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文化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1 14:37: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星座文化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星座文化論文

篇1

生活就是作文。處處都有景可寫、有事可敘、有情可舒。然而,學生作文,卻常常無話可說,三言兩語了事,而且,雷同的現象十分嚴重。如一次作文,題目是《我的老師》。學生筆下的教師外貌多事中等身材,苗條瀟灑,滿面笑容,和藹可親等等,針對這一問題,講評作文時,我把這些作文讀了讀,然后說,大家知道,我班的語文老師、數學老師、英語老師,形態各異、性格不同,而一些同學卻把他們寫成了“三胞胎”。同學們聽了,哄堂大笑。其原因是學生為作文而作文,對老師缺少認真細致的觀察。這次作文,給我以啟示:以后要多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大自然的景物、環境等,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學生寫《上學路上》作文時,“千地一景”的情況消失了,所敘的事也具體來了、詳盡了。許多學生還通過上學途中所見到的小事,表達了自己的獨特感受與見解。

二、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能力

教學實踐表明:作文只有將筆鋒觸及別人尚未寫到的新人、新事、新問題,表達出自己獨到的觀察發現和認識感受,就會取得老師的青睞,得到意高文勝的好評。拿切分蘋果來說,一般人都習慣于豎著切割,如你獨出心裁,橫著切分,其橫斷面就會與別人豎著切分的截然不同,你就可能從中觀察到別人所觀察不到的東西。作文也當如此。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變換一個角度,就能化腐朽為神奇。如“東施效顰”這個成語,人們習慣于把它解釋為“只有胡亂模仿,結果適得其反”。如果我們從愛美之心,人人有之的角度切入,就會得到新的發現:①人人都有愛美的愿望,無論人的長相美丑,他都有追求美的權利,東施效顰無可非議;②東施的丑是先天不足,盡管她的“效顰”是不成功的,但精神是可嘉的。

三、培養學生的作文個性

作文既培養學生的個性,又負載著學生的個性。反過來,學生的個性又制約著作文的個性。有的學生作文基礎差,自卑感強,怕寫作文,作文指導時,老師要注意降低難度,讓他們從一個事例、一個場景、一個片段寫起,不限制字數,不求文采,不拘束于用什么表達方式,以培養學生的作文信心和興趣為主。這樣,學生就會用自己的目光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生活,就能把大千世界與個人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就能理智地調節自己的情感,寫出的作文也就有了自己的個性。

四、向課外延伸學生個性化作文的空間

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積累語句,在生活中豐富感受,在無限遐想中精心描繪。廣泛閱讀,讓學生開闊了視野,積累了知識,發展了思維,培養了能力。為了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收獲,有所積累,我讓每位學生都準備了一本《摘錄本》,讓他們把自己閱讀到的優秀詞、句、段、名篇、名言等摘錄下來,同時我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讓他們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觀察生活,使他們在活動中豐富自己的感受,陶冶自己的情操。最后讓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充分運用積累到的美詞佳句,并輔助于一些常見的寫作方法,展開自己合理的想象,用文字形式表達出來,這樣的文章定為上乘之作。總之,我們只有不拘泥于書本,放眼于課外,學生個性化作文的空間不就更加廣闊了嗎?

五、讓學生參與作文講評

篇2

關鍵詞:初中語文;良好習慣;個性化作文

個性化作文,簡單來講,即是學生自主創作、表達自身真情實感,并且具有較強創新特色的高品質、高質量作文。那么,如何才能引導學生寫出個性化的作文呢?綜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我個人認為,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嘗試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引導學生養成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教育實踐表明,從多個角度對同一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不僅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求異思維等的激發與調動,而且還有利于其打破慣有的思維定勢,并提出創新型的問題解決方案。因此,教師要想使學生寫出個性化的作文,首先應引導他們逐漸養成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這樣學生在作文創作的過程中才能有所創新,也才能憑借自身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使得所寫出的作文更具靈動、自由與個性。

例如,在學習了莫泊桑的《項鏈》一文之后,我要求學生分別從瑪蒂爾德、駱塞爾先生以及伏來士潔太太三個人物的角度嘗試改寫或者續寫原文,此“以讀促寫”的方式很好地幫助了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良好習慣的養成。

二、鼓勵學生放飛思維,尊重其創新式的作文表達

學生作文個性化的最突出表現為其創作出來的文章具有較強的創新特征,有屬于自身獨特的作文風格與特色。我個人認為,初中語文教師要想真正達到這一目標,必須鼓勵他們放飛思維,尊重其創新式的作文表達。如此,方能促使學生在寬松、自由的創作空間中敢于打破寫作常規,突破思維定勢的局限與框架,才能得以毫無顧忌地寫出自己的心聲、自己的真實體驗與感受。這樣才能保證寫出來的文章具有較強的個性。

篇3

一、文化對檔案工作者行為研究的意義

檔案工作者既是文化的貯存、延續、傳播者,也是文化選擇、吸收、加工者,檔案工作者群體既經過了社會文化發展的傳遞歷程,又經受了文化傳遞歷程中的心理凈化。因此,從服務與文化的功能來分析檔案工作者與文化的關系,可以這樣講,檔案工作者保存、傳遞了文化,文化又孕育了檔案工作者,檔案工作這一職業,經歷了多年文化積淀與滲透,逐漸形成了當代檔案工作者的群體行為的文化模式,這種文化模式既體現出中國檔案工作者群體行為的共同心理,又不為別種民族、社會不同的文化所具有,并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相對穩定,為其成員所共同遵循并形成同化的價值體系、行為準則和共同的思想作風的總和。它是聯系和協調檔案工作者行為的牢固紐帶,是檔案館靈魂所在,它深刻揭示了檔案工作者中含有的文化特質,對于發展檔案事業大有益處。

1可以在本民族文化基礎上正確看待并理解我國檔案工作者所特有的民族心理與性格。

2在中國文化背景中看檔案工作者行為,可以看到當今檔案工作者行為形成的歷史因素,看到優秀的民族文化反映到這一職業上的印記,也可以恰當地解釋和描述我國檔案工作者所特有的思維和行為方式。

3對于檔案工作者的服務實踐過程來講,既可以在新形勢下弘揚民族的優良傳統,進一步塑造檔案工作者群體的完美人格,又可以幫助認識分析一些行為中的陋習與弊端,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并做出符合時代要求的調節。

二、檔案工作者行為獨特的文化心態

檔案工作者的價值觀是與社會的核心價值觀緊密相連的。中國傳統文化把人的價值歸結為道德價值,作為一種道德文化,它之所以可以長期、廣泛、持久地影響著檔案工作者的行為,是因為道德文化是民族傳統中的核心文化,是檔案工作者在行為中起主導作用的價值觀念,是協調檔案館與國家、政府部門之間,檔案館之間,檔案館與職工之間利益關系的準則。檔案工作者對道德踐履的盡善追求,對道德人格的完美塑造以及呈現出的高志功低物欲的行為特征,都是道德這把價值尺度在起作用。

當今人們對檔案工作者的贊美也是從道德尺度出發的,“人梯”、“橋梁”、“默默無聞”、“為他人做嫁衣”這些話,集中描述了檔案工作者行為中的勤懇、艱苦、犧牲、甘于奉獻、創造性的人格品質,忽視了這一點,就從根本上模糊了檔案工作者的心理特色。社會上很多人都說檔案工作待遇、地位這樣低,但檔案工作者對檔案事業、對利用者服務卻那么熱情,這種忠于檔案事業的獻身精神真是讓人感動,其實這就是道德理想高于物質利益的價值觀的力量,它充分體現了中國文化積極有為、奮發向上的基本精神,它從整體上塑造了檔案工作者的風貌,也是檔案工作者所具有的共同心理特征,其具體表現在:

1道德追求大于社會索取

現實中,檔案工作者所從事的工作在道德力量的支持下,歷久不渝地與社會上“富貴利達”為生活目標的世俗價值觀大相徑庭,對社會文化價值觀的贊美與對世俗價值觀的鄙視,是檔案工作者對這種濃重道德的追求經久不衰的深層原因。

2社會本位高于個人本位

檔案工作者有著一種強烈推動社會發展的歷史使命感,能以天下為己任,且對國家民族有較強的社會從屬感。保存黨和國家重要檔案文獻、珍貴文化遺產,傳播優秀文化思想,培養人才幾乎成為全體檔案工作者的信條,對社會未來的負責勝過自身付出的思考,行為表現處處皆反映出它所屬的社會團體的性質。

3自我修養先于對他人的服務

自強、剛毅、耐力而樂觀向上的性格,是每一個檔案工作者心理品質的主流,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已成為檔案工作者服務的標準。

三、檔案工作者交往中的文化特征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關人際關系的理論特別發達,我們民族心理傾向是“仁愛”與“和諧”,檔案工作者在對內、對外交往中也具有明顯的這一民族文化特征,不但強調“和為貴”的人與人的和諧,知行合一的身與心的和諧,天人合一的人與環境的和諧,而且延伸到人內在的精神和諧,這種文化滲透到歷代檔案工作者的服務思想、途徑、形式和方法之中。直到今天,檔案工作者仍保留著“和諧”、“仁愛”、樂融的特色并收到了明顯的服務效益,這種文化現象在檔案工作者與利用者之間已生成并深化為一種文化型的服務思想并構建了具有經典意義的民族精神。和為貴的文化觀念在與利用者的關系上突出的是“愛”,強調的是服務過程中的情感因素,并具有以下特征:

“融”,即情感的融匯狀態,首先要解決的是代界的填充和角色界線的延伸。心理相互滲透,“假如我是一個利用者”的心理換位,在服務功能上表現為和風細雨的溝通,減少對立情緒,掃除情感障礙。

“情”,在實際工作中只有產生情的效應,才能充分發揮服務功能,捕捉住服務最佳時機并產生出最佳效果。高質量、高效益的服務,往往會使利用者產生出久久不能平息的激情,而利用者給檔案工作者的一點點慰問,也往往使我們難于忘懷。

中國傳統文化重視事物的相互聯系及統一,主張,使檔案工作者把利用者看成是與之相輔相成的,不是對抗力量,因此要追求和諧。行為中的氣質表現應是:穩建,平和,溫良,體諒,不憑感情起伏任意發泄,不走極端,不沖動,不破壞內心平穩,對服務工作增加正效應,減少副作用。

四、現實對檔案工作者傳統道德文化的沖擊

從社會發展的現實來看,中國傳統文化對檔案工作者的人格力量的塑造與支配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其有值得肯定和發揚的一面,但傳統文化弊端的暴露也是比較明顯的。近幾年,中西文化的碰撞已明顯觸及到檔案工作者行為的實踐領域,商品經濟的發展使民族文化傳統受到了強大的沖擊,檔案工作者的價值觀也隨之發生了變化。首先,當社會在重視了檔案工作者高層次道德追求后,卻忽視了檔案工作者的物質享受,對檔案工作者及優秀事跡的表彰幾乎都是以艱難困苦作為必備條件,評價中習慣的不是工作效能、質量以及對社會發展進步產生的作用,而僅僅是比較奉獻與付出,社會分配中不注意檔案工作的需求,尤其是在社會發展的特殊歷史時期,檔案工作處在比較困惑之中時,以上問題顯得尤其嚴重。其次,中國傳統中的“和”對檔案工作者行為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它以進展平穩為理想,采用克制、諒解的方法,追求人際關系的平衡。服務過程中,往往表現為消極容納、妥協,缺乏工作的主動意識,具有一定的保守性。由于檔案工作者的內心普遍存在著“息爭”心態,缺乏對沖突的正確認識和恰當處理,當服務中出現矛盾時以調合甚至降低服務水準為代價來平息檔案工作者與利用者之間的沖突。

檔案工作者情感一般不外露,缺乏宣泄,形成了含蓄、內向、老成、穩建的風度,心理的自責與積累,造成壓抑,內心的焦慮與挫折比較嚴重。

篇4

在油畫藝術的創作中,主觀性色彩擺脫了客觀真實色彩,并成為具有獨立審美意義的藝術表達語言,其運用過程也是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作過程中,強調自我情感以及思想表達的過程。

(一)主觀性色彩具有主觀性

荷蘭后印象派畫家文森特•梵高是表現主義的先驅,可以說他是主觀性色彩的創始人,其油畫藝術作品中,色彩表現具有強烈的個性特征。在他的作品中能夠強烈地感受到畫家在創作過程中的內心情感。例如1890年創作的油畫作品《烏鴉群飛的麥田》被稱為是梵高的“絕命書”。整幅作品畫面色彩鮮明而強烈,綠色的小路在大片黃色的麥田中伸向遠方,烏云密布的天空壓抑著金黃色的稻田,流露出陰郁與不安,讓人感覺空間凝固,無法喘息。低飛的烏鴉以及狂暴跳動的筆觸增強了壓迫感與反抗感,讓騷動的畫面增添了激動、振奮與不安的情愫,整個畫面被蒙上了一層緊張與不祥的預兆,充滿著恐怖、不詳的感覺。畫面中沒有表現出自然物象真實色彩之間的對比關系,卻表現出畫家本人內心的思想與情感體驗,而這極具個性的藝術語言,成功地使整個畫面獲得了強烈的視覺表現效果與精神感染力。法國畫家、野獸派創始人亨利•馬蒂斯認為,藝術創作色彩的選擇應該是以創作者個人觀察感受的經驗為基礎,色彩表現的目的是表達創作者的情感意識,而不是復制客觀存在事物。

(二)主觀性色彩具有象征性

色彩因聯想而具有象征性,紅色能夠聯想到火與血;黃色能夠聯想到太陽;藍色可以聯想到海洋、天空等。不同的色彩能夠令人想到不同的事物。然而,色彩不僅能夠象征不同事物,還可以象征一些抽象意義的概念,比如精神信仰等。在油畫藝術創作中,色彩的象征性特點表現得尤為突出,并且為藝術家提供了更加廣闊的油畫藝術創作的空間。與塞尚、梵高合稱后的印象派三杰——法國后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就是一位善于運用象征色彩來進行油畫藝術創作的優秀畫家,其代表作之一——《雅各與天使的搏斗》看起來像是宗教題材的作品,實際上是以象征主義為特點,運用紅、藍、黑和白色組成的畫面。整幅作品顯得十分神秘,運用強烈的對比與大面塊的設色。而這種獨特的色彩選擇與結構安排使得畫面表現內容極具象征特性。

(三)主觀性色彩具有表現性

德國畫家、思想家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曾經對色彩與人的關系進行闡述,并從人的心理與情緒的角度進行分析,他認為色彩可分為主動色彩與被動色彩,能夠傳達出人們內心積極或者是消極的情緒,這也就是色彩的表現性。在油畫藝術創作中,客觀描摹對象的色彩不是用來被復制的,而是使之升華用于表達情感。

(四)主觀性色彩具有裝飾性

畫家在進行藝術創作活動過程中,為了充分表現自身的情感體驗,往往采取平面性、秩序性的手段將貌似簡單的各種色彩有規律地組合在一起,形成線條與面塊,將畫面中的色彩元素進行分割或者是重疊,利用點、線、面的相互映襯,使得畫面內容豐富且生動起來。如高更的作品《塔希提婦女》,畫面中描寫的對象沒有立體感,而是用近乎是平涂的手段,使畫面產生一種原始的韻味。畫中盤里鮮紅的水果色彩與人物赭石、紅棕的色彩,以及人物腰部裙衫的蘋果綠與深黑等色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再如一直追求藝術探索的馬蒂斯,其曾經從東方藝術中汲取了繪畫表現手法以及平面的表達手段,使畫面極具裝飾感。

(五)主觀性色彩具有節奏性

繪畫藝術如同音樂一樣,能夠表情達意,抒發內心情緒。內心情感的迸發表現在油畫創作中,借助色彩冷暖與明暗的表達,就形成了富有思想和靈魂的節奏。如同俄羅斯畫家瓦西里•康定斯基創作的一系列作品,其畫面中所表現的內容充滿了節奏感,并且是伴隨著創作者的情感波動而產生變化的。其作品《在褐色中展現》描繪了一個人從呈褐色微暗的室內登上向外的臺階的情景,當門打開時便出現了明亮的光,顯然這個人走向了光明。畫面中褐色與白色的面塊相互映襯,明亮與灰暗之間巧妙地產生了不同的節奏,同時又清晰地表達出創作者的內心情緒。

二、在油畫創作中對主觀性色彩運用的思考

(一)油畫創作主觀色彩的產生源于創作主體的藝術個性與藝術感悟

在油畫創作中,主觀性色彩的運用就是創作者藝術個性表現的重要表達方式與手段。而油畫色彩語言是由不同創作主體來決定的。不同主體的主觀性會創作出不同的色彩語言形式。主觀性色彩是創作者藝術個性的體現,而藝術個性也代表著主體對客觀描繪對象的主觀性認知。因此,主觀性色彩與藝術創作者的藝術個性是一致的。在具體的創作過程中,繪畫作品中的主觀性色彩體現著創作者的個人審美、個性特征與思想情感。如同有的藝術創作者喜歡意象表達、有的喜歡象征主義、有的偏愛表現主義一樣,不同的創作主體的自我情感與精神不同,因此在藝術創作中,其對于色彩的運用也就有著不同的內涵與意義。

(二)油畫作品中主觀色彩的產生是創作者在創作中的主觀思維表現

主觀性色彩在油畫中是創作者主觀性的直觀展現。在油畫創作中,雖然藝術表現的內容是客觀性的,但是形式與色彩卻是主觀性的。客觀存在的表現內容是藝術家創作的基礎,而主觀性的色彩表達就是要將其中蘊含的美表現出來,并使之升華為藝術美。油畫作品的主觀性色彩就是創作語言的主觀性,其與創作者的主觀性一致,是藝術家在具體的創作過程中主觀思維的藝術化體現。在實際的創作過程中,藝術創作者的主觀性思維體現在多個方面。首先,在繪畫內容上,不再像以往那樣按照主題來進行創作,藝術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題材,只要是感興趣的題材都可以進行創作。其次,繪畫創作材料與技法的主觀性。伴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科技的發展,各種各樣的材料都可以作為藝術家進行繪畫藝術創作的工具。在現代舉辦的很多畫展中,很多優秀的繪畫作品很難看出是什么樣的畫種,卻同樣具備很高的藝術價值。再次,繪畫形式上的主觀體現。以往的繪畫創作都有條條框框的規定,需按照規則進行作畫,然而在今天的繪畫創作中,很多藝術家已經突破了固有形式,拋開觀念上的束縛,創作出了屬于自己的畫作,有著自身獨特的表現形式。色彩是油畫藝術創作的基本構成元素,其本身就帶有非常強烈的主觀特征,但是因為有不同的表達方法,色彩又有了主觀與客觀之分,而現代藝術家們在油畫藝術創作中,越來越多的表達出自己內心情感世界與精神世界,在畫面中有意識的去構建屬于自己的色彩規律,尤其是帶有寓意以及象征性的色彩語言,成為繪畫作品的主體色彩。

(三)情感與精神是主觀性色彩的核心

現實主義的色彩一般是以客觀再現為主。而具有代表特性的主觀色彩則是以表現情感為主要目的。在油畫藝術創作中,藝術家主觀世界心理與情感的表現,必須要有客觀存在的限制,用表達強烈的色彩語言,或夸張、或對比、或變形等方式去表現情感。藝術家將整個世界看作是“自我”的空間,就能夠用主觀性的情感去看待整個創作,用主觀精神去對客觀存在的物象進行再創造,重新組織畫面的色彩規律,融入更多的個人意識,體現出個人的審美情感。比如在現代畫派中,同樣是一片天空,不同的藝術家會有不同的創作表現,有的畫成藍色,有的畫成綠色,即同樣的描繪主體,因不同情感的左右而產生不同的視覺心理,便有著不同的情感定位。藝術創作中,主觀性色彩在形成一定規律的同時,上升到精神層面的表達,以突出主題思想以及創作者的精神觀念。在很多畫展中,我們都會看到一些作品,其內容與形式都很虛無,但整幅畫面的色彩表現卻有著很強的感染力,能夠吸引觀者去思索,這就是繪畫中主觀性色彩的精神性,同時也是其根本核心。

三、總結

篇5

關鍵詞:環境行政公益訴訟可行性

對于環境公共利益的保護,傳統法律制度采取的是單軌制保護模式,即由國家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來維護環境公益。然而,對于沒有監督與制約機制的公共權力,其權力本身的擴張性和腐蝕性,是每一個掌握公共權力的人僅僅依靠道德力量所無法改變的。環境利益是一種公共利益,其利益的保護同樣受到制約。盡快建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制度,充分發掘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和監督的巨大潛力,是促進我國環境保護公益事業健康發展的趨勢。

一、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概念的界定

環境公益訴訟指致使環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時,法律允許公民、環保組織或特定國家機關為維護環境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訟的制度。環境公益訴訟并不是獨立于民事、行政、刑事訴訟之外的一種獨立的訴訟類型,它只是一種與訴訟目的及原告資格有關的訴訟方式和手段。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含義:

1.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原告一方為特定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及個人。此處所指的特定國家機關為人民檢察院,它最有權提起環境行政公益訴訟。社會組織及個人可作為環境行政公益訴訟的原告提訟。

2.環境行政公益訴訟的被告為管理環境的政府部門及法律法規授權的環境行政主管部門,也包括按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

3.環境行政公益訴訟的對象是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或抽象行政行為。

4.環境公益訴訟的目的在于維護公共利益,而非提訟當事人自己的私利。

二、建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的理論依據

環境行政公益訴訟制度將成為鼓勵公民參與環境管理,加強對破壞環境的行政行為進行監督,減少因環境糾紛導致社會問題的重要手段。環境行政公益訴訟的建立,主要理論依據體現在以下兩點:

1.環境法中的環境權理論認為,環境法律關系的主體擁有享有適宜環境的權利,也有保護環境的義務。具體而言,就是有在良好,健康的環境中生活的權利,有參與國家環境管理的權利,有在環境保護方面監督、檢舉、控告和訴訟的權利等。因此,公民的環境權利遭到行政行為侵犯的時候,不管是否為直接利害關系人,均有權提訟,要求相關部門追究法律責任。環境權理論的興起為環境行政公益訴訟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論基礎。

2.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務,管理社會事務”。環境資源就其自然屬性和作為人類生活所必需的要素來說,乃全體公民的共享資源和公共財產,任何人不能對其任意支配、占有和損害;國家是基于全體共有人的委托而行使管理權的,因而政府作為委托人有責任管理好這些財產。

當行政機關只注重本地的經濟發展、財政收入的增加,而對日益惡化的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現象漠然視之,行政機關在防治污染方面不依法履行職責時,任何公民、組織或國家特定機關均可提起環境行政公益訴訟,監督政府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依法履行其職責或管理環境的義務。

環境作為一種社會公共利益,與每個人的利益都息息相關,環境法是一種社會法,從社會法理的觀點而言,環境公益訴訟制度以社會法思想為底蘊,具有社會法理基礎。

三、建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環境行政公益訴訟制度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在我國,建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且可行的。

(一)必要性

在我國,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已達到觸目驚心的地步,環境問題的危機不僅使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社會生活遭受到嚴重侵害,而且已成為制約經濟發展、影響社會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針對環境公益問題,我國實行的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單軌制保護體制。這種體制下,不可避免的存在行政體制紊亂和軟弱、行政監督缺位與低效、環境行政執法中的地方保護主義等因素。另外,政府環境管理行政部門在行政決策過程中可能存在政策的片面性,甚至行政權利本身對環境公益構成侵害,不能實施保護環境的行政行為。可見,這種單軌制體制已經不能適應現實的需要,尋求解決這種弊端的方法就是建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積極吸納社會團體和公眾參與環境管理,以期改變環境保護不力的狀況。

環境保護的一個重要方式是預防為主,在立法上,法律有必要在環境侵害尚未發生或尚未完全時就容許公民采用訴訟等司法手段加以解決,阻止環境公益遭受無法彌補的侵害。由于政府的力量不足以保護環境,民眾必須參與環境行政行為和環境司法過程。建立環境公益訴訟是公眾參與保護公民環境權和環境公共利益的需求。

因此,基于我國單軌保護體制下,政府對環境保護的不力以及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需求,我國有必要建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在政府行政行為上,進行監督制約,在立法上,肯定公民參與保護和監督環境公益的程序,在渠道上,暢通環境公益訴訟,以便更好地保護我國的環境。

(二)可行性

我國已經存在建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制度的基礎,環境行政公益訴訟制度的建立是可行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建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的法律基礎

《憲法》規定,國家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同時規定國家保障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護珍貴的動物和植物。這些在法律上給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依據。

《環境保護法》規定,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并有權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這就體現了公民有參與環境管理的權利。《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檢察院可以提起民事訴訟。這些規定體現了為維護公共利益的公益訴訟的精神,為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精神依據。由此可見,人民可以通過訴訟等法律程序對政府機構行為和權力形成強制性約束,參與環境保護和監督管理。

2.民眾法律和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

隨著我國公眾法律意識的提高,公眾環境保護意識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熱情空前提高。另外,社會的各種民間環保組織和非政府環保組織將一定范圍內個人的的力量聚合在一起,對政府決策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對政府環境行政權力具有一定的監督性。民眾法律和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為環境行政公益訴訟制度的建立奠定了一定民眾基礎。

3.國外經驗可以借鑒

國外環境公益訴訟的實踐,為我國建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例如,在美國,環境法中將環境行政公益訴訟制度稱作公民訴訟,即公民可以依法對違法排放污染者或未履行法定義務的聯邦環保局提出訴訟。這種訴訟方式完全廢除了原告適格理論,原告沒有必要證明自己受到違法行為的直接侵害。在英國,檢察長是唯一在法庭上代表公眾的人,是公共利益的保護人。私人不能直接提起組織公共性不正當行為的訴訟,只能請求檢察長的同意,以檢察長的名義提起。德國、法國的“越權之訴”“客觀之訴”實際上也是類似于美國集團訴訟的模式。

實踐證明,國外的公共訴訟對于維護公民的環境權、提高環境質量、實行法治發揮了極大作用,而且在具體的操作實踐中也積累了經驗,我們可以吸收其中的精華,并與我國的本土資源相結合,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法。

另外,我國已有公益訴訟的案例,這些案例從程序上、實體上為環境公益訴訟的建立提供和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環境公益訴訟的建立奠定案例基礎。

我國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和政府單軌保護環境不力的狀況以及民眾要求參與環境管理與監督的社會現實,有必要盡快建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而我國已經具備了建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的軟環境,具有可行性。從保護公民環境權和環境公共利益出發,建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綠中美.環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2]張明華.環境公益訴訟制度芻議[J].法學論壇,2002;(6)

[3]趙慧.國外公益訴訟制度比較與啟示[J].政法論叢,2002;(5)

篇6

但教學實踐表明,多數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的能力還較差,包括一些成績較好學生(考分較高),他們只能在紙上或者在試卷上做實驗,但當進入實驗室自己動手做實驗時,情況就很不理想了。為改變這種情況,在教學中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首先做好教學講授的配套工作

課堂演示實驗是配合講授、課堂討論的重要環節,好的實驗能使課堂氣氛生動活潑,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注意力集中。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特別重視常規演示實驗,在每次的演示中保證做到: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實驗要規范,保證讓全班同學看清、看懂;對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列寫在小黑板或紙上,演示完后讓學生解答,然后共同分析討論得出實驗結論,并將討論結果寫在課本演示實驗旁,同時提出1——2道課后實驗習題。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同學們注意觀察演示實驗,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演示實驗不流于形式,改變按課本背實驗的不良做法。

二、為學生多創造動手參與的條件

教師應多為學生創造一個動手參與、動腦思考的課堂氣氛,盡可能地將一些演示實驗變為學生的小組實驗。還可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提出改進實驗的思路和方法,變被動為主動,充分調整、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對化學課的興趣。

例如,給初三學生講鐵的性質,做鐵釘生銹這個演示實驗時,可先讓學生自己找材料,每人在實驗前10天準備三支干凈的醫用針劑小藥瓶。按裝滿水、少量水、干燥三個不同條件各放入鐵釘一枚。讓學生每天觀察一次并做好記錄。等到講這部分內容時,讓學生帶來“成果”。教師講解與學生討論結合;直到得出正確結論,效果就比較好。又如堿金屬鈉的性質演示實驗,若教師用刀切去鈉外皮給同學們展示銀白色時,只有前排同學能看清楚,而后排的就不容易看清,也沒有可能拿大塊的金屬鈉去切割演示。所以我將這個演示實驗同鈉受熱、鈉與水反應等三個演示實驗相合并,讓前后桌4人一組進行學生實驗。實驗中老師講學生操作,做一個實驗,填寫一個實驗的筆記和結論。三個實驗做完了,三個結論也整理好了。這種措施,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促進了學生動手與動腦相結合。學生不但理解得既快又深刻,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避免了教師一人講解或演示,學生被動聽看的局面。

三、充分調動學生的實驗積極性

為進一步調動學生化學實驗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讓學生根據已學知識來自己設計實驗,完成實驗。例如,將高中化學(必修)第三冊復習題6、7習題改為由學生自己設計動手的實驗。原來學生只在作業本上完成乙醇和苯、甲醛和乙酸等物質的鑒別、分離,現在改為由他們先設計合理方案,自己選擇儀器,然后獨立在實驗室完成自己設計自己動手的實驗。這樣安排,老師雖然費時費力,但學生的實驗積極性和參與意識增強了。他們千方百計翻書查資料,設計出最好、最合理的方案來,甚至有的同學還能找到連老師都沒想到的簡單易行的好方案來。

篇7

宋朝方回說王維山水詩有“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法國文藝理論家泰納說:“如果一部文學作品內容豐富。并且人們知道如何去解釋它.那么我們在這部作品中找到的.會是一種人的心理”。山水濤最講究意境的營造。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特有的重要范疇,是一種主觀情意和客觀物境互相融合的藝術境界。客觀物境下,有什么樣的主觀情意是由個性化的創作心理決定的。王維山水詩的風格,空閑靜寂中見清新淡雅.“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胡應麟<詩藪》).這種審美感受的產生就是包含了詩人主觀審美意識的獨特的創作心理的作用。前人對于王維山水詩的研究.多見于詩篇的藝術魅力、詩畫意境方面.本文想試從王維個性化的創作心理的形成及其對王維山水詩風格的影響方面進行一些探討,以求對王維的山水詩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

一、一定社會歷史時期的社會心理定勢

人是社會的產物,詩人也是。他總要生活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時期,這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道德意識、社會時尚都會在詩人的內心打下深深的烙印,影響著詩人的性格及其作品。盛唐時期的社會心理定勢也深深作用于王維的心靈之上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王維的山水詩風格。

<莊子·善性>中講:“當時命而大行乎天下,不當命而大窮乎天下.此存身之道也”。這種達通窮退的做法是中國文人士大夫習慣的生活方式,自然也是王維的一種心理積淀。儒家的一貫主張是積極“入世”。但<論語·子路、冉有、曾皙、公西華侍座》卻很明白地表示出孔子最贊同的是“浴乎沂,風乎舞霓,詠而歸”的生活方式,這就又使中國文人的哲學觀念、生命方式中又浸潤了一種“功成身退”的思想。退就是隱逸.這種隱逸當然不是完全遺世,而是在求一種閑靜清幽的環境和淡泊寡欲的心態。可見.對于生命,不論過程如何,在結果上.中國文人有大體一致的趨同:相忘于江湖。這種心理狀態.再與個人的的生活狀況相結合.就形成了文人亦官亦隱的流俗。所以雖然盛唐的最強音是建功立業,但王維的一生還是有了三度隱居。嵩山、終南山、輞川.卻始終沒有解印掛冠。即使在他晚年“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也是在退朝之后。這種生活方式的心理背景極大地影響了王維的山水詩的創作。王維的詩,虛實相間,空靈恬適,于空山古木、水盡云生的表層的美外,還有一種對生命方式的認知、探求和選擇的心理括動。如<自石灘>:“清淡白石灘.綠蒲向堪把。家住水東西,浣沙明月下”。色彩明麗.清爽如畫.又富有生活氣息,讀者可以觸摸到詩人對自然、純真的美的追求。又如《竹里館》:“獨坐幽笪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卻另有一番空明澄凈、清幽絕俗的美.讓人頓生一塵不染、萬緣皆滅之心。

王維的絕大部分生命是在盛唐時期渡過的,安定的社會環境、統治階級的默許使佛學大興.王維的母親也是一個忠誠的佛信徒.這就使王維深受佛學尤其是佛學中的南北禪宗的影響。王維在<請施莊為寺表>中自言,“褐衣疏食.持戒安撣,樂往山林.志求寧靜”.足見詩人浸研佛學之深。王維還有“詩佛”的稱號.可以算是佛學影響其山水詩創作的明證。王世禎在<漁洋詩話>中評價王維的山水詩是“字字入禪”.確實.王維的大量山水詩中都呈現出偉樣的風貌。如<過香積寺)“薄暮空潭曲.安排制毒龍”。“毒龍”之典,出自<涅經>.指內心妄念。這是直接以禪語入詩;<歸輞川作):“谷口疏鐘動。漁樵稍欲稀。悠然遠山暮,獨向白云歸”。這里的牧童、釣者、遠山、自云.都是自由自在地生活著;各得其所。這種美與佛家進入樣定時輕閑安悅、怡然自得的心理狀態相仿.這使詩里充滿了禪悅;《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近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大自然的一切并非枯寂乏味的。而是寧靜中富有生機。且人與自然完全合為一件,這是佛家“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的境界,這使詩中又有了撣的理趣。

二、本人的人生遣際和生存境遇

人們所以能清楚地在作品中看到作者的生活,是因為作者的生活對作品內涵有著一種顯著的影響。王維以山水詩表現其對生命的認識和自我價值的理解,是從山水到人生的影現。詩人的人生遭際和生存境遇、對滄桑人世的認識感悟對他詩的創作心理的形成及山水詩的風格顯現出強烈的作用力。

王維21歲進士及第,也有“強學干名利”(《贈從弟司庫員外求>)的抱負.也曾有“得意遂志”的時節。公元737年,王維去涼州勞軍,滯留了兩年多,天高地闊的草原、浩瀚蒼涼的大漠,迥異于長安的塞上風光不僅開闊了他的視野,而且使他的心胸為之寬廣。他筆下描摹山水的詩句也一變而為激昂豪放雄渾的格調.表現出熱烈、積極、奮發的人生態度。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奇麗壯觀的自然景色如在目前。又如“關山正飛雪,烽火斷無煙”(《隴西行》,緊張的氣氛中是鎮定、自信的情緒。開元28(公元740年)年,王維又去襄陽主持考試,長江的驚濤拍岸。一瀉千里的奔騰之態使他的山水詩也顯現出磅礴的氣勢。“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漢江臨眺》)極寫水的波瀾壯闊,浩蕩無涯。可謂詩家俊語。“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送邢桂州》),日暮時分,煙水蒼茫,江潮幕天席地的洶涌情狀仿佛如見。很明顯,如果沒有這樣的人生經歷便不會有這種只有闊大山河才能激發出的逸興豪情。自然,王待也少了一個豐富的層面。

仕宦的得意是暫時的,王維的心里更多體驗自0是失意的落寞。詩人仕途坎坷,做官不久即被貶.有r隱居的萌芽。三十多歲后,因張九齡舉薦,詩人始獲一個稍展才華的機會.回到長安,不久,口蜜腹劍的李林甫又取代了張九齡為相,王維自然不肯與這樣的人同流合污,少年的熱血也漸漸冷卻。“方將與農圃。藝植老丘園”(《寄荊州張丞相)).詩人再生退隱田園之意。只是并沒馬上付諸行動。直到天寶3年,他才選定_r處世之道:結魏闕于山林,著冠帶而撣誦。這種選擇包含多種因素。《后漢書·逸民傳序》中有一段談隱居之圈的話,“或隱居以求其志,或瞄避以全其道,或靜己以鎮其躁,或去危以圖其安,或垢俗以動其概.或疵物以激其情”,多少也道出了王維的部分心理。王維傳世的山水詩.大都寫于他在終南山、輞川隱居期間,可做他心路歷程的證明和反映。“欲知禪坐久。行路長春芳(<過禪師蘭若》),反映了詩人耽于禪境中從而獲得生命智慧之道的愉悅。“古人非傲吏交.自闕經世務,偶寄一微官。婆娑數株樹”。《漆園》~詩在解釋自己亦官亦躊的行跡時悄然抒發了自己的無奈黯然之情。

天寶l5年,王維在安史之亂中被迫受偽職,雖蒙赦免。但至此,他心中便常被犯罪意識縈繞,“豈不自愧于心。……內省,無地自容”。這種內愧的心理使他不得不“悠然策藜杖,歸向桃花源”(<l2號又示裴迪))。而悠然與否,其實是不說也罷的。隱居桃花源.一方面借自然的清靜忘掉身邊的紛蕓俗事和不堪回首的往事以求心安,另一方面,誦經參禪,在佛的救贖中求得一種解脫。王維的另一題為‘嘆白發)的詩中有一句“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正好可以做這些山水詩的心理旁注。“幾許傷心事”不僅包括事偽這件事,也是他一生人生遭際和生存境遇的概括。而銷心空門則使王詩的主體格調呈空閑凄清、深沉冷寂的美。王維中年喪妻,無子。獨自一人生活,更深嘗孤獨凄苦的滋味。也加劇了詩人靜中求寂的心理,其詩也多用閑靜孤寂的景物點染出一脈或濃或淡的幽冷凄寒,如“落花啼鳥紛紛亂,澗戶山窗寂寂閑”(<寄崇梵僧)),“森森寒流廣。蒼蒼秋雨晦”(<答裴迪>),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歸蒿山作))之類的詩句,在王維的山水詩中觸目可見。

三、獨特的美感經驗和審美哲學

王維的山水詩中,詩情、畫意、禪境合而為一。構成獨特的風格。法國布封說過:“風格就是整個的人”。可見,有著獨特風格的詩作。其作者必然有著獨特的靈魂。獨特的美感經驗和審美哲學可為獨特靈魂的一類具體顯現。

王維的心里有佛家寂滅一切的觀念,但也有莊子“山林與,皋壤與.使我欣欣然而樂焉”(《知北游>)的山水觀念。求禪.使詩人不執著于“有”,對于榮華名利淡泊許多。憚宗講究“即心即佛,見性成佛”.又使詩入不執著于“空”,不講求剃度、緇衣、吃齋等空門的外在形式上。老莊的“天人合一”也影響著詩人,吸引著詩人將自己的生命投入到生生不息的宇宙生命中去。分享其中的永恒和寧靜。王維的思想兼合佛道,這又決定了他的審美意識、審美傾向,這就使得詩人主動地選擇了自然山水作為一種親近和交往的對象,而山水詩也就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

崇向山水林泉的審美哲學使王詩呈現出“靜”的主要格調。“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青溪)).“明朋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谷靜惟松響.山深鳥無聲”((游感化寺》)等等詩句,營造了不同情調的幽靜氛圍。

人作為個體,在與自然的交往中比其在與社會他人的交往中更為遠離是非功利得失和矛盾沖突。自然有慰籍心理的作用。它的空秀寧靜能夠把個體的負重、疲憊從世俗糾紛喧囂中釋放出來.使之慢慢歸于平和安靜。王維是山水的獲益者.他的詩也因之表露出一種寧靜恬淡、安祥平和的意蘊。“經舸迎上客.悠悠湖上來,當軒對樽酒.四面芙蓉開”(<臨湖亭>)。全詩色調明快.讀者可以想見波平風軟、碧天無際、閑云悠悠的湖光山色并體味主人輕舟迎客、平湖把盞。吟詩交談的悠閑情趣。言為心聲,這首濤也是詩人平靜、淡泊心態的一種證明。

谷魯斯在<人類的游戲》中說:“我們會把自己內心同情產生的那種心情移置到對象上去。”常常帶有一種孤寂心境的王維,其詩中的景物也多見孤寂的一面。“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辛夷塢》)。詩人采用攝影的長鏡頭,從花扔發紅萼寫到鮮花盛開再寫到花繽紛謝落。開也寂寞.落也寂寞。以花的開落之動反襯出山澗的幽靜,而花的自歌自舞自開懷又不免讓人生出“年年歲歲花相似”之類的感嘆。詩中流淌著寧靜寂寞的美,也有對孤獨、對生命流逝的無奈。

詩人在與自然的相親中內省、靜悟.并通過個體對自然的感受去領悟宇宙和人生的無限與永恒。循著這樣的心理.我們就可以了解詩人的這些詩句,“新家盂城口.古木余衰柳。來者復為誰,空悲昔人有”(《孟城坳))。“飛鳥去不窮.連山復秋色。上下華子岡,惆悵情何極”((華子岡))。前~首詩中有一種新舊興廢永恒循環的時間意識.后一首詩中有一種意境遼闊杳無邊際的空間意識。這些詩里有超越的絕對的時空連續,正是這種超越使詩人生曠達、閑靜、淡泊之心。“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終南別業》),以一個有限空間來吸收無限時間的延續,時空聚斂濃縮,構成人與物默然契合悠然神會的意境,透出高蹈出塵的光輝。

曹日昌(普通心理學>認為:“一切心理現象按其產生的方式來說都是反射”。王維山水詩作為他C·理活動的一種表現形式.必定反射出他的心理。從其渾然天成的意境來看,主要表現了詩人在空寂清幽的環境下求平穩閑靜和超脫的心理。“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過香積寺))。“云霞成伴侶,虛白待衣巾”(《戲贈張五弟))。詩人跟中的景色。經過他耽禪的心態,化成時而寂滅時而超然的詩境。這種詩境也是他心靈“無念”,“自性清凈”的寫照詩人的個性氣質、藝術修養有別,形成的審美哲學、美感經驗也會大相徑庭.表現的詩境就有高低。

王維是南宗畫派之祖。又精通音律,書法造詣也頗深,藝術的相通使王維對美的理解、鑒賞高于世俗,也影響了他的詩歌創作。他以畫家的眼光選擇意象人詩.又以音樂家的聽力捕捉音韻在詩里予以表現,這使他的山水濤。讀之如觀畫聽曲,“松禽風聲里,花對池中影”,“細枝風亂響,疏影月光寒”,形成“詩中有畫”和“百轉流鶯、宮商迭奏”(趙殿成《史鑒類編))的風格。

一邊居官塵世,一邊念念不忘參禪.王維的性格是軟弱沉靜的。選擇在熱鬧紅塵和寂寞空門的中間——山水林泉作常居之所實際是他在人境中追求孤獨寂寞心理的一種外映.山水詩是這種心理的文化證明。詩人是個喜歡獨處的人,他的濤中常常提到閉門,“雖與人境接,閉門成隱居”(《濟州過趙叟家宴》),“閑門寂己閉,落日照秋草”(《贈祖三詠》),“靜者亦何事。荊扉乘晝關”(《淇上即事田園》)。以一門一戶將自己和喧鬧紛逐的人世相隔。這種淡泊閑靜避世的心態使王維的山水詩既凄清靜謐又陰凈空靈。如“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答張五弟》),“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輞川閑居贈裴迪>)等詩句。

篇8

[關鍵詞] 企業文化 個性化 研究對策

加入WTO,標志著我國已經完全步入國際經濟一體化的環境中。在這種條件下,市場經濟的特征必將日趨顯現,企業之間競爭也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呈現出日趨激烈的態勢。

在此前提下,企業的競爭越來越追求差異化的戰略,越來越突出地表現在獨特的企業文化的層面上。企業文化重視人的因素,強調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一種無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種行為準則、價值觀念和道德規范,凝聚企業員工的歸屬感、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企業員工為企業長足發展而努力,并通過各種渠道對社會文化的大環境產生作用。

一、企業文化與企業發展的辯證關系

從企業的層面上來看,企業文化是企業所依賴的一種文化價值觀。企業是一個經濟實體,企業里的一切圍繞著生產和經營展開活動,在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中無不充滿著文化的氣息,文化的價值觀始終主宰著企業的一切營銷活動和它的經濟價值觀。企業文化已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地溶入到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但是,由于企業文化的抽象性,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不被人們所重視。其實它對企業的長遠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從企業員工個人的層面上來看,企業文化是員工行為的指導思想。現代企業里的員工,已不僅僅只想通過勞動從企業中獲得相應的經濟回報,他們還需要被社會和企業認可,并有一種個人的成就感和歸屬感。企業是員工賴以實現自身價值的環境寄托,讓員工們認識到企業是自己的企業,這就是好的企業文化產生出來的積極作用。企業文化就是全體員工認可和共有的企業核心價值,它規劃了員工基本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并漸漸將其演變成一種習以為常的規則。這樣的企業文化能使企業真正立于不敗之地。

二、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的誤區

1.注重企業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內涵

在中國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盲目追求企業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業文化的內涵。企業文化是將企業在創業和發展過程中的基本價值觀灌輸給全體員工,通過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獨特的價值體系,是影響企業適應市場的策略和處理企業內部矛盾沖突的一系列準則和行為方式,這其中滲透著創業者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對人性的基本假設、價值觀和世界觀,也凝結了在創業過程中創業者集體形成的經營理念。將這些理念和價值觀通過各種活動和形式表現出來,才是比較完整的企業文化。

2.企業文化流于形式而脫離企業管理實踐

有人認為,企業文化就是靠形式來營造企業氛圍,而與企業管理無關。其實,企業文化是以文化為手段,以管理為目的的。因為企業是實體組織,它不同于教會的信念共同體,而是要依據生產經營狀況和一定的業績來進行評價。精神因素對企業內部的凝聚力、企業生產效率及企業發展固然有著重要的作用,但這種影響不是單獨發揮作用,是滲透于企業管理的體制等各個方面,并通過協調整合共同起作用的。企業的經營理念和企業的價值觀是貫穿在企業經營活動和企業管理的每一個環節的,并與企業環境變化相適應,因此不能脫離企業管理的實踐。

3.忽視企業文化的個性化創新

企業文化是在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獨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業的個性化表現。綜觀許多企業的企業文化,方方面面都大體相似,而缺乏鮮明的個性特色和獨特的風格。其實,每一個企業的發展歷程不同,企業的構成成分不同,所處環境不同,面對的競爭壓力也不同,所以其對環境做出反應的策略等的方式都會不盡相同。企業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將企業自身發展階段、發展目標、經營策略、企業內外環境等多種因素綜合考慮而確定的獨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業文化側重點應各不相同,其價值內涵和基本假設各不相同,而且企業文化的類型和強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構成了企業文化的個性化特色。

三、全面構建企業文化應該注意的問題

1.企業文化的構建要以人為本

企業中蘊含著某種有價值的獨特文化因素,這是任何一個企業在創辦或運行過程中都會有的因素。如:有的員工非常愛護自己的機器,有的員工上下班非常準時,有的員工特別節儉,有的員工喜歡著裝樸實整潔,有些員工非常喜歡學習新的知識,甚至業余時間自費去“充電”,有的員工喜歡鉆研,有些員工善于團結同事,配合領導工作等等,這些都是比較好的文化現象。我們的管理者通常不會特別注意這些事情,只有善于培育企業文化的管理者,才會知道它們的價值,發現它們的價值,因為它們是企業文化形成的基礎要素。好的企業文化,就是在一些瑣碎的積極要素基礎上成長起來的。

對于企業文化因素,應該從本企業的長期發展、總體目標的實踐過程中得出,而不應該從外部引進、移植或領導拍腦門敲定的。企業文化是內在的,集體的、核心的、深層次反映企業精神的結晶。好的管理者應善于發現本企業積極的文化因素,能夠慧眼識珠。

善于總結和發現企業發展中的標志性事件、典型案例與代表性人物品格、思想、選擇恰當的方式和途徑傳達給全體員工,使他們努力理解這種文化表現。員工接受與否是企業文化形成的關鍵。當然,管理者本身沒有文化潛質則很難發現企業文化的因素,即使看到一些文化因素也難以與之產生共鳴。管理者要利用各種渠道將企業文化滲透到員工的工作和活動中去,目的就是讓員工了解企業文化的來源和作用,從而接受企業文化。

員工對企業文化的接受、理解和認同,要在企業經營活動中體現出來,而表現在日常的工作中。所以,企業文化建設必須使員工產生自覺行動,沒有外在約束,這時的企業文化才算初步建立起來。員工的自覺行動是企業文化初步建立的標志。當然,企業每一項經營戰略的實施、每一件高質量的產品都要靠全體員工的有效工作來實現。要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對員工的文化教育和業務培訓,并教育引導員工樹立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增強責任心。企業要適時開展豐富多彩的、有企業特色的文化娛樂活動,以各種活動為載體,豐富員工的團隊精神,提高企業凝聚力。

2.企業文化要不斷創新

企業文化一旦建立起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企業文化建設中,領導者的關鍵作用和員工的主體作用缺一不可,員工的主體地位不可忽視和動搖。強調突出和依靠主體,就是要注意吸收員工長期以來在實踐中創造的特色文化資料,注意發現和升華員工在工作中創造的閃光點,不斷充實企業文化的內容。

創新是企業活的靈魂。創新是企業文化建設的特點和生命力,是企業價值觀的內核,它與時代的發展和環境變化同步。把創新這個內核植入企業價值觀,全方位融入企業文化諸多要素和建設企業文化的全過程,培育全體員工的創新精神,使創新成為企業的品質,這是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始終關注的焦點問題。創新作為一條成功的共同經驗,存在于各個企業的個性化實踐中,以本企業特有的表達方式、實踐式和實際效果表現出來。成為富有創新精神的企業,與企業的發展目標保持一致。要激發和培養員工的創新意識,同時為其提供創新的外部環境,大力推進企業的經營理念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由于企業是處在一個不斷變化的環境中,企業不能固守一種固定文化表現形式,它既要保持其文化的本質不變,又要不斷創新它的表現形式,增添新的文化內容,這是企業文化獲得鞏固和發展的必然要求。

總之,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市場經濟的日趨完善,企業之間的競爭將進入白熱化的程度,培養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應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當務之急。所以,在企業文化的建設中,注意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教訓,提升獨具特色的創新內核,使企業在競爭的大環境下得以長足發展,無疑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參考文獻:

[1]武克華馬海敏張淑敏: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四點戰略措施.經濟導刊,2004年第4期

[2]冉苒雷環:創建新時期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社會主義研究,2002年第4期

篇9

【關鍵詞】 基層 群眾文化 工作

群眾文化,是人民群眾自我進行的,以滿足的精神生活和知識需求為目的,以文藝娛樂為主要內容的自我完善的需求及其表現。在社會生活中,群眾文化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她是人民群眾自我娛樂、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掌握文化和創造文化藝術的活動,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廣泛性。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群眾文化生活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只有準確把握時代的發展脈搏,才能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入開展。

一、正確認識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作用

群眾文化工作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對人們職業以外自我參與、自我娛樂、自我開發的社會性文化活動進行有組織、有計劃地安排和輔導的工作。這就決定了群眾文化工作具有鮮明的特點。譬如其基層性,群眾文化就是面向人民群眾的文化,人民群眾被組織在街道、鄉村、車間、商店、學校等這些最基層最前沿的機構,群眾文化工作就要面向這些機構,在這些地方開展。再如其針對性,人民群眾有男女老幼,性格有內向外向,文化有高低雅俗,習慣千差萬別,愛好千變萬化,群眾文化工作就要針對不同情況,開展不同的工作。又如其細微性,一臺節目的組織,一個動作的教習,一群民眾的輔導,一位人士的咨詢,群眾文化工作就要無微不至,真抓實干,不容懈怠,不能疏漏。

二、福泉市牛場鎮群眾文化工作的現狀

文化陣地是群眾文化活動的基本條件,是服務基層、服務社區、服務群眾的載體。多年來,我不厭其煩的找領導、找資金、爭項目,經過不懈的努力,文化工作已成為鎮黨委、政府每年必議的大事,牛場群眾文化陣地建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5年來,一是整合了文化資源,村村建起了遠程教育網絡,建起了標準化的社區活動中心,4個村建起了農民文化家園,7個村已先后建起農家書屋,農村村村通已進入千家萬戶。二是加大資金投入,建設休閑廣場和燈光球場,爭取各類投入達25余萬元,進一步完善了文化設施,改善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2008年組織參加福泉市舉辦的“多彩貴州”歌唱大賽福泉賽區選拔賽暨本土歌曲演唱比賽獲得第二名;同年8月代表福泉市參加黔南州“多彩貴州”暨第五屆“好花紅”復賽比賽;組織參加福泉市舉辦的“梨花節”長跑比賽,分別獲得第二名、第三名和團體總分第一名的好成績;與福泉四中聯合舉辦“甕福杯”教職工籃球聯誼賽;舉辦了“5.29關愛女孩活動”為主題的文藝演出。2009年 “三?八”、“五?一”與甕福磷礦社區聯合舉辦了趣味游藝活動和體育活動。活動項目有:刺氣球、蒙面過橋、集體跳繩、長跑、拔河、短跑和混合接力比賽,參賽人員100余人,各決出一、二、三等獎;認真做好“雙百”人物評選活動;為慶祝60周年舉辦了以“學習科學發展觀,慶祝60周年”為主題的書畫展活動,參加書畫者的有工人、干部、教師、學習和個體工商戶等,參展作品120余幅,分別評出書法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11名,中老年和青少年繪畫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27名。

三、關于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思考

(一)挖掘花燈藝術,傳承中華傳統文明

花燈起源于民俗,牛場鎮闊龍花燈更是黔中大地的一顆民間明珠,歷經數百年,具有濃烈的鄉土氣息,也有當前的時代風韻,經過挖掘、整理、扶持,如今的牛場花燈早已名聲在外,曾多次在省、州獲獎,也是我鎮唯一申報成功的省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3年元宵節,牛場政府專場組織花燈調演,觀看群眾逾萬,2008年8月3日在福泉四中舉辦花燈傳承演出,廣受家長、師生好評,還應邀組織到麻江、貴定、凱里、黃平、甕安等地農村為群眾專場演出28余場,深受各地群眾好評,2008年牛場鎮也因此獲國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之殊榮。

(二)突出重點,強化文化市場管理

互聯網上網服務是目前文化市場管理中的重點,是社會文化陣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目前社會上的一大難點,文化市場的繁榮,新的矛盾的出現,管理標準的提高,都對自己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牛場鎮轄區內共有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4家,共有終端計算機240余臺,從業人數12人,每個營業場所證照齊全,消防安全設施具備,管理制度上墻,營業時間公開,設立的位置按有關規定要求,都距離學校半徑200米以外。為加強對轄區內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的管理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組織成員單位開展執法檢查,健全管理網絡,規范網吧的經營行為,同時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對網吧進行監督,目前牛場鎮已有執法人員2人,義務監督員3人。管理過程中,一是對“網吧”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密切配合公安、工商、綜治、學校等有關部門齊抓共管、定期或不定期對轄區內“網吧”進行查看是否存在有接納未成年人進入和超進營業現象,一旦發現并及時上報上級文化主管部門對業主進行罰款和停業整改。二是充分發揮網吧義務監督員和群眾的監督舉報作用,設置舉報箱和舉報電話,實行有獎舉報;三是由政府牽頭,組織各成員單位、部門按各職能部門開展專項整治。

(三)靈活組建文藝隊伍,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組織文藝小分隊送文化下鄉,創編了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孝敬父母、鄰里和睦、良好的社會風氣等內容的戲劇、小品、歌舞等,免費到各村巡回演出,豐富群眾的生活,拉近干群關系,此外還聯合福泉市書法協會的下鄉義務為老百姓寫春聯,這項工作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成立了中老年腰鼓隊、扇子舞隊、秧歌隊、舞龍隊等,有專門的活動場所、制度,經常下村演出,宣傳牛場的經濟社會發展、勤政廉潔等方面的內容,讓生活在牛場、工作在牛場、創業在牛場的感到自豪與滿足,激發起他們建設家園的熱情。

結論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作為身處基層的群眾文化工作者我更加深切體會到,群眾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群眾,用多姿多彩的筆墨描繪人民奮斗的業績,用昂揚激越的音符奏響人民奮進的樂章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 學習型企業文化 自主創新 驅動作用

一、引言

總理在今年5月召開的中國科協“七大”上指出,要堅持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并通過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和產品結構升級,創造更多自主知識產權,培育更多知名企業和品牌;總書記又在剛剛閉幕的“十七大”報告中說,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大對自主創新投入,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

建設創新型國家,核心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關鍵是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涉及方方面面,對社會的體制機制、政策措施,對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作為國家自主創新主體的企業來說,員工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會形成企業特有的企業文化模式,而這種企業文化模式,對企業自主創新方式的選擇、自主創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學習型企業文化是在企業組織的生態環境出現重大變化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新型組織文化類型,這種全新的企業文化形態,通過營造彌漫于整個企業的學習氣氛,來實施企業的變革和創新,達到企業更好適應環境變化的目的。

二、學習型企業文化的內涵和特征

學習型組織文化是在當代全面的社會轉型期興起和發展起來的。Senge在《第五項修煉》中雖然沒有直接給出“學習型文化”的定義,但他將塑造學習型組織的步驟概括為五項修煉,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團隊學習以及系統思考。根據共同愿景理論以及所謂的“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和價值觀”等論述,國內學者對企業學習型文化的內涵也作了多方面描述:企業的學習型文化是指企業中客觀存在著的支持員工學習、合作和知識共享的軟環境。學習型企業文化,就是在企業文化發展過程中導入學習型組織的理論,是對企業文化的創新性延伸和拓展,體現為人本管理的最高層次。學習型企業文化高度重視人的因素,既重視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又重視企業和員工的協調發展,旨在通過建立共同愿景,形成共同價值觀,激勵自我超越,以學習力提升創新力。可見,學習型企業文化是一種鼓勵個人學習和自我超越的企業文化,是促進建立共同愿景和激勵團隊學習的企業文化,是強調開放、創新、應變的企業文化。

學習型企業文化依存于學習型企業組織,一般包含著個人學習、團隊或團隊學習、組織學習這三個截然不同但又相互關聯的學習層次(如圖1所示)。個人通過自學、借助技術的教導和觀察,取得技能、洞察力、知識、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改變;團隊內部完成在知識、技能和能力等方面的增長;組織通過在組織內部倡導并推動持續改善而獲得智慧、能力和生產效率的提升。

1.學習型企業文化是一種自適應的企業文化。一般地,學習型企業是能夠適應環境的變化的組織,具有自我調節反饋機制。由于這種組織的主體都是學習型的,不僅能夠適應環境生存,而且還能夠創造性地學習,與時俱進地實現系統自主演化,所以學習型企業文化具有“市場環境適應度高”的特征,其核心價值觀就是激勵企業的改革人才能夠依據社會環境的發展來改革企業。這樣,不僅公司的管理層能夠密切關注公司內外環境的變化,能夠承擔改革的風險,而且每個人都是富有創造力的思想者。

2.學習型企業文化的創建具有開放性。在學習型文化的環境中,員工們深刻認識到群體互動式的學習效率遠遠優于單個個體的學習效率,于是,在個人單向學習的同時,更注重雙向學習。這樣,學習的基本單位由個人變成團體,知識在整個企業里迅速有效地傳播,并產生知識分享價值倍增效應,進而產生比僅在少數人手中能產生更強大的作用。而且,學習型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是開放的,員工個人之間以及員工與企業之間的關系表現為具有共同的價值觀和目標(即具有共同愿景)。同時,由于企業鼓勵合作、提倡內部團結,員工們為了獲取新的技能或技術,可以不斷向周圍同事學習、交流、溝通和對話,使得整個組織超越了個人學習、團隊學習的層次,達到組織學習的層次。再者,學習型企業組織是一個流線型的、無邊界的、扁平狀的結構,能夠最大程度促進組織內外的聯系、信息流動、相互交融,形成開放性的學習氛圍,促進了組織學習。

3.學習型企業文化是一股強勢的指導力量。學習型企業文化不是脫離于企業組織之外的東西,它來自企業組織的實踐過程,所以學習型企業文化的強勢,首先是表現在它是實踐的、行動的,在于它對企業組織修煉的指導;其次是在于它是個人學習和組織學習相協調的產物,形成了共同的價值觀和相同的目標“愿景”;其三是在于它消除了企業及員工個人學習的障礙,也就掃平了實踐學習型企業文化的障礙和阻力;最后學習型企業文化的力量表現在學習型企業的持久創造力。

三、學習型企業文化對自主創新的內在作用機制

技術創新是以企業為主體、以市為導向,應用先進的科技成果進行開發,并使之商品化的過程。它包括市場機會捕捉與選擇,發明的引入與研究開發,設計與試制,批量生產與銷售等環節。從企業文化角度研究技術創新,則可以把技術創新分為技器物(產品)創新、組織和管理創新以及價值觀念的創新(更新)。我們所研究的自主創新是指企業通過對主要技術的不斷自主研制開發,提高自身技術能力,包括傳統意義上的“自主創新”、“內部創新”、“模仿創新”等,大體上有以下三種方式:一是原始創新,以獲取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為目的;二是集成創新,將多種相關技術有機融合,形成新產品、新產業;三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自主創新的成果,一般體現為新的科學發現以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產品、品牌等。

企業文化對自主創新的作用,是通過影響企業管理者和員工價值觀、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來發揮作用的。企業中非正式的社會關系和社交默契刺激了生產資源的交流和綜合,因此,促進了技術創新(Tsai & Ghoshal,1998)。事實上,企業對自主創新的選擇,本質上是一種受文化驅動的行為。企業的文化類型決定了它在創新選擇中對技術機會與市場機會的認定與把握。本文從組織行為學的角度,整合學習理論、創新理論等觀點,分析學習型企業文化對自主創新方式的影響(如圖2所示)。

1.學習型企業文化的推動功能對自主創新的影響。學習型企業文化具有開放性,重視員工的創新和挑戰性,激勵員工持續不斷地創新和變革。學習型文化氛圍下,企業用系統思考的思維方式整合企業內外資源,在環境變化來臨之前就及早行動,通過組織成員的自我超越,不斷提高能力素質,來提高工作績效。基于學習型文化的特征,員工們認為勇于挑戰、承擔風險、有創造力才是有價值的,所以他們會主動搜集最新信息,積極尋求外部合作與溝通,傾向于選擇簡捷方式實現企業的自主創新。學習型企業文化所倡導的自主創新,是指企業通過對技術的不斷自主研制開發,使它能夠不斷地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使自已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因此,學習型企業文化所確立的使命、戰略、目標、愿景,是企業確立正確的發展方向、不斷自主創新的保障和推動力。

2.學習型企業文化的凝聚功能對自主創新的作用。學習型企業文化通過建立共同愿景和激勵團隊學習,用員工們真心擁護的共同愿景凝聚全體員工,使員工們全心奉獻于共同愿景。這樣,員工之間就會彼此坦誠溝通、真誠相待,大家手心相連,團結互助,緊密地聯結為一個整體,表現出極強烈的向心力。在這種企業文化的氛圍中,大家從整體上考慮問題,集體主義精神濃烈,員工們具有極高的歸屬感、認同感,而且每個員工都有權參與決策和管理,有利于員工自我實現需要的滿足,進而激發員工個人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Monge,1998)。這時,企業每選擇一個創新項目,所有的員工就會很快地凝聚在一起,共同學習、共同攻關,從而降低組織資源轉化的成本和時間,提高組織資源柔性,減少創新失敗的可能,有利于自主創新的實現。

3.學習型企業文化的培育功能對自主創新的驅動。組織學習和內部交流對組織的自主創新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組織的學習和交流可以直接地影響組織內部的資源和能力。Kivimaki甚至認為組織內部交流情況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創新績效。強調學習和交流的學習型企業文化為企業培育了一個平等的開放式環境,使企業內部高層管理者和員工之間可以坦誠地溝通、相互學習、共享知識,從而有利于擴大已有資源適用范圍。首先,組織學習交流的基本目的就是突破原有資源(能力)的限制,打破歷史形成的組織慣性和惰性。其次,良好的企業內外部溝通,使企業與外部保持更近的距離,有利于企業與消費者及其他組織之間不斷地進行知識交流,及時了解用戶的需求與其他外界信息,很好地獲取自主創新所需要的信息和技術,有效地降低自主創新的風險和不確定性。考慮到自主創新行為對企業的重大影響,以及自主創新價值實現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企業會積極主動地進行研究開發,傾向于各種自主創新方式的實施。

四、結語

學習型文化是以鼓勵個人學習和自我超越、促進建立共同愿景和激勵團隊學習為核心價值觀,重視員工的創新和挑戰性,激勵員工持續不斷地創新和變革,并通過制定作為學習企業的使命、戰略、目標、愿景,為企業自主創新的實現提供組織結構和制度保障和推動力。從學習型企業文化的功能上看,它是一種能不斷激發企業創造力和自主創新行為發生的新型企業文化,在自主創新中對技術機會與市場機會的認知與把握也與其他企業文化模式不同。從本文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企業的文化模式直接影響著企業的自主創新,所以,要更好地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就必須使企業選擇的文化模式與其自主創新方式相契合。

參考文獻:

[1]P.Senge:The Fifth Discipline-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New York:Bantam Doubleday Deli.1990

[2]馬慶喜王麗萍等:試論企業學習型文化的建設模式[J].商業研究.2007,(2):79~81

[3]宋俊超:淺析企業學習型企業文化的內涵及其創建[J].前沿.2007,(1):227~228

[4]孫建華:淺議企業學習型企業文化[J].甘肅農業.2007,(4):87~89

[5]王林雪:基于提升企業競爭力的管理創新[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3,(2):26~31

[6]遠德玉馬世繞:企業技術創新概說[M].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1997

[7]陳凡張明國:解析技術――“技術 - 社會 - 文化”的互動[J].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8]Tsai W., & Ghoshal S. Social capital and value creation: The role intrafirm net work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mal.1998,41(4):464~476

[9]Monge:Peter Communication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in globalization[J].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Autumn 1998,Vol 48 Issue 4, p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