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賬會計工作計劃范文
時間:2023-03-22 09:49: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做賬會計工作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XXX選聘到職以來,積極為我鎮農業科學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建言獻策,對我鎮經濟、社會、科技發展方面的重大決策事項進行調研論證并提出意見和建議,為我鎮提供農業科技方面的信息,有力地促進了現代農業的發展。工作期間,重點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帶政策、帶技術、帶信息走村入戶向農民宣傳中央、文件精神,深入田間地頭向農民傳授新品種、新技術,面對面地幫農民分析市場,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農業生產。
二是認真抓好基礎教育和加強科技培訓工作力度。本著以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為出發點,舉辦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以提高農民的素質和農業技術,同時以村兩委班子成員為重點,培訓他們的技術能力,進一步帶動全村科技發展,充分發揮農業服務中心人員的專長,更好的為全鎮農業生產和生活服務。自聘任以來,舉辦農業科技服務農業技術培訓班6期,無償發放技術資料6000余份,為儒林方、水西方、圈子方等農業生產基地提供科技服務,受益農民達多達1萬余次。有效地打為發展我鎮農村經濟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三是提供技術指導。組織山大的多名農技專家分期分批深入田間地頭進行農技指導,精心組織指導,面對面手把手傳授病蟲防治和新品種、新技重點指導農民當前急需的農業生產技術。通過推廣農業科技應用和農業科技服務,解決了農業生產遇到的問題,農民得到了實惠,極大地提高了農民學習應用農業新科技的熱情。加強農業科技指導。堅持深入田頭,精心組織指導,面對面手把手傳授病蟲防治和新品種、新技術的有關知識。先后組織實施了測土配方、畜禽防治等項長效與突擊活動。
同時他對我鎮的農業生產和農業結構調整提出的諸多合理化建議已被我們采納,帶來的前沿農業生產技術已使全鎮成千上萬的農民受益。下步,我們將通過徐坤教授進一步加大與山東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的溝通交流,通過其引進新技術、爭取科研項目等形式,進一步推動農業生產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使農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二、2016年工作目標
1、農業調研:以打造“世界的菜籃子”為起點,圍繞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中心任務,深入調研農業發展的特色與不足,確定適合我鎮實際的農業特色發展目標。
2、基地建設:繼續實行“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積極推動土地流轉,建設區域化種植基地、示范園區、家庭農場,形成規模化優勢。
3、配套設施建設:配合鎮黨委政府,完成6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完善農田水、路、電網,為生產高產、高效、優質、生態、安全的高端農產品提供支撐。
4、科研方面:充分利用高校科研優勢,引入科研項目2-3項。
三、2016年工作計劃
篇2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在這孕育激情與夢想的松山湖畔,__理工學院隆重召開紀念__周年暨__年度共青團工作表彰大會。__書記親自到會并將作重要講話,這讓我們備受鼓舞!在此,我代表團市委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共青團工作的學院黨政領導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全校廣大團員青年致以節日的問候!
近年來,__理工學院團委在校黨委的領導下,緊密圍繞學院中心工作,服務團員青年成長成才,扎實開展“12311”校園文化品牌工程建設,逐步完善“一校兩壇三計劃”體系,在思想引領、成長服務、自身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喜人成績。對此,團市委是充分肯定的。
五四前夕,我們召開了全市紀念__周年暨“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動員大會,號召廣大青少年匯聚青春正能量,以實際行動共筑中國夢、同圓__夢!在此,我代表團市委向__理工學院的同學們、青年朋友們提幾點希望:
一、同心筑夢,堅定信念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無數先輩艱辛探索的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國夢”的唯一正確道路。我們要自覺學習黨史國情,通過橫向的國際比較與縱向的歷史比較,形成理性的社會觀察能力;要積極參加“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深刻理解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本質屬性和實現路徑,共筑中國夢的思想共識,將青想與中國夢、__夢緊密相連,將個人追求與時代要求融為一體,匯聚昂揚向上的青春“正能量”,為再創“新__奇跡”奮勇前進!
二、激情追夢,腳踏實地服務__經濟社會發展。當前,__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這既為我們施展才華、實現抱負提供了廣闊舞臺,又賦予了我們干事創業、奮發進取的歷史責任。我們要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__、實現高水平崛起”的目標,潛心鉆研專業知識和崗位技能,努力學習現代產業知識、社會管理知識和人文歷史知識,以開闊的眼界,過硬的本領,積極投入創新創業的主戰場,各顯其能、各展風采。加強實踐鍛煉,主動深入農村基層、生產一線和艱苦的環境中去,在社會的大熔爐中增長見識、砥礪品質,從實踐中求得真知、汲取力量。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堅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積小善為大善,修小節育大德,多做關心集體、熱心公益、關愛他人的實事好事,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成為良好社會風尚的倡導者、實踐者和推動者。
三、攜手圓夢,助力團員青年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一個個小小的青年夢才能匯聚成大大的中國夢。青少年的夢想就是共青團工作的方向盤,青少年的評價就是共青團工作的度量衡。希望學院各級團組織堅持以團員青年為本,主動適應形勢發展要求,認真研究當代青年特點和青年工作規律,精心呵護團員青年的成長成才夢,充分發揮各類學生社團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探索搭建科技創新、創意文化和創業培養平臺,為團員青年圓夢提供充足的養分、溫暖的服務、公平的環境。各級團干部要按照“讓黨放心,讓青年群眾滿意”的要求,帶頭改進作風,深入團員青年當中,傾聽他們的心聲,維護他們的權益,支持他們創新創業,做廣大團員青年的知心朋友。并肩攜手,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
篇3
一、總結成績,查找不足,正確估價20*年經濟和招商引資工作
20*年是我縣各項工作取得輝煌成就的一年。在過去的一年里,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生態立縣、工業強縣、民營興縣、流通富縣”四大戰略,全力構建“頗具潛力、充滿活力、凸顯魅力、富有實力”的新*,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呈現出經濟發展速度加快、招商引資效果明顯、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社會大局安全穩定的良好局面。突出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經濟實力顯著提升。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圓滿或超額完成了任務。全縣生產總值完成33.5億元,比上年增長24%;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2億元,首次突破億元大關,比上年增長79%;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0億元,比上年增長5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3.8億元,比上年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5900元,比上年增長19%;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4200元,比上年增長23.3%;實際利用外資318萬美元,出口創匯860萬美元。可以說,20*年是我縣近幾年來經濟發展態勢最好、經濟增長幅度最大的一年。一是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工業總產值完成50.3億元,增加值完成10.6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7%和60%。園區建設力度加大。入駐企業總數達到115戶,累計完成投資2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73戶,比去年增加14戶,完成增加值5.7億元,實繳稅金2799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3%和26%。沈陽機床集團*鑄造項目順利投產;隆達制鐵完成了4萬噸樹脂砂改造項目;美麟集團完成了高級柞蠶絲改造項目,“美麟”牌蠶絲被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二是商貿流通迅速興起。東北土特產品交易中心建設達到預期目標。投資3億元的一期工程順利竣工,商住旺鋪銷售率達94.8%,入駐率達88.7%,吸引了包括美國、新西蘭、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前來投資;二期工程正在建設中。于去年8月18日召開的東北土特產品國際貿易博覽會·全國鹿業年會暨東北土特產品交易中心開業慶典取得了圓滿成功,進一步提升了*的知名度。交易中心開業以來,呈現出供銷兩旺的良好局面。投資3億元、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的鹿城商廈項目基本完工。此外,金融保險、餐飲娛樂、社會中介、房地產開發等行業發展較快,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涌現。三是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6個試點鄉鎮和41個試點村的新農村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涌現出郜家店鎮榮安村、安民鎮志誠村、營廠鄉禮泉村等一批新農村建設典型。全縣發展經濟作物24萬畝,其中瓜菜13.5萬畝,中草藥材5萬畝。鹿、牛、禽的飼養量分別達到7.2萬只、25萬頭和856萬只。綠色和無公害食品標識達到35個,被列為省“三品”整體推進示范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35家,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82個。生態建設步伐加快。完成林地清理4.3萬畝,植樹造林5.2萬畝,封山育林10萬畝,村屯綠化81個;完成農建土石方831萬立方米。對14個村實施了整體扶貧開發,投入扶貧資金920萬元,受益貧困人口達到1.9萬人。
(二)招商引資成果顯著。我們把招商引資作為發展經濟的重要手段,通過創新工作思路、改進招商方式、拓展招商領域、狠抓責任落實,我縣的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共引進項目283個,到位資金18.9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18%。其中,一產項目93個,到位資金2.9億元;二產項目108個,到位資金8.6億元;三產項目82個,到位資金7.4億元。一是落實責任。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考核獎懲機制,繼續實行重大招商項目工作協調機制和縣級領導包扶重點項目責任制,充分調動各級抓招商引資的積極性。二是創新方式。以冶金鑄造、建材、醫藥保健、絹紡服裝、食品加工五個主導產業和鹿、牛、蠶、蛙等特色產業為重點,以日本、韓國、香港、浙江、廣東、福建等國家和地區為主攻方向,以*籍在外人士為依托,多方尋找項目,了解投資信息,實行親情招商、友情招商、以商招商。三是完善機制。在稅收、土地、收費等方面盡最大程度讓利于投資者,并且真正做到說了就算,定了就辦。實行招商引資月通報、半年初評、年終總評制度,并定期召開招商引資調度會,研究解決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四是優化環境。清理收費項目,減少審批環節,充分發揮行政審批服務中心作用,實行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對重大項目,采取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的原則,給予特殊優惠政策。建立檢查申報制度、服務承諾制度和舉報投訴制度,認真開展行風評議,對違規違紀問題及時調查,對典型案件進行公開嚴肅處理,維護域外客商的合法權益。
(三)城鎮建設步伐加快。一是繼續推進經營城市工作。全縣共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9宗、35萬平方米,收取土地出讓金1860萬元。二是高標準改造棚戶區。對黨校西側、解放路南北兩側等地段進行改造,共拆遷3108戶、8.8萬平方米,新增樓房面積50萬平方米,其中高層建筑6棟,是近年來棚戶區改造投資最大、標準最高、效果最好的一年。三是高質量開發六安新區。完成六安路拓寬改造、消防指揮中心、中醫院、六安實驗學校等工程,行政服務中心主體工程完工,體育館完成基礎建設。四是重點工程全面實施。誠信水庫工程累計完成投資5178萬元,工程已接近尾聲;投資2500萬元的寇河防洪二期工程基本竣工;遼西鐵路工程已完成前期準備工作;一次變電工程正式投入試運行;完成沈平線中修和303線拓寬改造工程。五是綠化美化工程全面展開。在城區主要街路、“兩場一園”、物業小區和公路沿線村屯植樹29萬棵,種花20萬株;集中人力、物力,對遼開線西段的環境進行綜合整治,取得了較好效果。
(四)各項改革穩步推進。一是民營經濟實現新的跨越。堅持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加強領導,強化措施,全民創業,促進了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縣民營企業(包括個體工商戶)總數達1.1萬戶,從業人員達4.3萬人,分別比上年增加16戶和1500人;實現總產值84.6億元,增長42%;增加值18.2億元,增長43%,占全縣GDP的54%;實繳稅金1.15億元,增長33%,占全縣全口徑財政收入的64%,其中,實繳稅金超百萬元的民營企業達到17戶,超千萬元的3戶,分別是隆達制鐵1163萬元,凱豐公司1119萬元,凱帝集團1003萬元。這些企業已經成為發展*經濟的中堅力量。二是農村改革不斷深化。認真落實了三項補貼等惠農政策,發放各類糧食補貼資金3199萬元。集體林改革工作基本結束。累計完成林改面積2*萬畝,占應改面積的95.3%。三是啟動了第五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縣級行政審批事項由81項削減到67項。
(五)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科技工作成效顯著。完成市級科技立項22項,省級科技立項8項,申報國家星火計劃1項;成功承辦了、科技部、遼寧省、鐵嶺市送科技下鄉活動。教育年活動深入實施。完成危房改造8所、4860平方米;新建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衛生工作得到加強。農村衛生適宜應用技術研究被列入國家科技部項目(全省5家);合作醫療參合人數近25萬人,參合率94.7%。文化體育事業廣泛開展。舉辦大型廣場文藝演出22場;籌辦了東北土特產品交易中心開業慶典文藝晚會,聘請國內知名藝術家到*演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迅速。投入網改資金45萬元,對全縣29個村屯進行了網絡改造,新增有線電視用戶1300戶。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不斷加強。在全省率先啟動了生育關懷工程;全面推行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落實扶助人口800人;全縣計劃生育率達98.81%,人口自增率控制在1.58‰以內。
(六)社會保持和諧穩定。社會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全縣各類社會保障人數達到8.9萬人。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得到加強。共安置下崗失業人員6978人。積極抓好民政工作,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被評為全省示范縣;城市低保的保障面不斷擴大,農村低保的保障面在全市排在第一位。高度重視工作,認真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共接待群眾來信來訪954案次、6827人次。平安縣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啟動了“陽光警務”系列活動,全省農村消防工作會議在*召開,“三基”建設內涵不斷深化。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煤礦、煙花爆竹、重點企業等安全專項整治,排除了安全隱患。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正視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一是廣大干部群眾的發展意識還不夠強。在一些干部群眾中還存在著怕擔風險、工作拖拉、“等靠要”等現象,缺乏敢想敢干、開拓進取的精神。二是縣域經濟整體實力不強。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不快,特色經濟發展緩慢,支柱產業缺乏名牌產品和名牌企業。三是農民增收難的問題比較突出。農村二、三產業發展緩慢,農業產業化進展不快,龍頭企業普遍規模小、加工層次低、帶動能力弱。四是招商引資質量不高。招來的大項目少,生產加工型項目少,對地方經濟拉動力不夠。五是財政收支矛盾比較突出。政策性減收增支因素增多,剛性支出增長過快,資金調度困難。生產建設資金短缺,重點項目建設資金缺口較大。六是維護社會穩定任務繁重。就業再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較大,各項改革進入攻堅階段,一些企事業單位職工的工資、參保以及城鎮折遷等問題比較突出。對此,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認真加以解決。
二、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努力實現今年經濟和招商引資工作的新跨越
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關鍵之年,也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我縣經濟和招商引資工作的任務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及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強縣富民這個目標,堅定不移地實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民營興縣、流通富縣”四大戰略,全面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大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進程,做大做強東北土特產品交易中心,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實現我縣經濟和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今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要實現43.5億元,比上年增長3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36億元,比上年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5.8億元,比上年增長14.5%;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4680元,比上年增長1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6850元,比上年增長18%;利用外資360萬美元,出口創匯900萬美元。為實現以上發展目標,要在以下八個方面尋求突破:
(一)以工業園區建設為載體,努力提高工業化水平
一是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按照產業集聚、土地集約、功能完善、管理科學的標準,高水平建設工業園區。加快特色產業工業小區建設,引進和發展一批土特產品精深加工企業,使之成為與東北土特產品交易中心相配套的加工基地。全縣工業園區總產值實現21億元,工業總產值實現65億元,工業增加值實現14億元,均比上年增長30%以上。二是加強規模企業建設。圍繞冶金鑄造、機械加工、礦產資源開發、絹紡、制藥發展產業集群;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技術合作,圍繞中草藥材、鹿、蠶等產品的精深加工,開發出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新產品。全縣規模企業發展到83戶,實現增加值7.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3.7%和32%。三是加大技改工作力度。按照循環經濟發展的要求,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新上技改項目20個。四是每個企業都要做好節后工業生產的啟動工作。沈陽機床集團*鑄造和隆達制鐵要擴大生產規模,向產品的精深加工方向發展;美麟集團、金丹藥業、天德制藥、天宏藥業等企業要加大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力度。
(二)以東北土特產品交易中心建設為龍頭,大力發展商貿流通業
一是加快東北土特產品交易中心建設。繼續推進二期工程建設,完成市場工程并投入使用。加強市場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規范市場運行機制,使交易中心的運營和管理更加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確保交易中心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要在適當時機召開交易中心業戶大會,鼓勵業戶擴大經營規模,保持市場購銷兩旺的良好局面。要通過舉辦全國鹿產品博覽會等活動,進一步帶動交易中心的商氣和人氣。二是大力發展商貿經濟。加快鹿城商貿大廈建設,完善附屬設施并開業經營。深化商貿流通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積極探索轉制企業經營方式,完成職工身份轉換工作。深入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雙百市場工程”,依法整頓市場秩序,營造開放、有序、誠信的大流通環境。三是積極開發旅游產業。高起點、高標準完成環東南旅游線路和誠信湖風景區規劃設計;修建城子山旅游公路;完成城子山山城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準備工作;開發誠信水庫風景區旅游、寇河漂流、冰砬山六合塔休息長廊、營廠巨德湖度假村、柏榆解放溝千畝果樹觀賞園等項目。
(三)以發展現代農業為目標,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是加強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優先發展以鹿為主的養殖業和以中草藥材為主的種植業,爭取利用3—5年時間,把我縣建成全省乃至全國聞名的鹿產品和中草藥材生產基地。積極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和有機食品,做大做強綠色農產品基地縣品牌。二是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進一步擴大美麟集團、金丹藥業、吉達鹿業等企業生產規模,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38家。充分發揮經紀人和行業協會作用,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三是加強生態環境建設。重點抓好公益林管護、植樹造林、封山禁牧和河道治理、濕地建設等工作。完成造林3萬畝,封山育林10萬畝,村屯綠化60個,清理亂占林地1.4萬畝。集中力量實施寇河治理三期工程,對誠信水庫上游環境和碾盤河進行有效治理,爭取省、市資金支持,著手準備省級樣板濕地建設。四是抓好新農村試點鄉(鎮)村建設。整合資金,扶持壯大能夠使農民盡快致富的主導產業,加快村村通油路、自來水、新能源以及綠化、美化等工程建設,進一步改善試點鄉鎮、村的生產生活條件。五是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繼續做好整村推進和移民扶貧工作;爭取農業產業化扶貧資金,重點扶持15家龍頭企業。六是做好春耕備耕工作。涉農部門和各鄉鎮要從資金、項目、物資、技術等各方面做好春耕備耕的準備工作。要教育農民認清當前糧食收購的形勢,盡快將農民手中的余糧變賣,加快資金周轉。
(四)以項目年活動為重心,全力抓好招商引資工作
今年我縣招商引資的具體任務是:引進資金21億元,引進億元以上項目6個。從我們周邊縣區來看,大家都把新一輪競爭的焦點放在招商引資上,競相比政策、比環境、搶客商、爭項目。因此,各級各部門要切實增強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牢固樹立“要發展必須抓招商,抓招商就是抓經濟”的思想,切實把招商引資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集中精力抓好抓實。一是要進一步落實工作責任。繼續完善縣級領導包扶重點項目制度,完善招商引資考核辦法,將招商引資任務分配到鄉鎮、部門、落實到人頭。鄉鎮主要領導要拿出80%以上的時間和精力抓招商,部門主要領導要拿出90%以上的時間和精力抓招商。年末,對未能完成任務的鄉鎮和部門,實行一票否決,不予評先選優;連續兩年未完成招商任務60%的單位,班子成員及單位全體干部職工不得提拔調動、晉級評優。二是進一步明確招商重點。要把主攻方向放在東北土特產品交易中心、特色產業工業小區、資源開發、工業項目上,圍繞沈陽機床機加、秸稈發電、風力發電、神環工業酒精、泰通通訊器材及石灰石、珍珠巖、陶土開發等項目,力求上大項目、上生產加工型項目。要盯住深圳、溫州、泉州等南方地區,跟緊沈陽、大連等省內地區,抓住長春、哈爾濱、四平、遼源等周邊地區,開辟安徽亳州、河北安國等新的招商領域,承接這些地區的產業轉移,確保引進一批重點項目。三是不斷創新招商方式。要采取小團隊招商和舉辦招商會相結合的方式,做到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研究運用以商招商、網上招商、委托招商、專業化招商等新的招商形式。四是繼續優化投資環境。招商引資的競爭,歸根到底是投資環境的競爭。因此,全縣上下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樹立“服務沒有休止符,服務就是軟黃金”的理念,全力以赴為投資者提供最優質的服務,使他們投資得放心、生活得順心、經營得安心。這里,我要對各鄉鎮和各部門提出“三個不準”:第一,縣委、縣政府的各項決策和政策、措施,不準以任何理由從中作梗、頂著不辦;第二,對外來投資者,不準以任何形式、任何借口吃拿卡要、敲詐勒索、設障刁難;第三,對外來投資企業,不準任何部門、任何人亂檢查、亂罰款。上述三條要作為工作紀律,若有違犯,嚴厲查處。
(五)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全力推進城鎮化進程
按照建設具有北方特色山水園林城市的總體目標,進一步打造*城鎮化的新亮點。加大六安新區開發力度,完成行政服務中心、體育館、檔案館、氣象觀測基地等工程。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成寇河二期、大通街南段等道路建設工程,實施特色產業工業小區、菜市街等區域亮化工程,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誠信水庫建設步伐,今年6月20日前實施大壩合攏截流。完成303線、沈平線、西東線改造和120公里村村通油路工程,修建振興橋和大營橋等橋梁780延長米。遼西鐵路全面施工。全力推進城鄉綠化、美化工作,在城區主要街路、住宅小區植樹2萬株,完成六安新區、寇河公園二期及公路沿線村屯的綠化、美化工作,爭取申報成功省級園林城市。
(六)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不斷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30周年,我縣的各項改革也進入關鍵時期。我們要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激發經濟發展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后勁。一是深入開展全民創業活動。完善鼓勵創業政策,激發全民的創業激情和潛能,培育市場主體,促進民營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千方百計引進各地投資者到*創業興業;千方百計鼓勵*籍在外創業的成功人士回鄉發展。到年末,民營企業增加值要實現24億元,實際入庫稅金1.4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2%和26%。二是進一步深化事業單位改革。加快推進商業、農事企業和供熱、供水等事業單位改革,將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全面推向市場。三是進一步深化農村各項改革。規范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工作;積極化解鄉村債務;積極探索、穩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繼續深化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繼續推進小型水利工程產權改革,有效解決農田水利投入不足、水利工程管理不善等問題。
(七)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為核心,全面發展社會各項事業
圍繞科技進步,全力實施“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圍繞中小學布局調整、危房改造、現代遠程教育等工程,深入開展“教育年”活動。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救治和食品藥品監督體系建設,提高應對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加強城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農村衛生院硬件建設,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初步解決農民就醫難、看病貴的問題。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和“關愛女孩”行動,穩定低生育水平。加強廣播電視、文化廣場、文化室建設,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八)以解決民生問題為著力點,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篇4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藍齊兒”為你整理了這篇2021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作總結和2022年工作計劃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一、2021年工作總結
1.強化政策落實,全力做好穩就業工作。一是不斷完善就業服務體系。今年以來結合全市企業用工實際,提請市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招工及用工服務若干意見》《加強企業招工及用工服務實施細則》。組建4個外出招工小組和外出招工協調工作小組,持續開展以工引工、外出招工、社會中介機構引進活動,目前招引外來員工27人。充分利用人社網絡系統作用,扎實推進專場招聘、“2+N”招聘和網絡招聘等各類活動。截至目前,共組織“2+N”各類招聘會92場,500余家企業提供2.56萬個崗位,累計17136人參加招聘活動,達成就業意向11385人,主園區用工凈增3787人,增幅9.3%。二是持續加大創業扶持力度。穩步推進創業培訓,本年度共開展23期創業培訓班,參加培訓學員690人,圓滿完成市級下達的年度工作任務。進一步簡化辦理流程,對符合條件的個人和小微企業及時審批發放創業擔保貸款。預計到2021年底,發放創業擔保貸款不少于7000萬元,其中小微企業貸款不少于3000萬元。三是兌現招工獎勵政策。兌現以工引工及返鄉就業人員獎勵資金,鼓勵企業老員工通過親帶親、友帶友、老鄉帶老鄉等方式引進新員工,對成功介紹外鄉或返鄉人員來廣穩定就業的單位或個人,在企業自主獎勵的基礎上,再給予1000元/人獎勵。截止目前2021年度已兌現獎勵資金174.7萬元,補貼人數2821人。同時積極向企業宣傳《人才興企二十條》,鼓勵企業引才引智、鼓勵企業培優育強、鼓勵人才扎根興業。四是精準宣傳就業創業扶持政策。通過發放宣傳手冊、利用廣播電臺、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以及舉辦現場宣傳會等形式廣泛宣傳創業扶持政策。深入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公開征集就業見習崗位、公益性崗位。建立新投產企業“人社服務專員”幫扶聯絡機制。定期入企走訪調研,開展就業創業、社會保險政策宣講等服務。五是有序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根據戶籍地將幫扶對象分解到鄉鎮社區,層層壓實幫扶責任,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進行動態跟蹤,將有就業意愿的人員全部納入就業創業促進計劃,開展分類幫扶,做到登記一人,服務一人。六是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今年以來企業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共開展39個班次,結業合格2284人;企業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開班62個,培訓系統上線2305人;普通勞動者就業技能培訓開班18個,培訓系統上線855人,碭山縣技能扶貧培訓150人;2021年度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開展11個班次,參訓學員542人。
2.深化制度改革,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一是強化征繳擴面和優化轉移接續。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10萬人,同比增長14.94%;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8277人,同比增長4.19%;失業保險參保3.96萬人,同比增長36.55%;工傷保險參保8.22萬人,同比增長1.48%。城鄉居民參保人數達到27.85萬人,當年繳費人數為17.56萬人,為符合領取條件的8.69萬人發放了養老金,月發放率100%。長三角社保轉移接續實現全流程線上辦理。二是規范參保。自2021年4月起,逐步規范社會保險參保,實行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三險統一繳費基數并同時參保,使得職工社保全覆蓋,保障了職工的合法權益,將逐步實現職工退休生活有保障、失業求職無擔憂;大力推進機關事業單位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參保,并推進保險費納入財政預算,保障了機關事業單位在編人員的工傷保險待遇等合法權益;在用人單位為職工參加工傷保險的基礎上,探索實施實施補充工傷保險,減輕用人單位工傷賠償負擔,化解用人單位工傷風險,促進工傷預防。三是建設基金風險防控體系。成立了社保數據對比領導小組,對各級疑點數據進行排查,聯合公安、法院、民政、衛健四部門定期進行數據比對,對發現的數據問題進行及時處理;建立了完善的內控制度,并順利迎接了省市多次檢查,總體情況良好,對發現的不足之處進行了及時整改。四是調整職業年金記賬方式。根據省市要求,將職業年金繳費由記賬方式調整為實賬積累,計劃從2022年起對職業年金記賬方式調整期歷年形成的記賬金額安排3年分批進行消化。
3.加大推薦評選,提升人事人才工作水平。一是完成2021年全市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今年我市事業單位計劃招聘124人,涉及衛生、教育、農林水專業技術領域以及行政管理等88個崗位。經過公告、資格審查、筆試、面試等程序,目前116人進入體檢環節。二是加大技能人才培養力度。今年新增技能人才3537人次,占任務數(2500人)的149.4%,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771人次,占任務數(1090人)的70.73%,新增取得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690人次,占任務數(1800人)的93.89%,其中高級工271人次,占任務數(400人)的67.75%,技師27人次,占任務數(30人)的90%,新技工系統培養705人,占任務數(700人)的100.7%。三是組織參加各類技能競賽活動。成功舉辦我市第二屆職工職業技能競賽,推進1名選手參加全國新職業技術技能大賽安徽省選拔賽;組織參加宣城市“皖廚宣味·徽菜名城”首屆烹飪技能大賽,共7名選手參賽,其中1名選手獲得中式面點一等獎、3名選手獲中式烹調優秀獎;4名選手參加首屆長三角家政服務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安徽選拔賽;3名選手參加安徽省第三屆農民工職業技能競賽。四是穩妥有序開展網上申報職稱評審工作。今年首次使用網上職稱申報系統,為保障申報人員順利上傳資料,指導用人單位經辦人員認真學習網上職稱申報系統操作流程。目前共審核通過并上報了13名申報人員的申報材料。五是多措并舉開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進一步規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流程,積極組織工作站申報參與省廳開展的各種項目和活動。今年有三家工作站申報了科研活動資助經費項目,有四家工作站參加了全國博士后創業創新大賽,其中有兩家工作站進入了復賽,有一家工作站進入了決賽。
4.規范行政執法,勞動關系和諧發展。一是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穩步推進。扎實開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綜合運用各種方法,用工管理趨于常態、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勞資糾紛大幅下降,在大大改善根治欠薪工作局面的同時,切實維護了我市廣大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和社會和諧穩定。二是是勞動人事爭議處理效能穩步提升。組織參加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教育培訓,開展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員仲裁員培訓班,加強調解仲裁隊伍建設,打造政治素養高、綜合素質高的調解仲裁隊伍。推進信息化仲裁院建設,上線運行全省統一的調解仲裁信息管理系統,落實案件受理、審理、監督統計等工作全流程信息化,推廣應用全國“互聯網+調解”平臺,拓寬勞動爭議糾紛調解仲裁申請多樣化渠道,為群眾提供便利。今年以來案件辦理成效顯著,截至目前,勞動監察受理投訴舉報案件153起,涉及農民工1961人,涉及金額2607萬元;排查全市工程建設領域在建項目97個,排查存在拖欠支付隱患項目6個,及時責令限期整改項目5個,涉及農民工389人,金額1265.3萬元。仲裁院已立案受理261件,調解結案173件,裁決結案73件,終局裁決5件,其他方式結案7件,仲裁結案率96.9%,仲裁調解率68.4%。全市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平穩,全年未發生因勞動人事爭議案件引發的上訪或群體性事件。
二、2022年重點工作計劃
(一)招工引工方面。進一步完善招工引工政策,制定全市招工引工考核辦法,完善招工獎勵辦法,加大獎勵力度;建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監管機制,鼓勵引導重點臨時缺工企業以服務外包的方式解決用工困難。常態化開展線上線下多種形式的招聘會,2022年全年計劃開展136場“2+N”招聘會,其中80場周三、周六現場招聘會、18場鄉鎮“夜市“招聘會,20場網絡直播招聘(每月固定8號上午9點舉行直播帶崗),18場勞務基地及其他招聘會。突出春節等重要節假日招聘,春節期間開展10場春風行動系列招聘會(3場網絡直播招聘會,3場鄉鎮、開發區子園區招聘會,4場人力資源市場大型招聘會)。
(二)就業創業方面。在開展好常規創業培訓的基礎上,重點圍繞鄉村振興開展創業和就業技能培訓,2022年計劃培訓農民工3000人以上,開展1-2期鄉村振興主題創業特訓營,培訓學員不少于60人,開展鄉村旅游、品茶員等鄉村特色就業技能培訓班不少于3期,培訓學員不少于180人。繼續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統籌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2022年,計劃開發公益性崗位200個,上崗率不低于50%;新增實名制就業不少于1.1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率不低于60%;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率不低于70%;創業擔保貸款計劃發放不少于7000萬。
(三)人才保障方面。圍繞廣德市開發區四大主導產業,積極組織廣信農化等不少于3家企業開展企業自主評價,為企業發展提供技能人才保障;籌備廣德市第三屆“廣德工匠”評選活動,計劃表彰、提名獎各10名。圍繞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積極推薦優秀的鄉土人才參加全國、省、市技能人才評選及技能人才競賽,所有競賽項目計劃各推薦2名選手參賽,加大鄉土人才在技能人才評比中的比例。組織榮達食品有限公司創建升格為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四)社會保險方面。扎實推進征繳擴面工作,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達到10.12萬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達到8450人;失業保險參保達到5.00萬人;工傷保險參保達到8.40萬人。針對目前我市社會保險參保結構不合理的現象(參加職工養老保險人數明顯少于參加工傷保險人數),從2022年起將積極推進職工全險種參保計劃,進一步提高全市職工全險種參保率。擴大協議醫療機構簽訂范圍,簡化轉院流程,為工傷職工和企業創造更大便利。
篇5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先后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和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有效激發廣大群眾創業潛能,推動民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民營經濟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具體表現為三個“半壁江山”:一是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20*年,全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222.9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8.9%。二是稅收的“半壁江山”。去年民營經濟實現稅收21.4億元,占全市稅收總額的54.9%。三是新增就業的“半壁江山”。20*年,民營經濟新吸納就業人口6.9萬人,占全市新增就業人數的52.9%。
當前,我市正處于推進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加快大開發、大投入、大建設進程,必須堅持兩手抓,一手抓重大項目的爭取引進,一手抓民營經濟的加快發展,在辦大項目、抓大投入的同時,加快發展中小企業。各地、各有關方面要切實增強責任感,通過制定更有利的政策措施,營造更有利的發展環境,不斷推動民營經濟加快發展,讓民營經濟在全市跨越發展大局中發揮更大作用。
二、著力提升發展層次,進一步提高民營經濟質量水平
我市民營經濟發展雖然速度很快、勢頭良好,但總體層次仍然不高,與先進地區相比仍有較大差距。20*年,全市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數量分別占全省的2.3%和4.2%,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平均注冊資本分別占全省的8.1%、60%,民營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占全部民營工業產值比重為25%。今后的工作中,必須進一步加大力度,努力提高民營經濟發展水平。要著力在以下五個方面求突破:
一要在加快產業結構升級上求突破。我市民營經濟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勞動密集型、資源加工型企業所占比重較大,行業趨同現象較為突出,產業附加值較低,整體競爭力不強。要支持和引導民營企業加快產業優化升級,大力發展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好的產業和項目,努力構建具有較高效益、較強活力和競爭能力的新型產業結構。民營企業要準確把握全市跨越發展的著力點,主動融入臨港產業開發,積極參與特色海濱城市建設,不斷提升產業發展層次,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力。
二要在培植骨干企業上求突破。骨干企業是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優勢的最集中體現。總體來看,我市民營企業單體規模還不大,缺乏有較強支撐力的骨干企業。20*年,全市年銷售收入億元以上民營企業實現銷售收入占億元以上企業銷售收入總量的28%。要在發展大企業、扶植利稅大戶、培育規模企業上狠下功夫,采取增加投入、技改擴能、資本運營等多種措施,促進民營企業做強做大。要大力實施“民營企業騰飛工程”,加快發展一批支撐力強的骨干企業和利稅大戶,落實“微小企業成長計劃”,推進全市中小企業發展,確保每年新增規模企業100家。要促進民營經濟對外開放,加強與發達地區溝通聯系,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靠大聯強,引進合作伙伴,不斷提高發展層次。
三要在提升創新能力上求突破。主要是“三靠”。一靠產學研結合提升創新能力。加強與市內外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聯系協作,努力在民營企業中建設一批高新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基地。及時引進、嫁接新技術、新工藝,提升民營企業的裝備水平和產品檔次。二靠自主開發提升創新能力。鼓勵支持骨干民營企業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在搞好國內外先進技術消化吸收和“二次創新”的同時,努力研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和技術工藝。三靠培養人才提升創新能力。引進培訓并舉,面向國內外抓緊培育一批民營企業急需的現代管理、科技研發、國際經貿、市場營銷等領域高層次專業人才。
四要在依托優勢資源推進集約發展上求突破。保障民營經濟平等享受土地、能源、園區等資源優勢,促進民營企業適應要素資源緊張趨勢,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走集約發展道路。要以現有產業集聚區為基礎,通過政策扶持等手段,鼓勵和支持民營經濟提高產業集中度,推進民營企業向園區集中,確保新建規模以上民營企業項目80%進入集聚區發展。積極引導民營經濟轉變增長方式,提高環保門檻,在擴大民營經濟對GDP增長貢獻的同時,提高民營經濟在保護環境和節能降耗方面的貢獻。
五要在培養和造就企業家隊伍上求突破。高度重視民營企業經營者隊伍建設,從關心支持“能人”創業入手,引導民營企業經營者艱苦奮斗、銳意進取,盡快實現由小老板到大企業家的跨越。一方面要加強本土民營企業家的培養,大張旗鼓地宣傳成功民營企業家的創業事跡,發揮典型帶動作用,使更多的從業人士成為民營經濟發展的排頭兵、領頭雁。另一方面,要加快外來民營企業家的引進,創造適宜環境,促進他們“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民營企業家要倍加珍惜取得的業績、難得的機遇和良好的環境,正確認識自我,不斷完善自我,勇于超越自我,破除“小富即安”、“小成即滿”的思想束縛,進一步開闊視野、創新理念,增強市場經濟條件下經營管理企業的本領和能力,不失時機地把企業做強做大。
篇6
今天召開全區全民創業工作總結暨表彰大會,充分體現了區委、區政府對全民創業工作和個私民營經濟發展的高度重視。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全面總結我區全民創業工作,具體部署下一階段工作任務,并表彰先進,凝聚力量,進一步動員和引導更多的干部群眾立志創業、投身創業、勇創大業,全力支持和推進民營經濟的大發展、大突破。今天,市個私辦主任、市中小企業局局長余禮生同志在百忙之中親臨會議指導并為我們作了精彩的講話,既肯定了我們的成績,又談了感受,同時通報了情況,給我們提出了很好的要求。借此機會,我代表區委、區政府對市個私辦、市中小企業局一直以來對我區全民創業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剛才,區委、區政府隆重表彰了100位百佳創業明星、20家先進個私民營企業、2個先進行業協會和21個個私經濟服務工作先進單位,4位“百佳創業明星”、個私民營經濟服務工作先進單位代表分別介紹了他們帶頭創業、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服務個私經濟的先進事跡。他們思想解放,勇于創新,敢于創業,是加快**發展的功臣。在此,我代表區委、區政府對受到表彰的先進單位和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向為我區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的廣大民營企業家,向關心和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會議作出推進科學發展、和諧創業、加速崛起的戰略部署以來,我區從四個方面著手,大力推進全民創業,加快個私民營經濟發展。一是加大宣傳輿論,激發全民創業熱情。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鼓勵各種形式的創業行為,宜商則商,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壯大投資創業主體,在全區上下掀起了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干部創事業的熱潮。二是打造服務平臺,大力支持全民創業。成立了區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和“恒茂華城商業街”、“三星大廈”、“華東商貿城”、“西上渝亭社區”、“十里廟村”、“鉑仕創意中心”六個全民創業服務站,積極發揮行業協(商)會作用,針對各類創業人員積極開展了創業培訓,打造了培訓、信用和社會中介等一批服務平臺。三是優化政務環境,全力扶持全民創業。出臺了《關于推動全民創業、加快富民強區的若干意見》、《關于鼓勵扶持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優勢產業做強重點企業的實施意見》和《關于開展**區百佳創業明星評選的實施方案》3個政策,實行了區領導掛點聯系75家重點企業、73個重點項目和41個重點樓宇制度,每季度召開一次座談會,協調解決企業困難和問題。四是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加速推進全民創業。設立了區中小企業專項資金100萬元,發放小額貸款600多萬元,鼓勵、幫助、支持了一批骨干企業、支柱行業做大做強。隨著全民創業的不斷深入,個私民營經濟已經成為了我區發展的內在動力。今年有5886人自主創業成功,帶動17660人走上了就業崗位,個私民營經濟從業人員已達17萬余人,成為了擴大就業的主渠道;1-10月個私民營經濟上繳區本級稅收14865萬元,對區財稅的貢獻已達67.9%,比20**年提高了1.9個百分點,成為了財稅增收的重要依托;1-10月個私民營經濟增加值同比增長51.4%,個私民營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區固定資產投資的55%,成為了經濟發展的強有力后勁,在20**年度南昌市縣(區)發展個私民營經濟工作目標考核中,**區名列第一名。
在風起云涌的創業大潮中,一批創業明星脫穎而出。有不懼生死、智勇雙全、人民的忠誠衛士、偵破英雄丁志華;有兢兢業業、服務百姓、在平凡中走出不平凡創業之路的社區干部馮縣保;有勤政務實、拋家為民、推進新農村建設、引領群眾走上致富路的村干部王保平;有任勞任怨、默默奉獻、專心干事、成就事業的福利院院長謝小毛;有不畏艱難、不等不靠、從下崗到創業、用勞動換得殷實家業的艾堅;有立志成才、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復員轉業軍人、榮獲“**區十佳青年”的企業家李劍清;有自強不息、創新理念、創業足跡遍布國內外的青年才俊、大學生;有十指打天下、編織七彩人生的巾幗創業標兵龔君紅;有勇于挑戰、大膽創新的實業家褚浚、章國清;有堅忍不拔、誠信立業、敢于拼搏的實業家許慶華;有下崗不失志、帶頭創業、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創業楷模陶春華,等等。他們當之無愧是我區創業的模范,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向他們表示崇高的敬意!
下面,就如何進一步推動全民創業,我講四點意見。
一、以思想解放為先導,大力培育創業動力
推進全民創業,加快個私民營經濟發展,必須以解放思想為先導。思想解放到哪一步,發展才能走到哪一步。當前,制約我區個私民營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還是思想障礙。從創業意識來看,城鄉之間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安于現狀、不思致富,或小富即安、不富也安,創業活力不足,拼搏精神不強,全民創業熱情不夠高漲,創業氛圍不夠濃厚。從創業主體來看,**人外出打工的能工巧匠不少,但自己做老板辦企業的不多,做大老板的更是鳳毛麟角;傳統加工貿易型的個私企業占多數,外向型、科技型、集約型的企業比重還比較小,許多領域還是空白。這些問題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思想解放還不到位,崇尚創業、艱苦創業的時代精神還沒有成為創業文化的主流。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在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上下功夫。在形式上,要鼓勵和支持各種形式的創業。只要不違背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都屬我們鼓勵和支持的范圍,既包括本土創業,也包括外來投資創業;既包括支持國有企業,也包括加快發展個私民營企業;既包括興辦大企業,也包括興辦中小企業;既包括經營實業,也包括經營非實業;既包括實在資本和有形資產投資,也包括非實在資本和無形資產投資。在主體上,要加快壯大本土創業隊伍。鼓勵支持各種人才創辦、領辦企業、經濟實體和社會中介組織;鼓勵支持圍繞特色產業或主導產業形成創業街區、產業集群;鼓勵支持下崗人員、失地農民、復員轉業軍人和大中專學校畢業生、歸國留學生不等不靠,實現自主創業;鼓勵支持城鄉發展家庭作坊式的小規模生產加工,帶動千家萬戶自主創業,使更多的勞動者轉變為創業者;鼓勵支持農民發展糧食生產、特色農業、農產品加工業和各種非農產業創業致富等等,實現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
二、以機制創新為關鍵,大力激發創業活力
機制創新是激發創業活力的關鍵。要在全區進一步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自主創業機制,為此,一要拓寬創業空間。進一步引導和鼓勵廣大人民群眾不拘形式、不拘類型、不限經營方式、不限經營規模,自主創業、艱苦創業、和諧創業;進一步放寬政策、放開領域、放膽實踐,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則,打破更多束縛生產力發展的壁壘,認真研究上級政策與**區發展的切合點,真正把執行政策的原則性和實際操作的靈活性有機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各種優惠政策,拓展投資創業領域。二要培育創業載體。培育一批創新創業能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發展一批成長性好的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扶持一批有市場、有優勢、有發展潛力的產業,打造一批自主品牌、知名品牌,壯大一批有特色、有一定規模和市場份額的創業社區、創業街、創業園,發揮一批協(商)會和中介機構作用,使各種創造財富的源泉涌流出來。充分發揮現有創業載體的作用。利用轄區現有的近30個專業市場、10條特色商業街、鉑仕創意中心等載體,為創業者搭建更多的創業平臺。今年,我區還在安義縣鳳凰山工業開發區內建立了1500畝的**工業園,日前,首家入駐企業--江西和強實業有限公司已舉行了開工典禮,明年我們將爭取省、市支持,在園區搭建中小企業創業基地,歡迎有志之士來投資創業。三要健全創業服務體系。搭建一批服務平臺,按照政府調節、市場監管、社會服務的要求,建立健全以信息服務、技術服務、市場服務、資金服務、人才服務、政策服務為主要內容的創業支持和服務體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面落實國家、省、市、區有關鼓勵支持創業和發展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強政銀企對接,提高對個私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的貸款比重,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債券,加快建立和完善多種資金來源、多種組織形式參與、多層次結構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切實發揮**擔保公司和其他擔保公司的作用,拓寬個私民營經濟的融資渠道,適當擴大小額擔保貸款的使用范圍,適當放寬小額擔保貸款的貸款條件。四要“引進”和“走出”雙管齊下。籌備一批招商項目,通過招商引資,引資與引智相結合,引進資金、引進技術、引進人才、引進理念,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加快企業技術升級改造,加快機制創新步伐,把外源經濟的效益充分發揮出來,以開放展**魅力;鼓勵“走出去”創業,支持企業采取各種形式向外投資辦廠、建立資源和生產基地、技術研發中心,開展經濟技術合作,加快培育多元化出口主體
,培植出口大戶,優化出口結構,增強開拓國際市場能力,積極開拓新興市場。
三、以優化環境為保障,大力凝聚創業引力
環境是影響全民創業工作推進的重要因素。經過近幾年的軟環境整治,特別是通過“機關效能年”、“基層站所雙百評”等活動,我區創業環境已有較大改善,但是與創業群眾的期望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雖然各級機關和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提高了,但主動服務、創造還不夠,在幫助解決個私經濟發展的融資、用地等問題上還沒有大的突破,“中梗阻”現象在一些部門依然存在,有的還比較嚴重。為此,要把優化環境作為推進全民創業的重中之重,抓住干部創事業這個關鍵,全面營造尊重創業的文化環境、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規范有序的競爭環境。一要營造尊重創業的文化環境。進一步宣揚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樹立一批創業典型,以“典”帶面,通過開展創業文化論壇、先進事跡報告會等活動,大力倡導“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價值理念,營造尊重創業者、敬仰創業者、寬容失敗者的創業氛圍,培育“敢吃天下苦、敢闖天下路、敢賺天下錢”的創業文化,教育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改變得過且過的消極心態,徹底摒棄各種不思創業、不敢創業的落后觀念,讓**的干部群眾有機遇創業、有條件創業、有能力創業,主動投身創業實踐,奮力成就一番事業,使全社會創造能量充分釋放、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創業活動蓬勃開展。二要營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服務理念、服務內容、服務方式和服務手段的全面創新,為全民創業提供平等的、優質的服務,要進一步完善投資權益保障制度,進一步健全利益分配機制,加大對公共設施的投入力度和對基層的支持力度。要進一步推進政風行風建設,減少審批項目,減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三要營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執法執紀部門要依紀依法查處違紀違法行為,實行“提醒在先、處罰在后”制度,理順投訴機制,完善投訴處理辦法,加大對侵害投資創業者合法權益的查處力度。要實行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追究制,著力解決多頭執法、重復收費、執法擾民問題,進一步優化環境,樹立少干預就是支持的思想觀念,多指導不干預,多服務不設卡,多支持不指責,多協調不扯皮,建立和完善各種為創業服務的平臺,真正為創業者提供最大限度的便利和盡可能的優惠。四要營造規范有序的競爭環境。對各種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對本土投資者和外來投資者一視同仁,主要體現在:在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方式及對其收取的各項規費方面,在對生產性重大項目統一調劑安排用地方面,對科技三項費用、進出口配額、出口退稅、技改貼息優惠政策等方面一視同仁。
四、以強化培訓為基礎,大力提升創業能力
篇7
現在我代表局黨組、局長室對全局2012年工作進行總結,并對2013年工作進行部署,請大家認真貫徹落實。
一、2012年工作總結
2012年是黨的十召開之年,也是《機關事務管理條例》頒布實施之年,全局上下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立足保障機關高效有序運轉,積極推進機關事務科學管理、優質服務和依法保障,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服務大局科學管理能力整體提升。2012年,全市大事要事比較多,我局始終堅持服務發展大局,保障機關高效運轉,不斷提升管理保障服務的能力水平。一是集中力量保障“三集中、三到位”。圍繞市政務中心工程掃尾、裝修改建、建管銜接、搬遷入駐、運行保障開展了大量工作,為打造“全省領先、全國先進”的政務中心和我市服務群眾第一窗口提供了強有力的后勤保障。二是服務全市經濟發展,傾斜重點領域,高效盤活資產,向置業集團注資房產約25000㎡,向沿海集團注資土地近57000㎡。三是切實履行市級機關總業主職能,積極協調相關項目的實施。市圖書館項目提前四個月完成全年工程計劃,電子監察中心和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在短短兩個月內順利交付啟用。四是扎實做好維穩工作,做好“兩會”服務和全市各類重大會議、活動的保障。7.28事件和涉日保釣活動期間,突出維穩重點,聯動各方,緊密配合,立體防控,保障有力,預案到位,確保了黨政首腦機關的安全穩定,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二)機關事務集中統一管理日益規范。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條例》精神,不斷完善機關事務統一管理。一是后勤運行模式得到拓展完善。經過多年實踐,市行政中心財務、餐飲、物業、會務、保安、綠化、保潔、停車、設備管理井井有條,文印、商務、郵政、銀行、超市等配套齊全,社會化服務與自管服務各司其職,既體現了節約、集約原則,又確保了機關運行的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市政務中心后勤管理參照行政中心設置,目前運行平穩,在建的市圖書館項目也將參照這一管理模式。二是國有行政資產管理井然有序。我市機關辦公用房采取產權統一管理、使用統一調配、閑置統籌盤活模式,產權管理涉及市級機關118家單位28.9萬平方米,所管轄固定資產總價值約15.47億。統籌分配了市政務中心入駐單位、窗口辦公用房,協調解決了市地震局、港口局、鐵路辦近十家單位的用房,還開發了行政性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并逐步推廣資產實物條形碼管理。三是會計集中核算規模不斷擴大。在市行政中心多年實踐的基礎上,設立了市政務中心會計核算分部,目前市級機關集中核算單位達到了53家,全年執行預算資金12億元,會計集中核算服務規模位居全省第二,進一步降低了行政運行成本,提高了資源使用效率。
(三)公共機構節能工作成績斐然。2012年是我市公共機構節能工作扎實推進、成效顯著的一年,超額完成了全市公共機構人均綜合能耗、單位建筑面積能耗、人均水資源消耗在2011年基礎上下降3%、2.5%、3%的年度降耗目標。省內第一家啟用物聯網技術構建的能耗統計、遠程監測、節能監管一體化監測平臺,年底已有13個部門接入平臺實時監測,市直307家公共機構能源資源統計實現了網絡直報。積極組織全市公共機構參與節能示范單位爭創,省級公共機構節能示范單位數量全省第一,全省節能示范單位創建工作現場會在我市召開。我市參選國管局公共機構節能節水實踐案例數量全省第一,占全省總數的20%。與市教育局聯合評選并表彰了首批17所“節能示范學校”。市行政中心榮獲省“節水型單位”,市政務中心榮獲國家住建部“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
(四)公務用車專項治理成效顯著。2011年4月以來,我市按中央、省統一部署,組織開展全市黨政機關公務用車問題專項治理,取得了較好的成效。2012年圍繞復核復查、違規處置和建立公務用車管理新標準積極開展工作,召開了全市違規公務用車處置工作會議,處置了違規超標車輛,對因工作需要確需繼續留用辦理申請和審核手續,對不符合留用條件的分批進行報廢、置換和拍賣。縣市區處置推進情況實行一日一報,所有處置車輛實行一車一檔。在此基礎上,研究制定長效管理辦法,以兩辦名義下發了《關于印發<市級機關公務用車配備使用管理辦法>的通知》,用制度規范公務用車管理。相關工作多次在全省督查巡訪中得到高度評價。
(五)下屬單位綜合績效全面升級。2012年是下屬單位全面實行績效考核的第一年。各單位認真貫徹落實市人社局工作要求和我局關于下屬單位考核的文件精神,結合各自實際情況,制定了詳細的績效考核及獎懲實施方案,有效地調動了全員工作積極性,提升了服務質量和保障水平,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兩個機關幼兒園繼續保持了省青年文明號的稱號,多個課題和教研成果受到部、省級表彰;機關門診部被評為市文明單位;基建服務中心(房管所)順利接管新城小區物業管理工作。
(六)機關自身隊伍建設再上臺階。依托“一評五制”、“三解三促”、“優提促”等活動載體,進一步優化了機關作風,提升了工作效能,密切了黨群關系。健全了落實“一評五制”的組織機構、工作網絡和制度體系,形成了局機關、下屬單位、縣(市)區一體兩翼聯動格局,我局有關責任追究的經驗做法在全市機關作風建設推進會上進行了介紹;深入開展“三解三促”活動,局黨組8名成員與秦灶8個社區結對,深入駐點調研、座談、走訪、慰問,幫扶資金5萬元,解決多個群眾迫切關注的民生問題。資產管理處參與“民心專列·民評效能”公開質詢評,在“優提促”活動專項評議25個處室中得分第六;堅持深化機關文化建設,精心組織“2012讀書年”活動,從整體上提升了機關后勤隊伍素質;廣泛開展創先爭優,積極倡導全局創一流、爭先進,“后勤要勤、更好才好”服務品牌榮獲市市級機關優質服務品牌創建工作先進單位,全系統獲省級以上榮譽18項。
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離不開全系統全體同志的共同奮斗和辛勤努力。在這里,我代表局黨組、局長室向全系統干部職工表示衷心感謝和崇高敬意。
二、2013年工作部署
201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我市建設高水平小康社會、加快實現現代化的推進之年。我局要以黨的十精神為指引,以落實《機關事務管理條例》為契機,以倡導厲行節約、建設節約型機關為主線,堅持科學發展,服務中心工作,落實依法行政,提高服務水平,降低行政成本,保障機關運行,扎扎實實通過“六個著力”推動我市機關事務管理工作再上新臺階、再創新輝煌。
(一)著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根據十“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和“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結合《機關事務管理條例》貫徹實施,加快推動我市機關事務管理體制機制的創新和完善。
一是要加快出臺管理辦法。緊密結合實際,立足于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著重于理順關系、明晰職能、完善制度、規范管理、落實責任、加強監督,盡快制定出臺我市的機關事務管理辦法,確保機關事務管理工作有章可依、規范統一。
二是要切實完善配套措施。加快形成結構完整、內容全面、形式規范、層級分明的機關事務管理制度標準體系,切實用制度標準管錢、管物、管服務。特別是對經費管理、資產管理、后勤服務等重點焦點領域,要進一步細化資產配置、辦公用房、公車管理、“三公”經費、服務外包等一系列事務的配套制度,加緊制定各類定額和服務標準體系。
三是要逐步理順工作關系。一方面,要加強對全市機關事務管理工作的統籌管理,加強對縣市區的指導和監督,努力推動全市各級機關事務管理工作協調發展、整體提升。另一方面,要加強與市級機關各部門的溝通協調,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工作協調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促進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二)著力加強節約型機關建設。始終堅持將建設節約型機關、降低機關運行成本作為我們工作的主線,抓實抓牢厲行節約的各項工作,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構建良好政府形象。
一是要繼續推進公共機構節能。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和技術等手段,切實提高公共機構能源利用效率,充分發揮在全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表率示范作用。大力推進全市公共機構參與國家節能示范單位創建工作;以能耗監控平臺為依托加強能耗統計、能源審計、分項計量及能耗分析;積極推廣公共機構合同能源管理,加快節能新技術、新能源應用;強化節能監督檢查,試行能耗限額管理,公共機構節能工作在全省繼續保持領先。
二是要不斷加強公務用車管理。切實鞏固全市公務用車專項治理的成果,嚴格執行新出臺的《公務用車配備使用規定》,切實抓好核編、購置、運行、報廢、更新等每個環節,規范公務用車管理流程,降低公務用車購置、運行經費。
三是要大力提倡節約簡約政風。提倡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市委“十項規定”要求,切實改進機關政風、文風、會風,切實加強對機關文件印制、會務規格、接待標準、節能節油節水等工作的監管。
(三)著力提升資產資金資源管理水平。“三資”管理是機關事務工作的重點,也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要從規范管理和提升效能雙管齊下,切實提高管理的水平。
一是要進一步加強機關事務集中管理。繼續深入優化“集約化管理、社會化服務、市場化運作”模式,立足長遠統籌規劃市級機關集中辦公樓宇的綜合管理,全盤考慮市行政中心、市政務中心及今后的市圖書館和其他項目的后勤服務保障,逐步構建市級機關后勤服務統一模式、統一管理、統一服務的大平臺、大管網系統。
二是要進一步提升國有資產管理效能。突出統籌規劃、科學配置、高效利用和規范處置,加強辦公資源的統一管理、調配和盤活。2013年對市級機關辦公用房及相關資產進行一次系統盤點,并針對全市機關實際情況形成初步統籌方案;繼續推進行政性資產數據信息庫與資產實物條形碼的一體化管理,提升資產管理的信息化、規范化、動態化水平。
三是要進一步規范機關運行經費管理。在管理上從嚴,嚴格實施市級機關會計集中核算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加強機關經費支出標準體系建設,嚴格“三公”經費支出,嚴格控制、規范使用機關運行經費;在服務上從優,努力為核算單位提供更優質、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務。
(四)著力轉變傳統服務方式。轉變思想,更新理念,加快從應由市場主體、社會機構提供服務的領域中撤退,實現由服務生產者向服務組織者、管理者的角色轉變。
一是要規范社會化引入機制。我市機關事務管理工作推行后勤服務社會化比較早,市行政中心、市政務中心在后勤服務社會化方面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下一步要側重于規范社會服務的管理,完善其引入機制、競爭機制、監管機制和考核機制。同時,立足優質服務和安全高效,加強社會化服務項目的界定,該放手的盡量放手,該自管的努力管好。
二是要加快引進現代服務理念。加強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和服務流程再造,加快對接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OHSM18000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步伐,推進機關后勤服務的標準化、專業化、精細化管理,實現由傳統服務向現代服務的轉變。
三是要切實樹立服務品牌意識。“后勤要勤、更好才好”品牌經過幾年創建,取得了一定成績,要進一步加強品牌鑄造,努力提升其在全省機關事務同行業品牌中的競爭力和在市級機關服務品牌中影響力。要充分發揮優勢,打造更多有內涵、有業績、有口碑的子品牌精品,從而形成富有影響力的優質服務品牌系列。
(五)著力強化下屬單位管理。要進一步強化管理,壯大實力,激發活力,積極推動各下屬單位的改革、創新和發展。
一是要規范內部管理。切實加強下屬單位的班子建設、內部管理和財務監督,推動事業單位人事與分配制度改革,從各方面規范和加強下屬單位的運行機制和管理流程。
二是要提升競爭能力。機關幼兒園要繼續打造名園、名師和家長滿意工程,提高保教水平,做優做大品牌;機關門診部要充分整合現有資源,積極爭取有利政策,優化服務軟硬件配置,打造好機關醫療保健服務平臺;基建服務中心(房管所)要發揮長期服務機關的優勢,抓好新城小區的物業管理,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機關辦公用房、設備的維修工作,強化規范化、標準化、專業化服務,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三是要加強績效考核。強化下屬單位績效管理,落實績效考核分配,確保考核分配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增強考核結果的公信力和考核分配的透明度,充分發揮績效考核分配在加強隊伍建設、激勵人員成長、推進單位全面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六)著力加強機關隊伍建設。面對機關事務管理工作不斷發展的新形勢和新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升管理、服務、保障的能力水平。
一是要持之以恒地加強機關作風建設。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市委“十項規定”,切實做到令行禁止。進一步深化“一評五制”,嚴格落實五項制度,強化績效管理,優化機關效能建設;進一步落實“三解三促”,機關干部要定期下基層、下一線,與一線職工同勞動、共體驗,真正沉下身子深入了解機關事務管理一線職工的工作狀態和服務對象的真正需求,改進作風,提升效能。
二是要持之以恒地加強機關文化建設。豐富和發展“和優勤廉”文化內涵,用先進的文化引領精神,凝聚隊伍,樹立起蓬勃向上、積極健康、發奮有為的精神風貌。堅持“學習型機關”建設,堅持“六個一”全員素質提高工程,不斷提升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和能力水平。
篇8
春節的喜慶剛剛落下帷幕,縣委、縣政府就召開全縣經濟工作會議,這既是收心會,也是動員會;既是總結會,更主要的是安排會、部署會。會議的主要議題是學習貫徹區、州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回顧總結2009年全縣經濟工作,準確把握和認真分析當前的經濟形勢和我們面臨的機遇挑戰,重點安排部署2010年全縣經濟工作。剛才徐書記做了重要講話,對今年的經濟工作提出總體要求,大家要認真領會,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根據縣委、縣政府研究討論的意見,我就今年經濟工作的具體安排講幾點意見:
2010年是全面實現“十五”計劃目標和銜接“十一五”發展的重要一年,做好明年的經濟工作,是鞏固我縣當前大好形勢、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關鍵。為實現2010年經濟工作的主要預期目標,我們要審時度勢,趨利避害,統籌安排,集中力量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培育和扶持優勢產業
要把產業結構調整作為明年和今后一個時期經濟工作的重心,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對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配置作用,不斷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壯大我縣經濟總量。
努力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要用工業的思想和理念改造農業,繼續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力爭全縣完成農業總產值5.05億元、同比增長6%的目標。一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依托現有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建立1.5萬畝大蒜、5萬畝土豆、1.5萬畝番茄、0.5萬畝草莓、1萬畝黑加侖、5萬畝瓜菜、1萬畝林果業、5萬畝油料、10萬畝肉蓯蓉為主的中藥材和包括畜牧業在內的十大特色農畜產品基地,強化農業產業化經營。要按照產品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的發展要求,提高農產品品質,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二要突出畜牧業在農業中的主導地位,繼續做大做強畜牧業。大力實施奶業“12158”工程,實行產業化的奶牛養殖運行模式,促進奶業向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力爭2010年奶牛養殖量達6000頭;加大土雞養殖規模,積極與泰昆聯系,建立合作關系。繼續推廣“藍森蟲草雞”品牌,打造養殖特色,爭取養、銷一條龍服務,保障養殖戶的利益,實現人均養殖60只雞;加強建立養殖協會和無公害畜產品養殖基地,實施好世行貸款項目和草場圍欄項目,加大飼草料基地建設,擴大平原地區牲畜的舍飼圈養率,2010年舍飼圈養率達35%,年末牲畜存欄達到58.3萬頭只,家禽養殖達到480萬只,畜牧業人均增收占到農牧民增收部分的51%以上。三要大力發展林業經濟。堅持適地適樹,在南部山區利用荒山荒坡發展萬畝林果業,在平原地區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在北部沙漠發展以肉蓯蓉為主的沙生產業,兼顧林業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提升造林的經濟效益,促進林業的良性發展。全年完成人工造林22.4萬畝,封沙育林10萬畝。四要進一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結合農村“五好”建設和小康村建設,以獎代補,努力實施居民點規劃改造和安居工程以及“1338”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1338”工程即有條件鄉鎮每年規劃改造1萬畝條田;平原鄉鎮每年修建3公里防滲渠道、每年修建1條3公里以上的高標準沙石路面、每年營造8條高標準林帶),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繼續做好水利項目工程的申報、評審、立項及資金爭取等基礎性工作,年內力爭完成5項集中連片改水工程的施工建設,使慶陽湖鄉節水灌溉示范工程、老臺鄉二工河小流域水土保持項目、東大龍口灌區配套改造工程、國家級生態園小流域治理、城市防洪工程、老臺鄉鹽堿地改良等項目立項;爭取東大龍口水庫工程調概列入國家計劃,建設工作全面完成;八家地、貢拜溝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早日動工建設,并在年底交付使用,切實改善農業的基礎條件。
加速工業化進程,提高經濟增長質量。要優化投資環境,夯實工業經濟基礎,逐步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利用獨特的農業產業優勢和礦產資源優勢,逐步建立產業基地,做大做強一批骨干企業,扶持發展一批重點企業。優先支持成長性企業加快發展,整合資源,實施資源優勢轉換,推進全縣工業經濟持續快速發展。2010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89億元,新增年銷售收入超500萬元規模以上企業4家,新增工業投資1億元。首先建立穩定的農企利益聯結機制,優先發展十大農畜產品加工業,形成工農互動、良性發展的格局。重點發展土豆淀粉加工業,要積極做好天恒信土豆淀粉加工企業的建設工作。其次要加快發展以煤炭資源轉換為主的高耗能化工產業,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技術投入的要求,積極穩妥地推進大中型煤礦、電石、PVC、石灰石、焦炭等重點項目建設,促使能源礦產加工業成為拉動經濟的新的、重要的增長點。第三要加快企業間的資產重組和整合。引導莊子、小金牛等有潛力的小企業轉變觀念,以資產、項目和產品為紐帶,積極同大企業、大集團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和改組、改造,強強聯合、強弱聯合、走低成本擴張的路子。四要進一步加快工業園區的建設步伐。城南工業園區是我縣工業騰飛的平臺,要按照“一年成骨架、兩年建規模、三年出效益”的目標,加快建設步伐。積極建立企業信用評價和貸款擔保機制,爭取在2010年建立企業貸款擔保服務機構,解決企業融資難、貸款難的問題。
全面促進旅游產業轉型增效。2010年要按照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要求,著力解決好縣域內景區景點老化、旅游產品單一、旅游服務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問題,全面提升旅游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力爭在“十一五”期間形成以旅游業為龍頭,帶動全縣第三產業迅速擴張、發展的勢頭,逐步構造大旅游產業格局。一是要提高現有景區景點的檔次。不斷加強各景點基礎設施建設,將千佛寺和東大龍口水上樂園、西大龍口水庫作為2010年重點招商引資項目,爭取在年內啟動。二是大力開發特色旅游產品。要將北庭故城及西大寺做為我縣的旅游精品強力推介,多方融資加快建設,力爭在今年使北庭故城和西大寺開發有重大突破。并依托我縣旅游資源優勢,引進一家國內有實力的企業,組建一個能夠實質性推進我縣旅游產業發展的旅游龍頭企業,以龍頭企業帶動旅游商品開發、特色飲食業、民俗歌舞娛樂業、旅游賓館建設等旅游系列項目開發。三是積極與吐魯番市對接,加速車師古道項目開發進程,在項目開發中要做到“兩手抓”,一手抓國債項目,一手抓招商引資,爭取車師古道開發項目盡早被國家立項。四是全方位開展旅游促銷活動。邀請國內知名的歷史文物專家,結合我縣歷史文化資源特點撰寫出版宣傳書籍;圍繞我縣硅化木、野生動植物等特色資源開發旅游商品;年內圍繞北庭故城及縣域名人軼事拍攝一部電影或電視局,以推介我縣旅游資源。通過一系列宣傳促銷把城市形象宣傳和旅游產品營銷有機結合起來促銷,突出“北庭”旅游的整體品牌,提高縣域知名度,從而推進我縣旅游產業進一步轉型增效、加速發展,確保2010年接待游客達到29.83萬人次,實施旅游收入達到6771.6萬元,分別較2009年增長15%。
二、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化進程
要始終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原則,科學布局城市建設空間,加快城鎮建設步伐,以城市帶動農村發展,塑造出具有我縣特色的城市形象,努力把吉木薩爾建設成為生態旅游商貿城市。2010年的城市建設工作,一是要在已經完成規劃的基礎上,做到高標準建設。吉木薩爾的現狀,已經決定了城市建設規模,我們的建設目標就是不求最大,但求最好。因此,我們在城市建設上要有長遠眼光,樹立精品意識,在遵守規劃的同時,要把每一項建筑都要做成一件藝術品。今年,中心公園建設、幾條巷道改造建設都要按照這個要求去實施。二要做到高效能管理。按照市場運營機制,實施綠化、美化、亮化、凈化工程,提升城市品位,彰顯城市特色。進一步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強化環境污染治理,加強對城區交通、衛生等方面的專項治理,促進城市管理上水平。三要做到高水平經營。我縣財政能力有限,如何做到既要吃飯又要建設就需要我們用市場化的運作手段、企業家的管理方式、銀行家的融資形式來經營城市,走出一條建賣并舉、以賣促建、滾動發展的路子,將所有城市建設項目公開招標,實行低成本、高質量建設。2010年城市建設計劃投資1億元,重點完成烏奇公路縣城段及北環路東段改造工程,中心公園和污水處理廠續建工程,搞好烏奇公路縣城段、老城南巷、民主巷亮化及中心公園的綠化等工作,完成東西兩條沙河的縣城段河道治理;努力爭取文明路改造,庭州農貿市場高標準改造工程,搬遷建設活畜及農副產品批發交易市場等項目啟動。同時,在建設過程中要妥善處理好征地、房屋拆遷、拖欠農民工工資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預防群體上訪事件發生。
三、創新發展機制,增強發展后勁
國家已把明年定為“改革之年”,將全力推進各種改革。明年我縣改革要突出重點,做好統籌協調,使各項改革措施有機銜接、相互促進,真正落到實處。
創新招商引資機制。我縣屬于投資拉動型發展的城市,要長期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一是提高投資項目的準入門檻,對一些事關我縣長遠發展的行業實行特事特辦,力爭留得下、建得快,早日發揮效益。同時圍繞我縣基礎設施建設和優勢產業發展,做好招商項目的篩選工作,繼續增加招商項目庫的儲備量。二是組織好農林水利、生態環境、交通能源、基礎設施等建設項目的上報工作,積極爭取國債資金支持。三是在政府和企業兩個層面上創新招商融資機制,瞄準市場投資需求,重點推出一批符合我縣發展需要、且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招商項目,吸引一批大項目、大企業在我縣落戶。五是改善投資環境,營造良好氛圍。把改善投資環境作為擴大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的生命線,下硬功夫進行整頓治理。通過實施城鎮建設、公路改造、城鄉電網改造、通信建設等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切實改善投資環境。大力推進法制建設,積極倡導社會誠信,強化誠信為本、客商至上的觀念,信守承諾,誠信待商,以公正民主的法制環境,誠信有序的市場環境,真正樹立“人人都是投資環境”的認識,努力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社會氛圍。四是繼續實施招商引資責任制,完善考核機制,將招商引資任務層層分解到鄉鎮、部門和單位,明確責任,嚴格考核,認真兌現獎罰。2010年,努力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億元的目標。
創新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機制。一是把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納入全縣“十一五”規劃編制進行整體規劃,鼓勵社會民間資金和外資依法參與我市經濟建設,提高非公有制經濟的比重和水平。二是消除制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障礙,對其在市場準入、稅收、土地使用、銀行貸款等方面提供有利條件,為非公有制經濟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三是引導個體私營經濟朝外向型、科技型和多元化、規模化的方向發展,鼓勵個體私營經濟組建企業集團,形成規模參與市場競爭,從事對外貿易活動。
創新財稅管理機制。一要進一步加強財稅增收和稅收征管工作,加大以稅收、非稅收入、國庫收付制度為重點的財稅體制改革,加強財政資金管理。要繼續實行財稅超收分成獎勵辦法,調動財稅部門和鄉鎮培植稅源、挖掘潛力的積極性,確保明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目標。二要加強財政預算管理,提高項目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效益性。繼續深化國庫集中支付管理制度改革和政府非稅收入征繳改革,加大政府采購覆蓋機,提高資金利用率。三要合理安排財政支出,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長,增加社會保障支出,對農業、就業、社保、公共衛生、科技教育、生態環境建設等領域加大財政投入,把有限的財力用在刀刃上,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四要加強財政監督管理,努力防范和化解政府債務風險。
篇9
一、分工負責制度
在學生會主席團及各部部長全面負責的前提下,院學生會全體成員均實行分工負責制度,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1.主席從總體上負責全面工作和辦公室工作計劃。
2.副主席協助主席的日常工作,并具體分管各部的工作。
3.在分工負責的同時,加強團結,加強各部成員之間的配合協作,做到分工不分家。
4.各部部長負責本部及各系相關委員的工作,部門內部也實行具體分工負責制。
二、思想教育
在原有思想教育工作計劃基礎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形成以理論為指導,精神為基礎,能力為實踐的符合新時代要求的精神取向,最終實現"全心全意為全校師生服務的根本任務。
1.積極配合學院的思想政治工作計劃,使我院學生干部起到表率作用
2.舉辦富有我院特色的科技文華娛樂活動,為廣大同學提供科技創新的實踐舞臺,培養廣大同學積極探索、勇于求實的精神。
3.加強學院與各系(院)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支持和幫助各系(院)開展各類活動豐富同學生活、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
三、學風建設
在本學期,我們將充分發揮學生會的橋梁作用,開展切實可行的促進學風建設的活動,引導廣大同學以良好的精神風貌取得優異的成績,努力形成刻苦、勤奮、求實的學風
1.利用學生會各種宣傳工具全方位、多層次地進行宣傳發動,弘揚正氣,努力營造濃厚的"學風建設"氛圍
2.定期組織各種座談會,有針對性的開展各種交流活動,解決同學們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問題。
3.圍繞學風建設,積極開展科技文化活動和專業技能競賽,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四、文體活動
通過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豐富同學的課余文化生活,滿足同學的精神文化要求,不斷增強學院的凝聚力,提高全院師生的身體素質
1.組織開展校內活動,增強全院同學的素質
2.組織我院同學參加校運會,力爭在上屆基礎上取得更好成績
3.認真配合院里舉行的大型文藝晚會。
五.生活方面
本學期學生會將聯合各系(院)對學生住宿和學生飲食方面加強治理,根據學校現在存在的問題和實際情況,院學生會結合后勤處,以院學生會組織系學生會為主體,各系(院)認真配合的方法,對寢室和伙食進行檢查和監督,讓學生在學校有一種家的感覺
1.組織成立伙食委員會,不定期的對伙食進行檢查和監督
2.組織成立宿舍治理委員會,對寢室的住宿和衛生進行綜合考評。
六、精神文明建設
本學期學生會將加強各系間的聯系,切實履行"全心全意為全校師生服務"的宗旨。通過各系創優工程提高全院同學的整體素質,加強我院的學風建設工作。
1.通過對宿舍成員思想、紀律、學習、衛生等方面考察,推出星級宿舍評選制度
2.展開學生教研工作計劃,舉辦符合不同年級需要的、貼近同學生活的校園文化活動
3.探索新的學生治理機制,調動廣大同學參與班級建設的積極性。
七、畢業生工作
針對各系(院)的實際情況,院學生會盡力為在校畢業生多提供就業信息和就業崗位,使XX屆同學文明離校,并愉快地走上工作崗位
篇10
一、“*”期間社會福利事業發展回顧和現狀
“*”期間,全市積極探索社會福利事業社會化方向,逐步建立以養老機構為載體、以社區為依托、以老年人為重點的社會福利服務體系,各種公共福利服務設施得到加強和改善,優撫對象、低保對象和“三無老人”等特殊群體的基本權益得到較好維護和保障。
(一)社會救助體系逐漸完善。“*”期間,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取得新進展,變行業管理為屬地管理,實現保障范圍不斷擴大,保障標準不斷提高,保障程序不斷規范,做到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截至20*年底,全市月保障人數達到2.6萬戶,6.8萬人,月發放保障金577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不斷加強,有3.29萬人被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體系,年發放保障金562.9萬元。自2003年起,投資8036萬元對100個鄉鎮敬老院進行改造,目前全市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已達到69%,并初步實現由集體供養向財政供養的轉變。積極構建以市慈善超市為龍頭,以縣(市)、區慈善超市為主體,以街道(鄉鎮)社會捐助站點為依托,面向困難群眾的救助網絡。通過開展“人人獻愛心,幫助特困家庭過好年”、“每周救助一戶特困家庭”、“福彩慈善助學”等一系列活動,解決了部分群眾的生活困難。
(二)社會福利工作有了長足進步。在全市范圍內實施社區老年福利服務“星光計劃”,投資9251萬元建設星光老年之家145處,為廣大老年人提供了一個學習、娛樂、康復的陣地。籌集資金4500萬元建設改造市社會福利院綜合樓、市精神病院門診樓和休養樓。截至20*年底,市精神病院整體康復治療病人1500多人次,住院病人好轉率達90%以上;市社會福利院收養孤寡老人139人、孤殘兒童180人。2004年啟動“明天計劃”以來,對具備手術條件的94名孤殘兒童實施康復治療手術,康復率100%。在開展社會化養老示范活動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社區養老、居家養老的新模式,大力發展日間照料和養老機構,初步形成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區養老為依托,以養老機構為骨干,志愿服務和專業服務相結合的社區養老服務體系。“*”期間,全市共發行福利彩票17.6億元,籌集公益金6.16億元。按照“扶老、助殘、救孤、濟困”宗旨,資助“星光計劃”、“明天計劃”、貧困小學及敬老院建設等項目,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應。
(三)優待撫恤和殯葬管理工作成效明顯。“*”期間,全市以認真貫徹《軍人撫恤優待條例》為重點,規范和落實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建立了醫療減免、醫療補助、住院按比例報銷和大病救助“四位一體”的醫療保障制度,較好解決了優撫對象的“三難”問題。實施義務兵家庭優待制度改革,義務兵家庭和重點優撫對象優待金納入財政預算,并對無承包地的義務兵家庭優待金實行分級財政負擔,有效保障其合法權益。加強烈士褒揚工作,先后投資建設*戰役紀念館,改建*革命烈士陵園,擴建歷城革命烈士陵園。2004年1月,*市第五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殯葬事業規范化建設成效顯著,鞏固和提高火化率,堅持殯葬改革,火化率保持在99%以上;積極宣傳各項殯葬法規,清理亂埋亂葬,引導文明節儉辦喪事。改善殯葬基礎設施,目前全市有殯儀館7個、經營性公墓9個,其中市以及蓮花山、章丘和平陰殯儀館均達到國家三級館標準。
“*”期間*市社會福利事業有了很大發展,但也存在諸多矛盾和問題:一是社會福利發展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社會養老機構規模小、設施簡陋、資金不足、服務水平低、護理方式單一;社會救助層次低、制度滯后、城鄉差距大、系統配套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有待完善;殯葬服務基礎設施落后、設備老化、面臨遷移壓力。二是社會福利工作社會化程度較低,處于起步階段。現有的福利機構多限于養老服務,社會力量興辦社會福利積極性不高。三是社會福利工作隊伍建設有待加強。專業隊伍尚未建立,工作人員缺乏相關的專業訓練,服務和管理水平都有待提高。
二、“*”社會福利事業發展環境和需求
“*”期間,*市將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加快推進的新階段,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設將得到切實加強,經濟和社會發展全面進步,社會福利事業也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一是全市經濟持續、快速、協調發展,綜合經濟實力的進一步增強,為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物質保障。市場經濟體制逐步走向完善,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將加快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二是社會福利工作水平作為衡量地方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將更加受到各方面關注。特別是各級黨委政府對社會福利事業高度重視,為進一步推進社會福利社會化進程,解決社會福利事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提供可靠的組織保證。三是“和諧*”、“平安*”等目標的確立,為加強社會福利事業的制度建設,建立完善科學、規范、高效的社會福利工作運行機制,全面提高社會福利水平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期間,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特別是人口老齡化、家庭小型化、農村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民群眾的福利服務需求日益增長,對社會福利服務的標準要求也不斷提高。目前,*市有60歲以上老年人口80多萬,占人口總數的14%,每年還以3.2%左右的速度增長,但目前*市每千名老人擁有社會養老床位數是10.2張,養老服務缺口較大。*市僅有市社會福利院和精神病院兩家國有社會福利機構,供養能力有限,而且基礎設施比較薄弱,人才和資金都比較缺乏,但要求寄養的困難群體數量相對較多。*市社會福利服務類的民間組織和社會中介機構處于發育階段,設施、資金和人力都很有限,參與社會服務的能力不足,制約了社會福利服務社會化的進程。
三、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期間,*市社會福利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省關于發展社會福利事業的有關要求,以老年人、兒童、殘疾人、城鄉貧困戶和優撫對象等特殊群體為工作重點,圍繞發展社會福利服務,在堅持政府主導的同時,廣泛調動社會各界參與,進一步拓寬服務領域,優化服務結構,提高服務質量,規范行業管理,加快發展步伐,不斷滿足人民群眾需要。
(二)基本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群眾的原則。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為社會福利事業的出發點和歸宿,把解決廣大群眾尤其是孤殘老人、兒童、低保戶等特殊群體的基本物質文化需求作為首要任務,把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普遍而又迫切的需要作為拓展社會福利事業的工作重點,把促進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全面提高作為社會福利事業的重要目標。
2.堅持福利性與經營性相結合的原則。凡屬福利項目,以政府主導、公共財政保障為主;凡屬經營性項目,以企業或其他社會組織創辦為主,政府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堅持社會福利社會化,政府發揮主導作用,發揮社會各界的力量,努力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服務對象公眾化,服務方式多樣化,服務隊伍專業化。
3.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扶持的原則。從實際情況出發,既要突出解決薄弱環節和重點問題,又要注重整體推進,既要依靠政府支持,又要堅持量力而行、防止包攬。
(三)發展目標。“*”期間,*市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目標是:到2010年,在全市基本建立起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以老年人福利服務為重點,以國有福利服務機構為骨干,以社區福利服務網絡為依托,以居家供養為基礎的社會福利服務體系;基本建立起以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災民救濟和農村五保對象財政供養制度為核心,以醫療、教育、住房和法律援助等專項救助制度為輔助,以臨時救助、結對助困、社會互助為補充,以優惠政策相配套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建立起普遍的社會優待制度和撫恤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權益更好地得到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能享受到比較完善的社會福利和公共服務。
四、“*”社會福利事業的工作重點
(一)以建立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為重點,切實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1.進一步規范完善各項社會救助制度。規范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符合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城鄉貧困家庭,分別納入城市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并實行動態管理、分類施保,做到應保盡保。建立健全各項專項救助政策,在生活、醫療、教育、住房和法律等方面對困難群眾給予救助。建立新型農村五保供養制度,建立省、市、縣、鄉“四級聯保”的供養機制,確保五保對象的生活不低于當地群眾平均生活水平。到2010年,全市農村五保供養床位達到1.8萬張,集中供養率達到75%以上,實現敬老院布局合理、功能齊全、服務到位、檔次合理、形式多樣的總體格局,在*市基本建立起完善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完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制度,建立市、區兩級一般救助和重點特殊救助體系,形成“政府、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救助網絡體系。
2.大力發展社會慈善事業。按照網絡化建設、一體化運作、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健全經常性社會捐助服務網絡,在全市進一步完善以市級愛心慈善超市為龍頭,以縣(市)、區級愛心慈善超市為主體,以街道(鄉鎮)愛心慈善超市(捐助站)為依托的愛心慈善救助網絡。堅持政府推動的原則,進一步落實完善慈善優惠減免和扶持政策,調動和保護公眾參與慈善事業的積極性。大力培育各類城鄉慈善組織,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慈善活動,促進慈善類民間組織的發展。加強對慈善組織的監督,逐步形成自律機制和監督管理機制,提高慈善組織的公信力。
3.理順社會救助工作機制。整合各級各部門的救助資源,在全市建立“一口上下”的救助工作運行機制。對救助對象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納入街道(鄉鎮)統一管理,由縣(市)、區社會救助辦公室進行審批。同時,統籌各有關部門救助資金,通過縣(市)、區社會救助辦公室和街鎮(鄉鎮)社會救助管理中心發放,避免重復救助,提高救助效率。
(二)大力推進社會福利社會化進程,加快發展社會福利服務事業。鼓勵社會力量興辦社會福利事業,規范社會養老服務市場,保障入住老人的合法權益;對個人興辦老年公寓給予政策性鼓勵及資金支持,逐步實現養老服務的專業化、多元化、社會化。以社區為依托,大力發展日間照料和養老機構。加強養老機構基礎設施建設,2010年前,投資5000萬建成一處市級大型老年公寓,床位300張;每個區興建3-5處老年公寓,每個床位60張,總床位數達到4110張;每個縣(市)建一處以上老年福利服務中心,床位100張。農村鄉鎮建立敬老院逐步向綜合性、多功能社會福利中心發展,并采取集中供養、院戶掛鉤、志愿者包戶服務等方式,為老年人、殘疾人、孤殘兒童提供福利服務。適應兒童福利事業發展,投資6000萬元,新建一處占地面積100畝、有300張床位的市屬兒童社會福利院,為孤殘兒童創造良好的康復、學習和生活條件。加強“星光老年之家”管理和監督,豐富社區老年人生活;繼續實施“明天計劃”,穩妥做好孤殘兒童康復手術。深化國有社會福利企事業單位改革,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三)推行殯葬改革,倡導文明新風。倡導文明、節儉辦喪事,反對“薄養厚葬”、“大操大辦”等封建陋習,鞏固和提高火化率,提倡樹葬,嚴防土葬回潮,推進殯葬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改革,規范殯葬服務市場,提高殯儀服務質量。加強國有殯儀館技術改造,投資300萬元改造粟山殯儀館,達到年火化遺體能力12000具;整體搬遷蓮花山殯儀館,投資9000萬元在東部新建1處年火化遺體能力達到13000具的殯儀館,達到國家一級殯儀館標準;加強公墓建設管理,投資8000萬元在南部和東部分別建設兩處公墓,滿足殯葬需求。
(四)繼續深化改革,完善各項優待撫恤制度。認真貫徹落實優待撫恤政策,健全完善解決優撫對象醫療、生活、住房等困難的專項制度和措施,不斷改善優撫對象的生活水平。以加強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為目標,把各類烈士紀念建筑物建設成為廣大群眾緬懷先烈遺志、繼承革命傳統的重要場所,成為培養青少年愛國感情、培育民族精神和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課堂,成為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期間,投資8000萬元進行烈士陵園規劃和改擴建,逐步形成以*革命烈士陵園(*戰役紀念館)為中心,其他烈士陵園為基礎,輻射全市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游景區。
五、“*”社會福利事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把社會福利事業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要健全完善社會福利事業工作協調機制,及時研究、協調加快社會福利事業發展的重大事宜。各級各部門要通力合作、各司其職,為社會福利事業發展提供指導和保障,認真研究制定本地、本部門的具體實施計劃,在社會福利機構建設、困難救助、社區福利服務、證書管理、中介服務機構培育、資金籌集等方面制定相關的管理辦法及制度,并認真組織實施,確保社會福利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為加快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各級各部門要在立項審批、資金扶持、設施保障和稅收減免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作為社區服務業專項發展資金,對公益性的服務項目予以保障;對福利經營性的服務項目給予一定的支持;對社區服務業中純經營性的、社會效益和市場前景良好,但初期運作困難的項目,可采用貼息或一次性補助等辦法給予扶持。對符合有關條件的社會福利事業項目,根據國家法律法規以及稅收政策的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的稅收減免。積極爭取中央及省關于社會福利事業發展的扶持資金,為全市社會福利事業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三)加快社會福利機構和隊伍建設。加強國有福利機構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引進專業人才,有條件的縣(市)、區要建立面向本地特殊群體的社會福利院、精神病院和救助管理站。積極發展民間社會福利機構,建立政府對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的評估和資助機制,促進民辦社會福利機構和非營利組織健康、有序發展。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調動非營利組織提供社會福利服務的積極性。鼓勵發展、規范管理民辦社會福利機構和非營利組織。加強對社區工作者的培訓,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提高管理服務能力。加強社會福利機構從業人員職業培訓,提高業務水平。
- 上一篇:學校安全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 下一篇:森林防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