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文化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3 05:05: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錢幣文化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錢幣文化論文

篇1

貨幣合作的背景

人民幣與港幣的貨幣合作不僅服從于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也來自當今世界區域經濟貨幣合作所帶來的現實挑戰。從合作的背景看,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歐元的示范效應。歐元的成功啟動,無疑是當今國際貨幣合作領域的創舉。多個國家使用單一貨幣給各成員國帶來的經濟利益在實踐中得到印證。一是內部統一的貨幣政策和明確的維持物價目標穩定了歐元區內的通貨膨脹預期,市場利率下降到了歷史最低水平,很好的改善了區內的融資環境,提升了整體經濟信用水平。二是減少了歐元區內貨幣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降低了貿易和投資等經濟活動的不確定性。三是由于匯率和貨幣的一體化,擴大了貨幣規模,抵御風險的能力大大增強。而且,由于取消了貨幣兌換,歐元區內貨幣和資本流動的交易費用大大降低,促進了資本等要素的快速流動。在外部環境中,由于美國經濟和政策等情況的變化,美元不再成為強勢貨幣,歐元對美元匯價的屢創新高更是加大了成功歐元的示范效應。目前,歐盟成員國已經擴大到25個國家,歐元區的成員國還將呈擴大趨勢。貨幣合作帶來的收益不得不讓我們重新評估貨幣合作問題。

2.我國的區域經濟貨幣合作加快。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區域經濟合作的迅猛發展同樣引人關注。我國一直熱心于區域經濟合作,目前進展最快的有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已于2002年年底生效,中國與原東盟6國于2010年建成自由貿易區,東盟新成員則到2015年加入到自由貿易區中。正在發展的還有10+3機制和東亞自由貿易區,多個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等。而原為政治需要建立的上海合作組織,也把關注的問題擴展到經濟合作領域,中國為此承諾撥貸9億美元啟動經濟合作。與此同時,清邁倡議、10億美元的亞洲債券基金的運作已經步人新的發展階段,標志著東亞金融合作向深度發展。為了爭取區域合作的更高收益,我國通過壯大貨幣體系的規模,增強貨幣的穩定性非常關鍵。

3.香港主動加人國內區域經濟合作。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香港的經濟也歷經考驗。由于中國大陸(以下簡稱內地)加人WTO的需要,經濟管制己基本解除,香港在大陸經濟發展中的角色、地位發生了很大變化,香港經濟中自身的一些問題得以暴露。而大陸經濟的一枝獨秀,給香港經濟的再次騰飛提供了機遇。“引進大陸專才計劃”、“香港自由行”、《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英文簡稱CEPA).、參加9+2區域合作(由廣東省等9個內地省份和澳門、香港兩特別行政區參加)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出,很好的促進了香港經濟與內地經濟的融合。這種融合,加速了兩地貨幣合作的進程。

貨幣合作的條件判斷

國際貨幣合作的形式有很多種,按照貨幣合作程度的高低可分為三個層次:匯率聯盟、貨幣一體化和貨幣單一化。著名的蒙代爾—弗萊明模型已經驗證了固定匯率、自主的貨幣政策、受到控制的資本流動二個政策目標在一個獨立的經濟體內不可能同時獲得,選擇貨幣合作主要是為了突破這一兩難困境。但匯率聯盟常常因為參加合作的成員采取獨立的貨幣政策而出現匯率變動,這種合作形式實際上難以真正實現匯率的固定。貨幣單一化是貨幣合作的最高程度,目前僅有歐元區成功啟動。因此我們不妨以貨幣合作的中間形式貨幣一體化來分析人民幣和港幣的合作問題。

貨幣一體化一般稱為通貨區。其主要內容是匯率固定、貨幣自由兌換、金融市場一體化、共同的貨幣政策。根據凱恩斯貨幣市場均衡理論:名義貨幣供給與名義貨幣需求相等,才能實現貨幣市場的均衡。匯率的固定前提是要確定兩地的均衡利率,而利率的確定,主要考慮的指標就是通脹率、失業率、GDP增長率。我們對兩個經濟體這三個主要指標作一簡單分析。

由于內地經濟的規模是一個逐步擴張的過程,因此,內地經濟對香港經濟的影響也是一個逐步擴大的過程,雖然判斷數據的趨勢需要積累較長期的數據來分析,但內地經濟對香港經濟的影響卻是近些年的數據更有說服力。

從消費物價指數來看,兩地變化趨勢非常接近,這與香港與內地接近,消費物品主要由內地提供情況相符。而由于內地二元經濟特征非常明顯,大量的隱性失業現象難以統計,內地的失業率較難準確獲得。但我們不難推定,隨著香港經濟與內地經濟的融合,勞動要素的流動將更加便利,兩地失業率變化情況將基本趨同。

從GDP增長率來看,兩地經濟周期不盡相同,這也說明香港經濟受世界經濟周期的影響更大,而內地經濟對世界經濟的拉動作用在2002年以后得以加強,有理由相信香港經濟的表現將更加趨向于內地。

從建立歐元區的條件來看,兩地建立通貨區還有許多與之相似條件:一是地理環境相鄰;二是目前匯率制度一致,均實行盯住美元制度;三是兩地經濟規模相加后在世界卜舉足輕重;四是兩地產品差別化程度較高,有利于區域內分工;五是產業一體化程度較高,實行通貨有助于降低費用。當然,最重要的就是有著突出的政治優勢,兩地雖然分屬兩制,但仍在一國框架,這一有利條件在世界上唯兩地所有。我們知道,在當今區域經濟貨幣合作的主要推動力來看,政府的作用無可替代。

但根據上述通貨區的主要內容,兩地也有許多條件并不具備。從宏觀上看,香港是一個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內地的市場經濟地位尚未被所有國家確認,經濟運作的基礎、調控的手段、管理的要求等尚有較大的差異;香港雖規模不如內地,但人均水平等質量指標遠高于內地,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不同;人民幣尚不是自由兌換貨幣,內地銀行體系尚存在諸多問題等。從微觀上看,勞動要素的自由流動很難在現實中實現,資本要素的自由流動等也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解決的。特別是人民幣自由兌換尚無明確時間表,港幣的作用并非人民幣可以完全替代。在通貨區的四個內容中只能部分的實現。

當前貨幣合作的政策安排

雖然我們從理論上看,兩地建立通貨區已具備了一些條件,且在實踐上也符合一些基礎條件,畢竟通貨區的成立較為復雜,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可能也是長期復雜的。我們在推進兩地貨幣合作中,還要充分發揮港幣的作用,近期應主要做好以下基礎工作:

一是加強經貿一體化建設。取消兩地各項經貿壁壘,降低交易費用,促進兩地經貿的更大融合,經濟體的各項指標應逐步趨同。

二是加強貨幣政策的協調。1937年,中國承諾人民幣不貶值,有力地支持了港幣匯率體系,堪稱兩地貨幣合作的典范。目前,香港是內地的第四大貿易伙伴,內地是香港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加強兩地貨幣政策的協調,無疑有利于兩地經濟的共同發展。

篇2

論文關鍵詞:文化意識、雙語教學、比較教育

一比較教育對雙語教學的基本要求

比較教育課程是教育科學的分支學科,是教育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它是一門最貼近現實的學科,最能體現時代的氣息,尤其是在教育呈現出國際化趨勢的條件下,比較教育研究更是一個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領域。而雙語教學在當前高校采用雙語教學的模式有三種;第一種是目標語浸身模式: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全部使用外語授課;第二種是雙語過渡模式:教師的課堂用語70%~80%應使用英語,學生也能基本使用英語參與教學活動;第三種是外語滲透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專有名詞、概念及課堂用語中使用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的英文,而在授課、問答、作業等其他環節基本使用漢語。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第二種模式,即雙語過渡模式——鼓勵學生用英語學習和思考問題,并探索雙語教學對學生個性發展的影響,以個性發展為研究內容,以個案分析作為研究形式,記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興趣、愛好以及知識等能力的發展和變化。

比較教育雙語教學不僅可以拓展專業知識、鞏固語言技能,而且可以感悟文化內涵、增強文化意識。英語在寬松自然的環境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互相接觸的機會。使他們產生一種用英語說話的需要和愿望,促使他們有話想說、有話可說、有話會說。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要想培養大學生的思想品格,首先要培養他們具有基本的文化意識。這種文化意識不僅需要教師的人文素質,教材的文化導入,更重要的是,需要學生的有效參與和積極思考,以不斷增強自身在英語學習中的文化理解。

二教材在實施雙語教學中的作用

雙語教學是件艱苦而又持久的工作,要做并不難,但要做好卻不容易,而持之以恒則更需要有獻身教育的精神。比較教育課程的課堂教學以英語為主,重點講授西方國家的教育體制。總學時數:36學時。授課對象主要是大學三年級教育專業的學生。他們在修完大學英語四級課程后,應該掌握四千多個英語單詞。懂得基本的翻譯技巧,具有較快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目前,要找到既有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又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要求的現成雙語教材是不現實的。最關鍵的是要選用適合學校實際的原版材料,適當壓縮課程教學的內容。只有深受學生喜愛的雙語教材,才能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為了突出實用性原則。我們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從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肖惠云主編的《當代英國概況》和周靜瓊主編的《當代美國概況》中節選了全英文版的教育專題內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授課中。我們還節選了原版教材《別國的學校和我們的學校——今日比較教育》中的“比較教育背景的變化”和“三種比較分析”等內容,供學生翻譯和討論。我國著名教育家顧明遠先生已將《別國的學校和我們的學校——今日比較教育》英文版第五版翻譯成中文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01年7月納入“比較教育譯叢”。原版教材作者埃德蒙·金(edmundj.king),生于1914年,是英國著名比較教育專家。他是曼徹斯特大學碩士,倫敦大學哲學博士、文學博士。在文史哲、外語和教育學方面有很高的素養,學識淵博,造詣深厚,教育經驗豐富。他主編的若干重要國家和地區社會、學校和進步系列比較教育叢書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三學生在雙語教學中的主要收獲

試驗雙語教學是與時俱進的必然趨勢。從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和文化意識為出發點,以學生為主體,根據比較教育課程的目標性質、內容要求、教材特點整體去思考外語教與學的銜接。學生可以在雙語教育中不斷提高語言學習的聽說技能、書面技能和思維技能,并獲得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筆者針對太原師范學院連續三年來跟蹤2004級至2007級教育管理專業的128名三年級大學生,通過《比較教育》課程雙語教學對所發現的文化意識問題進行了認真的反思。以下是學生們小組討論的一些主要收獲:

1、黃曉旭同學的小組認為:通過學習,我們感受到異國教育文化的明顯差異。除了這些不同之處。更學到了要用比較與共融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正是這種“異”才讓這個世界多彩,我們才有所研究,有所交流。這樣得來的結果更加促使我們對其根源的追溯和對其發展趨勢的探索,比較教育使我們懂得了運用比較的眼光看問題的重要性。

2、梁燕妮同學的小組認為:比較教育雙語課程使我們受益很深,大家擴大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不再把眼光局限于身邊的小圈子,而是看到國外先進的教育,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這些對于我們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學習教育基礎知識的同時,鞏固了語言聽說讀寫的技能。通過比較我們學會了思考,理解了英美國家的教育為什么會如此發達,也明白了我國在教育體制和內容方面的欠缺,并且學會了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和正確決策。這些都促進了我們個人品質的完善,做事要負責,要講究誠信,要學會與社會上各種人員打交道,做到情商、智商同步發展。

3、金輝軍同學的小組認為:就拿課程設置來說,英美等國家更加突出實用課程和職業化課程;而我國則重視基礎知識和自然科學,所以,發達國家的中學畢業生能很快適應社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從一個橫切面上看,他們的國家經濟如此發達,是離不開教育的貢獻的。一個人從小受的教育會影響人的一生,我國的教育和他們的比起來,多少存在欠缺與不足。他們的課程豐富多彩,動手操作和實踐的能力相對較強,而且公民教育使他們樹立良好的價值觀、道德觀;對于我們個人來說,非常希望將來得到這樣教育的洗禮與熏陶。在課余,我們也經常把英美等發達國家的教育與我國的相比,分析它們各自的優缺點。

4、許錦絨同學的小組認為:重要的一點應該是個人品質方面的培養和提升,而品質是一個很寬泛的范疇:它包括了社會政治、道德修養以及文化素養等方面,因而我們對自己品質的培養和提升應該落腳于平常的點滴生活,而不應該局限于課堂上老師的傳授。有的東西只有自己體驗到,才會真正理解,所謂“只可意會”的東西。我們是社會的人,如果喪失了社會責任感,甚至是社會的倫理道德,那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更不用說為社會做貢獻,就是自己以后發展也很困難。

5、呂嬋同學的小組認為:作為一個中國大學生,我們也應該具備最起碼的個人品質,人人都必須有責任感,作為公民,我們有對國家的責任,作為子女,我們有對父母應盡的義務,只有具備很強的責任感,我們每個人才會不斷努力,社會才會和諧發展,國家才會興旺發達;我們通過學習比較教育這門課之后,更加完善了自己,增強自身的文化修養,我們的個性更加趨向完美。

6、李欣同學的小組認為:我們來到了這所學校,盡管不喜歡當教師,但“既來之,則安之”,心想只要好好學習將來考上研究生,就可以擺脫“苦海”了。于是,我們拼命地學習,對院系活動一概不參加,直到學習了比較教育這門課程,我們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么美妙,還有許多東西比學習更重要,例如:人際交往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勇于實踐能力、社會責任和誠信等等。一個完整的人應該是德才兼備的,如果光有高學歷,而沒有高素養和好品格,是遠遠不行的。

7、劉京京同學的小組認為:學了這門課之后,我們覺得我國的教育機制真的還存在很多問題,但這些問題我們現在只能表述自己的看法,而無力改變社會教育現狀,但是我們至少可以反思自己,能認識到這些問題,說明我們在思想上有了升華,覺得有了一個正確的信念。這是對我們人格的保障,它可以制約我們的行為,凈化我們的心靈,促使我們向善發展。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那么這個社會不就更加美好、更加和諧了嗎?

8、文一兩同學的小組認為:學習了這門課程,我們更加了解了英美國家與我國教育體制主要差異的根基,中西文化的不同源泉。尤其是關于公民權教育問題,我們感到了英國在這方面的教育確實落到了實處,并不只是寫到條款中而不去落實,這對于我國現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很大的借鑒作用。從學習中,我們驚奇地發現,自己更加樂于思考問題,想想這是為什么以及怎樣去解決它,也促進了我們大量閱讀更多的有關書籍,從中得到知識,獲得樂趣。我們感到又進步了!

四文化意識在教學中的核心地位

何在雙語教學中培養大學生的文化意識,如何把英語文化和專業知識有機結合,還需要認真地進行科學實驗與比較研究。文化意識的培養主要是:在對大學生用英語進行知識傳授的同時,培養他們理解異國文化的內涵。文化素質是教化、示范和養成的有機結合。教化是指設置必要的課程,進行知識的傳授;示范是指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行動中;養成是指一種內在的涵養,內化成人的品質。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它需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時刻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理解和表達能力是每個教師的天職,特別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文化學習能力。

篇3

〔論文摘要〕現代外語教學發展趨勢之一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對外語教師的跨文化教學能力提出了直接的要求。要求外語教師要有豐富的跨文化知識和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但據專家的調查表明外語教師的跨文化交際水平還遠遠不能滿足現代外語教學的要求.因此應從主客觀等多方面著手來豐富外語教師的跨文化知識、培養他們的跨文化意識,努力提高外語教師社會交際能力和交際策略能力。

身處廣泛接觸外國人群,外來文化的現今社會,外語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不僅僅是升學,研究,留學,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更多廣大的外語愛好者希望學習外語來達到直接與外來文化面對面的目的。近距離地感受異域文化的洗禮,使自己成為一個具有多種文化身份的人。

一、培養學生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

語言作為文化學習的工具,扮演著無可替代的角色。沒有與之相應的語言作為載體,文化無法順利地傳播,同樣,沒有文化,語言就失去了表達意義的價值。無論從外語教學本身出發,還是從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來看,語言與文化的有機結合都是外語教學的一個必然趨勢。現代外語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高學生對中外文化差異的敏感性,以適應越來越頻繁的國際間交流合作與日常往來。WWw.lw881.com使學生真正掌握語言,準確地運用語言于交際中。實際上,現在語言學專家提倡的是這樣的一種文化教學模式,“它能使外語使用者具備對本族文化與外族文化的異同的文化敏感性,并有能力隨時隨地與外國人進行平衡并適宜于兩種文化的交流”。

二、現今外語教師的跨文化意識

學校教育是跨文化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外語教師是從事跨文化教育的主體,除了語言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必須達到一定標準,外語教師還應具有豐富的目標語國家的民族的、文化的、歷史的以及政治經濟和社會的背景知識,成為一名文化的傳播者。使學生從容面對無可避免的與外來文化的接觸。“新型的教育闡釋學則首當其沖地要求教師擔當起文化‘調解人’,而不僅僅是傳授者或干事的角色,因此,教師必須接受廣泛而深刻的教育,從而能夠從事跨學科、跨文化、跨國界的講解工作”。

由于幾十年來,中國傳統的外語教學模式影響,目前的外語教師中大量存在對目的語文化的缺失,或是一知半解,“目前中學英語教師的跨文化交際水平遠遠不能滿足現代外語教學的要求”。據中國外語教育中心對48所高校的900多位外語教師進行的調查,有33%的語言教師承認他們從來沒有在目的語國家生活或學習經驗,30.8%的語言教師承認他們對掌握并傳授相應的外語文化知識力不從心。目前國內介紹跨文化的資料,重復多,面狹窄,這也是阻礙主要通過間接材料獲取文化信息的外語教師構建個人文化知識體系的障礙之一。

大部分教師的知識結構中,跨文化教育成分嚴重短缺。畢業于師范院校的外語教師,“語言技能+語言學理論十教學法”是其知識結構的基本框架(周燕,2005),文化素養、跨文化交際類課程往往作為選修課開設,零星依附于語言技能模塊內;非師范類畢業的外語教師,知識框架內跨文化教育內容微乎其微,因為許多非師范類的院校此類的選修課根本不開。目前的情況是,盡管教師教育工作者已經意識到新形勢下急需培養“未來教師”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寬容性以及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但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及方法,尤其是教學目標的評估上缺乏具體、明確、細致的標準,致使跨文化教育處于無綱可循、各自為戰的無序狀態(李俊芬,2006)。

三、教師自我跨文化教學意識提高的途徑

面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這樣一個全新的課題,對于習慣傳統以詞匯、語法結構為中心,側重于語言知識灌輸教學模式的教師來說是一次全新的挑戰,是學習理論,分享經驗,實踐創新的過程。

1.學習跨文化教學知識,構建扎實的理論體系

既然學校教育是學生學習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主要形式,教師教學又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那么教師的跨文化教學理論體系是決定跨文化外語教學成敗的基石。

構建跨文化交際教學的理論體系是指不但要深入了解目的語國家的人們的風俗、習慣、生活模式、世界觀等,正確對待不同文化在交際中的差異,更要構建教學中的理論體系。包括明確跨文化外語教學的目的和內容,跨文化外語教學的原則和方法,跨文化外語教學的評價與分析,從而把文化和語言教學有機地融為一體。使文化教學與語言教學一樣,既是教學手段,同時也是教學目的,兩者既相互獨立,又相輔相成(張紅玲,2004)。

2.親身體驗跨文化沖撞,做學習經驗的分享者

每個人在接受社會化的過程中都無可避免的烙上了各自的文化身份,在與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們進行交往時都會無意識地使用其文化參考框架。但這種文化身份不是唯一的,通過與目的語國家人士直接面對接觸,教師會經歷很多文化沖撞經驗,包括失敗的經驗,從而在認知,情感,行為等方面進行適調,對來自不同文化環境的人們使用不同的文化參考框架,使自己成為擁有多重文化身份的人。

在跨文化交際能力方面,教師應該像學生一樣,樂于充當學習者,多給自己創造真實在的跨文化交際場景。包括主動與外籍人士交流,接近外籍人士的日常生活,有機會到國外旅游,考察,學習等。同時,教師也應該多參加短期的長期的跨文化培訓,或者通過欣賞影視,書籍作品,瀏覽國外網站,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來自主學習跨文化案例,通過不斷學習,不斷體會,不斷反思來增加自己的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教師的這些經驗對于學生來說都是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一手材料,是學生在以后的真實情景交往中不可多得的經驗教訓,也是培養學生與外籍人士交流意愿的推動力量。

3.充分發揮教師合作精神,在課堂中實踐創新

篇4

【 英文 摘要】tong bao currency is the most complex and perfect coppersystem with the longest period of utility in chinese monetaryhistory.it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chinese economichistory and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 traditional study of tong bao currency laid particularstress on coinics.the study that uses the method of economicsbegan in the early days of this century and has undergone twohigh tides--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present age. onoccasion of epitomizing chinese coinics in the past hundredyears and the world entering the new century, the academicconditions for making a systematic study of tong bao currencysystem are ripening.this paper presents a brief and account of the authors conception of the history of the establishment,development and declination of tong bao currency system.

【關 鍵 詞】貨幣史/通寶幣制/貨幣文化

currency history/ tong bao currency system/ monetary culture

【 正 文】

我國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古國之一,使用貨幣至少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歷經上古先秦實物貨幣、貝幣和青銅鑄幣的遞嬗后,以秦王朝統一貨幣為標志,奠定了方孔圓形的銅錢形制。自秦迄隋,半兩幣制和五銖幣制遞相代謝,各領。至唐王朝初年,在 社會 政治 、經濟和文化多重歷史因素孕育下,終于形成了獨步千載的通寶幣制。

通寶幣制是

通寶幣制的 研究 ,可追溯到唐宋以來歷代正史的《食貨志》,一般都記述本朝的通寶幣制運行與沿革。正史之外的其他史部典籍,如唐代的《唐六典》、《通典》,宋代的《冊府元龜》、《通志》,元代的《 文獻 通考》,明代的《續文獻通考》、《古今治平略》,清代的"續三通"、"清三通",以及各朝的《會典》、《會要》等都載有這方面的 內容 。但嚴格而論,由于傳統 時代 學人對于 經濟 現象認識理解能力的局限和傳統學術中經濟史學的有欠發達,致使這些典籍對通寶幣制在研究層面上留下的認識成果相當有限。從當代學術的角度而言,毋寧將它們視為通寶幣制的基本史料。

從錢幣角度研究通寶貨幣,在中古以來學術史上卻一直是門久盛不衰的大學問。唐代有封演的《續錢譜》。南宋洪遵著《泉志》,為現存世的第一部完整的泉學專著。明代有胡我琨《錢通》等。至清代泉學再盛,名著如翁樹培的《古泉匯考》,倪模的《古今錢略》,李佐賢的《古泉匯》等。這些著述中保存了通寶錢幣文化的大量資料和學者的精到研究。至民國時期,丁福保編著《古錢大辭典》,雖屬大型工具書,實際上匯聚了歷代有關通寶的拓片和論述資料,代表了民國時期通寶錢幣文化研究的水準。凡此,皆為今天深入研討通寶貨幣文化營造了豐厚的學術基礎。

運用近代經濟學和 歷史 學 方法 研究

基于以上認識,筆者在從事江蘇貨幣史 研究 課題時便萌發了對于通寶幣制特別執著的興趣,在經年思考醞釀后,慎重選擇本課題作為學術攻堅的戰略突破點,旨在填補學術研究空白,撰成迄今第一部系統論述通寶貨幣制度創立、 發展 和衰亡演變史的專題著作--《

在占有基本研究成果和學術信息方面,亦付出較大努力。本書稿引用、 參考 貨幣史、錢幣學和 經濟 思想史著作數十種,以及刊登在高校學報、經濟史和錢幣學專門刊物百余篇論文,廣泛了解和把握海內外在這個領域的學術動態,充分吸取歷代學人和時賢研究精華。

在學術創意方面,力求超越既有貨幣史著的思維定勢和研究局限,以 社會 經濟史為基本背景,以通寶幣制和幣政為研究重點,突出歷代封建皇朝在貨幣制度建設與貨幣管理決策方面的經濟職能和主體作用,盡可能搜集豐富的第一手史料,力求全面具體生動地反映通寶幣制運行史貌,深入評析歷代有關通寶貨幣的經濟思想,客觀展示通寶貨幣文化的輝煌成就。

對于通寶幣制在歷代演進中產生的重大 歷史 問題 ,本書稿也力矯以往史著中考論不力,與一般史事平均使用篇幅諸不足之處,精心排比梳理史料,辨析史實,勾勒脈絡,闡明觀點和傾向,力求給讀者較明晰的回答和有新意的啟迪。諸如通寶幣制之淵源、通寶之命名、唐代之錢重物輕、唐宋鑄錢機構之沿革、宋代之夾錫錢、明清之銀錢關系等許多重大問題,均提出作者獨到見解,盡量做到根據充分,思路縝密,在自圓其說的基礎上有較強說服力。

篇5

【實驗】用心比較:驚蟄前的鄉村;驚蟄后的鄉村。

【實驗】用心體驗: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衣食住行,順時順勢。

【實驗】聯想意境:陰陽燮理,機在其中。機不可設,設則不中(《三十六計?總說》)。

【實驗】聯想意境: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管窺之見】在天地之間做人,隨天地之變做事。

歸納上述心理實驗,我們可以得出提升修養水平的第十七層含義:做人做事,隨天地變。

請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實驗:

【實驗】生長方向:幼芽可能的生長方向;幼芽選擇的生長方向。

【實驗】前進方向:動物可能的前進方向;動物選擇的前進方向。

【實驗】進化方向:生物可能的進化方向;生物選擇的進化方向。

【實驗】群體選擇:群體選擇正確的方向;群體選擇錯誤的方向。

【實驗】個體選擇:個人選擇正確的方向;個人選擇錯誤的方向。

【實驗】追根溯源:追根溯源失敗的起點;追根溯源成功的起點。

【管窺之見】方向錯誤,南轅北轍;方向正確,南轅南轍。

歸納上述心理實驗,我們可以得出提升修養水平的第十八層含義:千里之行,始于方向。

請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實驗:

【實驗】起跑時機:起跑過早;起跑過晚;適時起跑。

【實驗】婚育時機:早婚早育;晚婚晚育;適齡婚育。

【實驗】交易時機:高價買入,低價賣出;低價買入,高價賣出。

【實驗】獻計時機:事前豬一樣,事后諸葛亮;事前諸葛亮,事后豬一樣。

【實驗】朗讀經典: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孟子?公孫丑上》)。

【實驗】朗讀經典: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觀書有感》)。

【管窺之見】知進知退,毫厘之間;知始知止,分秒之時;或早或晚,皆非所宜。

歸納上述心理實驗,我們可以得出提升修養水平的第十九層含義:順時順勢,把握時機。

請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實驗:

【實驗】仰觀天文:出門不看天色;出門要看天色。

【實驗】俯察地象:居住不看環境;居住要看環境。

【實驗】旁通萬物:不看動物哨兵;要看動物哨兵。

【實驗】中取人事:澡堂中看人物;借衣飾看人物。

【管窺之見】沒有指標,沒有把握。

歸納上述心理實驗,我們可以得出提升修養水平的第二十層含義:時有征象,勢有指標。

請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實驗:

【實驗】一呼一吸:呼氣之后;吸氣之后。

【實驗】一張一弛:肌肉收縮之后;肌肉放松之后。

【實驗】潮起潮落:潮起之后是潮落;潮落之后是潮起。

【實驗】錢幣正反:錢幣正面向上的概率;錢幣背面向上的概率。

【實驗】苦盡甘來:食苦味之后,飲甜品之后。

【實驗】物極必反:高興至極之后;悲哀至極之后。

【管窺之見】成竹在胸,進退自如。

歸納上述心理實驗,我們可以得出提升修養水平的第二十一層含義:知時知勢,善易不卜。

請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實驗:

【實驗】面對機會:萬事無備;萬事俱備。

【實驗】阻力大小:敵多友寡;友多敵寡。

【實驗】前進速度:重裝行進;輕裝行進。

【實驗】勞逸有度:勞逸失度;勞逸適度。

【管窺之見】落后時勢,兇多吉少。

歸納上述心理實驗,我們可以得出提升修養水平的第二十二層含義:緊隨時勢,吉多兇少。

請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實驗:

【實驗】買后悔藥:后悔有藥;后悔無藥。

【實驗】倒流時光:回到當初;回天無術。

【管窺之見】錯失良機,噬臍莫及。

歸納上述心理實驗,我們可以得出提升修養水平的第二十三層含義: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篇6

關鍵詞:符號;視覺傳達;視覺符號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35-0056-01

一、符號

符號是由能指和所指組成,即一種物質性的中介物和其心理再現,能指和所指結合成一體的過程為意指,其產物便是符號。因此,符號具有如下特性:

(一)認知性

認知性是符號語言的生命。例如,我國的幾大銀行的標志都采用中國古錢幣作為基本型,這正是因為古錢幣能夠準確地傳達金融機構這一信息,具有極強的認知性。

(二)普遍性

設計的符號語言只有具備普遍性,才能為大眾所接受。符號的普遍性這一特性,在許多公共場所的標牌設計中體現得尤為充分。

(三)約束性

任何語言都只在一定范圍內被理解,只有具備有關文化背景的人才能接受到該符號所傳達的信息。

(四)獨特性

符號一般強調“求同”,這樣才容易被理解。但是,在設計中“求異”常常是關鍵。同樣是針對一個主題,我們必須找出與之相關的盡可能多的表現形式,才能創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

二、視覺符號

視覺符號是指通過視覺被感知的符號。視覺符號是除語言符號外最為主要的信息傳達方式,而且視覺符號依靠圖形所具有的象征性在表達人類精神情感領域又是語言無法達到的。視覺符號的確立是建立在人對世界的精神認知上,是長期實踐經驗的積淀,并伴隨著豐富的聯想和想象而生成的。因此,視覺符號傳達更快速,意義更寬廣,涵義更豐富。尋找新符號的過程就是將觀念轉化為視覺符號的過程。這個過程即是對符號的挑選、組合、轉換、再生的操作過程。

三、現代視覺符號設計

(一)圖像符號

依據符號學家皮爾斯的說法,圖像符號是通過對于對象的寫實或模仿來表征其對象的,它必須與對象的某些特征相同。就是說,在相似性的基礎上來表示對象,真正的圖像符號就是被表征對象本身的一種特性。

(二)指示符號

一個真正的本來意義上的指示符號與其對象是直接相關聯的。因此引向一定地點的道路是真正的指示符號,而路標卻只是指示符號的一種指示符號,所以是一種逆向產生的指示符號。一個逆向產生的指示符號故而也是一種象征符號,它只是作為指示符號使用。一般說來所有的言語的指示符號始終是逆向產生的指示符號。為方便起見,不論真正的還是逆向產生的指示符號都稱為“指示符號”。

(三)象征符號

象征符號,與某一對象并無直接聯系,所表征的也并非單一、個別的與一定時空相依存的對象或事件,而是一個對象類別或一個“普遍性對象”。例如獅子作為強大的象征,鴿子作為和平的象征。“鴿子”作為和平的象征卻是完全自由的選擇,它作為象征符號與和平既無直接的聯系—這已經不可能,因為它不涉及一個具體的和平—又沒有任何相像之處,因為抽象概念不具有感性的能賴以模仿的知覺特征。

四、對符號的直接運用

作品本身就是以符號的形式出現的。比如標識類設計,由于這類設計以圖形為基礎,以達意為生命,強調小而精,因此被濃縮得幾乎等于符號本身。

綠色、環保已經成為當今設計的共同主題。綠色設計是以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為宗旨的設計意念和方法。而其他諸多方面,如流行風格、民族特征、傳統特色等文化因素也成為未來設計的一大潮流。

視覺傳達設計符號作為利用視覺元素達到溝通、傳達、引導的設計,其目的在于與人的溝通、觀念的傳達,這種溝通、傳達只有建立在精神的認同上才能更加快捷、有效。視覺符號作為人類共同認知情感的可視載體,架起了一座精神溝通的橋梁。一名視覺傳達設計師應具備運用由人類文明所積累的一切所演繹視覺符號的能力,創造并借助新的時代視覺符號來傳達文化內涵,表現設計觀念,體現特定社會的時代感和價值取向。

參考文獻:

[1]吳風著.藝術符號美學.出版社: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2]保羅·科布利,莉莎·詹茨著.視讀符號學.出版社:合肥九歌.

篇7

家境貧寒的小乾良雖衣衫襤褸,卻不自卑,他刻苦努力,積極學習外語,參加唱詩班,接受了良好的外語、美術和音樂啟蒙教育,為他后來走上多才多藝的人生道路,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畢生求索 一專多能

1950年夏,林乾良以優異的成績考上福建醫學院,在就讀不到半個月后,他又欣喜地接到了國立浙江大學醫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幾經考慮,他用家族贊助的兩擔稻谷換32元錢作路費,乘汽車、輪船、火車,轉輾從南平到杭州。入學一周,教務長、著名數學家蘇步青聽說來了個“赤腳大學生”,就把他叫到辦公室。當他了解到林乾良是個成績優良、能唱能畫卻家境貧寒的學生時,就寫了3張條子:一張給解剖教研室,安排林乾良幫著繪人體解剖掛圖;一張給學生會文藝部,發揮他的音樂演唱特長;一張給學生公社,安排他為人理發,每人每次5分錢,一周半天。這3張條子足以讓他在專心學業的同時,有機會勤工儉學,解決后顧之憂,順利完成學業。

1955年大學畢業后,林乾良被分配到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外科工作,走上了治病救人之路。次年,衛生部選派他參加在上海中醫學院開辦的中醫研究班,使他有機會向許多全國名老中醫學習傳統的中醫藥學。3年后,林乾良回到杭州,在隨之而來的高等院校院系調整中,他服從醫學事業發展的需要,到浙江中醫學院從事教學、科研、臨床工作。從此一直到1993年退休,他在那里整整辛勤耕耘了35個春秋,成為著名的中醫藥學專家。

作為工作、職業,林先生在醫學領域如中醫、中藥、醫史、文獻、老年醫學、養生學、食療、針灸等領域,廣有建樹,著有《中藥學》等專著30多部,論文60多篇。他畢生課徒無數,桃李滿天下,把脈問診,藥石解苦厄更無數。他的科研成果多次榮獲國家和省市科技進步、優秀成果獎。他整理編輯的醫林史料《歷代中藥文獻精華》《歷代老年醫學文獻精華》等,都傳于史林,鑒于來者。難能可貴的是,他身為權威,卻十分注重醫學科普,編發通俗易懂文章。他醫教相長,曾一人兼開中醫、西醫兩個醫學體系課程。

林乾良還出醫入文,在文化藝術的多個專業領域顯露才華。

他自幼酷愛金石書畫,六七歲即能弄石治印。后拜沙孟海、陸維釗、韓登安為師,嗜印如命,至老彌篤,自稱“印迷”,善以甲骨、古璽、磚文、瓦當、魏碑、漢印、小篆細朱文等入印,有“十相”之稱。他還根據京劇劇目,獨創京劇印譜200多方。他廣交國內外印人,搜集印人作品及印學資料,于印史、印論方面,著有《中國印》《世界印文化概說》《篆匯》《瓦當印譜》等十余種,為西泠印社資深社員,浙江省篆刻研究會顧問,門下桃李遍布海內外。他雅好翰墨,以篆書為主,常以甲骨文入書,偶作隸書、魏碑,自創以古磚銘文體為范本的“一條香”“一筆書”,為中國、浙江書法家協會會員。他的國畫講究筆墨情趣,形神俱備,尤以小品為佳。

在文史領域,他也傾注了滿腔熱情,寫作發表詩歌、散文、劇本等多種作品,創作有影視劇本《張仲景》《朱丹溪》《偉大的寶庫――中藥》。在科技史、茶文化、浙江地方史以及古文字學、古器物學等領域,他都有專業造詣。如他通過對甲骨文“疾”字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商代人對疾病已分內、外、婦產及地方與傳染病四科的創見。他根據茶的藥用價值,首次提出了“茶療”一詞,出版《中國茶療》等專著4種。他還主編了《浙江歷代醫林人物》《浙江歷代醫藥著作》,撰寫了《醫學文字源流論》《青瓷研究》《銅鏡研究》等論文。

他在上海期間隨名老中醫大夫出入劇院戲樓,耳濡目染,成為忠實的戲劇“票友”,對京劇、越劇、黃梅戲、福州戲和話劇等不僅能上臺演戲,還自編劇本。他對弘揚京劇不遺余力,每年都正式演出一兩次,青衣、老生、花臉都會唱,并專攻銅錘花臉。他還編寫了《不朽的阮文追》《錢王射潮》兩個京劇劇本,曾任浙江省京昆聯誼會理事、長樂京劇團名譽團長。

他還是國內著名的收藏鑒賞家。他的藏品包羅萬象,印章、書畫、磚瓦、帶鉤、陶瓷、銅鏡、郵票、錢幣等。尤其是他的印章,業內有“新、精、奇、罕、趣”之贊評,更及印人、印學資料如書畫、尺牘、文玩、圖籍等,并加以整理研究。至于他所藏的“三箋”,即信箋、詩箋與中醫方箋,尤其是古今1000多家詩箋和10000多張中醫毛筆方箋,堪稱天下絕品。

林先生的多才多藝不僅系稟性天賦使然,更重要的是他一生求索,不斷進取,用積極樂觀熱愛生活的心態,去體驗生命的美妙過程而結出的花朵和果實。

老驥伏櫪壯心未已

早在任教期間,林先生就因在中醫藥、茶文化等領域的獨到研究而到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地訪問講學。退休后不久,林先生就被移居在美、加的女兒們接去同住,本可安度晚年,但他在異國他鄉卻仍然閑不住,忙得不亦樂乎,為在海外傳播文化、促進中外友好,繼續作出自己的貢獻。

1993年,林先生到美國探親,白天在家除了早晚接送小孩上學外無事可做,這讓他覺得很無聊。有一次他出門閑逛,聽到遠處傳來悠揚的二胡聲,就循聲而去,在一間很不起眼的房子里找到了一個自娛自樂的社區華人京劇社團,他熱心地加入進去,并擔任藝術指導,為他們排戲。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老年人活動中心,他義務為那里的老人們講授中國茶、中醫藥、印章篆刻、飲食、漢字等,附近的特拉華州的老年人獲悉后驅車3個多小時前來聽講。他還舉辦金石書畫展覽,在當地華人中招收10多名喜愛篆刻藝術的學生,成立美國金石社,應邀擔任名譽社長。在北京奧運會開幕之前,他輔導學生創作了奧運圖章,趣味盎然。他在加拿大多倫多時,參加多倫多國劇社演出,主演《探皇陵》的徐延昭一角,獲得滿堂喝彩。

他在海外看到華人華裔的第二、第三代往往不會漢語,深以為憂,就自己編寫了《基本中文易讀》,用每句四字的形式,概述中國山川地理、歷史文明、古今人物、文化傳統、典章制度、物產風情等,讀來朗朗上口,容易閱讀理解,深受歡迎。

篇8

“無傳播也就無權利”,目前已成為著作權學界的通說。東西方的知識產權法學者,大抵認為著作權是隨著印刷術的采用而出現的。而據人種史學者的考證,智力作品的所有權這一概念在印刷術發明以前幾百年就得到不同方式的承認,在最早的歷史時期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某種“文學產權”的思想。

在中國,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是文化史上三個重要的發展時期。“先是諸子百家爭鳴于朝野。后是儒學佛道風行于社會。先進的造紙術問世,帶來人類書寫材料的革命;圖書市場的形成,推動了信息超越時空的廣泛傳播。它們的次第產生,既是中國文明走向繁榮的梯航,又是中國著作權觀念萌發的母土。眾多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和發明家,競相將自己的思想、感情、經驗、教訓、見解”書之竹帛,傳遺后世子孫“,而簡冊、縑帛、紙張的出現和采用,則為他們的精神產品轉化為物質形態并廣為傳播提供了重要條件。

在著書(創作)—一抄書(復制)-賣書(傳播)的活動中,古代士人在其作品的財產權利得到承認以前。已率先察覺到其所擁有的人身權利。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作品署名權利觀念的朦朧。先秦諸子著書,不及言利,意在宣傳自己的思想和主張,正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所說,在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時代,諸子“各著書,言治亂之事,以干事主”。為了表明自己的作者身份或學術派別。古代士人已注意到作品上的署名問題。他們或是在作品上署上自己的姓名或學派始祖的姓名,如們侖語》就是孔子的受業弟子和再傳弟子所記敘的孔子言行錄;或是直接以作者姓名或學派始祖的姓名作為作品的名稱,如{老子}、《韓非子》、《孟子》等著述。

        這種署名方式亦為后世士人所沿襲,它不僅具有區別不同流派著作的功能,而且昭示了作者與作品之間的主客體關系。其二,作者身份權利意識的萌動。在古代士人那里,抄襲他人陳言被視為偷盜他人財產,因而受到輿論的譴責。南朝文學批評家鐘嶸編撰的《詩品》中收錄了詩人寶月的詩作《行路難》,曾記載:“《行路難》是東陽柴廓所造。寶月嘗憩其家,會廓亡,因竊而有之。廓子赍手本出都,欲訟此事,乃厚賂止之。”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在《五百家注柳先生集》卷四《辯文子》中記載:“文子書十二篇。其傳曰老子弟子。其辭時有若可取。其指意皆本老子。然考其書,蓋駁書也。其渾而類者少。竊取他書以合之者多。凡孟管數家皆見剽竊。無論是文子剽竊孟軻、管仲之言,還是寶月抄襲柴廓之作,都是一種竊取他人精神產品的行為,因而受到古代士人的鄙夷。

古代士人這種幼稚的權利意識,為何拘泥于精神領域,而未涉及經濟內容?究其原因說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古代士人著書立說,恥于言利,重在立言,其作品或立訓垂教,濟世救民;或胸懷抱負,托書言志;或有真知灼見,要公諸于世。《左傳》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孔穎達注疏說:“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于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魏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更申言之:“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苦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可見,“立言”以垂諸史冊,就成了士人追求的目標和創作的動機。

第二,古代著述的傳播方式限于手抄復制,因其數量有限。尚不能嚴重損害作者財產權益;反之,由于手抄復制易于脫簡、漏字,甚至竄改、偽托,卻往往侵犯作者的精神權益。西漢劉向校勘《戰國策三十三篇》,稱“所校中戰國策書,中書余卷,錯亂相糅,莒有國別者八,篇少不足。”據《后漢書。蔡邕傳》載,“邕以經藉去圣久遠。文字多謬,俗儒穿鑿,貽誤后學。”因此,自西漢起至隋唐,歷代重視典藉整理、校勘與編輯,以防“書缺簡脫”、“禮壞樂崩”,從而維護了先人作品的完整性,這說明,古代士人未能提出自己的財產主張,更為專注的是精神權益的追求。

第三,中國古代雖有作品原件的出讓,但一般應看作是“物”的買賣關系,而不是無形財產權的轉讓。自漢朝起,為人作文,往往收取一定的實物或錢幣,謂為“潤筆”,這是古代文人諱言功利而臆造的雅稱,西漢時期陳皇后求助司馬相如作《長門賦》,以求寵于君王,因而,“相如賣賦得黃金”。《隋書。鄭譯列傳》,記載鄭譯所言:“出為方岳,杖策而言,不得一錢,何以潤筆。”唐代詩人杜甫有詩曰:“故人南郡去。去索作碑錢。本賣文為活,翻令室倒懸”(《聞斛斯六官未歸》)。這種“賣賦”作碑錢“以至”潤筆“,非著作權意義上的稿酬,而是基于物的私有觀念之下的物物交換,

二、權利者的抗爭;文化專制的禁錮與特許令狀的保護

畢升印刷術的發明,是中國人對世界文明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在法歷史上。這一新技術成為新階級(市民階級)取得新的財產利益的工具,從而催生了近代著作權制度的萌芽。關于著作權與印刷術的關系,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表述:一是隨著印刷術的出現,作品的載體-圖書的生產成本降低且可以成為商品,因而為印刷商(或作者)帶來收益;二是大量的復制和傳播,是著作權中其他經濟權利產生的基礎,由此產生了法律給予特別保護的需求。

宋元以后,中國文化進入第四個發展時期。封建文化得到了高度發展。作品的傳播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官府集收集、整理、編纂、利用為一身,私家合收書、校書、刻書、藏書為一體。各種書籍,不論是翻刻古人的,還是出版今人的,都開始大量出現,利益所在,刻家甚多;競爭之中,矛盾迭生,從而激發了作者、出版者的權利抗爭和保護渴求。這種排他的知識財產觀念。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其一,以不許翻印為內容,提出出版者獨享專有權的要求。南宋中期著名史學家王稱所著《東都事略》,其書牌記鐫有“眉山程余人宅刊行。已申上申,不許復版”的字樣,內容涉及出版者姓名、版權保留聲明,授權機關,是歷史上最早的版權標記。自宋元以來,書籍牌記常有“不許翻刻”、“不許重刻”、“敢有翻刻必究”、“翻刻千里必究”的字樣,以至“版權所有,翻印必究”已經成為我國維護著作權的專門術語,沿用至今。

篇9

選擇考古是機會使然

與多數人想法不同的是,吳老師一直認為自己成長于一個幸運的年代。當年高中即將畢業的他來到西安看病,雖然耽誤了考大學的機會,但當時各單位很缺人員,到處都有招工的單位。經人介紹,他得以在一連串的要人單位中選擇了剛成立不久的陜西考古研究所(即現在的陜西考古研究院)。吳老師說之所以選擇考古,一方面是自己比較喜歡文科,喜歡歷史,語文方面的成績比較好;另一方面,他不喜歡搞行政工作,看到考古研究所是搞研究、搞學術的,他一眼就相中了,立刻就報到了。

作為第二批進入陜西考古研究所的學員,他很快就被分配到西鄉李家村工地進入發掘現場。由于當時資金匱乏,多數發掘工作都是發掘隊的人員親自動手進行工作,不像現在會請民工來做現場支持。那時既是勞力也是工作人員,但恰恰在這些實踐的工作中,吳老師學到了很多最基本的發掘基礎知識,如繪圖、照相、發掘知識等。進入冬天,因為天寒,田野的發掘工作暫停,學員們都被從各個工地召回到研究所進行專業的培訓。

談到研究所為他們安排的培訓課程,吳鎮烽老師記憶猶新。他說研究所給他們安排的培訓老師有十位之多,均為國內史學界的泰斗,都是當代影響深遠的考古專家。如古文字與青銅器學是由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唐蘭教授講授;舊石器時代考古和古人類學的課程是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賈蘭坡教授來講授;新石器時代考古是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安志敏講授;隋唐與佛教考古是由北京大學宿白教授講授;秦漢考古是由黃展岳講授。四川大學教授馮漢驥講授西南民族考古,陜西師范大學教授史念海講授歷史地理;斯維至教授講授史料學;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楊寬教授講授戰國史;南京博物院曾昭院長也曾作過專題報告。在吳老師的一生中,他認為對自己影響最大的就是賈蘭坡教授。因為賈蘭坡也是高中畢業,當時他只是發掘隊管理員,由于好學,從而成了自學成才的考古學家典范,從技工做起,直到成為國內外很有影響力的古人類考古專家。在吳老師的印象中,賈蘭坡先生在1960年講課時曾說過:“要尋找中國最古老的人類遺骸就要到秦嶺北麓去找。”結果第二年就在秦嶺北麓的藍田縣公王嶺發現了藍田人化石。專業研究的積淀對考古判斷精確度影響如此之大,讓吳老師對考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據悉,雖然吳老師很喜歡安志敏老師上的新石器考古課程,但最終他還是選擇了周秦考古和青銅器古文字學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

用吳鎮烽老師自己的話說,他對于青銅器古文字學的鐘情完全來自于唐蘭老師的啟發。在吳老師的印象中,唐蘭老師對古文字的研究非常深入,學問很深,講課生動有趣且嚴謹,而自己又喜愛歷史和語文這類文科課程,所以對古文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們知道,古文字與青銅器總是密不可分的。先后主持過周原岐邑遺址、秦都雍城遺址等商周時期的考古工作,期間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文物,將古文字與青銅器研究相結合,加上研究所里有許多金石文獻可做參考,使得吳老師對于青銅器和古文字越來越著迷。在不知不覺中自己的青銅器和古文字研究方向就已確立。

對于青銅器和古文字研究的喜愛,讓吳老師愿意將自己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考古工作中。據悉,最初讀文獻或是看到青銅器上自己不懂的古文字時,往往需要花上大量的時間,查找這個古文字的意思和讀法,同時還要將這些古文字在歷史變遷中的發展規律找出來,從而可以推斷出下一次碰到類似字時,能不能將偏旁互換從而得到同一個字同一個意思的結果。不做好古文字研究就無法做好青銅器研究。

有所成就是興趣所致

“50多年的考古經歷,為周秦考古和方志編纂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特別在商周青銅器研究方面造詣很深,對分期與斷代有獨到見解,在全國文博考古界有很大的影響,是古代青銅器研究和方志界的學術帶頭人之一。”這是選自吳鎮烽個人介紹資料中的一段話。據統計,這么多年來,吳老師一直致力于商周青銅器的考古與研究。吳鎮烽老師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考古報告和論文70多篇,50多萬字,完成了14部專著,共650多萬字。其所寫的多部專著均獲得了無數的獎項。

吳老師告訴記者,考古的樂趣就在于不斷地發現問題,然后通過查找資料,與同行交流,仔細分析,將這些問題研究清楚,并以文字的形式完整地表達出來。在吳老師的記憶中最艱難的一次考古,就是他在鳳翔主持秦都雍城遺址時,發現的大方坑。這大方坑下面有一個排水道,排水道一直通到了雍河里。發掘出來后,隊里有人說這是糧倉,但是他認為這應該與水有關,兩個人吵得不可開交。最后是唐蘭老師告訴他們這是冰窖,在古代稱為凌陰,是貯藏冰的地方,因此有一個水道,利于冰融化的水流到河里。通常是放冰之后蓋一層厚谷殼,就像現在賣冰棍的給冰箱蓋個被子一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故宮的凌陰還能用于存儲冰,構造與這個春秋戰國時期的遺存極為相似。唐蘭老師的解答,讓整個發掘團隊為之振奮,就像打了勝仗的軍隊一樣,個個臉上洋溢著笑容。對于吳老師而言,這就是生動的一課,也應該將其記錄到發掘簡報中。

與現代收藏家和藝術家所不同的是,考古學家眼中的快樂在于發現這件文物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而并不是經濟價值。吳老師認為,現在收藏非常火熱,這是他們以前選擇做考古時所沒有想到的。他說:“商周考古和青銅器我都喜歡。自己的幸運就是在于選擇了一個自己喜歡的行業,一生做的是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1973年在發掘岐山縣董家村西周青銅器窖穴的時候,出土了一窖(37件)青銅器,這些青銅器上絕大多數都有銘文,其中有一件稱為“”的青銅器上的銘文記載的是一場由司寇伯揚父判決并處理的案件結果。內容中顯示的判決刑罰包括要受300鞭子、在臉上刻字(墨刑)、要求交多少銅(罰款)等內容。這在青銅器銘文中極為罕見,它表明在西周時期,已具備了較為完整的法律條文和一整套的訴訟制度,是研究中國法制史的重要資料。

對青銅器和古文字考古研究的興趣使吳老師更加專注于自己的研究領域,也正是這份專注,讓吳老師即使面對當下受經濟利益的驅動而熱火朝天的收藏熱時,依然能潛心做研究。作為全國為數不多的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的委員之一,吳老師只是按照國家鑒定委員會的相關規定參加文物鑒定,幾乎不參加任何商業意義的鑒寶活動。他表示,對于國家藏寶于個人的收藏發展方向非常贊同,但是他認為如果青銅器能像錢幣、陶瓷、字畫等文物一樣放開的話,藏寶于民,讓更多的人參與保護祖國的文化遺產,那么青銅器文物將會得到更多的保護,其歷史價值將會得到國內外更為廣泛的認可。

多樣化的考古收獲源于專注的探究

自2001年退休至今,吳鎮烽老師說他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編撰《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這套書。據悉這套書共35卷,一卷一本,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即將于今年10月出版。他說這是他古文字研究的精華,里面收集了他多年青銅器考古過程中所收集的16800個青銅器上的古文字,是目前最完整的古文字詞典性工具書。每一件青銅器不僅配有銘文拓片,同時還配有器物圖像,并有青銅器出土的時間地點、收藏單位、尺度重量、形制紋飾說明以及銘文的釋文等。這套書都是繁體字的,里面自己造字7000多個。吳老師說這是他一生的成果,是其在商周金文搜集整理和研究的工作總結。

事實上,在此之前,吳鎮烽老師還發表過《商周金文資料通鑒》(電子版)這一專著,根據這本專著所收藏的字根,有計算機系統開發商為其研究了一套電子版的金文字查詢系統。他說有了這套軟件,極大地提高了他的古文字研究效率。一旦有同行發現不知道的古文字,只要拿到電腦里一比對,就知道是不是新出現的字,如果是新出現的,他就會做針對的研究,然后再將研究結果告訴同行,并且將這新字的發現記錄到字庫中。現在這套軟件在大學中文系的古代漢語語言文學研究和學習中被廣泛應用。

篇10

關鍵詞:上證指數 資本市場 通貨膨脹

一、如何界定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其實就是手中的貨幣在貶值,我們日常所需的糧食、蔬菜等核心商品都在不斷的上漲。在平時的生活中不知不覺的就感覺手中的錢幣不值錢了。我國一直把控制通貨膨脹、穩定物價水平作為中央銀行經濟政策中最重要的模式。央行副行長易綱就曾公開說過“通脹是央行的天敵”。通貨膨脹(Inflation)是指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量大于貨幣實際需求量,也就是現實的購買力大于現實的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從而引起一段時間內各種商品的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于社會總供給。我國目前尚處于溫和通脹,但必須提高警惕,防止其進一步演進及發展到惡化的情景。

二、我國通貨膨脹的現狀

我國2011年一季度經濟數據剛剛出爐,在一季度中,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已達5.0%,其中,城市上漲4.9%,農村上漲5.5%。分類別看,食品上漲11.0%,煙酒及用品上漲2.0%,衣著上漲0.3%,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上漲1.6%,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3.1%,交通和通信下降0.1%,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漲0.6%,居住上漲6.5%,同時,現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已達3.25%。此次數據的公布,食品仍是引發CPI(消費者物價指數)上行的主要動力,再者就是居住上漲幅度仍然較大,為了進一步控制貨幣總量,央行于今年4月21日再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加息等措施也會隨之而來,但遏制通貨膨脹,央行的這些措施具有較強的滯后性,用經濟學術語說即“粘性較大”,通貨膨脹短期內難以逆轉。中國經濟穩健增長將支撐國內股市及商品期貨市場穩健上行,中期向上的格局仍將延續。通貨膨脹壓力進一步增大,投資者將更多選擇高風險高收益投資品種,對股市及商品市場來說是利好,我個人認為股市短期調整后市場仍將是上升趨勢。

三、“溫和式通脹”很可能演變為“飛奔式通脹”

(一)國內的影響因素

最近幾年,我國的貨幣政策一直以適度寬松為主,1999年全國M2為9萬億,2010年是72萬億,將近等于我國2010年GDP(39萬億)的兩倍;此外,從2008年起,我國貨幣政策繼續實施寬松政策;2009年我國新增貸款9.59萬億,2010年為8.36萬億;同時,我國啟動的四萬億國家投資對基礎設施如鐵路、公路、機場基本建設還在持續在建之中,后期還會進一步追加相應的配套資金,因此,我國近年來向社會投放了大量貨幣。

(二)國際影響因素

在眾多的影響因素中,最為主要的是美國的貨幣政策所致。由于中國對外貿易順差幾千億美元中有80%來自美國,如果美國的貨幣政策有所變動,會對我國產生很大的影響。美聯儲2010年11月啟動了第二輪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這次政策的實施,目的性很強,首先是促進美國經濟的穩步回升,美國上一次的寬松政策減輕了流動性緊縮對實體經濟的不利影響,對經濟下滑起到了遏制作用;其次,可以降低失業率,寬松政策的實施,會增強美國國內消費者投資與消費的信心,可以很好的緩解失業問題;再次,可以轉嫁國內經濟危機,美國通過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使得美元貶值,使美國商品在國內競爭力增強,削弱了國外商品的競爭優勢,為美國的制造業發展創造了空間。

四、通貨膨脹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2003-2006年通貨膨脹與股市起伏。從2003年末開始,我國物價消費指數持續走高,從12月開始,CPI達到3.1%以上,2004年6月更升至5%以上。但由于我國及時采取的宏觀調控政策,從2004年11月之后物價就出現了明顯的回落。2003年,中國股市局部牛市開始,大盤呈現震蕩走勢。從2004年的1月30日到2005年4月30日,市場經歷了一波下跌行情。其原因是1月31日出臺了“國九條”:《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而2004年內證監會高層的人動以及國內幾大券商的清盤,都使股市陷入低迷。從2005年4月開始,中國股市進入了一輪前所未有的大牛市。這次行情始于中國證監會2005年4月30日的《關于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股改行情因此開始啟動,各種利好消息紛紛出臺,同時,伴隨著人民幣不斷升值,國家宏觀基本面的持續向好等正面消息,上證綜指持續走高,截至2007年10月,上證綜指已達到6124點。2006年CPI增長1.5%,2007年CPI增長4.8%,2008年CPI增長5.9%。自2007年10月上證綜指從6124點用一年的時間股指躍回到1664點。2009年CPI增長-0.7%,2008年10月上證綜指從1664點上漲到2009年8月的3478點。 轉貼于

經過以上的分析可知,通貨膨脹對我國股市存在負面影響,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不斷上漲會使股票指數下跌,國家出臺的貨幣政策也會作用在股市上,使股指發生波動。一方面,市場會對當前國家的宏觀政策的出臺作出一定的反應,另一方面,市場也會根據政策對未來進行適當的預期,最終的結果會反映在股票指數的走勢上,通貨膨脹通過經濟預期向股市傳導的路徑得到很好的驗證,通貨膨脹的發生通常會影響到經濟主體對于未來經濟的信心,而信心的喪失會馬上反映在股市中,產生比較明顯的利空情緒和行為。

參考文獻

[1]謝百三.化解通脹壓力、搞好股市的13條建議.上海證券報.2010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