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普法工作原則范文

時間:2023-03-18 04:27: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七五普法工作原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七五普法工作原則

篇1

一、切實做好“七五普法規劃啟動實施工作

1、各地、各部門要對“六五”普法工作進行全面總結,配合當地人大進行“七五”普法規劃啟動實施和《省法治宣傳條例》立法前期調研工作,按照全省“七五”普法規劃要求,結合我市實際起草全市“七五”普法規劃。指導各縣(市、區)、各部門制定特點突出、可操作性強的“七五”普法規劃。

2、籌備召開全市“七五”普法啟動大會,總結宣傳“六五”普法成績和經驗,表彰先進,全面部署“七五”普法工作。各地、各部門要在做好省市會議先進典型經驗材料報送工作基礎上,適時召開“七五”普法啟動大會,形成自上而下層層部署落實的良好開局。

3、組織人員參加全省“七五”普法骨干和新媒體普法培訓工作。各縣(市、區)、各部門通過舉辦不同層次規模的培訓班,提高普法骨干業務理論水平,為法治宣傳教育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抓好“七五”普法國家統編教材征訂工作。成立普法講師團,開展志愿者普法活動,確定“七五”普法依法治理聯系點。

二、組織開展“服務新戰略法治惠民生”法治宣傳教育主題活動,強化憲法和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

4、深入學習宣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深入學習宣傳憲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深入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全社會樹立法治觀念、培育法治信仰,提高厲行法治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結合開展“學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深入學習宣傳和黨內法規,注重黨內法規宣傳與國家法律法規宣傳的銜接和協調。

5、組織開展“服務新戰略法治惠民生”法治宣傳教育主題活動,配合省開展法治走邊關等活動。深化“法律七進”活動,完善“法律七進”工作標準,建立健全長效工作機制。結合法律頒布實施日、重大事件等時間節點,組織開展服務經濟發展新常態、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相關的各項法律法規宣傳活動。做好新頒布實施的《省司法鑒定條例》學習宣傳工作,營造弘揚公平正義、促進司法公正的社會氛圍。組織開展我市“12•4”國家憲法日系列宣傳活動。

三、抓好國家工作人員、青少年重點對象的法治教育

6、認真落實《省有關部門貫徹實施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實施意見>重要舉措實施規劃(2015-2020年)》,按照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的《關于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的意見》和司法部等部門制定的具體落實方案,出臺我市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的指導性意見。進一步健全完善黨委(黨組)中心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等制度,切實推動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據。

7、各地、各部門要制定可操作、管長遠的具體辦法,細化各項制度措施,把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納入本地、本部門工作總體布局,加強組織協調,形成工作合力。今年,在市直部門組織開展學習觀看“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系列講座”活動,全年學習觀看次數不少于兩次。

8、實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推動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配合教育部門搞好調研工作,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活動開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強化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開展全省青少年法治書畫作品評選活動。組織參加獲得全省中小學校“法治宣傳教育基地”稱號的學校法治副校長培訓工作,做好全國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命名活動推薦工作。

四、認真落實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

9、認真落實司法部等部門將制定出臺的《關于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意見》,進一步推動全市各級國家機關認真履行普法責任,在做好本部門本系統內普法的同時,積極向社會開展普法。積極探索建立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組織參加全國“以案釋法”優秀案例征集活動。

10、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注重發揮宣傳、文化、教育部門和人民團體在普法教育中的職能作用,鼓勵和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和公民參與,發揮各社會團體和行業協會的作用,努力構建社會大普法格局。健全媒體公益普法制度,促進媒體履行法治宣傳教育的社會責任。

五、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

11、大力開展群眾喜聞樂見、形式多樣的法治文化活動。推動將法治文化建設納入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法治文化與地方文化、行業文化、企業文化融合發展,繼續建立法治文化建設示范基地1-2個,從實際出發,在廣場、公園、村屯、社區、樓道、公交站點等均可。配合開展全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把法律送到農村和農村群眾手中。上半年,省將命名表彰第二批“全省法治文化建設示范點”,并做好向全國的推薦工作。

六、大力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

12、深入推進全市法治創建活動,堅持法治宣傳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深入推進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工作,深化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基層民主法治單位(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依法治校示范學校、誠信守法示范企業等)創建活動,積極推行村(居)法律顧問、法治副主任、企業法律顧問等制度,提高基層治理法治化水平。

七、推動落實“互聯網+法治宣傳”行動計劃

13、把新媒體普法平臺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在充分發揮普法微博、客戶端在新媒體普法中的帶頭作用基礎上,加快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科技進步和信息化建設。積極應對公眾對新媒體普法的需求,建立“12348”法律服務熱線、微信微博、法律導航網等專欄。加強新媒體普法內容建設,加大原創力度,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引入眾創眾包模式等,激勵社會力量針對熱點問題開展法律解讀,增強內容的新穎性和傳播力。下半年,參加全省舉辦的首屆法治動漫微電影作品征集展播活動。

篇2

一、將建立制度與常態化學法相并重,提升稅務干部法治素養。根據中央“七五”普法規劃中關于加強普法工作組織領導和機構建設的部署及稅收“七五”普法規劃要求,成立了普法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實施意見》《普法教育工作安排》《領導干部年度學法計劃》《普法責任清單》等制度。在學習上,將法制教育融入干部日常培訓中,采取“自學為主、聘請外部專家培訓為輔、送出去培訓與請進來培訓相結合”等方式,強化全員法制知識學習,全面提升干部依法治稅、依法行政水平。建立了領導干部學法講座、黨委理論中心組學法等制度,并將憲法、征管法及其他相關法律列為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內容,五年來利用中心組學習開展法治培訓達40余次。實行稅務人員憲法宣誓制度,將每周五定為全員學習日,組織開展《稅收相關法律及執法風險防范》集中學習,確保了普法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并聘請了專職法律顧問,補充購買法律法規書籍150余本,每季度組織開展一次法律知識集中培訓,增強了干部職工的法治觀念和運用法治思維、法律手段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積極做好對稅務人員執法資格培訓工作,加強執法證件管理,對沒有取得執法資格證書、稅務檢查證的人員,一律不得從事稅收執法活動。持證上崗率達到了100%。并組織全員參加市政府法制辦組織的法制培訓、法律知識測試,受訓面達到了100%,為稅收執法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人才支撐。

二、將普法教育與依法治稅相結合,持續改善稅收營商環境。牢固樹立依法治稅的工作理念,認真執行組織收入原則,突出減稅降費這一工作主題,將國務院和稅務總局、省局出臺的各項減稅政策執行不折不扣落到實處。將依法治稅貫穿組織稅費收入工作始終,堅持“依法征稅、應收盡收、堅決不收過頭稅、堅決防止和制止越權減免稅、堅決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的組織收入原則,嚴格政策底線,嚴守紀律紅線,確保實現高質量的稅費目標。認真落實和梳理各項減稅降費政策,通過丁稅寶稅企交流群和微信服務群第一時間推送給企業,并通過“云直播”的方式詳細解讀。針對企業實際困難和訴求,確定適用每戶企業的稅費政策指引,實行“一企一策”點對點向企業推送,使企業真正享受到政策紅利。加強風險防控,開展“建體系、防風險、促規范”專題活動,全面梳理、重新修訂涉及稅收管理各環節、全行業、全流程的風險規范,形成5大類38個具體項目。針對稅源特點,重點修訂完善鋼鐵、焦化、金屬及金屬礦批發、普通道路運輸業、建筑業等14個重點行業風險防控工作指引。共掃描分析監控類指標23項,下發基礎征管、發票管理等疑點數據4100余條,消除風險疑點3200余條,有力規范了納稅人的生產經營行為,降低了涉稅風險。開展稅收治理,對15戶高新技術企業享受稅收優惠情況開展核查,聯合公安、市場監管、商務等部門開展加油站(點)稅收秩序專項整治行動,查補入庫稅款1433萬元。開展白灰、石子、水泥、洗煤“四小行業”稅收治理、房地產行業評估和工業企業涉土稅收核查,進一步規范了行業管理,實現了稅負公平、執法規范,進一步優化了稅收營商環境。

三、將三項制度與日常執法相融合,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深化推行三項稅收執法三項制度,在行政執法公示制度方面,通過市行政執法公示平臺和稅務系統的三項制度公示系統對各執法機構、執法人員及權責清單、執法依據及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執法事項數據和投訴舉報途徑進行公示。截止目前,在信息公示平臺共公示行政處罰41件、行政許可162件。在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方面,配備執法記錄儀85臺,基本上滿足了工作需要。目前涉及的執法事項增值稅專用發最高開票限額審批,需要對開票限額10萬元以上的納稅人進行事前實地查驗;一般程序注銷戶進行實地核查和疑點調查、文書送達方面的留置送達和公告送達,執法事項的音像記錄做到了無遺漏全記錄,對全過程記錄資料按照規定立卷、及時歸檔。在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方面,主要有稅務行政處罰一般程序、稅收保全措施、稅收強制措施、稅款數額較大的稅務行政征收決定。對上述事項主要對嵌入金三系統的稅務行政處罰一般程序審核。共審核一般行政處罰案件50余件。并把普法責任貫穿到征收管理、行政審批、行政處罰、執法監管等稅收行政執法和管理服務的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同時,充分發揮法律顧問作用,對重大執法事項,及時聯系市十力律師事務所的李青春律師進行指導,保證了重大執法活動規范開展,杜絕了執法風險的發生。

篇3

一、工作完成情況

(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積極推動工作一是強化領導,專題部署。召開全州科技工作會,對科技系統依法行政工作作要求,要求將依法行政工作與日常工作同部署,同落實,通推進。二是強化組織管理,落實工作責任。我局基本形成了由局長親自抓,分管副局長具體抓,資管科牽頭、其它業務科室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同時,將依法行政工作貫穿于創先爭優、黨務公開等活動,廣泛宣傳發動,營造了依法行政的濃厚氛圍。為構建美麗生態和諧小康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二)加強憲法意識和憲法權威的學習教育為進一步增強干部職工依法行政意識,今年開展了4次會前學法》,分別為《憲法》《科技進步法》《宗教事務條例》,從思想層進一步深化對憲法的認識和尊重,從工作層面上,強化了科技人員業務法的全面學習,鼓勵干部職工多學法,會用法,切實加強對自身及科技人員的法律意識。從意識形態上深化民族團結認識,干部職工提升民族宗教事務管理和落實過程中否法律意識,并要求在空中群眾工作中加大對《宗教事務條例》的普及和解讀,進一步提升基層百姓、僧尼的法治素養。

(三)安排部署“七五”普法工作一是堅持依法治省、依法治州總要求。統籌抓好科技工作和部門法治建設及綜合治理工作,做到協調推進兩不誤。二是依法行政、依法辦事、普法宣傳三項任務。三是將法治宣傳納入基礎性工作,積極培育和踐行群眾法治觀念,提升群眾法治素養。四是抓好值班值守,堅持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切實加強辦公區、生活區的值班防范,確保無違法事件發生。五是抓好聯系點維穩督導工作,局黨組書記三次赴聯系點開展工作,靈活掌握群眾僧尼思想動態,宣傳惠民政策,進一步維護基層穩定安全。

(四)完善決策機制,進一步增強重大決策的民主性、科學性、合法性一是高度重視依法行政工作,在機關學習會上重點安排學習國務院新頒布的《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和省政府《關于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意見》,進一步強化局機關領導班子和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意識。二是積極健全完善集體決策機制,特別是重視發揮局務會、黨組會的作用,確保重大政策、重大問題的集體決策、民主決策。同時,明確各科室的決策職責,理順部門間的職責分工,切實做到各盡其職、各負其責。三是不斷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將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的理念和措施落實到各項重大政策、重大項目、重大問題的決策過程中。

(五)突出農牧民法制宣傳教育的實效性借力全州開展的群眾工作和大討論活動,廣泛深入農牧區開展貼近基層、貼近群眾、貼近農村的面對面法制宣傳教育活動,把法制宣傳教育納入部門對農村公共服務的重要部分,結合農村土地承包、土地流轉、土地確權頒證工作以及與農牧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開展“送法下鄉”活動,引導村民依法解決矛盾和糾紛,依法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使廣大農牧民群眾真正學法、知法、守法、用法,促進農牧區和諧穩定。

(六)積極參加法治宣傳活動根據“七五”普法總體規劃要求,結合送科技下鄉、送法下鄉入村入戶活動、積極開展科普宣傳,今年因疫情影響。據統計,今年共開展科普宣傳活動36場次,送科技下鄉98場次,開展科技培訓38期,培訓人數2956人次,積極參與消防宣傳,防災減災宣傳及“12.4”法治宣傳,進一步加大科技法律法規普法宣傳力度,注重手段和方式方法創新,健全學法、普法制度,根據不同對象明確學習法律的要求,積極推動普法工作外向型拓展,把普法工作從系統內、本單位向廣大農村、和基層延伸,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加強科技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進一步提高科技系統干部依法行政水平,增強群眾的法制意識。

(七)認真開展“法律七進”活動一是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誰主管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的原則。強化工作責任,落實工作任務,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積極面向社會開展本部門、本系統、本行業所涉及相關法律法規的普及和宣傳工作。二是開展法律進機關活動。做到“五有”。即有組織、有計劃、有教材、有陣地、有考核;同時,加強單位內部管理,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三是堅持和充實黨組中心組集體學法內容,領導干部帶頭學法。按照政府常務會會前學法安排,我局進行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會前學法;局黨組又開展了《憲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宗教事務條例》《科技評估工作的有關規定》等有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加強機關學法制度,今年我局的學法日程都做了具體安排,具體到人、到科室。四是開展“法律進學校”活動。著力培養青少年學生法制觀念,進一步推進青少年學生法律素質教育。抓好青少年學法守法習慣的培養,促進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教育廣大青少年學生學懂法律、知榮辱、明是非,使青少年從小懂得應該遵循的基本行為準則,養成學法守法的行為習慣;五是開展“法律進寺廟”活動。我局領導多次帶隊到鄉城寺廟開展工作,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以創新法制宣傳教育形式,逐步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今年因機構改革,我局職能有所調整,我局三定方案中已沒有執法職能。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繼續加強領導,健全依法行政工作責任制。局長對全局依法行政工作負總責,分管領導及其職能科室具體負責實施2021年法治政府的組織、指導、監督、檢查。

(二)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會議精神。在總體要求上,堅持原原本本學,聯系實際學,深入思考學,做到學習人員全覆蓋,學習內容方位,貫徹落實全到位,通過“十個深刻學習領會”,準確把握黨的及四中全會精神的思想精髓、核心要義,把全局干部職工的思想統一到黨的四中全會的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新時代科技工作的各項任務上來,大力提升全局干部職工依法辦事,依法行政的能力素質。

篇4

一、突出重點內容,為全鎮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1、組織學習宣傳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突出宣傳憲法,系統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大力宣傳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觀念,推動“六五”普法各項任務落到實處,推動四中全會提出的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結合“12·4”國家憲法日暨全國法制宣傳日,集中開展憲法學習宣傳活動,增強公民的憲法意識,樹立憲法權威。要通過多種途徑、多種形式廣泛宣傳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

2、圍繞全面深化法治九絲建設組織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按照相關要求,積極組織,傳播法治新風,弘揚社會正氣,努力營造全面深化法治九絲建設的良好輿論氛圍。

3、圍繞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組織開展相關法律法規學習宣傳。圍繞縣委縣政府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部署,深入學習宣傳相關法律法規。積極探索完善法治宣傳服務重點工作、重點領域、重點工程、重點項目建設的工作機制。圍繞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廣泛宣傳安全生產、環境保護、食品安全、醫療衛生、交通安全、社會保障、公共法律服務等與民生相關的法律法規。

二、推進全民普法,致力培育公民法治精神

4、突出領導干部、公務員學法用法。領導干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問題的能力。把法律知識學習納入黨委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黨委中心組每年學法不少于2次。加強黨委、政府法律顧問體系建設。完善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年度法律知識考試、領導干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制度。全面推行領導干部述法工作,加強督促檢查,把領導干部學法用法守法情況作為綜合考核的重要內容。大力開展黨政機關反腐倡廉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促進公正廉潔執法,防范職務犯罪,營造法治氛圍。

5、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堅持法治教育從娃娃抓起,研究制定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意見措施,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序列,列入中小學教育大綱,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網絡,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組織開展青少年喜聞見樂的法治教育活動。加強對學校法治教育師資培訓,進一步發揮法治副校長、法治輔導員的教育引領作用。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創建活動,不斷創新校園法治文化載體,加大青少年綠色學校等法制教育基地建設力度,豐富青少年學法用法實踐活動。積極組織開展“法在心中”青少年普法教育主題活動。

6、把法治教育納入精神文明創建內容。把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情況作為精神文明創建的重要指標,在文明村鎮、文明行業創建中,擴大法治宣傳教育的深度和廣度。堅持貫徹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基本原則,圍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組織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學習宣傳,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

7、抓好其他重點對象的學法用法。要大力開展“法律七進”活動,不斷加強對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村(居)民、外出務工人員等重點對象法治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依托農村黨員遠程教育平臺,組織農村干部、黨員骨干開展法律知識學習;完善農村法律顧問制度,大力實施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落實企事業經營管理人員和職工法律知識學習制度,按照“誰用工、誰負責”的原則,依托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網絡,以民工學校、企業普法平臺等為載體,加強外出務工人員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體系建設。大力宣傳與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定群體權益維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對公共場所、城鄉結合部等社會治安重點地區的普法工作。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社區矯正人員、刑釋解教人員等特殊群體的專項法治宣傳教育。

三、深化法治創建,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8、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健全法治、德治、自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機制,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開展誠信守法企業、法治示范學校創建活動,推進行業部門結合自身特點開展依法治理。

9、深化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活動。要積極探索村(社區)實現依法自治的有效途徑,做好我鎮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工作調研,認真總結“法治村(社區)”創建工作經驗,完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標準、動態管理辦法、測評體系,科學規劃創建目標。

四、加強法治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10、推進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按照部門聯合、資源整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要求大力加強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各村(社區)、各單位要加強聯動,并動員企業、行業等社會力量共同建設法治文化陣地,重點推進法治文化廣場街區、路建設。

11、廣泛開展法治文化活動。以“12·4”全國憲法日暨全國法制宣傳日、各類法律頒布實施紀念日等為契機,組織開展主題法制宣傳日、宣傳周和宣傳月系列法治文化宣傳活動,弘揚法治精神。

五、健全普法宣傳教育機制,提升法治宣傳工作實效

12、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要按照“誰執法誰普法”工作原則,充分發揮法治宣傳工作職能;要認真履行組織、協調、指導、監督等職責,切實抓好本地本部門的普法與依法治理工作,向主管對象、執法對象、服務對象等宣傳與履行職能、職責相關的法律法規,落實普法教育工作責任制等各項措施。

13、加強普法講師團、普法志愿者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普法講師團、普法志愿者隊伍的管理考核等制度,完善對普法講師團成員的激勵機制,注重對普法聯絡員的培訓教育工作,積極探索普法志愿者服務基地建設。完善普法志愿者組織網絡,培育和發展各類普法社會組織。

14、健全社會普法教育機制。要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宣傳普法工作,宣傳法律知識,繁榮法治文化,弘揚法治精神,營造良好的普法教育社會氛圍。

六、完成“六五”普法各項工作任務,加強“七五”普法規劃制訂的調研

篇5

統計法制30年回顧

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的頒布,開啟了我國依法統計的歷程。30年來,統計法與我們相伴前行,通過一系列統計法律規范的實施,逐步將統計工作納入法制軌道。

回顧這30年,很不平凡,令人欣慰。

這30年,統計普法宣傳教育成績斐然。統計部門為實施依法統計,先后開展了統計“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普法,廣大干部群眾基本上樹立起了依法統計的法律意識。多數領導干部認真履行了對統計工作的組織領導職責,以及為統計工作開展提供必要保障的義務;絕大部分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依法獨立行使了“三權”,以及為服務對象提供統計信息咨詢的義務;眾多統計調查對象依法配合統計調查,如實提供了統計調查資料。在此期間,統計部門還查處了一大批統計違法案件,震懾了統計違法者,教育了廣大干部群眾。

這30年,統計法對統計工作影響巨大。統計法的出臺,揭開了統計工作必須依法開展的嶄新一頁。它改變了歷來的統計工作思維模式,由人治思維轉變到法治思維;它打破了傳統的統計工作方式,由無約束的行政權力轉變到依法統計;它促成了統計工作的職能轉變,從單純為計劃服務轉變到對經濟社會發展進行監測和預警,滿足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需要。

這30年,統計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就。在統計法的保障下,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統計管理體制已經確立;以周期性普查為基礎,以經常性抽樣調查為主體,綜合運用全面調查、重點調查等方法的統計調查體系已經形成;以國家、部門、地方統計調查項目相互銜接的管理機制已經建立;以統計資料管理和公布的管理模式日趨成熟;以統計資格培訓、統計繼續教育、統計職稱考試為主的統計教育體系已日趨完善;以國家、縣級以上地方政府統計執法檢查機構和人員的監督檢查體系已初步形成。

統計法制建設功不可沒

這些年統計工作發生的巨大變化和取得的顯著成就,統計法的作用功不可沒。統計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獨立的統計機構,賦予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獨立行使“三權”,從法律制度上有效遏制了行政干預統計數據;統計法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及部門應當加強對統計工作的組織領導和提供必要保障的職責,從法律制度上對統計工作的組織開展提供了保障;統計法規定統計調查對象有及時和如實提供統計調查資料的義務,從法律制度上保障了統計調查資料的真實、準確、完整和及時性。這一系列的統計法律制度規定,為依法統計、確保數據質量提供了堅實保障。

30年的統計實踐證明,統計工作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好務,就必須遵循市場經濟和法治社會的基本法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是法治經濟,法治社會的基本要求是依法辦事。統計工作若沒有統計法的保障,就不可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好務。

繼續推進依法統計

篇6

一、提高認識,統一思想

統計調查工作為核算地方生產總值、綜合評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量化經濟社會發展進程提供重要依據,是認識市情、研判形勢、制定政策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進一步提高對統計調查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認真研究新形勢下統計調查工作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并切實加以解決,更好地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二、強化責任,凝聚合力

各地要加大對統計調查工作的組織協調,按照“五有”的要求明確職責和職能,即:有機構負責工作組織實施、有2名以上的專(兼)職人員承擔工作、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和設施、有統計調查信息化建設的必備設備、有配套的經費保障,切實解決工作中的具體困難和問題。各相關職能部門要主動作為,為統計調查工作營造良好的氛圍。各樣本網點所在的社區(村)和調查樣本所在單位要指定1至2名專人負責組織實施統計調查工作,主要領導要密切關注樣本網點的工作開展情況,在人員和經費上給予支持,并依財力確保經費逐年有一定幅度的增長。

三、嚴明紀律,依法治統

各地各部門要堅持正確的政績觀,嚴格執行《統計法》有關規定,提高各級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的依法統計意識。要把統計法律法規作為“七五”普法的重要內容,不斷增強廣大統計調查對象和統計調查人員遵紀守法的意識。要確保統計調查機構和統計調查人員獨立行使統計調查、統計報告、統計監督的職權不受侵犯,杜絕人為因素影響統計數據質量,為統計調查工作營造寬松的外部環境。各相關部門要積極配合統計調查機構加大統計執法力度,對瞞報、拒報統計調查資料,干擾統計調查工作和篡改統計調查數據等違法行為堅決予以查處,切實提高統計調查數據的公信力。

篇7

一、綜治工作

按照縣委和縣政法委工作要求,我鄉對綜治工作仍然實行一票否決制。今年對全鄉各村、社區的綜治工作也一樣實行一票否決制,并同時落實好與各村及社區相關目標責任書的簽訂工作。

(1)深化平安鄉鎮建設

今年鄉政法委將制定平安建設創建活動實施方案,細化考核標準,落實工作舉措。今年力爭全鄉60%網格村(社區)達到平安建設的標準。

(2)加強全鄉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

1.加強社會治安防控建設力度。認真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分工實施方案》的總體部署,將全鄉工作目標分解到每個部門確報社會面治安、鄉鎮(街道)和村(社區)、治安重點、單位內部安全、信息網絡、科技防控“六張防控網”取得實效。

2.扎實推進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工作。根據縣委政法委的要求,廣泛開展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切實強化國家安全意識,深入推進國家安全人民防線組織網絡建設,提升鄉、村兩級人民防線工作能力。全面落實黨政機關安全保密責任,認真開展保密教育和計算機安全檢查。嚴防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在網上滋生蔓延、形成危害。

3.推進“雪亮”工程建設。以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為載體,將“雪亮”工程與戶主聯防有機結合起來,實現聯網入戶與警務平臺無縫對接。

4.著力構建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快全鄉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加大對原有的12個視頻監控點的維護和使用,同時爭取資金擴增新的監控點,擴大監控范圍。切實提高維護社會治安的能力和水平。今年重點推行“紅袖標”隊伍實名制管理制度和治安登記管理制度,組建3-5人的巡邏隊伍,做到早晚各3次巡邏,確保有圖片,有記錄,并每月按時向縣綜治辦報送。大力推進鄉、村、社三級大巡防體系建設,整合力量,加大治安防控巡邏密度,提高見警率和管事率。進一步落實村、社治安防范責任,看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人,整體提升治安防范水平。

5.創新特殊人群管理工作。主要對肇事肇禍精神障礙患者、吸毒人員、社區服刑人員、失足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分類建立特殊人群日常管理臺賬,梳理并掌握好各特殊人群動態信息,及時開展對特殊人群的幫扶、救治工作。

二、加快推進綜治信息化建設和網格化管理。

1.加大全鄉綜治信息平臺建設力度,強化教育培訓和溝通協調,全面完成信息數據采集等任務,確保鄉、村信息網絡暢通,網絡信息員配備到位,進一步加強平安建設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將綜治信息化建設與網格化服務管理有效整合。

2.落實好對網格員的日常監督工作。要求每位網格員每月辦理網格事件11件,社區15件;每周至少下網格一次,做好社情民意的收集和處理;準確掌握網格內的流動人口以及特殊人群的基本情況。全年力爭實現7個100%:即流動人員信息100%掌握、出租房屋信息100%掌握、嚴重精神病患者100%掌握、社區服刑人員動態信息100%掌握、刑釋人員信息100%掌握、吸毒人員基本情況100%掌握、重大安全隱患信息100%掌握。

三、穩定工作

1.實行包案責任制,落實好包案領導和人員包化解穩控責任。

2.繼續保持“三無“鄉鎮的標準。

3.確保全年無重大不穩定事件發生,保證和諧穩定。

四、大調解和人民調解工作

堅持每半月排查一次,每月開展一次聯席工作會議,保持矛盾即時調解和“三.三”制調解原則,繼續保持現有成績并達到調解率100%,成功率95%。

五、防邪工作

深入開展反斗爭。切實增強反宣傳工作針對性和有效性,抓好農民、學校師生、社會群體的宣傳教育,提高全民識邪、防邪能力,筑牢識邪、防邪、拒邪的“防火墻”。深入推進教育轉化工作,逐步轉化現有人員。

六、司法工作

(一)社區矯正工作。

制定工作預案,執行好社區矯正對象請銷假制度,建立矯正對象檔案,做好矯正對象思想引導工作。

(二)法律援助工作

建立并投入使用法律援助站,全年援助200人次。

(三)安置幫教工作

制定預案,及時處置突發事件,每季度走訪一次,每月開展一次聯席工作會議。

篇8

一、指導思想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提高全縣民政系統干部法治素養為目標,大力加強干部職工學法用法工作,培養一支具有較高法律素質的干部隊伍,努力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行政機關,進一步推進依法治縣進程,為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二、目標任務

通過扎實有效地開展干部職工學法用法活動,進一步促進我縣民政系統干部職工熟練掌握與履行職責所需的法律法規;進一步建立健全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弘揚法治精神,增強我局干部職工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三、學習內容和時間

(一)政治理論學習

結合創先爭優活動及開展的“七五”普法教育活動,深入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二)法律法規知識學習

1.通用法律知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等。

2.民政相關法律知識:《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婚姻登記條例》、《殯葬管理條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等法律法規。

(三)黨風廉政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法律法規知識學習

學習中央、省、州、縣有關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文件和領導講話;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堅決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六項禁令”;學習《關于嚴格禁止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若干規定》、《領導干部廉潔從政的若干準則》、《紀律處分條例》、《關于黨員領導干部述職述廉的暫行規定》等。

學法安排表

時間學法內容

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

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殯葬管理條例》等

4月《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省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辦法》等

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省最低生活保障經辦人員和村(居)兩委會成員親屬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備案管理暫行辦法》等

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勞動合同法》等

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紀律處分條例》等

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等

9月《關于嚴格禁止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若干規定》、《領導干部廉潔從政的若干準則》等

10月《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省社會救助實施辦法》等

11月《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自治州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補充規定》等

12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等

四、學習方式及制度

(一)堅持和完善集中討論學習制度。切實抓好法律法規和業務知識的學習。通過會議、培訓、專題講座、討論等多種形式,進一步調動干部職工依法行政、依法民政和學法用法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在思想上樹立奉公守法、法律至上的觀念,從而提高依法辦事的能力。

(二)堅持干部職工自學法律制度。我局干部職工要結合自身的工作性質和特點,聯系工作實際,確定學法內容,堅持自學,持之以恒,并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輔導,努力提高學習效果。

(三)建立健全干部職工法律考試(考核)制度。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原則,根據干部管理權限,結合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對領導干部進行法律知識考試(考核)。考試(考核)可采取閉卷、開卷考試等形式進行,也可采取提交論文、撰寫心得、完成思考題等形式進行。考試(考核)工作要嚴格管理,注重實效,力戒形式主義。要把法律素質和依法執政能力作為干部職工管理的重要內容,定期對干部職工完成年度或階段性學法情況、法律考試、遵紀守法等情況進行考核。加強對干部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辦事能力的考察。

五、組織領導和保障

要高度重視干部職工學法用法工作,切實加強領導,把干部職工學法用法工作擺上議事日程,精心組織實施,確保干部職工學法用法工作的深入開展。

(一)要加強領導、健全機制。把干部職工學法用法列入干部培訓計劃,加強對領導班子及干部職工法律素質和依法執政能力的考核。要把干部職工學法用法納入局機關年度學習計劃,并做好輿論宣傳。

篇9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過去五年是我市發展極不平凡的五年。我們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部署要求,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頂住壓力、迎難而上,眾志成城、砥礪前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都取得新成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程中邁出堅實步伐。

五年來,我們全力以赴抓項目、幫企業,經濟實力有了新提升。不斷加強對經濟運行的預警預判,宏觀層面抓指導,微觀層面抓落實,扎實開展項目受理大起底、干部入企服務,著力推進項目建設,逐步形成發展新優勢,經濟運行持續向好,經濟發展平穩健康。一批如高科LED、康寶基因疫苗等科技含量高、帶動就業多的好項目建成投產,一批如潞安180、漳澤電力2×100萬千瓦“關小上大”等投資大、見效快、支撐能力強的大項目順利推進,一批如潞寶己內酰胺、大唐風力發電、歐亞神龍灣開發、中技金谷新型建材等新興產業項目在長治落地生根,一批如中南鐵路大通道、長安高速、黎左高速等方便出行、提升運力的重大交通項目投入運營,一批如太焦高鐵、長臨高速、長治機場改擴建等群眾期盼已久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正在加緊建設。切實加大幫扶實體經濟力度,積極推進“晉材晉用”,舉辦了兩屆長治制造展銷推介周,全力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為企業減輕負擔80多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總量始終保持在全省前兩位。

五年來,我們堅定不移抓轉型、調結構,產業升級邁出新步伐。有力有序有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完成120萬噸煤炭去產能任務,煤炭行業告別了30萬噸以下的開采時代,焦炭行業進入了5.5米以上大機焦發展階段,煤化工行業實現多基聯產;生物制藥走在全國前沿,光伏光電產業從無到有不斷壯大,新興產業投資占工業投資的比重由2011年的43%提高到62.9%,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比由2011年的11.8%提高到13.7%。新增設施蔬菜47.1萬畝,達到62.8萬畝,發展速度連續五年排全省第一;糧食產量持續穩定,糧經作物種植比例進一步優化。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銷售收入由2011年的95.3億元增加到208.7億元,年均增長16.9%。能交投長子集運站、太行山農產品物流園、新易達物流園建成運營。舉辦金秋讓利系列促銷活動,大力發展電子商務,促進消費穩定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11年的321億元增加到566.6億元,年均增長12%。完成了太行山大峽谷旅游資源整合,新增AAAA級旅游景區4個,壺關、武鄉、平順、黎城成為全國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縣,旅游總收入由2011年的124.8億元提高到369.1億元,年均增長24.2%。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5%,高于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1.4個百分點。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由2011年的4.0:66.3:29.7調整為4.7:51.0:44.3。

五年來,我們攻堅克難抓創新、促改革,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持續推進“放管服效”改革,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實施行政審批事項64項,承接省級下放審批事項56項,下放市級審批事項22項,實行重大項目聯審聯批,審批時限進一步縮短。不斷完善和改進政府管理方式,實行財政資金預撥付制,加快了征地拆遷和市政工程建設速度。深入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6家省級眾創空間,新發展私營企業1.8萬戶,各類市場主體達到15.9萬戶,新增小巨人企業53戶、小升規企業58戶。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46.7%,較2011年提高15.3個百分點。在全省率先建成技術交易市場和技術交易信息平臺,完成技術交易額87.2億元。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583件。長治商業銀行升級更名為長治銀行,全市13家農信社中10家成功改制為農

商行,組建了5家村鎮銀行,3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各類金融機構達到158家,較2011年增加48家,各類金融機構存貸款總額達到3318億元,較2011年增長44%。長治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長治海關正式批準設立。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組織企業赴俄羅斯、蒙古等國開展經貿交流。積極推進開發區改革創新、商事制度改革、國企改制、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供銷社綜合改革。全面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完成了新一輪行政機構改革和黨政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

五年來,我們堅持不懈抓城建、夯基礎,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深入推進上黨城鎮群建設,以主城區建設為龍頭,主城區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200億元,是上一個五年的2.3倍,新建改造市政道路39條,新增市政道路28公里、面積178萬平方米,“三環八縱十二橫”路網框架基本形成。新敷設各類管道800多公里,新建14座人行過街天橋,改造3座鐵路立交橋和130條背街小巷,新增集中供熱面積1700萬平方米,新增集中供水用戶3萬戶,主城區輻射帶動力進一步增強。以大縣城、重點鎮、中心村建設為節點,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260億元,集聚能力顯著提升。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2011年的43.43%提高到51.53%,年均提高1.62個百分點。全面完成城鄉人居環境改善“四大工程”各項任務。全市新增公路通車里程689.7公里,總里程達到1.16萬公里。開展了深得人心的“五道五治”行動,成效明顯。

五年來,我們不遺余力抓治理、強生態,環境治理取得新成效。在主城區全面禁止露天燒烤、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禁止燃煤,淘汰燃煤鍋爐842臺,拆除城中村城邊村燃煤土小鍋爐4728臺,對3.54萬臺燃煤土小鍋爐實施潔凈焦替代。2500輛公共自行車、500輛純電動公交車投入運行,大氣污染防治成效明顯。三類以上水質斷面達標率完成省定目標,“4+2”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全面完成。大力推進焦化、電力、鋼鐵、水泥等高耗能企業對標升級改造,淘汰落后產能1395.5萬噸,萬元GDP綜合能耗累計下降18.4%,工業固廢利用率達到67.2%。深入推進濁漳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完成水土保持生態治理面積135萬畝,治理度達到62%,位居全省第一。完成營造林面積190余萬畝,森林覆蓋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6.7%,較2011年提高1.8個百分點。

五年來,我們真心實意抓保障、保穩定,民生福祉又有新增進。公共財政用于民生的支出達到963.6億元,占到全市公共財政支出的80%以上。新增城鎮就業22.6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21.5萬人,穩定脫貧16.1萬貧困人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18429元提高到28094元,年均增長8.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7177元提高到11863元,年均增長10.6%,城鄉居民收入增速持續快于地區生產總值增速,農村居民收入增幅連續7年快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探索建立了聯盟校辦學模式,主城區建成3所公辦幼兒園、啟動8所義務教育學校建設工程,5個縣區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實施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生免費營養餐工程,新建改擴建200所農村幼兒園。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實現全覆蓋。新農

合人均籌資標準由230元提高到540元。城市低保標準由月均224元提高到488元;農村低保標準由年均1940元提高到3139元。開展了新生兒出生缺陷干預救助健苗工程。為經濟困難的高齡與失能老年人及百歲老年人、重度殘疾人發放補貼。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實施全民健身計劃。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9.7萬套,14萬居民喬遷新居。完成農村危房改造近5萬戶,15萬農民居住條件得到改善。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創新夜查突查、“兩議一報”制度,連續四年實現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雙下降”。深入開展社會風險大防范、矛盾糾紛大排查,不斷完善處置機制。始終保持打黑除惡高壓態勢,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深入推進禁毒大會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得到加強,人民安全感滿意度持續提高。有效應對洪澇、冰雹等災害,最大限度降低了財產損失。

五年來,我們毫不懈怠抓作風、創環境,政府自身建設得到新加強。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積極支持政協履行職能,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093件、政協提案2209件,辦復率100%。不斷加強與各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聯系,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始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堅定不移推進政府廉政建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國務院“約法三章”,持續加大審計監督力度,“三公”經費持續下降。全面完成“六五”普法,法治長治建設步伐加快。啟用新的政務服務中心,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所有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全部入駐,市直部門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全部公布。開通《直通政務廳》,建立“市長縣長接聽”制度,政風行風持續改進,與群眾更貼近、更貼心。

五年來,我市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相繼榮獲了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全國全民健身示范市、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市、中國曲藝名城等十多個國家級榮譽稱號,長治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進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正式明確的核心地位,體現了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對保證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過去一年,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認真貫徹省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按照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圍繞把長治打造成為山西重要增長極的目標,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戰略,經濟運行呈現穩步向好的積極態勢,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269.2億元、增長4.6%,較2015年加快了7.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583.1億元、增長2.5%,較2015年加快了12.4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98.5億元、增長2.2%,較2015年加快了31.5個百分點,主要經濟指標扭轉了負增長的局面,結束了五年來增速下滑的態勢,實現了下半年好于上半年,全年好于上年的目標,為今后進一步好轉奠定了基礎。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親切關懷、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委統攬全局、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大力支持、有效監督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同心同德、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奮戰在各條戰線上的干部群眾,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同志,向各派、工商聯、無黨派和各人民團體,向駐市部隊、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長治改革發展的社會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總量不大、發展不足,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造成為山西重要增長極的要求差距較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39項評價指標中,人均GDP只占目標值的68%、農業勞動生產率只占目標值的46.5%,特別是還有個別指標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加速發展的任務十分緊迫。二是產業結構不優,“一煤獨大”、三產占比不高的問題沒有根本性改變,煤炭產業仍然占到工業經濟的三分之二,第三產業僅占GDP的44.3%,與“十三五”時期服務業占比穩定在50%以上目標差距較大,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發展任務艱巨。三是創新能力不足,科研經費投入強度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31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僅有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9家,創新驅動、科技引領亟待加強。四是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大氣、水、土壤污染問題突出,霧霾問題日益成為人民群眾關注的焦點;萬元GDP能耗指標高于小康社會目標值160%,能耗水平居高不下,土地利用效率偏低,資源利用低級粗放。五是城鄉發展不均衡,就業增收困難,財政收支矛盾較大,脫貧攻堅難度大,民生社會事業欠賬較多,補短板任務十分繁重。六是發展環境不優,行政辦事效率不高,誠信體系不完善,法治觀念、創新觀念、市場觀念還不強,不作為、不會為、亂作為等問題仍一定程度存在。對此,我們將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任務導向,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不辱歷史使命,不負人民重托。

二、今后五年主要任務

各位代表,今天的長治正處于一個重大歷史關頭,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改革進入深水區,全面小康進入決勝期;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吹響了全省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號角。以市十一次黨代會為標志,長治發展翻開了新的一

頁,開啟了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征程;今年年初召開的市委十一屆二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作出了“緊扣‘兩個規劃’,突出‘一個中心’,堅持‘兩個抓手’,強化‘三大支撐’,推動長治轉型綜改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部署,這為今后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路徑。

各級政府部門要深刻領會、牢牢把握,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不要帶血的GDP,不要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GDP,不要摻假帶水分的GDP,要努力創造有質量有效益真金白銀的GDP、綠水青山可持續發展的GDP、老百姓有實實在在獲得感和幸福感的GDP,向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續的方向發展。要牢固樹立全新資源觀,切實加快轉型發展步伐,統籌利用好煤炭、礦產、文化、生態、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和政府效率、法治環境、社會誠信等各類資源,特別是要用好用活最具革命性、能動性的人力資源,走出長治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新路。要緊扣“兩個規劃”、突出“一個中心”,按照中原經濟區規劃和中原城市群規劃,主動融入國家戰略,把握正確方向,拓展發展新空間,圍繞省委“六大工程”,找準切入點、對接點,著力打造“六大工程”長治版,努力構建具有長治鮮明特色的多元化中高端現代產業體系,實現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重點的轉移。要堅持“兩個抓手”、強化“三大支撐”,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一手抓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強化改革支撐、創新支撐、開放支撐,把轉型深刻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主動轉型,創新轉型,深度轉型,全面轉型,把長治打造成為山西重要增長極。

未來五年,我們要如期完成21.6萬貧困人口全面脫貧的任務;我們要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要為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奠定基礎。

——轉型發展要有明顯成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煤炭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持續下降,傳統產業在工業中的比重控制在60%以內,傳統產業競爭力有效增強;先進裝備制造、現代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軍民融合、信息技術、現代醫藥等產業集群初具雛形,分享經濟、數字經濟、開放型經濟快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年均提高一個百分點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穩定在50%以上,民營經濟占GDP的比重進一步提高。

——創新驅動能力要有明顯提升。開發區改革創新取得重大進展,長治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明顯壯大,再建一個國家級開發區,每個縣建成一個省級開發區,實現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25%以上,真正成為轉型綜改主戰場。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提高,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健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建立研發機構的占比超過15%,研發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5%,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7件。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全方位進展,各方面體制機制更加完善。

——生態環境要有明顯改善。能源資源使用效率大幅提高,能耗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減排指標逐年下降,全面完成國家、省下達任務。二級以上天數達標率、水質斷面優良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分別達到80%、90%和90%以上。森林覆蓋率年均提高0.5個百分點,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主體功能區布局和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人民生活水平要有明顯提高。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完成行政區劃調整,上黨城鎮群建設取得更大成效,基本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和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以上。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持續快于GDP,不斷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社會綜合治理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安全穩定工作基礎更加鞏固,平安長治建設扎實推進,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明顯提升。

各位代表,實現上述目標絕非易事,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扛起加快長治發展、造福上黨人民的歷史責任,奮發有為,恪盡職守,努力破解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類難題,扎實做好經濟社會發展的每一項工作,全力辦好事關人民幸福的每一件事情。

三、2017年工作安排

2017年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之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轉型綜改的深化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根本指針,全面貫徹省、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和十一屆二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實施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戰略,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全面深化“雙改”為主線,以“對表、對標、對接”為要求,全力創優發展環境,保持全市經濟穩步向好、社會和諧穩定,為如期實現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奠定堅實基礎,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勝利召開。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目標根據新的統計口徑設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上年持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左右和6%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4.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

約束性指標是:資源節約方面,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5%,萬元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9%,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下降2.8%。環境質量方面,全面完成細顆粒物(PM2.5)濃度下降比例,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劣V類水體比例,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減排幅度等省下達任務。民生改善方面,農村貧困人口脫貧6.8萬人,城鎮棚戶區住房改造11400套。

今年,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狠抓“三去一降一補”。

“三去一降一補”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是破解我市結構性困局,加快轉型升級的根本途徑,必須全力落實、落到實處,努力取得更大成效。

堅決去產能。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方式推進煤炭去產能,今年關停退出太行王家峪煤業、莊底煤業、師莊煤業3座礦井,壓減產能165萬噸;妥善做好職工安置和債權債務處置工作,確保職工就業有出路、生活有保障。堅持淘汰落后產能與發展先進產能相結合,爭取更多煤礦進入先進產能行列,有序釋放先進產能。積極推進鋼鐵、電力、水泥、焦化等行業的去產能工作。

加力去庫存。重點抓好房地產去庫存和工業品去庫存。加大棚戶區改造、城中村改造貨幣化安置力度,貨幣化安置比例不低于80%,加強房地產用地供應管控,加快保障房分配,有效化解房地產庫存。引導企業適應市場需求安排生產,鼓勵企業創新營銷模式,加大銷售銜接力度。建立大中小微企業配套互補合作機制,深入推進“晉材晉用”,辦好第三屆長治制造展銷推介周,不斷提高市內企業使用本市產品的比例。力爭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15%以上,主要工業產品產銷率達到95%以上。

多措去杠桿。以降低企業負債率為重點,支持企業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開展股權融資和應收賬款融資,引導金融機構幫助企業優化債務結構。建立企業債務重組和不良資產處置協調機制,有效防范企業債務風險。引導企業走向資本市場,力爭壺化集團在主板上市,5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不斷擴大直接融資規模。

積極降成本。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進一步清理規范中介服務收費,努力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利用應急周轉保障資金、信用增進等方式,支持企業多渠道融取低成本資金。將企業直供電范圍擴大到40戶以上,降低企業用電成本。完善物流配送網絡,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挖潛增效降低管理成本。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降低制度易成本。

強力補短板。針對制約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的突出問題,加大補短板力度,提高投資的有效性,做實產業轉型、創新驅動、基礎設施、民生改善的重點項目,產業轉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84億元,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完成投資65億元,城鄉一體化建設完成投資293億元,民生社會事業完成投資54億元。

重中之重是加快補齊脫貧攻堅這個短板。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面落實“工程二十個專項行動”,加大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力度,簡化資金撥付程序。堅持產業為要,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帶動2.4萬名貧困人口脫貧,發展光伏發電帶動3900名貧困人口脫貧,發展鄉村旅游帶動2400名貧困人口脫貧,發展農村電商幫扶2000名貧困人口創業。堅持就業為重,通過提供崗位、勞務輸出和特色培訓,幫助8000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吸納5800名貧困人口參與專業隊造林或參加天然林、公益林管護。堅持教育為基,全面落實“雨露計劃”和貧困大學生資助,不斷加大對貧困人口上學的支持力度。堅持健康為本,落實各項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政策,加強對貧困地區的醫療救助服務,有效解決因病致貧。加大金融扶貧力度,創新精準扶貧小額信貸模式,確保完成小額信貸4.6億元的任務。實施9000人易地扶貧搬遷,完善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村容村貌建設。確保完成291個貧困村退出,6.8萬名貧困人口脫貧,沁源省級貧困縣摘帽的目標任務。

(二)狠抓實體經濟振興。

振興實體經濟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要向實體經濟發力、聚力,聚焦產業、企業、企業家,做優存量,做大增量,加快構建具有長治鮮明特色的多元化中高端現代產業體系。

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瞄準發展前沿,發揮現有新興產業的基礎,加快占領行業高端,形成新的優勢產業。信息技術產業,實施大數據戰略,培育大數據產業,加快智慧長治建設,推進大數據與工業、現代農業、服務業的深度融合。舉辦長治第三屆互聯網大會,籌劃建設智慧長治云平臺,在生產生活生態領域廣泛推廣大數據應用。加快推進國家北斗數據中心(山西)分中心、聯通、移動、電信等數據中心建設。裝備制造業,以智能化發展為方向,重點打造新能源汽車、新能源裝備、軍民融合、節能環保裝備等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加快推進成功集團30萬輛新能源汽車、高科LED、易通低溫余熱發電機組、太重高性能液壓產品等項目建設。新能源新材料,推動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設,重點打造光伏、風力發電、新型建材、鎂鋁合金等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爭取“國家光伏發電前沿技術依托基地”,擴大光伏、風電等新能源裝機規模,加快推進潞寶10萬噸己內酰胺聚合切片、中德鋁業汽車輕量化等項目建設。現代生物醫藥,重點打造黨參、連翹、黃芪等道地中藥材種植深加工現代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加快推進康寶血液制品、振東制藥抗腫瘤藥物、50萬畝連翹種植產業化、太行藥業中藥提取技改等項目建設。

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全力創建“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加快推進綜合能源產業基地建設,運用新技術、引入新工藝、使用新裝備、研發新產品、探索新模式、催生新業態。全面提升煤炭產業、焦化產業的規模化、機械化、信息化水平。加快實施低熱值煤發電和漳澤電力2×100萬千瓦“關小上大”項目。穩步提升煤層氣抽采水平,年內完成長子5億立方米煤層氣開發項目。以發展精細煤化工和現代煤化工為方向,加快推進潞安180、瑞恒60萬噸聚氯乙烯、襄礦20萬噸乙二醇、潞寶60萬噸烯烴等項目建設。做大做優建筑業,擴大鋼結構、裝配式混凝土和市政構件預制加工能力,努力構建全產業鏈生產體系,支持企業開拓市內外市場。嚴格產業技術、規模、環保、能耗、水耗、用地標準,逐步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產能過剩的低端產業,改造取締沒有安全保障的高危企業,提高產業準入門檻。

積極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引導規上企業自主創新,充分發揮龍頭企業雙創主體的示范作用,孵化培育一批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扶持一批成長性好的創新型企業,全年新增小升規企業12戶以上,小巨人企業5戶以上,新創辦小微企業3300戶以上。大力發展新建基地型、閑置廠房改造型、城市樓宇型等創業基地,推動唯美諾中小企業創業基地、鉅星眾創空間、天空之城創業基地上水平,年內完成長豐、長軸等5個創業基地建設,實現各類創業者“拎包創業”。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保障非公經濟與公有制經濟一樣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扎實開展民營經濟政策落地、產業清底、創新提質、服務提升、融資對接行動。實施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程,支持民營企業技術中心創新提質,推進民營企業股份制改造。繼續辦好“長清班”和各項專業培訓,促進民營企業家素質提升。

持續加大實體經濟幫扶力度。建立完善干部入企服務長效機制,積極幫助企業解決用電、用水、手續辦理、品牌創建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引深項目受理大起底,加快項目聯審聯批,通過聯審聯批審批項目300個以上。創新要素配置機制,建立完善礦產資源、土地資源市場化配置機制,建立礦權、地權流轉市場,用地指標向轉型重點項目、向開發區傾斜。對土地、礦產資源占而不用、低效利用的,通過法律和經濟手段予以調整優化,努力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

(三)狠抓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升農產品質量為著力點,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服務體系,加快實現農業向提質增效、可持續發展轉變。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創建,圍繞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建成6個省級、20個市級綠色高產高效示范片區,建設綠色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加快紫團、方興、沁州黃等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壯大潞寶金和生、浩潤食品等30個骨干龍頭企業。大力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推進智慧農業發展。加快發展功能農業,推進藥食同源產品開發。新培育省級示范專業合作社20家,新發展家庭農牧場50家,培訓新型職業農民8000人。新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50個以上,舉辦首屆國際農合長治周,培育10家農產品出口企業,促進農產品走向國際市場。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4億公斤以上,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銷售收入增長6.5%以上。

強化農業基礎建設。整合強農惠農政策,重點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科技創新、農民增收工程。完善農業保險體系,實現種養加產業全覆蓋。切實抓好農田水利建設,新開發水澆地1500畝,建設高標準農田6.8萬畝,推廣增施有機肥20萬畝,測土配方施肥35萬畝。擴大機耕機播面積,提高秸稈綜合處理率,加大農業廢棄物回收處理,推廣建設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工程。加強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和檢測監管體系建設。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力度,健全基層農技推廣體系,重點培養100名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專家、1000名村級農技推廣員、1萬名科技示范戶。

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創新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辦法,健全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推廣潞城市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成果,全面推進村集體經濟組織清產核資,對經營性資產開展產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資產收益扶貧試點,確保貧困戶資產保值增值。大力推進農村水權和農業綜合水價改革。加快推進國有林場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農村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

(四)狠抓現代服務業發展。

現代服務業是中高端產業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是地區綜合競爭力和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我們要不斷拓展現代服務業發展空間,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質量和水平,力爭服務業占GDP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

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以太行山農產品物流園、能交投物流園、紫坊農貿物流園等為龍頭,重點發展能源礦產品物流、大宗商品物流、城市配送物流和農產品物流。以智慧物流、多式聯運、連鎖物流、城鄉快遞、冷鏈物流為重點,加快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培育現代物流企業集團,延伸物流配送網絡。引導商貿物流企業運用電子商務拓展銷售規模,培育5至10家市級電商示范企業,新增2個電商孵化基地、500個村級電商服務站。

加快高新技術服務業發展。大力發展研發設計、知識產權、檢驗檢測、科技成果轉化、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服務業。加快發展以會計、法律、審計、評估、專利為重點的咨詢服務業,不斷推動在重大決策、重大項目和工程技術等領域引入咨詢服務。積極發展會展業,培育會展市場主體,延伸會展產業鏈。

加快傳統服務業優化提升。適應大眾消費多樣化、個性化、信息化需求,推動商貿、餐飲、住宿、家政等行業加快業態創新、管理創新和服務創新,促進線上線下互動發展。開展系列促銷活動,推進大型商業綜合體建設,打造3條特色餐飲街區,提升商貿服務水平。大力發展健康養老、社區服務、文化休閑等幸福產業。

加快文化旅游業發展。做大做強“太行山水·紅色經典”文化旅游品牌,推進神龍灣、太行紅山、太行歡樂谷等重點旅游項目建設,力爭太行山大峽谷創建成5A級景區。上半年完成18個旅游景區的改制工作。開工建設31項、530公里旅游公路,增設旅游景區標識標牌,新建改建旅游廁所76座。加大旅游宣傳推介力度,舉辦太行經典·長治久安旅游攝影大賽。在壺關、武鄉、平順、黎城4個縣,成立旅游發展委員會,探索建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分局,推動全市全域旅游發展。實施“旅游+”,建設全市智慧旅游平臺,推動旅游與文化、體育、工業、農業等相關產業融合。繼續做好旅游惠民“一卡通”工作,增加旅游專線客車線路。集中開展旅游專項整治行動,優化旅游消費環境。確保全市旅游總收入增長12%以上。

(五)狠抓重點領域改革。

改革是發展的必由之路,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根本途徑在于深化改革。我們必須攻堅克難、全力突破,推進各項改革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加速開發區改革創新。按照開發區整合改制擴區調規的要求,合理確定規模,堅持“五規合一”,堅決不碰生態保護區的底線,全部調出起步區內基本農田,加快起步區“九通一平”、標準化廠房建設。統籌產業布局,完成長治高新區的擴區工作,新設立長治經濟技術開發區,今后凡是新上項目原則上全部入駐開發區,現有具備條件的項目逐步向開發區搬遷集聚,開發區內原有企業同主導產業不相符的逐步“騰籠換鳥”。理順開發區管理體制、運行機制,今年5月份前完成開發區“三化三制三改”工作,強化開發區經濟屬性,吸引更多大企業、大集團落戶。確保襄垣、潞城兩個工業園區升級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努力使開發區成為全市轉型綜改的主戰場。

加速國資國企改革。對恢復生產無望的“僵尸企業”、“空殼企業”和問題突出的國有集體企業,創造條件推動企業采取兼并重組、產權劃轉、破產關閉等方式進行改制,妥善安置職工,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有效盤活國有企業閑置資產和土地,年內完成20戶企業的改制工作。全面完成行政機關與所辦企業脫鉤改革任務,建立完善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平臺,切實加強國有資產監督管理,不斷提高國有資本收益。

加速投資體制改革。全面對標發達地區投資環境,大力推進投資審批改革,全面推行網上審批,堅持多評合一、多審合一、多圖聯審、聯合驗收,對技術審查類審批實行先建后驗模式,積極探索開展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試點。主動爭取上級各類專項資金,積極引進世行、亞行、亞投行等國際資金。大力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力爭今年有50個項目落地實施。按照財政政策金融化、財政資金杠桿化的思路,發揮民營經濟轉型發展基金、扶貧開發基金、美麗鄉村建設基金等政府性基金的引導作用,利用城司、財鑫擔保公司等平臺,支持重大改革、重大項目、重點工程建設。

加速金融改革創新。促進長治銀行做優做強做大,支持設立村鎮銀行,加快推進黎城、沁縣、沁源的信用社改制步伐,力爭在全省率先實現農商行全覆蓋。完善政銀企聯席會議制度,加強政銀企對接,提升信貸支持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推動民間融資綜合服務平臺、股權登記托管平臺、應收賬款債權流轉平臺、金融信息服務平臺實質性運作。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用好保險資金防災防損功能,發揮保險資金投融資功能,推廣貸款保證保險,探索吸收保險資金支持經濟建設。

(六)狠抓科技人才質量強市戰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要素,質量是第一保障。我們必須在強化科技引領、發揮人才作用、提升質量水平上下實功、出實招、求實效。

全面推進科技強市。積極爭取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深化產學研合作,新增2個省級技術中心、5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加快推進技術成果和知識產權交易,推進技術交易額持續增長,促進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轉化。籌建長治市工業技術研究院,實施20項以上科技重點攻關項目。建立科技資源共建共享機制,促進大型科學儀器和科技資源共用共享。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600件以上。

全面推進人才強市。創新“產業資本+人力資本”模式,實施“潞商潞才回鄉創業創新工程”,力爭引進2至3家企業的核心研發團隊。創新用人機制,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統籌推進各類人才特別是實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鼓勵小發明、小創造、小制作,弘揚工匠精神,培育一批精益求精獨具特色的長治工匠。

全面推進質量強市。牢固樹立質量第一、品牌為王、標準先行的理念。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競爭力,以質量抓提升、占市場、促轉型。開展品牌創建行動,積極參加山西品牌“中華行”“絲路行”“網上行”,打造潞商品牌,今年力爭推出10家山西省名牌企業,2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加快質量標準化體系建設,支持企業參與國家標準制定,選樹15家以上質量提升標桿企業,力爭制定3至5個新興產業產品的行業標準,推動更多的企業標準、地方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全面開工建設國家煤基油質檢中心。實施計量惠民工程,推動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爭創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

(七)狠抓開放型經濟發展。

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是內陸地區實現追趕發展的關鍵所在。我們必須全力推進全方位、高質量的對外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以開放促發展。

全面落實“東融南承西聯北拓”戰略。主動參與中原城市群建設,強化與中原經濟區的對接聯系。積極融入環渤海經濟圈,深化與首鋼集團的全方位合作。加快融入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組織企業赴沿線國家開展經貿交流活動,拓展經貿合作領域。積極承接長三角、珠三角、港澳臺地區的產業梯度轉移。不斷擴大太陽能電池片、硝酸銨、新型建材、農產品等優勢產品出口規模,新培育3至5家出口創匯企業,全年出口額增長3%以上。

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內通外聯。不斷完善綜合交通網絡,優化提升“鐵、公、機”。加快太焦客專、長治機場改擴建、長臨高速、長邯高速改擴建等項目建設,爭取早日建成投入運行,積極爭取黎霍高速公路開工建設,暢通對外聯系通道。加快建設“岸、港、網”,在中南鐵路長子南編組站設立鐵路口岸作業區,推進無水港建設,力爭長治機場航空口岸實現臨時開放。進一步完善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網絡設施,推動“互聯網+”工程實施。抓好海關綜合服務設施和出入境檢驗檢疫技術業務用房建設,力爭年內主體完工。

更加注重招商引資成效。把開發區作為招商引資的重要平臺,圍繞產業鏈條、產業集群、產業目錄,創新招商方式,充實招商引資項目庫、客商庫、信息庫、人才庫,編制“招商地圖”,實施精準招商和跟蹤服務,促進項目落地投產。充分發揮駐外辦事處在招商引資中的窗口和橋梁作用,組織開展專業性、系統性專場推介對接活動。加大對簽約項目的開工率、資金到位率進行考核,力爭境外到位資金達到5億美元以上。

(八)狠抓城鄉一體化發展。

城鄉一體化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必由之路。我們必須堅持以“五個統籌”為引領,以“五規合一”為路徑,以城中村、棚戶區改造為主線,優化城鄉空間布局,加快上黨城鎮群建設,推動城鄉共同繁榮。

推進主城區擴容提質。全力推動行政區劃調整,優化城市發展框架,全面啟動主城區城中村、棚戶區改造,年內完成36個城中村整村拆除任務,新開工棚戶區改造11400套,基本建成8000套。圍繞行政區劃調整、城中村改造、棚戶區改造,開工建設一批市政道路、橋梁等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啟動機場與高鐵站、東客站的快速通道建設。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大黑臭水體治理力度。推進污水處理、污泥處置、生活垃圾發電等PPP項目建設。加快太行公園改造和人民公園動物區搬遷。全力推進207、208、309國道過境段改線工程,全面完成“三河一渠”綜合治理,形成主城區20公里長的環城水系、112公里的環城公路、135公里的繞城高速的三環格局。

提升城鄉綜合管理水平。引深“五道五治”行動,形成常抓常管嚴抓嚴管的環境整治長效機制,從根本上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實現市縣政府城市管理機構的綜合設置,行政處罰權的集中行使。實施路燈節能改造和街道亮化提升工程,鼓勵有條件的既有建筑增設電梯。加快智慧城市建設,促進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管理服務深度融合,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做好國家衛生城市的復審驗收工作。

加快上黨城鎮群建設。推動主城區與周邊縣市的設施對接、產業對接、機制對接、服務對接,加快推進規劃編制、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布局、制度安排“五個一體化”,規劃建設一批特色小鎮,積極推進醫療、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城鄉均等化,有序推動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城鄉聯網、共建共享。促進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有序落戶城鎮,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使農業轉移人口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權利和義務。

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四大工程。以貧困村脫貧、沉陷村搬遷、城中村改造、中心村提升、文化村發展旅游為重點,抓好“改氣、改廁、改水、改電”,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新創建12個省級、20個市級美麗宜居示范村,改造農村危房7038戶,推進5個農村垃圾治理試點縣建設,所有行政村全部建成鄉村清潔工程達標村。

(九)狠抓文化軟實力培育。

上黨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發展潛力巨大。我們要像挖掘地下資源一樣挖掘文化資源,像抓經濟建設一樣抓文化建設。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鞏固提升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成果,加快推進市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建設。完善市縣鄉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實施數字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數字農家書屋等公共文化數字服務項目。實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和鄉村文化記憶工程。啟動文化資源大調查,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深入挖掘、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力推進文化惠民。繼續辦好周末大劇院、流動圖書車、農村公益電影放映、上黨文化大講堂等文化惠民活動。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凈化網絡環境。做好修志編鑒工作。強化文化藝術人才隊伍建設和文化市場管理,加快推進市梆子劇團、落子劇團、豫劇團、雜技團四個院團的排練場地建設,力爭年內投入使用。

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做好文化產業統計普查。促進文化與旅游、科技、信息、體育、金融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辦好武鄉八路軍文化旅游節、黎城太行紅山國際自行車騎游文化節、沁縣端午民俗文化節等文化節慶活動。積極發展文化創意、動漫游戲、數字出版等新業態,支持中小微等各層次文化企業發展,著力打造一批市場化的產業基地。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太行精神、紀蘭精神,深入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選樹長治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培育良好家風。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民風。拓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爭創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提高全社會文明水平。

(十)狠抓生態文明建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我們要順應人民群眾關切,堅持不懈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山清水秀、天藍地綠的美麗家園。

突出大氣污染防治。嚴格落實京津冀大氣污染“2+26”城市群聯防聯控,把全市劃分為大氣污染防治敏感區、嚴控區、監管區,實施按區預警、因區施策。不斷深化“控煤、治污、管車、降塵”措施,全面開展縣城建成區燃煤鍋爐整治,實施主城區及周邊農村冬季取暖煤改電、煤改氣替代工程。開展“小散亂污”企業專項取締行動,實施工業企業冬季采暖期錯峰生產。持續提升油品質量,推進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強化揚塵污染控制。實施20項節能技術改造項目,加強企業節能降耗。持續保持環境執法高壓態勢,對偷排偷放、數據造假、屢查屢犯的企業依法嚴肅查處、上限處罰。

強化水污染防治。全面實施“河長制”,綜合利用好地表水,嚴控地下水開采。全力保護上黨盆地、長治濕地,完成5項濕地生態工程。辛安泉供水和東山供水工程正式投用,加快推進縣域小水網建設。全面完成縣城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加快工業集聚區污水處理廠建設,實現城鎮生活污水、工業園區污水直排清零,確保水質斷面達標。

注重土壤污染防治。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牢守539萬畝耕地紅線。全面落實國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啟動農用地污染狀況詳查。加大土壤環境監測力度,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保障農業生產環境安全。開展污染場地環境風險評估制度建設,明確保護、禁止、限制的措施要求。

創新環境保護機制。啟動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編制《長治市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合理確定縣市區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區域和面積。堅持資源集約節約高效利用,把土地產出率作為重要考核指標,提高土地集約節約高效利用水平。大力推行排污者付全費的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全面實施主要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擴大企業在線監測范圍,重點企業監測、重大項目驗收全覆蓋,強化環境風險防控,提升預警、應急處置能力,確保全市環境安全。

打造生態安全屏障。加強以太行山綠化、退耕還林為重點的林業生態建設,推進林業產業提質增效,強化森林資源管護,完成營造林面積30萬畝。創建1個森林縣城、10個森林鄉鎮、100個森林村莊。抓好濁漳河南源河流生態修復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5萬畝,完成2566戶的采煤沉陷區治理。

(十一)狠抓民生改善。

民生是為政之要,必須時刻放在心頭、扛在肩上,要持之以恒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

扎實辦好“六件實事”。今年省政府確定了要為廣大群眾辦好的“六件實事”,我們要全力落實、抓緊抓好。一是實施4410名殘疾預防重點干預和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二是對3個國家貧困縣3.2萬名建檔立卡的農村婦女免費進行“兩癌”篩查。三是為全市城鄉懷孕婦女提供免費產前檢查和診斷服務。四是新建79個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五是實施8000名建檔立卡農村貧困勞動力免費職業培訓。六是免費送戲下鄉800場。

著力促進就業創業。全面落實創業就業扶持政策,實施職業培訓全覆蓋計劃,不斷深化創業型城市建設。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實施“三支一扶”、就業見習等基層服務項目,吸納更多高校畢業生就業。扎實開展就業援助專項行動,托底幫扶就業困難人員,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做好城鎮失業人員、“4050”人群、退役軍人、殘疾人等群體就業工作。培育農村勞務經紀人,提高農村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認定扶持90所普惠性幼兒園,確保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以上,全面規范學前教育辦學。主城區8所義務教育學校建設主體基本完工,完成180所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標準化建設,確保長子縣、長治縣今年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驗收。主動適應高考改革,全市所有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基本通過達標驗收,穩定提升高中階段教育水平。科學設置專業,加強產教融合,開工建設職教園區,加快推進體校搬遷,推進職業教育健康發展。落實“1331”工程,加大市校合作,加快發展高等教育,長治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力爭秋季先期招生。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不斷提升教學研究水平。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積極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提高城鄉低保標準,推動脫貧線、低保線有效銜接。提高城鄉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準。不斷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加強流浪乞討人員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推進殯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殯葬業改革。加快推進城市社區養老中心建設,實施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行動。鍥而不舍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決不允許他們的辛勤付出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全面實施全民參保登記,逐步消除社會保障覆蓋盲點,實現人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

加快發展健康事業。加快市醫院、市二院綜合樓、市婦幼保健院改擴建、市中醫院、精神衛生中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救治基地、市兒童醫院等項目建設。落實醫藥流通領域“兩票制”改革,推進城鄉藥品配送一體化。積極推進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提升市縣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實施鄉村衛生標準化覆蓋和健康扶貧工程,提高鄉村醫生待遇。全面落實兩孩政策,繼續實施新生兒疾病篩查“健苗工程”。加強公共衛生安全體系建設,爭創食品安全城市,確保食品藥品安全。推進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積極爭取、主動創辦大型賽事活動,做好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長治賽區的籌備工作。

發展婦女兒童、老齡、慈善和紅十字會等事業,加強氣象、地震、人防、科普、檔案、雙擁共建、地方志等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港澳、對臺等工作。扎實做好國防教育、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工作。繼續做好對口援疆工作。

(十二)狠抓安全穩定工作。

人命關天、安全至上。我們一定要牢固樹立總體安全觀,以鐵的擔當盡責,鐵的手腕治患,鐵的心腸問責,鐵的辦法治本,堅決守住“三條底線”,絕不讓安全穩定問題影響干擾轉型發展大局。

壓實安全生產責任。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企業主責、失職追責”,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要求,嚴格落實各級各部門的安全生產監管責任。全面推行安全生產掛牌責任制,實現所有工商登記注冊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監管全覆蓋。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切實做到安全責任、管理、投入、培訓和應急救援“五到位”。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健全安全生產夜查突查和“兩議一報”制度,始終保持安全監管高壓態勢。進一步優化安委會組織架構,設立多個行業專委會,構建運行高效的安全生產協調機制和組織管理格局。充實市縣兩級安全生產監管執法人員,強化鄉鎮(街道)監管力量,完善開發區、工業園區、風景區等功能區的安全生產監管。抓好山西省應急救援長治基地建設,運用現代化手段加強監管,切實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強力整治安全隱患。全面開展安全風險排查和評估,從人防、物防、技防等方面制定管控措施,實行差異化動態監管。在各行業各領域全面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嚴厲打擊各類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真正把隱患當事故對待,堅持問題導向,對隱患問題盯死盯牢,對查處的隱患不解決不放過,實現隱患動態清零,確保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持續“雙下降”,全市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

維護社會大局穩定。深化社區“網格化”管理,加強對特殊人群的幫扶和管理,做好社區矯正工作。創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嚴厲打擊惡意逃廢金融債務和非法集資活動。扎實做好工作,完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有效調處化解各領域矛盾糾紛。健全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體系,不斷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深入推進平安長治建設,持續打好“六大戰役”,狠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努力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四、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推動轉型發展,創優發展環境,政府肩負著最直接、最重要的責任,我們要義無反顧地把如期實現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歷史重任擔當起來,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始終盡心履職盡責,始終忠誠干凈擔當,切實加強人民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擔當政府、廉潔政府建設,不斷提升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始終堅持為民盡責。牢固樹立以人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的根本宗旨,所有工作都要體現人民意愿、維護人民利益、接受人民監督。全面推行行政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堅決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依法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人民群眾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人民群眾來信來訪,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加強與各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聯系,積極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開展工作,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暢通與群眾溝通渠道,堅持群眾路線,重大決策問計于民、問需于民,主動深入基層、深入一線,真正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始終堅持依法行政。深入貫徹全面依法治國要求,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依法辦事。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實行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終身責任追究制和責任倒查機制。加大決策咨詢力度,推進政府智庫建設。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加強行政復議和應訴工作,扎實做好地方立法工作。積極推進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探索建立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查等制度。全面推開“雙隨機、一公開”,隨機確定執法人員和檢查對象,公開執法結果。深入開展“七五”普法,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搞好法律援助工作。

始終堅持創優環境。按照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要求,扎實推進“放管服效”改革,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進一步完善項目聯審聯批制度,推行投資審批網上辦理,讓企業、群眾辦事更高效、更便捷。持續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切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建立覆蓋市縣鄉政府的“13710”電子督辦平臺,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抓落實體系,將重大決策部署、重要改革事項、重點工作任務、重點產業項目納入平臺管理實行限時辦結,見人見事、見根見果、確保實效。暢通“直通政務廳”,辦好“市長縣長接聽”,做到企業問題有處說,群眾問題有人答。始終堅持干事擔當。我們要干字當頭、真抓實干、埋頭苦干。改進政府工作方式,扎實推進基層組織、基礎工作、基本能力建設,強化政策導向,細化行動目標,精準方案要求,實行重點工作清單化、項目化、責任化管理,建立清晰明確的責任可追溯體系。面對艱難險阻、不推不躲,知難而進、迎難而上,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勇氣,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攻堅克難,在履職盡責中推動發展,切實把責任扛起來,把擔子挑起來,真正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鼓勵大膽創新,寬容合理失誤,對工作主動作為、行動迅速、成效明顯的予以褒獎,對工作落實不力、效能低下、敷衍塞責、弄虛作假的慢作為、不作為、假落實、不落實行為嚴肅追責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