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時間:2022-06-02 09:58:00

導語:校長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校長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特別是近十年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取得了舉世注目的巨大成就。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和高校各項教育事業的發展,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也經歷了一個認識逐步提高、內容不斷豐富、形式不斷創新的過程。在當前全國高校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之際,回顧民族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歷程,總結交流校園文化建設的經驗,探索新時期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路和途徑,對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民族高等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

什么是校園文化?理論界、教育界有多種說法。一般來講,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所形成的文化現象。它是在社會主體文化主導下的一種特殊文化形態,是學校在長期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積淀起來的、有別于其他社會群體的一種團體意識和精神氛圍。高校校園文化包括三個方面或三個層次,即校園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校園文化三位一體,缺一不可。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精神文化是目的,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是實現目的的途徑、手段和載體。

校園文化的功能集中體現在“育人”二字上,具體說來具有教育示范、價值導向、規范約束、凝聚激勵和提高素質等多方面的育人功能。

民族院校承擔著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歷史使命,要從戰略的高度認識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校園文化是維系學校團體的精神紐帶,作為一種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是高校提升辦學水平和各項教育事業實現科學發展的必要條件和重要推動力量。校園文化建設的水平,是一所大學軟實力的體現,是高等學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著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需要,是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需要,是學校事業科學發展的需要,也是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培育優良校風學風的需要。

二、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做法和經驗

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初步研究和探索始于20世紀80年代;在90年代,全國高校開始把校園文化建設提上學校議事日程,從許多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在實際的建設工作中積累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經驗;21世紀以來,校園文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高校對校園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提高,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定位更加明確,探索力度加大,建設步伐加快,取得了顯著成績,為高校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積累了多方面的有益經驗。

回顧和總結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經驗和做法,可以大致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堅持正確方向

在改革開放的不同歷史階段,高等學校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保證了校園文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學校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武裝師生頭腦,以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導向,倡導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弘揚時代主旋律。從而形成了體現先進文化要求的格調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2、體現學校特色

長期以來,高等學校在堅持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統領校園文化建設的同時,注重建設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園文化。民族院校根據自身在辦學理念、辦學特色、文化傳統等方面的特殊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取得了積極成果。西北民族大學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將正確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宣傳教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和少數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營造了民族特色鮮明的團結、和諧、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為構建和諧校園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支持。

3、開展系列活動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各高校主動為學生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搭建平臺,通過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課余學術、科技、藝術、體育、及社會實踐等活動,引導學生在校園文化活動中增長知識和才干;學校大力支持馬列研究會、鄧小平理論研究會等學生社團開展活動,將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學生社團文化活動之中,提高了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自覺性;各高校積極開展社團文化、食堂文化、公寓文化、寢室文化建設活動,將校園文化建設擴展到了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西北民族大學將學生公寓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通過學生黨團組織進公寓、校園文化活動進公寓、學生社團進公寓、學生自律組織進公寓等六進公寓活動,使校園文化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上更貼近學生,培養了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4、打造文化品牌

高等學校重視校園文化品牌建設,通過打造校園文化品牌發揮引導作用,形成了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輻射效應。新世紀以來,高校精品意識、品牌意識不斷增強,注重發揮校園文化品牌的育人功能。經過探索和積累,各民族院校已經擁有了一批在校內外有影響的學術講座、科技競賽、學生社團、志愿服務、主題社會實踐等校園文化品牌項目。這些品牌項目在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著了良好的帶動作用。

5、優化校園環境

優化校園環境,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是各高校普遍關注的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高等學校擴招以來,許多高校建立了新校區,形成了一校兩區甚至一校多區的辦學格局。高校在校園布局、建筑風格、校園綠化美化、環境衛生、人文景觀以及各種教學活動設施的規劃設計和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了體現校園文化內涵的問題,提高了新校區的文化品位,使其在更大程度上發揮了環境育人的作用。西北民族大學榆中校區的規劃和建設,將現代設計理念和傳統民族風格結合起來,為55個民族師生學習、工作和生活創造了文化氛圍濃郁的校園環境。

6、建設網絡文化

針對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民族院校都將健康向上的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提上議事日程,把網絡文化建設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總體布局進行部署。各院校積極探索用正確、積極、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領網絡陣地的方法和途徑,營造了良好的校園網絡文化氛圍。有些學校還建立起了一批有特色、有影響、上檔次的校園文化網站。

7、培養骨干隊伍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需要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文化修養較高、組織能力較強和熱心肯干的工作隊伍。近幾年來,一些院校在引導和鼓勵學校師生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建設活動的同時,開始在教職工和學生中發現和培養校園文化建設骨干,通過這些骨干的積極工作,發揮帶動和示范作用。有的學校選派有較高理論、學術、藝術造詣的教師擔任學生社團的指導教師和顧問,提升了社團活動的文化含量。

8、推進制度建設

制度和機制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保證。民族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重視從制度和機制上進行支持、管理和引導,在校園文化建設規范化方面邁出了可喜的步伐。一方面,一些學校已初步形成了黨委領導下的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機制,有的學校還成立了校園文化建設的工作機構,負責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組織和實施;另一方面,許多高校針對學生校園文化活動制定了一些專項管理規定,明確了活動的要求和目標,保證了文化活動的質量和效益。

三、開拓創新,扎實推進,把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到新水平

上述校園文化建設的做法、成績和經驗值得我們認真總結和借鑒,許多做法還需要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不斷改進和完善。同時,我們還應當看到,高等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中,還存在著諸如創新意識不強、研究工作不夠深入、文化特色不夠鮮明、長效機制不健全以及投入不到位等方面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高校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思路,不斷進行探索。

在改革開放新形勢下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領校園文化建設,使校園文化在與各種文化思潮的碰撞中,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正確方向;要進一步更新觀念、創新思路,創新機制、創新形式,全面規劃,扎實推進;要進一步凝練校園文化特色,形成導向正確、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發揮好校園文化的凝聚和激勵作用;要建立和健全校園文化建設長效機制,健全管理體制、理順運行機制、完善效果評價機制、優化考核激勵機制、建立經費投入機制;要組織力量,加強對校園文化的研究,有計劃地開展各種有益的探索性校園文化創建活動,把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斷開創校園文化建設的新局面,為學校教育事業的科學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