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雙帶”促“雙轉”

時間:2022-02-20 11:11:00

導語:以“雙帶”促“雙轉”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市區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共青團的發展領域與服務對象在城市化發展的變革中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使共青團組織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孕育著嶄新的機遇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共青團組織如何適應社會發展,調整工作思路走社會化的道路已成為亟待研究和探索的課題。

一、工作的做法和初步成效

近年來,江岸區團委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工作中本著理論聯系實際,一切從自身工作實際出發的工作方針,逐步探索團的工作社會化思路,努力走出一條與江岸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共青團工作新路子,以“雙帶”(即以整合帶聯合,以聯合帶聯動)為途徑,達到“雙轉”(即團的活動領域由過去依托單位為主向依托社區轉變,團的工作對象定位由傳統的單位所屬向職能涵蓋轉變)的效果,有效地延伸了團的工作手臂,拓寬了團的工作領域,擴大了團的工作范圍,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以整合帶聯合,把團的建設向多方位、全視角發散

1、以黨建帶團建工作為核心,抓好志愿者、關工委、少先隊等隊伍力量。團區委爭取區委、區政府和區委組織部的重視和支持,深入開展黨建帶團建工作,大力推進社區團建,在全區158個社區中建立團組織82個,建團率超過了50%,其中一元街、上海街、大智街、四唯街、新村街等所轄全部社區全部建立團組織,初步形成了以街道團工委為核心、以社區居委會團組織為主導、以社區團校為補充、以地區共青團工作促進(聯誼)會為紐帶的大團建工作格局,拓寬了團的組織結構,同時充分發揮青年志愿者、關工委、少先隊的配合補充作用,先后建立了醫療服務、法律維權、文化科技、綠色環保、支教和扶貧助困為代表的六支專業志愿者隊伍,建立了48支青少年“吳天祥小組”,同時還調整和充實了老干部報告團的隊伍,形成了多層次、立體化、多年齡層次的資源網絡。

2、以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建團為重點,不斷挖掘團內外資源。通過近幾年的逐步探索,我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建團工作步伐進一步加快。一是對重視思想工作或者已建立了黨組織的企業,我們加強引導,充分指導其建立團組織。如:武漢凱威啤酒屋有限責任公司、武漢雅庭裝飾有限責任公司以及亢龍太子酒店等一批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就是在團區委的指導下建立健全了團的組織;二是對企業規模小、團員工人數少的企業,我們以區域、行業為依托,聯合建立團組織。對于部分團員隊伍較少,不具備建團條件的單位,我們采取成立青年工作委員會等形式,凝聚青年。如:我們針對外灘商業門點團員青年較分散這一特點,組織他們聯合成立了共青團外灘工作委員會,使之成為我們的工作對象和利用資源。三是通過組織團的活動凝聚團的力量。今年,我們組織了首屆武漢濱江(江岸)青年藝術節,通過《我的共青情結》新老團干訪談、青年攝影創作大賽、社區青少年三人籃球賽以及“青春中華、魅力武漢”的大型文藝晚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既活躍了轄區青年文化氛圍,同時使各級非公團組織縱橫向凝聚力增強。

3、發掘優秀青年人才資源的輻射點,儲備和利用好人才資源。我們還通過協調區國稅、地稅、工商、工商聯、經委等部門,在全區范圍內舉薦了50余名優秀青年企業家,成立了武漢濱江(江岸)青年協作組織,并對青年企業家協會作了充實和調整,將原本較松散的社會資源牢牢聯合起來,使一大批轄區單位的青年企業家和優秀青年納入了區級團的工作視野。我們還通過發揮區青聯和轄區社會單位企業家和優秀青年的輻射作用,借助其資金、智力等優勢,開展了軍營體驗,動力無限健康上網以及為江岸發展獻一計以及外灘經濟發展論壇等活動。同時,我們大力推進實施“科教興區”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聯合區青聯、區青企協、區科技局舉辦了江岸地區首屆“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獎”評選活動,吸引了包括中央駐漢單位、國營企業、私營、民營企業等各類優秀科技人才參評,并評選出以武漢正遠鐵路電氣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陳貽坤為代表的5名“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獎”和以武漢海創電子有限公司車間主任盧美芝為代表的5名“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獎”提名獎,為全面推進我區青年科技創新行動,大力發掘青年科技人才資源,充分發揮青年科技人才智力優勢做了積極的嘗試。

二、以聯合帶聯動,把團的服務職能向社會化、體系化、功能化延伸。

江岸區“心心橋”系列服務計劃就是我委在青少年教育與青年服務工作中相互延伸,融為一體的探索中打造的一套嶄新的社會化工作體系。這項活動從2002年開展至今,逐步經歷了起步、擴大和深入發展的過程,已初步形成了“六心級”的服務體系。

“心心橋”青少年法律咨詢服務中心。團區委通過整合發揮“12348”法律熱線的工作平臺,聯合區司法局成立了江岸區“心心橋”青少年法律咨詢服務中心,以“12348”法律熱線為樞紐,共同打造公、檢、法、司等部門的聯手聯動,為廣大青少年提供法律咨詢、援助服務,依法保護他們的正當合法權益,為大家辦實事、做好事,共同營造一個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會環境。

“心心橋”特困青少年結對幫困助學活動。團區委通過發動基層組織,聯合民政等職能部門,在對轄區特困青少年深入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建立特困對象資料臺帳。然后通過聯誼會等形式邀請社會單位和熱心人士參加“心心橋”“一助一”結對助學活動,幫助特困家庭青少年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活動開展以來,我區一批社會單位、基層團組織、區青聯委員和杰出(優秀)務工青年在愛心氛圍的感染下積極參與了獻愛心活動,共解決了近400名特困青少年的上學學費問題,協議助學資金達200余萬元。

“心心橋”特困青少年愛心成長資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幫困活動要取得實效,必須有經濟實力作后盾。為此,團區委通過調動社會單位和各界人士關心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積極性,募集了一批資金,設立了“心心橋”青少年愛心成長資金。目前,我們利用這筆資金,已對一批2003年中考、高考取得優異成績的特困家庭莘莘學子開展了特困青少年愛心成長資金的捐贈儀式,捐贈資金近8000元。

“心心橋”務工青年勞動權益保障中心。我區外來務工青年達12萬余人,在個私企業從事餐飲、服裝和服務行業的占務工青年總人數的90%以上。近年來,團區委積極尋求服務務工青年的社會化道路,先后創辦了“小阿姨之家”,成立了青年企業家、務工青年黨章學習小組,開展了免費為進城務工青年體檢、贈送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等活動,深受廣大進城務工青年喜愛。尤其是我們設立的“心心橋”務工青年勞動權益保障中心,除了為廣大務工青年提供了“兩免,兩快,兩確保”的服務承諾外(兩免:免費受理案件、免收強制執行費;兩快:受理快,24小時內立案。辦理快,三天內給予明確答復;兩確保:依法確保務工青年(外來)合法勞動權利、優先確保弱勢青年的合法勞動權利),還不斷尋求為務工青年服務的新途徑,探索出一套以勞動權益保障;就業、再就業服務;團組織關系轉接;崗位形象設計和人力資源開發為主體的服務于務工青年成長成才需求的新舉措。實現了區直屬各職能部門關心、幫助務工青年的聯動服務網絡,使更多的進城務工青年有了組織依靠,有了一個傾訴情感、交流打工體會、尋求權益保護的“大家庭”。

“心心橋”務工青年醫療服務中心。我們聯合區衛生局在市八醫院成立了“心心橋”務工青年醫療服務中心。為進城務工青年免費辦理“心心橋”醫療服務專用病歷,并奉行“兩免兩減”(兩免:免除普通門診掛號費,肛腸手術免費;兩減:常規體檢及各項檢查費減免20%,普通病床位費減免50%)的服務承諾,為提高務工青年提供了優惠的醫療服務保障。

“心心橋”特殊青少年勞動教育基地。我們與區法院、區公安分局聯合實行“特殊青少年勞動教育考察辦法”,經過精心籌備,在百步亭社區建立了“心心橋”特殊青少年愛心成長基地。通過有組織、有紀律、有制度地安排罪錯青少年參與社會公益勞動和文體活動,讓他們自覺接受勞動教育考察,接受社會監督,從而有機會讓他們以實際行動凈化心靈,做好重新走向社會的準備。目前,第一批在百步亭花園社區從事社會服務的三名緩刑未成年犯已經并且結束了考察期,收到良好效果。在此基礎上,我們又分別在一元街岳飛社區、上海街同仁社區、車站街輔仁社區開辟了新的教育基地,使在我區試行的社區矯正工作取得進展。

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雖然我們在團的工作社會化的思路、對象、方式、途徑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與實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離全面社會化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同時,與現階段我區經濟發展、城市管理、社區功能和青年需要的要求相比,共青團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滲透力、影響力還不相適應,團的社會化工作還存在諸多的不足和問題。歸結起來主要表現在:

1、社區團建生命力不強,社會化工作基本單元薄弱。

社區團組織是團的工作的最基層組織,是密切聯系和協調地區青年的橋梁和紐帶,社區團建薄弱直接影響到團的社會化工作面,從而不能達到社會化資源的最大發掘和利用。目前存在的問題:一是團干部思想認識不到位。部分團干部對我市城市化的進程認識不足,對團的工作社會化的理解還存在盲點;二是社區建團的面不廣。我區城市化進程和社區發育的不平衡,給團建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約。目前我區15個街道、一個鄉建團率雖然達到50%以上,但是處于不平衡狀態,社區建團的外圍環境尚待改善;三是運行發展機制不暢。目前,有50%社區尚未建立團組織,已建的團支部生命力不強,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團組織的社會化作用難以發揮。一方面,因為社區內沒有從事共青團工作的專職工作人員,兼職人員配備不能滿足共青團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從社區內各部門的工作職能來看,共青團工作不是主要工作傾向,難以形成合力。

2、團組織活動陣地的社會化運作缺乏支撐,已成為制約共青團工作社會化發展的“瓶頸”

一是社區陣地資源明顯不足。在全區的社區中可以提供青少年活動的陣地較少,有些社區有活動陣地但設施不匹配或已老化,不能適應青少年需要,新建的社區地價很高,在社區中尋找適合用于青少年活動的場地十分困難,甚至根本沒有。二是整合資源運作方式不健全。各級團組織在整合社會資源方面功能還很有限,已有陣地的社區各類青少年活動資源的開放率不足,有關職能部門尚未完全形成資源共享的社會化協調運作方式,機構項目的設置、工作運行問題缺乏系統性和協調性,工作的合力還不強。三是市場化運作建陣地難度大。市場化運作要考慮雙向受益的原則,企業投入資金建設活動陣地要考慮企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那么在社區本身陣地資源明顯缺乏的條件下,很難找到令雙方滿意的陣地,這給陣地建設造成一定難度。如:我們在籌建四唯街青年服務中心就遇到這樣的困難。

三、加強和改進工作的目標和對策

根據我區共青團工作的實際,我們將圍繞服務社區建設與發展,服務群眾基本需求,服務青年成長成才,鞏固黨在社區青年中的群眾基礎,以團建為基礎,以項目為主導,以陣地為依托,以機制為保障,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江岸特色的共青團社會化工作新路子。當前我區社會化工作的重點是進一步探索區域性的青年協作組織運轉模式,目標是建立新的青年工作項目,滿足不同層次青年需求,團結和凝聚青年為江岸的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1、健全組織網絡,構筑共青團工作新的社會化組織架構。一是要強化構建以街道團(工)委為核心,以社區團支部為基礎,以社區共建委員會和各類青年社團為紐帶和延伸的社區團組織網絡;二是要確立街道團(工)委的核心地位。負責指導街道內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型社會組織的團建工作,協調隸屬關系不在街道的轄區內各單位團工作以及團員青年的教育管理等工作。三是要采取多種模式建立青年組織。要從實際出發,不求同一模式,只要有利于青年工作的發展,有利于服務青年的成長成才的單位,都要引導和幫助其建立團(青年)組織;對社區內主管部門不在本地或沒有主管部門的單位或社區內賓館、市場、個體私營企業、社團、中介組織等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可以采取獨立、聯合、掛靠等形式建立團(青年)組織;對在社區內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等可采取共建形式成立共青團社區共建委員會,從而構建起跨行業、跨層次、跨部門的社會型青年組織網絡,從而為社會化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推進社會化服務功能,完善共青團工作新的項目體系。服務黨的中心工作,服務社區的建設與發展,服務青年成長成才,服務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基本需求,這是共青團工作社會化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做好“服務”這篇大文章,當前就要進一步完善青年志愿者服務網絡,重點推進社區青年創業行動,把服務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要為美化環境服務。通過開展青年志愿者行動、紅領巾“吳天祥”小隊活動,結合文明城市(鎮)創建和城市環境衛生整治工作,開展植綠、護綠保潔等公益勞動,發揮團組織活動育人的特有優勢。

要為特殊群眾生活服務。組織轄區社會單位和團員青年以結對救助形式幫扶孤、寡、病、殘等弱勢群體,建立“一助一”、“多助一”長期服務體制;組織專業志愿者發揮專業特長,進行醫療衛生、修理家電等技能型服務;發揮青年文明號、優秀青少年維權崗集體專業優勢,以集體到街道、社區報到的形式,為社區青少年和弱勢群體提供專業幫助和服務。

要為青年文化建設服務。利用街道和社區現有文化陣地,廣泛開展廣場文化、家庭文化、樓幢文化等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活動,要不斷創新社區青年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不斷賦予社區文化新的內涵。廣泛開展社區間文化交流,組織優秀文化進社區,開展社區文化展示,以先進文化為載體,使廣大青年成為先進文化的參與者和受益者,使社區成為先進文化傳播、繁榮的沃土。

要為青年就業服務。各級團組織以武漢濱江(江岸)青年商會、“青年文明經營示范店”為依托,聯合勞動等有關部門,舉辦青年企業家(創業者)江岸地區招商推介會,為社區內的下崗、失業、外來務工青年以及軍轉干部人員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就業信息、就業政策咨詢等服務,并協調各方面力量,幫助其拓寬就業渠道,為社區青年提供實實在在的就業與再就業服務。

3、合理整合利用社會資源,共同建設團的工作陣地網絡

活動陣地要本著“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積極整合社會資源,不斷加強轄區青少年工作陣地的建設,構建起以社區青少年服務中心為核心,以社區原有的活動場所為基礎,以社區內單位、學校的設施為輔助的陣地網絡。

要建設一批社區青少年服務中心,吸引社會單位的參與。一方面根據雙向受益的原則,爭取社會各單位在資金、場地、人員等方面的支持,以市場化運作的形式引入資金建設。目前我區已興建起青少年圖書館1個。另一方面要爭取部門支持,在新建社區配套設施時,力爭擁有一個融志愿服務、維權、娛樂于一體的社區青少年服務場所,大力借鑒一元街小伙伴俱樂部的建設工作模式,為社區居民和青少年提供學習、互助娛樂、交往等服務。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要建立一批社區志愿者服務站,吸引廣大青年的參與。要借助社區服務中心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務站,并設立聯系點,采取低償與無償相結合的方式,向社會公開招募志愿者,建立志愿者服務隊,完善長期運轉的機制,為社區內的弱勢群體服務。同時,還要廣泛社區內動員各單位團組織力量,發揮其專業特長,借助六支專業志愿者服務隊,大力開展“四進社區”、“校區共建”等形式的活動,為社區的建設與發展多做實事、多辦好事、多謀大計,達到“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的目的。