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深入實施課堂診斷校本行動工作匯報

時間:2022-05-20 04:45:00

導語:學校深入實施課堂診斷校本行動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深入實施課堂診斷校本行動工作匯報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厘清了“課堂診斷”校本行動的意義,明確了中心;完善了“課堂診斷”校本行動的制度,形成了保障;豐富了“課堂診斷”校本行動的形式,擴展了內涵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后召開了學校行政組推進“課堂診斷”校本行動專題會議、擬訂了具體的實施工作計劃、要求各教研組根據各學科特點制定相應制度、確定了“課堂診斷”校本行動的領導機構、制定了階段性工作目標與各種工作制度、確定了“課堂診斷”校本行動“三個一”行動、各同年級學科組每周至少要開展一次“集體備課”或“課堂互診”、“課堂互訪”活動、在實施了近一年的“課堂診斷”校本行動中,騎中人通過努力實踐、大膽創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課堂診斷”校本活動、從理論的高度,拓展“課堂診斷”校本行動的新內涵,采取了以微型課題為深化“課堂診斷”校本行動研究方式的新形式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區的“課堂診斷”校本行動已經實施了比較長的時間,許多學校都在做這件事情,對我們這種薄弱學校而言,本來“課堂診斷”絕對是個好的策略,可以給學校的教育教學帶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問題,我們沒能抓住機遇,所以在這件工作中我們只是被動的在接受常規的檢查。

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一直是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心,而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只能通過抓課堂教學的有效和高效來完成。“課堂診斷”作為校本科研的一種重要范式,通過對課堂教學中諸多細節的分析研究,按照教育教學的規律,不斷優化課堂教學行為,能很好的實現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同時“課堂診斷”還是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平臺。有助于我校全體教師通過對同事或自己課堂教學中問題與不足的發現和把握、經驗與特色的總結和積累,進而提煉和升華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智慧,實現可持續發展?;谶@樣認識,從2009年10月起,為扎實推進有效教學,打造高效課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經學校校長室、教導處、教科室研究決定,在我校深入實施課堂診斷校本行動,現對前階段工作總結如下:

一、厘清了“課堂診斷”校本行動的意義,明確了中心

在**初中2009年——2010年度第一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計劃中,學校就明確提出了“致力于課堂教學改革,打造高效課堂”的要求,具體的原則是“擇傳統教學之優勢,踐行新課程之精神”,即不完全否認甚至拋棄傳統教學中講解清晰全面、練習及時等好的做法,但必須進行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為目的的教學改革。這種原則和目的大家較易認同,因為它符合當今教學改革的方向。隨后,我們先后召開了學校行政組推進“課堂診斷”校本行動專題會議、教研組長及骨干教師會議、各年級組、教研組、學科組會議,進行研討,仔細、認真的學習了區教育局下發的《關于在全區中小學深入推進“課堂診斷”校本行動的意見》,擬訂了具體的實施工作計劃。要求各教研組根據各學科特點制定相應制度,對“課堂診斷”中的各環節,如課堂聽課、評課情況,反思不足,研討對策進行規范管理。經過多次探究與思考,大家達成了以本校教師集體教研為依托,以“診斷式聽評課”為中心,以多種形式呈現行動成果為主線的行動策略。

二、完善了“課堂診斷”校本行動的制度,形成了保障

一項好的事業,好的活動,如果沒有制度的保障肯定是不行的。針對工作中的現實問題,我們首先確定了“課堂診斷”校本行動的領導機構,建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分管教學**副校長為主要實施負責人、教導處、教科室為主體的“課堂診斷”校本行動實施領導小組,制定了階段性工作目標與各種工作制度。確定了每周三下午第四課作為“課堂診斷”校本行動專項學習時間,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專任教師認真學習相關教育教學理論,學習“課堂診斷”的相關文件和資料,明確“課堂診斷”的基本理念和操作策略。

為了形成“課堂診斷”校本行動的長效管理機制,我校確定了“課堂診斷”校本行動“三個一”行動,即利用每學期一次的全校性的優課評比為主要平臺,讓所有教師既來做評委也來當選手,進行現場“課堂診斷”活動;各年級組、教研組每月至少要開展一次“課堂診斷”活動;各同年級學科組每周至少要開展一次“集體備課”或“課堂互診”、“課堂互訪”活動。結合這些活動,學校還制定了相應的獎懲制度,及時總結行動中的問題與經驗。

三、豐富了“課堂診斷”校本行動的形式,擴展了內涵

在實施了近一年的“課堂診斷”校本行動中,騎中人通過努力實踐、大膽創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課堂診斷”校本活動。不僅圍繞區教育局文件中的活動方式在校內采取了如:領導隨診,聽推門課,要求學校行政班子成員每學期至少聽評課30節以上,作建議性與評價性總結并與教師見面診斷20次以上;骨干會診,集體會診,以學科組、教研組、工作室為單位,以周和月為時間段,研究制定出切實有效的幫扶措施;自我問診,要求所有教師在每堂課結束后都要有反思,要在備課筆記上寫下簡要的診斷文字,進而形成系列化的自診材料;同事會診,組建診課共同體,結合“青藍工程”、“師徒結對”、“組內交流”等形式,采取分享策略經驗,實現共同成長。另外,我們還積極承擔通北片相關活動,先后開展了語文、數學、英語、物理等學科的校際聯診,加強了片各學校間的交流和合作,整合了片診斷力量,擴大了診斷效果,在該活動中我校多名教師獲優秀診斷手稱號,其中周燕非、張亦鋒等教師還代表片參加區比賽,取得較好的成績。

同時,我們還從理論的高度,拓展“課堂診斷”校本行動的新內涵,采取了以微型課題為深化“課堂診斷”校本行動研究方式的新形式,鼓勵教師將自己在“課堂診斷”校本行動中形成的資料以微型課題的樣式呈現出來。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也對老師的教育科研能力起到了較大的促進,為教師將來的教育科研與教育教學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無法估量的影響。

總之,在近一年的實施“課堂診斷”校本行動中我們找到了教師課堂教學的問題與不足,并通過實施“回頭聽、反復糾”等復診行動,持續跟蹤“救失”,有效的解決了相關問題,初步清除了廢課、弱課。改變了以往教師對聽課、評課的反感,越來越多的教師認為聽評課不再是任務和形式,開始意識到是教學研究和提高自身專業水平的必需。通過實施“課堂診斷”校本行動,使參與活動的全體教師,從一個個課堂教學實例中吸取了長處,學習了教學方法,改進了不足,達到了共同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