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名師報告之反思-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時間:2022-02-03 06:39:00
導語:聽名師報告之反思-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我參加了縣教研室組織的新課程培訓,有幸聆聽了幾位學科標兵的發言,感覺是受益匪淺,學到了許多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加以反思,我找出了與這些優秀老師的差距,現總結如下:
一、對新課程標準學習不夠深入,對課程理解不夠到位。
建國后,我國為了盡快地恢復教育、建立起社會主義教育體系,全盤接受了蘇聯的教育學。在這樣的課程意識支配下,我的教學過程是一種類似于工場技術人員的操作過程;.學生的學習只是接受專家編排的、由教師復現的固定的知識,學生只是課程的接受者,而不是課程的參與者。這樣的前提預設導致了我在學校課程事務中無所作為。
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我學習不夠深入,并沒有意識課程不僅是一種結果,而且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意識。雖意識到課程是開放、民主、科學的。知道課程的設計不能從成人的眼光出發,課程必須回歸兒童世界,課程要能夠適應不同兒童的發展需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感。但在實踐中做的不夠是,還是以教本為主。
二、老師的角色定位不是很準確:
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挑戰,它要求教師從知識的傳遞者向引導者、組織者、促進者轉變。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方案)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作為學習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并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而在教學實踐中,自己常常是不自覺的又成了課堂教學的領導者。
三、在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方面做的不夠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這段話明確了語文素養的內涵,充分體現了語文的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它是“以語文能力為核心,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這是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能力”“方法、習慣”三個維度而提出來的。也就是說語文素養不僅要求我們的學生要有比較強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作文能力、口語交際的能力,而且還要表現為比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也就是學生在生活當中運用語文能力和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而說來慚愧,在日常教學中,我或多或少的受到了考試指揮棍的影響,只是在為了考試而教學。這應是我今后重點努力的方向。
“學,然后知不足”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習母語,主要的不是靠傳授知識,接受系統的訓練,而是在大量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靠感悟、靠習得來獲得。因此要充分利用一切機會和豐富的資源,給學生創造盡可能多的語文實踐機會,加強學生的感悟和情感體驗,豐富語言積累,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語文能力。我們應干的還有很多。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