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副書記個人考察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28 22:24: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村副書記個人考察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創建文明城市活動由來已久。從1984年中央“五四三”活動指導委員會(中央文明委的前身)推廣福建省三明市創建文明城市的經驗發端,至今已有23年。1996年,中央十四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到2010年前,要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文明城市。1999年、2002年,中央文明委分別評選表彰了兩批“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區)”,煙臺市是首批53個城市之一。2004年,中央文明委正式部署考評命名首批“全國文明城市”,并明確規定,申報對象必須是前兩批“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區)”。
在此背景下,煙臺市確立了“高點定位、自我加壓、奮力拼搏,努力爭創全省、全國文明城市”的目標,于2004年正式申報,并于2005年10月首批被命名。其經驗和做法給了我們以下幾個方面的啟示:
一、在指導思想上,要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推動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多年來,煙臺市堅持以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注重教育引導干部群眾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其主要方式,一是選準主題,旗幟鮮明地加強正面灌輸。早自1990年始,就堅持每年集中三個月時間,在全市分農村、機關、企業、學校、社區五個層面,采取舉辦培訓班、邀請專家學者開辦專題講座、組織優秀黨課下基層等形式,有針對性地組織集中教育活動。二是強化對比引導,更新發展觀念。針對干部群眾中一定程度存在的“自滿自足自負”和“畏首畏尾畏難”情緒,選擇了全國14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全省17個市及周邊城市三個座標,分1980年、1999年和“九五”以來三個階段,對各項主要經濟指標進行對比,使干部群眾清晰地看到,改革開放的前10年,煙臺在全國14個首批開放城市中的發展位次穩中有進,而“九五”期間,17項主要經濟指標有11項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通過比較,干部群眾普遍認識到:看不到差距是最大的差距,認識不到危機是最大的危機。進而增強了“不進則退、小進也是退”的憂患意識,形成了破滿破難、奮力趕超的斗志。
思想建設的成果,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思想保證和精神支撐。2004年,全市GDP達到1630.89億元,增17.5%,在14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的排名由第8位前移至第7位;地方財政收入完成64億元,增33.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0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660元,分別增10.4%和13.1%。煙臺進入中國綜合實力30強城市。同時,社會事業也取得新突破,分別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城市、全國文化模范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環保模范城、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最佳中國魅力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等榮譽。
中央文明委決定命名首批全國文明城市后,煙臺市委、市政府認為,文明城市是反映一個城市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最有說服力的綜合性榮譽稱號,是一張含金量非常高的“城市名片”。全市上下要在四個方面達成共識:一是爭創文明城市突出了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及以人為本思想,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二是爭創文明城市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增強城市綜合實力、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影響力,是推動煙臺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有力手段;三是爭創文明城市有利于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造福群眾的德政之舉、民心工程;四是爭創文明城市活動內容廣、標準高、指標細、測評嚴,全市上下同創共建,有利于把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在統一認識的基礎上,先后召開了市文明委全會和市委常委擴大會議專題研究,提出了明確目標:到2005年,力爭全面完成《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基本指標,確保首批進入全省文明城市行列,力爭建成全國文明城市。同時要求,切忌形式主義,在群眾“最盼”上贏民心,在群眾“最急”上見真誠,在群眾“最怨”上改作風,讓群眾真正在創建活動中見到利益,得到實惠。
二、在創建目標上,要始終堅持提升素質,優化環境,打造文明和諧的城市形象
(一)以提升市民素質為根本,廣泛開展道德教育和實踐活動。從1993年開始,煙臺市以治城、育人、樹新風為主題,以塑造繁榮、美麗、有序的城市形象為目標,廣泛開展了以“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為主題的“雙文明”月活動。配合教育活動,組織編寫了各類市民教材讀本,既有總體性的《煙臺市民文明手冊》,又有每年一冊的《市民素質教育讀本》、《農村思想道德教育材料》,還有針對性較強的《文明市民公約》、《市民行為十不規定》等,形成了規范化、系統化的市民思想道德教育教材體系。
中央《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下發后,市委下發了“以德治市”工作意見,倡導并組織開展了一系列道德實踐活動。圍繞提高城市文化品位,開展了“爭創學習型社會、爭建學習型組織、爭做學習型人才”活動;圍繞抗擊“非典”,組織開展了“講文明、改陋習、樹新風”等活動;圍繞城市綠化美化,在文明單位和市民中開展“捐植文明林”活動,組織了30多萬人次參加“愛市義務勞動”;圍繞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組織開展了小公民“五小”實踐等活動。駐煙部隊積極支持和參與創城工作,開展了“為煙臺增魅力,為駐地添光彩”主題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市民思想素質得到提高,精神境界得到升華,道德情操得到陶冶。
(二)以加快城市硬件設施建設和城市綠化美化為基礎,著力改善人居環境。按照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效能管理和“年年有變化、三年見成效、五年大變樣”的要求,三年來,投資40多億元,構建了“貫通南北山海、拓展東西兩翼”的城市框架,完成了濱海景觀帶等200多個建設項目;對中心街區兩側的建筑進行了統一規劃設計、統一路燈安裝、統一路面鋪設,統一管線改造;投資8000多萬元建成了國家一類圖書館,投資2000多萬元建成了高標準的藝都影劇院,對市博物館、美術博物館等進行了修繕改造;投資4000多萬元搬遷煙臺山駐軍并進行了一期保護開發。在抓好標志性景觀建設的同時,著力改善人居環境。兩年來,先后對27個居民小區進行改造,直接惠及4.5萬戶約15萬人。市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3平方米,人均公共體育設施面積超過0.6平方米。
(三)以強化城市管理、建設高效開放的政務環境為重點,打造城市及黨政機關的良好形象。進一步改革城市管理體制,建立健全了城市綜合執法隊伍;把市場機制引入城市管理,對公共衛生管理、園林綠地管理等進行招投標,城市衛生保潔率達到100%;以優化交通運輸市場秩序、規范交通行政執法行為、加強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強化文化市場管理為重點,加大了綜合治理力度。公共安全感調查滿意率和基本滿意率達90%以上。
在創建活動中,煙臺市特別注重建設高效開放的政務環境。一是從1994年開始,在全國率先推行公開辦事內容、辦事標準和程序、辦事時限、賠償標準等社會服務承諾制度,有效地規范了政府行為,和國務院糾風辦在8個部委和12個大中城市推廣了這一經驗。二是為了方便群眾辦事,提高工作效率,將有行政審批權的31個部門集中,建立了一條龍辦公的“行政審批中心”。三是利用電視面對面、廣播熱線、網上對話等渠道開展政府部門與市民對話,傾聽社情民意,解決實際問題。四是開展“萬人評機關”活動,通過報紙和網絡投票、向企業和市民發放評議票等形式,對黨政群機關進行評議。評議分熱點和非熱點部門排出名次。對后三位的部門和單位取消當年評先資格;對連續三年后三位的部門調整領導班子。這一做法有效地解決了行政不作為、亂作為及工作推諉扯皮、辦事效率低、服務質量差等問題。
(四)以開展活動為載體,引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以誠信創建活動為主題,組織開展了“百城萬店無假貨”、“價格誠信單位”、“百佳文明誠信企業”等活動,實施了“農村文明信用工程”,建立了萬家企業信用檔案,完成了“煙臺信用網”建設。以愛心城市活動為主題,開展了“一助一”活動,結成幫扶對子3600多個;三年來,全市有120多萬人次、3000多個單位捐款1.5億元,救助困難學生5萬多人次,救助困難家庭10萬多戶次;7356個單位與17174戶困難家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幫扶關系。廣泛開展“希望工程”、“春蕾計劃”和“送溫暖”等活動,籌集希望工程基金810多萬元,“春蕾計劃”捐款455萬元,送溫暖基金和職工互助互濟儲金分別達1300萬元和1800萬元。
三、在措施保障上,要始終堅持強化機制,落實責任,確保創建工作的順利實施
一是組織領導機制。成立了以市委書記為組長,市長和市文明委副主任為副組長,市直和中央、省屬40多個部門主要負責人及5區分管副書記為成員的爭創全省、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各縣市區、開發區、市直各部門也成立了相應機構,形成了黨委、政府統一領導,文明委具體負責,上下貫通、左右聯動的強有力的組織領導體系。對各個時期的重點工作,實行了“四個一”:即一項重點工作、一名領導分管、一個部門牽頭、一套班子專抓。
二是目標管理機制。依據《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以高于全省、全國文明城市指標的要求,制訂了《關于廣泛深入開展爭創全省、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的意見》,實施了“思想教育與道德建設”、“城市發展與城市建設管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科教興煙”、“陽光政務”和“基層基礎創建”六大工程;制訂了《爭創全省、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實施方案》,把“六大工程”分解為124項具體任務,落實到16位市級領導、50多個責任部門和單位。各級也將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分管負責人和具體責任人。在此基礎上,制定目標責任書,提出明確標準,推行“議定事項通知單”制度。對確定要解決的問題,由市文明委簽發通知單,明確責任和時限,定期督查,確保落實。
三是物質投入機制。一方面,加大了財政投入,每年僅用于精神文明建設表彰活動的經費就達40萬元,全市集中性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市財政均提供專門經費;每年撥專款100萬元,用于扶持文藝精品生產。另一方面,認真研究探索新的投入機制,如開發旅游景點、發展產業帶動文化設施建設等。去年,組織了首屆公益文化項目推介會,推介項目200個,簽約項目36個,協議融資400多萬元,邁出了創新精神文明建設投入機制的重要一步。
四是監督考核機制。建立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督導與各部門自我督導相結合,群眾監督與輿論監督相結合,重點監督與經常監督相結合的監督機制;在新聞媒體開設了“曝光臺”,對不文明言行和創建工作推進較慢的單位進行督導和曝光。許多部門和單位還將創建任務制成公示牌,聘請義務監督員,開通創建監督熱線電話,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建立了嚴格規范的考核體系,創建工作納入了各級崗位責任制和領導干部任期目標責任制,與各類評先創優活動掛鉤。對工作扎實、貢獻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力,導致創城考核丟分的,嚴肅追究責任。
四、在方式方法上,要始終堅持廣泛發動,深入宣傳,營造全民參與的濃郁氛圍
2004年4月6日,市委、市政府召開爭創全省、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動員大會。市四套班子領導和駐軍首長,市直機關科以上干部,市屬企事業單位和中央、省屬單位領導,駐軍官兵共1200多人參加主會場會議,市電視臺進行現場直播;各縣(市)區、開發區領導及機關干部、各界代表在分會場參加會議。為便于市民收聽收看,提前下發了通知并在新聞媒體預告。當天,全市大部分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組織了集中收看,有電視大屏幕的城市廣場、商場的電視柜臺、居民家庭也成了小的分會場,部分企業、農村還利用內部廣播播放實況。直接收看、收聽動員大會的市民約50萬。
動員大會后,為進一步提高市民知曉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大新聞和社會宣傳力度,新聞媒體開設了專欄專題,以新聞報道、典型介紹、訪談評論、市民言論、公益廣告等形式,進行全方位、高密度、大容量的宣傳;二是在繁華地段、公共場所、黨政機關、學校及社區、主要道路、公交車及出租車上設置公益廣告、宣傳櫥窗,張貼文明公約、宣傳單和標語口號;三是通過社區居委會和中小學生,向每一戶家庭發出公開信,號召市民共同參與,多作貢獻。三次抽樣調查的結果表明,市民對創城工作的知曉率達95%以上。
在創城工作中,特別是在宣傳發動群眾、維護城市秩序和衛生、幫助弱勢群體方面,志愿者隊伍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煙臺市有一支宏大的志愿者隊伍,分屬工、青、婦及文明辦、綜治辦等部門組織管理,僅治安志愿者就達1.5萬人。其管理的可取之處,在于隊伍具有相對穩定性,有詳細的檔案名冊,并配有相關標志。
五、在工作重點上,要始終堅持典型引路,整體推進,突出同創共建的總體要求
在創建活動中,煙臺市特別注重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導作用。從1993年起,定期通過市民直接投票方式,評選“十佳文明市民”、“十佳服務明星”、“十佳文明家庭”、“十佳窗口單位”,并由市委、市政府召開大會隆重命名表彰;對各行各業在創建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定期組織經驗交流;對樹立的典型,采取新聞報道、事跡展覽、組建先進事跡報告團等形式,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宣傳。
- 上一篇:行政服務中心考察報告
- 下一篇:教育學習考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