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農村黨員派系化現象調查報告

時間:2022-06-07 03:58:00

導語:獨家原創:農村黨員派系化現象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農村黨員派系化現象調查報告

**縣共有農村黨支部170個,農村黨員3899名,占全縣黨員總數的49.7%。近年來,各級部門通過組織黨員集中培訓、開展農村黨員現代遠程教育、推行農村黨員十事先鋒承諾制度以及實行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制度等,有效提升了農村黨員的素質能力。在發展黨員方面,嚴格落實“一推三公示”制、黨員發展票決制、黨委預審制和責任追究制等制度,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保證黨員質量。**年度新發展農村黨員114名,占全縣發展黨員總數的48.3%。但是,由于受各種因素影響,當前在部分農村黨支部不同程度地存在“家族化、派系化”的現象。家族化,即多數黨員同屬一個姓氏、家族,或者多數黨員之間存在血緣關系。派系化,即由于居住環境、利益糾葛等形成幾個派系。經調查,在全縣170個農村黨支部中,有13個村存在著黨支部“家族化”的現象,有16個村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黨員“派系化”的現象,有18個村存在著黨員難發展的情況。這些情況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我縣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使農村黨支部的戰斗力和凝聚力明顯削弱,黨員隊伍綜合素質整體下降。

一、產生“家族化、派系化”現象的原因分析

由于歷史、地理、習慣、利益等因素,親屬、同族等同處一村現象較為普遍,為此形成一些村部分黨員彼此之間沾親帶故,部分黨支部被親屬黨員控制,部分村黨支部派系現象嚴重,造成農村黨支部、黨員隊伍出現“家族化、派系化”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因素:

1、選舉因素。由于當前村黨支部班子成員是通過黨員直接選舉產生,為此部分村黨支部成員特別是支部書記,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擴大個人勢力,維護家族親朋的小集團利益,使自己能在黨員中站穩陣腳,保住支委成員特別是支部書記這一職位,不考慮發展對象的個人素質和群眾基礎,而是以親疏關系確定黨員發展對象,搞“近親繁殖”,使本村黨員隊伍成為清一色的家族黨員。同樣,村支委成員之間,為了使本族、本派成員通過選舉占據村黨支部重要職位,彼此之間進行拉幫結派,形成派系,導致村黨支部成為兩個甚至多個派系同時存在的派系支部。

2、利益因素。當前,國家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加大力度對“三農”工作的投入,特別是注重對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注重對農村困難群眾的幫扶力度,注重對農村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而作為村級事務中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組織—村黨支部,根據上級的幫扶政策,使的手中可以支配的權力很大,為此,農村黨員特別是支部班子成員通過“近親繁殖、拉幫結派”等,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導致出現農村黨支部“家族化、派系化”現象。

3、素質因素。農村黨員是農民群眾中的先進分子、先鋒模范。但是,由于各種原因,農村黨員受教育培訓的時間總的來說還較少,農村黨員整體素質與機關黨員相比,基礎還比較弱,底子還比較薄,加之農村黨員教育培訓不系統、不規范等,目前農村黨員整體素質還不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還不強,部分黨員為了維護自己的不正當利益,沾親帶族、抱成團伙、形成宗族、派系。

二、“家族化、派系化”現象的弊端分析

農村黨支部、黨員隊伍的“家族化、派系化”現象危害較大,它使黨的政策方針不能得到很好的貫徹執行,使農村黨支部的戰斗力下降,使農村黨員隊伍整體素質降低、農村黨員發展困難等。

1、黨支部戰斗力下降。存在家族化現象的農村黨支部,家族黨員因為親情、宗族等因素,有著千絲萬縷的利益關系,他們在村級事務管理過程中,往往不廣開言路,排斥家族以外的黨員參與決策管理,工作獨斷專行,以家族意見代替黨支部決策,村里原有的一整套民主管理制度形同虛設,使支部表決因宗族或親屬勢力而失去民主意義,從而容易造成工作決策失誤。更有甚者,在村級監督網中,相互制約的權力監督機制遭到破壞,工作不規范、作風不民主、導致黨群、干群關系異常緊張,甚至出現支部領導班子成員違法犯罪的情況。同樣,派系現象嚴重的黨支部,在對村級事務進行決策時,各個派系都希望結果都朝著符合本派系利益而作出決策,因此往往也因為勢力相當,意見不統一,導致工作長期難以開展,久拖未決。而對于上級黨委來說,如果下屬支部因為派系斗爭的關系而使支部失去戰斗力,則也漸漸的不會再把一些項目或工作交給該支部去做,這也使得村黨支部失去很多發展的機會,戰斗堡壘作用無法體現。

2、黨員隊伍整體素質下降。家族黨員在村黨員中占的比例較高或者在村里影響較大時,家族黨員勢力則對發展黨員工作起著決定性作用。他們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勢力,往往優先考慮把自己的家族親屬作為發展對象,施行“近親繁殖”的手段。導致部分政治覺悟不高、素質能力不強的人被吸收進黨員隊伍。而那些優秀的青年人才因為不是他們的家族成員,不管其是否具備入黨條件,都被拒之門外。存在派系現象的黨支部,各個派系因為各種利益關系,彼此間會進行各種明爭暗斗,很難和諧相處,因此,上級黨委為提高黨員素質能力而組織開展的各種學習培訓、集中活動、主題教育等,因為該支部派系斗爭的情況而難以正常開展。同樣,上級要求支部組織開展的如黨員學習日等活動也無法開展,黨員失去很多提高個人素質的機會,而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派系斗爭上面,長期以往,致使農村黨員隊伍整體素質下降。

3、農村黨員發展困難。派系黨員因為在黨支部中彼此間實力勢均力敵,為此無論哪一派系都不愿意發展另一派系的人為黨員,導致支部長期無法發展黨員,優秀青年難以進入黨員隊伍,支部缺乏活力。同時,村黨支部如果長期存在家族化、派系化現象,給村里優秀青年樹立了錯誤導向,使他們缺乏對黨的正確認識,認為入黨了不但要開會、交黨費、受約束等,還要卷入村黨支部的復雜關系和派系斗爭中去,還不如不入黨,使黨支部后繼乏人、青黃不接。

三、對消除“家族化、派系化”現象的幾點對策建議

1、提高思想認識。如果農村黨員特別是家族黨員、派系黨員自身素質過硬,那么對于村黨支部建設還能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如有利于意見統一,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加強內部團結,形成合力;能利用各種情感因素,群策群力,共同做好村黨支部各項工作等。這要求每位農村黨員要有很高的個人素質修養,但是當前農村黨員整體素質還有待提高。一方面,鄉鎮黨委要廣泛開展宣傳教育。鄉鎮黨委可以利用各種宣傳載體,通過各種會議、發放宣傳單、懸掛橫幅標語等方式,特別是要及時抓住村級組織換屆這一契機,廣泛開展防止農村黨員家族化、派系化現象的宣傳教育活動,宣傳農村黨員家族化、派系化現象的危害性,宣傳黨員家族化、派系化現象嚴重的村的典型案例,宣傳如何預防和制止黨員家族化、派系化現象。換屆時,要教育引導黨員把思想集中到選出公平公正做好事、善作善成有本事、不貪不沾不出事的帶頭人上來。平時,教育引導各黨支部、廣大黨員要按章辦事、為民辦事,要自覺按黨章和組織原則辦事,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另一方面,農村黨支部要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可以建立農村黨支部定期召開“民主懇談會”制度,對于黨員家族化、派系化現象嚴重的黨支部,鄉鎮黨委可以適時組織黨支部召開民主懇談會。在召開懇談會之前,先廣泛聽取和征求各方面的意見,將收集到的意見建議反饋給黨支部成員。在民主懇談會上,鄉鎮黨委要派人參加,在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則下,領導干部必須堅持以身作則,做出表率,認真、正確的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各位支部成員認真分析當前存在的問題,明確這種現象的危害性,并實事求是的提出下步整改措施。對于黨支部提出的整改措施,在一定范圍內公開,接受黨員群眾的監督,鄉鎮黨委也要及時監督檢查措施落實情況。確保取得消除宗族、派系,加強交流、增進團結的效果。可以積極組織談心活動。針對黨員家族化、派系化現象嚴重的黨支部,鄉鎮黨委在開展宣傳教育、召開民主懇談會的前提下,還要積極組織開展談心交心活動。鄉鎮黨委成員與村黨支部成員之間、村黨支部成員之間、黨支部成員與黨員之間、黨員與群眾之間,廣泛開展談心交心活動,彼此推心置腹,坦誠相見,鄉鎮領導幫助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善意的指出談話對象的不足之處,并明確危害性。支部成員和黨員要虛心的接受批評,誠懇地求得幫助。支部委員、黨員之間談心交心彼此放下架子、實實在在、敞開思想、以心交心,真正解決問題。對親屬黨員、派系黨員組織經常性談話,針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分清是非,找準問題根源,總結

經驗教訓,及時指出并糾正錯誤,真正使其在思想上得到轉變。

2、制定整改措施。一是實行回避制度。明確村兩委干部在發展黨員過程中實行親屬回避。回避對象主要是村主職干部的配偶、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以及近姻親。如有親屬要求入黨,村兩委主要干部必須主動向鄉鎮黨委說明并進行回避,不得做入黨介紹人,不得利用職權和工作關系影響發展黨員程序等;二是實行干預制度。村主職干部在任期間,一般不得發展其親屬入黨,確需發展的,鄉鎮黨委要實行工作干預。干預包括考察、報告備案和審批三個方面。村主職干部親屬被確定為發展對象前,需報鄉鎮黨委審查,由鄉鎮黨委考察認定其是否具備培養條件。鄉鎮黨委在審批村主職干部親屬入黨時,要嚴格把關,執行標準,確保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凡是村主職干部親屬入黨的,一律實行全程公示,接受群眾監督,群眾不認可的,予以“一票否決”;三是實行監督制度。接受村民代表監督:要求在黨員家族化、派系化現象嚴重的村,黨支部確定入黨積極分子時,除必須由全體黨員會議表決通過外,還要單獨召開村民代表會議進行表決,黨員和村民代表會議表決均過半數的方可列為入黨積極分子;黨員和村民代表交叉任職比例較高的村,可直接召開黨員和村民代表聯席會議表決,贊成比例超過黨員和村民代表應到會總數半數的,方可列為入黨積極分子。接受廣大群眾監督: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通過確定的入黨積極分子預備人選,必須進行公示,接受全村村民監督。如村民有反映,經調查核實其個人素質確實影響任職資格或不符黨員條件的,鎮黨委要嚴格把關,及時予以調整。一是加大人員調整力度。敞開黨員隊伍出口。加大對不合格黨員和違紀黨員的處理力度,健全黨員處理的有關制度,明確、細化黨員出黨標準,改變黨員隊伍“進多出少”的局面,將不合格黨員清除出黨的隊伍;下派支部領導班子。家族化、派系化現象嚴重的村黨支部,往往是由于村黨支部領導班子存在家族化、派系化現象,進而影響到全體黨員。為此,鄉鎮黨委對于家族化、派系化現象嚴重的黨支部,可以將鄉鎮干部下派到村黨支部任主要領導職位,打破僵局,切實改善村黨支部工作環境;支部班子成員回避。在進行黨支部換屆選舉時,可以出臺相關規定,明確親屬黨員不能在同個黨支部里任職支部成員,從源頭上防止親屬班子的產生;二是調整組織機構設置。對于家族化、派系化現象嚴重的,且村黨支部人數不多,村級規模不大的村黨支部,上級黨委也可以采取調整組織機構設置的方式,遏止家族化、派系化現象。可以以區域為單位,與附近村黨支部組建聯合黨支部,打破原有單獨的僵持局面;

3、加大監督力度。一是嚴把黨員入口關,加大發展對象的考察把關力度,加強對黨員發展工作的監督,完善黨員發展“兩推一公示”制度;二是鞏固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成果,加大對農村黨員的經常性教育力度,特別是要加強對基層黨員干部的警示教育,不斷增強農村黨員隊伍法紀意識;三是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力度,加大對不合格黨員和違紀黨員的處理力度,健全黨員教育、管理等有關制度,從制度上杜絕農村黨員隊伍的家族化、派系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