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教實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3 21:09: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助教實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 積極準備
我們從一開始就積極做好準備,充分認識到培訓工作的難度,充分理解項目培訓意圖,加大了培訓項目的宣傳,認真做好培訓學員安排與選擇。為了有效地推進培訓項目的管理與執行,充分保持和項目組領導的聯系,保證了有困難就克服,有問題就解決,有機會就宣傳,真正體現出讓行政領導與培訓工作密切配合,確保了整個培訓工作有效順利開展。
二 組織嚴密
培訓中,充分利用市區培訓領導機構的管理功能和市區項目執行機構的技術指導功能,輔導教師、班級管理員和學員導師做好培訓的協調、輔導、組織和聯系工作。為了方便培訓工作的全面開展,在學校設立了學員導師或學員聯系人,有效加大學員交流與溝通,并把所有培訓相關的事項傳達到位、溝通到位,為完成整個培訓、達到充分的交流,打下了良好的組織基礎。培訓期間,我們采用了天天統計培訓數據,隨時反饋培訓信息,設立輔導教師和班級管理員的日報制度,確保了培訓工作了如指掌。
三 保障有力
為了培訓有好的開始,我區選定條件最好、學員最方便的梅州中學開班。選定開班點后,派專業人員到點檢查設備及網絡運行情況,保證了開班好、效果佳。為了培訓老師平時上線,有不少地處邊遠、沒電腦的老師自己購買電腦,接線上網。有的學校領導親自出面,幫找電腦,添設備,全力支持教師完成培訓作業。我們都執著一顆“只要能為培訓教師做點實事、好事,能給大家老師帶來點好的東西” 的心,先講奉獻,不計報酬,把辛苦當成人生中一種幸福,全力保障和服務培訓
四、領導有方。
在整個培訓過程中,我們團結協作,做到職責分工,困難分擔,共同前行。每天,準時做好學習情況統計分析,用數據引導培訓,借分析開展工作。建立輔導教師和班級管理員的“日報制”,發揮各自特長,集思廣益,創新性地解決培訓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大大減輕研修網的工作壓力。為了解決山區班主任電腦操作問題,開班前,輔導教師和班級管理員就進行了集體備課和網絡體驗,編寫出了一套切合實際的《上機操作手冊》,規范和統一全市的網絡操作辦法。我們建立了班級qq群,輔導教師、班級管理員與學員交換了日常溝通電話,保障了培訓信息交流通暢與隨時解決問題途徑,大大提高了解決問題的效率。這些,最終讓我們都成了培訓的統一體,從陌生變成學友,從學友變成了朋友,心與心溝通,情與情相投。
篇2
要正確認識職業能力與教學創新的關系。職業能力培養要求指引著教學改革方向;教學改革服務于職業能力的培養。要正確認識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由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實踐能力為中心;教師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要注重學生素質教育和個性化教育,變被動教育為主動教育,變知識教育為智能教育,等等。教學觀念的轉變還體現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新課標提出了三維教學目標,第一維目標是知識與能力目標;第二維目標是過程與方法目標;第三維目標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成本會計教學如果能時時、處處體現三維目標,那么教師的教學觀念就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二、根據企業的會計崗位設置教學內容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處于相對封閉的校園,基本都是被動接受知識,對企業實際工作了解得很少,造成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很難立即適應,所以根據企業的會計崗位設置教學內容就顯得十分必要。可以將教學內容按照企業成本核算流程中的不同會計崗位進行劃分,使學生掌握每個崗位的核算內容和方法,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而且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此外,將學生置于企業實際的會計崗位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首先,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其次,將每個學生輪流置于一個個成本核算崗位上,讓他們明白每個崗位的工作職責和核算方法。經過一個流程的實習,學生就能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實踐操作能力也會提高不少。最后,給學生提供一個企業一段時期內的成本核算資料,讓學生獨立完成成本核算,對所學內容進行總結和檢驗。
三、在教學中運用一些成功或失敗案例
教師通過案例,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分析案例中的成功與失敗之處,然后分小組進行討論,最后提出可行方案。這樣不僅使學生從被動地位轉到主動地位,提高獨立思考能力,還達到教師教學目的,一舉兩得。在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最重要的就是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引導學生由淺及深地思考問題,從而達到全面理解的目的。此外,可以嘗試建立學習小組,將成本會計的學習活動轉移到課堂以外,教師提供一些方向性指導,通過查閱案例和小組討論實現學習目標。
四、課堂教學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的作用
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是利用計算機作為信息傳播和處理媒介完成教學和訓練任務的新興技術,它能營造一種“圖文并茂、動靜結合、聲境交融、視聽并用”的多媒體交互式教學環境。在這種環境下,多種感官的刺激加深了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印象,取得了更好的學習效果。在成本會計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傳授基本的、核心的理論知識外,更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由于條件的限制,傳統的成本會計教學往往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部分,盡管做了許多嘗試,如崗位實習、校外實習等,但如何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依然是一個難題,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的使用改變了這一現狀。教師運用計算機可以模擬賬、證、表等各種會計資料,也可以模擬一些數據的來源去向、計算流程、賬務處理等;學生可以邊學習理論、邊實踐操作。整個教學過程生動、直觀,猶如“身臨其境”,這樣可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賬戶的設置與結轉、費用的歸集與分配、成本計算與核算就可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實際操作能力自然可提高。
五、在實踐教學環節上花氣力、下工夫
在實踐教學中,有條件的話,應盡可能帶領學生到類似企業進行參觀,了解企業各個職能部門的分工與合作、產品的工藝流程、產品中原料和輔料的構成,等等,使學生對產品的制造過程形成感性認識,為成本核算的學習奠定基礎。在模擬實訓中,要制訂科學、系統的實訓計劃,按照單元實訓和綜合實訓兩部分進行。實訓中指導教師要認真指導學生進行規范化操作,實訓后要求學生展示實訓成果并總結實訓心得體會。指導教師要對每名學生的操作過程及成果進行評價,寫出評語,評定成績,評選出優秀實訓作業,為以后教學提供樣本。
六、總結
篇3
關鍵詞:虛擬現實;計算機仿真技術;建筑工程
Abstract: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structure the meaning of teaching, and 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of the foreground of application of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Keywords: virtual reality; computer simulation; construction
中圖分類號:C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1、建筑教學重要性
隨著建筑行業發展,建筑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建筑企業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挑剔,要求畢業生除具備扎實的工程理論基礎、合理的工程知識結構外;還要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及解決建筑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于建筑類畢業生,要求畢業生到單位就能編制預算和進行工程技術指導及工程質量監督。因此原有以理論教學為重點的教學模式已經遠不能適應現代人才市場的需求,必須加強實踐性教學改革,注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畢業后上手快、動手能力強,把學生培養成為單位滿意的實用型人才。
2、現階段傳統教學存在弊端
而傳統實踐性教學環節主要是通過兩點進行開展的。1、開展實訓項目,如:墻面抹灰、鋼筋綁扎等比較簡單的實訓操作。這種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加深學生學習的印象,可以起到一定的實訓教學的作用,但是,對于整個工程項目的流程實訓則是無法完成的。并且,有些高職院校的實訓條件有限,建筑材料無法循環使用,導致實訓成本過高,大大影響實訓的可操作性。2、帶領學生去工地參觀。帶領學生到現場參觀是最為直接的實訓教學,也是最貼近實際工作環境的實訓教學,但是這種方式也有弊端。比如天氣原因有可能導致工地停工,學生無法進行參觀學習。另外建筑工地危險因素多,存在很多安全隱患,也會給建筑實訓帶來一定的問題。
因此,有沒有一種方法即能讓學生學習到現場才能學到的東西,直觀的學習工地上的知識,又能不受天氣等環境條件的約束,可以在室內就可以進行多種角度和全過程的實訓模擬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虛擬仿真技術。
3、三維仿真的優點
什么是虛擬仿真呢?虛擬(Virtual Reality),仿真(simulation),就是依托計算機通過人的視覺、聽覺等進行現實情況的再現。90年代初,美國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軍事領域,開發有虛擬戰場模擬、單兵訓練的模擬、諸兵種聯合訓練模擬以及訓練指揮系統等。虛擬現實技術隨著網絡、經濟、社會的發展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中在虛擬建筑施工的應用中,鋼結構施工方面的研究顯得尤為多。
分析國內外的現狀總結得出: 虛擬建筑施工的開發工具有 Open GL、CAD、3ds max、3dsviz、Ansys、UG、Virtools、X3D 等。Virtools主界面見圖1,應用于輔助教學的虛擬房屋建筑的系統,目前有學者和專家已經提出,并有部分一線的教師開始著手研究,改革傳統建筑教學先進理念、理論和設計相關的論文也在報刊雜志中有刊登,但針對《建筑結構》的虛擬輔助教學系統具體的開發和應用尚處于萌芽狀態,筆者也在積極地探索中。
本文所使用的三維仿真主要是利用 CAD、Photoshop 和 3Ds max 在 Virtools 開發平臺上開發一款適合于土木工程專業、工民建專業和建筑施工人員崗位培訓的輔助教學系統。通過觀摩建筑虛擬形成過程的動畫展示,自主進行房屋建筑搭建的實踐操作,達到學習新知識,復習舊知識的目的。觀察形成過程,模擬施工工序的步驟,充分培養學習者把二維圖紙三維實物化的能力,使學習者不僅能形象生動觀摩房屋建筑形成的過程,而且通過自主構建房屋主體結構的練習使得施工技術的概念得到不斷的強化和鞏固,并最終掌握相關知識。全面認識房屋構造結構,把書本上的知識統籌、梳理清楚,具體應用在以后的工作中。激發學習興趣,進行更深入的自主探索房屋建筑施工過程,創造性的理解施工組織與設計,從而更好地掌握《建筑結構》課程的知識內容。
4、三維仿真在教學中的應用
建筑結構虛擬教學系統的建立可以通過計算機虛擬一個可控制的、無破壞性、安全性強、并允許多次重復操作的平臺,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的特性,造就桌面式房屋建筑虛擬環境。它不僅能提高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讓缺乏實踐和觀摩條件的學生不受時間、地點等多方面條件的限制,通過屏幕就能夠“身臨其境”觀摩建筑過程,并且通過計算機的虛擬,掌握施工設計的技術,對《建筑結構》中不容易理解的知識點有了更具體的認識。因此,房屋建筑過程和結構的可視化模擬是一個很重要的研究方向,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和現實意義:
⑴克服了房屋建筑施工現場實習、見習活動在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在計算機平臺上利用系統輔助見習,教師針對教學內容進行演示操作等相關的教學活動。
⑵把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學生不但可以直觀明了的觀看整個建筑形成的過程,而且還能通過系統掌握二維圖紙三維化識別的能力以及建筑設計能力。
⑶解決了學生由于缺乏現場感觀而學習效率底的教學難點,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安全、材料消耗、沒有見習場地等方面的制約。降低了實踐教學的成本和節省施工所用材料、機械設備、交通等方面的經費。按照教學需求或施工圖紙進行反復演示或操作,讓學生觀看內部構造結構,正好彌補了現實施工中不可“復制、再生、切割”的這一缺陷。
⑷教學系統的運用改變了傳統《建筑結構》的教學模式,促使理論教學更有效率、向更加科學化的方向發展,為突破傳統的房屋建筑教學頸瓶,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篇4
【關鍵詞】中職學校 會計教學 多媒體應用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2)12(a)-0237-01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與應用,在現代教育方式中,多媒體技術與教學手段結合已經屢見不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給教學帶來了很大方便。在中職學校的會計教學中,多媒體在教學中同樣存在很大的優勢,但是在使用方法與教學相互結合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下面我們就多媒體在教學中的優勢來談一談如何提高多媒體輔助教學在中職學校的會計教學中所發揮的作用。
1 將多媒體應用于會計教學中所具有的優勢
由于多媒體運用現代的科學技術,在教學中將聲音、圖片、文字、視頻等因素綜合利用起來,為會計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使教學顯得更加生動,更加精彩,所以,其具有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
1.1多媒體輔助教學,讓教學變得直觀化
在會計的教學過程中,有很多知識顯得非常的抽象化,運用傳統的教學手段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才能將其描述清楚。然而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就可以利用圖片、視頻等方式清楚、直觀的將課程內容表達完整,更容易做到知識點的突破,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講銀行的轉賬與結算方式的時候,由于結賬方式的繁多與復雜,不通過親身的實踐學生很難真正接受。如果這時老師就利用多媒體,將結算的方式一一列舉出來,并通過圖片、視頻片段、文字動畫等相關手段對各種方式的運用進行滲透講解,那么,將會學生更加容易的接受教學內容,并且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2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采用的是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要想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對老師的教學水平要求很高。但是隨著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從課程本身上就對學生的積極性起到了很大的吸引作用,生動的畫面和聲音,將課程內容變得更加豐富,不再枯燥,利用現代化的手段將動靜、虛實不斷轉化,有效地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1.3利用多媒體教學,豐富信息容量
在中職會計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的口述再加上板書的輔助,這樣一來教學節奏顯得比較緩慢,而且由于時間有限,許多內容不能得到很好的延伸,教學顯得倉促而不透徹。而將多媒體輔助于教學之中,課前老師就可以將一些概念知識、理論內容做成課件,隨交隨用,節省了手書時間,提高了對知識點的講述和教學的延伸,增加了課堂的信息量,也可以為學生留出更多的思考時間,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2 如何利用多媒體優勢提高中職會計教學質量
2.1與傳統教學手段相互結合
多媒體輔助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存在著很大的優勢,但并不是說這種教學方法就是完美的,而創傳統學方式就該被淘汰。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依然存在著很多的優點,其中不僅有老師精心的示范、精彩的解題分析、細致的問題設計,還有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積累而來的教學手段。因此,想要提高會計教學的質量就應該將傳統經典的教學手段與現代技術相互結合。通過多媒體技術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然后利用傳統的經典教學手段進行知識的講解,利用課件節省教學時間為學生增加教學內容。例如在講成本會計這堂課中,因為需要計算的內容比較多,所教學任務量比較大。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就可以將計算的內容與解題的步驟做成多媒體課件,在課上利用傳統的分析方法、精巧的解題思路直接為學生進行講解與分析,充分地發揮出兩種方法所具有的自然優勢,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2.2合理掌控多媒體使用節奏,提高教學效率
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過程中,多媒體的使用頻率的合理掌握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點,如果不能合理的掌握使用頻率,將會造成負面影響,使教學顯得機械化。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知識點的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一定要控制好節奏,在學生瀏覽之后要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去理解知識和問題。展示的過程要與課程進度互相符合,講到哪里展示到哪里,做到視聽結合,突出教學重點,掌握課堂節奏。在最后總結時,要邊總結,邊回放,控制學生臨下課的毛躁心態,這樣一來對知識的鞏固也會起到很好的效果,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2.3多媒體輔助教學和會計實訓互相結合
篇5
【關鍵詞】 通信基站 故障 實訓 教學
技工院校以技能培養為目標,在人才培養和實施的過程中,嚴格遵循技工教育教學規律,堅持“對準崗位設課程,對準實踐抓教學”,實現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為載體的宗旨,全面培養學生的核心職業素質、工作能力、方法能力及社會能力。《通信基站安裝與維護》是通信技術專業學習領域課程體系中的核心技能課程,該課程主要講述通信基站的安裝與維護,通過項目化教學,結合現場實踐訓練,使學生掌握基站的安裝及故障處理的基本方法。課程在設計理念、課程架構形式上推進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構建思路,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
一、課程內容
1.1課程內容設計思路
本課程設計思路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從現象入手,通過現象的分析,判斷故障部位,再通過必須的檢測手段,最后確定故障點。教學的設計體現由簡單到復雜,由初級到高級,由經驗到策略的設計理念,在教學能力上,更關注學生故障診斷、分析能力的培養。完成項目的學習后需參加廣東省通信管理局移動通信機務員的考證。
1.2課程內容
本課程設計內容如下表1所示。
1.3課程的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課程重點:通過學習,重點掌握通信基站故障處理的基本方法,理論和實踐緊密聯系,提升學生故障處理的實踐、分析、總結能力,為將來從業打下基礎。
課程難點:課程實踐性非常強,學生有時難以掌握。因此,課程通過虛、實結合的教學模式,以提高感性認識和學習興趣,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程度。
二、教學方法
2.1采用自編教材,因材施教
由于該課程沒有合適的推薦教材,為了更好地適應一體化教學要求,推動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在總結教學經驗、企業培訓與實踐的基礎上,移動通信教研組組織相關教師和行業、企業專家,以企業用人標準為依據、以學生就業為導向,結合我校移動通信專業實訓設備,非常有針對性的自編了《移動通信基站安裝與維護》校本教材,在教學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2.2小組PK法
采用小組競賽的方法,提高同學們的積極性。老師對各小組進行任務布置,發放學生任務單、任務處理單、任務匯報單。每組的任務相同,但完成任務的方案和過程可以是不同的。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注重過程性評價,對小組整體成績進行考核,小組個人的表現影響小組整體的成績,學生都做為不同的小組代表,同自己相當的其他小組成員展開競爭。同時引導學生在完成基本任務的基礎上完成拓展任務。通過對該課程前沿問題、行業動態的介紹,擴展學生視野、啟發學生思維。通過對學生的實訓考核進行自學、自問、自解、自判等過程。
2.3角色扮演教學法
在小組合作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結合具體的項目、教學任務,模擬企業的崗位職能,組內不同組員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崗位任務,讓學生產生真實感,提高學習欲望。讓學生投入到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去,假設自己就是實施任務的工程師,鼓勵學生盡最大努力完成工作任務。
2.4實物演練教學法
利用實訓室內的基站設備進行實踐演練,使學生更形象、更直觀的接受課堂內容,針對GSM、WCDMA、LTE系統基站控制器的配置、基站系統常見故障處理等進行動手操作,現場生動展現維修與分析過程。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可以邊看邊學、邊做邊學,在學中做、做中學,完全做到講練結合。學生的接受、理解能力大步提升。
2.5技能競賽獎勵法
我校每年組織一次技能大賽。通過相關項目競賽,檢驗參賽選手的計劃組織能力、基站運行維護與故障處理能力,引導學生關注行業要求,認識職業崗位技能要求的變化,提高對移動通信相關課程學習的興趣。
2.6“助教”式講解教學法
一是同伴互教,即由更有能力的同學充當導師的角色;二是同伴協作,即同學之間平等地進行交流,開展協作。這個活動主要用在知識點比較復雜的問題中,假如一個知識難點,通過老師的講解后只有少部分同學能聽懂,通常情況下是老師再繼續講一遍甚至兩遍,讓更多的同學聽懂。助教式講解就是讓聽懂的學生換組復雜把別組的同學教懂,如果完成,則均可獲得加分獎勵。
三、課程實施
3.1課程實施流程
該課程的學習情境實施按照基站故障處理工作過程并充分利用實訓室現有設備,讓學生進行模擬實訓。并根據實訓的結果進行歸納總結,為進行實際操作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如讓學生分組模擬處理通信基站從故障發生到故障處理完畢的相關流程:通知相關搶修人員第一時間趕往現場電話詢問網管故障詳情報站進站處理處理完畢后臺確認故障告警是否消除報站出站。過模擬現場,使學生親身體驗在基站維護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3.2教學設備配備
分組教學,每組6人左右,每組設備配備基站主設備一臺;檢測儀器若干;維修工具若干;聯網教學電腦1臺。
3.3課程實施實例――基站系統綜合故障的處理
該課程項目教學過程設計中的學生任務單如下表所示。
四、教學效果
該課程在我校通信專業開設以來,受到廣大學生的好評。幾年來我校通信專業畢業生的就業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在畢業生調查反饋中,該課程內容和教學效果得到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充分肯定。本課程教學設計方案是對“去實踐中學習,到實踐中應用”教學理念的體現,培養高素質技能性的人才,具有向各個專業推廣的意義。同時在實際應用中,為校企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合作契機,為學生的就業提供了更多的途徑。
參 考 文 獻
[1] 魏紅,移動基站設備與維護,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08-01
篇6
關鍵詞:園林規劃設計;實訓教學;教學模式;改革
《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是園林技術專業的骨干課程,學好園林規劃設計也是園林技術專業學生必備的核心能力之一。課程要求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和設計手法的基礎上,注重園林藝術基本知識的介紹和學生審美藝術的培養;在技能方面要求學生能夠對一些中小型園林綠地進行規劃設計。筆者在進行《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教學設計時,對實訓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現將此次實訓教學內容、方法、實施及成果進行分析總結,闡述自己的一些認識與體會。
一、《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傳統實訓教學模式
1.《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傳統實訓教學模式介紹
以前在對《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教學設計時,實訓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真實體驗該課程在實際中的應用,收集對自己設計有幫助的資料和素材。為了實現教學目標,采用讓學生多參觀、多調查、多感受、多總結,即“參觀―調查―總結”模式。
具體教學設計過程是:參觀,帶領學生多出去看一些公園綠地、居住區綠地等不同綠地類型的設計作品(這些設計作品有的是成功的、有的是失敗的),要求學生在進行參觀、游覽、使用過程中,感受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在其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進行必要的講解說明。調查,學生在進行參觀游覽時,以小組的形式對常用的造園要素在設計中的運用及表現方法進行調查、記錄,記錄時有相關的實訓表格。總結,是通過對現場的參觀、調查,對該處園林綠地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總結,綜合小組成員的觀點,提出大家的看法與認識。
2.《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傳統實訓教學模式的體會
(1)為學生間的交流、合作提供了一個平臺
以小組的形式來完成有關實訓任務,就是為了增加每個小組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大家可以各抒己見,共同探討,最后來完成實訓成果。這也加強了學生間的合作。
(2)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的有機結合
通過對現場環境的調查與記錄,要求學生必需學會運用相關的理論知識去總結說明調查結果,這樣可以將課本中的理論知識與實踐運用結合起來。
(3)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收集設計素材的機會
通過參觀、調查、記錄,學生可以收集一些設計優秀的作品,作為今后方案設計的素材,為設計思想的表現奠定基礎。
(4)學生對課程實訓教學認識不到位
在我們的實訓教學設計中首先就是外出參觀,多數學生認為《園林規劃設計》課程的實訓教學就是去逛公園、去玩耍。學生只把自己當成一個參觀者的角色,沒有把自己作為一個設計參與者的角色,這種認識是非常不可取的。
(5)課程實訓的成果質量不高
實訓成果就是以小組的形式交1-2份實訓報告、總結以及一些主要景點的效果圖。從報告、總結及圖紙的表現上可以看出,實訓成果不能體現一個團隊的合作,而是某個人的觀點;有些學生作為小組成員,但實際并未參與小組的各項活動。
(6)學生缺乏參與實訓教學的主動性
從實訓教學設計的全過程中可以看出,實訓教學活動的主體是教師,實訓的全部資料都是由教師來準備,學生只是輔助教師來完成一些資料的收集與統計。而真正意義上的實訓教學應是學生為主體,教師起輔助作用。學生缺乏在實訓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這一點值得思考。
二、《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教學改革方案設計
1.改革背景
隨著生源質量的不斷變化,學生總體知識水平的差異性,相關專業學制的設置、人才培養計劃的修改,結合學生對該課程理論知識的掌握與理解情況,針對傳統實訓教學模式運用中的不足之處,提出對《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教學改革的方案。
2.《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教學方案設計
參加此次實訓教學活動的為2009級園林技術專業一、二、三班,參加實訓的人數為116人,學制兩年,實訓的時間為每班2.5天。現以園林技術一班的實訓教學設計為例進行說明。
(1)《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題目
根據教學的進度及實訓時間的安排,這次實訓教學題目是中國古典園林之拙政園的欣賞與表現。
(2)《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目的
實訓目的是為了告訴學生通過這次實訓要對中國傳統園林的立意、造園手法等方面有所了解與認識,提高徒手繪圖的表現能力。從園林技術一班的實訓目的(見表1)中可以看出:要求學生先去查閱、收集與拙政園有關的資料,從資料中整理出我們需要的幾個方面。這方面的工作,主要通過兩種渠道來解決,一是網絡,二是圖書館資料。通過一系列的前期準備工作,學生最后通過圖紙的表現來說明自己對拙政園的了解和認識。
(3)《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內容
實訓內容是在實訓目的的基礎上,進一步說明學生在完成任務時需要查閱、收集的相關資料。通過實訓內容(見表2)的要求,學生對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務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輪廓,而不是無從下手。讓學生從被動、機械的學習轉向積極主動的學習,把學生在本次實習中的位置由參與者轉變為主導者。這次實訓內容的設計非常概括,沒有給學生進行詳細列出,主要是為了鍛煉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要求
實訓要求是在整個實訓教學過程中學生要遵守的規范(見表3)。同時,也要求學生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時間來完成相應的各項任務,這樣可以避免部分學生臨時抱佛腳。
(5)《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作業
實訓作業也是實訓教學的最后成果或作品,這次實訓教學的成果既有文字材料,也有相關的圖紙表現(見表4)。能夠比較綜合、全面地反映學生在實訓中的表現情況。
(6)《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答辯考核評分標準
評分標準是參與教師對學生成果作品的評價,這次實訓教學側重的是對學生圖紙表現、資料整理、實訓總結三個方面的評價(見表5)。
這次《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教學方案的最大特點就是從知識和技能兩個方面進行訓練,把學生放在了主體地位,所有的工作由學生自己獨立地去完成,教師僅起引導和輔助的作用。
三、《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教學設計方案的實施
該實訓教學方案把教師定位在一個“觀賞者”的角度來評價學生的實訓成果。參與實訓評價的教師為3人,參考評價標準進行打分。具體實施分以下幾個步驟:
1.自我介紹
每位參加答辯考核的學生都必須攜帶圖紙和相關的資料,向參與評價的教師進行自我介紹,包括班級、姓名、學號等內容。
2.圖紙介紹
向參與評價的教師展示自己所繪制的平面圖,并對圖紙進行相關的說明解釋。這個過程體現了學生自己對某個古典園林的認識程度,其中包括功能分區、主要景點、著名景點、建園的目的、立意等。介紹學生自己所選擇的景點并進行相應的說明,要求言簡意賅。
3.回答教師提問
針對不同的學生在對作品進行匯報時的情況,參與評價的教師一般提出1-2個問題要求其進行現場解答。提問主要是針對學生在匯報過程中存在的某些不足或獨到之處進行。
4.實訓總結
這一步是學生在進行匯報結束后要完成的內容。也是實訓成果的內容之一。通過這樣一次課程實訓教學,每位學生都會有自己的收獲和體會,要求學生會總結。
四、《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成果分析
《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教學的成果評價主要依據參與評價的教師評分、學生提交的實訓作業兩方面匯總產生。通過對三個班級的分析(見表6)可以看出,這樣的結果能夠真實地反映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與實際情況相吻合。
五、《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改革體會
1.提高了學生整理資料的能力
每位學生的現場展示時間在13分鐘左右,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該如何來講述內容、回答問題,需要學生認真思考、積極準備。現在學生可以利用各種途徑收集材料,但對于這么大的信息量,如何進行整理匯總,這是我們一直以來都在不斷思考與摸索的一個問題。通過這次實訓教學改革可以發現,學生在這個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2.提高了學生隨機應變的能力
現場的提問與回答,對學生隨機應變能力的提高是很重要的。許多學生平時在這個方面沒有鍛煉過,而通過這次實訓他們知道了自己該如何進行答辯前的準備。這是學生在答辯結束時說過的話。從知識運用的角度看,學生學會了如何將相關知識進行組織、聯系,從以前的被動、機械的學習向積極主動地學習發展了。
3.為學生自我展示提供了一個平臺
許多學生很少有機會跟教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通過這次實訓教學,他們在教師面前表現出自己的優勢。這對學生自身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有利于今后的發展。
4.時間短、教師資源不足
這次實訓教學把學生進行現場答辯的這部分內容安排了一天的時間,學生完成自己實訓作業的時間相對比較緊張;每次參加評價的教師盡量是3位,涉及到教師工作量等諸多問題,所以人數不能多。今后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一種能夠幾者兼顧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任有華,等.園林規劃設計[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
篇7
[關鍵詞]理論教學 實訓教學 CA6140車床電氣故障分析
“常用機床的電氣控制線路”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機電類專業課程《工廠電氣控制設備》中的重要的一章內容,知識點主要是普通車床、平面磨床、搖臂鉆床、萬能銑床、臥式鏜床等常見機床的電氣控制原理,以及各類機床常見的故障分析及排除。
為了幫助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各類機床的電氣工作過程,我校引入了亞龍YL-ZKT智能實訓考核系統,學生可以在這種教學設備上進行各種電氣故障的排除、訓練和演示,以達到熟悉各種故障現象和熟練排除各種電氣故障的訓練目的。
我校亞龍YL-ZKT智能實訓考核系統共有36臺各種類型的機床智能實訓考核臺、多媒體計算機及智能實訓考核系統軟件組成。其中,YL-ZC型CA6140車床電路智能考核臺共有6臺,該機床智能實訓臺是由多種電氣元器件組成各種電氣控制線路,并配有89C52型單片機、LED、鍵盤等組成的智能答題器,學生根據故障現象找到故障點,在電氣原理圖上找到故障點兩端的編號后,只需在答題器上輸入這兩個編號,再按“確認”鍵即可,操作簡單方便。
在《工廠電氣控制設備》的教學中,各類機床故障的分析與排除是學生學習上的一個難點。要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就要在教學方法上多下功夫。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通過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以及理論實訓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在理論教學中采取講解法、演示法、設疑法,在實訓環節中采取小組討論、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等授導型教學方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下面,筆者就以《工廠電氣控制設備》課程中“CA6140車床電
氣故障分析”的教學設計為例,談談自己的教學實踐。
一、理論教學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制作相關的多媒體課件,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的特點進行理論教學。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1.講解工作原理。根據教學內容制作好多媒體課件,利用投影儀進行多媒體教學。首先,通過課件播放CA6140車床的電氣原理圖,教師對照原理圖詳細分析電路的工作過程,原理圖如下。
在講解和分析整個電路的工作過程中采取化整為零的方法,將整個電路圖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主電路,第二部分是控制電路,第三部分是照明電路。先要分析主電路的組成,主電路由主軸電動機M1、冷卻泵電動機M2、刀架快速移動電動機M3組成,這三臺電動機分別由三個接觸器KM1、KM2、KM3的主觸頭來控制;然后分析控制電路的工作過程,按鈕SB2是主軸電動機M1的啟動按鈕,SB1是M1的停止按鈕,開關QS2是冷卻泵電機的控制開關。另外,控制主軸電動機M1的接觸器KM1的常開輔助觸頭串聯在冷卻泵電機的控制電路中,目的是實現順序控制,即主軸電動機啟動后,冷卻泵電機才能啟動,SB3是刀架快速移動電機的控制按鈕,是個點動按鈕;最后對照明電路中四盞指示燈點亮及熄滅過程做簡單分析。
2.講授故障分析的一般步驟和檢測方法。首先,了解故障現象,其次根據故障現象,從原理圖上分析產生故障的原因。最后,根據故障分析,找出可能產生故障的電氣部位,并加以排除。電氣線路故障檢修的常用方法有測量電壓法和測量電阻法,重點給學生講解測量電阻法,強調一定要斷電測量,而測量電壓法因為要通電測量,較危險,不要求學生掌握。
3.多媒體課件動畫演示。將整個電路的工作過程以動態的形式呈現給學生,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電路工作過程的了解和認識,并通過對兩個典型故障的分析和講解,有效引導學生舉一反三。
故障現象1:合上電源總開關QS1,通電指示燈HL不亮。
可能的故障原因:
(1)變壓器一次側無電壓,即32~86~87~33之間的電路中有斷路點。
故障現象2:合上QS1,HL亮,按下SB2,HL1亮,但主軸電動機不轉,并發出嗡嗡聲。可能的故障原因:主電路中電動機缺相,即三相電源中有一相斷路。
排除故障:斷開QS1,用萬用表歐姆檔分別測量42~45、47~50、52~55兩點之間的電路,找出斷路的故障點。
4.設置疑問,學生解答。教師分析完兩個典型故障后,總結CA6140車床電氣故障檢測的方法及思路,并設置問題,讓學生思考,并由學生來解答,以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真正理解所學內容。
二、實訓教學
理論教學結束后,進入實訓教學,在YL-ZC型CA6140車床電路智能考核臺上進行模擬故障檢測。在實訓教學中的主要做法是:
1.學生分組。由于我校只有6臺可供實訓的CA6140車床考核臺,故把所任教的班級學生(一般在40人左右)分成兩批實訓,每批又分成6小組,每小組3人左右,讓成績較好的學生和成績較差的學生合理搭配,每組指定一名小組長,負責本組人員的各項管理。
2.合作學習。學生分組后成立各學習小組,各組成員在故障檢測實訓中,可以互相討論、交流,對疑難問題可以共同探討。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鼓勵各小組學生競賽,對每臺智能考核臺設置相同數量的故障點,看哪一組能最快最準地找出故障部位并加以排除,對表現出色的小組進行加分獎勵,以此激勵各小組學生積極思考,通力合作,解決問題。
3.自主學習。經過1~2周時間的實訓后,學生排除故障的水平高低很快就能見分曉,對于水平較高的學生可以安排另外的學習任務,讓他們在難度較大的磨床或銑床上進行排故訓練,而磨床和銑床的工作原理事先并沒有給學生分析講解過,要讓學生在完成CA6140車床排故實訓的基礎上自己看原理圖學習,利用自己積累的經驗,理解磨床和銑床的電氣工作原理,通過自主學習,嘗試排除磨床或銑床的電氣故障,老師只做點撥性的指導。而那些排故水平較低的學生仍然安排在原車床上繼續實訓,直到能把問題解決為止。這也是分層教學的一種體現。
總之,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這種形式多樣的授導型教學方法是成功的,也是可行的。筆者所帶班級學生在車床故障檢測的考核中,通過率均達100%,收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高職高專 會計電算化 培養模式
網絡經濟時代,隨著電子信息技術和軟件工程的快速發展,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正在以其顯而易見的優勢和速度取代手工會計信息系統,從而帶來會計業界理論與實務的大變革。然而專業人才的匱乏,始終是制約我國會計電算化事業進一步發展的因素。如何構建科學高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高素質會計電算化人才成為高職高專教育當務之急。
一、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縱觀國內,我國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主要有幾個特點。
1、規模龐大,專業設置重復率極高
上世紀90年代,財政部在《關于發展我國會計電算化事業的意見》中指出:到2010年,力爭使80%以上的基層單位基本實現會計電算化,從根本上扭轉基層單位會計信息處理手段落后的狀況。全國會計類院校紛紛開辦會計電算化專業,幾乎所有的會計類專業必開電算會計課程。專業設置的重復率之高幾乎可與基礎學科媲美。客觀地說,這些做法有其積極的現實意義,對我國廣大會計類人員進行了一次有益的電算化知識普及。
2、特色平淡,課程設置缺乏針對性
從表象來看,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頗為繁榮。但隨著人才培養的進一步發展和實踐的檢驗,當初一味追求的規模至上的粗放式辦學模式日漸顯露弊端。由于大多數會計電算化專業培養方案缺乏特色,課程設置與普通的會計專業幾乎沒有區分,通常是在常規會計課程基礎上加上電算會計課程或者電算實訓即萬事大吉。當用人單位滿懷期待專業人才能深入實踐解決電算系統維護或熟練運用財務軟件時,我們培養的學生卻因為沒有形成自己的專業能力優勢而不知所措。于是一部分學校減少了會計電算化專業的招生規模更有甚者迫于就業壓力取消了會計電算化專業。這進一步暴露出當初辦學的盲從性和隨意性。
3、過程簡化,教學內容和手段落后
計算機產業迅速發展的大環境使會計電算化的發展速度很快。比如會計軟件的主流技術已經轉向以網絡為基礎的ERP軟件了,但我們教學內容的更新明顯地跟不上技術的發展速度。教材的內容落后于教學內容,而教學內容又落后于社會應用水平。很多學校設置的會計電算化課時偏少,任課教師計算機技術的總體水平較低,在教學過程中與計算機關系密切的過程或章節往往被省略或簡化。此外教學手段也需要完善,由于電算化教學對于教學設備和軟件的要求相對較高,一些學校受制于此,用黑板加粉筆的手段來講述電算化課程,將原本生動和形象的教學過程變成了呆板的描述,無法與電腦加投影儀等先進手段所帶來的效果相提并論,也容易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構建新的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模式
我國加入WTO以后,人才市場和商品市場越來越國際化,我國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將承受更大的壓力。本文針對上文存在的諸多問題,就如何創新思路,構建“以專業特色為根本,以能力培養為目標,以科學方法為指導,以過程控制貫穿始終”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粗淺的探討。
1、目標定位準確,專業特色鮮明
準確定位培養目標是科學進行人才培養的首要環節。在教學中,應根據高職教育“能力培養”的內在要求,構建以培養學生進行會計實際工作能力為根本,以訓練學生掌握必要的會計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計算機操作技能為前提,以訓練學生的實際手工會計和電算會計操作技能為核心,以培養學生電算化信息系統分析與維護能力為特色的多層次培養目標體系,最終造就基本功扎實、操作能力強,具有計算機和會計雙重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技能型人才。
2、能力培養至上,控制貫穿始終
在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過程中,我們應始終抓住能力培養這一根本,將控制論的思想和方法貫穿始終。
(1)建立“三層”能力培養模式。“三層”是指按課程間內容的依存關系分為專業基礎技能、專業技能、職業綜合技能三個層次。通過三層次循序漸進教學,使學生的專業知識、動手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得到系統提高,為就業做好充分準備。
第一層:專業基礎技能培養。一是會計手工處理能力訓練:掌握憑證、賬薄、報表編制原理。二是會計電算化處理能力訓練:進行Word、Excel、Internet等計算機基本原理和操作。
第二層:專業技能培養。一是會計手工處理能力訓練:掌握企業要素核算、產品成本計算及核算、資金管理與項目決策、稅收實務處理方法、企業內部及外部審計方法等。二是會計電算化處理能力訓練:學習計算機程序設計、會計信息系統設計與分析、常用財務軟件操作等。
第三層:職業綜合技能培養。一是會計手工處理能力訓練:進行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審計綜合應用實訓,模擬財務科的會計工作崗位訓練。二是會計電算化處理能力訓練:熟練使用金蝶、用友等財務軟件進行會計處理。
(2)做好事先規劃、事中控制和事后總結改進工作。由于高職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因此事先規劃環節中,首先應結合區域特點進行廣泛的社會調查,了解專業需求狀況和崗位能力需要狀況,為日后科學培養人才提供依據。其次要明確制定上文所述的培養目標,使日后的教學、管理工作緊密圍繞目標進行。最為重要的是根據市場調研情況和專業目標設置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①建立與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的理論課程體系。一是會計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課程子系統,包括: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審計、稅法等。二是計算機基本知識和操作能力課程子系統,包括:計算機基礎、數據庫及編程基礎、會計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財務軟件應用等。三是基礎素質和繼續學習能力課程子系統,包括:普通話、應用文寫作、名著選讀、社會調查、外語聽說訓練、文獻檢索等。②建立與會計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實踐課程體系。一是會計核算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通過財務會計實訓教學、成本會計實訓教學、財務管理實訓教學、會計手工綜合實訓教學、會計電算綜合實訓教學和計算機系統裝配和維護教學來完成。二是會計專業綜合素質的培養,主要通過認識實習、暑假考察、畢業實習和完成畢業作業等教學環節來完成。
(3)立足事中控制。①搞好配套教材建設、審查教材的內容。一本優質適用的教材往往能使教學過程順暢,使教學效果倍增。應選購具有前瞻性的、編排精心合理的教材。對于師資力量比較雄厚的學校,應根據課程體系設置編寫針對性強的電算化教材和實訓資料,但可用性要強。
②改革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現階段一般存在有“黑板+粉筆”的傳統教學方式,利用計算機制作教學內容課件進行計算機輔助教學方式,以及利用多媒體與網絡等信息技術進行多媒體網絡教學方式。以會計電算化課程為例,筆者認為應結合具體的內容來選用合適的教學方式。一是會計電算化原理部分。本部分內容是電算化專業知識的基石,專業性較強而且相對枯燥乏味,應以計算機輔助教學方式(CAI)教學方式為主。教師要從教學設計的總體角度出發來研究、制作、使用高質量的教學課件,將教學內容比較直觀、形象地進行演示,同時還可配以同步聲音、動畫、軟件具體界面等,這樣課程內容將變得聲像并茂、直觀易懂、增強了學生學習興趣,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此外以“黑板+粉筆”方式為輔,啟發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經板書的形式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脈絡和層次。二是財務軟件應用部分。本部分內容是電算化原理部分的應用,通常在機房里進行。應采用多媒體(Multimedia)技術及網絡(Network)技術與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完美結合所形成的多媒體網絡教學方式。教師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演示軟件操作流程和講解重要的界面,然后通過網絡系統向學生傳遞備份的練習賬套,讓學生結合教師演示的步驟和要點自行練習操作。教師還可通過網絡監控系統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既可總結性地講解也可個別輔導。三是會計電算綜合實訓部分。本部分內容以學生為主導,全程動手操作,教師不必參與太深。但是對于學生操作結果的評價是否科學公平則是關鍵。應利用網絡技術與計算機輔助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可利用一些網絡教學軟件收看學生完成的賬套,在線評閱打分,既減輕工作量,又公正合理。當然,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多媒體網絡教學使教師從傳統的教學中解脫出來,去學習、更新相關知識,也使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習吸引力,促進教學概念與形式的更新,引起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與教學結構的變化,促進教學思想與教學理論的發展,提高教與學的效果與水平。
③改革考試方法,推進教學改革。會計電算化專業傳統的考試方法主要是在課程結束時進行閉卷考試,考試內容多以概念性理論題為主。這種考試方式容易導致學生平時放松學習,考試時臨陣磨槍,不利于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我們應從以下方面進行相關考試改革。一是不同的課程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會計電算化原理課程可繼續采用期末閉卷考試,以免放松學生對基本理論的學習要求;財務軟件應用課程則應采用期末上機測試的辦法,重點考察學生的動手能力;會計電算綜合實訓建議著重過程考核,綜合考察學生的組織紀律、團隊意識、職業態度及綜合技能。二是將職業資格證書納入考核范圍。要求學生畢業時取得一個畢業證和多個職業技能證書。目前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畢業時除取得畢業證外,還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含初級會計電算化),鼓勵學生獲取《用友軟件應用能手證書》、《全國ERP信息化工程師證書》。拿到相關證書者可獲得一定的學分。三是改革畢業考核方案。畢業考核將原來的畢業論文改為畢業設計或畢業調查報告。設計或調查內容完全與會計崗位核算與管理相聯系,直接與上崗就業接軌。
④加強事后總結改進。我們應按現實條件變化適時調整培養目標和方案,根據會計電算化及財務軟件發展情況適時改進教學內容,以與時俱進的思想進行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的培養。
三、結語
高職院校特色專業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對該專業建設的探索和研究,我們前面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優秀的會計電算化人才的培養更是不斷邁進的過程,面對新的挑戰,我們將一如既往的努力和奮進。
【參考文獻】
[1] 謝明: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實踐的幾點看法[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
[2] 趙馨燕、何美武:論高職學校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的改進[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5.
[3] 黃正瑞、黃微平:論會計電算化的教學目標與內容[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5.
篇9
關鍵詞:計算機專業;課程重組;課程設置;校企合作;崗位網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21-4891-02
高職類計算機專業的現狀不容樂觀,《2010年大學生就業藍皮書》中提到,計算機相關專業被列為高職失業率第一、本科失業率第二專業。”的確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只要是中高等學校就有計算機專業,而且計算機教學都偏基礎偏理論,畢業的學生雖多,但專業不精動手能力不強,從而出現供大于求。而實際上,計算機專業的高、精、尖人才十分希缺。使得高校和市場形成了供求矛盾,這也迫使計算機專業必須進行大刀破斧的改革甚至重組。現在我針對高職類計算機專業改革及發展進行相關的探析。
1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高職教育兩大主體教師和學生。而教師又是專業建設的主體,所以只有教師地教學理念不斷的更新,才能實現好的教學效果。如何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我用上海市工業技術學院王立剛院長的話“在教師上投入資金越多,效益越大”。計算機專業是個與時俱進的專業。它的發展不僅僅局限在軟硬件的發展,而更偏重于計算機這個高科技產品的應用,我們教師當初在學校獲取的是傳統計算機專業知識,在他傳授給高職學生時,已經存在極大的不適應。這時就需要對教師進行針對性培訓。
1.1 教師培訓的基本思路
根據行業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開展多種形式培養培訓,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使專業教師適應職教課程改革的要求。
1.2 教師培訓的基本原則
“借助外腦”,幫助教師樹立先進職教理念,學習與借鑒現代職教模式與教學方法。“立足校本”,幫助教師獲得相關技能等級證書,提高專業能力與實踐操作技能。
1.3 教師培訓的基本做法
采取委托培訓、派出學習、校內培訓、產教結合、技能鑒定與技能競賽等多種形式。制定實施辦法,建立教師激勵機制。
2 重組專業課程
專業的設置是市場為依托。合理的專業設置必須對市場進行過全面調查,包括對往屆畢業生就業單位的用人需求,人才市場的人才需求,IT行業和企業的人才需求等。經調查總結出目前市場一方面需要的是以操作應用和維修為主的通用性計算機專業人才,如網站開發設計人員,硬件維護人員、企業網絡建設和維護人員;另一方面大量需要計算機應用程度較高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包括熟練應用OFFICE的信息化工作人員、企業專業管理軟件應用的人員、多媒體技術運用及創作人員。針對以上市場需求分析,設置了相關的6個專業(網絡專業、硬件維護和維修專業、信息化管理專業、動漫與特效處理專業、軟件應用專業以及傳媒專業),每個專業都有3~4個相關崗位網(如網站開發與設計崗位、網絡維護和建設崗位、硬盤維修、主板電路分析及維修、.打印機常見故障及維修、復印機常見故障及維修、美工設計基礎、平面設計軟件、卡通漫畫基礎、office軟件綜合應用、企業信息化軟件、多媒體技術應用、企業網頁設計與管理等)。由崗位網決定開設的專業的課程組,打破傳統的課程大綱。從而構建新的、適應市場需求的課程標準。
3 引進校企合作,仿效企業實訓
現在計算機專業招生較好的學校,如上海海洋職院、武漢職院、深圳職院等。以深圳院為例,學院秉持“校企合作,持續雙贏”的原則,先后與思科、Oracle、H3C、微軟、ARM、Intel 、Symantec等跨國企業,建立校企戰略合作關系,企業捐贈的設備和教學資源約占專業實訓設備總值的20-30%,并提供學生認證折扣優惠,專業教師均已擁有多個國際IT技能證書,實現校內校外實訓環境的深度融合。而且他們自身也非常注重實驗實訓設備的投入和支持。而且還有很多學校甚至自己開辦工廠,院長為法人代表,實驗實訓設備跟企業、社會直接接軌,他們不但對本校學生進行培訓,也對外面的學員進行培訓。有效利用了學校的多方面資源,促進學校、專業、學生的多方發展。由于計算機專業課程實操性強,做好實習實訓是關鍵,沒有配套的專業實訓室的支持,專業教學只能紙上談兵。
除此之外,積極探索 “一條主線五個模塊”的實踐教學模式,通過產學研結合,建立了長效的校企合作機制。
探索中我們將軟件應用專業打破傳統的三段式教學,著力打造“一條主線五個模塊”的實踐教學體系。“一條主線”是以培養學生四種能力為主線(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五個模塊”是指培養過程的“課程實驗—期末實訓—畢業實訓—頂崗實習—創新性實踐活動”五塊。五個模塊是根據軟件技術特點,循序漸進地培養四種能力,體現工學結合。這五個模塊和整個課程體系,都是圍繞主線來展開。讓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能直接走進工作崗位。
4 校企合作,共同開發實訓課程和教材
發展新的計算機專業思路,教材的開發勢在必行。目前,已與金億五金壓鑄廠共同建設基于任務驅動、項目導向、工作過程的《信息開發技術》課程,與廣州唯康通訊有限公司建設完成任務驅動、項目導向、基于工作過程的 “教學做”一體化情景化教學的《網絡綜合布線》課程。與企業合作開發《信息開發技術教程》、《多媒體技術與應用實訓教程》、《網站規劃與設計實訓教程》、《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訓教程》、《角色動畫教程》等教材。
5 小結
計算機專業的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但也不能紙上談兵,一定要付諸行動,讓我們這個本為新興的專業,開出長久之花,為讓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就好業,我們一定要認真的落實專業改革,讓計算機專業打破高校與市場供需的矛盾。
參考文獻:
[1] 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 嚴中華.職業教育課程開發與實施[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篇10
關鍵詞:高職;虛擬仿真;實訓系統;使用需求;問卷調查
作者簡介:段丹萍(1984-),女,四川遂寧人,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電教信息中心,工程師;唐潤華(1976-),男,湖南茶陵人,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電教信息中心,高級工程師。(廣東 廣州 510520)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教育信息技術專項研究課題(課題編號:12JXN031)、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科研項目(項目編號:2010YZ010)支持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16-0163-02
一、對高職院校仿真實訓系統使用需求調研的必要性
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核心是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工學結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通過動手和實踐來學習科學理論知識,練就一身就業的本領。但由于高職院校的辦學歷史不長,資金來源匱乏,出現對實訓基地和設備投入嚴重不足的現象,直接影響了實驗實訓儀器設備的數量、技術含量和實訓基地的建設。同時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實訓場地不足,設備簡陋、落后與實際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高職類院校雖然都花費了大量資金購置大批量先進、高檔的實驗實訓器材,但其購置速度還是跟不上其擴招的速度,以致于很多實驗是幾人合用一臺器材或是一個班的學生分批次完成;許多實驗設備學校根本無法實際購進,造成了學生在校實驗與實際工作相脫節。另外,許多高職類院校雖然都建有校外實訓基地,但實際上學生到了校外實訓基地后,也只能參觀,企業根本不可能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
針對專業和實驗特點建設虛擬仿真實驗室,將會在很好地保證實訓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對實訓教學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另外,一定程度上還能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虛擬仿真實訓可理解為:利用計算機來模擬各種真實自然現象或社會現象,學生根據真實環境中的實際操作情況在虛擬的環境中進行設計、操作、驗證、運行等各種技能訓練的一種教學方式。本研究通過調查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教師對虛擬仿真實訓系統的使用需求,為高職虛擬仿真實訓系統的建設與應用,以及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實訓教學效果的研究提供了依據。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如下:調查教師對虛擬仿真實訓系統的認識、使用情況;調查教師在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困難和對虛擬仿真實訓系統的需求程度;調查教師對虛擬仿真實訓系統的要求;針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對虛擬仿真實訓系統的建設和應用提出初步的實施方案。
二、調研分析
1.調研模式
本研究采用網絡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的教師群體進行調研,調查內容包括教師對虛擬仿真實訓系統認識和使用率,在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困難和對使用虛擬仿真實訓系統的需要程度,對虛擬仿真實訓系統的要求等。發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180份,有效問卷為156份,問卷回收率為90%。
2.調研分析
(1)對虛擬仿真實訓系統的認識、使用率調查。從表1可以看出,多數教師對虛擬仿真實訓系統有所了解,且大部分都是通過學術會議、同事或朋友推薦、書籍、雜志、網絡等方式了解到虛擬仿真實訓系統。有少數教師曾經使用過虛擬仿真實訓系統,有超過90%的教師聽說過GMP實訓模擬系統,部分教師聽說過東方仿真實訓系統。可見,目前學院教師對虛擬仿真系統的了解大都停留在了解階段,只有30%左右的教師使用過。
(2)對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困難和虛擬仿真實訓系統的需要程度進行調查。從表2可以看出,在實訓教學中教師經常遇到的困難有:學生人數太多,設備無法滿足每個學生操作的需要;學生操作秩序混亂;設備太昂貴,學校沒有條件購置等。大部分教師認為需要在教學中用到虛擬仿真實訓系統來幫助教師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以醫藥衛生類、食品類專業領域的使用需求最大,且超過50%的教師所在系部有計劃購買或者開發虛擬仿真實訓系統,但是也存在一些困難,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費用太昂貴;技術難度大,無法實現;沒有適合本專業需要的虛擬實訓教學系統等。由此可見,開發適合某專業領域,尤其是醫藥衛生類和食品類專業需求的虛擬仿真實訓系統十分必要。
(3)對虛擬仿真實訓系統的要求調查。從表3可以看出,教師認為虛擬仿真實訓系統應該為教學提供的幫助包括:可操作的仿真實訓過程;對學生仿真實訓過程的及時反饋和評價;對實訓設備的模擬展示;對學生仿真實訓過程的實時記錄。對于如何使用虛擬仿真實訓系統,有九成教師希望在學生實際實訓操作前進行仿真練習,八成教師希望用于課堂教學中的操作演示,五成教師希望能夠用于學生實訓操作的考核,三成教師希望能夠直接替代實際的實訓操作。在對虛擬仿真實訓系統的功能和技術要求上,大部分教師希望虛擬仿真實訓系統能夠具備互動、演示、考核、實訓管理等功能,少數教師希望有漫游功能;九成教師希望虛擬仿真實訓系統的界面設計由二維(2D)和三維(3D)相結合,對系統的穩定性、運行速度要求較高。
三、虛擬仿真實訓系統建設和應用的實施方案
1.根據專業和實驗特點有針對性的建設虛擬仿真實訓系統
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的關鍵過程為設備講解—實驗講解—動手實驗—反復訓練—測評。每一個過程均需要一定的教學條件和教學手段,而現實的條件和手段往往不能滿足其需要。但是并非所有專業和實驗都需要用到虛擬仿真實訓系統:一是設備結構簡單、成本低便于購置;二是實驗操作過程簡單易懂、安全性高;三是實驗設備更新換代太快,使用仿真實訓系統容易滯后于現實發展。因此,應根據專業和實驗特點有針對性的建設虛擬仿真實訓系統,從而解決職業教育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實驗設備結構復雜、購置成本高、操作原理較難理解、操作過程復雜、實驗操作過程耗時過長、操作過程中容易出現安全事故等問題,可結合專業特點和實際條件等需要,建設虛擬仿真實訓系統來輔助教師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另外,高職類院校的虛擬實驗建設還應實現校際共享,以避免重復建設,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2.設計功能完善的虛擬仿真實訓系統
(1)漫游功能。虛擬仿真實訓系統的漫游功能可幫助學生認識現場環境,基于三維的虛擬仿真技術可使學生對現場環境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形成較為深刻的印象,從而對現場設施、設備、現場安全生產等形成初步認識。
(2)演示功能。虛擬仿真實訓系統的演示功能能夠幫助學生深入、形象地了解實訓操作過程及原理,同時使學生高度重視實訓過程中的安全操作與安全生產及誤操作所帶來的嚴重后果。
(3)互動功能。虛擬仿真涉及到對虛擬環境與虛擬對象的直接操縱,因而一般要求具有三維操作界面。虛擬仿真實訓系統的互動功能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驗的機會,學生可利用鼠標、鍵盤對屏幕畫面仿真實物實施自主操作,實現對實訓操作前的計算機仿真導訓教學,幫助解決目前傳統的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困難。
(4)考核功能。虛擬仿真實訓系統的考核功能可幫助驗證學生學習能力、專業核心技能,考核學生對核心技能操作是否科學、合理、靈活,操作過程是否符合安全操作與安全生產等。
(5)管理功能。虛擬仿真實訓系統的管理功能主要是對知識內容的管理、學生信息和學生操作過程的管理、考核結果的管理等。包括知識點、學生信息的添加、修改、更新、刪除、查詢等,對學生操作過程的記錄、保存和及時反饋等,對系統本身的維護、升級等。
3.選擇適合專業需要和滿足用戶需求的技術手段
由于虛擬仿真系統的硬件設備相對比較昂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虛擬仿真技術的普及。因此,在選擇虛擬仿真實訓系統的技術實現手段時,不僅要考慮虛擬仿真技術為用戶帶來的強烈的沉浸感、交互感和真實的體驗等,還要降低虛擬仿真技術帶來的設備和技術成本,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專業教學的需要和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如基于3D技術的仿真實訓系統可為用戶營造一個人為的虛擬環境,通過計算機圖形建構三維數字模型并編輯到計算機中從而產生逼真的虛擬情景,使學生產生一種沉侵于虛擬環境中的感受。但是基于3D的虛擬仿真實訓系統運行對硬件配置要求高、運行速度慢、技術開發難度大,導致建設成本高,難以普及。而基于2D技術的仿真實訓系統,雖然開發難度和建設成本降低,運行速度較快,但難以帶給用戶真實的感受,較難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可見,在建設虛擬仿真實訓系統時,可將2D和3D技術相結合,既能產生逼真的虛擬情景,又能降低成本,提高運行速度。
4.探索有效的虛擬仿真實訓系統應用模式
虛擬仿真實訓系統為教師講解設備結構、實驗操作原理、實訓過程、安全生產等方面的知識提供了真實的模擬演示,同時為學生提供了虛擬的操作環境和互動平臺。將虛擬仿真實訓系統引入課堂和實訓教學,可改善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根據虛擬實訓系統的特點及高職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要求,可從以下幾方面探索有效的虛擬仿真實訓系統應用模式。
(1)“情境—互動式”教學模式。“情境—互動式”教學模式就是突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組織形式,在教學中具有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設計,利用虛擬仿真實訓系統,通過討論、合作、協商等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實現學生、教師和虛擬仿真實訓系統的多維互動,其教學過程可分解為:創設情境—探究互動—知識建構—遷移發展。
(2)“協作—探究式”教學模式。“協作—探究式”教學模式是基于建構主義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始終考慮以學生為中心,發揮學生的創新精神、探究能力、協作精神和反饋能力。基于虛擬仿真實訓系統的“協作—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過程包括:提出問題—分解問題—學生分組開展虛擬實驗—形成初步實驗報告—修正實驗報告—實驗成果展示與交流—總結評價等幾個階段。
(3)“虛實結合”混合學習模式。混合學習(Blended learning)過程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的結合混合學習,基本形式是師生面對面教學與學生在線學習(如基于Web的虛擬課堂、協作學習、流媒體等)有機結合。其教學過程可分解為:提出教學任務—講解、演示設備和操作原理—學生開展虛擬實驗—提交實驗報告—交流總結—綜合學生問題—評價總結—修改。
四、結語
學生在進入真實的實訓環境前,通過虛擬的實訓操作,掌握相關的實驗知識,熟悉相關實驗設備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驟,可有效避免學生對實驗設備的誤操作,降低實驗設備的損壞率,提高實驗設備的利用率,解決實驗設備短缺等問題,從而提高教學效果。虛擬仿真實訓系統自由、開放的特性,可促進學生實驗技能、綜合素質、實驗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培養,為學生獨立實踐創造條件,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虛擬實訓并不能完全代替真實實驗,一定要注意虛實結合,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較高動手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捷.基于多Agent的虛擬交互引擎模型(VIEM)在虛擬設計與實訓環境中的應用[D].上海:復旦大學,2005.
[2]莊義修,段啟,項朝陽,等.中藥制藥實訓仿真系統軟件開發研究[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0,23(5):84-86.
[3]顧錦江.虛擬實驗教學系統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79(3):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