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昌府區鄉村人才“空心化”問題調研報告

時間:2022-07-13 07:10:00

導語:東昌府區鄉村人才“空心化”問題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東昌府區鄉村人才“空心化”問題調研報告

東昌府區鄉村人才空心化問題

調研報告

近幾年來,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我區鄉村人口持續不斷地大規模流向城市,這對于將堆積在土地上的眾多人口解放出來具有重要意義,但也出現了我區鄉村發展人才“空心化”的困境,為鄉村治理帶來了新的問題。區研究室組織人員對我區鄉村人才“空心化”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就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我區鄉村人才隊伍基本情況

(一)村級班子建設情況。1、村干部配備情況。東昌府區轄8鎮、2鄉、8個街道辦事處,958個行政村。全區共有農村黨支部858個,農村黨員16749人。村委會主任和村黨委支部書記攻961人,一人兼比例達88%,其中,婦女13名。少數民族4名。初中及以下學歷542名;高中及以上學歷419名(其中大專18名),占43.6%。35歲以下149名,占15.5%;36至45歲432名;46至60歲362名;60歲以上18名。“兩委”成員2717名,交叉任職率達84%。其中,婦女38名,初中及以下學歷1687名;高中及以上學歷944名(其中大專83名,本科3名),占35%;35歲以下306名,占11%;36至45歲1180名;46至60歲1171名;60歲以上60名。2、村干部的工資、福利及落實情況。2005年以前,農村支部書記、村主任的工資由鄉鎮(街道)發放,個別存在發放不及時,不足額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區委2005年出臺了《關于規范村級干部工資發放的暫行辦法》,06年召開了全區農村干部工資發放工作專題會議,規范了農村干部的工資發放渠道和程序。規定,全區村級干部工資實行專戶儲存,定時發放。每年年初,鄉鎮(街道)統一上報所轄行政村干部工資標準及領取工資人數,區財政局根據上報的村干部工資情況,從各鄉鎮辦事處村級轉移支付中按季度預留,建立鄉鎮辦事處農村干部工資專戶,實行專戶存儲,專款專用。每年12月初,區財政將各鄉鎮辦事處預留的村干部工資一次性撥付到各鄉鎮辦事處財所。鄉鎮財所將村干部工資存入當地金融部門,按村干部花名冊在銀行設立工資帳戶,直接將村干部工資劃入存折,保證了村級干部工資發放的及時、足額、到位。

(二)勞動力轉移情況。東昌府區現有總人口101.2萬人,其中農村人口62.5萬人,農村勞動力37.87萬人。目前,全區轉移到外地的勞動力為18.57萬人,占農村勞動力人口總量的49%,其年齡結構為:16至35周歲的為12.2萬人,36至50周歲的為5.2萬人,50周歲以上的為1.17萬人。文化層次結構為:大專學歷的5571人,中專學歷的14856人,高中學歷的12999人,初中學歷的129990人,小學學歷的22284人。

(三)鄉村勞動力缺口嚴重。

(四)

二、存在“空心化”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思想觀念解放不夠。由于受傳統人才觀念、“官本位”思想的影響,不少農村基層人才缺乏扎根基層的思想,認為在基層實現不了人生價值,想方設法“跳農門、入城門”、“棄技從政”,造成人才錯位、倒流和浪費。同時,基層黨政部門存在“重招商引資,輕人才引進”的思想,影響了農村人才開發。

(二)人才機制不活。由于適應市場經濟的農村人才工作機制尚不完善,出現了人才短缺、閑置和浪費現象,影響了現有農村基層人才的積極性發揮。如有的所學專業與所從事的工作往往是沒有什么聯系,機關單位工作人員主要精力是完成招商引資等任務。

(三)人才政策不配套。農村實用人才的相關配套措施不健全,難以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對專業技術人才、農村實用人才,不少部門也制定了扶持政策,但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存在落實難和不規范操作現象。為農村實用人才提供信息服務、資金貸款、項目引進、新技術推廣等問題應有政策傾斜。

(四)人才開發經費投入不足。財政缺少農村基層人才建設專項經費,使農村基層人才資源開發工作在經費上常常捉襟見肘,高新精的農業科技難以全面推廣和有效實施。鄉鎮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待遇偏低。

三、東昌府區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的經驗和做法

(一)加強領導,建立人才管理機制。強化農村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的關鍵在領導。東昌府區黨委、政府切實負擔起農村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的重任,分別在區、鄉(鎮)黨委成立了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把農村基層人才管理工作作為重要內容,對涉及農村多個領域、多個行業的基層人才實現了統一管理,形成了一套綜合管理體系。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和落實農村基層人才隊伍發展規劃、管理、開發等重大事項,解決農村基層人才工作中的具體問題。為促進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地轉移,東昌府區委、區政府下發了《關于加強勞務輸出工作的通知》(東昌辦發[2001]39號):1、在各鄉鎮辦事處建立勞動保障服務中心,配備專兼職工作人員,明確了工作職責。2、各鄉鎮辦事處成立勞務輸出領導機構,明確一名副書記負責,及時研究解決勞務輸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3、采取多種形式搞好宣傳。4、實行勞務輸出任務目標管理,制定詳細的勞務輸出考核計分標準,年終按考核實際得分對前三名給予獎勵。

(二)突出重點,創新人才選拔機制。區委以加大農村干部選拔力度為重點,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后進班子整頓工作的實施方案》,注意選拔“經濟能人”當支部書記,采取“內選”、“外引”、“下派”的辦法,通過“兩推一選”的程序推選黨支部書記51名,目前我區村班子得到了有效轉化,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明顯增強,促進了農村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三)結合實際,完善人才培育機制。區委指導各基層黨委普遍建立健全了黨員的學習日制度、“”制度、中心組學習制度、黨員現代遠程教育制度等一系列黨員教育管理制度。修改完善了對鄉鎮(街道)的黨建工作考核細則,把健全黨員教育管理制度、落實黨員教育培訓計劃的情況納入到對基層黨委的重點目標考核。按照依托黨校抓普及、依托部門抓幫促、依托高校抓提高的思路,以及分層培訓原則,區委制定了對科級黨員領導干部、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的培訓計劃,啟動了農村后備干部“千人培訓”工程,培訓農村黨員干部5000多人次,集中宣講指導40多場次,做到了將集中教育、經常性教育和分層教育相結合,為提高黨員素質,保持黨員思想上的先進性打下了堅實基礎。

(四)激發活力,探索人才激勵與使用機制。在保證農村干部工資發放的基礎上,本著激勵先進、鞭策后進的想法,在全區農村全面推行了農村黨支部書記星級化管理,2005年評選出四星級以上農村支部書記266名,2006年評選出四星級以上支部書記268名,區委兩年拿出近40萬元為四星級以上支部書記發放津貼,使廣大農村支部書記看到干與不干不一樣,干好干差不一樣,增強了他們干事創業的壓力感和緊迫感。今年區委準備拿出12萬元,為評選出的優秀農村黨支部書記辦理人身、財產保險,進一步營造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

四、加強農村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一)

(二)健全人才市場,統籌城鄉就業。進一步發揮區人才市場的帶動輻射功能,面向農村,服務農村基層人才。要發揮鄉鎮勞動保障所、各類農村協會等的信息服務作用,建立健全集配置、交流、培訓、開發等功能于一體,與區人才市場、勞動力市場相貫通的農村基層人才市場體系,進一步發揮市場在配置農村基層人才中的基礎性作用,促進農村基層各類人才的合理流動。要建立完善農村基層人才信息庫,根據黨政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的不同情況,分門別類地建立檔案,統一保存,分類管理,分類考核,便于他們能及時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技術和信息服務。

(三)優化環境,聚集人才。一是優化人才“硬”環境。要加快發展鄉鎮經濟,以增加更多的就業崗位,增創事業平臺,增強鄉村對各類人才特別是農村人才的聚集能力,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二是優化人才“軟”環境。各有關部門要主動服好務,努力改善各類人才的工作、生活條件,共同營造優良的人才環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四)建立健全激勵機制。一是提供優惠政策支持。對農村實用人才在開發農業產業上,出臺優惠政策,提供信貸、用地、品種、技術、信息等的支持。二是在政治待遇上給予肯定。對年紀輕、文化素質高、技能技術過硬的農村實用人才,進行重點培養,符合條件的及時吸收加入黨組織并選拔到村干部隊伍中,加強鍛煉,帶領村民致富。三是榮譽上激勵。積極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創先爭優”、“農村十佳優秀實用人才”等創評活動,樹立典型,加強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和成功經驗,擴大其知名度和影響力,并開展每年一次的獎勵表彰大會,授予榮譽證書,增強其榮譽感。

“空心化”提醒我們,在建設新農村的熱潮中,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全面的認識,在加大農村基礎建設力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同時,還必須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農村經濟建設步伐,讓更多外出的農民“歸巢”,提高現有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同時開發具有潛力的后備人才,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