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學校加強校園制度建設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2-06-14 10:48:00
導語:獨家原創:學校加強校園制度建設的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制度是生產力的第一推動力,制度更是構建高中和諧校園的第一推動力。制度與和諧是矛盾的,制度具有約束性,和諧須給人以自由度。制度與和諧又是統一的,和諧的校園離不開一定制度的約束、規范及引導,更需要制度來保障。高中和諧校園的制度建設,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重要舉措。加強和諧校園的制度建設根本體現于既要有利于教師、學生樂于遵守制度,又要有利于形成和諧校園的良好局面,就是構建一種符合民主法制而又安定有序的高中學校運行機制,使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學校達到充分的和諧一致。
一、制度建設對于構建高中和諧校園的意義
制度和諧是形成和諧校園的重要條件,加強制度建設對構建和諧校園有重要意義。
1、加強制度建設是構建高中和諧校園的內在要求。
沒有制度就沒有一切,和諧校園應該是制度健全并完善的組織。任何組織都是由人組成,而要使他們達到和諧統一、步調一致、同向運轉,實現共有目標,就必須通過一系列和諧的制度來約束,借助制度的力量來進行控制,促使組織和諧發展。制度的欠缺會直接導致高中校園種種不和諧現象的發生,小到買飯插隊,大到違法犯罪。因而,健全并完善各項制度確保校園里各項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必然要求。
2、加強制度建設是構建高中和諧校園的根本保障
和諧校園主要特征是安定有序、協調發展。而制度就像是一只看不見的手,影響并約束著高中學校內外的各種行為,保障著高中學校和諧健康發展。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制度使學校像鐘表的自動裝置一樣,是學校一切工作的靈魂,哪里制度穩定,那里便一切穩定;哪里制度動搖,那里便一切動搖;哪里制度松垮,那里便一切松垮并陷入混亂狀態。”可見制度對于學校來說顯得多么重要。高中學校制度建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保障作用,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工程,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導致制度失效,從而使高中學校運行不協調,不能保障學校達到預期目的。和諧校園最根本的表現是學生、教師、學校三者的和諧發展,學生能在這樣的制度環境下健康成長、成材,自主學習;教師能在這樣的制度環境下履行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自主教學;學校能在這樣的制度環境下發展壯大,自主辦學,而這一系列的目標實現離不開制度建設。
(1)只有加強制度建設才能保障人的和諧發展。和諧高中校園就是要做到人與人、人與物的和諧,這主要表現為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教師與教師等一系列關系的和諧。學校所制訂的各項制度旨在保證學生與教師二者能平等交往、互助學習、交互影響、共同發展,這是促進二者自我完善的重要條件。通過加強制度建設,可以不斷增強人的權利意識、自主意識、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提高人的積極性、能動性,以促進人的自我發展,塑造健康和諧的人格,從而進一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們形成一種能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的生活模式,達到和諧共處。通過對制度的認同,制度所表現出來的強制性、權威性、均衡性、公平性要求人們按照它所規定的方式運行。采用這種方式運行的結果就是使每個人都能認同組織的發展目標,在實現個人自身最大利益的同時,使組織的收益最大化,這種利益最大化(博弈)的共同性使制度的保障作用更加牢不可破。
(2)只有加強制度建設才能保障高中學校和諧發展。制度本身就是一種公共游戲規則,具有“公共品”性質,是為大多數人服務并符合大多數人的意愿的,它能給人們帶來文明的秩序,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加強高中學校的制度建設,建立一種有效的制度供給,促使高中學校的利益行為取向與社會利益一致,達到制度均衡,從而形成穩定有序的和諧校園秩序。一旦這種制度安排確立并被執行,則容易形成較強的凝聚力和一貫性,加快學校發展。
和諧校園的正常運行需要多種多樣的制度來支撐。國家教育法律、法規是保障學校成立、運行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它能協調學校外部各種社會關系,沒有這些制度,學校就無法立足,更無法發展,當前個別高中學校中出現的一些不和諧現象就是由于這方面制度不完善所致。學校自身各項規章制度是保障學校穩定運行發展的必要條件,它能協調學校內部各種關系,是學校制度建設的重點。隨著國家教育改革的穩步推進,在個別高中學校出現了諸多不和諧的信號,在辦學理念、辦學規模、辦學質量、辦學效益等方面出現了與國家教育方針相悖的地方;在人才培養、人才考核、人才任用等方面的機制上出現了不和諧的音符。因而高中學校要從學校產權、主體、育人等制度建設方面來構建和諧高中校園。
二、高中校園制度建設和諧性的基本原則
構建高中和諧校園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這個系統工程要求組成高中校園的各個系統和諧匹配,規定這些系統的制度的和諧性顯得尤為重要。高中制度建設和諧性不僅表現在制度建設過程中要做到嚴密、嚴謹、嚴格、嚴肅,還要求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1、高中和諧校園制度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制度由人制訂出來,又用于約束人的行為。人可以被動地接受它,也可以主動地適應它。高中學校的人主要表現為三個群體:學生、教師、管理者,要使人與制度和諧相處,在制訂制度時就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1)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制度建設原則。高中學校的主體是學生,以學生為本就是根據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原則制訂規章制度,以他們的和諧發展作為衡量和諧校園的標志。就當前現實而言,教育的不和諧性主要表現為由于經濟條件的不同而導致的教育的不公平。正因為如此,國家對貧困學生的資助政策處處體現了育人為本的基本原則,極大程度地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有助于形成穩定有序的校園秩序。
(2)堅持以教職員工為本的制度建設原則。教職員工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他們是活生生的人,也需要組織的關懷和溫暖。因此,要完善教代會和工代會制度,營造重視人才、珍惜人才的機制,建全教師申述和信訪制度,建立教師身心健康方面的保障制度,為教職員工的和諧發展創造條件。
(3)堅持教職工與學生平等合作的原則。教職工與學生之間的發展很難用一種合理的制度安排來確立,教職工與學生之間的平等不僅體現在公民身份上的平等,還表現在扮演角色、社會責任和社會地位上的平等。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僅是服從關系,更應是一種合作關系,建立在平等關系上的制度,才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
2、高中和諧校園制度建設要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
制度建設要與時俱進是制度的內在要求,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需要,對構建和諧校園尤為重要。和諧校園需要不斷更新制度,因為社會在不斷變化,不斷有新問題、新矛盾產生,構建高中和諧校園,就要針對學校現狀制定切實可行的制度來維護校園內各要素的利益平衡,最大程度地減少矛盾,促進校園的穩定發展。如實行校務公開制度、陽光招生制度、干部人事改革及分配制度,實施弱勢群體補償制度,改革行政管理及后勤服務體制等。
3、和諧校園制度建設要堅持協調原則
協調是和諧的一種表現形式,制度建設始終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應遵循協調原則。
(1)各種制度相互之間的協調。制度是一個有機聯系的大系統,任何一種制度的變化都有可能引起其他制度的變化,只有相互一致和相互支持的制度安排才是富有生命力的,也是最穩定的,否則,精心制訂的制度很可能是不持久、不穩定的。高中學校的制度很多,上至國家層面的制度,下至學校內部的管理制度,乃至文明公約、買飯排隊規則等。諸多制度之間能否協調存在、協調發展是學校制度有無效率、能否實現既定目標的關鍵。如果學校的教學制度和學生管理制度不一致,要想提高教學質量恐怕是一種空話;學校的后勤服務機制不健全或不完善,管理制度再健全,執行再嚴格,恐怕也難以出現安定有序的生活秩序,同樣,學校制度與國家法律法規不能協調統一,甚至存在相互沖突,安定有序的校園環境恐怕也難維持。因而,做到學校內外制度間的相互統一,制度的結構、比例協調,橫向之間的各種制度相互配合,縱向之間的各種制度互不沖突,必然有利于實現學校的整體目標,有利于和諧校園的構建。
(2)制度制訂及其執行的公平性。不公平的制度容易產生不穩定的秩序。制度的制定是少數人進行的,如果這些人只選擇對自己有利而不去考慮其他群體的利益,尤其是弱勢群體的利益,則占絕對數量較多的弱勢群體就會表現出一些“不友好”的行為,從而影響群體的穩定。教育的不公平,主要表現在制度的制訂以及執行方面,如對學生的獎勵評優、困難補助、費用減免或違紀處分;對教職工的職稱評聘、工資待遇、職業發展等方面都應體現制度公平原則。
另外,須做好學校招生、教學、管理和就業四個環節的制度協調工作,因為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不和諧現象,都會影響和諧校園的構建。
三、構建高中和諧校園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制度作為影響高中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因素,起著關鍵作用。在構建和諧校園過程中,必須始終將制度建設放在首位。
1、科學民主依法治校
科學民主依法治校是建立在制度基礎上的。一方面,要加強制度建設,另一方面要認真學習、宣傳制度,讓每一名師生知法守法、誠信待人,以有利于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干群關系、同學關系,也便于其學會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此外,要重視意識形態領域中的制度建設。意識形態是減少提供其他制度安排的服務費用的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有助于人們對他人的行為作出道德評判,有助于全體成員認可現行制度并產生較強的凝聚力。
2、構建現代高中學校制度
構建現代高中學校制度是構建和諧校園的核心。一個適應時代需要的有利于學校全面協調發展、有利于教職工和學生充分實現自我的制度,能有效地增進教育秩序的穩定、促進教育公平發展、提高教育效率、實現教育利益的最大化。
現代高中學校制度要求政府轉變教育行政職能,由直接干預和微觀管理變為間接干預和宏觀管理,以提供法規、制度設計等方面的服務和體制、法制環境等方面的保障為主,做到政校分開,讓學校自主辦學,提高學校競爭力,給學校更大的發展空間;要求學校須依法治校,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以學生充分發展為主,兼顧教職工的發展,自主發展、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和諧高中校園要求學校的決策權、監督權、執行權不僅分開,更要相互制約和合作,要以學校內部管理制度建設為主,產權、法人等建設為輔,做到集權與分權相結合,放權給教師,放權給學生,積極營造出一個講法律、講公平、講合作的和諧育人環境。
3、實施校本管理體制
校本管理制度的建立旨在讓全體成員能主動適應學校的發展,它是以學校為本、以發展為主旨、以人為主體的一種管理模式,是建立現代高中學校制度的基本內容。這種制度有利于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社區成員共同參與學校決策和管理,最大程度地保持信息暢通,有利于團隊機制的建立和運行,從而實現學校的發展與外界環境相協調融合。
實現校本管理體制,將更多的權力下放到學校,學校管理的內涵更豐富,這種變化不是簡單的表面現象,而是高中學校制度上的一種深層次的變革,它讓學校有更大、更廣、更高的發展空間,用最低的成本實現最大的收益;讓學生更自由、更愉快地實現自我。加強校本管理制度建設,不僅要求高中學校要能動地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而發展,更要重視內部管理來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實現社會效益,創造和諧社會。
4、建立制度反饋機制
制度反饋機制是衡量制度是否有用、是否適宜的一種信息反饋機制。一項制度安排是否合理要通過制度反饋來確定,制度在設計之初,就應有反饋的意識。制度反饋是制度建設的引伸,是根據制度實施的結果來作出判定的,實際上也是一種評價制度機制。
評價制度是學校各項制度的核心。評價制度本身是否合理、是否科學直接影響制度實施的效果,進而最終影響制度安排是否合理。運用評價制度時,首先要確立科學的評價觀。評價學校一項制度的好壞,除看這種制度是否符合學校發展規律,更要看這種制度能給學校帶來什么,是經濟利益還是社會效益。其次,要用發展的觀點來評價制度,制度一旦形成并被執行,會出現與人們設想不一致的地方,但制度總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完善的,如對考試制度的利弊進行充分的探討,使得這項制度在實施過程中逐步得到完善就是一例。最后要考慮到制度存在的環境,環境不同,制度所發揮的作用也就不一樣。人的經濟價值的上升是制度創新的主要原因,現階段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極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觀念、思維也與二十年前大不一樣。外界環境的改變,要求我們在進行教育時要因勢利導,改革教學方法,更新管理理念。如果制定高中學生不允許留長發、染發、戴耳飾等一系列制度,都會導致學生對學校的制度產生不滿,甚至抵觸,以至導致不必要的矛盾沖突。因此,科學、合理地評價制度,做好制度實施的反饋工作,以利于建立的各項規章制度更加完善,從而發揮更大的效用。
- 上一篇:婦聯組織創建工作匯報材料
- 下一篇:上半年糾風工作的匯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