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如賢市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探討

時間:2022-03-29 01:09:00

導語:對如賢市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如賢市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探討

對如賢市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探討

憘拑我國波瀾壯闊的改革率先在農村展開,我市農村經濟和農業生產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壯大,取得了輝煌成績,隨著國際經濟的發展和我國農村改革步伐的逐年加快,我市農村經濟實現了計劃向市場的歷史性轉折,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正逐步向現代農業操作轉變。當我市農村改革的深度和廣度實現新跨越,農村經濟發展適逢新機遇之時,惡劣的自然生態環境等日益成為制約社會發展和經濟騰飛的主要因素,我市農村經濟和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面臨著嚴重挑戰。于是,有關農村經濟與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理論探索,自然而然地成為我們面臨的研究內容。

一、如賢市農業和農村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90年代以來,如賢市農村經濟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城市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催化帶動了農村經濟的騰飛,農業生產快速發展,農民收入迅速提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強,經濟總量迅速擴充

1999年,我市實現農村社會總產值28734萬元,其中鄉鎮企業總產值18193萬元,增加值2180萬元,上交稅金261萬元。農產品供給年年有余,逐年增加。種植業中完成糧食產量14215.22噸,油料產量439.46噸,蔬菜產量69577.36噸。水果產量2817.55噸。畜牧業中完成肉產量1511.2噸,牛奶產量700噸,鮮蛋產量651.2噸。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市種植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糧經比由1978年的77:23調整為1999年的44:56,逐步結束了以糧為主的經營方式,逐步向多種經營方式發展

2、農村所有制結構調整出現新的趨勢,城鄉結構轉換取得了明顯成果。

產業結構調整內容豐富多彩,制種產業、脫水產業、綠色產業、花卉產業、草產業等一大批具有可持續發展前景的新型產業類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以“網上”農業為中心的“城郊型”農業初見規模,我市三鄉均開通了經濟信息港,由統計局負責網業的制作和更新。通過網絡,進行信息的上傳下達,為農業增效增收奠定良好基礎

3、居民生活步入小康,并向寬裕新型小康邁進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居民收入持續增加,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居民生活跨入小康,并向寬裕型小康邁進。1999年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2993元,人民生活消費支出達到2042.15元。消費結構逐步趨于優化,消費觀念明顯轉變。居民消費講究穿著打扮時髦化、食品消費營養化、居民住宅寬敞化、文娛用品高檔化。

4、旅游資源豐富。

如賢市1978年對外開放,是全國二類重點旅游城市。旅游資源豐富,有被譽為“天下雄關”的如賢關城,雄奇、險峻的懸壁長城,如賢明長城,萬里長城第一墩等旅游勝地,還有古樸遒勁的黑山巖畫,被譽為“地下畫廊”的魏晉古墓群,晶瑩光潔的“七一冰川”,世界三大滑翔基地之一的如賢基地。這些旅游景點大部分處于郊區農村。如果把我市獨特的旅游景觀與優美的田園風光有機地結合起來,統一規劃,共同開發,這將給我市農村第三產業和觀光旅游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5、地理位置優越

如賢市地處甘肅省西北部的河西走廊中部,是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沖,素有“河西重鎮”、“邊陲鎖鑰”之稱,戰略地位迄今仍很重要。這里自古屬酒泉轄地,1965年從酒泉分置如賢市建制,1971年定為省轄市,市轄三個鄉。如賢市地處亞歐大陸橋西部要沖和位于河西走廊咽喉地帶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優勢,為我市農村經濟全面實現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6、在農村經濟發展和深化改革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經驗,為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隨著我市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化,農村經濟體制和經濟經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農村市場體系正在發育形成。本人感到在農村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如賢市農村積累了許多具有典型代表型、示范推廣型、輻射帶動型、發展趨勢型和實踐可操作型的經驗。這些經驗在我市農村經濟發展與可持續發展中值得我們去認真總結、思考和推廣。

(1)河口經驗。如賢市如賢鄉河口村近年來在發展日光溫室和蔬菜生產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它代表了我市農業以后的發展方向,即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服務城市、富裕農民的“城郊型”農業特色的路子。目前,全村已經形成了向外界要信息、向科技要市場、向大棚要效益的良好經濟氛圍。

(2)中溝經驗。新城鄉中溝村是如賢市農村較早自發地進入市場,以發展制種為主導產業的專業村。早些年,中溝村黨支部認識到:在加強黨支部自身建設、提高黨支部凝聚力的基礎上,只有把大家組織起來,才能富裕起來。近幾年來,黨支部帶領全村人民順應市場需求,尊重群眾意愿,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按照“以銷定產”的思路,大力發展制種業,逐步走上了發展“訂單農業”的路子。在發展“訂單農業”的過程中,黨支部按照自愿原則,通過示范推廣,輻射帶動,使農民親眼目睹了“訂單農業”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嘗到了甜頭,從而自發地在黨支部的引導管理下進入市場。目前,全村基本上形成了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種植、一體化經營的農業產業化生產格局。同時,黨支部緊跟市場信息,今年的制種品種已由單純的西紅柿制種向花卉制種、葫蘆制種、季豆制種等拓展。它給我們展示“訂單農業”光明的發展前景。

(3)農村土特產產生“土名牌”效應的經驗?!笆袌龅男枰?,就是農業生產的目標?!北臼行鲁青l西瓜、洋蔥、胡蘿卜,如賢鄉大蔥,如賢鄉土豆,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土特產,它至今仍有市場,而且市場潛力很大,如新城西瓜遠近聞名,新城洋蔥出口國外,遠銷東南亞。這些農產品本身就是財富,都具有發展“商標農業”的優勢。如果向工商部門申請注冊,發展前景看好。據調查了解,山東省的“商標農業”真可謂方興未艾。根據我市的實際情況,發展“商標農業”潛力巨大,這就是“土名牌”產生的效應留給我們的啟示和思考。

(4)新城面粉廠發展經驗。新城面粉廠自建廠以來,生產一直正常,產品銷售不錯。1999年1-4月份,該廠每月保持加工糧食約70萬斤。它的經驗告訴我們:一是以后要大力發展機制靈活、管理完善的私營企業。二是加大農產品的深加工力度,實現農產品保值增值。

(5)農村專業販運戶發展的啟示。近幾年,如賢市農村出現了一批農產品專業販運戶,他們和南方的客商建立了比較牢固的業務關系。如新城鄉的洋蔥商販,在收獲季節,他們采取地頭收購、現收現付、統一運輸的一條龍服務,在廣大農民中產生了良好的信譽。通過他們,我市的土特產源源不斷地運出省外,進入東南亞國際市場。然而,他們的規模畢竟小,無法滿足需要,要引導農村建立相應的農產品銷售網絡,促進外向型農業的發展。

二、制約如賢市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因素

1、自然因素。自然條件是一個國家、地區經濟發展所依靠的一種客觀因素,自然條件中地理、地貌、氣候等的優劣,從客觀上加速或制約經濟的發展。我市地處內陸,總面積29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26萬畝,境內多戈壁、少耕地。市轄區域三面環山,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形自然坡度13.3‰。全市水資源短缺,只有唯一的討賴河,為常年性內陸河,是全市農業生產、人民生活和地下補給水的主要來源。日照長、降水少、蒸發強、多大風,晝夜溫差大,屬典型溫帶大陸性荒漠氣候。日照長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但容易造成干旱。霜凍、大風、冰雹和干熱風為我市的主要災害性天氣。

(1)生態環境脆弱,耕地資源不足,可開發利用程度小,大大制約著我市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憙我市雖幅員遼闊,但多荒漠戈壁,土地資源有限,且土地資源量減質變。我市耕地面積4.26萬畝,崐隨著人口的增加和耕地資源的破壞,我市人均耕地面積由1978年的2.8畝減為1999年的2.2畝。耕地有機含量不高,比例失調,且在經營中重施化肥,輕施農家肥,不僅使生產成本上升,也使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由于農村人口增加和農村土地的相對短缺,導致農民盲目開荒,加之如賢市位居大陸之腹,為溫帶荒漠性干旱氣候,氣候干燥,降水少,風沙多,使生態環境脆弱,從而制約了我市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水資源涵養保持險象環生,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著嚴峻挑戰

水資源對于西部的開發,實現西部社會、經濟和生態協調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作用。源于祁連山中的討賴河橫穿市境東去,崐年均流量6.88億立方米,為常年性內陸河,是我市工農業用水的主要來源,市內還有地下水,總儲量約15.2億立方米。但由于以下原因,我市水資源緊缺:

一是我市地處荒漠戈壁,干旱缺水,年降水量81毫米,蒸發量多達2245毫米。加之過量開采地下水,使得我市農村生態環境更趨惡化,如水位下降,大片草湖退化消失,沙漠東進。據統計,近二十年來沙漠平均每年東進1公里,目前,沙漠離草湖東岸泥溝村已不足1公里。

二是林地面積太少,分布不均衡。全市林地面積僅有10762.5畝,對涵養水源,防風固沙,美化環境,改善境內小氣候不能起到較大地促進作用。

三是草原負擔重,載畜量過大。全市共有草地面積151038.1畝,近幾年由于降雨量少,干旱缺水,而使原本就稀少的草場面積逐年減少。隨著畜牧業的發展,荒漠戈壁的過度放牧,加速了土地的沙化進程。

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水資源短缺是制約我市農村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因素。我們要從可持續發展角度保護我市的水資源,在西部大開發中必須充分考慮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深入研究水資源的承載能力,杜絕污源,保護水源,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充分利用天上水、地下水,維護生態平衡,實現水資源的供需平衡。

(3)自然災害頻繁。干旱、霜凍和風沙為我市的主要災害性天氣。近兩年來,接連不斷的大風和揚沙天氣給農業和農村生活帶來了災難和不便,更敲響了建設良好生態環境,保持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警鐘。

(4)地處偏遠,信息閉塞,難以吸收外商投資,制約著我市農村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進程。典型的大陸荒漠性氣候,再加上地處邊遠,地域狹小,發展空間有限,信息閉塞,投資環境差,許多投資者望而卻步,這就嚴重制約了我市農村大開發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2、社會因素。我市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除受自然因素的影響外,最主要的還是受思想觀念、科技水平、經濟結構等諸因素的影響。

(1)思想不解放,觀念滯后,缺乏改革創新精神是制約我市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充分尊重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徹底摒棄計劃經濟下舊的思維模式。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的影響,計劃經濟觀念根深蒂固,人們的思想還沒有從計劃經濟的觀念中徹底轉變過來。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就要從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入手,在新形勢下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樹立起適合可持續發展的新的發展觀、資源觀、優勢觀、規劃觀和新的發展模式。

(2)科學技術水平低、科技對農業生產的貢獻率低是制約我市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縱觀世界經濟的發展,許多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都是依靠科技進步得到發展。我市科技水平近幾年雖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還存在以下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科技對各行業的滲透和輻射帶動不強,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能力弱。農業科技含量較低,仍處于資源消耗型的初級階段。農業在新產品、新技術的科研開發方面還十分薄弱。二是農業科技經費不足,經費來源渠道單一,一些科技項目因缺乏資金無法實施。三是農業高科技人才和實用人才缺乏,現有人員素質偏低,不能對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四是科技推廣體系不健全,現有科技人員積極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3)農業生產與市場需求矛盾突出。買方市場條件下,社會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已由數量轉向質量,而我市的農產品大部分為原料性產品,市場競爭力低下,流通領域加工增值度低,儲藏保鮮能力差,農產品價值效益低,缺乏名、優、特農字牌產品。在整個產業中,第一產業比重大,二三產業比重小;在第一產業內部,種植業比重大,林、牧、漁業比重小。1999年,農業產值8549.59萬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81.11%,林業產值69.3萬元,占0.66%,牧業產值1862.49萬元,占17.67%,漁業產值59.5萬元,占0.56%。農民在從事農業生產上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農業生產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致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趨緩。

憙三、如賢市農村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思路

憘可持續發展是80年代隨著對全球環境與發展廣泛討論而提出的一個新概念??沙掷m發展概括總結有四個方面要點:第一,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既包括經濟發展,也包括社會的發展和保持、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第二,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是保障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第三,生態環境是人類自下而上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第四,控制人口增長與消除貧困,是與保護生態環境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

拑我市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村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已成為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屏障。為了迎接西部大開發和大規模生態環境建設帶來的歷史性機遇及我國加入WTO對農業帶來的挑戰,我們應該在保持農產品供求總量基本平衡的基礎上,使農業生產向優質和多樣化方向發展,大力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為農村經濟和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新的增長點,在發展農村經濟與可持續發展關系的進程中,困難與希望同在,機遇與挑戰并存。因此就要求我們必須結合我市實際,因地制宜、博采眾長,探索制定出一條適合我市的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之路。

我市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總的思路應該是: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基本的工作出發點,加大對農村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的調整力度,建立起以鎮企業為中心,進而輻射帶動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基本格局,即以鄉鎮企業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龍頭,全力以赴支持鄉鎮企業發展,充分發揮其在改善生態環境、發展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示范、推廣和輻射帶動作用,逐步在我市農村建立起節水高效農業、立體農業和旅游觀光農業等新型農業,從而最終在我市建立起面向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型農業,依靠科技進步的集約型農業和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的完整型農業,走生態復合型農業之路。

1、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優化農村經濟結構,走生態經濟農業之路。

立足當前市場,轉變發展觀念,逐步壓縮種植業比重,增強林牧漁業比重,爭取向經濟農業邁進。

(1)農業。在種植業發展上,除保持現有水平外,要抓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一是以市場需求為重點,加快調整結構。適應當前糧食流通機制改革形式,逐步壓縮糧食作物面積,擴大經濟作物面積,力爭糧經比例達到新突破;并且,根據市場導向,增加效益性作物面積,壓劣質擴優質,壓滯銷擴暢銷,壓常規擴專用,發展適銷對路的農產品;二是改善農業基礎條件,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利用我市現有雙泉水庫和拱北梁水庫進行農田灌溉,充分合理地利用灌溉水源,此外加緊對毛斗渠進行徹底改良,推廣u型節水灌溉渠,加強農田灌溉水利用率,改善水系利用率低的劣勢;三是推廣節水灌溉農業,建立高效能節水示范推廣點。充分利用我市新建二代、三代日光溫室之際,大力推廣噴灌、滴灌等技術,建成高效能節水示范棚,以點帶面、形成推廣基地,使我市水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四是開展無公害綠色農業開發試點工作,建立生產示范推廣基地。順應綠色農業發展趨勢,逐步推廣無污染綠色農產品,采取先扶持個別人示范,形成小示范點,再進行大面積生產的措施,崐初步建立起綠色農產品開發基地;五是提高連片推廣模式運作水平,走區域布局開發基地的路子。按照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區域布局、連片發展的原則和思路,打破鄉域界限,發展連片種植模式,形成洋蔥、土豆、大蔥、西瓜等種植專業生產基地;六是退耕還草,大力發展草產業,發展創匯農業。利用有限耕地,由現在的糧經二元結構向糧經飼三元結構發展,充分利用我市中低產田發展草產業,特別是苜蓿產業,進行飼料加工或出售,為農民增收廣辟門路。

(2)林牧業。針對我市近幾年林牧業發展緩慢,比重降低、經濟效益不高等方面應做好以下四點工作:崐一是加快苗圃建設步伐,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利用西部大開發營造綠色生態環境之際,利用我市現有的新城苗圃和長城葡萄園基地,在苗木培育上多做文章,在滿足本地需求基礎上,向周邊地區發展,同時引導農民更新或新建苗木,向效益型方向發展,以一種產品為特色,重點突破,走一戶帶多戶,多戶帶全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推動農村經濟穩定發展;二是立足現有林牧草優勢,建立完整綠色體系。在確保現有林業資源的基礎上,崐進一步拓展植樹造林范圍,以市區綠化、四旁植樹和農田防護林帶建設為突破,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綠化,進行城鄉防風固沙林帶建設,形成點、線、面相結合,喬、崐灌、草相伴生的林業體系;三是建立優質高效林果示范點,發展區域布局建設基地。根據我市現有林果業布局,進行科學規劃,逐步更新改造舊果園,向經濟效益型方向發展,建立幾個高新示范點,如獼猴桃生產基地、銀杏生產示范點、紅棗示范點等,逐步向區域規?;较蜻~進,形成各具特色的林果基地;四是進行護牧林帶草場改良工作,大力發展草食畜、節糧畜和特色畜。立足我市宜牧草地,除進行限載合理保護外,應合理規劃、科學改良和重點整治,來達到改善生態環境和提高產草量的發展目標,對于畜群養殖應合理調整,發展草食畜和特色畜養殖,依托現有養殖戶和養殖基地,逐步向生態農業靠近。

(3)漁業。針對漁業比重小,對總產值貢獻率低,應抓好兩點工作:一是利用現有水資源,發展特色漁業。立足如賢、新城豐富水域面積,發展觀賞、旅游水產品,形成娛樂、銷售、餐飲一體化服務格局;二是建立立體養殖示范點,提高漁業比較效益。利用有限的水域面積開發立體養殖,引進先進實用的科學技術進行綜合實驗,如利用水面養鴨、養鵝,利用水中養魚,利用水底蓄肥,提高漁業的總體效益。

2.以轉化為重點,著力發展農業企業,突出抓好龍頭企業,把鄉企作為建立我市“城郊型”生態農業的生力軍和排頭兵。

鄉鎮企業作為改善農村經濟結構,推進農村工業化、崐城鎮化進程,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我們應樹立起只有鄉鎮企業發展,才有農村經濟發展;只有鄉鎮企業經濟總量擴充,才有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觀念,群策群力,發展鄉鎮企業,著重抓好以下五個方面:

(1)轉變發展方向,大力發展鄉企。近年來,我市鄉鎮企業以酒鋼為依托,已形成無數小型工業群,同時依托現有的自然資源,建立了初級生產企業,鄉鎮企業的發展不僅活躍了地方經濟,還為農業總體效益增強,農民收入的逐步提高做出貢獻。隨著我國加入WTO,鄉鎮企業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我們看到只有轉變發展方向,使鄉鎮企業逐步向生態農業方向靠攏,向可持續發展方向邁進,逐步追求經濟、社會和生態效應的高度統一,才能使鄉鎮企業煥發新的活力。因此,今后一段時期內鄉鎮企業發展仍是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動力,全面支持鄉鎮企業發展也是我市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2)優先發展農業企業,引導農民參與創新。幾年來的發展我們看到,鄉鎮企業對農產品利用不足,對農業利用率低,應依托我市農產品優勢,由初級農產品銷售向農產品加工增值方向發展,建立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同時,根據市場行情,實施經濟營銷,發展農產品流通企業,分析研究本地市場,搞好營銷戰略,分析生產的產品是本地銷售,還是外地銷售,是收獲即銷售,還是儲存一段時期再銷售,建立良好的農產品流通機制;再者,利用我市長城葡萄園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靜海生態養殖場和雙泉綜合養豬場、雙泉食用菌基地等龍頭企業,通過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鏈條式經營機制,擴充鄉鎮企業的經濟總量,從而增加農村經濟總量,傳動地調動起農民投身農業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投入到西部大開發中,改善我市生態環境和荒漠化程度。

(3)強化鄉企服務體系,輻射帶動農村經濟全面發展。隨著去年糧棉種植計劃的全面放開,農民的生產經營將逐步成為市場行為,與此同時,農民自我管理、自我調整的產業組織體系尚未真正建立起來,產前、產中、產后沒有責任協作,沒有利益調配關系,產、供、銷互相脫節。這就需要龍頭企業發揮優勢,實行訂單農業,帶動農民進入市場,向農民返還利潤,對農民提供社會化服務,對農產品市場進行有效調控,加強對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組織體系的支持度,在企業內部實行嚴格的企業管理制度、良好的生態示范作用和強大的輻射帶動能力,促進我市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

(4)立足自然優勢,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鄉鎮企業要立足現有農業優勢,依托我市產業化基地建設,以種植業、林果業、養殖業、漁業區域布局為核心,發展農業企業,采取農業企業帶動基地發展的路子,帶動我市生態環境建設,通過培育我市新型農業企業,為大開發提供實踐操作經驗,肩負起示范推廣作用的重任。

(5)發揮龍頭優勢,發展朝陽產業。立足現有龍頭企業,如長城農業生態基地、雙泉生態基地、靜海養殖場,進行農業產業化深度開發,在龍頭牽動下形成各具特色、區域發展的格局,向旅游、觀光、娛樂一體化模式發展,開發農業觀光景點,把豐富的自然資源、名勝古跡和農業合理地組合起來,集科研與生產、觀光農業和效益農業相結合,走朝陽產業之路。

3、加大開放力度,改善生態環境,發展第三產業,崐促進經濟發展。

第三產業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迅速發展和比重的提高,是產業結構升級的關鍵。第三產業發展也必將影響和逐步改善我市生態環境,向生態經濟發展方向邁進。

(1)發揮近郊、旅游資源豐富優勢,發展生態型旅游業。我市具有“城市大、農村小”的特點,交通便利,歷史古跡悠久,夏季自然風光秀麗,現有城樓、懸壁、黑山石刻、魏晉墓、新城林場、長城葡萄園、泥溝草湖、雙泉度假村等自然、人文景觀,具備了發展優勢。只要把這些優勢同改善環境聯系起來,大搞植樹造林、美化綠化活動、把景區裝扮起來,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使城市綠起來、美起來、亮起來,才能更好發揮旅游資源優勢,吸引更多中外游客,帶動商業、餐飲業、服務業等全方位發展,形成吃、住、行、游、購、娛的發展格局。

(2)抓好流通體制,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利用我市便利的交通條件,除搞活農副產品流通,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外,還應充分調動起火車站農產品批發市場、鏡鐵路等農產品流通市場的作用,擴大本地農產品的銷售量,帶動農民生產積極性,鼓勵農民走向市場,把握市場的脈搏,在市場經濟中搏擊,在農副產品銷售中大顯身手。

4、實行計劃生育,保證農村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順利實施。

人口問題多年一直是我國普遍關心的問題,計劃生育也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隨著人們觀念改變,大多數人已意識到人口過多的危害性,計劃生育已成為深入人心的大事。我市農業人口比重不多,但不能掉以輕心,應把計劃生育工作深入人心,控制人口自然增長,保證我市人口指標達到少生、優生、優育等目標,為農村可持續發展戰略順利實施保駕護航。

二OO一年十一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