作室能否自主地組織開展專業實踐活動,一是離不開專業工作室的良好活動機制,二是離不開教師的良好指導,三是離不開二級學院、專業的宣傳與引導。
2.4 通過建立社會服務大平臺,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以達成“專業成才,精神成人”的總目標。
2.4.1 結合專業技能實踐,服務地方社會發展,培養學生職業技能 隨著計算機硬件設備和互聯網的普及,學生有了更多技能實踐的機會。在學他們有所成之后,高校可以結合社會服務項目,應用于實踐,培養其職業技能。專業工作室團隊積極走出去,與學校周邊社區及IT企業合作,進行網絡工程設計、網絡綜合布線、網站設計、淘寶裝飾、網站維護、平面媒體制作、計算機裝配、調試、計算機維修、維護、網絡編輯等社會服務項目,以提高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和工作能力。
2.4.2 通過社會服務,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道德修養 學生在服務中學會了關心別人,尊重別人,學會了團隊協作。通過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直到最后取得成功,培養了艱苦奮斗的精神。在服務中建立起自己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對社會負責;同時,通過社會服務培養興趣、增添情趣、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培養學生有健康、正確的精神寄托。以此,使學生獲得“立命”的根本。
2.5 開展各項實踐活動的保障機制研究 通過“實踐教學”、“專業工作室”、“社會服務”三大平臺的建設開展實踐育人體系的保障機制研究,需要從質量考核監控、制度建設、經費投入、場地設施、師資建設等方面研究如何保障實踐活動開展質量和順利實施問題。
以“專業成才,精神成人”為目標的計算機類專業實踐育人模式框架設計,如圖1。
3 案例分析
信息工程學院為構建以“專業成才,精神成人”為目標的計算機類專業實踐育人體系,接受并認真落實上述建議措施,圍繞“實踐教學”、“專業工作室”、“社會服務”三大平臺共同構建實踐育人體系。“實踐教學”方面,信息工程學院每年都會開展“電腦文化節”系列活動,其中有一系列的專業技能比賽,比如辦公自動化大賽,C語言程序設計大賽,企業信息管理應用技能大賽,計算機網絡組建與維護大賽,計算機組裝與調試大賽,CAD制圖大賽,網頁設計大賽,DV作品大賽等,每年參加上述比賽的信息工程學院學生達到上百人次;“專業工作室方面”,信息工程學院每個教研室都成立專業工作室,供學生進行學習和使用;“社會服務”方面,由于信息工程學院每個教研室都成立專業工作室,學生通過專業工作室的學習,向社會提供志愿服務。比如計算機基礎教研室成立辦公軟件工作室向社會提供辦公軟件操作方面的服務、計算機應用技術教研室成立V多媒體工作室向社會提供網站、多媒體設計與制作服務、網絡技術教研室成立籃網工作室向社會提供網絡工作設計與實施的服務、計算機實訓教研室成立尚未工作室向社會提供計算機維修及維護服務等,據悉學院內共有上百人次參加上述社會服務,并且外出社會服務的學生會帶一張服務評價單,被服務的單位或個人會要求填寫此單子,用來對本次服務做出評價。據統計,服務的滿意度高達90%以上,有不少學生通過工作室推薦直接進入企業工作。有資料顯示,信息工程學院自從創建以“專業成才,精神成人”為目標的計算機類專業實踐育人體系后,其就業率連續幾年都在98%以上,且企業對畢業生的技能的滿意程度較高。
4 結束語
本文提出以“實踐教學”、“專業工作室”和“社會服務”三大平臺為支撐,創建以“專業成才,精神成人”為目標的計算機專業實踐育人模式,實現大學生專業興趣的培養和整體能力與素養的提升,并以信息工程學院為例對該模式進行了驗證,證明了該模式不僅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提升了大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更好地走出學校、走向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冬生.創新模式打造高校實踐育人新格局[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9.
篇6
關鍵詞:交通標語 語言特征
何為標語?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文字簡練、意義鮮明的宣傳、鼓動口號。即用簡短文字寫出的有宣傳鼓動作用的口號。 朱自清 《論標語口號》:“〔現代標語口號〕不但要喚醒集體的人群或民眾起來行動,并且要幫助他們組織起來。標語口號往往就是這種集體運動的綱領。” 魏巍 《東方》第五部第十五章:“團指揮所的洞門口,貼著紅紅綠綠的歡迎標語。”標語在英文中所對應的單詞為slogan。Slogan 在朗曼現代英語大詞典中解釋為:[countable]a short phrase that is easy to remember and is used in advertisements, or by politicians, organizations etc.無論從中文還是英文的解釋,我們都不難發現,標語集中體現了文字簡練,用于宣傳的共性。
交通標語作為標語的一種,主要起著宣傳交通法規,增強交通安全意識的功能。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交通事業和車輛都在不斷上升,同時,交通事故也在不斷攀升,人民的交通安全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因而在道路、街道、社區、學校等各種場合都可見到各式各樣的交通標語。這些標語有的莊重嚴肅,有的幽默風趣,有的堪稱經典,有的與時俱進。它們在宣傳交通法規和保護生命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來,我們也在各地發現了各式雷人的標語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也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比如類似于“酒后駕車者醫院給你開好了房間”、“酒后開車是駛向死亡與墳墓的選擇”等雷倒了眾多過往駕駛員。如何能夠制作出規范、文明、感染力強的交通標語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這也是對公安交警部門的考驗。本文主要從語言學的角度對交通標語進行分析,以求能充分了解交通標語的語言特點,從而制作出更高質量的標語,達到宣傳效果。
一、語料分析
本文收集了248條交通標語,然后對這些標語進行分類、整理,得出相關數據。
根據采樣分析,248條標語中,針對駕駛員的有237條,占95.56%;針對行人的有11條,占4.43%;交通法律法規類47條,占18.95%;交通行為類201條,占81.04%;針對酒后駕車的有14條,占5.64%;針對肇事逃逸的有12條,占4.84%;專門針對非機動車類的有8條,占3.22%。
從以上248條標語來看,短語8條,占3.22%,如:“禁止掉頭”(動賓短語),“禮讓”、“慎駕”(狀中短語),“疲勞駕車等于方向失靈”(主謂短語);句子形式18條,占7.26%;其中有語病或者不規范現象的標語有27條,占17.31%。所有標語中,使用命令禁止類語氣的有5條,占2.01%;使用陳述語氣的有26條,10.48%;使用委婉勸告語氣的有215條,占86.69%。
二、交通標語的長度和結構特點分析
在248條標語中,以句子對稱形式出現的標語有222條,占到了89.51% ,比如“狹路相逢‘讓’者勝”、“寧繞百步遠,不搶一步險”等;非對稱形式的有16條,僅占6.45% ,主要以命令禁止類為主,比如“嚴禁校車超速、超員”;這體現了交通標語文字簡練、易懂、朗朗上口的特點。
根據現代漢語頻率詞典統計, 雙音節化已經成為現代漢語詞匯的發展趨勢,漢語詞匯中的雙音節詞占總詞量的73. 6%,而在我們收集的248個交通標語語料中, 主要以四音節、五音節、六音節、七音節,即四字格、五字格、六字格、七字格為主標語( 這里的字數不是指標語的總字數, 而是指組成標語的每一部分的音節數)。
從主要以對稱形式的交通標語來看,音節數量呈兩頭少、中間多的趨勢。也就是說,三音節、雙音節的標語數量和七個音節以上的標語數量較少。在所收集的248個語料中,三音節以下對稱的標語為零,七音節以上對稱的標語只有11條,只占總數的4.44%,這是因為三音節形式表達的信息量小,無法傳達準確的信息,而七音節以上的標語音節數量較多,在視覺上顯得太長,既不利于理解,也不利于記憶。這些標語的音節數量主要集中在四、五、六、七個音節形式的對稱句上,這是由于四、五、六音節形式能傳遞足夠的信息量,字數相對多,前后可形成對仗、重復、頂真格式,能給人一種整齊、勻稱的形式美感, 使人讀起來朗朗上口。
三、交通標語語言藝術
交通標語不同于其他類型的標語,比如環保、治安、計生類等主要以宣傳國家政策為目的,所以只需要準確傳達出信息即可,如“ 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 保護深林,人人有責”等,無需太多考慮文字的使用。而其他則不然,交通標語除了傳達信息外,更多的是給對方以勸告、警示,如何在較短時間類達到很好的效果是其重點,所以交通標語講究語言的藝術性。
(一)詞句選擇
交通標語的詞句選擇上的一個顯著特點在于模仿經典標語的模式。典故、成語、格言、深入人心的名作名句以及廣為流傳的俚俗之語等等,都是交通標語模仿的對象。方式主要通過替換經典句中的關鍵字或詞來完成。
比如: 狹路相逢“讓”者勝。
大路朝天,請走右邊。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平安。
良藥苦口利于病,交通法規利于行。
讓一讓,海闊天空;搶一搶,寸步難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交通安全從我做起。
嚴是愛、松是害,發生事故禍患三代。
……
當然,經典表達中有替換關鍵字的先例很早就有了,比如:“逃之夭夭”是由《詩經》“桃之夭夭”而來,“每況愈下”是由《莊子·知北游》中的“每下愈況”而來,這種做法在標語中如此常見,幾乎成了一種造句的方法和策略。
(二)語言親情化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交通標語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由過去生硬、命令的口吻逐漸向親和、關懷的語言過度。這些標語主要大打親情牌,把交通安全和生命、家庭、團圓、幸福等聯系起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富有人性化。比如:握好方向盤,合家大團圓;兒行千里母擔憂,遵守交規娘不愁;親人盼團圓,切望安全歸;生命需要陽光,幸福需要安全;愛妻愛子愛家庭,無視交規等于零;三雙筷子三只碗 愛妻嬌兒盼團圓;母念妻等嬌兒盼,愿君平安把家還; 一路禮讓一路安,一人安全一家歡……這些標語既親切又充滿人文關懷,容易讓人引起共鳴。
(三)語言時代性
回顧二十多年來的交通宣傳標語的變遷可以發現,在市民心里,好的交通安全標語一直牢記,至今念念不忘。“高高興興上班來,平平安安回家去”、“一慢二看三通過”,這些標語都堪稱經典。只有那些真真切切地起到提醒作用,能引起廣大交通參與者的心理共鳴,達到倡導文明交通、普及安全常識的教育效果的標語才是好的標語。交通標語也在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進步,變得時尚化、網絡化。比如:“距離產生美,安全不追尾”;劉翔不好當!跨欄易受傷; 爭做文明“駛”者 勇當文明“達”人。隨著酒駕的增多,“司機一滴酒,親人兩行淚”等意會式的標語開始出現,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同時網絡語言也在被一些交警部門引入到標語當中,把日漸盛行的網絡語和交通標語結合起來,一方面豐富了交通標語的內涵,具有時代性,當然這也對標語制定者提出了挑戰,如何巧妙地融合恐怕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比如武漢推出的交通標語用上了網語,既有TVB體的“吶,不要說我沒提醒你,酒駕呢,是違法的,罰款呢,我也不想的”,又有淘寶體的“親,酒后不開車,要hold住喲”,還有海子體的“從今天起,做個文明人,不亂丟、不亂扔、不闖紅燈”等。
當然,我們也不難發現,在全國各地的各種交通標語當中,也有很多問題出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語言暴力依然存在。何為語言暴力?語言暴力就是使用謾罵、詆毀、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百科名片)。暴力標語在我國已存在好多年,在過去類似于“血流成河、偷稅漏稅”、“放火燒山,牢底坐穿”、“誰偷電,就送誰下地獄”、“堅決打擊挑腳筋”的標語隨處可見。到今天,這種語言痕跡依然在交通標語中可見。比如:“低速貨車人貨混裝,違法乘坐好見閻王”、“酒后駕車者,醫院給你開好了房間”、“天堂不遠,超速即到”、“酒后駕車,離死不遠”、“違章就是自殺,違章就是殺人”、“酗酒開車是駛向死亡與墳墓的選擇”等等雷人的交通標語。司機和路人看到這些冰冷的標語后,無不驚駭。相比之下,“聽媽媽的話,莫開帶病車”、“司機朋友,累了您就歇歇吧”這樣的語言極富人性化,容易收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之效,既能讓人引起共鳴,入眼、入腦、入心,又能使司機朋友們愉快接受。
(2)語言運用不規范。交通標語語言使用不規范的現象也時有發生,這主要是由兩個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一是交通部門標語制作者疏忽大意,二是在一些地區確實是因為文化水平不高所引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標語中錯別字頻出,往往會引起笑話;二是有的地方運用方言作為標語,方言對于當地人來說確實簡單易懂,可對于外地人了理解起來就夠嗆,如“過期車著報廢,勿到出事大駁季”、“醉駕機動車,害著畝仔害父兄”等等。
總之,標語作為語言的一種載體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交通標語更有對法律的宣傳和生命的敬畏的意義,好的交通標語既要考慮到語言本身,又要考慮到社會、文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標語的語言藝術是社會文明的標志,對提升城市形象、促進政府職能轉變、促進社會和諧起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廖廣莉.“暴力”標語口號的語言評價[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7):171.
[2] 宋雪,管雨紅.從語言學角度看標語文化與社會[J].文化與社會,1997.
篇7
1、垃圾箱的功能:1,裝垃圾的容器 2,測試每個人公德心的工具 (旁敲側擊型)
2、“我是垃圾桶,垃圾往里投”(上海世博會最雷人的垃圾桶提示語)
3、垃圾也想有個家,一個不大不小的地方 (流行歌曲型)
4、未來人類的文明,將是綠色文明垃圾桶
5、垃圾丟進我嘴里,恭喜你,你在拯救世界!(大義型)
6、本景區的所有垃圾必須到我們這里辦理合法的出境手續 (幽默恰切型)
7、垃圾兒女要分家,安居樂業靠大家
8、環境衛生100分=99個垃圾箱+你準確無誤的一投 (最具創意的垃圾桶標語)
9、女士們先生們,如果你們有東西要丟,我希望成為你們注目的焦點。 (紳士型)
10、就算是扔垃圾,也能小窺品行之高下。 (暗示型)
11、垃圾要分類,生活變美好
12、哥不是擺設,哥餓了 (時髦網絡型)
13、垃圾分類,舉手之勞。變廢為寶,美化家園
14、舉手之勞,資源永續的源泉
15、分類收集人人有責,男女老幼齊參與
16、請給垃圾找個合適的家
17、垃圾分類益處多,環境保護靠你我
18、我很丑,可是我很溫柔,擅長做家務的垃圾桶 (擬人型垃圾桶標語)
19、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創優美社區環境
20、看看美麗的風景,看看潔凈的環境,看看我渴望的眼 (散文型垃圾桶標語)
21、感謝你的關照,我寂寞的心如沐春風。 (感激型)
22、垃圾分類,舉手之勞
23、一紙一屑煞文明,一舉一動顯文明 (對稱型垃圾桶標語)
24、公德比賽,今天正式開賽 (煽動型)
25、你給我的不是施舍,而是一分愛心 (真情打動型)
26、人人喂我,我為人人
27、配合垃圾分類,爭做文明市民
28、今天分一分,明天美十分
29、要是垃圾變為寶,分類回收不可少
30、你隨手丟的不僅僅是垃圾,也是公德心 (譴責型)
31、垃圾分類人人做,做好分類為人人
32、世界變成大花園,垃圾分類是關鍵
33、要是你無視我的存在,把垃圾桶亂丟,我生氣了,這次真的生氣了! (督促型)
34、我是默默無聞的環保衛士,只希望得到你片刻重視之舉---扔垃圾! (詮釋型)
35、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共容呵護綠色家園
36、眾人一條分類心,垃圾也能變成金
37、垃圾分一分,環境美十分
38、垃圾要分類,資源要利用
39、提高社區的品味,從垃圾分類開始
40、我是垃圾暫住的地方,不要讓他四處流浪 (溫柔型)
篇8
1、“憑欄靜聽瀟瀟雨”意思是我倚靠在欄桿上靜靜地傾聽瀟瀟的雨聲。
2、“憑欄靜聽瀟瀟雨”出自《七律·有所思》,原文:正是神都有事時,又來南國踏芳枝。青松怒向蒼天發,敗葉紛隨碧水馳。一陣風雷驚世界,滿街紅綠走旌旗。憑欄靜聽瀟瀟雨,故國人民有所思。
3、白話譯文:正當首都北京發生重大事件的時候,我又來到祖國南方巡視。青松的枝干長勢極為強盛,向上奮發,直指天空,衰敗凋落的葉子紛紛隨著綠水漂流而去。剛剛掀起的一陣革命風暴雷霆,震驚了整個世界,滿街到處都是身穿綠色軍裝、舉著各種組織旗號和標語的隊伍在游行。我倚靠在欄桿上靜靜地傾聽瀟瀟的雨聲,關注這一事件的發展狀況,古老國度的人民有所思慮。
(來源:文章屋網 )
篇9
關鍵詞: 共性 文化重合 個性 策略 不可譯
一、文化翻譯的意義
提起翻譯,我們不可避免要涉及到文化,語言是文化的部分反映,所以,翻譯作為不同語言之間交流的重要渠道,不僅只是純粹的語言文本代替,更是文化信息的相互移植。隨著各國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全球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跨語言、跨文化交際活動也日益頻繁。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信息的傳遞主要通過各種各樣的翻譯活動得以實現,翻譯對于消除語言障礙,增進彼此了解,促進各民族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人類文化的共性及翻譯的可行性
我們以英漢互譯為研究對象。漢語和英語在歷史起源、各種語法規則及修辭手法的使用上有很大的差異;中國與英國的社會意識形態和文化體系也很不一樣,即使這樣,我們仍然能夠找到一些中英文化上明顯的相似點。比方說,在描述或者解釋某一文化現象時,中文和英文在句子結構和修辭上會出現一些非常相似的地方,這種現象被一些學者稱為“文化重疊”現象。一些古老的諺語、俗語最能夠反映民族特色,我們可以舉以下例子來說明:
SL:to know sth/sb as a person knows his ten fingers/the palm of one’s hand
TL:了如指掌
SL:applause like thunders,numerous as the sands,as light as a feather
TL:掌聲如雷,多如沙子,輕如鴻毛
SL:子龍見婦人身穿縞素,有傾城傾國之色。①
TL:Her beauty was such to overthrow cities and ruin states.②
中英兩國人有這樣一個共同意識:大海永遠不會干枯,石頭永遠不會腐爛,用大海和石頭來比喻愛情的天長地久再恰當不過:
Till a’the seas gang dry,my dear;③
And the rocks melt wi’the sun!
海枯石爛兩鴛,只合雙飛便雙死。④
文化重疊現象的存在大大地便利了跨文化交際。
三、人類文化的特性與相應的翻譯策略
從宏觀上來看,人類文化有著自己的共性,但從微觀上看,不同的民族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實際上絕對的文化對等是不存在的,民族文化的多樣性造成了各民族在生活方式、價值觀和思維模式上有著很大的不同。文化差異給我們的翻譯工作造成了很多障礙,以下是翻譯家們在面臨文化傳遞障礙所采取的一些策略:
3.1融合模式
在文化全球化的影響下,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滲透、相互包容、相互促進,在很大程度上協調和方便了跨文化交際。目標語文化積極地吸收并利用源語文化的特征,造成源語言中大量的文化信息通過融合模式進入到目標語言文化。
英譯中:
X光,B超、可樂,香檳、黑市,冷戰、圣誕節
中譯英:
丟臉-lose face,洗腦-brainwashing
由于一些源語文化信息在目標語中頻繁出現,目標語最終理解并接受他們為本國語言的一部分。因此,很多英語單詞通過很長一段歷史時期與漢語言文化的融合,中國人對這些單詞不僅沒有感到非本土的味道,甚至有些在字面意思及內涵上被擴展或深化。
英譯中:
“打的、面的、的哥”來自Taxi(的士),“大、小、中巴”來自(巴士)。
3.2異化和同化(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
異化要求目標語文本必須充分考慮源語民族的文化特征、風俗習慣,而同化則主張更多地關注目標語讀者,最大限度地掃清理解障礙。面臨一些文化交流障礙時,如何使目標語文本忠實和流暢成了翻譯工作的重難點。
“同化”和“異化”之爭可謂曠日持久,但是有一點是大家基本上共同堅持的,那就是:不能生硬地采取一種方式來解決所有的文化問題,哪一個更適合主要取決于譯者的交際目的。針對下面的例子,可能沒有人會認為有唯一的翻譯標準。
SL: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TL: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no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Trans.by 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
TL: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no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Trans.by David Hawkes)
SL:沒良心的!狗咬呂洞賓――不識好歹。
TL:You ungrateful thing!Like the dog that bit Lu Dongbin――you bit the hang that feeds you.
歇后語是漢語言文化的一大特色,帶有很強的民族文化特征,在這個例子里,前部分采用的暗喻,后部分用以解釋,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很好地結合了“literal translation”和“liberal translation”。前部分生動逼真,后部分簡明到位,協調得非常好,很好地保留了源語的民族特色。但是有些時候,我們卻很難做到如此完美。
SL:不能終奉箕帚⑤
TL:and I am not able to be your wife until end of your days
這句古漢語使用了暗喻的修辭手法,“箕帚”喻指“老婆”,要獲取“箕帚”的真正內涵,對漢語言文化歷史了解甚少的英語讀者是很難做到的,所以若譯為“I am not able to be the dustpan and broom until the end of your days”,將使目標語讀者非常困惑。
可能很多譯者都聽說過將《梁山伯與祝英臺》巧譯為中國的“Romeo and Juliet”的故事,同化手法的使用在當時起到了很好的溝通作用,勘稱典范。但是,過分地使用同化法也將造成很多問題。譬如:
SL: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
TL:不要班門弄斧。
SL:Many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TL: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SL:阿彌陀佛!
TL:God bless you!
這些譯法曾為很多人稱道,認為是同化法的典范,似乎在意義上也非常“等同”,但是如果我們過多給源語附上目標語文化特色將會違反“忠實”的翻譯原則。“魯班”、“諸葛亮”是中國獨有的歷史人物,盲目地把這樣強烈的民族氣息附著在英語中是不適合的,另外把“阿彌陀佛”譯成“God bless you”更是荒謬,會給讀者造成誤解。
同化的缺點是很容易造成源語文化信息的強加或丟失,異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這些情況,但是有時卻會給目標語讀者在理解源語文化時造成困難。很長一段時間里,就“異化”和“同化”問題,翻譯家和語言學家們在研究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探索出了更多有效的指導原則和翻譯技巧。
四、文化間的不可通約性及不可譯
在翻譯實踐中,我們需要考慮某一詞匯很多方面的意義。EugeneA.Nida將詞意分類為詞匯意義、語法意義、修辭意義及內涵意義。著名學者劉宓慶則認為任何翻譯單位都應該有概念意義、文本意義、象征意義和文化意義。有時候我們發現無論用什么樣的翻譯手段,都不可能將源語詞匯的所有意義傳遞到目標語中。這種現象被稱為“不可譯”。
如果我們將中文“鄙人,詘文,初探”這些詞譯成“I,my essay and my brief commentary”,大家會發現這些詞匯里所蘊涵的“謙虛謹慎”的文化意義丟失了。另外一個例子:
SL:你夫人真漂亮!
哪里,哪里!
TL:Your wife looks very beautiful!
漢語與英語中都有許多用以加強文學效果的修辭手法,其中有一些是它們自身語言體系所獨有的,自然是不可譯的:
E:In a classroom,the students are very noisy.
Professor:order!
Students:Beer!
C: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
上述例子用到了修辭手法――雙關,要通過翻譯完全傳遞作者交際意圖幾乎不可能,盡管有些譯者花了很大努力,絕大部分仍屬不可譯。文化翻譯有著自己的歷史局限性。
五、結語
本論文通過引述翻譯活動的現代意義、可實踐性,總結一些翻譯在處理文化因素時的對應措施,以及不可譯現象,概括性地論證了文化因素對翻譯的重要影響。我們應該不斷地強化翻譯理論在這一方面的研究與探索,從長遠來看,這項工作將有助于開闊我們視野,加深我們對翻譯活動規律的理解,比單純地訓練翻譯技巧會更有價值。
注釋:
①羅貫中.三國演義.五十二回.②C.H.Brewit-Taylor.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③R.Burns.A Red Red Rose.
④元好問.西樓曲.
⑤嚴復.浮生六記,1990),70.
參考文獻:
[1]Eugene A.Nida.Language and Culture.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ing House,2001.
[2]李國楠.英漢修辭格對比.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3]李運興.語篇翻譯引論.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篇10
追溯“三七”女生節的出身,起初氣質還不錯:發源于高校,通過開展高品位、高格調的人文活動,引導女生關注自身思想素質、道德修養、文化內涵、業務能力、心理健康,算得上校園趣味文化的代表。也因此得以風行。連白領們都被感染了,成了它的粉絲――“三七”粉。
如果這種氣質一以貫之,也挺好。可惜過著過著,這個節日竟站到了“三八” 婦女節的對立面,意欲取而代之,甚至有人喊出了“不過三八過三七”的口號。
再看看那些女生節標語:“送你一套祖傳染色體”、“如果不是有刑法,全把你們娶回家”、“平生縱有凌云壯志,今日甘為裙下之臣”……活生生就是一場集體性騷擾。這哪里稱得上節,明明就是無趣的男性世界觀,喝著女生節的“壯膽酒”,堂而皇之地出來打劫。
我們不相信女性喜歡這樣的“劫”。她們喜歡過女生節,無非覺得“女生”二字呆萌傻白甜――不像“婦女”二字,讓人一下聯想到“不講理、愛傳瞎話、好管閑事”的大媽大嬸――算是一種生活態度和自我要求,順便還可以享受一下贊美、示好和禮物帶來的小小滿足感。
她們可能想不到,對婦女的刻板印象正是男權主導的審美文化對年長女性的矮化、污化,直接反映出婦女話語權的陷落。
――即便是在新媒體時代,婦女依然未能掌握足夠的話語權來為其形象辯白,反倒許多人不自覺地被男權主導的審美文化所影響,潛意識中就把“君子好逑”當作人生價值,而忽視了才智的發展和自立自強的意義。不然,豈會沉迷于“女生節”的小利,而對近在眼前的就業歧視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