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評價范文
時間:2023-03-27 15:14: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他人評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雖說都知道這是不好的行為,可為什么還是無法改變。
常常描述愛評論他人的人為:長舌婦,七大姑姨之類的。
閑來也想著,為什么會是這樣。
因為太閑?太空虛?
還是也有人性中的羨慕嫉妒恨之類的情感蹙左右。
很討厭背后議論別人,可做為群居社會中的一員,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就算你是看書,要表達觀點,無意也必須對作者的想法表示出自己的意見。
在古書方面,因為了解作者生前事跡,你難免拿來引經(jīng)論據(jù)。
篇2
接到教程后,我認真閱讀吃透教程中的策略,通過教程還了解到另一本《不讓顧客拒絕的銷售策略》教程(),又決定花398元打電話訂購一本。兩本教程共花1396元。我認真閱讀這本教程資料,終于徹底掌握了目標導向經(jīng)營的策略、提高附加價值策略、獲取信任策略、人情銷售策略、關系銷售策略、承諾銷售策略、金錢數(shù)字銷售策略、拜訪不被拒絕的銷售策略、太極柔術銷售策略、催眠6問銷售說服術等等。
隨后,我用學到的策略,去成都健身俱樂部應聘營銷總監(jiān)。首先,我借辦卡的名義認識各家健身會所的業(yè)務員,通過業(yè)務員了解到每家健身會所的經(jīng)營狀況及老板情況。反復比較后,我選中一家健身會所,該會所老板不懂經(jīng)營,所以生意一直不好。我找到老板開門見山,問老板每年經(jīng)營利潤目標是多少,老板回答50萬就滿足了。我又問老板想要獲得300萬利潤,營業(yè)額應該達到多少才行?老板回答600萬。我告訴老板:“如果你讓我來做營銷總監(jiān),為你創(chuàng)造年營業(yè)額一千萬元,確保利潤300萬元,但我要求按利潤提25%作為報酬,你看可以不?”,老板很懷疑,但300萬利潤很誘惑,于是便請我吃飯。席間,我給老板詳細分析他會所的經(jīng)營癥結,闡明我的營銷思路,又利用學到的策略,溝通說服老板,結果,我被聘為健身會所的營銷總經(jīng)理,老板答應按利潤25%提成。我與老板簽訂了合同,合同中我對老板也做了必要的約束規(guī)定,如我按經(jīng)營計劃實施過程中,如果有違犯相關條款及合同期未滿,老板不能改變經(jīng)營計劃,不能任意停止我的職務和工作。老板對我的約束規(guī)定是底薪2000元,財務部歸老板控制,開支要有預算,我可以審核賬務但不能掌握錢。合同中還規(guī)定了違約責任,就這樣,我第三天就走馬上任了。
我按照教程學到的策略,做了三件事:第一是項目定位,建立200人的顧客見證。第二是將會員卡設為每張2萬元,采用高附加值策略,即讓顧客辦會員卡,便能一年內(nèi)獲得3萬元收益價值。第三件是利用《不讓顧客拒絕的銷售策略》教程來打造一支所向無敵的銷售團隊,保障500張會員卡順利售出。我花三個月時間,做好這三件事。當我把這三件事按教程上的策略做扎實后,僅7個月就完成了1千萬元的營業(yè)額。老板非常吃驚,主動給了我30%的股份讓我成了股東,同時我獲得75萬元提成,我花15萬元買了轎車后,實現(xiàn)了年掙60萬的目標。我感謝這兩本教程的指導,太實戰(zhàn)了,讓我零投資就獲得了以前打10年工也得不到的收入。
備注:《健身俱樂部(會所)目標導向經(jīng)營策略》教程和《不讓顧客拒絕的銷售策略》教程共1396元(含超值贈品光盤),具體內(nèi)容可上網(wǎng)了解,全國各地貨到付款,簽收時可以打開查看印刷質量和贈品質量,看看教程內(nèi)容與網(wǎng)上介紹的內(nèi)容是否一致?如滿意將貨款交給快遞人員即可,如果你認為質量不滿意可以拒收(電話、短信、QQ均可訂購)。貨到付款、保證質量、安全無風險!
西安旺道營銷策劃有限公司
地址:西安市聯(lián)志路79號東金花園3號樓1302室
免費訂購電話:400―611―2680
篇3
評價他人的生活,古已有之。一間茶館,三兩閑人,茶余飯后聊聊身邊七大姑嬸的生活,是市井常態(tài)。如此評價若擴散開去,或以文字的形式被記錄下來,可使嘉言懿行者傳為佳話,流芳百世;為非作歹者遭人唾棄,遺臭萬年。這種評價不可否認地起著社會輿論監(jiān)督之功用,是用語言的力量懲惡揚善,從而善可為法,惡可為戒,培養(yǎng)出整個社會的一身正氣。
然而并不是所有評價都有這樣的價值。正如《師說》中所記述的:“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正是這樣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一點一點的累積,終致師道之不復,嗚呼悲哉!人言可畏,一句輕浮隨意的譏諷就足以扼殺一顆求是求真的心。常言道,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shù)人手中,理固宜然。我們并沒有評價他人生活的資格。
莊子的寓言同樣極有意蘊。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生活本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事。眾人所眼見的生活只是粗糙表象,也大都類似,無非是日復一日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而那些琴棋書畫詩酒花,狷介的書生意氣與情懷,細微如針尖的情感體驗,唯有自己獨處時方可默然咀嚼,于寂靜處生歡喜,于無聲處聽見驚雷。
篇4
關鍵詞:生生互評;學習共同體;小學語文
生生互評模式是新課標要求下的教育產(chǎn)物,也是隨著素質教育開展而深刻影響我國教育的教學思想。評價往往是激發(fā)一個人學習欲望的外在途徑,因為從他人那里得到的肯定會更加深刻,得到的批評也會記于心中,而且“當局者迷”,往往需要他人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生生互評”降低了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改變了老師單方面教學的模式,提倡團結互助精神,為學生提供了科學的學習方法。當然,科學有效的“生生互評”還需要注意很多方面,下面做詳細介紹。
一、一知半解,亂象生
“生生互評”模式看似是比較簡單的教學模式,從字面上理解就是讓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從而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對雙方都有學習意義。但是這樣片面的理解卻導致了此方法的錯誤實施,因為一知半解的模仿,而導致出現(xiàn)更多的教學問題。如,下面這個案例,某教師在教學《夸父逐日》一課時,請班上的某位學生針對“于是夸父拿著手杖……”這一段進行朗讀,要求感情到位、語言準確、動作清晰。該生讀完后,老師讓其他學生對朗讀進行點評。很多學生舉手,想要表達意見,課堂也變得積極熱鬧。有的學生說:“他的聲音太輕了,吐字不清楚。”有的說:“他有讀錯的詞,如……”有的又說:“他讀的沒有感情。”這時再看朗讀的那位學生,本來興高采烈的臉,再也露不出笑容。老師問這位學生:“其他同學給你指出的缺點,你認為對嗎,你接受嗎?”這位學生勉強地點了點頭,氣氛開始變得尷尬,而且對這位學生后續(xù)的課堂觀察發(fā)現(xiàn),他再也沒有抬起頭來,似乎想要這節(jié)課趕緊過去,而且發(fā)現(xiàn)在后來好一段時間里,此生的表現(xiàn)都不是很積極。
總結來說,我們會發(fā)現(xiàn),同學在相互評價時,往往會從他人的錯誤和缺點出發(fā),指責他人的不足,這樣他們的自信心更受到打擊,甚至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但是作為被評價者,又希望能夠聽到鼓勵,有的老師更是沒有把握好這個度,錯誤地將課堂的“熱鬧”當做高效,甚至根據(jù)大多數(shù)學生的意見(不公正的評價)宣布相關發(fā)言者的成績,屬于混淆是非,嚴重打擊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也給評價的學生一個不好的榜樣,不善于發(fā)現(xiàn)他人優(yōu)點。
二、撥開云霧,究其因
1.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根深蒂固
傳統(tǒng)語文課堂的教學形式是“老師問,學生答”“老師講,學生聽”的方式,老師是評價的核心和權威,是課堂的唯一裁定者。正是這種單一性、單向性、模糊性、一元性、程序性的評價存在,才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自主學習能力差,對老師產(chǎn)生極為依賴的心理。
2.對新理念理解偏差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課堂上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積極元素,如,聯(lián)系閱讀、主動提問、自主討論等,這些是學生課堂地位提高的表現(xiàn)。但是其評價方式卻沒有得到根本改善,對“生生評價”的理解有偏差,導致在形式、內(nèi)容、標準、功能和主體方面浮于形式,而未深入內(nèi)在。學生可以相互評價,但是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老師的手里。這樣過于簡單而浮躁的教學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chuàng)新教學,更不是“生生評價”體系的最終教學效果。
3.教師自身素養(yǎng)低下
目前師資力量缺乏,老師的教學質量也參差不齊,自身素質比較低的教師更無法適應創(chuàng)新和變化的教育時代,無法成為推進中國教育的中堅力量。有的教師沒有先進的教學理念,沒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沒有愛崗敬業(yè)的精神,能力低下導致教學水平不高,即使模仿“生生評價”模式也只是流于形式,機械刻板,甚至通過錯誤的分析方式得出錯誤的結論,不利于教學。
三、方法得當,效果顯
“生生互評”模式在學習共同體的背景下進行,能夠相互促進和提高。學習共同體是通過改變客觀和主觀的環(huán)境營造一個共同的學習氛圍,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成為學習共同體,從而相互監(jiān)督,實現(xiàn)共同進步。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可以借用此方式,為“生生互評”奠定基礎。從客觀環(huán)境進行改變:將課桌擺成U形,中間的通道為老師的位置,可以隨時走到每一位學生的身邊。主觀上:同桌為一個單位,兩個人可以在課堂和課下進行學習交流,要求課上不能影響其他同學。在回答問題時,也需要兩個人共同合作,一個人回答完成,另一個人作補充或者評價。通過U形的課桌排列方式,讓學生之間實現(xiàn)面對面交流,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和互動性。而且形成最小單位的共同體。老師能夠在通道中給予每個學生相同的注意力,小范圍的課堂討論既能節(jié)約課堂時間,又可以增加學生的思考機會,實現(xiàn)共同進步。從教學觀察中發(fā)現(xiàn),原本不愛說話的學生,也會因為與同齡人的交流而變得愛說話,更愿意表達自己的意見。這樣的交流式課堂使小學語文不再是優(yōu)生的天地,而是每個孩子的舞臺。以此,更加堅信,只要方法得當,學習共同體就能夠讓“生生評價”環(huán)境更加有效。
(一)營造和諧機智的評價環(huán)境,讓互評有溫度,學有動力
愛因斯坦說過:“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fā)起來,那學校所規(guī)定的功課,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不言而喻的教學真理。而一個好的課堂氛圍,就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喚醒學生學習的根本動力。對教師而言,創(chuàng)設一個優(yōu)異的課堂環(huán)境是責任,也是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得以實施之地。
1.注重人文關懷,激發(fā)評價興趣
虛偽、敷衍、欺騙在孩子們的世界里不應該存在,因此,最好的評價是源于真心的評價,而不是程序化的、機械化的。評價應該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是通過語言加工的委婉表達,是學習教育的良好出發(fā)點,是科學有效的指導方式。教師肯定和鼓勵了某種觀點,那么就會回報以更多的觀念;贊賞了某一個學生,就會有更多優(yōu)秀的學生出現(xiàn)。課堂上評價的真誠與靈活,應該體現(xiàn)老師的教學智慧和表達技巧,既要讓學生記住,又不能傷害他們的自尊心,打擊學習積極性。例如,在生字記憶環(huán)節(jié),有的學困生對這個感覺是最困難的。所以,在某次聽寫之前,研究了一下幾位學困生的生字記憶情況,并標注了幾個他們記憶熟練的詞。然后在課堂聽寫時,讓這幾位學生站在黑板上默寫,從他們記憶熟練的開始,增加他們的信心。然后在聽寫評價時,先去說學生寫對的詞,并說:“‘XX’這幾個詞寫得不錯,只要再熟練記憶后面這幾個詞就可以了。”這樣學生在這種評價氛圍當中,就會有意識地先去發(fā)現(xiàn)他人的優(yōu)點,然后再討論缺點,如“我認同他的看法,但是……”“他說得對,但我覺得還可以這樣……”等。這樣尊重彼此的評價能夠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友情融于課堂之中,學習氛圍更加融洽,學生也能在歡聲笑語中學習進步。
2.主導主體相融,形成評價共同體
評價的主體是學生,老師不能以“一家之言”作為全權的評價標準,讓學生處在被動的評價地位而失去主動性,否則容易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下降,探究和好奇的欲望降低,不利于個性的發(fā)展。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尊重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了解童言無忌,相信童真童趣,將評價的權利也放給學生,多傾聽學生的意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敢說敢做,樂于表達自己的意見,才能形成科學的評價體系,讓學習過程真正成就師生共同進步。
長期在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各項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而且學習也不再是他們的負擔,他們會更樂于求知。對于老師來講,工作勁頭更加積極向上,自己也會變得充滿活力,形成教學的良性循環(huán)。
(二)教給學生科學的評價方法,讓互評有效度,學有方向
將評價權利交給學生,更要指導他們科學的評價方法,這樣才能提高評價質量,達到生生互評的目的。
1.掌握課堂評價的常規(guī)
對于小學生來說,評價他人是新事物、新能力,所以,需要老師建立可行的課堂評價常規(guī),主要分為四步:聽、想、評、說。聽,是認真聽取別人的回答,這是高質量評價的基礎,也是對他人的尊重;想,是對他人的答案認真思考,并組織自己的評價語言;評,是有自己的評價標準;說,是用合理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尊重他人。對于受到他人評價的學生,也可以進一步說明自己的意見,對他人的評價進行評價,這種“你來我往”是一種積極的課堂交流,能夠促進思想的深化和提高。這也是將學生“捆綁”在一起,形成學習的共同體,基于這樣的模式,可以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
2.建立評價形式與方法
評價的形式與方法決定了評價的質量,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更有突出的教學意義。從學生互評的組織形式上來說,包括同桌評價、小組評價、對組評價、全班評價等評價形式。詳細介紹課堂評價方法:多項評價,即多角度看問題,培養(yǎng)學生多向思維能力;比較評價,即通過對兩種或多種答案的比較,分析利弊,提高學生的辨析能力,促進自主思考;贊賞性評價,即對他人的回答表示贊同,并說明理由,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補充評價,即對他人的答案進行補充,提高學生思維的完整性;建議性評價,即不完全贊同他人觀點,并提出自己的建議,培養(yǎng)學生的群體合作精神;爭議性評價,即對自己的意見做完整闡述,并據(jù)理力爭說明自己理解的正確性,培養(yǎng)學生大膽思考、敢于表達的能力;創(chuàng)造性評價,即發(fā)表自己與眾不同的意見,說出讓人“眼前一亮的答案”。
除此之外,還要與語文學科的特色結合起來,如,進行課前朗誦評價、課文解析評價、課后問題回答評價等,特別是作文評價,對雙方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3.豐富學生評價語言
雖然評價從認同到反對有幾個簡單而固定的層次,但是評價語言可以多樣化,這樣也是對語文表達能力的一種訓練。減少“好、對、同意、錯”的使用頻率,豐富評價語言,如“我認同他的看法,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我與他的意見基本一致,只是……”“可能他的想法也正確,但是我是這樣認為的……”等,這些評價既表達了對回答者的尊重,又清晰表達了自己的語言邏輯。指導學生用多樣化的評價語言,讓評價也充滿人文關懷。
4.引導循序漸進的評價
生生互評不是一兩次實踐就能達到教學效果的,需要老師循序漸進的指導以及科學有效的指導方法。先創(chuàng)新教學情境,活躍教學氣氛,實現(xiàn)同桌互評、四人互評等小范圍的評價。然后再拓展到整個小組,甚至是組與組之間的相互評價,最后是班級評價等,這樣學生的學習空間擴大,創(chuàng)新精神得到釋放,就有更多的想法得以傳播,實現(xiàn)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科學有效的調(diào)控。
(三)搭建全員參與的個性化平臺,讓互評有廣度,學有所得
1.給予充分的時間和空間
課堂中學生獲得知識的時間并不是老師講課的時間,而是學生自己思考的時間。所以,在提出問題后,不要著急從學生那里獲得答案,而要給他們一定的思考時間,步步引導,深入思考。從每節(jié)課的規(guī)定時間中,給學生留出10多分鐘的時間,讓他們處于自我思考的狀態(tài),這樣利于回答,更能保證評價效果。
2.引導客觀、公正、真誠的評價
評價不僅是對他人回答的自我意見,更是從他人那里獲取知識的過程。所以,起碼的尊重和真誠是必須的,這樣才能實現(xiàn)共同體教學的初衷。教師在引導學生相互評價時,應該教育他們多發(fā)現(xiàn)他人的優(yōu)點,然后再說明不足。在表達自己意見的同時,也不能全盤他人的觀點。而受到評價的學生,也應該有一個開放的心態(tài),虛心接受。只有真誠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只有真誠才能獲得知識。
總之,學生互評是多層次、多方面、多角度的學生智慧的碰撞。而學生共同體又是一個強大的學習體系,能夠實現(xiàn)合作與精神的培養(yǎng),實現(xiàn)創(chuàng)新與虛心的同時進步,實現(xiàn)自我與他人的和諧相處。同時應該注意的是,生生互評與學習共同體的構建應該根據(jù)學生的情況,“因生制宜”才能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曹小旭.構建課內(nèi)外閱讀學習共同體,讓閱讀教學煥發(fā)活力[J].考試周刊,2014(10):34-35.
篇5
關鍵詞:社會感型性格;優(yōu)勝感型性格;社會感;優(yōu)勝感;教育評價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1)12-0007-04
就一個社會而言,社會感獲得充分發(fā)展的個體越多或具有社會感型人格的個體越多,表征人格健全的個體越多,同時也表征這個社會越健康。與之相反,一個社會優(yōu)勝感極度發(fā)展的個體越多或具有優(yōu)勝感型人格的個體越多,則人格不健全者越多,這個社會也越不健康。長期以來,我國基礎教育側傾于學生優(yōu)勝感的發(fā)展,造就了眾多優(yōu)勝感占優(yōu)勢的個體,培養(yǎng)了許多的優(yōu)勝感特別發(fā)達的人。為使學生人格健全發(fā)展,為了整個社會更加健康,基礎教育應由當下側傾于學生優(yōu)勝感的發(fā)展轉向注重學生社會感的發(fā)展。
一、對人格作理想類型劃分的社會感型人格和優(yōu)勝感型人格
我們可對不同人的人格作理想類型的劃分,即劃分為社會感型人格和優(yōu)勝感型人格。以下所描述的社會感型人格和優(yōu)勝感型人格都不是某一特定個體的人格,而是一群人的共同人格,是該群體成員人格結構的核心,同時也是該群體成員借以使自己與他人發(fā)生聯(lián)系的取向。
這里的社會感(social-sensity)是一種特指,它指的是社會性的或指向他人的積極情感,它包括愛、同情、關心、尊重他人的情感,對他人的責任感,與他人的友誼感和親和感;可簡稱為親他人、親社會感。社會感作為積極的情感,它是雙向的,既能給自身帶來愉悅體驗,也能給與之交往的人帶來愉悅體驗。在愛、同情、尊重、責任、友誼等這些社會感的特質中,同情是最為基本和最為關鍵的。這是因為:一方面它是判斷一個人的社會感是否形成的最顯著的標志,“只要我們在一個人身上發(fā)現(xiàn)同情,一般地說,我們就能肯定他的社會感已經(jīng)形成,因為這種情感能使我們判斷一個人在多大程度上認識自我與其伙伴的同一性。”[1]另一方面,“它能緩和每一個人只知道顧自己的自愛心……”“它使我們在看見別人受難時毫不猶豫地去幫助他。”[2]一個人形成了同情這樣的社會感,意味著他具備了關心人、體恤他人、對他人負責的潛能,而這種潛能是與尊重他人相一致的,因為“……對他人的關心和對他人負責,不是要控制其他人,不是要塑造其他人,而是要尊重其他人,使其他人按照自己的自由個性來發(fā)展。”[3]
具有社會感型人格取向的人,與他人處于共同體狀態(tài),他們能理性、溫和、寬容地對待他人;他們的自我是在與他人充分的平和交往中形成的,因而他們的自我是私人的自我和公共的自我的統(tǒng)一,是有他者的自我,并且他們的他我意識比較鮮明;他們對他人的需要和利益是敏感的,他們時常對他人的需要作出相應的積極反應。社會感的一定程度的發(fā)展是一個人成人的標志,是人們共同生活所必要和判斷人們行為合理性的依據(jù),因為“社會感在任何個體中的發(fā)展程度都是人的價值的唯一標準”,是普遍有效的。
優(yōu)勝感指的是人們在面對他人時的優(yōu)越感、自豪感、榮譽感,它往往是個體在與他人交往時,與他人比較而產(chǎn)生的。與社會感不同,優(yōu)勝感是單向的、封閉的,即從優(yōu)勝感中獲得愉悅體驗者往往只是具有優(yōu)勝感的人自己;當一個人在他人面前表現(xiàn)出優(yōu)勝感時,即使不致使他人不愉快,至少它不能增益他人的愉悅體驗。與社會感型人格取向相比較,有著優(yōu)勝感型人格取向的人,通常智商不低,但情商卻不怎么高。我們說某人情商不高,往往意味的是他與他人、社會缺乏親和感。
優(yōu)勝感在一個人身上的極度發(fā)展體現(xiàn)為,他們什么都想爭第一,他們處處逞強、事事逞強,毫不示弱、從不示弱。一旦他們不能勝過其他人則會將妒嫉當作正義。他們的自我純粹是無他者的自我,因而他們對他人的需要是冷漠的,無動于衷的。他們對自身價值的唯一衡量標準是他們在群體中是否優(yōu)勝。他們愉快體驗的主要來源甚至惟一來源是他們的優(yōu)勝感的滿足。他們對優(yōu)勝感的追求壓抑、窒息了他們的社會感的發(fā)展。正因為如此,他們往往缺乏與同伴的親和力、同一性的情感,難與其伙伴融洽相處。
對現(xiàn)實中的大多數(shù)人而言,優(yōu)勝感與社會感在個體身上往往是共存的。當社會感在一個人的情感中占優(yōu)勢時,這個人就是社會感高度發(fā)展的人,他的人格也就是社會感型人格,他在與他人交往時其行為模式是社會感型人格取向的;而當優(yōu)勝感在一個人的情感中占優(yōu)勢時,這個人則是優(yōu)勝感高度發(fā)展的人,他的人格就是優(yōu)勝感型人格,他在與他人交往時其行為模式是優(yōu)勝感型人格取向的。
二、側傾于學生優(yōu)勝感而非社會感的基礎教育
對教育現(xiàn)實加以審視,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的教育造就出了眾多優(yōu)勝感占優(yōu)勢的個體,培養(yǎng)了眾多的優(yōu)勝感特別發(fā)達的人。我們的整個教育傾向于培養(yǎng)優(yōu)勝者。家庭和學校都在苦心經(jīng)營和培育著學生的優(yōu)勝感。優(yōu)勝是教師、家長、學生三者共同奮斗的目標,優(yōu)勝是度量所有學生的標尺,是度量每個學生一切的標尺。這一標尺主要是學生學業(yè)成績好,學業(yè)成績好甚至成為學校和家庭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在家長那里,他們大多數(shù)以學業(yè)成績優(yōu)勝作為衡量子女在校學習表現(xiàn)的唯一標準。因而,一方面,家長們普遍對子女的學習成績抱高期望,“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有83.6%的中小學生父母要求自己的孩子要考上班級的前十五名,父母為了這個愿望,不惜讓孩子承受巨大壓力。”[5]但另一方面,家長幾乎都不怎么關注他們子女的社會感的發(fā)展。為了使子女能夠優(yōu)勝,家長們對子女百般呵護、生活上省吃儉用、犧牲自己的正常生活、不惜重金擇校、要求子女上各類輔導班等。諸如此類的投入,都是為了產(chǎn)出子女學業(yè)等方面的優(yōu)勝、成功,為了自家的孩子能夠優(yōu)勝于別人家的孩子。
學校與家庭的情形別無二致。在學校,優(yōu)勝幾乎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是否優(yōu)勝決定了學生在班級、學校的關照度。優(yōu)勝者在班級和學校往往得到更多關愛、關照甚或受到百般寵愛,非優(yōu)勝者則受冷落、遭排斥。學校建立了一整套使學生優(yōu)勝的管理、活動和評價機制。學校的教師管理和學生管理制度及整個教育教學都是侍服于學生成績優(yōu)勝的;學校有侍服于一部分學生勝出的各種競賽、獎勵制度,如有的學校竟辦有競賽班;[6]學校有一系列激發(fā)學生相互競爭的機制。另外,有侍服優(yōu)勝者、排斥非優(yōu)勝者的重點學校制度、重點班制度,學校間激烈的生源大戰(zhàn)也是為了學校、學生的優(yōu)勝。在如此制度、機制的影響下,學生被熏陶得只知競爭、優(yōu)勝的重要性,而沒有親他人感、親社會感,不知如何與同學、老師和身邊的其他人講親合。
在家庭和學校的共同作用下,一個個應該獲得較充分的社會感發(fā)展的學生被培養(yǎng)成只知優(yōu)勝、只為優(yōu)勝而奮斗的分數(shù)的奴隸,優(yōu)勝感的追求綁架了學生的社會感的發(fā)展。
三、注重發(fā)展學生社會感、健全學生人格的方略
為使學生人格健全發(fā)展,同時也是為了整個社會更加健康,基礎教育應由當下側傾于學生優(yōu)勝感的發(fā)展轉向注重學生社會感的發(fā)展。筆者認為,教育者對學生的期待從優(yōu)勝期待為主導轉向人格健全期待為主導、教育評價從重相對評價轉向重絕對評價、師生關系從主客關系轉向主主關系、教育者對學生的愛從“父愛”轉向成熟的愛等,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感是至關重要的。
(一)教育者對學生的期待從優(yōu)勝期待為主導轉向人格健全期待為主導
上述學生優(yōu)勝感的強勢發(fā)展和社會感的嚴重不足的一個重要成因是教育者包括教師和家長對學生的期待以優(yōu)勝期待為主導。在優(yōu)勝期待的主導下,家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往這一可最早滋養(yǎng)他們社會感的渠道被阻塞了,對他人溫情的發(fā)展被阻隔了。為使學生的社會感獲得較充分的發(fā)展,教育者對學生的期待必須從目前的優(yōu)勝期待為主導轉向人格健全期待為主導。以人格健全期待為主導即期待學生做一個人格健全的普通人,這樣的人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不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要做一品大百姓。”此處的“做一個人中人”、“做一品大百姓”,即做一個社會感充分發(fā)展的人,做一個能同情、尊重、關心、愛他人的人,對他人懷有責任感的人。
教育者的期待要由優(yōu)勝期待為主導轉向人格期待為主導,其基本前提是整個基礎教育應定位于培養(yǎng)合格的人,或者說將提升人性、使一個人成為合格的人的目標置于首位,將人培養(yǎng)成有著愛、同情、尊重、責任、友誼等社會感的人格健全的人置于首位。既然基礎教育培養(yǎng)的是人格健全的人、合格的公民,那么合格的人的培養(yǎng)目標應優(yōu)先于、高于優(yōu)勝目標,甚至可以說基礎教育在每個學段使學生獲得與該學段教育要求相一致的作為人的合格素質就是基礎教育的一切。我們沒有必要、也不可能阻扼一個人對優(yōu)勝的追求。但現(xiàn)實的問題是優(yōu)勝目標跑到了合格目標的前頭,甚至取代了合格目標。為扭轉這一局面,教育者對學生的主導性期待應轉向學生健全的人格或他們的社會感的發(fā)展。
當學校教育者對學生的期待由優(yōu)勝期待為主轉向了人格健全期待為主的情況下,為使人格健全期待為主導的狀況能夠得以持守,并成為實際的教育影響力量,學校教育者還須與家長對子女的以優(yōu)勝為主導的期待保持距離;與此同時,應發(fā)揮學校教育的導向作用,即持續(xù)不斷地向家長宣傳以人格健全期待為主導的意義,以改變家長對子女的不合理的以優(yōu)勝為主導的期待。
(二)教育評價從重相對評價轉向重絕對評價
實現(xiàn)從優(yōu)勝期待為主導轉向人格健全期待為主導,需要改革教育評價,即教育評價應從重相對評價轉向重絕對評價。相對評價是指在一組評估對象內(nèi)部進行互相比較,通過比較來確定每一評價對象在群體中的相對位置的評價,它適用于鑒別和選拔優(yōu)勝者。絕對評價是在評價對象的群體之外,以某一預先設定的目標(如教育目的、培養(yǎng)目標)為客觀參照點,把評價對象與之比較,尋求評價對象達到客觀標準絕對位置的評價,它適用于達標性活動。目前,這兩類評價在基礎教育中的總體狀況是絕對評價式微甚至嚴重缺位而相對評價卻呈強、占主導地位。例如,人們總是要在一個教師群體中評出先進者、優(yōu)勝者;人們總是頻繁地對同一區(qū)域的同一學段、同一類型的學校進行評比,總是要在一群學校中評出優(yōu)勝者,這造成的后果是區(qū)域內(nèi)相同學段和相同類型的學校之間的關系是競爭關系,在學校彼此間的競爭中每所學校都試圖在一群學校中勝出,成為優(yōu)勝者。因為教師是否優(yōu)勝、學校是否優(yōu)勝最終都是以學生是否優(yōu)勝、特別是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是否優(yōu)勝為前提和標準的,因而實際上對教師和學校以優(yōu)勝為目標的評比最終都是在評價學生的學業(yè)是否優(yōu)勝。在以學生學業(yè)為標準的相對評價的主導下,教育者只能是一味強調(diào)學生學業(yè)的優(yōu)勝,只能是通過教育評比去甄選學生中的學業(yè)優(yōu)勝者,罔顧學生社會感的發(fā)展。為發(fā)展學生的社會感,整個教育評價應由目前這種相對評價占強勢的狀況轉向以絕對評價占強勢,即教育評價重在以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為標準,與此同時,將社會感作為評價學生質量指標體系中權重最大的指標。通過強化這種絕對評價,一方面能促進學校的德育工作而提升學生的社會感,另一方面能對家長的教育價值觀、目的觀發(fā)揮積極的導引作用。
(三)師生關系從主客關系模式轉向主主關系模式
人是環(huán)境中的人,環(huán)境造就人,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有怎樣的環(huán)境就會有怎樣的人。這對情感處于未成熟期或發(fā)展期的兒童來說更是如此,他們是否具有親他人的社會感更受環(huán)境的影響。如果教育者將學生當作他的“下級”來看待,那么,他們所知悉的人際關系模式也就是主體控制客體式的主客性人際關系模式。身處這種控制性、等級性關系模式中的學生,通過觀察學習,控制性、等級性的“主客關系”會在學生心靈中復制,會成為學生審視和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準則。相反,如果教育者與學生的關系是主主(主體與主體間)際遇的權利平等、相互尊重的關系,學生所認知的人際關系則可能是彼此尊重、民主、平等的主主性關系模式,通過觀察學習,他們所習得的人際關系模式則可能是主主性的人際關系模式,進而他們在處理與他人的關系時,則可能尊重他人,對他人平等相待。因而,為形成和豐富學生的社會感,必須“把兒童作為教育的主體來看待,而不是作為教育的客體來看,就像兒童是和教師站在同一水平線上的完全的成人個體。”[7]由“兒童是和教師站在同一水平線上的完全的成人個體”而形成的學生和教師的關系是主主關系,這種關系的形成既是學生社會感發(fā)展的前提,也是判斷上述教育者對學生的期待是否由優(yōu)勝期待為主導轉向了以人格健全期待為主導的標志。
(四)教育者對學生的愛從“父愛”轉向成熟的愛
美國社會精神分析學家弗洛姆在《為自己的人》一書中將長輩對子女的愛分為兩類,一類是父愛式的,另一類是母愛式的。他認為,父愛是有條件的愛,其原則是:“我愛你因為你實現(xiàn)了我的期望,因為你盡你的義務,因為你像我”[8]。他認為以此為原則的父愛是不成熟的愛,這種不成熟的愛的語式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他認為,有條件的父愛既有積極性,也有消極性。其積極性體現(xiàn)為,由于父愛是有條件的,因此被愛者為了獲得父愛會努力去完成某件事。消極性體現(xiàn)為這樣一個事實,即父愛必須是值得給予的,如果一個人不去做期待他所做的事,父愛就會喪失,“父愛實際上具有這樣的性質,即服從成為主要的優(yōu)點,不服從則是主要的缺點,――對不服從的懲罰就是收回父愛。”[9]
學生之所以會臣服教育者的優(yōu)勝期待并努力爭取優(yōu)勝,情感上的原因是教育者在向學生抱有優(yōu)勝期待時,他們對學生的愛是父愛式的。教育者對學生的愛應是目的性的,即愛是為了生產(chǎn)愛,是為了使他的學生更愛他自己、更愛他周圍的人、包括更愛教育者自己,但我們的教育者投以他們學生的愛,是父愛式的愛,是手段性的,即為了使學生能夠優(yōu)勝;因而當學生不夠優(yōu)勝、不能勝出時,當教育者判斷他們的學生沒有優(yōu)勝的希望時,他們會減少對學生愛的投入,甚至會即刻收回他們對學生的愛。為了避免愛的減少或不能被愛、愛的撤回的威脅,學生只能臣服于教育者的優(yōu)勝期待,只能是為得到愛而努力去爭取優(yōu)勝。但與此同時,作為教育者的愛這樣一種社會感不僅沒有滋養(yǎng)學生的社會感,而且“……很容易留下一種痛苦的感覺,即他并不是因為其自身而被愛,他被愛只是因為他討好了別人,究其根本,他并沒有被愛,只是被人利用了。”[10]因而,為了使教育者對學生的愛之情感有助于學生的社會感的發(fā)展,教育者不成熟的愛應轉向母愛式的愛,即轉向成熟的愛。與不成熟的父愛不同,成熟的愛的語式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11]。這也就是說,成熟的愛是無條件的。無論學生是否爭取優(yōu)勝,是否獲得了實際的優(yōu)勝,學生都會因為他作為人而被愛,在愛的滋養(yǎng)下他們獲得一定的社會感的發(fā)展。因而教育者如何使自己與學生的情感關系變得成熟起來,如何學會愛,使自己對學生的愛成為母愛式的愛,對于學生社會感的發(fā)展顯得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4][7]【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理解人性[M].陳太勝,陳杰平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0.
[2]【法】盧梭.論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起因與基礎[M].李平漚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3]王曉升.為個性自由而斗爭――法蘭克服學派社會歷史理論述評[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5]王慶環(huán).青少年教育三問[N].轉引自教育文摘周報,2011-01-26.
[6]記者.學生陷入競賽怪圈 不利于綜合素質培養(yǎng)[N].新民晚報,2011-02-23.
[8][9][10][11]【美】弗洛姆.為自己的人[M].孫依依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8.
Basic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ocial Sense
WU Quan-h(huán)ua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China)
篇6
其實,人類社會又何嘗不是如此?當平淡的生命突然被他人的評價包圍,人們或是忘乎所以,或是黯然神傷,在假象中迷失自我,又有幾人能堅持在風中用自己的內(nèi)心高歌?
當他人的吹捧、奉承、謬贊乘勢而來,當他人的誹謗、嫉妒、丑化呼嘯而過,只有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在假象中迷失自我,而能看清自己,認識自己,相信自己,客觀地定位自己,找回真實的自己,才能將高貴的品格完美綻放,才能鑄就人生的輝煌。
呼嘯的勁風刮過,我們確實能捕捉到幾聲絕唱。馬云,他是中國電子商務網(wǎng)站的開拓者,阿里巴巴網(wǎng)站創(chuàng)始人兼CEO。現(xiàn)今他成為全球最大B2B網(wǎng)站、中國電子商務網(wǎng)站的開拓者,唯一敢與全球著名的電子商務網(wǎng)eBay和亞馬孫抗衡的中國網(wǎng)絡經(jīng)濟巨子。在求學與創(chuàng)業(yè)競爭激烈、非常艱難的當今環(huán)境下,他的成功重新燃起了我們對求學與創(chuàng)業(yè)的希望與狂熱。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眾人仰慕的中國網(wǎng)絡經(jīng)濟巨子,在艱辛的求學和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備受他人的丑化、譏諷和懷疑,但他沒有黯然神傷,最終靠永不放棄、堅定不屈、遠見卓識戰(zhàn)勝了困難,取得了成功。在擁有輝煌的創(chuàng)業(yè)成就后,他備受他人真誠的贊揚,也備受他人的吹捧、奉承,他沒有忘乎所以,而是繼續(xù)堅定地走自己的路。不得不說,一流人物在人格方面的光輝和他在事業(yè)上取得的成就同樣讓人敬仰。
在他人的評價面前,清醒是我們最好的選擇。在清醒中成長,在清醒中高歌,歌之墜地,則凝作金石;歌之入海,則幻成蚌珠;歌入行云,則化為虹霓。風之愈勁,則歌之愈高。然而也有些人,在風中關閉了自己嘹亮的嗓子。
《舊唐書》記載,楊炯11歲就被舉為神童。然而神童卻不好當,十個神童有九個要被他人的吹捧、謬贊捧殺,被聲名扼殺。楊炯后來醉心于虛名的追求,不再有什么成就。^多的吹捧,過度的謬贊,總容易讓心蒙上浮躁的紗,不再清醒,少了自知,忘了進取,在志得意滿中荒廢日月,任虛名碾碎了曾經(jīng)的豪情,任謬贊吹捧冰封了往日的理想。如果楊炯面對他人的評價,能如馬云般清醒,就不會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后人的喟嘆。
人生總有沉溺風中之時,適時清醒而不沉浸其中,明確認知而不隨波逐流,在風中不懈努力,讓內(nèi)心的高歌成為時間的絕唱。
一念清醒,一念升華,評價面前,清醒至上。
篇7
1.履行職責。按時、高質完成局下達的重點任務;全面完成應承擔的各項本職工作任務。2.依法行政(制度執(zhí)行)。嚴格執(zhí)行法定程序,落實行政執(zhí)法責任制;合理運用法律條文,適度用好自由裁量權;按照上級要求,認真開展行政指導工作;依法公開政務信息。嚴格執(zhí)行《市糧食局工作規(guī)則》、《市糧食局機關內(nèi)部事務管理制度》、《市糧食局行政執(zhí)法管理制度》等規(guī)章制度,積極參加各項集體活動。3.服務態(tài)度。積極參加“糧風行動計劃”和服務品牌創(chuàng)建活動,服務意識強,服務質量優(yōu)。熱情接待每一位服務對象和來訪群眾,認真傾聽他們的訴求;對基層、群眾反映的情況和問題,不推諉扯皮、置之不理;主動聽取基層、群眾意見建議,并自覺改進工作。4.工作效率。迅速落實領導指示和上級交辦的工作任務;對基層、群眾投訴及時處理、反饋;落實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務承諾制等效能制度;認真開展作風效能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提高服務效能。5.勤政廉政。愛崗敬業(yè)、虛心學習、勤奮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規(guī)定,不,不,努力維護勤政為民、清正廉潔的良好形象。
考評方式
(一)工作評價
1、評價對象:分處室、處室負責人和處室其他人員三類分別進行2、評價方法:工作評價采取評分、加分和扣分相結合的方法,評分是對評價項目完成情況的程度衡量,加分和加重扣分是按工作評價評分細則規(guī)定的加扣分項目進行分值計算。工作評價滿分為100分。3、評價責任人:處室、處室負責人和處室其他人員的工作評價責任人分別為局考評工作小組、分管領導和處室負責人。評價責任人按工作評價評分細則規(guī)定的評分標準和要求進行評分。年終加扣分項目統(tǒng)一由局考評工作小組進行計算。4、評價程序:(1)對照工作評價評分細則進行自我評價。(2)述職:處室、處室負責人在局辦公會議或全體機關工作人員大會上進行。處室其他人員在處室內(nèi)進行。(3)評分:工作評價責任人分別對各自負責的評價對象充分核實情況、依據(jù),進行逐項評價打分。處室負責人的工作評價得分=處室工作評價得分×50%+分管領導工作評價得分×50%。(4)審定:局考評工作小組對工作評價結果進行匯總初審后,報局黨政聯(lián)席會議審定。(5)結果反饋:局考評工作小組及時將工作評價結果反饋評價對象。
(二)群眾評議
1、評議對象:分類同工作評價對象。2、評議方式:以發(fā)放測評表的形式進行群眾評議。3、評議人員:(1)處室和處室負責人由機關全體、市區(qū)企事業(yè)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各市(區(qū))糧食主管部門領導班子成員、各業(yè)務條線負責人進行評議。(2)處室其他人員由機關全體、市區(qū)企事業(yè)單位領導班子成員進行評議。4、評議計分:(1)分值:群眾評議分值滿分為100分,其中局領導班子成員占30%,其他人員占70%。(2)測評得分計算:按考評內(nèi)容分四個等級進行測評,即:好、較好、一般、差,對應分值率:100%、80%、50%、20%。(3)群眾評議得分=局領導班子成員測評得分×30%+其他人員測評得分×70%。
(三)綜合評價
綜合評價得分=半年度工作評價得分相加÷2×50%+群眾評議測評總分×50%。局作風效能建設考評工作小組對全年考評結果進行匯總,形成各處室、個人作風效能建設考評的最后得分,報局黨政聯(lián)席會議審定。
綜合評價結果應用
(一)等次評定
綜合評價分為優(yōu)秀、良好、一般、較差四個等次,按照最后得分高低,分別評出20%優(yōu)秀處室和20%優(yōu)秀個人。對得分最低的處室和個人視具體分數(shù)和有關情況決定是否給予“一般”或“較差”等次。
篇8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課 教學評價 人文素養(yǎng)
初中思想品德課既要對中學生進行心理、法律、國家常識教育,又要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素質和行為規(guī)范的培養(yǎng)。與此相適應,思想品德課的評價既有智育的評定要求,又要有德育的評定要求,更要有學生行為表現(xiàn)和道德實踐能力的評定要求。然而,很長一段時間,我國思想品德課評價過分重視書面考試,而忽視學生學習過程和實踐能力的考核。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中學生的自主意識不斷增強,社會實踐的能力不斷增強,思想品德課對學生的評價要努力體現(xiàn)二期課改“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課程理念,就要更新思想品德課評價方法,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突出個性健康發(fā)展的評價體系。我通過近幾年在教學評價方面的大膽改革與創(chuàng)新實踐,在對學生學習評價方面,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
關注結果的終結性評價,是面向“過去”的評價。在以往的教學中,思想品德課對學生的評價主要就是在每一個單元結束后進行一次測驗和學期末的考試成績。這樣的評價缺少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導致學生只注重結論,忽視過程,只看分數(shù),不求思想上的進步,造成了一部分學生言行不一、智育與德育分離,思想品德課教學也沒有完全實現(xiàn)知識、能力、情感的統(tǒng)一。
關注過程的形成性評價,則是面向“未來”、重在發(fā)展的評價。這種評價深入學生發(fā)展的進程,記錄學生學習和進步的狀況,反映的是學生在高中階段思想品德課學習中的一段成長過程。因此,思想品德課要關注形成性評價,促使學生注重科學探究的過程,養(yǎng)成科學探究的習慣和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方面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使他們注重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實現(xiàn)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fā)展。
目前,中學階段普遍使用《學生成長手冊》,全面記錄學生各個方面、各門學科的成長情況,這為思想品德課教師評價學生提供了科學和有效的舞臺。教師給每位學生在成長手冊中真實記錄下一定階段內(nèi)思想品德課學習的表現(xiàn),肯定成績,表揚優(yōu)點,指出缺點,提出努力的方向。這樣的交流使師生關系更融洽,也促進了思想品德課的教學。
案例:
學習態(tài)度觀察表
二、他人評價與自我評價相結合
在過去的教學評價中,對學生的評價只有教師為主體的單一評價,新課程改革倡導自評與他評的結合,學生從接受評價逐步轉向到主動參與評價。評價的主體多元化,可以是教師、家長、學生,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逐步轉向主動參與評價。通過學生自評,提倡學生不斷反思并記錄自己的學習歷程,及時發(fā)覺并展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發(fā)展學生的自我意識。通過小組互評,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行為習慣等作出較為客觀的評判,能使學生看到他人的長處,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最終實現(xiàn)自我改正、自我完善。自評與他評的評價方法在思想品德課評價中的運用,提高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評價變成了學生主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發(fā)展的過程。這也正是思想品德課加強人文教育的目的所在。
案例:
在“關愛他人”一課結束之后,進行了一次“同伴對學生關心他人”的評價。
指導語:下面所列出的是對這個教室中一些學生的描述。仔細閱讀并寫下最合適每個描述的學生的姓名。你可以寫下這個教室中任何一位學生的姓名,包括今天缺席的學生。你的選擇將不會被其他任何人看到。
注意:寫下最合適每個描述學生的姓名;
寫下你認為最適合每項描述的所有學生的姓名;
同一個人可以適合不止一個項目;
請寫下學生的全名,
除了你和我(教師姓名)之外,不會有任何人看到你的選擇。
在每項描述下面寫下姓名:
1.喜歡與其他人一起學習和游戲的同學是:
2.愿意同其他人分享物品的同學是:
3.愿意幫助他人完成作業(yè)的同學是:
4.在游戲中總是確保沒有漏掉其他人的是:
5.總是鼓勵其他人做得更好的同學是:
6.對有難處的人比較友好的同學是:
三、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
我國教學評價的主要形式是標準化考試,試圖把清晰的和模糊的、可測的和非可測的都納入理性的框架中去考查學生。由此,造成教師為考而教,學生為考而學的現(xiàn)象,社會上流傳“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這種說法。近幾年,高考、中考舞弊案件不斷,學生平時測驗作弊更是常見。
我們不否認量化評價方法的作用,它科學、客觀,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現(xiàn)代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但是,它不能測量許多難以量化的豐富內(nèi)容,特別是思想品德課所體現(xiàn)的學生思想、情感、價值觀,這些是難以用分數(shù)來衡量的方面。因此,思想品德課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開放的,關注學習過程的質性評價方式。如學生制作多媒體課件進行每月一次的時政專題講演,或社會調(diào)查報告、小論文評選,等等。這些評價方式可鍛煉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頭表達、社會實踐等能力,無形中還能營造同學之間友好競爭的氣氛,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學生努力把課件越做越好,調(diào)動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培養(yǎng)合作精神和對學習負責的態(tài)度,激起感知新知識、探索真理的欲望,并因為體驗到成功的愉悅而進一步提高學習時政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積極性,培養(yǎng)健全人格。如七年級上冊學生學習成績評價表就是按照“分數(shù)+等級+評語”的綜合方法制定的。
思想品德課定量與定性評價方式兩種方法有機統(tǒng)一和合理運用突出了考試的診斷和發(fā)展,促使學生在思想品德課的學習中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發(fā)展,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做事、交流。
初三畢業(yè)考試中出現(xiàn)了這樣一道題目:據(jù)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報道,世界十大空氣潔凈城市中,中國有兩個城市入選――海南省的三亞市排第二位,海口市排第五位。說說這一報道對你有什么啟示?
這道題沒有標準的答案,也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測試。在解答這一題目時,考生既能培養(yǎng)關注環(huán)境的意識,又會產(chǎn)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這是一條有感彩的題目。如果進一步讓學生制訂出一個寒暑假宣傳保護環(huán)境和改變自己不良行為的計劃,效果就更好了。
考試是學生評價的重要方式,但“考試為了什么?”更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前蘇聯(lián)教育家阿莫納什維利在每學期結束時,不向家長送成績分數(shù)單,而是送一只手袋。在這個紙袋里面,裝有學生智力勞動的作品:學生寫的書法、編的故事,精選出來的學生完成的各科作業(yè),學生的繪畫、資料剪貼、作文,以及阿莫納什維利對學生智力的分析和熱情鼓勵的鑒定。教師在課上、課后多多運用這樣的評價方式的時候,不僅是教育改革成為每位教師自覺行動之時,而且是學生主動學習、全面發(fā)展個人才能、關愛他人等人文素養(yǎng)養(yǎng)成之時。
參考文獻:
[1]李美英.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有效教學.考試周刊,2007,25.
[2]宋火金.形成性評價在合作學習中的運用.教書育人,2003,23.
[3]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篇9
關鍵詞:同級評價;個體創(chuàng)新意愿;評價導向;評價性質;評價模式
中圖分類號:G3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409(2012)10-0086-03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Peer Evaluation in Individual Innovative Intention
BAO Gong-min1, CAI Li-ling1,2
(1.School of Manage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2. School of Fashion & Engineering,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Abstract: This paper adopted 2×2(evaluation property and evaluation orientation) two factors between subjects design, with four kinds of evaluation settings, and then analyzes the impact of peer evaluation on the individual innovative tendency. Result showed that the interaction of type of evaluation property and evaluation orientation were significant. When colleague evaluation was based on individual outcome, the negative evaluation would be more effective to promote individual creative motivation. When colleague used negative evaluation, evaluation based on individual outcome would be more effective to individual creative motivation than based on individual process effort.
Key words: peer evaluation; individual innovative tendency; evaluation property; evaluation orientation; evaluation model
1 引言
創(chuàng)新是組織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個體參與創(chuàng)新活動的動機、程度及效果都將影響組織創(chuàng)新績效[1]。在個體創(chuàng)新研究領域,許多研究人員關注組織情境因素對個體創(chuàng)新行為及創(chuàng)新績效的影響,例如Amabile等識別了促進個體創(chuàng)新的關鍵情境因素,包括:挑戰(zhàn)性工作、組織鼓勵、工作群體支持、自由、無組織障礙、領導支持及充足的資源等[2,3]。不同情境因素對個體創(chuàng)新行為的影響機理存在差異,已有研究也表明組織情境因素可能通過不同的中介變量影響個體創(chuàng)新行為,例如個體創(chuàng)新意愿和創(chuàng)新效能等個體創(chuàng)新心理因素[4]。然而,單獨探討某一組織情境因素對個體創(chuàng)新心理影響機理的微觀研究還較少。本文將聚焦組織同級評價這一特定情境變量,探討同級評價模式對個體創(chuàng)新心理因素的影響。
2 相關研究回顧
2.1 同級評價的相關研究
組織內(nèi)部人際評價是形成創(chuàng)新氛圍的一種重要情境因素[5],員工因在工作中與領導及同事頻繁互動、溝通,不可避免地會接收到來自他人的直接或間接評價[6]。他人的評價有時不僅僅只是一種短時的外部刺激,可能在個體心理上形成一種對評價的預期,進而影響個體的心理及行為選擇。
早期學者和組織管理者都認為對個體給予績效評定和反饋的唯一途徑就是通過上級評價(Milliman等,1994;Wexley和Klimoski,1984),相反,來自同級的評價沒有被很好地普及,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組織管理者們擔心同級評價可能破壞良好的團隊合作氣氛(Kiesler和DeSalvo,1976;Saavedra和Kwun,1993;Kurland和Pelled,2000)。然而,同級評價在組織工作及生活中普遍存在,是一種無法忽視的重要情境因素,隨著團隊工作模式的普及,同級甚至可能是唯一能夠提供有關同伴對群體績效貢獻值的信息來源(Wexley和Klimoski,1984)。一些研究顯示了同級評價的益處(Druskat和Wolff,1999),比如,同級評價信息具有多來源、多視角的特征,評價更具客觀公正性;由于同級、同事之間有大量的日常接觸(Barclay和Harland, 1995;Saavedra和Kwun,1993),同級之間相互評價的過程也成為一種重要的人際溝通過程。另外,來自同級的評價可以提升團隊效能和團隊績效(如,Kane 和 Lawler,1978;Murphy 和 Cleveland,1991;Shepperd,1993;Wexley 和Klimoski,1984)。Shu和Cheng研究發(fā)現(xiàn):同事評價作為一種行為評價,將影響員工間的隱性知識共享[7]。Erez等研究發(fā)現(xiàn):在自我管理型團隊中,依靠同級評價的團隊比依靠外部評價的團隊更能促進團隊成員之間的工作共擔、建言行為及合作行為。同時,同級評價還有助于團隊效能和團隊績效的提升[8]。
2.2 評價對個體創(chuàng)新影響的相關研究
在社會心理學領域,評價常指人們對某事或某人的較為籠統(tǒng)的態(tài)度或意見,關注個體的心理感受,是一種心理感知,而非短時的刺激行為。認知評價理論(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明確提出外部評價將影響個體的內(nèi)在動機,研究發(fā)現(xiàn):外部評價(如外界評級、物質獎勵)使個體感到失去了對自己行為的控制能力,當評價來自于上級及外部專家等權威源時,這種評價的控制性增強,個體的內(nèi)在動機和創(chuàng)新意愿受到削弱;對此結果的更進一步的解釋認為:當個體預知活動將被評價時,增加了個體的壓力,也分散了個體對活動的注意力,使個體更加注重活動的結果,而不去探索完成活動的新途徑。
然而,已有的研究在解釋不同評價模式對個體心理、行為及績效的影響上存在差異和分歧。例如:關于正面和負面評價的影響研究,有學者提出個體更愿意接受正面評價,諸如對個體給予表揚或贊美可以促進個體更加努力工作,因而應該更提倡正面而負面評價[9];但也有研究認為負面評價相比正面評價對于個體更有激勵作用,尤其是來自領導的負面評價,往往顯示了個體當前階段的績效水平與預定標準存在差距,個體因此將通過加倍努力以達到甚至超越預期的目標[10]。關于評價影響個體創(chuàng)新的經(jīng)驗研究主要關注領導評價,而針對同級評價及影響的研究還較為匱乏。如果評價來源于非權威源,那么正面和負面評價對個體創(chuàng)新會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另外,在組織內(nèi)部,人際評價常常圍繞個體的工作行為或工作績效完成狀況展開,有些同事可能熱衷于對他人的工作程序、努力程度及工作方法評頭論足;而另外一些同事雖然較少“干涉”他人的工作過程,但是對他人的工作最終結果給予高評或低評,這兩種導向的評價模式對個體創(chuàng)新心理的影響可能存在差異,這些問題值得進一步探究。
3 研究框架及假設
3.1 同級評價研究視角
早期評價研究多使用單一維度,如預期外部評價(Shalley和Oldham,1985),隨著評價維度研究的細化,多維度的劃分方法日益增多,本文視同級評價為多維變量,具有不同的性質和導向性。首先,從評價性質來看,同事之間常常會有意無意地給予對方各種評論,有些人傾向于從正面視角評價別人的問題,評價中帶著認可、鼓勵,甚至不乏贊美之詞,有些人則傾向于從負面視角對他人做出評價,比如,對他人的工作成果表現(xiàn)出不以為然,甚至排斥、否定他人的成績,因此,同級評價從性質上可以區(qū)分為正面和負面評價兩種類型;其次,評價主體在對他人進行評價時,評價依據(jù)可能呈現(xiàn)一定的導向性,較為典型的就是以過程和結果為區(qū)分的導向模式,而認知神經(jīng)科學已研究證明結果/過程導向的認知選擇在特定時間段內(nèi)會表現(xiàn)出較一致的傾向性(Blajenkova等,2006; Kozhevnikov等, 2005),此結論可推及至同級評價上,即同級之間在給予對方工作任務評價時是遵循或側重某一認知導向的,同級結果評價導向側重事情的最終結果,在評價時關注被評價者是否完成工作計劃或目標,注重與期望的績效和產(chǎn)出進行比較,而同級過程評價導向則關注被評價者執(zhí)行任務過程的程序、方法和資源投入,在評價時強調(diào)執(zhí)行任務的方法及程序是否得當,是否按照恰當?shù)臉藴屎吐窂介_展工作,注重與規(guī)定好的運行程序進行比較(Jaeger和Baliga,1985; Ouchi,1979)。
3.2 研究框架
綜上所述,本文將同級評價的內(nèi)涵界定為同事對個體在執(zhí)行任務過程及任務結束后所給予的某種判斷、態(tài)度或意見,并依據(jù)評價活動中評價性質和評價導向上的差異,將同級評價模式劃分為四種類型,分別為同級過程/正面評價,同級過程/負面評價,同級結果/正面評價,同級結果/負面評價。本文將著重探究上述四種同級評價模式對個體創(chuàng)新意愿的影響,進而思考如何設置同級評價模式以激發(fā)員工創(chuàng)新行為。本文的理論框架如圖1所示。
3.3 研究假設
評價主體在做出評價時,會帶有一定的傾向性,即正面或負面評價(Nease,1999)。當員工的點子不成熟甚至還未成型時就遭受到攻擊和批判時,往往令他們心生退卻(Galluchi等,2000);相反,在工作過程中的正面評價對個體創(chuàng)新行為具有推動作用,當同級對自己所提出的有價值的觀點給予認可,在取得重要任務進展時獲得同級的積極評價時,個體感覺獲得了工作群體的支持,進而更愿意積極參與創(chuàng)新活動。Vinarski等研究也發(fā)現(xiàn):當個體感知獲得來自同級的關心時,這種關心培養(yǎng)了個體工作心理條件,增強了個體的工作安全感、工作意義感和有用性,進而促進了更高水平的動機和創(chuàng)新行為[11]。
假設1:同級正面評價比同級負面評價對個體創(chuàng)新意愿具有更強的正效應。
同樣是負面評價,側重過程和側重結果的負面評價對個體創(chuàng)新努力的影響可能存在差異。側重過程的負面評價可能損害個體與同級間的情感認同,個體會將過程負面評價當成對自己行為的不公平判斷,因而產(chǎn)生不信任感和負面情緒,使個體對同級產(chǎn)生失望情緒,進而降低個體參與創(chuàng)新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相反,側重結果的負面評價是同級對個體的最終績效、成績的判斷[12],說明個體績效表現(xiàn)未能得到同級的認同,個體需要加倍努力以證明自己的實力,因此,側重結果的負面評價比側重過程的負面評價對個體的創(chuàng)新努力更具激勵作用。
假設2:評價性質與導向交互影響個體的創(chuàng)新意愿。
假設2a:與過程/負面評價相比,結果/負面評價對個體創(chuàng)新意愿具有更強的正效應。
當同級以工作過程作為評價標準,且采用積極的、正面的口吻評價他人的過程努力度和工作貢獻時,個體從同級的評價中獲得了極大的情感認同,進而更加主動地開展工作,更愿意在工作中嘗試創(chuàng)新,因為即使創(chuàng)新失敗,個體也可預期到同級給予的鼓勵和關心。
假設2b:與其他三種評價模式相比,同級過程正面評價模式更有利于激勵個體的創(chuàng)新意愿。
4 實驗研究
4.1 實驗設計
本文用2×2組間設計實驗法。第一個因素是評價性質:有兩種類型——正面和負面評價;第二個因素是評價導向:有兩種傾向——過程和結果評價。實驗采用自編情境問卷,情境設置如下:自己剛進入某家企業(yè)工作、是一名新員工、工作期間將會與同事頻繁接觸、而自己的過程表現(xiàn)和最終績效都將被同事觀察到,并且被同事評價。在日常工作中,評價性質(正面/負面)評價導向和(過程/結果)組合形成4種不同的情境。
4.2 被試
調(diào)查對象為浙江某高校企業(yè)管理、市場營銷及財務管理等與管理學相關專業(yè)的大三學生,共140人參與實驗研究。研究采用團體測試的方式,首先要求被試者盡量設想自己是某公司的員工,并認真閱讀問卷中所設定的同級評價場景,所有被試者隨機接受其中一種情境,被試者在閱讀完實驗材料后根據(jù)自己的感受回答所有問題。在測試期間,有4位被試者放棄填答。
4.3 變量控制及測量
問卷中一道題目檢驗被試者是否真正地投入到了實驗所描述的情境中。如果被試者選擇投入程度小于3,則認為此問卷作廢。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有3份問卷在這個題目上回答3分以下,所以做不合格問卷處理,加上前述4份放棄作答的問卷,最終,接受側重結果/正面評價有31人;側重結果/負面評價有33人;側重過程/正面評價有34人;側重過程/正面評價有35人。
本文選擇了Choi(2004)以及Jeroen和Kemp(2003)編制的測量個體創(chuàng)新意愿的量表(0.712),并選擇其中載荷最大的4道題目作為測驗材料,采用對譯的方法確保量表的原意。此問卷為5點量表。
5 數(shù)據(jù)分析
利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方法來檢驗評價導向與評價性質的交互作用,首先進行方差齊性檢驗,檢驗結果表明各組方差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F=1.268,p=0.288),說明方差齊性良好。進一步地,通過方差分析得出(如表1所示),評價性質的主效應不顯著,但二者的交互作用顯著。假設1未得到驗證,但假設2得到驗證。
6 結論與啟示
本文借鑒心理學情境模擬實驗方法,采用雙因素組內(nèi)設計,設計了同級評價的四種模式,即過程/正面、過程/負面、結果/正面及結果/負面評價,研究同級評價模式對個體創(chuàng)新意愿的影響。針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首先,在組織內(nèi)部,同級給予正面評價與同級給予負面評價在激勵個體創(chuàng)新意愿方面的差異并不顯著,說明并非所有的正面評價都可以起到同樣的激勵作用,相反,同級側重過程的負面評價與同級側重結果的正面評價對個體創(chuàng)新意愿的激勵效果較為接近,需要對不同性質的評價進行細分。個體在參與評價活動時,往往是在多個因素中做出選擇,孤立地考慮某一因素難以對心理及行為做出判斷。
其次,同級評價的兩個因素——評價性質和評價導向交互影響員工個人創(chuàng)新意愿。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同級評價性質和導向的交互效應顯著。同級側重過程的正面評價對個體創(chuàng)新意愿的正向作用最顯著,同級側重結果的負面評價對個體創(chuàng)新意愿的激勵作用優(yōu)于同級側重過程的正面評價,這表明恰當?shù)呢撁嬖u價有時也可以起到優(yōu)于正面評價的激勵作用。目前,組織同級間的評價往往側重于過程評價,員工間可能出于關心或情感表達而對他人給予過程性的正面或負面評價,這兩種評價形式對個體創(chuàng)新意愿的影響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本文結論也提示組織在營造創(chuàng)新氛圍時,應該督促員工謹慎使用不同類型的評價。研究結論也提示,當確實需要給予個體負面評價時,側重結果的評價可能比側重過程的評價更能起到“激將”作用。
當然,本文采用實驗情境施測,與真實評價情境對個體創(chuàng)新意愿的影響仍然存在差距,比如,Sparr和 Sonnentag(2008)的研究發(fā)現(xiàn):負面評價與工作焦慮正相關,即隨著負面評價頻率的增加,個體的焦慮和負面情緒都會增加,而負面情緒對個體積極行為具有削弱作用[13]。因此,組織在營造創(chuàng)新氛圍時,應該關注不同類型的負面評價的側重點,控制組織內(nèi)部同級負面評價的強度和頻率。另外,側重過程的負面評價與側重結果的正面評價對個體創(chuàng)新意愿的影響差異不顯著,而研究結論也無法推知其中的內(nèi)在影響機理,說明在同級評價模式與個體創(chuàng)新意愿之間可能存在不同的中介變量或調(diào)節(jié)變量,這需要后續(xù)研究深入探索與之相關的組織情境變量。
參考文獻:
[1]Oldham G R,Cummings A.Employee Creativity: Perso-nal and Contextual Factors at work[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6(39): 607-634.
[2]Amabile T M,Gryskiewicz N D.The Creative Environ-ment Scale: Work Environment Inventory[J].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1989(2): 231-253.
[3]Amabile T M, Conti R, Coon H, Lazenby J,Herron M.Assessing the Work Environment for Creativ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6(9): 1154-1184.
[4]Choi J N.Individual and Contextual Predictors of creative pe-rformance: the Mediating Role of psychological Processes[J].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2004,16(2-3):187-199.
[5]趙鑫.組織創(chuàng)新氛圍、知識共享與員工創(chuàng)新行為[J].博士學位論文,浙江大學, 2011.
[6]Earley P C.An examination of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Relation of Feedback to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of Proceedings, 1986: 214-218.
[7]Shu-Chen Y and Cheng-Kiang F.Social Capital, Behavioural control and Tacit Knowledge Sharing-A multi-informant desi-g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09,(29): 210–218.
[8]Erez A et al.Effects of rotated Leadership and Peer Evaluation on the Functioning and Effectiveness of self-managed Teams: A quasi-experiment[J].Personnel Psychology, 2002, 55(4): 929-948.
[9]Nease A A,Musgett B O,Quinones M A.Relationships among Feedback sign,self-efficacy and Acceptance of performance Fee-dback[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99, 84(5):806-814.
[10]Martin L L, Ward D W, Achee J W,Wyer R S Jr.Mood as input: People Have to interpret the Motivational Imp-lycations of their Mood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3(64): 317–326.
[11]Vinarski-Peretz H, Carmeli A.Linking Care Felt to Enga-gement in Innovative Behaviors in the Workplace: The Me-diating Role of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J].Psychology of Aesthetics Creativity and the Arts, 2011, 5(1): 43-53.
篇10
一位穿著儉樸的女人,身后跟著一個孩子,孩子似乎很畏懼母親,這一路上她都沒敢和母親對視,想必那是位嚴厲的母親。走到地鐵站臺,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正拉著二胡,身旁放著一只鐵盤,里面只有零星的幾枚硬幣。女人經(jīng)過老人身旁時,一臉嫌棄地轉過腦袋,對孩子說:“看吧,多可憐。你要是不聽話,以后也會活成這般模樣。”我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這一切。孩子膽怯地點點頭,跟著母親走了。
這般模樣?那女人口出此言,必然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不過,分明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自卑。很明顯,她也不過是個農(nóng)村婦女,只是來到大城市,這才顯得神氣活現(xiàn)似乎高人一等。由此,我不禁想到:評價他人生活的同時,你的評價可能恰好就是你內(nèi)心的真實寫照。
當一個人是自卑的時候,看到別人光鮮的生活時,更多的會是羨慕嫉妒恨,甚至上前恭維;而看到別人不堪的生活時,則可能是愈加的鄙夷不屑。我由此可以猜測一下那婦女的生活,也許也是十分辛酸,十分貧苦,不那么如意吧。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也許每天都會發(fā)生,以至于被人們忽略了。
唐朝的大詩人劉禹錫曾被“送”進一間“陋室”,簡陋到比當今的蝸居還要簡陋。人們紛紛議論著劉禹錫的生活該將是如何悲慘如何不悅,同時也有慶幸自己沒有違背官府的意志,生活還沒有落得這般下場。但實際上,劉禹錫那種安貧樂道的心態(tài),早就將他置身于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境界了,該寫詩寫詩,該喝茶喝茶,日子過得閑適愜意。
別人的生活需要你來議論嗎?一個表面光鮮的公司總裁,背地里可能是個只顧回家數(shù)錢的俗人;而一個落魄的流浪歌手,也許會因為自己時常追逐著夢想的生活而思想變得無比光鮮。生活,是活給自己看的,不是活給別人看的。別人的生活你常去議論嗎?我認為,對他人生活的評價,可能就是自己生活狀況和生活態(tài)度的真實寫照。
一個生活樸素閑適的文人若是路過劉禹錫的舊宅,也會感嘆:“雖然住宿條件惡劣,但是這里空氣清新,環(huán)境幽雅……多么令人神往!”而一個虛榮心強,實際上內(nèi)心自卑的官吏,也會感嘆:“這樣簡陋的屋子,恐怕無數(shù)個夜里他都睡不著覺吧。看看這臺階,到處是青苔……”自卑的人評論他人的生活,更多的是對自己的一種慰藉,但這始終是自卑的表現(xiàn)。
不過,想要公平地評價他人的生活,始終是很難的。每個人的心態(tài)都不同,真正公平的評價只能來自于一種不卑不亢的心態(tài)。所以,人應當首先活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